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1

2应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法在当下也经常被应用于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进程。开展回归分析法在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2.1回归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回归分析法的应用,主要是进行数据统计原理应用的进一步精确化。应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各项数据进行线性处理,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进而可以以回归方程的形式进行分析内容的更加具体的体现。根据当下回归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情况,主要可以将回归分析法分为一元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两大类。回归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其方程为:y=bx+a(2)直线上,各点(x,y)到水平线的距离为:21niitybxa=b−−∑(3)2.2回归分析法在机械零件各项参数工作开展中的应用开展回归分析法在机械零件各项参数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时,首先应当明确机械零件各项参数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相应的x与y的回归方程,进而掌握机械零件各项参数的回归概念。同时,对于代表机械零件应用年限的参数t进行针对性分析,建立专门的参数t样本容量,以实现对机械零件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年限的有效估计。开展应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的具体研究可知,回归分析法在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机械零件各项数据的变换的线性关系的有效掌控,进而实现对机械零件各项参数更加宏观、精确的掌控[4]。

3应用最大似然法开展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

最大似然法在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开展最大似然法的具体应用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3.1最大似然法的基本概念。最大似然法被称为最大估计法,这一参数统计法是由德国数学家首先提出的。最大似然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应用概率学,通过对被测试对象的随机抽查,进行整体样本情况的全面估计。最大似然法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原理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当下也被广泛应用于各项评估工作。3.2最大似然法在机械零件评估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应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机械零件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首先应当明确机械零件的设计变量,将SUMT内点法应用于设计工作中,可以建立明确的失效年限变量参数关系。应用过程中,最大似然法要注重数学模型的有效应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2221311313131min()lnxxnixtxtxFxe=xxxxxx−−=−−−−−∑(4)开展最大似然法在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探究,可以实现对评估结果精确性的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5]。

4三种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方法的总结

在进行威尔分步法、回归分析法以及最大似然法三种方法的应用研究后,开展三种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选择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效提升机械零件数据分析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分析可知,威尔分步法和回归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而最大似然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线性参数的有效应用以及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

5结语

根据当下机械零件可靠性测试实验开展的基本状况,主要是应用威布尔分布法进行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和应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对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以及应用最大似然法开展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的分析,根据这三类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结论总结。机械零件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提升机械零件整体的精确性,促使我国机械行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从而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范围广 单位: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卢昊.基于矩方法的相关失效模式机械结构系统可靠性稳健设计[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王新刚.机械零部件时变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2

起重机械的基本任务是垂直升物,并可兼使重物做短距离的水平移动,以满足装卸、转载、安装等作业要求。起重机械是现代化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械设备,高层建筑的施工,上万吨级和几十万吨级的大型船舶的制造,大型水电站的施工、安装等,都离不开起重机械。

1 起重机械安装与维修环节的安全监察

塔式起重机的重大事故,其中发生在拆装过程中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安装单位对起重机械的质量、安全起决定作用。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与维修施工单位实行资格许可制度,按《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的要求进行。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施工单位的资格许可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省局负责管理。起重机械维修施工单位的资格许可工作由省局或委托市局负责管理。起重机械的施工单位只有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才能开展其相应的活动。

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维修施工与电梯的一样实行书面告知制度,告知后即可施工。国家质检总局核难的检验检测机构对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施工项目经检验合格,由检验机构发给起重机械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起重机械即可以投入正常的使用,标志有效期自签发检验报告之日起计算。为了有利于今后的安全监察工作,要求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右关涉及安全性能参数的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存入该台起重机械的技术档案内。

2 起重机械使用环节的监察

事故统计表明,起重机械的使用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因此国家安全监察部门一贯重视对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的管理。为保证起互机械使均安全,首先,使用单位必须使用有制造许可的产品。其次,使用单位对已交付使用的起重机械的各类技术文件应核对,保证齐全。同时,起重机械要通过相应项目施L的监督检验,以作为安全使用的进一步保障。

使用单位应对其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使用登记。使用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颁发使用登记证,其程序具体内容与电梯的类同。实际使用小,使用单位必须将起重机械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设备的显著位置上,标志的有效期为2年。使用单位在有效期满前1个月需申请定期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由于在超重机械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机械磨损,需要更换零部件;出现故障或缺陷,需要维修;到了大修周期,整机需要全面检修;起重机械需进行走期检验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依据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始资料,因此起重机械必须建立包括其本身技术文件和使用管理、有关检验方面记录的安全技术档案。

为了加强使用单位对起重机械的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必须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如对起重机械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等。常规检验制度是指使用单位对起重机械开展的经常性检验,包括年检、月检、日检等。对于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与力矩限制器,至少每3个月宜调整标定一次。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的一员,其设备构造、操作性能与吊装作业都有其特殊性,因此要求从事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与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操作规程,通过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事实表明,无证上岗作业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的事例较多。使用单位应当对起重机械司机、吊装指挥人员、起重上等作业人员阶段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作业人员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

3 起重机械检验环节的安全监察

从事起重机械验收检验、定期检验、形式试验的检验检测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考核,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工作中,应当认真为生产、使用单位服务,不漏检,不误判,不以其他人为因素随意处理。检验检测过程中.若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并立即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起重机械应按《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和《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施工升降机是起重机械的一个特例)进行检验。以《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为例,安装、大修或改造后的拟投入使用的起重机,应当按照本规程对验收检验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在用起重机应当按照本规程对定期检验规定的内容,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起重机,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起重机并进行设备大修后,应当按照验收检验的要求进行检验。

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合格判定规则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其检验内容主要大项包括技术资料审查、作业环境及外观要求、金属结构、轨道、零部件与机构、液压系统、电气、安全装置及防护措施、试验。根据检验报告中重要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检验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4种结论。对于结论中的不合格或复检不合格的起重机械,施工或使用单位修理后可申请复检。

为了便于安全监察,根据起重机械的分布特点,对于起重机械数量较多而且具有起重机械独立检验机构的大型企业,采用白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成立的企业自检站应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方可以承担本企业内在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但不得承担本企业在用起重机械的管理、维修保养和技术改造等工作。企业自检站出具的检验报告只对本企业负责。另外,企业白检站检验范围内的在用起盟机械应当接受监督检验机构的抽检,目的是为了确认企业自检站的检验结果的质量,并督促企业白检站加强检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3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机械相关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产权、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严格审查起重设备的安拆方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指导性,确保起重机械安拆前向主管部门办理告知。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拆、附着、顶升加节等关键过程予以旁站监督,并做好标识、拉好警戒,发现存在违章、冒险作业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工或停止使用。加强附着锚固、加节前后的验收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附着锚固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当场纠正。③加强使用过程中司机、信号工以及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信号工、司机甚至是使用人员严禁上岗,确保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无违章、冒险作业。

三、监理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起重机械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起重机械安拆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安拆前办理告知情况。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或停止使用,并向建设单位甚至监督机构报告。③监理人员应当全过程旁站监督建筑起重机械的安拆、附着加节、维修保养情况。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4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机械化既是技术发展的过程,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产品品质,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十分必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及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地方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且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相当的先进,而有的地方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个别地方农业生产还处在较原始的耕种状态。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程度的不等除地域、地块带来的因素外,还有当地经济、老百姓对农业机械的认识等多方面因素。如何解决加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下3方面工作做得如何,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对发展农业机械化起到关键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指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实用技术的指导服务,它是将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机械化生产中的实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传授指导和与技术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认识和掌握技术,使之由点到面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活动和过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任务就是针对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需要,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者,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利用资源,推广农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肩负着试验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者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任。所以,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

1.1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这是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

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必须具备能够承担公共所需的关键性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机化技术服务的队伍。作为这个队伍的成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而且必须具有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做好推广工作。

农业机械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它不但要具备先进性,而且它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在价格上还得让使用者能接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所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并率先在将要推广地区试验其先进性和适用性,试验证明确实可行时,才可以在本地推广。做到运用的农业机械不但具备先进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还必须能被使用者接受。这样,所推广的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才能快速发展。

1.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应该创建自己的示范基地

率先运用已被证明可行的新的农机化技术、新机具等科研成果及农民接受较慢的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是加速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和新机具的关键环节。农民是讲究“实惠”的阶层,他们一般不盲目或率先运用一些没有亲眼目睹的生产技术。让农民亲眼目睹到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表现,是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最好办法。所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应该建立示范基地(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样板田),在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最新引进的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及新机具和推广较难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样板田的作用,要比十次以上的培训、宣传作用都大。农民亲眼所见的技术,不用宣传,自会应用。样板田对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及新机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要不断总结提高推广群众中总结出来的技术经验,验证可行,将其规范化,再行推广

广大基层农机化技术人员和农民农机手,是群众技术经验的创作者。这些技术经验,无论是成套的,还是单项的,都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经实践考核具有因地制宜、实用可靠、效益好的特点,容易为群众所掌握。群众中的技术经验,不一定很完善、规范,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科学的因素。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在总结这些技术经验时,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为这些经验找到科学依据,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提高为规范化的技术,这样,便于推广。对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技术经验,推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它的实施条件和适应范围,切不可不问条件和范围而盲目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要重视总结群众中的先进技术经验,也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地学习推广这些技术经验。

1.4推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要经常举办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培训班,对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只有劳动者的科技务农和农机化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速度

1.5开展系列服务,促进农机化发展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应该为劳动者提供系列化服务。例如提供市场信息和国家政策,引导农民根据国家及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并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帮助机械使用者向生产厂家反馈机械使用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促进生产厂家不断完善农机产品。向劳动者提供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反馈厂家的问题必须真实、可靠,既具代表性又有普遍性

1.6当好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谋

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自身的工作,在执行政府部门的农业生产政策的同时,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向政府部门提出农业技术方面的意见、建议或方案,供政府参考,以便政府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1.7完善和丰富科技成果内容,提出科研新课题

农机化科技成果是农机化科技人员不断认识、实践的结晶。技术推广是对这些成果的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技术推广工作者将在此过程中,通过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对科技成果检验、修正、补充、提高。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对新技术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对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促进作用只是相对的、阶段性的。在技术推广中,充分利用新技术适应和促进生产的一面,改进和避免不适应的一面。待到生产发展到新的阶段,原来的技术已不能适应,需要提出新的科研课题,产出新的科技成果来替代原有的成果和技术。新的成果和技术再由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引进试验可行后,进一步示范推广。

2 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

自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作业环节的机械化,也由过去绝大多数地区只有播种、整地可以见到机械作业到现在的从种到收每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发展如此之快,功劳在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如果没有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很多种农业机械,尽管作用非常之大,但由于价格高,农民不会轻易去尝试购买。例如,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前,公主岭市基本是零使用,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特别是农机合作组织都在踊跃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超过500台,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10%以上。

现在出现的购机局面是,申请购买机械的农民数额超过政策给予的补贴数额指标。改变或缓解这种局面的办法:政府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尽可能地达到只要符合享受补贴政策想买就能买;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倒买倒卖和购买机械不是用于农业生产等不良现象发生。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农田作用机械由小型机械为主体向大、中型机械为主体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促进了农机作业组织的发展,为土地向集约经营形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不会发展如此之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更多真正需要它的农民享受到国家的这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是农机工作者的责任。

3 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起着较关键作用

强壮农民外出打工,弱势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是目前农村较普遍现象。这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有利。在农忙的关键时节,如果缺少劳动力,农忙时雇工价格高且劳动力供不应求。农时不等人,这时,机械化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农村雇工从事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费要低于人工作业费,而且机械化作业速度快,不误农时。凡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的地方,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基本都较高。所以,提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较关键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服务工作,包括打工信息、培训、遇到扯皮事情的法律援助等。尽可能帮助农民寻找安全可靠的打工出路,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如果在当地创建企业,招收本地农民,增加农民打工的安全可靠性,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上述方面的工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较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得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成果才能得以验证,才能被广泛应用,同时,推广过程又会不断为农机科研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农机科研新成果的不断产生,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同时促使农业机械自土地承包政策以来小型机械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向大、中型机械为主体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为土地集约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机械化作业基础;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机化的发展,同时,农业生产机械化,在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又创造了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农机工作者着力做好上述工作 ,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5

二、工作目标

结合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于2009年8月底之前全面完成辖区冶金类起重机械的整治工作。做到全区吊运熔融金属(含熔融非金属物料、炽热固态金属,下同)起重机械登记使用率、定检率、检验合格率、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各使用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切实有效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三、整治范围

*区在用吊运熔融金属(含熔融非金属物料、炽热固态金属)起重机械。此前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但违规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械也列入此次专项整治范围。

四、工作步骤和实施

此次整治工作从2009年1月开始至2009年8月结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传达贯彻国家质监总局、省质监局有关文件,拟定工作计划,利用现场检查、组织企业自查、与检验机构及相关部门协同调查等多种手段彻底摸清辖区吊运熔融金属(包括熔融非金属物料、炽热固态金属)的起重机械数量以及现在的状态(包括登记注册情况、检验情况、人员持证情况等)。

(二)落实整改计划阶段(2009年2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召开辖区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会议,宣传贯彻国家局和省、市局对冶金类起重机械整改要求,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做出整改计划。

(三)整改阶段(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使用单位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改造、检验、注册登记工作,使之达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将相关的人员持证、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一并完善。

(四)总结验收阶段(*年7月1日至*年8月31日)。分局将加强督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未按上述期限完成整改的单位,要坚决责令停止使用并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对情节严重的,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做好整治工作总结,上报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局组成以分管局长胡晓敏为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分局监督稽查科。按照*区冶金类起重机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充分认识到此次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安全监察责任以及使用单位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6

1.机械安全形势

中国矿业报21日消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吕莹日前表示,今年工程机械行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工程机械行业已现复苏趋势,未来市场将逐步趋于理性发展。

吕莹表示,今年工程机械行业的趋势逐月向好。据粗略统计,到10月份,挖掘机今年的累计销量同比下降幅度已经低于6%,装载机销量已经数月正数增长,而压路机由于去年市场过于低迷,今年增幅最大,到10月份的销量同比增幅达到了20%左右,工程机械市场趋于恢复是肯定的。

据统计,2004年矿山事故死亡一万多人,2012年我国因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死亡292人,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0.517.伤残人数达到万人以上,大多数人为事故直接受害者,涉及上万个家庭,直接影响百万人。工程机械安全引起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对监理明确提出了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并对现场的施工机械租赁、安装、检验、使用从资质、资格、机械安全技术状况提出了明确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有关细则对特种设备的制造、试验、检验、安装、改造、维修和人员取证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和对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检验、形式试验机构的资质认可。更加规定特种设备评审、操作、安装、维修、改造、检验、形式试验及特种工种人员需人员培训取证。

2.机械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2.1.人员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设备操作手以及生产组织、指挥 管 理等人员。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 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员是关键。

2.1.1.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

操作人员缺乏机械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技术不甚了解、不熟悉安全操 作规程、经验不足的盲目操作;缺乏应对机械异常的能力,对存在的危险一无所 知,会导致事故发生。

2.1.2.抱着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

要求操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是约束操作人员的无知行为。操作人员侥幸心理的违章作业,结果酿成事故的发生。由于操作人员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量比较大,应引起涉及机械设备的各方人员的高度重视。

2.1.3.预见能力的局限性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懈,管理人员检查不细致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在施工中,机械操作人员边开车边抽烟、打手机、穿拖鞋以及与作业时与他 人攀谈等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发现的,原来却没有预见到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事后还找不出 原因。由此反映出的预见能力的局限性。

2.2.物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设备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2.2.1.物不安全因素

2.2.1.1.物质本身存在的缺陷。

2.2.1.2.安全装置存在的缺陷。

2.2.1.3.物体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2.2.1.4.环境场所影响物造成的缺陷。

2.2.1.5.外部的环境、自然界对物造成的不安全状态。

2.2.1.6.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2.2.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2.2.2.1.设备、设施等缺陷。

2.2.2.2.个人防护用品缺陷。

2.2.2.3.生产场地环境的缺陷。

2.2.2.4.防护等装置缺陷。

2.3.环境的因素

由于路面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室外环境施工,再加 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是容易造成机械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 故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全体员工特别是安全员、机械设备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 要引起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杜绝 事故的发生。

2.4.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间接原因在以下方面。

2.4.1.技术上的缺陷。

2.4.2.教育上的缺陷。

2.4.3.生理上的缺陷。

2.4.4.心理上的缺陷。

2.4.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

3.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隐患,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通过检查,发现生产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 因素,保障施工安全。通过检查,预知危险、清除危险,把伤亡事故频率和经济 损失率降至最低。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消除措施。利用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好转。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为 研究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1.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是建筑施工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企业落实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2.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就是: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确定在制度上。 从而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志管成线, 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3.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安全(五同时原则)。

5.工程机械维权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其产品特性是:外表是庞然大物、内部却构造精密;工作环境上至高空、下至地球内层;可在恶劣的矿山、也可在喧嚣的市区;其价值不菲,动辄百万甚至千万。这些特性决定着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服务必须高端、到位,一旦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轻则伤财、重则伤人。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各类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相关的市场规则尚未成形,因此,在此行业中消费者维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相关部门应设立工程机械法律维权中心,以便工程机械业主遇到法律问题有地申诉。依法维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可运用相关法规妥善处理纠纷,推进工程机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技术创新是工程机械发展的灵魂

根据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背景,意识到工程机械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必须抓住机遇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工程机械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灵魂。

6.1.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1技术创新的行业背景

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伟大成就,但目前我国经济在总体上仍属于“导入型经济”的发展阶段。所谓 “导入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力”,依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来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和能力,通过外贸的不断增长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在导入型经济下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但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时期的实际情况。

6.2.对工程机械技术大战趋向的理解

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向,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判断。工程机械行业的科技进步主要反映在提离产品的耐久性、可靠性、节能、减排、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制造、安全和人性化等方面。技术支撑的主要方面是信息化技术、动力及动力传动技术、液压传动及液压控制技术、复合动力技术、通讯技术、工艺技术、材料技术及材料表面技术等。

卫星定位GPS系统、远程通讯系统在工程机械产品的应用使用户与商、制造厂之间的互动性更强,定位的误差可达到2-10mm,并可显示三维实时状态。因此,制造商和商的服务更为便捷,并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以及远程故障预测和友善提示。

6.3.寻找机遇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在过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加速工程机械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网络化、研发全球化的机遇,制定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

7.严格工程机械日常维修保养管理

7.1.加强工程机械检测,提高维修质量,确保工程机械技术状况完好。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技术状况、施工现场及驾驶员操作等原因,工程机械设备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障,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从而造成机械事故。因而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确保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同时,如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或进行维修,确保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7.2.工程机械管理部门要有意识地定期做好机械的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机械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消防器材等技术性能进行定期全面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修复,确保运行车辆完好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因机械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做好机械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广大税务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这样才能将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更好,提前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确保机械、人员安全。

8.结束语

工程机械安全的管理问题“无时不在,无事不有”,它每时每刻都隐藏在施工各个方面之中。人员的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的责任存在于每一位员工之中,只有每位员工都把安全管理彻底落实到自己的身上,才能有效的杜绝道路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建浩,于立等. 技术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不竭的灵魂[J].橡胶科技市场,2007,22.

[2] 毕淑娟. 中国工程机械民营企业之崛起[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4.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7

1.我国起重机械接地检验工作处理的现状

根据不同地区的供电变压装置的实际素质以及配件标准进行内部中性点直接接地处理,根据起重机机械工作过程中的供电电源形式,主要借助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的具体标准进行设计。实际起重机机械金属结构根据接地系统的标准形式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如果对于细节工作落实不足,导致施工错误,或者设备绝缘损坏等,造成整个动力支持电力系统结构的接地故障,就会造成电源直接通过滑动变阻器,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回路现象,出现内部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高涨,此时金属对地电压会发生一定效果的改变;此时,无论针对220V线电压进行怎样形式的分配,实际电阻值的大小如何,都会造成金属结构外壳以及实际电源的高压回应现象,主要表现为高于安全电压的变化。

另外,在相同变压器设备供电范围内部的起重机机械设备,部分根据接零保护的技术原理进行改进,而同时有针对内部其它部分进行接地保护,这种混合式的保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效应。主要是由于接地保护的设备一旦发生碰壳接地短路时,整个短路下的具体电流值不高,对于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的反应支持能力不足,因此这种故障电流效应将长期存在于设备之中;而,零线结构的危险电压逐渐渗透,同时整个配电系统下的具体电气设备外壳位置在接零保护规模控制范围的作用下,内部系统中性点以及起重机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和金属外壳电压严重超标。在具体电源电压为220V的起重机分布处理结构上,不同部分的金属外壳的实际电压状态,会造成附近接触的技术工作人员直接触电,并引起后续事故的发生,同时接零设备附近的人也伴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这就造成了整个触电危险范围的扩大。因此,在同一低压系统结构下,是不允许进行接地与 接零保护装置的混合使用的。这也是整个机械接地检验工作的重点落实之处,必须结合相电压接地电阻进行重复施加,使得具体短路电流加大,保证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及时反应动作,避免内部结构安全隐患的长时间蔓延,促进后续检验工作的全面进行。

2.具体检验工作质量的改进建议

2.1.关于具体保护方式的检验

在整个低压配电系统结构中,根据系统实际采用的接地手段进行起重机金属结构要素的排查,通过分清配电系统设备主要采用的供电方式以及具体系统要素的区分,使得整体企业的总配电结构比较容易识别,不需进行供电变压器进行系统确认。如果短路器设备采用的是逐级或末端漏电保护型开关时,这对于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确认有着必要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根据起重机的具体金属结构进行可靠接地的设置。

2.2.保护接零的合格对于安全检验工作的支持条件

为了实现接地检验工作下的必要安全质量效应,根据实际接零保护在起重机结构的回路无断路以及接触不良现象进行改进;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必须进行完整配备,主要包括熔断器的瞬时动作反应支持,及具体回路阻抗在单相接地短路范围喜爱的表现,实际短路电流的大小绝对不应小于熔断器设备内部支持电流的4倍,针对内部重复电阻的施加以及起重机的接地保护支持效应方面,起重机需要根据漏电装置进行接地故障自动切除,对于只采取接地保护的结构现象是不被认可的,因此,必须根据接零的支持效应,进行后续接地检验安全工作支持效应的全面发挥。根据实际电源中心点的变化规律进行长期偏离零电位的假设,针对整个系统结构下的具体设备运转程度,会得知必要的损坏现象。面对此类情况,就一定要仔细分析接地规律技术内容,结合实际安全管理经验进行更换,或者依靠外部漏电的主要表现进行保护装置的补充。在实际接地方式的更换处理流程中,需要根据接地电阻的最小安全值维护界限进行实际电阻值的设定。针对以上零接地工作细节的具体设计以及后期改进效果进行综合比对,如果仍旧不能实现必要的安全水准效益,就必须结合漏电保护装置进行加设,同时核实接地电阻的具体大小,并以此推断接地过程中,推算设备金属结构的漏电额定保护电流;实际金属结构的具体外元电压保持在50瓦的情况下,单相短路的允许电流大小为50/R。在整个检验工作的处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金属结构外壳接地电阻值的准确衡量,同时根据熔断设备的额定流过电流标准,或者是断路器瞬时动作下的整定电流具体数据进行总体的判断,结合必要的检验工具,以及计算机综合可视化模型的制作,进行总体接地情况的实际演练,同时伴随内部数据的智能控制计算手段,进行相关额定控制数值结果的提供,使得实际校正工作能够满足必要的安全维护原则以及具体指导经验进行全面规划,督促具体细节处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内部电力安全控制标准方案的全面改进,保证必要社会经济价值的完整实现。

总结:结合我国实际生产工业的具体起重机机械的工作状态,以及实际接地保护检验工作的实现程度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得相对合理的部件结构校准以及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追加,能够切实保证检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具体促进机械工作劳动效率的全面改善,以满足现代化施工质量标准的大范围覆盖以及落实。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8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以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契机,以大力推进育插秧为主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全面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加快种子处理、精密植保、谷物烘干、精米加工等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大胆探索体制创新,提高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到“十二五”末期,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为柳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基础。自2005年起,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柳河县就着手水稻机插和机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情况看,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省工保农时,早分蘖促增产,节本增效显著。调查统计全县近两年人工常规育栽插成本平均135元/亩,标准化大棚软盘育秧机插成本平均65元/亩,亩节本70元左右;人工收割脱谷费用合计120元/亩,机收费用80元/亩,亩节本40元左右,合计平均节本110元/亩。另外,机插秧可以节省秧田面积约80%、苗田管理省工60%以上,诸多因素节本可达130-150元/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可观。

农村土地流转及生产经营模式,抑制土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一时还很难放开,这些都阻碍了科技含量高、作业质量好及生产效率高的先进的农业机械介入和使用。农户耕地少,土地流转不畅且独自经营,水稻种植环节的农艺复杂、机械技术含量要求又高。只有育出适合机插秧的壮苗,才能实现水稻机插,因此,水稻标准化育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不改变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些解决机插育秧的经验和方法。

1 明确目标,强化领导

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水稻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作为全县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为实现“十二五”末水稻生产机械化55%的目标,将指标层层分解并列入乡镇农机化工作的目标考核。同时乡镇都制定了机插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乡镇政府由分管领导挂帅,农机和农业等部门组成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领导小组也相继运作,各部门与各试验示范区(点)实行包保挂钩,分工负责。聘请了农机、农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县机插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进行技术培训、现场会指导、巡回检查。年终考评先进,促动后进,推动了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 项目拉动,形成合力

县政府利用国家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及国家农机购资补贴政策,统一安排部署农机购置补贴、培训经费补助和示范奖励等扶持资金政策。连续六年累计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5亿元,引导农民投资3.8亿元。购置水稻生产专用机械设备2100台套,培训水稻种植户2600户,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点32个、示范户180个。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技术力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

3 农机农艺,技术合璧

机械设备和育秧是推广机插秧技术的两个要素。在机械设备选购方面,我县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对供货商的产品,进行了详细调查和了解,把技术性能好、价格合理、适合本县水稻生产的机械设备推荐给用户。在育秧方面,总结往年实践基础上,邀请省市县有关农业专家及基层技术骨干成立课题组。种子处理与机播种、育壮秧与播种量、水田整地与机插质量、稻谷成熟度与水稻机收率、机收留茬及还田稻草与次年春耕整地等方面,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了农机农艺结合的整体效应。目前,我县低成本机插育秧技术基本成熟,并总结出了一套大棚标准化育秧机插实用技术。许多水稻种植大户在大棚标准化育秧、机插秧和机收获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 市场机制,探索创新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9

在列车长时间运行和自然条件作用下,铁路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或损坏。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延长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线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使线路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的铁路养护主要是依靠人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养护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机械,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

2大型养路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

(1)积极做好养路机械的安全组织工作

各部门应建立养路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做好用机械项目大小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在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机械技术状态,培养安全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安全专业技术和机械安全操作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为铁路养路机械安全顺利施工做好准备。

(2)养路机械安全管理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

①养路机械本身存在安全运转性能,要想达到安全最佳状态,首先要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在场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安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机械安全隐患,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实施。

②养路机械外界存在安全,也要求我们的操作人员尽心尽职,时刻拉紧安全意识这根弦,安全与不安全都掌握在自己的双手中,对新购机械要选拨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减少安全中不必要的隐患。

3施工中的机械安全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安全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安全调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在安全情况下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产生不安全因素。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故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预防不必要产生的安全事故。

4建章立制,确保养路机械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1)做为领导者与管理者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我们在养路机械安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2)会议制度。会议是及时了解情况部署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组织协作的重要措施。安全领导小组应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会议制度,研究部署总结工作和交流经验。深入开展“反三违月”、“安全活动日”、“安全警示月”活动。

(3)检查制度。安检小组应对下属单位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示,计划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或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反馈给受检单位。

(4)隐患整改制度。在工作中及时排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若知情不报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严惩。安全问题是养路机械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养路机械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5加大机械检查评比力度

一是加强管理,实现机械良性循环。以开展“年审年检”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使机械操作人员以爱机为荣,进一步在开好、管好、用好机械设备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机养机、以机增效;二是加大机械设备检查、督促和评比力度;三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要认真总结铁路机械的管理经验,对铁路机械的管理办法、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补充和完善,为以制度管理机械,实现规范化操作机械打下良好基础。

6我国养路机械发展前景

大型养路机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国内的装备已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养护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已实现了全部线路大修、维修主型机械的国产化,国产设备占到我国大型铁路养路机械总量的90%。今后养路机械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现在常用机型的养路机械的市场需求将明显减少;道岔、隧道、桥梁相关养路机械将会有一定量的需求;高速铁路相关养路机械的需求将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高中低端、大中小型养路机械均会有需求,且匹配将趋向合理化。

中国铁路自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对繁忙铁路干线进行维修以来,彻底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工、小型机械设备落后的修理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封锁天窗,使繁忙干线的维修工作走出困境,在维护、改善主要干线线路质量、提速扩能、保证行车安全以及新线建设和促进工务修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型养路机械已成为确保线路质量、提高既有线路效能,保证高速、重载、大密度铁路运输必不可少的现代化装备,有力推进了我国铁路的技术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10

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连城县甘薯产业的原料作物。近年来,连城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与标准化栽培技术,鲜薯产量与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甘薯生产一直都以人工劳作为主,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减少人工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甘薯生产效率,破解甘薯机械化生产难题,探索适合当地的甘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机具,促进甘薯生产农机农艺和相关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推进甘薯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1-2],2016年连城县田野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根据《龙农机[2016]38号文件》精神,实施了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 项目完成情况

1.1 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连城县田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文亨镇文陂村流转土地建立了6.87 hm2甘薯集中连片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采用机械翻耕起垄、机械栽苗、机械杀秧及机械收获,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鲜薯平均产量38 958 kg/hm2,平均产值35 841.3元/hm2,平均生产成本26 025元/hm2,纯收入9 816.3元/hm2;辐射带动甘薯机械化生产示范39 hm2,开展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农民14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0份,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可节约农村劳动力82.5个/hm2,节约劳动力成本6 570元/hm2,节约劳动成本54.96%,370.7 hm2甘薯生产节约劳动力3 058.28个,按每个劳动力转移每天收入80元计算,可新增农民收入24.464万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1.2 机具配备及应用

2015年和2016年购置各种农机具15台(套),其中:25.725 kW东方红354拖拉机2台、东方红904拖拉机1台、久保田854拖拉机1台(包括前装载)、耕整机3台、甘薯移栽机2台、培土机1台、甘薯杀秧机2台、甘薯收获机2台、自走式喷杆机动喷雾机1台,有12名掌握甘薯生产机械化各种作业机具操作技能的机手。实施机整地起垄39 hm2,机插苗39 hm2,机械植保111.2公顷次,机械收获39 hm2。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开展机收服务,降低了甘薯收获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当地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1.3 建立了甘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对比试验田

2016年在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立对比试验田,设甘薯生产机械化与习惯栽培2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甘薯轻简化栽培主要采用机械翻耕起垄、机械栽苗、机械杀秧及机械收获,习惯栽培除机械翻耕起垄外其他均采用人工操作。甘薯轻简化栽培示范0.8 hm2,7月25日种植,11月30日收获,甘薯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与习惯栽培品种、苗质、施肥、水管及病虫害防治等田管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鲜薯平均产量42 273 kg/hm2,习惯栽培鲜薯平均产量46 002 kg/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鲜薯产量较习惯栽培减少3 729 kg/hm2;鲜薯按市场价格0.92元/kg计算,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产值38 891.16元/hm2,习惯栽培产值42 321.84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产值较习惯栽培减少3 430.68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生产成本27 577.5元/hm2,习惯栽培生产成本34 140元/hm2,生产成本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较习惯栽培减少6 562.5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较习惯栽培纯收入增加3 131.82元/hm2。

2 主要做法

2.1 精心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将推进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作为促进甘薯生产方式的改变重要工作,成立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小组与技术实施小组,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把项目工作具体落实到人,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细化实施方案

一是制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试验示范实施方案,技术实施小组组织好实施;二是在甘薯选苗、栽植、中耕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鲜薯收获等关键时期采用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示范的农户及机手进行培训;三是技术实施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田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3]。

2.3 重抓宣传报道

一是加大宣传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甘薯生产新机具的“增收节支、省时省力”的优点,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对甘薯生产机械化作业的认知程度,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推进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试验、示范工作中来;二是组织甘薯种植大户及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员到示范区学习观摩2期,充分发挥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作用,带动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普及率的提高;三是在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示范片树立标示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以便群众学习观摩。

2.4 整合项目资源

协调农机、农技、土肥、植保等部门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项目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适合连城县甘薯生产机械化的作业、技术模式,探索适合连城县推广的甘薯机械化作业新机具。

2.5 规范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二是项目单位加大对优质种苗、化肥、农药及农机具等物资的投入,确保项目实施所需资金[4]。

2.6 做好项目验收与总结

甘薯收获时组织田间验收,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技术总结与工作总结,申请上级验收。

3 存在的问题

2016年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各方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使用的农机具与甘薯高产栽培要求不够配套;二是2016年由于多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延误了生产季节,影响了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的效果等。

4 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总结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型、强化技术服务等工作,提高连城县甘薯生产水平和效益,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敖方源,熊志刚,赵成刚,等.重庆市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5(9):38-39.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11

多位受访者均认为,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制定和监管,将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并逐步打破高端医疗器械被以“GPS” (GE通用、Philips飞利浦、Siemens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垄断的局面。“到2025年,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水平总体上有望跟国外同步或接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表示。

而在国产医疗器械奋起直追的未来几年里,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体系至为关键。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医疗器械审评技术资源依然缺乏,主要表现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发展速度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审评人员经验不足,外部专家队伍未能很好发挥作用,等等。业内人士建议放开第三方检验机构准入,利用和拓展现有资源。

评审“松绑”

2014年以来,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医疗器械“特批绿色通道”逐步推进以及第一批国产优秀医疗器械,第二批遴选工作即将启动等,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崛起的政策利好不断。

而随着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指南》等重大政策将医疗器械单列出来作为重点支持发展领域,更是进一步鼓舞了行业破除“GPS”垄断的信心。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556亿元,同比增长20.06%。赛迪顾问、中研普华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均预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作为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我们发展得比较快,但不能说发展得比较好。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还亟待突破。”姜峰认为。

《201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1.6万家,其中Ⅰ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占29%、Ⅱ类医疗器械约占54%,而高端的Ⅲ类医疗器械却仅占17%。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都被跨国公司垄断。

高性能医疗器械可能是除军工以外,市场准入条件最为严格的产品。在保障医疗器械上市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速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工作,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完善优先评审技术要求,实施有利于创新的医疗器械特殊审批程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下称“总局审评中心”)起草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60余项指导原则, 配合国家食药监总局起草了《免于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等配套文件,并按照新法规要求进行涉及审评程序、专家咨询、补充资料、退审要求的制定修订工作。

“这几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政策、法规的力度和监管的科学性等与以往相比有非常大的提升,审评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审批速度也在加快。”姜峰表示。

在近期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会议”上,总局审评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2014年,该中心审结项目数量增长了48%。2014年,该中心接收审评任务同比增加了14.3%。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去年3月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总局审评中心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209项。目前,该中心已完成189项申请的审查工作,30项申请已通过审查。

放开第三方检验?

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医疗器械大量涌现,审评技术人员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突出。” 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昕说。

根据公开报道,总局审评中心目前核定编制100人,还建立了由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其中有8名院士,涉及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毒理、生物医学工程、医用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

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CEO奚水指出,由于国内审评技术人员偏年轻、工程背景、研发经验不足,企业经常被告知需要补充无关紧要的材料,这其中浪费了不少时间。

而在姜峰看来,除人手不够和人员经验不足以外,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也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生存状况不太好,来自企业的专家在参与审评过程中有失公允;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的专家、院校的专家和产业的结合长期以来不被重视,这些专家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并不熟悉,甚至连参加审评的目的有时候都不太清楚。

作为医疗器械技术评价的重要环节,产品技术要求的预评价和复核,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检验,产品安全有效性的技术监督,都离不开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参与。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12

技工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学目标以及培养方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专业是一个侧重实践操作的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做到产学结合,真正的让学生具备专业性的行业技能,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技能不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效益。近几年来,技工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技术行业里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对于提升我国不同行业的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针对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特点,立足于实际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对策。

2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2.1理论课程与技术操作课程衔接不科学

机械加工行业是一项操作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对于人才的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没有将理论课程与技术操作课程进行科学的衔接,一部分技工院校机械加工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技工院校机械加工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教学实践部分,忽视了对学生理论教学的教育,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理论知识,甚至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操作步骤,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也不明白操作原理所在,如此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无法摸清实践的本质。

2.2缺乏专业性的复合型教师资源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严重缺乏专业性复合型教师资源。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作为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教学过程,不仅要求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具备充足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立足于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来看,缺乏有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一些年纪大的教师缺乏充足而创新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理论得不到更新,甚至一些老教师只是具备实践经验,并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性体系。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说,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虽然有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并没有实际性的实践操作经验,无法更好的进行授课,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水平的提升。

2.3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教学都配备了实验室,机械加工教学实验室的条件相对简陋,并没有配备充足的实验工具。我国技工院校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但是技工院校实验室的实验器械并没有随之更新以及补充,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操作实践学习。与此同时,虽然一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实习活动安排,但是由于社会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能够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实践学习越来越难,加上一部分企业更多的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实习活动变得越来越表面化。

3优化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教学对策

3.1提升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实践衔接不科学以及呆板老旧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环节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选用适应行业发展的更新教材,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教学实训基地等课程模式,不断促进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机械教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应该根据行业前景发展的探析,积极的对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课程设置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争取让学生接受到最先进实用的教学知识内容,跟随时展的步伐,最大限度满足行业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

3.2聘用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能力需要更加全面。师资力量是一个技工院校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能力都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教师不仅具备全面的理论教学知识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3.3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具备自身的专业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一个目标要求。技工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提升学校实验课程教学水平,进一步强化人才质量。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院校机械加工教学又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教学知识的讲授都需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操作进行讲解,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内容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

4总结

技工院校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专业教学人员应该立足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现状,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总结经验,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争取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篇13

1 引言

技工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学目标以及培养方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专业是一个侧重实践操作的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做到产学结合,真正的让学生具备专业性的行业技能,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技能不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效益。近几年来,技工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技术行业里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对于提升我国不同行业的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针对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特点,立足于实际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对策。

2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理论课程与技术操作课程衔接不科学

机械加工行业是一项操作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对于人才的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没有将理论课程与技术操作课程进行科学的衔接,一部分技工院校机械加工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技工院校机械加工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教学实践部分,忽视了对学生理论教学的教育,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理论知识,甚至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操作步骤,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也不明白操作原理所在,如此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无法摸清实践的本质。

2.2 缺乏专业性的复合型教师资源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严重缺乏专业性复合型教师资源。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作为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教学过程,不仅要求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具备充足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立足于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来看,缺乏有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一些年纪大的教师缺乏充足而创新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理论得不到更新,甚至一些老教师只是具备实践经验,并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性体系。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说,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虽然有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并没有实际性的实践操作经验,无法更好的进行授课,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水平的提升。

2.3 验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教学都配备了实验室,机械加工教学实验室的条件相对简陋,并没有配备充足的实验工具。我国技工院校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但是技工院校实验室的实验器械并没有随之更新以及补充,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操作实践学习。与此同时,虽然一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实习活动安排,但是由于社会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能够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实践学习越来越难,加上一部分企业更多的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实习活动变得越来越表面化。

3 优化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教学对策

3.1 提升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实践衔接不科学以及呆板老旧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环节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选用适应行业发展的更新教材,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教学实训基地等课程模式,不断促进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机械教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应该根据行业前景发展的探析,积极的对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课程设置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争取让学生接受到最先进实用的教学知识内容,跟随时展的步伐,最大限度满足行业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

3.2 聘用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能力需要更加全面。师资力量是一个技工院校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能力都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教师不仅具备全面的理论教学知识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3.3 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

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具备自身的专业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一个目标要求。技工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提升学校实验课程教学水平,进一步强化人才质量。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院校机械加工教学又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教学知识的讲授都需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操作进行讲解,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内容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

4 总结

技工院校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专业教学人员应该立足于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教学的现状,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总结经验,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争取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