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皮肤医学论文实用13篇

皮肤医学论文
皮肤医学论文篇1

案例式教学的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式展开。在进行具体疾病讲解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病例首先以文字的方式告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中医刻诊和专科检查;其次以多媒体展示皮损图片和舌苔表现;最后提供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这属于提出问题阶段。下一步进行分析问题,首先进行主证和次证分析以形成对病机的归纳,进而判定中医证型;其次阐释该病的西医学认识,并通过对专科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分析,提出中西医诊断。在提出诊断后则进入解决问题阶段,就本病例讲解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并向学生展示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变化情况,以让学生有一个动态观察病情演变的过程。最后对本病的其他表现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二是强化专科的中医临证思维。皮肤病的直观性,使得基于皮损形态学的理解尤其重要,教学中根据皮损图片进行专科检查分析时,我们要求学生参与,进行分组讨论与回答。首先区分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然后根据皮损的颜色、大小、厚薄、部位、症状等逐层剖析,并对每一幅图片配以详细的注释,将直观图片和理论文字两方面结合,以加强对疾病皮损的认识。专科中医思维的培养不足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软肋,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传统教学按照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的程式进行理论灌输,其知识系统性更强,但和中医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象思维法是中医病机认识论的思维基础,临证时采用“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等具体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皮肤科尤其强调局部辨证,这一点较其他各科更为突出,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这也提示我们要注重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统一的原则。譬如我们以“右胁肋部水疱疼痛3天”为主诉的患者案例进行教学。资料展示后进行主证分析,局部疼痛提示火毒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右胁肋部灼热、水疱成簇乃是肝经所循之处,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泻,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综观主证,审证求因,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性则当从郁、从火、从湿入手。次证分析患者胁肋灼热胀痛乃因肝经布两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心烦为肝经郁火,上扰心神而成;口苦为火邪内郁,肝气不舒,肝胆之气被抑;咽干、便干、溲赤乃邪热化火灼伤营血所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亦符合肝经湿热之判断。至此可归纳病机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而化火,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以上可以体现出中医审证求因的细化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医辨治思维的体系。

皮肤医学论文篇2

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教学方法

儿童皮肤病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于儿童皮肤病的防治是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儿童皮肤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随着儿童皮肤病学的发展,其教学工作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滞后,无法适应该学科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加之儿童皮肤病学临床研究的专业型人才缺乏,使得临床研究裹足不前。发达国家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模式不适于我国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实际,迫切要求在新形势下寻找更好的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模式,以推动儿童皮肤病学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1]。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教学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教学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本文从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现状着手,结合目前先进的医学教学理念,对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就要求儿童皮肤科医生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目前,我国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授课教师在授课中,往往仅从生物医学模式予以讲解,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中局限于疾病本身,忽视了患儿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属性,这势必导致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

1.2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儿童皮肤病学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且随着儿童皮肤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迅速,特异性皮炎、湿疹、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国内外诊疗指南日新月异。然而我国当前的儿童皮肤病教材知识比较陈旧,远远赶不上儿童皮肤病学研究的更新速度。比如,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仍将激素作为血管瘤治疗的金标准,而临床早已将普萘洛尔作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药物。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认知。

1.3教师不重视学生整体诊疗思维的培养

儿童皮肤病患者在罹患儿童皮肤病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其他疾病,这就要求医生有整体诊疗思维,不能把目光仅局限在儿童皮肤病一种疾病上。然而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多围绕本学科单种疾病进行讲解,忽视了皮肤病在多系统的损害,不利于学生整体诊疗思维的培养

1.4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儿童皮肤病学课堂教学仍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对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改革的建议

2.1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理念指导儿童皮肤病学教学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单一病种为载体,在临床教学中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鼓励学生与社会工作者协作,参与儿童皮肤病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救助。同时,教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兼顾儿童皮肤病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注意保护患儿隐私、对患儿及其家属态度亲切、和蔼,注意在一些慢性易复发的皮肤病诊治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2.2向循证医学、整体医学教育模式转变

目前,医学已经告别经验诊疗的时代,以数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已被广泛引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2]。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其制订诊疗指南的主要依据。我国儿童皮肤病临床治疗广泛采用美国、欧洲儿童皮肤病诊疗指南以及我国卫计委统一制订的诊疗规范,因此,带教教师应将这些诊疗指南及诊疗规范用于儿童皮肤病临床教学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观念,让学生掌握各种循证医学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并评价各种证据,从而指导儿童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我科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及临床教学医院的皮肤科,在临床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儿童皮肤病内科知识,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儿童皮肤病外科及儿童皮肤激光科轮转,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童皮肤病综合治疗原则,树立疾病的整体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童皮肤科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采取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临床教学中,儿童皮肤病学带教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所授知识融入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课堂讨论及课后总结,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通过引入典型病例患者,让学生通过复习、查阅文献,对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学等相关检查、治疗等知识融会贯通。在有限的临床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为今后的临床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PBL教学法[4-5]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围绕某种儿童皮肤病的诊治提出一些问题,先让学生提前查阅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论授课时,教师再在课堂上讲解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就该儿童皮肤病的诊治进行讨论,通过充分的讨论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对这些新问题给予解答,再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对于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及模式,适应新形势下儿童皮肤病学发展的需求,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儿童皮肤病专科人才、更好地服务广大儿童皮肤病患儿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志荣.儿童皮肤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28(10):1219-1223.

[2]李幼平,姚巡.循证医学回眸与展望[J].医学与哲学,2006,27(5):76-79.

皮肤医学论文篇3

Research on clinical teaching mode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FENG Jin'ge1 ZHOU Shu1 ZHU Yun2 ZHU Wei2

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Fux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is one of teaching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Clinical teaching purpose will train medical students to get the basic clinical knowledg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help them to change the role from medical students to dermatologist. Because of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acticalit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the skin lesions of different disease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en only through the literal description. Traditional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dermatolgical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dermatology new model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standardized patient and ederm onlin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medical students,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as doctor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dermatologist.

[Key words]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Multimedia teaching;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Standardized patient

众所周知,学校考试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在医学院校中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皮肤科学是医学院校教学课程之一,但因不是主要考试科目,医学生并不重视该专业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因而对皮肤科疾病的认识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甚至不认识很多常见的皮肤科疾病[1]。但是,在临床就诊人群中,皮肤病患者比例达14.8%[2]。因此,寻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皮肤科兴趣,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皮肤科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1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皮肤疾病多表现于体表,形态多样。传统皮肤科教学多以文字抽象描述皮肤皮疹,使学生对内容理解困难。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使授课内容动静结合、声形并茂,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立体图片,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皮肤科专业内容的感性认识,在优化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以动漫为表现形式,配以音乐和解说[3]。因此,课件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操作简单、快捷,可重复播放,快慢适度。要具有较高艺术性,文字与插图要大小适中,内容要简明扼要。色彩要不平不乱,应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文字要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使人赏心悦目,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要体现出空间美、层次美、色彩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全面掌握皮肤科专业知识的水平。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预先设置教学内容,制作好文稿和图像,在上课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板画时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更多的内容,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可以回放和重复,方便的把需要对比的内容呈现在同一窗口下。例如,对皮肤基本损害的文字描述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于区分,如果把这部分内容以图文的形式加以分析讲解,学生则更容易掌握。此外,多媒体课件是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需求随时进行修改,能更方便地添加皮肤科专业最新研究进展、治疗方法等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形式能够实现学生、计算机及教师之间的多项交流互动,调动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节约更多时间进行课外学习、实践。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皮肤科教学的效果,但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会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忽略学生思维的时间停顿,导致学生只能眼睛跟着屏幕走而无时间理解,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因此,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应更优化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CAL)已在皮肤科教学中开始应用。在皮肤科专业传统教学中,只是强调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课外专业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CAL这一平台恰恰满足了医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知识获取上具有更强的优势,已在皮肤临床教学、专业学科讲座、典型病例分析和学期考试中广泛应用[4]。虽然CAL不能像皮肤专业讲座一样,可以就相关问题与专家进行实时反馈和互动交流,但它对皮肤科教学和医学生的临床学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5]。若CAL与医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相结合会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已建立了皮肤科精品课程平台,设置了皮肤病总论、病毒性皮肤疾病、细菌性皮肤疾病、真菌性皮肤疾病、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疾病、皮炎和湿疹荨麻疹类皮肤疾病、药疹红斑鳞屑类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疾病、性传播疾病8个模块,学生可随时登陆进行网络学习。皮肤科课程在线学习可以增加医学生的学习机会,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3 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皮肤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应加强医学生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常出现老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授课程,而很少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但是,在课堂教学前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向学生提供与教材章节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较典型的病例摘要,并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及专业网站,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查阅参考书籍及网络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病例,精讲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别是鉴别诊断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最重要内容,可让学生提出需要鉴别的疾病及鉴别要点,并结合预先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在病例讨论中,教师应诱导学生自行思考,从疾病的临床表现反向推论疾病的病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后及时安排临床见习,保证学生在课后能及时看到典型病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及时结合[6]。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详细向学生讲授临床典型病例,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知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且知道疾病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临床表现,从而增强其对临床疾病的理解,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4 标准化患者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许多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或拒绝接受医学生问诊、查体,尤其是皮肤科患者隐私部位查体,这样会明显减少医学生临床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而丧失学生见习、实习的真正意义。当采用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际诊疗过程,以评估学生的临床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多名学生可以对同一名SP进行相同或不同的问诊、查体。同时,SP还可以弥补少见病及季节性较强疾病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的难题[7-8]。根据不同的临床教学要求,SP可随时充当相关疾病的角色,使医学生能够在早期得到相应病例的临床实践训练,及时巩固加深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应用SP教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更加自信。在缺乏SP的教学医院,可以培训在校的医学生或低年资住院医师充当患者角色,使他们从中更全面学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消除他们对于某些疾病的恐惧,从而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能更好地完成临床诊疗工作。

5 网络在线学习的临床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生和临床皮肤科医生的网络使用率逐渐增加。在线学习的方式可以方便地获得最新的皮肤科专业知识和科研究成果,同时网络学习过程可以加强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93%的医学生支持皮肤科专业增加在线教学课程[9]。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AAD)[10]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AAD教学核心课程是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前,接受平均10 h的皮肤科学临床指导。因此,在医学教学中使用AAD平台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使用标准化的案例制作课程模块,并通过皮肤科医生同行评审。完整的课程是免费提供的AAD World Wide Web站点。要求每天复习1~2个模块,20~40 min之间完成一个。皮肤科课程在线学习可以增加医学生的学习机会,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医学生在皮肤科专业知识和临床诊断水平上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1]。

总之,培养具有较高医学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医学临床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教学实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将来进入医疗工作的第一步。皮肤性病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习涉及面广。因此,努力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强化临床教学意识,调动医学生对临床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师授课效果是对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Grover C,Bhattacharya SN,Pandhi D,et al. Computer Assisted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a useful tool for dermatology undergraduate assessment [J].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2,78(4):519.

[2] Singh DG,Boudville N,Corderoy R,et al. Impact on the dermatology 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online teaching support modules to help address the reduction in clinical teaching[J]. Australas J Dermatol,2011,52(4):264-269.

[3] 阴雷,张洁,李崴,等.腔内视频资料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35-136.

[4] Dolev JC,O'Sullivan P,Berger T. The eDerm online curr-iculum: a randomized study of effective skin cancer teaching to medical students[J]. Am Acad Dermatol,2011,65(6):165-171.

[5] Silva CS,Souza MB,Silva RS,et al. E-learning program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dermatology [J]. Clinics,2011, 66(4):619-622.

[6] Rees J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ermatology:from Gutenberg to Zuckerberg via way of Von Hebra [J]. Acta Derm Venereol,2013,93(1):13-22.

[7] 张健,刘玲玲,刘力戈,等.标准化病人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47-149.

[8] 沈华连,许仕超,张华丽,等.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技能课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69,187.

[9] Hanson AH,Krause LK,Simmons RN,et al. Dermatology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 traditional and cutting-edge resources [J]. Am Acad Dermatol,2011,65(4):836-842.

皮肤医学论文篇4

BAO Shentao

The Third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The dermatovener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TC) medicine is a branch of science which integrates ancient philosophy, natural scienc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education approaches for dermatovenerology and the author’s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s, he makes the following six suggestions: 1. Multi approach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he class of TC dermatovenerology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2.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reform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acy; 3. Students should be motivated to foster self-learning ability; 4. Teaching of TC dermatovenerology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s; 5, On-line learning should be advocated to increase after-class learning activities; 6, Clinical internship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foster the talents of the new era. As an educato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dermatovenerolog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re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efforts are needed to find a way suitable for the education for TC dermatovernerolog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rmatovenerology; education; experience

中医皮肤性病学是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临床经验融合一体的经验科学,这也是中医学的学术特点,因此,中医经验(实践)便是中医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精通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论治,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医皮肤性病学接班人。中医皮肤性病学教育应将传统师承教育方法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不仅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也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皮肤性病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医学临床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随着医学教育与经济发展、医学进步、社会医疗保健需求增长的同时,作为临床学科的中医皮肤性病学也面临考验和挑战。我国中医皮肤性病学高等教育(本科),目前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性,学生毕业后难于与实际接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探索适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和临床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教学经历,谈六点体会。

1 融合多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医学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以及临床路径(CP)、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ISE)、标准化患者(SP)、急诊医学仿真模拟系统(ECS)、问题-讨论-指导(PDG)式、多媒体等辅助方法。中医皮肤性病学在总论时,首先会遇到一系列的全新的概念和无法想象和推断的临床表现,即皮肤病损害(皮疹)。皮肤病的表现离不开皮疹,而皮损的表现又是多种多样、变化万千,通过认识皮疹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演变过程来认知疾病,因此在总论的学习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以大班课形式集中系统地讲授本专业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使学生对疾病先具备总体的认识,基本的皮疹掌握了,各论的各种皮肤病就是皮疹的量化和细化。在这个阶段, 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即采取病案讨论式教学,即展示一些皮疹表现和介绍简单病历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把问题逐一讨论,一一解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指导、启发、讨论。通过这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很直观的学科,主要通过视诊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形象思维得出诊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积极使用,还使得同样一堂课给予学生的信息量是以往的几倍,每堂课灌输的内容很多,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优化了教学结构,克服了传统的粉笔加枯燥的板书的课堂沉闷气氛。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中增加部分动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紧密联系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作者从皮肤性病学图谱中、互联网中以及本科室在临床实践中收集的典型病例中选择了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包括模式图、临床和病理图片,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动态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典型病例给予讲解和启发式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件中运用一些简明的表格,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和综合分析,如湿疹、神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对疾病的特点理解得更加深刻,锻炼了学生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教学技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多听别人的课,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技巧。由于中医皮肤性病学的专有名词、概念和术语较多,如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等的鉴别,学生初始学习时一般难于区别,就在授课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发/继发皮损的概念,采用形象、生动、自然的比喻,例如猫眼疮(多形性红斑),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应用逻辑推理、实物比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比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增加直观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临床信息和数据,采取病例讨论分析,录像教学,专题讨论,总之,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以学生听明白和理解为原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行之有效的。

4 强调中医皮肤性病学与临床学科的相关性

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临床医学学科。这样一个特点,就要求在授课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与之相关的基础医学学科以及各临床学科的主要相关内容应比较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接近临床的内容更多一些,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连贯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使学生注重了解本学科在医学中的重要意义;皮肤是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一面镜子,因此皮损要注意与系统疾病的联系,切忌单纯看到皮损局部而忽略整体,例如恶性肿瘤患者可以以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泛发性带状疱疹及皮肤骚痒等皮肤疾病或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如果对皮肤症状保持高度警惕,就可早期发现内脏肿瘤,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5 开展网络教学,增加第二课堂

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突出形态学特点的临床学科。医学生除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掌握皮肤性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原则等理论知识外,皮肤性病的皮疹形态学特点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都离不开皮疹的形态学特点。尽管目前的教学安排,已精简大课学时,提高临床见习的比例,但本院中医皮肤性病学教学总时数仅有80学时,且皮肤病病种及就诊人数受季节影响大,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并不能见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病种的典型病例及部分病种的多形态皮疹,因此开展中医皮肤性病学的网络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主要包括网络皮肤性病学课程、个性化答疑辅导、师生交互式探讨、皮肤病与性病教学素材与图片库、皮肤性病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皮肤病与性病视频演示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虚拟的教学空间,而且转变了教育观念,开拓了师生视野,优化了教学资源;同时增加典型病例讨论、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以补充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走向小区开展医疗咨询、皮肤美容、护肤选择和性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同学服务于社会之能力。

6 抓好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注重基本功培养,加强专业技术学习。临床技能操作是临床实习的关键,是医生的基本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础。在实习生进入医院后的前几节大课安排“病历书写”、“处方书写”、“皮肤科换药”、“手术室无菌隔离制度”等,让实习生必须掌握,对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在他们刚刚进入临床时,给他们一个规范、明确的指导,以病历书写为例,病历书写的质量直接影响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工作重要的基本功。在病历书写中,严格要求每位实习生认真、正确的书写病历,字迹要清晰,格式规范正确,收集病历全面、真实,体格检查细致准确,杜绝错字、掉字、缺页和涂改出现,特别要求使用书面用语,文字通顺,文理通畅,最后修改处不得超过三处。实习结束时本科生交二份大病历,研究生交六份大病历,同时进行“皮肤科换药”的操作时间不低于临床实习的六分之一,并将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将成绩纳入实习考试总成绩之中,这样要求对实习生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重视思想教育,树立良好实习风气。在每批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都坚持进行入院前教育。在宣读制度、强调制度的同时,加入了“实习生仪表和礼仪”、“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并列举出过去实习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事例,并将这些典型事例所产生的严重性、不良后果和处理办法告知他们,用事实来警示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走稳走好进入社会前的关键一步。

总而言之,作为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教育工作者,深感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探索、改革,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不断努力进取,向同仁学习,才有可能找到一条适合皮肤性病学教学特点的教学之路,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黎,龙庭凤.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3(10):98.

2 王茹.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26):619.

皮肤医学论文篇5

祖国医学对疾病治疗讲究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尤其是在治疗皮肤病上有独到之处,依据标本缓急之别施行分阶段论治方法,通过外病内治、内病外疗、多样选择、综合起效等提高了皮肤病的治愈率。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1.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特点即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皮肤病的出现多源于内而现于外,从整体观念看待皮肤疾病,能够以宏观角度分析病情,理清病机所在。如常见的痤疮病症,在中医学中归于“肺风粉刺”之内,患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若再遭风邪,热毒熏蒸面部而发;若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可助湿化邪,致湿浊互结,毒邪上蒸于颜面粉刺乃发;又可因脾胃失衡,运化不利,五谷难消,湿热内停,久淤化热,津液减损,湿热积痰,凝滞肌肤成痤疮。故在中医治疗上讲究清肺湿热,配合解毒化瘀,并以颠倒散外治,效果较好。正如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所云“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而不得其方,肤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1]。中医就讲究的机体自身整体性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整体思想,强调皮肤病的整体治疗,对提高辩证施治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价值。皮肤病的治疗中认为局部同整体之间的关系紧密,局部为整体的部分,整体为局部的集合,兼顾整体和局部,强调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有利于辩证施治的在皮肤病上的有机统一。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分析皮肤病发病机理之所在,处理时从内部根本调养,配合外部对症施治,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病痛的祛除。

2.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应对皮肤病上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中医药的多种方法在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及西药治疗,且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维持用药剂量[2]。中药材中的青蒿素、雷公藤、山海棠、金荞片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改善作用。而硬皮病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主,特别是病理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可通过改善硬皮病患者局部微循环与结缔组织代谢情况,起到对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的中药积雪甙通过改善免疫功能,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促进上皮细胞复活,配合维生素、激素类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再如对天疱疮的治疗,中医讲究健脾和胃、除湿解毒、养阴益气为治疗原则,在传统中药治疗基础上结合激素治疗,即达到中医理论治本目的,又可实现西医的治标,既往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有效率达97%,治疗效果显著[3]。又如中医药在治疗皮炎湿疹等皮肤病上的疗效也较为明显,实验室研究表明所应用的中药制剂石兰草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对抗因组胺、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所引起的炎性渗出,对抑制变态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亦有促进作用[4]。中医药对皮肤病治疗的方案方法主要包括补气养血法、补脾养胃法、补肝养肾法、调补阴阳法四种。以肺主皮毛为治疗基础的方法,在治疗皮肤病上的方法包括通过清肺法辨证施治青年痤疮,润肺法应对血管神经性水肿,补肺法根除丘疹性湿疹,宣肺法处置荨麻疹;祛风除湿法治疗急性过敏性疾病,健脾和胃、补肝养肾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补阴阳法通血活络、凉血解毒、养血润肤。由此理论所创药方对皮肤病治疗有独到之处,既往报道中医散结法对扁平疣、痤疮、湿疹等皮肤病有较好效果[5],桂枝汤则对皮肤瘙痒、过敏性紫癜、皮肤疼痛、多汗症等有效,甘草制剂则对湿疹、带状疱疹等效果理想。

3.降低化学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当前西药在应对皮肤病时副反应较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上需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由此对患者所造成的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痤疮等尚属轻微副作用,若出现继发感染、消化道溃疡、继发性糖尿病则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中医在整体观念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辩证施治,强调其为中医虚证,多以扶正固本、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配以重要清热养阴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健脾益胃长期调理,可缓慢撤退激素类药物,明显降低了药物副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4.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在中医药的调理下,患者避免了长期应用具有明显副作用的激素类药物,进而避免了继发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可能,使激素用量进一步减少。中药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避免了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所带来的肾脏负担,起到间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作用,疾病死亡率进一步下降,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总之,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理论体系完整,以整体观念与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内外兼顾,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可体现出其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宜厚. 以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皮肤病的具体运用――附 138 例临床分析 [J]. 辽宁中医杂志, 1982, 7(017.

[2]刘维, 刘晓亚, 张宏博, et al.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3): 219-21.

[3]张成会, 刘朝霞, 刘红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 42 例临床分析 [J].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2010 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0,

[4]曹光仕, 吴景东. 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 127-8.

[5]王咏梅, 金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 78 例临床观察 [J]. 吉林医学, 2010, 31(14): 1962-3.

皮肤医学论文篇6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识:《诸病源候论・风瘙痒》言:“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指出本病是年老体虚,邪气乘虚而入,游走在腠理所致[1]。近期有学者提出本病是气血虚弱,卫外不固,或肾元不固,肌表失于充养,虚邪贼风乘隙伏于肌表而成[2]。还有学者认为老者阴血虚衰,不能上归于肺,肺燥不能行气血津液于皮肤,提出血虚肺燥病机[3]。也有提出肝肾亏损,血瘀肌肤是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而瘀血与肝肾亏损互为因果,是导致本病缠绵愈的病理关键[4]。

现代医学认为:此病病因复杂,与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退行性萎缩等多因素有关[5]。其生理病理机制主要基于皮肤退行性变,国外研究人员提出了神经机制假说、免疫机制假说等[6]。无论哪一种机制,从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认为皮肤表皮屏障破坏是该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

2 辨证分型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相关舌脉主要分三型:①血虚风燥型: 多数医家认为与年老气血不足、生风化燥有关。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立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法。②肝肾阴虚型:部分医家针对肝肾不足、阴虚动风的病机,以滋补肝肾、潜阳熄风为法。③血瘀型:有医家认为本病病久则阴亏血涩,瘀血阻络,宜活血化瘀、养血通络[7]。

3 治则治法

吾师从血虚风燥型展开研究,据血虚风燥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采用养血润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之法,方选当归饮子加白术(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白术)。其中当归、白芍、川芎、生地乃补血调血之四物汤,黄芪、白术、防风为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玉屏风散为益气固表之代表方,以益气固表为主,固中有疏,散中有补,补散并用,相反相成。吾师认为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上,一方面要养血润燥补其津血不足,另一方面要益气固表防止津液丢失,“补摄结合”,相得益彰。

小结: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血液与津液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些论述特别是关于液的论述与现代研究皮肤表皮透性屏障的脂质结构组成有着相类似之处。

人的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是营卫二气来完成的。《灵枢・本脏篇》曰:“卫气者,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具有保护肌表,调节汗液,抗御外邪的功能。《灵枢・邪客篇》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予脉,化以为血。”营卫二气的关系是:营气营养于内为阴,卫气护卫于外为阳;卫气功能正常必须依靠营气的供养,营气功能正常必须依靠卫气的固守,相互为用,维持在表的功能。又因肺主宣发,直接参与营卫的功能,所以营卫之气的正常与否,与肺气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故营卫二气的功能正常与否与现代研究表皮透性屏障的自稳功能密切相关。

吾师在血虚风燥型老年皮肤瘙痒症中选用当归饮子加白术方,该方功能为养血润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血虚致痒者[8]。以该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用于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有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现代临床应用报道,疗效确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养血益气作用,可提高激素、免疫水平,增加皮肤皮脂腺数目,改善皮脂腺分泌,提高皮肤对致敏物质的致敏阈值,对组胺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等有良好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克祥.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624.

[2]张子福.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58例.甘肃中医,1997,10(5):18.

[3]高汉义,董秀云,闰乐法等.舒肤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1例.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6):392-393.

[4]杨晓海.补肾益肝活血艘风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天津中医,1998,15(6):26.

[5]梁瑞,范瑞强.中医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93―2495.

[6]Jon R,Willan’s itch and other causes of pruritus in the elderl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J]. 2005,44:267-273.

[7]梁瑞,范瑞强.中医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93―2495.

[8]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56.

皮肤医学论文篇7

关键词:赵炳南;整体观;中医皮肤科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854-02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The Feature of ZHAO Bingnan ’

Holism Concept in TCM Dermatology

GENG Xueying1,SONG Naiguang2,ZHAO Yansong1,CAI Nianning2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Affiliated Beijing Hospital of TCM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to research the academic thought characteristic of holism concept of ZHAO Bingnan TCM dermatology. The holism concept discussed in Huangdi Neijing was the fundamental origin of ZHAO Bingnan ’ holism concept.The rich content of holism concept discussed in the classics of TCM dermatolog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th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ZHAO Bingnan applie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olism concept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ZHAO Bingnan;holism concept;TCM dermatology

收稿日期:2009-11-16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J-2006-63)

作者简介:耿学英(1968-)男,河北衡水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基础。

已故著名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教授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中医皮肤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赵老行医60余载,不但继承了历代皮肤科治疗经验的精华,且有颇多创新。赵老临床诊治皮肤科疾病,非常重视整体的观念,可以说在赵炳南之学术思想体系中,整体观是处于第一位的。本文试对赵炳南整体观学术思想的渊源及特点进行探讨。

1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整体观学术渊源

赵炳南教授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及历代外科专著,在学术思想上近承明清皮外科名家,远宗《内经》等。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之一[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中医的辨证,就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对四诊得来的临床资料,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所在的过程[2]。中医皮肤科学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从整体出发、重视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辨治观,疗效独特而且自成体系。

《内经》的理论具有突出的整体性和思辨性[3]。根据脏属于内,形见于外的脏象学说,按照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思维过程,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理论,提出了辨证治疗的思想,为皮肤病学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如《素问•皮部论》提出了十二皮部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在体表皮肤的反映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内经》所论述的整体观思想无疑是赵炳南皮肤科整体观的根本渊源所在。

《伤寒杂病论》对肌肤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意义作了深刻论述。指出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通过肌肤反应出来。若血分热盛,可见“面赤斑斑如锦纹”;若风热过盛,可见肌肤“自痒”等。其丰富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对赵炳南的临床辨治具有指导意义。

明清两代是中医皮外科全盛和争鸣时期,此时期皮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的最重要的源泉。《外科正宗》从整体观出发,倡导内、外治并重,“使毒外泄为第一要务”,为纠正当时医界时弊起了积极作用。他内治外症,主张辨证寒热虚实,确定提纲挈领的消、托、补三法,尤善托、补,并重视脾胃之调理;外治外症,融会历代医家外治法且多有创新,形成了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其特点有:重视脾胃,补益气血;审证求因,内外合治;内治按八纲,外治遵三法。陈氏运用整体观治疗皮外科病达到了新的高度。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审视辨别疾病的致病因素(内外因),判明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探明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医宗金鉴》诊治皮肤病的一大特色。《医宗金鉴》认为有些皮肤病是由外邪入侵所致,而有些皮肤病与脏腑气血失调密切相关,充分强调局部外治与整体内治相结合。其整体观治疗思路深受后世医家推崇。

《疡科心得集》创疡科三部病机论,指出病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湿下趋故也。又创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高氏将温病学说吸收进书中,进一步促进了中医皮外科学的发展,其中处处贯穿着整体观思想。

2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整体观思想特点

中医整体观这一指导思想贯穿赵炳南诊疗的全过程。赵老在论述皮肤病病因中六淫致病时即明确指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夏季多暑(火)病,居住潮湿易感受湿邪等。这体现了“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整体观念。赵老还指出,因为思想情绪的过激或过度抑郁而引起的七情变化,这个因素在皮肤病的病因学上也应给予重视[4]。

在四诊当中赵炳南最重视的是望诊。他认为皮肤病可用“一目了然”来概括,应当做到看到一种皮肤病后很快就知道如何诊断和处理。赵老重视舌诊,指出舌象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病情,并且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病情的变化,而及时地显现出来。对于辨别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深浅轻重,以及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赵老临证中常常是望一望、问一问、把把脉,基本上就把方子思路定下来了,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赵老就是采取望而知之。

赵炳南指出“皮肤暗疮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5]。他将皮肤病内治法分为十大法则:疏风解表止痒法,养血润肤止痒法,清热凉血泻火法,活血破瘀软坚内消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法,健脾除湿利水法,清热解毒杀虫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扶正法,和解舒肝理气法。赵老认为应从整体观出发研究皮肤病的发病规律,从整体角度分析皮肤科病证及其变化。对任何一个皮肤局部的病变,不但要考虑到局部与相应内脏的直接联系,还要注意到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从而明确皮肤局部病变的实质。

如赵老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时,十分重视对心与肝胆的辨证,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他认为心肝火盛是导致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的重要原因,而“龙胆泻肝汤”正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赵老临床擅治湿疹,认为本病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前两期在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湿象,其发病机理为湿热内蕴,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在治疗上赵老惯用除湿胃苓汤,并根据热与湿的轻重不同进行加减。而在湿疹的慢性期,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肥厚、角化等一系列燥象而无水泡、渗出、糜烂等情况下,赵老仍运用治湿之法。对此赵老曾论:“正是因为湿邪有重浊、粘腻的特点,因此,病理过程迁延日久,湿邪停滞,日久化燥,肌肤失养,是导致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的关键,故仍以治湿为本”。常用薏苡仁、茯苓皮、扁豆、苍术、白术等健脾祛湿;以及车前子、猪苓、防己、泽泻、萆等利湿之品。赵老重视标本兼治、内外兼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则。既重视湿热的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指出理脾化湿可以说是治疗湿疹的根本,使机体内部的运化机能发生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治疗湿疹[6]。总之,赵炳南在治疗皮肤病中,强调对脏腑的辨证,强调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对中医学整体观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雁峰,赵建明.中医学整体观刍议[J].光明中医,1999,14(5):12-14.

[2] 邱咏薇,杨怀瑾. 中医药的特色――整体观[J].河北中医,2004,26(12):945-946.

[3] 赵新乡.整体观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62-263.

皮肤医学论文篇8

一、筹建过程和出版意义

中西医结合专业独立于中医、西医专业以外,非常年轻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尚有许多空白有待探索和开发利用。我院自建院以来就是中医系、西医系并存,这在全国的医药院校也是少有的优势。这一优势非常利于我院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故我院继199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后,1992年率先在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之。医学教材建设是保证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专业没有自己的皮肤性病学教材已成共识和积虑,我们在充分利用自身、科室和我院特色和优势的同时,经全国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研究协作组第二届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教学研讨会讨论决定,由我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与附属中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为主编单位,率先联合全国十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着手于2002年编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协编教材。2003年8月由四川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3月在我院临床本科2001级投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协编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使部分中西医结合院校使用自己的皮肤性病学教材教学成为可能,对我国中西医结合专业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协编教材的发行和使用为我院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第一版)主编单位的编写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第一版)规划教材的编写经过主编会议、编委会议、初稿、中稿和定稿会议的周密安排和精心编写,历时两年,凝聚了全国2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知名专家的辛勤和努力。2005年10月,由中国中医教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她的出版,使中西医结合专业自豪地拥有自己的皮肤性病学教材,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该规划教材在全国较多中西医结合系学生中已使用5年,反应较好。

二、教材研究与提高

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都凝聚了编者的心血,任何一本教材的出版都具有不能磨灭的作用。但是,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完美无暇、无可挑剔,特别是对于毫无蓝本参照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第一版)规划教材更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面向 2 1世纪的教育改革,教材必须要反映临床技能训练及社交能力、判断能力、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的教育内容。所以,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地升华提高,才会使已出版的教材有顽强的生命力。教材编委会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规划教材非常重视反馈调整。2004年7月,规划教材昆明定稿会议上,教材编委会独创性地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秦万章教授提出成立中西医结合专业皮肤性病学教学研究学组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交流和收集反馈意见。这一提议立刻得到秦万章教授的高度赞赏,并于2004年11月广州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国首届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临床与教学研讨会”于2005年6月2-5日在美丽的四川康定举办。此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安徽、辽宁、四川等地的会议代表共120人,共收到学术论文近70篇,其中皮肤性病教学方面9篇,有皮肤性病学研究生培养、病案式教学效果分享、《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材编写的会议纪要等内容汇报,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经验交流拉开了序幕。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皮肤性病学教学研究学组已定期举办两届教学研讨会,及时沟通、交流教学研究经验和教材使用中发现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有利于不断改善和提高。2007年9月,昆明第十七届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年会正式宣布成员名单并颁发聘书,商议学组的工作计划。

目前,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国家职业医师考试也将中西医结合列为与中医、西医并列的一个类别,使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伴随着中西医结合专业皮肤性病学教学研究学组的成立,这一教学平台无疑更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校际交流,有利于教学用书及相关课件的开发利用,出版的教材质量将处于良性循环和监控中,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教学、研究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利于新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材的编写与研究。

参考文献:

皮肤医学论文篇9

那么,果酸究竟是什么?

顾名思义,果酸就是从各种水果或酸奶等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有机酸。它的学名叫α-羟基酸,简称为AHA。所以,我们在了解果酸时应该明白这样两个概念:一是果酸是一种酸。二是果酸是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有机酸的统称。甘蔗中提炼出来的甘醇酸,酸奶中萃取出的乳酸,葡萄酒中所得的酒石酸,苹果中得到的苹果酸,以及柑橘类水果中得到的柠檬酸等,都用“果酸”以蔽之。

果酸对皮肤的美容疗效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史考特医师及华裔美籍的余瑞锦所发现。而在果酸被爱美的中国人广泛认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专修皮肤病性病防治的党宁宁已经从专业角度对果酸治疗开始关注。2005到2007年,党宁宁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圣乔治医院进修深造,其后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晋升为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科主任。目前兼职国际女皮肤病学会成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果酸产品可以减少皮肤角质的聚合力,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老化角质层剥落,新的表皮细胞长出来,皮肤变得细嫩。并且在老化的角质层剥落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会把一些浅表的暗斑、青春痘、粉刺、沉淀的色素、细小的皱纹等一并去除。”据党宁宁主任介绍,果酸可以降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粘连性,纠正毛囊导管角化,减少粉刺形成;刺激真皮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增生及重排,增加皮肤弹性,淡化皱纹;去除过度堆积的角质形成细胞,加快黑素细胞产生的色素从表皮脱落,淡化色斑,减轻色沉。此外果酸换肤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对提亮肤色、防止皮肤老化有很好的作用,进而重塑一张柔润、健康靓丽的面容。

同时,果酸美容无需设备,药理机制明确,疗效和安全性肯定,病人依从性好。而国内外果酸治疗效果也无显著差异,根据价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时至今日,果酸美容已是全球皮肤科医师应用在辅助治疗及居家保养上最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果酸美容有讲究

从业至今,党宁宁发现,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的皮肤科学,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转型。皮肤学科从对异常皮肤状态的关注转变为对正常皮肤状态的关注,满足患者对身心健美的要求,对皮肤进行修复、美化和维护已成为临床皮肤病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以其所在的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为例,早期就诊患者主要以治病为主,前来就诊者多为变应性、病毒性、真菌性等皮肤疾病,随着美容皮肤项目的开展和运行,就诊患者开始向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痤疮、疤痕等损容性疾病倾斜,继而更关注面部衰老特征,如肤色暗沉,不均匀,肤质不够细腻,皮肤松弛等,或者使自己面部皮肤愈来愈达到东方完美审美皮肤状态。

在党宁宁看来,我国的皮肤科学正朝着一个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全方位医学模式的先进学科急速迈进,而皮肤医学美容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是指建立在皮肤科学基础上的,将皮肤的检测评估技术、皮肤医学美容技术(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注射、化学剥脱等)与皮肤科学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由专业的皮肤科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皮肤问题提供皮肤医学美容相关的医学治疗、医学咨询和医学研究。全面解决面部瑕疵问题,保持面部年轻化状态。

过了30岁以后,我们的面部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色素异常(老年斑、日光性黑子等)、皮肤粗糙、松弛、细小皱纹、毛孔粗大以及与皮肤微循环有关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血丝)、肤色暗沉、无光泽,甚至还可以发生各种良、恶性肿瘤。这些表现在我们皮肤科称之为光老化。果酸在皮肤科除了治疗痤疮、黄褐斑、毛周角化等疾病外,对于早期的光老化如肤色不均、暗沉、毛孔粗大等也有改善。但对于皮肤松弛、皱纹等单纯果酸治疗可能效果不好,需配合非手术抗衰老面部年轻化治疗的其他手段如光子嫩肤、铒玻璃点阵激光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果酸活肤术是改善肌肤问题的好方法,但对于医生的技术与果酸浓度要求很高。”据党宁宁主任介绍,不同浓度果酸作用不同,3%-8%可作为化妆品使用,达到护肤效果,20%-50%能光亮皮肤,去除痤疮、炎症后色沉、黄褐斑,而>50%则适用于深层皱纹,毛周角化症、皮肤淀粉样变等。

皮肤医学论文篇10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先生对该项目推动中国皮肤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在过去10年间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是中华医学会与企业合作服务医生、惠及百姓的一个典范,为‘健康皮肤、健康毛发’研究方向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为该领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欧莱雅作为行业领导者致力于推动本领域科研发展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皮肤医学论文篇11

1学习兴趣的启发和诱导

1.1开学“第一课”教育

尽管皮肤性病学的课时有限,但是在开始的第一堂课花一些时间去启发、诱导学生们的兴趣,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讲述我国皮肤性病学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在提高学生们兴趣的同时,也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讲述我国皮肤科的发展现状,如在遗传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在基础学领域、治疗手段及美容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学生们产生共鸣与自豪感;讲述皮肤性病学在临床上与各个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们认识到无论以后从事哪个专业,都会遇到皮肤病的问题,以药疹、梅毒、带状疱疹等病例举例说明,掌握常见皮肤病有利于个人工作的开展;讲述皮肤护理与美容的重要性,与家庭、个人生活息息相关[3]。调研学生本人及亲属患有皮肤病的情况,如调查有多少比例学生出现痤疮。让学生们认识到即使不从事皮肤专科,了解常见皮肤病益处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开学“第一课”教育为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也为进一步学习皮肤性病学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看图识病

通过经典图片,先认识皮肤病,再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皮肤病最大特点是直观和复杂,认识和鉴别皮疹一直是皮肤性病学教学难点,仅仅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很难准确表达皮疹,手绘模式图、示意图的再现能力与实际差别较大,尤其是对刚接触这门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困难,加上皮肤病的皮疹变化快,更难以准确描述其皮疹变化的情况。因此,通过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典型图片的教学手段来展现皮疹特点,可直观地看到疾病的表现及其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强调各种皮肤病皮疹的异同点,有利于鉴别[4]。这种“看图识病”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选择图片时,可以选择非常典型特点或非常严重的图片,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进一步了解该病,教学效果会更好。

1.3启发式教学理念

以某个相关故事为开端,课程中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5]。例如学习白癜风时,以某一著名人物为例,讲到白癜风的影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白癜风的治疗,老师们不断通过故事引导并深入,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们听得有趣,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接受相关知识,记忆也较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4科室参观方法

一些物理检查可采用科室参观的方法[6]。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小组,陆续让不同小组独立完成。比如真菌直检学习时,从患者适当的部位取材,处理标本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真菌,整个过程有问题可随时问带教老师,最后由代课老师作总结。其他检查如斑贴试验、woods灯、性病检测、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均可以采用科室参观的方法展示并学习。也可以把需要掌握的检查项列出,各小组利用各自时间自由安排学习,每完成一项做相关记录,可纳入学生考试总分中。同学们通过科室参观的学习方法不仅留下了深刻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5问题式教育

问题式教育是以先提出问题为前提的学习方法[7]。例如,学习皮肤科独特的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其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掌握,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些外用药的种类和剂型实属不易。可以通过提问题的学习方法,将写有不同皮损需要使用不同种类和剂型的外用药物卡片分发给不同小组,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小组通过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讨论并回答问题,多次重复可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些有提纲挈领作用的知识点,可采用这种问题式学习方法,即突出强调了其重要性,又为进一步学习提供铺垫,同时也提高学生们学习皮肤性病学的兴趣。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

2.1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仅仅从理论上学习皮肤病,对疾病缺乏直观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达到与学生最大程度的互动[8]。比如学习药疹,由于药疹的种类繁多,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很难理解各种类型的药疹,讲课时结合多媒体图库,可以将众多老师多年积累的典型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可以短时间内认识到众多类型的药疹,打破了认识疾病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又如在讲述痤疮的发病机制时,利用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痤疮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的四大原因,以及如何通过阻断这四大原因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学者对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满意率较高,多数学生认为方法灵活、内容生动,可明显提高对大纲内容的掌握程度[9]。

2.2视频、影像资料的制作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可制作专题教学课件[10]。将经典的病例图片融入至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建立皮肤病图片集、手术视频材料、介绍新技术的音像资料的学习资料,其内容可涉及多个亚学科,包括皮肤内外科、皮肤美容等领域。皮肤内科包括单纯疱疹、毛囊炎、头癣、皮炎和湿疹等病的诊治,皮肤外科包括各种肿物切除、皮肤缺损修复等疾病的处理和治疗;皮肤美容包括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治、纹饰美容、射频除皱、美肤激光、注射美容、脱毛、毛发移植等。在课堂上学生对视频、影像资料的学习,加上老师们适当的讲解,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临床氛围,对构建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具有指导意义[4,11]。当然,由于课时有限,可选择部分视频进行播放。

2.3网络教室建立

将典型病例图片、病例资料、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有机地整合到校园网平台上的相应链接中,建立网络教室[12]。并使网络教室界面尽量美化简洁,即便于学生微机操作,又使学生从优质的教学内容中受益。网络教室的丰富资源解决了皮肤病存在的季节局限性,同时给感兴趣的同学增加了一些深入学习的机会。例如,冻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是认识皮疹与学习选择外用药物剂型的良好教学样本。开课时间均避开了该病的好发时间,仅少部分学生可以在实习中见到,采集不同阶段的典型临床图片制作成教学影片,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并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随着患者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患者依从性降低,尤其皮疹发生于隐私部位的患者,常拒绝配合临床教学,导致教与学脱节。考虑到特殊的感染方式和部位,注意对患者的人格尊重、隐私的保护,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等细节沟通,只需对患者做适当的解释,就能收集到相应疾病的临床资料,同时也教授了学生医患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放大了教学效果。网络教室的建立为部分学生增加了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综合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及改进中,带教老师须不断充实自己,争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玉文,严开林,陆前进.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220-221.

[2]周春丽,吴军,王儒鹏,等.关于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18):1863-1864.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4]鲁元刚,伍津津,朱堂友,等.典型病例图库建设在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839-841.

[5]唐秀生.倡导引导式、指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新模式-皮肤性病学教改的新思路[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881-882.

[6]鲁建云,高丽华,谭丽娜,等.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及问卷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48-150.

[7]黄琨,黄闯.PBL教学法在我国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120-122.

[8]冯金鸽,周舒,朱芸,等.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19-121.

[9]贾雪松,王小波.多媒体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57-658.

[10]吴军,何威,胡学强,等.浅谈皮肤性病学教学形式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1):3354-3355.

皮肤医学论文篇12

1.1 肺主皮毛:《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指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毛发等组织,是一身之表,也是中医美容的重要作用对象,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和抵御外邪等作用。《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的这些功能的发挥要靠肺不断输送精微物质以营养之,亦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布散津液,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1.2 肺主呼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肺主呼吸之气,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之气不断得到交换,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主呼吸,对皮肤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之汗孔有散气以调呼吸的作用,故又称为“气门”。而肺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阖,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唐容川《医宗精义・脏腑之官》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以通为用,其气和降为贵。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清肃下降及腠理开阖宣畅;而腑气通畅,又有助于肺气的清肃宣发。两者相辅相成,则卫阳温煦,营阴和调,腠理致密,玄府通畅,肌肤柔润而光泽。

1.4 肺与皮毛在组织结构上同源:肺与皮毛在组织结构上密切相关。如《难经》载有“肺得水浮”、“肺熟而沉”。《医宗必读》言“肺虚如蜂巢”等,说明肺为组织结构疏松,中有孔窍的含气器官。唐容川则明确提出肺与皮毛的相同点,指出“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窍,所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由此可以认为,肺与皮毛均为多孔窍的组织,肺通过孔窍完成气体交换,使外界的清气得以孔吸入,体内浊气得以排出,以维持呼吸运动;皮毛则通过汗孔使气随肺的宣降而出入,以助呼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与皮毛均由外胚层发展而来,说明了肺与皮毛在胚胎学上的联系。

2 肺与损容性疾病发生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颜面皮肤的疾患往往是内脏失于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以上理论的总结,不难发现许多损容性疾病的发生与肺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肺阴充盈,肺气清宁,津液充足则敷布得行,肌肤润泽光滑,有弹性,毫毛浓密光泽;若肺气不足,肺阴亏虚,则津不敷布,肌肤必粗涩枯槁,毛发干枯或面容早衰。肺主呼吸功能正常时,在散气和津液排泄过程中,均可将皮肤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从而保证毛窍通畅,肌肤洁净,自然焕发光泽。如《灵枢・本藏》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也”。反之,肺主呼吸功能障碍时,则卫失调控,皮肤新陈代谢产物不能随散气、汗液排出体外,往往阻塞毛窍,使皮肤出现斑点,或黝黑或凹凸不平,而导致损容性疾病的产生。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糟粕不行,肺失宣肃,秽浊之气熏蒸,必使肌肤晦暗无泽或变生疮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肠源性毒素进入血液,破坏组织器官功能所致。《千金要方》日:“便难之人,其面多晦”。《外科正宗》指出“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均认识到痤疮的发生与风热郁肺,肺失肃降有密切关系。

3 中医美容从肺论治的临床运用

3.1 从肺论治在中药美容中的应用:中药美容是中医美容的一种重要方法,肺合皮毛理论在中药的美容技术应用上已尽现无遗。药物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归属于某一经络、脏腑,药物的归经是从临床疗效中观察总结出来的。从中药归经分析,据统计日常护肤养颜中药共有110余味,其中入肺经者共有50余味,入大肠经者40余味,通过内服或外敷来治疗皮肤疾患,并使肌肤润泽光滑、有弹性。所用药物大致有白芷、防风、细辛、辛夷、藁本、荆芥、蔓荆子、牛蒡子、生姜、薄荷等。有学者就《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所载治疗黑斑、雀斑的方剂进行了统计分析,白芷占51%,川芎占37%,藁本占30%,防风占29%。入肺经,有清热疏风、平肝明日、清热解毒、长发黑发、消肿排脓、养颜悦色的功效,用鲜500g或干50g煎液外敷患处,每天数次,可以治疗脓肿、痤疮或粉刺;白芷入肺、胃经,有解表散风、消肿排脓、长肌润肤的功效,本品研为细末过筛,用洁净猪油和匀,洗脸后,用药涂面,早晚各一次,可以治疗面部黑斑;故《神农本草经》有云:“,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本草纲目》中记载:“薄荷,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疮疥,隐疹。薄荷入肺经,在美容时添加薄荷,有引药之功,其提取物作用于皮肤有清凉感,制成花露水有治疗瘙痒和减轻湿疹症状的作用。《药性论》曰:“苦参,治热毒风,皮肤干燥生疮;天门冬,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中一切恶气不洁之痰,令人白净,头不白”。

现代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可制成护发品,有抗菌和促进毛发生长的功效,对痤疮、白癜风、酒渣鼻等多种皮肤病有治疗作用。黄芩入肺、胃、大肠经,适用于肺经实热毒盛之皮肤疾病,有泻火驱毒美颜之功效;芦根,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养皮肤:石膏,为中医常用之清肺、胃实火的中药,可用于护肤美容,为治疗斑疹之要品;冬瓜子含有微量元素锌,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令人精神焕发,面色红润,故其有悦泽颜面之功,它既含有油脂泽润肌肤,又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脂缓衰延年,是美容之佳品;桔梗,苦辛而入肺经,能开宣肺气,可治肺经郁热引起的皮肤粉刺、面斑等;胡桃仁可使形体消瘦者增胖,使皮肤粗糙、干枯者变得润泽,并能使白发变黑。

3.2 从肺论治在针灸美容中的应用:随着针灸疗法治疗肥胖病、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损容性疾病的

报道越来越多,针灸已成为中医美容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在针灸治疗肥胖病中常用耳穴的肺、大肠,体针取穴常有大肠经的曲池、合谷,背俞穴常用肺俞、大肠俞和三焦俞等,能取得满意疗效。痤疮,也就是中医所说肺风粉刺,针灸治疗也有较好效果。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当大肠热盛移热于肺,瘀久生毒而出粉刺,又手阳明大肠经脉起于食指,终于鼻旁,于眶下交足阳明胃经。体表经脉循行分布与颜面最为密切相关,刺激大肠经穴,可疏通面部经脉,使皮脂分泌通畅,解除皮脂瘀积。周志杰等在治疗寻常型痤疮中取大肠经俞穴曲池、合谷为主穴,以清泻大肠,釜底抽薪,使肺气得以宣泄,肺热既清,痤疮白消。

皮肤医学论文篇13

[关键词] 艾滋病皮肤瘙痒;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李发枝教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艾滋病)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其一生循仲景而博采众长,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自2002年始李发枝教授在河南新蔡、上蔡、尉氏等县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工作,把经方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疗效显著。现将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经验,用复杂网络分析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1]标准执行。艾滋病皮肤瘙痒诊断标准:①符合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皮肤瘙痒的诊断依据,并以皮肤瘙痒作为主症。

 

1.2 病例资料 选择在2007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在李发枝教授尉氏县中医院义诊门诊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

 

1.3 研究方法 病例资料收集方法:初诊、复诊病例格式经过专门科研设计,保留病历原始信息。收集资料基本齐全,96例共306例次的数据均纳入本次研究中。 

数据库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库隶属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库,该系统由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的“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课题组建立。

 

1.4 资料处理 数据采集: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以上述研究目的为目标,采集了病例的文本信息[2],对文本信息结构化处理[3]并录入,形成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数据录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4-5]。

 

建立规范数据库:数据前期整理及规范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汇总,形成数据库。对各类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利于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分析:本研究运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常使用的EclipseRCP技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是复杂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社会、生物学、商业、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6]。根据节点度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复杂网络分为指数网络和无尺度网络两大类,把具有幂律分布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这是基于关联规则的一种数理分析模型与方法,反映了复杂网络在一定驱动力的影响下动态的自组织过程宏观规律,据研究显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复方配伍过程具有无尺度复杂网络现象,复杂网络分析为中医药理论如复方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对名老中医的基本处方配伍经验或是某一病症的药物配伍经验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进而发现核心药物配伍特点及药对信息,由此能够总结名老中医某方面的学术思想[4]。

 

2 结果

2.1 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 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临床治疗均有效。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7]得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高频药物,见表1。在306例次中,使用防风234次、甘草222次、黄芩142次、蝉蜕130次、地肤子115次、柴胡110次、丹参108次、荆芥102次、炒牛蒡子92次。说明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核心药物主要为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芩、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

 

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的频度,可以分析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常用药物即核心处方。并且结合网络图及节点大小能直观看出常用药物和使用较多药物。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的可视化的处方配伍网络见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防风、蝉蜕、柴胡、甘草、黄芩、地肤子等处于处方配伍网络的核心节点。每一味药物与周围药物的边表示配伍关系。药物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的权重即药物配伍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药物之间同时配伍应用的强度。与该网络相对应的药物配伍频度信息见表2,防风-甘草配伍频度最高,其次为防风-蝉蜕,再其次为黄芩-甘草、防风-地肤子、丹参-防风、丹参-蝉蜕、荆芥-防风等。方剂疗效的基础不是单味中药功效的相加,而是中药之间的配伍作用[8],药对是为达到某种疗效而组合使用的,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明确药对之理论,掌握在组方中的应用规律,更好的去应用药物的配伍理论,为中医药的治疗提高疗效。结合两部分信息,可提炼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处方特点为以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芩、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为核心药物。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