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应用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应用技术论文
应用技术论文篇1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1952年国际天文协会定义的时间标准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而建立的,分别称为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这种基于天文方面的宏观计时标准,设备庞大,操作麻烦,精度仅达10-9。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如(133Cs)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可达10-12—10-14量级,即30万年——300万年差1秒)。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一秒等于133Cs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说,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不足为虚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1)。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6(09)。

[3]陶琦《国际汽车电子技术纵览》[J],《电子设计应用》,2005(05)。

[4]刘艳梅《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5]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6]黄军辉,张南峰,管卫华《创办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之路》[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应用技术论文篇2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近年来,由于数据通信需求的推动,加上半导体、计算机等相关电子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WLAN技术、蓝牙技术、UWB技术,以及紫蜂(ZigBee)技术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短距离无线通信通常指的是100m以内的通信,分为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和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两类。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最高数据速率>100Mbit/s,通信距离<10m,典型技术有高速UWB、WirelessUSB;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最低数据速率<1Mbit/s,通信距离<100m,典型技术有蓝牙、紫蜂和低速UWB。

2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信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信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信。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蓝牙技术使得一些便于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连接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打印机、PDA、桌上型计算机、传真机、键盘、游戏操纵杆以及所有其它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系统的一部分。目前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频带,通道带宽为lMb/s,异步非对称连接最高数据速率为723.2kb/s。蓝牙速率亦拟进一步增强,新的蓝牙标准2.0版支持高达10Mb/s以上速率(4、8及12~20Mb/s),这是适应未来愈来愈多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必然演进趋势。

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超宽带(UWB)技术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信方案。与常见的使用连续载波通信方式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因此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分之一。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UWB的特点如下(1)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2)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3)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在通信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5)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6)发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统发射功率非常小,通信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信。低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工作时间。

(7)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应用技术论文篇3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被称作CAD技术。经过最近10年的努力,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尚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有待开发。但无论过去或今后的应用领域如何变化,CAD技术应用的目的始终如一,即不断提高工程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为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CAD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共被分为计算机图形、工程数据库、标准件库和CAD数据交换4部分。这4部分内容表现为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CAD技术的应用开发也应当参照这4部分进行。与这些内容对比,我们既可以把握软件开发的方向又能找到目前的欠缺和不足。

一、计算机图形技术

工程设计的主要最终产品是图纸。利用CAD技术制成图纸是计算机图形技术应用的直接表现。即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开发出不依赖人工干预就能自动形成图纸的硬件或软件产品,这种产品也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因为实际工程的使用者是人,所以CAD技术也不应当向着完全自动的方向发展,而应坚持辅助设计的原则。作为工程设计人员也就是CAD软件产品的直接使用者,最需要的是具有非常灵活的编辑功能的软件产品,而不是“自动设计”的产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绘图和设计的区别,一般来说绘图是指绘图员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结果(也许在图纸上)在计算机上生成其工作图;而设计是指设计者基于功能或美观方面的要求由想象创作出新产品。强调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设计者对软件的要求不同于绘图者,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概括能力的软件,在由粗到细的设计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到施工图实施,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特色的软件。由此可见,能满足(而不是引导)设计人员由粗到细地完成工作的方法和功能强大、完备的工具集是今后给排水CAD图形技术要完善的主要方面。

二、工程数据库的建立

简言之,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通常所说的ACCESS、DBASE、FOXBASE等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提供按一定方式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比如查询、报表等等,同时因操作的原因,它们要求数据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工程数据库是工程数据的集合,按数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其操作方法也许可以借助已有管理系统,也许需要另外开发。但工程数据库及其操作方法的建立在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在一项设计提交纸面(或计算机)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种间配合。比如各专业间的互提资料过程,像泵井、水池位置这样的资料已有较简单的方法完成;而提地下室的混凝土水池预留防水套管位置就并非如此简单,要整理许多资料,且整理过程中有可能出错。使用一种各专业都能操作的工程数据库,整理资料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由数据库再形成条件图,简单快捷,不必要的错误很少。再如,施工图中的管道综合,情况可能更复杂,数据量也非常大,没有一种合理的数据集合方式和操作方法就不能完成这种工作,也就不能保证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快的速度提交设计文件。

并非只在专业间配合时才需要数据库。虽然交付给施工单位的设计最终产品是图纸,但图纸中不可能表达一项设计的详尽信息,部分信息因图纸表达方式的原因而不能表达出来,这些设计人员自己掌握的信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才会一一表达。给排水工种中大量的信息需要高质量的记忆、组织和管理,这也是数据库的作用之一。另外,在二维的纸面上表示三维信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平、立、剖面结合或平面与轴侧图结合。无论哪种方法,单独的每幅图形表达的都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图形的相互参考、调用过程中,工程数据库是一种桥梁和纽带,利用结构良好的工程数据库,可以实现不同图形间的相互转化,带来的是速度的提高。此外,目前多数软件产品中嵌入的规范查询功能停留在浏览规范条文的水平上,逐条浏览条文及其说明,最方便的方式是查书,而计算机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利用数据库的管理手段,比如对某种设计方法直接查询各种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是计算机的优势而且是设计人员的直接需要。

谈到建立工程数据库,必然提到一种新技术:视算一体化。目前国内的软件公司、高校研制的部分软件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方法。这里需要提出的一点是视算一体化不是绘图和计算的简单集成。工程设计中计算的作用主要在于获得正确的结果或核实结果是否正确,即计算是针对结果的。对设计人来说实际工程中的设计结果是可以明确表达的图形部分和不能明确表达的数据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只在绘图软件中提供一些公式以辅助计算,这不是视算一体化,真正的视算一体化应当是针对工程数据库的,其中的计算可以认为是对已有图形数据的提取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图形数据的方式。

三、标准件———设备资料库的使用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标准件主要是材料和设备。材料由图纸中的图例表示,而设备则牵扯到选型、计算和布置等较多方面。目前的软件产品一般提供了较完备的材料库,有的甚至提供能自行扩充维护的材料库,但设备资料相对较少。虽然一些软件将水泵等常见设备编入设备库,但是它们具有先天的缺点:不能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和及时的更新。其实,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有些设备的使用比较复杂,比如热交换、中水处理、游泳池等等,本身的信息量就决定了它们应当有专门的软件提供支持。这部分软件的开发者最恰当的人选应当是生产设备的企业,基本内容应当包括设备的性能特点、使用说明、选型计算方法、支持辅助形成计算书以及能被CAD系统直接调用的文件。在支持多任务的操作平台上同时使用CAD软件和设备选型软件,完成计算选型的设备被直接调入CAD软件进行布置,这是使用设备资料库比较理想的方式。

虽然设备资料库是CAD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今后需要完善的部分,然而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意识和技术条件上还不具备开发它的能力。但相信随着建筑给排水计算机应用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使用设备资料库必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常用而且是有效的方法。

四、其它

CAD数据交换能力往往取决于具体使用的应用软件,属于非一般性开发。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AutoCAD软件,由于Autodesk公司一直拒绝公布DWG文件的数据格式,显得其数据交换能力一般。

应用技术论文篇4

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电子元件知识是电子产品应用的基础,以前有的学生就业时甚至还不能识别有关元件,不会进行基本的检测。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电子元件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电子元件的封装形式、种类、材料、标称值,尤其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测量方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何进行选择。

过去学生对各种电路的分析研究大多只注重理论上的设计和分析,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拿了设计图稿,进行实物安装调试时,由于没有元器件特性参数的概念,无法做到根据实际要求对元器件进行对比和选择,调试成功率往往较低,甚至做不出来,在产品设计调试过程中,无法辨别是设计问题还是元器件质量问题,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将本来是由于元器件的质量引起的问题,却往往错误地认为是设计问题,因此而把产品设计引入误区。在实际组装生产时,尤其要注意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问题,因为它将会引起整机质量严重下降。

目前有些大学的专业测试实验课开得较少,导致学生对元器件参数的技术指标、测试条件、特性好坏、灵活运用等知之甚少,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元器件测试实验的教学。只有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都重视了基础元器件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不再只停留在对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识别上,而是能熟练地用仪器设备对其进行各种性能的检测,深刻掌握元器件的综合知识。

3.加强电子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熟悉各种元器件,掌握插装、焊接、导线加工、元器件引脚成型等各项基本技能,看懂各类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图,掌握各类电路不同的调试方法。在对各个电路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不光要锻炼电子技能工艺水平,而且应注意对电路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各类典型产品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各元器件参数变化或线路局部改变等诸多方面因素对电路工作状态造成的影响等,并且利用技能训练中焊接、调试的机会,反复思索、检测、调试,让学生将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成为能够灵活运用的实践知识,并初步具备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电路技能训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观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这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许多电子产品的故障都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元器件损坏而造成的,可以凭借经验直观判断出故障元器件,从而分析出故障原因,省去许多繁琐的检测调试过程。因为许多常用元器件,由于电路的原因,损坏时都伴随有颜色、声音或者气味上的异常情况,而这些实际经验对在校学生而言尤为缺乏。电子技能训练可以较好地加强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在插装、焊接和调试某个电路时,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对电路的运行做人为的“破坏”,使电路出现故障而造成元器件损坏,通过观察各种元器件的损坏现象,积累实际经验,并从本质上了解到造成各元器件损坏的原因。电子技能训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艺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实践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4.逐渐加大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产品的最终完成,光靠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对元器件进行全面的测试,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计算出各种元器件在电路应用上的数值,最终才能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稿。通过认真地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产品制作过程的具体环节,真正使学生从原有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再融合到实践操作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安排上,可以这样做:

(1)在基础课程实习中加强综合性训练,综合性实践锻炼主要目标是深化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承前启后。例如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模拟电路实验箱》就能实现一些综合性实践。如果只让学生遵循常规实验方法,他们则只是按照实验教材或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一般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多问几个为什么。而综合性实践过程中常有故障出现,为了排除,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并逐步掌握了一些排除故障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实验技能。

(2)在专业课程实习中可以加强研究性实践、设计性实践。教师只提供若干有明确技术要求的实验题目,不把实验电路方案明朗化,让学生通过收集所需资料、优化拟定方案、组织实施、处理数据、对结果分析讨论、写出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的实施层次)。尽管开始的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我们训练的目的是“过程”指导。使学生在逐步掌握了实践技巧,开阔了知识面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他们将来才可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明生.电子测量与仪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熊幸明等.电子电工实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应用技术论文篇5

随着Internet在商业领域和多媒体服务的迅猛推广和应用,人们享受着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当然必不可少地以某种方式接入Internet。为了实现用户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提高用户上网速度,光纤到户(FTTH)是用户网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由于光纤用户网的成本过高,不可能广泛普及。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多项过渡性的宽带接入网技术,包括N-IS?鄄DN、CableModem、ADSL等,其中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最具前景及竞争力的一种,相信在未来十几年内将占主导地位。

二、ADSL核心技术

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英文缩写,ADSL技术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它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ADSL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是编码技术,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基于DMT(DiscreteMultitone:离散多音)复用编码方式。此外,常用的还有CAT(CarrierlessAmplitude/Phase:抑制载波幅度/相位)编码方式。尽管两种方式都采用正交调幅(QAM),但DMT中数据是被调制到多个载波之上,而CAP中数据则被调制到单一载波之上。比较而言,DMT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对线路依赖性小,只是实现起来相对复杂,成本稍高一些。

DMT将它以4K为宽度单位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与ISDN单纯划分独占信道不同,ADSL中使用了调制技术,即采用频分多路复用(FDM)技术或回波抵消(EchoCancellation)技术实现有效带宽的分隔,从而产生多路信道,而回波抵消技术还可以使上行频带与下行频带叠加,使频带得到复用,因此使得带宽得以增加。此外,DMT还可根据探测到的信噪比自动调整各个子通道的速率使总体传输速度接近给定条件下的最高速度。这些正是DMT优势所在。

三、ADSL的技术优点

ADSL接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可直接利用现有用户电话线,无需另铺电缆,而且上网和打电话互不干扰,适合于集中与分散的用户。能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采用点点的拓扑结构,保证用户独享高带宽,适合视频业务及高速Internet等数据的接入。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可享受超高速的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ADSL具有下行2~8Mbit/s,上行64K~640kbit/s的传输速度,为普通拨号Modem的百倍以上。

2.节省费用,上网和打电话互不干扰。ADSL使用电话线传递电话语音和数据,但数据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使用ADSL上网不需要缴纳拨号上网的电话费用。ADSL数据信号和电话音频信号以频分复用原理调制于各自频段互不干扰。上网的同时可以使用电话,避免了拨号上网的烦恼。

3.独享带宽安全可靠。CableModem下行虽然可达到20Mbit/s,但由于是一种粗糙的总线型广播网络,结点下的成千上万用户挣抢20Mbit/s的带宽,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总线型网络先天的广播特性,造成了信息传输的不安全性。ADSL利用中国电信深入千家万户的电话网络,先天形成星型结构的网络拓扑构造,骨干网络采用中国电信遍布全国的光纤传输,各结点采用ATM宽带交换机处理交换信息,您独享2~8Mbit/s带宽,信息传递快速可靠安全。

4.安装快捷方便。在现有电话线上安装ADSL,只需在用户侧安装一台ADSLModem和一只电话分离器(由电信部门免费提供),用户线路不用改动,极其方便。

当然,ADSL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不同厂家之间的产品互通性的问题以及由于ADSL对距离和线路情况十分敏感,离得越远,速度越慢且不稳定,因此速率有时难以保证。它容易受干扰,对于线路的要求高,随着线缆长度的增加数据传输质量随之变差。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四、ADSL的应用

ADSL的宗旨是通过普通电话提供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功能。ADSL宽带不仅是目前家庭用户高速接入的最佳方法,而且在局域网高速接入方面,也显示了其潜力。ADSL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即专线方式与虚拟拨号方式。专线方式即用户24小时在线,用户具有静态IP地址,可将用户局域网接入,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型公司用户。采用专线接入的用户只要开机即可接入Internet。虚拟拨号方式主要面对上网时间短、数据量不大的用户,如个人用户及中小型公司等。这里的“虚拟拨号”是指根据用户名与口令认证(比较类似Modem和ISDN的拨号程序),接入相应的网络,并没有真正的拨电话号码,费用也与电话服务无关。应用ADSL,可实现家庭用户宽带接入、单位局域网接入以及网络互联。

应用ADSL的几种常用方式:

1.单机接入。如果用户家中只有一台计算机准备通过ADSL上网。当您向电信部门申请ADSL线路后,电信相关部门则会提供分离器和ADSLModem,分离器与ADSLModem之间用1条2芯的电话线连好,ADSLModem与计算机的网卡之间用一条网线连接即可完成硬件安装。再运行一个专门的软件将TCP/IP协议中的IP,DNS和网关参数设置好,便可进行网上冲浪了。

2.家庭双机共享。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2台以上计算机,如果仅有2台计算机想通过一部电话上网,可选择一台性能较好,并且固定使用的计算机做服务器,为其安装双网卡,一块网卡与ADSLModem的LAN口连接,另一块网卡使用交叉的网线与另一台计算机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交叉网线(网线两端水晶头做法不相同,一端TIA/EIA-568B标准,一端TIA/EIA-568A标准)的制作方法。然后将配置较好的计算机通过网络管理软件设置成服务器,另一台计算机设置成共享模式,这样这台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服务器”宽带上网了。当然那台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要一直开机。

3.局域网共享接入

(1)用HUB构造小型局域网,将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配置成服务器,安装双网卡,将一块网卡与ADSLModem的LAN口连好,另一块网卡使用直连线与HUB相连。本地局域网上的客户机通过该服务器访问外部信息资源。这样只需申请一个IP地址,其他本地客户机可采用保留IP地址。

(2)采用专线方式,为局域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向电话局申请一个IP地址,这样无需设置服务器便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只是目前电话局所能提供的IP地址数是有限。

五、ADSL与其他接入服务的比较

ADSL的技术原理和调制方式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与普通拨号Modem和有线接入的CableModem是不可以互换使用的。现比较如下:

1.与普通拨号Modem及ISDN。普通拨号Modem最高速率56k,ISDN最高速率128k,ADSL的速率优势是十分明显。ADSL更为吸引入的地方是:他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打电话和上网互不干扰,ADSL的虚拟拨号方式不同于普通拨号Modem及ISDN的拨号连接,ADSL拨的不是具体的ISP提供商的电话号码,而是VPN(虚拟专网)的接入IP地址,所以使用A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话费,而只缴纳上网费或月租费。普通拨号Modem及ISDN将逐步被淘汰。

2.ADSL与DDN。用户在使用万维网时需要的宽带业务主要是从Internet网站下载多媒体信息,而向万维网网站发送的信息仅需要很小的带宽,ADSL为非对称接入方式,上行最高1Mb/s,下行最高8Mb/s,相对DDN对称性的数据传输更适合现代网络的特点。同时ADSL费用较之DDN要低廉的多,接入方式也较灵活。

3.ADSL与和CableModem。CABLEMODEM是广电系统普遍采用的接入方式,由于原来铺设的有线电视网光缆天然就是一个高速宽带网,所以仅对入户线路进行改造,就可以提供理论上上行8M、下行30M的接入速率,目前美国50%以上的宽带用户就采用CABLEMODEM方式接入,它的缺点是采用共享结构,随着用户的增多,个人的接入速率会有所下降,安全保密性也欠佳。与CableModem相比,ADSL技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ADSL在网络拓扑的选择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为每个用户提供固定、独占的带宽保证,而且可以保证用户发送数据的安全性,而有线电视视讯网结构上是总线型的,其承诺的10M甚至30M的信道带宽是一群用户共享的,一旦用户数增多,每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就会急剧下降。再者,HFC方案必需兼顾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而占用了部分带宽,只剩余了一部分可供传送其它数据信号,所以CableModem的传输速率只能达到一小半。国外公司实验表明,其速率减为1M-2Mbps,更常见的是400K-500Kbps。

六、结论

通过以上对ADSL技术分析,可以看出非对称传输的ADSL技术可以在现有的线路上提供服务,适合高速Internet接入及视频点播等应用,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中等以下城市及沿海地区,可以优先使用ADSL技术。但宽带并不是ADSL一枝独秀,国外比较成熟的方式通常是EDSL或VDSL,中国电信推出这项业务也是为了短期内能和LAN接入商瓜分市场。

应用技术论文篇6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是一项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由于它只是使用因特网而不是专线来连接分散在各地的本地网络,仅在效果上和真正的专用网一样,故称之为虚拟专用网。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用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一个网络连接通常由客户机、传输介质和服务器三个部分组成。VPN同样也由这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VPN连接使用了隧道技术。所谓隧道技术就是在内部数据报的发送接受过程中使用了加密解密技术,使得传送数据报的路由器均不知道数据报的内容,就好像建立了一条可信赖的隧道。该技术也是基于TCP/IP协议的。

2隧道技术的实现

假设某公司在相距很远的两地的部门A和B建立了虚拟专用网,其内部网络地址分别为专用地址20.1.0.0和20.2.0.0。显然,这两个部门若利用因特网进行通信,则需要分别拥有具有合法的全球IP的路由器。这里假设部门A、B的路由器分别为R1、R2,且其全球IP地址分别为125.1.2.3和192.168.5.27,如图1所示。

图1

现在设部门A的主机X向部门B的主机Y发送数据报,源地址是20.1.0.1而目的地址是20.2.0.3。该数据报从主机X发送给路由器R1。路由器R1收到这个内部数据报后进行加密,然后重新封装成在因特网上发送的外部数据报,这个外部数据报的源地址是R1在因特网上的IP地址125.1.2.3,而目的地址是路由器R2在因特网上的IP地址192.168.5.27。路由器R2收到R1发送的数据报后,对其进行解密,恢复出原来的内部数据报,并转发给主机Y。这样便实现了虚拟专用网的数据传输。

3军队院校校园网建设VPN技术应用设想

随着我军三期网的建设,VPN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军队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之中。这是由军队院校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首先,军队的特殊性要求一些信息的传达要做到安全可靠,采用VPN技术会大大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第二,军队院校不但有各教研室和学员队,还包括保障部队、管理机构等,下属部门较多,有些部门相距甚至不在一个地方,采用VPN技术可简化网络的设计和管理;第三,采用了VPN技术后将为外出调研的教员、学员们以及其它军队院校的用户通过军队网访问本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提供便利。

而VPN技术的特点正好能够满足以上几点需求。首先是安全性,VPN通过使用点到点协议(PPP)用户级身份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些验证方法包括:密码身份验证协议(PAP)、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CHAP)、Shiva密码身份验证协议(SPAP)、Microsoft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MS-CHAP)和可选的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并且采用微软点对点加密算法(MPPE)和网际协议安全(IPSec)机制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对于敏感的数据,还可以使用VPN连接通过VPN服务器将高度敏感的数据服务器物理地进行分隔,只有拥有适当权限的用户才能通过远程访问建立与VPN服务器的VPN连接,并且可以访问敏感部门网络中受到保护的资源。第二,在解决异地访问本地电子资源问题上,这正是VPN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可以让外地的授权用户方便地访问本地的资源。目前,主要的VPN技术有IPSecVPN和SSLVPN两种。其中IPSe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包过滤防火墙,可以看作是对包过滤防火墙的一种扩展。当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包过滤防火墙使用其头部在一个规则表中进行匹配。当找到一个相匹配的规则时,包过滤防火墙就按照该规则制定的方法对接收到的IP数据包进行处理。但是IPSec不同于包过滤防火墙的是,对I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除了丢弃,直接转发(绕过IPSec)外还能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而SSLVPN技术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访问控制,而且安全易用,不需要高额的费用。该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安全性高;第二,便于扩展;第三,简单性;第四,兼容性好。

我认为军队院校校园网VPN技术应主要采用SSLVPN技术。首先因为其安全性好,由于IPSecVPN部署在网络层,因此,内部网络对于通过VPN的使用者来说是透明的,只要是通过了IPSecVPN网关,它可以在内部为所欲为。因此,IPSecVPN的目标是建立起来一个虚拟的IP网,而无法保护内部数据的安全,而SSLVPN则是接入企业内部的应用,而不是企业的整个网络。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具体的敏感数据。并且数据加密的安全性有加密算法来保证。对于军队机构,安全保密应该是主要考虑的方面之一。第二,SSLVPN与IPSecVPN相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添加需要VPN保护的服务器。而IPSecVPN在部署时,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果增添新的设备,往往要改变网络结构,那么IPSecVPN就要重新部署。第三,操作的复杂度低,它不需要配置,可以立即安装、立即生效,另外客户端不需要麻烦的安装,直接利用浏览器中内嵌的SSL协议就行。第四,SSLVPN的兼容性很好,而不像传统的IPSecVPN对客户端采用的操作系统版本具有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终端操作系统需要不同的客户端软件。此外,使用SSLVPN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这是因为只需要在总部放置一台硬件设备就可以实现所有用户的远程安全访问接入;但是对于IPSecVPN来说,每增加一个需要访问的分支就需要添加一个硬件设备。

虽然SSLVPN的优点很多,但也可结合使用IPSecVPN技术。因为这两种技术目前应用在不同的领域。SSLVPN考虑的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更多应用在Web的远程安全接入方面;而IPSecVPN是在两个局域网之间通过网络建立的安全连接,保护的是点对点之间的通信,并且,IPSecVPN工作于网络层,不局限于Web应用。它构建了局域网之间的虚拟专用网络,对终端站点间所有传输数据进行保护,而不管是哪类网络应用,安全和应用的扩展性更强。可用于军校之间建立虚拟专用网,进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送。

4结论

总之,VPN是一项综合性的网络新技术,目前的运用还不是非常地普及,在军队网中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全军三期网的建成以及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VPN技术将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应用技术论文篇7

广东省早在七十年代就对普通砼小型砌块结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且从生产到应用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广州市建委在1979年颁发了《小型砼主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1981年广东省建委组织编写了《小型砌块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试行),至1982年广东省建委与四川省建筑科研所合编了《砼空心小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JGJI4-82.推动了全国小砌块砌体结构发展。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广东地区的住宅以六层以下于制楼板砖混结构为主,结构自重大且抗震性能差。硷小砌块由于轻质高强,加设芯柱灵活并可提高抗震性能等优点而成为取代红砖的砌体结构的好墙村。一大批七层小砌块结构住宅在广州拔地而起,我们经过对小砌块墙体的开裂调研,受力性能和抗震试验研究[1],采取了适当的构造措施及天面植被等隔热措施,解决了墙体的裂漏问题,使小砌块结构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广东面临港澳并处于开放的前沿地带。开放改革后,随着住宅商品化,人们对住宅功能、环境、装修等条件要求多变并越来越高,大开间灵活间隔的住宅更为人们所乐道。常规的砖混结构对此有较大的限制,我们又及时研制了附柱砌块的墙在体系。通过加设附柱而增大承重砌块墙的问距,解决九层以下大空间灵活间隔的住宅建筑结构问题[2]。随着开放改革深入发展,房地产业兴旺,吸取香港现浇硷结构技术,广州市建筑市场现浇框架结构取代了混合结构,子制楼板由于裂漏问题己无人问津,承重砼小型砌块生产大减,砼予制厂场己成商品房开发用地。广州市从1985年后确定现浇砼框架为住宅的主要结构体系后,普通砼小砌块由于块体较重,施工操作强度偏大而受限制、再加上与框架连结较差等缺点渐被人们打入冷宫,来源于农村毁田侥制的红砖因价格便宜,施工方便又成为墙体主要材料,广东墙村革新工作陷入低潮。

八十年代未,广州引进了丹麦史密斯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建成了轻粘士陶粒及陶粒砼砌块生产线,轻骨料硷砌块作为轻质高强材料成为框架填充墙的热门墙村。为了使陶粒砼砌块能顺利推广应用,广州市建委组织专门小组进行研究,编制了《轻粘土陶粒及轻粘土陶粒砌块应用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5J01-90,对设计施工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九十年代两部两局墙改办关于加快墙村革新通知下达后,广州积极响应,采取了征收保证金等一系列行政措施控制使用红砖,积极扶持新墙材的生产。广州地区除了陶粒砼砌块外.各种轻骨料硷,蒸压加气砼等小型砌块大量涌现。大量使用轻质砼砌块后,由于对砌块生产监管力度不够,设计与施工措施不当,致仁建成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工程质量投诉很多、建设主管部问亦深感头痛。设计单位无规范可依,施工单位也不知所措,把责任推给墙材革新工作。很多建设单位宁可罚款也使用红砖,墙革工作出现了波折。为此广州布建委利用广州市建设科技发展基金,组织了高校、科研、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的专家对非承重砼砌块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编制技术规程进行技术立法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墙村革新工作顺利进展。经过两年的艰苦研究,制定了广东省标准《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DB/T15-18-97,及广东省通用建筑标准设计《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构造》GJ005一1998。颁发实施后非承重硷砌块应用走上了正轨。广州市1998年新墙村的使用率达41%,而小型砼块则占新墙材的80%以上,又重新走上墙村革新的先进行列。

2.非承重砌块墙体裂漏问题研究

针对近年非承重硷砌块大量应用中出现的墙体开裂问题,广州市建委、墙革办利用广州市建设科技发展基金资助设立研究项目,对砌块生产和设计施工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己建成楼房墙体开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裂缝产生原因,找出改善墙体抗裂漏性能的途径和措施[4]。

2.1砌块材质问题

非承重硷小砌块主要是轻骨料(如陶粒、膨胀珍珠岩、煤渣等)砼,和蒸压加气砼(或泡沫砼)。由于轻质砌块容重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时较红砖有较大优越性。但片面追求客重轻时,其他的材料性能则又较红砖差,如强度一般较低为2.5~5Mpa,吸水率较大为10~20%,干缩率较大达0.1%,且砼干缩时间较长,砌块上地后还在不断收缩。从调查情况发现有些墙体出现沿砌块本身或沿灰缝走向开裂,有些还出现发霉现象。有些墙体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出现裂缝,这些主要是村质问题所致,必须加强砌块生产管理,严格质量认证,不准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砌块进入建筑市场。

2.2设计构造问题

非承重砼砌块墙是后砌填充围护结构。当墙体的尺寸与砌块规格不配时,难以用砌块完全填满,造成砌体与硷框架结构的梁板柱连接部位孔隙过大容易开裂。

门窗洞及预留洞边等部位是应力集中区,无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时,会由于撞击振动容易开裂。

墙厚过小及砌筑砂浆强度过低,会使墙体刚度不足也容易开裂。

墙面开侗安装管线或吊挂重物均引起墙体变形开裂。

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及泛水和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

以上种种由于设计考虑不周而致,必须针对建筑使用功能,及各种材料的特性扬氏避短,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精心设计方可避免墙体开裂渗漏。

2.3砌筑施工问题

非承重砌块与红砖不同,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材料混殉,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等,墙体容易开裂。

砌块与砼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无加拉结钢筋,墙顶300m高的砌体无隔日顶紧砌筑,均容易引起接台部位开裂。

砌块上墙时含水牢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墙体亦会因收缩开裂。

砌块无错缝对孔搭砌,灰缝砂浆不饱满,日砌筑高度过大等均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等处理不当,削弱了墙体强度,填补不好时亦会引起局部开裂。

总之,按常规红砖的施工方法砌筑砌块,往往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因此对各种材质的轻质砼砌块需有专用施工方法与专门处理措施,精心施工才能确保墙体不开裂渗漏。

2.4墙面抹灰问题

砌块墙体与红砖墙一样,一般均加抹灰装饰层,外墙更要粘贴饰面砖。当砌块墙面特别是蒸压加气硷砌块墙面基层处理不当,饰面砖粘贴方法不对时抹灰饰面层易起鼓开裂甚至脱落而造成修漏。

厨卫问墙体既要吊挂也要防水,抹灰层处理不当也易造成渗漏。

开洞槽埋管线后,填塞及抹灰面层处理不当往往引起局部开裂。

在不同材料的接台部、新旧砌体连接处及开槽位置、抹灰层钉上钢丝网或加防裂网布可减小抹灰层的开裂。

综上所述,非承重触墙体开裂原因较多,要从各方面考虑采取控制措施,加强砌块主产管理保证材料质量。针对裂漏原因精心设什、精心施工才能建造出优质墙体让住户放心满意。

3.编制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

为了在生产。设计、施工、监理、质监、验收有法可依,加强对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的质量控制,广州市建委利用广州市建设科技基金资助组织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及有关科研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编制技术规程及设什图集。

3.1编制技术规程

从1995年编制技术规程立项开始,参考了全国及北京、上海、沈阳等地有关小砌块的标准,结合广东地区炎热潮湿,多风雨的气候条件,地方习俗,以及本地区的三大类砌块产品,针对墙体裂漏问题,经过两年时间研究编制了有广东特色的地方标准。

规程分为总则、材料、建筑设计要点、结构构造要求、砌体工程施工、抹灰工程和验收等七个章节。

综合了国内普通砼砌块、轻骨料砼砌块及蒸压加气馊砌块三大类砌块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地产品现状列出对各类砌块的技术要求,适当提高对轻质砌块的强度要求,强调不得使用掺粘土砂浆,在村质上严格控制。

以建筑设计为龙头,对容易裂漏部位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附录C提供了砌体防裂、防渗漏措施供参考。对砌体与硷梁柱的连接均有专门拉结加固措施及防水、隔热、隔声等措施,对外墙建议用加挂防裂钢网,增设防水层等以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

施工章分为九节,重点在砌块的砌筑及洞口处理。严格按不同砌块控制上墙时含水率,强调锚固钢筋要展平砌人水平灰缝,对不同材料控制不同的日砌高度,对洞边空心砌块填实及加设边框等处理以确保墙体整体性。

抹灰工程作为独立一章参照现行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对外墙抹灰特别是高层外墙抹灰要加挂钢网,结合广东省关于消除建安工程质量通病的若干规定,做好抹灰防水处理。

3.2编制标准图集

为了使省标准技术规程具体化,市建委组织了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及华南建设学院西院,根据规程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及习惯做法编制构造图集。包括有建筑构造与结构构造说明,砌块墙体排列图示、门窗侗构造、墙柱连接详图、过梁构造柱大样、安放空调机构件、管线安装构造以及墙面抹灰用料及做法选用表等,以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经过编写单位不断收集有关单位对规程及图集的编制意见,多次修改后送审完成该两项工作,再经多次组织向有关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宣贯,并以试验示范工程进行推广应用,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议,非承重硷小型砌块应用趋向成熟,建筑墙体的裂漏情况得到控制。

4.今后的展望

按墙村革新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墙体使用毁田侥制的红砖是要取消的。目前以砼小砌块替代红砖作墙体是切实可行的。非承重砼小砌块,特别是轻质砌块由于村性不及烧结红砖,往往容易开裂渗漏,使用时要采取足够措施去控制。尽管制定了技术标准,但仍未能完成避免裂漏的出现,去年冬季广州地区连日干旱的天气令有些已使用的住宅砌块墙体收缩开裂。新型墙体的推广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设管理、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质监等各方面配合,层层把关,全过程控制。针对出现问题及时研究,切实解决,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在广东地区今后会出现一个新的砌块应用高潮。

参考文献

[1]八度区砼主心小型砌块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鉴定资料集19868

应用技术论文篇8

一、客户关系管理(CRM)

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方法。它是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取、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客户识别、客户关系的建立、客户保持、客户流失控制和客户挽留。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销售收入,改善企业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能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

二、数据挖掘(DM)

数据挖掘(DataMining,简称DM),简单的讲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或抽取出知识。数据挖掘概念的定义描述有若干版本。一个通用的定义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讳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有:(1)关联分析。即从给定的数据集中发现频繁出现的项集模式知识。例如,某商场通过关联分析,可以找出若干个客户在本商场购买商品时,哪些商品被购置率较高,进而可以发现数据库中不同商品的联系,进而反映客户的购买习惯。(2)序列模式分析。它与关联分析相似,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挖掘出的数据间的联系。但序列模式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在购买A商品后,必定(或大部分情况下)随着购买B商品,来发现客户潜在的购买模式。(3)分类分析。是找出一组能够描述数据集合典型特征的模型,以便能够分类识别未知数据的归属或类别。例如,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债务水平、收入水平和工作情况,可对给定用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4)聚类分析。是从给定的数据集中搜索数据对象之间所存在的有价值联系。在商业上,聚类可以通过顾客数据将顾客信息分组,并对顾客的购买模式进行描述,找出他们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5)孤立点分析。孤立点是数据库中与数据的一般模式不一致的数据对象,它可能是收集数据的设备出现故障、人为输入时的输入错误等。孤立点分析就是专门挖掘这些特殊信息的方法。例如,银行可以利用孤立点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电信部门可以利用孤立点分析发现电话盗用等。

三、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1.进行客户分类

客户分类是将大量的客户分成不同的类别,在每一类别里的客户具有相似的属性,而不同类别里的客户的属性不同。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客户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现有客户的价值。细致而可行的客户分类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很大益处。例如,保险公司在长期的保险服务中,积累了很多的数据信息,包括对客户的服务历史、对客户的销售历史和收入,以及客户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生活方式等。保险公司必须将这些众多的信息资源综合起来,以便在数据库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户背景。在客户背景信息中,大批客户可能在保险种类、保险年份和保险金额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而形成了具有共性的客户群体。经过数据挖掘的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掌握他们的保险理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并可以降低业务服务成本,取得更高的收益。

2.进行客户识别和保留

(1)在CRM中,首先应识别潜在客户,然后将他们转化为客户

这时可以采用DM中的分类方法。首先是通过对数据库中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描述已知数据集类别或概念的模型,然后对每一个测试样本,用其已知的类别与学习所获模型的预测类别做比较,如果一个学习所获模型的准确率经测试被认可,就可以用这个模型对未来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图书发行公司利用顾客邮件地址数据库,给潜在顾客发送用于促销的新书宣传册。该数据库内容有客户情况的描述,包括年龄、收入、职业、阅读偏好、订购习惯、购书资金、计划等属性的描述,顾客被分类为“是”或“否”会成为购买书籍的顾客。当新顾客的信息被输入到数据库中时,就对该新顾客的购买倾向进行分类,以决定是否给该顾客发送相应书籍的宣传手册。

(2)在客户保留中的应用

客户识别是获取新客户的过程,而客户保留则是留住老顾客、防止客户流失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获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比保留一个老顾客的成本高。在保留客户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找出顾客流失的原因。例如,某专科学校的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那么就要找出减少的原因,经过广泛的搜集信息,发现原因在于本学校对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生只能学到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找工作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果断的抽取资金,购买先进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修改教学计划,加大实验实训课时和考核力度,培训相关专业的教师。

(3)对客户忠诚度进行分析

客户的忠诚意味着客户不断地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数据挖掘在客户忠诚度分析中主要是对客户持久性、牢固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比如大型超市通过会员的消费信息,如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三个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顾客忠诚度的变化,据此对价格、商品的种类以及销售策略加以调整和更新,以便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4)对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和预测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不知道客户的价值,就很难做出合适的市场策略。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而言,其价值是不同的。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80%的利润是由只占客户总数的20%的客户创造的,这部分客户就是有价值的优质客户。为了弄清谁才是有价值的客户,就需要按照客户的创利能力来划分客户,进而改进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不同市场活动情况下客户盈利能力的变化,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商业银行一般会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客户,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和营销。

(5)交叉销售和增量销售

交叉销售是促使客户购买尚未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手段,目的是可以拓宽企业和客户间的关系。增量销售是促使客户将现有产品和服务升级的销售活动,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和客户的关系。这两种销售都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客户因得到更多更好符合其需求的服务而获益,公司也因销售增长而获益。数据挖掘可以采用关联性模型或预测性模型来预测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件,判断哪些客户对交叉销售和增量销售很有意向,以达到交叉销售和增量销售的目的。例如,保险公司的交叉营销策略:保险公司对已经购买某险种的客户推荐其它保险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确保推销的保险险种是用户所感兴趣的,否则会造成用户的反感。

四、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数据挖掘的步骤

1.需求分析

只有确定需求,才有分析和预测的目标,然后才能提取数据、选择方法,因此,需求分析是数据挖掘的基础条件。数据挖掘的实施过程也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的。在确定用户的需求后,应该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哪种应用类型,是属于关联分析、分类、聚类及预测,还是其他应用。应对现有资源如已有的历史数据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解决用户的需求,然后将进一步确定数据挖掘的目标和制定数据挖掘的计划。

2.建立数据库

这是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的一步。首先,要进行数据收集和集成,其次,要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整合。数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客户信息、客户行为、生产系统和其他相关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抽取、转换和装载,形成数据仓库,并通过OLAP和报表,将客户的整体行为结果分析等数据传递给数据库用户。

3.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工具

如果从上一步的分析中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能用数据挖掘比较好地完成,那么需要做的第三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数据挖掘的任务。数据挖掘主要有五种任务:分类,估值预测,关联规则,聚集,描述。前三种属于直接的数据挖掘。在直接数据挖掘中,目标是应用可得到的数据建立模型,用其它可得到的数据来描述感兴趣的变量。后两种属于间接数据挖掘。在间接数据挖掘中,没有单一的目标变量,目标是在所有变量中发现某些联系。

4.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数据挖掘模型的过程。一个好的模型没必要与已有数据完全相符,但模型对未来的数据应有较好的预测。需要仔细考察不同的模型以判断哪个模型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最有用。如决策树模型、聚类模型都是分类模型,它们将一个事件或对象归类。回归是通过具有已知值的变量来预测其它变量的值。时间序列是用变量过去的值来预测未来的值。这一步是数据挖掘的核心环节。建立模型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改进或更换算法以寻找对目标分析作用最明显的模型,最后得到一个最合理、最适用的模型。

5.模型评估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可信性和可用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模型,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将数据中的一部分用于模型评估,来测试模型的准确性,模型是否容易被理解模型的运行速度、输入结果的速度、实现代价、复杂度等。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这个阶段阶段的工作,能使数据以用户能理解的方式出现,直至找到最优或较优的模型。

6.部署和应用

将数据挖掘的知识归档和报告给需要的群体,根据数据挖掘发现的知识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及消除与先前知识可能存在的冲突,并将挖掘的知识应用于应用系统。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对模型进行评估和检验,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模型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罗纳德.S.史威福特.客户关系管理[M].杨东龙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马刚:客户关系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朱美珍:以数据挖掘提升客户关系管理[J].高科技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

应用技术论文篇9

(二)研究视角

理论借鉴。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文化建设必须借鉴新时期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终身教育、实用主义等教育成果。如,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上,要求将“人”的教育与“人力”的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要突出实践性特点,而且要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体现全面性、技术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在本科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注重全面性、多样性、实用性、建构性;在人才培养的评价上,对本科技术人才进行专门性评价,由偏重教育内部评价转向教育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行业企业评价并重,等等。经验汲取。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办学经验。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汲取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本土转化。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办学经验的产生总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文化建设必须充分重视本土传统文化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远影响,努力实现引进的理论、经验与本土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的有机融合。

二、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文化探析

(一)重学崇术的教学思想

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传统大学“不同类型,但等值”的全新教育类型。适应地方、行业、产业需要,既重视理论的探索与习得,又重视技术的实践与转化,这是应用技术大学师生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高擎“技术本科”教育大旗,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在行业,定“性”在技术,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取得人才培养极大成效。宁波大红鹰学院在准确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培养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等办学定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多元融通的教学主体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主体主要由既有学术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又有很强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校内外教师以及多样化的生源构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包括全职教授、来自业界的兼职特聘教师和实验工程师。全职教授须获得博士学位(艺术类专业除外),具有不少于5年的实践经历(包括3年以上高校之外的工作经验,外语和数学专业除外),任教期间每4年享受一次为期半年的“研究休假”;特聘教师数量较多,承担大学约25%的教学任务;实验工程师须毕业于相关专业并取得工程师资格,主要在实验室教授实验课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生源多样,不受年龄限制,但入学的资格条件有一定要求。如,普通高中毕业生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必须有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一般为3个月)方可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职业高中毕业生须补习普通高中课程1年,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方可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

(三)应用生成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内容强调紧密贴近行业、岗位实际,人才培养方案由学科教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用人单位专家、有关的实验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毕业生共同参与编制;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应用技术大学以结构主义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层状”转向“网状”,以“意义建构”来组织课程,建设知行融合的教材体系。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凸显两大特点:一是高度的应用性。以阿亨应用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所在区域是德国核能科学研究基地,其机械工程系必修课程有39门,其中能源系统工程、人力资源再利用、环境污染等近20门课程都凸显了“核”及“环境保护”的地方特色。二是高度的生成性。通过师生紧密合作,将当前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引入教学,共同建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渗透型课程结构。整个课程体系按认识实践———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工业实习)———专业理论学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流程形成完整链条,在理论学习阶段又含有不少实验、项目制作等实践性环节,体现理论与实践双元循环递进的特点。

(四)开放合作的教学方式

应用技术大学特别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政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作用。一是以学科、专业、课程群为载体,通过校内外教师、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合作,联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共同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共同开展应用性技术研发,共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国内外科技竞赛为载体,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团队,寻求企业赞助,自主完成项目的策划、设计、建模、制作、调试、运行全过程;三是开办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鼓励支持学生海外实习。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制订招生标准、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建设师资队伍、协同参与定制培养、协同推动就业创业。如,在风电与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上海电机学院先后与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一批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由企业技术主管和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联合组成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团队,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该学院与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等共同设立为期3个月的“风电与创新”海外实践项目。

(五)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多样,除理论讲授外,还广泛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强。近年来,汕头大学工学院探索建立EIP-CDIO培养模式,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相关核心课程群以及单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项目教学中,教授们主动面向企业承担应用性科技研发任务,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实习多结合教授提供的项目进行,在实验室做得较多的是“三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学生的毕业设计都在企业做,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应用技术大学不仅重视教师的“教”,而且重视学生的“学”,教学相长,互促互进。如,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学位课程要求修满180-240个转化学分(ECTS),每一个转化学分共含25个学时,即5小时的课堂授课、12小时的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7小时的教师辅导及1小时的考试。可见,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后辅导时间占有较大比重。

(六)实践能力导向的学业成就评价

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同,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方式也有所不同。应用技术大学学业成就评价重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应用技术大学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形式多样,如考试、鉴定、答辩等;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考核,将日常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列入课程成绩的评定范围,并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汕头大学工学院在实施EIP-CDIO培养模式改革中,对学生学习评价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将口试与笔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逐步改变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技能。

(七)人本延展的教学空间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空间体现了人本化、延展性。一是传统教学空间充分满足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如,设置备有大量活动课桌椅的教室,以便师生开展案例教学和团体活动;实验室与教室合设,以便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验室与教师工作室合设,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二是新型住宿式书院的兴起。近年来,一些新建本科高校仿效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住宿式书院”制度,变学生宿舍为住宿式书院,内含学生宿舍、教室、自习室、小型图书馆、团体活动室、饮食驿站等,师生经常共膳与交流,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文体活动,形成一个学习、生活共同体。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辟新的教学空间。最近兴起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无学校学籍的学生也可以免费使用,对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终身教育服务(如社区教育)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此外,教师或是通过教学网站向学生课程介绍、讲义与课件,提供参考资料,布置和提交作业,并在网上展示优秀作品;或是开设个人博客,撰写教学日志,促进教学反思,增进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与理解等,大大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

(八)融科技、人文于一体的校园特色文化

应用技术大学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而且努力挖掘学科资源、校史资源等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伦理以及生态文明素质的教育。如,黑龙江工程学院提出“工程文化教育观”的育人理念,突出工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构筑起工程文化课程、工程文化基地、工程文化环境、工程文化活动、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研究等“六位一体”的工程文化体系。福建工程学院传承百年学府的历史文脉,在校园内竖立林纾雕像,在图书馆门厅及教学楼宇间刻印林纾代表作和林纾名言;出版《林纾研究专刊》《林纾书画集》等,持续推动林纾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编写通识教育教材《林纾读本》,开设全校性公选课;举办林纾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展“林纾文化节”学生社团活动等,努力发挥校园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应用技术论文篇10

2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

2.1网络信息技术将有效地优化文献检索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而现代教学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信息等先进的教学资源,以适应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掌握与熟练检索知识,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以生动活波、形象逼真、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个性、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检索技术”内容时,通过实际数据库结合现实案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示具体课题检索时的工作情景,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下检索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推动力。

2.2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内容的改进与设计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是围绕信息资源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与工具展开的。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极大地扩展了;网络信息检索已成为获取信息资源的首要且重要的渠道。因此,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任务应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网络检索利用技能的培养方面。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内容可作以下调整改进:信息检索基础内容、网络基础、检索技巧及对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与系统的总体把握。网络公开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学术资源导航及其应用,商业数据库资源系统的检索方法与技巧,包括中外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检索、特种文献检索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排列、整理、检索、阅读、浏览所搜集的大量数字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课题案例查询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实践,可使得学生掌握从信息获取到信息综合利用过程。学生通过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系统性教学学习,可以提高信息素养,增进交流,拓宽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2.3多媒体教学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多媒体技术作为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的支持,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和效率。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多媒体互动资源,生动形象地将生涩难懂的理论变为生动的图像,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网络信息传输功能,医学文献检索课是以了解基本检索概念、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技巧为主。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和演示,学生就很难理解,没有具体形象的认识,就不能够理解信息检索意义所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会使得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形成自我观察分析的能力。

2.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保持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应用技术论文篇11

(一)绳讨取心钻探技术

绳讨取心是一种不需求提取钻杆而将岩心取出的钻探技术,只是当钻头呈现问题需求检查或改换的状况下才提升钻杆。中心局部就是当岩心管内装满了岩矿心时,或者发作阻塞时,借助特地的打捞提升工具,在钻杆内部就将岩矿心提取出来,而不需求把钻杆柱都提升出来。

(二)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

我国是该技术研讨和应用方面做的最好的国度之一,液动潜孔锤钻探是树立在回转钻探的根底上,应用冲洗液驱动液动潜孔锤,液动潜孔锤再将遭到的具有一定冲击力的能量传送给钻头,钻头来破岩。其中沖洗液是由现场配套的泥浆泵进行配送,液动潜孔锤在钻杆和钻头之间,随钻头的深化而潜入,对钻头不时理论有节拍的冲击负荷。

(三)反循环钻探技术

该办法分为空气反循环和水力反循环两种,不同之处在于循环介质的不同。空气反循环是以紧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经过双壁钻杆的外管将紧缩空气送至孔底,空气收缩提供冲击力驱动孔底潜孔锤作用在岩石上,而空气作用后经过双壁钻杆的中心通道返回地表,同时还夹带着岩屑,以此岩屑作为地质钻探取样的样本进行化验剖析。

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是以清水或泥浆作为循环介质,循环方式和空气反循环分歧,也是应用双壁钻杆将液体介质经管环隙保送到孔底,取心钻头得到的是柱状岩心,将其经内管中心通道携带至地表。

(四)组合钻探工艺

望文生义,组合钻探技术就是将绳讨取心钻探技术和反循环连续取心、取样技术的优势充沛分离起来的一种综合地质钻探办法,交融了各种钻探技术的优点,扬长避短。

二、地质钻探技术优、缺点分析

(一)绳讨取心钻探技术

1.优缺陷剖析。该技术是目前运用比例最高的一种钻探技术,取心质量高、钻进深度低。它可以进步钻探的效率,减少钻具的在升降过程中的辅助时间,增加纯钻进时间;呈现梗塞问题时,能够随时打捞,为减少了钻杆工具与矿心的磨损,减少了矿石的零落,取心率较高;减少了频繁的升降、卸钻头带来的磨损,延长钻头的运用时间;不用频繁的提升钻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频繁的提升也会带来能量燃料上的耗费,以及冲洗液对孔壁的冲击,这种钻探技术就是减少提升次数来降低能耗,维护孔内平安。

2.适用状况。该钻探技术优点多,适用范围也比拟普遍,根本上涵盖了各个专业范畴:工程地质钻探、固体矿产钻探、石油自然气钻探、水域钻探、坑道钻探、冰层、地热钻探、科学深孔钻探等。置信随着地质勘探事业的开展,该钻探技术的将不时伸入到各个范畴。

(二)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

1.优缺陷。液动潜孔锤钻探是对常规回转钻探的改造,在冲击和回转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进步硬岩的钻进效率,减轻了井孔的倾斜度,降低打孔本钱。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较好天时用了坚硬岩石的脆性大、抗剪强度低的特性,坚硬岩石、复杂地层的钻探、钻孔质量差的问题都能够经过应用该钻探技术来处理。

2.适用状况剖析。该钻探技术适用于坚硬岩层、脆性较大的地层的地质钻探,运用时由于是高频振动,设备的紧固需求留意,液压泥浆的质量好坏决议液动锤的磨损大小,影响运用寿命,泥浆要光滑性好、含砂量低、稀薄度低。从小口径的岩心钻探正在向水文水井、锚固施工、水下爆破等范畴开展。其缺乏和有待开展之处就是在高强工作条件下的潜孔锤的运用寿命、工作性能与牙轮钻头的合理匹配等方面。目前该液动锤已普遍应用与地质、石油、化工、金属矿山、水电建材等范畴。

(三)反循环钻探技术

1.优缺陷。空气反循环钻探取样这种办法的钻探效率高、本钱低廉、劳动强度低、判别岩层变化及时、合适干旱缺水地域钻探等优点,但是岩样确实定以岩屑为评判规范就显得不是很合理,不可以真实反映地层的构造和存在的一些结构缺陷,在某些对这样地质钻探请求的状况下还不能满足。

水力反循环的取心钻探技术由于是取到较为完好的岩块,取心质量好,对岩层的判别精确、时间应用率高、劳动强度低。但是其效率和钻进速度没有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的办法高,耗能也比拟大。

2.适用状况。反循环钻探技术适用于地质勘探取样工程,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水文水井的勘察与施工、松软易塌陷地层中的爆破孔成孔以及复杂地层中的注浆、锚固施工,这些适用工程都是充沛应用双壁钻杆的隔空性能,来判别孔底状况、进步装药率和顺利成孔。

大层次范围上讲,该技术在固体矿产勘探中适用外,还在石油物探爆破、工程地质施工、地质灾祸管理等范畴特别干旱地域的钻探施工有着普遍的应用前景。

(四)组合钻探工艺

1.优缺陷。该技术是研发交融空气反循环、水力反循环和绳讨取心三种钻探技术优点的双壁钻杆、钻具和相应的施工办法、施工工艺。它可以依据地质钻探请求、地层状况,简单的组合,充沛发挥各种钻探技术的优势,进步综合钻探效率,降低本钱,减少不用要的额外劳动。

2.适用状况。组合钻探工艺的适用范围、条件状况交融了三种技术的条件范围,其中的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技术合适干旱缺水或无水区、取心艰难的复杂地层的地质勘探、取样钻探施工。水力反循环适用于完好岩层的钻探施工。关于更深地层的取样工程,绳讨取心钻探技术能够满足地质取样的请求。

三、其他工艺技术

应用技术论文篇12

1.2数字技术和剪纸艺术的关系

剪纸主要是以纸张作为材料,通过剪和刻的方式来实现,再通过印染和套色的方式来作为辅助,通过一种镂空的效果来促使其产生一种虚实呼应的结果,从而有效的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促使剪纸的内容情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剪纸的形式有很多,有染色、套色以及单色等。有些动画MV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议论,他们认为这只是将剪纸的团放在flash当中重新的绘制一遍,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进行简单的临摹,那就只能说明是用一种数字的手段来进行的,这就必须要真正的考虑到剪纸的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以及制作的流程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美学的研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再结合flash,以此来有效的扩大剪纸艺术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创作空间的拓展,真正继承和传播了剪纸艺术的精髓。

2.剪纸艺术在皮影动画当中的应用

2.1皮影人物和flash人物的对比

真正的皮影道具的制作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工艺流程,而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真正具有皮影制作经验的制作艺人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就完全可以忽略这个过程,只需要注重皮影绘制的效果,同时也无需镂刻和施色等操作,只需要通过PS等工具来绘制相应的皮影人物的身体部件即可,同时将此类的部件直接导入到flash当中转换成各种元件,然后在flash当中进行补间或者是调节骨骼的操作来实现人物的动作目的。

2.2皮影表演方式和flas的对比

皮影戏通常都需要三根竹棍来对人偶进行操纵,其中一根系在胸前或者是背上的主棍,这根能够有效的保证皮影人偶的稳定重心,保障其整体的运动性。另外两根则系于双手之上,促使其形成一种生动和流畅的表演性动作,当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道具时,则通常会将木棍增多,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工艺性[3]。而flas当中的补间操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通过关键帧的设置来调出主要的动作,再通过补间形成连贯的动画动作,非常的方便。

2.3图像绘制创作

Flash当中的图形都是由工具选项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绘图工作绘制而成的,而且所有图形的形式非常的自由,能够随意的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局部的修改和选取,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将各自不同的图形放在同一层时,上面的图形通常会覆盖住下面的图形。而绘制对象就不一样,因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修改,同时也可以双击进入到内部来进行编辑和操作,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还是在绘制对象的本身基础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就可以将两个绘制对象进行相互覆盖,同时对二者的之间的位置大小以及角度等进行编辑修改,还可以通过笔触来使用填充的属性加以修改。

应用技术论文篇13

1一次发酵技术

1.1基础理论

蘑菇培养料的一次发酵技术,亦称常规的传统发酵技术,根据辛登—豪泽短期堆制的原理发展而成。通过采用物理调控,为自然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其生长繁殖,经生化作用后积蓄了蘑菇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

1.2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基本上采用这项技术,其技术流程:草料预湿——建堆(加入配料)——一次翻堆——二次翻堆……最后翻堆——上料铺床,共要翻6次堆;发酵程式(天数)分别是7d、6d、5d、4d、3d,总计28d。若用早稻草作为培养料则需25d。一次发酵技术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但如果人工操作要领掌握不好,极易影响发酵质量。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发酵质量差,不是厌气发酵的比重大(烂料多),就是冷却层比重大(生料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缺点,我们结合多年生产实践,采用改进的“三角架”增氧发酵法,比常规发酵在技术上有了创新,效果较好,但该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发酵时间长,费时;二是翻堆次数多,费工;三是劳动强度大,费力;四是养分损耗大,耗料。目前,该项技术主要用于我市田春菇栽培上。

2二次发酵技术

2.1基础理论

1934年,美国科学家兰伯特分别用厌氧发酵区、好氧发酵区、干燥冷却区的蘑菇堆料栽培蘑菇。经研究,发现用好氧发酵区的堆肥栽培蘑菇,产量最高;而其他温度区的堆料,再经过50~55℃高温,并结合适当增氧堆制再次发酵后用于栽培蘑菇,产量也相应提高。由此逐步发展形成二次发酵技术,亦称后发酵、巴氏消毒。二次发酵分为两个阶段:

(1)升温阶段,即巴氏消毒阶段。这个阶段要在57~60℃高温下维持6~8h,主要有三个方面作用:一是杀死病原菌、寄生虫以及各类害虫的卵、幼虫及成虫;二是促使嗜热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更加旺盛地分泌水解酶类;三是前发酵的粪草未完全分解部分在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形成腐殖质一类化合物供蘑菇菌丝利用。

(2)控温阶段。这个阶段要适时通风降温至48~52℃并维持4~6d,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改善培养料中氧的供应状况,创造嗜热微生物群繁殖最佳生态环境。嗜热放线菌利用堆肥在发酵中残留的氨转化为氮源,嗜热微生物群增殖,加速基质降解,产生聚糖类物质、烟酸、B族维生素及氨基酸等以利蘑菇菌丝吸收;二是继续杀死病原菌。

2.2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规堆制前发酵的培养料应迅速搬进菇房进行后发酵处理,培养料应集中堆放于中间3层床架上,底层不放料。堆放时要求培养料疏松、厚薄均匀,并密闭四周薄膜,促其自热。当升温至48~52℃时,进行蒸气加热巴氏消毒(亦可采用明火加温法),使料温升至57~60℃,保持8~10h后,控制炉火,降温至50~52℃,保持此温度继续培养4~6d。视料温情况启闭地面薄膜通风1~2次,每次数分钟,待培养料氨味消失,并大量繁殖白色嗜热性放线菌后,即可结束。如培养料仍有氨味,须继续培养至氨味消失。

我市近20多年来一直采用二次发酵技术,生产中要注意:①在后发酵期间,测温时,人不能进入菇房,只能将温度计置于竹竿内前端,由菇房外插入料中测温;②发酵结束,进入菇房前必须打开四周薄膜通风换气,以防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

3免加温发酵技术

3.1基础理论

免加温发酵技术是以现代微生物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微生物调控技术,在强势复苏型有益微生物群体增殖活动的主导作用下,迫使其他微生物顺从,进而使培养料进行有

价值地发酵。由于有益的微生物群体活动,原来不能共生的菌类,通过相互交换食饵和生成条件,达到共同生存、发展的目的。例如:光合细菌是厌氧菌,可将来自太阳热能作为能源,合成抗氧化物质、氨基酸、糖类等各种有利的物质;固氮菌是好气菌,可将大气中的氮变成蘑菇能够吸收利用的物质,固氮菌以有机质为食饵,它的排泄物是光合细菌喜食的食饵,而光合细菌排泄物是固氮菌的食饵。这种食饵交换循环建立以后,一旦固氮菌过分繁殖则处于缺氧状态,通过光合菌的作用,就能够共存。总的来说,通过有益微生物群体活动,使培养料在发酵中增加抗氧化物质,集结能量抑制,消减有害的活性氧化成分,大大改善蘑菇培养料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蘑菇菌丝的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3.2应用

免加温发酵技术工艺流程:稻草预温——建堆(加肥、加发酵剂)——一翻——二翻——三翻(加石灰和石膏)——四翻——上料铺床,发酵程式(天数)分别为5d、4d、4d、3d,总计20~22d。在生产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堆料不宜过高,最好是80cm左右为宜。若冬天堆料可适当加高一些,但也不宜超过100cm,宽、长不限,可根据地形而定;由于增温催熟剂的加入,高活性有益微生物群体繁殖非常迅速,温度上升的非常快,若按传统方法堆料过高,则很容易因中部温度过高而造成营养损耗;同时由于过高的料堆也因物料的软化导致物料间空隙度缩小而减少供氧量,从而造成局部厌氧发酵。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