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实用13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鸟的天堂”。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鸟)

提出问题:两次对比你有什么疑问?(两次去为什么所见不同?“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在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

体会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1、大榕树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

①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又”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根?(体会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句子: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体会“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

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非常茂盛)

师:面对如此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鸟

①播放课件录像:“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②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④学生汇报

⑤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挥想象)

⑥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

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解疑合探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呢?小组讨论

2.小结:倍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

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1.学生分头准备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课后作业

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第8自然段。

远:茂盛

第一次:大榕树

(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2

《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了势态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夕阳下幽美的榕树图;晨光中群鸟奋飞、百鸟争鸣图,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感知美的形象、培养美的情操。

一、紧扣题眼,通览全文,理清层次课文以“鸟的天堂”为题、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天堂”一词道出了鸟儿生活环境的优美与作者对它的赞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紧扣课题设问:

1.什么是天堂?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三)指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3

1.什么是天堂?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4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5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

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文字解码——语文的教学之本

1.教师要做什么

第一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会“采点”,即拿到课文后合理选取教学重难点,设计词句训练,既关注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又关注表达,即课文是怎么写的,还关注写作意图,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语文老师要顺着语言文字走,顺着文章脉络走,顺着作者的意图走。

再说《鸟语》,我试图破译文本密码: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我”爱鸟。燕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激发了“我”与鸟儿交谈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布谷、喜鹊的交谈是详写的,有趣耐读,“我”更从鸟语中得到了启示。教学的重点就应是通过品味“我”与鸟交谈的过程感受趣味,得到启示,体会“我”的爱鸟情感发展之路。

第二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和“我”一起爱鸟,和鸟儿交谈,那课堂是灵动的;如果学生能在和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品读鸟语,直至感悟意蕴,那课堂是有趣味的;如果学生能完成“读场景”到“写场景”的过渡,那课堂是有效的;如果学生还能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并领悟到“我”爱鸟其实是在思乡,那课堂是生长的。不过,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

基于此,我设计教学: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爱鸟的情境;在品味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感悟鸟语的魅力,习得表达方式;拓展想象“我”与其他鸟儿交谈的场景,读写结合;最后通过排比感悟作者从鸟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2.学生要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是时候从“无码时代”或“被说码”课堂中走出来了,过上与教师“同解码”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准,步入语文课堂应有的读文时代。

三、语文教学的“三个走向”

1.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应该是品词析句、畅游文学、积淀文化的课程,教师要让每一堂课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课堂呈现应有的理趣,如语言表达、朗读感悟、写话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圈画批注、写体会等;让学生在反复涵泳鸟语的过程中增强语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手段,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在聊读中走进儿童心灵

如果文本本身是有趣味的,那教学一定也要充满趣味。母语教育必须把儿童当成“完全的人”,时时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在聊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儿童,具有探究性,既要有阅读共鸣,也要有阅读争鸣,引导学生自我怀疑,走向自我理解。比如品悟作者与布谷鸟对话的内容时,我设计的提问是:“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了‘种田织布’、‘勤劳刻苦’?”问在儿童的兴趣点,问在理解关键处,问在语言发展处,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松地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真是快意无限!课堂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成了学生生活的场所,作品、读者与作者互相交融。

3.在品悟中走向课堂理解的深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6

2.着眼自主,建立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交流的主阵地,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建立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建立一个乐园式的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问:“孩子们,你们到过大海深处吗?大海深处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说:“那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读后你们就会知道了。”在读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这一要求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初读课文后,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中心词语去思考,寻找相应的语句、段落,仔细品味。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3.自主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尝试使用了“问题法”,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所谓“问题法”,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概括全课的问题来,然后再设计出一个问题体系:只要这个问题体系解决了,这篇文章也就基本上学懂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设计学习问题呢?我的做法是:对课文的题目带有突出特点的,围绕文章题目设计学习问题。如《鸟的天堂》一课,学习问题的设计就是从课题入手的。带着文中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去阅读课文。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次没见到鸟,对“鸟的天堂”这个称号产生了怀疑,第二次才真正相信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作者的深情赞美。这个问题非常的经典,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对那些文章的题目不带有突出特点的课文,应该在学生阅读后再提出问题。如《凡卡》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自行设计学习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中心句子来设计。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默读,并在课本上圈、点、勾、画,进行分析思考。如有必要时,让他们在书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意见,然后讨论。我们可先让学生自己说一下对学习问题的理解,然后让其他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质疑,共同讨论有争议的和不明白的问题。参与性的加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甚至出现了学生在下课时仍意犹未尽自发讨论的情况。

4.自主延伸,培养想象的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7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不是无病,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密“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如果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如:有位老师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那狐狸呢?它又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它们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提问重复喽嗦,有些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让学生觉得无趣。所以,要注意提问的数量与密度不能太大。

二、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坡度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重点内容对全篇课文来说牵一发动全文,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如黄老师上的《去年的树》,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出示了三个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找出大树变化的句子。3、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对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就大了点,导至学生不能从文中找到准确的答案。教学课文时可从题目入手:1、去年的树和鸟儿是好朋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线画出来)2、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这样,学生就各抒已见:“我从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这句话中的“天天”可以看出去年的树和鸟儿朝夕相处,确实是很要好的朋友。”“从去年的树和鸟儿的分别时的对话”;“鸟儿和树根、大门、女孩子的三次对话都可以感受到去年的树和鸟儿间深厚真挚的友谊。”3、结果鸟儿找到去年的树吗?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8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借助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还可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专项训练学习目标。

例如,引导学生设计第九册《鸟的天堂》一文的学习,就可以设计“天堂”通常指什么,在本文中指什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是鸟的天堂?这样一些统帅全文的学习问题。在这些学习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天堂”通常指幸福美好的地方,在本文中指茂盛的大榕树,它是众鸟栖息生活的好地方。而且,在这个总问题的指导下,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体会出“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1)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大榕树,它非常适合鸟居住;(2)这里有一条小河,便于鸟儿喝水和觅食;(3)这里的人们非常爱护鸟,不许人们捉鸟;(4)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便于鸟儿生存;(5)这棵大榕树上居住了无数的鸟儿,它们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

2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2.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机会。课前,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2.2 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互动的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和发展成功的鼓励与支持。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学习当中去,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3 协调学生的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学生对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迁移。教师只有在日常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才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从而在以后的言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使用者和驾驭者。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9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评价一堂课的成败,首先看其是否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语文课的喜爱和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善于挖掘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善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才能使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课堂的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自身感悟、个性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放权,要少讲、少读、少写、少做,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做,要给学生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激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思考、质疑、问难、分析、理解、感悟、表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可以这样说:教师引导是否有方、落实学生主体意识是否到位,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关键。

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过程。所以,看教学过程首先要要看教师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看老师是否起到组织者、引导者更多的是参与者的作用。其次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再次要看教师能否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时间安排科学、恰当。

4.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学中,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而一名蹩脚的语文老师总是把安静的课堂、学生对老师的诚惶诚恐放在首位。他们说“我讲课的一个特点是需要课堂安静,稍有一点动静,我的课绝对要讲糟。”。因此他们的课堂往往是一片沉闷、死寂,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被动的看客。《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诸多能力,如: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试想:这样一节气氛沉闷、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语文课上,学生的诸多能力怎能得以培养?所以,积极向上、张驰有度的教学气氛是衡量一节课良莠的标尺。

5.充分落实教学目标

看一节课不仅要看落实是否目标,还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后反馈是否紧紧围绕、落实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看老师是否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此外,一节课里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实践呈现

2009年9月,我执教了研究课《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第3课,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片段(课文10-14段):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

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看你最喜欢哪句话。(指名读)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多。

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板书: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动态描写。

师: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播放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点评: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呢?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对。这样写还照应了开头,也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最后,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十分美好。

生:非常神奇,充满活力。

生:真是人间仙境啊!

生:多么和谐啊!

师: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不乱捕捉鸟。

生:不乱砍伐树木。

总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三、个人反思

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对学生说,人生中总是免不了遗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少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1.得意

我以为,在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预设,我甚至有点得意。因为,我在教案上不仅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精确到分秒,还将学生可能生成的东西也罗列了下来。比如说,谈话导入环节中:“同学们,你想象中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抛出后,我预设了学生有这么几个回答:那里应该有很多的树?那里的鸟一定很多,那里的环境一定很美?然后针对问题,我来导入下一个环节。很幸运,预设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初读课文后我问“同学们书中描写的鸟的天堂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同学们也很自然的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说了不一样和一样的内容,很自然导入到课文重点部分:“大榕树”“鸟”。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意外

一直到课堂快结束为止,课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机的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艺术,是极具现场性的,是一个即时性的舞台”。说得真的一点没错,在要求学生说说学习品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印象时,一个学生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和谐。

之前,我预设了好多的答案:“美”,“神奇”,“充满活力”或是“人间仙境”,但都不如那份“和谐”来得更为贴切。可是,当时的我只是一句简单的评价:“说得真好”就过去了。其实,那真是一个绝妙的回答!在展示课完后,作为补救,我和学生围绕“和谐”展开讨论,挖掘出了榕树之所以旺盛的秘密:因为榕树的根和土是和谐的,小岛的水和树是和谐的;我们挖掘出了鸟之所以快乐的原因:因为人与鸟是和谐的,鸟与树是和谐的。这么多的和谐才是使得那个小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如果我们期待更多的“人间天堂”,就要努力去营造和谐,这不也正是现在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这份意外的收获让我和学生对这“人间乐园,鸟的天堂”,更添了一份深刻的理解。

3.遗憾

可是当时,我的评价太肤浅!

对于我,因为一次简单的、敷衍的评价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错过了一个可能出现的课堂亮点;对于那位学生,她错过了一次展示自己的良机,错过了对自己独特感悟的肯定,错过了被所有同学赞赏甚至崇拜的可能;而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更是错过了一次对文本魅力的深刻感受,错过了对和谐课堂的亲身经历。

4.思索

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也让我看清了在教学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无法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无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0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具有意义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任务或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习得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的综合提高。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实践应用性强的信息技术课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将三维目标的学科素养融入到模拟真实情境中发展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主题活动式教学呢?笔者以《认识FLASH》这课为例,浅谈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巧妙导入,情境激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然就高,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就得到有效提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各种方法来导入新课,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认识FLASH》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关于“鸟儿找家”的FLASH动画故事情境:一只鸟儿将要出生孩子,在荒漠的大地上空盘旋着,为自己和将要出生的孩子找家,因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而伤心落泪。看完动画故事,学生的心被深深地触动,非常想为保护环境而出份力。此时引出课题,给学生布置任务“为可怜的鸟儿绘制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幸福家园”。

通过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布置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任务,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开展后续学习活动作了主题情境的铺垫。

二、扮演角色,培养能力

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具有各种勇敢的表现。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将兴趣发展为能力,用能力兑现学习的价值,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接着的《认识FLASH》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教师制造氛围,对学生进一步强化情感,鼓励学生充当一位热爱环保的动画设计师,借助手中的鼠标,为鸟儿创建一个绿色、美丽的家园。绘制前,让学生想象一下美丽的家园需要具备些什么?比如树林、太阳、小鸟、蓝天、白云等,从而引出课堂子任务“为鸟儿的家园添上树林”等,拓宽学生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先演示树的几种画法,在演示过程介绍直线、椭圆、矩形、刷子等基本工具使用,再提供给学生FLASH半成品学习资源,让学生继续进行树林绘制等创作。树林绘制好后,鸟儿的家园重现绿色,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给鸟儿的生活带来改变,学生心情愉悦。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帮助鸟儿改变生活的天空,从而又引出课堂子任务“为鸟儿打造一片蓝天白云,让它们能在阳光明媚的蓝天白云下自由飞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更改天空背景(淡蓝色),绘制白云,添加太阳以及阳光等。

在动画设计师的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FLASH中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数字化处理与创新能力,也认识到动画设计师的乐趣、辛苦和挑战。

三、评价激励,拓展思维

动机理论认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推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巧施教学评价,满足学生学习成就感,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例如,接着的《认识FLASH》教学中,学生已经为鸟儿慢慢建立起了家园,发现多数学生作品形式差不多,缺乏新意。为把鸟儿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完美和激发学生创意,对个别富有个性的半成品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给学生提供几个优秀样例作品供参考,以扩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创作效率,让学生^续自由创作。

作品完成及评价后,教师呼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位真正的环保卫士,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将唤醒环保意识的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将FLASH知识技能融入有意义的任务活动,将模拟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角色扮演融入课堂活动,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共同参与课堂,改善课程的学习方式与组织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主题活动式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因此深受广大中小信息技术教师的喜爱。但是,它只是众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既有优势也有弊端,不可盲目滥用。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主题要和活动任务密切相关,活动任务的设计必须为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服务,要有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内容含量,如果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只是好玩而浪费时间,那么学生是学不到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所谓的“种了别人的地,而荒了自己的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要理性应用主题活动式教学,视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而定。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1

譬如,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导入:

1.(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3.接着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动画,范读课文,动画过程与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致,使文章叙述顺序与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基本扫清了理顺文章顺序的障碍。

二、利用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人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课文童话《巨人的花园》在绘声绘色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视听结合还可以用在培养想象力方面。

1.可以让学生范读想象“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样读这几句话,请同学们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请把眼睛闭上,用耳朵静静地聆听。

2.教师播放配乐范读录音。然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交流听到了什么,教师适时补充“鸟语花香”等成语,使学生在感性上体会词语意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欢乐。当学生说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时,板书“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引导学生用快乐的语气朗读来表情达意。

4.学习课文内容后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师引导:巨人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想象一下,面对这美丽的花园,这些孩子会说些什么呢?建议大家运用文中的语句来说说。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巨人的花园》课文童话,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讲述这个故事。

这几方面的视听结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世界上有奇迹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世界奇迹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现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秦兵马俑保护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迹已经毁坏。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游览一下著名的秦兵马俑吧!

3.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学生看录像后谈初步印象。通过世界奇迹的介绍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学文中教师展示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语言特点,领会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文本与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亦是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是课堂上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人文心灵对话。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更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创设宽松而愉快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阅读成为学生心灵舒展,个性张扬,情感释放的舞台。

1.宽松的氛围——学生有了涌动灵性的心理自由

在阅读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讲,主要是着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冲动。譬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鸟的天堂》时,精心设计了一连串丰富生动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天堂般的童话世界,使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真随作者的文字见到了那茂盛的大榕树,那鸟儿们撒欢的场面。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轻音乐,导读陈述,引导学生游天堂。在柔和的乐曲中,学生置身情境,感受着情境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走近了“鸟的天堂”。这样人为优化的情境,贴近学生,是他们特别容易接受的。同时,恰当的导读陈述又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用心思考、感悟起文本来。这样师生作伴,心随景往,课堂环境自然是宽松和谐的,学生的心情也自然是轻松愉悦的了。接着,我开始引领学生在“天堂”中飞翔,我一边播放课件——“大榕树”和“群鸟欢娱”的情境,一边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情与景交融,心便随文飞进了“鸟的天堂”。那翠绿的、明亮的、生机勃勃的榕树扬起孩子们的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那掌声、鸟声、歌声激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情境创设的成功,再配以教师语言的描绘,学生情不自禁就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了文本的对象--茂盛的大榕树和自由欢快的鸟儿上,使学生在从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时,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激起了相应的情感,然后在想象的作用下,达到“物情同一”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一步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一步步加深,他们心中各有各自的榕树,孩子们与鸟儿喃喃细语,其间有孩子与鸟的情感,有孩子的“人与自然”的感悟……在这儿,绿叶会对“我”倾诉,鸟儿会与“我”共舞。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因此,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文本中的情感丝丝渗透孩子内心世界的每个角落,人文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孩子的个性之中,这样孩子内在本真的阅读灵性自然就会得以迸发。

2.自主的空间——学生有了涌动灵性的多元智慧

自主的课堂空间会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解读。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片段中,我针对学生质疑“‘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我不明白,为什么说燕子像音符?什么是春天的赞歌?”当时我没有急于为学生解释,因为我不想用自己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我把机会让给了学生,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文,并且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仔细地读一读这句话,可以把整篇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还可以想一想你生活中见到过的燕子的样子和燕子叫的声音。”这样,我就为学生开拓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经过再次读文思考,有学生理解到“燕子黑黑小小的身体真的很像五线谱上的音符”;有学生理解到“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很像在奏乐一样”;还有学生甚至理解说“小燕子外形美,声音美,飞来飞去的样子更美,所以它们就像大自然奏出来的音乐,让大自然变得更美了”。像这样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其实就是个性得以发展的过程。再如《鸟的天堂》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本中的“自然”与“生命”,用自己的脑袋思考文本中的“鸟”与“环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保护鸟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满足。接纳孩子对绿叶倾诉,与鸟儿共舞……无论是翠绿的新叶,摇曳的树枝,还是欢快的群鸟,胆小的画眉——在孩子的眼里心里,都是独特的故事……身处有限的课堂,心灵却驰骋无际,激情泛起无穷才智!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3

1 导语激趣。一次公开课,一位教师上《北风和小鱼》,学生一开始很紧张,课前教师让学生猜关于风和小鱼的谜语,课堂一下子欢腾起来,学生兴致盎然,紧张的感觉一下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接着老师说:一天北风和小鱼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发生了那些故事呢?孩子们带着这一疑惑打开课本,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教师有趣的导语让学生不但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教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很好的效果。

2 鼓励赏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当学生专心听讲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你真棒!”等。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予以充分的肯定。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3 “好剧本”是学生“演”好戏的关键。活动方案就像是一部戏的剧本一样,要让学生“演”得好,那“剧本”的设计尤为重要,活动方案是一堂好课的生命线,关系到这堂课学生活动的效果、课堂的成效。活动方案的设计既要简洁可操作,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和深度,让学生能根据活动要求“跳一跳,摘得到”!

二、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活”起来的核心

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灵动”起来。

1 观察想象,让学生学说学演。新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与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童话乐园”。如,教学《放小鸟》一课结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去演:鸟妈妈终于和自己的孩子相见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小鸟,有的把自己想象成鸟妈妈,进行对话表演。鸟妈妈说:“孩子,妈妈救你来了!”小鸟说:“妈妈,我想死你了!”还有的小鸟着急地说:“妈妈,我被关在笼子里,难受极了,快救我出去吧!我的肚子好饿,你快带我回家吧!”鸟妈妈在鸟笼外心疼地说:“孩子,妈妈马上带你回家给你好吃的!孩子,你不要着急!”孩子想得很合理,很天真。教师根据教材设计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对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就“动”起来了。

2 让学生学当“小老师”。笔者发现,如果你从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做小老师,不但这个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的,而且学生也听得很专心,一对一的辅导,效果更好。当然教师应该是“能者为师”,即使平时成绩稍差一些的同学,只要他有一点好的方面,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