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实用13篇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1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99%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玉林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广东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1、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2、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3、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二)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2

市场位于玉林市一环北路中段(一环北路307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达广州、湛江、茂名、海南、北海和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等地,进入市区乘坐15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综合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建材市场部分约6万平方米,摩托车市场部分约5万方米。建材市场有围墙包围,呈封闭式,内部道路宽畅,建设和安装有卫生保洁、仓储保管、金融、通讯、消防等一流的配套设施,聘请有治安保卫、运输装卸队,大小货车24小时可以装卸货物,服务周到,治安状况良好。

市场建筑面积29108平方米(包括:商住面积4020平方米,仓库面积3060平方米,经营面积22028平方米),共有门店500间。市场最初为经营副食、五金、旧货、兽药等行业的综合性市场,到一九九六年最终发展成为专业性的建材市场。市场开业之初,已有广东、福建、浙江、南宁、柳州、贵港、钦州、北流等省市的经营户180多户进场经营,虽有的经营业主在中途转手,但门店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市场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产于广东佛山等地的塘瓷瓷砖、水暖器材、卫生洁具、厨具、五金制品、防盗门、建筑涂料、石材,和产于柳州、江西萍乡、贵州水城、云南昆明等地的建筑钢材等,共有上千个品种,商品门类广泛,品种齐全。商品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玉林市,部分的商品销售还辐射附近的地区,如贵港、桂平、岑溪、合浦、浦北、灵山等县市。据统计,目前市场的日客流量在10000人以上,年成交额约达4亿元,年上缴税金310万元,其它征费约70多万元。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99%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玉林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广东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1、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2、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3、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三)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3

玉林市建材市场,原名玉林建材家具市场,由玉林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于一九九五年五月投资兴建,并负责管理。市场是集建筑材料、摩托车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场,是玉林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市场位于玉林市一环北路中段(一环北路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达广州、湛江、茂名、海南、北海和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等地,进入市区乘坐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综合市场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建材市场部分约万平方米,摩托车市场部分约万方米。建材市场有围墙包围,呈封闭式,内部道路宽畅,建设和安装有卫生保洁、仓储保管、金融、通讯、消防等一流的配套设施,聘请有治安保卫、运输装卸队,大小货车小时可以装卸货物,服务周到,治安状况良好。

市场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商住面积平方米,仓库面积平方米,经营面积平方米),共有门店间。市场最初为经营副食、五金、旧货、兽药等行业的综合性市场,到一九九六年最终发展成为专业性的建材市场。市场开业之初,已有广东、福建、浙江、南宁、柳州、贵港、钦州、北流等省市的经营户多户进场经营,虽有的经营业主在中途转手,但门店出租率始终保持在以上。市场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产于广东佛山等地的塘瓷瓷砖、水暖器材、卫生洁具、厨具、五金制品、防盗门、建筑涂料、石材,和产于柳州、江西萍乡、贵州水城、云南昆明等地的建筑钢材等,共有上千个品种,商品门类广泛,品种齐全。商品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玉林市,部分的商品销售还辐射附近的地区,如贵港、桂平、岑溪、合浦、浦北、灵山等县市。据统计,目前市场的日客流量在人以上,年成交额约达亿元,年上缴税金万元,其它征费约多万元。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玉林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广东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⒈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⒉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⒊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⒋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⒈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⒉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⒊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万平方米,仓库面积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个,年销售额为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⒋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万元,建筑费用约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⒌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三)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4

市场位于玉林市一环北路中段(一环北路307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达广州、湛江、茂名、海南、北海和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等地,进入市区乘坐15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综合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建材市场部分约6万平方米,摩托车市场部分约5万方米。建材市场有围墙包围,呈封闭式,内部道路宽畅,建设和安装有卫生保洁、仓储保管、金融、通讯、消防等一流的配套设施,聘请有治安保卫、运输装卸队,大小货车24小时可以装卸货物,服务周到,治安状况良好。

市场建筑面积29108平方米(包括:商住面积4020平方米,仓库面积3060平方米,经营面积22028平方米),共有门店500间。市场最初为经营副食、五金、旧货、兽药等行业的综合性市场,到一九九六年最终发展成为专业性的建材市场。市场开业之初,已有广东、福建、浙江、南宁、柳州、贵港、钦州、北流等省市的经营户180多户进场经营,虽有的经营业主在中途转手,但门店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市场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产于广东佛山等地的塘瓷瓷砖、水暖器材、卫生洁具、厨具、五金制品、防盗门、建筑涂料、石材,和产于柳州、江西萍乡、贵州水城、云南昆明等地的建筑钢材等,共有上千个品种,商品门类广泛,品种齐全。商品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玉林市,部分的商品销售还辐射附近的地区,如贵港、桂平、岑溪、合浦、浦北、灵山等县市。据统计,目前市场的日客流量在10000人以上,年成交额约达4亿元,年上缴税金310万元,其它征费约70多万元。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99%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玉林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广东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1、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2、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3、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三)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5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材政府限价政策和一系列工作部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对各种建材实行限价管理。根据建材价格监管工作需要,市政府下发了三个有关加强建材价格管理、维护建材市场秩序的通知,将原属于市场调节的砖块、钢材、水泥等建材商品纳入政府限价管理商品范围进行价格管理。各县区政府和市县物价部门按照市政府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限价措施。一是制定了自产机砖销售最高限价,其中武都区0.38元/块、0.42元/块、0.40元/块、0.38元/块、两当县0.38元/块、0.40元/块、0.35元/块、0.35元/块、0.30元/块。二是对部分建材和运输费用实行差率控制价格干预,水泥不得超过5%,钢材不得超过3%。对外地购进的机砖销售价格参照当地机砖平均利润率实行差率控制。建材运费县乡之间或乡村之间灾后重建物资的运输价格不得高于0.8元/每吨•公里,生产经营企业只能在低于限价范围内销售,不能自行定价、涨价。

2、大力扶持建材生产经营企业。各县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现有砖瓦企业恢复生产和新扩建企业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采取放宽准入条件、落实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新建机砖生产企业和对现有机砖生产企业进行改造扩容,进一步提高全市机砖生产能力,缓解机砖供需矛盾,降低机砖市场价格。截至目前,全市共融资3.22亿元,新建机砖生产企业210家,全市机砖生产企业达到466家,使全市机砖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5.67亿块提高到现在的30.48亿块。全市物价、财政等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发[]54号)等涉及灾后重建的收费减免政策,减轻了生产经营企业的负担。

3、认真落实各项价格监管措施。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市物价部门于4月7日专门召开建材价格监管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市政府建材限价政策的落实措施,并与各县区物价部门签订了建材价格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结合本县区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监管措施控制建材特别是机砖价格上涨。一是实行价格公示制度。在全县58家砖厂的醒目位置统一制作了砖块价格公示牌,在机砖厂醒目位置悬挂,接受群众监督。印发了《关于对建材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告》,在落实自产砖块价格和差率控制价格政策的同时,协调交警、运管部门对运入境内的机砖实行最高限价管理。二是召开建材价格告诫会。、两当组织召开监管成员单位和机砖生产企业、建材经营户价格提醒告诫会,宣传相关法规政策,面对面落实建材价格控制措施。三是签订建材价格协议。武都区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建材价格承诺书,与机砖企业签订了建材价格管理责任书,引导企业实行价格自律。四是对价格违法企业进行重罚。市物价局和武都区物价局对武都各乡镇的砖瓦厂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2家不执行政府限价政策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其中1家进行了停产整顿,1家被处10万元罚款。对3家砖厂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68310元、罚款168310元,并停业整顿。并在违法企业逾期未缴纳罚没款的情况下,申请法院依法予以强制执行。两当县采取收取保证金的办法,落实对砖厂和经营户的价格监管措施。五是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各县区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建材生产经营企业的价格行为进行监督,武都、、电视台和电视台对有价格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4、加强对建材价格行为的督促检查。从3月份开始,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市物价局派出由三名副县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深入各县区对建材生产经营企业的价格行为进行检查。各县区政府也从工商、商务、物价等部门抽调人员经常性的深入建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促进了限价措施的落实。两当县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采取蹲点监管的办法,物价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现场落实政府限价措施。同时,市、县物价部门加强建材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市物价局实行主要建材价格一天一报制度,并在《甘价网》、《价格网》、《公众信息网》定期进行。各县(区)物价局编印了《市场价格监测信息》,定期报送建材市场物价行情,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5、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县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了建材价格监管职能作用。经委、商务等部门积极组织调运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林业部门加强了对外购木材进销差率的控制工作,乡企部门努力协调生产企业向受灾农户提供建房用砖,建设部门积极指导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利部门协调落实灾后重建所需砂石的供应,物价部门加强价格日常巡查和市场检查。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保障了建材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三、今后建材需求及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一)建材需求预测

1、总需求量。经市重建办从各县调查,并综合分析市内在建项目和计划投资近期启动实施项目,年4月至年底,全市钢材、水泥、砖块总需求量分别是:钢材总需求量84万吨,其中灾后重建需用39万吨,铁路、高速公路及他需用45万吨;水泥总需求量590万吨,其中灾后重建需用183万吨,铁路、高速及其他需用407万吨;粘土砖总需求37.5亿块。

2、生产能力。据统计,当前境内能够生产的建筑材料种类有块石、砂子、粘土砖、水泥、石灰。其生产能力是:粘土砖生产厂466个,年生产能力30.48亿块。水泥生产企业9家,其中正常生产的厂家7家,年生产能力40.35万吨;在建水泥厂2家,年设计生产能力220万吨。此外,全市有石灰生产点35处,年产0.15万吨;采石场114个,年生产能力235.2万方;采砂点178个,年生产能力320.4万方。

3、供需情况。从测算数据看,块石、砂子、石灰生产量能基本满足重建需求;机砖五个月内继续是短缺的趋势,预计五个月后将可能出现买方市场;水泥、钢材供应不足的现状将会持续。具体短缺情况是:粘土砖按一年建设期限计算,需求缺口7.02亿块。水泥供应考虑到新建水泥厂投产因素,年本地产量可增加150万吨左右,产能将达到190万吨,需求缺口为400万吨,其中今年灾后重建缺口94万吨。钢材全市总需求量为84万吨,其中灾后重建需求量38.976万吨全部需要从外调运。

(二)建材价格走势分析

影响全市今后建材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1、促进建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一是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全面铺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开工,机砖、钢材、水泥、砂石等建材需求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是拉动我市建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二是建材运输成本很高。目前,我市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铺开,路况很差,堵车现象严重,增加了建材运输成本。三是炸药进价上涨,影响了石料采集成本。四是人工工价过快上涨也增加了建材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2、有利于建材价格稳定的因素有:一是农村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全市已开工重建的184063户农村重建户中,60%以上的重建户已经竣工,加上地震后我市新建成217户制砖企业每年可增加机砖生产17.5亿块,正在建设的65户制砖企业也将陆续开工,我市建材尤其是机砖供需矛盾将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二是钢材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由于全球经济限于衰退,钢铁需求持续萎缩,钢材价格上涨空间不大。另外国际国内煤价下跌,将有助于降低建材生产成本。三是价格干预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各县区政府和物价部门加强建材价格监管力度,将有利于维护建材市场价格稳定。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后期我市钢材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水泥、砂石价格可能会小幅上涨;机砖价格将继续回落。

四、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县(区)政府的主体责任,每个县区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建材市场监管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明确市经委、交通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财政局、物价局等部门在建材生产、运输市场供应、经费保障、市场价格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由市经委牵头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建材供应。

二是继续扶持建材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围绕增加建材市场有效供给,积极鼓励现有建材企业扩大产能,并进一步启动民资新办一批新的建材生产、经营企业,对以优惠价格供应灾区建材的生产企业,采取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电价优惠以及在煤炭、流动资金等要素供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于重大项目重建所需的大宗建材,实行统一采购。对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所需的砖瓦,由各县(区)政府按最高限价与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各乡镇统一调配。加强建材供求情况分析和市场预测信息,引导建材经营企业及时从外地调运建材。运输建材的车辆经市交通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后,在市内免受道桥通行费。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6

一个穷则思变的故事

华运的故事要追溯到商业部秦皇岛港进口物资接运站。这个企业创建于1979年,是以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华运作为秦皇岛市仅有的几家国营企业之一,依其临近市区和港口,特有的铁路专用线、大面积的库房,场地等有利条件,企业还能自负盈亏且有微利。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往国企储运业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集体、乡企储运业以其设备新、包袱小、竞争手段灵活等特点,在同行业竞争中占尽优势。华运的经营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企业逐渐由微利经营最后陷入亏损的境地。到了1995年底,华运跌人经营的低谷,明亏、潜亏达370万元,职工只能拿到70%的工资。四面楚歌声中,以董旭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着上级领导的厚望和近百名职工的期盼挑起了拯救企业的重担。当时的企业是一副潦倒的景象,广阔的货场一片空白,100多米的双轨铁路专用延长线和数万平方米的库房,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显得那么的凋零和无奈。总经理董旭杰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决不让职工的饭碗砸在自己手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了豪迈的誓言。他们发动干部职工展开大讨论,寻找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经过对企业诊断和理论上的学习,大家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它也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其客观的经济规律,否则,将受到无情的淘汰;使“华运”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善,经营亏损。加之设备老化,包袱沉重,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主观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营者的经营观念滞后于这个转变,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华运”要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和改造企业。其次企业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抢抓机遇,转轨变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转轨变型的思考过程中,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依托企业现有的仓库、土地、铁路去谋求新路子。离开这一点,就无文章可作。因为这是企业惟一的本钱,也是企业最大的优势。同时,企业在地域上,还有临近市区,三面环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如果企业的转轨变型工作能够紧紧地结合这些优势展开,就可以达到少花钱、见效快、事半功倍,使企业重新振兴的目的。

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明确地提出了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依托优势,转轨变型,盘活资产,滚动发展”。

“盘活资产”就是对闲置已久的库房、场地、专用线等设施进行新的、跨行业的开发、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没想过,更没干过。为了找到最佳途径, “华运”领导们开始了认真、仔细的项目考察和筛选工作。在考查中他们发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材料市场正悄然兴起。在市场调研中,他们还注意到,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装饰、装修逐渐兴起,建筑装饰材料的消费正日趋红火。看到了这一切,他们开始萌生了利用闲置的库房、场地办一个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想法。想法是否可行,需要到实践中去论证。为此他们组成了精干的考察小组,由经理亲自带队,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地,认真了解周围大城市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建设、发展、经营情况,又回到本市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在市场建设、市场管理、工商、税务等方面都争得了市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领导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后,扒开了闲置已久的两栋临街库房的山墙,经过粉刷建成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市场,这就是现在的“华运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雏型。

一个日新月异的故事

市场从1996年4月开始启动,边招商、边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隆重开业。由于它临近市区、交通便利、大厅宽敞、场地收费低廉、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开业不久便赢得了广大商家认可,摊位出租率达95%以上。大厅内外,经商购物,人流不断,到年底,市场成交额实现3000多万元,企业实现了当年盈利。

“华运”首战告捷,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办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使它在同类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华运”决定加大招商力度。

批发市场的主体是批发商。批发商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华运”领导班子从1997年开始,深入到北京、天津等地去招商,诚恳的邀请、低廉的场地租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到1998年底,从外埠市场转入“华运”的客商已近200户。这些客商不仅趸进了众多的国内名牌商品,而且引进了大批进口高档装饰材料。随着外地客商的不断涌进,市场摊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客商对场地的需求,华运职工集资35万元投入二期、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先是开辟出1万平方米露天场地和4000平方米的营业厅,在市场内建起全市第一家石材城。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的石材厂家将大批荒料运进市场,现场加工,现场销售。石材的材质精美、品种繁多、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在三期扩建工程中,公司又开发了3000平方米场地建起了“华运灯具城”,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老板们将上万种各式灯具展示其中,成为秦皇岛真正的“灯具大全”。同时,在沿和平大街100多米的地段上,将十几家经营陶瓷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建起了“陶瓷一条街”。各式地板砖、卫生洁具以及其它陶瓷产品,吸引来了大批消费者,使市场内的购物者增加了3成。在第四期扩建中,“华运”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将只有一墙之隔的市棉麻公司3。6万平方米的场地划过来进行联合开发,既救活了一个相邻国有企业,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

2000年7月,市政府开展市容整顿,河北大街、文化路两侧的临建房全要拆除,“华运”领导们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河北大街东段的15户临街陶瓷专卖店又请进“华运”市场。借此机会,“华运”开始了第五期扩建工程,将一个5000平方米的旧货棚改造成一个陶瓷精晶城。工程刚刚动工,超市内的摊位已经预定出了三分之二。现在,“华运”的营业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华运的“滚动式发展”策略在市场运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华运开业6年来,先后出台了《市场管理规范及处罚规定》、《经营者文明标准》、《经营者职业道德规范》、《市场治安、消防管理规定》等,对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使经营者有章可循。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组建了“华运”市场工商管理所、“华运”市场治安派出所,有力地保证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购物秩序提供了保障。另外,市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首先是硬件建设全部到位。市场内的水、电、路、消防设施齐全,并建有宽敞的仓库和停车场供客商使用。为方便客商生产、办公和生活,市场内还建有材料加工车间、办公用房和住宿用房,几百平米的午餐一条街为客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其次,强化了软件服务功能。各营业大厅设了一名经理和若干名服务人员,市场内成立了服务队,有上百名装卸人员为客商服务。整个市场从卫生、消防、安全保卫、货物装卸均有专人负责,并且昼夜值班。开业6年来,“华运”先后荣获“河北省文明市场”、“河北省‘三无’市场”等称号。

华运的启示

华运开业6年,进行了5次扩建,企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买卖越做越活,在秦皇岛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独占鳌头。纵观华运成长的历史,回味华运经营之道,感悟到华运成功的秘诀,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时机抓得准。“华运”开业时,正处在“装修热”的上风头。因此,市场一开业客商就爆满,成交就火爆。而有些市场的建设者不注重市场预测,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跟着别人的屁股后边“找食吃”,结果机遇让别人抢走了,自己成了“马后炮”,投资也打了“水漂儿”。

地利:素有“京畿重地,两京锁钥”之称的秦皇岛,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交接点,它拥有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不仅具有旅游的独特优势,而且具有相应的发展各种经济的强劲的综合优势。华运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与“地利”是息息相关的。

人和:人和万事兴,华运的“人和”体现在服务和管理方面。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7

地铁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问题。因此,我国地铁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地铁工程造价普遍过高,制约了地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从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地铁施工阶段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虽然较运营阶段所占时间短,但却在实际工程成本的产生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地铁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潜力是巨大的,一套对于地铁施工阶段普遍适用的、较为完整的造价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一、如何完善地铁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

在前文对地铁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笔者的施工经验,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浅谈下如何完善地铁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 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

第一、制定多套施工方案,择优选择。与建立在工程预算的基础上的传统的成本控制不同,现在的成本控制更加的结合实际,各个项目施工前,在多个工程师制定的多个施工方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排出多个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择优选择施工方案,以保证各个施工方案更加实际和可操作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做好市场工艺价格及市场材料的积累,建立询价制度。项目工程的材料费作为项目工程成本的“支出大户”,及时了解相关各个地区各个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应当及时了解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政府指导价,在各地区不同的市场进行走访,询价并记录,及时建立内部的信息价格系统,及时更新材料价格,保证本单位的价格跟的上市场的步伐。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规格,不同地区材料、设备的市场信息,保证项目经营人员可随时随地调用参考,做到资源共享。其次,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控制材料的购买单价,定期编制主要使用材料的价格走向图,分析材料、设备价格的变化趋势,研究判断不同周边市场、不同材料的价格走向,在参照市场信息价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增加理性分析,将其分析成果应用于项目的材料采购中来。

第三,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返修是对资金的最大的浪费,而降低工程的返修率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严把质量关,当然离不开各个质检人员的忠于职守,各级质量检验人员要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定点、定责、定岗,消除质量隐患,做到项目施工质量完成、一次合格率百分之一百,整体优良,避免因返工而造成的各种资源浪费。同时,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要加强法律修养,对合同的各个条款进行仔细的研读,以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忽视合同条款而遭受合同诈骗。

二、地铁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措施

2.1 加强材料采购费用控制及现场材料管理

(1)尽可能地对材料实行计划、供应、结算、管理、调度的全过程统一。提高材料的管理效率,实现材料零库存,降低材料的管理成本和采购单价,减少材料消耗损失。

(2)加强对材料质量、供应进度的检验与监督,以及对现场设计和施工现场变更材料的管理,减少不合格材料和材料变更引起的经济损失。

(3)明确材料供应责任,加强与施工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材料的供应顺利。

(4)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及采购市场情况合理选择材料供应方式,例如在合适条件下采用甲供材料与甲控乙供材料相结合为主、零星材料的自购方式为辅的方式。

(5)加强对入库的材料的验收、清算及保管,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管理等方面对材料费进行控制。

2.2 优化施工方案、改善施工工法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流水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的相互关系,这是工程施工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分析和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目的是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地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窝工、赶工等施工问题的出现。

2.3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专业化”模式的优点在于:(1)将投资、建设、运营分别成立专业化公司,结构清晰,有利于集中精力,组织力量完成大规模的建设、运营任务;(2)政府将轨道交通产业不作为纯公共产品,而作为准公共产品,把体制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区分开来,即将公共产品中通过良好运作能力能够实现价值回报的运营部分划出进行独立运作,以提高经营企业经营效率、减轻公共财政的支出;(3)有利于投资渠道由过去的国家单一投资转换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有利于地铁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良性竞争格局的形成。缺点在于:(1)由于投资、建设、运营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法人承担,在地铁建设管理全过程中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在工程标准、管理衔接、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地铁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效果和工程造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虽然能合成报表,但各公司要单独纳税,不利于避税。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1)投资、建设、运营作为公司内部的几项工作,便于分工协调;(2)地铁工程的各种资源高度集中,绝大多数矛盾都可以内部协调,有利于对各方利益的协引、导调,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各种资源合理配置的成本低,不会出现资金不到位、设备停滞不使用等问题;(3)在地铁线路建成后,客运业务与商业等辅助业务可以合并收入,减少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税务开支,实现合理避税。

缺点在于:(1)承担职能太多,随着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机构庞大,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对企业管理水平有极高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的地铁投资、建设、运营;(2)集建设、运营、沿线商业化开发于一体,资源、权力过于集中垄断,使整个机构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导致经济效益差,难免“人浮于事”,不利于地铁建设、运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以及市场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专业化”管理模式与“一体化”管理模式究竟孰优孰劣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对于这两种管理模式,分别给出相应建议,通过对二者各自体系的完善和改进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铁建设及其造价管理。

建筑企业只有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将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并且在地铁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目标成本管理,同时还应采取各种手段,完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制度,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8

二、整顿和规范范围

1、整顿农贸市场。重点是对城东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清理违规摆放摊点人员,改变“脏、乱、差”现象;采取措施激活城北农贸市场,城区土产等农产品一律进入城北农贸市场经营。

2、做活两个专业市场。目前在建的塞纳建材市场和金穗粮油市场将分别在2012年7月1日和2011年元月1日前竣工使用。两个专业市场建成后,按照划行归市的原则搞活市场。塞纳建材市场主营项目是:家具、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砂轮、水暖器材、自行车和摩托车专卖及配件、小车配件、五金及电机修理等;兼营项目是:农资(农药除外)、家用电器等。金穗粮油市场主营项目是:粮油、食品(米粉、面条、年糕、黄连米果及其它各种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啤酒批发、通讯器材等;兼营项目:餐饮、夜市、茶座、美容美发、家用电器、服装、鞋类、日用化妆品等。凡属于市场主营项目的县城所有经营户必须全部进入市场经营,属于市场兼营项目的经营户要尽量通过引导进入市场经营。

3、做强天和货运中心。县城经营钢筋、水泥、铝合金、石材、车辆维修、货物托运的经营户和行业全部进入天和货运中心,货车停放全部进入天和货运中心停车场;城区除天和货运中心外,只保留六个洗车点,具体地点由城管部门按规划要求确定。

4、规范门店经营。县城主要街道一律不得经营冥品、土产等农产品,经营冥品的全部进入解放路和甘家巷,经营土产的全部进入城北农贸市场。

三、优惠政策

1、凡进入天和货运中心的经营户,从2012年5月1日起,实行试营业三个月,试营业期间免收房屋租赁费、停车费、工商管理费,税收暂缓征收。从8月1日起,开始正常收取税费。

2、凡进入塞纳建材市场和金穗粮油市场租用商铺经营的,水、电开户费全免,店铺租赁第一年加送半年;购买商铺者办理土地、房产证减半收取行政性收费,并可办理县城常住户口;塞纳建材市场从2012年7月1日起,金穗粮油市场从2011年元月1日起,均实行试营业三个月,试营业期间同等享受进入天和货运中心试营业期间的优惠政策。

3、凡因此次整治行动搬迁经营店面的,在2012年7月底前,固定电话和闭路电视移装均免收一切费用。

四、工作要求

进入天和货运中心、城北农贸市场经营的项目,必须在2012年8月底前完成;进入塞纳建材市场、金穗粮油市场主营的项目,市场建成使用后四个月内完成。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大整治力度,落实人员和责任。由交警大队牵头,城管局、镇、镇配合,负责城区货车违规停放行为的整顿;由城管局牵头,镇配合,负责城区经营钢筋、水泥、铝合金、石材、洗车、摩托车修理、货物托运等行业的整顿;由工商局牵头,交通局和镇配合,负责城区汽车修理行业的整顿;由商务局牵头,工商局和市场物业管理中心配合,负责城区经营冥品和土产等农产品的整顿。各相关单位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建立完善工作联系协调制度,从2012年5月起,各相关单位每10日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汇报,由政府办不定期进行通报。

五、实施步骤

从4月1日开始至2012年8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30日)。加大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印发公告向社会公布,做到反复上门做工作,争取全社会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动员鼓励阶段(5月1日-7月31日)。各工作组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反复上门做工作和其他方法相结合,充分宣传优惠政策,由县城管局依法下达不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商业网点的搬迁、拆迁通知书,动员和鼓励经营户自行搬迁,帮助解决经营户在搬迁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9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68-01

对于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现有营销策略的分析,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营销现状及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生产及营销现状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多年的建设已经使其具备发展木材加工工业的基础和条件。森工林区活立木总蓄积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6.31%,总经营面积约占全国国有林区面积的26.61%。经过多年建设到目前为止,森工林区在木材采运、锯材加工、人造板生产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能力。截至2003年末,黑龙江森工集团辖区内共有林产工业企业1321户,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1亿元,净值38.7亿元,从业人员10.3万人,形成了锯材、人造板、家具、木制品、制浆造纸、林产化工和其他类别等七大类33个产品系列所组成的工业产品生产体系。木材加工业主要产品设计能力为:锯材172万m3/a,生产企业51家;胶合板22.2万m3/a,生产企业17家;刨花板55.9万m3/a,生产企业13家;硬质纤维板6.4万m3/a,生产企业8家;中密度纤维板29.5万m3/a,生产企业6家;细木工板11.5万m3/a生产企业30家;实木地板7.6万m3/a,生产企业18家;强化复合地板620万m3/a,生产企业3家;卫生筷206.5万标箱,年,生产企业39家;贴面刨花板(中密度)1440万m3/a,生产企业8家。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共有人造板生产能力110万立方米,但年产量为72万立方米,带动不了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但从营销现状来看,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缺乏统一的营销战略。由于龙江森工集团是由多个林业局和林业管局组成,各地有各地的管理方式和思路,从而造成营销思路不统一的现象。这种不统一成为龙江森工集团木材加工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增加营销竞争力的障碍。在管理上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域色彩,有限的资源被人为地分割开来,难以形成整体营销合力,因而也就很难参与市场竞争。整体营销能力不强。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在产品策略上还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产品多为初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种类不丰富,不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还存在销售渠道不畅,营销手段单调等问题。木材加工业的营销水平适应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天保工程的实施使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精深产品的加工,提升营销水平,从而提升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的竞争力对其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对营销考虑的比较少,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营销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虽然各企业也在不断的壮大营销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但其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仍不能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在营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缺乏统一的营销战略。由于龙江森工集团是由多个林业局和林业管局组成,各地有各地的管理方式和思路,从而造成森工集团营销思路不统一的现象。这种不统一成为龙江森工集团发展过程中增加营销竞争力的障碍。在管理上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域色彩,有限的资源被人为地分割开来,难以形成整体营销合力,因而也就很难参与市场竞争。整体营销能力不强。

2.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战术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许多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忽视了制度建设,营销管理规范、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员工激励与培训制度不健全,无法使营销队伍产生内在的原动力,难以调动营销团队的积极性。各种制度的不规范使得企业的各项营销战略、营销战术的运作失去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3.营销决策上重经验轻创新。有些木材加工企业不重视营销创新,一切都是老办法,凭过去的经验办事。每当要作出营销决策时,都是先听汇报,再看过去,而不敢大胆地采用新的销售方法、新的销售形式,结果使得企业营销数年一贯制,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4.组织构价不适应营销竞争的需要。缺乏客户管理思想,销售单打独斗,不能形成企业的有效营销资源。客户关系是竞争营销重点培育的营销资源,有效的客户管理是企业营销能力的重要表现。但在市场中,一些企业的销售各自为政、营销管理的薄弱使企业对客户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的整合,这样既不利于黑龙江省森工木材加工业品牌的整体推广与提升,也不利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营销资源,一旦销售队伍出现问题,市场的运作链将面临瘫痪,营销能力无从谈起。

5.营销手段重局部轻全局。一方面,许多森工企业推出的营销手段都是针对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市场的,具有局部性,营销效果难以持久。另一方面,许多企业还热衷于通过价格手段来夺取市场规避风险,确保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运转,而不注意各种营销手段的组合运用。

三、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应采用的对策

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除了调整4P营销策略外,还要采用其他的保障对策。

1.建立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在营销策略的实施方面要注意各营销策略的组合运用。由于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策略组合的运用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为营销决策者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所需要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以便使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实施营销组合策略。这是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营销策略实施的技术保障。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10

1、内部市场萎缩,矛盾突出。随着“两板”工程和新区建成投产,xx公司承担集团公司内部的土建工程越来越少,使原本为保障xx公司施工需要而集中起来的周转材料没有了出路。即使xx公司有少量的内部工程,由于各施工队和项目部也都以外包的形式进行运作,使得这一块的周转材料的使用趋于社会化,周转材料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

2、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且风险大。周转材料租赁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朝阳产业,本市共有40多家规模不等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从事这个行业。随着本市一些大项目的完工以及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业的下滑,大量的周转材料处于库存闲置状态。为了在极度萎缩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加上建筑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使得外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不择手段,租赁价格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同时由于外部建筑市场施工队伍鱼龙混杂,诚信度下降,拖欠租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收不回来成为坏帐,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

3、体制机制不活,竞争能力低。国有企业体制决定了企业现行的运行机制,程式化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优势。现在的市场稍纵即逝,当某一个项目需要某一模数的材料而家里没有库存时,民营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而作为国有企业无论是添置新材料还是转租都必须层层报批,当拿到批文时,市场已被别人抢占。在员工的管理上,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对员工管理的权限十分有限,失去了人力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业务过于单一,缺少发展后劲。xxxxxx分公司目前从事的主业仍然是周转材料的出租,从原xx公司划分过来的租赁站虽有少部分小型机具出租、维修和提升设备的安装、拆除,但每月不到2万元的收入,而划过来的人员月工资达到8万多元。由于目前周转材料的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前景,单纯的依赖周转材料使公司做大做强起来,的确存在很大的悬念。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正式职工77人,每月工资及附加达到33万多元,而钢管和扣件的维修量均不超过总拥有量的15%,按照民营企业的同等规模,只需20人左右即可完成收、发、存、修的任务,人力资源过剩,成本压力大。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坚持开拓市场为第一要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开拓市场是它永恒的主题。有了市场,才有出租量,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任何时候丝毫也不能放松。xxxxxx公司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周转材料库存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在xx公司内部市场低迷的时候,扩大外部市场的份额不仅成为眼前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开拓市场的主攻方向。一是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力量,将企业内部具备材料租赁行业能力的相关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同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搜集信息、跟踪项目、履行合同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二是发挥自身材料资源的优势,使特殊规格的材料做到人有我精,人无我亦有,抓住市场短缺的机遇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坚持“三个为主”:以xx公司内部市场为主;以民用建筑工程为主;以老客户为主。同时加强同民营企业的横向联合,拓展外转租市场的份额,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材料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通过对材料的定置管理,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工作。同时注重材料采购、维修质量,确保用户租用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2、在“双赢”中树立品牌。在当今的市场经营中注重品牌意识,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展示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xxxxxx公司在目前材料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坚持“双赢”的经营理念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通过实施“双赢”,在用户的心中树立起诚信、公道、实惠的形象,有利于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实行灵活的价格体系,根市场情况制订价格标准,施工淡季与旺季不同的取费标准;长期与短期不同的取费标准;大租用量与小租用量不同的取费标准。利用灵活的价格杠杆实现同用户互惠互利目的,提升材料出租率。二是在清欠中实施“双赢”的策略,对于一定大额的且拖欠时间久的租金,可根据债务人实际支付能力给予适当的让利,以求达到让利不让市的效果。及早回笼资金,确保资金链不断,有利于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及时收回租金,同时也规避了市场风险。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11

2.尚处于第二代类型的专业市场发展阶段。有学者依据专业市场发展变迁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将专业市场划分为三代。即产生于温州、台州等地,以农村集贸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市场,为第一代专业市场;座落城镇或城郊,服务于城镇居民生活,产品性质和类型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城市型专业市场,为第二代专业市场;第三代专业市场则是能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不仅有信息集聚功能,还有技术供给、咨询等配套服务功能,具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特点。目前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发展状况显示:(1)市场跨越了80年代初的农村集贸市场特点,产生于90年代中后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得以明确,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具体体现。主要形成在城乡结合部。(2)市场商品已不局限于来自农村家庭小工业、乡镇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众多产品也吸引进来,一些市场甚至吸纳进部分外国公司的产品。由于市场大部分形成于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因此市场主要是服务于城镇居民生活。(3)市场经营者大部分以小规模的个体经营户为主,但公司的销售部门或其机构巳开始进入市场,并占一定的比例。(4)市场所提供的服务只是商品交易、信息流转,以及基本的水、电、保安等生活服务,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展示展销等活动还刚刚起步。由此,我们认为目前宁波建材专业市场比较符合第二代专业市场的基本特点。

3.属于政府参与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专业市场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源于农民对政府计划分配下不合理的配置资源,要求以市场化的形式来重新调整,从而使得农民有了获利机会的行为。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装演市场是由江东区包毕村联合几家公司合股创办;新型建材市场由市建材工业局和中房慈溪公司共同组建;美屋木材地板市场则是有美屋公司、东柳街道和江东区工商局市场中心三家合办。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也参与到筹(创)办专业市场中来,但市场主体却是以公司为代表的法人机构。他们在经过调查之后,发觉“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发领导、组织和实施的一致行为,明显地具有盈利性、自发性、渐进性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本特点。因此,一般专业市场的所谓“管办分离”(市场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分离)制度,对于宁波建材装炭专业市场来说,自其创办之日起,就已经得到了解决。

二、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盲目布点,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近十几年专业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奇迹,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司过分迷信专业市场的作用,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甚至是在超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政府只管批办,不少公司花大量投资兴办了许多同类的专业市场。致使出现摊位过剩,大场小市,甚至有场无市,变成“空壳市场”的现象,造成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诱致性变迁过程中,也忽略了市场均衡这一特点的存在。在江东区同一方向上,既有现代建筑装演市场,又有美屋木材地板市场、江北区集聚了大闸路建材物资市场、新型建材市场、孔浦木材市场、胶合板地板市场等众多的同类市场,由于市场经营品种大致相同,又受到市场容量条件的限制,导致专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过度,引发交易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到专业市场的总体发展。目前.在宁波23家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中,比较兴旺的市场只占30%,勉强维持的约占30%,而停滞、萎缩,抑或成为“空壳市场”的高达4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严峻状况。

2.缺乏产业依托,市场辐射空间较小。如前所述,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货源基本上是以外省为主,市场集散型特征明显。而专业市场发展的现实证明.纯粹集散型市场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具有很高的经营风险。若周边地区有更好的区位条件,更大的市场容t等,其创办起来的类似专业市场,必将会冲击现有的市场。而且正因为现有的专业市场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缺乏产品深加工的优势,由此将严重影响到市场向外拓展和辐射能力。

3.市场总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经营者主体仍是以城乡个体户为主,层次较低,素质不高,上规模的经营大户为数不多;吸纳大型企业或公司集团进场的能力不够,致使公司的销售部门及其机构在市场中的比例太低。如发展较好的现代、美屋、新型等专业市场,个体户占到了85%左右;建材物资市场的比例是70%;国际住宅产品中心市场为50%。二是市场产品档次不高。仍是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中低档产品为主,缺乏品牌效应。而且,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产品质t难以提高,产品的种类也滞后于现实的需求,使整个市场结构的调整更加缓慢。三是市场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源于市场主办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及人才缺乏,致使专业市场功能拓展和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不足;另一方面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以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同时,市场内经营者之间不公平的竞争也时有发生,影响了专业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

4.市场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目前,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都存在分工过细,相互间的离散性大,而关联度较小的弊病。面对如此众多、规棋不一的同类市场,市场主体之间还缺乏相互合作的态度。即便当前一些运行良好的大型市场也没有打算借助联合、兼并、股份制等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一种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战略。既有碍于人才、资本和信息的顺利畅通,也给专业市场主体公司化、集团化带来种种障碍,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三、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缺经济时代巳经结束,买方市场格局基本形成,需求约束日益明显。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贪图便宜的价格偏好逐渐趋弱,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偏好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以销售中低档产品为主的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难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其生存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这无凝对专业市场在市场定位、功能创新及其发展方向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专业市场内外体制和政策上的落差逐步趋于消失。在专业市场发展初期,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为了搞活市场,发展经济,政府对专业市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改革不断地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地确立,专业市场内外之间的体制和政策差异将逐步消失,优惠政策逐步减少,市场内外的竞争趋向公平。如,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打破商品流通的地区壁垒;统一税率的实施使专业市场内部的税收优惠政策失去法律基础等等。同时,随着法制的日益完善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市场领域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将得到抑制。

3.从流通体制改革来看,各种新型商业业态和流通方式的出现,对专业市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我国流通领域开始兴起了、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尤其是各地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建立起新型的商业企业集团。它们不仅依靠自己的实力经销,而且以制方式与厂家联手开拓市场,与一大批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由于在信息、渠道、费用、商誉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其规模化经营,对大型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连锁经营发展势头迅猛,大型连锁商店形成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社会上其他批发零售企业服务,拓宽了市场发展的空间。显然,专业市场正在受到这些现代流通方式的冲击。此外,随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化通讯、信息工具的运用,以中间集散型为特征的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其生存空间也将逐步缩小。

(二)面临的机遇专业市场作为经济发展发生阶段性转变和改革取得进展的具体表现,尽管面临着这些巨大的挑战,但依旧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是其发展条件发生了变化,仍然存在发展的机遇。

1.国象加大住宅建设投资,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家居装饰、装演建材市场提供T广阔的发展空间。“九五”期间,国家将新建城镇住宅12亿平方米,年均2.4亿平方米,如按60平方米一套计算,约合400万套。再按普通装修,每户3万元测算,年装饰t在1200亿元左右。材料与人工费用按6:4计算,年装饰材料需求蚤在720亿元以上。从宁波“九五”规划来看,到2000年,城市新建住宅0.19亿元平方米,年均380万平方米,按60平方米一套计算,约合6.3万套,每户4万元装修测算,年装饰盈在25亿元左右,按上述材料与人工费用的比例,年装饰材料需求量在15亿元。若再考虑农村新建住宅和现有城镇住宅改造装修,家居装饰、装演建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

2.国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把宁波北仑港作为中心重要的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和大型远洋集装箱转运基地,为把宁波建成浙江省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主要的集散中心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一方面通过集装箱运输把外地,甚至国外的装饰、装演建材运进来,另一方面利用开辟的内支线,把装饰、装演建材拓展到浙东南地区,真正增强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辐射力。

四、宁波魂材装演专业市场未来发展战略

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现有市场为基础,利用传统经营优势,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实施市场重组、结构调整、功能创新和产业培育战略,提高市场交易率,增强市场辐射力,使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从面向宁波市居民的消费市场转变为巢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浙江省建材装演材料的主要集散地和长江三角洲南其装演建材资源配送中心。

(一)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徽观苍理相结合,引导专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扶优扶强。在市场设计与布局上既要突出规模效应,又要考虑市场均衡因素。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刹住当前盲目兴办市场之风,一定范围内不得重复建设同类专业市场,坚决关闭空壳市场。另一方面,对新建的专业市场要加强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建立科学的论证、决策和严格的审批程序。对原初建不景气的建材专业市场,建议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扬长避短,调整方向,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对发展有潜力、经营有特色的建材装演专业市场,要帮助更新改造和广告宣传,提高其辐射能力,促进市场升级。要积极改善配套服务设施,帮助解决扩建工作中的征地手续及确定合理征地费用,尽可能减少企业开办市场的投资费用,促进其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规模,促进市场繁荣和兴旺。例如发展正旺的现代建筑装满市场,政府若能在扩建征地和电话扩门上给予支持,就有可能在近期内促成市场形成更大的经营规模。

2.切实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一是要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制止目前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上存在的无照交易,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的现象。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交易行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等。如实行明码标价,为市场经营者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专业市场之间规范竞争,使专业市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三是要采取自我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扎扎实实提高市场管理水平。

(二)市场重组和结构调整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建材装淆专业市场体来。针对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布点较多,市场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严重这一突出问题,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方式,实现相关专业市场的联合,着重优化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促进专业市场上一个新台阶。一是组建市场集团。探索以大型上规模的专业市场或成长性较好的专业市场为核心,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按股份制方式组建市场集团。通过组建市场集团,在各市场主办者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同类市场进行重新分工,促使其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变过度竞争为适度竞争,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的知名度,既发挥原有各自市场的优势,又增强市场的辐射力、竞争力和资金实力,为市场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发展空间。江北区是建材装演专业市场比较集中的地方,而且主要是以经营木材类为主。因此,可考虑以现有专业市场为基础,通过组建市场集团的方式逐步形成江北木材城基地。二是兼并、托管。鼓励知名度较高、基础较好的建材装演专业市场,抓住市场结构性调整阶段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探索以兼并、托管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的新路子。特别要鼓励现代建筑装演市场利用它是浙江省规模最大建筑装演市场的优势和知名度,接管浙江省内及其周边城市相关市场,并逐步把这些市场改造成分市场,进一步增强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辐射力。通过建立市场网络,增加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与其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时收集其它城市的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宁波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信息积聚功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现代建筑装演市场以更大的经营规模、齐全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水准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跻身于全国大型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行列。在促进大、中小型建材装演专业市场整合和发展大型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同时,建立合理的大、中小型市场结构,加强大型市场与中小型市场的配合,是专业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型建材装演专业市场作为综合性大型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必要补充,它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市场集中度,克服大型专业市场的垄断行为,使市场充满活力。

(三)功能创新和产业培育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建材装演专业市场集散地。

1.功能创新。耍提高市场层次,实现市场升级,有必要从区域经济结构的整体来考虑建材装演专业市场的功能多元化间题,不断拓展市场功能。

(1)信息咨询服务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现代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收集和传递商品供求信息。既能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又能指导企业进行经营决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品。

(2)展销展示功能。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展销会、订货会、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对更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逐步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宁波国际住宅产品中心市场,作为部级专业市场,尤其要借助每年一度的国际住宅产品展览展销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住宅产业中著名的品牌、著名的厂家,以及其机构,使之成为沟通国内外住宅产品的一个重要信息窗口。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开辟展销展示大厅,充分利用市场的集散功能,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服务。当前,要积极为现代建筑装演市场组建厨具用品展示厅和家庭服务装饰中心,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早日成型。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12

(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基本方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行业市场秩序,必须坚持教育与监督并重,整顿与规范并重,惩处与预防并重,注重追根溯源,积极探索治本之策。一是要优化硬件设施,搭建市场平台。通过硬件的更新升级,实现管理的集中化、科技化、电子化、便捷化,提高管理效率。如建设或升级符合市场需求的农贸市场、建材市场、运输市场,实现集中化管理。配备先进的管理、检测、监视设备和软件,实现科技化管理。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涉及多部门管辖的,明确牵头部门,防止政出多门,推诿扯皮。需要市场自主调节的,进行企业改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行为。属于行政可控资源,应坚决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如采砂权、运输线路权、木材经营权等。三要充实执法力量,做到执法必严。坚决铲除恶小势力,坚决打击垄断行为,坚决掐断内外勾结,坚决堵住违法源头。四要建立诚信体系,实行准入制度。对重点行业,要实行准入制度,抬高门槛,取消违法乱纪者的从业资格,净化市场空气。

(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的工作模式,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一是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县整顿和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工作的指挥中心,主要是对该项工作做出统一部署,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和工作进度。二是要分口负责,定期调度。由政府分管副县长负责组织本口子的行业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分析会和调度会,听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督促工作落实。三是要部门主抓,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提出工作方案,切实履职履责,搞好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要做到责任到人,“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相关股室要直接落实。必须强调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监督,对行政不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乱纪的公职人员,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责任。只有政府和监管部门双方面的责任都落到了实处,整规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坚持“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监督办法,建立市场监控机制。整顿和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一是要畅通监督渠道。开通我县的统一举报投诉热线电话、网站、信箱等,同时也充分利用全国性热线,如工商系统的12315,质检系统的12365,价格系统的12358,纪检监察系统的12388等,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能用会用。二是要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县电视台等媒体的喉舌作用,开辟专栏,一方面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市场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及时曝光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典型事例,突出警示教育作用。三是要强化行业自律。各级消费者协会和商会、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维权服务和行业自律,逐步形成运行良好的行业监督体系。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科学建立和完善具体的行业市场秩序长效管理机制

整顿和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要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上狠下功夫。

1、肉类市场。一是长期保留由商业转制办牵头,工商、质监和税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建立并不断完善联合执法制度,配备必要的检测计量设备,加强集贸市场日常监管;二是长期坚持物价监测,定期公布必要商品物价,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三是尽快建设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改变独家经营现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四是鼓励和扶植本县猪牛养殖业的发展,稳定猪牛资源,减少县外生猪调入,降低成本和产品价格,满足市场需求。五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对生猪贩运户及屠工、肉类经营者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屠工证”,全面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重点加大城乡结合部及其它薄弱环节的整治。建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责任机制,严厉查处在屠宰环节对肉类产品注水等行为。

2、林业市场。一是推进企业改制。尽快着手林业系统改制工作,彻底解决林业系统历史包袱问题,从根本上避免林业部门因为经济负担重而产生“放水养鱼”、靠罚创收等问题;二是完善交易平台。尽快建立县木材交易市场,定期木材交易信息,集中统一竞价出售。对农民有指标经批准砍伐的木材由林业工作站或经营站统一收购,并进入县木材交易中心。实现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强卖强买,欺行霸市的行为,建立长期稳定有序的木材市场流通秩序。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坚持点上清、路上查、站上检等办法,对非法贩运木材一律没收。规范处理流程,组建专门林木“违运”处理小组,全权统一处理,任何个人或基层站所不得擅自作出处罚决定。调整监管人员,对于不适合执法岗位的人员要坚决调离,选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到一线工作。四是充实森林公安人员。建立检查总站森林公安警务室,重点加强总站执法力度,同时保障人员安全。五是建立信息员队伍。选聘一批林业巡查信息员,专门负责在农村巡查、搜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贩运木材等信息。六是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为非法贩运木材恶小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工作人员。

3、建材市场。一是要重新对采砂权进行招标,严格招标程序,杜绝垄断市场的现象发生。同时与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协调,要求将采砂权的招标工作下放县水利局;二是允许县与县之间、县与乡(镇)之间的正常河砂交易,对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及时从严、从重、从快给予坚决打击。三是继续对河砂和河砂运输价格执行最高限价,各采砂户和运砂户未经县河砂市场管理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同意,不得擅自提价,以长期稳定砂价;四是建立建材市场价格监控体系,实行每周一报,并及时在县电视台政府指导价。五是使用三联运输结算单,采砂经营户、河砂运输户、用砂户各一份,凭单结算,严控少装多报行为。对长期从事河砂运输的车辆实行登记发卡的管理方式,未取得运砂营运登记卡的车辆不得再从事我县的河砂运输经营。六是建立统一的建材市场,形成公平竞争、严格有序的市场环境。由于目前我县建材店数量多,分布散,整治难度大。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便于市场管理。七是加强税收征管,继续采取电量推算的方法确定采砂户的应缴税额,对偷税漏税行为坚决打击、从严处罚。

4、招投标市场。一是构建统一市场。现在县招投标交易中心已经开始运行,各类工程建设、产权出让、政府采购必须全部进场交易,彻底解决管办合一、职能不清、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问题;二是规范操作程序。在招投标交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制定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同时积极进行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实行规范化操作和管理。三是实行招投标回查制度。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由纪检监察机关对工程招投标情况进行反向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擅自变更设计、预算或定额执行不规范;围标、串标、挂靠、转包;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投标等问题。四是五员押证管理制度。由县招投标交易中心在办理项目中标通知书或发出项目直接发包通知书时,将该项目的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证书(手册)押存,待该工程主体结束后,凭主体结构验收证明办理退证手续。五是逐步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做法。取消招标项目现场报名和纸质招标文件,实行网上报名和招标文件电子化管理。通过使用“电子评标系统”,最大化体现招投标活动的公平与公正。六是推行资格后审制度。不限制投标人的数量,鼓励符合条件的投标单位参加投标,以此来提高串漏标的成本,堵塞原来在资格预先审查过程中的漏洞。七是建立招投标市场“黑名单”制度,对违反招投标规定的公司,依法禁止其参与本县招投标。八是强化责任追究,凡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一律严格追究其责任。

5、客运市场。一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企业资质管理,促进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实现客运企业及营运车主责权利的统一。二是进一步改革客运线路审批制度。要简化审批层次,转变审批方式,规范客运线路审批程序,实行客运线路使用权期限制,促进合理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三是清理营运线路,经营权的取得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严厉查处运管人员参股经营问题。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严格控制黄金周、春节等时期的调价幅度;五是在现有车站内将长、短途客运分离,或建立两个客运站以便监管。

此外,以上几个重点领域,市场较大、利润较高,个别公职人员和恶小势力参与其中。要从源头上治理,一方面,必须坚决铲除恶小势力,坚决揪出和打掉这些恶小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坚决禁止领导干部参与与自己职权有关的经商办企业行为,特别是领导干部入“干股”的行为。

三、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不断将行业市场秩序长效管理推向深入

整顿和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单个部门之责。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1、建立首执负责机制。属首执机关管辖范围的,首执机关全面负责;属其它行政执法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坚决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属双方共同管辖的,由首执机关牵头,双方进行联合执法,解决推诿扯皮,互踢皮球的问题。

2、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之间要建立联合执法和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要定期或不定期相互通报执法情况,开展联合调研活动,交流相关工作信息和简报。要以“110”为平台,各执法机关投诉举报电话为终端,进行信息中转,解决群众举报难的问题。

4、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相关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在相关市场设立服务点,在电视台设立播报专栏,及时收集和公布市场价格信息、购销网络信息、检测检疫信息,解决哄抬物价、假冒伪劣、独家垄断等问题。

建材市场运营主管篇13

木材运输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的必要措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1 市场经济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分析

1.1 市场经济与木材运输管理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它同指令性计划经济有根本的区别。木材运输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木材运输的监督机构――木材检查站,木材运输稽查队等,按照有关林业法律、法规,规章对木材运输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对非法运输木材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和“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办法”等进行处罚,以维护林区生产秩序,强化木材流通管理,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优化森林资源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1.2 市场经济与木材运输管理矛盾的具体表现

1.2.1 房地产业发展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改革开放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建设这些高楼大厦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这些建设用木材来源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计划采伐的木材,也有乱砍滥伐的木材;有合法运输的木材,也有非法运输的木材。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就必然影响城镇建设的用材原料,提高建设的成本价格。

1.2.2 木材经营的放开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木材市场开放和非重点林区县(市)木材经营放开以后,木材流通速度加快,流向广泛。尤其是非林区木材供不应求,这就导致了木材经营的跨地区乃至跨省市流通。木材经营者为了追求高利润,往往进行非法运输。加强了木材运输管理就必然带来木材经营者效益降低的矛盾。

1.2.3 林区经济发展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但在资金紧缺,技术不够,信息不灵的情况下,林农主要靠采伐木材获取利润,这是最原始,最方便,最迅速的办法,但是,多砍(指无计划采伐)下来的树如何出卖呢,这就与木材运输管理矛盾激化。

1.2.4 家庭用材量增大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改革开放以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高档家俱,住宅装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农民普遍建造新房耗材量也相当可观,人均消费木材量急剧增加。这些木材(含成品、半成品)从林区流向城镇,流向非林区农村家庭,给木材运输管理增加了量度和难度。

1.3 市场经济与木材运输管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与木材运输管理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前者要求包括森林资源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要由市场配置为主;而后者作为监督管理计划配置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它是与计划体制相统一的,所以两者的矛盾实质是市场配置森林资源与计划配置森林资源之间的矛盾。

2 加强木材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2.1 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保证限额采伐,保护森林资源的需要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担负着提供大量建设和生活用材的重任,而且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等繁重的生态功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行限额采伐是为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实现生态平衡。而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为了保证限额采伐,从而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2.2 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发展市场经济、早日建成小康的需要目前出现的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猖撅,也与市场调节本身的局限有关。国外林业发达的国家无不对森林资源实行限额采伐,出口和利用。加强对木材的运输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对森林资源的宏观调控,保证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受木材运输管理的制约和限额采伐的调控,山区林农把林区发展经济的途径由单纯采伐森林转向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多采致富的短期行为变成了永续利用的长期致富规划,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2.3 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森林合理利用、开源节流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质量下降,加之木材生产期长,短期内木材供给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在不可能依靠进口材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森林资源的利用只能靠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加快培育森林后备资源,“节流”就是限额采伐,合理利用。

2.4 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贯彻执行《森林法》和依法治林的需要《森林法》是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法律依据;而木材运输管理正是贯彻执行《森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坚持依法治林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木材运输实行依法检查和管理,就能有效地控制乱砍滥伐、非法经营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实现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

林业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应切实发挥林业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纽带作用,木材加工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应贯彻落实“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方针,强化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良性循环的林业产业体系。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