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1.组织召开《内科学》任课教师座谈会,传达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集建议、分配任务。

2.依据教学三项改革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雷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相对应的《内科学习题集》,将《内科学》授课内容按照任课老师分段授课章节进行分配,每人负责所讲章节的习题编写工作,题型包括名次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分A1型题、A2型题、A3型题、A4型题、B1型题、X型题。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边学习,边复习,内容重点与校内内科学考试及专升本考试相吻合,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科学》多形式考核

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10%),实践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考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作业批改等方面,百分制打分,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70~80分,一般为40~60分,极差为≤30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2.分阶段考试:《内科学》为两学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在第三、第四学期各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统一时间安排,进行闭卷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不重复考,每学期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

3.病历书写:在第四学期开卷进行,讲完部分系统疾病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写一份完整的大病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4.实践技能考核:为将实践技能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后再体会一下实践操作,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肺复苏八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计入《内科学》总成绩。此项占总成绩的20%。

(三)流水式阅卷

改变传统的分班级阅卷方式,期末组织教师,按照题型分配,流水式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确定后及时上报。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个别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徇私情和个别学生在阅卷环节中存在的侥幸心理。

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97.5%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需要进行改革;98.3%的同学认为现代教学应该是综合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考试单一,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不合理,二是考试内容多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97.6%的同学希望考试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是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能力的发展。

2.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变的有方向感,知道学什么了,并且边学习边复习,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据统计,2009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1.3%;2010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3.6%;2011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7.4%。

3.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整个实践训练过程,练习双方扮演的就是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认真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项目,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据统计,2009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3.8%;2010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4.4%;2011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5%。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Abstract The wheat variety regional test is a test for the high yield,adapta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new varieties.It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valid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regional test,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work.

Key words wheat;regional test;working practices

区域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后到推广前的中间性试验,是连接科研、生产、市场的纽带,区试过程是验证新品种是否适应环境的过程,特别是参试品种对土壤、肥料、环境、特殊气候等的适应性。其基本任务是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客观地评价品种(系)目标性状的优良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1-2]。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大区生产试验对品种特征特性、适应范围、栽培特点以及最终确定生产上能够安全推广进行确认。洛阳农林科学院主持并承担了国家黄淮旱地、北部冬麦旱地以及各级小麦区域试验工作。现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小麦区域试验工作以及对小麦区试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做法进行阐述。

1 播种准备

1.1 仔细阅读试验方案

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是区试工作的重要依据,试验方案是主持单位根据生态区的气候条件特点和生产实践制定的,在小麦播种前要认真阅读国家或省级试验方案,对试验组别、目的、要求以及参试品种数量、田间调查等进行熟悉和掌握,以明确承担的试验组别及内容,比如产量水平控制、播期播量、记载内容等,确保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3]。

1.2 试验地准备

试验地的选择应考虑代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地块,同时试验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均匀、地势、前茬一致、交通便利、不靠近建筑等。试验地只种一季小麦的,麦收后应浅耕灭茬,适期深耕。前茬种植秋季作物的,要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破碎还田、培肥地力,适期深耕[4]。

1.3 试验种子准备

接到供种单位寄来的种子,在收齐试验种子后,需认真登记试验组别、品种名称、千粒重、发芽率及特殊要求等。按照试验方案要求的单位面积基本苗,根据发芽率、千粒重、田间出苗率(一般为经验数据80%)计算单位面积播种量。对种子进行逐一核对并按照方案排列顺序进行排放,确保供种无误[5]。需要注意的是,发现种子有质量问题的要立即通知供种单位负责人。

1.4 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温等生态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国家及省区试方案中规定适宜播期范围的,一般情况下,区试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规定的播期范围播种,如遇特殊气候,不得不推迟播期时,应适当增加播量。播种质量的好坏是做好区试最关键的环节,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初次调试播种量时,可在平地上行驶适当距离。尽可能保证品种间相对一致的播种量。播种时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间规范,小区整齐。笔者采用精密播种耧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种子分散放好在每小区一端,按顺序播种,每个品种3次重复播种完后再播种另一个品种,将种子放入耧盘后应先用手转动一下转动轮,使籽粒及时进入排种孔内,以减少播种时的空转距离,播种耧行驶到另一端时,一般要过线逾10 cm。播种时应注意深浅一致,一般播深在5 cm左右,播种过深时出苗慢,播种过浅会因上层土壤水分散失不能满足种子出苗的水分需求而影响正常出苗[6]。

2 出苗后的田间管理

2.1 查苗补苗

缺苗断垄是小麦区试中比较容易发生的问题,由播种方式不当、墒情不足等原因造成,一般在小麦播种1周后幼苗成行时应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的及时催芽补种或在小麦分蘖后用小区两端多余的苗进行移栽,以防人为造成混杂[7]。

2.2 佣稳范

样段是用来代表一个小区的整体情况的。小麦三叶期前后应进行定苗,先在小区内确定一个1 m长的样段,根据单位面积设定的基本苗,计算样段内应留的株数进行定苗,样段基本苗确定后,以此为标准对小区进行间苗。每小区内一般选用出苗相对均匀的2个1 m样段(对角线)进行固定标记。定苗完成后,用测绳将小区两端与走道平行的线划出,去掉走道线内的麦苗,以留出精确的计产面积[8]。

2.3 记载项目

田间观察记载是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环节,记载的项目较多,记载时要抓住关键生育时期记载。在小麦生育关键时期,每天记载品种变化,比如抽穗期、成熟期的记载等要每天观察,切忌人为推算,病害记载在发病最严重时记载发病等级等;还有冻害的记载也要及时,错过最佳时期,品种之间的差异就难以观察;最高群体的调查也要在两极分化完成前进行调查;成熟期用以评价品种的利用价值,是决定能否推荐审定的重要依据之一,记载成熟期要及时准确;还有品种的抗倒性记载、品种小区的杂株数记载等,记载项目要详实和全面。记载表中没有的性状,也应观察记载,比如幼苗颜色、叶片形状、株型、有无蜡质、茎秆弹性等,这些记载对品种评价也很有意义。总之,记载项目要全面,做到不漏记,不缺记。另外,记载时要严格按照小麦区试记载标准或农业部的“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中附录的内容,客观公正对每个参试品种进行田间记载。调查记载的结果要当天统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有数据异常或不合理的数据,要回试验田重新复查。如遇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天气,应详细记载发生时间以及对试验的影响程度等,为试验总结分析提供依据[9]。

2.4 适时收获、记产

本试点采用小区收割机进行收获。试验收获时间应以小麦蜡熟末期为宜,收获时每个种子袋放2个标牌,以防标牌丢失造成不便。收割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机一起,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收割。种子袋规格采用95 cm×60 cm,以便晾晒,同一组别要同天收割完毕。产量是试验数据中较为重要的数据,晾晒完成后一般要及时称重,笔者采用电子天平称重,每个小区称重完成并核实无误后,计算测产结果。同时也要及时考察容重、千粒重、粒色、粒质、饱满度等。

3 试验总结撰写及上报

3.1 气候条件分析以及对参试品种的影响

气象因素的评价对区试总结也十分重要,做好气象评价要经常留意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对较明显的降温、降雨、高温等天气现象应做好记录,以便在总结气候因子时做参考。气候条件的总结是根据光照、气温以及降水量的变化,按照小麦生长发育阶段(播种时期、越冬时期、返青时期、拔节时期、灌浆时期以及成熟期)等各个重要时期的变化,综合分析气候对小麦整个生育时期的影响,如有异常气候情况应说明发生原因、时间以及对试验的影响(比如暴雨、干旱、高温、大风、雨雪)等[10]。

3.2 客观科学评价参试品种

对参试品种的评价应抓住品种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和评价,包括参试品种在试点的产量表现(包括品种的丰产、稳产性的评价等)、品种的综合性状(包括苗期长势壮或弱、株高适中与否、株型松散或紧凑、茎秆弹性好坏、落黄好坏、成熟期早晚、籽粒结实情况、穗的大小、黑胚多少等)、抗病性(品种对病害的感病能力强弱等)、抗逆性(品种抗倒伏能力、抗干热风能力以及抗倒春寒能力等)以及品种有无明显缺点、品种的整齐度等,对品种的利用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3.3 撰写试验总结以及上报

一是苗期报告,主要包括试验田的规划,试验施肥时间和数量,播种时间,试验出苗情况以及播种前后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等。二是试验总结报告,试验总结是区试最终书面材料,是区试工作的最终体现,试验总结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区域试验数据要严格按照区试要求换算进行填报。

区域试验总结是对品种的全面评价,尽量避免只评价品种表现好的一面,从而忽视品种的缺点。品种评价要根据田间调查和记录,对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逆性表现以及气候对产量要素变化的影响等作出全面的分析。另外,对照品种的表现也应评价,比如,对照品种当年的表现与常年有哪些不同等。

4 结语

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的依据,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加快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桥梁,是对参试品种产量、抗性、品质、稳定性以及适应性的检测,通过品种区域试验确定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等,为小麦品种审定、品种布局以及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试工作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心血的负责,区试工作繁琐又严谨,做好区试工作就是要做到用心、细心。

5 参考文献

[1] 柴卫东,刘贞贞,张忠波,等.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22-23.

[2] 梁凤美.浅谈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J].种子科技,2008(6):25-26.

[3] 沙晓丽.对搞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48-49.

[4] 张俊英.试谈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G].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2008.

[5] 梁宗栋.山西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法改进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 闫长生,游光霞,张秀英,等.做好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体会[J].作物杂志,2014(2):70-72.

[7] 刘强,艾合买提江.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杂粮作物,2010,30(5):351-352.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一、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以新疆某高校的党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及工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45份,回收率86.25%。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总量分析和结构比例分析得出数据。

三、调查结果

1.人员现状

回收问卷中被试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统计见表1。

目前,新疆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构成主要由自治区统一的工资制度标准、学校实施的校内津贴、课时费及咨询评审组成。在现行标准下,教职工的可支配收入6万元以下占被试人数的93.91%,可见,目前收入比较于内地高校处于偏低水平。42.9%的被试人员认为,只有通过职称职务晋升才能提高收入。57.1%的被试人员对收入的内部公平性方面不满意,67.53%的被试人员在与其他行业或高校同职务级别的外部公平性方面不满意。

有21.74%的被试人员期望年收入达到8万元,有25.22%的被试人员期望年收入达到10万元,有29.86%的人员期望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主要应提高教学收入、福利收入和工资。

3.校内津贴执行现状

回收问卷中被试人员对校内津贴执行情况统计见表3。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试人员有54.2%的对学校津贴发放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78.84%的被试人员认为目前的薪酬制度不合理,重点表现在只有45.22%的被试人员认为目前的校内津贴部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而高达83.47%的被试人员认为目前实行的校内津贴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较小或无,更有负作用,业绩和薪酬没有挂钩,与岗位职责对比偏低或很低,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增加太少。

63.77%的被试人员认为应该对目前实施的校内津贴制度绩效改革,84.93%的被试人员欢迎公开薪酬。56.52%的被试人员认为可以建立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和专项津贴相结合的津贴模式。

四、讨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新疆某高校现有人员中女性多、年龄轻、硕博比例高,但是收入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收入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方面不满意程度高,期望提高工资和教学水平后达到6万元以上。认为现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不能很好的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难以起到激励作用,收入水平和岗位职责不相匹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定编、定岗、定责工作,夯实津贴制度基础

根据学院教学工作量、管理后勤部门工作任务开展核定编制工作,确定部门编制总数。坚持分类管理,确定教学岗、教学科研岗、实验岗、管理岗、工勤岗五种岗位类别后科学设设置合理岗位,编制岗位的基本职责、任务等编制的岗位说明书,以此作为校内津贴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2.实施岗位评价,科学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为薪酬分配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岗位设置工作,对学校现有各岗位各系列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岗位评价需科学合理,注重工作与工作、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趋同性、差异性和联系性。科学合理的岗位评价为确定薪酬结构、等级,实现薪酬内部公平性提供依据。

3.科学设计薪酬结构,提高薪酬分配体系的科学性和整体激励效果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PDCA中的“计划”(P)的过程是在对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措施、制定计划。科学建构创先争优活动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试飞院党委在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从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具体工作等三个层面,加强对创先争优的管理与推进。

注重顶层设计。在科研试飞、经营开发重要的战略转型时期,试飞院党委坚持战略引领、强化执行、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把“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战略和完成“十二五”规划贯穿于创先争优的全过程,绘制出以“把握全局、潜心服务、文化领航、和谐发展”为价值观与目标的创先争优战略地图,以上级机关、政府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公众等外部客户和基层党组织、党员、职工等内部客户的管理和评价为关注点,统筹整个活动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之间的关系,使分解战略目标与科学设计活动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推进“1+1>2”的整体效应的实现。

加强组织管理。试飞院党委按照“把握全局、融入中心、强基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三基”(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工作为主线,健全完善党委抓活动推进、书记带头抓活动推进的责任制,逐步形成了以院党委为管理中心、以党委职能部门为组织运行总协调、以基层党组织为管理考核实施点、以党员个人为量化考核落实点、以群众为监督评议点的责任网络,使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形成整体联动的强大工作态势。在此基础上,试飞院把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经过科学提炼、归纳和加工,上升到制度层面。试飞院制定下发了活动总体实施方案;着力以“三基一融入、三制一选树、三创一评价”为总体框架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从基层党组织、党小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几个层面制定管理标准,总结提炼形成了《创先争优管理办法》,提升了整个活动的规范化程度。

做细具体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试飞院党委结合实际,针对党建工作有效性评价,着重加强创先争优的实效性,对照PDCA“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总结、再优化阶段(A)”的步骤,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以“正确思路、具体措施、明确分工、对照执行、全程穿透、过程监督、事后反馈、及时纠偏和预期效果”为具体推进模式,加强领导,制订方案,着力实施党建目标责任制、领导点评、党员公开承诺、问卷调查、群众评议、宣传引导和评比表彰,使权、责、利三者明确,进一步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穿透力。

强化执行

PDCA中的“执行”(D)即执行实施措施计划的阶段。试飞院党委在深刻理解战略的基础上,细化活动关键绩效指标、拓宽活动覆盖面、丰富活动载体等形式,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关键绩效指标精细化。试飞院党委在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工作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执行”的思想和做法,以“简单、务实、高效”为原则,积极引导党委职能部门、各基层党组织等以KPI量化、分解、设定目标值、警戒值、重要时间节点、规范要求、具体责任人、衡量标准等创先争优关键绩效指标,促进创先争优整体目标的达成。

重点活动管理项目化。试飞院党委紧抓创先争优中体现全局性和创新性的目标任务,对领导点评制、党员承诺制、创先争优联系制、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月、党建示范挂牌、党员先锋岗等重点活动内容,按照“谁立项、谁负责”的原则,确定重点活动的具体参与人员及责任分工、各阶段工作安排、创新点或特殊说明、考核标准等四方面内容,推进重点项目按计划、按节点完成,让每一个项目落到实处。同时,他们还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优化整合院内各类媒体资源,并注重对效果好的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各基层党组织还积极创办了《砺剑》《守望》《产业公司风景线》等电子刊物及网络论坛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活动参与面多元化。试飞院从科研型号任务、工会共青团、基层班组等多个层面,使活动落实有了具体推手和依托。

——推进跨单位、跨地区的创先争优交流机制。试飞院党委融入型号研制,针对外场试飞任务“急难险重散新”的特点,在有效推进本单位外场型号任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积极与中国商飞西安外场试验队临时党委共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共建机制,开展了党支部书记培训交流,切实保证了外场型号党支部作用的有效发挥,有效拓宽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有力推进了新支线型号的研制试飞工作。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党群共建。在试飞院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工会开展了以创建“促进科学发展、履行维护职能、提高职工素质、服务职工群众的模范职工之家”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工会接待日”,真正使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为试飞院的建设和发展搭建桥梁。试飞院共青团以“积极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开展了“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争当优秀共青团员”活动、以“服务青年成长、增添团旗光辉、践行三老四严”为主要内容的公开承诺活动、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活动,选树优秀青年典范。由此,创先争优的群众参与面得到有效拓展。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延伸到基层班组。试飞院党委立足班组,重视把班组建设引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引导督促各个班组结合业务工作,归纳形成班组愿景,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和管理流程,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交流和技术培训,探索出了试飞院特色的班组建设模式,涌现了直升机技术研究室、ARJ中队、计量中心电学组等10个先进班组,为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战略目标实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活动载体多样化。2006年以来,试飞院党委结合科研经营工作特点,把原来单一的分散主题教育活动改变为以6月份集中开展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月”、“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月”,以“大主题、小系列、广泛性”为途径,先后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书记讲党课”、“党员先进性评价”、“党员先锋队创建”、“科学发展党员先锋岗创建”、“书记风采论坛”等为主题的年度系列活动月,实现了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任务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试飞院党委还结合党建工作基础状况,以“党建示范挂牌”活动,对某个单项工作有特色且在全院范围处于领先的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先后推出了党课教育、党员立功和劳动竞赛示范点、党员联系卡等特点突出的示范点。有的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班组建设工作,开展了“党员集体承诺签字仪式”、“满意在岗位、党员突击队”宣誓等特色党员承诺活动,大大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加强检查

PDCA中的“检查”(C)指的是检查计划执行结果。试飞院党委立足计划执行情况的督导与推进,准确掌握“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效果、深化提高”等问题,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务求科学、完整、严谨、规范地推进每项活动内容。

坚持对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定期指导检查。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试飞院党委按照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要求,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期,从党员、群众、行政领导、上级党组织等工作对象的角度,对试飞院所有直属及下属单位开展“三基一融入”、“三制一选树”、“三创一评价”等系列活动推进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在系统梳理试飞院“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过程好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困难的同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推广经验的方法,为“创先争优”活动在试飞院的下阶段推进打好坚实基础。

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与群众评议,推进阶段重点工作。试飞院党委注重活动的前后呼应、衔接深化,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评价。2010年活动开展初期,试飞院从总体认识、目标要求、需努力的方向、活动载体等方面,开展创先争优问卷调查,掌握从整体上的推进情况。2011年在深入推进活动期间,试飞院党委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任务结合紧密。2012年试飞院党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为基层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在此次群众评议中,全院71个党支部、1 697名党员接受了627名群众代表的评议,群众评议总体满意率达到96.87%,对党员总体评价好的占82%。通过对阶段重点工作的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了对每一阶段的成效了解,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以数据为基础推进领导点评,加强活动督导。2011年初,试飞院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工作的通知》,坚持每1至3个月,对党建工作、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班组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一次数据形式领导点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党组织则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行政会议等形式,以文化建设、班组建设为平台,进行集中点评、个别点评和随机点评。通过上下结合的领导点评,加强了对活动情况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有效地强化了活动的过程控制。

总结提升

PDCA理论中的“处理”(A)是总结、考核结果,并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进行修正整改提升。试飞院坚持严考核、硬兑现,科学把握创先争优各个环节的综合叉循环,及时、准确剖析部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较为可行的整改思路,把握好准确方向。

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问题整改。试飞院党委在明确责任、定期督导、考核检查等措施的基础上,坚持党委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并对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和指导,肯定成绩,总结先进经验,指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考研率是检视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就业质量和追求自我实现,高校应届本科生中存在巨大而持久的考研需求。因此,几乎所有通过升格或合并而成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探索本科教学规律、开展本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面临一个崭新而又长期的课题——本科生考研管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能机械套用老牌本科院校和升本较早的本科院校考研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必须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探索和建立适合自身的考研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考研管理工作的优势与困难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是指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之后升格或合并升格的本科院校。当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模式日渐渗透带来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加剧,这使它们在为跻身于本科序列而欢呼雀跃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之老牌本科院校普遍的竞争劣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升格的本科院校:外部环境上,地处非中心城市、师资薄弱、资金短缺、处于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和老牌本科高校品牌优势的双层夹缝中。内部运作管理上,本专科办学转型过渡期较长带来办学定位不明确,高效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建立等。普遍的共识是:错位竞争,差异发展,高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大旗是它们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他们开展考研管理工作也存在相应的有利条件与劣势。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本科生考研工作的有利条件

1.报考资格和考试要求

国家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规定,高职高专毕业生需至少毕业两年后方可报名参加考试,且复试时需加试所报考专业一至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普通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则无此项要求。这就意味着相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本科层次高校毕业生自入学起就多了一项隐性毕业选择—考研深造。这使得招生时,较之高职高专院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宣传优势。

2.学生潜在的考研需求更大

就业压力带来的考研需求一直是应届本科生考研的第一动因,直观感受、理论分析和量化统计都证明了这一点。[][1][][2][][3]新建本科院校每年招生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身学习基础不错而高考失利的调剂生。筛选理论的深化导致就业市场上“名校偏好”情结,这种情结迫使很多新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把考取重点高校研究生作为弥补高考失利遗憾,提升学历“出身”背景,争取更大就业筹码的一个自愿或被迫的选择。因此,较之重点院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具有更大的考研需求动力和压力。

3.学校尤为重视考研管理工作

在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办学优势之前,相对于老牌本科高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利用考研来引领优良学风,彰显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声誉等的需要更为强烈。故新建本科院校普遍更为重视考研工作。种种考研优惠奖励政策、弹性照顾的管理制度、体贴细致的服务措施等层出不穷,力图从外部环境上营造更为浓厚的考研氛围。[][4]故此,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二类、三类本科院校一直是重点高校研究生生源的主要输出“基地”。

(二)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本科生考研工作的劣势

1.办学实力不足

2.管理制度不健全

3.缺乏系统全面的考研信息及其管理

二、新建本科院校考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行的研究生考试制度,根据时间进度,考研管理工作可分为几个重要环节或阶段:宣传动员、初试备考、复试指导、协助录取和总结提高等五个关键环节,信息收集整理服务工作和相关数据统计贯穿于整个全过程。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更像一个放心不下弱子的慈母,各个环节或阶段都需倾注更多心力。

(一)宣传动员

新生入校经过或长或短的生活、心理适应期后,很多自制力弱的学生都会经历一个心理迷惘困惑或失落期。有相当一部分对毕业后就业还是继续学习缺乏明确的规划。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空挡期,通过各种途径,如入学教育、案例宣讲讲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专业导师指导等等宣传考研的意义、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准确评估自身学习潜力,量体裁衣,尽快明确自身毕业后的选择。帮助适合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克服本科阶段出身“寒门”,不敢奢望考研的自卑心理,及早树立考研决心与信心,加强平时的学习。

(二)初试备考

一般而言,学生从下决心考研起备考就开始了。主要任务是把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和政治、英语(第二外语)科目的学习基础打牢。集中的初试备考通常集中于第六、七学期。此阶段学生的备考又可大体划分为春季学期的基础阶段、暑期前后的强化阶段和当年11、12月前后的冲刺阶段。此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考研工作方案的拟定、完善及其实施、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备考方案、集中或分散组织暑期前后的公共课和专业课辅导培训、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的的咨询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和模拟考试的组织等等。

(三)复试指导

每年春季学期开始前后初试成绩揭晓后,考研管理工作重点是第一时间关注、统计所有参加初试学生的成绩。根据往年复试分数线初步划定有希望进入复试或调剂复试的学生名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如复试破格录取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尽可能扩大学生复试、调剂和录取的机会。同时,及早强化各方面的指导,包括复试和调剂信息、注意事项、历届复试试题研究、专业课和英语口语指导、协助学生积极与报考学校联系、需要时开具复试介绍信或学籍证明等等。

(四)协助录取

复试结束后录取通知书下达前,报考学校要调取学生的政审材料、学籍、毕业相关信息、个人档案资料等。通常涉及学工管理部门、院系学工管理小组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助整理和寄送所需资料,直至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

(五)总结提高

为逐步提高考研管理工作成效,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校内访谈、问卷调查相关师生和分析初试各科成绩、总结复试技巧、召开总结大会等方法来总结整个管理工作的经验得失,宣传和扩大影响。

三、建立考研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一)考研管理工作起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

老牌本科院校在常规考研管理中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而新建本科院校基于克服办学劣势,尽快通过考研引领学风建设,吸引优秀生源报考、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扩大学校影响等动因,通常在考研管理工作起步阶段走细化管理的路子。如前所述,在考研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大力指导与扶持,其宗旨是迅速提高考研成效。从个人层面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深造机会;从校际竞争的角度讲,它可以使新建本院院校促进学风建设,尽快找到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宣传亮点与突破口。基于重视考研工作的足够动力,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新建本院院校在发展起始阶段考研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年轻的地方本科院校需逐步将考研管理的重心由“包办扶持”转为“科学引导”

新建本科院校一旦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站住脚跟,办学各个方面就不能继续走急功近利的路子。对考研管理工作不能继续奉行“包办主义”,甚至一切给考研让路。表现为对拟考研学生降低或变相降低学业修读标准:在第七、第八学期初试和复试备考关键期分别降低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纵容学生忽略或不重视与考研相关不大的课程学习或综合素质提升活动,导致学生片面和单面发展。出台种种优惠措施助长“考研至上”的风气,且愈演愈烈,不同院校互相攀比,最终致使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历经若干年发展后沦为“考研基地”,使得原本需多元发展的本科教育异化为纯粹的应试教育或“高中教育的翻版”[][6]严重窄化、扭曲了本科教育的宗旨,其后果是堪忧的:对学校而言,办学定位不明会影响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与结果;长此以往,容易使学校丧失站稳脚跟后的内涵发展和特色错位发展关键机遇期。而毕其功于一役的考研学生一旦考试失利,四年本科教育收获的仅仅是狭隘的备考技巧与极其有限的专业知识,成为就业市场上“眼高手低”的弱势群体。因此,经历过若干届本科生考研后的年轻本科院校,只需将考研工作作为毕业生学习就业的一项常规工作开展即开,重在教育引导,无需政策倾斜和过度关照。

(三)对考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引导和放手不等同于放任

发展到一定层次和水平后,年轻的本科院校应以“平常心”对待考研管理工作,把特色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落实到工作各个层面。对考研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包办扶持”到“科学引导”和放手的转变。整个考研管理工作需要做的可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图书馆收集整理和发步考研报考备考信息和辅导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考研;②分散备考期,努力提高基础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效果,让学生打好基础;③协助做好录取工作;④考研数据统计汇总。集中备考期充分利用当前如火如荼的社会考研培训市场,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不过多组织、参与和干预各类辅导培训。总之,整个考研过程中学校仅负责引导与服务,同时做足“基本功”“日常功”,弱化包办角色,同时又不完全放任不管。

四、结语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考研从无到有,由冷到热,对学校学风引领、本科教学、学生就业等各方面产生了利弊共生的影响。[][7]正如从规范本科教育办学到提升本科教育水平需要一个缓冲期一样,新建本科院校对考研管理工作也需要实现由格外关注到淡化关注再到学生自主自决的转变,这同时也是长效本科考研管理机制建立的一个过程。年轻的本科院校更需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多条腿走路,更多关注和思考如何有效地凸显办学特色和实现学生分流培养,积极应对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大量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就业潜力大和工作上手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畅通和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出口畅”带来招生的“进口旺”,逐步加大学校办学影响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烨. 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分析.[J]科协论坛,2011, 11(2),170-171

[2]熊倪娟等,经纪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对“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

[3]言守义.考研—无奈的校园时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

[4]王梅等,宿迁学院考研引领学风建设. [J]教育与职业,2011,(4)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随着我校教学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一次性考试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复习,对重点内容强化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降低不及格率,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4],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4],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五、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1.组织召开《内科学》任课教师座谈会,传达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集建议、分配任务。2.依据教学三项改革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雷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相对应的《内科学习题集》,将《内科学》授课内容按照任课老师分段授课章节进行分配,每人负责所讲章节的习题编写工作,题型包括名次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分A1型题、A2型题、A3型题、A4型题、B1型题、X型题。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边学习,边复习,内容重点与校内内科学考试及专升本考试相吻合,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科学》多形式考核

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10%),实践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1.平时考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作业批改等方面,百分制打分,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70~80分,一般为40~60分,极差为≤30分。此项占总成绩的10%。2.分阶段考试:《内科学》为两学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在第三、第四学期各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统一时间安排,进行闭卷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不重复考,每学期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3.病历书写:在第四学期开卷进行,讲完部分系统疾病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写一份完整的大病历。此项占总成绩的10%。4.实践技能考核:为将实践技能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后再体会一下实践操作,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肺复苏八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计入《内科学》总成绩。此项占总成绩的20%。

(三)流水式阅卷

改变传统的分班级阅卷方式,期末组织教师,按照题型分配,流水式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确定后及时上报。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个别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徇私情和个别学生在阅卷环节中存在的侥幸心理。

六、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97.5%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需要进行改革;98.3%的同学认为现代教学应该是综合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考试单一,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不合理,二是考试内容多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97.6%的同学希望考试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是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能力的发展。

2.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变的有方向感,知道学什么了,并且边学习边复习,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据统计,2009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1.3%;2010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3.6%;2011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7.4%。3.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整个实践训练过程,练习双方扮演的就是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认真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项目,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据统计,2009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3.8%;2010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4.4%;2011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5%。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1.1 积极参加上级培训:4月25日,在市卫生局组织下,副院长和试点科室的两位科主任参加了卫生部在杭州举办的“临床路径管理培训班”;5月10日,由院长带领医务科主任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临床路径管理培训班”;6月8日,医院又派出质控科长参加了卫生部在厦门举办的“临床路径管理质控培训班”。

1.2 组织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5月20日,医院组织了全体临床医生、护士参加的“临床路径管理培训班”,从临床路径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到工作流程以及应具备的条件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使全体医生、护士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1.3 摸底调查。自接到上级文件精神后,我院先后进行了多次院长办公会专题讨论,会同各科调查情况,确定我院内一科、外一科为首批试点科室。再经过科内讨论、推荐,最后确定内一科的“支气管哮喘”和“轻型胰腺炎”;外一科的“单纯性阑尾炎”和“腹股沟疝”为临床路径试点病种。

2 组织领导、动员部署

2.1 制定了《上高县人民医院临床路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试点范围、实施步骤及具体措施。

2.2 成立了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及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专业、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试点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指导并监督试点科室开展工作。组织对试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定期向县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3 成立各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一是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专家组,定期收集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制订综合监测和试点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人员培训;二是成立质量管理组,定期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及相关试点科室;三是成立科室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2.4 召开动员大会。5月25日,医院召开全体院科领导、临床医生、护士及全体医技人员参加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使全体医务人员统一思想,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意义及工作要求。院长在会上作动员部署报告,使各部门、各科室明确各自职责,按章执行,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3 精心准备、认真实施

自明确试点科室后,各科都围绕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大量准备工作:进行可行性调查,制作相关病种的实施性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管理质控数据分析表等;分管领导牵头,试点科室和相关辅助科多次召开协调会,统一意见,并于2010年6月8日正式对相关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各科均能较好的执行各项制度,辅助科室一律为临床路径管理开绿灯,实施工作进展顺利。截至12月20日,进入路径管理总例数251例,完成245例,其中腹股沟疝145例,完成142例,因变异退出3例,入径率97.93%,变异率为2.07%;阑尾炎64例,完成62例,退出2例,入径率96.90%,变异率为3.10%;支气管哮喘5例,完成5例,入径率为100%;变异率为0%;轻型胰腺炎4例,完成3例,入径率为75%,变异退出1例,变异率25%。上消化道出血22例,完成22例,变异退出0例,入径率100%;卵巢囊肿11例,完成11例,变异退出0例,入径率100%。具体信息见附表:

4 加强管理 奖罚并用

为了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医院出台了临床路径管理考核办法和奖罚措施。以质控科为主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质量控制,每月将质控情况和数据统计在我院情况简报上通报,对符合路径标准的病例一定要纳入路径管理,无故不纳入或擅自退出的,比照临床路径管理方案进行处罚,此举措使试点科室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5 巩固成果 扩大试点范围

6月27日下午,省卫生厅副厅长刘富林亲自带队来我院考察,对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勉励我们再接再厉,扩大试点科室和病种。8月13日,市卫生局副局长易志文率评估组来到我院,再次对我院临床路径开展工作给予肯定。根据省厅和市局领导的指示,我们在已实施路径管理的两个科各增加一个常见病病种,另增加妇产科为试点科室,对“卵巢囊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准备8月下旬正式实施。

6 效果评估

6.1 效果指标表2:

6.1.1 腹股沟疝142例,入路后平均住院天数4.36天,对应非路径7.12天减少2.76天;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数2天,对应非路径2.6天减少0.6天。

6.1.2 急性阑尾炎62例,入路径后平均住院天数5.32天,对应非路径8.9天减少3.58天;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数1.3天,对应非路径减少0.8天。

6.1.3 支气管哮喘5例,平均住院天数7天,对应非路径9天减少2天。

6.1.4 急性轻型胰腺炎4例,平均住院日数8天,对应非路径的16.8天减少8.8天。

6.1.5 上消化道出血22例,平均住院天数9.6天,对应非路径13天减少3.4天。

6.1.6 卵巢囊肿11例,平均住院日数6.2天,对应非路径12天减少5.8天,术前平均住院天数2.5天,对应非路径减少0.5天。

6.2 效果指标

6.2.1 病种死亡率为0;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股沟疝、急性轻型胰腺炎治愈率100%,支气管哮喘治疗好转率98.20%;医院感发生率0.96%;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4日和31日再住院率为0;

手术病人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0;前三位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为0。

6.3 工作量指标

6.3.1 腹股沟疝:住院患者总人数154例,进入路径的患者总人次数145例,完成142例。出现变异3例。入径率为97.93%,变异率为2.07%。

6.3.2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患者总人数87例,进入路径总人次数64例,完成62例,入径率96.90%,退出2例,变异率为3.10%。

6.3.3 急性轻型胰腺炎:住院患者总人数5例,进入路径总人次数4例,完成3例,入径率75%,退出1例,变异率为25%。

6.3.4 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总人数5例,进入路径患者总人次数5例,完成5例,入径率100%。

6.3.5 卵巢囊肿:住院患者总人数15例,进入路径患者总人次数11例,完成11例,入径率100%。

6.3.6 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总人数38例,进入路径患者总人数22例,完成22例,入径率100%

6.4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6.4.1 完成路径的142例腹股沟疝和62例阑尾炎病例无一例使用了三线抗生素,使用三线抗生的患者比率为0;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为2.5天。

6.5 卫生经济学指标:附表3

6.5.1 腹股沟疝142例,平均住院总费用1865.14元,日均费用427.78元。

6.5.2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2例,平均住院总费用2471元,日均费用464.47元。

6.5.3 支气管哮喘5例,平均住院总费用1526.30元,日均费用218元。

6.5.4 急性轻型胰腺炎3例,平均住院总费用3370.30元,日均费用421.25元。

6.5.5 卵巢囊肿11例,平均住院总费用3791元,日均费用611.45元。

6.5.6 上消化道出血22例,平均住院费用2433.75元,日均费用347.67元。

6.5.7 单病种抗菌药物费用比例6.5 %,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21 %,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 14%。

7 存在的问题

临床路径管理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国内可借鉴的经验不是很多,实施时必然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7.1 在实施临床路径初期,由于多方原因,加上个别医生对临床路径识不足,概念模糊,导致不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标准执行,偏离路径,结果出现超范围应用抗生素和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甚或应用与本病无关的药品。

7.2 少数医生该入路径的不入路径、这是医务人员导致的负性变异。

7.3 在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管理期间,个别患者因合并院内感染如(肺炎)而中途退出,这是医院内部原因导致的负性变异。

7.4 也有来自患者导致的负性变异,如某一患者因急性阑尾炎入院,经过医生认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综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诊断急性阑尾炎。有明显手术指征,没有手术禁忌症,也没有任何合并病,与患者或患方认真进行沟通,准备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患者拒绝手术,被迫放异路径管理。也有的患者入院后同意进入路径管理,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又不同意手术治疗,结果被迫中途退出路径。由于上述原因降低了入径率,增加了负性变异。

7.5 在各种医疗保险付费尚未实行单病种“打包”付费的情况下,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绩效,因而积极性不高。

7.6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相应也增加医院的管理成本。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中医内科学;考试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的临床课程,它既是对以往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和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不理想。为此,我们从考试改革入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试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教学的内容、方法直接关联,它对教学有着正向反馈即促进和调节作用,但高校的考试大多呈现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少,期末考试多、过程考试少的局面。这种考试模式常常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同步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使考试不能充分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起到促进与协调的作用。中医学是传统与现代、经验与验证、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仅凭一张期末考试卷,很难覆盖或考出学生掌握本学科内容的客观水平。2)现行的考试方法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成了重现知识的记忆工具,陷入了学生为考试而学和教师为考试而教的循环中,不能起到以考促教、促学的作用。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存在着高分、低能和高学位、低能力现象的原因所在。3)一门课程只有一次机会和结果,其成绩又与学生的命运相关,如评优、评奖学金、学位、毕业、就业关联。由于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成绩而“拼搏”,甚至冒险违纪作弊,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与此种考试模式也有关系。

针对上述现状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或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取得可喜的教学成果。为此,我们教研室根据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在临床专业课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兴趣学习,使考试—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双向促进作用,而不会让考试成为教师的特权和学生的负担,使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真实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质量。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课时为108学时,分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40学时,第二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成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以往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来看,第一学期的内容掌握的较差,因这学期中医内科学不是考试课,很多同学放松了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导致期末成绩亦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将过去几十年的期末闭卷考改革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学期40学时结束后,进行期中考试,试题内容为主观性试题,考试形式为开卷;第二学期68学时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为传统的闭卷形式。将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加权后成为学生中医内科学的总成绩。

期中的开卷考试我们采取主观试题的形式,卷面成绩为100分,其中3道论述题,1道病案分析题,每题25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考试前2周我们告知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拘泥于教材,论述题中多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加入其他的参考文献中的观点,如果观点正确或者是有新意,可以适当加分。病案分析题我们就第一学期中讲授的的肺系和心系病证出题,考试范围不超大纲,同时精心筛选了临床中的真实病案,并不完全依照教材中的证型出题,要求学生在开具体方药时要把各药物的剂量、煎煮方法等写明确,提示学生在临床实践,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实践。要求学生答题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分析,想法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同时为了保证成绩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流水式判卷方式,即每位老师判只判一道题,并要求在评分上要注意权衡考虑,一定要注意学生在答题方法和观点上是否有所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考试让学生体会到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工具,而要用好这个工具,临床的思维训练必不可少,中医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体会和思考的过程,不是一个枯燥的、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没有临证时漂亮的“临门一脚”。让学生们明白,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思维的训练课程,学习就是思考,就是训练。

从期中考试的结果看,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不少学生并没有将思维停留在题目本身,完全照着课本答题,而是将一些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新观点、新思维引入了具体题目的回答中,并且学生可以大胆地在答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其次,在答题形式上我们看到有的同学不仅是文字回答,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做了一些诸如五行关系示意图,病机演化过程图等一些别出心裁的内容,结果表明,这些示意图说明问题要比单一的文字论述要明了得多。再次,在病例分析题中,很多同学并没有用到教材中的特定方药,而是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有理有据的开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方药,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开卷考试弱化了死记硬背,可有效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与心理压力,但强化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增强了学习中医以及积极参与教改的兴趣,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第二学期的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了,课间的休息时间也成了师生探讨、交流的时间,这样就真正的实现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从期末考试的结果看,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增强,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学的考试观是从“人”出发的,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1-2]。尤其是中医临床课程的考试,反映的是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予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断思考、不断训练、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思维、在思维中提高,适应当今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2012级和2013级三年制共6个班的学生,合计769人。6个班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七版《妇产科学》,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共6位带教教师,工龄3~21年,教龄1~3 年,其中硕士3 人、学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1 人、讲师2人、助教1人。

1.2 评价方法

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统一命题,分A卷 和B 卷两套,其中一套作为本次考试试卷, 另一套作为补考试卷。考前不进行集体辅导答疑,严格按学校的考试制度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满分为100 分。考后进行统一流水阅卷,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及格率和平均分进行比较,再探讨见习课带教教师的工龄、教龄、学位、职称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分析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数据以±s 表示,2 组数据间的比较用t检验,2 样本率比较用χ2 检验,2 分类变量相关分析用秩相关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P

2 结果

2.1 2012级学生与2013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三年制6个班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为18~93分,平均分为(72.5±9.6)分,及格率为87.7%。2012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1.5±10.3)分,低于2013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6.4±5.2)分(P

2.2 相关分析

教师工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67,P=0.358),教师教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9,P=0.371),教师学位高低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47,P=0.524),教师职称高低与4 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2,P=0.450)。

3 讨论

3.1 成绩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劣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试卷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过程, 也是一次教学反思的过程。试卷分析既可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 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校三年制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说明此次考试的出卷及阅卷是科学的、合理的。从而也说明了学生平时较重视妇产科学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了妇产科学考核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81%以上的学生成绩都及格,最高分达95分,说明了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良好,和高职高专对医学生所要求的目标是相符的。同时从成绩中也看出,有个别考生分数偏低,只有15分。我们试图从师资方面寻找原因,探索教师的素质与学生成绩的内在联系。但是结果表明,教师的学位、职称、工龄、教龄、并不是学生成绩的独立影响因素。专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做,与教师本身的硬件条件关系不大。同时我们发现,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也高,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高,都能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在课堂上及时领悟教学内容,对提问能准确回答,考试成绩相应均较高。

3.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经过分析, 能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方法, 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指出他们的学习缺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试卷分析, 老师也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另外,应选派热心于教学又有一定资质的教师承担见习课带教任务。

总之,通过此次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我校三年制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提示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三年制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1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2.5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镇党委、枫木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河池日报社和河池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2

除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设自选实验和演示现场测试实验外,一般高校只开设以上必选试验项目,内容有限且分散。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强调教会学生各个指标的测定方法,而分散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传统模式过于注重“是什么”和“怎么做”,忽略了“为什么”的引导,缺乏对指标的物理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没有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二)实验指导教师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指导教师有限,一般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30名左右的学生完成试验。有的学校要求理论授课老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但指导教师仍相对不足,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学生参与积极性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土工试验只是土力学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对土工试验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试验完成后只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完成试验报告,没有总结和思考。从实验准备、实施到分析总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因此,这样的土工试验仅仅只是完成任务,无法达到预期的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效果,更不用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型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传统土工试验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模式。

(一)将土工试验作为单独必修课

改变传统土工试验为土力学课程组成部分的现状,将土工试验设置为单独的必修课,以此增强学生对土工试验的重视程度。必修课分为两部分,即常规指标测试和综合性试验。常规指标即前述必选试验,采用视频演示和实验室内操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各常规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室内操作时,将学生分为5个一组,每组配至少1名老师或研究生指导。土的渗透特性、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并称为土的三大特性。将三大特性分解为若干个专题,形成综合性试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科研项目一般都以土力学为基础,因此这些专题还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设置,让教师和所指导的研究生都参与到土工试验教学中来,以此增强土工试验教学师资。将研究生作为土工试验辅助教师,还可对锻炼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还可将大的综合性试验分解为若干个子题,供学生选择。

(二)集中时间开展综合性试验

为避免土工试验分散的不利影响,采用集中时间开展综合性试验的方法。每个班以3周为一个周期错开开课,以免造成设备和人员紧张的现象。在一个周期内,集中在上午、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开展试验。将一个班分为若干组,每组5人左右,每组选定一个子题。综合性试验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工作:第一段3~4天为试验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小组选定子题并初步确定试验方案;第二段10天左右为试验实施阶段,包括完善试验方案、按照试验方案开展试验;第三段7天左右为试验结果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将试验成果总结为试验报告,并汇报展示。

(三)注重研究成果的整理

针对每个周期结束时的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和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建议,每组对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对试验报告进行完善。学期结束时,将所有学习土工试验课程的小组集中在一起再次汇报,根据研究成果和汇报情况集体评分。将专题试验周期内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将学期末集中汇报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总评成绩。

(四)后期实践活动

除了土工试验实践环节以外,学生大四下学期还设有毕业设计环节。另外,很多高校还设置有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开展科学研究。这些活动都是土工试验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通过土工试验课程中综合性试验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其他科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指导综合性试验的过程中,还可发掘表现优秀、有潜质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和其他科研活动中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我校开展了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凌云计划”项目等,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单“凌云计划“项目,全校每年就有400多名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在土工实验课程中,通过综合性试验的完成,可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学术上的了解。在后期毕业设计和科研活动等实践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指导,而学生在后期实践活动选题时方向性也会更加明确。

三、以“土的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为例

(一)子题设定

假设一个班30人,初步指定3大组分别进行土的强度、变形和渗透三大综合性试验专题,每个综合性试验专题大约有10人参加。首先将所有学生集中,讲解三大试验专题的主要内容;然后划分小组,针对某一专题讲解子题的主要内容。渗透特性是土体非常重要的工程性质,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包括土粒特性(粒径大小及级配、孔隙比、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流体特性(水的动力粘滞系数,饱和度)等。结合笔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渗滤液与土相互作用机理及裂隙衬垫材料防渗性能研究”和“固结过程非饱和黏性土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对水力特性影响机制”等,设置“土的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专题。根据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该综合性试验专题下设“矿物成分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土样含水率及干密度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流体特性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和“非饱和黏性土渗透性”等子题。将专题、子题及相应的试验任务书告知学生,供学生选择。

(二)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小组选定子课题并初步确定试验方案。将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专题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完成该专题下的子题。学生完成选题后,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弄清楚相关概念,并布置初步确定试验方案的任务。为弄清楚渗透特性相关的基本概念,采用提问的方法。例如:什么是土的渗透系数?为什么要研究土的渗透系数?渗透性能与变形和强度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到土的渗透系数?各种渗透系数测量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并布置任务后,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确定试验方案。给学生详细讲解查阅文献及相关规范的方法,以及确定试验方案的方法。

(三)试验实施

完善学生给出的初步试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要求学生遵循《土工试验规程》等规范的规定,严格操作,完成试验。以“矿物成分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子题为例,要完成这个子题,学生需要开展的试验主要有:击实试验、含水率和干密度测试、变水头渗透试验等。每一种试验都有老师或研究生指导,随时答疑。

(四)试验结果分析

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方法及时整理试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问题。对于“矿物成分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子题,要求学生给出矿物成分与黏土渗透性的定量关系,并能初步分析渗透性变化规律的机理。还可以给出引申分析的主题,如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如何利用黏土的低渗透性进行防渗”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将分析和讨论得到的结果整理成完整的研究报告,并做出PPT展示。

内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3

2.组织完成对护士长年终考核登录档案

3.制定年工作计划(包括进修、继续教育、分级培养、专科培训、三基三严、质量管理等)

4.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5.召开护士长例会

6.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7.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8.评选优秀工作者

9.启动护士长助理的计划,安排护理本科生来护理部轮转

10.开展以“温馨护理站”为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竞赛活动的动员工作

11.总结医疗辅助运转中心工作,开始双休日值班

12.完成疾病护理常规的编写

13.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二月

1.节前护理安全检查,安排节前护理人员值班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护士长管理培训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三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招聘护士的面试考核

6.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心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二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组织“5.12”护士节活动及表彰大会,举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总结临床带教工作。

四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5.12”护士节活动计划,科室相关工作布置

6.妇产科护理业务查房

五月

1.组织“5.12”各种活动及表彰大会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举办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7.门急诊护理业务查房

六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6.新分配护士的岗前教育

7.制定新护士轮转计划

8.总结实习生带教工作

9.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10.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三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

七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6.举办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7.自考本科生的理论答辩

8.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八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申请部级继续教育项目

6.加强护工管理和病人的基础护理,降低陪伴率

7.心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九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4.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5.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6.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7.节前安全工作布置及检查

8.门急诊护理业务查房

年第四季度护理部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10.1期间安全,加强病房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总结“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经验。

十月

1.节日期间工作安排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7.大内科护理业务查房

十一月

1.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

2.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3.召开护士长例会

4.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5.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6.提交护理部用人计划

7.检查“温馨护理站”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情况

8.迎接省卫生厅质量管理年的督导

9.大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十二月

1.完成护士年终考核

2.各科室提交明年业务学习及培养计划

3.年终质控工作总结

4.总结开展“温馨护理站”的经验暨表彰大会

5.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6.召开护士长例会

7.组织护理人员理论考试

8.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