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实用13篇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1

1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观察

随着我院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门诊患者越来越多,但我们依旧以精湛的医疗水平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吸引着无数患者。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流动性很大,层次、来源也各有不同,有急性期的也有慢性期的。犯病后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采取的态度以及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也就给诊治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皮肤科的疾病病种繁多复杂,而皮肤又覆于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特别是面部的病变致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变得很大,对诊病的要求亦随之增高,这样便难免造成角色的冲突。所以在患者来我科诊病的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地对待,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2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护理

在旧的健康观和生物医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今天,以疾病为中心、治疗为中心以及技术至上的观念对临床医疗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给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我们临床工作中,针对工作量繁重和来自于不同层次、要求各异的患者,拟订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2.1挖掘潜力,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诊病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已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发展到了预防疾病。作为同患者打交道的护理人员,必须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围绕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做好皮肤病护理,不但要有丰富的皮肤病的知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而且要学会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去分析、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亦要为患者保守秘密,不可谈论患者的隐私。新的理念,用新的思路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2转化观念,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人性化护理是护士的责任,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尊重和关注的思想[1]。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及其生命健康、患者的权利和要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上,它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中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2]。

2.3患者至上,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门诊是我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患者为目的,突显公共卫生为原则,做到美化、安静、整洁、布局合理、各种标志醒目,使患者感到亲切、宽松。护士是患者群体中的调节者,对每位诊治患者引导他们互相关心、帮助、鼓励,共同遵守医院的制度,候诊大厅提供冷气、暖气、饮用水,对老弱病残都给予优先就诊,有了愉快和谐的气氛,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患者的后顾之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4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诊治和护理也不同,如银屑病的患者,该病病情迁延,病程长,不能根治,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伤害很大。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的护理也就不一样,饮食的指导、用药方法的指导及对疾病认识的指导也不一样。如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对该病患者的合理化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又如痤疮的患者多数为青年人,情绪强烈而不稳定,有时欢快有时不愉快甚至愤怒,从自信至自贬,从自私至利他,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倘若病情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但病情较长或有后遗症的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绪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人要多给予支持,要多关怀、多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3注意事项

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用药物、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等[3]。护士在配合医生给患者治疗时,必须要掌握适应证、了解病情。如患者在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时给患者解释常见的不良反应,要注意不要高空作业、驾驶。长期使用激素时,应密切观察有无继发感染等,在使用外用药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方法并掌握药物的浓度和作用,同时多向患者宣传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争取患者的配合,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如瘙痒症皮肤病的患者,应避免抓、搓、擦,沐浴时避免用肥皂和热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鱼、虾、蟹等致敏食物,避免再次使用或接触有关致病药物和器物。通过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2

约定上午十点的采访,他匆匆赶来,一路小跑着上楼,旁人难以跟得上。由于另外一个紧急病人,采访又被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访谈结束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刘玮还没有吃饭,下午一点半,他又要到另一所医院去开专家鉴定会。走过皮肤科的走廊,能隐约听到有的医生还没下班,有的护士还在监测患者的皮肤过敏测试……

作为空军总医院的特色科室,也是北京公认最好的皮肤科之一,眼下季节皮肤科每天门诊量超过2000人。

刘玮与所有的医护人员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工作忙、压力大、责任重。

主任刘玮需要承担更多。

尽心皮肤病学研究

1978年刘玮考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医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入学的大学生,1983年,刘玮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又成为全国统招的首批研究生。

父母都是教师,他立志从医,“因为‘’中看到教师太窝囊了”。被蹉跎的岁月,被耽误的宝贵时光,令大学生们在进入校园后爆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和能量。刘玮也在其中,勤奋、刻苦、扎实地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8年学习,医者仁心、军人使命,深深镌刻在刘玮心中,不可磨灭。

1991年,刘玮博士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他所学专业为矫形外科,又有两年临床工作经验,其博士论文曾在1990年全国中青年论文评奖中获一等奖,母校曾为此专门贴喜报表扬。无疑,刘玮是极其难得的人才,领导希望他去骨科,他却坚决要求进入皮肤科。“当时看到很多皮肤病治不好,自己想有所突破。”他是带着挑战的心走进皮肤科的。

然而命运安排刘玮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组建于1980年,时任主任是新中国第一代军医、皮肤科专家蔡瑞康。他为刘玮安排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化妆品皮肤病研究。

这样的课题看上去似乎平平淡淡,刘玮暗下决心一年“攻下”皮肤科专业知识。

然而真正端坐桌前,翻开皮肤科专业书的第一页;真正进入门诊,看完前来就诊的第一个病人,刘玮发现,自己错了。他说:“皮肤科有自己的内涵和深度,想要成为专家级,需要毕生精力去努力。”被欲望激发的兴趣往往带有无穷的能量。刘玮开始尽心于皮肤病研究和化妆品检测,再无旁念。

曾经有一位患者,之前脖子、身上都曾长肿块,先后在北京几大医院看过门诊、住过院,还手术两次,但始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找到病根。患者极其痛苦,花钱,遭罪,看不好病,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怀疑自己染了不治之症。后来,这位患者脸上也出现肿块,无奈之下找到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挂了刘玮的号,在门诊,经过详细诊断,确诊为结节病,排除恶性肿瘤,最终在刘玮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缓解。

三十年行医生涯中,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每次被问起,刘玮总是哈哈一笑,说“太多了”!目前刘玮已是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峰会副会长、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照明学会光生物及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皮肤科学会会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化妆品行业把关人

刘玮衣着朴素,深褐色的外套,暗灰色裤子,都不是名牌。他的办公室也相当简单,除了白色的资料柜、白色的电脑桌、素雅的白窗帘,连一点装饰品都没有。他的生活与工作,严谨朴素,实在与时尚不沾边。

然而,翻开履历却会发现,刘玮是国家化妆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化妆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化妆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身兼《中华皮肤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与皮肤病杂志》《皮肤科时讯》《中国化妆品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

对这一长串的名词与头衔,只需一句话便能解读清楚:刘玮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把关人。

1991年,刘玮在时任科室主任蔡瑞康的指导下,涉足化妆品行业研究领域。当时中国化妆品行业刚起步,市场才放开不久,化妆品种类少,构成也很单一。成天与女人用的瓶瓶罐罐打交道,崇尚军人刚毅凛然的刘玮心里不是特别高兴。然而军令如山,他不能违抗,只能做好。国内化妆品企业不断推出新品,国外品牌渐渐进入中国市场,化妆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身体健康,国家急需推出行业规范,需要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在蔡瑞康的指导和推荐下,刘玮曾参加编制有关化妆品皮肤病的七项国家标准,负责编写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人体试验部分,负责编制《防晒化妆品SPF值人体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负责筹建全国范围内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2002年,空军总院皮肤科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检验机构。市场上所有进口化妆品种类,上市之前务必经由其进行安全性及功效性检测。繁重的临床工作,加上密集的化妆品检测项目,刘玮更忙了,但是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从不推脱。医生的天职与军人的责任交织在一起,他不敢懈怠。

采访的前一天,刘玮刚刚代表中国专家,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欧盟对华化妆品质量标准的谈判。“关系到中国人身体健康的事,我们不能让步。”

近十余年来,随着美容业的兴起和普及,刘玮又将主攻方向调整到皮肤美容、化妆品不良反应以及化妆品功效研究。

目前,刘玮正承担卫生部化妆品标准委员会科研课题7项,主要涉及中国九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研究,建立标准的功效评价程序和方法,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诺千金承载军医使命

“军医首先是军人,同时是医生。平日里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则要顶上去。”无需声若洪钟,也不用豪言壮语,同样掷地有声,一诺千金。

2008年6月,第十四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大会开幕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洪铎发言之前,首先要求参加大会的全体代表向深入灾区抗震救灾的皮肤科同志起立致敬,然后给与会人员读了这样一段文字:“头一次住帐篷,睡木板,枕大衣,晚上没电。部队住大路边,帐篷搭在农民的大蒜地里……昨夜余震多次,感觉大地哆嗦了一下。”

当时刘玮还和空军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奋战在极重灾区汉旺镇。这些日记是他用手机记录下来的。在地震中;汉旺镇遭到重创。震后15天,刘玮带领空军总医院四名医生,组成小分队进入重灾区汉旺镇,进行灾区皮肤病预防、治疗工作。每天,他跟同伴冒着余震的危险,跋涉于塌方的山体之间,攀爬在残破的废墟之上,不畏艰险,不怕疲劳地开展救助。灾区气候潮湿、闷热多雨、粉尘飞扬,卫生条件差,常见皮肤病多发,他们就在巡诊中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多发常见皮肤病进行一线诊治,并对一些少见、疑难皮肤病进行会诊。赴灾区前连夜编写的《灾区皮肤病防治手册》,也发放到了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手中。

这不是刘玮第一次奔赴救灾一线。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他带队进驻长江荆江段,坚持驻守46天,直到七次洪峰险情全部过去,才随主要部队撤离重灾区。回京后,他被授予三等功。

刘玮说,这是传统。“当年蔡瑞康主任一年8次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进猫耳洞,穿越敌人封锁线,一次次深入到最前沿,最终针对战场多发皮肤病研制出“抗灭癣霜”,成为官兵们的必备品,有效减少了部队非战斗减员。

高山仰止。前辈之风,刘玮铭记在心,实践于行。当空军总院皮肤专科的接力棒传到他手上,刘玮立足和平年代军、民医疗需求发展的双重需要,带领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再出发。

2012年,关于成立空军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的报告已经获批,一个富有部队医院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备中。

刘玮早已为专科医院勾画好了蓝图――计划成立10个皮肤病专科;医护人员由现在70人扩编到150人;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在非战时军事行动皮肤病防治研究等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

现在,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日均门诊量超过2000人,占空军总医院日门诊量三分之一,已经超过一家普通医院的规模。70人的医护人员队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天,刘玮看着候诊室里焦急的患者,既有欣慰,更多隐忧。这些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往往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可是局限于现有条件,他们只能挤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候诊,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分配给患者的时间也远远不充足,很多病症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可是庞大的门诊量确实让医生十分为难,也难以让患者满意。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3

1 心理护理

1.1 对于初诊病人,由于从来没有治疗过龋齿,所以对口腔诊疗工作一般不了解,加之就医心切,环境陌生。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重。这时,护士应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消除陌生心理,适应环境变化,让病人感到亲切,温暖。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病人安心,能够尽量配合口腔诊疗工作。

1.2 对于复诊病人。护士应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讲解清楚本次治疗的特点。让病人提前有个良好的心理准备。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使之能积极配合大夫的诊疗工作。

1.3 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就诊时,护士应适当照顾,以老年优先为原则,给予提前安排就诊。并以儿女般的心情尊重老人。若老人行动不便时应主动上前搀扶。如无家属陪护的老人,护士应主动帮助护送到诊疗台或指明路线。

1.4 门诊护士还应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学习,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心理活动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一个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宁静舒适的就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做到积极主动,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使之以轻松的心情就诊。

2 护士助疗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点,工作中经常使用注射器,刀片,拔牙,各种浸泡的消毒液,以及治疗中用到的笨,甲醛,汞等化学物质。所以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2.1 针刺伤是门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的意外伤害。具有潜在的感染危险。如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以及带血的器械等,都宜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护士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应树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瓿时,应用纱布垫于安瓿和手指之间,以防划伤。对于使用过的各种针头,刀片等利器,应戴手套进行分捡后装入坚固的利器桶内集中储存处理。带血及分泌物的器械也应分拣浸泡。如果不小心划伤皮肤,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酊消毒,不脱碘。必要时进行传染病方面的上报处理。

2.2 化学物品及重金属使用时的防护在口腔诊疗工作中,使用重金属和化学物品是经常用到的。所以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例如使用银汞合金胶囊作为牙齿充填材料时,护士摇汞时就应戴好一切防护用具。因为银汞是可以通过空气挥发,皮肤粘膜吸收的,吸入人体后不易排出。苯,甲醛甲酚等对人体都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做好个人防护。

2.3 对消毒剂使用的防护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浸泡器械。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常用的消毒剂多是挥发性的,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频繁接触可造成手部皮肤的损害,产生皲裂,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犯创造途径。所以护士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前要明确消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做好个人防护,以免造成近期或远期的伤害。

3 消毒隔离工作

口腔门诊护士工作中,除了助疗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消毒隔离工作。因为口腔工作中所有的诊疗器械,都是由护士消毒灭菌后才能供病人使用。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共108例,男性45例,女性63例,年龄25岁-76岁,发病最短为1天,最长为7天前来就诊。其中侵犯三叉神经10例,占9.3%;肋间神经85例,占78.7%;股神经13例,占12%。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103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满意。65例于2周内治愈,28例于3周内治愈,10例于4周内治愈。治愈标准为皮损痊愈,疼痛消失。另外5例遗留轻度神经痛。

        1.2 治疗方法   就诊后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如有感染行抗感染治疗,局部对症处理。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临床护理   由于本病症状的特殊性,患者就医初诊时,误诊时有发生,有学者报道误诊率达39.0%[1]。带状疱疹常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腹症、牙痛等,极易延误诊断,不能及早正确施治,增加患者痛苦,并可能因末梢神经受损遗留慢性神经痛,病情迁延,如果护士能细心的询问病史和观察病情,及时指引患者到皮肤科就诊,就能及时作出诊断。因此,门诊护士要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病情变化,仔细观察疼痛区域皮肤有无红斑、水疱等;观察水疱的色泽、形态、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叮嘱患者每天按时复诊,接受治疗和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进行局部护理的正确方法,同时应指导病人避免与儿童密切接触。

        2.2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剧烈疼痛,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特别是民间把肋间神经带状疱疹称做“蛇”,认为当蛇头和蛇尾相接时就会死人。所以,许多老人对此比较恐惧,并容易听信民间偏方而贻误病情。因此,应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一方面热情接待患者,让其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向患者做耐心的宣教工作,向病人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病情进展及预后,让病人解除紧张心理,不要轻信民间不科学的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

 2.3 加强皮肤护理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5

实施干预措施的310例新生儿男181例,女129例;出生体重2300-4550g;出生1分钟艾氏(Apgar)评分8-10分,均无窒息及其他合并症。

2 对参与新生儿护理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门诊及住院后宣教 做好孕期及产后饮食指导,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护士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单及口头说教的方式,告知孕妇孕期常食辛辣刺激食物及虾、蟹等易致敏食物新生儿易发生毒性红斑;避免接触异物如吸入花粉、屋尘螨、香水、异常气味、及动物羽毛等。有学者认为母体胃肠道吸入某种过敏源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诱发新生儿红斑;产后避免食辛、香、热物,避免脾胃积热达于肌肤。

3.2 病室环境 室内禁止摆放鲜花以减少过敏源;病室内必须阳光充足,每天通风换气两次,30分/次,以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量散失,增加新生儿舒适感。室温冬季保持在20-22℃,夏季26-28℃,必要时使用空调控温,使室内温度恒定。室温过高时热效应可导致皮肤角质下汗液潴留,潴留皮内的汗液刺激皮肤引起红斑的发生[2]。

3.3 体温管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因此对新生儿加强体温管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定时监测体温,体温保持在36-37.3℃之间;哺乳时包裹不宜太厚,减少哺乳时劳累出汗。

3.4 皮肤护理 新生儿衣被、沐浴用具专用;医务人员接触婴儿或针对新生儿操作时应洗手;避免捂盖过多;避免使用纸尿裤;睡眠时尽量侧卧,左右变换体位,避免背部、臀部长时间压迫;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皮肤涂粉,保持皮肤干燥。

3.5 衣物选择 新生儿衣物选择质地柔软的纯棉制品,避免化纤对皮肤的刺激,衣物包裹的多少与成人所穿衣物进行比对,新生儿稍厚于成人即可。包裹及穿着衣物过多时,可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汗液潴留于皮内刺激皮肤引起红斑。因此,积极指导家属做好新生儿护理,使新生儿处于最佳状态。

4 结果

本组新生儿310例,经过护理干预,新生儿毒性红斑发生14例,发生率4.5﹪,明显低于以往报道数据。

5 讨论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据报道发生率30-70%[3]。可能由于母体分泌激素经胎盘或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或因患儿胃肠道吸收某些致敏源引起变态反应[4]。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抗病力差,如过度保暖、多汗浸渍及化学刺激,易诱发新生儿红斑。因此早期干预预防毒性红斑的发生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

参 考 文 献

[1]任建华产科病房新生儿毒性红斑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7.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6

徐金华医生简介:

徐金华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徐金华主任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此后一直在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从事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过敏性皮肤病及各种性病,尤其在诊治慢性荨麻疹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近年来,徐金华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曾多次荣获部级、省部级奖项。

项蕾红医生简介:

项蕾红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痤疮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医学美容学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项蕾红主任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先后在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修,擅长诊治白癜风、黄褐斑、痤疮、面部皮炎、湿疹等疾病。近年来,项蕾红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教委、上海市科委及中华医学会的科研项目,曾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等多种奖项。

中西医结合科

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立于1954年,是上海市成立最早的中医科室之一。目前,该科室拥有在职员工近40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9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生导师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上海市名老中医2名。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下设有门诊、中西医结合病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延缓衰老中心、治未病中心、中西医结合内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亚级科室,拥有中西医结合肺病专业、中西医结合老年及代谢病专业、中西医结合激素使用与撤减专业、中西医结合老年心胸内科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中西医结合脑与脊髓疾病专业、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统疾病专业、传统中医专业、中医外科专业、中医妇科专业及中医针推专业等10余个专业分科。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炎症性疾病、衰老与老年病、代谢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肿瘤等方面颇具特色,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沈自尹医生简介:

沈自尹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沈自尹院士于上世纪50年代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既从临床上证明中医的“证”是科学的、客观存在的,又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了“肾阳虚”的本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隐性阿狄森氏病、哮喘、慢性气管炎的治疗当中,大大提高了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沈自尹院士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洲进行讲学,并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曾荣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陈剑秋医生简介:

陈剑秋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与虚证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剑秋主任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糖尿病、风湿病及乳腺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风湿病(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神经外科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南方地区建立最早的神经外科科室。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该科室的医疗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正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8名,主治医师22名,设有病床600余张,现代化专业手术室25间,拥有包括术中核磁共振导航系统、Cyberknife、伽玛刀、激光刀、细胞刀、超声刀、脑内窥镜、PET/CT、颅内压监护仪、3D血管造影机、神经导航系统、计算机虚拟现实手术计划系统等国际一流的硬件设施。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擅长诊治脑血管性疾病、脑脊髓肿瘤及颅脑创伤等各种神经外科疾病,年手术量高达2500余例。

周良辅医生简介:

周良辅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部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WHO神经研究和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副主委、上海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亚太神经外科协会执行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执行委员。周良辅院士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神经外科、Mayo Clinic(梅奥诊所)及UCLA神经科学习考察。多年来,周良辅院士一直从事显微外科、颅底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镜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脑动脉瘤、颅内及脊髓肿瘤等多种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极深的造诣,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杰出外科医生奖、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中国医师奖等多种奖项。

黄峰平医生简介:

黄峰平医生现为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副院长、上海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青年医师专家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神经科学协会会员、美国神经外科学会会员。黄峰平院长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2000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后学位,他擅长诊治脑肿瘤、脊髓血管性疾病及各种颅脑疾病。近年来,黄峰平院长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

手外科

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成立于1960年,由我国骨科学创始人、著名骨科专家李鸿儒教授、杨东岳教授创办,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1966年,该科室首创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技术,并于1985年成功设计出两套供血系统及新的血循危象分类与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足趾移植的成活率(成活率高达98%)。1992年,该科室获得卫生部批准,建立了手功能重建实验室及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1995年,该科室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及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3年被指定为部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际手外科协会培训中心及国际AO协会手外科培训中心。目前,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现有正教授13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各类技术人员5名。近年来,该科室作为华山医院的特色特室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顾玉东医生简介: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7

1皮肤病的概念及特性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多种内脏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所表现。皮肤病往往起病较急,恢复缓慢,不当的护理易致其复发及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易引起病人恐慌与社会歧视。因此,皮肤病的治疗管理不仅需要及时、正确的用药,更要求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和后期长期、规范的护理。

2延续性护理的起源及特性

牛津词典对“延续”的定义是不间断的、连续的,延续性护理这种“不间断的护理”所包含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具体概念经历了一定的变迁。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出现于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病人从医院回归到家庭、社区中,治疗、护理服务也应该随之不间断地转移到家庭和社区。20世纪50年代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集中于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12];2003年美国老年病协会(AmericanGriatricScieteoy,AGS)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护理场所(如医院、亚急性和急性护理场地、病人住所、初级及专业护理机构)之间转移或同一护理场所的不同层次(如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3]。此外,延续护理还具有以下特性:①初级治疗的延续性,初级治疗得以延续主要在于病情不同发展阶段医护工作者与病人之间医疗关系的延续。这种延续的关系可理解为长期的、相互的,或者个人的一种连续性关系,促进了医患双方的交流、信任以及责任感[45]。②心理健康的延续性,强调了医疗团队人员和病人医疗关系的稳固性和长期性,基于同一目标不同专业的人员提供延续[6]。护理计划的制定应有系统性、机动性,以应对不同情况的需求[7]。③护理活动的延续性,护理活动强调在护理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的连续性和合作的连续性,从而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将护理方式个体化,同时强调疾病缓解出院后如何与社区或者家庭护理衔接[8]。④疾病管理的延续性,体现在不同诊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之间保持服务的连贯性、条理性和及时性。相对于过程的实施,更强调合理的流程和管理策略的制定[9]。

3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皮肤病的影响

3.1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是一种传统的随访方式,操作简单且相对低价[10]。作为院外护理支持体系中的重要手段,电话随访是一种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11]。在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的电话随访中,主要随访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用药提醒、饮食指导、皮疹变化情况的询问及复诊提醒等,得到了较理想的研究结果。电话随访普及性较高,且弥补了家庭随访耗时耗力的缺点,可以便捷地完成信息、管理及关系上的延续,并为其他护理服务方式的细化提供指导方向[12]。在皮肤疾病治疗、护理中强调及时掌握皮疹的变化,但电话随访的不可视性,使它不能成为皮肤疾病延续护理服务的唯一方式,因此需将电话随访与其他方式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延续。

3.2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可以达到全面获得病人健康信息的目的,也是慢性病病人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病情,更好地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陈海燕等[13]针对黑色素瘤病人出院后干扰素治疗进行延续性护理,共纳入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由皮肤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定期上门随访,进行药物知识、饮食、休息与运动的健康指导,取得较好的随访效果,并及时发现4例病人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硬结,采取注射部位轮换的方式,要求病人按照轮换卡进行注射,避免再次注射硬结部位。这种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在全面查体的同时可以进行心理照护,有助于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但有受时间、地域限制、工作量大、实施成本较高等缺点,难以大范围开展。

3.3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

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是集多种延续性护理方式为一体的服务部门,为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吴玉芬等[14]介绍了成立延续性护理中心开展居家护理、电话随访、短信温馨提示、健康教育讲座等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生参与率低,难以实现整体质量的提高。皮肤科病人皮疹变化的连续性是病人病情的重要资料,因此医疗关系一旦建立,最理想状态是首次参与治疗的医师能将此医疗关系继续,但是对于非本地病人来说,维持这样的医疗关系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就诊过程。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可将首诊医师、病人皮疹变化资料及后续参与诊疗的医师有效联系,将病人重要信息从首诊医院转至社区医院。如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将是未来皮肤疾病延续护理的发展方向。

3.4通信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通讯软件、手机App的发展,网络几乎渗透入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为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式。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中,研究者结合QQ、微信等通讯方式积极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并定期通过公众号的形式SLE基础知识、用药护理、休息活动、心理调适、饮食营养及并发症防治等讯息,用皮肤生活质量指标量表(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对病人出院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的整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15]。作为新兴的延续性护理方式,通信网络平台节省资源、方便快捷,随着网络的不断提速、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该模式将会很快成为皮肤疾病的主要延续护理服务方式。

3.5护理专家门诊

护理专家门诊是由具有专科经验的护士出诊,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可处理病人的专科并发症并指导居家护理,同时也便于对病例的跟踪管理。杨茜等[16]对132例结节囊肿型痤疮病人进行延续性门诊护理和指导,参照中医体质分型,从出院开始进行干预;将结节囊肿型痤疮病人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及痰湿质5种体质,共持续6个月,研究完成后对病人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护理专家门诊干预对病人疾病情况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此方法需要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多,成本较高,参与率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

4病人信息化管理及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护理延续服务是长期的医疗行为,需要根据不同病种制定护理延续计划,定时进行干预,以促进病人的康复。随着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病种的多样化,如何准确、高效、无遗漏地进行长期、多次管理、更新病人就诊的重要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韩亮等[17]报道应用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医院临床管理质量和皮肤外科手术的工作效率,在接受皮肤外科病人咨询时,可将类似或相同病例通过本系统数字照片展示给病人观看,使病人了解治疗结果,增强治疗信心,让病人能够愉快地接受治疗。唐颖等[18]报道了医院自主开发延续护理软件,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联动医院、延续护理中心和社区,构建电子信息网,实现病人信息互通,将医院高质量、专业水平的医护服务延伸到家庭。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有利于推动延续护理工作有效持续地开展,既为病人带来便利,又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将是护理延续服务更高效、更规范管理的一种方式,适合在各个医院及不同病种皮肤疾病的延续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5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是发展的趋势。不同皮肤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是不同的,医护人员需对病人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丁金花等[19]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质性研究显示,出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护理需求多样,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患儿及家长缺乏过敏性紫癜疾病相关知识;家庭环境下饮食或服药需求高;电话随访和门诊就诊需求高。出院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长需要关心和支持,需要延续护理服务形成规模并更加规范。结合基层医院及社区的相关调查发现,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病人对护理延续服务的需求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提示需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完善基层及三级医院的延续,更好地将两者对接延续。

6皮肤疾病延续护理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需要对延续性护理服务做出质量评价。Counsell等[2022]研究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包括以下指标:①临床结果指标,与病人生理功能有关的指标,主要是评价其症状控制、并发症预防、疾病结局等;②病人功能指标,包括病人的自我效能、生存质量、日常活动能力等;③卫生经济指标,注重其成本和效益,如再入院率、医疗及护理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等;④满意度指标,病人及家属对所接受服务的评价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感受。采用居家护理评价表、电话随访表、病人满意度测评表反馈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其标准较主观、单一[14]。李英华等[23]遵循外文量表引进流程对美国学者制定的延续性护理测评量表(CTM)进行重新翻译和文化调适,形成了适用于我国的中文版CTM,并在慢性病病人中评价其信度、效度,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延续性护理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评价方法,大多数皮肤疾病采用国际普遍使用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测试,并结合各个皮肤疾病临床评分表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参考皮肤疾病特点及护理延续服务评价指标制定合适的皮肤病延续护理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评价护理延续服务并不断改进。

7皮肤疾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发展建议

7.1评估标准及服务指南

有效的评估标准及服务指南有助于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基础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延续性护理实施范围和深度仍较局限,评估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研究分析,尤其是对不同皮肤疾病的细化仍需要大量的工作。服务指南有助于保证访问内容和时间的一致性,避免随意性,如为了使电话随访的实施更为规范,可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针对不同疾病的电话随访手稿,使电话随访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偏差[24]。评价标准及服务指南的确立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与实施延续。

7.2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应设定专职岗位,多元学科合作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多数由病房责任护士完成,与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相矛盾[25]。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应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设定专职岗位,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各司其职,才能更加专业、高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部,设立岗位,挑选有经验的专职护理人员对全院的出院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工作,设定了工作量、工作内容及工作制度,并进行统一管理,研究结果理想[26]。此外,护理延续服务并非简单的护士工作的延续,而是对病人的整体康复计划实施的延续,因此需要医生的配合,且需要跨学科合作。如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方国家儿童AD的发病率为10%~20%[27],我国的发病率也已在3%以上[28]。从AD和食物过敏发展至过敏性鼻炎,最后发生过敏性哮喘的过程为过敏进程,其中AD是过敏进程的第1步,对AD的预防及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经皮致敏的发展,降低哮喘发病率及发作频率[2931],这涉及皮肤科及耳鼻喉科、呼吸科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多学科合作,深化延续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延续的工作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7.3合理的收费标准

由于目前护理延续服务项目除上门服务外,基本为免费项目,人员、设备、场地、技术等各项服务成本均由医院承担。另外,社区机构受限于成本效益、护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对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护理服务项目积极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延续护理服务的推广[32]。而且大部分病人也认为根据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及形式收取一定服务费用是合理、规范的[33]。因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需要相应的部门及参与人员协商制定标准,为延续性护理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8

1.2 化学因素 ①汞对人体的危害:汞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空气中汞的允许含量为20~100 μg/m.3。汞的污染对医护人员来说,主要是通过汞蒸气从呼吸道或通过皮肤直接接触而受到影响。引起头痛、眩晕、鼻炎、咽炎、耳痛、重听、易流口水、眼及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等。此外,从口腔内清除的银汞合金残渣,被排入下水道,可使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②甲醛溶液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灭菌法是临床上用于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为甲醛加高锰酸钾氧化熏蒸法(简称甲醛氧化法)。此法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比较可靠,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报道甲醛具有一定的毒性[4,5],对人体健康可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人体的皮肤、眼球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直接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③戊二醛对人体的影响:戊二醛属高效灭菌剂,能有效杀灭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是口腔门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但戊二醛属于中等毒性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刺激性,并有难闻的醛气味。浓度过高可引起皮炎和过敏。

1.3 自身因素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倦感。口腔门诊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患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就诊时怀着不同的就诊心态和就诊目的,面对复杂的社会群体,每天都需处理不同的疑难问题。门诊护士工作长期站立,椅旁配合动作单一,被迫过久,易导致护士患慢性疲劳症。口腔门诊环境嘈杂,机器钻牙声音、患者声音等较多,灭菌设备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在其在抽真空时,噪音更大。长期工作在该噪音环境中,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护士工作负担太重及上班的护士太少,工作单调,和医生、患者沟通容易产生冲突[6,7]。

2 职业安全防护

2.1 防止口腔门诊病毒交叉感染的措施 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现有的经典器械消毒方案,这是避免病毒交叉感染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口腔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卫生习惯”教育,使每位患者都能有机会得到医务人员“一次性手套”的诊治;对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疫苗主动免疫(如HBV),使之对病毒产生免疫力;对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诊时应进行详细询问,必要时进行病毒学检测;在医务人员中进行HBV、HCV、HIV 等病毒的筛查工作,对指征阳性者应避免其与患者的直接接触。

2.2 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措施 ①口腔门诊护士应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功效及浓度、注意事项。取放物品时要戴口罩、眼镜和一次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若在操作中护士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损害;②工作中护士应戴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汞;应保持诊室内通风良好;地面、墙壁保持光洁;从口腔内清除的银汞合金碎屑应保存在装有水的容器中集中回收处理;对医务人员进行体内汞蓄积量的定期测定;③口腔门诊护士常年接触含氯消毒剂、戊二醛,要求上班时必须戴手套。使用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

2.3 减少压力的措施

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护士参加本专业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各级学术会议,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把握国际国内新业务、新技术。日常工作中要求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和利益出发,采取换位思考方式,维护好患者的权利,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门诊护士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以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胡敬意.医院口腔科器械HBsAg污染调查.消毒与灭菌,1998,5:243.

[2] 梅玉新.口腔门诊病人HSV-I抗体的检测.上海口腔医学,2000,9(1):44.

[3] 吴杰.表现为顽固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6,13(44):242.

[4] 刘胜文.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4.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6月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256例,其中男940例,女316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 ±0.5)岁。按输液单双日分组,单日输液为对照组625例,双日输液为对照组631例,比较两组患儿头皮损伤情况及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两组患儿所患疾病、年龄等无显著差异, (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将患儿仰头平卧,助手或家长协助稍固定头部,操作者手持儿童理发器,右手握 Panasonic ER353型儿童理发器,刀刃与头皮成30°~40°角,打开开关,慢慢移动理发器逆着头发方向,由下往上修去穿刺部位的头发,范围:以穿刺部位为中心5~6cm,一次修不干净,再次修,直到修理干净为止,护士可根据情况,或家长的建议适当修理患儿头部头发,让修理后的头部看起来美观,清理剃去的头发,常规消毒,穿刺。对照组:操作者手持一次性剃毛刀,顺着头法的方向由上往下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范围及消毒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 DPS数据处理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儿童理发器与一次性剃毛刀皮损情况比较,见表 1。

3 讨论

对儿科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来说,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备皮是一个较为刺手的问题,操作中皮肤损伤时有发生,家长因为剃去头发影响美观问题而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直接影响了治疗的进行,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给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寻求一种安全、高效、适用的小儿备皮刀具,本输液室通过对采用儿童理发器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备皮中的运用,证实了采用儿童理发器比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剃毛刀效果更好,感染机率更小,还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安全、方便,不损伤头皮,深受护士、患儿家属的欢迎。

3.1对照组病例在使用一次性剃毛刀损伤头皮例数为10例,在使用一次性剃毛刀的过程中,患儿哭闹,不配合,刀口锐利,刀口缺乏保护,易损伤患儿的皮肤,给患儿带来不良损伤,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再加上婴幼儿哭闹不配合,增加了备皮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国外资料证明,使用备皮刀会破坏皮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1],而使用儿童理发器中头皮损伤为例数为0例,儿童理发器具有保护套装置,属内藏式刀刃,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备皮时彻底消除了皮肤损伤的隐患,减少因剃毛造成患儿头皮损伤。

3.2 因剃毛直接导致的感染时有发生,电镜下可见皮肤上有小切口及搔抓的痕迹,损伤的皮肤成为细菌进入机体的门户,又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备皮刀会破坏皮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即使是最熟练的剃毛操作也会损伤皮肤,有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有调查表明,即使使用已消毒的刀具,由于消毒方法不当,刀架、刀片的 HbsAg阳性率分别是 25%及 19%[2]。

3.3两种备皮工具在患儿头部皮肤准备时的优劣我们通过6个月时间对 1256例患儿头部皮肤准备的观察发现,家长对护士剃发操作的满意度由 95.2%上升到 100%。

4 小结

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使用儿童理发器的临床效果好,降低头皮损伤和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解决了输液中护理难题,增进护患关系的发展, 降低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10

2009年12月1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式颁布实施。所谓手卫生,就是洗手、对手部进行卫生消毒以及外科手部消毒的总称。当前,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是一种可行性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并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工作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其中洗手就被认为是十分必要、最为简单、最易实现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手段。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洗手的有效性,特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人员,在其接触患者或者进行护理工作之后。分别用两种洗手方法洗手,以便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效果,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9.5~1.3)岁,护理工龄为2-25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年龄、护理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洗手方法观察组采用茂康皮肤消毒液2-3 ml对手部进行擦拭。茂康皮肤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浓度70%-75%的乙醇和0.45%-0.5%的以醋酸氯己,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建议的六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揉搓,时间在15 s以上,并注意在此过程中消毒剂可以覆盖全部手部肌肤,一直到手部干燥;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洗手方式,即用肥皂洗手,同样依照六步洗手法,先将手用流动水浸湿,然后擦肥皂,充分进行揉搓之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在冲洗干净之后进行手干燥。分别对两组人员洗手前后进行手部采样做细菌培养。

1.2.2采样方法首先要确定采样时间,对两组人员在洗手前后分别进行采样,在接触患者或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洗手前采样;在其洗手之后,完成手部干燥且在未接触任何物品之前进行洗手后采样。其次确定采样的具体方法,等待取样的护士保持五指合拢状态。用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由指根开始向指尖方向进行擦拭,反复擦拭2次。所使用的无菌棉拭子是用中和剂浸润过的,在进行2次擦拭之后,转动采样棉拭子,对操作者有过手接触的部位进行擦拭,再将棉拭子置于相应采样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1.2.3检测方法在采样液中取1 ml进行活菌计数,在37℃的环境中培养48 h。

1.3评价标准

手部的细菌群落总数在5 cfu/cm(sup)2(/sup)以下。并且未从样本中检测出致病细菌即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在洗手前后细菌群落数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合格率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35例护理工作人员中,洗手后有34例合格。合格率为97.14%;对照组35例中,有33例合格,合格率为94.29%,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11

1延续性护理的概念

目前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老年病协会提出的概念[6~7]:延续性护理是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和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2008年,在英国国家卫生部门进行的癌症治疗倡议活动中,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活动主题之一。从2009年起我国卫生部已将医院延伸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之一,并在2011年的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中鼓励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卒中、 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效果,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出院健康照护中的研究较少[8]。对于出院的肺癌放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未有统一的指南和标准,目前实施的形式多样。

2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内容

延续性护理并不强调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直接而长期的护理,而是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从出院的准备阶段到转诊,回归家庭,贯穿整个过程。出院延续性护理需要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督促患者执行医嘱,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其在恢复期遇到的新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2.1心理护理

“谈癌色变”,患者不仅要面对肺癌本身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因放化疗历时长、次数多,医疗费用支出高,以及各种副作用,患者心理防御功能下降,高水平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因此,应及时发现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惊恐等情绪,给予相应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10]。

2.2疼痛护理

放疗和化疗引起皮肤黏膜损伤,以及癌细胞转移、淋巴组织产生炎症等原因引起患者肌肉关节疼痛。患者出院后,需了解其疼痛情况,止痛药的使用,对常见止痛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掌握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物理疗法(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等)、环境舒适止痛法、饮食疗法、心理暗示等[11]。

2.3饮食和营养护理

肺癌放化疗的周期为6~7周,不良反应较大,常对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患者迅速消瘦甚至出现恶液质[4],需加强患者营养补给,提高免疫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和饮食特点,配合营养师制定单独的饮食护理方案,鼓励其进食低脂、低盐、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指导患者加强营养[12],减少辛辣饮食[13]。同时,指导患者食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发生。

2.4皮肤护理

放化疗累积到一定计量时,可产生皮肤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脱屑、皮肤瘙痒,重者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等,或全身出现皮疹、斑丘疹,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注意有无皮肤反应,倡导局部保持清洁,如局部皮肤出现皮疹和斑丘疹,建议使用醋酸氟轻松软膏外涂,以减轻局部皮肤症状[14]。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全棉内衣并定r更换,禁止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碘酒,保护受照射部位皮肤,忌搔抓刺激,避免局部皮肤外伤。另外避免强烈阳光直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5健康训练

经放化疗的患者常表现出疲乏无力,抵抗力差,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研究表明健康训练培训能有效应对癌症化疗或放疗及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症状负担。Jensen Wet等[15]为患者进行走路和平衡锻炼计划,运用瑜伽和抗阻力训练,效果良好。

2.6PICC/CVC管道护理

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使肺癌患者化疗一周期结束后尚未完全康复,对化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PICC/CVC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掌握不足。若患者不进行很好的维护会增加堵管的风险,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开展PICC/CVC管道护理教育,告知患者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不擅自撕下贴膜、贴膜如有卷曲松动及时换药、避免盆浴泡浴、不用置管侧手臂提重物、睡眠时注意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每周按时换药、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等[16~17]。

3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形式

3.1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为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回访工作主要由护士担任,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回访,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主动跟踪患者,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疾病咨询。电话随访在放化疗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较丰富[18]。陈斌等人[19]设定以生存质量KSP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工作状况、需要住院与否、家人照顾情况等10个问题为具体随访内容。黎贵等人[20]为放化疗患者制定规范的电话随访稿,随访内容为2个切入性问题,6个症状评估问题,3个健康教育问题,2个开放性问题,以及结束语。回访必须设置统一规定,承担回访的医务人员必须理清回访程序,规定回访的要求,如遇到超出护士回答问题的能力时,不能当场回答,注意回访技巧,做好回访记录。

3.2网络远程护理

近年来,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护理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护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Care Nursing,AAACN)将远程护理定义为“在护理实践中通过电子通信技术的传输、管理和协调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保健和护理服务”。电话、QQ、微信、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视频等是远程护理的常用电子通讯方式,借此可消除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基于患者或其照顾者主观收集患者的信息,并能准确地传递给医务人员。有研究表明,很多患者难以准确回忆病情,且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是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等原因,不能有效表达,医生表示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只有50%的可用性。国外近几年有研究者使用新型电子计算机设备远程动态监测技术有效地应对以上难题,此技术用于自动监测居家肺癌患者的脉搏、血压、温度、体温、氧饱和度等生理体征,通过GPS通信设备自动传输采集的数据至指定中心,由中心的人员高效率获得病情资料,并做出及时处置[21~22]。然而受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GPS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普遍应用程度等,因此推广程度也受到限制。

3.3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承担着为回归家庭的肺癌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的责任,对肺癌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社区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别。国外社区医院建立肺癌中心,邀请部分外来医疗专家与本社区的医务人员共同组建多学科医疗团队,参考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患者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医疗团队包括外科医生、肺癌专家、放射治疗师、病理学家、肿瘤专家、肿瘤专科护士等,肿瘤专科护士参与患者的全程护理。社区肺癌中心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每周开展医疗团队和患者会面病案讨论;社区医生必须在48小时内开始治疗已确诊的肺癌患者,减少因等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23]。然而,国内社区医院资源有限,缺乏接受高等专科教育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患者主动到社区医院接受基础治疗不多。

3.4门诊随访

门诊随访是较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法。通过定期门诊随访可以收集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患者门诊复查时,可结合护士评估和指导,对于持续性护理中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护士可结合电话随访[10]。

3.5医院社区一体化

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模式为: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协作重点管理、定期评价,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制度。医院为社区提供患者诊治记录的电子档案,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疗经过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社区医院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开展家庭随访和治疗。部分医院也联合社区开展家庭随访工作或电话随访,与社区医院共同决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该模式建立了全新的医院社区康复互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患者能得到及时便利、全程、连续性的医院社区康复服务[20]。

4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评价指标

肺癌患者出院延续性评价指标与患者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者关注点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遵医行为:黄旭芳等[23]使用遵医行为评估表评价,能执行5项内容配合治疗为完全遵医行为,2~4项为部分遵医行为,0~1项为不遵医行为。完全遵医行为和部分遵医行为统称为遵医行为。(2)护理满意度评分:何陆英等[10]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舒适度,评价方法:护士用长10 cm的标尺,由患者根据自身舒适感受在标签上指出相应的位置,1 mm为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舒适度越高,表示护理越满意。(3)服药依从性:药物占有比(MPR)可反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治疗期间所获药物覆盖的天数/治疗的总天数×100%,MPR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好[24]。(4)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PRT QLQC43和FACTL两种国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25]。(5)负性情绪评分:主要评估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分值越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小[8]。

5小结

尽管延续性护理的规模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但就目前来看,放化疗出院肺癌患者延续性护理尚无统一规定。大多还局限于健康教育强化方面,且只注重患者的参与,忽视了家庭成员和照顾者的延续。国外设立肺癌护理专家[26],国内尚未开展肺癌专科护士培训,应加强承担肺癌放化疗出院病人延续性护理工作医务人员的教育。国外的研究注重不同机构间多学科的合作以团队模式共同致力于为患者服务,而我国的研究各机构较为分散且患者回到家中后社区保健资源未能充分利用[27],主要依靠以医院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因此,我国的延续性护理应制定统一的方案,建立完善的体系,使延续性护理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5): 488493.

[2]钱桂生.为提高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而努力[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1): 13.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门急诊进行输液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5.62±1.4)岁,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套管脱落、动脉误入以及静脉炎症等情况。

1.2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在小儿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套管针脱落、液体外渗、误入动脉以及静脉炎症等,导致留置针的使用效率较低,见表1。而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家属认为门急诊使用留置针不安全,对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了解,还有就是很多门急诊的护士在输液时更加习惯使用钢针,现就对门急诊小儿留置针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1.2.1液体外渗 液体外渗的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及触痛,导致液体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操作不当,血管的选择不合适,以及输液过程中液体流速过快都会导致留置针针头将血管壁戳破,导致所输的液体外渗到皮下组织等部位,引发患者的不适。

1.2.2套管脱落 套管脱落的临床表现为留置针导管滑脱至皮肤之外,导致这一原因主要是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对长时间的输液产生了烦躁不安的情绪,过多的活动导致套管的脱落。

1.2.3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临床表现为液体滴速过慢或者不滴,回抽时无血,冲关时会感觉到较大的阻力,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反流。由于封管后患者局部肢体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或者过度活动导致静脉压力过高引发血液回流,形成较小的血栓,也有可能是患儿的凝血机制出现异常。

1.2.4静脉炎 静脉炎是指在穿刺部位血管出现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现象,穿刺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硬、无弹性的条索状静脉。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药物刺激,导管机械刺激等。

1.2.5误入动脉 通常患儿的小动脉搏动微弱,因此易误认为静脉而进行穿刺,导致误入动脉情况的发生,其表现为抽回血为鲜红色、输液滴速很慢,甚至在输液时还能出现回血,患儿哭闹不止,出现局部皮肤发白。

1.3解决对策

1.3.1液体外渗的解决对策 为避免采用留置针输液时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护士应熟练的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操作,尤其是遇到患儿的血管粗直、饱满时应当确保穿刺的力度合适,动作要轻柔,穿刺前安抚好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取得患儿及家属积极的配合,避免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影响到穿刺的效果,在穿刺完成后要对留置针进行固定,确保留置针及穿刺部位不会受到不良的外部压力,且不会发生移位及脱落。

1.3.2套管脱落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出现套管脱落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儿的安慰工作,防止患儿出现烦躁的心理情绪,再者要重点叮嘱患儿家属要照看好患儿,在输液时切忌掩盖患儿的输液部位,并配合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由于用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后会使得皮肤和透明胶的粘黏能力下降,使留置针固定不牢,因此用碘伏消毒皮肤后要采用75%酒精脱碘后再用胶布固定,发现固定胶布粘贴不牢时要及时更换,对于脱落的套管不要马上安置,应用碘伏对穿刺部位消毒后再进行安置,以免引发感染。

1.3.3导管堵塞的解决措施 为防止导管堵塞,在输液时护士要指导患儿和家属尽可能的避免留置针套管部位受压,在封管时选择5 ml的注射器吸2 ml肝素封管液,连接头皮针,向外缓慢波动头皮针,使肝素帽内只留针尖斜面,在封管时推注封管液要均匀,以避免边推注边推针封管操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正压封管,对于凝血机制异常的患儿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防止导管堵塞。若发现导管堵塞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穿刺。

1.3.4静脉炎的解决措施 为防止静脉炎的出现首先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在穿此前要检查留置针,确认其包装完好,规范穿刺操作,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要大于敷贴范围,待皮肤上消毒液完全挥发后进行穿刺,从远端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动作轻柔,防止针尖刺破血管。

1.3.5误入动脉解决措施 护理人员要准确把握患儿动静脉位置和走向,采用合理的穿刺手法和角度,一旦出现误入动脉要及时的拔掉留置针,消毒针眼部位及周围皮肤,避免发生皮下血肿。

1.3.6优化服务流程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服务,要不断的优化服务流程。首先要在科室成立专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留置针输液的相关知识宣教和专业技能培训,明确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落实留置针回访制度,严格登记,以便统计,并制定相关奖励机制,激励成员高质量完成工作,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其次要制作视频、宣传手册、展板等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宣传,使患者和家属对静脉留置针有更加深刻而正确的理解。最后要完善相应的收费标准。

2结果

皮肤科门诊部护士篇13

李兰娟医生简介:李兰娟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兰娟院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的诊治及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造诣。近年来,李兰娟院士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获得国家专利3项,撰写专著7部,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陈亚岗医生简介:陈亚岗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卫生部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浙江分会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传染病学会委员、浙江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主任、浙江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委。陈亚岗教授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日本大阪府立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回国后一直从事传染病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肝胆胰外科

浙江省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医疗设施最先进、技术实力最雄厚的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心。该科室下设有肝胆胰病区、肝胰移植病区、肝胰移植监护室等3个病区,共开放住院床位300余张,拥有质谱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珠分离系统、基因操作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双向电泳系统、蛋白纯化系统、核酸蛋白定量系统、显微手术系统、冰冻切片机、超纯水系统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浙江省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诊治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重型胰腺炎等疾病及做全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度移植手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实施的肝切除手术超过800例,手术的成功率接近100%,是我国规模最大、疗效最佳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

郑树森医生简介:郑树森医生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也是我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委、浙江省外科学会主委、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委、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国际肝移植协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郑树森教授擅长肝癌、胰腺癌及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尤其在应用腹腔镜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郑树森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400余篇,参与编写《外科学》、《肝脏移植学》、《胰腺移植学》、《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腹腔镜外科学》等近10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重大贡献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王伟林医生简介:王伟林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副主任、肿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委。王伟林教授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在诊治肝脏肿瘤、胆石症、胰腺肿瘤、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等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王伟林教授曾以卫生部重大专项副组长的身份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11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皮肤性病科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创建于1947年,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的皮肤性病科室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皮肤病和性病学硕士点之一。该科室下设有皮肤真菌室、皮肤病理诊断室、免疫病理诊断室及皮肤性病实验室。该科室可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皮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淋球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衣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梅毒血清RPR及TPP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检测等。该科室擅长诊治银屑病、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皮肤老化、免疫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及遗传性皮肤病等。

方红医生简介:方红医生现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皮肤科学会候任主委、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浙江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委。方红主任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诊治皮肤肿瘤、免疫性皮肤疾病、性传播疾病及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疾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心,是卫生部批准的肾脏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该科室下设有血液净化中心、肾移植病区、肾病病区、腹膜透析中心、肾脏病实验室等5个亚级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120余张,配备血液透析机102台,多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机15台,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可满足各种肾脏疾病及高危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肾脏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医疗单位之一,在难治性肾病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无菌无热原高标准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病患者、肾移植难治性排斥的预防治疗、临床免疫耐受诱导、亲属供肾活体肾移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陈江华医生简介:陈江华医生现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肾脏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委、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肾专业委员会主委、浙江省透析移植研究会主委、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江华主任1980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此后一直从事肾脏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难治性肾病,尤其在应用肾脏替代-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重症免疫性难治性肾病和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陈江华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曾获得“全国百佳医师”、“卫生部及浙江省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