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营销策略论文实用13篇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1

1、由于中小超市经营规模小,相比大型连锁超市,在与供货商的价格谈判中很难取得优势。

进货以及中间费用相对较高,因此在商品定价问题上,可能会遇到问题,这将会对部分消费者产生影响。

2、中小超市的营销策划、商品促销方式,相对于大型超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经营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

3、在文化、环境方面的建设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做得没有大型超市完善。

三、中小超市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中小超市经营模式相差不多,开放经营的时间、价格、外观布局等,很难找到特别之处。由于中小超市规模的影响,很多顾客有时买不到所需商品,还得转去别的超市。对于没有特色的超市来说,顾客自然降低了辨识度,同样是买商品,既然各个超市都相似,也就没有必要专程去哪家超市,这样便失去了特定的顾客群体。

2、目标人群认识不足。

有些中小超市在制定营销计划以及宣传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收入水平的差异,而是盲目的按计划销售,导致决策的失败。比如,一些中小城市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已经习惯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这时候超市还在卖高档奢侈品,结果可想而知,买的人肯定寥寥无几。

3、规模小,品种单一。

大型全国连锁超市其特点经营规模大,种类齐全,吸引着广大消费群体。而相比之下的中小超市就不尽如人意,顾客却寥寥无几,这些都是由于超市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造成的。当顾客需要购买大量物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去超市,然而小规模的超市不能一次性满足其需求,对于所需的必需品,顾客就要辗转去其他超市进行选购。这一过程就会增加他们额外的经济支出以及时间上的浪费。更多的人则在下一次的购物前考虑是否到小规模的超市进行选购。这样无形中损失了自己的客源,对于超市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

4、商品定价过高。

超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从接受到依赖,就是因为其价格低廉,而且种类多,能满足大部分顾客的需求。但是很多中小超市在个别种类的商品价格上,不但没有减价,反而要比其他商家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致总结以下两点:第一,供应商考虑的成本,包括成本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其他风险费用,而超市方面又想以最低价进货某种商品,所以供应商想提高自身利润,就得加大费用,最后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当然要高;第二,超市要盈利,既然其他商品价格低,势必要提高某些商品的价格,来保证利润最大化。此时的价格优势对顾客的吸引力就会降低,也会对很多顾客购买心理造成影响。

5、促销手段简单过时。

大多中小超市的促销手段仍停留在打折,节日活动、返利等传统层面上。而且绝大多数的超市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毫无竞争力,因为没有创新,而且顾客已经习惯了这种促销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6、缺乏自身品牌建设。

中小超市的发展还不完善,原因还是资金不够充足,规模较小,管理上并不先进,只处在销售层面上。更别说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在日益竞争的今天,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销售、管理策略,发展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

7、缺乏人性化的服务。

一是货品摆放不规范。很多超市经营过程中往往忽略一些细节问题,然而就是这些细节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货架标签和所售商品不符,很多顾客只看到标签而找不到所需产品;商品陈列高度没有考虑到男女身高比例,一些女性顾客够不到商品;有的超市的商品有灰尘而没有受到关注,顾客看到了会产生抵触情绪,本来想买的东西最后却不想要了;最后则是商品的质量问题,比如是否过期、损坏、变质等的货物是否及时下架,这些都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心理。二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型连锁超市对其服务人员的要求还是比较规范,能主动耐心引导、服务顾客;对于小型自营的超市,目的在于便民,由于客流量较小,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大。主要矛盾还是表现在中小型超市,有的服务人员比如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有的表现过于热情,顾客一旦进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就会“形影不离”,顾客每次停留,就会喋喋不休地介绍,看似负责,实际上会对很多顾客造成困扰;有的则表现得很冷漠,甚至在工作期间,与其他服务人员聊天或者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擅自离岗,顾客想咨询某种商品,经常遇到找不到人的情况;另一方面的服务人员就是超市终端服务台,即收银员。尤其到节假日,结账的顾客会比平时多几倍,排队结账的人难免有抱怨的,很多收银员表现出消极态度,而不是笑脸相迎,这种不满的情绪存在于顾客和收银员之间,对超市形象没有任何好处。

四、解决中小超市营销问题的策略

1、明确市场定位。

加强中小超市特色建设,根据当地顾客群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老年人消费群体较多,就推出适合老年人的营养品、果蔬、粗粮、专为接送老年人购物的班车等,突显人性化。消费群体多为中青年的,要提供停车场等,便于出行。很多地区夜生活丰富的,可以开设昼夜不关门的超市,虽然商品价格要很高,但是方便了部分有需要的顾客,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中小型超市营销过程中,想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看准,先于竞争者进入市场,以独到的营销方式出奇制胜。

2、确立目标人群。

中小超市营销应因地制宜,制定销售计划之前,要实地考察,根据本地顾客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为当地顾客量身打造具有特色的超市。也可以应用差异化市场定位战略,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只有满足顾客,才能拥有顾客。

3、扩大中小超市优势。

第一,中小超市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区域,居民社区附近,这样便于顾客购买日常用品,地理位置的优越,还是会保证有特定的目标人群;第二,由于超市规模较小,无论是在选购还是付账,整个过程都很快捷方便,能为顾客节省很多的时间;第三,由于处于人口密集区域,有促销活动会被广泛宣传,这样反而会节省费用,并达到促销的目的。超市在利用好以上优势的同时,加强管理,比如过期、损坏的商品要及时处理,多搞促销活动,以达到盈利目的;第四,由于中小超市规模有限,可以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食品等便民的商品,因为采购这些商品的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大。

4、低价销售策略。

与供应商沟通交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最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以确保成本的最低化,这样最后的商品定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超市优势在于低价,应本着“薄利多销”的方式,低价销售,加大广告投入,引起顾客的注意,从而吸引大量消费人群购买,以此提高利润。也可以凭借购物小票累计积分,到达一定积分后,参与抽奖的方式,相应赠送礼品。这样能吸引顾客长期光顾,从而加大产品销售。

5、采取多样的促销方法,以消费者为核心。

中小超市在促销活动中,应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对顾客负责。不能盲目低价销售,针对特殊商品,特定人群采取多种促销方法。例如赠品、特价商品处理、积分兑换等等。合理的促销、合理的定价才能让顾客接受。只有重视顾客的利益,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才能培养属于自己的忠诚客户,这样有利于中小超市的健康发展。

6、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人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大部分的中小型超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采取传统的经营模式来支撑,从长远来讲,对其自身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与小卖铺相比,中小超市只不过是规模相对大一些,商品品种多一些,没有任何的经营特色。因此,中小超市应在品牌意识层面上加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可以加强人性化的服务、保证产品的质量、完善设施等方式吸引顾客。也可以加盟连锁超市,实行统一的配套设施,这样管理起来更加科学、完善,树立起区域品牌超市。这样顾客一旦认可便会形成稳定的客户源,对于中小型超市来说,这种品牌忠诚度会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7、加强管理,服务于民。

在日益竞争的市场大环境里,除了保证营销战略等不输给竞争对手之外,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团队建设。而最需要提高的就是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的素质。当顾客满心欢喜的来到超市购物,迎面走来的是热情微笑的服务人员,有任何需要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耐心的答复,对于顾客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对于超市的满意程度也会加强,从而吸引大量新老顾客的光顾。同样,收银员作为超市终端服务台影响着顾客最后的购物心情,热情的收银员报以微笑对待每一个顾客,并在结账后说声“祝您购物愉快,欢迎再次光临”等真诚话语,会为超市的形象加分。良好的服务,是中小型超市吸引稳定顾客的重要前提。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2

“科特勒被神化”是个假象

《新营销》:你认为在中国营销界,科特勒是否被神化?如果是,这种神化又是如何形成的?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对于企业营销还有用吗?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并没有被神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神化这个词跟迷信某人或某个观点有关。然而在中国营销界,人们对科特勒并没有崇拜到迷信的程度。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会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已经被神化了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人人为地制造了科特勒被神化的假象。

这跟中国营销人营销自己的策略有关。许多中国营销人,尤其是某些营销咨询人出于宣传自己个人或公司的需要,采用的是打倒权威、抬高自己以吸引眼球和树立自己地位的策略。在营销方面,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和学术权威?那就只有科特勒先生他老人家了。所谓的科特勒被神化,其实是部分本土营销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一尊营销新神而人为地树立起来的营销旧神。在一般中国营销人当中,并不真的存在着这样一种神化。

《新营销》:你怎么看待一些人对西方营销理论的质疑?

郑文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一些营销人在检讨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同时,也在检讨特劳特的理论和以奥美为代表的国际4A公司的市场营销理论。这是中国营销人成长的表现,也是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科特勒自己也在不停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然,营销理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不会是个死东西,而是活的,它的发展必然会跟上实践的步伐并促进实践的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将中国本土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进步,视作整个世界营销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中国人提出并修正以往的一些营销理论,一是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二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否定了以往的理论成果。但对于一味打倒别人以树立自己的风气、倾向,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中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营销实践来说,不是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不行了,而是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不够用了。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给我们所尊敬的营销大师泼污水,而是要继承他老人家的光辉成就,设法弥补其缺陷。

科特勒在营销策略

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三个不足

《新营销》:你认为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中国的市场营销实践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我总是强调这一点),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在一般、整体的运用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科特勒理论在中国市场以及其他国家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共性营销理论在中国以及其他各国具体市场中如何个性化的问题,和具体的某个企业在具体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

我认为,科特勒理论在这两个重要而关键的、直接影响到企业具体营销效果的问题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也是一个通用的营销理论所难以避免的问题。十分不幸的是,真正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恰恰是这些大原则、大原理、大系统之下的营销策略实际操作层面的东西。具体说,我个人认为科特勒的营销经典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首先,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与当代市场营销所急切需要的市场策略创新相比,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是无所不包和大而全的,但对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却缺乏深入研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操作性很强的实战指引。比如说,市场调研、定位、广告、价格、渠道、终端、生产、物流、促销、品牌等环节,甚至连广告中的创意,都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操作性、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大一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市场营销理论,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未免过于粗放了些。这些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由市场营销的分支学科来一一对应地解决,二是作为通用的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敏感地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切入新的分支领域,快速总结并整合各分支学科所取得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通用理论。

其次,科特勒市场营销思想的实质是:寄希望于一个企业能够把其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做成100分,做得很完美。科特勒理论体系的潜台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及各要素要全面开花、均衡用力、全面推进,才能取得最佳的市场营销效果。但残酷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是可能的,但这又会是一种可怕的高投入、高成本的笨策略。这一策略尤其不适用两类企业,一类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基本条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一类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环境中那些竞争资源十分有限的企业。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特勒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本质错误是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并非完美,更忽略了企业本身所能用于市场营销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市场营销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企业极其有限的资源,通过精心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去赢得一次又一次营销战役的胜利。

最后,科特勒营销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帮助企业创建完整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按部就班地组织市场营销管理活动,其理论追求的目标是理论的全面性、完备性和正确性。但现代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十分迅猛,企业光是按照教条组建起完备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已经不能解决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紧迫而现实的竞争问题。在产品、品牌甚至营销方法日益趋同化的高竞争度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面对的困境。关注创新的只能是那些活跃于实战一线的营销人,在中国也好,在欧美也好,真正的创新者不可能是坐在学院里,而是活跃在市场和企业里。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理论本身就会很快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超限营销理论或可作为

科特勒理论的补充

《新营销》:你认为目前比较成熟的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是什么?与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有何渊源?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中国至今尚无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市场营销理论创见。

如果硬要说中国存在那么一个由本土人创立、将来在理论上能够成立的营销理论,那么我只能说只有一个,这就是超限市场营销理论。我本人也是主要倡导者之一。其理论架构借用了著名的军事著作《超限战》的框架。

譬如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完整,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在现实条件下不能够过于追求完整;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必须注重整体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要注重关键点和某些局部;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各个要素必须努力均衡地发挥作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创造整体或局部优势”;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抓住要害、重点,在不平衡的发展中实现跳跃式进步;科特勒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健康性和有限性以及充分利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应该真正调动起所有可用的社会资源而不能局限于企业资源;科特勒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资源导向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目标导向性,等等。

说到超限营销理论与科特勒理论的关系,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这就是: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正”,超限营销强调市场营销的“奇”。按照军事家孙子的说法,一正一奇,“以奇胜,以正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新营销》:为什么超限营销理论更适合中国国情呢?

郑文斌:目前这个理论还只是处于初生阶段,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更多的营销专家来一起深化、完善。我要声明的是,超限营销并非只在中国才能发挥作用,而是在各个国家各类型的企业组织都可发生威力,是一种普遍性创新理论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3

一 引言

营销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的营销渠道不断发生新的变革,旧的渠道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包括渠道的拓展方向、分销网络建设和管理、区域市场的管理、营销渠道自控力和辐射力的要求。企业营销渠道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营销决策,如产品的定价。它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一样,也是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开拓市场、实现销售及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 行业选择

比较而言,实力弱小的企业在渠道上有所突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如何设计渠道,将受到市场需求特点、产品特性和企业自身状况等多方面的制约。比如普通消费者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渠道设计就有不少差异。一般而言,产业市场因为客户数量少,交易的数量大,频率低,渠道设计上也较为简单,渠道层数大多为壹或零。消费者市场中不同的行业在渠道设计上的差异较大。渠道设计上最普遍的是纺织用品,比如服装。本文主要侧重于探析中小服装企业的渠道策略。当然,不论什么行业的企业,做渠道时都有二个原则是共同的:一是渠道的环节要尽量减少,环节越多往往竞争力越弱,掌控起来越难;二是要利用好商家与商家之间的竞争与矛盾,比如商家们经销大众名牌商品时,为显示自己的平价形象一般都把利润压到近乎于零。如此一来,趋利本色的商家们自然希望独家经营某些产品。对此,只要质量过硬,牌子大小甚至有无都没有关系。商家们的明争暗斗里显然隐藏着弱势企业的渠道良机。

三 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存在如下劣势:(1)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2)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3)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4)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的上述劣势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工业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成为其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为规避中小企业的劣势,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和长处,对中小企业做如下市场定位:

1、寻找市场缝隙,在市场缝隙中寻求发展商机。

2、按照市场的分工为大企业配套与协作。

3、与其他同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

四、战略性对中小企业渠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渠道战略的提出可以增强渠道成员营销系统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可以为提高渠道运营效率创造条件并减少渠道管理者的盲目性,缓解意外变动的影响。战略性的提出对中小企业渠道建设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渠道建设必须改变以短期性、局部性的战术观念,而代之以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规划思想

战略管理的核心作用是把环境的机会和企业的力量相匹配,同时保护企业的弱点,使之不受到环境的威胁,反映到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上战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平衡渠道网络成员的优势和企业自身对渠道的掌控力,利用价格利差,品牌策略、推广与促销策略的发挥,与渠道成员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对不同阶段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暴露及瓶颈问题进行有效预警与解决,进而真正实现企业与渠道成员的优势互补、价值共享。

(二)渠道建设必须摆脱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静态处理方法,代之以能动性、变化性的动态能力战略观

在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上来,动态能力的战略观要求企业在进行营销渠道的建设时必须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可能出现的机会与问题等的变化,不断加强自身渠道优势的修炼,提高自身处理风险问题应变能力和实施动态渠道营销策略的管理能力。企业的渠道管理人员要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企业独特的渠道资源和优势,决定不同策略实施的适当时期。渠道管理人员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营销系统的内部管理过程上来,以提高企业的渠道掌握能力。

(三)渠道建设应摆脱对广告的严重依赖症,树立行业竞争意识和渠道合作意识,打造企业独特的渠道优势

营销渠道是不同机构之间的集合体,它们同时扮演着追求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角色。为了利益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具体表现为行业内不同品牌争夺渠道网络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和渠道内不同成员之间成本最低和向消费者提供特色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不同层级渠道成员对消费者的重视又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

五 营销渠道建设

根据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的劣势以及战略性对中小企业渠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小企业应选择尽量直接的、短的、窄的、单一的、垂直的营销渠道。下面针对性地分析三条可行性渠道策略。

1、专卖店渠道策略

这种策略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不利之处是专卖店建设的成本较高。可控性与成本的高低还与专卖店中自营和特许店的比例有关。

2、超级终端渠道策略

超级终端如超级市场、超级商店、联合商店、大卖场,折扣商店等,一般小企业都觉得高不可攀,对之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但超级终端都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商业形态。在有些区域,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超级终端已经或正在成为主流商业形态,在省会级城市和一些较为发达的地级城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因此,中小企业对之是欲罢也不能。

事实上,超级终端对中小企业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留了不小的货架空间。中小企业如果进入超级终端则可以得到如下好处:

超级终端对品牌的容纳能力较强。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无论是在高科技的电子市场还是在劳动力密集的服务市场,都呈现出异常激烈的竞争氛围。而超级市场业态的竞争也绝不亚于这些火热的行业,超级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供应商的竞争更是超级市场管理精英们智慧的较量,本文结合我国老龄化国情将从超市促销策略创新视角分析超市促销新手段。

1.超级市场及超级市场促销意义

1.1超级市场定义

超级市场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又称自选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在我国超级市场的组织形式也发展迅猛,早已成为人们熟识的购物场所。

1.2超级市场的特点

第一,超级市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4他现代化设备。便于管理人员迅速了解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自动标价、计价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销售数量。

第二,超级市场内的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许多麻烦。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而且由于商场的经营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1.3超级市场促销的意义

第一,超市定期促销可以及时清理店内存货,加快资金回笼。商品都是具有保质期的,一般超市在商品过期前将产品低价销售出去,即可用回笼资金,又把商品分派给消费者使资源不用大量浪费。

第二,吸引顾客,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超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顾客的光顾,超市就无法生存,因此,通过促销可以增加顾客到超市购买的几率,增加营业额。

第三,同竞争对手对抗,超市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超市都在通过促销来争取顾客,所以一项好的促销措施可以成为抗衡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第四,提升企业形象,虽然消费者看到的都是某些商品的广告,但是当消费者被广告吸引到超市后感知的是超市的环境、超市的服务、超市的清洁状况,给消费者一个对超市的整体印象。

2.超市现行促销策略

从理论上来讲,促销策略主要有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四种方式,在超市的现行促销手段的应用较多的是广告促销和营业推广,而这两种策略在超级市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

2.1广告策略的应用

现在的超级市场采取的主要广告策略即为特价大广告单,所谓特价大广告单是指超市将近期超市特价的商品打到大广告页上,广告页以类似报纸的大小和版面在大街小巷散发,以吸引广大消息者前去购买。而我们在超市里面所见到的广告宣传画或者广告宣传页一般为供应商所提供,并非超市主动采取的广告策略。

2.2营业推广

营业推广策略在超级市场的营销中应用比较广泛。我们在超级市场中看到的商品买赠、商品打折促销、现场展示、抽奖及会员制都是营业推广促销的范畴。作为个体的消费者我们能见到的促销方式一般为这几种,除此之外也有单位购买行为的代金券销售,超级市场对单位的购买行为,通常也会对购买者给予适当的鼓励,比如千返二,千返三等政策。这些营业推广的方式有供应商举行的,有超市活动的,但总体来说营业推广方式在超市的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老龄化时代超市促销策略创新

世界正处于一个独特的、不可逆转的进程,人口结构的转型将导致老龄人口增加。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从2007年至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增加一倍,他们的实际人数将增长三倍,到2050年将达到20亿。在大多数国家,超过80岁的人数很可能翻两番至400万。老龄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早已被商家们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3.1 依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创新促销服务策略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开始退化,身体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是,即使他们具有消费能力但消费意愿往往受到身体及行动力的限制,因此,超级市场在活动时可以采取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赠送上门送货的活动,这种服务也可就附近居民把他变成常态化,让老人及超市附近的消费者感受到超市贴心的服务。

3.2依据“隔辈亲”的传统观念,创新促销组合策略

中国有句老话叫隔辈亲,说的是老人对自己孩子很爱但是不会太溺爱,可是对于孩子的孩子却是格外的溺爱,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花钱,那是毫不吝啬。但在购买商品时又常常与年轻人的全新教育和全新营养观念相不符,而遭到拒绝,这让老人很伤心。超市里常常有商品组合销售的现象,超级市场可以让儿童营养专家将超市里的相关用品进行组合,销售组合包。既让年轻消费者接受,又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愿。

3.3依据老年人理性消费的理念,创新促销提醒策略

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他们并不追求时尚,消费相对成熟从不盲目消费,更不轻易为广告所动,他们的消费偏向于生活必须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实用性,因此,超级市场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在生活日用品区,开展促销提醒业务,可以是对商家买赠或者折扣的特殊提醒,也可是对日常消耗品的提醒,比如你的牙刷三个月就要更换一下,否则会伤害你的牙齿,可以有反面的不换牙刷的害处,也可以是正面的常常更换牙刷勤刷牙可以为你省下多少治疗牙齿的医药费用等等,通过文字提醒促进消费,让消费者知道小钱不花大钱更多道理,就会增加他的现期消费。

3.4依据老年人重养生的思想,创新促销推荐策略

几年前一个张唔本将绿豆和茄子炒的火热,让满大街的人都拍手走路,这就不难看出现在人们对保健的重视。而老年人这个群体由于已经退休在家,闲暇时间更多,他们对养生就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养生节目越出越多的原因,而超级市场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养生思想在超市大做文章,可以通过悬挂电视在电视上播放养生节目以提高顾客驻留时间,增加购买几率。同时可以在保健品区安排中老年营养专家免费检测血压,测量微量元素及回答保健品的具体作用和用法,解决老年人眼花不便看说明的同时又可为他们解决食用保健品的疑问。

3.5依据老年人结伴出行特点,创新促销团购策略

人到老年倍感孤独,同时在反应上也不比年轻时那么灵活,所以结伴同行可以让他们感觉更加的踏实,有人陪同购买商品不感觉枯燥,两个人可以相互参考。根据这一特点超市可以采取促销团购的策略,如组团购买可以赠送,或者组团购买享受折扣,再比如组团购买可以得到抽奖的机会类似的营业推广方式都可以在团购促销策略中应用,这无疑增加了双方同时购买的可能性,而老年人的口碑及宣传效应是比任何广告都快的宣传方式,因为他们热心、善良总是希望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所以有了优惠会积极的告诉他们周围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3.5依据老年人追求原生态特点,创新促销应季策略

老年人总是喜欢怀念过去,也总是喜欢说起田园的生活,他们对现在各种转基因食品和大棚种植的各种瓜果蔬菜都存有顾虑,对他们而言更喜欢原生态,更喜欢绿色。所以在瓜果区我们可以采取在每种水果蔬菜成熟的季节,推出应季水果推荐牌,在当地应季水果和蔬菜的箱子前插入推荐牌,并可以标明产地、品种及营养价值,同时也给老年消费者提供了回忆空间,过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能吃到什么的美好回忆。也为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提供了环境,现在一年四季没有什么水果吃不到,也不利于儿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3.6依据老年人生活阅历丰富的特点,创新促销搭配策略

老年人几十年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吃的话题,可是真要选择商品时却是每个消费者都头疼的事情,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并不是消费者没有能力去购买,而是商品太多、选择太多无从选择而已。根据这样的特点,超市可以在一些专柜提供促销搭配策略,比如在蔬菜区和冷鲜区可以提供一些菜谱,以提醒消费者这个菜可以有这么多的做法,您可以购买回去改变做法以满足家人的口服,也可以在成品区搭配西式早点面包牛奶,中式早点面条咸菜等等,给消费者一个消费的理由,让超市成为他的厨房助手,那么对超市的依赖和忠诚度将异常强烈。(作者单位:通化师范)

参考文献:

[1]王文锋.我国零售业态的结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J]. 商业时代. 2008(07)

[2]林正修,曾新穆,邱文政编著.零售业促销方法与案例[M].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5

1 引言

1999年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中国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刚成立时,蒙牛乳业的实力相对较弱。但是,经过十多年来的艰辛创业,蒙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73亿多元、职工近3万人、年生产能力达650万吨、销售超300亿元的规模化乳制品加工企业。蒙牛乳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2 蒙牛乳业的4Cs营销组合分析

营销组合即营销手段,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的营销目标来确定可控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卡锡教授提出了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4C营销组合策略,即消费者的需求(Consumer Needs)、消费者愿付的成本(Consumer Cost)、购买便利(Convenience)、消费者沟通(Communications and Contacts)。接下来,就利用4Cs理论逐一分析蒙牛乳业的营销策略。

2.1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Cs理论认为,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品。同时,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还有由此产生的客户价值。

蒙牛乳业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并且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发研制出了很多个性化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方面,可以说蒙牛做得很成功。

蒙牛根据收入为细分变量,把市场分为高、中、低端三个市场。中低端市场主要是普通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采用250ml枕形包和标准形砖包装,凸显较高的性价比和实惠的特点。高端市场主要是较高收入人群,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因此采用250ml苗条型,蓝白相间的包装,显得高贵典雅,能够较好地体现消费者“尊贵的生活”,例如蒙牛特仑苏系列、奶爵六特乳等。根据年龄不同,蒙牛为儿童市场推出蒙牛儿童“未来星”牛奶和“妙妙乳”饮料两种液态乳品;对年轻女性,通过“超级女声”事件营销,使“蒙牛酸酸乳”被年轻女性这一细分市场所接受。

2.2 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4Cs理论指出,4P中的价格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因此产品的定价应该了解消费者得到满意产品愿意付出的“成本”,应该低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

乳制品是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较小,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但是不同的细分市场,其价格敏感度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蒙牛在不同目标市场上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显得相对灵活。

(1)中低端市场――竞争性定价策略。

为了确保保持竞争优势,以竞争对手相似产品的价格为参照来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蒙牛与伊利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者,目标市场相同,产品相似,互为竞争对手,伊利盒装纯牛奶的价格基本都是2.6元,蒙牛相似产品在大型超市的售价为每盒2.3元,小型终端一般是2.6元;对于酸酸乳市场,蒙牛乳业各品种每盒售价1.7元,伊利优酸乳每盒售价在1.7-1.8元,可见,在中低端市场,乳品的价格基本都是持平的。

(2)高端市场――高价策略。

在高端市场,消费者一般拥有较高的收入,对价格不大敏感,蒙牛利用高价策略,通过产品的高质量和差异化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比如蒙牛特仑苏纯牛奶,在大型超市每箱(250ML*12盒)售价约60元,而每箱蒙牛普通纯牛奶(250ML*24盒)售价60元(原价),特仑苏的价格约是普通奶价格的2倍;又比如,蒙牛特仑苏有机奶,在大型超市每箱(250ML*12盒)售价65元,而同品类的伊利集团金典有机奶,每箱售价为60元,蒙牛特仑苏有机奶零售价大概高出8.3%。

2.3 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4Cs理论强调,企业在制定分销策略时,要更多的考虑消费者的方便,要通过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来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享受便利。

(1)紧密捆绑经销商。

在与经销商的合作方面,蒙牛向经销商派股,吸纳经销商成为公司股东,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蒙牛型”、“忠诚型”、“双赢型”的“三型”客户。蒙牛的经销商既是客户又是股东,一方面通过赚取生意上的正当的、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又相互监督,享受分红等多重利益。每个经销商都很清楚,经营好自己的市场所获得的利益,共同关注蒙牛的发展前景,与蒙牛共进退。蒙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产品较高的市场覆盖率。

(2)培训经销商。

在市场关系中,经销商处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承担着两者间产品和资金传输的职能,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双赢。蒙牛不仅培训员工,而且培训自己的经销商。蒙牛高层和有关人员会定期走访市场,定期召开经销商座谈会,在网络上开设经销商交流平台,设立经销商专线等等。通过培训,蒙牛的很多经销商都学会了用蒙牛文化来武装自己,学会了用企业文化来建设团队、凝聚人心。此外,通过与经销商的互动,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预测,从而就更有利于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总之,蒙牛对经销商的管理比较到位,市场覆盖率很高,消费者比较容易结束到蒙牛乳业的产品。因此,购买蒙牛产品相对比较便利。

2.4 与消费者进行全方位沟通

4Cs理论认为,企业应通过同消费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不再是企业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消费者沟通是营销组合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统一的、整合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传播与沟通。

(1)消费者接触点。

消费者接触点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要素。蒙牛注重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请消费者参观厂区车间,见证开放化管理经营、现代化生产流程,感同身受参与产品研发,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坚持高中低端市场三位为一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例如,2004年8月,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各地一万八千多名消费者,通过蒙牛的“体验自然之旅,蒙牛邀你草原游”活动,亲眼目睹了蒙牛总部的生产车间,使消费者深入认识了蒙牛,提升了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

(2)以广告为源点的整合营销。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当巷子从内蒙古一直延伸到海南岛,也许就会面临着挑战。但是,蒙牛优秀的广告意识和媒体策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期间,蒙牛抓住央视大规模战争报道形成的收视高峰投放广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非典”期间,很多企业纷纷停下广告,蒙牛乳业不但没有撤出广告,反而加大投资,并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力度,非典过后马上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蒙牛坚持认为,广告投入的多少与所要达到的销售目标呈正相关。2004年,蒙牛乳业仅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入就达到2亿元人民币,其中招标段更是主战场。

(3)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蒙牛乳业最主要的消费者沟通方式,也是蒙牛比较擅长的营销手段。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①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活动。

传统的媒体营销,往往局限于单个广告的短暂炒作。2005年2月24日,湖南卫视与蒙牛乳业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活动,使蒙牛确立了该品牌在业内的领导者地位。

活动现场、栏目宣传资料、媒体报道图片、电视直播等等,凡是出现“超级女声”的地方就有蒙牛酸酸乳的标识。此外,蒙牛还设计了带有超级女声报名事宜的产品包装,在视觉形象上与“超级女声”形成了良好的整合。蒙牛与“超级女声”结盟后,将强势销售区域由一线城市拓展至二、三线城市,并挑选长沙、广州、郑州、成都、杭州五大城市作为赛区,由此展开路演。同时,蒙牛也在这400多个城市展开宣传活动,进行了200多场迷你路演,为“超级女声”赛事扩大影响力。蒙牛还在路演当地的主流媒体投放了蒙牛的广告,以及为《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宣传的软广告。此外,蒙牛还选择了央视、安徽卫视等著名媒体,大范围、高密度的覆盖目标消费者。

②蒙牛借力“神五”。

敏锐的企业善于利用“热点事件”进行公关活动。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成功返航,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想。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第二天,10月17日上午10点,蒙牛关于此次飞行事件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出现在全国30多个城市。同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出现在全国各大超市、卖场,身穿宇航服的人物模型和其它醒目的航天标志也在配合宣传。此外,蒙牛利用公益性广告“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人喝彩”,以强烈而又鲜明的情感诉求、“健康是强国之路”的品牌主张,通过老、青、童三代不同的形象表现,以民族情、民族自豪感影响各种类型的消费群体,走出了乳业广告诉求与品牌形象雷同的僵持局面。可见,蒙牛借力“神五”,品牌业绩已经一飞冲天。

3 蒙牛乳业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3.1 注重市场细分与定位

蒙牛乳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通过“超级女声”蒙牛成功打造了针对年轻女性的“蒙牛酸酸乳”时尚饮品,是酸酸乳很快被目标市场所接受。当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针对高端市场和儿童市场,蒙牛开发出“特仑苏”和“未来星”等新品牛奶,扩大了蒙牛乳业新的利润空间。因此,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乳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经营状况,准确地做好市场细分与定位,包括企业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只有注重差异化开发与生产,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获取更大的优势。

3.2 整合营销传播的有效运用

蒙牛乳业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同消费者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沟通,使蒙牛品牌深入人心。蒙牛整合营销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

(1)力求营销策略的新颖性。

定位摸准了方向还要靠创意来出彩。蒙牛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营销策略的新颖性。2005年底,蒙牛在“2008北京奥运会乳制品唯一赞助商资格”争夺中失败后,没有像国内其它企业一样,赞助其它的运动队,而是通过《城市之间》进行非奥运营销,立足“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走人消费者中间,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消费者,与大众形成较好互动,使蒙牛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保持领先并且扩大了优势,说明了这一新颖的营销策略获得了成功。

(2)强调系统化管理。

系统化管理要求将企业营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使之前后成线、纵横成网。整合营销十分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经营。规模化不仅能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企业有效

地实施整合营销提供了客观基础。整合营销同样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此为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提供效益和保障。

3.3 事件营销的成功策略

蒙牛有效利用事件营销,策划整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列出了蒙牛事件营销取得成功的两大主要原因。

(1)品牌内涵与事件主题相联系。

营销活动一定不能脱离品牌内涵,品牌的诉求点、事件的核心点和公众的关注点关联度越高,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营销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搭载机会。因此,蒙牛随之就开展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和“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的宣传活动,即体现了蒙牛作为民族企业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尽心尽力的支持,又为蒙牛牛奶被确定为“航天员专用牛奶”做宣传,用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来证明蒙牛产品的健康和营养,由此向消费者传达了蒙牛品质值得信赖的信息。蒙牛此次借势造势,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地推动了终端销售。

(2)目标消费者与事件受众的一致性。

2005年,蒙牛计划通过“超女”的影响力来吸引消费者,力图将酸酸乳打造成“年轻而又有活力的饮料”,将目标消费群定位在14至25岁的女孩,这也正是超级女声的主要参与者和观众,就是这种内在元素的契合促使蒙牛选择“超级女声”作为合作伙伴,这也是蒙牛借助此次娱乐事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蒙牛以此为平台推广酸酸乳,最终实现了个性化产品和媒体事件的准确对接,收到了不菲的回报,仅投入1个亿的推广费用却收获了30亿元的单品销售额,蒙牛一举成为行业知名品牌,成为市场上“唱得响亮”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梅晓鹏.蒙牛管理模式全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治国.蒙牛内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文馨.整合营销传播本土化的成功运用――以蒙牛营销为例[J].当代经济,2008,(3).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6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我国超市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问题

顾客在超市购物时,希望买到自己需求产品的同时,更希望得到上乘的服务,但超市在经营时不注意细节和服务态度。如:座椅少, 无处休息;标识少,不便找商品;问价格,自己看;买商品,自己找;大件、重量商品,自己搬;此外,绿色通道少、存包柜不够用、购物车无法进入人多拥挤的地方、购物等待时间长等现象的存在都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2.商品摆放问题

合理的商品摆放是吸引顾客、方便顾客购物的重要因素,但超市在摆放商品时候存在:系列商品摆放不集中;商品摆放不整齐、不美观、不注重颜色搭配;商品码堆设置太多,造成拥挤;货架高度设计不合理,高货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存在无形中都会影响顾客的购物热情。

3.收银问题

收银台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收款的排队等待、收款员态度不好、收银扫描设备出现问题等都会影响顾客的购物情绪, 降低顾客对超市服务的满意度。收银工作效率低下已成为超市服务的“短板”。

另外, 超市的购物环境差、商品种类不全、顾客意见处理不及时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顾客满意度的降低。

二、营销策略

根据顾客的状况,结合超市自身特点,合理利用过程营销、产品营销、环境营销、失误营销、尊重营销、网络营销等不同的营销策略来提高超市顾客满意度,培养超市忠实顾客群体。

1.过程营销策略

将服务贯穿于顾客购物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具体地:(1)售前开展一系列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服务工作。具体包括:制作并派发DM,提供现场和电话咨询、订货、邮购服务;利用媒介进行宣传和造势刺激顾客需求等。(2)售中为顾客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服务。具体包括:热情介绍、展示产品、说明使用方法、耐心帮助顾客挑选商品,提供购物车、解答顾客疑问等,把顾客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达到商品销售的目标。(3)售后增加超市出口指引,开展大件商品送货服务,积极听取顾客意见和建议,最大范围地获得顾客的满意,增加超市的竞争力,从而给超市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产品营销策略

产品是超市经营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超市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做到货真价实,会在顾客心中形成良好的产品影响,进而提升超市品牌以及形象,使顾客放心地认购超市产品。另外,包装对于超市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超市是开价自选的售货方式,顾客在超市购物中具有即兴购物特征,所以优良的包装相当于产品广告,对顾客吸引具有重要的作用。

3.环境营销策略:

顾客在超市购物时,店面布置、专柜设计、产品摆放、灯光设置、气氛营造、色彩搭配都会影响到顾客购物的情绪,所以超市的设计应方便顾客活动,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直接从视觉角度吸引顾客。另外,散发的诱人气味、适合的空气湿度、优美的背景音乐都会从不同感官影响顾客,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影响顾客购买态度和行为。

4.失误营销策略

失误营销是在营销过程中出现失误时及时进行恰当弥补,从而将服务失误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不仅缓解顾客购物受挫感,而且满意的处理还会在顾客心目中形成对超市良好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形成新一轮的购买动机。超市营业员与顾客交往难免出现失误,如对顾客咨询无反应、没礼貌等都会引起顾客不满,此时,超市应通过妥善的弥补措施来转变顾客态度,把坏事变成好事,增进顾客情感。处理时不仅要注意向顾客赔礼道歉,更要注意动作快、态度好、语言得体、适当补偿。失误营销具体操作时可以建立意见箱、意见簿等收集顾客意见和建议,设专人专职对顾客抱怨产生积极回应,建立灵活的退换货机制,争取使顾客每次购物是满意的,体验是愉快的,这种长期积累下来形成的忠诚顾客,是超市非常重要的一笔无形资产。

5.尊重顾客策略

随着物质、精神条件的日益提高, 顾客对尊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尊重客户不仅是超市员工最基本的礼貌, 更是对“顾客就是上帝”特殊身份、地位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营业员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在工作中服务于顾客,做到仪表端庄、商品知识全面、擅于和顾客沟通;另一方面超市要制定顾客服务条例,不能以任何方式、理由侵犯顾客权利。总之,无论发生任何情况, 工作人员都应牢记顾客满意第一的宗旨, 尽己所能满足顾客需求。

6.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传统营销基础上,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我国超市的营运模式还是传统的渠道营销模式,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超市应该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在网络上接受顾客的商品挑选、接受订单、受理货款并提供送货服务,超市的实体店铺营销结合虚拟的网络营销,可以更好的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源。

三、结束语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超市只有持续地关注顾客、服务顾客、培养顾客,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过程营销建立与顾客密切联系,提高顾客对超市的依赖性;通过产品营销建立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提高超市的品牌价值;通过环境营销让顾客感受良好的购物氛围,拥有舒心的购物过程;通过失误营销弥补服务中的不足,使顾客对超市产生信任,并拥有无形的顾客资产;通过尊重营销使顾客在每一次购物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通过网络营销缩短超市和顾客的距离,实现“服务到家”的承诺,方便更多的顾客,最终达到提高超市顾客满意度的目标。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7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 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 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 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 服务营销新模型

36. 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 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 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 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 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 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 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52. 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 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 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 某公司CI设计方案

3. 某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 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 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 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 某产品企划案

12.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13. 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 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 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 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 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 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 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 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 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 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 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 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 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 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 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 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 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 》为例 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 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8,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19,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 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 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 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 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 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 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 57, 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 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4,试论广告策划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 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 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 7,国际营销: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 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 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 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 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 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 21 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 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8

一、研究视角和研究焦点的发展

1.从产品视角到管理视角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农产品营销的探讨大致基于两个视角:产品视角和管理视角。产品视角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农产品营销视为始于生产止于销售的过程,通过产品标准化、信息收集、运输流通等活动协助产品价值的实现。管理视角以营销管理为学科基础,关注于消费者需求,将农产品营销视为始于市场止于市场,涉及信息收集、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定价、渠道、促销等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基于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呈阶段性发展:上世纪90年代前期以产品视角研究为主,此后以管理视角研究为主。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人们对我国农产品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评述,以及研究的焦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以产品视角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农产品供给过剩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凸现,引发了人们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讨论。研究者主要从产品视角探寻农产品经营困境的问题所在,将农产品销售渠道作为一个独立于产品生产、定价、储存、促销等系统活动之外的行为加以认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中国农产品经营的焦点问题是流通渠道不畅,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灵活、流通主体不成熟、政府宏观调不完善等(张治安,1995;左尔钊1994;贾益东1995);农产品过低的比较利益、小农业对大市场的不适应、价格信息传导滞后是农产品大流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障碍(吴振先,1994)。此时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探讨主要限于宏观环境范畴,研究者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农产品在社会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营销研究的微观性特征,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研究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农产品营销研究”,但却是此后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基础和开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3.以管理视角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虽大为改善,但卖难问题仍然存在。研究者们意识到“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营销系统的总体开发”(陈良珠、蔡雪雄,1995),开始以管理的视角审查农产品营销活动系统。营销缺陷成为农产品经营问题的讨论焦点:在微观层面上我国农产品营销有“营销观念陈旧,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价格定位不准,营销手段缺乏,渠道网络建设滞后”等缺陷;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营销管理体制,营销主体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的障碍(吴兴安2005;李玉珍、张旭2005;王杜春2006)。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绿色消费浪潮和绿色贸易壁垒在使我国农产品营销体制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李崇光,2002;惠献波,2006;何均琳、陈 瑜,2003)。由此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我国农产品经营开始了宽视角多角度的研究,在秉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地从宏观、微观多个层次上对农产品营销活动展开讨论。

二、营销策略研究的发展

随着研究视角和焦点的变化,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内容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趋势。

1.注重农产品流通的对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限于农产品流通问题。流通市场和流通主体构建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关键环节。贾益东(1995)提出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农产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高效灵活的流通调控体系、新型的经营组织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思路。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构建,可以选择“主体形式多元化,经营目标市场化,管理体制一体化”的目标模式(纪良刚,1995)。崔晓文(1996)进一步认为应当从提高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贸农一体化,交易方式规范化等几方面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研究者们基于产品视角从宏观层面上对解决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主体培育等问题提供对策和建议。

2.多元的系统化策略研究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研究视角的扩大,人们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范围也扩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按照营销学的理论体系可归类如下。

(1)需求研究。需求是生产的起点和终点,需求研究是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基本内容。基于需求行为理论和价格行为理论的分析,影响食物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者收入,它们的变化是安排农产品生产的基本依据,同时要考虑地区差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建立科学的食品市场价格体系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高飞1999)。各类农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因此对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周曙东(2003)采用二阶段预算估计近乎理想化的线性需求系统的方法,估计出了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主要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通货膨胀和收入增长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变化数据。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消费习惯、饮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也会有所不同,但遗憾的是不同地域的类似的实证分析所见甚少。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除了受价格、居民收入影响外,还在于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强度(强度大小主要在于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消费目的的能力),以及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唐华仓,2006)。刘晓昀,辛贤(1998)运用经济学的利润最大化和均衡理论,建立了由农产品生产的各种投入、农户农产品生产和需求、流通厂商对市场投入的需求和供给、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和供给构成的系统的农产品市场模型,探讨了农产品市场预测方法。

(2)目标市场策略研究。“供需结构性矛盾” 是我国农产品销售难的根本问题已成共识,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市场饱和的实质是农产品市场上某一座标点上的消费者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产生显性或隐性的新的需求点,因此市场空白是绝对的(李苏、韩科锋2004)。如何发现这些市场空白成为关键。李苏等进一步指出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从而获得市场机会,但是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要避免走入“多数谬误”误区。差异化营销策略是目标市场营销者比较理想的选择(漆雁斌,2005)。黄维梁(2000)进一步指出,差异化策略的实施有两个途径―产品差异化和营销手段及过程的差异化,但差异化营销也伴随着“需求变动、竞争者模仿、经营成本上升、实施不当”等诸多风险,值得关注。

(3)产品策略研究。农产品营销已进入质量营销的时代。产品质量分为性能质量和适用质量。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质量营销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性能质量(黄祖辉、吕佳、刘东英2004)。分级和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性能质量的基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李燕、琼范高林2002;高丽晶2002;卢向虎2004)。但是无论质量高低,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有一个从入市到退市的市场生命周期。薛莉(2005)运用产品生命周期延展策略,给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产品延展生命周期的措施,以使产品在有获利性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最大限度地保持获利的势头,并使有衰退迹象的产品重新获利形成新一轮的增长。品牌策略是农产品产品策略分析中的热点问题,形成了研究专题。张劲松,何德文(1998),王策之(1999)陈良珠,蔡雪熊等(2000),邱琪,张旭东(2005),王杜春(2006),阿迎萍(2006),张 萍,项英辉(2006)等等诸多研究者从各个角度谈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构建农产品品牌的策略建议。

(4)价格策略研究。营销学的价格策略主要是有关营销活动主体的价格制定和策略选择的研究。对农产品的农户价格和零售价的合理价差问题,辛贤(1998)在改进价差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农产品价差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产品价格决定的长期模型和短期模型。价格策略方面,李东升,高彦彬(2005)认为差异化定价策略适用于鲜活农产品的定价。有关绿色农产品的定价,张秀芳,史建民等(2005)根据消费者剩余原理指出绿色农产品应该采取价格歧视策略,靳明,李爱喜(2005)则认为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有关农产品定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的研究,蒋侃(2005)运用消费者意愿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了消费者购买超市农产品意愿支付价格构成,对超市农产品定价具有参考价值。

(5)渠道策略研究。营销渠道的研究形成了几个主题:一是对流通体系的继续研究。根据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制应当通过加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建设、做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李志萌,2005)。二是对渠道模式和结构的研究。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农产品竞争的加剧,垂直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和多渠道农产品营销系统是可选的农产品渠道模式(孙剑、李崇光,2004)。针对农产品现有渠道体系的弊病,邓若鸿等(2006)基于电子商务理论提出了“协同模式”的渠道结构系统;陈善晓,王卫华(2005)则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三是渠道选择和渠道组织的研究。农产品渠道的选择应当基于交易费用节约的基础(包玉泽,2005)。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是一种多元的参与者自愿结成的经济联合体,成员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商等(孙剑、李崇光,2003)。农产品超市销售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零售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刘东英等(2005),杨金风,史江涛(2005)对超市的经营行为以及农产品流通超市化对农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农民作为重要的渠道成员是近年渠道组织研究的重要对象。农民在市场中的经营能力低、谈判能力弱,建立合作组织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章胜勇、阎竣,2004;严太华、战勇2005)。

三、研究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1.研究发展的特点

(1)回归本位的研究。农产品营销研究的理论基础营销学具有微观性特征,它着重于微观营销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近年来对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内容逐渐回归到围绕生产经营者及相关社会组织的营销活动展开。

(2)广视角的交叉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营销学交叉性较强。农产品营销学更加强化了这一特点,它以农业经济学和营销学为理论基础,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型边缘学科(李崇光,2004);同时农产品营销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与工业品相比受到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更大,决定了农产品营销活动必须从多个视角、运用多种理论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农产品营销研究从宏观、微观层面,以产品的和管理的多个视角进行,广泛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及农业经济学中的理论,弥补了营销学理论的某些不足。

(3)多热点的专题研究。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形成了多个热点。对于进入WTO后过渡期的我国农业,如何面对市场全面开放的竞争压力、如何充分利用WTO规则,以及我国农产品如何走出去开展国际营销是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的热点之一。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技术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是农产品渠道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绿色观念的兴起,农产品如何应对绿色壁垒进行绿色营销成为了继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之后又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2.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停留于理论探讨实践性差。当前在农产品营销研究中,缺乏结合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的具体特点对农产品营销规律深入探究;缺少按农产品类别进行的分类农产品营销研究;缺乏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具体实施办法的研究,对我国各地农产品营销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不利于本土化农产品营销学的发展。

(2)缺少实证分析研究。目前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分析偏少。据笔者对“中国全文数据库”中文献的统计,与农产品营销相关的文献中实证研究仅占4.2‰;在有关农产品实证分析文献中,仅有2.2%的文献是关于农产品营销的。缺乏通过市场调研对农产品需求、消费者农产品消费行为、农产品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使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打了折扣。

(3)部分研究缺失,泛化营销功能。目前农村产品营销研究主要集中于营销策略,而且多是关于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农产品营销环境、农产品营销道德、农产品定位,农产品推销策略,农产品营销策略效率等营销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及难点问题缺乏广泛的探讨。另一方面,部分研究泛化农产品营销的功能。将“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都与农产品营销联系,认为做好农产品营销是解决这诸多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这势必夸大了农产品营销的功能。营销活动作为一种微观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实施组织战略目标的整体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不宜将其功能过分扩大,否则会进入“重流通,轻生产”的误区。农业的发展关键是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营销活动可以使核心竞争力得以更好地发挥。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9

完整的体育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形态: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借助体育主题和资源进行的市场营销。所谓体育实体,指自身拥有体育资源的赛事、组织机构、团体等,譬如足球、篮球联赛,体育赛事组织者,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是这些资源所有方针对他们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而进行的市场营销行为,企业的体育营销,无论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想要取得成功的效果,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体育营销策略必须与整体的市场战略相吻合。偏离企业整体策略而实施的体育营销,结果往往是资源的浪费。不同的体育资源具有不同的市场针对性,因此,体育资源的选择及其相对于企业战略的价值的评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点。在获得体育资源所赋予的权益后,需要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营销的完整效果。

体育实体的营销提升体育资源的价值,促进着其在社会、商业环境中的形象和影响,也使其成为值得企业去借助的营销资源,同时,体育实体的市场营销在推动体育资源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与这些体育资源相联结的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体育实体的营销与企业体育营销之间这种种微妙关系相结合,便促成了体育与企业之间的整合体育营销。

二、品牌国际化的国内外企业现状

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推出国际化的品牌,并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在国际上,列世界10大品牌之首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品牌建设的成功与体育营销密不可分。从1907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开始赞助美国的棒球比赛,从1985年第一期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赞助计划起一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成员,它还是国际足球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以及其他许多国际和美国体育组织和赛事的热心赞助者。韩国的三星集团也可谓是体育营销的典范,其品牌的提升几乎完全来自于体育营销。“TOP计划可以说是三星体育营销的最高策略,通过它,三星使其品牌价值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34位,品牌价值高达83亿美元,成为该年度世界品牌价值提升最高的品牌。”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成为必然。又由于我国国际体育顶级赛事承办的增加,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提供了良机。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企业牵手体育赛事,希望通过体育营销方式开始其品牌国际化道路。联想集团2004年3月26日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6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这也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海尔集团电脑冠名澳大利亚老牌篮球队墨尔本老虎队,同时聘请该队著名球星担任海尔笔记本电脑的形象代言人。这些举动成为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大手笔,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开创了先河;但是,体育营销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营销网络还是资金实力,以及营销战略都难以与国外大公司相提并论。

三、我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资源的商业管理、运营水平偏低

作为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资源,若其拥有和开发者不能很好地在各方面实施整体开发,其价值当然无法得到体现,故而也无法协助企业良好地实现体育营销策略。甚至有可能由于无法满足企业对价值的需求,而根本形成不了市场吸引力。除了2008北京奥运以外,无论是国内的体育赛事、团队、或运动明星个人,都一定程度地为之困扰。2005年中超足球联赛的“无冠名”现象,正是这一问题最典型的体现。在世界范围,无论是世界杯、奥运会等全球的大型赛事,还是英超、意甲、NBA等顶尖的区域赛事,能够做到长足的飞跃,都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发展和支撑。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与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更大规模的媒体效益,而电视媒体仍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在电视媒体无法展现体育资源有效的曝光和价值的情况下,体育营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最佳效果。

2.缺乏体育营销价值的评估依据

如何准确地评估一项体育资源的营销价值,这即使在国际上都还是一个有些难度的话题。在国内,对体育赞助等模式的营销价值的评估,可以说还处于一个接近空白的状态。除了近两年出现的一些按照国际模式制作的媒体和调研数据,在体育营销当中,几乎找不到可以参考和依赖的量化信息。这种情况下,体育资源所有者难以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来体现资源的价值;而营销企业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往往带有性,对营销行为带来的实际价值,也缺乏有效、科学的分析。

3.体育营销人才的缺乏

国内体育营销市场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据北京奥组委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中,其对专业体育管理、营销人才的缺口达3000余名,而全国同类人才的缺口超过万名。到2008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3万。目前,国内具有高级、海外专业背景的体育产业人才仅能以百位计算。这相对于日渐火热的体育市场,可谓是杯水车薪。

4.对体育资源整合不足

体育营销属于一种整合营销。既然是整合,就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及合理的方式,来实现策略目的。国内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对体育项目所赋予的资源和权益利用不足。赞助一个体育项目的企业往往在看重场地、服装、肖像及媒体权益等静态资源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动态资源,即体育项目所有方自身进行的市场营销资源的整合。举例而言,英超的曼联是世界第一大足球俱乐部,沃达丰成为其主赞助商可以获得强有力的静态资源。按理说沃达丰应该知足了,可事实上不然:在曼联俱乐部面向全球实施的“OneUnited”推广计划中,为满足沃达丰的营销要求而做的工作占了很大篇幅。这是充分调动体育资源的能动性而获得最大化营销利益的一个范例,遗憾的是在国内鲜有所见。

5.缺乏长期的体育营销战略

当国际品牌把大型的体育项目纳人体育营销战略,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机部分并提前几年开始筹划时,我们的企业大多关心的仍是一时的知名度和销售目标。在一些表面的细节上,如赞助合同的期限,国际品牌对体育项目的赞助期限,少则三五年,多的甚至超过十年,而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一年一签的模式。进行体育营销的一些企业带有一种不成熟的心态:把体育简单地作为实现其短期目标的一种传播介质,而非一种市场策略资源。这种营销方式,无论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策略的实现,还是对于体育资源的长期发展,都是一种不利的行为。

四、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策略的对策与建议

1.加深对体育营销的价值认识

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出发点是要借助体育建立和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把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融入到企业及其品牌当中,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其品牌产生认同。世界许多知名企业正是基于对体育营销价值的深刻认识成功地通过体育营销树立起了其全球性的品牌形象。国内企业虽然也开始意识到了体育营销的巨大魅力,对体育营销日益热情和敏感,但在营销的认识上还不到位,在营销的策略上尚显稚嫩,在营销的运作模式上也还欠成熟。

2.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创新体育营销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体育营销的风险性。面对外国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体育营销组合创新。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新千年的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整合体育营销既要善于选择先进的有穿透力的媒体,要有超前的震撼力的策划或广告创意,让体育精神和现代化的产品完美结合,使消费者和广大受众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企业理念,进而达到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

3.坚持长期性、系统性、文化性

毋庸置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单通过支持一二次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是无法进行核心“价值传递”的,必须是在与自己产品相对应的运动领域内,找到该项运动与产品的内在结合点,长期持续地投放下去,才有可能形成效果。它要求企业在体育营销战略的指引下达到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从而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文化性是体育营销的内容和高层次表达,是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产品的核心利益是身体健康、社交互动、消遣娱乐、家庭和睦、追求知识、审美和消除生活乏味等等。因此,体育产品所提供的核心利益具有无形性、动态性,消费者感受的经验性和主观性。而企业体育营销只有体现出适合各种文化层次、各种审美情趣、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需要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人们广泛地参与。体育营销究其实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文化精神生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宝亮:体育营销决战中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1-07-26

[2]吴军磊:体育营销中的品牌决定论[Z].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10

完整的体育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形态: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借助体育主题和资源进行的市场营销。所谓体育实体,指自身拥有体育资源的赛事、组织机构、团体等,譬如足球、篮球联赛,体育赛事组织者,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是这些资源所有方针对他们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而进行的市场营销行为,企业的体育营销,无论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想要取得成功的效果,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体育营销策略必须与整体的市场战略相吻合。偏离企业整体策略而实施的体育营销,结果往往是资源的浪费。不同的体育资源具有不同的市场针对性,因此,体育资源的选择及其相对于企业战略的价值的评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点。在获得体育资源所赋予的权益后,需要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营销的完整效果。

体育实体的营销提升体育资源的价值,促进着其在社会、商业环境中的形象和影响,也使其成为值得企业去借助的营销资源,同时,体育实体的市场营销在推动体育资源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与这些体育资源相联结的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体育实体的营销与企业体育营销之间这种种微妙关系相结合,便促成了体育与企业之间的整合体育营销。

二、品牌国际化的国内外企业现状

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推出国际化的品牌,并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在国际上,列世界10大品牌之首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品牌建设的成功与体育营销密不可分。从1907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开始赞助美国的棒球比赛,从1985年第一期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赞助计划起一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成员,它还是国际足球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以及其他许多国际和美国体育组织和赛事的热心赞助者。韩国的三星集团也可谓是体育营销的典范,其品牌的提升几乎完全来自于体育营销。“TOP计划可以说是三星体育营销的最高策略,通过它,三星使其品牌价值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34位,品牌价值高达83亿美元,成为该年度世界品牌价值提升最高的品牌。”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成为必然。又由于我国国际体育顶级赛事承办的增加,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提供了良机。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企业牵手体育赛事,希望通过体育营销方式开始其品牌国际化道路。联想集团2004年3月26日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6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这也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海尔集团电脑冠名澳大利亚老牌篮球队墨尔本老虎队,同时聘请该队著名球星担任海尔笔记本电脑的形象代言人。这些举动成为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大手笔,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开创了先河;但是,体育营销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营销网络还是资金实力,以及营销战略都难以与国外大公司相提并论。

三、我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资源的商业管理、运营水平偏低

作为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资源,若其拥有和开发者不能很好地在各方面实施整体开发,其价值当然无法得到体现,故而也无法协助企业良好地实现体育营销策略。甚至有可能由于无法满足企业对价值的需求,而根本形成不了市场吸引力。除了2008北京奥运以外,无论是国内的体育赛事、团队、或运动明星个人,都一定程度地为之困扰。2005年中超足球联赛的“无冠名”现象,正是这一问题最典型的体现。在世界范围,无论是世界杯、奥运会等全球的大型赛事,还是英超、意甲、NBA等顶尖的区域赛事,能够做到长足的飞跃,都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发展和支撑。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与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更大规模的媒体效益,而电视媒体仍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在电视媒体无法展现体育资源有效的曝光和价值的情况下,体育营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最佳效果。

2.缺乏体育营销价值的评估依据

如何准确地评估一项体育资源的营销价值,这即使在国际上都还是一个有些难度的话题。在国内,对体育赞助等模式的营销价值的评估,可以说还处于一个接近空白的状态。除了近两年出现的一些按照国际模式制作的媒体和调研数据,在体育营销当中,几乎找不到可以参考和依赖的量化信息。这种情况下,体育资源所有者难以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来体现资源的价值;而营销企业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往往带有性,对营销行为带来的实际价值,也缺乏有效、科学的分析。

3.体育营销人才的缺乏

国内体育营销市场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据北京奥组委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中,其对专业体育管理、营销人才的缺口达3000余名,而全国同类人才的缺口超过万名。到2008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3万。目前,国内具有高级、海外专业背景的体育产业人才仅能以百位计算。这相对于日渐火热的体育市场,可谓是杯水车薪。

4.对体育资源整合不足

体育营销属于一种整合营销。既然是整合,就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及合理的方式,来实现策略目的。国内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对体育项目所赋予的资源和权益利用不足。赞助一个体育项目的企业往往在看重场地、服装、肖像及媒体权益等静态资源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动态资源,即体育项目所有方自身进行的市场营销资源的整合。举例而言,英超的曼联是世界第一大足球俱乐部,沃达丰成为其主赞助商可以获得强有力的静态资源。按理说沃达丰应该知足了,可事实上不然:在曼联俱乐部面向全球实施的“OneUnited”推广计划中,为满足沃达丰的营销要求而做的工作占了很大篇幅。这是充分调动体育资源的能动性而获得最大化营销利益的一个范例,遗憾的是在国内鲜有所见。5.缺乏长期的体育营销战略

当国际品牌把大型的体育项目纳人体育营销战略,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机部分并提前几年开始筹划时,我们的企业大多关心的仍是一时的知名度和销售目标。在一些表面的细节上,如赞助合同的期限,国际品牌对体育项目的赞助期限,少则三五年,多的甚至超过十年,而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一年一签的模式。进行体育营销的一些企业带有一种不成熟的心态:把体育简单地作为实现其短期目标的一种传播介质,而非一种市场策略资源。这种营销方式,无论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策略的实现,还是对于体育资源的长期发展,都是一种不利的行为。

四、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策略的对策与建议

1.加深对体育营销的价值认识

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出发点是要借助体育建立和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把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融入到企业及其品牌当中,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其品牌产生认同。世界许多知名企业正是基于对体育营销价值的深刻认识成功地通过体育营销树立起了其全球性的品牌形象。国内企业虽然也开始意识到了体育营销的巨大魅力,对体育营销日益热情和敏感,但在营销的认识上还不到位,在营销的策略上尚显稚嫩,在营销的运作模式上也还欠成熟。

2.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创新体育营销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体育营销的风险性。面对外国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体育营销组合创新。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新千年的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整合体育营销既要善于选择先进的有穿透力的媒体,要有超前的震撼力的策划或广告创意,让体育精神和现代化的产品完美结合,使消费者和广大受众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企业理念,进而达到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

3.坚持长期性、系统性、文化性

毋庸置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单通过支持一二次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是无法进行核心“价值传递”的,必须是在与自己产品相对应的运动领域内,找到该项运动与产品的内在结合点,长期持续地投放下去,才有可能形成效果。它要求企业在体育营销战略的指引下达到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从而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文化性是体育营销的内容和高层次表达,是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产品的核心利益是身体健康、社交互动、消遣娱乐、家庭和睦、追求知识、审美和消除生活乏味等等。因此,体育产品所提供的核心利益具有无形性、动态性,消费者感受的经验性和主观性。而企业体育营销只有体现出适合各种文化层次、各种审美情趣、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需要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人们广泛地参与。体育营销究其实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文化精神生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宝亮:体育营销决战中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1-07-26

[2]吴军磊:体育营销中的品牌决定论[Z].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11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广告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爱好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12

原标题:浅谈中小超市营销存在的问题与营销策略

收录日期:2014年7月6日

引言

自我国加入WTO,与国际贸易接轨,乐购、沃尔玛、家乐福等各种国际大型超市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中小超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小型便利店也布满在城镇的大街小巷,相比之下它们的优势在于更加便利和快捷。许多中小超市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艰难生存,如果不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一、中小超市顾客分析

1、顾客群体的构成。第一类是顾客的性别构成。通过调查研究,经常去中小超市采购的消费者,大多为女性,其中家庭妇女占有更大的比例;第二类是顾客年龄的构成。相比较大型超市,绝大部分的中老年人群会选择中小超市消费,在这一消费群体中,中老年人群占有很高的比例;第三类是顾客居住地距超市远近。中小超市的消费群体中,有一部分“固定人群”,大多来自于超市周边社区的居民,距离越近比例越高,随后递减。通过调查发现,除特殊情况外,顾客不会舍近求远。而是大多采取就近原则进行采购、消费;第四类是顾客的收入水平。收入在中低水平的顾客,大多会选择中小超市进行采购;第五类是顾客的支出水平。月支出在千元以下的顾客,在中小超市总的消费群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支出越高比例越低。以上几类顾客群体是中小超市顾客大致的构成。

2、顾客群体的特点。中小超市的顾客群体由于地区差异、人文环境、收支不同等原因,表现出形态各异,但又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1)关心所购产品的价格以及质量。顾客大多到中小超市采购食品蔬菜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这其中商品价格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对顾客的选择,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方便、快捷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相比较大型超市,习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顾客,更愿选择中小超市。一是采购商品快;二是收银过程中不用排长队等候,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

(3)越来越关注购物环境以及服务。顾客在采购商品的同时,希望得到舒适的环境以及更周到的服务。一个好的采购环境,能影响到顾客的心情,而更为贴心热情的服务,则会影响到顾客的忠诚度,这是中小超市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

二、中小超市的劣势分析

1、由于中小超市经营规模小,相比大型连锁超市,在与供货商的价格谈判中很难取得优势。进货以及中间费用相对较高,因此在商品定价问题上,可能会遇到问题,这将会对部分消费者产生影响。

2、中小超市的营销策划、商品促销方式,相对于大型超市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营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

3、在文化、环境方面的建设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做得没有大型超市完善。

三、中小超市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大部分中小超市经营模式相差不多,开放经营的时间、价格、外观布局等,很难找到特别之处。由于中小超市规模的影响,很多顾客有时买不到所需商品,还得转去别的超市。对于没有特色的超市来说,顾客自然降低了辨识度,同样是买商品,既然各个超市都相似,也就没有必要专程去哪家超市,这样便失去了特定的顾客群体。

2、目标人群认识不足。有些中小超市在制定营销计划以及宣传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收入水平的差异,而是盲目的按计划销售,导致决策的失败。比如,一些中小城市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已经习惯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这时候超市还在卖高档奢侈品,结果可想而知,买的人肯定寥寥无几。

3、规模小,品种单一。大型全国连锁超市其特点经营规模大,种类齐全,吸引着广大消费群体。而相比之下的中小超市就不尽如人意,顾客却寥寥无几,这些都是由于超市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造成的。当顾客需要购买大量物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去超市,然而小规模的超市不能一次性满足其需求,对于所需的必需品,顾客就要辗转去其他超市进行选购。这一过程就会增加他们额外的经济支出以及时间上的浪费。更多的人则在下一次的购物前考虑是否到小规模的超市进行选购。这样无形中损失了自己的客源,对于超市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

4、商品定价过高。超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从接受到依赖,就是因为其价格低廉,而且种类多,能满足大部分顾客的需求。但是很多中小超市在个别种类的商品价格上,不但没有减价,反而要比其他商家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致总结以下两点:第一,供应商考虑的成本,包括成本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其他风险费用,而超市方面又想以最低价进货某种商品,所以供应商想提高自身利润,就得加大费用,最后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当然要高;第二,超市要盈利,既然其他商品价格低,势必要提高某些商品的价格,来保证利润最大化。此时的价格优势对顾客的吸引力就会降低,也会对很多顾客购买心理造成影响。

5、促销手段简单过时。大多中小超市的促销手段仍停留在打折,节日活动、返利等传统层面上。而且绝大多数的超市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毫无竞争力,因为没有创新,而且顾客已经习惯了这种促销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6、缺乏自身品牌建设。中小超市的发展还不完善,原因还是资金不够充足,规模较小,管理上并不先进,只处在销售层面上。更别说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在日益竞争的今天,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销售、管理策略,发展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

7、缺乏人性化的服务。一是货品摆放不规范。很多超市经营过程中往往忽略一些细节问题,然而就是这些细节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货架标签和所售商品不符,很多顾客只看到标签而找不到所需产品;商品陈列高度没有考虑到男女身高比例,一些女性顾客够不到商品;有的超市的商品有灰尘而没有受到关注,顾客看到了会产生抵触情绪,本来想买的东西最后却不想要了;最后则是商品的质量问题,比如是否过期、损坏、变质等的货物是否及时下架,这些都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心理。二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型连锁超市对其服务人员的要求还是比较规范,能主动耐心引导、服务顾客;对于小型自营的超市,目的在于便民,由于客流量较小,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大。主要矛盾还是表现在中小型超市,有的服务人员比如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有的表现过于热情,顾客一旦进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就会“形影不离”,顾客每次停留,就会喋喋不休地介绍,看似负责,实际上会对很多顾客造成困扰;有的则表现得很冷漠,甚至在工作期间,与其他服务人员聊天或者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擅自离岗,顾客想咨询某种商品,经常遇到找不到人的情况;另一方面的服务人员就是超市终端服务台,即收银员。尤其到节假日,结账的顾客会比平时多几倍,排队结账的人难免有抱怨的,很多收银员表现出消极态度,而不是笑脸相迎,这种不满的情绪存在于顾客和收银员之间,对超市形象没有任何好处。

四、解决中小超市营销问题的策略

1、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中小超市特色建设,根据当地顾客群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老年人消费群体较多,就推出适合老年人的营养品、果蔬、粗粮、专为接送老年人购物的班车等,突显人性化。消费群体多为中青年的,要提供停车场等,便于出行。很多地区夜生活丰富的,可以开设昼夜不关门的超市,虽然商品价格要很高,但是方便了部分有需要的顾客,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中小型超市营销过程中,想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看准,先于竞争者进入市场,以独到的营销方式出奇制胜。

2、确立目标人群。中小超市营销应因地制宜,制定销售计划之前,要实地考察,根据本地顾客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为当地顾客量身打造具有特色的超市。也可以应用差异化市场定位战略,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只有满足顾客,才能拥有顾客。

3、扩大中小超市优势。第一,中小超市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区域,居民社区附近,这样便于顾客购买日常用品,地理位置的优越,还是会保证有特定的目标人群;第二,由于超市规模较小,无论是在选购还是付账,整个过程都很快捷方便,能为顾客节省很多的时间;第三,由于处于人口密集区域,有促销活动会被广泛宣传,这样反而会节省费用,并达到促销的目的。超市在利用好以上优势的同时,加强管理,比如过期、损坏的商品要及时处理,多搞促销活动,以达到盈利目的;第四,由于中小超市规模有限,可以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食品等便民的商品,因为采购这些商品的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大。

4、低价销售策略。与供应商沟通交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最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以确保成本的最低化,这样最后的商品定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超市优势在于低价,应本着“薄利多销”的方式,低价销售,加大广告投入,引起顾客的注意,从而吸引大量消费人群购买,以此提高利润。也可以凭借购物小票累计积分,到达一定积分后,参与抽奖的方式,相应赠送礼品。这样能吸引顾客长期光顾,从而加大产品销售。

5、采取多样的促销方法,以消费者为核心。中小超市在促销活动中,应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对顾客负责。不能盲目低价销售,针对特殊商品,特定人群采取多种促销方法。例如赠品、特价商品处理、积分兑换等等。合理的促销、合理的定价才能让顾客接受。只有重视顾客的利益,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才能培养属于自己的忠诚客户,这样有利于中小超市的健康发展。

6、树立品牌意识。目前,人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大部分的中小型超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采取传统的经营模式来支撑,从长远来讲,对其自身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与小卖铺相比,中小超市只不过是规模相对大一些,商品品种多一些,没有任何的经营特色。因此,中小超市应在品牌意识层面上加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可以加强人性化的服务、保证产品的质量、完善设施等方式吸引顾客。也可以加盟连锁超市,实行统一的配套设施,这样管理起来更加科学、完善,树立起区域品牌超市。这样顾客一旦认可便会形成稳定的客户源,对于中小型超市来说,这种品牌忠诚度会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7、加强管理,服务于民。在日益竞争的市场大环境里,除了保证营销战略等不输给竞争对手之外,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团队建设。而最需要提高的就是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的素质。当顾客满心欢喜的来到超市购物,迎面走来的是热情微笑的服务人员,有任何需要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耐心的答复,对于顾客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对于超市的满意程度也会加强,从而吸引大量新老顾客的光顾。同样,收银员作为超市终端服务台影响着顾客最后的购物心情,热情的收银员报以微笑对待每一个顾客,并在结账后说声“祝您购物愉快,欢迎再次光临”等真诚话语,会为超市的形象加分。良好的服务,是中小型超市吸引稳定顾客的重要前提。

五、结论

超市营销这种零售模式在我国发展了20多年,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较为普遍的存在,它改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人们从认识到接触,再到依赖,为超市在我国的发展打下基础,并不断巩固壮大起来。反过来,超市促进了人们消费,并带动多种产业,有机结合,推动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小超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策略,就会规避风险,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分析市场,预测市场,最后掌握市场,从而走向成功。相信未来中国的中小型超市会越来越强大,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嘉媚.探讨中小型超市营销策略创新.全国商情,2013.1.

超市营销策略论文篇13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营销模式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营销模式的探索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进50年的发展,在总体上建立了三种不同方向的模式。

1.以创新为向导的营销模式

在以创新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发展中最有名的属于E.J.McCarthy在1960年提出的4p's营销理论,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为: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再加上策略(strategy)。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市场营销学者对营销模式演变和发展又有了更深入的探究,并从服务营销角度出发,提出了7p模型,分别为:产品、定价、渠道、促销、人员、过程、分销。随后,科特勒进一步提出了战略营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p、10p、11p模式,形成了全面而且庞大的营销管理体系。

2.以关系为主导的营销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及多样化,原有的营销模式理念已难以适应细分化的大众消费市场。

因此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在1990年提出了4C理论,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消费者(consumer)、cost(成本)、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第一次提出了要把顾客的满意度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再者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要注重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最后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有效的营销沟通。4c理论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市场和消费者,并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使营销从服务开始。

3.以竞争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2001年艾特略在其《4R营销》一书中提出4R营销理论,该理论建立在4C理论上,分别为:关联(RELEVANCE)、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4R营销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着眼于企业与顾客的双赢,在适应顾客需求的情况下,还为顾客创造需求,同时不断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这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角度。

(二)国内营销模式的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经济起步较晚,营销这一概念也较晚进入。国内对营销模式的研究最早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以为来自于企业界人士程绍珊,他在所著《营销有且只有四种模式》一文中提出营销模式就是一种结构性组合游戏,营销模式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并且富有逻辑性与创造性。企业需要再4p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发展的状况,从市场成熟度、消费者需求特性、竞争对手策略,SWOT分析等角度对营销模式进行灵活组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模式。

2007年陈静提出营销模式是一种体系,而不是我们之前所提的手段和方式,她认为营销模式主要包括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这三个要素。

2010年袁非武提出了较新的角度:选择营销模式。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营销模式与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战略紧密相关。市场日趋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各类营销方式凸显:电子商务类的网络营销,传统的营销模式,电话营销都成为不同企业的选择。

二、我国连锁超市营销问题

(一)急功近利

许多本土的连锁超市在众多海外连锁超市大鳄的夹攻下,失去了自身的冷静分析,一味的多开店,扩大经营,片面的认为门店越多越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却忽略了发展的质量,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发展,也没有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实力,最终一环连一环导致超市经营的失败。

(二)缺少风险意识

国内连锁超市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发展,国家政府对其的扶持较少,作为新兴的业态方式,受到海外连锁超市的联手竞争排挤,如若国内的连锁超市不能把控风险,缺乏风险意识,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最终就会走向失败。“红苹果”超市就已成为最好的例子。

(三)忽视服务营销的重要性

在各行各业倡导服务营销理念的状况下,如果国内的连锁超市不能较好的跟随大潮流,就注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落败。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物的舒适程度,价格的优惠程度,购物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同时也更愿意去物品丰富,布局合理的连锁超市,成为他们的忠实客户。因此,连锁超市需要花大量的心思去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并及时做好售后,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这样的种种也会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三、营销模式选择的建议

由于各个连锁超市都有自身的不同定位及消费者市场的细分,但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遵循以下两点:

(一)品牌形象的营销设计

根据统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品牌概念,在思想上信任拥有较好口碑的超市,不仅有认同感,而且会长期成为其忠实客户。在同一情况下,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是其对这一品牌的印象,消费者的“移情效应”会使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好感移至对其物品的好感上。因此,国内的连锁超市,需要花大力气在品牌的设计上。

(二)情感口碑营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