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论文实用13篇

急诊护理论文
急诊护理论文篇1

1.2方法

1.2.1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

由于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因此建设团队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建设的基石。目标的确立为团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一个杰出的团队精神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目标在未实现时,作为一种期望,它激励着每一位护士为达到目的而不断付出努力。本科的团队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同时兼顾医护自身的身心需求,建立和谐团结的急诊科。在临床工作中,贯彻医院护理核心价值观,让每位护士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鼓励护士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团体事务,鼓励护士的进取心、注意发现优点,因人而异,帮助其设定自我实现的进步目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安全,达到科室、患者双赢的效果。

1.2.2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管理

根据急诊管理区域特点,科内人员梯队结构、每位护士个人特点,通过新老搭配、团队互动、以老带新等方式,将整体工作目标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实行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在管理方面科室根据急诊工作范畴及管理区域情况,分为急诊抢救组、留观护理组、重症护理组、门急诊输液组,每组设立一名护理组长由N5级护士承担,科内护士每人隶属于一个责任小组。组长负责本专科业务培训和操作培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组织学习,护士在完成个人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积极参加与所属小组的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室“人人都是质量控制员,个个都当护理管理者”的群体意识氛围,在各项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培养团队成员对组织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性和责任感。

1.2.3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团队进取精神

因为人才结构应呈正三角形金字塔式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才最稳定。所以,先进的护理文化和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科根据医院护理部培训计划与科室实际结合,制订了专科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考核计划,利用每周2~3次的晨间提问,培养护士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每月1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课,培养护士不断更新、强化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每月1次(质量讲评会、护理教学查房、护理质量反馈分析、护理病历讨论)等内涵学习,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作出好的分析,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行为习惯。每季度1次的科研论文讨论会,培养护士积极思考、主动钻研的创新能力。每年安排1~2位优秀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回科后,要把学到的经验、知识与大家分享,取长补短,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1.2.4开展团队技能训练

急诊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突发事件多、应急问题多、因此团队协作精神在急救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可以考察到护士对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会使低年资护士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科室开展“批量病员抢救预案”演练比赛,通过甲、乙、丙、丁护士的分工配合模拟,使护士领悟到行动一致、配合密切的重要性。在平时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名护理人员都有不甘掉队的紧迫感。同时,在能力培养上各有侧重,积极促进个人发展。动手能力强的护士鼓励其参加科内及院内外的操作演示和比赛活动;富于表演力的护士支持其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活动;善于表达沟通的护士推荐其参加科普知识讲座、院外义诊、社区培训等公益活动。急诊工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团队技能训练活动,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集体力量的魅力,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以利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个平台的成功搭建,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科室形成了“人人尊重知识、人人争做人才”的学习氛围。

1.2.5落实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得以落实,做到有理可查。科室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科室工作开展情况,制订科室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如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抢救患者病种流程、责任制护理工作流程、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等采取发动大家全员参与,建立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对原有的已不适用的各班工作程序进行改造。由于工作流程是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制订出来的,是人性化的特点,因此,护士在实施中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1.2.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位专家说过,团队精神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间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熟悉又是以共同生活为基础,这就形成了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也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流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中积极采纳各项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使护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作用,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2结果

通过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满足了护士爱及归属的需要,强化了护士的团队责任感、进取精神、协作精神,促进护士的个人发展,同时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3讨论

3.1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队协同工作的精神。如果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团队精神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诊这个高风险的护理专科,急诊护士必须昼夜不断地为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常常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快速作出反应,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环节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团队精神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建设过硬的护理团队精神作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才能更好地统一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护士的思想和行为,使护理单元这个团队充满活力,自觉肩负起工作和责任,为一个共同的护理目标而努力。

3.2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

培养护士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个人修养、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到语言统一规范、服装统一规范、礼仪统一规范、规章制度统一规范,要将这些逐一组织落实。作为护理团队核心力量的护士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在语言的统一方面,本科要求每位护士均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在服装统一方面,不仅要求统一着装,而且统一佩戴发结;在礼仪统一方面护理部多次请专业教师和礼仪大师为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规范文明礼貌用语;在规章制度统一方面,本院职工人手一册院制度汇编。护士不仅是卫生领域的卫士,而且最贴近患者,要求更应严格、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和技术规范是起码的要求。因此,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团队精神建立的基础。

3.3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团队精神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团队精神的核心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谐相处;二是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每个团队成员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份子,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系在一起;三是团队精神的精髓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急诊科护理队伍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医生的好评与肯定。急诊是当今社会医疗纠纷一触即发的敏感部位,但在近两年优质的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患者满意度稳步上升,纠纷投诉率明显降低,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3.4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团队配合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沟通带来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信任促进合作,护士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心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如本科每月组织护理病历讨论、教学查房,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鼓励护士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急诊护理论文篇2

医学社会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属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社会心理普遍倾向于弱者。再加上媒体和舆论的一些负面报道,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形象,使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下降,这种护患间的信任危机,增加急救护理的风险性。

1.1.2患者因索

急诊病人多为突然发病,病情突然加重或车祸、中毒等突发事件,必须紧急采取急救措施,此时病人与家属的情绪反应要比普通病人更为迫切,对救治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使他们时刻带着戒备的心理,容易向医护人员宣泄怨气,甚至做出过激行为。由于急诊病人年龄不一,尤其是老人和小儿,就诊时沟通难度较高,不能准确提供病史;文化层次的悬殊,导致部分患者对疾病和告知内容不能理解;一些特殊就医人群如:贫困户、低收入家庭者、“三无”患者等,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不得不放弃治疗。这些客观和主观上的不配合都增加了护理工作风险。

1.2护理管理因素

1.2.1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护士是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中,既要面对拥挤嘈杂的环境、情绪激动的家属,还要承担繁重的急救护理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干扰多,护理人员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也不能进行详细的沟通,容易导致投诉和纠纷。目前,我国抢救工作大部分都是开放式抢救,家属在旁边目睹对患者实施的一切救治,当被告知抢救无效时,往往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由于在家属目视下进行紧急实施,对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如多次静脉穿刺、动作慌乱等,最后不可避免地引起纠纷或给患者造成生命伤害。

1.2.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急诊管理制度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一些护理风险环节如:风险管理机制、风险意识教育等还没有制度化,已有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也在制定、实施、监督与检查等环节缺乏持续更新,更多的是在落实环节与执行力度方面存在不足与缺陷,这些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都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隐患。

1.2.3护理人力配置不足

现实中护理人力缺乏,护患比不合理,在患者就诊相对比较集中时会出现护士观察病情欠细致,执行医嘱不够及时,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安全性。而夜间护理人员更少,护士既要承担患者的接诊分诊、救治和护送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留观、夜间输液的工作,容易因工作和服务不到位、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引发纠纷。人员的缺编导致夜班轮转频繁,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应激状态,体力、脑力极度消耗,使工作效率下降。当遇到突发的群体灾难事件时,更凸显出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

1.2.4生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若管理不善,出现抢救物品、药品放置不规范,品种、数量不齐全、标签不清楚、相近药品混放,而导致抢救时不能快速准确的使用,耽误抢救时间。对抢救设备仪器不及时进行保养、检查和维修,使用时出现仪器故障;使用后不及时补充、整理和消毒,当再次使用时不能满足抢救需要;其他物品如轮椅、平车、床栏等功能不良,呼叫系统失灵等,均能导致抢救过程慌乱,增加了发生意外事件的护理风险。

1.3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1.3.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举证责任倒置”让护理人员独立负担着护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病人的病痛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其实护士在日常护理行为、文书书写中均存在法律风险,遗憾的是急诊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自觉学习法律的意识,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在护理工作中忽视患者的权益。证据意识滞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纠纷或被,无法提供有利证据,使自己处于被动而导致护理风险。

1.3.2护理队伍年轻化,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

目前,医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年轻的护士,大多实行轮岗制度,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士趋于年轻化,业务索质参差不齐。吕菲叫等认为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及临床经验不足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至关重要的因索。如对病情评估能力差,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应变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默契的配合能力等,导致大部分低年资护士无法在预见性的指导下,选择使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实践,一般都是按照医生的要求来执行。由于年轻护士的能力不足,让患者及家属对其护理行为不信任,产生质疑。这些不安全的隐患,使护理风险上升。

1.3.3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自律性不强

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一旦违反操作规程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护士自律性不强表现在:当工作量大时,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抱着侥幸心理,以不良惯性动作进行护理操作或自作主张简化操作流程或不严格执行“三查匕对”制度,出现发错药,输错液体等。当工作轻松时又放松警惕,态度散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如工作时聊天、打电话、玩手机等,导致不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3.4生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风险意识滞后

当工作繁忙,特别是抢救时,为了争取时间,只注意急救措施、速度及效果,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不够重视。出现护理记录不够规范:如文字潦草,字迹不清,记录缺项,甚至出现涂改。急救时执行地大多是日头医嘱,需在抢救后6小时内补记,这就可能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与措施不符或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有差异,或记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抢救的全过程;或医护人员提供的抢救时间与患者及家属出具的就诊时间存在时间差。当抢救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患者及家属会要求公开病历或查阅有关资料,不全或涂改的记录会使家属对实施的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更大的怀疑,从而引发更大的纠纷。而这些不规范的记录也不能作为有效地法律依据,导致个人和医院在护理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1.3.5沟通不畅,缺乏服务意识

医患之间沟通不良常常是产生护理风险的诱因。由于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应急忙碌状态,无法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病情交代不清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短时间不能满足病人所有的需求,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个别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说话方式、不够耐心,态度差,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误解和不满,抢救中执行日头医嘱时,医护之间若不能随时进行沟通,容易出现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而引发护理风险。

1.3.6生护理职业存在的风险

面对急诊患者,护士在不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梅毒、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情况下实施救治,存在自身感染和成为传播媒介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职业暴露防护不力如:针刺伤、辐射等,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而护士是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多的人群,很容易成为发泄对象,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同时繁重的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川,使工作满意度下降,护理活动随时潜藏风险。

2防范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我院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护理现状的风险分析,找出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细则,如: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压疮风险制度等。每月进行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

2.2改善医院条件,保障硬件水平

2.2.1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对急诊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各诊室均设有醒目的标识和指引箭头;增加护工的配置力度,保持就诊环境整洁,干净;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简化就诊流程;倡导“一站式”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急诊整体服务水平。

2.2.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针对目前护理人员缺编,急诊工作量大,医院除了改善夜班护士的待遇及休息条件外,还优先满足急诊护理的人员配置,特别是增加夜班人员的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做到空时有人休息,忙时有人顶班,科学合理的排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隐患。

2.2.3完善急救物品的管理

齐全的急救药品和完备的抢救设施是急诊急救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对抢救仪器做到专人管理,班班清点,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随时呈备用状态,并将操作流程和保养档案挂在仪器旁。抢救药品保持齐全完好,标签清晰,摆放有序,用后及时补充。实施急救物品责任人负责制,由专项负责人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检查1次,以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000。

2.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国家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了解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不定期对医疗护理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讨论,吸取教训,强化安全意识,保持谨慎地工作态度,关注护理细节,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把安全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更新和掌握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我科通过分层次的岗位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由高年资护士主持的业务学习;对轮岗的护士安排资历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规范所有的急救技术操作,每月进行单病种急救模拟演练,每季度进行群体性伤害、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要求每位急诊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操作的同时,还具备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专业索质。

2.3.3落实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的制度落实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保证川。急诊护士除了熟悉和落实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外,还制定了具有急诊特色的抢救、转运及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各种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为使制度落实不流于形式,实施班班负责制,不定期抽查制度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增强“自律”能力,提高“急救”意识,真正把制度落实到位。

2.3.生规范护理文书,加强医护配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提出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大护理记录的规范度,杜绝询问不及时、填写不准确及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记录现象,更不能擅自对记录进行涂改、伪造、销毁等行为。平时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交流,规范、认真地执行日头医嘱;抢救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各种措施的实施时间记录要具体到分钟,医护共同完成抢救记录,避免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情况。

2.3.5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患关系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针对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规范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说话语气和缓,在护理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察言观色,因人而异,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抵触情绪,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急诊护理论文篇3

随机抽取的100例急诊患者中,观察组中有98例患者对护士的急诊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有90例患者对护士的急诊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00%。观察组有12名护士在实施柔性管理方法后心理压力得到明显缓解,护理人员技能考试的平均分为(95.3±5.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诊护理论文篇4

急诊护理在急诊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它是一种使用最短时间、最少数据及最佳技能,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并尽量将患者的痛苦减轻的专业技术;急诊护理是一个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与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1]。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需求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关怀的价值也正日益凸显出来。在医学中,人文关怀指的是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真诚关心与关注患者的健康、生命、人格权利与个性需求,维护患者的尊严;及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其所必须的医疗诊断服务,而且也要给患者提供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及文化上的服务,以此来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1在医院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意义

1.1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使护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在医院护理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情感关系及人文关系。护患关系能否实现融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护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在医院中,急诊科室较为特殊,其具有患者数量较多、疾病种类繁多、随机性大、应急性强,科室内的患者病情紧急危重且变化较快等特点[2]。因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实际操作技术、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敏捷的突发状况应变能力,而且要有急诊科护理的全新理念及意识,热诚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精神作为指导[3]。只有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急诊护理当中,才能热情而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人员才能在自身感情上将急诊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并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亲切与安慰的感觉,将患者的痛苦尽量减轻,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护理人员若能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对于改善医院急诊科护患关系是极为有利的。

1.2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使急诊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护理工作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在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动态与实时心理状态[4]。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疾病所使用到的医疗仪器设备,及为其采取的疾病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对检查与治疗存在的恐惧感得以消除,思想负担得以减轻,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运用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及尊重,从而能够为急诊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

2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由于多数急诊患者不熟悉医院环境,且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之内得到病痛的最大限度减轻,并治愈疾病,所以急诊科室的患者往往会存在恐惧、焦虑、急躁及紧张的心理。最新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在抢救实施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提供人文护理,达到减轻病痛与缓解紧张、焦虑、急躁心理的目的。针对以上特点,应用人文关怀的方法如下。

2.1规范急诊科护理人员服务的行为。急诊科的护士需着装整洁与仪表端庄,护理过程中做到关切、沉稳与果断,在患者面前营造出良好印象,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有被尊重感与安全感。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微笑服务,起身相迎患者的到来,并笑脸相待;如患者走了,要起身相送。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要主动巡视,对其需求要及时满足;主动为患者提供报刊、添加热水、送饭等。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医院急诊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需要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良好的处理问题方面的应变能力,以便能够为急诊患者提供准确与快速的护理[5]。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程进行操作,三查七对的工作要做好,预防发生差错事故。熟练掌握使用抢救仪器的方法与抢救急诊疾病的程序,自身具备过硬技术,可以让急诊患者放心,从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及心理护理。急诊护理人员在接诊时,要与患者主动沟通;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表示对患者的安慰与理解。在检查时可握住患者肢体,动作尽量轻柔,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抢救治疗过程中,可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特点,同情并尊重患者,换位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为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与舒适的氛围,使其处于一种最佳的接受治疗状态。

2.4为急诊患者提供急诊护理的健康教育。急诊护理中,对患者实行个性化的评估,并在急诊护理的整个流程中贯穿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逆向救护的规律为基础,为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普及自救、急救及互救方面的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大幅度减少急诊事故,是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因此,在急诊护理中,要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知识,让患者于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预防疾病知识与健康知识,以使其不良生活方式与就医行为得到有效改善。

3结语

急诊护理中的服务对象多是危、急、重的患者;在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急躁不安,若处理不恰当,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有部分患者则没有家属陪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其满意,便成为了重要的急诊护理理念;将护理质量与救护水平提高,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将医患纠纷减少,并帮助急诊患者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从而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了促进作用。应大力倡导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赢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以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论文篇5

2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出现病情随机性大,病情转变快,急诊护理范围涉及广泛。临床中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护理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其病情复杂,护理难度亦大。因此,急诊科护士除了掌握一般护理技术,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洗胃等急救技术并能在现场评估病情,迅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加强科内业务学习,请科内骨干护士示范急救操作和讲解急救理论知识,定期考核,并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讲课,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会议,以提高理论水平,并开阔视野[4]。

3完善各项制度

3.1护理告知签字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食、禁饮,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中心静脉穿刺、胃管,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提醒妥善保管好现金和贵重物品;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病房。应在入院须知中规定由责任护士亲自告知患者并签字认同。

3.2护送制度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按照疾病种类,特殊疾病要求制定特殊护送流程,根据病情要求指派护理人员护送急危重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和住院,护送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制定急危重患者护送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检查、治疗等以保证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专科均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成立专门的护送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急诊危重患者护送流程,搬运方法和护送安全制度,设置急诊护送班专门护送急诊危重患者。

3.3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制度和职责,如交接班、查对、分级护理病历书写、抢救工作、护理会诊、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设备维护和保养、医疗事故及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等制度,患者护送制度,白班、中班、夜班等各班职责,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差错事故和纠纷。

3.4沟通制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焦虑,易于发生争执,这对护理中的沟通交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多换位思考,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同时注重非语言交流的作用[5]。急诊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护士在工作中表情呆滞,语言生硬,缺乏同情心,加之患者心态焦虑,容易导致矛盾发生,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因此良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4护士长参与值班,坚持查房

护士长坚持每月值中夜班1次,急诊夜间繁忙,护士长跟班可以了解班次运行是否正常,护士接诊、转诊急危重患者的流程是否存在不足,同时也可以检查急救技术操作,进行指导并改正,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内学习、讨论[6]。超级秘书网

护士长应进行不同时段的查房,对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及药品、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进行观察、督促和必要的指导。

5小结

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隐患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了科室各基制度,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的到位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社会效益,也因护理风险防范的提高而有力的支持了医院的文明建设及维护了其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始阵,熊亚文.我院强化门急诊综合治理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01,8(1):61.

急诊护理论文篇6

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危重病人的各种情况的重要场所,受伤较为复杂,疾病相对集中,更多的流动性。我国在应急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是基于许多专家门诊,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治疗重症患者的急救和医院,这也是护士和紧急护理管理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急医疗服务是一个应用程序的最小数据,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能的应用,以节省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医疗服务,包括临床护理应急处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的快速发展,护理应急的不断发展。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不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但也有团体协作精神,应变能力强,技术精湛的救援技术,严谨的态度,工作效率高,良好的沟通技巧等。

2护理的特性

存在于急诊科急诊医学相关的许多学科的参与和帮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紧急护理病人往往涉及许多学科和专业。这还需要紧急必须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多集中在医疗活动场所,综合治疗。由于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护士与病人的关系也比较短,病人的病情是关键,情况不是很好,很容易有矛盾和纠纷。我国急诊护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缺乏哲学的整体护理,护士接诊分流,这个概念是相对落后的,专业的技术还不是很熟练,救援物资和管理不健全,护士抢救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超负荷工作的护士长,护士队伍的年龄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经验,缺乏沟通,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3紧急护理措施

3.1建立和加强病人护理中心的整体护理在现代护理为基本指导,关心程序的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变革的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其中之一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护理理念,护理的需求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提供一个合适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护理紧急来讲,更重要的是没有疾病,必须要注意的健康问题,体现在每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变化。护理工作主要由医院延伸预医院,就是以病人的生命作为一个开始点,快速的发展和认可的现场急救,在医院的治疗为主,从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在许多方面的护理,危重病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治疗。此外,作为紧急护士,最好能体谅病人的痛苦,可以同情的困难和痛苦,尊重患者的想法,病人会喜欢想,急患者有急,继续创造有利条件,为尽可能地满足患者从心理到生理护理需要社会各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

3.2改进紧急和严重的疾病和护理门诊和急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快速性,所需的技能专业护士比较高,根据急救的基本过程和特点,第一急救护理质量要求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提高,紧急门诊服务,持续改进,加强重症监护室治疗,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临床表现,抢救设施和严格的管理,提高护理水平,在紧急情况下条件,由被动单一纯到护理患者积极的,反映的具体工作更多的关心,相关功能的紧急情况出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因此,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护理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建立护理专业护理技能,培训计划和专业护理,护理多渠道的合作,不断激发老人的护士紧急情况管理计划,除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继续刺激,因此,它可以实现救援工作,抢险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以应对紧急情况,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应急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应继续加强的季节性业务培训,不断确保护理安全质量,要继续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保证急救的全过程的安全性。法律意识,加强业务工作,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手忙脚乱,以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质量。对于急诊病人,治疗及时,准确,完整,拒绝接受治疗的家庭成员,要耐心说服,并应在记录上签署。如果是这样的话,医疗纠纷的发生,应注意保护自己,消除护理纠纷,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注意护理护理人员紧急思维能力的培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患者,突发疾病,抢救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是复杂的,新技术,新理论,护理人员的性格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的性质,知识应该有,也应该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4紧急护理工作人员

紧急护理队伍更加专业化的发展,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完全掌握的基本技能的抢救,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培养了一批能够投身到后紧急专业团队。中国目前的医院急诊科是空白的,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无法完成一个完美的收敛过程,它也限制专科护理发展的整体水平。

5 结论

应急技术规范要求,应急处理,应进一步加强,它必须形成了一系列应急规格,不断提高应急水平,从细节入手,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专业的,特定的方向不断规划工作。急救护理知识的多样性。紧急护理因素,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突发紧急情况下的数量和个人。在处理突发事件,使用的职业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注意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强大的知识平台,专业技术发展水平。

紧急护理的范围有一定的社会。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下,也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我们必须有规律的急救培训团队培训,以便它可以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论文篇7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护士急诊的服务态度、急诊的环境、对工作的意见等项目列入调查问卷,使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统计,如果是儿童时就让家长填写。结果为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0,P<0.05)。

3讨论

急诊护理论文篇8

1.2研究方法

对详细记录的10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共出现医疗事故或院内自行发现的违规或不安全操作共32项,发生在28例患者身上。

可见,对急诊患者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院方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3.讨论

3.1影响急诊患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本组对于急诊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发现,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和院方是主要的影响方面,经过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3.1.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

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患者不遵从医嘱,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因症状消失或不明显,而不再遵从医嘱,自行断药或擅自离开病房。大部分患者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而进行劝阻,而少量因未被发现而造成了护理意外,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因擅自离开而在医院外发病,2例抢救挽回生命,1例死亡。还有,少量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又不听从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当病情恶化时只考虑将责任推给医院,推诿扯皮,耽误了及时治疗与抢救的时间,本组有2例该类患者,因未能及时治疗,而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3.1.2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繁杂、负担重、责任大,因而易出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医疗风险。根据本组研究,主要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问题、用药及药量配比问题、实习生不安全因素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记录不真实,因监督不到位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巡查时如病人不在位,则草草了事随意编造,造成记录中反应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法保证完全符合实际;②护理文书不完整,因急诊抢救护理工作任务较繁重,比如对急性心梗患者要求30分钟就进行一次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的观测与记录,一些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后便推迟了如此频率的监测与记录,造成记录不完整;③护理文书登记不及时,急诊抢救多为危重患者,发病急,抢救要求迅速,易忘记造成事后登记、或登记距抢救后时间过长,护理人员只能凭感觉和记忆记录,造成信息失真;④登记时字迹潦草,一些护理工作人员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养成了快节奏登记,于是字迹潦草无法辨认,易造成误诊或其它护理意外。用药及药量配比因素主要包括:①用药品种多,药品名称、出厂商复杂,现加上护理人员繁忙操作,可能出现拿错药等问题;②相同名称的药物可能产自不同厂商,因而剂量不同,护理人员可能凭个人经验配比,造成药量错误;③处方字迹不清,护理人员没有时间或未及时与医师沟通,造成错理解、用错药;④静滴或推注时速度把握不准确,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造成患者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危险。医院为部分实习生提供实习场所,急诊抢救危重病人多,实习人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医疗知识不全面,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而造成抢救的延误或护理的不当。

3.1.3来自院方的不安全因素

急诊护理论文篇9

2结果

48例脑出血患者,经临床救治与急诊护理后,3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趋向稳定,13例患者经治疗后自动出院,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死亡,患者抢救治疗的有效率约为89.6%;此外,治疗期间患者家属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约为92.0%。

3讨论

急诊护理论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急救中心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急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64例,其中男43例,女2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1岁。其中心肺复苏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12例,镇静、安眠药中毒10例,COPD10例,重度杀虫剂中毒9例,脑血管意外9例,肺栓塞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复合伤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本组64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在插管48h后无法脱机,而进行了气管切开。患者通气时间8h~450h,平均通气时间78.5h。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动脉氧分压<60mmHg(1mmHg=0.133kPa),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所选病例根据血气分析,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1.2方法

对于确诊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立即开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西门子900C多功能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通气模式及参数依据患者呼吸衰竭程度和血气结果进行选择和调节。在治疗期间观察通气效果及血气指标,进行判断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呼吸机的撤机:患者病情基本好转,意识清楚,能咳嗽咳痰,缺氧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纠正,可考虑撤机,在试行停机前,调节好呼吸机各参数,逐步减少氧浓度、减少潮气量,观察患者的适应程度及氧饱和度,若观察患者的适应程度良好,血气分析正常,给予撤机。

2结果

停机24h~48h未出现呼吸窘迫,患者主观上舒适,心率、呼吸频率无增加,血压平稳,血气分析无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为临床撤机成功[2];停机24h~48h再次出现呼吸窘迫,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血压不稳,低氧血症为临床撤机失败。本组64例患者中,成功撤机49例,撤机失败8例,其中死于MODS者5人,死于严重感染3人,自动出院7人,撤机成功77%。

3护理体会与分析

3.1气管插管的护理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时,患者头部稍后仰,一般成人插管的深度为22cm~23cm左右,插入后立即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并间隔1h~2h稍稍转动头部,以改变气管导管的压迫点。气管插管应选用适当的牙垫妥善固定,避免患者咬管和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或导管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要经常进行双肺呼吸音听诊,并同时做好标记和插管的刻度也要及时记录,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3]。

3.2气管切开的护理

3.2.1的放置

应取半卧位,颈部略垫高,使颈伸展减轻气管套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3.2.2套管的固定

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气管切开后用固定寸带妥善固定导管,松紧以容一指为度,每班均要检查。颈部皮下气肿或血肿时应随时调整寸带的松紧度。气管切开套管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力气囊的一次性导管[4]。

3.2.3切口的护理

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次~2次,以防切口感染。标准的气管套管垫的应当尺寸大小合适而且厚薄适宜,现在的药物气管套管垫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能降低切口感染率,增强气管套管垫保护套管处皮肤的作用。气管套管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硅胶、聚乙烯等多种,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消毒方法,黄兰枝等认为[5],用戊二醛浸泡5min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可比煮沸消毒缩短8min~10min。

3.2.4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后可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进行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液返流气道[6]。但是需要注意不合理的管理也可造成炎症、坏死和瘢痕狭窄。气囊可分为低容积高压气囊、高容积低压气囊和等压气囊,临床工作中多使用高容积低压气囊。有文献研究提示[7],气囊引起的外压可减少或阻断毛细血管血流,气囊压力低于30mmHg可保持较好的血流。刘英玲等[8]利用气囊测压表科学地为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充、放气,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据刘大为报告[9],气囊放气后1h气囊压迫区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导致肺泡充气不足,危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虽不需常规放气、充气,但非常规性放气和充气、压力的调整仍然十分必要。

3.3吸痰的护理

3.3.1吸痰管选用

吸痰管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免造成肺泡陷闭或吸痰不畅,成人一般使用10号~12号吸痰管,长度40cm~50cm的一次性吸痰管。

3.3.2吸痰间隔时间

应视患者出现咳嗽时是否有痰、痰鸣音情况、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情况,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和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黏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减轻患者的痛苦。

3.3.3操作步骤

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min~5min,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在吸痰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15s,吸引负压以不超过50mmHg为宜。操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在吸引口咽分泌物后,必须更换吸痰管才能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3.4气道湿化的护理

使用人工气道后人体正常湿化和温化作用丧失,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因黏稠而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严重妨碍通气功能,加重缺氧。目前的大多数现代呼吸机上装有电热恒温呼吸机湿化器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起到加温加湿的作用,宜用无菌蒸馏水,成人每天200ml~250ml,温度调控在32℃~35℃,每24h应进行湿化液体更换。此外,如果配合使用呼吸机雾化器装置加入不同药物,如化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以稀释排痰、防治肺部感染。通常以每隔4h/次~6h/次,每次10min~15min,每次入量6ml~10ml。

3.5积极控制感染

3.5.1空气消毒

定时进行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10]。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并用电子消毒机、臭氧消毒机等对病房空气进行动态消毒,病房的地面也要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定时的处理。

3.5.2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应积极强调在接触患者和进行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进行有创侵入性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途径。及时洗手、物品专人专用、实行终末消毒制度等,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外源性院内感染的发生。

3.5.3加强口腔护理

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头高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鼻饲饮食,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鼻饲前抬高床头并吸痰1次,鼻饲后30min内禁止吸痰。

3.5.4正确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气道分泌物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的时间,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基础病,肺部感染才能得到最有效控制。

3.6加强支持对症护理治疗

3.6.1加强全身营养和增强患者体质

对于危重患者能否顺利脱机和疾病的最终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等,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每天营养应以乳化脂肪和氨基酸为主。留置胃管注入营养物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和胃肠道功能的保护十分重要,意识状态恢复的患者应尽早进食流食,首次量不宜过多。

3.6.2镇静、镇痛、肌松药护理

神志清楚的上机患者都会出现有焦虑、紧张、疼痛等不适,可造成人机对抗等情况,从而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根据病情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肌松剂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步骤之一[11]。

3.7加强对呼吸机和其他监护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监测

及时地对呼吸机和监护设备的一些简单的报警情况和故障进行快速的识别和维护,对报警的结果应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是危重患者的生命线,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和呼吸支持的有效性是治疗的最终保证。护理人员应了解呼吸机的机制,能够准确识别和详细记录呼吸机的工作频率、潮气量、吸呼比、气道压力、PEEP数值等重要参数。能够准确观察人机同步协调情况、呼吸机的连接紧密性、运转节奏、机械报警设置等。

4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上是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之一。了解和掌握使用呼吸机治疗工作要点对护理人员尤为重要。全面掌握导管的使用和护理,认真仔细地观察呼吸机在使用期间的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和设备工作情况,并给予患者在全身支持、对症处理和心理护理上主动合理的干预,同时预防处理感染的发生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邵孝.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24.

[2]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1711.

[3]许希嘉,许雪芝,李爱霞,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5):469471.

[4]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0226.

[5]黄兰枝,钦素英,张晓燕.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12):2011.

[6]徐军,张天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1):1819.

[7]刘则杨,李家育,侯军华.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2):160.

[8]刘英玲,李志钢,刘红玲.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4535.

急诊护理论文篇11

1常见护理风险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包括有益性和有害性两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比如输注、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发生毒副作用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所致的风险: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例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没有告知该注意的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知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所致的风险:

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而需深位置管或静脉切开而导致抢救失败;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病人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病人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等。

1.5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丁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病人有违规、冒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的风险:

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7文件记录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如何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防范。

2.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复述两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生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好入院宣教。对年老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书写急诊护理文件:

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一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超级秘书网

2.6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如合理排班;注意护士的劳动负荷强度;加强管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重视医疗、医技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为医疗、医技工作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改善劳动条件;稳定急诊护士的心态;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2.7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急诊护理论文篇12

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急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等,并参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显效: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体征无明显大幅度波动;无效:病情未得到控制,体征恶化。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百分制评分,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由护士长统计护理纠纷案件发生率。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急诊效果对比。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9.1105,P<0.05)。

2.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3.不良事件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11例(12.22%)、护理纠纷7例(7.78%),观察组不良事件3例(3.33%)、护理纠纷1例(1.11%),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570、x2=4.70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危机通常是指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对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兼备时间紧急、不确定因素较多等条件限制,急需有效决策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或情景。危机事件常伴有突发性、双重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管理则是在危机发生前进行危机预测、在危机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事态,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一个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当前医患、护患关系日益复杂,医院纠纷较多,单纯技术层面的护理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的要求,需要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系统管理模式,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科学预测、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满足护理工作和患者的要求。

1.易引起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急诊室是医院病人流动最大的科室,患者往往是因意外事故导致的危重疾病,家属情绪难免激动焦躁,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危机高发区。引发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患者与家属。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对治疗预后及医护服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是引发危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患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普遍敏感、焦虑、情绪激动,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言语或行为都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的激烈反应,引发信任危机。

1.2护理质量。急诊抢救任务是异常紧张的,医护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技术业务不精,交接班不清楚或者违反规章行事,均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不满,引发冲突、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1.3环境因素。伴随媒体发展和信息透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个别负面新闻引起了大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在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成为家属宣泄不满的对象,急诊科医护工作者更是面临着高度职业风险和压力。

2.急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对策。急诊护理随时面对着各种危险,为了及时发现、应对危机,提升护理质量,需要针对引发危机的因素开展危机管理。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了危机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2.1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及护士组成的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评估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危重患者,针对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制定具体的防范预案,降低风险发生率。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是突发的、不确定的,最基本的危机管理预案应兼备预防性和应急性。对于高危环节、重点人群及特殊病区,要配备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巡视检查。

2.2强化危机意识。医护工作者需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面对不同患者时,都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危机,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认识危机管理和预警预案的重要性,明确工作职责,做到防范未然、临危不乱,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此外,还应严格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比赛考核,采取奖惩措施,激励相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急诊护理论文篇13

1.2.1强化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向意识清楚的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就诊环境,并向其介绍责任护士,同时分配优质护理小组,对于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或陪同家属年龄较大、年龄较小的患者则加强沟通,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生活护理,对于暂时不能住院的留观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使每名就诊患者均可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心理护理因为急诊接诊患者往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较快的情况,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由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陪同人员及陪同人员年龄较大患者沟通困难,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目前面临的社会、心理及经济及状况,对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消除其孤独、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

1.2.3安全护理①患者身份识别隐患,对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三无”患者、语言障碍的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身份的唯一性。②用药安全监管,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临时给药较多,成分复杂多样,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严密观察其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③预防跌倒坠床,急诊患者往往病情重,需要做的诊疗项目多,患者烦躁不安等情况及易发生跌倒坠床造成医患纠纷,责任护士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必要时加防护栏,特殊用药(镇痛药、降压药等)应重点预防性低血压。

1.2.4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采取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致病的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尤其对于患者的病情进展要进行详细解释;对其生活习惯进行干预,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率)。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采用病房内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次问卷由医院自行拟制,共设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