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应用化学的前景实用13篇

应用化学的前景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视觉艺术领域。根据二十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鲁宾等的研究,人的视觉倾向于把视野中的景象区分为图像(figure)和界面(ground)。确切地说,当视野中的不同物体具有颜色、亮度方面的明显差异时,人的视觉会自动将它们区分为明亮的前景(foreground)和晦暗的背景(background),并且将前景视为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一、文学语言中的前景化

前景化的原理可以应用于文学语言。在文体分析中,它指一种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东西的前景化,或从背景中突出的技巧。被突出的特征是语言上的偏离,而背景是人们一致接受的语言系统。Leech(1970)认为,前景化就是一种对艺术的有目的的偏离。为了达到在风格上有特色,某一语言特征必须偏离某种比较的常规。Leech(1969)把偏离进一步分成8个类别:词汇偏离、语音偏离、语法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语域偏离、方言偏离和历史时期偏离。Halliday(1973)把真正的前景化(truegrounding)和纯粹数量众多的语言结构区别开来:一种数量突出(prominence)的语言结构只有在与整个文本意义相关联时,才会成为真正的前景化。Halliday从功能的角度更加明确的定义了前景化的概念,同时也表明前景化表达形式在作品中具有文体功能和价值。

二、文学翻译中的前景化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的艺术质量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语言的选择上。在文学翻译中,应重视对原文前景化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常有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译者往往看重对原文内容、信息的传达,而忽略了对文章形式、文体的再现,使文章所要传达的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甚远。

Leech和Short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采用了以下模式来描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981):意思[内容、事实]+[表达形式的]文体价值=(总体)意义

在翻译文学作品中仅仅传达作品的内容信息而忽略形式的再现就易造成“假象等值”(申丹,2002)。其通常表现形式为:译者认为原文中的某些虚构事实有违常情,因此有意进行“情理之中”的改动。译者以为这样一来,自己的译文形成了与原文更为合理的对应,实际上却损害了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

(一)修辞前景化

修辞前景化是由于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比较特别,超出读者的预料而形成。

例如:

But Mr. Wu’s face is worth a fortune: it is peculiar to the point of caricature. A head shaped like a bomb,and just as suggestively explosive,gaunt,……rugged,with very prominent cheek-bones and sunken cheeks,and eyes which stare at one like glowing coals―all this set on a neck too long by half; and a thin body,as strong and as little elastic as a rod of steel!(excerpted from Mr. Wu Mi―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

译文1.吴先生的相貌却价值连城,怪异得就像一幅漫画。脑袋的外形像颗炸弹,也像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炸。……脸上多皱,颧骨高耸,两颊下陷,盯着人看的一双眼睛像是烧红了的两粒煤球―这一切全都支撑在比常人长一半的脖颈上,瘦削的躯体活像一根结实、梆硬的钢条。(江枫译)

译文2.但是雨生的脸倒是一种天生禀赋,恢奇的像一幅讽刺画。脑袋形似一颗炸弹,而一样的有爆炸性,……面容险峻,颧骨高起,两颊瘦削,一对眼睛亮晶晶的像两粒炙光的煤炭―这些都装在一个太长的脖子上及一副像枝铜棍那样结实的身材上。(林语堂译)

人脸与一大笔财产、脑袋和炸弹、眼睛和灼灼的碳球,吴先生异于常人的长相和形态跃然纸上,这几处精心雕琢,那几处简笔勾勒,嫣然一幅详略得当的肖像画,令人印象深刻。译文1较译文2用词谨慎,修辞上受英语行文习惯约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吴先生长相之奇特。相比之下,林语堂先生用词大胆而灵活,“天生禀赋”、“讽刺画”、“爆炸性”等等,产生的修辞效果更为突出,更加“前景化”。

(二)词汇前景化

词汇前景化表现为临时创造新词或赋予普通词汇新的意义。

例如: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荔枝蜜》,杨朔)

译文1. But since then,whenever I see a bee,I feel all knotted inside and very uncomfortable.

译文2. Nevertheless,the very sight of it always gave me an awkward feeling since then.

译文3. Still,after that,the sight of a bee always filled me with misgivings.

“疙疙瘩瘩”一词《新华字典》给出的基础解释为:不平滑很粗糙,比喻办事遇到一些麻烦。这里办什么事、遇到了什么麻烦呢?从上文可知,即“遇见蜜蜂”然后“被蜇”这件事,那这感情上的疙疙瘩瘩,可想而知就是对“蜂蜇”的一种担心和恐惧了。三个版本的译文明确表现出这层意义的是译文3,misgivings尤作复数,指a feeling of doubt, distrust, or apprehension,但始终体现不出原文中“疙瘩”和“蜂蜇”之间形象的因果联系。笔者试译为:Nevertheless, the very sight of it always stung me, leaving me uncomfortable.

(三)数量前景化

数量前景化指某些语言因为出现频率过高或过低而超出读者的预期。

例如:

Through the fence, between the curling flower spaces, I couldsee them hitting...They took the flag out, and theywere hitting...and he hit and the other hit..."Here, caddie." He hit...They were hitting little, across the pasture.(The Sound and the Fury)

透过栅栏,穿过缠绕的花枝的空隙,我看见他们在打……他们把小旗,打了一下……这人打了一下,另外一人也打了一下……“在这儿,开弟。”那人打了一下……他们过老半天才打一下,穿过草场。(陈文俊译)

文中不长的两小段内就出现了六次hit,对于较忌讳重复用词的英文来说,显然偏离了常规。作者这么使用当然是有用意的,小说选段的视角是一个智力障碍的成年人,看到眼前有人在打球但他并不理解这一行为时,他的词语库里大概也只有最简单的hit一词是可用词汇。在翻译时应译作同一个字即“打”,以突显这一词在数量上的特殊,使其跳出别的词,成为“前景”。

三、结语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通过前景化突出文章中心,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与效果,以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将原文的意义准确表达,更要把原文前景化语言特点在译文中再现,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相似的感受,理解与心理认识。

参考文献:

[1]McIntyre,D.2003,Using Foregrounding Theory as a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a Stylistic Course[J].Style(37).

[2]Leech, G.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yle [M]. New York: Holt, Rindhart and Winston, 1970.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2

一、移动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这种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 "的学习需求,这也奠定了移动学习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2.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移动学习以其独有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正如面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知识碎片,经过每天一片、一点的摄入和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拼图一样。

3.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

4.可以消除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的学习和交流等等。

二、移动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在教学方法的探索路上,多媒体教学已经被普遍认可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成为现在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毕竟局限于多媒体设备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寄载于移动科技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移动设备,来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移动学习不需要固定时间和场所,教师可以在一定时限内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无线网络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并及时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学习成果。学生之间也可以及时地相互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移动学习真正体现出完全的时空开放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时间、空间得到真正的拓展和延伸。下面是三种在化学教学中可能会应用的移动学习模式:

1.基于网页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在该模式下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经由4G和WLAN服务接入互联网,通过访问已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习任务,查阅书籍和文献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和成果,发送到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实时信息交互,就如同网络学习模式一样,只是使用的设备不是电脑,而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允许教师和学生将化学反应式、D片、音频、视频格式的资料运用到移动学习中,可以随时随地的上传下载,并开展讨论研究。

2.基于视频实时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

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让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实时交互成为现实。利用4G网络师生间可以顺畅的视频通话,学生与化学教师在实时交互过程中有面对面的感受,师生交流更流畅。即时让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移动学习模式。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通信形式、传播方式上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因其碎片化、私人化的特性逐渐成为了一种轻松阅读的方式,可以创建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支持环境。同时,微信内容可以兼具图、文、音、影等形式,更有利于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呈现与传递。微信运用于移动学习领域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2]。

总的来说,三种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来综合使用,各取所长。移动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扩展。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把有机化学的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和一些试卷作为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编撰成网页,并通过WeX5开发平台,打包成APP,供学生使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一步是通过APP全课程的录像资源和通过微信进行与学生的交互模式研发。我们相信,作为未来教学模式之一的移动学习,将会逐渐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受到学生的欢迎,必将给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变化。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3

我国《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其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核心优秀部分,其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意义。简而言之,人文——人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烙印。现代教育崇尚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其人文特性进行全面开发与培养。人文教育则是将我们优秀的文化,全面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使其浑身散发出一种智慧理性之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以人文理念为宗旨,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也注重其体育文化的习得。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尽显了其浓浓的人文情怀。

1.2 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砖一瓦夯实累积而成,不是一蹴而就平地而起,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每个高校都有其固有的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文化氛围,其所秉承的体育教学理念也略有差异。但是,其对于学生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化作用却都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从最开始的浅显到最后的领会运用,是一个慢慢长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完成从基础到高阶的蜕变。另一方面,高校整体的体育文化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演变,具有长期的建设性。

1.3 综合性

高校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制度、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高校不仅设置了露天运动场所,还设置了室内体育馆,以满足不同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高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并积极参加各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科目繁多,从全民皆宜的足球篮球,到风靡一时的舞蹈健身,再到修身养性的太极瑜伽,系统的课程设置见证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过程,而这些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最有力佐证。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己经日趋成熟,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精妙的文化意义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与体育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的体育课将会新增一门茶文化与体育的课程,然后与此柑随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也会应运而生,这是对髙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平和从容之气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树具有重要意义,宁静淡然的茶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体育赛事中的浮躁功利之气。

2.2 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茶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璀璨的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遭遇了“生存窘迫”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断层危机。而将茶文化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萎靡不振的茶文化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会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一定的茶文化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弘扬。同时,高校学生是传统茶文化继承者的最佳选择,其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和吸收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其具备将茶文化内容以深入浅出地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2.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我国茶文化是融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其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一度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囊括了茶艺、茶具、茶道以及茶学、茶歌、茶故事等物质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拓展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刷新其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茶文化的好感与兴趣。此外,茶文化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忍不拔、怡然自乐、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核对于高校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在淡然朴实的茶文化的陶冶下会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重塑,将会促进其人文修养气质的提升。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 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股文化气息,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茶文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并建立该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以及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理念与方法逐步搭建起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的大楼。另外,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幵展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师生间的双向评估制度对于茶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茶文化认知程度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以及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3.2 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完备,专业的训练场地与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是高校体育课堂有声有色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茶文化体育教育也应该添置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统一发放与茶文化体育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材。开设专门用于茶文化体育教学的专用教室,配置饮茶所需的茶壶、茶台及茶盏等茶具,以增添茶文化体育课堂的真实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开展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他相关装备也不能落下,高校应增加设备购买的经费,为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第一次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但其己不是首次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据了解,部分高校早己开设了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一个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融入创新因素,导致课堂氛围一片死气沉沉,也埋葬了学生对茶文化最初的好感。因此,在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重述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授课与室内授课这两种模式相结合,对茶文化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方面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精髓。另一方面,在茶文化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情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茶文化体育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其文化内涵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对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例如,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茶艺思想》等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与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诗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以及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气息。同时,可以在学生中组建茶文化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茶文化体育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文化基地与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魅力。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4

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园林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持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城市园林已经被定为城市进程中重要的建设内容,不仅要求园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同时还要求园林建设要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城市环境中,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使得城市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在经济效益方面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工业化建设不断涌出严重的负面影响,空气污染程度提高、温室效应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而在城市园林建设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生活环境的净化效果,还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物|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人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是实现园林建设更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的重要理论知识参考依据,从景观生态学中可以掌握更多的设计技巧与设计理念,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植物设计,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对植物的结构进行设计。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能够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建筑方案,美化城市并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下面是对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1、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应用

从科学角度来看,景观的结构单元可以分为3种:(1)斑块:其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2)廊道:可以将它认为是线性或带装的斑块,用于指导园林绿化设计中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的设计。(3)基底:它是决定景观性质的重要因素,对景观动态起指导因素。基底的组成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系统丰富多样,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建成。

2、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原理应用

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与人为干预综合形成,具有连接度低、连通性高的特点。景观结构的连接度在景观生态形成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功能连接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其连通性,还要提高其连接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

3、景观异质性原理应用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对特定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上的变异过程。园林景观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人们对园林绿地的使用目的和方法的差异性产生,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行为也会导致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则的应用

1、生态安全性原则

生态安全原则,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安全原则在城市园林基础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为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曾有科学家借助此理论,建立模型,并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探讨此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之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生态整体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城市景观综合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干预2方面因素,因此,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必须综合考虑景观的整体性。通过全面分析,采取有利于景观结构与自然特征、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实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整体优化。目前,我国很多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都应用了整体性原则,这样可以实现在保证城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景观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增强对景观整体性的保护意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景观的整体性。

3、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目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也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是以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础。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设计师在设计规划时,必须要保证该区域内生态系统、景观的可持续性。

4、人为干扰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由人来进行,因此,人的干扰在其规划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干扰对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等生物层次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干扰具有两面性,适当的干扰有利于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但干扰过度就会破坏景观结构,降低景观的异质性。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积极倡导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和花草树木。

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原理不断趋于成熟,并实现了与园林学科的有效结合,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综合考虑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重视人在城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生态城市建设更为系统化。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些原理更全面、合理地应用到生态城市园林建设中,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的审美,适当进行人为干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城市。

结语: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景观生态学,将斑块-廊道-基底原理、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连通性、景观差异性原理以及生态安全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应用其中,从而保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得更好建成,为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5

一、城市景观中绿化因素概述

城市是人口集聚地,为了满足大量人口同时生活在一片区域,人们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这便直接造成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在古代,不论是东方亦或是西方,城市主要是通过建设园林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虽然因为各地域风土人情的差异,城市景观风格万千,但是使用的绿化工具主要是乔木、灌木、草被等植物个体或群体。而这些个体或群体,我们将其称之为城市景观中的绿化因素。设计师通过在空间中灵活组合运用植物,便可营造景观空间,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绿化作用。

对于城市景观中绿化因素应用的研究一直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重点。如:《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一书中,作者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以植物材料为园林设计主体的前提下,如何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方法。且强调了绿化形态所构成的景观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从三个方面对绿化形态空间进行分析:功能空间、构成形态、布局角度、并指出以绿化为主体的景观设计之关键在于对景观空间的处理。由此可见,单一利用植物造景并非是营建绿色景观空间的唯一途径,而是方法多样。

二、浅析城市景观中绿化因素主动应用的基础

纵观古今中外城市景观绿化因素的应用,均是依据上述要点施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与自然相互适应过程的延伸,城市景观中绿化因素主动应用的方式和方法更为灵活和繁琐,此处暂按不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针对城市景观的研究却是从近代开始,并且是一个逐步深入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些绿化因素主动构景的理论便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目前,绿化因素主动构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景观的多元化发展。针对城市景观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这也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存在一定联系。既往,通过对城市景观规划的研究便可发发现,人们对于绿色因素的应用一直停留于小范围,而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面积应用绿色因素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显然缺乏合理性。而在绿色因素同科学技术要素等结合运作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绿的因素的运用开始趋于多元化,当然这也是为了适应当前人类诉求的一种形式。如:温室花园。其二,绿色因素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其目的之一便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见城市居民对于绿色景观的运用均有心理需求。既往城市景观生态价值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而当前景观生态性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同绿色因素之间所构建的一种平衡关系是满足自身回归自然心态的一种调和剂。也由此,人们开始尝试彻底反思绿化因素主动构景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倡导植物自然发展和自我维持过程等观念的衍生和施行。其三,构建完整性城市景观的要求。绿化因素只是构建城市景观的一大因素,还有诸如建筑、车道、河流等要素的参与,并非独立片段。因此对于城市景观的空间构成而言,绿色因素的主动应用并不能单一考虑,还需同其它景观单元之间构建统一和相互响应的联系,如如此方可构建完整性的城市景观空间。

三、试论城市景观中绿化因素主动应用的方法

绿色形态的景观的灵活运用和构建对于城市景观形态的优劣有着深远影响,而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审美观的转变,城市景观绿色形态只有随之发生相应转变方才符合城市发展和居民新需求。而为了适应该种需求所构建出的城市景观形态和结构也会产生新的功能,由此形成多层次城市绿色景观。故而,城市绿色景观构景并非大量种植植被,应当从地区文化氛围、植物特质及景观功用性等多方面考虑,整合城市景观中的其它元素,构建出精妙的空间形式。

(一)绿色因素引导城市景观构成以完善城市景观的多元化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导致其绿化景观面貌发生转变的一大因素,但是综合来看,不论绿化构景如何转变,其服务对象依然是城市居民,构建时所考量的主要要素仍是人类的心理需求。因此,城市绿化空间实质上是分布于城市的每个角落,并以不同的功能性满足民众需求。虽然绿色因素分布零散,却是以组合形式应用于城市景观空间建设,对于城市景观空间构成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见图一)。

图一 绿色因素应用对于城市景观空间引导作用的体现

绿化因素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构成一种绿化形态,其实现方式无非是点与线的灵活运用。但是城市是在不断发展,城市景观是在不断演变的,结合上文可知,绿化因素对于城市景观空间的引导作用也是在不断发生的动态性的变化。因此,在运用绿色因素时,应当在绿化形态为主的公共空间中赋予绿色因素丰富的空间和适宜的尺度,结合城市生活,方可构建一个稳定且人性化的景观空间。

(二)良好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尺度以完善绿色形态空间建设

景观控制的目的在于为城市景观环境的美观提供保障,使之真正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但是目前,空间尺度过大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仅使得城市景观无法形成相应的功能性场所,而且也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较为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必须把控好城市景观的空间尺度。又景观控制是在对景观各个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组成设计的一种科学方法。故而,应以绿化形态来控制城市景观尺度。目前,限定性的手法是绿化形态对城市景观空间尺度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宜的城市景观空间环境。同时,要实现这一点,还应着重强调城市景观独特形态特征的塑造,以此来确保其便利性和舒适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绿化形态对城市景观尺度的控制,不仅需要界面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体系,还应将相应的原则的和目标作为指导依据,以此来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

(三)整合城市景观对绿化因素

城市景观对绿化因素的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得绿化形态与城市景观空间建立了相应的联系,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景观整体体系的形成。一般而言,城市景观对绿化因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绿化因素空间结构的整合,即通过合理地配置绿化空间和整合其其它景观元素来进一步促进城市整体空间的协调性,以此来使的城市景观具备一定的活力;二是,对绿化因素的功能整合,即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因子的特性,并将绿化形态与城市景观充分地联系起来,以此来实现景观的功能与意义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本文对城市景观绿化因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主动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但是介于笔者能力有限,文章并未深入开展,还需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建雄,伊拉娜.景观和生态兼顾的绿化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

[2]曹加杰,曹林,阮宏华等.GIS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在城市森林生态规划及评估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0)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6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不仅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会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运用英语知识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护理专业日常工作中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中教学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通常对学生进行课文、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注重记忆功能的实现,学生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过度的依赖教师,成为语言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成为单方面的活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虽然学习了几年的护理专业英语,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缺乏良好的交际能力。

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到位,使得护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实践教学不到位,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潜力开发不到位。

同时,当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与护理临床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内容联系不到位,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

此外,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将精力放在提升自己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普通英语上,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学习重视不足,掌握也不到位,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能力在就业后逐渐退化,一些优秀的护理人员也只是简单的阅读外国文献,在工作中的交流很少,严重制约着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境外就业。因此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就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法概述。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产生并逐渐盛行,最开始被成为口语法,到50年代之后改为情景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引入中国。情景教学法要求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掌握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英语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景,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营造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多样化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掌握大量的英语材料和对话模式,明确护理专业英语的语言结构,最终实现英语交际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情景教学法等,其中情景教学法有着比较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感性的英语材料,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语言材料、话语模式等有机结合,转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实物、小组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动力,这对于护理专业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态度,有内外动机之分,内部动机是学生个体对学习的感兴趣,外部动机是为了学习以外的目的进行学习。内部动机的重要性更大,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实现。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满足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条件等,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也应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哑巴英语,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因此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听说对等综合能力,将英语基础学习与实际的交际应用能力相统一。情景教学法能够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简化话语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护理专业英语知识。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的应用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为基础,强化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为教学理念,强化英语应用以及实用性,避免出现哑巴英语,教师不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的指导者与引领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营造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与实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人为关怀的理念,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专业英语学习态度和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信心,使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

2.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当前,医学护理的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要求护理专业的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在目前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利用英语文献,撰写论文,翻译资料的机会很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获得毕业证书,据此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科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需要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作用,利用教材对话模拟情景对话,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由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有所侧重,将难掌握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利用汉语进行讲解,从句型入手,掌握句型的表达方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让学生背诵经典的句型,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情景材料的选择要与护理英语教学目标相一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实际的案例开展高职护理英语学习,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医学临床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护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有机的结合。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不同单元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护理评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案例,有位30岁的外国女性患者就医后发现为感冒,然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据此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掌握比较常用的护理表达形式。

Please wait a moment!I am going to take your temperature .I will see the result in five minutes.Take one table three times a day before food.Take the medicine with a lot of water.Is your tummy still sore?等,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对使用的句子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能力。每节课上,教师都应以一定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以医院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情景进行,如注射、对患者量体温、患者术前宣教、患者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法,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5.多媒体辅助情景创设。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像、视频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师要为学生准确大量的素材库,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医护工作的影像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对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好的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知识。

四、结束语

护理专业是为了服务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满足当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成长为高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雯,李娜.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96-97.

[2]王云,刘琦,秦明照,陈路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07:72-73.

[3]李颖钰.情景教学在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2.

[4]江晓东,贾雪宁,谢家鑫,晏柳清,刘俊香,陈琰晗,王炎峰.高职护理英语情景会话教学中小组考核法的设计与实施[J].重庆医学,2014,32:4411-4413.

[5]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03:63-65.

[6]季月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7:88-89.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7

茶文化符号;景观设计;应用思路;开放性思维

随着当前整个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在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各项元素的综合利用,其大大影响了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与品质,因此创新融入茶文化符号元素对整个景观设计水平提升,将有着重要作用。

1茶文化符号及其内涵分析

随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应用茶文化特点和内涵,就能够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奠定完善的基础。事实上,关于茶文化的形成,当前并没有统一的认知,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整个茶文化已经形成了内涵丰富、元素多样的文化体系,而且在整个茶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对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相应的精神理念,其中都有着完善,丰富的认知,尤其是随着当前整个景观设计艺术活动开展中,其对元素运用有相应的要求,同时对整个设计理念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我国,茶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品质有着相应的影响,无论是人们的日常性格,还是对涉身处世的具体的认知和理解,其中对茶文化有着重要的融入,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融入了丰富的儒家、道家思想中,而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文化理念中,倡导和谐、和平的积极生活、乐观态度,而这些都是在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具体价值内涵。不仅如此,其中也有着丰富、完善的美学价值与内涵,在茶文化中倡导的是秩序的和平与和谐,尤其是提倡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相协调和高效互动,这与饮茶活动中的文化特点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因此在整个茶文化元素提取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融入,如果能够对茶文化的具体理念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那么其必然能够塑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茶文化作品。

2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客观而言,对于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来说,文化理念和科技元素是整个时代所赋予的具体优势,融入科技元素,不仅能够提升景观设计活动的具体水平,同时也能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寻找到一系列丰富的替代元素。而选择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则能够有效丰富和系统化完善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内涵与品质。所以,从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想要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就必须将文化理念和科技元素系统化融入其中。但是从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无论是文化理念的融入,还是科技元素的应用,都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对于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不仅是一种理念应用与设计元素的有效结合,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有效补充了整个生活元素,因此在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时,必须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元素作为其设计理念的诠释和表达。当然,这也是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品味的具体表现。但是从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多数都只是将该活动当做是元素的堆积,无论是理念融入,还是合理的设计定位,都极为欠缺,所以其大大影响了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效果。不仅如此,当前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景观设计工作虽然是一项以景观环境为基础,所开展的具体设计活动,但是从根本上看,整个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良好的设计效果能够给与整个环境内涵的各项要素予以实质性丰富,因此,创新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能够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奠定相应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将必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能融入其中,通过有效创新和内涵上的结合融入,从而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奠定相应基础和优势。当然,客观的说,景观设计活动的创新与发展,也是设计理念的有效融入,更是对整个景观设计活动价值的全面认知。

3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相应要求分析

结合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日益成熟的客观形势以及人们的客观需要来看,推动和融入景观设计活动的开放性思维理念,正是目前整个该活动开展的重要要求。因此,深层次认知茶文化中所具备的价值优势和体系内涵,并将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中,必然能够在满足消费的具体需求的同时,实现茶文化理念与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有效融入。通过融入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要素和价值内涵,其不仅能够赋予景观设计活动的相应价值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明确了相应的合理定位。不仅如此,对于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来说,想要充分满足其具体设计要求,必须认识到整个景观设计只是整个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衡量良好的设计活动的标准,在于整个设计活动能够融入到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因此无论是设计元素的选择,还是设计理念的具体融入,都不能脱离整个周围环境。只有将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当然,随着当前整个建筑活动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时,必须探究科技元素的融入方式,无论是选择合适的科技元素,还是具体的科技理念,都必须确保整个景观设计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入。当然,在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既充分展现和诠释该活动的体系性,同时也诠释和提升景观设计活动的品质内涵。此外,在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时,还要将现代景观材料与景观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合。实际上,在该设计活动中,现代材料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属性要求,因此,选择合适完善的素材,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和优化景观设计活动效果,同时通过将建筑素材应用与设计活动相融合,从而实现材料应用与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系统化融入、创新。

4茶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活动中开放性思维应用思路

在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开放性思维,其基础和关键在于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完善的价值内涵,尤其是在应用具体的设计元素基础上,通过展现整体效果,同时诠释整个设计活动的具体理念。而在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开放性思维,其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将茶文化符号应用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相应要求,通过全面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在茶文化符号融入到整个开放性思维时,要将整个茶文化中所具备的物质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茶壶、茶具等等,都可以给与人们直观的认知,比如将茶壶元素融入到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其能够有效诠释和展现茶文化中所具备的理念,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应用这一系列元素,能够给人们直观上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通过构建开放性思维,结合茶文化理念的系统化应用,其必然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和空间,进而创新茶文化理念与景观设计活动的实质性融合。当然,在构建开放性思维时,更重要的是要将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具体规范内涵融入其中。对于景观设计活动来说,其本身就是人工造景,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就离不开对于周围环境的系统化融入,而实现这一效果的基础,就需要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元素,通过全面融入,进而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奠定相应基础。事实上,在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追求的不是具体设计元素的融入,更不是相应物质的模仿,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开展设计活动,让人们感受到其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因此其核心在于对整个茶文化理念的具体理解,通过对这一文化理念进行理解,结合相应元素融入和景观设计活动开展,从而满足人们的开放性思维要求。结合茶文化符号的价值作用,以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探究茶文化符号在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具体价值,就极为必要。因此,可以说,需要对景观设计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和认知,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结合具体的设计理念诠释,在充分融入合理的设计理念基础上,从而为整个景观设计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合理的基础。随着当前整个社会理念和思维不断多样化,如今在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时,必须将消费者的具体期待和客观需要相融和,通过创新理解和丰富认知,从而满足开放性思维的理解和应用需要。

5结语

虽然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实现了一定提升,但是其整体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当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欠缺与落后,更重要的是当前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未能将丰富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积极完善的科技元素理念,尤其是其中未能具备相应的文化理念。所以探究茶文化符号在整个景观设计中的开放性思维融入,必然能够实现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整个景观设计活动的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李燕彬.牌坊文化符号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11):111-115.

[2]王正国.长春市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209-211.

[3]李迪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3-125.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8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对教育制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脱离从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境教学法的提出,正契合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动机与目的。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学模式的机械和死板,实现了课堂上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想象力,活跃教学气氛。其通过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使之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情景化教学的概念

情境化教学,是指人们应用各种物体、音乐、语言等手段,根据教学内容人为营造一种虚拟环境,通过利用此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融入虚拟环境,真实体验情感,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及互助能力,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学互动,其时代特征鲜明,情景教学不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能在其他领域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情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其一改往日的老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由往日的沉闷变得活跃、轻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活跃思维,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大为提高,让其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应用道具(如音乐)创设教学环境是情景化教学的一大特点,这些道具的应用可真实、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感知现实生活的同时,触动心灵得到启发。情景化教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知真实的生活,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其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道具模拟现实场景,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现实生活,再利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迅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游戏活动是情景化教学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学间相互协作完成游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学生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其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尽量体现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编排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姿态、身体动作来带动大脑运转,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四、情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情景化教学的运用步骤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化教学法,需要经历以下步骤:首先是学生能将语文教材与情景教学相联系。教师先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将场景、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段落或句子的学习训练;其次在情景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以后,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发挥想象力、思考力,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写作热情,进而提高作文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教师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其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感受情境的同时触动情感;最后是综合利用上述三步骤,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没有语言,人们将无法沟通、交流,表达情感。语言作为一切教学活动、师生交流的基础,其在情境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启智、煽情工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语言,让语言表达更优美、凝练,同时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应用活泼、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一直以来,语言都是教学方法的传播媒介,教师若恰如其分地应用教学语言,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以便于学生模仿、领悟,就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以“歪”字的生字教学为例,笔者将“歪”字拆分为“不”、“正”两个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不”为否定之意,“正”为肯定、好的、端正、正确的意思,在“正”的上方加上“不”,就是“不正”,不正即是歪。通过这样形象的语言解释,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歪”字的意思。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其通过应用动画、文字、图形、声音等媒体,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形象地将教材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生动,使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有助于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为例,文章讲述的是在动荡不安、四处硝烟弥漫的社会局势下,一个中国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奉献出了生命。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小朋友来说,是很难想象当时的场景,也根本无法体会战争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感知文中描述的情感,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孩子们观看了一部战争题材电影,主要将电影场景定格在战争带给人们灾难及人们在战争面前无奈地哭泣的场面。通过影片播放,将学生们的思绪、情感引入战争,使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不少孩子在观看影片时还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在这种悲痛心情的引领下,开始学习本篇文章,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五、结语

情景化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丰富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审美意识、开发其智力,进而使其语文学习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孟丽.浅议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J].学周刊B版,2013

[2]肖凤英.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景教学方法[J].商情,2013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9

作者简介:刘盈盈(1962―),女,湖南湘潭人,工程师,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31-03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各大城市不断扩张试图解决“人多”和“地少”的矛盾。在这个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对软性的需求被轻视甚至忽略,比如对美的追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人们不仅需要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居住面积,还迫切需要居所周围有美好的景色,这给居住区的建筑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为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前人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

前人对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具体的问题上,也是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衍生品。而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少整体的把握和概括,缺少综述性研究。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0

一、生态学视野下的园林

就生态学体系而言,园林所具有的生态性应当切实满足以下三个不同层面上的标准:(1)从宏观尺度来说,其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之使用能够促进全世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实施;(2)从中观尺度来说的,其环境的建构应符合生态化之原则,生态环境系统具备鲜明的地域性、多元化和合理化等特点,具备自我演替开发的能力;(3)从微观尺度来说,其具体空间与实体形象应全面考虑和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上的彼此互动关系,这样一来就能唤起现代人对生态意象所产生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所牵涉的诸多生态学分支中含有人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

二、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主要类型

1.人工自然植物群落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植物来创设出人工自然形式生态,从而有效保护当地环境,做到减灾、防灾,并保持当地植物的生态平衡。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土地,让各个行业和光、气、水等相关环境条件之间能组成一个结构丰富、功能齐全而且稳定的人工型植物群落,推动各类物质在这一人工植物群落中得到全面地良性循环运用。这样一来,能量也能够得到多层次的全面利用,进而产生出高效而又和谐的现代生态循环系统。

2.生态功能植物群落

主要是指合理配置植物,从而形成相应的形态结构,运用植物的分泌物与其所具有的挥发性物质,实现增进人体健康与防治各类疾病的目的。比如,香樟、玉兰和含笑等植物就能够挥发出富含杀菌成分的芳香油类,并对以上植物实施科学配置,能够形成综合效应,在风景园林中的步道边等处种植此类植物,能够有效发挥保健与预防疾病之作用。抗逆性植物群落通常体现为能够净化空气与防尘,进而较好地保障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因为如今的城市大气之中含有数千种污染物,立足于合理地配置抗逆性植物,即可发挥吸附灰尘以及过滤等作用,而且也可通过生理化学反应来吸收空气之中的各类污染物。

3.生态经济植物群落

这一植物群落能够让现代人在优美的风景园林环境之中得到丰富的知识,激发现代人热爱自然与珍惜环境的良好生态意识,并让人们在观察与学习自然的进程中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要在不同的条件下创建人工生态经济植物群落,发展具备良好经济价值的乔类、灌类、药类、草类植物和苗圃基地等,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能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

4.人文景观植物群落

特定文化情境要求植物种植与配置一定要与环境保持和谐,从而创建出和谐的文化情境。比如历史遗址、纪念园林和寺庙等,在此条件之下的植物群落配置要和建筑材料、形式与色彩等保持一致。不同类别的植物材料,其组合形式和布局通常都会形成不一样的景观成效。比如,松与柏的相互结合种植,能够形成庄严而又肃穆的效果;在疏林草地中不规则地种植颜色丰富的花丛能够给人们以轻松、明朗的感觉。

三、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切实保护已有的各类生态系统

在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工程设计者们均应意识到,不管设计地多么合理,人工创建的生态系统一直难以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提并论,尤其是无法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所以,风景园林设计者们应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保护与利用目前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合理运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自然要素,以求尽量减少出现人工雕琢类痕迹,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和谐的园林意境。比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当中基本保持了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人工对其的影响非常小,园林中的生态体系十分丰富与稳定。实际上,如果刻意改变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但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出现反作用。只有以目前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加以保护与完善,才能真正设计出具备自然风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从而促进所在区域的和谐发展。

2.精心选择地方性植物

通常状况下,除了极少数的植物品种之外,植物对土壤和气候等具有较为固定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植物间具有大量无法预测的因素。所以,为切实减少植物物种入侵和不同植物彼此间的制约关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地方性的植物。以上植物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之中,已基本适应了本区域内的基本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成活率比较高,而且运输成本也比较低,而且对本区域之中的自然生态体系具备了优异的自然平衡调节能力,能很好地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3.高度重视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选择植物时,不但要优先挑选地方性植物,而且还应切实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对光照、水分、温度和地形等方面的需求与适应力,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植物选择与搭配,有效避免产生一样生态位植物之间的不良竞争,形成一个系统功能较为健全、种群保持稳定、结构科学合理的复合型植物群落结构。与此同时,还应当切实保障生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切实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今,大量风景园林设计中在选择植物时,为加强管理,通常均会选择单一性植物,这样就能有效控制园林养护与管理的成本,然而在遭遇到特定的病害之后,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从风景园林的审美性和生态系统具有的稳定性加以考虑,应当注重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保障植物的多样性,并在风景园林中模拟出齐全完整的生态体系,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的效益。

4.不断加大土壤和水的设计力度

土壤是保障各类植物生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当高度关注如何设计土壤,保障土壤具有足够的肥力和保水性。一般来说,在设计园林时需要全方位分析土壤,置换或处理污染土壤或不适合土壤,以保障土壤能全面满足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处理水主要集中于清洁水质、实现地表水循环、污水处置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多个方面。可运用大型植物和基质,净化污水。在加快植物生长的基础上,能够拓展绿化的面积,形成良性的生态情境。

四、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如今,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学已愈来愈无法适应实际状况。为切实保持今后风景园林设计学的活力,必须引入现代生态学理念,让风景园林设计变得更为全面。笔者认为,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趋势。首先,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尺度会具有更大的一致性。这就意味在时间与空间上一定要与社会、行政与管理过程中有关的过程应保持尺度上的一致性。因为景观处在生态系统上,大量土地的利用和自然的保护,只有在风景园林的框架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全球变化具有的影响在风景园林的尺度上也变得愈来愈重要,所以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下的景观生态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其次,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会具有更好的整体性。景观类科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风景园林生态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决策学和设计规划管理等多个不同学科。如今,人类对包括风景园林在内的地球景观所造成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要想切实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和别的涵盖公共管理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在风景园林的尺度上与生态学紧密合作。虽然风景园林生态学也有部分一般性的原理,然而怎样才能够在真实存在的景观中使用上述原理还不够清晰。与此同时,因为具体的风景园林管理必须得到多个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大量景观模型主要还是滞留于理论水平上,急需把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生态学和别的涵盖整体规划设计、管理、决策等诸多学科进行牢固联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学中的技术研究成果与信息在总体空间规划、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实效性。同时,提升风景园林生态学在综合评价各类规划与管理实践中的效用。最后,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会具备更强的合作性和交流性。也就是说,决策者、风景园林研究者与风景园林的实际使用者,相互间应切实保持密切的合作和交流。相关各方间的合作应高度重视风景园林生态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并尽快拿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避免关注次要性问题,并要使用最为实用的方式方法。风景园林设计者们应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提出其自身的观点,并运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广大公众和决策者们。要实施多个方面的合作交流,不仅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彼此之间要沟通交流,而且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还应当和别的学科研究者们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当强化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和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们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质量。

五、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持续深化,绿色风景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受此影响,风景园林设计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在当前的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生态学理念,有效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和生态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从而让中国设计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士太.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李贵福.浅议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4).

[3]李小萍.浅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6).

[4]刘强.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4(1).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1

在城市园林绿地构建中,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是主要要素,园林植物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等的提出与实践,更加强调了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作用,在园林绿地建设前的方案评估和建成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有必要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然而目前有关研究不多,以往对于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大多是从美学角度着手,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根据园林植物自身特性和形成景观的特殊性及其要求,选择若干对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定量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并通过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

一、某高校举例阐述

1、、植物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1. 1、评价指标确定完美的植物景观通常满足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三方面的高度统一。植物景观既要满足植物与自然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美学设计来体现植物形式的艺术性,使人们在欣赏景观时能够体会到文化历史性,做到植物景观的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的有效结合,如图1:

图1

自然生态性。主要包括树种多样性、结构丰富度、空间异质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其中,树种多样性主要以研究区域内树种的种类、数量及覆盖面积来衡量,结构丰富度主要根据场地内所种植树种,对常绿落叶、阔叶针叶和乔灌草等的数量和分布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空间异质性则根据园林植物的外貌和结构中单层水平郁闭型、多层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和空旷型来考虑植物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特点,环境协调性主要指植物树种的色彩、质感、线条、体量、姿韵与所处环境中的地形、建筑物、构筑物和水系等在组景中的协调关系。

美学艺术性。主要指观赏特性、造型构图、色彩搭配、时序变化等。观赏特性按植物的观叶、观花、观果和观树形及其他来进行分析评价,造型构图主要是指植物的平面构图和立体搭配,色彩搭配主要按植物的花色、叶色的配置进行评价、时序变化主要以植物的季相变化特征分布来反映。

文化历史性。主要从校园特色、人文景观、乡土文化和教育功能方面考虑。学校特色是指能够反映高校特点的园林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人文景观指能够体现师生参与性的景观,乡土文化主要指一些乡土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教育功能是指植物的种植与分布能够给师生提供一定的教学科研的素材。

2、评价指标的标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主要通过专家、教师及学生等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来进行具体的量化。将植物景观质量分为很好、好、一般、差、极差5等,分别用十分制的9、7、5、3、1具体等级数值表示植物景观水平,8、6、4、2等级数值表示中间值。

3、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专家和师生对层次结构图中的每一级指标两两比较并打分,得到判断矩阵,其中代表元素Ai与AJ与再相对于其上一层元素重要性的比例标度。设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多样性和片面性,很难保证连续判断的一致性,因而需引入一致性检验指标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CR< 0.10时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4、应用研究

基地概况大学主校区现有各类木本植物68科、136属、230种,乔灌木主要为香樟、银杏、鹅掌揪、乐昌含笑、杜英、桂花、石榴、山茶、红花疆木等,地被片植主要为茶梅、杜鹃、红花疆木、龟甲冬青等;草坪面积约为431 583.79m2,麦冬约79 415. 01m2,其中草坪品种主要为马尼拉、黑麦草、百慕大等,绿化率约为39. 36% 。

根据学校的功能,将校园分为教学科研区、生活居住区、文体运动区、中心绿化区、道路绿化区几大景观区块(图2),教学科研区是指教学办公科研楼周边景观,主要有图文中心、行政楼、精业楼、红楼、邵馆及各学院楼等。

图2

生活居住区是指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等配套景观,包括桃源公寓、杏园公寓、初阳公寓、桂苑公寓和启明公寓,以及桃源食堂、杏园食堂和桂苑食堂等。文体运动区主要指体育馆、风雨操场、田径场、篮网排球场和游泳池等周边景观。中心绿化区主要是指图文中心广场、校友林、大学生活动中心前绿地、音乐美术楼东绿地、精业楼前绿地、启明湖、初阳湖和新月湖、老图书馆、红楼等周边景观。道路绿化区是指学校主要道路两侧的景观,主要有砺学路、砺行路、维实

路、维新路以及广场环路等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绿篱和片植等景观。

5、权重值分析根据专家师生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得出表1。由表可知,教学科研区、中心绿化区等在景观的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和文化历史性等方面得分相对较高,生活居住区在这3个方面得分最低。文化历史性在学校景观中的体现一般。

从表2可知,中心绿化区的景观评价得分最高,教学科研区其次,道路绿化区和文体运动区次之,生活居住区的评价得分最低。所有功能分区中文化历史性的得分都较低,今后需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景观优化。

6、综合评判分析根据上述综合评价,可以认为整个学校的植物景观的品质在师生眼中还有很大的提高改善空间,同时学生的生活区域植物景观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另外关于学校特色和人文景观等文化历史性的景观,需在整个校园景观中得以强化。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考虑了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影响因子,以客观的定量指标和重要的定性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校园植物景观。运用层次分析法,使得评价结果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又可以推广使用,增加植物景观之间的可比性,提高营造水平。

总之,评价模型也可应用于高校植物景观优化工作,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价找到问题所在,采用适宜的优化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景观的优化。应用评价模型时应注意:植物景观是有生命的景观,不同的时间,景观效果不同。定性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最终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多次评价,综合多次评价的结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2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也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是来源于地理学中的景观学和生物学中生态学的交叉,把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是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叉学科(傅伯杰等,2001)。在过去的20年来, 景观生态在理论、方法论和应用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在我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地理科学、农林等相关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如何针对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特点,开展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切实理解其抽象的理论体系,掌握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技术方法,是景观生态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笔者两年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面向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需求,探讨适应新时期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

1.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

2001和2003 年,来自全球十几位著名世界景观生态学家应邀围绕着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相继召开了题为“21 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Wu and Hobbs,2002)。

由此可见,新世纪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突出理论体系的交叉性和前沿性,注重景观结构和过程的关系理解,景观格局的优化以及景观结构中人文过程的关注;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对数学模型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的需求提升;注重实践和应用,关注大尺度景观生态规划实践。因此,传统的偏重单纯知识讲授的“输灌型”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景观生态学的教学需求,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行为中的主动性、科研型、互动性和实践性。

2.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对策

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景观生态学学科热点为导向,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体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题研究和研讨、案例分析、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方法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转变:

1)共性知识体系嫁接个性专业需求

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又要着眼于各个专业发展的需求。共性知识体系是指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基础性,构建以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和规划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框架。个性专业需求则强调突出专业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做出调整,注重景观生态学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定位,以及和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2)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为教学主体,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对于景观生态学这门相对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很难在教学中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研究专题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研究专题教学方法创新突出景观生态学科的前沿性,针对理论知识框架体系下的核心和热点命题,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命题和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趋势的把握,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打破理论学习的单一观点,让学生培养自己学术观点。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是为了增强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型,强调景观生态规划和社会服务需求的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智力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

3.研究型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研究型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讲授教学、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专题研讨以及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创新,综合应用,具体内容为:

1)多媒体讲授教学:以课本为载体,系统讲授景观生态学概述、理论、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体系框架的建设和核心概念的讲授。

2)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理论部分,以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前沿和热点为对象,结合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方向或其他科研项目素材,选取1-2个研究命题,讲授相关研究案例和论文,树立学生景观生态学的科研意识,通过科研问题的探讨来理解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实践教学部分,以景观生态规划的实际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的解读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实际方案中总结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加深对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理解。

3)研究专题研讨:提前布置相关研究综述类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式,总结和归纳相关教学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安排4个学时左右,让学生汇报研究综述并展开课堂专题讨论。该教学形式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形成自己对相关理论点的理解和认识。

4)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在系统介绍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规划概述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提供给学生实际的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整个课程设计分为选题和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划报告编制、小组项目答辩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教师将提供资料和技术支持以及全程的项目辅导。该教学形式一方面将营造实际的规划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创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项目中资料分析、团队协作以及汇报答辩等综合素质。

4.研究型教学重点内容设计

目前,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生态学、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环境科学、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等相关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基于目前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相关著作,结合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综合考虑不同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主体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景观生态功能、景观动态、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概述以及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等七个部分(邬建国,2007;郭晋平和周志翔,2007)。

1)绪论

绪论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景观生态学科概况、理论体系框架并对景观生态设计和规划形成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学内容包括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体系,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景观生态学不同学派特点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趋势。教学形式包括多媒体讲授、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以及研究专题研讨。其中,针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趋势等内容,将以研究专题研讨的方式,通过对近20年的景观生态学的科研论文题目和摘要的专题研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点。而对于景观生态规划部分,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和视频教学形式,展现实际的规划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规划工作的内容,并发现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双重视角了解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理论框架中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复合种群理论、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等共性理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和景观生态学问题的结合,如岛屿生物地理学和自然保护区规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握理论的实际应用切入点。

3)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

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是揭示景观生态过程和优化景观功能的基础。该部分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结构模型;斑块的起源、分类、面积和形状生态学意义;廊道起源、廊道结构特征、廊道分类;基质的判定、孔隙度和边界形状;网络结构要素、分类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突出景观指数相关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流程和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专题研讨相结合,对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教学,以景观格局分析专题研究为主,选取某一类景观类型(如城市绿地景观),让学生自己选取相关景观指数,开展实际景观格局的评价,注重景观指数生态学意义的理解以及格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如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应用等。

4)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以及景观功能等基本概念及区别;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和媒介物、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形式和运动格局;分析景观结构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认识景观生产、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掌握景观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可选取国内外城市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和价值评价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功能评价的视角、方法和技术(如CITYGREEN,I-tree等)。

5)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景观变化的特点和判定,干扰和景观变化的关系;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以及变化的生态效应;了解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方法。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将突出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拟,分别介绍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和SLUETH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景观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6)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的教学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系统介绍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主要流程和内容、相关技术方法等。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讲授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2-3个典型景观生态规划案例,让学生体会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景观生态规划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特点。

7)景观生态规划实践

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教学既是景观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前期理论和方法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该部分将以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选取城市景观、郊区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流域和湖泊、森林公园、典型生态脆弱区等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查询资料、创新设计、文本编制等综合能力,注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运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提供相关命题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素材,并从命题选择、方案指导、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支持和解答。

5.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21世纪应用生态学领域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其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一方面使得这么课程充满了活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其教学过程也充满了挑战。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探讨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创新思路,然而对于该学科的教师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切实把握和讲授相关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加强该学科研究前沿的学习,并持续完善自身在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实现景观生态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应用化学的前景篇13

一、我国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人工超于自然”的现象

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将居住区周围原有的植物与环境条件忽略,而是去打造全新的园林景观,他们更喜欢建筑一些大型的人工湖、人工河等。这样一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破坏了居住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对居住区周边环境也起到不净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居住区建筑人工河、人工湖,极易形成污染,造成居住区周边环境的恶化,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

2、园林景观设计混乱,没有主题性

园林景观设计混乱,没有主题性是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园林景观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建筑学、园艺学、美学甚至哲学等都会涉及到。如果想要设计出高水平的园林景观,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但在目前,我国的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做基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只是单纯地依赖个人感觉与喜好,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大多混乱,没有主题性[2]。

3、园林景观设计盲目跟风,没有因地制宜

许多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和规划园林景观时,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创新的意识,只是将其他国家或地区原有的园林景观照搬过来,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区当地的具体情况,忽略了居住区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没有居住区本地特色,没有因地制宜,使居住区居民对园林景观没有专属感,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园林景观愉悦人心的目的。

除此之外,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还往往忽略各类植物之间的复合效果,没有将各类植物净化环境的各自与复合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布局不合理。

二、我国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区园林景观建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愉悦居住区居民的心情,绿化城市环境,而这一目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3]。在设计时,园林景观不但要别出心裁、清新雅致,而且更要为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为居民创造优雅别致的休闲游乐场所,使园林景观不但可以发挥绿化环境、美化自然的作用,还能为周边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真正发挥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科学合理的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

首先应该优化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布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各类景观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绿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在居住区周边靠近道路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植株较高、枝叶茂盛的植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起到降低过往车辆噪音、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居住区内部,应该合理搭配植物的种类,避免种类的单一、季节性植物的单一,应时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有植物发挥调节居住区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

其次应该丰富居住区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种类了,避免太过单一化。在这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状况,选择适合居住地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有效的搭配,例如如果居住地当地的气候湿度较低,则应该选择调节湿度作用明显的植物;如果居住地当地的风速较大的话,则应该选择一些降风速较好的植物,等等。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只要将各类植物合理搭配,就能对居住区环境发挥出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后还应该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功能。除了要发挥出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各项调节环境与气候的作用,还应该重视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观赏性能。如果园林景观中植物搭配只是单纯的为了调节气候与环境,而没有充分考虑它的美观效果,那么,它就无法达到愉悦人心,提高人们居住舒适度的作用,也就丧失了园林景观最该具有的用途,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也是相悖的。

3、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当地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前,应该对居住区当地的文化与其他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居住区当地文化气息与特征的园林景观。在居住区内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能够激发出居住区居民的归属感,提高他们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园林景观的专属感[4]。园林景观的设计符合当地文化氛围,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才好显得更加协调与自然。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者还应该充分利用当地原有资源,打造出具备居住地特殊的园林景观。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居住区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设计出既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又能合理有效调节当地气候与环境状况的园林景观。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上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更好地满足居住区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佘洋. 园中园造园方法在现代居住区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2.

[2]张清风.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2012,06:122+124.

[3]吴静. 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的探讨[J]. 福建农业,2014,09:15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