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财富管理论文实用13篇

财富管理论文
财富管理论文篇1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辑)[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财富管理论文篇2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财富管理论文篇3

一、财务学研究视野的扩展

财务学者最初是从比较容易观测感知的财务活动来探讨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规律与奥秘。财务学者一直把资本(包括厂房、机器等实物资本)等具有客观物质属性的生产要素视为财务主体财富生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财务学者进一步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感知的非物质因素也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技术、知识、信息、法律、制度等。而且那些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测感知的纯粹主观精神因素也对财务活动从而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生成具有明显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因素由此也渐次进入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阈。财务学者还发现,乐观、充满希望的企业比悲观、失望的企业有更好的财务前景。诚信和信任也成为财务学者研究的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因素。财务学者发现,诚信和信任有助于财富生成。因为诚信和互信精神可以显著降低财务主体的交易与管理成本,扩大交易与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从而促进财富增长。耐心也是财务学者观测到的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增长具有明显影响的心理因素,这在股票市场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系统地论述了信仰和价值伦理观念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财务文化概念。然而,财务文化理论并没有得到财务学者们的积极回应与认同。现在一些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的财务学者无法在自身的经验实证理论框架内接纳财务文化这种主观理论元素。所以财务文化理论提出以后很久,仍然迟迟没有进入广大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野。

习惯于实证研究的财务学者虽然不屑于在自身的语境与理论逻辑中讨论财务文化,因为把财务文化这个无法通过经验把握的研究对象纳入财务学研究分析体系不符合实证主义理论传统。但是,财务学者又无法回避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会影响该国家、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所以,一些受实证研究理论教条禁锢较轻的财务学者,把财务文化作为财务学的研究对象。他们沿袭了制度学派的基本理论立场,把财务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单位财务活动和管理的重要背景条件。他们认为,不仅明确的财务制度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而且看不见的习俗、价值观念、伦理精神、财务行为习惯等财务文化因素同样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财务文化表明财务行为人群体的主观文化精神禀赋是一个国家和单位经济增长不可忽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存在差异性,会显著影响其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路径与绩效,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令人欣慰的是,财务文化概念提出以后,开始有更多财务学者关注和研究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文化难以融入财务学的原因

国家和单位的经济发展尽管难以排除财务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主流财务学理论框架内财务文化精神又始终被隐匿遮蔽,其主要原因有:西方财务学深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财务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新古典经济学思潮的影响。而新古典经济学又受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影响,他们主要关注土地、气候、矿藏、机器等物质要素和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几乎完全忽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财务学者普遍把具有丰富精神个性的财务行为人视为与物质资本一样的无差异的资源,财务文化的重要性在主流财务学者的理论视阈里几乎完全消失了。财务学将人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拟物化”处理是对财务运行过程作机械物理运动理解的需要。特别是流行的实证分析财务学,他们追求一种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但是,这种所谓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却无法用来分析和把握人的主观财务活动和管理,更无法用它来分析财务文化对财务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他们只有将人们的财务活动及管理“去文化化”,财务学作为“一门科学”才是可能的。但是这样却造成理论失真,从此人的财务文化因素对财务过程的密切关联、作用与影响,被排除到了财务学研究的理论视阈之外。其实经济学巨匠斯密、马克思、马歇尔都没有回避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从来不认为人是单纯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文化人”。脱离文化因素对经济学和财务学进行研究肯定是有重大缺陷的。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财务学又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经验数据计量检验成为财务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手段,也成为财务学者选择研究变量的基本准则。那些不具备客观经验表象的文化因素,受到财务学者的冷遇和排斥。财务行为人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主流财务学者分析视阈里基本上是缺失的。财务趋利性成为财务学中涉及的财务行为人唯一的人格理性特征。主流财务学对财务行为主体财务文化特质的舍弃,究竟是否科学合理?这是财务学者必须厘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西方主流财务学忽视财务文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背景和历史源流同属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性。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价值取向是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因此,历史文化背景的同质性使得财务文化因素退隐为其他各种显性因素之后的隐性因素。但是,当西方财务学者的分析视野跟随着西方国家资本外拓延伸到西方之外的其他国家,并试图解释财务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其他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考虑这些国家的传统财务文化背景条件,仅仅用西方财务理论范式,无法对这些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出合理解释与准确预测。例如,以个人功利、完全理性为基本理论假定的西方财务学,就难以解释中国人在世俗财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为先”的财务行为。也无法理解中国民间社会所崇尚的“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好汉财务行为。所以,如果基本文化背景和财务行为价值取向出现显著区别,财务文化就成为财务行为解释的强关联变量。也正是在对不同财务文化背景国家的财务行为研究的过程中,财务学者们看到了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务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所有财务文明成果。这些财务文明成果包括三种不同文化形态:第一种是有形的财务文化,如有形财务资本等实物形态文化;第二种是无形的主观财务文化,如财务信仰、财务道德理念;第三种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财务文化,如财务知识、财务技术、财务信息、财务法律和制度等。在本文的理论思维中,财务文化既不是指第一种有形的文化,也不是指第三种类型财务文化,而是指第二种财务文化。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是由这个国家、单位的人群共同分享和信奉的一种财务文化精神。这种财务文化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财务信念、财务准则、财务偏好、财务行为范式和财务思维习惯,并且经耳濡目染、口口相传地继承下来。

作为主观精神的财务文化是如何对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呢?人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选择和财务运行过程是由人完成的。财务文化通过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财务行为选择从而影响财务活动及管理的发展与运行。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财富管理论文篇4

苏教授:我国关于财务的概念众说纷纭。这说明人们对财务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欠统一。翻阅有关财务论述,深感许多财务定义不周延,概括欠全面。因而影响财务理论的提高,也影响财务实务的开展。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财务理论研究落后,财务工作质量不佳,财务学科地位低下,导致大会计论根深蒂固,财务学在会计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夹缝中生存,成为各学科争夺的对象,结果影响财务学科的前途,影响财务人员的地位,也影响国民经济的效益。

我提出广义财务论的研究,就是要通过概括古今中外的各种财务现象,找出财务的共性,进一步认识财务的普遍规律,同时根据财务的分类和构成,认识具体财务领域的个性,以便更好地从共性、个性、以及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全面地、分时代、分层次、分角度地开展财务理论研究。

笑雪:目前财务管理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苏教授:财务管理没有一级学术研究机构,没有一级学术期刊,不是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的独立专业(当然许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学校都纷纷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依附于会计学、企业管理学、财政学等其他学科,现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多在会计学院(系)之下,严重影响财务学的发展。因而提高学科地位势在必行,应将财务学科提升为独立学科,研究生阶段的财务管理也应和本科一样作为独立专业。

笑雪:您的观点认为,财务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发生于社会的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中,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苏教授:基本依据:一是各种文献的记载,二是考古发现的资料,三是社会现象的分析,四是对世界未来的展望。早在出现剩余之后的无货币时代,甚至无商品时代,就有了财务。出现剩余,是产生财务的必要条件。而财富变化,则是财务产生的充分条件。远古的疏通河道,修建房屋,祭祀鬼神,部落战争,都涉及财物的消耗;而收获庄稼、养蚕,打猎,都涉及财物的增加,因而都属于财务活动。后来除了部落战争已经演变为国家战争,将来也可能演变为星际战争,其他类似的上述财务活动不仅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一定会有。当然,这些活动的复杂性是与日俱增的。

笑雪:有人认为,商品货币经济出现前,只存在财产物资的实物运动,而无财务资金运动,即无财务。您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苏教授: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不应以是否涉及货币作为财务活动的分水岭。因为直到现在还大量存在以物易物的非货币交易。我们并不能说以物易物的非货币交易不存在财务活动,同理,也不能说现在的补偿贸易的补偿活动不存在财务活动。因而,不能认为无资金运动就是无财务。

笑雪:从广义财务的角度来看,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财务外延的认识范围太窄?

苏教授:我是有这样的看法。比如,我国学者在对财务概念定义时,往往将其局限在企业财务方面,甚至有人将财务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工业企业财务方面,或者局限在国家的社会制度方面(如“社会主义财务”之类),局限在“关系论”,当代财务方面。按照其有关定义,似乎只有企业才有财务,企业以外的经济单位没有财务;只有盈利活动才是财务,非盈利活动不是财务;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财务,其他国家没有财务;只有现在才有财务,古代没有财务,或者只有货币产生以后才有财务,货币未产生时没有财务;财务实质只是一种货币关系或分配关系,而不是财富或货币的变动或运动。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

其实各类组织都有财务。不仅如此,个人或家庭也同样有财务。现在世界不少国家已有了专门研究个人财务的组织和多种职业资格。因而个人财务显然也应属于广义财务的内容。

笑雪:根据您的观点,广义财务应包含哪些内容?

苏教授:我认为,财务的外延是指包括了企业财务、家庭财务、个人财务、乡村财务、宗教财务、氏族财务、部落财务、部落联盟财务、军队财务、国家财务、地方财务、党政机关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社会团体财务、国际组织财务等古今中外一系列财务概念的总集。其中企业财务还可按组织形式细分,或按业务部门细分,或按企业规模细分,或按经营现状细分(如盈利、亏损),也可按企业性质细分(如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宗教财务包括寺、观、庵等财务。国家财务不仅包括国有资产财务,也包括国家财政、央行(国家银行或类似组织)财务。为了区分于上述种种个别的财务概念,我们将其称作广义财务。

不仅如此,在财务主体的各种活动中,或本身就是财务,或直接间接涉及财务。例如《尚书・洪范》中所谈的八政,即国家的八种政务,一是管理粮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民居,五是管理教育,六是管理治安,七是接待宾客,八是管理军事。这里的前两项本身就是财务,后六项也直接涉及财务。没有财务,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再如法约尔归纳的企业六种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财务活动本身是财务,自不待言;技术活动、商业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也都同样存在财务,可以分别称为技术活动财务、商业活动财务、安全活动财务、会计活动财务、管理活动财务。此外,各财务主体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人力资本财务,环境保护财务等等。

如果再加上财务管理思想、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技术等,财务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

笑雪:我们早先读了您的《中国古财观》,深知您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除了您的《广义财务论》、《中国古财观》,还有哪些文章体现了您的广义财务理论?

苏教授:在《中国古财观》一文中曾对财务的产生,财务及其相关概念作过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古代多种理财观,这些理财观已经深刻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今人和后人的财务思想。该文和《广义财务论》一样,也发表在《理财者》上,它本是广义财务论的一个构成部分。还有在《中国财经报》发表的《大宅门的理财艺术》,在《财务与会计》发表的《大宅门的理财观及对我们的启示》,在《知识产权》发表的《不龟手之药的启示》,在贵刊《会计之友》发表的《聊斋志异的人力资本财务思想》、《中国古人的信用思想》以及多篇关于无形资产的论文,等等。其中见于《庄子》的《不龟手之药》,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无形资产转让,无形资产转让也无可置疑的属于财务活动。

笑雪:您在《广义财务论》中对广义财务的研究,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苏教授:虽然财务活动的产生很早,财务思想的形成也很早,但财务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却较晚。为了揭示广义财务的本质,我首先对广义财务的主体、客体、职能、范畴、工具、人员、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笑雪:这要在对古今中外所有财务现象分析研究之后,才能作出结论。能介绍一下您对广义财务主体、客体及其职能的主要观点吗?

苏教授:先说广义财务主体。 财务主体如何概括,是广义财务理论的关键。我认为财务主体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同一财务主体也可能因时代不同而名称不同。在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原始家庭都是财务的主体。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庭、国家、诸侯国、地方政府、行、栈、庄等企业、行会等都是财务的主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家庭、企业(这里主要包括独资、合伙、公司,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曾将“国家”也包括在企业之内)、国家、城市、机关、学校、医院、社团等都是财务主体。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也是财务主体。此外,原始社会晚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寺庙等宗教场所,也是财务主体。

因此,财务主体应包括氏族、寺庙、国家,军队、家庭,个人,企业、公司、城市、机关、学校、医院、国际组织等古今中外各种经济组织。其中,家庭、国家、军队、城市等虽然主要是社会组织,不是纯粹的经济组织,但它具有经济功能,严格说是财务功能,所以我们也将其称之为经济组织。

我将财务主体分为组织和个人两大类。再将组织按目标即按盈利性分为纯盈利组织(即企业)、半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

凡能自我增加财富的,就是盈利组织,否则,为非盈利组织;如果既有盈利的一面,又有非盈利的一面,则为半盈利组织。

纯盈利组织是指其一切消耗都作为成本或费用,再通过其收入予以补偿,实现盈利,从而增加财富的组织。

非盈利组织是指其一切消耗只能作为费用,没有对应的收入,故无法通过收入而收回,更不允许盈利的组织。

半盈利组织是指介于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之间,既有盈利性、又有非盈利性的一种混合组织。

纯盈利组织主要包括各类企业。

半盈利组织包括家庭、国家、寺庙等。

非盈利组织包括机关、学校、社团等。

任何组织,包括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都有财务问题。

盈利与非盈利等不同类型的财务主体,其某些财务活动是不同的,但许多财务活动又是相同或相近的;而同一类型的财务主体,往往存在许多共同点,许多管理原理是相同的。这就为我们建立广义的财务学科提供了条件。

再说广义财务客体。一些专家分别提出财务客体是资金、资本、货币、价值等观点。这些观点都值得研究。我认为财务的客体是财富(或财产)。这里所以将客体确定为财富,或称财产,而未用货币、资金、资本、价值,是因为财务的产生不是在货币形成之后,而是在货币形成之前,甚至在商品形成之前。那时的财务就谈不上货币、谈不上资金、谈不上价值。而财富本身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具有价值。因而将财富作为财务客体更准确,更符合客观实际。

财富一般是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二者的结合物,如文化古迹等。

财富可划分为现实的财富、虚拟的财富(如股票)和潜在的财富(如方案)。

财富不是静态的,是不断变化的。财产或财富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比如奴隶,在奴隶社会是财产,而在其他社会则一般不是财产;再如土地,在封建社会是地主和一些农民的财产,但我国土地革命后就不是使用者的财产。

最后说说广义财务的职能。

如何兼顾古今中外各类财务主体的财务实践概括财务职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广义财务职能可概括为取得财富、使用财富、积累财富等三个方面。

其中,取得包括劳动取得、外部借入;使用包括占用和耗用;积累包括自我积累、外力积累。

劳动取得包括生产产品交换来的实物收入,销售后取得的货币收入,直接提供劳动取得的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外部借入包括以各种形式(信用借入、抵押借入、租赁等)从外部借入的实物或货币。占用是指取得后未耗用的部分;耗用是指取得后已消费的部分。自我积累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财富增殖,实质就是盈利,外力积累是指由外部投入、捐赠、赏赐、继承而实现的财富增加。

对纯盈利组织来说,同时存在财富的取得、使用、积累;但对非盈利组织来说,则不存在财富自我积累问题;对半盈利组织来说,只是部分财富存在自我积累问题,另部分财富不存在自我积累问题。

非盈利组织使用财富,是财富的消耗(无法通过收入收回),纯盈利组织使用财富,是财富的投入(作为成本费用以后通过收入收回),半盈利组织使用财富,可能是财富的消耗,也可能是财富的投入。

于是,盈利企业的财务职能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财:聚财、用财、生财。在货币经济时代,盈利企业的财富表现为资金,因而盈利企业的财务职能也可以概括为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分配。这里的资金投放包括投放后的管理,即资产管理,资金分配是指盈利分配,实现的盈利留存于财务主体之内,就是财富的自我积累。

笑雪:通过这样的分析论述,您对广义财务的概念是如何归纳的?

苏教授:我对广义财务的定义是这样归纳的:财务是经济主体的财富数量变化及种类变化(包括现实变化和潜在变化)的事务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与经济主体有关,与社会政治制度有关,也与是否利用信用有关。

笑雪:最后请您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开展广义财务研究?

苏教授:财务理论博大精深,涉及财务的论著汗牛充栋,前人的经验需要总结,零散的资料需要梳理,分门别类的财务理论研究应该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研究。

财务工具层出不穷,财务实践日新月异,应该密切注视国内外财务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技术,为财务主体本身服务。应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观念。

财富管理论文篇5

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总策划、北京普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有力教授在新闻会上致辞说,“21世纪中国的你,和美洲早年的他,欧洲当年的她一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是财富世界的一滴水,就应该理智地浇灌投资世界那些属于你的财富成长之树。这是世界的投资森林,我们不能因得到一棵草或丢掉一片叶而迷失,不懂投资理财在当今世界无疑会寸步难行。如今有了一种新说法: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加理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有钱只能证明你有理财姿源,并不一定代表你会投资理财;如果你不懂投资理财,你将一直过着老鼠赛跑式的平凡且有压力的生活。你只要近期留意媒体,就会发现:吸纳国际投资理财精华,把握投资机会,修正投资理念,是中国财富界与国际接轨的命门。掌握投资理财要领,提高投资理财能力,让金钱为你工作,成为富人并不难,实现财务自由并不难。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和有效的投资理财方法,对于当前面临财富机会又身处投资风险中的家庭无疑是一座灯塔。”

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执行主席、北京人间远景文化交流公司董事长刘景斓在新闻会上致辞说,“你想变成名震四邻的家庭理财高手吗?你想实现财富梦想,实现家庭富足吗?请关注首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这是国内首创的家庭投资理财学习交流大平台,每届论坛邀请30多位理财界权威专家及长期浸润于投资行业的顶尖高手,汇集海内外财经名流、财富精英、理财大师,为企业总裁和各行业成功人士烹饪家庭理财饕餮大餐,帮助百万元中产家庭洞察理财机会和陷阱。股市疯狂,楼市火爆,家庭钱景,理财圆梦。”

财富管理论文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日益发展和壮大,企业要想在竞争的社会里保持优势,必须明确企业的目标,而财务目标作为企业目标中的核心目标,确定和实现显得更为重要,它客观上取决于财务主题存在的目的和宏观经济模式。纵观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财务目标的讨论日就不衰,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国内有学者表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符合本金最大化增值的财务活动内在要求,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实现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计算出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这样充分体现了本金投入与本金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创办企业就是为了增加财富,企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来维持企业的存在。但股东财富是个定性的术语,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因此采用了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可用股价作评价。但股票价格是外部参与者的客观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却无法得到合理评价。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涵义是不明确的,它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有相似之处,当假设债务价值保持不变,则增加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有相同的意义。但债务价值也经常发生变化,同时测度债务价值和股东价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费时费力。

(五)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郭复初等学者在1997年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务最大化”。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适合我国的现实状况,考虑到了众多非上市企业。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六)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

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一方面反映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财务能力协调化目标,因此,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这个观点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能力及财务核心能力的论述。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要最大化企业的赢利能力,但盈利能力的最大化不如盈利能力增长的最大化,而盈利能力增长的最大化不如盈利能力可持续增长的最大化。但它同样是一个企业赢利的指标,没有考虑到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缺乏综合性。

(七)股东利益与相关者利益的和谐化

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儒家学的“和合”哲学理论基础上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辩证统一,经济责任应当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相关,这实际上是中国儒家传统和合思想中讲求的"中庸"之道。这个理论考虑到了企业外部的要求,更加切合实际,但如何评价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只是列出国内一些学者的观点,同时还有资金运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EVA最大化等观点,就不在一一阐述。

二、对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文献观点的评述与探讨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出现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

但是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会不断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社会和环境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同时区分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将不断探讨,明确不同时期的目标,更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更应该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不同与相同,进一步从产权制度下分析财务管理的目标,将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财务目标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在读近年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务管理目标的选择的几类主要观点,对它们的优点和缺陷展开述,同时笔者也提出了主张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志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辽宁师专学报,2006.

[2]张培清.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目标[J].财经科学,2000,(2).

财富管理论文篇7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近年来,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论著很多,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其中,占显著地位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

1.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理应体现这一目标要求。因此,有学者提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认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最佳选择。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扬弃计划经济体制下“任务型”的企业理财目标“产值最大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学者对此目标提出了批评,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作为理财目标的总思路,却不能作为理财目标本身。经济效益本身不是具体的经济指标,需要借助一定的经济指标来加以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只能作为一种定性的描述,缺乏可操作性;而可操作性又是确定理财目标的一项重要约束条件。

2.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在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和西方都曾流传甚广,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标准。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表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般有两种表述:一是利润总额最大化,二是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这种观点的最大优点是,利润这个指标在现行会计系统中容易计算,便于分解落实,大多数职工都能理解,在实际应用方面确实比较方便。但该观点容易导致企业产生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并且利润总额作为一个绝对数,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利于企业纵横向比较,此外还有很多学者指出,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以及风险问题。但也有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利润最大化目标未考虑利润产生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未有效反映风险问题的指责实际上是站在未来收益贴现值方法的角度,来要求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额,这是不现实的”。

3.股东财富最大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针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理论界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制公司,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在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甚为明显:它综合地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然而,这一目标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它只适合上市公司,不适合大量非上市公司;其次,它只强调股东利益,忽视了债权人、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第三,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将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根据有关理论的研究,只有在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式有效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这一目标。

4.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应与多个利益主体有关,不能只强调某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而置其他主体的利益于不顾。企业理财应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李心合,2000)。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不仅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强调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与上述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其缺陷也同样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概念的模糊。企业价值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将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混同起来,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点在许多教材和专著中都有反映。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不是同一概念,指出二者在质上并不相同,“企业价值应是相当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的价值,而股东财富则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二者“在数额上和性质上都是有差别的”。

二是计量的困难。企业价值是一个难以测算的指标,如果采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法”进行测算,“从理论上说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性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法”来取得企业资产的价值,虽然是一套科学的方法,评估结果比较符合实际,但这种方法“通常是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采用则费时费事,事实上也很难行得通”。这就在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上形成了“现实的不理想,理想的不现实”两难局面。

除上述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许多新的见解。如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最佳现金流量,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最大化,企业文化最大化等。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进入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学术争论阶段”。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第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处于不同成长期的各个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未必是统一或惟一的,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许多新观点都是对其的补充和完善。第三,都注意到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目标的构成内容中引入“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认为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或者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理财目标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通过对财务管理目标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同时借鉴国际上比较成功的财务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以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原因如下:

1.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矛盾。从短期来看,企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可能会使其加大支出,减少收益,影响企业实力;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企业行为的合理化、规范化,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的同时,更强调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第一,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和谐优美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第五,关心客户的利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企业价值增长中,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国际范围内,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德日模式,它们的目标选择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下表对美国与日本财务管理环境和目标选择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都找到了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成功模式。我国现阶段的理财环境与日本比较接近,可参照日本模式对我国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较高的负债率又决定了作为主要债权人的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应当发挥作用;在国有企业占较大比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也必定较多。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职工、债权人和政府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存在着计量上的困难,但作为指导原则,现阶段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财务管理的相关具体操作也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参考文献:

[1]艾志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EVA最大化[J].上海会计,2002(4)

[2]安庆钊: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白革萍:最佳现金流量表:财务管理目标之一[J].财会研究,1999(3)

[4]荆新等: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0(10)

[5]李瑞生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建[J].财政研究,1998(5)

[6]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2000(10)

[7]刘贵生等:中国股份公司财务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8]康建华,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J].经济论坛,2006(6)

[9]马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及实现[J].财会月刊,2004(10)

[10]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

[11]王庆成等: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J].会计研究,2003(6)

[12]张兆国等: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研究,1999(3)

[13]肖 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评价[J].当代财经,2003(3)

财富管理论文篇8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也被世人更加重视。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确立科学的理财目标,既是企业理财工作的方向也是评价企业财务决策是否正确的有效标准。我们应该在充分研究财务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财务管理内容,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二、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行为将直接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财务决策会增大其随意性,极大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有助于日常理财行为的高效与规范化。明确了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使理财人员在日常的财务控制中有所依据,保持理财行为的稳定高效。如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那么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理财人员就可以侧重于对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控制。

第三,有助于理财人员科学理财观念的建立。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通常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一种是外在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的约束;另一种是内在的管理理念。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理论学习人员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成为管理人员面对千变万化的实务而始终采取高效、科学的管理行为的有利武器。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念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理财人员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理财人员应当树立起风险与收益权衡的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理财实践中去。

三、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第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应是相当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的价值。而所谓“股东财富”,顾名思义应该是指相当于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在性质和数量上都是有差异的,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两个目标应当区别对待。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价值,而是企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价值,即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总体的市场评价,这种评价体现任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或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上。通常,企业价值的确定是以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基础的。

第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对与企业相关关系人的利益充分考虑,从长期的角度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不同需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以利益杆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不忽略股东的利益,而是认为应该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经营者在为股东谋求财富、追求可持续发展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使股东利益受损。

第三,股东财富最大化。按照现代委托学说,企业的关系是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由受托的经营者负责处理,基于委托条件下的受托的财产责任,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而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则是提高资本报酬,增加股东财富,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种:股票市价和权益资本增值率。

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首先要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健全理财机构。必须尽快建立专职的理财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配备经过学术训练的理财人员,真正为企业财务决策的成效负责,为理财目标的实现与否负责。其次制订科学的、周密的财务规划。科学地编制财务预算,并据此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行为的理性化与科学化,是顺利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和基本途径。最后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就资金论资金,而应从大范围着手,如目前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以品牌为先导,在优秀人才的努力下,通过优质服务,开拓企业特色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总之,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完成筹措和有效使用资金的任务。只有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效中.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欧阳明,张蕾.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再确立:主流财务目标的比较[J].管理创新,2008(8).

财富管理论文篇9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财富管理论文篇10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财富管理论文篇11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西方财务理论界提出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财务策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等以往的财务目标相比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大的缺陷性。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发达,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证券交易也不很规范,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小,存在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或企业,这部分公司或企业的价值难以计量,不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身非常抽象,难以计量,且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确定企业的价值,并且资本市场中过多的不可控因素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及社会的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重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忽视经营者的利益常常导致道德风险,而过分强调所有者的利益还会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剧企业与社会的矛盾。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物管理目标已经不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中的相关者是指企业的相关者,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国家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正常纳税,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投资者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债权人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及时支付利息,按时还本;经营者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从经营管理中得到锻炼,提高声誉,获得劳动报酬;职工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保障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更希望企业长期生存而不至于失业;社会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维护市场的公正,改善生态环境,等等。不同的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有相融合的一面,也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才可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会因为损害部分相关者的利益而造成财务危机。“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如何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是正确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关键。财务活动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也是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财务关系处理得好坏主要取决于他们各自利益满足度的高低,如果各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度达到最大,那么财务管理才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如果各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度较低或某个相关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困难和财务危机,这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尚未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有利于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符合各方面的目标利益,是我国目前最适合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比较

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学派认为,股东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以新古典产权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突出了股东的地位,强调了股东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并且认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要保证。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强调应该围绕着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开,并最终达到增加企业长期总市场价值的目的。

其次,两者遵循的公司治理结构大为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遵循“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利小势微,获得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遵循的是“共同治理”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强调股东对经营者的监控,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雇员等的利益,实行共同监控,达到各方利益的一种均衡与制约。

再次,两者对不同资本的重视程度不同。现代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企业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集合体。这些资本的所有者也可以据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的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只重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体现了“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既重视物质资本所有者,又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认为,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都是构成企业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创造了价值,收益分配就应该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分配,即按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贡献的大小和物质资本在价值创造和实现中的条件作用来分配。

最后,两者追求的效益不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将企业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考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但是这样做难免会导致外部不经济,如造成环境污染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该目标认为,企业要真正实现其市场长期总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不断地增加企业的财富,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等。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相比,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所涵盖的面更为宽泛。从长期来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更加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综合来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企业产权的分享。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通过契约,各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经营者的指挥(王化成,1999),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就是说,企业是一个特别的市场契约,它替代了市场的价格机制,而并非是一个股东创立的组织,因此相关者也应相应地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并且,随着所有权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股东单方面享有企业所有权的观点,已不再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已经被很多企业认可并投入企业的实践。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增强,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风险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等。因此,企业不再被视为属于股东资产的集合体,而成为一种具有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了专用投资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功能的法律框架结构。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分析的,企业的所有权应该由股东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共享,也就是说,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该由包括股东在内的若干利益相关者共享。因此,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比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加适应当代企业的所有权分享状况。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遵循了“共同治理”的逻辑,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的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全部剩余风险,因而也应享受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根据契约理论而言,企业实际上是一组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作为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企业的任一利益相关者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使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避免这方面的损失,必须缔结长期契约,确保一个可预期的利益补偿,而这种“共同治理”的模式恰恰是有助于确保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的。这种强调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持续发展的“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也使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更佳选择。

相关者利益的财务管理目标其实是囊括了现金流量最大化、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其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相关者利益是企业能正常地生存,收入大于支出,能按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满足现金流量最大化目标。相关者利益包括职工的利益,也包括各分厂的利益。企业生产不出来,就根本谈不上未来,也就没有利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只有社会总生产量的增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符合产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关者利益的量化表现形式是利润。但是,这种利润不是刻意塑造的利润,而是被各相关者认同的利润。它不仅满足了经营者对利润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满足国家、投资者、职工等对现时利润和未来利润的需求。因为他们既要现时利润减少风险,又要未来利润进行效益扩张。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源是一致的。相关者的核心是投资者,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需求的未来价值是首先要满足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相关者不需要未来利益。国家需要税源,债权人需要有潜力的贷款者,职工需要安定的工作环境,经营者要有生存的空间,社会更需要发展、繁荣等,这些都说明相关者同样需要未来利益的增加来使自己的利益真正地达到最大。所以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符合各方面的目标利益,是我国企业目前较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理论而言,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到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考虑了诸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要求,克服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狭隘性,重视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力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施箐.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3.

财富管理论文篇12

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不断地进行研究,从“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到现在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主流的财务管理目标

1,股东财富最大化。覃学强(2007)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股份公司通过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股东财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反映股东的主观愿望和利益,同时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且注意风险-报酬的关系,克服了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来,它仅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而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仅仅将财务管理目标归纳为某一利益集团的目标是不合理的;二来,仅仅要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会引起过度的利润分配,使得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过度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股东收益,增加企业的风险。

2,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是指企业通过在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并使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1977年詹森等人证明了企业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今有学者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当今企业的最优选择”(陈小平,2007),在2011年陈玉菁也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突出的特点是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并且主张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协调各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它强调不应把目光限制在股东财富最大化上,而应有社会责任等辅助财务目标,丰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涵。可见,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企业在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者为眼前利益而进行短期决策的行为,并且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有效筹措资金。但是企业的价值难以确定,所以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社会责任,即“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盈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的社会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等,纠正了以往一味保护股东利益的做法。在财务领域,由利益相关者学派衍生出来的财务管理目标被称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所有权主体不仅仅是股东,而应该拓展为出资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与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的理财活动,不仅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在实践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操作性又有所欠缺。因为首先企业必须要保证盈利,利益相关者才会同时获利,并且我们难以准确确定谁才是利益相关者,以及相关性有多大。

4,衡量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金鑫(2007)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就应该以利益相关者为出发点。因为他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比股东权益最大化更为合理,加之,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企业本身增值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以及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贡献上。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与总结

首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在两个基础的财务目标管理理论。很多学者都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在这些新形成的理论中,一些随着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因素在不断地被添加,比如企业的社会责任,人性化管理等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完善,赋予自己更新的内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而言,在刚开始,人们主要注重的是股东或者是所有者的利益,并且以此为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要与其利益相关者相联系,并且如果两者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之,现在的“人本”思想,以及提倡社会利益的今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出现了利益相关者学派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之后不断地有学者提出以权衡利益相关者为前提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这就是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最后,从可操作性来讲,每一个理论的提出可能只是考虑到它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却没有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因此比如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理论的可操作性都较低。为了让每一个理论都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学者们又纷纷开始考虑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从而衍生出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比如说企业竞争力最大化。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企业竞争力最大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在可操作性方面的提升版。.(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财富管理论文篇13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分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主要是指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三种,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如下优势,首先,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其次,企业价值最大化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再次,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有利于克服短期行为。另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不利于企业价值的确定。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利润大小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志之一。财务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企业的利润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润最大化难以实现;二是在利润同资本的关系上,没有反映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三是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四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的上涨,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它的优势是不仅考虑了风险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但股东财富最大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局限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由于股东财富受股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不利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应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我国国情,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产权理论一致,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经济原则,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我国国情

企业价值最大化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更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的企业更强调职工的权利和利益,保证各职工利益群体的应得权利。以企业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共同发展,最终走上共同富裕。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协调各利益方的利益,明显优于其他财务管理目标。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我国国情。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产权理论一致

企业产权理论是指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企业所有者与企业中的其他利益关系方共同的企业。企业必需协调股东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以及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三方面的冲突。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各种利益关系方财富最大化而确立的目标,各利益关系方之间相互协商确定利益的分配方案,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从产权理论出发,理顺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各投资方的利益关系,使各利益方的利益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来实现。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经济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必须研究的共同原则。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企业的价值与整个社会福利的关系来看,企业与社会理论和社会福利实践二者均有密切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整个社会的福利必然达到最大化。因此,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财务管理目标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演进是必然趋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管理目标会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