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实用13篇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1

一、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包括的知识点有很多,能力,精神面貌,思想价值观念等,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面,内隐层面,社会层面。

1.外显层面

外显层面主要是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点,学习态度,基本观点,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的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就属于核心素养的外显层面,要学会理解一些政治观点。

2.内隐层面

内隐层面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深入学习它的情感价值观,认真思考它内隐层面相关的内容。在养成自己的一些思维品质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因为初中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内隐层面的一些思维品质的思考和学习。

3.社会层面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一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价值观的应用,个体核心素养的养成,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所以初中政治核心素养放在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学习者身为社会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与法治”“公民责任”等等知识点的学习。

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性格,理念和一些思维方式正处于成长和塑造阶段,这个阶段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而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些素养关系很近,层层相扣,所以在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的联系,因为很多道德观,人生观都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初中政治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一些法治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等方面也对学生理念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力。

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育人者,先育己,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完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政治洞察力,将一些时政例子与政治知识联系起来讲授给学生,对整个初中政治教材深刻把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整个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可操作性。政治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听其言,信其道,真正的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整个初中政治课堂与实际结合

如今初中教学现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度不够,初中政治的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教育对自身很多观念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力,听课的时候只是觉得能放松自己,但并没有与实际结合,思考一些价值观以及应用一些理念。初中政治教育的课堂教授,要将重点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一些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针对过去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在进行不断的探究与改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等相关理念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过去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已经得到全面的舍弃,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越来越注重教学的本质作用和实质效果。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并具备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和核心能力。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也慢慢与社会、世界开始有了初步深入的接触。这一年纪的学生,一方面对自尊、自我实现有了新认识和要求,一方面初步接触纷繁复杂社会,对人生和未来有着深深的迷茫与无措。因此这种矛盾的状态下的初中生是亟需人生和个人价值观的指引的。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核心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上好这一课,促进学生的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建立。

2.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2.1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真正学好一门学科后形成和掌握的关于此学科的核心收获,是这门学科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教学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爱国、传承中华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为乐、与人向善,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健康生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自我和群体。法治观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尊法、守法、善于用法。

2.2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意义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这一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本,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英语、数学的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相比于智育,此课程更重视德育。而注重学生此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是有效践行道德与品质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品质体系和道德价值观,为其后续人生的发展奠定最为关键的核心。此外,培育学生此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助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注重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价值导向,意义重大。

3.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教学的问题现状

3.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过去受到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落后,无法有效实现学科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无法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对课程及其教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佳,多数仍采用老师单方面讲,学生被动听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单方向的教学模式,过分的强度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是起到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有很好的参与感,接受难度大,也就慢慢产生畏难心理,渐渐排斥、抵触道德与法治课程。

3.2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空洞

除了教学模式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空洞的问题。多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一味的强制性说教,内容空洞枯燥,学生无法引起共鸣和共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等教学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超出了初中生的认知范围。

4.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建议

4.1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加强教学模式的改进

首先,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要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提升其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该全面建立起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应该正确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各自的角色与职责。教师应该是主要的教学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加利用当前各种先进高效的教学工具,比如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4.2教学要联系实际,注重对于学生的实际困惑的引导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也包含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对待事物的观念。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具体的教学策略展开详细分析。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分析

(一)演示课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向学生演示某个实验现象或原理时,通常是教师进行操作、讲解,学生只扮演参观者的角色[1]。该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态度与实验态度,丧失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需积极改变实验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并积极思考、探究实验结果,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实验观念与态度,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发展。

(二)分组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分组,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的物理实验规律,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物理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实验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2]。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分组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多项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并接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掌握物理实验规律,掌握灵活运用实验器材的技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将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为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能过多干涉学生,但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如给学生提供实验方向上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另外,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实验总结,及时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这样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好途径,学生通过课外实验能将物理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可在实验中学会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积极提问,从而领会物理科学实验的奇妙之处。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实验这一平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给学生指明实验探究方向,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开展实验,并从实验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且通过实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形成物理实验思维,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提升。

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渗透核心素养

教育的价值在于立德树人,在现代化背景下,将物理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是时代对物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为社会培养素质与能力同步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分析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发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思想观念、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与情感的培养,这与核心素养的本质相悖。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核心素养教育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学生思想观念,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开端。此外,在传统教育观念下,许多教师抱着“学生可以不会做实验,只要能应付试题就好”的思想,不重视实验教学,有需要做实验的章节,只是为学生做简单演示,这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无法从实验中获得真情实感,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实验价值观,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阻碍。鉴于此,教师更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教育思想,不断接触先进的知识理念,并尝试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融入实验教学中,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需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要结合教材仔细钻研与思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促进物理知识与素养的有机融合。在推进物理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性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价值,实现核心素养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机渗透[3]。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习相对复杂,仅凭简单的口头说教难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物理实验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检验、得到深化,以此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核心素养的生成与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正确认识到,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且核心素养教育在初中物理教育中的渗透也离不开实验,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才能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技能方法与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构建实验平台,给学生提供接触实验、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利用实验促进教学效率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需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方式,教师可学习借鉴国外跨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方式,尽最大努力实现物理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协调统一。

(三)科学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科学选择、合理应用相关技术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实验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实验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期,而道德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应被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各个科目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德育创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是每个科目教师的重要职责。而初中美术课程,以艺术的形式向初中生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既具有美育功能也具备德育价值,这对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核心素养概述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描述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地位。根据此文件的阐述,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德育素质、社会责任等九大素养。德育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将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德育方法的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契合性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从鲁迅的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德育和美术是相辅相成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我国青少年应该具有的两大基本素质,将道德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美术作为一门开放性、启发性的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美术作品,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为德育的实施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创新,对于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和提升德育成效均大有裨益。因此,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1.在作品讲解中渗透价值观念

初中美术课程中,丰富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深化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和挖掘作品背后的精神、思想层面的内涵,对于提升其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欣赏一些艺术家的现代建筑作品时,笔者不但将这些建筑作品的设计意图进行了分析,还对艺术家进行了介绍,对艺术家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期待进行了描述。同时,笔者还结合实际,向学生讲述了一些与建筑作品有关的科技故事和人文故事。如此一恚学生的眼界大大拓宽,对未来的建筑、科技、艺术、文化发展充满美好的期待,这对其正确世界观的树立和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在美术欣赏中融入精神熏陶

美术欣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其中不乏蕴含深刻思想和崇高道德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接受崇高精神的熏陶,不失为德育创新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内容时,我们不但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或当代民间艺术家们的杰出绘画、手工艺、雕塑作品,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应艺术家的照片与生平,并搜集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史料、传说等,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艺术作品,深刻地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被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淳朴、善良、坚毅的品质所熏陶。

3.在美术实践中培养优秀品质

德育创新不应仅停留在理论上,也应与美术实践相结合。因此,美术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优秀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例如:在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学校可开展一些主题美术展览活动,通过展出与主题相关的绘画、摄影、雕塑等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并体会其背后的道德含义。此外,学校还应有计划地组织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征稿和竞赛活动,并评选出优秀个人和班集体,借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其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价值。初中美术教师应在充分认清美术课堂教学与德育创新的契合性的基础上,将德育与作品讲解、美术欣赏、美术实践等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实效”,核心素养背景下,究竟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还需初中美术教师不断摸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17-18.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5

初中体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侧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的地位也由此得到提高,然而由于中学生课业繁重、学生压力大等因素,体育课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经常被一些文化课所代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体育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明确强调,让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而具体到体育学科,主要包含健康意识、体育文化、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以及体育品德等内容。

三、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课堂,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授课,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少,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新课改强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体育素质的重要性,以学生健康锻炼为指导,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按部就班地跟着做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觉得特别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教学效率也不高,而新课改强调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

兴趣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利用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轻松地就能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

举例而言,在讲解“立定跳远”一节时,教师先以提问的形式开始:“大家都见过立定跳远吗?有哪位同学做个示范动作?”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评价,接着教师做最后评价,告诉大家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边观看边指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再如,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照顾到,而这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起到帮扶的效果,以优带差,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以“篮球”为例,教师可以选出几名投篮比较好的学生为组长,然后让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练习,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比赛的形式展开,看看哪组投中次数最多,哪组获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课堂效率,关键在于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起好表率带头的作用。另外,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外出培养,不断更新他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水平。

总之,我们要意识到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6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学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学生正确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7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顺应国际化趋势的语言,成为在世界上被最多国家运用和学习的语言学科,当然,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近些年来倡导提高英语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国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人才标准的只重视传授硬性知识的英语课堂。并且新课改中强调初中生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初步具备英语学科素养。因此,本文以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讨论现在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研究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根据国家政策资料,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方面看,核心素养反映了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发展所公认的价值观。在我国,核心素质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因此,本文对初中英语应当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顺应了我国政策发展规律,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二、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课堂过分重视应试知识的传授

据了解,现在初中英语课堂知识的授受多以考试内容和课本知识为基础,而缺乏实用性英语的学习和联系,这就导致了有许多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在修读英语以后仍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谈,更别提初中教育了。因此转换老师甚至说是整个英语教育体制的教育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学生会写英语会念英语但是不会用英语的尴尬局面,浙江造册很难过我国英语教育的一旦难题,而初中,作为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起点,更是应当担当起这一引导重任,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有所用。

(二)初中英语课堂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通过对部分初中生的调查了解到,现在很多初中生不重视甚至厌烦英语的原因是老师上课太枯燥无聊,让人想睡觉。我认为,初中英语课堂之所以为U发吸引学生,是因为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听着,老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类学科来说,必将导致其枯燥乏味。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使学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是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乏学生互动活动,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仍旧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初中英语教育虽然正在由只重视学生的硬性知识培养转换到“听、说、读、写”全面培养,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在锻炼学生听力的时候多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而录音多数经过语速语调处理,与实用性英语还是具有一定差距,“说”的练习也局限于课堂内部,学生之间生僻的英语交流对其实用性英语的形成不具备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些也是现在的初中英语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提升对实用性英语的重视程度

要想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进一步提升对实用性英语的重视程度,以达到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很明显,初中英语课堂上所传授的课本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除课本知识等应试知识之外的能够提升他们实践能力的英语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增加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有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心智并不成熟,由此其自身可能无法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之处,甚至因为英语课枯燥乏味而产生对英语的排斥心理。而这种现象的形成,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要想学生提升在英语方面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才有利于实用性英语的进一步教学。因此我认为,老师应当将学习融入到游戏等更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实用性英语。

(三)教师应组织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活动

前文提到,现在的初中英语听力等语速语调经过处理与实用性英语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实用性英语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室可以开展情境O计教学活动以及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聘请外教等具备实用英语能力的教学人员与学生进行实体互动,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外国人平日里所说的英语,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为了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而特意处理过的音频资料上。我相信,如果采取这种方法,将会使我国初中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更加高涨,增加更多的学习热情,以此来取得培养核心素养的良好效果。

总结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今社会,英语作为国际上的官方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素质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而我国却常常出现高学历人才的英语水平却低下到无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进步,由此,我国的新课改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英语能力,以此来提成其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正在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推进时间较短而任务艰巨,造成了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文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更加实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恩. 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

[2]李娇. 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整合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0.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8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有别于一般素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能力的一种描述,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自主发展、创新实践与合作参与,而且还应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情操。若从价值取向层面来讲,核心素养主要强调学生在价值观上要与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若从指标层面来讲,核心素养包括学科基础内容、终身发展素养。将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核心素养对学科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引领作用,并能凸显出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知识教学升华到育人层面。将核心素养融入教育领域中必须以学科为载体,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其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想精神与公共参与。

(一)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是指一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在情感上与理智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与核心利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政治上的认同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讲,作为中国公民,初中生必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站在中国立场,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我国国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并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主动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心特征较为特殊。近年来国内中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他们成为有自尊、守规则的公民。因此,应加强对初中生的纪律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让初中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这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中学生必须在生活中能辨别善恶、是非、美丑,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与政治事件,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实质,分清主次,坚持真理,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培育“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培养初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也有着积极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迫切愿望。培育中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帮助初中生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证。这需要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比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尊老爱幼、自律自强、富有同情心。同时,具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意识与包容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社会关系。

三、培育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

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上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能力,是个人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感性认识。我们可将其称为“思维的直觉”,这种思维直觉并非天生的,需要老师适当地指导。思维起源于疑惑,这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逐步明朗的过程,一般由主体自问自答。当然,外部提问也能成为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思品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认清基本国情》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观察任务。课前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迁,讲一讲自己的调查发现与调查心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基本国情。有的学生说:贫富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发展迅猛、国家综合实力强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中国梦。有的讲希望老百姓越来越富有,生活越来越好。有的希望环境污染问题被解决,青山绿水常在。有的希望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少一些,到外国旅游时不文明的事儿少一些。然后,笔者总结道:我们大家的中国梦都是相通的,要将祖国建设为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那么,针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我们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后明白了“我”与“祖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视频资源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受到很多师生的欢迎。因此,思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并立足于中学生的生活体验,着眼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需求,合理选择视频素材。要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爱国教育等融入视频素材中,真正使视频资源为教学服务。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名人故事。然后,重点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事迹。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对失去双臂的刘伟不以为然,而画面切换到刘伟用双脚弹奏出优美的钢琴曲时,教室内一下变得非常安静。大家都沉浸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殿堂。视频快结束时,刘伟说出了他的座右铭:“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掷地有声,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个学生,不少学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笔者适时导出本堂课的主题,要勇于接受挫折,做一个不被挫折打败的人。不少学生直接将刘伟的座右铭写在书本上,以激励自己。还有学生告诉笔者自己要像刘伟学习,面对困难与挫折决不后退,要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本堂课通过播放具有正能量的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中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初中生尚未成年,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觉得非此即彼,极易走向极端。因此,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当前思品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呢?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体验,通过探究合作、讨论互动来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促进思维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悟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不仅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主题探究基本步骤为:选定主题―设计探究方案―主体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思品教师可将大主题细化为几个小主题,让学生每4~6人为一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小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由学生自主确定探究方法与步骤,利用实地调查、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实践体验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究,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比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学生时,以《科技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科技重要吗?很多学生表示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重要。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提出科技带来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高科技诈骗、食品安全等。对此,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证明到底科技对我们人类有没有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思考更进一步,更加全面。这有助于加深他们辩证思维的深度,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问题。

(四)重视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合理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对培养他们思品课程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完善初中思品教学评价机制。一是评价内容方面从单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转为全面评价,即对学生结果与过程都要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必须全面细致,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他们的道德行为。一般可通过谈话、成长记录档案等方法来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情况,为今后合理评价与针对性辅导都有帮助。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横向评价,也要对学生个体进行纵向发展评价,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二是评价方法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要了解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对思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同时,还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进步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他们的核心能力。

总之,关注中学生发展,培育核心素养,是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一项重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思品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志芳.培育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J].新课程研究,2016,12(2):55-56.

[2]王伟.借助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21):46-47.

[3]王庆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品德课堂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5(2):40-41.

[4]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25(9):412-413.

[5]李建敏.思想品德教育应关注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4(32):36.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9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10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3],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是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我国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二、提倡核心素养的意义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的作用.在每个学段每个学科落实好核心素养,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三、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数学知识成为素养,形成智慧;如何在教学中促进人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下是对六大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人文底蕴

数学是人类的一N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教学过程也要渗透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没有人文积淀,数学将沦为培养做题机器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用与人文密切相关的素材.比如“百子回归图”是十阶幻方,也是一部数化的澳门简史;在讲距离时,教师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来引入;在讲黄金分割时,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女神维纳斯雕像上0.618的印记,古埃及的金字塔高与底面边长比,人的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的比值,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长度的比;在讲概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键盘中字母为什么这样排列;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从国际象棋中放麦粒的故事开始……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上会感受到数学的和谐之美,灵动之美.数学课堂因为有了人文色彩而富有生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在数学学习、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会形成自身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有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的切入点和深入程度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是权威者,而必须是引领者和鼓励者,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使学生不盲从任何所谓的权威,唯真理和自由是学生一生追寻的目标.

(三)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在进入社会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建模等思想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应用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称之为善学,在钻研中严谨认真,不断反思提炼,才能积累深厚的数学素养,再迁移到各种知识的学习中,就会不断成长.

(四)健康生活

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留意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也显著发展.但是由于初中内容比小学繁杂,有的学生在没有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或者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自我评价不当”“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等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教师要在安排数学课内容上有层次性、进阶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使学生更自信;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时要用爱心和耐心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并施以帮助,使他们掌握有效摆脱学习困扰的方法,乐于和其他学生合作.在学生的评价机制上,要多角度、有可持续性,不能唯分数论.

(五)责任担当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意识.中国的古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数学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中国古代以算法为核心的《九章算术》与西方以演绎为本的《几何原本》中西辉映,推动了世界数学文化的进步.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重视数学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要让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六)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初中数学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联系生活实际.在几何问题中,多让学生用直尺、圆规、三角尺、量角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注重合情推理.图形的变换中结合折纸操作、画动态图形、制作空间立体模型等;在函数问题中,注重方案的设计、事物变化规律、合理决策等问题;在统计概率部分,可以让学生去社会实践,统计生活中垃圾摆放,参加社团活动,交通方式等.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分析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弊端、不合理设置、不方便设施和规则等.

四、结语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通过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努力.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初中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核心素养的落实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唯有不断探索,终身学习,才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11

在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数学的概念、公式等定性的知识点以外,还要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对数学这门课程的逻辑思想,保证学生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阿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因为只有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和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今后进入到社会的一个必须要掌握的本领。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还要不断挖掘数学知识技能中的隐性核心素养。这也是进一步落实现代数学教育质量关的重要一环。首先我们要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要能够科学合理的去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降低解题的难度。第三,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应该做到优先选择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

2.提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

2.1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能通过数学教会直接教学而获取核心素养的,只有在专业化的训练中才能够逐渐获得,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先给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学生数学知识的情境。打破传统意义上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来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之前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这门学科排斥,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再加上教学方式的枯燥,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是采取了远而避之的态度。而数学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可以对给学生提出一些与当前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

2.2不断创新数学学习内容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所有的习题都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制定的,但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上,这些习题很显然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基于此,数学教师要从改变数学习题入手,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数学习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3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数学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充分运用归纳、总结、推理、猜想等各种数学方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了解数学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接触其他学科、其他行业中有关数学知识的信息,以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

2.4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12

1. 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受到我国整个大教育背景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也就导致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最为主要的目的并不在培养学生能力以及素养方面,而是让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因此,成绩成为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由于这一理念上的偏差,不仅影响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取更好的成绩,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2.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落后

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较低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过多地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良好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也就导致教师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不高,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应对措施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指的就是学生在这一课程学习的帮助下,在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在初中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中,如何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有效开展,科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的实现,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意识观念上重视这一门学科,明确思想品德课程良好的开展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是开展良好课程的起点,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会帮助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清晰的一条轨迹上。最后,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做到具体而细致,切忌泛泛而谈,明确课程培养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此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好习惯受用一生”这节课程时,教师要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设定教学目标,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确认识习惯对人的影响,并且可以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另一方面是掌握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创设真实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来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仅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而且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内容也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注意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联系,创设有声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到“磨炼坚强意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初始阶段为学生播放一个小短片,内容以坚强意志为主题,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先有大致的了解和感触,在播放完之后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学习,并且可以以短片中的主人公为例来讲授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篇13

新时代要求学生应根据历史教育培养文化独立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包括人文古迹、责任和实践创新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核心技能无疑具有领先的终身学习和学生的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民主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进步,学习初中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源于流传的文明的重要证明。通过教师教授历史教科书,可以发展学生关于爱国主义、民主的新思想。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有关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两者的统一。义务教育的学习技能分为很多方面,包括观察、理解和解释能力。首先是关于历史感知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对历史的时间以及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历史的文明有所理解,对于时间也需要掌握。其次就是能够理解这种思考事物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事物的作用,知道历史是怎样进行一个呈现,以及可能性阅读历史,在某些历史情境下想象历史场景。最后,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信息获得解释这种历史能力,对特定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基础,还有对历史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扩大历史洞察力和分析技能的能力,能够流利地向他人提供历史陈述,以提高历史视角的技能。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