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实用13篇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糖尿病病史1个月至4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66例,合并心脏病33例,合并脑血管病22例,合并肾病36例,合并周围神经炎病变20例,合并眼底病变54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至30年。

1.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一对一的护患沟通方式收集资料。问卷涉及:①基本情况;②病情及健康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遵医行为、是否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知识程度、健康状况;③社会家庭环境,包括职业、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情况、住院陪护、家人关心程度、是否独居、生活地区、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抑郁和焦虑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越轻;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和焦虑就越轻。其显著特点是心情低落,表现在对治疗丧失信心,回避或拒绝治疗,常常感到无助感。

2.2悲观失望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是“绝症”,要终生服药,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因为病情经常反复,并发症越来越多,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而产生悲观失望。表现在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变的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能力。

2.3轻视疾病的心理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无其他不适症状,不影响饮食,不需治疗,即使治疗也不规律。有的病程长的患者不听从医嘱,自行安排用药和饮食。

2.4孤独感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患病后无法与家人、朋友及时沟通,感到无助,寂寞,空虚。表现在事事谨慎小心,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不感问,不随便与病友交谈,盼望亲友早来探视,病未痊愈就想回家等。

3护理干预

3.1支持心理疗法通过倾听、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心理治疗,帮助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亲切、和蔼、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转移其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1.2适时做好知识宣教,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幻灯片、墙报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3.2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①要使患者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能够控制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如控制良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影响不大,从而增强信心,有助于药物治疗;②告知患者要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疾病作斗争,既不要对疾病无所谓,不控制饮食,不重视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终日焦虑不安,也不在治疗中一遇到病情波动就丧失治疗信心,这些都可以加重病情。

3.3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3.3.1给予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血、尿糖监测和记录,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包括剂量、时间、次数。首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存在顾虑,认为胰岛素会“成瘾”,产生依赖,或存在严重反应而拒绝使用胰岛素。对上述患者应耐心教育,同时可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疑虑,并告诫他们如何识别和应付可能出现的低血糖。

3.3.2对焦虑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动员患者餐后到活动室听音乐,每次30min,2次/d,或看一些内容活泼的电视,引导和鼓励患者多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包括静养片刻,深呼吸,小睡几分钟,聊天等活动。也可以与患者进行有目的的谈心和治疗性触摸,国外Turner等[3]报道,使用治疗性接触,对烧伤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有改善,还可加强免疫功能。

3.3.3为患者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谈,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3.3.4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正确对待患者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指导家属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患者适当活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

4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起重要疾病的心身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忧郁、精神紧张、悲观忧愁等情绪波动,可以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血糖升高[4];再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血清胰岛素含量会明显减少,也会使血糖升高,这些心理因素均可促发和加重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及心理干预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成为饮食、运动疗法并重的三大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h,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症状缓解,减轻了因疾病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故良好的情绪可使患者有一个平和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科技学技术出版社,2003:548.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2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由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跃居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第四位。老年人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比率在逐年增加。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实际在医院病房中的时间却是比较少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的护理和自我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往往人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或缺乏对糖尿病主要症状的了解,因此就需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精神神经因素,化学物质和药物,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等内容。

一、合理的饮食结构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人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老年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并易并发心血管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血脂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减慢,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致糖耐量减退,另一方面也可能食人过多,转变成脂肪储存下来。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粗粮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一定要注意每日的热量摄入量不能超过人体需要量,对含糖量多的食物绝对不吃。避免贪食,少吃动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多吃鱼类、蔬菜、豆制品和水果,水果最好只吃含糖量在4%以下的,如橙、西瓜、杏、草莓、菠萝、柠檬、李子、西红柿、黄瓜等,而且每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400克。含糖量在10%以上的不能吃,它们是苹果、柑桔、香蕉、水蜜桃、石榴、荔枝、梨、龙眼等,吃水果最好在进食后约2小时左右。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与不吸姻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酒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甘油三脂和乳酸水平增高。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但控制体重不宜提倡节食的方法,而采用少吃多餐等方法,糖尿病的自我保健和食物疗法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二、适当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早、中、晚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他健身活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随身携带一些食品备食。特别是饭后应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或睡觉。总之,运动是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三、精神神经的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老年患者必须学会精神放松,遇事不急不躁,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

四、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两种临床用药,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也能引起糖尿病。

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在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在老年糖尿病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用胰岛索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早制定好长期的控制目标,对糖代谢,脂代谢,血压等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出现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并发症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防病情变化。这包括必须戒烟,控制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和采用药物治疗。

五、血糖监测、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

老年人虽然易患糖尿病,但如果能进行积极的预防,其发病率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5.1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有利于防止血糖升高。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64~83岁,病程半年至16年,初诊糖尿病5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1例,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mmol/L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肝功能不全6例,急性胃肠炎3例。

1.2临床特点:14例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颤抖及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8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昏睡5例,昏迷2例,神经模糊,反应迟钝及四肢乏力8例,全部患者进行血糖测试,平均为1.5mmol/L之间,尿糖、尿酮阴性,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扫描,无脑部病变。

1.3诊断:就诊时,测指间毛细血管血糖或静脉血浆血糖,均在0.9~2.9mmol/L之间,伴有或不伴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足颤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1.4治疗:确诊后即予50%葡萄糖40~100ml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清醒后进食,无法进食者,予以10%的葡萄糖静滴,调节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mmol/L,直至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经抢救45例患者有好转,恢复病前情况,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讨论

低血糖指血糖低于2.5mmol/L,老年人低于3.0mmol/L时,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

2.1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的被低血糖兴奋延误就诊时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使脑细胞功能受损。

2.2老年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糖调节,热量摄入不足,可引发严重低血糖反应,本组7例低血糖反应由于进餐延误、食欲不佳、食量不足所致,若没有进一步的血糖监测,观察和发现,这类病人临床症状又不是典型,容易漏诊误诊。

2.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1%,胰岛素清除障碍,肝脏糖原异生功能下降,特别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影响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更易发生低血糖。

2.4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夜低血糖发作,晨起高血糖,多见于控制不良的I型糖尿病,特别是强化治疗中,不适当的增加了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后,会经常发生。

2.5胰岛素应用不当: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原因,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常发生在餐后3h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胰岛素,易发生夜间低血糖。②此外,还见于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③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④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患者昏迷,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3.2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

3.2.1运动保持恒定,运动前适量饮食,或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4

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临床整体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1-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1],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器脏功能较弱,病情进展迅速,更易出现尿毒症,病死率更高,做好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7~82岁不等,平均年龄70.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9~81岁不等,平均年龄73.0岁。经检查,112例患者血肌酐>707μmol/L,肾小球过滤

1.2一般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该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护理宣教,为改善其肾功能,给予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为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叮嘱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此外,对其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

1.2.2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病程比较长,患者易存在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上不良心理同意导致血糖波动,恶化患者病情。护理应该用安慰性与鼓励性的语言同老年患者交流,消除其抵触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判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病情恢复角度看,若患者空腹血糖处于4.4~6.1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若患者≤18mmol/L,Cr≤500μmol/L[3],说明其肾功能改善良好,从生活质量看,利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方面内容,生活质量越好者,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与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相关的数据,借助SPSS11.5(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高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2.2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机体器官老化,易出现低血糖、低血压、感染等并症[4],有必要做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在临床综合护理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保持患者膳食的合理性,控制其对糖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禁烟酒,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定时调整各类降糖药物的剂量。此外,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讲解防止低血糖与血糖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本文研究了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实验组的病情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荣,金丽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9,03(23):235-236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5

近二十年来,老年人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性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1]。其疾病以慢性进展性为特征,许多患者多死于其并发症。低血糖是本病常见并发症。有时与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十分像似,给基础医院临床诊断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2008年2月-2010年3月间我院成功救治了21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现将有关临床护理资料汇报如下,意在和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提高本病的观察与护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5岁。2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20年不等。21例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3例,占14.29%;高血压13例,占61.90%;冠心病2例,占9.52%;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足3例,占14.29%。

1.2临床表现:21例患者共性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出汗、手抖、乏力者12例,反应迟钝、嗜睡、乏力2例,言语不清、偏瘫、意识障碍、双眼向上凝视4例,表情淡漠、尿失禁2例;癫痫样抽搐、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或行为失常1例。

1.3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既往病史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结果血糖

2.观察与护理

2.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行为的变化,提高识别能力。低血糖患者发病常有一个短暂的进展变化过程。如患者先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然后出现虚脱、出汗等表现,再出现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3]。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昏迷患者,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2.2常规护理:一旦发生低血糖的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循护理操作常规,做到忙而有序。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监护等。

2.3心理护理:适时向患者讲述病变的起因和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一些恐惧、懊丧、焦虑、失望等不良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4出院康复指导:在等患者基本康复或出院前,给予一些正确规范的健康教育宣教,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些患者治疗心切、恨病用药的严重危害。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缺泛自理能力老年患者,要建立有效家庭用药监管护理机制,定期检测血糖的水平来指导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决定后继处理、治疗方法。

3.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浓度过低,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1]。糖尿病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4]。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药源性低血糖。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种类较多,老年患者对各不相同的用量、用法难以掌握,或有些重症患者怀有恨病用药的心理。不断加大药物的用量均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极易发生严重、顽固和持续的低血糖;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浓度,以血糖浓度的值来指导药物的使用,努力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丽芬.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50-1251.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6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50例。这50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最小的为61岁,年龄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为72岁。其中体型肥胖的有12例,体型正常的有23例,体型偏瘦的有15例。年龄在61到70岁的患者有23例,年龄在71到80岁的患者有19例,年龄在81到85岁的有8例。50例患者中,糖尿病病程最短的为半年,病程最长的为20年,其中有23例患者采用降糖药物治疗,27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

1.2方法

1.2.1分析原因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引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患者长期使用降糖药物,过量的降糖药物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受身体体质的影响,老年人的各个组织器官和各项身体功能衰退,老年人的激素调节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无法及时分泌激素,提高体内的血糖。这些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普遍伴随着肝肾功能不全等,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容易引发低血糖。此次研究对象中,有27例因注射胰岛素降糖引发低血糖反应,其中有12例是由于静脉注射胰岛素的速度太快和过量引起的[2]。二是剧烈的活动,增加活动量会增加葡萄糖的消耗,过度的活动导致葡萄糖的消耗量过大,患者身体内所需的糖类不够,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此次研究中有11例患者在洗澡后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状况,经检查证实,这11例患者的血糖低于2.2mmol/L,是低血糖反应。三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认为糖尿病患者要禁食与糖类物质有关的食物,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出现药物性低血糖的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严重不足。此次研究中有12例由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够而引发低血糖反应。

1.2.2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通常发生的比较缓慢,患者的自觉症状少,多发生在夜间,从正常的生理睡眠转变为病理性的睡眠,此时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症状,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此次护理研究中有10例患者在午睡时出现意识不清晰等情况,经检查后发现患者处于低血糖浅昏迷状态,患者的血糖在2.2到2.3mmol/L之间,给这10例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10%的500毫升葡萄糖之后,这10例患者均在30到35分钟之间清醒,此时,调查患者睡前的心慌、出汗和饥饿等症状。在此之后又出现过3次低血糖昏迷,这3次低血糖昏迷以高血压和嗜睡为主。这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缓解治疗,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循环能力下降,加上长期的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物,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缺乏植物神经症状的慢性低血糖反应,同时,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血管的病变等,因此,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的误诊。此次护理研究中,有5例患者在昏迷的同时出现了肢体偏瘫和口角歪斜的情况,经检查发现这5例患者的血糖在2.1mmol/L之内,神经内科针对为低血糖昏迷并脑血管意外。该症状还需要与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之间进行鉴别[3]。

1.3统计学分析文章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当p值小于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经过上述观察研究可知,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三种,见表1。

讨论

由于老年人生命机理和身体特征等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其他糖尿病患者相比,普遍伴随着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特点。其中以低血糖反应最为常见。低血糖反应会对神经系统等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脑部神经和交感神经。这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本身没有糖原,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多为血糖。严重低血糖对皮质以及皮质下的中枢、中脑。延髓和下丘脑等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老年人的低血糖极易引发老年人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4]。

要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就要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加强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出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护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严格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是否定时定量,要保证患者摄入的热量与身体所需的热量相平衡,由于低血糖反应的隐蔽性比较强,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容易误诊,因此,要优先考虑检查患者的血糖。二是要加强患者血糖的检查和监测,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糖。三是在用药时,多采用个体化方式给药。四是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危害的认识。五是抓好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治疗,要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就要严格保证患者定量定时进食,控制患者的活动量[5]。参考文献

[1]钟慧红,刘珠.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因素及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14:12-13.

[2]王雪莲.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11:5-6.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7~9月、2008年1~3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2008年6~11月在北京煤炭部总医院诊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共计60例,均为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年龄60~84岁,其中男41例,女19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19例,中学32例,小学9例。41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教育方式

均采用个体教育方法,由收治病人的主班护士具体负责健康教育的宣教内容。采用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等方式,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遵循鼓励性、说服性、实践性原则,做到张弛有度,注重实效。针对共性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面对面示教、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让病人及其家属一起参与健康教育的互动环节,互相交流、互相揣摩内涵,加深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

1.2.2 教育内容

①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血糖控制不良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由于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需要护理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3]。②饮食控制:控制饮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纠正高血糖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调节食物种类和节制饮食两方面,还可以根据其主症不同而分别给予不同的食物疗法。③药物治疗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护理人员应做到发药到手,服后再走,向病人及其家属或陪护人员讲解药物的功效和可能引起的副反应。④运动治疗教育: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注意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控制。⑤心理教育: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多、容易反复、不可根治等特点,病人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耐心、细心地与其沟通,稳定病人情绪,调整心态,多给予安慰、解释、疏导和心理支持。⑥坚持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育。⑦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紧急处理教育。⑧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教育: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预防教育相当重要。⑨血糖的自我检测,让病人学会尿糖、血糖高低变化的检测与观察。本研究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如年龄大、生理机能减退、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注意力易分散、耐力差、依赖性强、情感比较脆弱等特点,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直观形象教育法、重复记忆法、少而精的教育法等进行上述宣教。

1.3 评定指标

根据计划对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如下指标的评定: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对合理控制饮食的干预情况,对科学适量运动的理解和参与情况,药物治疗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并发症防治、血糖的自我检测能力、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等。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疗效评价,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差值t检验。

2 结果(表1~2)

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合理饮食的控制、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血糖的自我检测能力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药物的治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并被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4]。健康教育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控制病人的病情发展,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健康,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病人做好健康宣教,不但可以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也有利于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后的病人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在稳定的界限内,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 小结

对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不可轻视,更不能忽视。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综上所述,要使糖尿病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则必须重视糖尿病的五项措施即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和自我监测[5]。目前糖尿病病人明显增多,如何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科学理论水平,把健康教育广泛化、深入化、持久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6):327-328.

[2] 何冰,杨伟光.老年糖尿病康复的教育[J].中国康复,2003,18(5):318.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8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可引起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1],其中老年人糖尿病足坏疽占2.8%~14.5%,国内因糖尿病足截肢率为21.0%~66.0%。严黝等[2]报道,糖尿病足截肢中有50.0%是可以预防的。为做好社区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我们于2011年12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部保健知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中心糖尿病管理档案中随机选取2个居委、年龄60~65岁糖尿病患者共70名,其中女49人,男21人;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70.40±3.54)岁;文化初中及以下57人,高中及以上13人;糖尿病病程最短9年,最长33年,平均(15.29±6.04)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借鉴刘淑文等[3]“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情况调查表”的部分内容,结合本社区特点自行设计而成。调查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一般情况;第二部分为糖尿病足保健知识和行为。被调查者对问题只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按每项的累计人次计算百分比。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小组人员统一发放,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70份。

2 结果

本调查发现,社区老年糖尿患者对血糖变化比较重视,但对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保健知识比较缺乏(表1)。有92.8%的患者愿意接受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保健知晓情况分析

本调查人群不仅糖尿病病程长,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主要活动的区域在家庭和社区,有部分老人是独居,没有子女相伴。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足保健知识很少,其中77.2%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不太了解,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也不知道间歇性跛行、休息痛或夜间痛为糖尿病足的症状,而误认为是关节痛等引起的疼痛,调查结果与孙秋英[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有92.8%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并且希望能在社区中得到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

3.2 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健知识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1995年国际DM联盟提出口号:尽量减少因DM 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忽略足部护理,非常容易发生足部并发症。目前对于因糖尿病所致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 故糖尿病足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测,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 50%~80%可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5]。本调查显示,有75.7%老年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过详细的足部护理指导,有92.8%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足部保健的健康教育。这说明加强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日常错误的足部护理行为。因此加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护理指导,对减少糖尿病足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3.3 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研究表明受过相关教育与未受过教育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6]。目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接受知识重点在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血糖监测方面,患者关心的是自己的血糖数值、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对糖尿病足的预防重视不够。要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重点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就需要加强糖尿病足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对糖尿病足有一个正确认识,理解并掌握足部护理知识与技能。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因此宣教要有针对性。还应该更加健全和规范健康教育的形式,指导方式应多种多样,发挥社区护理的特点,因人制宜,采取老人们易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如面对面指导、示教,或患者间交流,入户随访,组织讲课或办学习班,使用多媒体,以满足不同群体患者的需求, 尤其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 黄少薇, 陈永松, 黄建英, 等.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2): 242-243.

[2] 严黝, 王川. 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03, 24(7): 689-691.

[3] 刘淑文, 周凤娟, 弭艳旭, 等.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调查[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3): 544-545.

[4] 孙秋英, 卞丽香, 宋开兰, 等.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的调查[J]. 护理杂志, 2010, 27(2): 81-84.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58例,男96例,女62例,年龄60~82岁,平均66.5岁,病程6个月~15年。有并发症81例,都已进入慢性病范围,其中糖尿病肾病15例,伴有心血管相关疾病48例,糖尿病眼病12例,有6例合并其他疾病。

方法:把158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 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79例患者。A组患者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相关措施,B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患者恢复状况及其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1正确用药干预: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其意识思维及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常常忽略或是并未掌握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造成服药了却并未有效控制病情,因此社区护理时就可以指导其正确的服用药物,也可以注意到防止患者低血糖及药物的禁忌证或不良反应的问题。2饮食护理干预: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饮食量,以更好的达到能量摄入与支出的平衡,并指导患者进食能够规律化。正确合理地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3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病情发展怎样与其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消极不良的心理因素,对病情有极大帮助。4体育锻炼干预:运动,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每个人都应当保持的,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每天都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循序渐进的锻炼,还要长期坚持。5相关教育干预:相关知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干预之一,应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且现如今未能达到根治,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教导患者自己测量血糖,及调整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用法,把血糖尽量控制住。

结果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恢复情况A组明显要好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由上可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是控制老年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医学的转变与发展,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教育干预已非疾病治疗的概念,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渗透于患者的治中与预后,成为影响此慢性病转归的关键。但是现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此方面要求差距还很大。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护理的干预下实施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正确服药、健康教育、学习自测血糖等措施,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都有了比较好的成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经过社区干预后,老年糖尿病患者就能够比较平衡的控制血糖,从而更进一步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病程长且治疗费较贵,选择社区护理及调理也相应会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在治疗中应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及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彩形.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10:95.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0

糖尿病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1]。本研究对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老年T2DM患者抑郁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研究对象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7年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9例,患者年龄60-80(71.5±3.4)岁;病程多集中在5年以上,78例,占57.4%;无糖尿病并发症56人,占41.2%,有糖尿病并发症83人,占61.0%。

1.2 方法 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发放调查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自评生活满意度。疾病资料包括既往住院次数、病程、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中位数(25.0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临床症状不明显(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及发生率 本研究136例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为42.32±7.58。根据抑郁指数(总分/80)[3]大小可将抑郁分为:无抑郁(

2.2 不同特征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比较 以抑郁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的14个方面(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居住地、居住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和疾病资料的5个方面(病程、住院次数、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方式、临床症状评分)的不同特征为分组变量作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老年T2DM2患者的抑郁水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临床症状评分不同特征组的患者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老年T2DM患者各组织功能逐渐退化、自信心不足、社会角色的变更、生活圈子的缩小、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导致适应能力下降;持续多年的药物治疗,严格的饮食控制,需坚持规律长期的锻炼,医疗费用的巨大消耗,收入减少,其社会支持减少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等均使老年T2DM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4]。本次调查结果示,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为42.32±7.58。71例(占52.21%)老年T2DM患者存在抑郁状况,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T2DM患者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障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临床症状是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明显。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倾向于认为其血糖控制不理想,疾病严重,更容易担心疾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其抑郁水平不同。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抑郁水平越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将目光更多聚焦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满意度差的农村非在职老年T2DM患者,增加其控制糖尿病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减少情绪障碍的发生。同时应该重视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其躯体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的同时注重其心理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董宝宁.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70-1971.

[2] 田林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65-66.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1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在该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四肢乏力,心慌,多汗等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意识模糊,甚至出现昏迷情况,危及生命。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心理机能减退,低血糖的发生和引起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均较大,需要在临床护理中引起格外重视,重点预防。我科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病患者低血糖发病率,现将方法加以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48例,女34例,其中入院前曾发生低血糖的患者22人,低血糖昏迷6人,患者年龄62-87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病程5-22年,单纯口服药物治疗36例,胰岛素治疗28例,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18例。

1.2护理措施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即对每位患者发生低血糖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阻断低血糖风险因素的发展,预防低血糖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逐步修订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2.1入院资料采集

依据邹树芳,杨非柯等报道,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增加、胰岛素使用不当、联合用药、过量运动、过度节食等[2][3]。责任护士接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病史、对糖尿病认知程度、运动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心理状态等,对既往有过低血糖发生的患者,着重了解发病的症状、时间、频率、可能诱因,依据资料综合分析,制订个性化预防性护理计划。

1.2.2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减退,且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不同,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大多较差或存在偏差,在住院期间反复进行科内小讲课,发放宣传画册,并同时邀请家属参加,共同宣教,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指导,使老年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特别是低血糖发生原因,症状,如何防范和急救措施,增加糖尿病认知度。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恐惧、绝望、无所谓等多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在与患者交流中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以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1.2.3饮食、运动指导

合理的饮食结构及运动方案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的基础,是糖尿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护理人员除在健康宣教中反复告知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外,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分析每位患者血糖与饮食、运动之间的变化规律,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及时沟通,个体化的制定饮食运动方案,责任护士在进餐时间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指出患者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并协助修正,依据血糖情况及时指导患者增减食量及运动量,逐步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方案。

1.2.4用药的护理

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下降,且多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各有不同,易发生因药物过量或服药时间错误造成的低血糖,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种类、剂量和药物与饮食时间配合上的准确,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用药方法。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不盲目遵从医嘱,依据血糖监测情况、患者一般情况特别是已经或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用药安全。

2 结果

经过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后,上述病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患者5例,7人次,均为住院早期,症状主要为饥饿感、轻度心慌、出汗,均得到及时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病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需终身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联合用药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记忆、思维能力逐渐减退,低血糖发生率高,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性大,临床护理中要重点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正确合理用药,做好心理护理是老年糖尿病护理的关键[4]。预防性护理包括上述措施,并强调个体化设置,能够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疾病自我管理习惯,增强低血糖症状的识别能力,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及时识别早期低血糖症状,减少治疗中的错误,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第8版[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observation on seni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racture operation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86 cases of senile diabetes fracture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

[Key words] Diabetes; Senile; Fracture operation; Nursing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近年来的数量有所提升,患者出现骨折以后,需通过手术做出合理治疗。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年龄因素和糖尿病因素影响,需要在术前术后开展合理干预[1]。文章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年份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该组患者总计43例,男33例,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2.5)岁。对照组:该组患者总计43例,男30例,女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6.8±2.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具体如下:首先,术前护理。按照要求对患者术前饮食实施控制,有效计算出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2]。同时,术前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应激改变。术前开展血糖监测,当患者血糖表现稳定后,方可开展手术治疗[3]。其次,术后护理。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术后病情检测,包括患者的血糖、尿糖、酮体、钾钠离子值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4]。术后要积极预防患者切口感染。要对患者脉搏、体温做出检测,观察切口处是否存在感染;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异常情况。术后要对患者褥疮积极预防处理,按时对患者实施翻身干预、按摩干预等,要叮嘱患者对患者剪指甲,减少对皮肤抓破的现象[5]。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做出对比。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应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M行χ2检验,P

2 Y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并发症率为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4%,并发症率为16.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发病后表现为终身性的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自身生理机能下降严重,免疫力低下,因此需要特别的照顾。现下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不断提升,手术治疗过程中又存在诸多注意事项。因此,有必要对患者积极开展术前、术后护理,将患者的骨折更好康复,减少糖尿病影响。从临床上分析,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都必须对患者的血糖情况、尿糖情况充分的关注。术前方面需加强各项准备工作,要保证患者各项指标完全稳定,减少突发因素的影响;术后方面则需加强安全保护,特别是患者的切口保护、并发症控制等,都要积极的从患者个体情况出发[6]。另外,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饮食需要保证丰富,加强营养摄入,减少糖尿病指标提升;骨折手术位置需按时记录情况,要求患者及时反馈自身感受。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手术,有效开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能够将患者骨折手术疗效提升,加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各类不良因素作用。建议在今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妍.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3(12):262.

[2] 鲁凤英,孙金风.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的手术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2014,16(7):96-97.

[3] 胡文芹.100例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8(7):156-157.

[4] 梁丽柳. 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1,5(6):1010-1011.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3

从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可知,糖尿病是老年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另一类则是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但是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没有得到完全治愈,直到其年龄增长到60岁以上。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1%,也就是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疗效,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病变进展、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有护理实践研究意义。

1临床诊断

1.1诊断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中的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60~80岁,中位为69.2岁;合并高血压31例,脑血管病例36,冠心病41例。所有病例均满足WHO 1997年糖尿病诊断技术标准。

1.2低血糖诊断临床标准: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多为夜间、凌晨或空腹状态,其临床表征为:消瘦、饥饿、虚弱、疲乏、心悸、多尿、出汗,严重患者还表现出嗜睡、甚至昏迷等严重症状。用血糖仪常规检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后、睡前以及凌晨0点和3点时刻或当患者出现心慌、心悸、出汗等植物性神经兴奋症状时的手指血糖,如果患者手指血糖低于2.7mmol/L,则可以判断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1.3低血糖症状常规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监测其末梢血糖含量,并建立静脉通道,待得知患者血糖数据后,先用5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40~100ml静脉推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重复应用并实时检查血糖值;然后进行静脉滴注10%~20%的葡萄糖,通过合理调节葡萄糖注射液滴速确保患者血糖水平能够恢复并维持在6~12mmol/L范围,直至低血糖得到有效纠正。本组108病例均通过合理治疗后其血糖值恢复正常,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

2.1用药因素:采用降糖药物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的疾病控制及治疗手段,合理用药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糖环境;但如果药物使用不当(用量过多、用药时间不对等),均可能引发低血糖发生,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2.2心理生理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缺少医学知识,对糖尿病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当获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后,一类患者表现为满不在乎,认为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加上怕给后辈添加麻烦,表现为不重视日常饮食和休息,不严格按时按量用药等;另外一类患者则表现为过于小心、害怕,谈“病”色变,存在严重焦虑悲观心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各项生理机能均出现衰退问题,尤其是伴发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时,出线低血糖。

2.3饮食调节因素:由于受到心理、生理、气象环境、以及外界言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存在食欲不振、感染、发热、精神不好等,进而造成主食进食量偏少,体内血糖含量不足,进而引发低血糖[1]。

2.4运动因素:患者运动量掌握不好或饥饿时运动,就会造成患者体内血糖急剧降低,进而引起低血糖。

3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措施

3.1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非常重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日常衣物的选择和佩戴方式,应尽量选择透气好、宽松度高、舒适性强的衣物;患者应保持日常皮肤清洁,尽量避免皮肤出现创伤;在日常生活休闲中要非常重视对双足的保护;患者脚部指甲不应太短,以防止细菌感染引发甲沟炎。

3.2饮食的预防及护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由于不合理节食引起患者低血糖问题的发生,糖尿病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相关饮食指导技巧知识,合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要求患者做到定时、定量、合理科学饮食,做到营养均衡、戒烟限酒。

3.3合理准确的用药指导: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合理准确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要指导患者和家属准确判断低血糖的日常知识及常规应急处理方法,如:低血压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强烈的饥饿感、虚汗、头晕、心慌、双手颤抖等症状,此时患者或家属可以采取补充适量糖水、果汁等高含糖物来提高体内血糖含量,避免患者出现昏迷而引起更严重伤害。

3.4患者心理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以及人性化服务技术手段,可以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相互沟通关系,并通过合理准确糖尿病常识普及指导工作,有助于患者树立起强大的抵抗病魔信心,进而提高其参与医生、护士治疗配合积极性,这样并发症出现概率在无形中也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以愉悦快乐心态配合医生、护士共同战胜病魔[2]。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