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习与评价实用13篇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篇1

(2)现有一本长为19cm,宽为16cm,厚为6cm的字典.你能用一张41cm×26cm的矩形纸,按图11所示的方法包好这本字典,并使折叠进去的宽度不小于3cm吗?请说明理由.

图11 图12

评析 本题的数学思考对象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包书问题”.命题者的文字表述简短,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时间与精力;所设置的数据贴合实际,同时很好地控制了解答的计算量.

本题的思考解答过程,要求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这是课标对初中学段的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

本题借助实际生活情境提出的包书纸大小的几何图形问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建立代数模型的能力.而且对这一几何问题的两小问,需要建立两种不同的代数模型解决.其中问题1需要建立方程模型;问题2解法多样,须分“字典的长与矩形纸的宽方向一致”、“字典的长与矩形纸的长方向一致”两种情况思考包书材料长宽是否够大,方法1:计算符合包书要求的纸的长、宽,再与所给包书纸大小进行比较,方法2:建立不等式模型,分析所给包书纸包住字典折叠进去的宽度,与包书要求比较.不同的代数模型建立都要依赖于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概括从问题背景中抽象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因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根据本题的数据设计,还可以用包书纸的面积计算、比较,得出矩形纸不能包好这本字典.当然,所给包书纸面积大小符合要求,只是能包好这本字典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如果面积大小达不到要求,一定包不住;如果面积大小符合要求,还必须做长与宽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由本题提供的良好情境和解题思考,还可拓展联想到:报纸包裹一副卷起来的挂历(圆柱体)、报纸包裹一个小礼盒(长方体),报纸的长与宽与所包物体的长与宽不一致.这样会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探究,又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课题学习.

如何在中考总复习中认识、开展“课题学习”的复习教学,中考中如何考查、评价这一部分的教学情况?下面谈谈笔者的想法与思考.

1 对“课题学习”的认识

初中数学学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课题学习”归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课题学习”在课标中有教学目标要求,在教材中有教学的内容与素材,在教参中有教学课时要求.

课标提出了如下教学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具体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可见,“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强调密切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以探索为主线的解决问题的活动.

2 对“课题学习”的复习教学思考

2.1 “课题学习”的课题素材选择

课题学习的复习素材选择面广,下列素材(以使用苏科版教材为例)供大家参考.

素材选择1 教材中部分“阅读”、“数学活动”、“读一读”、“课题学习”的内容.

(1) “阅读、读一读”

“读一读、阅读”通常介绍与本节、本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或思想方法.对渗透在“过程”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加以简要介绍,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有利于实现“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2)部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

“数学活动、课题学习”通常是引导学生应用本章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设计突出“动”与“用”两个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教材中部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实现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3) 另一部分“数学活动” 突出数学知识,有利于实现“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素材选择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中有不少好的课题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是依据《标准》和《教科书》编写的,是用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性材料.旨在落实《课标》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目标,力求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强化教材“做”数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材料,充分体现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的编写理念.在编写内容上,既有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又有丰富内涵的研究性课题学习.

2.2 教学建议

(1)分类回顾,领悟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计划性、系统性.

(2)挖掘实质,每个课题学习素材背后都有相应的数学内涵,对数学内涵、实质的挖掘过程是个提炼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

(3)适度探索,每个课题学习素材之后都留有很大的继续思考、探索的空间,教师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关注这些素材中一些能体现探究、可做进一步拓展思考的好的问题素材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做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如:拼图 公式;关注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呈现方式或载体,如:分式游戏.

(5)课前布置准备,课上做好交流,教师引导提炼,以期提高效率.

(6)确保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教师、其他学生的思维不能取代学生个人的思维,即使听教师分析、与同学交流讨论也要建立在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收获更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

3 中考中对“课题学习”的评价

在“中考”中较为注重通过对“重要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来了解“课题学习”的教学情况.“归纳与概括”与“抽象与建模”的能力是两个隐形的能力要求,而“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和“综合与延伸”的能力则是两个较为显性的要求.结合课标的目标要求,可将中考对“课题学习”的考查归类为“数学建模型”、“数学探究型”两种类型.

3.1 数学建模型

让考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常见模型有:代数模型(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几何模型;数学建模型问题还包括测量型问题与决策性问题.

图2

例1 (南京中考试题)如图2,有一圆形展厅,在其圆形边缘上的点A处安装了一台监视器,它的监控角度是65°.为了监控整个展厅,最少需在圆形边缘上共安装这样的监视器台.

评析 本题问题背景简洁、新颖、具有生活性.解决问题不需要用过多的知识点和复杂的思维、计算过程,从学生的直接回答就能判断其思维状况,设置成填充题是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建立适当而熟悉的几何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

模型1:平角模型

过A点画圆的切线,由平角180°,可知在A点安装3台监控角度是65°的监视器即可监控圆所在切线一侧的区域,当然也能监控整个圆形展厅.

模型2:扇形模型

找到圆心,画出圆周角∠A所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可知,1台监视器可监视圆心角为130°的扇形区域,那么整个圆形展厅可分为3个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区域,每个区域只需1台监视器,故为了监控整个展厅,最少需在圆形边缘上共安装这样的监视器3台.

模型3:圆内接四边形模型

设∠A两边与圆周交点分别为点B、C,在BC上任取一点D,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BDC=180°-65°=115°,则65°

3.2 数学探究型

让考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2 (盐城中考试题)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因为(a-b)2≥0,所以a-2ab+b≥0,所以a+b≥2ab,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

结论 在a+b≥2ab(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2p,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p.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若m>0,只有当m=时,m+1m有最小值.

思考验证 如图3,AB为半圆O的直径,C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与点A、B不重合),过点C作CDAB,垂足为D,AD=a,DB=b.试根据图形验证a+b≥2ab,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探索应用 如图4,已知A(-3,0),B(0,-4),P为双曲线y=12x(x>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

图3图4

评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了代数中的数与式的计算、不等式、函数,以及几何中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相似、圆等知识.试题结构是:代数推理的阅读理解代数结论几何验证的思考在联系反比例函数的坐标系情境下,应用结论探索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层面下的横向知识综合,即代数与几何两个知识领域间知识的综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学习之目标: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学习与评价篇2

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指导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 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得更加完善。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学习与评价篇3

关爱学生,创造和谐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真正的做到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这点,教师要以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同时要深入的研究学生,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心灵,要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句广告辞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一个好的老师,肯定是学生觉得和蔼可亲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转变成“我要学”,最终成为“乐学”。

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明确目标,创造合理的英语学习课堂 教学的整体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完全是英语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了解英语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并能内化成自己行动。具体细化在每一节课中,就是目标的设计要合理,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喜欢的真实语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关注学生差异,调整目标,稳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因此,英语课堂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儿童的智能优势,使得每个儿童都能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从而使具备不同优点的儿童都有展示所长的机会。英语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学习目标,促进其形成持续的注意力,稳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习惯是关键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英语学习习惯既包括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又包括交际运用、自主合作习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情境为前提,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学习英语必须遵循语境输入、语言模仿、语言输出这一规律。在这三个程序中,语境是前提。语境创设的途径有许多:既可以用英语音像资料创设语境,也可以用实物演示情景,还可以用角色扮演、问答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当然,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如果能在家有说英语的习惯,或者有与同学朋友一起交流的习惯,那英语的输出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同学间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外给小组布置任务,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课外多说英语;还可以布置与家长玩英语游戏、与家长一起表演所学话剧等作业,拓宽学生学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

以主题活动为依托,培养自主合作习惯 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活动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而且要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将学习过程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形成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能力,还要营造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英语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当语言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时,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载和心理负载。比如,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就可以设计“天气预报会”。

以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习惯 英语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要建立一个基础“生活”,明确一个原则“体验”,体现一个特点“开放”。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是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紧密联系、纵横交错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课程内容整合的重点,将绘画、音乐、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块,达到既丰富内容、又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此外,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学习环境。比如,师生相遇可主动用英语打招呼、用英语交流,还有校园英语广播、英语墙报、英语角、英语小社会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

学习与评价篇4

一、何为社会学

在中国,社会学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当然,中国社会学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只是在期间被中断了,而恢复之后的中国社会学,影响力虽然在逐渐增强,但终究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每当我和别人谈起社会学,十有八九那人会问我,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别看它是关于这个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然而它却是这个学科最难回答的问题。所谓“有多少个社会学家,就有多少个社会学定义”,此言不虚,就我看的一些书籍,可大致有如下看法:

(一)有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思、费孝通等。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还有,如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严复《群学肄言》1903);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瞿秋白、李达等均持此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的社会科学”。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两个方面。

(二)有侧重以个人、小群体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韦伯、澳德、吉丁斯、孙本文、龙冠海等。“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三)还有一种类型的观点,认为社会和个人相统一。1、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如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2、“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3、“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4、“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是一种方法科学。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前二种肯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独立性,后三种否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的确,在这点上大多数社会学家达成了共识。但是,社会又是什么呢?很难有人能够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清楚,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许也很难将其说清。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使得对社会学下定义变得颇为困难起来,然而这也使得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本身充满了诱惑力。于是,在回答别人的关于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时,我也总是装出一副深沉的模样告诉人家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啊,社会中有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而这种回答也往往会收到颇令人惊奇的效果,因为别人往往会立刻对我崇敬起来,并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虽然有些投机取巧,但这总比费劲口舌给别人讲解却使别人费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二、评价学习社会学的价值

进行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提高个人参与学习积极性、充分考虑自己的真正需求,减少或避免学习上选择失误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利于全面提高对学习社会学的价值的认识。就是这样的社会学,它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以及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于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羡慕我修学这个学社会学的人,并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任何一个关注这个学科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欣慰了。我虽然是学教育学评价与研究的,但学习社会学还是使我收获不少的知识!但还有不少人要问为何要学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在哪?学习社会学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在哪?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收获与感悟:

(一)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并帮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社会世界的客观知识、社会学方法和社会学的视角,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探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运用社会学的发现以及社会学的技术,我们更有可能做出对我们个人幸福生活有利的决策。如教授这个社会角色,我就能通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一般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该角色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努力而向上流动的过程:一个人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助教、讲师到教授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案例: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安娜后,便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与人接触。发现安娜时,她已经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首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她的社会技能逐渐提高,到11岁她去世的时候,她已开始学会说话。显然,脱离社会,就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别说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二)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

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需学习新的社会角色,而且要放弃、遗忘或暂时忘记、修正和改变以往获得的价值与角色,有时相互冲突的观念和相互矛盾的角色同时并存,我们是在完成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过程。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因为:首先,一位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人,在他所获得的有用的技能中,能在任何一种工作中用得上的是他客观地观察社会情势的能力。我们在引起他社会化经验的行动中更加自觉自愿,如在决定上大学、接受专门职业训练、追求进步、转换工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愿意或不愿意的自觉选择。与儿童相比,成人社会化的经验更容易终止或改变;其次,我们需要社会技巧,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这些技巧,并主动的与社会发生联系。成人不像儿童,儿童被当作社会化内容被动的“受纳器”,这使儿童更多形成十分依赖的角色。而社会化中的成年人有更大的余地来处理事物,更能决定该内化和不该内化的是什么,比儿童更少依赖社会化动因,更好形成社会化的经验,并不断与他人与社会合作,使自我与他人及社会和谐发展;再者,组织技巧在很多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在正式组织内生存与发展需要这些技巧,社会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技巧所赖以为基础的知识;最后,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提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对与学习教育学的我来说,学习一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其实我们是不断被社会化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埃尔金和汉德尔1978)

(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正确定位我们自己

C·敕特·米尔斯强调,社会学视角可以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帮助解释与理解我们的生活。他主张,只要把我们自己放进我们的社会、放进一定历史时期,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的经历,就能决定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米尔斯将这个过程视为社会学想象力的发展。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它的任务,是它所承诺的……。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果实——体现这种想象力的社会科学的第一课——就是这样的观点:即仅仅通过将他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1967)。在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时,社会学视角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社会发展使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以可持续为原则的发展。而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过程中,切实感受我们自己的进步、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利用社会学视角这个工具,帮助我们在社会中形成学习与发展的内驱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学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及进一步改进学习与调整社会角色,同时,社会学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且教会我们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从而形成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反思社会学的价值与某些困惑

经过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似乎社会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最好的证据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社会学成了考研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媒体总要在自己的文章或是节目中冠以“社会学家说”的名目、或是干脆邀请社会学家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我们在学习社会学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一)目前,各种社会学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就现代社会学研究而言,可分"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与后现代社会学。与以往"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相比,后现代社会学对建立在现代化研究范式基础上的"传统"现代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非创造(decreation)、非定义(de-definition)、非中心化(decentrement)、非连续性(discontinuity)、非总体化(detotalization)、解构(deconstruction)、置换(displacement)等概念。面对如此之多的学说、流派、思想,所以不少人有些觉得学习的茫然。(二)社会学普遍存在太轻易地忽视了社会学中科学理论化的可能性。如后现代社会学不仅反对社会理论的可能性,而且还缺乏关于"社会"的积极概念,无法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共享或团结提供规范性说明。(三)在方法论方面,一些社会学的"怎样都行"的主张其实也是一个夸大其辞的主张。比如说,在整个后现代社会科学中,至少是由肯定论的后现代论者建构的后现代科学,并非没有方法论上的偏爱,尽管这些偏爱有时是以否定的口吻来表达的指令,它们排除了某些方法而不是积极地需要它们。而且,以后现代的解释和解构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社会学方法是否意味着是对社会学的某种改进,至今还是一个相当不明了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为社会学提供知识的基础,也没有为社会学提供在相互冲突的解释之间做出选择的合理标准。(四)有些社会学在批判与抛弃某些社会学的关键概念时(如秩序、进步、理性、真理、范式等),却又使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以及理论批判与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之中。例如,有些社会学对理性的理性批判;对总体性的总体化拒斥;用某种标准去否定判断的明确标准;信奉语言决定论而又主张语言的不确定性;在强调互为文本关系时又孤立地对待文本(如德里达)以及在废除主体性范畴时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傲慢等等。尤其是其对理论和主体存在的批判、对真理及其评价标准的放弃,将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缺乏知识主张,肯定多重实在和认可矛盾解释,从而使自己滑向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反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深渊。

综合上述,社会学也并不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得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社会学最大的特点与魅力之所在。就以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为例,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型学者,他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都是社会学调查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是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最坚实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他和挚友储安平等人还是接力于胡适之等五四前贤的又一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他又出任了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不管你是研究城市、农村的各种现象也好,研究整个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精英阶层、弱势群体也罢,你都要深入到“第一现场”方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即便你是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你也不能忽视实地的调研,因为社会学理论大都是从实际社会现象或是生活之细节中抽象出来的。在这点上,很多学科都如此,但社会学尤甚。参考书目:

[1]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2]陆学艺主编:《社会学——中高级读本》[M],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美国)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6](美国)罗伯逊著:《社会学》[M],商务印书馆,1990年。

[7]庞树奇等主编:《普通社会学理论》(第三版)[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学习与评价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学学习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评价建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元智力理论,把六个年级按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年级段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能力方面制定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再把每个一级指标逐项细化成二级指标,最后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把二级指标逐条细化成若干条三级指标,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同时各年级段的评价内容指标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体现出各自年龄段的特点以便于操作。评价标准制定完以后,要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学科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同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做既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也可以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全面、合理,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和具体标准,增强了过程评价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千人一面的公式化评价。教师是对与错的主宰者,是学生行与不行的判官。过于突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倡导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特别是我们的评价对象――学生,更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同学的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作用。小组长、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也将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币,老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激励者,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调控者以及学生评价的监督者。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文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1、师评

师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明显进步及时的作出评价,用以调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评根据形式分为口头评和书面评,口头评可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书面评教师要以具体的定性描述填写阶段性评价表上。

2、组评

组评是在学生掌握了评价标准和方法后,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各小组组长的有效措施。评价时间放在中午时间,由小组长主持对本组每位成员本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并由组长执笔填写在评价表上。通过组评,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组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自评和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评价权还给学生,实现课堂中的自主性评价。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评价标准及方法后,自评是学生自己每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写出评语,及时自我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如果自评时做的不好的项目自评为优,小组讨论后可以提“黄色警告”(由小组长执笔,用黄色水彩笔标出来),本次自评作废。互评是学生间对个人表现的相互评价。互评主要指的是课堂中的随机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学习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数学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发展状况。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实施时还要将它们有机结合。

1、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学生对本节课的投入程度与其他组员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是否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大至过程等。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能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给予合理的评价等级,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可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闪光足迹袋

“闪光足迹袋”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下闪光的足迹。资料可以有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单元知识点的整理、独特的见解、超常的表现、调查报告、调查论文、自我阶段性评价或他人评价、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理想的一次考试试卷、自己的课堂实践等等。“闪光足迹袋”真实的再现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材料的收集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请老师指导,小组同意后才能放进足迹袋里面。

3、实行“重试”制度

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可单独提出申请再考一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复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利,只要学生在“重试”时成绩有所提高,就说明通过改正过程达到了掌握的目的。在统计成绩时,记录第二次重考的分数。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又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想学、爱学、乐学,进而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学习与评价篇6

1 小组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课堂中的评价却能促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促进合作,也就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各个方面(如:纪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作业完成等)进行评价,评价时采用分值形式,先给各组一个基础分,在每节课上对于各组的评价项目进行不定时的量化。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游戏、比赛,通过“猜谜语”、“送信”、“夺红旗”、“接力赛”、“对口令”等形式,以促进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由本组同学帮助后能完成也给加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2 个人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个人评价是根据个体内差异法进行评价。个体内差异法是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的一种评价方法。她是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评价时充分考虑了评价者的个性差异,因而更合符学生的实际。这有利用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并不会给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造活动中去。如:对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巧设障碍,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对学生有奇思妙想、精彩的发言,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复习20以内的数时,请学生给1~20这些数分类,教师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按位数分,1~9是一位数,10~20是两位数;另一种是按单数、双数分。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位学生把1、2、3、6、7、8、9分为一类,其余为一类。问他分类的标准,原来他是按书写笔画来分的(非常有创意!)。这时教师要“狠狠”地表扬:“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等,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评价,但对学生来说却无疑是给他们注入了催化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作出一些另类的评价,例如,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经过几次启发可举手的同学还是不多,这时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却卡了壳,教师这时侯千万不要随意请他坐下,更不要进行批评。便说:老师为你这次勇敢的举手、大胆发言感到高兴,敢于举手发言就值得大家学习!只要这样长期坚持对学生个人作好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业评价,规范学习行为。

学习与评价篇7

一、我国现阶段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

1.对评价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

“学习评价”只能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目的而存在。但是在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发展中,很多人都误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原意,他们错把评价结果当成了教学目的,“反客为主”。不仅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也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2.评价内容不科学、不合理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不只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个人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多数人觉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只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也仅仅只是把“体能”这一项列入了评价内容。忽视了对其他方面,例如:心理素质、个人兴趣、学习态度等的认识。这种情况违背了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评价方式不合理、十分单一

大部分的老师和学校,因为贪图简单或者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依然习惯于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即仅仅只通过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和学生日常工作的负担,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是相当不合理的。因为这种方式本身就不科学,只要学生在期末测试中因为某些原因产生了失误,那么对他的评价就会有失水准,这是不符合评价目的的。

4.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主体意识强

现在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时,大部分情况下,老师都是主体,并且是唯一的主体。实际上这是有失公正的,由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难免会产生偏差,有时甚至差距很大。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教学目的实现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如何正确进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过程学习评价

1.正确认识学习评价的目的

为了防止“评价”作为工具,但却反客为主的情况,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习评价”的目的。

首先,学习评价是为了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认识。只有了解了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次,学习评价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加深学生对现阶段学习情况的了解,有利于课程设计的顺利展开,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2.评价内容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

为了应对我国现阶段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只针对身体素质的现状,我们应该转变评价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将课程目标与评价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心理素质、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纳入到学习评价中去。

3.优化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如何优化评价方式,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但是由于终结性评价缺乏“流动性”,只存在于期末这一个时间段,不能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所以不符合教学发展的需要。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察方式以书面考察为主,特别是在体育基础知识上。但是这种考察方式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所以,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4.评价主体采用多方参与的形式,弱化主观意识的影响

单一的以老师作为评价主体,存在着巨大的缺陷。由于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多方参与的形式,保证学习评价的结果尽量公平合理。

首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最为深刻的自然是学生自身。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能够对每个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老师在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每节课的过程实际上都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在平时的观察中,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

最后,班级同学也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进来。作为同龄人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对象,学生之间更多的能够增加对相互之间品行的认识。

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我国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视,从正确认知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转变、评价方式转变和弱化主观意识的影响等方面来促进其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万虎,张辉.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02)

[2]管水法,王德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学习与评价篇8

《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劳动课”不同,其本质区别是二者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不同。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述《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特征:第一,《劳动和技术》课程不是以往的“劳动课”。现在将这门课程定位为“劳动与技术”,学生需要通过劳动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为什么在劳动课程中增加技术、重点强调技术呢?可以从我国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持。近现代涌现了许多重大发明,但是与中国的关系不大。虽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四大发明,在天文、地理、数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很多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之后,我国的科技就逐渐落后与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国的整体思维比西方人好,西方人的分析思维高于我国。所以我国缺少的是分析思维,缺少技术这一关键环节,再加上我国历来不太重视科学技术,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将小学的“劳动课”发展成“劳动与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学校需要重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技术含量,加强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只是动手做做或者劳动一下而已,还需要学生勇于创新,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不仅要求学生的自己动手,还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环节,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为脑力劳动者是劳心者,不需要动手,劳力者才需要动手,从而导致学生的脑体分离。在传统的劳动课教学中,片面强调劳动。比如,扫地、植树、帮助老奶奶干活等,这些实践活动基本都是体力活,没有动脑的机会。其实,《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充满创新和技术的课程;第三,《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课程。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需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以及社区服务等内容。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意识,并且应该具有实践意识和活动意识。而《劳动与技术》课程则涉及到了语文、美术、卫生、数学以及健康等各个学科的内容,不像烹饪课简单地将菜放在锅里炒炒而已,不是这个概念。《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的是综合性,所以说,《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质上具有多学科视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则会将它当作单纯的劳动课了,也就无法理解《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另外,《劳动与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是这门课程重要的课题之一。“劳动与技术”实际上是一个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劳动实践,也有社区服务,这比较容易整合。但是,怎样将其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呢?其实“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已经有一些安排,比如,怎样收集处理信息、怎样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以及怎样上网等。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具备强烈的跨学科意识和整合意识。

二、提高小学生《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质量的措施

1.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阶段性评价、期中评价以及期末评价等系统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心理学表示,当出现某种良好的行为之后,如果能够及时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信感,并能使同类的行为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激励性的口头评价促使学生被肯定和鼓励的机会增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课中评价是以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标准,合理设计各种评价表,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以及学习目标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总结归纳。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每天都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够及时改正学习中的坏习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学习和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劳动与技术评价活动中。比如,教师在讲述四年级下册《摩天大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让每组学生合作制作“摩天大楼”,制作完成之后,每组可以到讲台前进行展示,首先,是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即他评;其次,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新的技术和知识,也能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会学习,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评价方法的趣味化。注重评价方法的趣味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兴趣。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对学生打上等级,结果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方法趣味化,是对学生进行表象评价和可视性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法,学生相互竞争,积极参与。在设计成长记录袋评价记录时,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分组设计或者请家长帮忙建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记录袋”,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等存入袋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许多新的特征。教师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质量,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趣味化。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篇9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力度。一直以来,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习评价立足于微观层面,其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发展过程,为教育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校园建设及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存在,使得学生评价方式得以丰富。近年来,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蓬勃兴起,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减少了考核成本及教师的工作量等。本文根据笔者实际从教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先是论述了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设计,而后分析了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爱系统实现,旨在提供参考。

一、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设计

(一)学习评价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学习评价系统,顾名思义,评测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一种系统。经查阅文献、与优秀学生、教师探讨,将学习评价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提炼出来,并总结、归纳为以下内容:师生及管理员可借助浏览器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学生方面,在注册账号时可采用自己的学号,其注册信息由管理员审查、批复。继此之后,分部门管理学校内的学生。此外,管理员与教师可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与此同时,其还可将权限增设进去;考试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考试的个各种需求。待教师登录之后,其可进行如下操作:安排考试内容、修改学生信息、评价学生考试、查看学生具体信息、管理试题等。待学生登录后,其可进行如下操作:查看考试信息、查询考试成绩、修改个人信息、查询学习评价信息等;考试系统须创建很多试题库。学习评价系统的建立,并非仅仅针对一门学科,其可对多门学科进行学习评价。此外,学习评价系统所设置的试题应多元化。科目不同,所创建的题库自然也不容;题库不同,所包含的题目自然也不同;登录后,教师可合理设置考试,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参考人员、试题总分、时间、考试班级、试题总分等。为满足考试科目的评价需求,试卷应选用适宜的生成方式;考试系统应包含成绩管理模块等。

(二)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原则

学习评价系统须严格遵循两种思想:软件设计与学习评价模型思想,且符合以下原则:1.学习评价系统界面友好、简洁。所谓的系统界面指的是计算机与用户两者之间的接口,其的友好程度对用户参与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评价系统界面除了便于操作,还要给用户创设轻松愉悦的应用氛围。2.准确性。准确性对系统至关重要。唯有信息、试题等准确,学生评价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益、3.安全性。安全性是学习评价系统的基本原则,其对保护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意义。4.灵活性。教育改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评价方式的发展,学习评价系统分应驻中非创新、引进评价方式。5.可扩展性。系统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成不变,不断的研发能够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6、稳定性。稳定性为学生顺利、高效完成测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系统功能完善。学习评价系统应具备组卷、自动阅卷、统计成绩等功能。如此,便能提高学习测评效率。

二、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实现

(一)注册及登录

当应用系统时,用户的首要任务是登录,也就是说,对验证身份,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确定并保证学习评价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用户身份的验证,主要是借助系统提供的登录界面。由上述设计原则可知,登录界面简单、易于操作,给用户以愉快的感觉。严格意义上来讲,登录页面具备双重功能: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待用户身份验证合格后,其可进入相应的权限界面,以展开不同的操作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可切换不同模块。对于新用户,若要登录学习评价系统,则需先进行注册,待注册成功,其便拥有一定的权限,进而可登录并使用。

(二)系统管理

1.部门管理界面

在实际学习评价中,考试具备特定的对象。所以,系统需根据院系、班级将学生科学、合理分类,以使得系统性能加强。于部门管理界面,用户可添加、修改、删除部门。

2.人员管理界面

全部用户信息的管理主要通过人员管理界面实现。人员管理模块的存在,可添加、删除、浏览、修改、查询学生、教师、管理员三种用户的有关信息。

(三)题库管理

题库作为学习评价系统的基础而存在,其能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所谓的题库管理指的是对各种题型的管理,主要体现于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主观题等方面。通常,管理员与教师承担着管理题库的责任,简单、友好的界面对系统可操作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题库包含大量题目。因此,为便于查询,在设计学生评价系统时须将题库进行分类。如此,便能提高教师与管理工作效率。此外,为确保界面的友好,每个界面设置的题目不宜过多,且对其进行明确标注。

(四)试卷管理

组卷方法的优劣直接关乎着试卷的质量。结合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实际情况,试卷须符合以下要求:满足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满足检测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组卷方式主要由手工输入、随机抽题、人工选卷三种方式构成。登录试卷管理界面,可选择、生成、删除、修改试卷。为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效率,试卷管理界面须包含创建者、创建时间、所属单位、试卷名称等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评价系统在职业学院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职业学院应加大对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重视及投资力度,以提高学习测评效率,进而顺应教育改革潮流。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篇10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有梯度的练习、有趣味的练习、多元化的练习。

(一)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平面的、统一的练习,即所有学生面对同一套练习题目,进行同样的课堂练习。这样一来,学困生可能难以应对,但是优等生又会觉得题目太过简单,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题目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设计有梯度的、立体的练习。比如,可以将练习题分层次,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几个梯度,分为基础题、综合体与拔高题,由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道或者几道题目。这样一来,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练习也就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二)设计有趣味的练习。小学生只有7-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兴趣至上”的阶段,他们对枯燥的内容会避之不及,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趣味的练习,吸引学生参与练习题的解题过程,推动数学学习更为深入。当然,练习的形式不应仅局限于书面,还可以是游戏形式。例如,在学习了四则计算以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两人棋类游戏,其游戏规则可设置为:一人出一道一、两步计算的小数四则计算,另一人答对之后,前进一步,然后给对方出题;答错则倒退一步,再给对方出题。如此,谁先走完20步,谁就到达了终点,赢得了游戏的胜利。在这个游戏形式的练习中,学生兴致勃勃,出题者挖空心思,在出题时还要思考答案,答题者紧张万分,在答题时还要考虑自己下一步如何出题……这样一来,学生所学四则运算内容在课堂练习中获得了有效巩固,效果十分显著。

(三)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香港的教育改革中提到:“设计均衡而多元化”的作业,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到,智力是多元的。多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对人的成功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多元化的练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

在课堂练习完成之后,下一步需要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如此,学生才能获知自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评价,我们需注意层次性与过程性,只有做到科学评价,才能有利于课堂练习效果的凸显。

(一)进行分层次评价

分层次评价就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比如,学困生在梯度练习中所做的题目是比较简单的,假如学生依然做错了,教师不可批评,而是要细心引导,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鼓励其树立信心。而学优生做错了习题,教师则需要进行点拨式评价,使其找到正确的方向。

(二)进行过程性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就是从练习的过程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在一道习题的练习中,由于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便出示标有0、1、2、3这四个数字的数轴,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四个数字――0、1、2、3。

师:是的,这是显而易见的。还发现了什么呢?(做肯定评价,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生:越往左边数越大。

师:对,你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发现吗?(鼓励性与启发性评价)

生:这几个数都是整数。

师:是的,那这条直线上会不会有小数呢?(启发式评价)

生:现在没有,但是标上刻度就有了。

(学生在0与1之间画了一个刻度)

生:这是0.5.

师:真聪明,一点即透。(肯定式评价)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点一滴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根据其表现不断地给予激励性、启发性评价,促其激活思维。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与进行练习评价的时候,要深入探索,不断寻求新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篇11

职业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所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公共关注的话题。但是现行的教学体制和评价体系都有其局限性。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如果我们还是采取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价模式,那样往往会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是失去兴趣,可能还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并且职业院校培养的重点是倾向于培养技术人才,专业人才,所以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的学业成绩评定只能作为评价的一小部分,不能太过注重。只有切合职业教学学习实际、拥有职业教学特色、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才不失它的教育评价功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论证。

1 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向以及特点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不同。因为职业院校更倾向于培养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以就业为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人才。所以如果单纯以理论知识和学业成绩等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学习能力、品德思想来进行系统的考核和评价。

2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习质量评价还是主要单一对职业院校学业成绩的评价。学习质量评价不仅可以反馈教育信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指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方案的功能。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院校学习与教学评价的一项极为重要方式,现存的职业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评价内容片面,评价途径且方式较为单一。如果只依赖传统的纸笔测验模式,以分数和成绩作为评价的重点,将客观信息做为主观追求,更倾向于评价职业学院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说是死记硬背能力。忽略了学习能力、综合表现、实践能力等。这种评价机制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缺失,这种评价的信度也相对较低,可以称之为无效评价或者是负面评价。

(2)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过程往往更加能够展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因为不好操作,往往被院校所忽视。

(3)评价的内容单一。对于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从培养目标入手。学习水平应该与培养期望水平来做比较,而不是单纯地毫无根据地进行片面评价。培养期望水平应该是一个很全面的概念。它涵盖了专业水平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修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优点得以发扬。

3 职业院校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及措施

(1)注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职业教育是一项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职业特色并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院校的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所以要将这些综合起来考核,制定出内容丰富又切实可行的评价体制。

学习与评价篇12

1 满足内心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教育者平时多放“心眼”在学生身上必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精心设计各教育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获,并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个体评价和点拔,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老师也根据此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经过几年的新课程课堂改革实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能有效地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身心成长得到健康发展。

如: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学时,打破了常规的根据书本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向学生指出:“同学们,你们都喝过糖水吧,你们有没有亲自泡过糖水呢?现在你们两人一组,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配制一杯糖水,注意在配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看谁的问题最多。”接着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

“蔗糖为什么能溶解在水中?”“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蔗糖能溶解在色拉油中吗?”……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笔者欣喜万分,因为正是这些问题,促使他们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表达了他们所发现的问题之后,激励他们:“同学们,你们所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在本节课学习中所要解决的,相信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你们自己有能力解决。”

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就会显得生机勃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课堂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科学学习有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等等。课堂中及时的评价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能被老师肯定,那是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内心获得满足;老师简约而中肯的评价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不是只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简单的好差判断,而是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该学习活动的归纳小结,更是作为下一学习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

2 创造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其自主学习

2.1 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毅力、意志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这节内容前,请同学们到生活中调查,农村孩子生活在山区,对生物的种类并不陌生,有些方面的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寻,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探索记录结果。在课堂汇报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时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每个环节,使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先请一名同学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自评,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性评价或发表个人意见、小组总结,然后依次进行,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并对评价好的学生予以肯定。

这既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生物具有多样性、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懂得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彼此关心,有了矛盾及时调解等,从而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净化自私心态,摒弃不良习惯,学会与人和蔼共处。科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答案非一时能解决,因此延时性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有时评价还要坚持分层性,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在于评价结果和质量,对于自我发展意识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评价,使优等生“锦上添花”,让中等生“激流勇进”,让暂差生“后来居上”。

例如:在让学生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这一实验时,有一名学生在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将其吹灭,发现他的做法后,没有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而是走上讲台,向全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如何正确地熄灭酒精灯?”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用灯帽来熄灭。”刚才犯错的学生也想起了老师说过的用嘴吹灭酒精灯存在的危险,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并且重新按科学的方法使用了一次酒精灯。

这样的课堂评价,没有忽略失败的同学,言外之意:只要认真参与做了,哪怕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在老师的眼里仍然值得欣赏。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2.2 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

如:在上完了用PH试纸测定物质的PH这一内容后,看到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酸碱性有着非常浓厚的求知欲望,就给每个人发了两张PH试纸,让他们放学后去测试自己想要了解物质的PH。第二天上课时,询问了一下学生课外的实践情况,很多同学报出了所测物质的PH,如尿液、唾液等,测得的酸碱性大致与实际相符。此时便问:“谁知道血液是什么性的”(书上阅读材料),“碱性!”有的甚至还报出了7.39~7.45的数据,这时一位同学举手提出:“我测过了,血液有可能是酸性的。”周围的同学听了哄然大笑。

问了该同学是如何测试的,是用小刀在手上划了一刀,然后把血擦在试纸上,结果试纸呈咖啡色。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对全班同学提出:“他这种采血方法有什么不妥?应该怎样采血比较科学?”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得出这种采血方法未经消毒易引起感染,可用酒精棉花在无名指消毒后,用在酒精灯上消毒后的采血针进行采血。

接着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可能是血液本身红色造成的。教师趁势提出:“是不是有颜色的液体就测不出了呢?”加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当场测试,结果显示红色,PH为3,从而否定了刚才的猜测。这时又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血液凝固了,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机智,同时补充了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知识,并说明用PH试纸直接测定的是液体的PH,血液的PH实际上是血浆的PH,而血细胞的存在及凝固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导致了实验结果的错误。明白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后,学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血液的PH该怎么测呢?如何去掉血细胞的干扰呢?”于是,就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让学生回家后查资料或者请教专家探究一下怎样才能正确测得血液的酸碱度。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第二天,好几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可以加一种药防止血液凝固,有的说用医院的离心机把血细胞离心后破裂沉降可以分离出血浆,另一位学生说医院里不是用PH试纸来测的,是采用测定二氧化碳的结合率来测定的。还有一位按照教师说的采血方法采血,但他把血滴在试纸上,结果发现血滴边缘一圈有点绿色,因此说明如果血液的量多一点,利用渗透出来的血浆,也可以大致测定。对以上的结论,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多方面的评价,激活课堂气氛,提高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表现,评价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流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3 多样化的评价,提供一个丰富的“展示舞台”

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要求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和他们一起去思考、去讨论、去执行,让自己作为引导者出现,而非主导者出现。在“我的科学小档案”实施过程中,其实是教师教育观念和评价方式方法转变的过程,是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碰撞、 携手进步的过程。

学生各自有一本“我的科学小档案”,其中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和制订的“我的成功之训”、“科学公约” 、“我的成功手册”、 “科学加油站”。

例如,“我的成功之训”—— 让成功的信念成为学生自主评价的基调。

例如,“科学公约”——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有明确的评价准则,从而进行量化评比。

学习与评价篇1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