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实用13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

近年来,随着性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逐渐普及,学者们也相继对该领域做了各项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问题上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状况方面的调查研究;二是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性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及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等;三是讨论高校应该怎样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性健康类课程以及如何构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模式等等;四是重点研究女大学生婚恋观、生命孕育观以及性安全意识等;另外还有一些较少的研究,如大学生婚前、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态度、大学生婚恋观、医学类大学生的性态度和性观念等等。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大学生性健康和恋爱心理类课程在高校中的授课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所涉及,本研究正是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大学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类课程的内容和开设方式上的争论很大,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褒贬不一。本研究选择了在全国高校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教师中较具代表性的方刚博士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得出一个对该课程教学效果定量分析的结论。这门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教师和领导当中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争议,目前方刚老师对该课程现有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老师的课堂知识传授为主,课堂讨论和学生意见的发表相对较少。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对待这门课程以及对待老师的授课方式态度不同,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态度表现出差异性。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选修这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共166人,其中男生50人,占总数的30.12%,女生116人,占总数的69.88%。在这166名同学中,心理专业学生共有7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56人;非心理专业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6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法由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以全国选修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的所有同学为研究对象,所以本次调查以选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方刚博士开设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1.2.2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了解学生对待本课程以及老师授课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本次问卷的设计者是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胡涌老师及他的部分研究生;问卷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和调查当代大学生性别观念和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问卷的形式是由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以及学生基本情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共25题(其中3个多选题,其余均为单选题),开放式问题有2题,学生基本情况分别是年级、性别和专业的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6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SPSS软件分析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 17.0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频数分析并且添加了柱状图和饼状图的效果更直观的了解一些选项题体现出的学生态度的大致情况;其次对于一些选项题采用做交叉表的方法分别以专业为变量比较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不同态度的差异性,再以性别为变量比较男生和女生态度不同的差异性;第三运用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以及男生和女生在选择每道题时是否有差异,应该说明的是,由于选择学习此课程的同学中,男女比例以及心理专业与非心理专业的比例不是一比一,因此会产生一点分析误差,但是不影响整体的调查研究结果。

1.2.4 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的个别交流和访谈,了解学生们对待这门公共选修课程客观的看法以及对待老师授课方式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反映出这门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后产生的教育效果。

其他非此专业的老师如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严耕教授在课堂上调查学生对于方刚老师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的认可度,能够间接反映出同学们的意见和各种态度。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2

、教育部在2015年7月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再次强调,各高校必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由此,在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一些教学专题,譬如“理想信念”、“爱国”、法律常识等比较容易涉及实践环节,而在大学生恋爱观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去进行一场恋爱体验,因此针对如何设计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理念,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传统课堂的“爱情观”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书本,从爱情的定义、特征以及大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解。虽然内容很重要,但纸上谈兵的空讲模式,很难让理论“内化于心”,更不要说“外化于行”。毕竟,每个人在恋爱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在理论中一一找到答案。关于爱情的懵懂和一知半解,使很多学生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有很多随意性,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影响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

二、“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探索

正确恋爱观的灌输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也不能只为单纯的“走出课堂”而实践,必须要明确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科学而周密地策划实践教学方案,使其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际效果。为此,本理论的实践教学分“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及“课堂延续”三个环节。

1.课前实践准备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恋爱心理,在正式授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制作恋爱问卷,在校园里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的数据,引导他们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实践所关联的恋爱观理论内容等。教师要对课前的实践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行清晰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前实践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在课前开展“我父母的爱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访自己的父母,回归自己成长的家庭,反观父母的恋爱与婚姻,总结通过成功恋爱走向成功婚姻的必备特质。

2.课堂实践授课

课堂内的实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一场“故事会”来引入新课,在故事中引发他们理解恋爱的含义。由调查问卷,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好坏。由学生课前的实践结果来总结新课理论,无疑对学生有更直接的吸引力。第二,抓住学生的情感点。根据大学生情感丰富而波动的心理,设计诸如“大学里谈恋爱会得到什么?”“大学里谈恋爱会失去什么?”这样的实践讨论主题,唤起学生参与实践讨论的激情,满足学生的正当感情需要,形成正确的选择。比起教师直接告知大学里该不该谈恋爱,这样的实践性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实践教学更是学生理性情感体验的场域,情感深化和发展的载体。第三,抓住学生的困惑点。 从什么是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大学到底要不要谈恋爱,怎么谈恋爱,以及区分异性友谊与爱情这五方面展开课堂大讨论,通过各种情景假设,让学生去实践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爱的能力。譬如,在讲授“选择对象要冷静”的知识点时,设置“网恋可以尝试吗?”“该如何拒绝他人的追求?”等场景;在讲授“表达爱情要含蓄”的知识点时,设置“如何表白最能打动她?”“在校园里搂搂抱抱合适吗?”等场景;在讲授“爱情要忠贞、理智与和谐”的知识点时,设置“男友约我周末出去开房怎么办?”“女友老是耍小脾气怎么办”等场景;在讲授“失恋不失志不失德”的知识点时,设置“表白被无情的拒绝了怎么办?”“我们的爱情不被家人认可怎么办”等场景,以上场景通过文字描述或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情景再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到恋爱中的种种困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课后实践延续

为了防止学生课后没多久就抛之脑后,专T设置课堂延伸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分两步,一是在听课后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把当天听课的感想和决心对未来的自己做个提醒。这封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课堂的体验感受进行总结,要求主题明确、独立思考、感悟深刻。写好交给老师,由老师一年后统一寄出;二是在每年思品课的教学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新生,把自己在爱情上的经验教训或感悟寄语师弟师妹。这样,在给下一届学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又多了一份来自同龄人情真意切的嘱托,这样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师的言语更有影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三、“爱情观”教学师生互动贯穿实践主题

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更加考验任课教师的责任和智慧。爱情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教师在课后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答疑和互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譬如可以要求学生关注其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言论,教师要在公众平台上摆明观点,展开讨论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留言,发现不恰当的言论,及时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能长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

“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注意全方位、综合性并贯穿全过程。既要综合考核学生对待课前实践、课内实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热情,又要考察他们能否把所学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但要关注调查问卷等实践成果的质量,还要关注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投入与表现,尤其是检查他们在解决实际恋爱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评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班级小组成员。比如那些在课堂上信誓旦旦远离不文明恋爱举止,课后却抛之脑后,恋爱行为不雅,恋爱观念扭曲的学生,是要在学期末的小组成员互评中降低分数的。

笔者在“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探索上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会将教师作为普通的“说教者”而加以排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授课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恋爱观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专题创新实践教学,可以经一步推广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其他专题上,这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不断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使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走出教室进行参观访问,而是贯穿每一个专题的课前、课中与课后。

参考文献:

[1] 白海燕.“我从何处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2卷123-127.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3

然而,“爱情”这两个字眼对高中生的吸引力,并没因此削减。嘉定中光高中校务办公室主任金海燕介绍,这门《古典爱情故事》是本学期全校77门选修课中最供不应求的一门。上课名额从35人增加到了44人。校长路光远表示,有家长在“家校教育共建论坛”上表达对孩子早恋的担心。也有人问:给高中生上爱情课,会不会太早了点?“实际上,高中生到了青春期,加上现在社会环境,他们对爱情这个问题早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属正常。”路光远说,“我们不是说,学生现在可以自由恋爱了;而是在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想法的时候,教他们怎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怎么理性地处理那种懵懂的好感。”他相信,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不如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交流,转“堵”为“疏”。

学生早有自己的看法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儿我的美人哪/西边儿黄河流。”伴着下课铃,上海嘉定中光高级中学的《古典爱情故事》课堂上传来一阵歌声。窗外陆陆续续聚集了十几个学生,他们趴在窗边,和教室里的同学一起听万玉本老师唱起《爱江山更爱美人》。那天上课的主题是廪君和盐水女神的神话传说。

“你们怎么看盐水女神为爱不顾一切的行为?”课堂前40分钟,《古典爱情故事》的任课老师万玉本从散文、小说等体裁,讲述了廪君和盐水女神的神话:痴情的盐水女神为了留住爱人廪君,一连七日遮天蔽日,阻碍廪君及其部族寻找家园,结果被廪君一箭射死。到了后来的讨论环节,同学们举手之踊跃,以至于未及一一发言就下课了。

“喜欢不等于束缚别人,爱情应该是自由的。”“我赞赏她不顾一切的勇气,但是她的爱情太自我了。”“我觉得廪君射死盐水女神是不对的。为了爱,就要有和全世界为敌的勇气。”学生的回答,让万玉本很是意外。“他们对爱情已有了自己的看法。”2014年刚毕业做老师的他,为了这门课自编了12.7万字的教案。立足“古典” “爱情”“故事”三点,他希望同学们可以透过古典爱情故事学到语文知识、领悟到人性、接触到古典文化。8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他会讲神话、传说甚至“山南水北”的定义,也会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张爱玲的句子:“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从廪君和盐水女神的故事讲到爱情与自由、平等时,万玉本笑着问,“你们现在有独立的人格吗?有自由的时间吗?所以我现在不建议你们恋爱。下课后,一群学生七嘴八舌,他们很喜欢这门课,能学到语文也能了解爱情,“比楼上讲勾股定理的120种解法好玩!”男生周超说:“上课之前以为暗恋就是爱情,现在觉得单相思不是了。”女生陈颖则说,家长没反对她选这门课,学校的课他们会比较放心。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4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性格内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发展出现了一些特点,造成部分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问题。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理性解决恋爱所产生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二、理工类大学生恋爱现状

理工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与传递,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当今理工类大学生的恋爱状况需要关注。

1.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需求更加突出。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 20 岁左右,对异性的吸引逐渐增强,对恋爱的需求和渴望逐渐增强。然而,因专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以及专业本身性质和方向性限制,理工类专业大学生与文史类大学生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生人数远远高于女生人数;对爱情的渴望和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只能通过虚幻的网络世界来摆脱现实的空虚,迷恋网络游戏最终造成成绩下滑,甚至荒废学业。

2.理工类大学生恋爱方式日益公开化。理工类大学生思维不能像文科类学生那么活跃,对于谈恋爱也基本处于一种秘密状态。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和多元化,理工类大学生谈恋爱已公开化,在校内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情侣,对别人的眼神和议论毫不在乎,甚至故意在同学面前秀恩爱。甚至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认为能谈到女朋友是有本事,谈不到朋友就会被人瞧不起。日益公开化的校园恋爱趋势,对部分同学学习兴趣和科研动力造成一定影响,理工类大学生已经不再泡图书馆,不能沉在实验室做科研,而是沉迷于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

3.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尺度日益扩大化,同居已经不再是理工类大学生羞涩的话题。理工类大学生恋爱方式日益公开化,恋爱中男女双方交往尺度更加亲密性,对婚前开始采取一种开放性态度,并对婚前表示支持或理解,甚至部分人开始认为多角恋爱是无可非议或不应干涉的。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可以接受并承认自己发生过,同居已经不再是羞涩难当的事情,理工类大学生恋爱尺度已经越来越大,交往方式也更加开放,甚至已达到了一种放纵的程度。恋爱尺度的扩大导致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甚至导致更多校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4.理工类大学生解决恋爱问题方式更加激进,爱情暴力日益增多。恋爱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误解,解决恋爱中的情感问题时,文史类男生表现的更加圆滑和机智。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习惯于一是一、二是二的逻辑思维,有时甚至会钻牛角尖,形成较为固执的性格,解决情感问题可能会比较偏激,以至于陷于情感问题而引起的冲突。在校园里爱情暴力屡见不鲜,不能理性解决情感问题最终留下的是双方或所有当事人生理或心理的伤害,因此理工类大学生开展恋爱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三、对于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几点对策

1.重视理工类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为学生情感奠定和谐底蕴。

各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处事之道,要善于发掘,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理工类学科性质和特点,具有程序化、规则化、机械化等特性,造成了理工类大学生情感特有的程序化和机械化特点,如思维方式简单、情感表达直接、社会化过程较缓等。在理工专业课程中,应有选择的加入一些文科类的课程,如文学作品赏析,影视赏析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调剂理工类学生多数的理论课程,使得学生的感性思维有所发展,提升学生对情感的品味,锻炼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结合运用。教师过于关注向学生介绍知识的科学价值,却往往忽略了理工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社会价值的阐释和说明。这些都导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学生上课不愿积极发言、学习方法机械单一,而较少关注人生、思考责任等精神层面的发展和追求。

2.加强理工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恋爱本是婚姻的前奏,并非排除精神空虚的手段,同时恋爱也是一种责任。教育学生懂得自重、自爱、自立和自强,形成积极高尚的爱情道德观念,大学生之间校园爱情的美好之处是两人之间单纯的吸引,但这样的爱情也往往缺乏对以后的思索,忽略了经济、地位、职业、理想以及家庭等影响因素。大学生恋爱责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广大的在校学生认识到恋爱并不是简单的男欢女爱,而是两个人、两个家庭以及两个未来的结合和相互依存。责任伴随着恋爱关系的确立而产生,以与对方组建家庭为目的,以为对方的未来付出和努力。因此,大学生在憧憬美好幸福恋爱生活的同时,也应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责任与挑战做好准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通过校园文体活动、学术报告、教育影片、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充实大学生活进而培养大学生知爱、懂爱、惜爱的优秀品质。也可以利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为大学生普及恋爱、性和性道德的知识,并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来倡导文明恋爱,启发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从而远离只为满足生理或心理欲望的游戏式爱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展丰富多拆的校园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舒蕾宏远的学习目标或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参与各种有异议的校园活动中。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征,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在新时代显得愈加重要。新时期理工类大学生的恋爱观结合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封闭与开放相互交织。正确的恋爱观不仅仅只包含恋爱道德,同时更需要大学生明确爱情与学业、爱情与责任的关系,学会在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时,勇敢面对,理性解决。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5

2010年,广东金融学院教师梁燕君开设了《爱情心理学》课,梁燕君担任学生辅导员多年,她认为,爱情是热门话题,常常有学生向她倾诉感情方面的烦恼,但学校选修课大多是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课程,因此便产生开设这门课的想法。“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梁燕君在开学第一课时就给学生列出拿高分的标准。梁燕君开设这门课程没几年,但学生的反应火爆程度却超她所预料,讲台都挤得黑压压的,不少没选上课的学生慕名前来。“如果你不爱他,是否愿意和他结婚?”“你们的父母是先恋爱再结婚,还是先结婚再恋爱?”课堂上,她就抛出很多现实的问题。离婚、异地恋、同性恋等话题也是课堂不可回避的内容。梁燕君鼓励学生要在大学中学会恋爱,积累经验,一句“如果牵手成功肯定给最高分”让台下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的公选课《同性恋研究》自2005年开课以来,就成为了复旦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孙中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并不是指望通过一门课程来改变世界,但她希望至少可以让外界慢慢了解这部分群体。希望利用文化的多元化来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孙中欣说,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6

《氓》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诗歌单元。其内容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诉说了一个爱情悲剧。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或多或少存在好感,但他们对于爱情究竟是什么却知之甚少甚至一点都不知道,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从而保持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用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然后,我激情讲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当我们唱起邓丽君这首缠绵幽怨的《在水一方》时,我们就会想起《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听苏芮唱起那曲情意殷殷的《牵手》,听赵咏华唱起那首《最浪漫的事》,我就想起《诗经•邶风》里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锦心绣口的先民啊,爱也歌唱恨也歌唱,苦也歌唱,乐也歌唱!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听听从远古传来的回声,听听我们祖先的歌唱”。

接着,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节奏。听完后,我提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怎样?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第1、2段,相恋,欢快和幸福;第3、4、5段,婚后生活,痛苦、悲伤和无奈;第6段,分手、决绝。由于是回忆,一切都成过去,女子口气里,该有对自己无尽的悔恨和对氓轻蔑的嘲讽。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使用比喻的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前一句用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后者以叶枯叶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感慨良深。“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用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来比喻甜美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然后,启发学生尝试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氓”的故事。学生讲完后,老师出示参考答案:至今,我还记得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抱着布,借口换丝,找我商量婚事,你笑嘻嘻的,傻傻的样子。我不答应,你生气了。我说,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要明媒正娶。我送你回去,送一程,再送一程,一直送到淇水河畔,长长的河水,像我们的情意。我说,秋天吧,秋天我嫁给你。热恋的日子,我常常登上那倒塌的墙,翘望你来的方向,等不到你来,我泪水涟涟,哭得好伤心。哪一天你来了,我便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吉日良辰,迎亲的队伍来了,载上我,还有我的嫁妆。我怀念那短暂的幸福时光!我们那样年轻,像枝繁叶茂的桑树。生活那样甜蜜,像熟透的桑葚。我醉了。时光消逝,你变了。你忘了我们相爱的岁月,忘了自己的誓言。我恪守妇道,任劳任怨,你还是背叛了我。你打我、骂我,苦日子没有尽头。家兄讥笑我,我只有黯然神伤。原想与你白头到老,现在看来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了。我得走了,到了和你分手的时候了。又是一个秋天,桑叶飘落,就像我凋落的红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过淇水,淇水打湿车帷,那是我辛酸的泪。

学生看完这段电脑投影内容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有些同学若有所思,有些同学眼中噙满了泪水。

接着,让学生谈谈对高中教材中选编爱情诗的看法,继而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学生热烈讨论后,我总结说:“将爱情写进高中教材,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它不是要教会学生去恋爱,而是要教育广大高中生要正确地认识爱情,理性地对待爱情。高一学生情窦初开,有些同学陷入早恋,其实早恋不等于真正的爱情,早恋就像一朵美丽的罂粟花,美丽而又充满神秘和诱惑。面对美好的爱情,我们是选择理性面对,成为爱情的英雄,还是在美丽的爱情中沉沦和毁灭,成为爱情的奴隶呢?我想,没有谁会拒绝追求美丽,但只要能理解爱情的真谛,只要懂得珍惜,就不会在美丽的诱惑下沉沦和毁灭。”

总结起来,这堂课我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整合教学目标,纳心理教育于教学计划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心理教育纳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前提。心理教育成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实施心理教育。这节课中,我确立了“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从而保持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的目标,上课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教育。

(1)用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教学

用心理学指导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讨论对高中教材中选编爱情诗的看法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注重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符合学生心理。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提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怎样”的问题加以引导,通过自主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有所学,有所得。

(3)让学生体会成功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谈谈对高中教材中选爱情诗的看法,继而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问题刚提出时,教室里一片沉默,经过我反复鼓励,有个胆大的学生说了几句后脸上流露出焦躁不安的表情,我为他的勇气鼓起掌来,受到鼓励后,他继续谈自己的看法,他一讲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同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下子,课堂活跃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本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三、充实教学内容,找准心理教育与学科内容的结合点。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7

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合力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了保证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优势.

(一)重视家庭基础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出生后接受的第一个教育,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了孩子恋爱观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越来越注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第一,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肃对待自己的婚姻,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感情熏陶。研究表明,父母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气氛,是促进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也是孩子未来建立健康、稳定感情的基础。

第二,家庭应该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态,以便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境。家庭教育是个体一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在必要的时候,合理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提升和促进作用。

(二)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高校辅导员应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道德水平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应该是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主力军。所以,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日常工作,做好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第二,建立恋爱观及教育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高校要建立起各个部门和领导齐抓的恋爱观教育工作机制。高校教育者要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恋爱现状,组织专业的力量研究,并作出部署和安排。在恋爱观教育的制度保障上,要制定专门的管理条例。如对学生的夜不归宿或者留宿异性等违纪行为,要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第三,把恋爱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把恋爱观教育纳入理论课堂,有利于大学生理性的认识爱情与恋爱的实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设立了婚恋观的选修课或者报告、讲座等,但是,真正把恋爱观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体系,还需要进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重视良好社会环境的影响力

新形势下,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督促各类媒体,自觉承担青年人的教育工作,加强婚恋观教育的正面影响。鼓励各媒体力量宣扬良好的道德观念,抵制不良的社会风尚。

二、借鉴国外恋爱观教育的精华

由于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的不同,东西方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爱情观与婚恋观。通过对国外一些婚恋观教育资料的考察,我们应该看到,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教育案例,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注重整体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的结合

从生理年龄上来讲,恋爱观教育是青春期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在特定阶段所要接受的阶段性教育。但是,一个人的恋爱观会涉及到他以后的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则是要伴随人的一生,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恋爱观教育又是人生整体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性教育。国外一些国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特定的时期制定相应的特殊教育,将阶段性教育与整体教育结合起来。比如: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些小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向孩子传授生育知识以及两性之间的差异,在中学阶段教授孩子两性之间如何交往的问题,到了高中阶段向青少年讲授婚姻、家庭等问题。

(二)教育体系科学规范化

目前,大多是发达国家在恋爱、婚姻、与两性教育上都已经形成了科学规范的体系,表现为:“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对象低龄化、教育队伍专业化、方法灵活多样化、教育效果显著花”等。为了使婚恋教育及两性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一些国家更是在教育队伍上增加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有些国家更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定时把家长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把性道德作为性教育的核心

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西方多个国家的教育者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性知识不应该是性教育传授的唯一内容,性道德和性价值观才应该是性教育的最终目的与目标。很多国家已经把性道德教育提上日程,并取得了很好效果。比如:率先展开此教育的荷兰,其青少年怀孕在开放的欧洲国家比率最低,瑞典的未婚妈妈几乎消失。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教育课堂,系统讲授爱情、婚姻的本质等问题。对于普遍需要掌握的知识,学校应该列入教学计划,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或者心存疑惑的恋爱问题,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展开。另外,可以介绍一些正式出版的关于两性问题的科普读物,提高大学生关于两性的认知水平。同时,可以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加强教育。比如,一些学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这些进行教育可以起到较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8

结合古代文学中的婚恋主题作品,如《诗经•氓》《西厢记》等,让学生分析、总结、评价历代不同的婚恋动机及不同的婚恋生活。在分析古代婚恋观的同时,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婚恋动机,如: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解孤独、寻求刺激、好奇、从众等,在众多的婚恋动机中让学生分析其利弊,在讨论中让学生明晰正确的动机并及时修正可能出现的不太正确的恋爱动机。在充分了解恋爱动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归纳不同的婚恋类型,并结合当今大学生所预想的婚恋类型,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门当户对”“夫荣妻贵“”三从四德”等与当下的功利型婚恋观结合起来讨论。调查显示,当代男大学生婚恋过程中的功利化色彩也越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67.8%的男大学生希望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作为恋爱对象。不少人认为“:被爱者”只是“爱者”满足物欲的工具,“爱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和虚荣心。诚然,财富、地位和学历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在爱情选择中适当考虑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要求,而把这些条件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就会使爱情成为一种利用和交易。

三、在解读婚恋作品时针对社会上相关婚恋事件进行评析

在解读古代文学中的婚恋题材作品如《牡丹亭》《红楼梦》等时,分析其社会因素及其对后世婚恋观的影响,结合当今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媚俗、庸俗、低俗、拜金主义爱情观。在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明白哪些是低俗的,哪些是高尚的,并探讨面对社会上的拜金爱情、“外貌协会”、爱情即性等观念时的应对策略。

四、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诗经•谷风》《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婚恋观的利弊,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错误婚恋观导致的人间悲剧,如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对个人而言,如果处理好爱情,可促使恋爱双方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如处理不当,则容易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甚至从此萎靡不振;对家庭而言,因为感情不顺自暴自弃,并因此伤害自己及他人的家庭;对学校而言,部分大学生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拥抱、接吻等,影响校园正常秩序;对社会而言,因感情受挫而引发的大学生自杀、报复等恶性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

五、在正确婚恋观引导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观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金瓶梅》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时代的观,并讨论古代观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便正确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网络文化的泛滥。我国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受过性教育的极少,有些学生在与异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越轨和其他不当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认识,对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解决,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障碍。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性关系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调查表明,74%的人认为婚前是不合适的,但55%的人却认为只要双方自愿,婚前无所谓。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婚前是持保守态度的,但性解放、性自由等观念已得到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可。鉴于此,需在大一学生中增设性健康及性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及时评估、调整自身的婚恋行为

在充分认识婚恋动机、婚恋类型及各种婚恋类型利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婚恋行为进行自主的、及时的、客观的评估与调控,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婚恋观。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9

一、学情分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初期的危机是解决亲密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即发展对他人做出充满情感、道德和性的承诺的能力。”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业发展的任务以外,寻求和享受亲密感,拥有甜蜜的爱情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发展任务之一。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性的压抑得到松弛,懂得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以适应对方。这对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大学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不能妥善处理恋爱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业,因此恋爱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引导。

二、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内化正确的爱情观,掌握表达、拒绝和发展爱的一些原则。

(2)能力目标:学会表达、拒绝和发展爱,懂得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渴望爱情,也能等待爱情,学生爱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爱的责任感也得到增强。

四、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表达爱、学会拒绝爱、学会发展爱。

(2)教学重点:爱的能力的培养,即如何表达爱、拒绝爱、发展爱。主要依据:爱情需要学习,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在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受到恋爱问题绝不仅仅是认知问题,能力问题才是重点。很多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不懂得表达、不知道爱要怎么说出口;不懂得沟通,有误会也不懂得澄清;不懂得拒绝,在爱与不爱间犹豫不决、藕断丝连,造成很多的麻烦;还有的学生不懂得放手,在失恋后作出过激的行为,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伤害,甚至成为仇人……这些学生迫切需要的就是爱的技巧和能力,也就是说这部分章节内容的讲授一定要突出教学的技能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3)教学难点: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主要依据:爱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类现象,不仅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更涉及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等很多方面,不同人受成长环境或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已经持有不同的爱情观,具有不同的爱情动机或者对于恋爱观念上常见的一些误区,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把握爱的真谛,摆正爱情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认真组织思考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六、教学预测

本次课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情境模拟、教师讲授等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发展和培养爱的能力,使学生能较好地规划和经营自己的爱情。

七、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引发学生对自己爱情观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以活动“爱情123”导入,请学生从PPT展示的形容词中选取三个词汇代表三种你最期待你的另一半所拥有的特性,并按照期待程度排序。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爱情的美妙,帮助学生澄清自己对爱情的认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并思考自己对于爱情期待的合理性和成熟性。

教师总结活动“爱情123”,提炼学生分享,并从中归纳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需要努力的方面,即:爱情是尊重和理解;爱情是责任和奉献;要端正恋爱动机,把握爱情真谛;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2)运用体验式活动教学,注重大学生爱的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重点

①教授学生学会表达爱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活动。全班学生以女生和男生分组,每组10人左右,分别讨论各自期待的爱的表达方式,即“当别人对你表达爱意时,你最希望别人怎样向你表达?”,各组记录下组员的期待,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几组请女生代表和男生代表分别陈述。教师结合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在表达爱时考虑对方的需求和特性。继而教师以PPT展示搜集到的表达爱情不同方式的图片,并以讲授方式小结表达爱的基本原则。

教授学生学会拒绝爱

开展情境模拟,进行“请求与拒绝”练习,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其中一人要真诚向对方表达爱意,请求对方成为其恋人,另一方要予以拒绝。要求有目光交流,时间3分钟。完成后互换角色,还可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双方完成情境模拟后教师请学生二人小组彼此分享在模拟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对方在向自己表达爱意或者拒绝自己时有什么感觉?自己有什么建议给对方?即如果怎样讲自己听了可能会感觉更舒服。通过情境模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懂得面对爱情要自信,不仅需要表白时的大胆,也需要拒绝时的果断。教师强调性讲授小结大学生拒绝爱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授学生学会发展爱

教师用PPT展示爱的启示和美文,帮助学生懂得恋爱中尊重与理解、包容与白省、沟通与欣赏;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集体朗诵诗歌:舒婷的《致橡树》,请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好好地感受诗人对于爱情的理解。通过诗人理想的爱情的展示,使学生在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更加理解爱情的真谛,懂得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更需要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3)课程总结,并布置成长性作业,延伸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前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布置成长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回答“我们该怎样去爱?”,并将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写完后分享、讨论怎样经营爱情才能使爱情持久保鲜。

八、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到课学生人数、活动参与热情等来测量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开放式问卷,通过前后测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困惑,了解学生的改变;“我们该怎样去爱?”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吸收情况;当然学生从教学中真正获益如何还需纵向跟踪参考学生实际解决各类恋爱问题的能力。

爱情很美好,但并不虚幻,莫里哀说“恋爱是一所学校,教我们重新做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待将更加合理和成熟,对自己的恋爱动机和恋爱观念将有一个新的审视,将更敢于面对自己的恋爱困惑,也将更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处理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0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消费以及恋爱受挫能力等恋爱现状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365份,选取其中12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34%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情感体验,所占的比重最大;22%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12%的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找配偶;11%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有助于学习和交往;8%的学生是出于跟风;还有12%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2.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上,认为品德与修养最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22%;把性格是否符合、是否对自己好作为选择恋爱对象标准的学生比例相同,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18%;13%的学生比较注重对方的学历和能力,其他三个标准所占比重几乎相等,总和占29%。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方面还是很理智和客观的,恋爱观较成熟。

3.对于恋爱的归宿,只有1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最后结为伴侣的比率较高;39%的学生认为较低;23%的学生认为很低。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看好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结果。

4.在消费问题上,58%的学生认为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谁身上带了钱谁付,两个人的钱一起花;34%的学生则认为两个人的财务要分清楚,大部分时间AA制;只有6%的学生认为主要应由男方支付,女方消费;2%的学生觉得应由家境富有的一方支付,无论是男是女。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坚持传统的消费观,认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应该由男生付钱的习俗。推崇西方的AA制或者双方各处一部分钱的方式的学生占92%。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特点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年龄低龄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发生在高年级,年龄都在二十来岁;而现在刚刚踏进校园的90后大学生有些已经有过恋爱的经历,有些正准备步入爱情的殿堂。

2.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爱就爱、说分就分,遇到心仪的对象,他们很快就会表达自己的爱意,没有了以前的“矜持”。

3.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很少考虑到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但往往在寻求和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尚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大学生往往会无视现实,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5.恋爱比例扩大化。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最初是文明禁止,后来是“不提倡,不反对”。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行为准则》,取消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这就意味着达到法定年龄的高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不仅公开化,在比例上也扩大化了。

三、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现状,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1.正确处理感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道义全盘疏忽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着。”歌德说:“爱情如果不生根于对社会共同的信心与事业的志趣上,那是浮萍的爱,极易随风而去,而单纯靠感情冲动的爱,则象建筑于泥沙上的塔一样总要倒塌下来的。”目前,部分学生在陷入爱河后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认为爱情是高于一切的,从而荒废了学业。对大学生而言,爱情必须以学业为基础,学习是爱情的动力,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之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家庭的关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以及适当的性教育。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应该是在建立共同组建家庭的愿望的基础上。那种单纯以排解寂寞、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感情泛滥、自我放纵的表现,最终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两个人在一起,不只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带来安全感,带来“未来”。

3.正确看待爱情与责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不离不弃,无论对方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自觉地为对方担当责任。

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所开设心理课程、德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赏优秀影视作品,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通过文艺表演、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校园QQ群、辅导员博客、领导与学生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时排解学生在恋爱中的困惑,让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们在面对爱情时能够多一分从容,少一些迷惘。

参考文献:

1.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1

2006年1月8日,在北京海淀区数码大厦一个写字间里,彩旗高挂,写满“爱意”的条幅在中央空调的吹拂下翩翩舞动。台下20余名年轻人静静地聆听着,他们有的脸色绯红,一副难为情的模样;有的神采奕奕,像取经路上的唐僧一样充满了虔诚。而在台上,一位30余岁的青年人,手舞足蹈,口若悬河……

原来,这是国内首家“恋爱培训班”的创始人杜胜祥正在和学员们交流爱情的规律。

杜胜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66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市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矿务局工人,工作之余热衷于电器维修。杜胜祥6岁那年,父亲拿回来一台收音机,这无疑成了他最好的玩具。杜胜祥喜欢听里面播放的音乐,尤其喜欢聆听女播音员美妙空灵的声音。曾多次因为爱听“音乐”不顾吃饭,甚至耽误上学前班而遭到妈妈的呵斥。

一直到初中,杜胜祥依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初中二年级时,他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毛笔字,而在他身边依然播放着“评书”。妈妈见状,把他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你怎么天天抱着个收音机不放呢?马上要中考了,应该以学习为主呀,听收音机可不会长出息呀。”

“妈,听收音机也是学习,我在听《斯巴达克斯》,这是一段历史,我们书上都有,这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啊。”杜胜祥无理强辩三分。这时,一旁的父亲问道:“照你这么说,你的历史学得很不错。那好,你给我讲一下‘斯巴达克斯’是怎样一位人物。”杜胜祥一下子来劲儿了,他有模有样地讲述了起来,表情丰富,甚至还有动作伴随,尤其是说到王后爱上斯巴达克斯时,他的神情俨然一副“大师”的派头。

从此之后,父母不再阻止杜胜祥听收音机。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并不是出于对历史的痴迷,而是喜欢听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那位女播音员的声音,情窦初开的年龄,让他明白性感动听的异性之声是多么美妙。

女性的声音打开了杜胜祥朦胧的爱意,初三那年,因喜欢一位女同学的声音而暗恋上了对方。他开始以讨论学习为理由频繁接近那位女同学,听着她的声音如潺潺流水一样,杜胜祥无比开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但因年纪小而又恰逢中考在即,他把这段爱埋在了心里。

1982年,杜胜祥考入了芜湖市一中,而那女孩则考入其他学校,两人分开了,但一直有书信联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相互都感受到了对方的爱意,只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

1986年,已在南京大学地质系读大二的杜胜祥认为时机成熟,到了表达爱意的时候,令他想不到的是,那女孩婉转地拒绝了他,理由很简单:“爱要说出来,作为男孩子你没有爱的勇气……”原来,女孩在迟迟等不到杜胜祥的丘比特之箭后,早已和天津高校的一位校友相爱了。

杜胜祥感觉被人打了一闷棍,许久没有缓过神来。他一直以为,两人8年的感情已经水到渠成,只差最后摊牌了,没想到,却因为自己表白迟了而功亏一篑。

杜胜祥心灰意冷,这次打击在他心灵深处烙下了很深的印迹。大学4年,他逃避男女问题,伴随他的只有枯燥的地质学课程。毕业之际,他选择了攻读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第二学位。在校期间,他试着和一个女孩接触,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

为什么别人的爱情与婚姻一帆风顺,自己却屡恋屡败?杜胜祥开始在失败的爱情中寻找教训,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籍。

1991年,杜胜祥被分配到了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现在的爱人。两人相处融洽,经历过一段缠绵的爱情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婚后,杜胜祥将所有精力放在事业上,先后在首钢任国际商务师、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汇思软件有限公司任销售经理,并于1999年创办多来米中文奥运网站。当时的他年薪高达15万元,成了真正的“白领”。然而,不甘心的他,又把自己多年来丰富的职场经验汇集成资料,并制作了“心灵沟通”网站,专门为大学毕业生解析找工作难的问题。

短短半年时间内,杜胜祥及他的“心灵沟通”网站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北京师范大学为此专门请他进校授课。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杜胜祥不忘给自己充电,他又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心理学课程。

随着杜胜祥对职场分析及大学生心理的研究,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国内多家高校纷纷聘请他到校讲课。在北京信息学院的一次讲课中,一个男生的提问打开了他职业发展的另一扇窗。

“杜老师,我和女朋友相恋4年了,我对她是百依百顺,可她为什么在毕业之际却又和别的男生好上了?”面对数百人的课堂,一个精神沮丧的男生带着乞求的眼神向他请教。杜胜祥刚要说什么,下面的同学起哄了:“杜老师,你是搞心理研究的学者,又熟悉学生毕业心态,给我们讲些你身边的爱情案例吧……”

在和学校老师商量后,杜胜祥结合年轻人的情感趋向和自己当初失恋的经历,额外补习了一堂“恋爱培训”课。不曾想反响很大,不到一周的时间,他的“心灵沟通”网站点击率过了80万,不少学生匿名求助。

这时候杜胜祥才发现,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问题,而毕业后恋人之间情归何处也是一个很热门的课题。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不要紧,他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爱。于是,杜胜祥决定潜心研究恋爱心理……

恋爱需要培训吗?

吃螃蟹迎来当头一棒

在此基础上,杜胜祥综合“情商”和心理咨询方面的许多知识,独创了“感情过滤器”理论,它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总是爱上具有相似特征的人。所谓感情过滤器,指一个人总是对具有某些“特殊特征”的人动情,是一个人的感情依附类型。比如有人总是喜欢长头发、白皮肤、小个子女子,而有人永远只对痞子男感帽儿。“感情过滤器” 有生理和心理两层,生理层次的主要满足爱情元素中的激情元素,如喜欢白皮肤、长发、丰满或骨感等;心理层次的则主要满足爱情元素中的亲密元素,如阳光、圆滑、善解人意、坦率等心理品质。“感情过滤器”是一个人最深的情感积淀,跟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很隐秘,而且会跟随人一辈子。一见钟情说穿了都是“感情过滤器”在起作用。

首创“感情过滤器”理论后,杜胜祥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2004年10月18日,杜胜祥再次应邀来到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在这所高校的大礼堂里,三千多人倾听了杜胜祥声情并茂的演讲,台下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鸦雀无声。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昔日情场失意的男人如今却站在讲台上,阐述着爱情的真谛。

2005年5月,杜胜祥应邀去北京科技大学演讲,主题为“爱的精华”。学生们非常热衷于他的“爱情过滤器”理论,纷纷留下杜胜祥的联系方式,私下找他咨询。其间,杜胜祥接触到一个长相一般、但很有才气的男生。他向一个漂亮的女孩表白心迹遭拒后,心里便对爱情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甚至拒绝了一个女孩的仰慕之情。杜胜祥告诉这个男生,爱情是自由和神圣的,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别人,大胆吐露心声并没有错,过分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只会产生反作用力。同时,爱情是对等的,只有相互吸引的爱情才能持久……很快,杜胜祥的“爱情课堂”在高校学生当中引起轩然大波。随着影响越来越大,杜胜祥开始实施自己的另一个计划――创办“恋爱培训班”’。

2005年8月,杜胜祥携“心灵沟通”网站与北京巨人教育集团联手,开始着力宣传“爱的能力”。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准备,2006年1月8日,中国首家“恋爱培训班”在北京海淀区数码大厦第17层的写字间开课了。该培训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班:初级班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为主;中级班以谈过一次以上的恋爱、但并不成功的人为主;高级班以准备结婚或者已经结婚的人为主。考虑到公司的效益,制定每人收费标准为一期200元。

由于杜胜祥在高校内已经大有名气,加之“心灵沟通”网站流量剧增,第一天就有2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40余人交定金预约课时。杜胜祥感觉到了创办这个培训班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可就在他开始倾心打造“恋爱培训班”时,一场突来的风波搅乱了他的内心世界。开班第二天,媒体记者纷至沓来,随后,北京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原以为宣传是件好事情,却不知媒体开始质疑:“恋爱需要培训吗?”“北大在职研究生为何去赚感情之钱?”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杜胜祥是哗众取宠,有人认为杜胜祥是故意炒作,一夜之间,杜胜祥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遭受了巨大压力。

一天,杜胜祥坐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报纸。突然,他的目光盯住一个醒目的标题――《中国“首个”恋爱培训班虚虚实实》,此文将自己开恋爱培训班后,招来一系列批评和非议的声音作了汇总。杜胜祥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开设恋爱培训班,何以被别人误认为是培养泡妞高手和爱情特工。

杜胜祥深深地叹了口气,望着天花板发呆。这时,他接到了远在南京的大学同学的电话。老同学开门见山:“老杜呀,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创办恋爱培训班的消息,各种评论都对你持批评态度。你干什么不好,偏偏趟这样的浑水,要知道,口水也能淹死人啊……”

杜胜祥无言以对,对方在电话那端苦口婆心地劝他趁早收手,自己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挂断电话后,杜胜祥陷入了沉思……

接连几天,杜胜祥都接到同学和朋友的电话,纷纷劝他关闭恋爱培训班。有些不明就里的人,甚至讥讽他说:“老杜呀,你不会穷到到处骗钱的地步吧……”

杜胜祥对各种批评的声音淡然处之,他坚信自己的恋爱培训班会越办越好。

媒体报道之后,杜胜祥受到了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他先后受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不同栏目的专访。采访期间,杜胜祥用严谨的理论知识对时下人们在爱情上的困惑案例进行了剖析,精辟的阐述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至此,有关他的负面报道逐渐消失了,杜胜祥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可就在他刚刚卸下心理包袱时,媒体报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快显现了。由于“恋爱培训班”创立初期备受非议,致使很多有意参加的单身人群选择了悄悄退出,静观其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杜胜祥苦恼之后又强打精神,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坚信这是一个“市场空白”,有情感困惑的人太多了,只是大家碍于面子,羞于走出来,他决心唤醒人们爱的激情和动力。

揭开爱情的面纱,

婚恋咨询迎来晴朗星空

在巨大的压力下,杜胜祥全身心投入到了恋爱培训班的授课当中。虽然人少,但只要有人参加,他就帮助学员认真解决问题,用行动来唤醒大家对爱的重视。

在授课的过程中,杜胜祥发现,自己独创的“爱情过滤器”理论并不能解决所有情感问题。于是,他一边给学员授课,一边研究爱情实践理论。经过潜心钻研,杜胜祥提出了“爱是一种能力”的概念。授课时,杜胜祥讲道:“《大话西游》里那句‘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的台词为什么能够广为流传?因为它击中了人的情感要害。爱自己是人的本能,爱别人则是一种能力。人都渴望被人爱,即使是孤僻高傲的靓女,同样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所以,在恋爱方式上,杜胜祥提倡面对所爱之人要勇敢地表达出来。

刚开始,学员们都不愿意倾诉自己的情感隐私。在杜胜祥的感染下,学员们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感情困惑都倾诉出来。杜胜祥一一作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如果性格内向的学员确实不愿当面倾诉隐私,也可以在“心灵沟通”网站上留言。

与此同时,“心灵沟通”网站上的留言咨询也越来越多,杜胜祥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论坛朋友。

2006年2月26日,首期初级恋爱培训班结业。在最后一堂课上,杜胜祥给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演讲,向学员们最后一次灌输“爱是一种能力”的理念,鼓励他们以后面对感情问题时,勇敢实践。

之后,杜胜祥又开了几次班,效果显著。可就在 “恋爱培训班”走上正轨后,因为种种原因,杜胜祥与巨人教育集团分手了。此时,对于一个痴心于爱情研究的人来说,独立开班条件不具备,何况又有一家老小,他必须去为生活而工作了。最后,杜胜祥选择了一边学习,一边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利用闲时继续到各大院校去授课。

从2006年底到2007年夏天,杜胜祥多次借助网站这块阵地,向网友们传授“爱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家庭情感问题的技巧。

2007年6月一天,一位陌生的女士打电话找到杜胜祥,称她的老公“玩小姐”玩出火花,老公希望纳妾,说两人对他都重要。她不同意,老公得了抑郁症,这个妇女极其痛苦,对老公的举动非常不解,希望得到杜胜祥的帮助。杜胜祥和她作了深入交流,结果发现那个“小姐”是护士,而她的老公一直有护士情结。

找到事情的症结后,杜胜祥开始对症下药。他认为,那个护士只是她老公的一种感情寄托,并非真正的感情。所以,要想唤回丈夫的心,必须先使其远离那个护士。这位女士根据杜胜祥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丈夫重新回归温馨的家庭。

通过这个案例解析,杜胜祥再次强调:其实,婚后的夫妻同样需要恋爱,双方都有义务为平静的生活注入新意,并逐渐加温。

2007年秋季,杜胜祥出色的案例解析和全新的理念受到了北大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视,对方邀请他加入团队,专心研究“婚恋感情”,并负责解答咨询。杜胜祥转换场所,继续从事自己热衷的事业。而在经历两年的风雨坎坷后,杜胜祥深深地感悟到,在感情上有困惑的人太多了。于是,他把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都汇集起来,然后整理成书。历经半年的努力,2008年春季,《揭开爱情的面纱》已面市。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2

随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对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强烈渴望。大学校园环境的相对自由,学生婚恋问题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由于大学生自身道德理性不够成熟,对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在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出现了盲从与困惑。2005年教育部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禁止大学生结婚的内容,婚姻禁令的解除给大学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展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婚恋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婚恋观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对婚恋本质和婚姻幸福的认识和反映,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恋爱、婚姻方面的具体反映,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评价标准。

正确的婚恋观,首先把握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最终成为稳定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其次在恋爱过程中要讲究恋爱道德,懂得恋爱与婚姻是统一的,增强婚恋责任意识。恋爱需要用爱呵护,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扛起一份应尽的责任,方能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庭;要学会宽容,宽容让爱情永恒,珍惜令生活弥香;最后双方要自觉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多一份付出,少一分索取。彼此能够为了对方的幸福而适当的自我牺牲,两个人可以在爱情的道路上互相鼓励扶持,相伴一生。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婚姻是人生幸福的港湾。婚姻家庭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幸福和人生质量,能给人带来一生的幸福与欢乐,也能给人带来终生的痛苦与不幸。大学生群体正值恋爱阶段,他们的婚恋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能否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一)择偶观

择偶标准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择偶更加实际,以功利为择偶条件的趋势日益增强。视对方家庭条件为感情的基础,过分看重物质条件,把爱情的基础建立在金钱、财富、学历和社会地位之上。

(二)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把婚姻家庭看作谈恋爱的终极目标,他们恋爱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精神寄托和感官享受。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宁当‘二奶’,不嫁穷人”,不惜一切代价傍富的心理也在社会上开始蔓延。性观念开放度增高,校外同居现象日渐增多。有些同学谈恋爱很盲目,将其视为儿戏,看到别人谈,自己也蠢蠢欲动;还有一些人因为空虚,为了排遣寂寞,找一个陪自己说话的对象,导致多数大学恋情无疾而终。

(三)婚姻观

当今社会正在转型,作为社会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以自由恋爱为主,“我的婚姻我做主”,已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网婚、裸婚、闪婚、毕婚、试婚、独身、丁克等主流婚姻观之外的时尚婚姻观。

三、影响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价值观是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恐怕就会出问题。“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是靠本身赚钱”“宁嫁黄世仁,不嫁80后”“只要有房子,甘做小三”,这些过去被人不耻甚至唾骂的观点在校园兴盛,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不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社会因素

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给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相亲节目物质至上、感情游戏的观点和争论也带到了大学校园里。部分影视作品中“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穷人做事难”的现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不良现象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埋下隐患。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有限的婚恋教育中,婚恋观教育内容较少且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催化剂。

(四)家庭因素

父母的情感态度、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态度,这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直接导火索。

四、当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婚恋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有正确的婚恋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会偏离正确的轨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西方文化产品的立体炒作,很容易使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恋爱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是要引导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真正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大学生婚恋观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引导,要让大学生懂得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家庭,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择了责任。让学生们明白爱情在缔结婚姻关系后,不仅要承担道德义务,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建立婚恋观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

婚恋观教育课程要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解决大学生婚恋困惑。从大一思修课开始讲婚恋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都要围绕加强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开设必要的专题讲座、辅修课程,循序渐进地加强大学生的正确婚恋观教育,不同年级讲课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老师要与社会热点问题对接,使大学生理性对待婚恋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网络论坛、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与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婚恋观。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校园文化的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筑大学生婚恋教育立体网络

大学生婚恋问题不能简单靠学校来解决,应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不是大学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校应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社会要为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与舆论氛围,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力,共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文美荣.2010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及婚恋观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2]承浩.试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文教资料,2009,5.

[3]向欣.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0,3.

[4]薛存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新西部,2010,6.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3

随着社会进步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越来越早地进入青春期,随之而来的便是青少年恋爱现象日益增多。很多教育者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恋爱教育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出高中时代恋爱的盲目与迷茫?学校、教师、家长在学生恋爱教育问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二、研究过程

(一)高中生恋爱主题班会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看待高中生恋爱,并对自身或同学的恋爱行为做出合理判断,我开展了一次恋爱主题教育活动。这次主题班会内容新颖,突破了传统班会中班主任对恋爱问题避而不谈的禁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班会主题:“向左走,向右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班会活动步骤:

1.心理游戏:测一测,看看你的情况符合描述中的几条。

a.经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容貌

b.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

c.活动场所,有异性陪伴时,心情特别好

d.很在意异性同学对你的评价

e.关注某位异性同学的学习、活动……

设计目的:设计贴近学生心理的小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心理学意义上的浪漫恋爱期。

2.男女生分别进行交流讨论:如果恋爱,你希望你的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a.男生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漂亮,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独立自强,乐观向上,有修养,有气质,不爱慕虚荣……

b.女生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品行端正,有责任心,成绩优异,有上进心,无不良嗜好,勇敢,幽默……

班主任追问:大家觉得自己符合作为他人理想朋友的要求了吗?学生陷入沉思。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讨论并写出对另一半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高中阶段必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才可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一时冲动下的情感,只能是短暂的快乐。

3.配乐诗朗诵:舒婷的《致橡树》

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设计目的:这首诗源于高中语文教材,学生比较熟悉,用诗朗诵的方式传达指导性答案,使学生产生共鸣:正确面对爱情的态度――同甘共苦,乐于奉献,勇于负责。

4.出谋划策:帮助恋爱的同学做心理调节。大胆写出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归类摘录学生的字条,如下:

a.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整天沉醉于恋爱中不能自拔。

b.多与班里其他同学交往,不要赢得一个人而失去整个世界。

c.班主任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比较开明,可以多和他聊一聊,可能会有些收获吧。

……

设计目的:通过无记名字条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

5.名人故事、名人语录:简述和邓颖超,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投影展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儿子的名言:“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

设计目的:空洞的说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用名人故事和名言,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班主任,使班会课更具有说服力。

6.班会总结:希望大家能选择正确的时间,开始自己的恋爱;选择正确的人,拥有美好的未来。

设计目的:用一组格言作为班会的结束,既强调了主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待恋爱,同时给出希望和祝福,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高中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

(二)学生访谈

在进行学生个别访谈的过程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一般在访谈中采取沟通型指导方式。首先,我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挖掘他们恋爱背后的东西:是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与家长总是对着干开始的恋爱?是学习没有方法、动力,成绩差,没有成就感,所以用恋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还是在一起互相帮助,真正想在一起的恋爱?其次,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强调恋爱的危害,尤其是对学习的危害。最后,对于可能出现的外显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因为高中生易冲动,对性存在着好奇心,所以明确告知他们不文明、不安全的恋爱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防止不安全的发生。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增强学生自我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养尊处优,挫折教育减少。所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寻找倾诉对象,缓解压力,成为高中生恋爱的主要诱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非常重要,适当地在班会课和平时的集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自主地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恋爱泛滥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二)学校合理规范学生行为

由于高中生恋爱群体日益壮大,仅仅凭借班主任的个别辅导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学校必须勇于承担责任,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恋爱指导的重任。当然,学校不能单纯地用校规校纪的方式来禁止学生恋爱,也不能采用停课、记过等粗暴的手段解决高中生恋爱问题。学校应该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让有类似问题的学生有寻求帮助的途径。

(三)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校联系,在学生教育方面应该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目前我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仅限于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很多家长甚至在开家长会时都以各种借口选择不出席。这样,家长和教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时则不能深入和有针对性。有些家长经常以不懂教育、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交流为借口。作为教师,我的办法是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教授一些简单的教育常识,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成长,尤其是恋爱成长的教育中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