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资本成本估算实用13篇

资本成本估算
资本成本估算篇1

二、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及其选择

资本成本的估算问题是实务界与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基础(Mclaney, Pointon和Jon Tucker,2004)。这一争论不是来源于债务资本成本的估算,这是因为债务资本成本的确定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债权投资者与企业可以协商确定资本成本(利息率)水平,二是这一资本成本(利息率)水平以明确的书面契约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公司而言,能否顺利实现对债权人要求报酬率(债务资本成本)的许诺,这既是一个公司理财问题,更是一个依法经营的问题。失信于债权人将会造成公司财务信誉的丧失,直至导致破产清算。因此从技术上讲,严重困扰着学术界和企业界并引发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合理而科学地估算股权资本的资本成本。这一点正如Bruner等(1998)所指出的那样,“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估算的最恼人的组成部分是股权资本成本,因为它不像债券市场那样有现成的收益率数据,股权是没有现成可观察到的收益率数据的。这迫使实践过程中更加关注使用抽象而间接的方法来估计股权资本成本。”

(一)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及其选择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是一个难度极大、综合性极强、复杂程度极高的技术性问题。由于人们对于股权资本成本本质属性与决定因素的不同认识,在估算技术方面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了估算技术的多样化。Broyles(2002)将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划分为两类:内含报酬率技术与风险补偿技术。

资本成本估算篇2

IPO前的科技型企业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明显特征,通常他们只存续了较短时间(常常是3―5年或更短),财务报表不能反映资产的增值潜力,因为预期的未来增长占据了企业价值的绝大部分。因能搜集到的相关评估信息尤其是相关数据十分有限,所以对这类私人公司的资本成本估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更甚者,非上市公司由于没有股票市场这一客观定价机制,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需要采取不同于上市公司估算的间接相对估算方法。

相对价值评估是以类似的公司在市场上的当前定价为基础来评估某公司的价值。就估算非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来说,类比估价法就是按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家与非上市公司的风险程度、收益特征均较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类比公司,以类比公司的资本成本或加上必要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作为该非上市公司的估算资本成本的主要依据。

同时,类比公司的选择是整个估算流程的关键环节。即从风险程度来说,选择风险具有相似性的同一行业公司使得接下来的必要风险调整成为可能;从相关参数确定来说,选择处在同一规模数量级内的公司来最大限度减少对有关参数确定影响;从收益特征来说,选择市场占有情况、销售波动情况、现金流状况等较相似的公司以有利于收益预测的准确性。随后,估算IPO前的科技型企业的资本成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展开:选择并确定3-5家类比公司;计算类比公司平均的贝塔值;将类比公司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转换为无债状态下的贝塔;按照私人公司或项目的目标资本结构或负债权益比率计算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根据CAPM,估算私人公司或项目的股权资本成本。

二、科技型企业IPO前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框架的构建

确定相对价值评估方法后,接下来就要构建估算的基本路径。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科学预测的过程,主客观因素考量伴随整个测算过程甚至有时主观因素如理财经验判断要重于客观因素。从实施流程角度,把股权资本估算分成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企业生命周期审视、估算模型遴选、估算关键因素复核四个主要步骤:

(一)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

资本成本估算科学性离不开充分的信息来源和严谨的综合判断。评估信息的获取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查阅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二是分析公司诸如历史盈余和历史价格等指标;三是观察或对比其竞争者或类似公司从中得到估算公司的一般风险、成长性和现金流的关键信息。理想状态时,可以从上面三个渠道获取充分的评估信息,这样在选取估算方法更符合评估公司的真实特征,进而得到的结果也就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但更为常见的是,仅能从某一种来源获取信息往往是不系统的,其他来源基本无法提供一丁点有益的线索。这时就需要估算人员有相对丰富的估算经验和较高的分析判断水平,综合各种因素后选取较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对相关参数以及估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调整,使得最后的估算结果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的真实水平。

(二)企业生命周期审视

对成长性和风险程度尽可能接近事实的把握是科技型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的另一关键。即它直接关系到对企业产生现金流能力和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的度量的准确性。科技型企业按生命周期特征分为初创期、扩张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因每个阶段特征不同特别是信息可获取性和价值主要来源等差异很大,对其进行资本成本估算思路也就不尽相同。IPO前科技型企业处于扩张期,具备以下特征:收入增长较快;利润很低或利润为负;主要来自未来增长能力。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仍不能进行直接预测,可以有限参考类比公司。

(三)估算方法模型遴选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预测具有一定动态性。想找到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万能估算模型只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结果。资本成本估算是理财人员针对评估对象的具体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较充分判断信息的可获得性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适当的估算方法及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其中还往往有可能掺杂一些非严谨、主观的、定性的东西在里面。有过资本成本估算经历的人们都知道,仔细的分析和合理的主观判断都是必需的,而且往往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

(四)关键估算因素复核

接下来要对资本成本评估中最常犯的错误或最重要因素进行复核。下面四个方面的复核必不可少,他们关系到评估结果与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能否最接近吻合。

对贴现率与资本化率进行准确区分。贴现率等同于资本成本,可应用于估算所有预期的经济收入(包括对已分配或将要实现的资本收益),而资本化率只是某些特定经济收入(如未来12个月或其他具体时间段)的一个因子。只有当预期长期经济收入水平是固定的时候这两个比率才相等。资本成本是基于市场导向的投资的函数,而不是投资者的函数。实践中,有些使用者将贴现率直接做资本化率使用或直接将资本化率做贴现率来预期未来现金流,这都是错误的。

对预期收益率与历史收益率进行明确区分。资本成本指的是预期收益率,具有前瞻性的特质,市场将以预期收益率而不是历史收益率来吸引潜在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投资。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通过从行业合成数据加工得到的数据来计算行业的平均历史收益率,并且假设这个平均历史收益率是这个行业中吸引未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些加工数据的基础是账面价值,而相关收益测量的是市场价值的预期收益。

贴现率的选择要与预期现金流变量相适合。预期现金流变量的贴现要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税收因素和投资期内项目自身增长等的影响。关于通货膨胀因素,某些估算者错误地把真实的贴现率应用于名义的现金流贴现,而除非在恶性通货膨胀国家以外,都是用名义数据解释预期现金流度量;关于税收因素,几乎所有的常规做法中都是以税后现金流为标准;如果不考虑短期高速增长因素,那么得到的贴现率是保守的,将导致价值高估。

加权平均计算要与资本结构映射一致。资本结构映射是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估算实践中,我们常常假设一个资本结构,而最终按照估算市场价值所得到的资本结构与假设的资本结构不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资本结构映射,经过多次重复直到估算的股权市值的最终资本结构与假设的资本结构趋于一致,即“被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反映使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方法和为消除杠杆效应对贝塔进行调整的方法”。极端情况是,只用账面价值来确定资本结构。

三、研究结论

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由各种已知和未知变量所决定的、必须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复杂问题,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因此,在混沌中寻觅秩序,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参考依据,这就是资本成本估算的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说,就是按行业、规模以及发展阶段,运用相对价值评估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选择恰当的估计模型以及相关经验法则,其实施框架包括信息采集、生命周期审视、模型遴选、关键因素复核四个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①汪平. 财务理论(修订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资本成本估算篇3

2建设工程前期成本控制的主要举措

2.1决策阶段。建设项目投资的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阶段是最重要的,所以为了能够将这一建设项目顺利的实行下去,需要在投资决策这一阶段中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应该给建设标准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尽可能的对工程建设的地点、所使用的设备等等进行合理的考察。因为建设项目地点、设备的选用以及配套设施等等方面的内容都与具体的工程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项目的决策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对工程建设中的科学的控制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项目之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对今后的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因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建设单位在进行编制投资估算的时候,根据切实可行的研究性报告以及项目的建议书进行编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其次通过实地考察之后再编制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要注意的是投资估算中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积累。2.2计价标准。在现代阶段,很多的编制范围因为计价标准的不统一,所以在编制的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编制单位取价的标准往往是按照国家的标准计价或者是一些往常取价的经验。如果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取价,通常结果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对整个建设项目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只是按照国家取价的标准进行的话,就会对投资估算产生同样大的影响,所以目前很多地区都出台了一些符合本地区的相应的调控政策,尤其是在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攥写的过程中。而且还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具体地点实际的情况,因为实际的情况不同,具体的实行方案和相应的造价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编制,可以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化解,从而将整个工程的可行性提高,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研究。2.3科学化人事管理。现阶段很多从事前期工作的编制单位,缺乏专业型的人才,通常一本可研只是单独的一个人全权负责,这是不专业的表现,在工程咨询过程中,我们应该各专业都有相对应的专业人员,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咨询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投资的准确性,方便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的控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并按照国家要求,对各专业编制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把关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工程投资,避免缺项、漏项及错项等现象的发生。

3结论

在建设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相信通过对建设项目前期投资估算与成本控制探析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

作者:周金 单位: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资本成本估算篇4

一、市场法

1.市场价倒算法

市场价倒算法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取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W――销售总收入;

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

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

2.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2)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

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

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

二、收益法

1.收益净现值法

收益净现值法是将被评估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然后累计求和得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3)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

u――经营期;

p――折现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n――林分年龄。

2.收获现值法

收获现值法是利用收获表预测被评估林木资产在主伐时纯收益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4)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Au――标准林分 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Da、Db――标准林分第a、b年的间伐纯收入;

Ci――第i年的营林生产成本;

u――经营期;

n――林分年龄;

p――利率。

3.年金资本化法

年金资本化法是将被评估的林木资产每年的稳定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效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5)

其中:En――林木资产的评估值;

A――年平均纯收益(扣除地租);

P――投资收益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三、成本法

1.序列需工数法

序列需工数法是以现时工日生产费用和林木资产经营中各工序的平均需工数估算林木资产重置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6)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Ni――第i年的需工数;

B――评估时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生产费用;

P――利率;

R――地租;

n――林分年龄。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7)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

n――林分年龄;

P――利率。

3.历史成本调整法

在会计核算基础较好,账面资料比较齐全,且账面历史成本与行业或地区的平均成本较为接近时,可采用历史成本调整法。

历史成本调整法是以投入时的成本为基础,根据投入时与评估时的物价指数变化情况确定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8)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投入的实际成本;

B――评估时的物价指数;

Bi――投入时的物价指数;

P――利率;

n――林分年龄。

四、不同种类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1.用材林(含薪炭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一般按森林经营类型分龄组进行:幼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序列需工数法。中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获现值法。在使用收获现值法时必须要有能反映当地生产过程的生长过程表或收获表。在没有这些数表时,也可利用当地的调查材料,拟合当地的林木平均生长过程,以取得预测值。近、成、过熟林主要选用现行市价法中的市场价倒算法。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时,要充分注意各龄组评估值之间的衔接。

2.经济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选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经济林经营的经济寿命期、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和成本的差异、经济寿命期末的林木残值。在选用重置成本法时应以盛产期前为重置期确定重置成本。进入盛产期后,还应根据收获年数确定调整系数(折耗系数)。

3.防护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防护林是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护林资产评估包括林木的价值和生态防护效益的评定估算,林木价值评估一般选用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选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时必须以按防护林经营时所能获的实际经济收益为基础。生态防护效益要通过实际调查确定标准和参数。

资本成本估算篇5

二、软件模块设计

本设计将软件分成基础数据及参数、财务分析辅助表和财务分析表三个部分,其中基础数据及参数是最基本的部分,其他两部分是在导入其数据之后生成的。

其一,基础数据及参数模块。该模块包含基础数据录入、成本估算基础、收入估算基础、费用估算基础、总投资估算基础等五部分。基础数据的录入部分,该模块主要为项目评估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如建设期、运营期、项目所在行业、所得税率等,这些基础资料为进行项目评估奠定了基础。成本估算基础包括外购原材料费用的估算、人工费用的估算和外购燃料动力费用的估算,这些估算表作为成本项目,经过整理之后将全部计入成本,是以后生成财务报表的基础。收入估算基础包括销售收入和补贴收入的估算。此部分主要估算收入,销售收入和补贴收入将作为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填列项目,进而得出净利润。费用估算基础包括折旧费用、修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的估算。其中的折旧参数是计算折旧费用的基础,修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的估算有不同的方法,通过选择适合项目的方法确定费用大小。总投资估算基础包括流动资金的估算、建设期利息的估算和建设投资的估算。流动资金参数是估算流动资金的基础,填列最低周转天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估算的数据主要取自其他基础数据表,该表给定了还款付息方式及其他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建设期利息,同时也为财务分析表提供了数据;投资估算基础数据是估算建设投资的基础;投资进度参数是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的主要数据。

其二,财务分析辅助表模块。该模块主要将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各个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是在流动资金参数的基础上得出的;折旧摊销估算表是在折旧参数的基础上得出的;建设投资估算表估算和总投资估算表的数据主要取自投资估算基础数据;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在收入估算基础数据上得出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的数据来自成本和费用的基础数据;投资进度参数、总投资估算表和还款付息表是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的基础数据。各个估算表可以反映项目的基本情况,为以后的财务分析表提供数据。

其三,财务分析表模块。该模块是本软件综合性最强的部分,将前面所有的数据联系了起来,是项目评估的核心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三大报表,同时本软件又提供了一些财务指标,如盈利指标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净现值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三、软件的详细设计

其一,基础数据及参数模块的设计。基础数据及参数模块主要运用的是Excel的输入功能,其中还使用了一些的函数功能,例如:基准收益率的确定经过如下程序,基准收益率与项目所在行业有关,所以应先选择行业,在C5单元格设置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在C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6=VLOOKUP(C5,基准收益率!B2:D64,3,0)该公式可以实现基准收益率的选择,当选定项目所在行业之后,相应行业的基准收益率也就确定了。又如:其他制造费用的估算方法有两种,用户可以按人员定额计算,也可以选择按固定资产比例,单元格的公式为:=IF(AND(E2>﹩A﹩15,E2<=﹩A﹩14),IF(﹩A﹩12=1,﹩D﹩5*﹩A﹩16,﹩D﹩5*人工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1!D19),"")如果选择人员定额,单元格A12就会等于1(A12中已经输入公式),则公式就就表示固定资产原值乘以相应比例,否则就是人员定额乘以相应的比例,可以实现多种估算方法的选择。

其二,财务分析辅助表的设计。主要就流动资金估算表和折旧摊销估算表进行介绍。(1)流动资金估算表。该模块主要运用了Excel的数据处理和函数功能,其中涉及到了绝对引用和函数的嵌套,其主要公式如下:H14=IF(AND(H3>﹩A﹩26,H3<=﹩A﹩25),(''''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F4+''''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F5+''''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F6+''''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F7+''''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F9+外购原材料费用估算表1!F20+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1!F15)/流动资金估算表!﹩D﹩14,"")该公式计算出了在产品在运营期内的流动金额。H13=IF(AND(H3>﹩A﹩26,H3<=﹩A﹩25),(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1!F14+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1!F15)/流动资金估算表!﹩D﹩13,"")该公式计算出了外购燃料、动力在运营期内的流动金额。H22=IF(AND(H3>﹩A﹩26,H3<=﹩B﹩25),I21-H21,IF(H3<=﹩A﹩26,0,IF(H3=﹩A﹩25,0,"")))该公式计算的是流动资金增加额,如果小于建设期,流动资金增加额为0在运营期内,等于上年流动资金额减去本年流动资金额。(2)折旧摊销估算表。该模块主要运用了Excel的数据处理和函数功能,大部分数据取自折旧参数,函数除运用了IF和AND以外,还运用了部分财务函数,如VDB、SLN等,其主要公式如下:当期折旧额计算的公式:E7=IF(AND(E3>﹩A﹩33,E3<=﹩A﹩32,折旧摊销参数!﹩A﹩10=1),SLN(﹩C﹩6,﹩C﹩8,﹩C﹩5),IF(AND(E3>﹩A﹩33,E3<=﹩A﹩32,折旧摊销参数!﹩A﹩10=2),SYD(﹩C﹩6,﹩C﹩8,﹩C﹩5,E4),IF(AND(E3>﹩A﹩33,E3<=﹩A﹩32,折旧摊销参数!﹩A﹩10=3),VDB(﹩C﹩6,﹩C﹩8,﹩C﹩5,E3-﹩A﹩33-1,E3-﹩A﹩33),IF(E3<=﹩A﹩33,0,""))))该公式计算的是房屋建筑物的当期折旧额,实现了对折旧方法选择。如果选择直线折旧法,则按公式E7=SLN(﹩C﹩6,﹩C﹩8,﹩C﹩5)计算,如果选择年限总和法,则按公式E7=SYD(﹩C﹩6,﹩C﹩8,﹩C﹩5,E4)计算,否则按E7=VDB(﹩C﹩6,﹩C﹩8,﹩C﹩5,E3-﹩A﹩33-1,E3-﹩A﹩33),IF(E3<=﹩A﹩33,0,"")计算。

其三,财务分析表的设计。具体包括:

(1)借款还款付息表。在其他基础数据表中已经计算出等额还款的金额并安排了流动资金,其中运用了函数PMT,其公式如下:B24=PMT(B16,B21,-还款付息表!D7),公式计算的是每年偿还额。建设投资还款付息表和流动资金还款付息计划表将其他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并运用函数功能计算出了利息,其他基础数据输入完成后软件自动计算得出还款付息表。

资本成本估算篇6

一个建设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实施阶段;项目总结阶段。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工作是投资项目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对投资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工艺和工程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的过程。

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划分,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两项构成。投资估算时,需对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各项内容分别进行估算。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等。

2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2.1 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

a建筑工程费;b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c安装工程费;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e基本预备费;f建设期利息;g流动资金。

可用公式作如下表示:

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a+b+…+e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f

建设投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静态投资=a+b+…+e

动态投资=f

项目投入总资金=建设资金+g

2.2 投资估算的深度要求

由于不同阶段工作深度和掌握的资料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就不同。随着工作的进展,工程造价会不断深入,准确度会逐步提高,从而对项目投资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项目前期的不同阶段对投资估算的允许误差率如下(如表1):

2.3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重要性

建设投资估算的基础资料与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拟建项目的工程方案及工程量;(2)专门机构的工程建设项目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及政府部门的物价指数;(3)专业机构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计算方法、计经指标等。

投资估算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2)是满足工程设计招投标及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的需要。

3 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3.1 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

(1)比例估算法;(2)生产能力指数法;(3)朗格系数估算法;(4)投资估算指标法。

投资估算指标分为单位工程指标、单项工程指标、项目综合指标三种。建设项目综合指标一般以项目的综合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项工程指标一般以单项工程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位工程指标按规定应列入能独立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即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2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加和求得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总额;最后再根据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计算建设期利息。以上加总求和即得出项目总投资估算。

其中,建筑工程费的估算方法有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建筑工程总量)、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实物工程总量)和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

4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理论探讨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缩写为ve)又叫价值分析,它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工程的必要功能。其表达式为:价值=功能(效用)/成本(费用)或v=f/c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ve研究要从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简称lcc)的角度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ve研究要重视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而不是仅考虑建设成本。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实施价值工程,可以避免一味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导致研究对象功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一味的提高使用成本而导致功能水平偏高的现象,使工程造价使用成本及建筑产品功能合理匹配,节约社会资源。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删除过剩的功能和不合理的功能要求,加强不足功能,把节约成本放在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功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功能的数量化,把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

(3)价值工程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系统工作。进行价值工程研究,要组织各方面人员参加,并提出技术方案,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把方案优选和方案改进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

价值工程本质上是以功能为中心来规划某项工作,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实现必要功能,剔除多余功能。

②求得必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

③使各部分的功能寿命大体一致,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提高产品的价值,有以下五种途径:提高功能,成本降低。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保持功能不变,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不变,提高功能水平;成本稍有增加,但功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功能水平稍有下降,但成本大幅度下降。

5 结语

建设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风险也较高,而且建设项目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投入资金,工程建起来、设备安装起来了,即使发现错了,也很难更改,这样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编制投资估算、进行价值分析是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竞争力、优选项目方案的重要手段。

资本成本估算篇7

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划分,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两项构成。投资估算时,需对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各项内容分别进行估算。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等。

2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2.1 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

a建筑工程费;b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c安装工程费;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e基本预备费;f建设期利息;g流动资金。

可用公式作如下表示:

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a+b+…+e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f

建设投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静态投资=a+b+…+e

动态投资=f

项目投入总资金=建设资金+g

2.2 投资估算的深度要求

由于不同阶段工作深度和掌握的资料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就不同。随着工作的进展,工程造价会不断深入,准确度会逐步提高,从而对项目投资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项目前期的不同阶段对投资估算的允许误差率如下(如表1):

2.3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重要性

建设投资估算的基础资料与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拟建项目的工程方案及工程量;(2)专门机构的工程建设项目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及政府部门的物价指数;(3)专业机构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计算方法、计经指标等。

投资估算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2)是满足工程设计招投标及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的需要。

3 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3.1 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

(1)比例估算法;(2)生产能力指数法;(3)朗格系数估算法;(4)投资估算指标法。

投资估算指标分为单位工程指标、单项工程指标、项目综合指标三种。建设项目综合指标一般以项目的综合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项工程指标一般以单项工程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位工程指标按规定应列入能独立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即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2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加和求得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总额;最后再根据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计算建设期利息。以上加总求和即得出项目总投资估算。

其中,建筑工程费的估算方法有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建筑工程总量)、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实物工程总量)和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

4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理论探讨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缩写为VE)又叫价值分析,它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工程的必要功能。其表达式为:价值=功能(效用)/成本(费用)或V=F/C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VE研究要从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简称LCC)的角度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VE研究要重视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而不是仅考虑建设成本。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实施价值工程,可以避免一味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导致研究对象功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一味的提高使用成本而导致功能水平偏高的现象,使工程造价使用成本及建筑产品功能合理匹配,节约社会资源。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删除过剩的功能和不合理的功能要求,加强不足功能,把节约成本放在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功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功能的数量化,把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

(3)价值工程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系统工作。进行价值工程研究,要组织各方面人员参加,并提出技术方案,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把方案优选和方案改进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

价值工程本质上是以功能为中心来规划某项工作,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实现必要功能,剔除多余功能。

②求得必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

③使各部分的功能寿命大体一致,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资本成本估算篇8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研究的新趋势。然而鉴于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加之成本核算工具与条件的一些技术制约,这对医院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医院实例分析估时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模式中的应用,通过阐述构建估时作业成本法的主要过程,对医院流程效率的诊断与分析,提高作业利用率和改进流程效率,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核算原理及流程

(一)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

估时作业成本法将“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统一了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把具体作业时间总额作为成本动因,利用“时间动因”计算每个项目所花费的资源成本,从而省却传统作业成本法先将成本归集到作业,再分配到各项业务的复杂过程。运用估时作业成本法需要用到如下参数:

单位时间资源成本= 部门消耗的资源成本/ 部门实际有效工作时间

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 单位时间资源成本× 单位作业时间消耗

各成本对象的成本= 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 各成本对象的作业量

其中,部门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作业时间消耗可以由工作人员凭借经验或者观察决定。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1. 估时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一般流程。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为:估计部门实际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单位时间消耗的资源成本、估计单位作业时间消耗、计算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根据作业量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成本。

2. 估时作业成本法医院应用流程。根据估时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流程,运用于医院其流程如下:(1)确定单位时间资源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单位时间资源成本= 部门消耗的资源成本/ 部门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资源成本是用该部门消耗的总费用除以实际有效的工作时间计算出来的。其中,资源成本应根据各部门所消耗的人力、各种材料、设备、能源和房屋折旧等。实际有效工作时间的确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经验估计出来。一般认为工作能力的实际提供量占理论值的80% ~ 85%。例如,一个员工理论上每周工作40小时,那么其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为每周32—34 小时。另外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水平,采用回归分析等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工作能力的实际提供量。

(2)确定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该步骤将各部门的资源成本分配至各项业务。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 单位时间资源成本× 单位作业时间消耗;单位作业时间主要指各部门为某一项业务提供相关服务的全部时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查、计量、向员工询问等方法来确定提供该业务的单位作业时间,当然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水平进行估计。

(3)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各成本对象的成本= 单位作业资源成本(成本动因率)× 各成本对象的作业量。各部门的管理者需要分别提供本部门各成本对象的作业量,以此计算出各成本对象在各部门的分配成本。

三、估时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一)估时作业成本法应用

本文以某医院职业病体检中心简化的成本分配模型为例,说明估时作业成本法应用。

某医院职业病体检中心2015 年1 月的总费用为264000 元( 包含人力成本、房屋及设备折旧、办公用品、水电耗用及其他杂项费用),该部门每天平均有8 名员工上班,工作时间为每天7个小时,则部门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为59136 分钟(8×7×22×60×80%,该部门周末休息,平均每月工作时间为22 天,工作能力的实际提供量以占理论值的80% 测算),则每单位时间资源成本为4.46 元/分钟(264000/59136)。该职业病体检中心做各项检查的所需时间为:血常规检查3 分钟/ 次、心电图检查3 分钟/ 次、肺功能检查3.5 分钟/ 次、电测听检查5 分钟/ 次。该职业病体检中心成本如表(1)所示:

根据表(2)中所计算出的毛利率可知,每次心电图检查的毛利率最高。其次,通过表1 可以对有效工时、未用工时的相对数进行分析。该月职业病体检中心员工未用总工时为5676 分钟,占有效工时的9.60%。这说明员工的有效工时中还有一部分未被充分利用。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注意事项

其一,正确划分具体作业。对作业进行细分。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但是过细会增加额外工作量而得不偿失。所以要遵循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计算整体性业务不需要拆分太细。

其二,正确计算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占理论工作时间的百分比。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占用的比例往往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所以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外部情况发生改变时,适当调整百分比。

四、结论

估时作业成本法以单位时间资源成本和单位作业消耗时间两个参数为起点,将两者相乘得到成本动因率再根据作业量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该方法计算程序简单,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张。估时作业成本法将资源动因及作业动因融合在一起,面对大量的成本对象更具有灵活性。当一个部门增加若干新业务时,仅需对新增业务的单位时间作业消耗作补充做出估测,即可更新成本动因率。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效率的要求较高,估时作业成本法能较精确地分析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将此与绩效管理挂钩,就能起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资本成本估算篇9

企业价值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管理范畴,估值研究运用最广泛的是证券投资领域,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纷繁的选择机会中,寻求最具潜力的投资对象是极大的挑战。于是,公司价值的评估即公司内在价值的计算,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于公司价值评估是绝对合理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不同的行业都有其最适用的模型及参数,针对行业进行估值模型的比较分析,是证券分析、行业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中,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即FCFF估价法,是主流方法。该种方法认为企业的价值等于该企业以适当折现率所折现的预期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所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某咨询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EVA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可译为:资本所增加的经济价值、附加经济价值或经济增加值等。EVA法也被引入到价值评估领域,用于评估企业价值。

二、价值分析

1.价值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上世纪30年代,价值投资理念的先驱者格雷厄姆提出,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了该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回报,在长期来看,来自公司自身的盈利和价值的提升。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而波动的核心是公司的价值。格雷厄姆在著作《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中系统的阐述了公司价值的基本面分析法,也就是说公司价值取决于它的基本面。包括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位置,产品的周期,发展的前景,以及企业本身的净资产,负债水平,盈利能力,融资周转能力等。

企业分析中最主要的分析还是对公司自身发展状况的分析,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上下游的联系,未来的发展计划,基本的财务状况以及估值分析。财务分析和估值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两者都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的历史数据。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其一段时间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

2.主要估值法的介绍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论是“证券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进行估值分析是为了使公司的价值量化表现出来,这个称为内在价值,然后用这个内在价值和上市企业的市场价格作对比,如果结果是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企业被低估,那么投资这个企业将是有利可图的。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有两种: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计算的方法也相对简单易懂的估值法。比如市盈率P/E倍数、市净率P/B倍数。这种估值法的运用逻辑是用某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倍数与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作对比。这种估算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也比较粗泛,因此需要结合企业和整体市场的综合情况来做评估。

绝对估值方法是利用未来收益的折现来进行资本化定价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一定的预测上,比如在股利折现模型中,通过对过去股利分红的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分红比率,然后预测一定的折现率,将未来的股利做折现,最终得到企业的内在价值。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和股利折现十分相似,只是用于折现的量是通过财务数据折算得到的自由现金流。绝对估值法可以比较精确地反应内在价值,但是预测值比较多,任何预测参数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同。

除了传统的相对和绝对估值法外,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还有一种EVA企业经济增加值估值法,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提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在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所得差额是多少。这种差额被认为是企业的价值增加量。

三、两种算法的理论意义及实证计算

1. EVA算法的理论及实证计算

EVA模型是用于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算法,它关注的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法,主要衡量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增加股东的收益的能力,EVA等于税后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也就是说EVA等于收入减去所有成本,这种利润被认为是真正的经济利润。与之相对应还有一种MVA(Market Value Added)市场增加值,是市场对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价值提升的预期。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是能够实现匹配的,也就是说EVA的增加暗示着企业价值的增加,投资者发现这种变化后,会增加对于企业投资回报的预期,这种预期会表现在市场价格的变动里。

EVA的计算方法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EVA计算四个大步骤: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2)资本的计算; (3)资本成本率的计算;(4)EVA的计算。

企业价值 = 初始投资+未来预期EVA的现值总和

下面以苹果公司为例来进行EVA的计算,数据来自苹果公司2015年年报的披露。

第一步: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前净营业利润+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和住房公积金所隐含的利息―EVA税收调整

第二步:资本计算

EVA的资本=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在建工程-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 + 长期负债合计

= 35490 + 2500 + 53463 = 91453

权益资本=股东权益合计 + 少数股东权益 + 股权等价物

= 119355 + 0 + 0 = 119355

资本计算=债务资本 + 权益资本 - 在建工程,现金存款

= 91453 + 119355 + 21120 = 189688第三步:EVA计算

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 C 资本成本 = 税后净营业利润 C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

= 34300.9 - 189688×0.065 = 21971.18到2015年底,苹果公司的普通流通股数量为2574.458(百万)股,折算得到每股EVA约3.34。进行企业价值估算的时候,可以用:企业价值 = 未来预期EVA的现值。这里假设企业的EVA以经济自然增长率5%来增长,并且以10%作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通过永久性增长的公式来计算,得到苹果公司的企业内在价值 = 3.34 ×(1+5%)/ (10%-5%) = 70.14美元每股。

2. FCFF算法的理论及实证计算

FCFF估值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是相对来说运用更广泛的估值法。这种估值法的逻辑是,企业的价值等于预期中该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的总现值,这属于一种绝对估值法,这种方法得到的价值数据将会更加精确。所谓的自由现金流,指的是企业税后的经营现金流,扣除当年投资额度后,剩余的价值。这样的估值结果可以提供给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作为参考,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涉及到许多参数的设定,比如利润的增长率,资本成本率等,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FCFF的具体算法如下:

自由现金流量(FCFF) =(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 非现金支出)-营运资本追加 -资本性支出

这个公式,继续分解得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1-税率t)×息税前利润(EBIT)+折旧-资本性支出(CAPX)-净营运资金(NWC)的变化

企业的价值=∑FCFFt / (1+WACC)t, t从1至无穷大。

计算企业的FCFF=EBIT×(1-t)+折旧-CAPX-NWC

= 72515×(1-0.26)+ 11257-(22471-20624)-(19847-19162)= 60386.1

这里仍然运用简单假设,假设自由现金流以经济的自然增长率5%持续增长,以10%作为资本成本率,通过计算得到企业的内在价值 = 60386.1×(1+5%)/ (10%-5%) = 1268108.1

除以苹果公司的普通流通股数量2574.458(百万)股,每股的内在价值为492.57。这个结果与苹果公司自身的股价偏差比较大,可能由于这个企业本身一直以来持有丰富的现金流的原因,用现金流进行折现,会得到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

四、两种算法的适用性比较

从理论的角度,EVA算法显示了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经营观念,企业业绩的改善和价值的提高是可以联系起来的。经营者必须得到更好得收益,给予投资更高的资本回报率,才能给予投资者的信心,使他们愿意持续投资和持有企业股票,也使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有好的表现。这种算法吧经营者的目标和股东的利益联系起来了,股东的投资回报上升的时候,企业的价值也会上升,如果市场有一定的有效性,这种价值上升必然能够同时体现在股价上。

相对而言FCFF估算方法,锁定现金流为价值体现,客观来看,当企业现金流充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投资和盈利的资本,企业价值也就具有了提升的潜力,但是这种算法忽视了企业对现金流充分利用与否这一问题,例如苹果公司,公司的现金流一直充裕,但是投资和分红却较少,这时企业价值就不是完全由现金流来体现了。

从计算的结果分析,EVA计算得到的企业内在价值更接近于实际的价格波动范围,苹果公司的股价近一年内波动范围120美元左右,显然EVA计算得到的70美元更合理。而FCFF计算得到的内在价值远高于市场价格,这是由于苹果一直以来过于丰富的现金流,造成了估值的偏差,因此两者相比较下,EVA模型更适合该公司。

五、结论

综合分析来看,EVA估值法优于FCFF估值法,原因在于EVA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资本利用的状况,它更关注于股东的收益,企业的前景。FCFF模型只关注现金流,而无法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计算现金流的时候我们发现,流动资金的变化,比如流动的资产或者负债的突然增减,任何固定资产的投资买卖,都会影响现金流,这样的变化并不能直接代表管理者的业绩。甚至有时候,管理者为了改善某一时的现金流,减少折旧或推迟投资,这样就会损害该企业的公平定价。而EVA估价法仅确定的是企业经营中价值的增加,它弥补了FCFF估价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聪明的投资者》 , 《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本成本估算篇10

城市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房屋估价中可利用概算指标、类似工程施工图预算指标及平方(立方)米经济指标,进行时间、地区和结构差异修正,类比得到待估建筑物在估价时点的建安工程费用或重置成本。其估价原则符合房地产估价“替代性”原理,具有估算简单、估价结论准确、技术性强等特点,可在房屋估价中起推荐作用。

关键词 ]工程计价;房屋估价;概算指标法;类似工程预算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22

1工程计价法在房地产估价中的作用

在房地产估价作业中灵活使用工程概算的一些编制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对技术资料和估价人员技术功底要求高等特点,能相对准确地计算房屋的建安或重置成本。

2工程概算编制方法及其应用于房屋估价的可能性

概算指标法和类似工程预算法[1]是国内工程概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其中,概算指标法是将拟建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或体积乘以技术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概算指标而编制概算的方法。在对旧房重置价格估算中,一般情况下无须逐项计算构成房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那么参考当地现时使用的概算指标估价不失为一种可选的估价方法。类似工程预算法是利用技术条件与设计对象相类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资料来编制拟建工程设计概算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参照了类似工程的施工图预算,所以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可以参照应用于大量建筑物与典型案例的类比估价中。以上两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进行大量的工程量计算。在房屋估价中可以根据现有概算指标和类似工程的施工图预算书,进行时间、地区和结构差异修正、类比得到待估建筑物在估价时点的建安费用,符合房地产估价的“替代性”原理,并且有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可供参考,计算简单,结论准确,其思路适用于成本法中的房屋估价。

3概算指标法和类似工程预算法在房屋估价中的应用

在利用概算指标法和类似工程预算法类比得出待估价项目造价的过程中,由于待建项目与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在建筑结构、建筑标准、建设地点、建设时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利用已知工程的经济指标来估价。仅从工程费用计算角度分析,由于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为完成建筑工程所需的资源消耗量和资源价格,那么,在估价中则应结合待估项目与已知项目的差异,合理调整完成工程所需的资源消耗量和资源价格。

3?1直接利用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预算指标估价

利用工程概算编制方法对房屋估价时,如果待估项目与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在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如结构类型、基础、内外墙、楼板、屋架建筑外形、层数、层高、檐高、屋面、地面、门窗、建筑装饰等)、地质及自然条件、建筑面积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就可直接利用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预算估价。根据选用的经济指标的不同,有两种套算方法可供参考。

3?1?1直接套用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的单位造价

以指标中所规定的单位造价或类似工程的预算单价,乘以待估建筑物建筑面积或体积,得出建筑物的直接费,按照当地工程造价部门规定的参考费用标准计算其他费用,即可求出待估房屋的建安工程价格[2]。其中直接费计算公式表示为:直接费=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单位(m2、m3)造价×待估项目数量(面积、体积)。

概算指标是根据大量已建典型项目的技术资料编制的,它代表了指标编制时期的工程造价标准,而估价时点经常选在现时某一时点,所以这种直接套用的方式不能体现房地产估价的“估价时点”原则,还须用物价指数调整价差。

3?1?2直接套用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的单位资源消耗量

以类似工程或概算指标中规定的资源消耗量乘以待估建筑物所在地区估价时点附近的资源单价,得到直接费单价,乘以待估建筑物建筑面积或体积,再行取费求出房屋建安工程费用。主要计算公式有:每100m2(m3)的人工费=概算指标(类似工程)人工数量×当地的工资单价/100m2(m3);主要材料费=?(指标(类似工程)主要材料数量×当地估价时点材料预算单价)/100m2(m3);其他材料费=主要材料费×其他材料费占主要材料费的百分比/100m2(m3);机械使用费=(人工费+主要材料费+其他材料费)×机械费所占百分比;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100×待估项目建筑面积(体积)。这种套算方法体现了待估房屋与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在资源消耗量上的统一,对于各种资源的价格则采用估价时点的价值标准,体现了房地产估价的估价时点原则,与直接套用单位造价的方法相比,估价结果更准确。

3?2对结构差异的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待估建筑物与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有局部差异的情况占据多数,因此,必须对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经济指标进行调整后方可套用,包括对单价和消耗量的调整。

3?2?1调整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的单方造价

对原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中的单方造价进行调整,扣除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中与待估建筑物结构不同部分的造价,增加待估建筑物与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结构不同部分的造价,得到与待估建筑物结构相同的工程单方造价。调整公式如下:

结构调整后概算指标(类似工程)单方造价(元/m2) =J+Q1P1-Q2P2

式中, J——原概算指标(类似工程)单方造价;

Q1——换入结构的工程量;

Q2——换出结构的工程量;

P1 ——换入结构单价;

P2——换出结构单价。

3?2?2调整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的单位资源消耗量

对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单位资源消耗量进行调整[3],即扣除原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与待估建筑物结构不同部分的资源消耗量,增加待估建筑物与概指标或类似工程结构不同部分的资源消耗量,使其成为与待估建筑物结构相同的单位资源消耗量调整公式如下:

结构调整后概算指标(类似工程)单位资源消耗量=Z+Q1Z1-Q2Z2

式中, Z——原概算指标(类似工程)的单位资源消耗量;

Z1——换人结构单位资源消耗量;

Z2——换出结构单位资源消耗量。

调整后的单位造价和单位资源消耗量反映了待估房屋的结构特点,利用结构调整后的指标,按上述两种方法套算,可避免由于结构差异引起的建安工程费用误差。

3?3 对建设地点和时期的调整

如上所述,直接套用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单价计算直接费后,还须用物价指数调整价差,以避免由于指标编制时期、类似工程建设时期、建设地点与待估建筑物的不同而引起的价格偏差。工程估价人员习惯的做法是借助地区造价管理部门的造价信息和指标进行调整,以类似工程预算的价差调整为例,介绍其在房屋估价中的应用:

D=AK

K=a%K1+b%K2+c%K3+d%K4+e%K5+f%K6

式中,D——待估房屋建安工程费用;

A——类似工程建安工程费用;

K——综合修正系数;

a%、b%、c%、d%、e%、f%——类似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占建安费的比重;

K1、K2、K3、K4、K5、K6——待估房屋所在地区与类似工程地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差异系数。

4平方米和立方米估价法在房屋估价中的应用

平方米和立方米估价法是国外普遍适用的工程估价方法之一。该方法是以类似项目的成本记录为基础,根据待建项目的参数进行调整,得出待建项目造价的一种简单适用的工程估价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工程造价=(C±t)×S×q

式中,C——基本成本因子;

t——增减调整因子;

S——建筑面积(体积);

q—— 区域因子。

对每种类型的房屋建立了不同建筑等级、不同建筑类型的成本数据库,如住宅项目的成本按照经济、中等、常规、豪华四个等级划分。每个等级之下又按照楼层、居住户、建筑物配置、外墙结构、居住面积等进行分类。在工程估价时根据工程的等级、类型和面积等选择适宜的基本成本因子,根据待建项目结构特点进行增减项目修正,最后应用区域因子进行建设地点调整。对于旧房估价还提供了建筑物折旧资料,可对建筑物新旧程度进行修正。

平方米和立方米估价法与我国房地产估价中的基准单方造价比较法类似,不同的是基准单方造价法估算的是建筑物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调整的是结构构造的差异,而平方米和立方米的基本成本因子反映的是基本结构的综合单价(包含了建安费、管理费和设计咨询费等),其他结构构造部位的价格以对基本成本因子的增加值形式予以体现,并能反映建设地点的不同引起的价格增减,方法更简单,估价结果直接反映建筑物的重置价值而无须再计算其他费用。

5结论

参考国内外工程计价方法进行房屋建安费用或重置成本的估算,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已公布的概算指标、类似建筑建安工程造价及平方米和立方米经济指标的分析、修正,最终求得待估房屋建安工程造价或重置成本,估算原理符合房地产估价的“替代性”原理,并且具有估算方法简单、估价结论准确、估价技术性强等特点,可以在估价中参考使用。这样不仅减小了房屋成本估算的随意性,并且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建安工程信息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工程造价和房地产估价领域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资本成本估算篇11

要理解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应当从企业价值的实质、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和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三个方面来认识。

1、企业价值的实质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以提供产品、劳务、资本等为手段,以实现资源增值为目的的经济实体,是通过许多的合同、约定构成的综合体。企业追求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是企业的成长性、盈利性和投入资本的多少。企业价值的实质是由构成企业(法人实体)的一系列经济合同与各种契约中蕴涵的一束或多数的产权(权益)所决定的。

2、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

创造企业价值的要素,包括有形的资源,如土地、建筑、设备、存货以及现金、应收款与权益资本等,也包括无形的资源,如企业的客户群、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3、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有某一评估基准日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这些评估对象可能拥有不同的价值类型。

(二)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必要性及评估思路

在以往的我国资产评估实践中,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一般采用各单项资产价值加和的方法。这种评估思路虽然容易与企业的账面价值相对应,但往往遗漏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如企业的客户群、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在企业的财务帐上未作计量和确认,但它对创造企业价值至关重要,而诸如广告策划产业、高技术企业等,没有多少可以看的见的设备、厂房以及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主要是靠技术、管理、市场以及其他不可轻易获取的资源等无形资产来进行经营,会计账面资产价值与企业的实际价值相差很多。其次是在企业的账面资产中,存在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这些状况将帐面资产分别评估后加和,往往造成挂一漏万。

收益法又称为收益资本化法、收益还原法,是预测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并将其转换为价值的方法,它体现建立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上。这种方法基于这样的评估思路:投资者现在想购买一个有一定收益期限的企业,预示着投资者在未来的收益期限内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净收益,如果现在有一笔资金可以与这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净收益的现值之和等值,则这笔资金就是投资者要购买的企业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收益法是建立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之上的,它以企业的预期收益能力为导向求取评估对象的价值。所以,《指导意见》将收益法定义为“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二、收益法的评估公式

《指导意见》规定,收益法评估的具体方法可采用“收益资本化法或未来收益折现法”。

(一)收益资本化法

收益资本化法是将评估对象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除以适当的资本化率或者乘以适当的收益乘数转换为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资本化率,或

企业价值=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收益乘数

从以上公式中看出,收益资本化法只要求测算企业某一年的数据,收益乘数形成的基础也依赖市场发生数据,这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讨论。

(二)未来收益折现法

未来收益折现法也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是预测企业未来各期收益,选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算到评估基准日后再累加求和的方法。

1、企业预期收益的量化指标

国外对经济收益的具体量化指标基本上有4种:(1)企业的分成或红利;(2)企业的股权现金流;(3)企业的投资资本现金流(或叫公司现金流);(4)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国内目前一般主要采用税后净利润或自由现金流量。

从理论上说,采用现金流作为经济收益的具体量化指标是最优选择。其理由是:

(1)在投资决策或投资估价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研究和考虑的重点是现金流。

(2)在整个投资有效年期内,利润净额与现金流量净额总计是相等的。

(3)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是一个会计指标,它等于利润总额减所得税,是从会计核算上得出的企业所有者拥有的净收益。由于会计核算上的权责发生制使这个净收益仅仅成为名义上的,其应收和应付等往来款项日后可能会变成处理的对象。另外,税后净利润指标容易受到折旧方式、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现金流量的分布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特别是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时,早期的收益和以后的收益是有明显区别的,现金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利润指标。

(4)在价值评估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会计上的盈亏状况(利润指标)更重要。因为会计上盈利的年份不一定能够产生多余的现金用来进行资本性支出(再投资)和补充营运资本的增加需求。设定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下去,不是取决于一定期间是否有盈利,而取决于有无现金流量用于各种支付。尽管净利润名义上为企业的股东所拥有,但为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还必须考虑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的增加额。

2、折算及累加的途径

理解了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和外延,就可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将未来收益折现并累加:

式中:FCFE―自由现金流量;r ― 折现率(根据情况可取相应的资本成本K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n ― 收益年限;VT ― 第T年企业的终值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关键一是量化企业预期收益,二是进行收益资本化或收益折现,三是收益年期的确定。

三、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

从内涵上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上所需投入外,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也就是说,所谓“自由”的意思是强调它必须扣除必须的、受约束的支出,可以给不同的价值类型受益的最大现金流量。这种自由不是随意支配,而是相对于已经扣除的受约束支出而言有更大的自由度,其实“自由”是一种剩余概念,是作了必要扣除后的剩余。

从外延上判断,自由现金流量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对象以及委托人所要求的价值类型的不同,现金流的计算口径也不同。

(二)自由现金流量计算口径及公式

《指导意见》规定“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的不同,区分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因此,现金流量的计算应当与评估对象价值类型的口径相匹配。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自由现金流量可分为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和企业股权现金流量。

1、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如果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是企业的投资资本的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则对应的是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是指扣除了税收、必要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后,能够支付给所有的清偿权者(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也就是在企业股权现金流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债权人的收益流量,即:

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 所得税率)+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

2、企业股权现金流量。如果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股权价值),则采用的是企业股权现金流量。企业股权现金流量是指满足债务清偿、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等所有的需要之后剩下的可作为发放股利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企业获得的现金首先必须满足企业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增长的需要,剩余部分才能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债权人和所有者),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排在所有者之前,所以股权现金流量还要在企业投资资本现金流量的基础上再扣除与债务相联系的现金流量,即:

企业的股权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 +(新增有息负债-偿还有息负债本金)

3、企业的部分股权现金流量。如果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是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原则上应按计算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所对应的企业的股权现金流折算企业的部分股权现金流量,但应当注意,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评估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考虑由于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

(三)自由现金流量各因素指标的预测方法

1、息税前利润的预测。所谓息税前利润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财务费用之和。

预测企业的利润总额,应当从委托方或相关当事方获取被评估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收益状况的预测,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确信相关预测的合理性。在对被评估企业收益预测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并分析被评估企业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历史业绩、发展前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经济要素及发展前景,收集被评估企业所涉及交易、收入、支出、投资等业务合法性和未来预测可靠性的证据,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应避免采用不合理的假设。

对财务费用的预测,应当基于评估基准日各种贷款余额以及预测收益年期内资金筹措计划新增贷款,按照相应的贷款利率进行计算。

2、折旧及摊销的预测。折旧及摊销是指在预测利润时已经扣减的在各预测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和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数额。折旧及摊销虽然属于抵税项目,但是本期并未支付现金,故应加回。预测时应注意折旧及摊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对评估基准日现有的存量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应分别按企业会计计提折旧和摊销方法测算;二是对基准日后的增量资产,可按达产期的第二年作为预测提取的开始日期测算,具体新增资产可结合“资本性支出预测”数据测算。

3、资本性支出预测。资本性支出主要是企业对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管理设备以及生产经营中资产正常更新的投资,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存量资产的正常更新支出(重置支出);二是增量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扩大性支出);三是增量资产的正常更新支出(重置支出)。这三部分可以根据企业更新改造计划、未来发展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内容,并且假设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等进行预测。

另外,在预测资本性支出时应当考虑减去无息长期负债。之所以要扣除无息长期负债,是因为购置支出的一部分现金由无息长期负债提供,而这部分负债是在预测收益年期外的将来支出的,它相当于企业预测收益年期内的现金流入。

4、营运资本净增加额的预测。所谓营运资本是指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无息流动负债的差额。非现金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无息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在预测时应分析以上流动负债是否附带利息条件,因为有息流动负债是融资现金流量的内容,不属于“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因此要从流动负债中扣除。营运资本增加的公式为:

营运资本净增加额=增加的非现金流动资产-增加的无息流动负债

5、新增有息负债的预测。有息负债增加,意味着企业举借了新的债务,对于股东来说则是增加了可供支配的现金流量,所以作为现金流入。有息负债数额可结合对财务费用预测数据分析确定。

6、偿还有息负债本金的预测。有息负债减少,意味着企业偿还了债务,对于股东来说则是减少可供支配的现金流量,所以作为现金流出。偿还有息负债本金可根据预测收益年期内资金筹措计划相关数据确定。

(四)收益年期以及企业终值的预测

在收益途径的应用中,收益期限可分为有限期限和无限期限两种情况。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评估的价值前提都是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收益年期可以设定为无限年期,不考虑企业的终值VT。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企业收益年期应当设定为有限年期,如外商投资企业其收益年期取决于其批准的法定经营年期,此时多采用两阶段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评估,即预测有限年期的折现值加上企业的终值,或叫剩余值,该剩余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是企业终止时的清算价值。而测算终值的最佳途径是将企业终止经营时点的资产变现价值资本化。

四、折现率的预测

收益折现的工具是折现率,而折现率计算的关键是资本成本参数的确定。《指导意见》规定“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本化率或折现率”。

(一)资本成本参数的计算

企业的资本成本分为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的估算相对容易,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涉及的主观成分较多,相对复杂一些。国外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一般有四种方法――红利折现模型、风险叠加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最常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风险叠加模型。而这两种方法中,在能够获得市场信息和参数的情况下首选CAPM。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的信息不排除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加之国内对无风险和风险溢价的研究尚不成熟,因而在运用CAPM时难免存在过多的主观因素。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运用CAPM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是大有前景的。

(二)折现率的匹配和计算

由于资本成本是与自由现金流量相匹配的风险投资的机会成本,所以,《指导意见》规定“资本化率或折现率与预期收益的口径应当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不同的现金流应当有对应的折现率相匹配,这取决于对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的设定,是评估企业整体的价值还是评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1、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评估所要求的折现率的计算

当在评估中使用企业的股权现金流量作为经济收益指标时,应采用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所对应的资本成本是权益资本成本,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计算公式为:

KE=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β-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风险系数;RM-上市公司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

以上参数中的无风险报酬率一般取一定期限的国债年利率;股票的β系数,可参照上市公司全部行业若干周(一般应在100周以上)平均β系数确定;上市公司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可参照上市公司全部行业平均收益率确定。

另外,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对β值的计算还可以采用期望值法和可比调整法计算:

(1)样本值方差法。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设一定时期内样本股票的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σ2,一定时期内样本股票的市场收益率和样本股票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为COV(RX;RP),则:

β= COV(RX;RP)/σ2

(2)财务杠杆风险系数调整法:

第一,选取若干家可比上市公司,通过上网查询若干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有财务杠杆风险系数;

第二,根据各对应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将其还原为无财务杠杆风险系数。还原的公式为:

βI/βU=1+ D/E(1-T)

式中:βI-有财务杠杆风险系数的β;βU-无财务杠杆风险系数的β;E-权益现时市场价值;D-有息负债现时市场价值;T-所得税税率

第三,以各对应无财务杠杆风险系数为基础,按照可比上市公司主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作为权重,并根据被评估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折算出企业的有财务杠杆风险系数作为β值。

2、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所要求的折现率的计算

当使用企业的投资资本现金流作为经济收益指标,因企业的投资资本中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应在分别计算出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采用资本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WACC)计算,计算公式为:

WACC=KE[E/(E+D)] + KD[D/(E+D)]

式中:KE-权益资本成本;KD-债务资本成本;E-权益现时市场价值;D-有息负债的现时市场价值;E/(E+D)与D/(E+D)-资本结构

债务资本成本KD可采用现时的市场利率水平,权益资本成本KE的计算同上。

(三)折现率的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

资本成本估算篇12

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2004)中明确定义:本准则所称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资产评估对评估对象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客观性主要考虑评估对象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主观性主要在于评估师要对评估对象的现状及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资产评估对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向考虑,要求资产评估方法不同于其他工作或学科,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形成了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资产评估方法具体分析

(一)三种方法的基本含义及运用前提。

1.市场法是指将被评估资产与市场上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并根据两者的差异对参照物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估算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由市场法的相关含义可知,运用市场法的前提条件包括市场中要存在参照物,并且该参照物是在公开市场条件下进行交易的,由于涉及到对参照物价格的调整,所以要求能够明确参照物价格影响因素,且能量化。

2.收益法是指将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收益法的运用涉及到未来预期收益,要求被评估资产能够继续使用,可以测算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预期使用年限,并且可以预测获得预期收益所要承担的风险。

3.成本法要求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扣减各项贬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后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成本法的运用需要在被评估资产能够继续使用的前提条件下。

(二)三种基本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市场法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直接从市场中获取的数据作为评估基础,该法直观、简单、合理,评估价值客观公允,评估结果易于被评估当事人各方理解接受。如评估一些实物类的流动资产(存货、材料等),由于该类资产通常不考虑其未来获利能力且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通常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客观公允。

但因为有些被评估资产在市场中找不到与之可比的参照物,使市场法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一些在产品、构筑物或自制设备,在市场上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可比的参照物,由于不满足市场法的运用前提,而不能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

2.收益法的优点是通过预测资产的未来收益,来折算资产的价值,评估结果合理,易于被评估结果使用者接受理解。如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资产评估采用收益法,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值,并且与投资决策相结合,评估得到的资产价值易为交易双方接受。

由于收益法使用的都是未来预测数据,主观分析判断的比重比较大,这就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高。同时对于一些不能准确估算收益的资产,不能采用收益法。单项资产的收益就是很难单独估算的,例如企业里的一台机器设备、一幢房屋或构筑物等。

3.成本法的优点:较为充分地考虑了资产的损耗,评估结果更趋于合理;有利于单项资产和特定用途资产的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使评估资产的评估价值接近实际,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现时价值。同时,成本法在不易计算资产未来收益或难以取得市场参照物条件下可广泛应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成本法实际上弥补了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不足。

成本法的缺点在于工作量太大,因为要核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和各项贬值,涉及的工作量很大。同时成本法不能充分考虑被评估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

(三)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资产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构成了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三种基本方法之间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从整体上来说,评估方法是由互相关联的、内在相关的不可分割的技巧和程序组成的,其共同目标就是获得令人信服的可靠的评估价值。同时各种评估方法都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成一体的运用过程,都要求具备相应的信息基础,这又是三种基本评估方法的主要区别。

三、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要受资产评估目的、资产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的制约。资产评估目的是进行资产评估首要考虑的问题,影响了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确定,进而制约评估方法的选择。而评估假设一方面受评估目的影响,一方面制约评估方法的选择,进行评估时,必须设定被评估资产处于一种特定目的或处置方法。评估对象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同。例如,评估同一企业的两台机器设备,自制的专用机器设备通常采用成本法,而对于对外购置的通用机器设备则采用市场法。因此,为了选择出合适的评估方法,要充分考虑资产评估目的、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等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资本成本估算篇13

1资产评估的类型

1.1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从并购重组时间算起至企业经营期限终止之日止之间这段时间的预期收益,用适合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然后通过折现额累加得到的评估现值的这样一种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资产的价值由它预期会带来的效益决定,与成本无关。

1.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情况下,被评估对象以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项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从而估算出资产价值的方法。在运用重置成本法时,应当将该项资产视为全新的状态下进行成本的重置,然后根据本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折旧率计算出折旧额,重置成本减去折旧额,再考虑本项资产的现时使用价值,使用年限确定成新率(被评估对象的新旧程度,如九成新、八成新)等因素,从而得出重估价值。

1.3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指找出若干个跟被评估对象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参照物,在它们之间进行市场价格逐一比对,从而确定被评估对象的市场价格。如果参照物和被评估对象之间性质差异较大,无法比对,应当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具体的比较,然后调整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再综合分析和调整各项价格,进行累加确定资产评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1.4清算价格法

清算价格法不同于以上三种资产评估方法,作为一种特别的评估方式而存在,它是指企业由于破产等原因,需要在短期内将企业资产折现,为了得到在清算之日时资产卖出预期可以收到的快速变现价格而进行的评估方法。资产的卖出方法既可以是将企业作为一项整体的资产售出,也可以根据设备、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逐项拆分变现,主要以变现速度快和变现价值高为目的。

2企业并购重组中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2.1选择收益现值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经营状况良好,盈利情况也良好,在未来发展中还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收益现值法比较适合。常用的收益现值法有:净利润折现法、股利折现模型法、自有现金流量折算法和、剩余收益估价法和经济增加值估价法。

在进行资产评估中,主要遇到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是收益期限、折现率和预期收益,评估结果稍有不慎,可能存在偏差。收益现值法还要求能够有对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等法的量化能力。

2.2选择重置成本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经营状况较差,盈利情况不是很好,发展前景也不是很大的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重置成本法比较适合。常用的重置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功能价值法、物价指数法和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2.3选择现行市价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经营状况很差,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现行市价法比较适合。现行市价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法、类比法和物价指数法。

在评估中,它的操作方法简单,但是影响被评估对象市价的主要原因是比较因素:分为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导致市价的不稳定性。评估师很难保持不受主观意识影响,评估的结果就无法服众。

2.4选择清算价格法的企业

具有法律效力破产处理并且变卖收入可以补偿出售所产生的支出的企业可以进行清算价格法进行资产评估。

3结语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都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设定的,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为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到的价格和资本扩张方案提供指导;才能明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责任人;才能够促进企业资产的优化利用;才能帮助企业并购重组工作有方向,有规划的进行。资产评估对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非凡,在评估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影响因素的规避,是实现客观评估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申明.企业并购重组中评估方法运用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0,(48).

[2]张研.论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1,(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