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实用13篇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1

到黄州学习了三天,虽说天气炎热,感觉有点累,但是很值得,比任何一次的学习收获都要多,真的是受益匪浅。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有优秀的同仁们展业经验的精彩分享,最重要的是谈教授的讲课深深的打动了我,吸引了我。

        很多人都说做保险是靠关系,很难,不好做,要求人,没面子,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观念,任何行业只要做的成功就有面子,保险是一种具有责任与爱心的事业。它富有挑战性,能使人充满激情,重塑自信自强的个性,在协助他人做出决定,帮助他人在实现生命和健康保障的同时实现财富保障的递增,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收入,帮助了他人,快乐了自己,使自己有了成就感,实现人生辉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自己的内在形象也很重要,要想做好保险,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先学做人,先献爱心,先交朋友,先做服务,后做保险。所以我们寿险营销员一定要记住的圣经:交天下朋友,结天下善缘;知天下人心,保天下太平; 造天下大福,积天下大善;播天下仁爱,济天下苍生。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2

各位新伙伴:

欢迎您们参加xx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20xx年第五期《星火燎原》创新班学习,在此,我代表xx--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同时,也祝贺大家有这个机会和人寿保险这个新兴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结缘。

人寿保险是人生中永随相伴的财富,是其他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她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幸福安康的守护神。当您不需要她的时候,或者是您已经把她遗忘,她仍然在您身边忠实地默默守候;当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为您排忧解难。人寿保险事业,是一份充满了神圣、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快乐的事业。年少时,人寿保险的教育金可以帮助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造就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中年时,人寿保险的救助金(如:医疗保险金、意外伤害保险金)可以帮助危难家庭度过难关,构建平安和谐大家庭;年老时,人寿保险的养老金是老年生活的忠实伴侣,是开启晚年幸福乐园的金钥匙。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说:人寿保险的推销员是神派到人世间的幸福使者,他们推销的人寿保险就是把幸福送给千家万户,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让生命活得更有尊严,让爱心布满人间。

各位伙伴,xx有了您们的加入,将会有更多的人民群众、更多的社会家庭受到人寿保险的绿荫庇护,您们也将会在更多客户的感谢中、赞美中获得成功,创造您们的辉煌人生!

xx是中国市场上最悠久的人寿保险公司,有着60年的发展历史和拥有4。5亿客户,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第一品牌,--年的品牌价值高达人民币486。67亿元,总资产达7000亿元,业务收入占据了中国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引领着中国寿险行业的发展方向,她是中国民族寿险行业的领跑者,她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回馈给社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寿险营销员,我们要诚实守信、目光远大,既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也要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成功的机会。公司一贯提倡“以人为本、走专业化营销之路”,这次培训我们的讲师们将给大家讲授一套专业完善的培训课程,并在今后您们从新人到高级主管的成长过程中,继续给予培训支持;在主管的辅导下,引导您发展的方向,让每一位伙伴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受人敬仰的寿险专家,成为一名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爱心大使。

今天,您们选择了xx,您们的人生里程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xx这个大舞台上,公司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每位伙伴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制度是公开的,竞争是平等的,但勤奋和努力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相信公司、相信制度、相信团队,“听话照做,相信追随”就一定会成功!

您们来自全区各个不同的地方、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或许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是,为了事业发展的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所有营销队伍里的伙伴,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公司是家庭、公司是学校、公司是军队”,这是xx一贯秉承的职场文化理念。在家庭里面,我们要互相尊敬、和睦相处,遵守职场伦理和职业道德,不要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在学校里面,我们要虚心学习、戒骄戒躁,不要因为一时的不足和暂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要因为获得一点点成功而骄傲;

        在军队里面,我们要严守纪律、维护制度,要保持高昂的斗志,培育顽强拼搏的战斗力,要树立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战斗气概,公司的业绩就一定会得到提升,您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各位伙伴,“观念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永恒不变的事业追求理念,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主宰者,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中的唯一思想家;“感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这是成功人士长期坚持的行动纲领,要创造幸福生活,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从改革自己的思维习惯入手。“换一种观念,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只要您们确立了目标,明确了方向,行动就是最后的选择。

最后,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伙伴学有所成,未来--国寿的销售精英就是您们!您们是--国寿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谢谢大家!

培训开班仪式主持流程稿二

各位院长:

大家好!--市卫生系统院长培训班这天正式开班了。这次培训,是根据年初干部培训计划,经卫生局党委研究,并报市领导同意,由市卫生局和市委党校共同举办的。应邀到会参加这天开班典礼的领导有--市政府副市长---同事,市卫生局局长---同事,市委党校同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掌声)

参加这期培训班的有:卫生系统的医院院长和卫生局直属单位正职。在年终之际,卫生局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举办这次卫生系统院长培训班,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院长综合素质,学习先进医院管理理念,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下方请市委党校讲话,大家欢迎!(掌声)

下方,请徐局长动员,大家欢迎!(掌声)

以上,徐局长就这次培训的目的、好处做了动员,对我们参训同事提出了具体要求,期望大家认真领会徐局长的讲话精神,并在学习期间和今后开展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下方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何市长给我们作指示!(掌声)

刚才,何市长站在全市的高度,对我们卫生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大家要认真领会何市长的指示精神,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的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中群众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带给了坚强的保障。

为确保这期培训班办出成效,办出水平,取得圆满成功,我再强调以下三点要求。

一、自我加压,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座的各位都是卫生系统医院院长和卫生局直属单位的正职,基本素质是很不错的,深得领导信赖和广大群众拥护的,是我们做好卫生工作的基础。可是,我们也就应清醒地看到,此刻卫生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新问题、新矛盾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市委、市政府“跻身全国两百强”的战略目标,对我们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听课,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把这次培训作为完善自我、提高素质、汲取经验、推进工作的良好机会。

二、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这次培训班时光虽短,但资料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场的参观学习,又有典型经验交流和专家授课,大家在学习中必须要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讲求学习的针对性。透过学习,要对自我的管理潜力和工作方法进行自我剖析,检查自我的管理潜力是否提高,工作方法是否得到改善。大家要对照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的要求,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找准自我哪方面知识不足,哪项业务不熟悉,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素质,改善工作,努力提高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水平。

三、严格要求,自觉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参训学员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培训班纪律,严禁无故旷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培训区域,认真遵守请销假制度,没有十分特殊的状况不要随便请假。服从市委党校和培训班班主任的领导和安排,塑造卫生系统礼貌形象。

最终,预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提高!生活愉快!多谢大家!(掌声)

培训开班仪式主持流程稿三

各位教师和学员、同事们:

上午好!

最近省公司委托--在全省各本地网举办“--”培训班,以提升。这天培训班在我们分公司开办了,在那里,我代表市分公司管理层对省公司举办这次培训班表示衷心感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透过如此高规格的培训,必将促进我们--分公司三级经理管理团队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本期培训班,省公司和市分公司都十分重视,体现了省公司、市分公司对经理人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对三级经理人员成长的关心。举办这次培训班,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进一步提升以及为推进企业战略转型主办单位省培训中心和中兴协力超越培训公司对本期培训班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都比较强;培训的形式也灵活多样,集理念技能、案例研讨和主角扮演三位一体,“讲授、活动、总结”穿插进行,将使大家更用心参与到学习中来。培训班将安排大家学习。

大家必须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深入学习,练好内功。期望大家排除一切干扰,严格要求自我,遵守培训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状况不能参加学习,务必经培训班班主任准假后,方可离开。人力资源部要协助省培训中心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严格管理,严格考勤,严格执行纪律,确保培训班办得既富有成效,又生动活泼。培训班结束还要组织理论测试,对每位学员作出客观评价。相信大家透过这次集中学习、集中培训,为今后管理的工作打下更加扎实技能基础,以便带领自我的团队,以显著的工作业绩证明自身的价值。下方我讲三点期望和要求。

一要放下事务专心学。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都是三级经理人员,工作都很忙,事务都很多,但既来者则安之,期望大家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把单位或部门的事情放一放,静下心来学习。

二要放下架子虚心学。此次培训层次比较高,给我们授课的是中兴协力超越培训公司教师都是十分有实力电信行业咨询、培训专家,他们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学者,望大家必须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空杯”的心态虚心听讲,尊重教师的劳动,严守课堂纪律,持续一个安静的课堂环境。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3

一、湖南保险培训

湖南的保险业是湖南高速发展的朝阳行业。2014年湖南保险市场的总收入达到587.73亿元,同比增长15.6%。湖南的保险市场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保险人。在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简政放权的政策之后,湖南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也相继取消了资格考试,使各公司的保险人力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因此,在岗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任务至关重要。

2015年7月27日,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中国保监2015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了要发挥中介行业组织的作用,全面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

湖南保险培训是由中国保监会湖南监管局指导,湖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主办,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继续教育培训。2014年9月10日,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培训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利用保险网络大学把中国的保险行业构建成学习型行业。与此同时,湖南保监局也对湖南的保险业相继提出了“要把行业建成学习型行业”的要求。

目前,在短暂的新人班和公司培训部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从业人员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欠缺的。仓促的上岗,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不足,外加上行业、岗位上的情绪压力,很容易造成危害。因此,湖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借助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还有行业队伍中优秀的资源,推出了符合现实需要的教育培训课程。

湖南保险培训推出以后,业内人员的法规意识有所增强,专业水平也有所提高,最主要的是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我们发现有的公司高学历的主管们充分地理解了行业的要求,主动地参加学习,甚至还认真研究了课程,也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做起了榜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然而从总体看来湖南保险培训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公司以自身拥有强大的培训讲师团队和完整人力配备的培训部为企业自信,对湖南保险培训缺乏信任,与行业要求虚与委蛇或者干脆拒不参加。

其次,部分公司虽向协会递交了委托书,各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却未能将继续教育报名工作推广到位,仅有少部分员工在学习。而未参训的学员自以为得意,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

第三,学习的决心不够。有学员以工作忙为由,拖延了学习进度。

全面推广培训的第二个年头已经接近了尾声。重视湖南保险培训的公司负责人并不多,这是一个亟需改正的地方。目前,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展良好。

二、由效率转向个性

教育和考试是密不可分的。而就目前湖南省的保险教育和保险考试来看,都有着由效率向个性转变的趋势。

2015年,湖南省取消了保险资格考试。湖南的保险业正处在发展初期,取消资格核准乍看是不妥的。我们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有很多保险专业知识他们跟就不懂得,法律法规方面也仍有误区。职业素质的匮乏,导致了大部分理赔难和销售误导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2015年7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朱进元会长在“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保险人绝不是不需要考试。

中国的第一本资格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商务英语资格证在上世纪80年代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本资格证书。可如今,各大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商务英语人才接受过完整、系统的教育,显然比进行了一次考试而获得许可的学生综合素养要高,用人单位也不再视其为入职审核条件。所以我们并不是不需要考试,而是社会进步了,教育进步了,我们的基础水平提高了。

因此,我们需要更为适合当下保险市场的考试。目前,华北、两广地区都在进行水平测试、分类分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将来,保险考试将是完全尊重个性的,这有助于优秀的保险人能力越来越强大。

而关于湖南的保险培训,我对个性也有一些简单的设想:

第一,可以参考2014、2015的学习数据,规定部分优秀学员在2016学年可以有部分课程免修的资格。

第二,设置更高水准的选修课程,满足有兴趣的学员的需求。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4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宽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其中人才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鲜明特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已形成共识,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所谓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实践、实习、实验、实训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国外,实践教学也被称为模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作为高职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职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开展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又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实践教学文件等四大部分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职责为:实践教学基地硬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实践教学文件体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为指导性文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良性运转的关键。以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指导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建设原则准确,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有鲜明的高职特色。[1]

三、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金融保险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实践、实训活动,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训软硬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实训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实训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训资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进入职场前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一般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学实训、校外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环节构成。

(一)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人才素质是根本,而素质培养的关键是专业培养方案,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起点。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做到按需设置,随需调整。

(二)校内教学实训

一般来说,校内教学实训可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其中单项实训是基础,综合实训是关键。

1.单项实训。是指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而组织的实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实训项目间的关联度较弱,通常穿插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不单独设置课程,实训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比重计入总评成绩。

单项实训可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来实施,教学中主张理论知识应以实用、够用为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应用上,把精力集中在训练上,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从而使理论转化为技能。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得到职业感受和体验,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案例交流,鼓励教师设计、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并拿出来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同时,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打破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可以考虑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不同课程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将不同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开展项目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融知识、素质、能力教育于一体,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分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

原则上,金融保险专业的每门实务性专业课程都应当组织若干次单项实训活动,并由相关教师编制实训指导书。

2.综合实训。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某门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完成一定的实训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项目间相互关联,至少应安排一个整周时间单独进行,并单独设置课程,单独记载成绩,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

综合实训课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于一门专业课程知识应用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一门课程至少教会学生一种技能”的原则,从培养学生技能出发,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训活动,如人身保险业务实训。实训项目的设计可以是单项实训内容的拓展,但必须注重实训项目内容上的关联性,引入实际工作中真实运用的单证等必要的实训教学用具。二是基于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应用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综合运用”的原则,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本专业相关业务内容的系统实训。要打破理论教学的课程界限,按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并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重新设计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应前后连贯、层层递进。实训项目要注重业务内容与业务流程的真实性,但一般不强求“角色模拟”。三是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训练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实战模拟”的原则,从强化职业岗位的仿真性出发,组织岗位模拟实训,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训。实训内容以真实的业务工作岗位为基础,而不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依据,一般应实现“工作环境仿真、业务流程仿真、职业角色模拟”,通常应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以上三个层次,在与理论教学的关联度上渐次弱化,在与职业岗位的关联度上渐次强化,在教学时序的安排上顺次进行。

综合实训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模拟仿真为原则,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能力,使学校毕业生具有零距离上岗优势。具体操作上,针对金融保险专业特点,可以考虑建立虚拟银行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等,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

金融保险专业的第一类综合实训课程,可以考虑以保险类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为基础来设计实训项目,如企业财产保险实训、人寿保险实训、意外伤害保险实训等;第二、三类综合实训课程,可以考虑按专业课程的大类来设计实训项目,如保险实务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证券投资综合实训、银行理财实务综合实训等。[2]

(三)校外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紧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和专业对口单位,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手段来实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建设一大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把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具体操作上,校外实习在形式上可以考虑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岗位认识实习,主要是一天以内的现场参观实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现场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岗位认识一般包括:(1)证券公司岗位认识;(2)商业银行岗位认识;(3)保险公司岗位认识。可组织学生到本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保险公司如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总体运作与各部门职能,使他们具备对专业岗位的一般认识。

通过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训课程有足够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

第二类是专业实训,一般是一周以内的岗位实训,以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为主要目的;第三类是毕业实训,时间可以在2-4个月,这是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岗前实训,其主要内容应为专业技能实务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类是专题调查,时间不限,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开展市场调研,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四种类型的实训,除毕业实习外,其他三类都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分阶段、分主题,多次安排。同时,考虑到成建制、大规模的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活动受太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训渠道和方式,保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足够的技能锻炼,因此,在和企业合作时,应该灵活应变,以企业的经营需要为出发点,通过适当的减少参与的学生规模、调整作息时间等方式来适应企业需求,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四)毕业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金融保险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

毕业顶岗实习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典范。高职院校要与金融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4]

(五)社会调查

在校期间,应组织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居民生活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调查内容可涉及城市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状况、保险消费者的投保意向,分析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真实了解投保人对保险服务的评价;城乡居民的储蓄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其与国家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城市居民对证券投资活动的认识及参与状况,所在城市证券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证券市场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人们的风险意识等。调查活动,是一次学生的专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愿望。

(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天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产学结合,让教师到金融企业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或承担部分金融企业项目工作,担任相关职务,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了解掌握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动高职院校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再者,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时应优先考虑有金融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企业营销和管理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总之,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只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灵活求变,一定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奇志.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D].第二期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论文.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5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一)掌握票据业务知识,切实提高业务技能

这次培训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紧凑,学习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学习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了解了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市场的功能及票据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了我国票据业务的基本种类、适用范畴及流通的一般程序,熟悉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与相关政策。对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基础与创新,我掌握了票据承兑业务、票据贴现业务方面的知识,懂得票据的付款与追索权及创新票据业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加强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之归纳起来,参加这次票据业务基础暨瑕疵票据识别专题培训班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票据产品的理解,提高了票据业务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懂得如何去规范银行票据业务操作流程,增强了自己票据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对自己今后开展票据业务帮助很大。

(二)提高票据识别能力,做到依法合规处理

“商业银行瑕疵票据识别与依法合规处理”是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票据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方法,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知识。在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上,除了抓好大的工作外,关键是要注意日常操作和细节问题,抓好日常操作和细节问题,确保合法合规,实质上就夯实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在商业银行瑕疵票据识别与依法合规处理上,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票据行为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瑕疵票据的识别与处理”、“关于票据记载要素的法律规定及缺少记载事项票据的识别与处理”、“关于票据签章、票据粘单的法律规定及印章不清、骑缝章票据的识别与处理”和“关于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及书写不规范、日期简写或涂改票据的识别和处理”,这些都是票据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方法,是每个票据业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实务技能和基本功,是做好票据业务,确保合法合规的基本保证。我在这次培训上,把很大精力和时间放在“提高票据识别能力,做到依法合规处理”学习上,碰到不懂和不理解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学员们一起探讨,求得正确的答案,使自己提高、进步很快,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培训学习心得

(一)加强学习,争做学习型员工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一名票据业务人员,除深入学好票据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头脑,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做到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员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尽心尽职,做好票据业务工作

做好票据业务工作,除了掌握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外,关键是要端正工作态度,培养良好工作作风,做到尽心尽职工作。票据业务工作烦琐细碎,特别是瑕疵票据识别与依法合规处理上,必须做到认真细致,严格按银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做到合法合规。尽心尽职是做好票据业务工作的保证,只有尽心才能做好工作,不出差错,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只有尽职才能忠实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的完美和高效;我要始终尽心尽职工作,为银行发展做贡献。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6

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保险需求量较大;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管理落后、员工素质低下已成为保险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进入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财产保险业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局面。我国又有不少保险公司特别是地方保险公司发展历史不长,员工培训经验不足,措施不当,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使得培训出现了亏本。长此下去将影响地方保险业质量的提高,制约地方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了了解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对**市部分保险行业进行问卷调查,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素质。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源来源于**市8家保险公司的问卷调查,其中发放调查表至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手中。共发放调查表21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79%,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98.7%;涉及太平洋寿险**中心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分公司等,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地方保险行业,但是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的现状,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统计说明。

二、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2.1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

2.1.1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需求的主观认识保险公司培训员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又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8家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有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愿在具体的座谈中我发现,8.6%的公司管理者认为公司对员工进行培主的需要“非常强烈”,44.3%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进行部训的需要“比较强烈”,表示需要程度“一般”的占39.3%,而没有公司管理者认为没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大多数公司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必要。可见,多数管理者认识到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而保险公司员工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所调查的公司员工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肯定了学校教育与公司培训的重要价值,11.1%的人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对自己比较适用,而的88.9%的人认为企业培训更为重要,在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员工做出不同的回答,主要是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岗位,很难简单地得出学校教育比公司培训重要,还是企业培训比学校教育重要的结论。

2.1.2保险公司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毫无疑问,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目的是增加盈利。但是选择哪些项目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盈利的目的呢?这里存在着公司管理者对于各种培训内容的价值判断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在非常需要的培训项目选择上,首先是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培训(44.4%),其次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44.4%),再次是以塑造或灌输企业文化为目的的培训(11%);而对员工的培训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员工更重视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51.4%),部分公司也尽力满足员工的需求。虽然对于培训各家保险公司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实施。

2.1.3保险公司开展培训数量在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认为每年该开展2次或以上企业占83.4%,开展1-2次占16.6%。这个问题,反映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数量之少,而要求多开展培训的强烈愿望。在一些先进的公司里,职工培训是经常的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培训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至少要接受40小时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新员工入职、企业文化、专业技能、语言及海外有关知识等。摩托罗拉公司还积极积推广电子学习(e-learning),公司要求员工每年电子学习要达8小时以上。2.1.4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公司在确定了培训内容之后,就要考虑通过哪些途径对员工进行培训,当然也会认真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更愿意”的培训途径的选择上,首先是本单位内部培训机构,其次是政府办的各类培训中心,再次是有业务关系的其它单位。总的来说,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是以自己单位内部培训机构为主,以与公司的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和政府主办的各类培训中心为辅。而在与之座谈中得知,公司培训员工首公司内部培训机构,不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因为部分公司内部的培训机构有较为正规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培训针对性较强,员工的收效也较大。而通过座谈了解到管理者更多地是从经济角度衡量投入产出比,对培训的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与培训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做出的选择。

从对**市8家保险公司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地方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短,加之地处较落后的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保险公司在培训的深化及发展也还存在很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2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和指导思想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于经济效益,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亏本买卖”,出于节约成本理念,能省则省,尤其是见于培训了员工要么“跳槽”要么要求“加薪”的两难境地。这些原因造成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对待培训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技,往往流于形式。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市的某些保险公司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并不是十分清楚公司人力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地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救火式工作,无法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同时,在这种观念引导之下,公司往往会忽视对管理层和决策领导的培训,忽略培训的潜在价值。

2.2.2缺乏各层级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员工培训如果离开各层级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效果就很难保证。因为培训的很多工作,特别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的跟踪都离不开一线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而地方的多数保险公司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实施保障体系,各层级管理者对自己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所以在团队建设中,还有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员工技能缺乏和绩效低下是因为培训工作做的不好,跟他们毫无关系,甚至推卸责任。

2.2.3缺乏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地方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简单考试上,而事后又不再做跟踪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是否成功,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不得而知。这样不仅仅不能达到考评培训效果促进培训工作,对培训上的巨大投入也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培训结束就意味着培训者与公司、与被培训者脱离了关系,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及效果反馈系统,如此循环使受训者的工作技能、工作行为、工作态度改进不大,并导致受训者丧失再次受训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7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源来源于**市8家保险公司的问卷调查,其中发放调查表至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手中。共发放调查表21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79%,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98.7%;涉及太平洋寿险**中心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分公司等,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地方保险行业,但是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的现状,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统计说明。

二、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2.1地方保险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

2.1.1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需求的主观认识保险公司培训员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又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8家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有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愿在具体的座谈中我发现,8.6%的公司管理者认为公司对员工进行培主的需要“非常强烈”,44.3%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进行部训的需要“比较强烈”,表示需要程度“一般”的占39.3%,而没有公司管理者认为没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大多数公司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必要。

可见,多数管理者认识到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而保险公司员工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所调查的公司员工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肯定了学校教育与公司培训的重要价值,11.1%的人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对自己比较适用,而的88.9%的人认为企业培训更为重要,在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员工做出不同的回答,主要是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岗位,很难简单地得出学校教育比公司培训重要,还是企业培训比学校教育重要的结论。

2.1.2保险公司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毫无疑问,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目的是增加盈利。但是选择哪些项目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盈利的目的呢?这里存在着公司管理者对于各种培训内容的价值判断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在非常需要的培训项目选择上,首先是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培训(44.4%),其次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44.4%),再次是以塑造或灌输企业文化为目的的培训(11%);而对员工的培训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员工更重视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51.4%),部分公司也尽力满足员工的需求。虽然对于培训各家保险公司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实施。

2.1.3保险公司开展培训数量在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认为每年该开展2次或以上企业占83.4%,开展1-2次占16.6%。这个问题,反映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数量之少,而要求多开展培训的强烈愿望。在一些先进的公司里,职工培训是经常的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培训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至少要接受40小时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新员工入职、企业文化、专业技能、语言及海外有关知识等。摩托罗拉公司还积极积推广电子学习(e-learning),公司要求员工每年电子学习要达8小时以上。

2.1.4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公司在确定了培训内容之后,就要考虑通过哪些途径对员工进行培训,当然也会认真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在对**市8家保险公司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更愿意”的培训途径的选择上,首先是本单位内部培训机构,其次是政府办的各类培训中心,再次是有业务关系的其它单位。总的来说,保险公司培训的途径是以自己单位内部培训机构为主,以与公司的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和政府主办的各类培训中心为辅。而在与之座谈中得知,公司培训员工首公司内部培训机构,不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因为部分公司内部的培训机构有较为正规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培训针对性较强,员工的收效也较大。而通过座谈了解到管理者更多地是从经济角度衡量投入产出比,对培训的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与培训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做出的选择。

从对**市8家保险公司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地方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短,加之地处较落后的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保险公司在培训的深化及发展也还存在很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2地方保险行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和指导思想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于经济效益,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亏本买卖”,出于节约成本理念,能省则省,尤其是见于培训了员工要么“跳槽”要么要求“加薪”的两难境地。这些原因造成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对待培训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技,往往流于形式。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市的某些保险公司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并不是十分清楚公司人力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地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救火式工作,无法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同时,在这种观念引导之下,公司往往会忽视对管理层和决策领导的培训,忽略培训的潜在价值。

2.2.2缺乏各层级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员工培训如果离开各层级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效果就很难保证。因为培训的很多工作,特别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的跟踪都离不开一线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而地方的多数保险公司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实施保障体系,各层级管理者对自己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所以在团队建设中,还有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员工技能缺乏和绩效低下是因为培训工作做的不好,跟他们毫无关系,甚至推卸责任。

2.2.3缺乏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地方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简单考试上,而事后又不再做跟踪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是否成功,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不得而知。这样不仅仅不能达到考评培训效果促进培训工作,对培训上的巨大投入也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培训结束就意味着培训者与公司、与被培训者脱离了关系,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及效果反馈系统,如此循环使受训者的工作技能、工作行为、工作态度改进不大,并导致受训者丧失再次受训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8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9

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带来了保险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

中国保险业经过30年的发展,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但目前保险人才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战略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保险专业人才缺失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展业、精算、承保、理赔、查勘、管理和投资等环节人才的广泛需求。而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从1959年商业保险停办到1980年恢复,保险业一直处在教育上的真空期,20年一直没有任何保险专业教育。这意味着,20年间保险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断层。1980年到现在,也只有70多所大学开设了保险专业,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每年保险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最初不到2000人,虽然现在发展到20000多人,但与保险人才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据统计,目前保险公司年平均增员率约为25%,据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所作的预测认为,到2010年保险业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近50万。参照国外美国每7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日本每300个国民中有1个保险从业人员、香港平均不足20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台湾每152人中便有一个寿险推销员的经验数据,结合我国大陆实际情况,调整按1∶500推算,未来我国保险人员需求数量大约在200万左右。另外,从现有的保险从业人员情况来看,真正保险专业科班出生的人才稀少。据统计,2007年保险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62.17%,但其中保险专业毕业的仅占8.69%。

(二)操作应用型人才缺失

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这个特征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从总体来看,保险教育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保险专业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涉及的大多数是一般保险知识、理论概念,缺少保险经营实战经验,对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操作知识比较表面,理论性强、实用性差。有一位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这样评价新入司的大学毕业生;才华横溢,但眼高手低;颇见理论功底,但脱离实际;言语滔滔,但能力平平。这一现状说明目前保险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自我循环”状态,与业界脱节的现象严重。

(三)技能型人才缺失

保险是由许多职业岗位组成,比如产品开发、展业、承保、防灾、理培、会计、信息技术,它要求保险教育应该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将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但目前保险教育片面追求学科型,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上岗。比如,有的学生基础操作技能不懂,甚至看不懂保险单证、不会填写投保单,对车辆、企业财产、建筑工程等关联知识匮乏;查勘理赔程序、技巧不熟悉;财务报表看不懂;沟通谈判时更无所适从。

(四)复合型人才缺失

保险是众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与保险有密切关系的知识非常多,如寿险核保核赔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车险的定损查勘需要丰富的车辆维修知识,涉外业务则需要扎实的外语知识,保险营销需要丰富的公共关系知识,营销主管和公司管理人员则需要丰富的团队管理知识。而现行保险专业课程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风险管理、保险精算等,过于就保险论保险,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比如医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灾害学、人口社会学等等开设比较少。这一行为直接造成了在校保险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这也就出现一种怪现象,即正规保险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胜任保险公司工作,这有悖于保险专业的初衷。

(五)综合管理人才缺失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保险机构的不断增多,保险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少公司反映,现在比较优秀的基层经理和主管成了稀缺人才。有的公司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就只能看谁业务做得好,就把谁提拔起来当经理、当主管。而这些同志多数缺乏管理经验,不会带团队,往往工作很被动。有的同志以高报酬、高待遇到兄弟公司“挖墙角”,造成人才争夺的恶性循环。

二、保险职业教育是我国保险业破除人才需求瓶颈的有效途径

保险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它姓“高”名“职”,保险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其在破除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需求瓶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各企事业单位的第一线从事实务的高等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这种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保险职业教育的职责之所在,这使得保险职业教育成为了能直接面对当前我国保险人才供求主要矛盾的中流砥柱。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吴定富主席强调指出,“要更加重视保险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保险系统现有职业培训学院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人才。”这充分说明,保险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反映了保险职业教育所应承担的、任重而道远的光荣使命。

(二)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标准化的技能型人才为显著特点

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技能,是把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为了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保险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将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实行“双证”制度。即学生毕业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比如保险人、公估人、经纪人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等,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毕业后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保险业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三)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零距离”上岗的效益型人才为中心任务

过去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上是“升学导向”,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保险职业教育重视从实践和应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并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来对待,这为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成为能适应保险业需要的从业人才,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虽然保险职业教育在保险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制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一)构建以保险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中国保险业界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合格的保险专业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应具有优秀的职业精神,包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助、创新图变、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二,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它包括保险专业知识及与人打交道的相关知识;第三,应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操作办事能力、处置应变能力;第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它包括诚实守信、奉公守法、遵章守纪、重形守规等;第五,应具有丰富的职业常识,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理论前沿状况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

市场需求的培养导向强调应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一般性知识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保险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利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保险职业技能领域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第一学期大专业,统一基础课,第二学期起开始专业定向学习的形式,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压缩公共基础课,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自主选择专业学习方向,确保每位学生毕业时均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使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渠道更广、更宽、更深。

(二)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过去,高职教育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上,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许多高职学生尚不具备普通高校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普通高校的要求教学,学生就认为自己学了一些本身不擅长、不愿学,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感觉中学弄不明白的东西,大学还是弄不明白;老师教了许多不知为什么教,不该教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是学校里学的用不上,工作中用的没有教。其实,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长处,这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是一种和谐,关键在于要找出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为此,应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依据

对于教学内容,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要淡化学科体系,强调能力本位,突出实用性,要贴近公司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的职业需要,而不要盲目向学科型高等教育的模式攀比或趋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应当学习的是“细胞如何工作”,而不是“什么是细胞”。

2.教学方法应倡导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从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向“老师教学生学”,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行动过程全面、主动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行动,绝非单指某一技术或技艺,而是学生即将从事的某一职业可能发生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比如对于保险业务,其工作过程包括展业、签单、理赔、售后服务等。

3.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应强调综合化、模块化

综合化不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拼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综合,是把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即教学项目的手段,这需要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通过综合化,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提高职业能力。而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可以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又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所必须为依据的,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其排列顺序也以工作过程的实际为依据。

4.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对一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要老师讲好了就是好课,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老师从头忙到尾,学生什么都没学会。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同时,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不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是效果。只要学生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在能力上有显著提高,使用各种模式的方法都是可以的,不限制唯一的教学模式。

(三)完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教学体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也是职业教育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保险实训教学基地

实训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它包括:(1)建立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实训教学大楼、专业实训实验室等,实训教学基地应具有全仿真性质,可以模拟成一个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一个部门,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训素材都来自于保险公司提供的案例、数据、标准化流程,做到职业氛围真实,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规范。(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保险人才培养,需要保险学界与保险业界紧密结合。保险业界可以提供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行业建立一些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绝大多数专业都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这些基地教学任务明确,条件保障到位,运行情况良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考虑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办学方式,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切入方式,以公司急需人才培养为结合点,突破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求与行业、公司的紧密对接,实现校企教育资源共享和双赢。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主要形式有:教师承担科研和保险产品开发项目攻关、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聘请公司高级业务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公司的实际案例教学、“订单式”培养、学生到公司代岗实习等,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节省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2.成立保险职业培训公司

职业培训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师资队伍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各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由此可见,职业培训公司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职业学校在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国家教委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因此,可以考虑和保险公司联合筹建保险职业培训公司。该公司实行员工化管理和培训式教学,采用具有学校特色的公司化管理模式,既要有公司的概念,同时也不要有公司的固定模式,学生以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的出现,以公司化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实战性的专业熏陶,使学生得到最新的高度仿真的保险业务模拟训练。公司初期是作为一个实训基地,以师生实习、实训为主,以展业为辅,该基地最主要是从事销售和实务培训,但是不能仅定位于提升销售技能,因为公司培养的不是单纯的业务人员,而是全流程式的实训,让每一个师生通过公司这个平台都非常熟悉保险实务流程。等积累人才、资金、客户资源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把基地逐步演变成一个独立运行的公司。由此可见,这种实训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实训操作的逼真性及与实务的贴切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四)建设以“双师”结构为标准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教师在保险技能的掌握上,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具体来说,可采用“送、下、带、引、聘”等多种方法。“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高等保险院校的对口专业深造;“下”是让部分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保险公司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训指导方法培训;通过保险实验基地、课题合作或委托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引”是指从公司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设立教师奖励基金等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指聘请兼职或客座教授、保险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一体化”教育。

[参考文献]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10

课程名称的变更为起点

我校对《保险学》课程的改革是从课程名称开始的。2005年,我校设置金融保险专业时,将该课程命名为《保险学》。2008年,在“专业剖析”活动中,将其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

课程改名表达了对课程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决心 我们研究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发现其在改革力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几乎是本科同名课程的“山寨版”,没有体现出高职课程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和创新精神的缺失。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着眼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宁愿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慢些,但不能在起点上误入歧途。

课程改名的根本动因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要求 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之一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可以用“明理念,懂法律,会理财,善沟通”12个字概括,即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素质。作为入门的保险类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一般为54课时),课程应聚焦于保险理念的引导、签约技能的训练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上。有了这种起点,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具备严谨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展业习惯。

课程改名有助于形成分工明确、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 《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能力目标不明确,前导后续课程逻辑关系不清晰。因此,我校金融保险专业对开设的三门保险类课程进行改革。《财产与人身保险》课程主要介绍重要的财产与人身保险产品的类型,并培养解读相应保险产品的能力;《保险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介绍保险产品营销的方法与技巧,并培养理财规划和制作投保建议书的能力。因为保险产品属于无形产品,法律特性明显,所以,《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为二者的前导课程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主要介绍风险与保险、保险业务流程、保险合同、保险法律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签订合同与解决保险纠纷的技能。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

从六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调整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市场为导向” 从成人教育转制为高职教育的头几年,我校专业教师迅速调整了心态,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坛,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改革还不到位。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许多学生与大多数国人一样,对保险业持较深的戒心甚至偏见,原因在于他们对行业状况、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等缺乏清晰的感性认识。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市场的直接沟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进行实践,学生就会逐步转变观念,形成对保险业客观、辩证的评价。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理念对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提升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到“培养职业潜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功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有经验的教师最后沦为教学“流水线”上的“知识蓝领”。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初期,应确立“训练就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并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我们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工作过程后,发现保险合同作为产品载体,贯穿于工作流程的始终,因此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解读、签订保险合同

转贴于

与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能力”为具体教学目标。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培养学生签订和管理合同的能力,必须以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素质作为支撑,同时,学生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就业,无论是见习业务员,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职业晋升,都需要法律素质这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养职业潜力”被重新定位为本课程的终极培养目标。

整合教材资源:从“普高教材”,到“校本教材” 《保险学》课程最早采用的是普高本科或中职教材,改名为《保险学原理》后采用的是“伪”高职教材,这些教材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高职特色,实践内容不足;内容陈旧滞后,不符时代要求;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固守传统思维,脱离教改轨道。在课程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保险合同与法律》(已立项,待出版),该教材将具有以下特点:

1.以“基于工作过程”作为选取教材内容的指导原则。作为入门课程,本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认真规划长远的职业生涯,扎实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岗位技能。因此,我们重新整合了以往的教学内容,选取了保险理念的形成、保险业务流程与岗位、保险合同管理、保险法律支持四个内容模块。

2.以“任务导向”和“项目导向”作为教材的组织方法。本教材设置了四个教学项目。项目一“保险理念的形成”,将帮助学生澄清误解、端正态度,以专业的心态认识要学习的课程和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项目二“保险业务流程和岗位”,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从事职业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素质与技能要求。项目三“保险合同管理”是教材内容的核心,贯穿所有业务流程的主线,也是学生从业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项目四“保险法律支持”是项目三内容的根本保证,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每个项目都通过“任务导向”编排内容,其逻辑顺序是:任务的引入(如,案例导入,问题引入等)→任务的分解(子任务,按时间顺序、流程顺序或平行顺序分解)→任务的解决(包括知识解释、原理分析、技能运用、课后练习)。

3.以教材的“无缝对接”作为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校企合作“零距离沟通”的特色:(1)项目内容均来自生产一线。教材的内容是授课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行业人士共同协商确定的,案例也是来自保险行业的经典案例。(2)满足学生考证上岗的“零过渡”需求。教材内容覆盖了保险人考证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达到上岗的初步要求。(3)与企业资源“零障碍”共享。我们已与友邦人寿广州分公司达成协议,企业派专业人士深入教学课堂,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协助教学,专业教师也可以将与理论模块配套的实训项目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加以实施。

创新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到“现场教学法” 《保险学》课程教学最初采用“举例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通俗易懂。但是这种方法目标性、针对性、逻辑性不强,而且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改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实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作为贯穿项目、牵引任务的主要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案例教学法”能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即便如此,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些沟通障碍问题。比如,在哪里讲授这些案例?哪些人来讲案例?谁是案例中的主角?所以,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现场教学法”。具体做法,一是将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到保险公司的职场、培训中心、展业现场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请保险公司的培训师和资深业务员来校授课,以其自身经历激励学生;三是让学生参加展业实践,使其成为教学案例中的主角,回校后与同学进行知识分享。这种方法推出后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转贴于

再造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到“展业签约核心业务” 《保险学》课程最早是将教材《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内容(见表1)粗略划分为五个理论模块,设计了五个配套实训项目:

实训1——风险认识:海上逃生(保险游戏);

实训2——保险纠纷案(案例讨论);

实训3——订立保险合同(模拟训练);

实训4——与保险界交流(参观、座谈);

实训5——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认识与需求(市场调查)。这些实训项目与理论模块基本吻合,实施方式也丰富多样,但没有真正体现项目导向和任务导向的特色。高职课程的实训课应以“有用”为原则,提倡精炼。因此,在《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我们将实训项目整合为:

实训1——认识保险事业(与“风险与保险”项目配套);

实训2——了解保险工作过程(与“保险业务流程”项目配套);

实训3——模拟签订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项目配套);

实训4——保险理赔实务(与“保险法律”项目配套)。整合后的4个实训项目围绕保险展业签约的核心业务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

延伸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到“一线岗位” 高职课程的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要求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设备和资源;二是将教师培训延伸到企业,可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三是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进入生产实践环节。要让学生知行合一,他们对保险事业、保险理念的认识才会深入。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其中的签约企业更是进行了深度合作。除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选择教材和实训项目外,还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公司晨会,可对保险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氛围增加感性认识;参加暑期实习,可为新学期课程学习作良好的铺垫;参加业余时间展业,可大大弥补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

《保险学》课程改革

需要夯实支持保证基础

课程体系需优化 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按将来的就业方向设置成证券类、银行类、保险类三大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成效参差不齐。最大的问题是这三大课程模块变成了相对的知识与技能“孤岛”: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目标明确,但总体上不统一;各门课程理论知识自成体系,但不能相互印证;各门课程实训项目琳琅满目,但缺乏强化效应。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欠缺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势必影响《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11

因为一些错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培训工作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阻碍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不当的培训工作对企业这个肌体而言,容易造成以下几种风险:

“隔靴搔痒”风险

这是最常见的风险。通常有四种情形:一是企业将培训定位过高,要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反而导致需求不明,什么都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二是企业为培训而培训,被动地花掉培训预算,在“全员培训”的美名下对员工实行普惠制,如同“喷灌”浇花,真正需要重点培训的员工得不到足够的培训机会;三是企业将培训定位成员工福利,一味追求培训师的名气和影响力,将培训办成明星“演唱会”,而员工参加培训则主要就是“学学词、养养神、认认人”,或者“休息休息、联系联系、米西米西”;四是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建设内部培训资源,完全依赖外部培训机构,或简单地拼凑外部的理论、案例或其他资源,虽琳琅满目,对解决企业问题却是镜花水月。

“下错药”风险

这也是培训工作中供需不对接,没有针对性带来的风险,但比“隔靴搔痒”更为严重。一方面,外界知识和形势的变化很快,企业培训中却仍采用老办法,产生一定的滞后怯;另一方面,工作中违背培训本身的基本规律,如在培训对象上,有的企业因为工学矛盾,为完成培训任务而让时间相对富余的非骨干员工多次参加培训,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企业不顾培训对象的基础、发展方向等实际情况,赶鸭子上架,或者说教火鸡爬树;在培训方法上,有的企业图省事,将培训简单等同于讲课,违背了“知识更新采用讲授式、技能提升采用训练式、态度转变采用体验式”的一般规律。实践证明,缺乏训练和实践练习的培训,学员会在6周内忘记90%以上的内容。

“断臂”风险

在企业肌体中,核心资源往往是“左膀右臂”,培训工作中操作不慎,则极易造成专业技术泄密或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比如,A企业作为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尽管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对自身核心技术秘密的保护,但因为觉得在管理培训中引入外部培训资源没太大关系,结果导致技术的泄密,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B企业则是在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中,几位核心人才被猎头盯上,造成了团队性人才流失的惨状。

“供养寄生虫”风险

这也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企业培训工作中在企业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上不到位或不作为,放任员工自选培训课程,员工反客为主,片面注重学历教育或自身的兴趣特长,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企业花了大价钱却做了一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二是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或参加外界培训班的时候不加区分,要么给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员工培训机会,要么与竞争对手一同培训,增加了流失员工的资本或增大了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角的可能。

“毒气攻心”风险

一些企业培训主题的选择不慎重,或者在培训中与外部培训资源沟通不够,导致植入的理念或工具与企业现有的战略、文化产生矛盾,就像受到了病毒感染,产生“排异反应”,企业内部非但未出现管理提升,反而出现了思维混乱的局面。

“两张皮”风险

这主要在大企业集团的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企业集团在培训工作中缺乏统一规划,或者因为地域差别、文化差别或培训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子公司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重点与集团的培训方式不一致,使集团的战略、文化不能有效耦合。

上述培训工作中的风险都是因为培训工作违背自身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其结果严重者往往导致企业肌体的僵化,或局部僵化,也使培训工作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重要地位。当然,上述六种风险并不是均衡出现,也不是意味着一出现就一定很严重,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果。

那么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使培训真正能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呢?

建设有活力的培训体系增加企业活力

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风险,与企业领导不重视、不参与,培训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够等有关。要通过培训工作防止企业僵化,有效防范培训风险,必须着眼于培训旧身,用灵活、不拘泥的培训工作,激活“人”与“文化”,建立起有活力的培训体系,进而保证企业的“营养健康”和活力。

具体来说,解决“断臂”风险、“供养寄生虫”风险,既需要培训工作中注意挑选培训对象,加强过程中的保密管理,也需要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配合;而解决“隔靴搔痒”风险、“下错药”风险、“毒气攻心”风险、“两张皮”风险,则主要在于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建立健全有活力的企业培训体系,通过实施灵活的培训战略,更个性化地、精确地聚焦企业战略与文化;通过激发澎湃的培训动力,尤其是与员工职业生涯挂钩,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自组织体;通过动态多元的培训形式,激发员工持续学习与变革的激情;通过开放的培训资源,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企业在人员思想、能力变化中获得发展活力;通过务实的培训管理,尤其是培训考核,使培训过程中的活力因子不断进入企业实践发挥作用。一个有活力的培训体系,能有效防范培训工作中的风险,甚至不让相关风险产生。

灵活的培训战略

企业培训工作中切忌照搬照抄,而要根据企业战略类型、文化风格、成长阶段、技术特点和企业规模确定自身的培训战略。从战略类型来看,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在培训中应坚持较宽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员工提升职业转换能力;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短期内提升员工技能。从文化风格来看,保守型的企业要更多关注内部资源的挖掘,形成从上到下实施的标准化培训体系;开放型的企业则应引入外部资源,注重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从成长阶段来说,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可以相对弱化培训工作;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则应重点让培训工作辅助团队配比结构的形成;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树立专业优势;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则应更注重转岗培训。从技术特点来说,连锁式、上下游关系不明显的企业应注重标准化培训,而上下游关系明显的企业则应注重专业化和团队精神培养。从企业规模上来讲,小型企业应更多地整合外部资源,强化需求和资源的统筹;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考虑建立统一的胜任能力模型、创办企业大学和建设标准化的培训体系。总之,个性化、随机应变是活力培训体系的首要原则。

澎湃的培训动力

培训工作中,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往往有“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的心态。而实际上,没有员工的参与,员工培训身到心不到,那么想达到培训效果就是企业的一厢情愿。因此,在构建培训体系时要考虑员工培训动力的问题。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必要构建基于全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

一要划分清楚职业通道,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通道挂好钩。比如H集团把人才划分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两支队伍,划分出初级人才、骨干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和核心人才五级台阶,并确立分开培养的路线。这就把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发展大局之中,确立了培训工作的格局。

二要以人才成长规律导引人才培训。要确立素质能力与业绩、素质能力与分配、素质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成长周期模型,为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奠定坚实的依据。

三是开展台阶式的培训。H集团根据自身战略以职级为培训对象选择的重要标准,结合人才现状盘点,对同职级的员工进行专门设计,对新进员工、资深员工、中层领导人员和高层领导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并区分新任职和后备人才,确保重点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一个台阶上都能接受相关培训,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

四是推动培训和使用挂钩。这样,员工在参加培训工作时能知道自己的远景,充满了希望,也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培训内动力,而企业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动态的培训形式

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工作一般应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等方法,以符合成人的记忆曲线和接受特点。这些方式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面向实用。国外研究表明,人的能力70%是从工作中获取的,因此,在形式上必须注重工作中的学习。同时,培训的目的是获取改变企业的能力。培训如果不能导致学员行为的改变,就不是深刻的培训,如GE、花旗等公司都提出培训发挥变革作用。中美史克公司的培训目的就明确提出:学习是终身教育,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变革,变革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行动学习是近年广受推崇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行动,切实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集中学习中注意劳逸结合,分散行动中注意发挥学习小组的共同智慧。例如,M公司在行动学习中以问题为中心,30-50人一个班级,结合集团重大变革、重大战略、新任职、新问题等进行选题,并选择适合的培训对象,在具体培训方式上采用“七步法”(即破冰、“导师”介入、专题学习、专题调研、方案论证、行动实践、通关验收)的培训模式,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实现了学以致用。企业培训工作中,实用、管用是评价形式创新的不二法则。

开放的培训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工作最终可以说是改变人的思维的一种工作,而思维的改造必须有其素材。企业培训工作中要根据自身目标,合理地引入各种优质资源。

一方面,企业战略和文化的根植于企业的实践之中,加强企业知识管理,为培训提供支撑是一种必须。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关键是知识的流动。IBM就建立了强大的知识管理平台;而施乐公司的知识资源库就整合了包括员工信息,职位能力及评价方法,公司大事,客户、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等,为员工培训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资源支撑。很多知名企业建立“教练制”、“导师制”和“影子学习制度”,推行和完善内部培训师体系、开发内部教材和案例集,就是开发内部知识,并将其引入培训实践的有益尝试。

另一方面,与企业发展一样,培训工作也必须积极吸收来自理论界和社会实践中的优秀知识成果。比如,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就坚持开放式办学,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编入教材。从标杆企业的实践中来,到企业自身的实践中去,进行对标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近年来赴优秀企业观摩现场教学的培训工作有增无减,就说明了这样一种趋势。外部资源的利用也有多种形式,H集团在自身培训工作中,就不盲目闭关自守,在确定培训专题后,面向全社会搜集培训资源,形成了高校教师、权威专家、研究机构、企业实战专家和内部培训师“五合一”的师资配置模式。

企业培训工作中,只要坚持开放的理念,积累、继承、传播自身的优秀积淀,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合理嫁接,发挥“鲶鱼效应”,就能使培训工作富有活力,也使企业在人员思想、能力变化中获得发展的活力。

务实的培训管理

培训需求、策划、实施和评估形成了培训工作流程,而具体项目也有这样的小流程。只有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才能切实发挥培训的作用。而总体来看,培训管理并没有一定之规,务实的管理是合理的选择,片面地提高管理标准和降低标准都会增加培训风险。在具体管理中,培训考核是非常重要又难以把握的一环。培训工作往往因为成果没有运用,而被说成没有用。能实施各种考评、敢于接受各种考核检验是培训工作有活力的重要标志。培训工作中,要将考核贯穿于各个环节,并面向组织者和受训者共同开展,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四级评估”,尤其是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做转化效果层面的量化评估。

H集团在培训工作中就务实又不失灵活地坚持“六评”:一评考试成绩,考察学员知识、工具掌握的情况;二评日常表现,重点看考勤、小组讨论、重大表现:三评课题研究成果,考察课题研究对集团公司战略、岗位工作的持续改善情况,关注部门员工评价、上级满意度等;四评潜力,通过脑相图测评、潜力测评和职业倾向力测评等,考察学员的知识积累、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及职业发展最佳取向等:五评行动实施成果,通过培训旧到岗位3个月、6个月后,进行360度评价结果,对培训迁移和行动成果进行评估;六评组织管理,具体包括对培训方案设计评估,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培训形式、组织管理的动态评估,对学习效果检验评估,促进培训机构自身与培训项目共同进步。这种既考虑各种层次,又不一味追求量化的方式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实际的。

总而言之,企业培训是一个比较有魅力的工作,它的着力点在人的思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层面。因此,也是一个风险与成效伴生的行业。一个有活力的培训体系,如果有正确的方向,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和动力,就能有效防范培训工作中的风险,甚至不让相关风险产生。

作者简介

何坤茂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12

SARS肆虐时,苗总等人如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般冒着生命危险为客户送去救命保单;MH370失联时,理赔团队如同等待游子归家的慈母般守候在理赔一线为每个逝者家属送去尊重;直至观看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这一幕幕虽不是我亲身经历,但却历历在目,湿润我了许久未见泪水的眼睛,永恒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去除。此时此刻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感受---震撼,此次培训对我的心灵冲击很大,我的思想和心态从此发生改变,泰康重塑我的价值观,我被泰康所征服!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十几年来陪伴泰康征战南北,奉献青春却心甘情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名校骄子一批批的投入泰康母亲的怀抱,受苦受累却无惧无悔;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底层员工为了泰康这艘航母的前行燃烧自己,默默无闻却无怨无悔;我浅显的得出了一点点自己的感悟,是泰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感染着我们,是保险这个行业伟大的爱支撑着我们,使我们在保险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经历了培训的点点滴滴,了解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的方方面面,我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保险的伟大与不易。作为___的一员,我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骄傲,而是内心深深的担忧与恐惧。这并不是我缺乏自信,而是冥冥中有种感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没有经过三四级机构的磨练与洗礼就在分公司做内控;没有尝过我们的衣食父母---保险人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就在分公司。

保险培训心得2在泰康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孔老师先是叫我们和坐位附近的同学握手,再走出坐位和更多的同学握手,循序渐进的教同学们慢慢的突破自己。随后更多的专业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从事保险事业的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在保险行业成功的经验。

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班主任张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们的生活体贴入微。严老师的亲和力,带同学们跳舞,使同学们能有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谭老师讲话的抑扬顿挫及幽默及妙趣横生的授课,令同学们学习轻松易懂。张老师每次上课脸上都挂着和蔼的笑容,让大家感到非常容易亲近。每位老师都给同学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各位老师:您们辛苦了!

命运在于自己把握

上帝是公平的:本身来到人世,什么东西都没带来,我们便去学习学着拥有。但是多数人学到了穷人的心态,成了穷人。有少数人学到了富人的心态,他们便成为了富人。所以世上没有穷人,只有穷人的心态。改变生活和命运从改变心态开始。

保险培训心得3保险业内率先申请信用评级,泰康人寿从1996年的aa级跃居aaa——信用等级,没有一笔呆坏账,在国内成功首发保险业次级债券[3]

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没有一笔呆坏账

泰康人寿作为一家新型的股份制寿险公司,非常重视防范金融风险,逐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即以经济资本与价值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合规体系建设与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独立内控评价和稽核检查为重要手段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实施全面的风险、内控与合规管理;同时健全核保核赔体系,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加强稽核审计力度,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泰康人寿坚持以“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为原则,努力管好、用活资金,力争获得最大回报,自开业没有一笔呆坏账。泰康人寿按规定足额提取准备金,各项监控指标合理,经过上级监管部门的审核,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

管理

全面通过iso9001:20--国际标准(ukas)质量体系认证的寿险公司

泰康人寿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泰康人寿一贯强调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见效益,通过国际标准的规范管理求得健康发展。

建立专业委员会管理制度,成立预算委员会、投资委员会、两核委员会和风险委员会等,在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立个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和银行保险事业部,建立并完善了以《基本法》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制度和以“世纪圣典”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成立运营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前置,集中控制风险。通过建立强大的后援服务体系,形成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公司打造核心服务竞争能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有效加强了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了对重点业务开发的“风险监控数据库模型”。

信息系统

20--年,泰康人寿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大型先进寿险软件包,启用新型计算机软件系统:life/asia系统,并且成功将该软件进行中文化和本地化开发,投入实际应用。

个险、团险、银行保险新系统以及sap财务系统在全国各个分公司和上百家支公司全面上线,大集中的业务处理模式得以全面确立和加强,为业务快速发展、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业内领先的行销支持系统mss,为外勤人员提供了全天24小时的个人营销工作室,提升了个人寿险营销的服务水平。

面向全系统的“领先e步——oa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搭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沟通

业务

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体保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产品涵盖少儿、女性、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等各方面

投资业务名列行业前茅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三大事业部相继成立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泰康人寿对公司愿景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把公司建设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20--年3月2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它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资产管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国内债券市场、存款市场、基金和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年4月—7月,泰康人寿个险事业部、银行保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相继成立,泰康人寿的管理架构转变为矩阵式管理,条块结合。这一组织管理体系的变革,为泰康人寿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务体系

泰康人寿非常注重构建全面清晰的业务结构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的业务态势,为公司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泰康人寿已形成定期及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少儿保险、意外保险、女性疾病保险、高额保障保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系列。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已累计为1300万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充分满足了大众对寿险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承诺

服务是寿险的生命

以诚信、规范、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

泰康人寿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开业以来,泰康人寿坚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客户和公司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成立20--年累计赔付支出达160亿元。理赔处于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是保险公司兑现承诺,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重要体现。从每年交几百元保费的客户,到一次趸交上百万元的客户,从第一个理赔案,到20--年的820万元个人寿险理赔案,泰康人寿专业的服务品质、热诚的服务精神从未改变。泰康人寿以及时、合理、高效的理赔服务,赢得了公司广大客户的信任。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100%电话回访制度,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自1999年率先在业界推出新契约“100%电话回访制度”以来,泰康人寿不断完善回访内容,改进回访方式。20--年开始实施超百电话回访,对已经回访成功的新契约客户进行再次回访,以此加强对营销员展业品质的管理,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使“诚信服务”始终成为公司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

泰康人寿应用国际先进的life/asia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泰康人寿的客户在全国任意一家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均可办理保险合同变更、理赔等事宜,真正体现了泰康人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文化

以人为本亲和诚信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的浓缩和精华。泰康人寿倡导“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独特企业文化,树立“创新、奉献、分享、公平”的企业风尚。

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营造“开放、学习、专业”的主流学习文化,提倡“教育是最大的福利,管理是严肃的爱”,致力于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

推行“制度文化、风险文化、诚信文化、执行文化和绩效文化”五大文化建设。

泰康人寿注重在公司各项活动中提升企业精神,使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优秀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自我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实现联为一体,共同提升。

保险培训心得4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

从月23日到现在,不知不觉在太平人寿学习了17天。17天当中,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从入司当天的一个对保险一无所知的应届毕业生到现在已经开始展业的业务实习生,时间虽短但是转变却大。下面我从但各方面谈谈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一、选择比机遇重要

在太平人寿的招聘专场报告会上,杨雪莲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来太平之前,我在福建天宇职业培训学校做校长助理--一份在很多同学看来还可以的一份工作。但是经过反复的思索,最后还是选择来太平人寿。在天宇工作期间,我很受重用,半个月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了两个培训项目。校长当听说我要走的时候反复挽留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因为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学习环境而不是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对社会还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所以要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三、信心比黄金重要

“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最棒的”--这是我们阳光二期员工集体手势。这个手势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远。每个人在做这个手势过程当中如果把自己的心融进去,用心去做这个手势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手势的神奇力量。保险业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一个还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的行业,也是一个容易被拒绝的行业。在这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人拒绝,我们也可能遭人冷眼。唯一能支撑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只能是我们的信心--对行业的信心、对公司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通过这几天的尝试展业,我也体会到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市场实践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业务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对保险业务员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磨练意见,增强抗压能力,让我们学会如何在逆境当中保持信心、保持自己高昂的斗志。真诚希望我们的伙伴们都可以正确的对待这个让人恐惧的市场实践,端正自己心态,在自己勤奋下实现目标,达到公司要求,最终留在太平人寿铸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保险培训心得5养儿防老不再是广大农民养老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庄户人家感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样可以养老送终。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从1992年开始至今,我市农村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仅市区范围内的农村非城镇户口人员中,已有2.2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资金累积3000万元。

市社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是让农民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段,把自己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留到将来使用,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篇13

现在很多学生怕走出学校校门,不敢面对社会、不敢走向社会、不敢接触社会,这实际上是不懂得推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保险推销原理,谈一下学生保险推销技能的培养。

一、推销技能是一种广义范围的推销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被认识,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推销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推销就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推销,不仅包括人类在经济、贸易、文化领域里对各种有形商品(如机械、服装、食品、文艺作品等)的推销,也包括对各种无形商品(如科学技术、行为、理念、形象、声音等)的推销。而狭义的推销是指商品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它指的是商品推销人员销售产品或商品的行为与活动,是从属于广义推销的一种特殊情况。

推销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人人时时刻刻都在推销。从广义范围的推销来看,推销课程的讲授,不能只讲解商品推销之狭义推销,而应当结合广义推销来讲授,这样就可以更加丰富课堂知识内容,使学生扩大思维与知识面,效果也更加明显,因为学生毕竟要走向社会、要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完成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二、推销技能是一门综合学科

推销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推销工作极富创造性,它是综合了市场学、心理学、口才学、表演学等知识的一种艺术工作。但是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一些推销员本人对推销也是一知半解,很多是因为身无一技之长,在谋职无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去干推销,所以往往是半途而废,也损害了推销事业。推销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推销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有较深的修养(素质),较扎实的基本功。

像人寿保险的推销,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是一个抽象的保障概念,业务人员不是去卖一条腿值多少钱,或一条命多少钱,而是让顾客买到心灵的平安和财务上无后顾之忧。这就是推销的技能与真谛所在,也就是不直接推销具体商品,而是推销信任、理念与专业素养。

三、结合推销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做与说的结合

针对现在的职业学校(学院)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比较窄而且对社会知之甚少的特点。作为老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推销原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时就可以模拟进入社会充分表现自己。同时,要把推销工作当作一件乐趣,因为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才能做好一切工作。

(一)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需要知道什么

任何技能都是以知识作为基础的,学生的技能训练,要重视阶段性的需求,专业知识应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分量适当。例如,人寿保险主要从人寿保险的种类;人寿保险的契约(合同)、条款的解释;各种商品的介绍;建议书制作与说明;投保实务;人寿保险与相关法令;核保与契约选择;社会保险概说;保户服务概说等几个主要方面有重点地、与适用相结合进行讲解与训练。

在培养学生推销语言技能时,同样是保险的定义,让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讲给客户是这样的:人寿保险就是当我们有工作、有收入时,别人吃一碗饭要五块钱,我们宁可付五块五毛钱,我们也不觉得是负担。可是,当我们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却永远有一碗饭吃甚至还有一盘菜的制度。这样讲授与训练,清晰、直观,效果很好。

(二)正确的态度与工作理念――让学生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去学习、工作

保险推销,态度最重要,态度决定一切。让学生记住,他所从事的是一种高尚的工作,是一种传播幸福平安的事业,是最美好的事业,应该觉得骄傲。在课堂上主要从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能;推销的基本理念与态度;业务人员的困难与障碍;成功者画像;永不熄灭的推销热忱;迈向成功之路;寿险生涯的前程规划;建立业务人员的风格与理念等方面进行讲授与训练。

推销人寿保险的功用,可以说养儿防老,其实保险就像是多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平时不哭不闹,只是花一点点钱,与您自己的儿子相比保证孝敬您。万一发生了事情,他可以一下子长大,马上就可以去帮您。

(三)熟练的技巧、动手能力――学生必须会做什么

保险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无形商品,他看不到,摸不到,不能试用,甚至付款时还看不到保险契约。他买了这个商品,还要希望用不着它。他得到的只是一种安心的感觉。所以业务人员要让客户感觉,他每年只花区区几百、几千元,就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做丈夫的爱心,这就是成功的销售。训练学生的基本动作,从接触、说明、激励到结束。技巧熟练可以增强信心,容易成功。训练的内容包括:客户与市场;客户类型分析;如何接触准客户;说明的要领;促成的方法;保险计划书的制定,递送保单的技巧,保单的规范、正确填法;客户管理与售后服务;建立对客户的影响力;电话约谈的技巧;客户介绍要领;保险故事的运用等等。

(四)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必须经常做哪些事情

少则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专业知识是推销的基础,正确的态度能勇于面对客户,熟练的技巧会强化自信,持续成功的是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把学到的推销真本事,变成学生习惯性的语言与动作,掌握推销的工作要点。知道从事推销的人,需要两大本领:一是要擅长与拒绝的人打交道,懂得“拒绝是推销的开始”;二要有“我一定能赢”的信念。无论是大推销,还是小推销,都要从攻克对方的拒绝心理入手,让他们从厌烦到喜欢,这就意味着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推销员本人必须要有绝对的自信,把自己看成能手、专家,才能把难说的话说好,把难办的事办成。

在教学与训练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通过问题回答,让学生参与、回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并善用身体语言,用活生生的例子、故事来讲解,吸引学生,强化训练的效果,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讲授保险推销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结合推销原理,把产品推销、企业形象推销与个人推销技能结合起来,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在现有状况下,如何教学生钓鱼,而不是钓鱼给学生,培养训练合格保险推销人才的一些做法。

作者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李世伟(1962.11― ),男,研究生,副高,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