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经验总结实用13篇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一、习题教学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

1.目的明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明确问题的目的非常重要,这就好比一个指向标,给学生思考提供一定的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靠平时的积累逐步培养形成的,比如,在初等函数指数函数的学习中,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对ab这个形式的式子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这方面的题目,就会向指数函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上进行思考。

2.例题典型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慢慢形成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对例题进行示范解答,不断地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学生不断地模仿,最后熟练掌握。也就是说,老师的解题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在选择例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题目的典型性,要起到一定的教学示范作用。

3.难度具有层次性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寻找联系,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完善整体知识体系的过程。在习题选择上,老师要注意题目难度的层次性,相邻题组的思维跨度不应该太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稍稍高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就不会因为思维跨度太大造成根本不会和思维跨度太小没什么练习效果的现象出现。

4.形式新颖

数学学习会有大量的习题练习,时间久了学生会有一定的厌烦情绪,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要考虑习题形式的新颖,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实际教学案例对教学思路进行的总结

本文选择的教学案例是直线的方程,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数学习题教学的解题思路:(1)题目分类,对号入座;(2)寻找要点,逐步击破;(3)列出方程,得出结果;(4)回头验证,万无一失。

直线的方程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一般式。下面进行个人教学思路的具体表述。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个题目:斜率是3,经过点A(8,-2),问满足这些条件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第一步,题目分类,对号入座。题目中给出了直线中经过的一个点,给出了斜率,这是一个点斜式的方程。

第二步,寻找要点,逐步击破。点斜式直线方程的要点有两个,第一个是直线经过的点的坐标,这个题目中是A(8,-2),第二个是这条直线的斜率,这个题目中是3。

第三步,列出方程,得出结果。根据方程公式k=(y-y0)/(x-x0)可以得出这个题目的结果,3=(y+2)/(x-8),经过整理得到3x-y-24=0。

第四步,回头验证,万无一失。把A(8,-2)带入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正确。

第二个题目:斜率为4,在y轴上的截距是7,问满足这些条件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第一步,题目分类,对号入座。题目中给出了直线的斜率,k=4,给出了在y轴上的截距,b=7,这是一个斜截式的方程。

第三步,列出方程,得出结果。根据方程公式y=kx+b可以得出这个题目的结果,y=4x+7,经过整理得到4x-y+7=0。

第四步,回头验证,万无一失。把x=0带入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正确。

第三个题目:直线经过点A(-1,8),B(4,-2),问满足这些条件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第一步,题目分类,对号入座。题目中给出了直线经过的两点的坐标,这是一个两点式的方程。

第三步,列出方程,得出结果。根据方程公式(y-y1)/(y2-y1)=(x-x1)/(x2-x1)可以得出这个题目的结果,(y-8)/(4-8)=(x+1)/(4+1),经过整理得到4x+5y-36=0。

第四步,回头验证,万无一失。把A(-1,8),B(4,-2)分别带入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正确。

经过不断重复上述思维具体化的陈述,相信学生已经了解了在直线的方程解题中的思路,但是这只是针对一部分知识进行的学习思路总结,并不能完全照搬到其他的数学习题解答中,其他老师在借鉴本文献对其他数学习题进行教学时,难免会产生无法一一对应的想法,但要知道所有的解题思路都是相通的,其他方面的数学习题教学仍需教师做深入研究。

三、结束语

本文对习题教学中应该坚持的5个原则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总结:题目分类,对号入座;寻找要点,逐步击破;列出方程,得出结果;回头验证,万无一失。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2

一、引言

现场总线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的控制网络技术,是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以七层网络结构、数据通信原理为基础,系统地介绍CAN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profibus总线等工业控制常用的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际工程运用等内容[1]。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2],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相当大一部分在从事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业控制设备的研发、销售、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工作。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要求,从《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和尝试。

二、教学内容改革

《现场总线技术》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与专业的定位。成都大学自身定位是城市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计划将于2016年接受工程教育认证,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该是培养现场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该要综合结合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内容。成都大学是成都市政府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担负起为成都市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我校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70%左右在成都就业,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应该要突出成都市在现场总线技术上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门与实际工程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但是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不仅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表述清楚,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懈怠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制作生动形象的PPT, 增加视觉效果, 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课时应该多结合实际的工程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现场总线的概念。

讲授课程时应该要避免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互动。讲授时间最好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剩余15分钟留给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准备1-2个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四、考试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一个学期末的一次考试, 再考虑学生平时作业的成绩和实验成绩, 就给出了学生《现场总线技术》的学期成绩。学生对于现场总线技术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根本就无法评估。要改变这种状态, 只有改革考核方法,这种改革不只是单纯的针对于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于教师,需要让教师在平时就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手段, 激励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先要预习课程,准备1-2个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上探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记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实验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现场总线技术》实验都是一个难题。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使用的网络技术,是控制信息传输的一个载体,因此,建设现场总线实验室需要很大的投入。大多数二本学校现场总线课程没有开设实验课。

为了解决现场总线技术实验课的难题,我校投入巨资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信息与先进控制公共实验室”,该实验室把西门子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理念直接带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现场总线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现场总线技术》实际的应用,并实现自动化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会增加现场总线的内容。

六、成果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成都大学《现场总线技术》现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成都市精品课程。《现场总线技术》教改已经申报省级、市级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现已获准立项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汉,任文斌.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甘肃科技,2002,8:86

[2]吴新忠,乔宏颖,任子辉.现场总线技术综述[J].工矿自动化,2004,1:23-25

[3]李会侠, 黎明安.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5) : 117- 120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3

二、总结教育经验

在总结教学方法方面,1937年9月10日,就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发表意见,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军事理论应讲授战略思想、战略原则。针对有些高级军事干部对战略问题毫无兴趣的问题,提出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变旧的注入式教学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法。1938年12月12日,总结办学经验时提到,在已经建立了多所学校,并且训练了很多干部的基础上,强调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训练大批干部到前线去,领导游击队、军队,组织群众,发展统一战线,等等。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强调还要保证物质需求,这需要自己动手解决。1941年8月27日,讨论党内教育发展问题时,总结:过去学校教育没有注重对理论的运用,缺乏联系实际的教育。所以指出,首先应当承认缺乏关于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才能真正实行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改造各方面教育。1941年12月17日,总结关于马列主义的教育工作,指出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仅仅是形式上的教育,而忽略了理论的实质教育,忽略了对理论的运用。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际有效地结合。关于总结干部教育的经验方面,指出在职干部教育存在四个缺点:第一,没有着重本身业务的学习;第二,忽视政治教育;第三,对文化水平低的工农老干部没有以文化教育为主;第四,理论学习无组织无目的。1943年3月16日,指出干部教育非常重要,干部教育要重于国民教育,并且提出了干部教育的方法。在对干部的教育当中,整风教育与思想教育要放在主要位置;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当中,要将高级干部的教育放在主要位置。1943年8月15日,作《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时,对整风运动中干部的审查工作与内战时错误的肃反方针作了明确的区分,指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内战时期错误的肃反方针,即逼、供、信。在整风运动当中,对干部的审查工作由首长负责,注重调查分析,是从培养干部、教育干部的角度来进行的。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4

1研究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淘汰,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改善了一些教学环境,但还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研究型教学和创新型实验是当前推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院接口技术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教学环节。最初我们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安排了6个设计型实验和1个综合型实验,从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能够反应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但由于各实验教学课堂采用实验内容一致,导致前后做实验的学生之间产生了依赖关系,使得实验教学效果与我们期待的有很大差距[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6套实验题目,确保在每个教学点之间两年内的实验内容不重复。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思考完成实验,从而明显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但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缺乏创新的意识。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做课程实验时,并不考虑实验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过程,只是按实验的要求步骤去完成,因此学生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缺乏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经过审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意识到开展研究型教学,以新的思路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研究型教学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积累知识并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3],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由于接口技术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将其研究型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具有的实际知识构架基础上,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和讨论,来研究一些新型接口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而研究型实验则是对上述方法的具体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实验内容、过程和现象都由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只要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应用型的实践能力,就能最终铸造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我院在接口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全面地采用了研究型教学。

2研究型教学的实施

2.1建设适合课程教学的研究型实验扩展平台

研究型实验扩展平台的设计是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将课堂上没有涉及的较新技术引入到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来,学生通过研究型学习和实践达到转变学习方式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为此我们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开发了一些新的实验扩展平台。这些实验扩展平台包括: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扩展平台,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扩展平台,SPI接口的EEPROM实验扩展平台,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实验扩展平台,RS485的全双工和半双工实验扩展平台,CAN总线实验扩展平台等。其中一些是插在现有实验平台的总线上使用,另外一些是通过实验连线与实验平台连接使用,这样就为开展研究型实验奠定了必要的实验环境。

2.2设计研究型理论教学的内容

研究型理论教学以讨论、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和小论文为主线。我们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了PCI总线和USB接口部分,并侧重于总线的协议内容。我们还结合课程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讨论题目,比如:8259中断控制器内部各端口的寻址方法和寻址特点,8259中断控制器查询方式的实现方法,8237 DMA控制器在主动态和被动态下引脚信号的变化特点。结合实验扩展平台还设计了另外一些题目,比如:I2C总线和SPI总线时序特点及时序产生方法,I2C总线的读写时序与PCI总线的读写时序之间的特点分析,CAN总线协议和数据交换过程等。 这些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深入,并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分析、总结和归纳才能得出满意的答卷,而这个过程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2.3设计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内容

研究型实验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开发了一些研究型实验项目,同时注重研究型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4],确保两年内的实验内容不重复。这些实验的难度和研究型的成分比常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还为实验扩展平台开发了相应的研究型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上只表明了实验扩展平台的电路图和实验需要达到的目的,至于实验方案设计、连线设计、现象设计和结果的预期都完全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来组织实施并完成,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的成分。相关扩展实验平台的研究型实验包括: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SPI接口的EEPROM访问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向量中断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查询中断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中断嵌套实验,RS485的四线全双工通信实验,RS485的二线半双工通信实验等。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验证自己完成的研究型实验是否正确,我们还为部分实验设计了测试程序和使用指导书。

2.4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选题和实施方案

我们要求学生理论和实验配套选题,如果某学生在理论方面选择了I2C总线的读写时序的讨论题目,那么他的研究型实践就应该选择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或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这样就可以保证通过理论研究搞清楚I2C总线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读写时序,通过实验来验证数据的交换过程的正确性,从而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的常规实验安排在第9~16周,而研究型实验内容于第10周公布,第11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和选题,每组3~4人,设立组长,第12~16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因此研究型实验伴随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实践和提高的过程。由于研究型实验涉及了很多新知识,要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期间,任课教师轮流在实验室进行答疑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第16周安排一次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总结,要求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做PPT,小组长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3学生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最初我们认为研究型实验的内容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准备了I2C总线和SPI总线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如果在第14周末还看不到学生实验的预期成果,我们就将这些框架程序提供给学生作为实验参考程序,但实践证明我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使我们感到惊讶是,在第13周末就有一些学生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实验,到第16周实验验收时,已经有80%的实验小组完成了研究型实验,其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从研究型实验的总结中发现,虽然很多组做相同的题目,但是他们的方案设计有明显的差别,每个组的学生都最大发挥了他们的潜能。研究型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高涨,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从没有遇到过的现象。

4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学生需要有舞台来展现他们的才能。在第16周的研究型教学总结研讨会上,各小组争先恐后上台发言,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实验体会和成果,学生具有的极大热情和出勤率之高出于我们的预料。每次总有2~3个小组长争先上台发言,使我们不得不去指定某些实验题目的组长做总结发言。在整个总结会上,掌声不断,一些学生用自己实验的经历和体会帮助了另外一些同学,很多学生从中收益匪浅,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正是其他组同学完成实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希望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这样的教学环节。

5研究型教学的启示

接口技术实验室从来没有像这样人气兴旺,在课余时间总可以看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做实验,充满了研讨的气氛。研究型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由此产生了兴趣。学生在评教时这样写到:“接口技术课程使我对硬件真正的产生了兴趣,使我从以前害怕硬件到喜欢上了硬件设计”。很多同学还参加了今年各种大赛并获奖。

笔者认为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学风问题。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确非常刻苦,总是希望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风问题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如果教师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设计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将会得到另外一个不同的结论。

总之,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这些潜能能否发挥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死板的教学模式绝对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接口技术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只要开展研究型教学,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研究型教学和实验内容,并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应用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善不良学习风气,从而营造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可以看出,研究型教学必定是今后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陆慧娟,高波勇.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0):156-158.

[2] 李济生. 接口技术教学与实践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4):59-61.

[3] 方恺晴.“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0):100-103.

[4] 刘明贵,向梅梅.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81-8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of Interface Technology Course

LI Ji-sheng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5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中考复习中经常要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机械重复式的知识罗列和题海战术,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在物理总复习中恰到好处地几个实验,会使学生兴趣陡增。例如,在复习用天平称质量时,学生需掌握的重点知识是:1.进行横梁平衡调节:先移动游码至横梁标尺零该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称量时应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砝来使天平平衡。此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商店常用的案秤,让学生称量货物质量。学生面对要使用从不熟悉的仪器,感到纳闷、惊奇。在使用天平称量的基础上,学生便能完成案秤的使用,从而体会到学以致用,更有成功的感觉。

二、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在总复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学生感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疑难问题。假如我们能借助实验来解决疑难问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复习机械效率这部分知识时,需要理解不同机械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学生最感到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最省力的机械效率最低?此时,我们在课堂上演示用定滑轮、滑轮组(选动滑轮较重的)分别提升同一物体至同一高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就可以有效地解去学生心中的结,让学生认识到机械效率与省力、省距离无关,而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重有关。从而为寻找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措施的问题打下基础。又如,在复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时,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现象容易混淆,此时我们可以让电源、开关、线圈(50—100匝)组成电路,让线圈置于磁场中,闭合开关后,悬挂线圈的两导线偏离竖直方向,学生观察到线圈先通“电”而后“动”,再把电源换成灵敏电表,当让线圈切割磁感线时,灵敏电表指针偏转,从而观察线圈先“动”而后产生“电”。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中的“电”与“动”的先后顺序,学生体会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与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区别。

三、检验结果、加深记忆

在中考复习教学中,经常要解答一些习题,用来检测存在的问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解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解题的思维特点,跟实际经验不相一致,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解、不知所措。学生对一些过程复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感到难以接受,更不利记忆。为此,我们不妨借助物理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来检验结果,加深记忆。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在装有A、B、C三个球的塑料盒漂浮在水槽中,把A、B、C从盒中拿出分别放入水槽中,则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那么水槽中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较多同学认为物体原来漂浮,而后来由于B、C两球均浸没,所以V排大,液面上升。本题关键是是运用F浮=ρ水gV排及F浮与G物的关系来判断前后V排的变化。此时可安排实验以“真实情况”展现给学生。

此时杠杆恰能平衡,问题:1.在两边的钩码下增加相同的钩码,杠杆能否平衡?2.两边的钩码同时向里或向外移动相同的格子数,杠杆能否平衡?学生凭实际经验认为两边同时增大、减少或移动,想当然地认为会重新平衡,而题目的关键是它们是否能符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此时以实验展示给大家,则效果明显,结论一目了然,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又如图:

四、建立模型、开拓思路

在中考复习中,还会碰到一些习题,这种题目反映的物理过程不易分析,本质不易抓住,从而给出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及时地运用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尽快进入“物理状态”,即可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又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初中学生需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情况,我们总结得到成实像的规律:u,则V像(或u则V像)它表示两层意思:1.静态:u——物距较大时(指u>2f), V——像距较小(指f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6

例如,初中数学总复习可采用以下的系统:数—式—方程(组)—不等式—二次(一次)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圆—三角函数—统计和概率.

通常进行两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以基础为主,回归课本.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围绕课本,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运算为重点,强调“三基”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强调解答题的书写格式的规范性,防止在中考时不必要的失分.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课本“由厚读薄”.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第二轮复习要建构知识网络、强化训练.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中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讲评练习时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指导学生提高应试技能.要训练学生调整心态的能力,不能让试题的题量、难度、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

二、抓住重点和自己的弱点

基本概念、重要的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基本解法等内容的复习将直接影响成绩,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自己平时学习有哪些定义、公理、定理、性质、法则还没有搞清楚,有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有学会,对这些薄弱环节要采取请教他人,强化训练等有关措施.要求学生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课外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的错误收集起来.中考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好几套,有的学生做题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这种做法大大削弱了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很多中考出色的考生在考后总结经验时大多有这样一条经验,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地做好错题记录,避免以后重犯类似的错误.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可见要求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的错题记录本十分必要.

三、有目的、有选择、有变化地进

行解题训练

在数学总复习中,解题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巩固知识,掌握技巧,拓广思路,发展能力都有帮助.但如果搞题海战术,则事倍功半,反而会削弱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由于课本上的例题在学习时都已讲过,所以复习时不用再讲,但可以对这些例题稍作变化,让学生思考.由于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促使他们自己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四、重视归纳总结,积累方法、技

巧和经验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7

一、重视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一下,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练习、体验的时间就没有了。毕竟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对白天课堂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也为他们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提供了机会和理由。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讲-练-讲”或“练-讲”或“讲-练”的模式,注意学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保证教和学的有机同步进行。

二、重视实验的差异性与冲突性

差异性实验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科学演示教学的研究课题。如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教育学院就有一项“差异性实验”研究计划,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的探究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差异性实验是指那些呈现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与一般人的“常识”有很大差异的实验。具有趣味性和强烈的认知冲突。

例如:在“内接法与外接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只大电阻,学生以为同一只电阻的测量值应当相同。但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同样,测量小电阻也有很大差别。学生困惑:为什么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只电阻,会产生如此悬殊的结果?这种对比测量结果产生了很强的差异性,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而且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三、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突l事件

有的老师不喜欢实验,不是怕实验准备麻烦,而是怕实验过程出现意外,影响教学过程,实际上有些实验即使出现意外,它也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时,变压器的副线圈先选了200匝,并接入一个大灯泡(220V,40W),(原线圈输入电压为23V),副线圈选200匝时灯泡亮度很低,灯丝仅仅发红,而换用800匝后,就能正常发光,为了再次说明这一情况,随手拿了一只小灯泡接入电路,输入电压为4.2V,副线圈选200匝时小灯泡发光,然后副线圈选800匝,结果小灯泡不亮,对这一现象,学生都陷入深思,是操作错误还是书本上错了,同时,我又紧接着做了不接入灯泡时电压情况,结果副线圈上的电压随着匝数增加电压是升高的,接下来与学生一起作深入的分析,原来线圈是有较大电阻的,与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后,副线圈相当电源部分,线圈的电阻相当于电源的内电阻,当接小灯泡时,小灯泡电阻较小,当线圈的匝数增加时,相当于电源的内电阻增加,小灯泡分得的电压反而减少(当然还有漏磁等其它原因),同时还要跟学生说明以后碰到的线圈要当作理想线圈(忽略电阻)。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8

一、 动手绘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会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大脑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的动手绘制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乐趣。通过学生亲历学习,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进步,促进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来进行绘画和证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来进行实践,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中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探究知识,学生首先会在纸上利用圆规绘制出一个圆,之后借助直尺的帮助来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来进行绘制,但是通过他们的分析和探究,他们会发现,所有的学生所做的直线与圆存在的位置关系都是三种:相交、相切、相离。实验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操作,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 积极思考,锻炼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思考中逐步地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发散了,学生就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很多知识,进而总结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认识。比如:立体几何中的柱体、锥体、台体等概念的教学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用模型工具来搭建几何体,再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真实具体的掌握几何体的概念。在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TI图形计算器的帮助,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形成数学思维。比如:教学函数 的图像,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拖动鼠标就可以自由给 赋值,让学生直观观察 的变化使函数的周期发生变化,从而启发学生自觉地区量化 和周期T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印象。几何画板软件演示不但能现实函数图像变换(平移或伸缩)的动态过程,二期可以控制数值变换及图形变化的速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 认真分析,形成推理判断能力

推理判断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在实验中通过实践来获得新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动手中会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让学生的认识能够变得完善和准确,展现出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例如在学习《椭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工具:一张纸,一段毛线,两个图钉,一支笔。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首先把毛线用图钉固定在这张纸上,不要把毛线固定的太紧,要使毛线处于松弛状态,之后学生手拿着笔把毛线拉直,使毛线处于拉紧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带领学生沿着毛线所经过的方向把轨迹都画下来。学生会发现在纸上留下的图形是一个椭圆形。这种实验方式使学生对于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去分析和推理椭圆的特点,实现了学生过对于知识的掌握。

四、 大胆实践,鼓励创新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进行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亲历了实践过程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一些灵感和好的想法,受到启发,形成科学认识。这些灵感并不是教师传授的,也不是教师能够讲明白的,而是学生的突发奇想,会帮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实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描点法来绘制出对数函数 和 的图象。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会认真做图,根据x点的位置来确定y点的位置,之后把这些点进行连接,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对于图象的分析和观察,学生会发现 中的y值是越来越大的;而 中的图象的y值是越来越小。当学生实践结束,学生会进一步总结更多的规律和认识,学生会把有关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实现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在总结中会认识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需要分大于1和在0,1之间两种情况来分析,进而去探究他们的定义域、值域和取值范围……学生的动手实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完善的认识,有利于数学科学素养的提高。

五、 参与课堂,关注归纳总结能力

在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来形成最为直观的知识经验,实现学生在探究中总结和归纳知识。学生参与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会形成非常直观、准确的认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

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实验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要多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展现出学生的活力和潜能,进而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数学科学素养的发展。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9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X个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受疫情影响,前半学期,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和学校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认真开展线上教学。后半学期,我根据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情况,按照课程特点,制定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认真开展线下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

一、制定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复学后,我结合疫情期间线上空中课堂、线上辅导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本着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的宗旨,认真制定了详实可行的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保证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地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五、充实教学内容

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六、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我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学生已经习得并且掌握的线上学习方法,拓展教学空间,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10

一、现场总线介绍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系统的双向数字通信网络,能支持多节点、总线式的通信。把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结合,发展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突破了集散控制系统专用通信网络的局限性,形成分布式系统框架。

1.1现场总线特征

现场总线采用数字传输,允许在一条通信线缆上连接多个设备。现场总线的计数特征如下:(1)开放性:各不同厂家的设备可进行互连实现信息交换,建立统一的工厂底层网络。(2)互用性: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互相通信,统一组态,类似设备可进行互换实现互用。(3)智能化:总线仪表具有数据处理、状态分析、故障诊断功能,系统可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1.2典型的现场总线

(1)profibus总线:Profibus支持主从系统、纯主站系统、多主多从系统传输方式。主站控制总线,可主动发送信息。Profibus传输速率为96-12kbps,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缆,最多挂接127个站点。

(2)CAN总线:CAN总线是控制网络的简称,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的数据通信。CAN协议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基础上,信号传输介质为双绞线,通信速率最高1Mbps,可挂接110个设备。

二、系统组态及应用

2.1系统组态

选用的硬件设备有:工控机、以太网卡、CPU222、CPU224、交换机、MM440变频器、I/O模块。网络系统中以太网的网络部件有交换机、线缆、通信处理器、工控机、计算机。这些设备以交换机为中心,采用总线拓扑结构,连接到以太网上。每个从站有专用的接口模板设备和profibus站地址。从站的通信数据区是由主站统一编地址的数据区。控制网络的软件是组态编程软件STEP7和组态监控软件呢WINCC。

系统组态按照硬件连接方式模拟真实PLC系统。使用编程软件建立项目,对各站的硬件组态和参数设置,将系统组态结果下载到PLC中。

2.2系统应用

现场总线通过通信接口把各设备连接到总线上,通过以太网传递信息到PC上。PC上的编程软件建立项目,输入程序,下载到控制级的CPU中。通过PC站的组态监控软件与PLC的CPU的通信,创建变量,组态显示动态过程和生产状况。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好的教学方法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以往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讲义,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态度被动,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习能动性,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设计型实验是教师提供实验任务和实验目的,迫使学生自己查资料,讨论设计方案,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11

实践后我发现实验角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它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自主地进行探索实验,能做些创新实验。比较方便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但老师在组织和管理要花更多时间有精力,特别是安全这一重要的环节的。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做得很少,需要不断的激励。

安排了实验角后,我在这实验角的墙上挂个笔字本,笔字本主要作为实验的简要记录。笔字本还可以作为交流的平台,笔字本中先提些问题,每个问题的下面都有很大空间可让多个学生写出他们的答案。还有另外的地方让可学生写出他们想到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笔字本中作答,大胆地写出他们的一些猜想并同学们交流。借助物理实验角和笔字本创设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二、 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进行同化或顺化。“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引导学生将变压器与以前学习内容对比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让学生结合手机充电器与身边的一些变压器说说它们扮演什么角色,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比,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2.引导学生应用排除法,和其它电路元件类比,学生可能先列出学过的电路元件,如电源,电阻,用电器,电表,自感线圈等等。

经过学生之间讨论,以及老师和全体学生之间讨论后,我们作了这样的总结:变压器从上一个回路中吸收电能,对下一个回路提供电能,对上一个回路变压器是负载,对下一个回路变压器是电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对下一节课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图作了简化:将整个电路分成三个回路,第一个回路电厂是电源,负载只有升压变压器。第二回路升压变压器是电源,负载是输电电线和降压变压器。第三个回路降压变压器,用户是负载。我们可以得到第二回路电压关系有U2=U3+UR,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去主动地建构意义。

用变压器与电表组合可测量电网上的大电流或大电压,如右图:我们可以将变压器与电流表组合看作一个新的电流表,测量时类似于串在电路上。如果换成是变压器与电压表组合,则相当于一个新的电压表应并联(也就是接在零线与火线间,与用户并联)。

变压器的副线圈如果是断路,没有电流时,它对上一级回路也就相当于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

变压器如果与负载组合就相当于一个新的负载,与电表组合就相当于一个新的电表,变压器让与它组合的元件所起的作用放大或缩小,电路的连接方式与旧知识相似。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而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变压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很多乐趣。

三、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勇敢地去探索,积极自主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遇到更的因难和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学的合作去克服因难。积极地与学生交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学生的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做一些引导,帮助学生既会展开的思考问题,也会收拢总结。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12

一、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

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一些实际任务,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启发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到隐含于任务背后的知识与理论,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二、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使其掌握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其最终实现方式是创新性实验,但创新性实验要求掌握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学生操作难度较大,在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前必须掌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这就需要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在完成这两者以后才可以实施。所以,结合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特点及建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必须分别采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种实验方式,如图2所示。

三、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解释变量的选取,要保证解释变量间相对独立,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教学模式首先采取验证性实验讲解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案例引出综合性实验,重点突出对“数据诊断、模型设定与应用”等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和方法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最后,以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操作,对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通过验证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多重共线性基本理论知识和软件基本操作

验证性实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基本软件。主要是先由教师提出与要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的“小型”任务;然后由学生思考为完成该任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便是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接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最后由学生模拟教师练习软件操作,并验证基本理论知识。比如在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中,首先给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并提出“小型”任务——让学生观察估计结果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如何解决。

已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1.50)(3.83)(0.16)(-0.49)(3.64)

R2=0.9261,F=100.25,DW=0.47,T=37(1978-2014),t0.025(32)=2.04

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Y——粮食产量(万吨)

X1——播种面积(千公顷)

X2——农业劳动力(万人)

X3——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X4——化肥施用量(万吨)

1.提出任务。对于这一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建模步骤得到模型结果后,要对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学生在完成检验任务后会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R2和F值都很大,说明模型的线性拟合程度很好和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成立;而检验自变量X2和X3显著性的t统计量却没有通过检验,X3的系数不符合经济意义。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总体线性关系成立说明各个自变量联合起来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强,而又有某个自变量的解释能力不强,说明很难区分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这应该是由于自变量间的相关性很强,才使得它们的作用难以区分,并容易导致回归系数不符合经济意义。那么这种现象就叫做多重共线性,而我们发现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2.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然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那么就可以只保留一部分自变量,关键问题是保留哪些?剔除哪些自变量呢?总体思路肯定是要保留解释能力强的自变量,那么就要对各个自变量的解释能力进行排序。因此,用因变量与每个自变量进行回归,按照回归方程R2的大小进行排序,就是按照自变量的解释能力由大到小排序,先用R2最大的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回归,在此基础上引入R2其次大的自变量,引入后如果R2变大,且两个自变量的t统计量都通过检验,则两个自变量都保留,如果R2变小,则不引入R2其次大的自變量,直接引入R2排第3的自变量,依据R2和t值的变化判断是否保留第3个自变量;以此类推,逐个引入其余自变量,最后可以确定最终需要保留的自变量,从而避免多重共线性。这一方法就是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逐步回归法。以上述例题为例,逐步回归法的具体过程如表1所示,最终结果是保留X4和X1。

(二)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构建模型的方法论

综合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经典案例,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掌握构建与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的能力。仍然是先由教师提出一个能贯穿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中型”任务;然后由学生思考如何去完成该任务;接着,教师分步骤讲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最后由学生模拟教师练习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全过程。

在本套实验教学体系中,该模式仍采用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对“理论模型构建、模型应用”等计量经济学建模全过程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并掌握实验软件的系统操作。

比如,由教师提出一个“中型”任务:分析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生产函数理论选择“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因变量,选择“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作为自变量,为了练习多重共线性还可以加入“第二产业R&D投入”作为自变量;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变量建立模型、估计模型并分析和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通过创新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

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的教学形式。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大型”任务——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然后由学生结合专业背景,自行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自行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撰写报告;最后由教师组织答辩、反馈意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全过程与实验软件的操作。比如,老师让学生自选一个现实问题,结合经济学理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和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作者:田翠杰

参考文献: 

[1]谢家泉.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块设计与应用[J].高教学刊,2016(22):79-80. 

[2]支小军,刘永萍.计量经济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7-28.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篇13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承担着要完成领导党的事业发展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党重视和加强学习的根本目的。所以,每当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特别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和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使命的时候,党中央不断告诫全党要重视学习,全面部署新的学习任务,以适应新的任务和新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学习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党的学习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先进知识为根本内容,同时,党的事业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所以还要注重学习研究中国的国情和党自身的经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不仅重视总结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而且十分重视随时纠正和总结自己的错误,从自己的错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不仅重视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也重视从历史的、他人的失败和错误中学习,才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