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心得实用13篇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1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图,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阐明其空间分布,而且还表示它们的形态(如河流长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说: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教学,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据大纲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地图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

二、地理统计图教学。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统计图是地理数据的形象直观。统计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与精神。统计图可依下列程序教学:“读图名——读座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自己要读什么,座标(或图例)则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小(单位),读图名和读座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动手制作等多种能力。

三、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示意图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图,如果说地图侧重从空间分布,统计图侧重从量上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联系的话,那么,成因示意图则侧重阐述它们的形成,成因示意图往往和统计图联合出现,它们在教材中联系是很紧密的。成因示意图教学可这样安排:“明确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状况——揭示发展历程——抽象(或演绎)规律。”如进行“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时,可先明确这种气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该地太阳高度和气温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天气变化过程(日出后,气温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断蒸发到空中,空气中水汽不断增多,云层增厚,午后14—16时产生雷阵雨,雨过天晴);最后得出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的特征。在进行成因示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画动态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观图。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实录景观(彩图)和素描景观,从内容上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图的作用是通过直观形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并注意抓突出特征,避免不着边际,分散学生注意力。

五、史料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2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与班级之间千差万别,要想使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灯塔,指引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它不仅兼顾知识、技能和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教学目标必须要具体切实、切实可行,这就要求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在备教材方面要“深入浅出”,“深入”就是要把教材钻研深、透,“浅出”就是课堂上用起来越简单就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华,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备学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师必须要透彻了解,对每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要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不引导就能了解,掌握;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室的点拨下才能领会;那些学生必须在教室的引导和重点关注下才能达到目标等。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实可行,这样才能大胆取舍,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性。

二、强化预习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我县强制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课改背景下,要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必须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是学生克服懒惰的心里和行为,切实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更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并且这也是“导学案”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预习中标记清楚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从而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有效课堂活动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用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他是创设的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快乐轻松地学习地理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导入方式,如歌曲导入、谜语导入、诗词导入、故事导入、新闻导入、广告导入、图片导入等。无论选择那种导课形式,都要因课而异,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另外,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惊醒视觉、听觉的刺激等获取知识既丰富又全面,被学生成为“有声有色的课堂”。如讲授“世界气候类型”一节,我将各气候类型的代表动物、植物、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分布一一对应,让学生亲临感受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加深印象,再配上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是地理课堂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无疑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评价贯穿于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是教学活动的指示器和动力,教师只要一上讲台,一张嘴必须涉及评价。对学生素质的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接受进步快慢的评价,对学生进步后退的评价等等。通过有效评价能够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现状,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及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里教学中,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任何一方面有进步,教师都应抓住时机及时勉励,他们会争取每一个出彩的机会,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3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是充满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所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初中生一切听从父母、教师的指导,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及教师的依赖,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希望在父母、教师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护,呈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否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焦虑甚至抑郁的感情,认为自己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压力。其次,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抗压能力较弱,虽然能够迅速地为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钟热度,导致初中生面对学习困难缺少克服的勇气,并且容易动摇,容易放弃,产生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的情绪。最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在学习情绪方面十分丰富且复杂,情绪常常是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导致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情绪波动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即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容易与人相处和谐并且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情绪焦躁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低落,很难与人友好相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逃学、打架甚至斗殴的不良表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困难指导,使得学生一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产生非常极端的心理及情绪。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自身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充分诠释挫折教育的奥义,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时候与学生的心理反应充分结合,注重语文课堂的教育及引导方式,运用灵活的教育技巧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并且在进行挫折教育观念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增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及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教材,展现教材的生动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语文知识的潜力有效地开发出来,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目标无法实现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以恰当的客观条件满足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以更健康的状态成长,度过青春期。最后,在初中语文挫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蕴藏丰富的挫折教育的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多芬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在笛福的《荒岛余生》中使得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勇敢坚强的鲁滨孙。在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羚羊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候的镇定、勇敢及智慧。在学习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以此作为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知识,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对、解决。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时候,初中生正确地理解挫折、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初中阶段的所有科目的学习,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4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5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6

1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弊端

1.1教学模式的弊端

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首先是目光短浅,过分注重短期效益,许多教学者没有考虑到如何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对学生采取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短期的教学效果,对体育的长期教学效果视而不见。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对运动的记忆、模仿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无法树立等。其次是教学模式条框较多、程式化严重、课堂单调呆板,这不仅对教学者的创造性产生限制,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造成学生不愿参与大型的体育活动,极大地削弱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最后是过分强调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良好人品、过硬心理素质的形成忽略不见。这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1.2教学内容的弊端

当今初中体育教学主要包括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和比较具体化的实践部分。在理论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弱、课时相对较少,造成学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在实践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再加上实践课所受的外界影响相对较大,因此突发性事件比较多,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很难得到系统实施的。

1.3教学观念陈旧

由于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创造力不够强,因而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机械地按照开始、过程、结束这三个部分完成体育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似乎完成了合理分配课堂的任务,发挥了基本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还是陷入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中,难以达到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效果。

1.4教学目标的模糊

尽管当今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许多问题都取得了突破,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仍没有形成,部分学校也没有健全课程体系,这就使得体育教学变得形式化,无法充分展现其原有的功效。部分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还处于目标模糊的状态,更有甚者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进行玩乐,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意识、观念,不能够以客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初中体育教学,因而初中体育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强化。

2当今初中体育教学弊端的应对策略

2.1教师更新观念

针对以上提到的教学弊端,当今的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如何开发学生自主性上面,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树立引导者观念,教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中心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激活他们对体育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体会体育,以便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要树立促进者观念,对学生真情关心和爱护,并采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体育。最后要树立教学资源开发者观念,注重对各种体育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使其切实为初中生学习体育服务。

2.2把握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初中体育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初中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各个部分都生长得很快,同时心理上也会产生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宣传方式从多个角度展现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增强他们参与体育的意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体育这门课程的魅力,促使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情感和情操得到发展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2.3采用规范的管理手段

除了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之外,还应该加强教师的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加强培训、进修等手段,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业务处理能力、教育工作水平等,引导他们建立立体的体育教育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养,使其切实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效应,才能使他们不断吸收精华。融入到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进而使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变得更规范、更科学、更富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尽管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其进行改革,以便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扮演着改革执行主体的重要角色,对当今初中体育教学能否有效地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时刻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7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评价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

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学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对情况下完成。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综上所述,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发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引下熟练掌握知识。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课堂教学过程: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有效性。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季风形成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Flash,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季风的形成和走向,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保障了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要求学生能将它运用到学习中。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4.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学习中才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建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效果。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高自身能力,保障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77

新课标教育改革以来,国家更加注重全方面人才的培养,正确管理初中生,使之热爱学习、奋发进取成为教师的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初中生都有逆反心理,越是直接的教育、管理,越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初中学生变得更加不努力学习,所以如何正确管理初中生成为今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面对逆反心理的初中生时,我们更应该绕开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爱心关怀、感化初中生,让他们自发地遵守纪律、发愤图强,达到管理的良好效果。

一、当前初中的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管理观念陈旧

教师的管理观念在初中生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的管理观念将演化出不同的管理手段,也便会得到不同的管理效果。如今,初中管理中依然有很多教师的管理观念传统、陈旧,他们认为学生的管理就是一件严肃庄严的事情,就要通过严格的手段解决,认为学生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毫无疑惑地遵守、顺从。他们的错误观念,直接导致其管理方式不当,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初中生的发展。

(二)多数教师不会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同样,今天依然有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通常认为教师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学生应该听从教师的管理。他们不懂得去理解、体会学生的感觉,不懂如何通过理解学生来找到正确的管理方式,不懂得通过爱心构建起一座桥梁来管理学生。

(三)部分教师缺乏素质,严重体罚学生

虽然社会已经提倡文明教育多年,但是有些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身份,无视社会的要求,放纵自己,依然严重地体罚学生,甚至打学生。有的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尊严,在学生稍有犯错的时候就会随意打学生甚至扇学生耳光,这些教师严重缺乏道德素质,不会原谅学生的错误或者通过沟通理解管理学生,不懂得用爱心感化学生,进而管理好学生。

二、爱心管理的方式

(一)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

一个著名教育家曾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爱心、宽容和鼓励等。因此,教师应该一改曾经传统、陈旧的管理观念,多表扬、鼓励学生,少批评、挖苦学生。对待班级中那些成绩不好、有一些坏毛病的学生,不能总是加以斥责和体罚,这会使学生变得更加顽皮、不易管理;而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进而管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反省自己的错误,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二)教师应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思考并去实践的,很多时候,并非学生天生想要去违反纪律,而是教师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学生,引导了学生项错误的方面发展。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学习事物的重要时期,教师错误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例如,有些女性教师上课时过于注重仪表,她们经常描眉、穿短裙、抹口红、穿高跟鞋等,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使很多女生开始化妆,注重仪表而不努力学习。有些男性教师经常抽烟以及体罚学生,这会不经意间影响处在叛逆期的部分男生形成抽烟、喝酒、甚至经常打架的坏习惯。

(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

要做到爱心管理初中生,就应该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不同的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他们在性格上有内向型、外向型、直觉型、思维型等多种类型,要做到正确的以爱心的方式管理学生,就应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性格,理解不同性格学生不同时刻的内心变化状况。通过不同的方式应对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用爱心的方式管理学生。

(四)赏识学生的亮点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会感觉学习是平淡无奇的,便会常常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时间一久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通过爱心构建一座管理的桥梁,教师就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的亮点,走进学生,观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多多鼓励、表扬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教师不断赏识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做到更好地管理学生。

(五)适当原谅学生的过错

人无完人,再精明能干的人也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尚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总是认为一次犯错就次次犯错,总是误会学生;而是应当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原谅学生的过错,并引导学生改正之前的错误。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原谅学生的过错,感化学生,使学生发人深省地了解到自身的错误,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气度,也可更高效地管理学生,通过爱心建立起管理的桥梁。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9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 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 转贴于  3. 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们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得继续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

1. 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10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 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

3. 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们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得继续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

1. 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11

我县部分学校任对初中的地理教学重视不足,一些学校的地理课由其他科的老师兼任,甚至部分初中根本不开地理课。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联系的地方,教学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仅作为"副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授法。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我省初中地理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班上贴上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

4.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12

一、教育心理学与初中数学教学

1.教育心理学

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目前正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其体系和理论尚不完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该学科有益于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和教学改革思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可以助力改进教学模式,有利于保障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教学氛围。

2.学生认知心理与心理学应用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做到环环相扣,随意性较强。如,学习知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找到学习规律和技巧,对相关的知识没有敏感性,有些甚至沿用过时、单调、机械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不强,主要体现为数学基础薄弱,语言文字理解力较差,影响数学学习,更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甚至还没有弄清数学概念之间、定理之间的联系,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地使学习条理化、规律化。心理学是一门体系完整且内容全面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众多分支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学校教育是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心理学理论已经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入素质教育阶段,心理学理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和主动学习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轻松学习数学。可以说,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与应用心理学理论。

3.心理学理论对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重逻辑思维的特点,使得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不能及时找到学习初中数学的适当方法,及时调整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就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力不从心和无从下手。此时,就需要借助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研究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充分理解和领会这些心理学理论所蕴含的实践价值,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帮助学生摆脱消极负面情绪的影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尤其是初中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数学的理念和方式,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对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和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应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高效地应用心理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同理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换位思考、倾听以及表达尊重等方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讲”与“听”的关系,这种关系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同理心”心理学理论改变教学模式,教师由“讲”变成“分享”,学生由“听”变为“互动”,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平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课堂地位,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和平等,进而形成和谐、融洽、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地掌握,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交给学生来讲授,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点与困惑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攻克难题。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形成友好、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登门槛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是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低、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低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高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初中,正值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敏感、内心脆弱、不够自信、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具有十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尊心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登门槛效应”,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以及设计教学环节,形成更加具有层次感、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一方面,目标的设立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来帮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目标;另一方面,口头表扬等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权威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权威效应”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视榜样为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权威效应”理论,用榜样鼓励学生上进求学,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进取心。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榜样,既要避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更不能让学生滋生骄傲自大的心理。例如:对于数学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数学小博士”的称号;对于在数学课堂上互动性和参与度比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予“参与小达人”的称号。这些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向优秀榜样学习来提升自我。同时,榜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某个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可以给予“进步之星”的称号,使其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4.“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确立一种合作关系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多伊奇(1973)通过合作与竞争的实验研究发现,当群体成员的目标与手段都是积极的并相互依赖时,其合作便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其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合作变得愈发重要,合作双赢的案例数不胜数。对于初中生,正处于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十分强烈的时期,学生的人生阅历不够,而且他们对于合作双赢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不愿意互帮互助的情况,甚至出现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作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学习和利用“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懂得“1+1﹥2”的真谛,学会主动分享学习心得、互帮互助。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例如,班级可以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学生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作业,通过共同探讨和交流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养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认知自我,增强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懂得合作可以双赢。再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懂得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增加学生的数学教学参与度,而且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篇13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如,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那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们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得继续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