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实用13篇

应用技术
应用技术篇1

EDA技术的概念摘要: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1echonicsDes5pAM·toM60n)的缩写。由于它是一门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理解各异,所以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从EDA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理解为摘要: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新技术。可以实现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摘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电路原理图编辑,PCB布同布线,使得设计师从传统高度重复繁杂的绘图劳动中解脱出来。20世纪80年代的Qt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摘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逻辑摸拟、定时分析、故障仿真、自动布局布线为核心,重点解决电路设计的功能检测等新问题,使设计而能在产品制作之前预知产品的功能和性能。20吐纪如年代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摘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高级描述语言,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前期的许多高层次设计由EDA工具来完成。EDA是电子技术设计自动化,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各个设计阶段发挥功能,使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成为可能。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仿真工具论证设计的正确性;在芯片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芯片设计工具设计制作芯片的版图摘要:在电路板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电路板设计工具设计多层电路板。非凡是支持硬件描述语言的EDA工具的出现,使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成为可能,只要用硬件描述语言将数字系统的行为描述正确,就可以进行该数字系统的芯片设计和制造。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四A技术的高速发展期,EDA技术将是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摘要:EDA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汁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设计者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自顶向下”的全新设计方法,这种设汁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人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驶证。然后,用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门电路的网络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者的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即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实现。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这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又减少了逻辑功能仿真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性成功率。由于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日益提高,一般分离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合已不能满足要求,电路设计逐步地从中小规模芯片转为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具有高速度、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可编程朋IC器件已蓬勃发展起来。在EDA技术中所用的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被称为可编程ASIC芯片,这些可编程逻辑器件自70年代以来,经历了CPm、IzPGA、CPLD、FPGA几个发展阶段,其中CPm(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IzPGA(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肩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200万门/片以上,它将掩模ASIC集成度高的优点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生产方便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非凡适合于样品研制或小批量产品开发,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市,而当市场扩大时,它可以很轻易地转由掩模ASIC实现,因此开发风险也大为降低。可以说CPLE)/FPGA器件,已成为现代高层次电子设计方法的实现裁体。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DA设计开发中的很重要的软件工具,VHDL即摘要: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仍量凡是作为电子设计主流硬件的描述语言。它具有很强的电路描述和建模能力,能从多个层次对数字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任务,提高了设计较串和可靠性,用V佃L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不需要对不影响功能的和工艺有关的因素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一个32位的加法器,利用图形输入软件需要输入500至1删个门,而利用VHDL语言只需要书写一行“A=B十C”即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可以用模拟仿真的方式完成以前必须设计和制作好的样机上才能进行的电子电路特性的说明和调试。能在系统行为级就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新问题,并加以多次反复修改论证,避免了物理级器件的损伤和多次制作,节约了时间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电子系统开发的周期。将EDA技术和传统电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只能在电路板上进行设计,是一种搭积木式的方式,使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假如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而言,设计实现过程和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因此可移植性差;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泅,因而开发产品的周期长。而电子EDA技术则有很大不同,采用可编程器件,通过设计芯片来实现系统功能。采用硬件描述语言作为设计输入和库(LibraIy)的引入,由设计者定义器件的内部逻辑和管脚,将原来由电路板设计完成的大部分工作故在芯片的设计中进行。由于管脚定义的灵活性,大大减轻了电路图设计和电路板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有效增强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可减少芯片的数量,缩小系统体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全方位地利用计算机自动设计、仿真和调试。

硬件描述语言摘要: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一种用于进行电子系统硬件设计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它采用软件的设计方法来描述电子系统的逻辑功能、电路结构和连接形式。硬件描述语言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电路描述,其层次由高到低分为行为级、R,几级和门电路级。常用硬件描述语言有WDL、Velllq和AHDL语言。WDL语言是一种高级描述语言,适用于行为级和R,几级的描述;Vedlq语言和ABEL语言属于一种较低级的描述语言,适用于R,几级和门电路级的描述。现在WDL和Velllq作为工业标准硬件描述语言,已得到众多EDA公司的支持,在电子工程领域,它们已成为事实上的通用硬件描述语言,承担几乎全部的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应用Vf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有以下优点摘要:(1)和其他硬件描述语言相比,WDL具有更强的行为描述能力,强大的行为描述能力是避开具体的器件结构,从逻辑行为上描述和设计大规模电子系统的重要保证。(2)VHDL具有丰富的仿真语句和库函数,使得在任何大系统的设计早期就能检查设计系统的功能可行性,并可以随时对系统进行仿真。(3)Vf语句的行为描述能力和程序结构,决定了它具有支持大规模设计的分解和对已有设计的再利用功能。(4)用Vf完成的设计,可以利用EDA工具进行逻辑综合和优化,并可根据不同的目标芯片自动把Vf描述设计转变成门级网表,这种设计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电路设计的时间及可能发生的错误,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5)Vf0L对设计的描述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在设计者不僵硬件结构的情况下,也不必管最终设计的目标器件是什么,而进行独立的设计。(6)由于VI具有类属描述语句和子程序调用等功能,所以对于已完成的设计,可以在不改变源程序的情况厂,只需改变类属参量或函数,就能很轻易地改变及计的规模和结构。

应用技术篇2

(2)容易扩展:网络路由设备配置简单,无需增加太多的设备,省时省钱。对于发展很快的企业来说,VPN就更是不可不用了。如果企业组建自己的专用网,在扩展网络分支时,考虑到网络的容量,架设新链路,增加互联设备,升级设备等;而实现了VPN就方便多了,只需连接到公用网上,对新加入的网络终端在逻辑上进行设置,也不需要考虑公用网的容量问题、设备问题等。

(3)完全控制主动权:VPN上的设施和服务完全掌握在企业手可。例如,企业可以把拨号访问交给NSP去做,由自己负责用户的查验、访问权、网络地址、安全性和网络变化管理等重要工作。

VPN通过采用“隧道”技术,并在Internet或国际互联网工程工作组(IETF)制定的Ipsec标准统一下,在公众网可形成企业的安全、机密、顺畅的专用链路。

2VPN的工作原理

图1比较了常规的直接拨号连接与虚拟专网连接的异同点。在前一种情形可,PPP(点对点协议)数据包流是通过专用线路传输的。在VPN可,PPP数据包流是由一个LAN上的路由器发出,通过共享IP网络上的隧道进行传输,再到达另一个LAN上的路由器。这两者的关键不同点是隧道代替了实在的专用线路。隧道好比是在WAN中拉出一根串行通信电缆。

基于IP的VPN基本上归结为两类:拨号VPN(一般称为VDPN,即虚拟拨号专网)和专线VPN(DedicatedVPN,即专线的VPN),完整的VPN解决方案通常把拨号VPN和专线VPN组合在一起来满足所有用户的使用需求。

拨号VPN(即VDPN)为移动用户和远程办公用户提供了对公司企业网的远程访问。这是当今最常见的一种VPN部署形式,主要是基于L2F协议。VDPN允许多个不同领域的用户都能通过公共网络或者Internet或其他公用网络获得安全的通路到他们的企业内部网络。

提供私有拨号网络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可以用单个电话号码提供给所有的用户组织。访问者可以用拨号网络进入访问服务器,访问服务器通过PPP用户名来区别访问者。PPP用户名用于建立一个到企业网关的连接,当企业网关鉴别了用户之后,访问集成器建立一个通过网络提供商的骨干网、到企业风部网关的安全隧道。

PPP协议同时也被传输到内部网关,在内部网关的本地完全策略和本地认证授权决定了用户通过内部网关之后对内部网络的访问级别。

拨号VPN的原理如下图2所示。服务提供商管理MODEM池和确保可靠的连通性,而商业公司管理某企业内部网的用户认证。

专线VPN以多个用户和比拨号VPN高速的连接为特片。有许多类型的专线VPN业务,但最常见的是在IP网上建立的IPVPN业务,如图3所示。专线VPN提供了公司总部与公司分部、远程分支办事处以及Extranet用户的虚拟点对点连接。

虚拟专用网的体系结构有多种形式,分类示意图如图4。

模拟目前国内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状况;在国内采用VPN组网一般分为三类:

(1)ATMPVC组建方式,即利用电信部分提供的ATMPVC来组建用户的专用网。这种专用网的通信速率快,安全性高,支持多媒体通信。

(2)IPTunneling组建方式。即在多媒体通信网的IP层组建专用网。其传输速率不能完全保证,不支持多媒体通信;使用国际通行的加密算法,安全性好;这种组网方式的业务在公众通信网遍及的地方均可提供。

(3)Dial-upAccess组网方式(VDPN)。这是一种拨号方式的专用网组建方式,可以利用已遍布全国的拨号公网来组建专用网,其接入地点在国内不限,上网可节省长途拨号的费用。对于流动性强、分支机构多、通信量小的用户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组网方式。它可以将用户内部网的界限,从单位的地理所在延伸到全国范围。

2.1拨号VPN(VDPN)

拨号VPN又可分为客户发起的(Client-Initiated)VPN和NAS发起的VPN。

2.1.1客户发起的VPN

在客户发起的VNP中,用户拨号到本地的POP远程,由客户来发出请求并建立到某企业内部网的加密隧道。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客户端运行Ipsec软件,客户软件与公司内部网络防火墙上的Ipsec进程通信,或者直接与支持Ipsec的路由器通信,确保连接的安全性。这种形式的VPN优点是:

(1)远程用户能够同时与多个HomeGateway建立IPTunnel。

(2)远程用户不必重新拨号,就可以进入另一网络。

(3)VPN的建立和管理与ISP无关。

缺点是:因为这种加密的VPN隧道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是透明的,在客户端需要专用的拨号软件,而且管理移动PC上的Ipsec客户端软件也是麻烦的事件。因此,大部分的服务提供曾几何时会选择VPN隧道作为其网络一部分的形式,如下面所讨论的那样。

2.1.2NAS发起的VPN

在NAS发起的VPN中,由服务提供商的POP中的NAS请求并创建到客户公司路由器(或者HomeGateway)的VPN隧道。NAS使用L2F(Layer2ForwardingProtocol)或者L2TP(Layer2TunnelingProtocol)协议来建立到客户HomeGateway的安全隧道。L2TP是不久前建立的标准,这个标准结合了Cisco公司的L2F和微软公司的PPTP协议。对于HomeGateway来说,L2F或L2TP隧道表现得似乎用户是直接拨号到公司内部网上。

表现得似乎用户是直接拨号到公司内部网上。

在这种拨号VPN形式中,用户认证公两级处理。当用户拨入时,首先由服务提供商NAS执行基本的认证,这个认证仅仅识别出用户的公司身份。然后,NAS打开到用户公司HomeGateway的隧道,由HomeGateway来执行用户级的认证功能。

这种VPN形式有若干优点:对拨号用户透明,用户PC上无需特殊的客户软件,因而管理简单化;由于是由服务提供商初始化隧道,他们可以提供优质的拨号VPN服务,如通过预留Modem端口,优先的数据传送等手段保证拨号VPN用户得到所需的服务;NAS可以时支持Internet或其他公用网络和VPN服务;由于到某一目的的通信量全部通过单一隧道传送,大规模部署将更具有可扩充性和管理性。

这种VPN形式存在的缺点有:

(1)当远程用户进入其它网络时,需要重新拨号,并且只能以另一用户名登录。

(2)远程用户不能同时进入多个网络。

2.2专线VPN

2.2.1基于IPTunnel的专线VPN

VPN与常规的直接拨号网络不同,在VPN中,PPP数据包流不是通过专用线路,而是通过共享IP网络上的隧道进行传输。这两者的关键不同点是隧道代替了实际的专用线路。如何形成VPN隧道呢?

隧道是由隧道协议形成的,这与流行的各种网络是依靠相应的网络协议完成通信没有区别。为了传输来自不同网络的数据包,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先把各种网络协议(IP、IPX和AppleTalk等)封装到PPP里,再把这整个PPP数据包装入隧道协议里。隧道协议一般封装在IP协议中,但也可以是ATM或FrameRelay。由于隧道搭载的是PPP数据包(第二层),所以这种封装方法称为“第2层隧道”。用得很少的另一种方法是把各种网络协议直接装入隧道协议中(3Com公司的VTP就是这种隧道协议),由于隧道直接搭载第三层协议的数据包,所以称为“第3层隧道”。

2.2.2基于VitualCircuit(虚拟电路)的VPN

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虚拟电路来建立IPVPN服务。用PVC在帧中继(FrameRelay)和ATM网络中建立点对点连接,并通过路由器来管理第三层的信息。电信运营商或者邮电局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帧交换(如帧中继)或信元交换(如ATM)基础设施提供IPVPN服务。

在前面叙述的专线VPN和拨号VPN本质上都是通过在公共IP网络中建立隧道(tunnel)来提供服务的。与之不同,基于虚拟电路的VPN通过在公共的帧或信元交换网络上的路由来传送IP服务,是使用PVC而不是tunnel来建立隐私性。因此,加密是不需要的。

这种形式的VPN具有如下优点:受控的路由器服务为具有帧或信元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提供一种便宜、快速的建立VPN服务的办法;可充分利用FRCIR(CommittedInformationRate)和ATMQoS来确保QoS能力;虚拟电路拓扑的弹性;连接无须加密。

它的缺点是:不能灵活选择路由;比IPTunnel的相对费用高;缺少IP的多业务能力(如VoiceOverIPVideoOverIP等)。

3VPN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典型应用

3.1VPN应用的四个领域

企业内部网Itranet、远程访问、企业外部网Extranet、企业内VPN。另外,在很多涉及公司重要信息的传输及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也大多选择VPN技术。

3.2VPN广域网建设新的解决方案(即典型应用)

目前各行业网、专用网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Internet或其他公用网络的一部分,组织本行业是信息资源上网;二是作为一个内部网,为本行业、本系统的内部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系统服务。两者都是采用Internet或其他公用网络技术的IP数据通信。

对于各专用网络两种应用的第一种应用,其解决方案可以根据网络的性质和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各地就近接入当地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简称163网)或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简称169网),完全省去了用于连接跨省的DDN专线,只需在域名规划和信息主页设计中统一规划,统一形象,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于专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和深加工。

对地第三种应用或两者都有的应用,则各地就近接入当地的169网或163网,采用VPN技术,实现跨地区的数据通信,充分利用169网高速(155MATM)的跨省通信主干道,建设自己的内部网。其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

图中的VPN表示内部专用网段。由于内部网的敏感数据在公网传输进是加密传,因此可以实现安全廉价的跨地域数据通信。

同样,本解决方案也适用于企业的跨地域数据通信,实现集数据、语音和图像于一体的广域网解决方案。实际上在国外率先采用VPN技术的就是跨国、跨地区的大公司和一些行业的网络。

4VPN技术的市场前景分析

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用户数的迅猛增长以及Web通信量和个人域名注册都加速了其发展势头。美国商业部预测到2010年加入互联网的企业将会超过500尤。这清楚地描述了下世纪Intenet产生以及将会产生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在下世纪将会有70%~80%的商务使用VPN设备。它们还指出,仅拥有200个远程用户美国某跨国公司弃专线而选用VPN后,仅仅4~5的时间就节省了150多万美金。

公司希望花费不高的代价来传输商务信息。VPN在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减少开支、提高服务、维护客户基础的方法。许多公司选用VPN传输商务信息的原因是:

(1)VPN以Internet做支撑;

(2)无论对商业客户来说还是对私人客户来说,使用Internet都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

(3)Internet覆盖全球;

(4)现在Internet传输效率极高,大多ISP能承受进行连接所带来的负荷;

应用技术篇3

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只有实现农作物的农艺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今天,新型农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型技术已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更科学的种植。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经过试验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生长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及时准确补充的同时,改变外在因素,从而实现农作物的最大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这只是农艺技术中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外在因素,例如,光、温、水、土、肥等各种因素加以处理,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

2.农艺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

2.1 合理施肥对农作物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养分,同样在不同的生长期间对于各种养分的吸收也不同。不合理的施肥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所以,合理的施肥会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要想了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就要更好地了解此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只有根据不同作物在各个时期对物质的需求情况才会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农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情况,从而科学合理施肥,在避免浪费的同时更大程度上增加产量。

2.2 合理密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太大会直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产量。但是,空间太小虽然数量增多,但由于空间太小直接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怎样最大化的实现产量,这也是农艺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农艺技术根据试验总结出各种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密度。合理密度种植不仅要考虑到农作物的采光问题,还要能透风。例如,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考虑到授粉情况,种植太密集不但影响采光问题,而且空气不流通影响授粉。但是,间距太大也会影响授粉情况。在交叉种植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采光问题,由于作物株高的不同,太高的作物直接影响到矮作物的采光问题。有足够的光照就不能合成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所以,在种植期间要想实现作物的最大化的生产,就要根据农艺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

2.3 合理改变外在因素促进作物生长

外在的因素一般包括光照、温度、水、土壤等。合理改变外在因素也会增加作物的产量以及改变作物季节种植。只有更深刻地了解农艺技术才会更好地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问题从而服务于人民。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改变了作物季节性种植的问题。通过改变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来改变作物的生长。在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实现了反季节种植,除此以外,适当改变外界的因素还会增加作物的生长。在大棚种植中适当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增加产量。新型农作物发展的今天,更先进的农艺技术不断应用到现实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物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所以在新型的农艺中,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适当增加了光照时间,增加了有氧呼吸,减少了无氧呼吸的时间,从而更大程度上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增加作物的产量。所以,要想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要了解外在的因素,只有更好、更合理地利用外在因素才会更好地实现作物的最大产量。

3.大力发展农艺技术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

3.1 适时适量的合理施肥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农作物营养不良,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对农作物施肥,要考虑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需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来施肥。人们应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要实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土地肥沃,但由于农民更愿意使用化肥,致使化肥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缺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农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丰收。

3.2 适当种植间隙促进了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栽培期间,农艺技术人员对农作物的栽种间隙进行了合理规划。间隙太宽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野草疯长以及农作物之间授粉困难,影响作物的产量。间隙太密又会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通风,影响它们的生长。因此,农艺技术人员通常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充分考虑农作物采光以及空气流通等问题对种植间隙做出规划。

3.3 改善外部环境增加了作物产量

为了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温室大棚技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时长、温湿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实施控制,使外部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另外,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作用,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吸收,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运用多种农艺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也全面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

4.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1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落实到实处

将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落实到实处,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将如何解决生产与科研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将生产、科研和推广相分离的现象彻底根除,将分散的管理体制进行整合,改变原有的“重成果,轻转化;重研究,轻开发”这一保守观念。

4.2大力推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改革

从各方面出发,大力推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改革,农业生产的规模在一些特定层面决定着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益和成本,只有在适度的经营规模体制下运营,才能打破一些小型规模对农业技术成果需求的制约。应将土地承包权进一步稳定,将土地流转权及土地使用权活化,减少土地分割,集中使用土地资源;鼓励农户组合,打破土地资源太小对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制约;加强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

应用技术篇4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0323

国内刊号:62-1099/TP

邮发代号:54-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应用技术篇5

当前以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Internet应用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空间已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他们完全可以在登陆网络后完成备课、答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工作。校园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和书本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从网络进行协作学习和获取大量对学习有益的学习信息。同时要保证教育的各种应用得以顺利实施,安全问题(如不向非授权的学生泄露教学内容、试卷内容等)也很重要,将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中,可达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节省异地远程用户访问费用。

二、VPN技术

VPN(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他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简单地说VPN就是通过专用的隧道技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仿真一条点到点的专线技术,本文更多讨论的是远程教育教学用户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路动态地联接而成逻辑上的虚拟子网时,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管理性。

目前VPN主要采用四项技术来保证数据安全,分别是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 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

VPN在公用网上建立一条数据通道(即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从而实现虚拟通信。进行虚拟通信的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对于没有参与虚拟通信的设备是保密的,而且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这种虚拟通信。隧道由隧道协议组成,定义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数据封装和安全协议及其算法。

第二层隧道协议是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到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靠第二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二层隧道协议有L2F、PPTP、L2TP等,其中L2TP协议是目前IETF的标准,由IETF融合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与二层转发协议(L2F)而形成,特别适合组建远程接入方式的VPN。

应用技术篇6

EDA技术的概念: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1echonics Des5p AM·toM60n)的缩写。由于它是一门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理解各异,所以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从EDA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理解为: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新技术。可以实现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电路原理图编辑,PCB布同布线,使得设计师从传统高度重复繁杂的绘图劳动中解脱出来。20世纪80年代的Qt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逻辑摸拟、定时分析、故障仿真、自动布局布线为核心,重点解决电路设计的功能检测等问题,使设计而能在产品制作之前预知产品的功能与性能。20吐纪如年代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高级描述语言,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点,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前期的许多高层次设计由EDA工具来完成。EDA是电子技术设计自动化,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各个设计阶段发挥作用,使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成为可能。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仿真工具论证设计的正确性;在芯片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芯片设计工具设计制作芯片的版图:在电路板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电路板设计工具设计多层电路板。特别是支持硬件描述语言的EDA工具的出现,使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成为可能,只要用硬件描述语言将数字系统的行为描述正确,就可以进行该数字系统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四A技术的高速发展期,EDA技术将是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EDA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汁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设计者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自顶向下”的全新设计方法,这种设汁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人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驶证。然后,用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门电路的网络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者的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即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实现。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这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又减少了逻辑功能仿真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性成功率。 由于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日益提高,一般分离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合已不能满足要求,电路设计逐步地从中小规模芯片转为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具有高速度、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可编程朋IC器件已蓬勃发展起来。在EDA技术中所用的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被称为可编程ASIC芯片,这些可编程逻辑器件自70年代以来,经历了CPm、IzPGA 、CPLD、FPGA几个发展阶段,其中CPm(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IzPGA(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肩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200万门/片以上,它将掩模ASIC集成度高的优点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生产方便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样品研制或小批量产品开发,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市,而当市场扩大时,它可以很容易地转由掩模ASIC实现,因此开发风险也大为降低。可以说CPLE)/FPGA器件,已成为现代高层次电子设计方法的实现裁体。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DA设计开发中的很重要的软件工具,VHDL即: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仍量凡是作为电子设计主流硬件的描述语言。它具有很强的电路描述和建模能力,能从多个层次对数字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任务,提高了设计较串和可靠性,用V佃L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不需要对不影响功能的与工艺有关的因素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一个32位的加法器,利用图形输入软件需要输入500至1删个门,而利用VHDL语言只需要书写一行“A=B十C”即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可以用模拟仿真的方式完成以前必须设计和制作好的样机上才能进行的电子电路特性的说明和调试。能在系统行为级就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并加以多次反复修改论证,避免了物理级器件的损伤和多次制作,节约了时间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电子系统开发的周期。将EDA技术与传统电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只能在电路板上进行设计,是一种搭积木式的方式,使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而言,设计实现过程与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因此可移植性差;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泅,因而开发产品的周期长。而电子EDA技术则有很大不同,采用可编程器件,通过设计芯片来实现系统功能。采用硬件描述语言作为设计输入和库(LibraIy)的引入,由设计者定义器件的内部逻辑和管脚,将原来由电路板设计完成的大部分工作故在芯片的设计中进行。由于管脚定义的灵活性,大大减轻了电路图设计和电路板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有效增强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可减少芯片的数量,缩小系统体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全方位地利用计算机自动设计、仿真和调试。

硬件描述语言 :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一种用于进行电子系统硬件设计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它采用软件的设计方法来描述电子系统的逻辑功能、电路结构和连接形式。 硬件描述语言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电路描述,其层次由高到低分为行为级、R,几级和门电路级。常用硬件描述语言有WDL、Velllq和AHDL语言。WDL语言是一种高级描述语言,适用于行为级和R,几级的描述;Vedlq语言和ABEL语言属于一种较低级的描述语言,适用于R,几级和门电路级的描述。现在WDL和Velllq作为工业标准硬件描述语言,已得到众多EDA公司的支持,在电子工程领域,它们已成为事实上的通用硬件描述语言,承担几乎全部的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应用Vf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有以下优点:(1)与其他硬件描述语言相比,WDL具有更强的行为描述能力,强大的行为描述能力是避开具体的器件结构,从逻辑行为上描述和设计大规模电子系统的重要保证。(2)VHDL具有丰富的仿真语句和库函数,使得在任何大系统的设计早期就能检查设计系统的功能可行性,并可以随时对系统进行仿真。(3)Vf语句的行为描述能力和程序结构,决定了它具有支持大规模设计的分解和对已有设计的再利用功能。(4)用Vf完成的设计,可以利用EDA工具进行逻辑综合和优化,并可根据不同的目标芯片自动把Vf描述设计转变成门级网表,这种设计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电路设计的时间及可能发生的错误,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5)Vf0L对设计的描述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在设计者不僵硬件结构的情况下,也不必管最终设计的目标器件是什么,而进行独立的设计。(6)由于VI具有类属描述语句和子程序调用等功能,所以对于已完成的设计,可以在不改变源程序的情况厂,只需改变类属参量或函数,就能很容易地改变及计的规模和结构。

EDA技术的应用:电子EDA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方面:几乎所有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的高校都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鳞握用佃L描述系统逻辑的方法、使用扔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模拟仿真实验并在作毕业设计时从事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在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EwB或PSPICE、VLOL等)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调试;将O)LI)/FPGA器件的开发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例如在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所有移动手机和无线基站都工作在相同的频谱,为区别不同的呼叫,每个手机有一个唯一的码序列,CDMA基站必须能判别这些不同观点的码序列才能分辨出不同的传呼进程;这一判别是通过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显示在输人数据流中探调到特定的码序列;FPGA能提供良好的滤波器设计,而且能完成DSP高级数据处理功能,因而FPGA在现代通信领域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从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一直到彩电、音响和电子玩具电路等,EDA技术不单是应用于前期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产品调试,而且也在P哪的制作、电子设备的研制与生产、电路板的焊接、朋比的制作过程等有重要作用。可以说电子EDA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

EDA技术发展趋势: EDA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更大规模的FPGA和凹m器件的不断推出,在仿真和设计两方面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强大的EDA软件不断更新、增加,使电子EDA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电子技术全方位纳入EDA领域,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电子设计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得以明确表达和确认成为可能;基于EDA工具的ASIC设计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IP核模块;软硬件IP核在电子行业的产业领域、技术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确认;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电子EDA技术是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传统的“固定功能集成块十连线”的设计方法正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正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学生和广大的电子工程师了解和攀握这一先进技术是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提高设计效率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求,只有攀握了EDA技术才有能力参与世界电子工业市场的竞争,才能生存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日新月异,EDA技术作为电子产品开发研制的源动力,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核心。所以发展EDA技术将是电子设计领域和电子产业界的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同时也对电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特别是EDA技术在我国尚未普及,掌握和普及这一全新的技术,将对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电子硬件工程师、大专院校电子类专业的在校学生或者电子爱好者,必须掌握EIlA技术用于0U)/5PGA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乘上现代科技的快车去适应激烈竞争的环境。在现在和未来,EDA技术主要应用于下面几个方面:1.高校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等均可借助凹ID/5PGA器件,既使实验设备或设计出的电子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又经济、快速、容易实现、修改便利,同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2.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中,0)U)/5PGA可直接应用于小批量产品的芯片或作为大批量产品的芯片前期开发。传统机电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改造,0)U)/5PGA的应用可提高传统产品的性能,缩小体积,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擦光辉.CPLD/TPGA的开发与应用[M]. 北京:电于工业出版社,2002.

[2]杜玉远.EDA设计快速入门圆.电子世界,2004,(1):24

[3] ALTERA公司,DATA BOOK[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应用技术篇7

WiMAX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WiMAX是IEEE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采用的名称,其物理层和MAC层技术基于在IEEE 802.16工作组中开发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WiMAX也是IEEE 802.16d/e技术的别称。

二、WiMAX的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以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和多信道多点分配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市场定位为小型办公室(SOHO)、中/小企业、城市商业中心等用户。但是这一产业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进一步繁荣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全球性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两个标准: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和802.16e支持移动特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d标准于2004年10月1日,它规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户终端同基站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主要定义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802.16e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该标准规定了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工作在<6GHz适宜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可支持用户终端以车辆速度移动,同时802.16d规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响。

IEEE 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ireless 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规范和标准。为了形成一个可运营的网络,IEEE 802.16技术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撑,所以WiMAX论坛应运而生。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该组织旨在对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进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认证,通过WiMAX认证的产品会拥有“WiMAX(r) CERTIFIED”标识。随着802.16e技术和规范的进展,该组织的目标也逐步扩展,不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认证体系,同时还致力于可运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需求的分析、应用模式的探索、市场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进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的工作。

三、WiMAX技术的应用模式

(一)PMP应用模式

PMP(Point to Multi-Point)应用模式以基站为核心,采用点到多点的连接方式,构建星形结构的WiMAX接入网络。基站扮演业务接入点的角色,通过动态带宽分配技术,基站可以根据覆盖区域用户的情况,灵活选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以及多扇区技术来满足大量的用户站接入核心网的需求。

PMP应用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接入网应用形式,其特点在于网络结构简洁,应用模式与xDSL等线缆接入形式相似,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线缆替代方案。

(二)Mesh应用模式

Mesh应用模式采用多个基站以网状网方式扩大无线覆盖区。其中一个基站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其余基站通过无线链路与该业务接入点相连。因此,作为业务接入点的基站既是接入点又是接入的汇聚点,而其余的基站既是中继站,还是业务的接入点。

Mesh应用模式的特点在于网状网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部署,实现网络的弹性延伸。

(三)热点回传模式

热点回传模式利用WiMAX无线接入网络把远端热点业务回送到核心网,WiMAX基站的作用仍为业务接入点,而WiMAX用户站是热点侧的无线接入设备,提供标准接口与热点相连,并作为WLAN接入点的热点设备再通过IEEE802.11a/b/g无线链路与无线终端连接。

WiMAX热点回传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业务回传应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与传统有线回传模式相比,其特点显而易见,可作为传统回传模式的补充或替代方案。

(四)终端接入模式

在终端接入模式下,用户终端设备直接通过作为业务接入点的WiMAX基站接入核心网。而用户终端设备若要直接接入WiMAX网络,则必须配置符合WiMAX技术标准的用户单元,用户单元是WiMAX无线网卡或无线模块。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允许用户终端直接调整接入网络,并支持便携式终端在城域范围内的移动和漫游。

(五)驻地网接入模式

驻地网接入模式主要针对集团用户,其目标是把诸如企业、校园和SOHO等用户驻地网通过WiMAX基站接入城域网。与其他应用模式相同,基站还是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在用户侧,用户无线接入设备在一侧通过无线接口上联基站,另一侧通过标准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E1等)与用户驻地网设备相连。用户侧驻地网设备可以是用户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另一种无线接入点(如Wi-Fi热点),用于组成用户专用局域网。其典型实例是目前广泛存在的校园网、企业网、政府网或SOHO等形式。 转贴于

驻地网接入模式特别适合于线缆接入不方便,对接入带宽要求不高的驻地间接入应用。与线缆接入方式相比,快捷是该模式的竞争优势。

(六)无线桥接模式

无线桥接模式是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链接方式。与远程网桥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把地理位置分离的两个子网络通过WiMAX无线链路连接在一起。由于无线桥接采用点对点方式,两端WiMAX无线网桥设备天线的方向可以彼此对准固定,因此传输性能相对稳定,部署也相对简单。

四、WiMAX的应用场景

(一)固定应用场景

固定接入业务是802.16运营网络中最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用户因特网接入、传输承载业务及Wi-Fi热点回程等。

(二)游牧应用场景

游牧式业务是固定接入方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终端可以从不同的接入点接入到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在每次会话连接中,用户终端只能进行站点式的接入;在两次不同网络的接入中,传输的数据将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应用场景中均支持漫游,并应具备终端电源管理功能。

(三)便携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步行连接到网络,除了进行小区切换外,连接不会发生中断。便携式业务在游牧式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从这个阶段开始,终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当终端静止不动时,便携式业务的应用模型与固定式业务和游牧式业务相同。当终端进行切换时,用户将经历短时间(最长为2s)的业务中断或者感到一些延迟。切换过程结束后,TCP/IP应用对当前IP地址进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四)简单移动应用场景

应用技术篇8

Risk=Hazard×Exposure

因此,为降低化学物质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或负担,开发清洁生物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必须开发减少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暴露程度(浓度和时间),即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或生物处理技术。随着难降解化合物的污染问题的表面化和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加深,于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环境生物技术这一学科方向。环境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和化学工程等领域交叉的学科,是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方向。2002年10月的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刊登了环境微生物技术的研究特辑,英国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NatureBiotechnology)于2003年2月刊登了具有芳香化合物降解能力的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作为多样生物催化剂的可能性,近几年,国外还涌现出了大量的有关环境生物技术的书籍,足见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

本文以利用融合蛋白技术高效生产工业用肝素酶及剩余污泥减量化好氧-厌氧反复耦合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过程为主,介绍工业生物技术在医药化学品、生物能源及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肝素酶的重组大肠杆菌高效生产、分离耦合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肝素酶I(heparinaseI,EC4.2.2.7,商品名Neutralase,Hepzyme,IBEX,加拿大蒙特利尔公司生产)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肝素(heparin)和类肝素分子的多糖列解酶。肝素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肝素酶及其底物多糖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多糖裂解酶的作用机制;肝素酶可以用于解析肝素等复杂粘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肝素酶可以用于解析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肝素酶可以用于制备具有高效抗凝血作用的低分子肝素;肝素酶还可以用作临床血液肝素化的去除,防止手术后出血。我国是肝素原料的生产大国,开发酶法低分子肝素生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化的肝素酶I从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heparinum)中纯化得到,但表达需要价格昂贵的肝素诱导,同时由于肝素酶II和III的共表达增加了纯化的困难和成本[1]。肝素酶I的基因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产生的都是无活性的包涵体,需要蛋白质复性才能获得有活性的酶[2-4]。

我们利用融合蛋白技术构建了一套大肠杆菌的表达系统,能够高效的表达可溶性的肝素酶I,并同过亲和分离简化了肝素酶的纯化操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的肝素酶表达生产体系中,90%以上的肝素酶I以有活性的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从而省去了复性的操作,降低了操作成本;目前酶活可达16000IUl-1,远远高于肝素黄杆菌的表达水平;通过一步亲和分离,回收的肝素酶纯度达95%以上。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了利用荧光快速定量酶活的新方法,而且肝素酶与GFP的融合蛋白有助于肝素酶失活机理的研究。

利用融合蛋白的亲和吸附能力容易实现肝素酶I的定向固定化,使开发高效肝素酶反应器成为可能。通过实验证明融合肝素酶I能够和商品酶一样有效的降解肝素,制备出理想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通过控制酶解反应条件,得到了一系列分子量分布范围窄的低分子量肝素(平均分子量在5000-6000)。本研究为肝素酶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2)好氧-厌氧反复耦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新工艺研究进展

应用技术篇9

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及应用支撑软件等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还需要物体名称服务(ObjectNameService)系统和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两个关键部分。用户可以根据工作距离、工作频率、工作环境要求、天线极性、寿命周期、大小及形状、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RFID系统。

RFID的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宽,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下面就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和个人身份识别是RFID的一个主要而广泛的应用领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来控制人员进出建筑物的门禁卡。许多组织使用内嵌RFID标签的个人身份卡,可以在门禁处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别。

类似的,在一些信用卡和别的支付卡中都内嵌了RFID标签。还有一些卡片使用RFID标签自动的缴纳公共交通费用,目前北京地铁和公交系统当中就应用了这种卡片。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内嵌RFID的卡片可以去替代那种在卡片上贴磁条的卡片,因为磁条很容易磨损和受到磁场干扰,而且RFID标签具有比磁条更高的储存能力。

二、RFID在供应链管理当中的应用

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标签用于在供应链当中跟踪产品,从原材料供货商供货到仓库储存以及最终销售。新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用户订单跟踪管理,建立中央数据库记录产品的移动。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个中央数据库来获知产品的实时位置,交付确认信息以及产品损坏情况等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RFID技术都可以通过增加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来节省供应链管理成本,依据可以节省成本的多少对一些行业进行了排序,对RFID可以节省成本的多少进行了排序。

可读写的RFID标签可以储存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可以记录它们在供应链当中流动时的时间和位置信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就提出了使用RFID来加强对处方药管理的应用方案。在这个系统当中,每一批药品都要贴上一个只读的RFID标签,标签当中储存了惟一的序列号。供货商可以在整个发货过程当中跟踪这些写有序列号的RFID标签,并且让采购商把序列号和收货通知单上面的序列号核对。这样就可以保证药物的来源可靠性以及去向的可靠性。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局认识到要想在所有处方药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实施这样一个计划,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任务,所以他们为了调查RFID这种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三年规划,这个计划已于2007年结束,并为FDA采用RFID技术进行处方药管理提供技术的支持。

与RFID在供应链领域当中进行应用具有密切联系的,还有在准时出货(Just-in-timeproductshipment)当中的应用。如果在个零售商店和相关仓库中的所有货物都贴有RFID标签,那这个商店就可以拥有一个具有精确库存信息的数据库来对它的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前警告缺货以及库存过多的情况,仓库竹理系统可以根据标签里面的信息自动的定位货物,并月白动的把正确的货物移动到装卸的月台上,并运送到商店。沃尔玛现在就正在实施这样一个系统。

由于物流系统是整个供应链当中的核心部分,所以物流领域里面的应用基本上在主导着RFID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目前,RFID在成本的计算上与条形码有显著的差别,由此在物流的应用上厂商导入RFID技术时会分成如下四阶段来实施:

1.集装箱阶段:在货柜上固定RFID进行辨识读取,以追踪辨识集装箱、空运盘柜等。目前应用于国际货柜运送货物上最多,除了有助于在全球化运作时,对货物掌控能力增加之外,通过集装箱、货柜RFID的追踪,对于国家安全,也提供了另一项保证。

2.货盘阶段:在货盘上固定RFID进行辨识读取,以追踪辨识物流装载工具如货盘、笼车、配送台车等。提供供货商及时的补货信息,有利于供货商做生产规划;物流中心更可加快收货作业时间,验货与上架的信息化,有效管理存货控制。

3.包装容器阶段:单项产品成打或成箱包装,在纸箱或其包箱容器上装置RFID,来追踪及辨识纸箱或容器的形状、位置及交接货物的数量。除了对于需求/供应规划所提供的信息更细致之外,也增加了再包装的可视性,对于整板进货却需要以箱为单位的出货操作而言,比小单位的拣货、包装与出货更为方便。

4.单个产品阶段:在每一个产品上以RFID取代商品条形码,每一个RFID上以商品编号加上序号,来识别每一个货品的惟一性,利用这个方式来辨识进行盘点、收货及销售点的收款机作业,由于每一个产品具有惟一的辨别码,可以将所有商品以最小的单位进行管理。由于可以对最小单位的货物进行控制,对于零售端的销售更有利,包括货架上的促销、防窃、消费者行为分析等等均能做个别产品的管理。

三、RFID案例分析

我们现在来分析三个RFID的应用案例,这三个案例分别来源于沃尔玛公司、医疗服务领域和国防领域。

1.沃尔玛公司的RFID应用。在众多己经实施了RFID的公司当中,最受媒体关注的非沃尔玛公司莫属了。这个零售业中的巨人因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获取了这个微利行业当中最大的成功。它时刻在全球进行成千上万种商品的采购,沃尔玛在RFID应用上的努力,使得被人冷落己久的RFID技术又回到了聚光灯下,并且成为了供应链IT技术当中的主角。有预测说:沃尔玛全部推行RFID之后,其每年节省的成本将高达83.5亿美元,这个数字比世界500强当中半数以上的公司的年收入还要高。尽管这个数字是板上钉钉的,沃尔玛推行RFID的进程仍然相当的缓慢。2003年7月4日,沃尔玛宣布它将要要求它的前100名供货商在2005年1月份之前在所有的货箱和货盘上面贴上RFID标签。这一举动直接影响到了它的全部供货商,这些供货商都迅速地开始学习RFID以及如何推行RFID的相关知识。沃尔玛和它的供货商在RFID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快就发现了很多挑战性问题。比如它们用来作为标准的UHF频率不能穿透很多商店当中销售的常见产品(金属包装的液体产品等)。这迫使沃尔玛把实施的最后日期往后推了。截至2007年1月份,前100名的供货商只有60%把它们的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不过,沃尔玛仍然是第一家在整个供应链当中推行RFID技术,并且强迫它的供货商也推行的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的这种举动,使得RFID在业界的推行更加有效。

2.台湾医疗的RFID应用。台湾对RFID的推行从2003年开始,2004年成为全面启动的一年。台湾的“经济部”提出的关于信息技术2008年之前的规划中把RFID的推行也作为一个重点。他们主要在岛内医院的以下几个方面应用RFID技术应用RFID到台湾医疗产业当中,我们总结取得了以下效益:(1)在取药过程当中,透过即时的警告,提高药品取药和用药的正确性。

(2)增加原有的鉴定技术所涵盖的信息,现在可以包含药品剂量/剂型、血袋血型/温度、急救医疗病人位置/急救类型、住院病人的身份确认等。

(3)提高在药品、血液、大量病人身份辨识的准确性,住院病人需要急救时即时通报照护人员,强化病人的安全。

(4)减少了护士的工作负担、透过血液调拨有效利用珍贵资源、增加急救医疗调度的时效性、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品质。

(5)提高管制药品、血袋流向、急救医疗资源的透明度,管制药品运送授权和实体验证,降低了使用假冒药品的可能。

3.美国海军基地的RFID应用。2004年5月份,美国海军结束了它们在给舰船集装箱装载补给中应用被动RFID系统的试运行。这个试运行计划是在维吉尼亚州,诺福克的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进行的,最初的目标是降低装载补给时,因为手工输入或者名义上的自动输入中产生的错误记录。在这次试运行当中,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使用了被动标签技术,在装载过程中让叉车搬运贴上了被动标签的补给物品通过一个装有特定阅读器的入口,来自动获得补给货物的记录。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在这个项目上总共花费了306000美元,或者可以说93美分每批货物。在最后的实施阶段,RFID使得货物的检查程序速度大大提高。尽管试运行的目标不包括得到最优的投资收益,但是最后的报告显示“有多达12名人员可以被安排到其它的任务上”,因为对RFID系统的监控不需要和以前一样多的人手。在试运行过程当中,舰队工业补给中心在应用RFID系统方面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四、运用RFID技术的步骤

1.确立目标要确立RFID应用的整体目标。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找到现有流程当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做这些时,衡量标准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要包括非经济指标。

2.建立初步的模型为了考察一个RFID应用的可行性,企业需要假设一个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这个假设的系统可以基本反映目前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基本特点和重要特征。这样的假设模型可以让企业确定和量化RFID应用能给哪些环节带来效益,还可以让企业了解RFID的应用会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结构带来什么样的全局性影响。同时,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在企业把这种分析工作外包给咨询公司的时候,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因为这种假设模型不需要企业的实际运营数据。

3.验证假设在建立了假设的系统之后,企业基本上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确定哪些环节是可以通过RFID应用带来好处的。如果不能进行量化确认,那么收益可以被归类到未明收益当中。然后就可以通过计算应用RFID所需要的成本,来和被量化的收益进行比较,然后可以得出是否要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应用RFID的结论。

4.开发实际商业案例在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一些经济指标来确定RFID应用的可行性。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现有净价值。因为RFID是一种新技术,所以这个指标需要计算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辛鑫王东:基于RFID的智能终端导览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14):199~200

[2]赵士军张锦刘开元: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1)

[3]龙康:以RFID促进物流业发展[J]上海信息化,2005,(11)

(1)在取药过程当中,透过即时的警告,提高药品取药和用药的正确性。

(2)增加原有的鉴定技术所涵盖的信息,现在可以包含药品剂量/剂型、血袋血型/温度、急救医疗病人位置/急救类型、住院病人的身份确认等。

(3)提高在药品、血液、大量病人身份辨识的准确性,住院病人需要急救时即时通报照护人员,强化病人的安全。

(4)减少了护士的工作负担、透过血液调拨有效利用珍贵资源、增加急救医疗调度的时效性、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品质。

(5)提高管制药品、血袋流向、急救医疗资源的透明度,管制药品运送授权和实体验证,降低了使用假冒药品的可能。

3.美国海军基地的RFID应用。2004年5月份,美国海军结束了它们在给舰船集装箱装载补给中应用被动RFID系统的试运行。这个试运行计划是在维吉尼亚州,诺福克的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进行的,最初的目标是降低装载补给时,因为手工输入或者名义上的自动输入中产生的错误记录。在这次试运行当中,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使用了被动标签技术,在装载过程中让叉车搬运贴上了被动标签的补给物品通过一个装有特定阅读器的入口,来自动获得补给货物的记录。舰队和工业补给中心在这个项目上总共花费了306000美元,或者可以说93美分每批货物。在最后的实施阶段,RFID使得货物的检查程序速度大大提高。尽管试运行的目标不包括得到最优的投资收益,但是最后的报告显示“有多达12名人员可以被安排到其它的任务上”,因为对RFID系统的监控不需要和以前一样多的人手。在试运行过程当中,舰队工业补给中心在应用RFID系统方面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四、运用RFID技术的步骤

1.确立目标要确立RFID应用的整体目标。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找到现有流程当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做这些时,衡量标准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要包括非经济指标。

2.建立初步的模型为了考察一个RFID应用的可行性,企业需要假设一个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这个假设的系统可以基本反映目前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基本特点和重要特征。这样的假设模型可以让企业确定和量化RFID应用能给哪些环节带来效益,还可以让企业了解RFID的应用会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结构带来什么样的全局性影响。同时,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在企业把这种分析工作外包给咨询公司的时候,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因为这种假设模型不需要企业的实际运营数据。

3.验证假设在建立了假设的系统之后,企业基本上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确定哪些环节是可以通过RFID应用带来好处的。如果不能进行量化确认,那么收益可以被归类到未明收益当中。然后就可以通过计算应用RFID所需要的成本,来和被量化的收益进行比较,然后可以得出是否要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应用RFID的结论。

4.开发实际商业案例在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一些经济指标来确定RFID应用的可行性。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现有净价值。因为RFID是一种新技术,所以这个指标需要计算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应用技术篇10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定位原理

GPS定位系统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部分)、GPS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这样就保证了每个轨道面有4颗卫星,卫星离地高度20200km,轨道倾角为55°,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在每一轨道平面内,各卫星升交角距相差90°,任一轨道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

地面监控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中枢,由5个监测站、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组成。主要任务是:收集、处理本站和监测站收到的全部资料,完成对GFS卫星信号的实时监测,向每颗卫星提供其编写并播发的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即一系列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参数的数据)、卫星钟差和大气修正参数等。

用户设备基本结构包括:主机、天线、电源组成,它的任务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处理,以便实时测量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GPS定位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后方交会。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使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的位置。

GPS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1 GPS在测绘、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这是国内开展GPS定位应用较早的领域,现已建成连续运行的GPS观测站30多个,其中7个纳入国际GPS服务站(IGS)网,全国GPS二级网站布测534点,平均边长约160km,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测量使用参考框架的问题,比传统测量方法提高效率三倍以上,费用降低50%。与此相关的还有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网中包括25个基准站、56个基本站、1000个分布在主要地震带上的区域站,其数据处理结果为全国大地震活动趋势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除了较大范围的GPS网外,我国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很多小型的GPS网,用于地方建设服务。例如由天津市测绘院主建的VRS基准网络,就是使用GPS实时动态的获取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的处理分析,为天津市地面沉降分析、气象预报等提供服务,此外,天津市为监测地面沉降量,特布控了GPS监测网,每年定期使用GPS进行监测,获得各个监测网点的数据,为分析天津市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2.2 GPS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

以往定位功能对客运企业、物流企业而言,其主要用途是它可以便于企业实时获取车辆运行位置、速度等运行指标,这些数据有助于其对车辆进行调度管理,配合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很好的杜绝车辆超速、串线运营、违规运营等问题。但在四川汶川及青海玉树地震期间同样的定位功能却可以拯救人们的生命。

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道路阻塞,外界对震区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此情况下隶属四川武警总队的广大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携带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终端机到达震区,陆续发回了各种具有位置信息的灾情信息,从而使救援人员和决策者能及时掌握地震灾害的程度及其空间分布,决定开展有效的救援和灾后恢复。

例如,载有14名台湾同胞游客的一辆大巴车在地震后与工作人员失去了联系,接报后,成都网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迅速启动GPS定位系统查询,仅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就锁定了客车的具置。随后,救援人员成功将这14名台湾游客全部救出。另外一辆车牌号为川IR-18901的旅游客车,承载着42名学生和一名教师,也被困在离震中不远的地方,借助所安装的GPS,最后成功获救。

随着GPS技术的更新,它将在地震应急搜救的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响应、救援决策、指挥、搜索与营救等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望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从而为地震应急搜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3 建立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是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基础。建立的道路勘探、施工控制网和隧道工程控制网等的网型和精度要求与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密切相关。应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通常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以保证达到毫米级精度。道路勘探、施工控制网,具有横向很窄、纵向很长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三角锁、导线方案,多数需要分段实施,以避免误差积累过大。采用GPS技术, 由于点与点之间不需要通视,可以敷设很长的GPS点构成的三角锁,以保持长距离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

2.4 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在测区内首先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再用大平板仪或经纬仪结合小平板法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野外采集数据,内业利用成图软件成图。这些方法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地形、地物特征点,对通视要求很高,要求人员较多。若采用动态GPS测量,只要采用对中杆即可,则图根控制速度快,对通视要求也不高,可以边控制边碎部。

2.5 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放样主要是把图上设计的坐标与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它其实是测量坐标的一个反过程。以往主要采用全站仪放样,一般至少需要两人合作,且要求测站点与放样点要通视才行,若不通视,还要进行转站。若附近无控制点,则先引点。现在采用动态GPS进行放样,只要把放样的点坐标输入手簿中,测量员背着GPS接收器,根据其显示提示测量员走到放样点位上,放样像走路一样轻松完成,当然,其精度也较高,各放样点的误差影响也是独立的。

GPS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3.1 GPS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点

3.1.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

3.1.2 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采用GPS静态测量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动态测量时,只需将对中杆置于待测点一、二秒便可得出误差为厘米级的三维坐标。

3.1.3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目前GPS接收机已趋向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自动进行观测,求得测点三维坐标。

3.1.4 利用定位技术,能快速确定具置的相关信息。

3.1.5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3.2 GPS技术在应用中的缺点

3.2.1 在地下工程、隧道及高大建筑物区域或是距离基站太远等,GPS出现盲区,初始化时间长或失锁,影响测量速度或无法测量。

3.2.2 高程测量时应用GPS定位技术不能直接得到地面点的正常高,而只能得到大地高,确定地面点的正常高,必须要知道地面点的高程异常,这就限制了GPS技术在高程测量方面的作为。

应用技术篇11

一、后浇带的定义

所谓后浇带,就是在民用住宅房屋建筑施工中预防现浇的钢筋砼结构因温度和收缩不均匀导致的有害裂缝,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中的要求,分别在基础的地板和墙梁的相关位置预留临时的施工缝,并对建筑的结构分成多个部分,待构件内部出现收缩之后,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此施工缝进行二次混凝土的浇捣,使其与结构连为一体。由于产生的缝隙较宽且呈带状,所以叫后浇带。

二、浅谈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一)设置后浇带应坚持的原则

在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考虑沉降因素就必须设置后浇带,因而在设置坚实以放为主、抗放兼备的基本原则,在设置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后浇带的设置,且不能对其位置进行随意性的更改,如遇特殊原因需要增加后浇带,就应结合工程实际且经设计方确认之后方能进行设置。

(二)后浇带技术应用要点

一是确保位于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的贯通。当梁板跨度较小时,应一次性配足筋,当跨度较大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断开,并在混凝土不齐之前焊好。在后浇带的交界处应选用规格为10×10cm的钢丝网进行分隔,以达到梁板侧模的作用且不用拆除。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预置梁筋和楼板筋之后进行钢丝网的固定,若出现与钢筋的碰撞,则应将其剪开并对缺口进行固定和绑扎。

二是在后浇带的模板拆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方能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行拆除,从而预防梁板呈悬臂结构而导致主体结构变形,并在拆除之前应考虑如何补偿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就必须确保后浇微膨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该层主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一级,使其成型之后得到一定的自应力补偿收缩。

三是后浇带位置的确定,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应尽可能的选在结构受力小的部位,通常梁板反弯点的周围为最佳的位置,不仅弯矩小、剪力也小,当然选在弯矩大和剪力小的梁板中部也可以,此外,后浇带的楼板配筋应采取直通加弯的形式且确保梁主筋的贯通。

四是后浇带断面形式确定时,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浇筑之后能否牢固连接,并尽可能的不留直缝。在板方面可以预留斜缝,在梁和基础方面,应留下企口缝,但必须结合断面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企口缝形式。

五是后浇带的浇筑,在浇筑之前,应将浇筑好的混凝土的松动石子和水泥膜及时清除,并隔夜浇水润湿,在浇筑过程中,应确保其湿度与主体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的湿度一样,从而避免新旧混凝土产生更多的混凝土收缩而形成裂缝,但应在侧面抹上一层水泥浆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接缝处的密实和平整,待终凝之后进行洒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半个月。

(三)如何应用后浇带技术降低沉降差和温缩影响

应用后浇带技术降低沉降差,首先就应建筑与裙房基本结构合为一体进行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应将二者暂时分开,当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时,即在大部分沉降施工完成之后在二者连接处浇筑混凝土,且把高低层结为一体,再考虑结为整体之后造成的后期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内力,并通过对压力差、时间差和标高差调整来施工,确保连接前后产生的受力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应用后浇带技术降低温缩影响,通常浇筑之后的混凝土在硬化时会出现收缩现象,导致建成结构热膨冷缩。但在施工之后的30到60天内结构产生的温差作用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而一旦结构变形在制约的影响下,导致其温度应力因温差的出现而出现,从而导致应力分布不均,且极易导致构件的破裂,从而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在施工中应通过设置后浇带确保施工中的混凝土能够自由得收缩,从而降低收缩应力,而降低温度应力则能在砼的抗拉强度中实现,从而提高结构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

(四)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通过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最终提高施工质量。以下笔者就分别从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时支设模板、保护后浇带部位、施工缝的处理、混凝土的浇筑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在后浇带支设模板时,作为施工企业应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确定砼浇筑层用于模板的支设,且尽可能地选择最优的厚度为10毫米的竹胶板,并在浇筑之前对其支撑体系进行严格的检查,鉴于后浇带施工部位较为薄弱,因而必须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确定支撑体系之间的间距,并对模板支撑安装牢固与否进行仔细严格地检查,并对钢筋进行清理和整形,从而确保模板支设的质量。

在保护后浇带部位时,首先应在后浇带的两端侧墙分别增设临时性的挡水砖墙,但高度应比底板高,并在墙壁的两侧抹上防水的砂浆;其次为了防止底板周围的施工积水进入后浇带,应分别在后浇带两侧的50公分宽处做高10公分和宽5公分的砂浆挡水带,并将竹胶板铺满在挡水带上面预防杂物掉进后浇带以内;再次是留设基础承台后浇带之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以内;最后将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覆盖木盖板,且比后浇带的宽度宽500毫米。

在处理后浇带施工缝部位时,当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初凝,用水冲冼后清除混凝土浮浆、小碎块并使冲洗部位露出粗骨料,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当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将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凿毛。

对于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且在施工时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安排负责人的施工作业人员精心振捣。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于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里面,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厘米。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得不于28天。

三、结语

总之,在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建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在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实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在提高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徐洪亮.浅析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J].民营科技,2011,(01).

应用技术篇12

摘要:在简要介绍了EDA技术特点的基础—L,用EDA技术作为开发手段,实现一个数字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了顶层图形设计思想,基于硬件描述语言AI扔L,以可编程器件为核心,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并比较了EnA技术与传统电子设计方法的差异,总结出别rA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EDA 数字系统 CPLD VHDL 

电子设计的必由之路是数字化,这已成为共识。在数字化的道路上,我国的电子技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从应用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电路系统,到广泛地应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MCU),在电子系统设计上发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电子产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革新,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广泛应用。特别在当前,半导体工艺水平已经达到深亚微米,芯片的集成高达到干兆位,时钟频率也在向干兆赫兹以上发展,数据传输位数达到每秒几十亿次,未来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SOC(System 0h aCh5p)片上系统。从而实现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CPU(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5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必将成为今后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电子设计技术发展到今天,又将面临另一次更大意义的突破,5PGA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上的广泛应用。

EDA技术的概念: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1echonics Des5p AM·toM60n)的缩写。由于它是一门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理解各异,所以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从EDA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理解为: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新技术。可以实现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电路原理图编辑,PCB布同布线,使得设计师从传统高度重复繁杂的绘图劳动中解脱出来。20世纪80年代的Qt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逻辑摸拟、定时分析、故障仿真、自动布局布线为核心,重点解决电路设计的功能检测等问题,使设计而能在产品制作之前预知产品的功能与性能。20吐纪如年代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高级描述语言,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点,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前期的许多高层次设计由EDA工具来完成。EDA是电子技术设计自动化,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各个设计阶段发挥作用,使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成为可能。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仿真工具论证设计的正确性;在芯片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芯片设计工具设计制作芯片的版图:在电路板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电路板设计工具设计多层电路板。特别是支持硬件描述语言的EDA工具的出现,使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成为可能,只要用硬件描述语言将数字系统的行为描述正确,就可以进行该数字系统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四A技术的高速发展期,EDA技术将是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EDA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汁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设计者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自顶向下”的全新设计方法,这种设汁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人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驶证。然后,用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门电路的网络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者的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即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实现。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这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又减少了逻辑功能仿真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性成功率。 由于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日益提高,一般分离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合已不能满足要求,电路设计逐步地从中小规模芯片转为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具有高速度、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可编程朋IC器件已蓬勃发展起来。在EDA技术中所用的大规模、超大规模芯片被称为可编程ASIC芯片,这些可编程逻辑器件自70年代以来,经历了CPm、IzPGA 、CPLD、FPGA几个发展阶段,其中CPm(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IzPGA(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肩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200万门/片以上,它将掩模ASIC集成度高的优点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生产方便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样品研制或小批量产品开发,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市,而当市场扩大时,它可以很容易地转由掩模ASIC实现,因此开发风险也大为降低。可以说CPLE)/FPGA器件,已成为现代高层次电子设计方法的实现裁体。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DA设计开发中的很重要的软件工具,VHDL即: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仍量凡是作为电子设计主流硬件的描述语言。它具有很强的电路描述和建模能力,能从多个层次对数字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任务,提高了设计较串和可靠性,用V佃L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不需要对不影响功能的与工艺有关的因素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一个32位的加法器,利用图形输入软件需要输入500至1删个门,而利用VHDL语言只需要书写一行“A=B十C”即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可以用模拟仿真的方式完成以前必须设计和制作好的样机上才能进行的电子电路特性的说明和调试。能在系统行为级就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并加以多次反复修改论证,避免了物理级器件的损伤和多次制作,节约了时间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电子系统开发的周期。将EDA技术与传统电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只能在电路板上进行设计,是一种搭积木式的方式,使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而言,设计实现过程与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因此可移植性差;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泅,因而开发产品的周期长。而电子EDA技术则有很大不同,采用

应用技术篇13

逆变器并联运行中的均流技术

大功率升压型DC/DC转换器,集成了10A开关管

电力系统用三相UPS的设计

微电容、输出可达1A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基于SA4828的三相组合式逆变器设计

SOT23封装的低功耗“看门狗”定时器

一种智能型大功率“绿色环保”UPS

超低静态电流,提供“电源好”指示的LDO

基于观测器的方法在三相逆变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无须外部元件的四电压监视器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原理与应用

SOT23封装、尺寸最小的锂电池充电器

一种小功率金卤灯用电子镇流器

专用于CDMA手机、尺寸最小的电源管理IC

ML4835复合PFC/CFL小型荧光灯电子调光镇流控制器(下)

现代数据通信中的基础数据业务

UCC39421系列多模式高频PWM控制器的应用

双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

信息窗

一种运用后级调整技术的新颖的多路输出正反激变流器

一种基于TMS320LF2407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倍流同步整流在DC/DC变换器中工作原理分析

一种新型的ZCSPWM半桥变换器(英文)

便携式多功能太阳能数字移动电源

6kV·A逆变器滞环调制与单极性SPWM倍频调制的比较

C&D双绕SMD电感额定值为1.0-400μH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一种低价简易电源的设计

一种低压程控电源的设计

智能脱扣器的软硬件设计

一种电除尘器用智能高压逆变直流电源的研制

氧化锌非线性电阻测试电源系统

基于NCP1200A的多路反激变换器的研究

一种新颖的电流临界导通的功率因数校正芯片的研究

现代功率模块及器件应用技术(3)

《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广告刊例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CPSSC'2009)征文通知

《电源技术应用》征稿启事

阳光下的期盼——冀望《电源技术应用》再上一层楼

UPS电源及供电系统用户有奖调查表——2009第五届UPS电源及其供电系统用户调查活动

纳米硅胶体铅酸蓄电池

一种POL终端匹配电源的热模拟研究

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电池管理及其状态检

基于UCC3895与PIC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智能镍氢充电器的研制

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维护

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原理及其运行维护

三电平ZCS充电结构的工作特性研究

UPS冗余并联与双总线连接供电方案(三)

无功补偿装置及应用(四)

技术应用新概念:电力/电子/电脑系统的标准规范3啥是次贷?那里兴旺?何出危机?怎么救市?

MAX774/MAX775/MAX776系列反极性开关集成稳压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