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实训总结实用13篇

钢筋工实训总结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1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2

1.钢筋放样课程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受普通高校扩招影响,职业院校招来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面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必先深化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简称"平法")已是当今施工、预算、监理等单位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的依据,更是建筑类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工作的基础。看懂平法表示的施工图是基础,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放样,将图纸转化成建筑实物,是建筑类技术人员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对本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能看懂施工图纸但是不知道怎么钢筋放样的学生占相当数量。通过个人访谈、专家座谈、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研等多种方式,并对多个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和咨询,根据职业岗位及其任职要求提炼出一些相铺的课程,为使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在平法放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广泛采用与其他课程联合教学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2.联合教学方法的思路与方法

以梁钢筋放样为模块情景,以真实的工程构件案例为主线,贯穿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中应突出“必须、够用、实用”原则。通过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筋工种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结构设计说明、技术要求等文字资料的能力,根据图纸要求使用标准图集和选用构件结点的能力,钢筋放样的能力,熟练应用机械设备制作钢筋的能力,钢筋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质量隐患的能力。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检验标准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熟悉质量验收允许偏差的范围。

第一步:搜集相关素材。根据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目标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图纸、标准图集、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二步:布置实训任务。参照职业岗位任职基本素质相适应的要求,讲解每周教学计划安排,让学生对每周做什么都有相应的准备。

第三步:钢筋放样领学。指导学生阅读图纸及查阅工具书,要求学生对同直径钢筋进行多方案组合,综合考虑,对短料用途处做到心中有数,最终由各个小组合作完成钢筋放样阶段任务。放样过程中各个小组主要以讨论方式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只负责个别答疑。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框架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长度计算公式=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净跨长由图纸中标注可以直接计算,对于支座锚固长度在计算时,首先需要根据受力钢筋类别、钢筋直径、结构的抗震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出基本锚固长度LabE,用LabE与构件能容许长度(hc-保护层)进行对比,来确定选择直锚固或弯曲锚固。当构件能容许长度≥基本锚固长度时,锚固方式选择直锚固,取值Max(LabE ,0.5hc+5d);若构件能容许长度

第四步:钢筋制作。各个小组带着各自下料单去厂库领钢筋,在领取原料的过程中, 各个小组应以节约成本为原则合理规划领取原料的数量。

钢筋加工过程中应该在实训室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截断时对某一种钢筋的下料尺寸有多种,下料时应先截长料,充分利用剩余钢筋,尽量减少废料,不能受下料单先后顺序制约。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工前要检查,钢筋表面要洁净,无损伤、油污、铁锈,钢筋表面有陈锈的盘条钢筋,通过调直机进行除锈,较粗的钢筋采用除锈机进行除锈。

2.统计下料单上的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断料,先断长料,后断断料,尽量减少短头。

3.对直径在12L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成型,操作前应熟悉弯曲机的性能,弯曲时要根据钢筋的粗细和所要求的圆弧弯曲直径正确选择轴套。

4.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的要求,Ⅰ级钢筋末端要做180?的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为所弯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要做的90度弯钩的,其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d的4倍。5.钢筋的末端做135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最终完成的成品应保证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按类码放整齐。

第五步:钢筋绑扎。与施工现场岗位工人施工环境要求相同,钢筋绑扎主要用到的机具有:钢筋钩子、小撬棍、绑扎架、粉笔,各个小组按工序绑扎钢筋。绑扎前应该充分熟悉图纸,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然后在实训室地板上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梁与柱的外皮尺寸线。

对于梁的纵向受力筋,由于条件的限制,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设计无规定时严格按规范执行。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箍筋时,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L,箍筋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为10d。钢筋绑扎之后,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齐全,并将构件内杂物清理干净,严禁踩踏。

第六步:钢筋验收。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根据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评分表,评定实训成绩。在验收过程中要求小组自己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答辩,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与探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成绩的情况补充讲解并提问,根据操作的内容考核与各小组所遇到疑问相关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支座锚固长度具体的含义及如何正确选择锚固方式?构件中不同部位钢筋所起到的作用与长度的关系?理论方法计算出的长度为何在实际中无法安装上去?钢筋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对于拉伸长度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在这个环节中气氛活跃,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经过讨论式的提问,分享成果的同时真正收获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步:实训成果评定

依据图纸内容,根据钢筋验收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构件绑扎完善成型;要求提供作业构件的钢筋下料表格,认真填写配料单;对于验收环节中的现场理论考核内容,以实训报告形式上交。填写小组对其他各组的质量验收评价表;总结个人在实训中的收获,要求2000字以上。

3.联合教学方法应用的体会和反思

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了解。完全按理论方法计算出来的下料单,为什么会存在无法绑扎上去的现象?主要就在于对于学生对于施工环境的忽略,相比简单的看图放样,更加重要的是在满足验收规范的前提下正确的去调整下料长度,为施工提供方便。钢筋验收过程中的各个检验点,其实就是我们在钢筋放样与绑扎中应该特别考虑及满足的要点,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经过验收环节后才真正理解钢筋放样。

4.结语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构件多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平法知识的重点,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职院校应以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围绕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培训这一主线构件课程体系,例如将钢筋放样与广联达软件联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看清各个钢筋的位置及长度,结合平法图集学习,有效避免施工现场的风险;将钢筋放样与结构力学联合教学,通过各类梁构件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构件内各种受力钢筋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达到职业标准与实训目标对接,工作场景与实训场景对接,工作任务与实训内容对接,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用工要求。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3

1 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所需实际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工艺实训正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手段.

1.1 在教学中牢牢把握技能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在建工专业工艺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基本技能包括对基本工种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工程项目管理验收、工程安全、工程量核算等.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在培训中,对模板、钢筋、脚手架、砌体、混凝土等工程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个例讲解与操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施工进度与流程图、编写施工计划书、列出材料用量及清单等,然后分组进行具体操作.

1.2 在工艺实训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工专业工艺实训主要包括:(1)在脚手架、模板工程中,学生要进行测量放线、钢管的支撑、模板搭设、拆除等内容的实训与操作.通过训练,认识模板和脚手架的类别、技术要求、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和拆除顺序等,熟悉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的验收内容和验收要点.(2)在钢筋工程中,通过项目训练,学生要学会钢筋配料、加工、代换、钢筋连接方法等,对于钢筋配料,要求根据构件配筋图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总根数及钢筋总重量,学会编制钢筋配料单;对钢筋加工,要求掌握钢筋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加工工艺、掌握常用的钢筋的连接方法,对不同连接方法的要点、技术要求要熟悉,要求学会处理钢筋的构造措施与结构要求,理解钢筋锚固、钢筋搭接、钢筋焊接等的内涵与实质,掌握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的内容和要求.(3)在砌体工程中,学生要进行砖、砌块等的砌筑,学会不同墙体和柱的砌法,学会常用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对于砌体的材料要求也应有所理解,熟悉砌体工程的验收内容和合格性判定.(4)在混凝土工程中,要求学生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给出施工配合比,能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熟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在上述工艺实训中,老师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项目训练促进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奉献意识,树立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意识.

2 工艺实训教学要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高职建工专业要实现学生毕业后即能尽快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工作,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因此工艺实训教学与现场加强合作与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工艺实训教学应当体现建筑工程的最新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操作流程、管理水平等内容.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现场操作技能以及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2.1 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环节

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工程的学习与操作.

2.2 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合作

要求教师能走出校门,与建筑工程一线多联系、多合作.教师要能够解决工程生产一线的难题,增强生产一线与学校的依赖性与互补性,促进生产与教学的结合.

2.3 结合现场实践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通过现场实践,积累经验、素材,将枯燥的结构、材料等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具体化,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学生乐于接受.如在讲解悬臂板时,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侧(受拉一侧),若布置在下侧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并使学生认识到现场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2.4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编排项目单位进行训练,将会取得好的收效.首先,将工程案例中典型问题具体化,例如对框架、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的模板、钢筋、脚手架工程内容的典型做法编排局部单元,如设计局部两层框架,将结构节点区、主次梁、柱墙、楼梯、基础等内容都予以反映.然后,在具体的项目单元中实现工程的现场模拟,营造训练内容的现场氛围,同时丰富训练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施工技术、工艺、验收内容标准等知识点展开系统的有成效的训练和学习.

3 工艺实训的教学要求与改革

工艺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既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也不同于毕业实习.建筑工程工艺实训是模拟现场工种操作要求与工艺流程,体现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预期结果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的初步能力与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参加毕业实习与就业.为此,我们按照工艺实训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涵、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3.1 加强实训中心的软硬设施建设

在校内建立了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先后购置了工程器具与教学设备及配套课件.如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与施工、脚手架支撑等工程所需设备,各种钢模板、钢管、钢筋、水泥等器具与材料,制作或购买典型节点模型、挂图等.同时,鼓励教师开发相关课件,使工艺实训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与预期目标,然后结合具体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模拟.

3.2 完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涵

针对建工工艺实训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我们制定并完善了工艺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实施不仅充实了教学内涵,也使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训都能够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3 工艺实训与产学研和学生就业相结合

学生比较关注的是自己所学能干什么,能解决那些问题,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在工作中能担任哪些角色等问题.因此,将工艺实训与产学研结合、与学生就业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及主动参与的意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在研项目,寻求企业合作,将项目研发与企业生产结合,对一些新技术、工艺和成果在实践教学中予以介绍和应用,并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提供渠道和就业信息.比如钢筋混凝土梁柱中受力钢筋在节点区的相对位置、节点区箍筋的放置要求与施工顺序等问题;混凝土结构常见的一些裂缝防止措施,砌体结构中常见裂缝的处理等问题;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点问题等,这些在规范、规程、书本中很难找到确切答案,但却是现场施工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有目的性的介绍和训练,不但帮助生产现场解决了施工问题,获得了生产单位的认可,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就业信心.

4 对工艺实训教学的有关建议

4.1 充分认识工艺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参加建工工艺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施工组织、概预算等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操作工艺、施工流程、施工要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为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生产实习与就业提供了磨炼意志、提高技能的平台.因此,工艺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在实践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有利于将课程实习与生产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完善条件规范管理

在这方面,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工艺实训的相关文件.对于工艺实训,要求有年度可执行的计划,保证训练内容和项目的适当更新率,以适应现代设计、施工工艺的发展要求.

(2)增加投资,完善软硬设施建设.应加强硬件建设,保证仪器设备的生均占有率,扩大生均训练空间;抓好软件配套建设,及时更新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和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时引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以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水平.

4.3 健全工艺实训的考核方法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4

工程施工中钢材消耗量巨大,而目前的钢筋下料却仍然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下料配表状态,浪费很大,人为导致废材增加,也无法量化多余损耗量。这些原因导致施工企业成本负担很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是库存钢筋经常有多种规格,那么问题要进一步得到解决,就不能回避针对多种规格的原材料、多种下料需求的多规格一维下料问题。对这一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总结行之有效的施工经验,用定性的方法去尽量增加该问题的边界条件,使得定性和定量方法尽量能各自发挥特长,求得快速而有效的结果。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是我公司2012年承建的工程项目之一,公司项目部对修建的的钢筋下料单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经计算,工程下料过程中实际钢筋使用重量248.82t,施工图计算使用钢筋重量241.69t,利用率为97.13%而预算中定额的钢筋利用率为97.56%。料头和连接钢筋所占比例2.87%。由此看出我公司钢筋加工厂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利用率低,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公司钢筋利用率低可以通过改进下料技术和焊接工艺解决,达到预算定额中的钢筋利用率。

2. 分析原因

根据我公司钢筋加工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造成现阶段钢筋下料过程中利用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有3个:

(1)不了解先进的工艺技术造成条材的浪费

一般来讲,钢筋的进料长度越长越好,这样不仅在下料时少出短料,减少废短头,降低了焊接量,而且在连续接长时能减少接头。但实际工程中,需要的钢筋长度千差万别,要求用较短的整尺钢筋下料后短头最少或者为零,针对下料单组合排列及工地实际情况,必须对料单进行优化。首先做好第一步数学管理工作,钢筋下料单的组合整理,在审核下料单后我们必须进行下一步工作:把所有同强度等级同直径的钢筋依长度由长到短的顺序进行一次组合排列,从中去发现一些规律,然后再决定其他工作。

在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规格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不应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续下料(通常做法),而应根据组合排列的规律先截长料,再做短料。这是钢筋下料时节省钢筋的一项原则。

基础工程剪力墙的主筋下料时,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每根剪力墙的主筋甩出地下室剪力墙施工缝上口并错开搭接,在进行一层施工时再另外下料接长。如果认真查看以上的情况就会发现,在剪力墙施工缝以上甩出的较高剪力墙主筋的高度距离顶端不远。所以考虑剪力墙主筋下料从基础直接到顶端,可以一步到位。这样不仅减少了接头,而且也省去了加密箍筋,预先绑扎剪力墙骨架时直一次把箍筋绑完,不仅节省人工,而且工程质量有保证。

(2)设备落后、性能差

我公司设有钢筋预制加工厂已建有数年,机械设备已经老化,效率低,现有钢筋连接设备不具备提高钢筋利用率的性能,满足不丁工程施工的需要。

(3)单位组织技能培训少、人员业务水平低

由于钢筋用量少,钢筋料头实际数量不多,对经济损失不会太大,因此未能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导致单位组织技能培训少,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不能在完成工作上得心应手。

3. 采取的措施

将优选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统筹法、正负公差法)和钢筋焊接设备(闪光对焊机)的优缺点和其能产生的效益分析汇总,上报单位领导,争取领导对我钢筋加工组改进技术工艺、更新设备的支持,保证所需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

(1)制定《闪光对焊机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技术人员指导工人进行对焊操作;

(2)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更新设备所需的资金落实到位;通过性能比选,采购能满足我单位使用要求的闪光对焊机;

(3)公司主要领导组织钢筋组负责人员共同制定革新措施,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培训技术人员统筹法、正负公差法等钢筋下料计算方法;培训焊接工人使用闪光对焊机进行钢筋焊接。经计算,改进工艺和技术方法后实际钢筋利用率99.15%,高出我们先前制定的目标1.59%。

4. 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效益:以完成的钢筋下料任务为例,对比前后钢筋使用量、耗电量、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工作量和作业时间等消耗指标显示,各项技术指标均比活动实施前提高,经计算完成钢筋下料任务,对比活动前操作方法节省投资79330元。

(2)间接效果:①提高了我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②降低成本和消耗,增强市场竞争力;③增加与同行业间的交流,提高了创新意识,职工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④为以后各部门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挖潜增效树立信心。

(3)同时我们的成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因此增加对我部门的投入,建设标准化操作场地,改善工作环境,为进一步优化现场操作创造条件。

5. 总结

(1)通过上述钢筋下料计算方法的使用和设备的更新,解决了我单位在下料过程中钢筋利用率低的问题,且改进后的钢筋利用率提高到99.15%,高出预算定额1.59%,接近当前一些专业的钢筋下料计算软件所能达到钢筋利用率水平;同时该方法和工艺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的建筑行业,以每年全国螺纹钢产量1.2亿吨计算,高出预算定额1.59%的钢筋利用率可节省钢筋原材料的数量将相当可观,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本次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减少了原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缩短了生产周期,却增加了在使用统筹法和正负公差法进行钢筋下料计算时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所以下一步我们准备选择一种适合公路桥梁工程钢筋下料特点的软件,以降低技术人员进行数据计算的劳动强度,使新技术的使用更加合理。

(3)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则是近十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机械连接已基本取代了现场手工焊接,是国内外一致认可的质量可靠的钢筋连接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设计和施工中。近年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通过改进螺纹加工方式、改进滚丝轮结构形式,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改善应力束曲线形状,采用钢筋等强度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实现等强度连接的新形式,为国内外首创,直螺纹连接接头连接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接头综合成本低,而且丝头制作简单,工人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在当今工程建设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6.结语

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成果在反映钢筋需求与库存的动态性方面的不足,重点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多规格一维下料模型和单规格一维下料模型。同时,还定性地总结了工程施工中钢筋配料问题的长期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大大增加多规格一维下料问题解题的边界条件,使得问题的解决实际意义更强,方法更快速实用。对工程生产过程中的线性原料优化下料问题给出了通用性的启示和具体的方法,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和较为实际的应用价值,将对企业的成本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几方面思考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5、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结束语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6

1 我国高强钢筋应用现状

我国高强钢筋的推广工作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1政策和标准尚不配套。现阶段,国家在高强钢筋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没有相应的奖惩或优惠政策,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主动性不够。对比2002年版、2010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高强钢筋的应用方面,使用了“可、宜、应”等字眼,条文严格程度不断提高,也对应了不同时期的形势、政策要求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但就标准条文单方面的执行力度而言,因相关条文不是强制性条文,标准实施仍不具有强制性。

1.2生产与供应尚有缺口。在高强钢筋推广过程中,足量生产和及时供应也是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方选用了,施工方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方在合理的运输半径内无法买到足量高强钢筋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本世纪初推广400MPa钢筋时,钢筋供应落实不到位曾是阻碍高强钢筋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400MPa钢筋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但500MPa钢筋推广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1.3其他行业应用习惯带来的影响。铁路、交通、水利、港口、电力等行业也是钢筋应用大户,各行业横向对比,房屋建筑工程在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方面是最积极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列入的受力钢筋只有Q235(HPB235)和HRB335,所以我国铁路桥梁结构中很少采用HRB400钢筋。水利工程由于工地所在地偏远,钢筋采购难度大,且较多应用32mm及以上的大直径钢筋,也很少采用HRB400钢筋。

2 我国高强钢筋应用前景分析

2.1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李大伟在他的《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专题报告中透露,在标准修订上将取消HPB235与HRB335钢筋的标准,改为HRB400、HRB500级钢筋标准,开展HRB600级钢筋的研发,推广应用协调组将提出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率先进行高强钢筋应用的试点工作,在全国8个省、自治区开展试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保障房住宅率先适用高强钢筋,这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根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每年使用1亿多吨钢筋,如果其中有50%采用HRB400、HRB500高强钢筋,则可使建筑工程中钢筋的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8%,每年可节省500万吨~800万吨钢材,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钢筋用量减少,可以缓解原材料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行业的压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样板引路,大规模试点工作将展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束伟农是目前国内500MPa级钢筋应用最典型的工程一昆明新机场工程设计方的负责人。他介绍说,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建筑占地15.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形式新颖,施工难度大。工程的框架梁、部分楼板使用了昆明钢铁集团生产的500MPa级钢筋,总用量达几万吨。在设计之初的2008年,在工程中大规模应用500MPa级钢筋还没有规范可以遵循。由于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昆明AT大学的科研人员一起进行实验,对锚固长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焊接长度等数值进行测算,这些最终成为云南省建设厅下发相关文件的依据。

据了解,继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成立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后,近期又将有新举措。两部委近期将一个指导意见,并在全国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推广应用示范工作。

3 对加快高强钢筋应用的建议

3.1多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充分发挥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的作用。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这表明部际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协调组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开展高强钢筋生产与应用重点课题的研究,加强政府、协会、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并确保总体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适时将相关标准条文修订为强制性条文。随着相关机制的建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逐步完善,相关标准条文宜改为强制性条文。

3.2依靠技术进步,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

钢铁企业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为建筑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全系列产品,让下游用户乐于使用高强钢筋。高强钢筋售价高,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成本差如何消化?虽然使用400MPa、500MPa高强钢筋相对于335MPa钢筋来说可以节约资金,但在某些领域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如果高强钢筋价格能够降下来,使用高强钢筋既可以节约用量,成本又差不多,用户自然会选用的。

要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加大钢筋生产技术的创新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高强钢筋的生产技术主要还是靠微合金化,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锰、铌、钒等合金元素,而锰矿、铌铁等原料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成本自然很高。钒、钛、稀土等元素所起的作用一样,且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含钒、含钛、含稀土等类型高强钢筋的研发工作。现在,承钢、唐钢和首钢集团等企业正在研发全新的高强钢筋生产工艺技术,更加成熟的产品问世后,将促进高强钢筋的应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培训力度

一般来说,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更愿意生产附加值高的板材等产品,这也无可厚非。但是钢铁企业更应该重视多品种高强度钢筋的配套生产,尽量为建设行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的高强钢筋。这是高强钢筋广泛应用的前提,有了全规格的建筑材料,设计人员才能有选用的余地。要避免当时在推广HRB400钢筋的初期由于市场无法采购齐全而又改回HRB335钢筋重新进行设计的被动局面。

另外,要及时对相关软件进行更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人员并不是不愿意使用高强钢筋,一旦软件更新了,适应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对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设计人员,可以进行集中培训。对500MPa级钢筋在工程应用中的加工与连接,国内已有成熟技术与设备,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但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工作。

3.4施工企业应转变观念,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TU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为掌握高强钢筋生产与应用现状,加快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对近几年施工的典型工程项目应用高强钢筋情况进行了摸底,以及高强钢筋应用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高强钢筋的生产及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强钢筋现状

高强钢筋应用比例偏小,推广进展缓慢。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在我市的建筑市场上400MPa高强钢筋在工程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使用量达到60%左右,但500MPa、600MPa高强钢筋应用范围比较小,用量也比较少。高强钢筋是指强度级别为400MPa(俗称Ⅲ级钢筋)、500MPa的钢筋(俗称Ⅳ级钢筋)。莱钢集团有限公司现有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产能16万吨,其中400Mpa威合金化螺纹钢筋的2011年产量是11.5万吨,500Mpa4.5万吨,山东省内销售85%。2011年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48.6万平米其中住宅面积40.2平米。各市地没有建立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有关工作机构,也没能建立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指定的规章制度。高强高性能钢筋的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方向。随着400MPa、500MPa 级钢筋的广泛应用,335MPa级钢筋将淡出人们的视野,被逐步淘汰。我们要逐步的完善这项工作。

二、高强钢筋的推广工作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政策和标准尚不配套。现阶段,国家在高强钢筋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没有相应的奖惩或优惠政策,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主动性不够。对比2002年版、2010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高强钢筋的应用方面,使用了“可、宜、应”等字眼,条文严格程度不断提高,也对应了不同时期的形势、政策要求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但就标准条文单方面的执行力度而言,因相关条文不是强制性条文,标准实施仍不具有强制性。

2、应用技术相对滞后。软件、图集的设计辅助措施虽在不断完善,但仍不能完全满足高强钢筋应用的需要。在施工阶段,高强钢筋的加工、连接(包括绑扎、焊接、机械连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还会带来对相关钢筋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问题。

3、生产与供应尚有缺口。在高强钢筋推广过程中,足量生产和及时供应也是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方选用了,施工方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方在合理的运输半径内无法买到足量高强钢筋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400MPa钢筋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但500MPa钢筋推广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

4、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高强钢筋的价格高于普通钢筋,即使采用高强钢筋会使钢筋总用量减少,但在工程总造价方面优势并不一定明显,特别是对处于推广期的500MPa钢筋。对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对工程造价敏感的建设方而言,可能的造价增加会变成一种负担。在缺乏政策或标准强制推行的情况下,我市的建设方缺乏推广的积极性。

三、对加快高强钢筋应用的建议:

1、多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确定推广目标,适时修订标准,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适时将相关标准条文修订为强制性条文。随着相关机制的建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逐步完善,相关标准条文宜改为强制性条文

2、高强钢筋售价高,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成本差如何消化?虽然使用400MPa、500MPa高强钢筋相对于335MPa钢筋来说可以节约资金,但在某些领域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如果高强钢筋价格能够降下来,使用高强钢筋既可以节约用量,成本又差不多,用户自然会选用的。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8

动力站(2)是一项四跨浇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高跨檐口标高+29.5m,建筑面积5379m2,框架柱每道竖向混凝土施工缝,竖向钢筋有1048个头需要焊接,虚焊接钢筋直径范围为φ20―φ30。在该工程项目施工中,推广应用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共焊接接头2356个,抽样做拉力试验,合格率在100%,节约资金5万元。

我们选用的是MH―36型钢筋对焊机,配套电焊机选用BX―500交流焊机。

二、电渣焊机原理及技术工培训与组织

《MH―36型钢筋埋弧对焊机》是一种兼有埋弧、电渣压力焊三种工艺的综合焊接方法,这种焊接是在焊剂的保护下进行的,电弧的高温除了使钢筋融化外,还可以使焊剂融化,形成融化液态的渣池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将金属连接处融化,融化的金属将空隙填满,是金属连接在一起,整个焊接共分引弧,电弧,电渣、顶压四个过程。为了掌握这项施工技术我们首先抓了技术培训。

施工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此我们对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操作焊工进行了技术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焊工,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焊接经验,掌握电气金属材料及焊接原理。除掌握以上知识外,着重训练操作技能,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合理的劳动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保证钢筋电渣压力焊接技术变为生产力的关键。在施工中我们是这样按排的,首先成立对焊班组,每班定员4―5人,根据焊接任务的大小来确定几个班作业,每班设一个专职焊工,配《MH―36型弧焊机》设备一套,由各工地工长指挥,技术质量管理由工地技术直接负责,四人为一个焊接小组,采取定岗、定位、分段流水作业,这样可满足每层1000m2,每月三层结构的需要。

三、工程应用效果与经济分析

通过施工实践,我们体会这种焊接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焊接质量可靠

因为钢筋对焊最大的隐患是“虚焊”,由于电渣压力焊属埋弧融化焊接,其融化时间自动控制,人为因素少,容化均匀,其锻压传力通过齿轮丝杠传动,锻压均匀,挤压时,将融化的金属挤出结合面,冷却后形成均匀焊包,在焊口处接合强度良好,一次焊接合格率达96%以上,强度试验合格率达100%,现场外观检查合格率98%以上,完全符合要求。

2、焊接速度快

由于焊接时采用流水作业,可大大提高工效,每台设备包括辅助时间,平均每两分钟即可施焊一个接头,一套机具每班4―5人,可接150个接头,它与电弧焊比较均省时省力,又可大大缩短工期。

3、操作简单、易掌握

因该机具传动系统及夹装系统设计合理,上下筋容易对中,焊接控制准确,体积小、重量轻、操作自如、顶压力。故无须专业焊工。一般工人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操作,机械及电气结构简单、易维修。

4、可大大改善劳动条件

由于整个焊接是在焊接剂保护下进行的,焊接中无弧光,飞溅和烟尘,使焊工免受射线和高温的伤害,并且由于该机传动系统的独特设计,如机具的字锁作用,力传动比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深受施工人员欢迎。

5、节约钢材和能源

下面我们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φ25钢筋为例分别对采用埋弧焊接和绑扎搭接进行成本比较,φ25钢筋单个焊接接头成本分析如下:

序 号 种类

项目 埋弧焊 绑扎搭接焊

用量(KG) 金额(元) 用量(KG) 金额(元)

1 钢材 0.1 0.38 3.85 14.6

2 镀锌铁线 0.05 0.40

3 电焊条 6.00

4 焊剂 0.2 0.54

5 电费 0.13千瓦时 0.04 3千瓦时 0.90

6 人工费 0.21 0.249

7 设备折旧 1次 0.25 1次 0.15

8 合计 1.420 22.00

注:1、钢材按3800元/吨。

2、镀锌铁线8000元/吨。

3、电焊条T506:7500元/吨。

4、焊剂:2700元/吨。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9

这些连接方法各有特点,但就其适应范围和技术经济指标相比较,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技术经济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原有的各种钢筋连接方法。以水平钢筋连接方法为例:绑扎搭接法虽然施工简便,不需要能源和机械设备,也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但浪费大量的钢筋材料,受力性能也不好;手工电弧焊的搭接焊法和绑条焊法,虽在技术性能、生产成本上优于绑扎搭接,但其施工麻烦,技术要求也高,工人需掌握平、立、横、仰等各种角度的焊接技术,耗电量大,工效低,同时也要浪费一定的钢筋;电渣焊到目前为止只能作竖向钢筋的焊接,且对焊接电源电压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影响焊接质量或无法起弧焊接。气压焊虽然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其施焊工艺要求非常严,在水电施工条件差的情况下,使这种技术难为工人接受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且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较昂贵的专用设备和卡具;套筒连接法,一是施工成本高,二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难以找到现货供应,给施工准备工作带来不便。

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所具以下优点正好能克服上述种种不足之处。

(1)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的接头为中心受力的对接接头,不仅改善了钢筋的受力条件,也保证了钢筋的设计位置,给混凝土浇灌提供了方便条件。

使用窄间隙焊接的钢筋接头,质量可靠,经过短期培训的焊工,按照规程操作,接头的力学性能指标能满足设计和水工规范要求,其合格率都能达到100%。

(2)使用窄间隙焊技术,无需增加设备,平常使用的普通交、直流焊机均可,配上一定数量模具(每个模具费用300元)即可施焊。以焊接直径28mm以上的水平钢筋为例,窄间隙焊接头的费用是绑条焊接头费用的1/11,是搭接焊接头费用的1/5,工效可提高约5倍。

(3)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对直径18mm~40mm的Ⅰ Ⅱ Ⅲ 级钢筋均可进行水平、竖直、斜向的焊接。由于钢筋窄间隙焊的基本技术动作和焊接运条方式都是手工电弧焊技术的基本动作和运条方式,因此焊工培训工作就容易得多,对已持有手工电弧焊上岗作业证的初、中级焊工来说,实际上只是一种对新方法的适应过程,一般经过7~15d的专门培训,即可进行水平、竖直、斜向的钢筋接头焊接。

2、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大峡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大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和榆中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万kw,是国家“八五”期间在甘肃的重要建设项目。电站设计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枢纽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总量60余万方,设计钢筋量约15000t,各种形式的钢筋接头约60万个。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10

        一、套筒的质量控制

        直螺纹的连接套筒质量是确保接头质量的重要环节,其生产质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

        1、套筒尺寸控制:设计套筒尺寸时,应使套筒的净横截面面积与套筒材料强度的乘积大于钢筋面积与钢筋标准强度乘积的1.1倍;套筒的内螺纹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其公差带宜选用6H或7H。

        2、套筒原材料控制:套筒应选用强度高、延性好、易加工且价格较低的钢材来制造,通常采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也可选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要有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性能合格、稳定。生产加工前要对原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抽样复检。

        3、套筒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套筒生产从毛坯到制成品各道工序均应有严格的抽检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成品表面应有生产批号标记。

        二、钢筋端部螺纹的质量控制

        钢筋端部的直螺纹是用专用设备在现场或钢筋加工车间轧成的。根据直螺纹制作工艺不同,钢筋直螺纹分为镦粗直螺纹和滚轧直螺纹。钢筋端部螺纹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连接质量的关键,其控制要点有:

        1、选择良好的设备和工艺是制作合格丝头的前提。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在专用的锻头机床和套螺纹机上进行。直螺纹的刀具冷却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不得使用油性切削液或无切削液套螺纹。

        2、操作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且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3、随时检验:用螺纹规(通规和址规)对螺纹中径尺寸进行检验,抽检数量不小于10%;用专用量规检查丝头长度,加工工人应逐个检查丝头的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立即纠正,合格者在连接套筒上涂已检验的标记。

        三、套筒安装质量控制

        1、应保证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操作工人也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套筒的一端安装在待连接钢筋端头上,用专用扳手拧紧到位,然后用导向钳对中,用夹钳夹紧连接套筒,把接长钢筋通过导向夹钳中孔对中,拧入连接套筒内,拧紧到位即完成连接。

2、做好检验。用专用扭矩扳手对安装好的接头进行抽检,检查是否符合规定的力矩值。

        四、接头的工艺检验和现场抽检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11

Key words: a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a model system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汉江国际大厦位于江汉区中心商务区,总建筑面积67365.33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1层,建筑高度为207m。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核芯筒。主楼26层以下及地下二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共52根,尺寸多为1000mm×1000mm。

型钢混凝土柱结构形式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难点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内配置型钢(轧制或焊接成型)和钢筋的结构称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的特征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有一层混凝土的外壳。作为一项新工艺,往往由于作业人员缺少型钢混凝土柱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柱身混凝土难以振捣、型钢柱安装定位难、柱面混凝土平整度超标、柱保护层厚度超标等严重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质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型钢柱施工质量。

1、培训作业人员,增强质量意识

考虑本现场诸多工人对型钢混凝土柱缺乏直观的认识,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型钢柱形式,用细木工板按截面1:1的比例,竖向反映-8.9m、-5.4m、-0.05m标高结点形式的模型。

由技术人员对所有相关施工的工人进行为期二天的技术培训,特别针对钢筋工、木工及混凝土工,根据相关的工作内容,通过模型对工人进行各结点交底工作内容、施工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并将施工方案发放给施工人员,作为施工时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专项方案实施以及模型样式的技术交底,使各工种工人施工准备充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主楼区块的基础底板、地下一层板与顶板均顺利施工完成。通过针对性培训使职工了解了每一步操作对最后质量效果产生的影响,明确了施工方法,施工中工人操作思路明显清晰,质量意识增强,能更加主动配合技术人员加强质量管控。

2、优化支模体系,确保支模系统稳定

首先对常规支模形式进行分析,常规支模形式如下图:

常规穿对拉螺杆支模体系优化后槽钢支模体系

常规采用钢管抱压方木,中间对拉螺杆的支模体系,但由于型钢混凝土柱内置十字型钢,中间无法对拉螺杆,以抱箍钢管间距400mm,内衬方木150mm间距,计算发现:抱压钢管计算抗弯强度达到380N/mm2,远大于钢管设计强度205N/mm2。钢管中间的最大变形达到12mm,大于允许饶度变形1220/150或10mm。只有抱箍间距为200mm时,抱压钢管的计算抗弯强度与饶度变形可满足要求,但可实施性不强。并且在计算时发现内衬方木的计算最大变形与允许饶度变形较接近,对此技术人员结合型钢柱的特点,对柱支模体系进行改进,采用10#槽钢替代钢管抱压,内衬钢管替代方木的形式,如上图所示。

这样即解决了抱箍钢管抗弯强度的问题,又加强了内衬材料强度,可以满足大截面柱的抱压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支设质量,在模板支设过程中跟踪检查柱模的平整度、垂直度,确保支模体系准确。

通过对柱支模体系的改进,确保了柱抱压支撑体系的稳定,避免了由于钢管、方木超荷造成的起鼓、胀模、变形等问题,52根型钢混凝土柱全部顺利浇捣完成。

3、细化钢筋翻样,解决型钢构件与梁柱主筋位置冲突

首先对型钢混凝土柱的各个结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容易发生型钢构件与梁柱主筋位置冲突的结点:基础结点(-8.9m标高)、地下一层楼板结点(-5.4m标高)、地下室顶板结点(-0.05m标高)。对各结点进行图纸的细化翻样。以基础结点为例:

基础结点主要为地梁主筋与十字型钢的预埋螺杆的冲突,通过细化翻样,与设计联系,调整钢筋排列间距与排数,如DL5,截面550mm×1000mm,上部钢筋6根25+2根25,

而型钢预埋锚杆(直径35mm),与上排钢筋中的左右第二根钢筋冲突。

技术人员与设计单位联系对DL5上部钢筋进行调整,2根冲突钢筋降为二排筋,改为4根25+2根25。

施工前技术人员将这些结点细化翻样图发至各班组手中,并对钢筋班进行了专门的技术交底,施工中将各结点细化图张贴至相关部位,供各班组工人参考,并安排质量员、施工员全程跟踪检查、指导,确保各结点准确顺利施工。

通过细化翻样,施工前发现了诸多型钢柱构件、与柱主筋冲突的问题,通过多方协商及时进行了调整,避免了施工中发生冲突造成的混凝土难以浇捣、钢筋贴模、起鼓、孔洞等现象。施工前的交底、施工中的跟踪指导等措施,也使得型钢混凝土柱顺利施工,52根型钢混凝土柱各结点都顺利施工完成。

4、优化型钢柱施工工序,防止各工种冲突

对常规的柱施工、型钢混凝土柱施工工序进行了讨论分析与比较,归结出容易发生工序冲突的施工结点,进行工序调整、统一。例如对基础结点的工序调整:

型钢螺栓预埋工序与地梁钢筋绑扎的工序冲突,主要由于型钢柱脚为由L100×10角钢+30圆钢锚杆组成的400mm×1040mm的预埋件,如图:

埋件埋设时存在一个矛盾,若地梁主筋、箍筋绑扎好后安装埋件,埋件的L100×10角钢无法深入梁内,而先安装埋件,再绑扎地梁,埋件又无法固定。因此技术人员对工序进行了协调、统一:在排梁主筋时先将L100×10角钢放入地梁内,临时定位固定,梁主筋、箍筋绑扎好后再穿螺杆,与地梁一起整平、定位,并最终固定,这极有利于保证钢柱安装的质量。

同时还对十字型钢柱吊装与柱箍筋绑扎、十字型钢柱柱脚灌浆与柱支模、十字型钢柱整平与框架梁绑扎等工序冲突进行了协调、统一,要求各班组严格按确定后的施工工序施工,并安排质量员、施工员现场跟踪检查、指导,避免由于工序冲突造成的返工、柱梁钢筋贴模、胀模等问题。

通过施工前的施工工序讨论、分析,并对冲突工序的协调、统一,施工中的跟踪检查、指导,各工种都能按工序,按部就班施工,未有因工序冲突而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也很好的控制了返工、柱梁钢筋贴模、胀模等问题。

三、结语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在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门课程自身又具有内容多、计算量大、涉及相关学科多等特点,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渴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构件章节都可以编写小程序来计算,作为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曾经尝试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效果。

1 钢筋混凝土编程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自学热情

混凝土结构课程应注重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该课程成绩评定虽然能够对学生所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核定,但是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该课程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考试中能取得高分的学生,常常是课后作业或者习题做得好的学生。而课后作业和习题做得好的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又往往表现一般。另一方面,有很多爱提问、回答问题积极、甚至能提出很有新意想法的学生,设计综合能力很强,在考试中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分数。笔者结合教学是这样制定成绩评定方式的: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20%+程序编写及汇报30%。通过减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和增加编程成绩比例,使得大多数学生有了课程编程的积极性。由于程序的编写需要扎实的钢筋混凝土基本知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在钢筋混凝土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技术可以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学热情。

2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区分难易程度,培养创造能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的编程能力都很强,不能把编程激励变成课程学习的包袱和负担。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程度难易程度要有梯度,编程成果的评定要多元化,既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发展优等生的高级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对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任务需进行难易区分,凡能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承载力计算)之一的计算机编程即视为合格,能进行多个基本构件编程即视为良好,能进行结构综合设计计算编程即视为优秀。鼓励有能力的同学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柱下独立基础、刚架和肋形搂盖的计算机编程。对于编程能力偏弱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基本训练获得成绩,对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提高获得好成绩。通过难易区分,大多数同学都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该课程,根据自身能力量体裁衣有选择地进行程序编写,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处理好课程教学关系,强调基本知识

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教学环节为主,编程为辅,不可本末倒置。钢筋混凝土课程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注重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与前设课程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既有公式、计算,又有规范条文。基本概念必须扎实,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弯、剪、扭、压(拉) 、预应力等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教学内容中基本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配筋构造多。所以,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对每一种结构构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学习:构件在工程结构中的关系、相关概念和构造措施、基本计算理论、实例分析。教材基本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编程训练的基础。因此不能因为课程成绩评定中考试成绩比例的下降就注重编程而放松基本教学环节,结果是程序没编好,课程基本知识也没掌握,处理好课程教学与编程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4 钢筋混凝土编程提倡团队工作,培养协作精神

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编程需要力学、材料学、混凝土结构学、逻辑学、编程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团队协作编程,既强调团队间的协作,又强调学生个体间的创造。强调分工协作,学生团队协作是资料共享、创意交流、相互促进。整个过程有分有合,分是体现学生个体创造力,合是集中团队优势力量解决难题。合理的构建团队合作模式编程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及自愿组合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编程能力偏差的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编程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如将全班分成六至十组,每小组五到六人。随着课堂教学地不断深入,还可以随时进行合理调整。团队合作编程模式给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在课堂教学时的同时很多同学就课程基本知识及编程问题积极地交流讨论,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在课外,各个编程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交流编程心得体会,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参与的团队协作核心理念。经过几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团队编程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编程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注重编程成果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总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学习的一个关键步骤。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才会有进步,从编程个人或小组来说,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编程水平的一项活动,是混凝土结构编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结束前2周,要求所有参与混凝土结构编程的同学和小组提交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小组代表在课程结束前课堂上公开汇报交流。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可以包含所编程序一份、多媒体演示汇报幻灯片一份、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编程心得体会总结等。尤其是编程心得体会总结要体现出收获哪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取得什么经验,如何针对混凝土各种构件不同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编程。编程过程中发现哪些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相关的难题,编程人员如何充分进行分析,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效率与质量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总结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的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文字概括;还可以适当将其做成种种直观、可视的图表。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总结,学生充分整理所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工作材料、熟悉掌握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主要知识,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工作汇总归类和条理化,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结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编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几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和规律,将计算机编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该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结构[M].河海大学出版社.

[2] 任凤鸣,袁兵.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3-124.

钢筋工实训总结篇13

2. 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验证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加对这一行业的感性认识。

3. 通过亲身参与,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更好的印证所学知识,并且了解设计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5. 了解我国目前施工的工艺和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

6. 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二、实习的要求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

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仔细听老师的讲解;

2、仔细观察体会,虚心向施工监理人员请教,认真记录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

3、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整理所得,提炼出对今后学习工作有益的精华;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时间

从5月31日到6月3日

四、实习的地点

学校实训大楼

民用建筑

钢结构框架

工业厂房

五、实习的内容

动员大会是在星期一开的,刘老师和王老师跟我们说的这次实习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上来,希望我们多了解场地中工具的运用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然后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进而具体说了一下行程的安排,周一学校实训大楼、周二民用建筑、周三钢结构,周四工业厂房。

开完动员大会,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正在建的实训大楼,并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方面的知识,我具体总结如下:

梁、柱

老师讲解了屋体的基本组成,柱子、主梁、次梁等。跟我们说柱子之间的梁是主梁,主梁上接的梁为次梁。

预埋管

老师在讲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梁上有很多孔洞,然后老师就告诉我们那个是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就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构件上为了设备安装、穿管线等等预先留置的洞口。

层降缝、伸缩缝

当我们走到两块墙体之间时,老师指着中间的一条缝说,这个就是层降缝。说是因墙体间荷载不同而设计的。我上网也查了下,说的是指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沉降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

讲了层降缝后,老师又跟我们讲解了有关伸缩缝的知识,说温度缝也叫伸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结构伸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告诉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不用断开,仅地上建筑部分缝即可。

墙体上的小石块

这个还是我发现了问老师的,因为看到每根柱子上面都有几个凸起来或凹进去的石块或者是孔,老师看了会儿,说那个本质上是应该没有的,这可能是施工上面技术的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固定什么东西,最后而留在了柱子上面。

楼梯的浇筑

在二层的时候,我们有几个学生把一个师傅给围住了,问了之后,他说他是搞管理的,也进一步的解释到就是教别人应该如何做的。他给我们毛概的讲了这个楼房是这吗建起来的,之后又指着西边的方向说,那边刚好在做楼梯,说可以带我们去那边看看楼梯是怎么弄的,他说,做楼梯先得用那钢管把楼梯的高度给固定下来,之后箍上钢筋,在用模版给支起来,进而从上往下灌混领土进去。他说,混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干了浇不下去,湿了又从模版间流出来了。

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一般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拉结筋,竖向一般是500mm一道, 也就是0.5米。 水平方向一般是砌体均分就可以。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 连接可以有植筋、预埋、绑扎等方式。

建筑图,结构图

在那里参观了一会儿,师傅说他那里有一些图纸,可以带我去看一下,进而我也就跟着去了,他展出了建筑图,结构图,第一眼看到那些真的给吓到了,因为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图纸,进而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来解读那图纸,才发现图纸上的比我们书上所学的要复杂的多。不过幸运的是那师傅不厌其烦的给我细心的一个一个的讲,那个时候真的特感动。上午的时候,他引着我大概是把建筑图纸给看完了,我知道了原来实训大楼中间原先设计的是有个横道是可以从中间过去的,但为了留下几棵树才把它去掉了的。结构图还是下午和同学一起过去看的,又对课本的知识加深了一次,我觉得这次真的获益不浅!!

周二;我们去了,市区的一个民用住宅区,虽然具体的施工楼别人不让进,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

弯箍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