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1

一、如何处理教学语言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效的、完整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喜欢上课,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师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也是模仿的对象。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保证自己语言规范和标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表面上,老师在课堂上比较随意,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孩子的世界。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占其主导心理,对形象的文字、语言学习比较感兴趣。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讲述,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较好的把握内容目标,展开积极的思维,此时,幼儿也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新《纲要》注重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重视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可是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毕竟有限,自我表达能力弱,此时,孩子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作为老师,就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加以支持和帮助。幼儿是极具好奇心的一种群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这种特点更加凸显,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可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此时,老师就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外到内,全面的分析,再引导他们把心中真正的疑问提出来。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幼儿园老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一些幼儿园老师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忽视了情感和人格方面的教育;传统的的封闭式教学,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发挥;教学内容普通,无法调动幼儿的兴趣,缺乏问题指引,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太看重,整个语言教学环境只是在对书本的重复。

上述问题无疑对幼儿语言教学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如果再不注重问题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就很难引导幼儿思维、开启幼儿想象的闸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系统,缺少科学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进步。

三、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反思

1.以新颖有趣的语言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幼儿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也就是需要老师合理选择教材,有趣的教材内容才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但不能呆板、枯燥,要让幼儿学会选择和思考,并讲出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而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自己去创造,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想象力,在满足自我求知欲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见解和表达能力。在讲述和谈话教学实践中,幼儿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小班教学,也应坚持使用普通话。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让幼儿参加喜欢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言。就算在课外,老师也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都可以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老师都应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并不断得到语言交流的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注重提问细节,有机结合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集体回答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减少幼儿的畏难情绪。但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分追求集体回答,导致幼儿不能够更好的积极思考。因此,集体回答应与教学提问内容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个别提问前应熟记孩子的姓名。小孩子尤其希望被老师注意,所以每次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举手回答,如果老师记不住孩子的名字,会让他们感觉很失落。可见,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可能会造成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心理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所注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幼儿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课堂提问中要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语言,以及在日常活动中,都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2

一、问题提出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多通过言语来进行,言语既是师幼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专业理念的体现。有关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表现的研究较多,有关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相对较少。生活活动包括入园、盥洗、餐点、午睡、离园等内容,具有日常性、琐碎性、突发性等特点。相较于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教师的言语具有零散、重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但是,生活活动中的教师言语也蕴含着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把生活活动当作是过渡环节,言语表现较为机械单一,未能重视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更未有意识地挖掘其中潜在的课程价值。基于理论研究与幼儿园的实践,本研究尝试通过呈现优秀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探究其言语背后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并结合访谈法探析影响优秀教师言语表现的因素,以期为提高生活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南京市B园大班优秀教师①M为研究对象。M教师具有南京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先后获得“市、区两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托幼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得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和奖励的“优秀教师”。M教师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多年担任B园年级组长,其对幼儿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实践得到其他教师和幼儿家长的一致认可。同时,M教师经常承担公开观摩活动,其较高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因此,也是实际工作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以纸笔和录音相结合的方式记录M教师生活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言语,同时描述言语发生的场景,教师的情绪状态等。观察时间为一周,每天上午从幼儿入园直到幼儿午睡,下午从两点半幼儿起床直至所有幼儿离园。一周的观察中,M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关M教师言语类型的信息达到“饱和”。随后,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先对观察资料和访谈资料进行转译和编码,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辅之以访谈法,就某些具体情境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以探析教师言语背后中所隐含的儿童观与课程观,从而深入阐释M教师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M教师言语类型分析

本研究将教师的言语类型划分为指令型言语、行为强化型言语和引导启发型言语。指令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言语指示幼儿从事某项活动,包括命令、提示、催促等;行为强化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刺激,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包括表扬、奖励、诱导、训斥、诘问、威胁、隔离等;引导启发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言语引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获得某种经验,包括讲解、说理、鼓励、安抚、提问、建议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对教师言语的分类是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调查后编码所得,不只是对研究对象M教师的言语分类,事实上涵盖了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所有类型。

1.整体来看,M教师的言语以引导启发型为主

由表1可知,在收集到的137句教师言语中,M教师的引导启发型言语最多,占总数的64%,其次是指令型言语,行为强化型言语最少(见表1)。这说明M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更加注重用讲解、说理的言语帮助幼儿理解某些道理,用鼓励、提问等言语引发幼儿的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指令型言语与生活活动的重复性和琐碎性有关,M教师对生活常规和安全提示常用指令型言语。此外,行为强化型言语主要表现为用口头言语表扬,旨在满足幼儿自尊和自信的心理需要。

2.M教师言语类型的具体分析

(1)指令型言语

指令型言语包含命令、提示和催促等。统计发现,在M教师所使用的指令型言语中,提示性言语占94%,命令性言语占6%,催促性言语为0(见表2)。M教师较少使用命令性言语说明,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融洽,M教师较注重幼儿在生活事务上的自和独立性。

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语气平和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完成生活事务,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如,入园时她会提醒幼儿“先去洗手、锻炼,我们今天改用春季作息时间表了”;外出散步时,当幼儿说“我们是小蚂蚁”,她顺势说“小蚂蚁们好,领头的小蚂蚁慢一点,走稳一点”;幼儿散步回来午睡时,她会提示幼儿“安静了,进寝室就要安静了,把声音留在外面”。M教师班上洋溢着一种爱与和谐的氛围,研究者几乎看不到命令与催促,但幼儿能有序地进行生活活动。研究者据此认为,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提示性言语比命令和催促型言语更加有效;指令型言语有其使用的必要,但并非越多越好,引发幼儿的内在动机才是关键。

(2)行为强化型言语

统计发现,M教师所使用的行为强化型言语以表扬奖励为主,占总数的88.2%,诘问和诱导各占5.9%(见表3)。这说明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多使用积极正向的言语,以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即使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或犯了错误,M教师也尽量不用批评和呵斥的言语。

观察发现,M教师所使用的表扬奖励性言语不是泛泛的口头表扬,通常是肯定幼儿的行为,说明表扬幼儿的原因,幼儿明白自己为何得到了表扬,其他幼儿也往往会以他为榜样。具体来说,M教师的表扬奖励性言语通常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境中:一是当幼儿能够认真观察与主动思考时,M教师会表扬幼儿,如“笑笑看到这边的滑滑梯上有很多小朋友,就离开了,她是很会观察的哦”;二是当幼儿有进步时,M教师会予以表扬,如“妹妹这两天进步了,吃饭吃得越来越好了,对不对?”另外,研究者发现,当个别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犯错”时,M教师很少会直接在集体面前批评幼儿,而是会对幼儿进行单独教育。如:在配班老师组织幼儿谈话的过程中,M教师单独把嘉嘉叫到身边来,对他说:“你今天在滑梯上有一个很危险的动作,有好几个小朋友向老师告你的状了,你知道是哪个危险的动作吗?”嘉嘉说“推人还撞人”。M教师:“你知道啊,但你知道如果你把小朋友从滑梯上推下去了会怎么样呢?”嘉嘉不说话了,M教师继续和他说:“会头破血流,你自己也可能会受伤,后果很严重,老师希望你以后在玩滑梯的时候不要再去推人和撞人了,好吗?”访谈中,M教师说道,批评和呵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让幼儿意识到他的行为会给同伴和自己带来什么伤害,从而引导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免受伤出意外。

(3)引导启发型言语

统计发现,M教师在使用引导启发型言语时,说理、提问和鼓励性的言语使用频次都较多,分别占31%、26.4%、17.2%(见表4)。这说明M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重在为幼儿架设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桥梁。我们可通过以下案例来进一步说明M教师是如何运用引导启发型言语的。

入园时,佩佩开心地对M教师说:M教师早,我带了一个RED灯。

M教师:什么灯?再清楚讲一遍。

佩佩:R-E-D。

M教师:跟着我说一遍,是L-E-D,首字母是L,不是R。

佩佩点头:嗯,L-E-D灯。

M教师:LED灯可以做什么?

佩佩:我带的LED灯可以用手控制,还可以调节亮度,也可以听歌呢,是高科技的。

M教师:你明天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的LED灯,好吗?

佩佩挠了挠头发:啊,我不会讲。

M教师:刚刚就讲得很好呀,今天回家可以练习一下。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入园时段尽管要面对很多幼儿,但M教师依然从佩佩的言语中迅速提取了有效信息,并以鼓励、提问、建议的方式引导佩佩正确认识LED灯。首先,M教师能抓住幼儿的语言错误,引导佩佩学习正确的表达;其次,M教师用提问性言语引导佩佩搜寻和整理自己有关LED灯的已有经验,并用言语清楚地加以表达;同时,M教师又及时为佩佩提供了有挑战性的机会,即建议和鼓励佩佩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LED灯,锻炼佩佩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最后,M教师能安抚佩佩紧张的情绪,建议佩佩回家练习,创设家园合作契机,让佩佩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

(二)优秀教师生活活动中的言语所蕴含的儿童观和课程观

教师言语与儿童观、课程观分别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体现,内隐知识主宰外显知识,外显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内隐知识的驱动与指引(陈美玉,2006)。所以,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影响教师的言语表现,教师的言语表现反映着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教师只有意识到内隐知识的存在及其所产生的学习价值,才能正确外显为行动,指导课程教学,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对M教师的观察和访谈,研究者发现其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所蕴含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每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构建适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

在问及言语引导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问题时,M教师强调“要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看似简单的回应实际上倾注了M教师对幼儿的爱,具体而言蕴藏有三层意思。首先,爱是对话的基础和对话本身,〔1〕正是由于爱,M教师才选择平等地和幼儿交流,倾听每个幼儿的心声。其次,M教师知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内在的“发展时刻表”,所以不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幼儿,“只要孩子在努力就行,强项要更好地发挥,弱项要多补补,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就好”,这也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精神的体现。最后,M老师经常说“不要打击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多使用鼓励性言语”,这也符合“赏识教育”的有关理念,M教师坚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能以信任、耐心和鼓励的言语方式为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2〕既体现对每一个幼儿发展节律的尊重,又满足幼儿对自尊、自信和成就感等的需要。

2.幼儿是有想法有创造力的,教师要善于生成幼儿需要的“真”课程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在与自我、他人和环境的对话中建构客体之于“我”的认知,形成对世界的朴素认识。幼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与合作者,〔3〕教师应信任和尊重幼儿的发现,而非一味单向灌输。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很少强调纪律,但每个幼儿都有秩序地“忙碌”着。散步时,幼儿会将枯萎的花朵放到泥土上当肥料,会找隐藏在枯枝下的昆虫,会围站一起玩“天女散树叶”的游戏……M教师只是当有幼儿喊她时,她才会告知幼儿瓢虫的特征,或提问树叶像什么,或暗示亭子需要加以清洗了。相信幼儿,使M教师听到了“大自然长廊”“鲜花长廊”等多样性的表达,也使她看到了幼儿把卷纸筒卡在纸箱上当大炮的创造性表现。

3.向幼儿学习,建构师幼共同成长的课程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幼儿是等待教师“灌输”知识和技能的“容器”,教育成了存储行为。殊不知这扼杀的是幼儿求知的天性,也无视幼儿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其实,教师与幼儿是“互为师生”的,教师不仅是授业者,事实上在与幼儿的对话中也常受教益,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成长。〔4〕M教师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师,从幼儿处捕捉课程的出发点。M教师坦言,“好多经验都是从孩子那里学到的,智慧来自于孩子”“要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影响优秀教师言语表现的因素

1.乐观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是基础

访谈中,M教师多次表达了她对幼教工作的理解,也反复阐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分析发现,影响M教师教育行为的生活态度可用两个词概括:乐观和真实。她说,“我不喜欢接到任务就抱怨的负能量的老师。既然任务最后都要完成的,早做和晚做都一样,所以工作中我不会抱怨。”幼儿园的事务较为繁琐,消极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工作质量,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而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态度能带来职业幸福感。真实表现在M教师对待幼儿、同事、家长都秉持“真诚、善良”的原则,“真诚、善良是我做人的原则,家长把孩子交到你手上,你不对孩子好,就对不起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正是这份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使她在教育中追求“真”,追求“善”,同时也发现了教育的“美”。

2.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意识是保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在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5〕M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也源于她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持续不断的反思。在问及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她的专业成长问题时,她说道,“我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这项工作就像融入了我的血液一样,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可见,丰富的实践经验使M教师对于眼下的本职工作得心应手。此外,工作中的学习与反思也很重要,“工作这么多年,我参与了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阅读了一些专家推荐的书,也写过一些读书笔记,还参与了幼儿园园本教材的编写……”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深化自己的专业思考;唯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

3.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与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是前提

“信念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信念是由所在的社会文化决定的,学校文化是孕育教师信念的主要温床。”〔6〕幼儿教师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幼儿园,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与课程理念贯穿于幼儿教师教育信念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始终,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M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与B园的课程理念紧密相关,B园“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的课程理念基于幼儿本位的课程思想,强调幼儿的发展是指向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这对M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除此之外,B园与S市某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该校专家团队会定期到幼儿园参加观摩活动,参与课程研讨,指导课程实践,这使B园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走在一条相对高水平的发展道路上,而这也是M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9.

〔2〕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37.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3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说话随意无逻辑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组织,不能想到哪说到哪。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冒出许多口语。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条理紊乱,语言用词随意,大大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制约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成了低效课堂。

2.得过且过不回应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经验、知识的制约,语言表述的时候往往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经常置之不理,或者回答不全面,这会大大影响孩子配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提出问题的勇气。

3.灌输过多启发少

许多老师把数学活动变成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地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如果幼儿的答案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就会表现出急躁的情绪,通过各种暗示语言如“对不对”“是不是”,恨不得幼儿立刻发现答案。这样的提问控制着孩子的思维。猛一看,教学过程是完整了,但如此灌输式的教学,压制了幼儿的个性,对幼儿的思维和师生互动带来了阻碍。

二、教学语言专业发展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影响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影响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了解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刻在脑海里,开展活动前,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大概会怎么回答。教师再设计一些回应话语,这样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幼儿,遇到突发状况就会应对自如,真正达到“腹中有学问,开口不慌张”的境界,慢慢地做好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曾经有一位老师向另一位老师抱怨:“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真是奇葩,今天我画了六个三角形,问他有几个,他数了半天数不过来。我问他这里有四个三角形?他竟然点头。”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能说过于成人化的语言或者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组织简洁、形象、生动、富有儿童化等有效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2.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想提高语言修养首先要多读书。很难想象一个词语贫乏、前言不搭后语的教师是怎么上好一堂课的。一些好的文章恰恰可以弥补这点。教师可以多读书、多看报来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有的老师心里有许多的话,有时却无法恰当表达出来。老师应该把每次的常态教学当成自我锻炼的机会,敢说敢练。也可以用录音录下来,积极反思,回顾课堂中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回应不够好,应该怎么回应,积累有益经验,

3.细化管理,保证课堂有效性

关注常态管理,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采取教师每月一次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形成年级组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研活动从整体层面发现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的方法,以教研活动促教师语言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常态教学的质量。

4.通过培训,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言语修养非一日之功。许多教学语言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分析、反思就能形成理想的语言习惯,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机会,对教学语言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建议幼涸霸黾幼ㄒ到沧的比例,如幼教领域的教研员交流有关教学语言提升的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举办针对性的辅导讲座。不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把“老师”念成“老斯”,把“奶酪”念成“奶闹”,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普通话,力求教师普通话的标准型和规范性,杜绝方言化。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每位老师必须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在三尺讲台上散发个人魅力。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4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幼儿园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果相比以往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依然无法有效地满足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需要,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语盲教学内涵的认识不足

目前制约幼儿园语言教学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语言老师对语言教学内涵的认识不足,很多幼儿园语言教学老师单纯地将语言教学理解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语言表达仅仅是语言教学内容的重要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这种仅仅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阅读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必将会给幼儿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2.语言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

幼儿园语言教学形式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形式化,二是教学方法的形式化。教学内容的形式化是指幼儿园语言教学材料脱离生活实际,给人一种不沾地气的感觉,以幼儿的理解能力难以深刻理解,甚至一些儿歌为了追求朗朗上口的押韵效果,内容就是胡拼乱凑的,内容的思想性以及知识性大打折扣。教学方法的形式化是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互脱节,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个常见情景就是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固然不错,但是仅仅局限在表面,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学习的方向,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通过考试来衡量幼儿语言掌握程度。对于记忆性、知识性的内容可以采用书面考试来测量。但对于那些难以用考试来衡量的内容也采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则有失偏颇。

二、创新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策略

鉴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语言教学的创新策略:

1.强化对幼儿语言教学内涵的认识

幼儿园语言教学老师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会了幼儿几首儿歌或者其会讲述几个故事,这些仅仅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锻炼。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到教学的目的,让目的来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创新语言教学环境

生活是语言最好的老师。语言教学总是处于一个环境氛围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境的创设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教学环境,即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椅、安静的空间等,这些条件的具备将会消除幼儿生理上的不适:二是心理层面的环境,即幼儿语言教学开展的应营造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氛围,从而解除幼儿心理层面的不适,保持―个愉悦的学习心态。

3.创新语言教学评价模式

语言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这一个客观,同时还应设置一些非量化的主观指标,毕竟教学效果的一些方面是没有办法通过分数来进行衡量的。应根据教学目的设置―些指标来考核幼儿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言习惯等内容进行考评这样的评价结果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幼儿的语言学习情况。而老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灵活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

4.创新教学手段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5

自我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自我评价就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对自己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进行的评价,也是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自我的检查和反思。

一、幼儿园教师语言活动自我评价的价值

(一)完善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种较微观的具体领域的活动评价,与教师自身息息相关,对教师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在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之前、之时以及之后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之前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幼儿的兴趣点、学习特点等进行总结和了解,能够设计出更加全面和适宜的语言活动方案;使教师可以在组织实施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的进行调整,使活动更加顺利和有效的进行;还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语言、行为等进行反思,为进一步完善语言教育活动提供基础。

(二)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语言教育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自身评价能够使教师更加清晰的知道活动前本班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教师设计适宜的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经验前提;教师能够对本班幼儿的兴趣点和所偏爱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为幼儿教师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提供参考,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信息;教师也能够在语言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幼儿的状况和自身的状况加以评价,及时的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调整活动;教师还能够在语言教育活动组织后对幼儿发展状况、目标的完成状况等进行评价,为下一次语言活动的组织奠定基础和保持活动和经验的连续性。

二、幼儿园教师语言活动自我评价的内容

(一)对语言活动中幼儿发展的评价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活动中幼儿发展的评价并不是简单的对幼儿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估,更不是简单的对幼儿的一些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增加或者是句子的掌握状况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幼儿发展观,在语言活动中不仅要看幼儿认知状况的发展,还要评价幼儿情感态度、技能方面的发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教师要对幼儿听、说、阅读与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价,但是在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涉及的语言活动的偏向,着重对幼儿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进行评价。

(二)对语言活动中教师自身的评价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对整个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观念的评价。首先,幼儿教师要对自身所具备的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的相关知识的评价,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也是教师组织好相关教学活动的关键和保证。其次,是对教师自身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语言适宜性的评价。模仿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对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语言示范,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对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和适宜性做出价值判断。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并以“做”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做”。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有启思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做”效益。

三、幼儿园教师语言活动中自我评价的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6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有关口语课程的要求,结合岗位需求及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并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文将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第一,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诵演示范及指导能力:能解读并讲解作品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感知作品的节奏类型、艺术特点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并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诵读进行完整示范,能对幼儿的诵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并能反思和改进。第三,幼儿语言领域活动的驾驭能力:初步了解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基本环节,能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并完整实施。

三、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途径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技能基础、身心和认知规律,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调整普通话训练与一般口语交际、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内容比例,特别增设“语言领域教学能力”模块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置口语教学内容,丰富提升

语言教学能力的载体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上的培养,笔者先从口语课的内容设置上进行了改变(见附表1)。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的内容从单一的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内容和最终目的的设置改为了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这样的设置更趋合理,也更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口语教学的模式,提升语言领域教学能力

1.构建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提升示范、指导能力

(1)角色分析,运用朗读技巧正确分析和解读幼儿文学作品,是教师应掌握的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若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具备较强的语言教学核心能力,我们就要先从如何培养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开始学习。对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是不错的,但对角色性格的把握和表现上却比较弱。为此,我重点加入了角色分析,运用朗读技巧来表现角色。例如:幼儿故事《猴吃西瓜》中角色分析的运用(见附表2)。故事当中的8个角色,通过音量、音色、语气、语速的处理,角色形象丰满,易于学生表现。(2)增加态势语的运用经过一年的普通话的学习,98%的学生都取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的证书。大家的朗读能力都比较好,但是表现力却不足。因此,在高二第一个学期的文学作品的朗诵中,我加入了态势语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有声语言的表达。例如:儿歌《尿尿》的态势语运用“吃苹果,不吃不吃”——双手对着苹果,换方向做出不同意的动作。“玩皮球,不玩不玩”——换方向对着皮球,再换方向做出不同意的动作。“妈妈抱,不抱不抱”——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妈妈抱的动作)换方向做出不同意动作。“嘟嘟熊要尿尿”——做出难为情的表情,双叉半蹲(做出要尿尿憋不住的动作)“尿到盆里是好宝宝”——露出开心的笑容,跑到脸盆旁边做出尿尿的动作。“不像小老鼠乱撒尿”——先撕去嘟嘟熊的头饰,然后起来做出小老鼠的动作害羞的逃跑。态势语丰富了文学作品朗诵的形象性,更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升,让他们学会了在教学中加入恰当的态势语来配合有声语言的表达。(3)改变评价方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大多以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评价的标准。笔者在培养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方面,尝试改变了评价方式。分年级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口语的评价测量标准,明确了口语技能运用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以及达标的途径,每个学期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口语测试。这样的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指导能力有了提升,从“被评价”到主动“自我评价”,进而“评价他人”,最后到“指导他人”。例如:儿歌朗诵的考核评价表(见附表3)。在考核测试时,我将这样的评价表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每个人都是“小老师”,需要给每位同学打分,并在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训练,每位学生都明确了在朗诵儿歌时如何去表现作品,同时也了解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去评价和指导幼儿的朗诵。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反思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的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口语教学中重点需要突破的职业技能。我在实践中同《幼儿文学》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师通力合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看”“听”“讲”“演”“评”五步骤,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1)看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示范视频,学习规范的幼儿园语言活动过程,反思该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看全国特级教师应彩云的教学视频《罐子的声音》《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和《老鼠娶新娘》等,写出看后反思。(2)听进幼儿园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找“亮点”,并与自己的模拟上课比较,找不足。反思,该如何改进、提高。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紧密配合,挑选优秀幼儿教师的公开课,带领学生进园听课,指导学生写听课笔记,写听课反思。(3)讲按照幼儿园语言活动课的要求,进行说课训练。学生思考并写反思,再根据反思改进后二次说课训练。(4)演根据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如幼儿园、公交车上、游乐场、超市等,把班上的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模拟社交活动中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大人、不同性别和气质的幼儿,开展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例如,超市购物、公交车上让座、幼儿园里教师处理幼儿打架等。对每一次的“演”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理念等等。通过这样的“演”,学生既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了了解,又在活动中提升了反思能力。(5)评针对每一次的活动,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例如,在高一暑假要求学生不少于一个星期的幼儿园实践活动,并上交见习活动记录和总结。回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交流,教师指导。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7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全面开放的过程,一个全体参与的过程,一个平等合作的过程,一个自觉自主的过程幼儿园语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样一个多媒体爆炸的时代,我们到底要教给幼儿什么?现在的幼儿该怎么教?如何改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语言教学教改的当务之急。

我们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便能够彻底打破传统的封闭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更为开放,更富有创造活力。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全面开放的过程,一个全体参与的过程,一个平等合作的过程,一个自觉自主的过程。 我园是柯桥区主城区幼儿园,教育技术应当走在全区的前列,近年来,随着教育多媒体化的发展,自2012年10月在班级多媒体设备完善情况下和在多媒体化教育的感召下,全园教师明显感觉到:既拘谨又乏味,已经无法吸引幼儿和有效推动多媒体知识的传输;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知识的单向流动,养成幼儿被动的学习习惯,抹杀了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教师的权威式教学,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弱化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因此,本课题研究立足利用幼儿园多媒体设备,摒弃一张图片一块黑板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我们的语言教学,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园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师和幼儿在网络媒体化时代快速成长。

一、基于多媒体的幼儿语言教学研究内容

1.落实任务,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以此课题的研究为中心,组织园内教师进行就如何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语言故事、诗歌教学等专题研究和磨课活动,每个学期推出公开课,请园内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评估。在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展开全面的实践探索,我们围绕教材情况、幼儿特点作全面分析,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相互说课讨论,确定何种媒体施教,研究媒体的功能优势,探讨相应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强的教师针对教学方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素材,精心设计、制作软件,力求使课件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体现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最后以试教听课的形式获取反馈意见,从教学过程、方法、操作等方面观看老师教学观念和操作技术;从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倾听、语言表述等方面观看幼儿学习情况,分析讨论多媒体情景的创设对幼儿学习活动带来的帮助,经过课堂信息反馈,再次修改方案和课件,使之成为园本教材资源,并在园内推广应用,教师们在这浓浓的集体研讨氛围中,各显所长,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2.挖掘功能,全面优化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时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而多媒体能以它特有的优势,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真实、生动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各种教育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功能,如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它,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提供协商、会话的环境,帮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语言故事《三只蝴蝶》中,借助自制课件生动展示三只蝴蝶与三朵花,太阳公公的情景对话,让幼儿聆听雨的沙沙声,感受三只蝴蝶的焦急心情,通过视听媒体的刺激引发幼儿大胆讲述的兴趣。

3.自制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落实目标

一年两个学期的研究尝试,研究的目标为制作幼儿园省编教材小中大年段语言教学多媒体课件,并尝试进行课件的有效应用。我们主要从省编教材语言教学课件园本化、课堂教学层次化二方面来确立的目标,结合省编教材中语言教学教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我们从教材的内容、目标进行分析,按小、中、大年段分类分段实行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逐步完善课件。

二、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更生动、形象,它能将某些抽象的语言、词汇具体化,将问题情景化,使之更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多媒体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语言学习兴趣的“引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一切基础与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幼儿与教育媒体的互动,使之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优美如诗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心、脑得到充分调动,媒体的刺激促使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例如,中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欣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往往比较抽象,使幼儿难以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细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大门被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盛开了,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钻出来,树叶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

2.多媒体是创设语言情境,优化语言训练效果的重要载体

多媒体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比如:《螃蟹小裁缝》让幼儿认识螃蟹的各种形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大钳子钳水草的方法,螃蟹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理解故事,螃蟹的整体形象就在幼儿意识中形成,及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幼儿学习时的负担,优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换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的交换,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3.多媒体是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创新能力的工具

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提供协商、会话的环境,帮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发展幼儿语言同时,不仅注重培养幼儿敢于产生疑问、乐意发表自己观点、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经常鼓励幼儿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发展其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引起幼儿语言学习中的思辨。

如:为什么红花姐姐只让红蝴蝶进来?三只蝴蝶为什么一起飞走了?如果太阳公公没有出来帮忙,三只蝴蝶该怎么办?……问题情景的设置,幼儿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景资源中,发散想象,预测、猜想事情可能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幼儿思维的兴趣和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的思维在多媒体课件的碰撞和交互中大胆创想,各抒其见,积极争论,发表着自己精彩的演说。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学、去思、去探索,提示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设疑、猜想、解难,孩子们思维活跃了,语言也得到了操练。

三、小结

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学习研究,努力实践与反思,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由于我踏踏实实开展课题活动工作,认认真真进行反思,并和参与人张飞仙老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课件比赛,得到了家长老师们一致好评和主管领导的肯定。

1.本人多媒体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幼儿学的工具,幼儿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园内教师通过《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故事教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幼儿园诗歌教学更有效》等专题研讨和多媒体语言教学公开课活动,使得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幼儿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园的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小中大班上下两个学期语言教学课件优化整合,与省编教材配套语言教学课件全面制作完成。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陈旧与落后的成分,实现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运用多媒体革新课堂教学,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最优组合,达到最佳效果,逐步构建与幼儿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结构模式是多元的、交互的、立体灵活的。多媒体的介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协商、对话的活动环境,帮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适时适地、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一定能够成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剂”,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引领幼儿更好地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8

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影响双语教学的基本领域。[1]王斌华归纳了九种西方比较成熟的、被共同认可的双语教育的理论:平衡理论、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依存假设、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卡明斯的双语教育理论框架。[1]哈经雄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学。[2]国外学者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对象与所在国家和地区语言政策只是选择双语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之一。柯林•贝克(ColinBaker)认为双语教育过程中主要包括双语输入、双语习得、双语输出、双语语言背景等四个变量。双语输入中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最为关键。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3]综上,中西方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者们对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双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的评价做了深入的研究。

2幼儿园双语教学

幼儿园双语教学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双语教学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此,不同学者分别给予了论述。2.1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具有生理优势:有学者根据生理学研究成果,认为幼儿有接受双语教学的可能性,并具有一定的优势。幼儿口腔内各部分肌肉活动自由,不受限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语言学习的开始,发音器官的肌肉逐渐定性,并随着年龄增长日益加固。因此,从口头语言的学习上说,幼儿尽早地接触第二语言,有利于该语言的学习。2.2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具有心理优势:余珍有认为,由于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受到所获得的习惯和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变得更加依赖于具体的动机和系统化的学习。同时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使得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心理负担较小,获得练习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机会较成人多。陈琴等人从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认为在幼儿时期学习第二语言,有助于幼儿形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能力。综上,学者们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主要认为幼儿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优势和生理优势,从而赞同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

3少数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已有很长的历史。但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了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这一政策法规的颁布,明确了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问题,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学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1989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这些法规、条例明确了在少数民族幼儿园应开展双语教学。尽管有政策法规的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一开始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而是始于在东北、新疆、蒙古等地开展小规模的幼儿园双语教学实验。关于少数幼儿园双语教学模式。张梅、王阿舒从教育人类学角度出发,对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园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语言文字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建构。冯江英借鉴国内英语作为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少数民族幼儿园民汉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三类:学科汉语教学模式、全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浸没式教学模式。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因素。王阿舒、孙明霞对新疆乌鲁木齐红旗幼儿园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语言环境不仅对子女掌握母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子女的第二语言的学习。王阿舒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汉语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幼儿个人语言能力的影响最小,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家长鼓励>学校氛围>家庭客观支持>幼儿性格>幼儿语言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双语教学的成败。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研究者对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双语教学研究最多的是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为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就现有的对少数民族幼儿园民汉双语教学研究来看,对宏观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较多,而且大部分研究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学要取得成功,除了政策和经费上的保障,还需要对幼儿园双语教学有积极的态度、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适当的教学成效反馈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从这几方面出发,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现状,揭示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36.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9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英语教育在幼儿园时期是否合适,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幼儿学英语有用,可以让孩子提早接受英语的教学,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人认为幼儿学英语为时过早,他们认为孩子这么小的年龄要接受母语学习之外,还要接受英语的学习,对孩子是很困难的。

笔者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够有系统地接受英语的学习,在大环境里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幼儿园开设英语教学可行!

儿童心理学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最高,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强,如果在幼儿学习母语的同时教他一种外语,幼儿完全能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而决不会造成混乱。

为了给幼儿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于2002年开始把英语引入教学活动。经过两年的摸索、尝试、比较,以培养幼儿语感和听说能力的《清华幼儿英语》作为主教材,正式把英语教学推广到全园各个班。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幼儿教师,经历了5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英语常规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对幼儿园英语活动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现就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反思如下:

1 英语教材的选用

我园开展英语教学的最初两年,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分歧很大,有的教师主张选用单词量大、句子少的教材,有的主张选用故事性较强的教材……两年中,我园平均每学期换一套教材,而且大中小班选用教材一致。由于选用教材不固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无重点、无目标、头绪乱,再加上大中小班学习内容一致,难易程度不一样,幼儿掌握情况也大相径庭。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研究,我们注意到了《清华幼儿英语》这套教材。它是一套专为3到7岁幼儿量身定做的教材,分阶段进行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学手段多元化,并把培养幼儿的语感列入学习目标。经过初步尝试,学习效果很好。

通过分析比较,我园把《清华幼儿英语》选定为主教材。从教材的频繁更换到选定,充分说明了我园英语教学由探索到熟悉的过程。这一过程明确了我园英语教学的方向,给了我园挑战英语教学的信心和勇气,为我园顺利开展英语教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 教师的英语教学观及方法论及所需业务能力

笔者担任我园的英语教师之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和教学压力,把出成效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大量单词的教授、日常用语的灌输、反复的记忆、识字式的学习,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单词记得不少,但新的学期开始后,上个学期的内容已忘得精光,还要从头开始学习;而且孩子们刚开始还感到新鲜,好玩,时间长了,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由此,笔者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经过不断的学习语言教育理论,把专家请入园中讲解示范,并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总结,笔者对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的新认识与新理念逐步形成了。

第一,明确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的――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基本的听、说训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语感,掌握部分日常用语、基本词汇和简单交际用语。同时,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英语,使用英语,为幼儿升入小学继续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第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首先从幼儿对英语兴趣开始培养,从他在学习的心态出发,孩子就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在设计活动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游戏化。

第三,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①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让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②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给幼儿丰富的语言刺激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在不断的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③充分利用区角,布置英语环境。

3 教师需要具备的业务素质

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不一定能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对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会说几句英语日常用语同样不一定能教好英语。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双方面的,即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懂得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

第一,教师要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因为幼儿要听到标准的英语发音。幼儿习得语言的顺序是听、说、读、写。

第二,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让幼儿听的同时,还需要提供英语的动画作品。

第三,游戏――让幼儿参与玩简单的英语游戏。游戏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情景中习得,而游戏是最好的方式。游戏可让英语习得显得有趣味性、生活性,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英语,首先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有继续学习并且学得好的可能与现实。其次,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也很乐意开口学说英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英语。

通过几年的摸索,在确保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园的幼儿英语教育取得了一定进展,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笔者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今后,我国在教学方面争取做到更加系统,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10

目前,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不容乐观:因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升学指挥的作用下,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不太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口语学习中,缺乏系统的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听话、说话、理解、表达、体悟、思辨等方面的能力都较薄弱,而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成人恰当的话语方式对儿童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 ,因此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其次,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具有“课程”的功能,学前儿童识字量十分有限,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口头来传达,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也成了儿童学习的内容。另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要学习的语言技能主要是运用口语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幼师职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三、 方法和策略

(1)了解幼师职业对口语表达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训练。中等职业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技能应该包括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是指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以及其他辅助媒介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是指根据教育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了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把握能力。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指对自身或他人语言加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的能力。这四种口语能力缺一不可,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口语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的是幼师职业口语的综合能力、高水平的体现。

湖南省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的训练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做法。一年级学生以学好普通话语音为主,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纠正方言发音,正确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注意倾听、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包括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及身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老师和同学的发音。在校园里营造人人讲普通话、处处讲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此促使学生时时学讲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和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学生参加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的统一测试,85%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二年级主要训练的重点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通过系统学习“幼儿文学”这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老师们淡化理论,通过大量的朗诵、仿写、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促成学生尽早形成具有幼儿特色的语感,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达标测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方式在幼儿文学教学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掌握口语训练的几个关键环节,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训练主要环节有:普通话语音、儿童口语表达、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训练等。

中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经过一年的全方位训练大部分能达到职业标准。通过“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了儿童化的语感、体态。但经过这些训练后,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把握表达方式与方法,容易出现卡壳、词不达意、“不懂怎么说”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那么一定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又名阅读和写作)课程,阅读和写作既是基础课,又是掌握职业技能的专业课。

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则是需要重点突破的职业技能。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指导》课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我校三年级幼师开设“幼师口语沟通技巧”课程,用大量的幼儿园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与各年龄段、各种不同性格的小朋友沟通和与学习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家庭情况有别的家长沟通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与不同人进行沟通的技巧采取师生互换角色、模拟家长和老师等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现场感,培养学生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工作。

(3)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在实践操作中反复历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技能需要大量地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这需要在实践操作中经过反复历练才能练就,因为这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教师可以“模拟教学活动”、实训活动、实践活动、参与校园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①模拟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景。中职教材中有许多儿童题材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语言活动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如在幼儿文学课中进行儿歌、故事、幼儿戏剧等模拟教学训练。训练之前,教师指导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活动方式,教案可分为课题、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后记等六个内容。训练活动时,学生轮流扮演“老师”和“小朋友”。每名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和当“小朋友”的机会。②模拟幼儿社交与游戏活动场面。根据幼儿生活场所,如家庭、公交车上、幼儿园、公园、超市、亲戚家等,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各人分别扮演虚拟场所里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大人,不同性别的幼儿,开展日常用语对话、猜谜语、唱儿歌等活动,各位组员轮流充当各个角色,每名学生都有轮流充当“大人”的机会,也都有更多充当“幼儿”的机会。实践表明,模拟教学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③加强实训、实践活动中的语言指导。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到幼儿园进行的见习、实训、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接触现实中的幼儿、家长和老师,跟他们交流,实地体验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语言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训练口语表达。④引导学生参与其他学科自主学习与校园活动。在各学科及校园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在德育课加强必要的思维实践训练,在职业活动指导课中进行职业交际语言训练,在日常教学中锻炼胆量、积累话题和表达欲望。总之,可以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展现空间,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11

一、基于多媒体的幼儿语言教学研究内容

1.落实任务,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以此课题的研究为中心,组织园内教师进行就如何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语言故事、诗歌教学等专题研究和磨课活动,每个学期推出公开课,请园内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评估。在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展开全面的实践探索,我们围绕教材情况、幼儿特点作全面分析,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相互说课讨论,确定何种媒体施教,研究媒体的功能优势,探讨相应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强的教师针对教学方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素材,精心设计、制作软件,力求使课件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体现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最后以试教听课的形式获取反馈意见,从教学过程、方法、操作等方面观看老师教学观念和操作技术;从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倾听、语言表述等方面观看幼儿学习情况,分析讨论多媒体情景的创设对幼儿学习活动带来的帮助,经过课堂信息反馈,再次修改方案和课件,使之成为园本教材资源,并在园内推广应用,教师们在这浓浓的集体研讨氛围中,各显所长,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2.挖掘功能,全面优化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时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而多媒体能以它特有的优势,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真实、生动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各种教育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功能,如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它,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提供协商、会话的环境,帮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语言故事《三只蝴蝶》中,借助自制课件生动展示三只蝴蝶与三朵花,太阳公公的情景对话,让幼儿聆听雨的沙沙声,感受三只蝴蝶的焦急心情,通过视听媒体的刺激引发幼儿大胆讲述的兴趣。

3.自制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落实目标

一年两个学期的研究尝试,研究的目标为制作幼儿园省编教材小中大年段语言教学多媒体课件,并尝试进行课件的有效应用。我们主要从省编教材语言教学课件园本化、课堂教学层次化二方面来确立的目标,结合省编教材中语言教学教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我们从教材的内容、目标进行分析,按小、中、大年段分类分段实行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逐步完善课件。

二、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更生动、形象,它能将某些抽象的语言、词汇具体化,将问题情景化,使之更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多媒体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语言学习兴趣的“引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一切基础与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幼儿与教育媒体的互动,使之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优美如诗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心、脑得到充分调动,媒体的刺激促使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例如,中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欣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往往比较抽象,使幼儿难以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细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大门被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盛开了,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钻出来,树叶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

2.多媒体是创设语言情境,优化语言训练效果的重要载体

多媒体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比如:《螃蟹小裁缝》让幼儿认识螃蟹的各种形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大钳子钳水草的方法,螃蟹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理解故事,螃蟹的整体形象就在幼儿意识中形成,及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幼儿学习时的负担,优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换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的交换,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3.多媒体是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创新能力的工具

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提供协商、会话的环境,帮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发展幼儿语言同时,不仅注重培养幼儿敢于产生疑问、乐意发表自己观点、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经常鼓励幼儿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发展其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引起幼儿语言学习中的思辨。

如:为什么红花姐姐只让红蝴蝶进来?三只蝴蝶为什么一起飞走了?如果太阳公公没有出来帮忙,三只蝴蝶该怎么办?……问题情景的设置,幼儿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景资源中,发散想象,预测、猜想事情可能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幼儿思维的兴趣和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的思维在多媒体课件的碰撞和交互中大胆创想,各抒其见,积极争论,发表着自己精彩的演说。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学、去思、去探索,提示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设疑、猜想、解难,孩子们思维活跃了,语言也得到了操练。

三、小结

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学习研究,努力实践与反思,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由于我踏踏实实开展课题活动工作,认认真真进行反思,并和参与人张飞仙老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课件比赛,得到了家长老师们一致好评和主管领导的肯定。

1.本人多媒体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幼儿学的工具,幼儿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12

一、发挥园所优势,在日常生活将英语潜移默化

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因为幼儿没有认、说能力。而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从早8点入园到晚4点离园,8小时全部生活在园所,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生活,可以使幼儿在教师反复说、反复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自然中去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 Good morning ×××”,幼儿听上几天就学会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 morning teacher”。每到洗手时教师用英语要求“Please Wash your hands”(请你洗手)。在吃饭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鸡蛋(egg)、西红柿(tomoto)等名称,诸如请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天天听好几遍。这些需要在专门教学中学上很长时间的大量词汇、句子,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听熟了,记住了,并学会使用。

二、注意英语在各项活动中的使用,培养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语学习关键一点在于经常使用,在使用中达到脱口而出,成为一种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与练习。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是由一群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可以由老师当狼问幼儿时间,幼儿从1点开始回答当说到12点时,狼开始转身追逐幼儿,目的是练习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游戏语言就是简单的一句日常生活用语:“现在几点了?”(What’s the time?)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爱的, 于是,教师改用英语让幼儿玩《What time is it,wolf》。仅此一句话在一遍游戏中重复12次,让孩子轮流当狼,用英语从1说到12报时,这样句型、数字、时间很快都被理解、学会了。再如,在“娃娃家”的活动中 ,在学习了一些待人接客的句子后,教师每天到娃娃家当一会儿客人,引导幼儿用英语说“请进”、“请坐” 、“请喝水”、“请吃糖”、“谢谢”、“不客气”等等,这样幼儿所学语言在游戏生活中得到巩固、练习, 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并解决了那种学时才说,上课时才用,平时放置脑后,容易遗忘的弊病。

三、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有着其它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电教手段能帮助我们克服幼儿园有限的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影可看,有声可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早晨幼儿入园或户外体育活动、室内自由活动时放一些欢快简单的儿童英文歌曲、对话,让幼儿边玩边听,不占用幼儿任何活动时间,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习了语音语调,建立了语感。磁带中尽管有学过的,没学过的,但听多了,脑子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学到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多了。另外,我们利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如: 在学什么东西在什么上面,什么东西在什么下面on和under的用法时,教师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这一活动,利用投影仪,使用复合片和抽拉片的方法,让小动物分别藏在床下、桌上、椅子下、书下等。直观、形象和可爱小动物的游戏,使幼儿很快区分了on和under的意思和用法。而利用电视录像选择适合幼儿的教材内容放给幼儿看,在画面与音乐、情景与对话的共同作用下则提供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加之录像机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对幼儿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和交往,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1.利用墙面布置

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幅大的广告,浓缩着教育内容和目的,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在室内、楼道、盥洗室等地,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 for a walk(散步);在图书角画有一张嘴,上面竖着一个食指下面写有Please be quiet(请安静),在洗手池上面画有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写有Please wash your hands(请你洗手)等等, 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文,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画面都在无声地给幼儿一种英语提示。

2.创设英语角

英语角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图片、实物、头饰、贴绒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教师的作用是投放材料进行引导。如:小班在学过苹果、桔子等水果名称后 ,教师可以设置一棵树,在一边放些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儿涂色后用曲别针挂在树上,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英语得到反复的练习,而涂色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有的幼儿在过程中会问桃子怎么说,西瓜怎么说,教师便教给他们,这样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英语角有趣可操作,也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场所。

3.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英语学习中,寓教于娱,发挥幼儿无意注意的特点,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从而掌握语言。如在学习猫、狗、老鼠、鸭子、兔子时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玩扮演小动物的游戏,让幼儿能将自己当作其中一种小动物,切实融入动物的学习中。

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篇13

本学期,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资源,使我园的教育教学在稳步中不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依据教体局工作重点和园所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为基本思路;以园级教研和各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平行班教研与特色组教研相结合,各领域教学策略研究与特色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三、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深化项目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总结经验成果。

2、在队伍建设方面,教研组长由召集人、组织者逐步向专业引领者转化,在教研活动中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组织作用和专业引领的作用,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但各领域的首席教师还不成熟;青年教师进步较快,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本学期将加强研修,促进各领域领军教师的凸显。

3、在教研组织形式上,将园本教研与平行班组教研以及课堂集体教学相结合,既满足日常教学所需,又引领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研究。本学期将继续延续这一做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活动实效。

4、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以研究教学策略为抓手,将教研工作指向“真问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本学期继续将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园本教研的落脚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将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在对幼儿学习的研究中获得教育智慧。

5、在教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方面,各年级组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意识到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有的组思路清楚,从本领域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总结教育策略;有的组内容丰富,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总结出不同年龄班提问设计的方法。

四、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一)加强全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1.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定期开展园本培训活动,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鼓励教师多阅读有关幼教专业方面的书籍,经常上专业网站查阅有关幼教方面的教育信息。我园将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提炼经验,升华理论,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向杂志和网站投稿,并能获得奖项。

(二)以游戏化教学为契机,深化课堂集体教学实效

1、开展园级以体育游戏为主线的身体锻炼活动。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完成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本学期将在各年龄班的户外身体锻炼活动中开展走、跑、跳、投掷、攀岩和钻爬等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将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要求进行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各年龄班选择不同适合本年龄班的活动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

2、开展园级的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当教师能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要让其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这将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幼儿喜爱数学,期盼进入数学游戏中。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3、开展园级集体语言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游戏这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环境。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游戏的形式与发展语言的任务有效结合,构成了“教学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4、开展园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前幼儿园要实施《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本学期,将对全园的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调整,将原来的一周一次的区域活动时间改为每周三次,在内容上提倡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桌面操作材料,增加区域活动的多元化内容,并提倡增加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还将开展全园的活动展示活动。

(三)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为目标,加强课程管理,开展园本研修。

1、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关注常态教学,保教管理人员通过听“随堂课”、“自荐课”、观察选择性活动组织情况,随查教师备课、教学反思、工作日志、《幼儿成长档案》、教育随笔等案头资料,全面掌握教师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立足我园身体锻炼、语言和数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园本研修。

借助本园经验型教师在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育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实施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以提高我园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学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计划性。

3、做好班级特色工作。进一步开展班级特色工作,每班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活动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教育的积淀。

4、保质保量的开展区域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长效机制,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在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年级组教研以课题或小专题的形式入手,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小专题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做到了研究深入,操作务实,资料规范完整,教学研究、教学实录、研究随笔、观察记录、经验文章和论文等都围绕研究主题、体现研究过程。

2、立足园本特色积淀和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

(五)加强教师反思能力,构建反思型教师角色。

1、通过理论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掌握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通过每月撰写教学反思、特色教学心得和教研体会以及学期末教学经验会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六)切实发挥好示范园的辐射影响作用

1、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传递我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指导民办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区域创设工作。

2、接待各级幼儿园教师的来访、咨询、参观。

3、继续做好与嘉禾、永康、宝迪乐和快乐宝贝幼儿园定点帮扶工作,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重点,拟定帮扶工作计划,采用邀请来园参加观摩研究讨、网上研、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及时传递双方教学实践的经验信息,取长补短、互助提高,真正实现携手共进。

4、认真做好各级教师的培训和幼师实习、见习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明确业务骨干教师的培训职责与要求,抓好培训双方人员管理,保证外培工作实效。

(七)开展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注重创设宽松的教研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每月一个主题,请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活动的发起人,组织教师教师进行主题沙龙活动。

五、每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在全园教职工会议上,传达教研计划,明确本学期教研任务。

2.各平行班组长制定本年龄班活动计划。

3.启动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

4.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5.师徒结对仪式

6.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三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课堂实践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区域活动展示活动。

4.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5.有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四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4.送课下乡活动。

五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