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1

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财务部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综合性强、涉及的范围广,在此情况下财务部门对项目管理的核算和管控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项目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贯穿财务负责人的活动。在制定目标、确定战略、分析风险和做出管理决策的过程中,财务负责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没有权力参与经营成果的控制和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在业务管理方面,无法有效地落实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财务部门参与项目部重大政策制定的程度不足。对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来说,双线条或多线条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涉及的时间、空间较广,专业较多时,这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3计量支付管理

对于工程总承包项目来说,通常情况下,涉及的合同额比较大,一般都是几亿,甚至几十亿,工作内容涉及到勘查、设计、采购、施工甚至运营等方面广泛,并且专业分包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工程进度付款、工程结算过程中,分包单位存在弄虚作假、高估冒算、套取工程价款的现象。在编制计量资料和结算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审出就减,审不出就赚,粗审多赚,细审少赚”的心理[7]。或者制造假象,提前支取工程进度款,加大结算金额,给工程的计量支付带来了很大的资金超付风险。

4项目人员的管理

管理过于苛刻容易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这就要求管理既要人性化,实行奖惩制度。又要建立严格的过程跟踪考核制度,树立全员项目管理意识。更要把企业文化很好地渗透到项目管理中,增强项目部各级领导在员工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进而保证项目管理活动的顺利推进。

5工程总承包项目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工程总承包管理与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既有共同的地方,也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工程总承包管理可以认为是从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层次更高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具有管理活动强调总体控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8]。就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来说,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对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有别于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对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要求远高于传统的单纯施工项目。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2

1.2工程总承包的优点

工程总承包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一种较完善,且适用于当前社会的一种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工程总承包有两种方式,包括五种模式,这一特点让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与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工程项目符合企业业主要求。第二,详细的分工包揽设计、采购与施工等,能有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统筹结构,使组织进一步提升自身优越性,完成从单一到综合,从旧版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转变。第三,工程总承包给予市场极大的自由,有利于打破政府垄断,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据美国公司的统计显示,若运用传统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本将会出现3%到5%的错误,其中,错误比例最大的是图纸信息运用不合理或图纸信息缺乏时效性。此外,还存在为传递文件或图纸打印,花费大量甚至上亿资金,造成资金浪费。因此,要加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合理分配资金,增加工程细节施工或其他方面的资金,完善工程项目。第一,目前,绘图制图软件相对完善,运用计算机画图能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在采购材料和文件传递上运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能节约成本,缩减时间,增加企业经济利润。第三,信息化数据库的运用,能有效整合、管理大量繁杂的信息数据,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第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能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总决策人掌握全体企业成员信息,有利于通过信息技术跟进企业员工工作进度,在网上召开会议等,将有关问题反馈到信息化系统中,使数据库自动生成各项信息与文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信息管理运用

通过分析信息管理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优势,扩大信息化的作用也是迫在眉睫的。让我们来看一下几组关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信息化运用的实例吧。

(1)根据康华医院项目,我们看到了边完善设计边组织施工的情况,这种工作流程不仅根据实际地况,灵活地对设计图进行修改,提高了设计图的可行性,还帮助节约了成本。

(2)首都机场还协助设计院完成了成百上千的设计图。在这种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的带领下,解决了500多个问题,体现了总承包下的巨大效益。

(3)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不断强化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核心模式,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的作用,帮助其公司在市场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4实现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途经

(1)完善管理理念,一个好的管理理念能推动管理系统的发展。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只有管理者支持这一系统,才能使信息化管理顺利进入企业内部。

(2)以管理理念为基础,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完善网络化管理,加强对基础硬件的投入。因此,要重新设置企业内部管理,带动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强调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使信息化传输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突出信息化管理。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3

一、选题的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工程总承包(EPC、EP+C、DB等)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电力行业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若干工程调查,包括目前在国内电力工程总承包合同额最大的西北电力设计院、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计院,在这些企业的电力总承包工程中,都存在对工程风险预计不足的问题,给工程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风险的研究,使承包商在认识到风险的同时,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促进工程建设和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电力事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2〕世界项目管理大会把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以及各种期刊上有关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的不断增加,都表明人们已极为重视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第一,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是当前项目管理中薄弱环节。

大多数总承包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对工程风险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在项目管理中忽视了项目风险的管理,致使许多承包商在接到总承包工程后,达不到投标时的经济效益预期。

第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确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反,不进行风险管理使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电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有些承包商对项目建设不进行风险评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遇到困难,既给工程的进展带来了阻碍,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失。

二、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一)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样在整个风险分析过程中就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见表1)。

表1

(二)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

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风险事件影响及危害性的综合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源于可靠性工程中广泛运用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其分析原理如下:

表2

严重性指潜在风险事件对产品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风险事件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如下表

表3

可能性指具体的风险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

表4

风险指数指对风险事件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描述。该数值越大,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越严重,越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减少该值。

表5

应急措施指风险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预防措施指为了防止该风险事件的出现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表6

(三)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定性定量估计和评价之后,得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再根据项目的要求,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

为应对风险,可从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等级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三、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析,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将电力行业以外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为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风险管理理论,促进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2.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本文运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结合工程实例列出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显示每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可控制程度,以及风险级别的大小,从而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找出减少风险发生的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并制定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宽山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

徐孝忠。合同风险的成因及形态。《施工企业管理》

〔2〕成花玲、常春育著,论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建立,山西建筑,2002.1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4

引言

电力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电网建设事业的发展,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迅速增加,传统的建设模式在勘探、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呈现出割裂与脱节的问题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工程管理模式与设计、采购、施工的完美组合,可以解决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中凸显的的问题,提高了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因此在变电站建设项目中积极推广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述

1.1EPC总承包模式的定义

EPC是指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三个词的英文缩写,EPC总承包模式是指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直至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等全面负责。

1.2EPC总承包模式产生背景

EPC总承包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发展背景是大型项目日益增多,工艺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模式无法对总工期进行有效控制,设计、施工环节脱节,责任划分不清。在此背景产生了EPC总承包模式,此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解决设计、采购、施工脱节的问题,并能对整个工程整体构思、全面策划、协调运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EPC总承包模式,2005年我国颁布了《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对总承包模式的管理起到了规范、增效的作用。

1.3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1.3.1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项目综合效益

由于一家承包商对工程进行总承包,EPC模式可以大大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周期,避免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矛盾,同时在项目初期就考虑设计对施工的影响,减少由于设计错误产生的变更,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减少项目成本。

1.3.2易于明确各方权责利范围,有效降低项目风险

在EPC总承包合同中,只有总承包方和业主签订合同,业主与其他分包方不签订任何合同,这就大大简化了合同关系,有效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从而有利于控制和降低项目风险。

1.3.3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

EPC总承包模式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的无缝搭接,促进设计、施工早期结合,尽管工作量大,专业繁多,但由总承包方统一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专业优势,实现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

1.3.4局限性

EPC总承包模式是采用的固定总价模式,这意味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变更费用将由总承包商承担,从而加大了总承包商的风险,同时由于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单位较少,业主选择总承包商的范围相对较小。

2 EPC总承包模式在变电站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2.1 EPC总承包模式在变电站项目中的应用范围

EPC总承包模式适用于大型的变电站建设项目,一般这些变电站建设项目都具有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各专业协调管理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2.2 EPC总承包模式在变电站项目中面临的问题

2.2.1市场及认识问题

有一些业主认为采取EPC总承包模式会削弱自身的权益,还会增加管理费用,认为总承包商只是皮包公司。特别在电力垄断行业,大多有自己的基建队伍,总承包模式很难在变电站建设项目中应用。

2.2.2相关法律规范问题

现阶段我国关于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法律还不够成熟完善,电力市场准入及市场行为规范不健全。

2.2.3人才问题

由于变电站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多,有土建、一次设备安装、二次设备安装等专业,各专业技术含量高、跨度大,而具备这些知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有限,这也限制了EPC总承包模式在变电站项目中的应用。

3 提高EPC在变电站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3.1在电力行业中加强宣传,对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及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变电站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3.2尽快制定电力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制定总包模式变电站建设项目的标准合同范本,明确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总承包方、分包方、监理方的权利和义务,。

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总承包商要针对变电站建设项目特点,培养具备电力、土建、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并在科技创新、装备优化等方面进行提升。

3.4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在变电站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阶段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各阶段严格按照工艺规范和安全规范进行,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识别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质量管理方面要实行三检制,加强事前预控、过程监督、事后检查。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变电站建设项目可以较好的满足质量、工期、进度方面的要求,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但此模式在变电站建设中应用还不够成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相信通过政府、总承包商和业主等各方的努力,EPC总承包模式一定会在变电站建设项目中进一步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保卫,冯守佳.六个方面提升EPC总承包管理水平[A].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 2009

[2] Bryan M Seifert.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Dispute Ad-judication unde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Engineers Conditions of Contract and the Dispute Adjudi-cation Board.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 2005

[3] Application of Grey-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EPC General Contractor’s Bidding Risk[A].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 2011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53-02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包括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与调试以及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从EPC模式的本质来讲,其诞生是顺应业主的需求,是一种需求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中,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之间的协调是最突出的矛盾,尤其对于投资额巨大、技术密集的电力工程项目,协调与配合的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业主渐渐将EPC三者合在一起,即选择EPC总承包/交钥匙模式将单一的责任转给总承包商,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在早期即可得到收益。但是,与国外成熟的EPC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在我国许多实际的EPC模式工程中,业主所扮演的角色和定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合同的履行和业主利益的实现甚至受到较大的影响,制约了EPC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发展。文章将从EPC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论述,对实现合同目的和平衡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利益对业主的掌控提出建议。

1 电力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

1.1 简化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的合同关系简化,组织协调量减少。从前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下需要业主介入的大量协调工作在EPC模式下转移到了项目总承包商内部及其与分包商之间。在业主的管理负担大大减轻的同时,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总承包商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

1.2 总承包合同价格固定

一般的EPC项目,业主在合同要求里没有提出完全封闭的一个边界条件,尽管提出了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大概的施工范围,但是项目施工的施工图纸、工程量参数等没有明确的固定。而合同价格往往是“绝对”固定的,除业主要求的变更外,其他情况的价格风险均由总承包商承担。

1.3 业主有权随时终止合同

业主在EPC总承包合同中,拥有随时终止合同的权利,而总承包商没有权利仅凭自己的意愿终止合同。由于总承包商的原因致使合同终止,总承包商需要向业主支付因此而发生的所有损失以及完成工程所需的任何额外费用,而业主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通知总承包商终止合同仅需向总承包商做出相应的补偿,而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2 电力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的劣势

2.1 业主过多介入管理增加自身风险

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其他项目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都由总承包商协同管理。业主的协调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实际工程项目中,有些业主仍然过多介入项目的管理,其不仅增加了本身的管理成本,也不能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专业优势。更重要的,其将本应由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逆转回到业主身上,不利于明晰总承包商的责任。

2.2 固定总价合同影响工程质量

EPC总承包合同往往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总承包商在报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风险,如人力成本增加、材料价格上涨、不可抗拒因素等。但是有许多风险因素是总承包商无法预见的,而其抗风险能力很弱,在合同总价低至无法平衡其成本时,总承包商很可能采取降低工程质量、采购质量低劣的设备等手段以减少成本支出,这就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业主的利益。

2.3 协调难度加大

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与监理单位单独签订合同,通过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实行监管。但是实际中,监理对总承包人员很难管控。由于EPC总承包在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行中含有项目管理(PM)成分,是业主主要依赖对象,这样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挑战监理地位,使得协调难度加大。

3 对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业主掌控提出建议

3.1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由于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介入管理工作很少,故业主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例如加强施工图审查,全面参与采购过程特别在电力主设备、关键设施的采购中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根本。

3.2 选择经验丰富的总承包企业

业主之所以在EPC总承包项目中过多地介入管理工作,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总承包商的信任。许多总承包商承担不了合同规定的责任,对于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是不堪一击。在当前电力工业主辅分离的背景下,给予了电力建设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业主在选择总承包企业时更当考虑下面一些因素:总承包商具有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综合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具有先进的工程技术水平;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具有广泛的销售网络等。

3.3 细化合同要素

EPC总承包下的电力工程项目,工程不确定性因素众多,故对合同的履约能力有必要进行评估,即在项目实施前业主要细化合同要素,明确总承包商的责任使业主的风险降低。

4 结语

本文从EPC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在实现合同目的和平衡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利益方面对业主的掌控提出建议。希望对实际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掌控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109-03

1 引言

工程总承包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已有上百年,积累了许多工程总承包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制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工程主要采用设计、施工分离的承发包模式,该模式存在责任不清、内部消耗较为严重、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工程建设的增值,对工程推行项目总承包管理是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设计与施工总承包这种管理模式仍在试点和推广阶段,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成熟的经验可供实践指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和完善。由于这种模式强调了承包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具体实施的主导地位,较之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管理模式,合同关系简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现阶段,由于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领域投入相当大,建筑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工程企业以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建立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已成为诸多大型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现阶段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所谓设计一施工(EPC)总承包是建设单位将一个工程项目活动阶段中的设计与施工任务发包委托给一个主体单位,由这个主体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等全面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之一,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的结果,代表了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前进方向。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外运行约30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成熟的经验。

工程总承包的优越性表现在诸多因素上,由于EPC工程总承包与平行承包或其他传统承包方式比较存在很多经济增长点,逐渐得到工程建设市场认同。据美国的设计建设学会的201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设计一建造总承包合同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45%上升到60%,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70%以上。

本文引用图表的形式将FPC总承包与传统模式进行全面的对比(见表1),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可以更清楚的体现FPC总承包的优越性。EPC总承包和传统模式的区别在于他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类型、采用的招标方式、风险分担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3 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工程总承包管理下的管理模式与体制可以分为4种情况:一是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二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三是不委托监理的管理;四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单位的管理。在确定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具体管理模式时,应根据各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具体管理模式细分分析如下:

3.1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模式

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体制包括下列两种情况:是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二是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

1)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采用该管理体制时,由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承担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如图1所示。

2)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采用该管理体制时,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由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承担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如图2所示。

3.2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

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体制如图3所示。采用该管理体制时,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监理单位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

3.3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采用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体制时(图4),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工程总承包单位自行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

3.4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

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体制如图5所示。在该管理体制中,咨询单位负责以下工作:①在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②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方面的咨询工作。

4 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以上几种管理模式细分具体特点与优势如下:

4.1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模式特点

1)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不符合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本意。业主不需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只需要指派业主代表对工程总承包单位实施松散管理即可。

2)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体制。在该管理体制中,业主委托监理单位,监理对象是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各方之间关系混乱,业主难以实施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2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

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中,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这样可以使工程总承包单位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3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

在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中,业主和工程总承包单位均不委托监理单位,由工程总承包单位统一进行管理。该管理体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过于庞大;二是难以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4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

采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机构可以大大简化;

2)引入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3)有利于工程总承包单位解决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各阶段以及接口的有效管理。

4.5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优化比

较与选择

通过对上述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管理模式与体制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考虑到现阶段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以及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单位的管理体制,理由如下:

1)工程总承包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多家参与单位的推诿扯皮现象,由一家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任务,统一协调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工程总承包范围内的工作对业主负责。

2)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单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对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能力、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不仅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协调各个分包单位的关系、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项目管理体制,以适应工程总承包的需要。

3)工程咨询/监理在工程总承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咨询/监理为业主提供的服务包括: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和减少失误,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建设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保证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工程咨询/监理为工程总承包提供的服务包括:优化设计,制定试运行方案,就有关工程总承包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提供咨询意见等。

因此,在工程总承包中引入工程咨询/监理,可以弥补工程总承包单位和业主自身在技术、协调、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程总承包核心工作方面,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5 引入工程咨询、监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阶段的具体管理方法措施要点

引入工程咨询、监理的工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与传统的分开承包管理方法和内容一样,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上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5.1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科学规划

工程总承包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有能力的咨询公司编制设计纲要,具体要点如下:

1)工程项目定义和概述;

2)确定设计原则、要求、目标、范围、内容

3)施工技术大纲和技术要求。施工管理目标、范围、内容、标准、环境条件;

4)工程项目拟采用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组织;

5)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细则、方法、措施;

6)风险分析、论证、划分和管理措施。

5.2做好工程项目分包招标工作

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招标与以往设计施工分开独立招标不一样,必须是设计施工同时、同一招标环境条件下的招标活动。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可选择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对于比较大的和较复杂的工程项目,以选择邀请招标为宜。公开招标宜进行资格预审。

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编制设计和施工总体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2)分承包单位的资质要求可根据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实施情况,对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和施工能力提出具体资格要求,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资金要求、诚信要求等;

3)给与投标单位以充足的投标现场考察、勘察和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一般工程的这一时间以不少于60天为宜;

4)评标细则和评分标准可将设计与施工分开进行编制;

5)对于分包的规定要明确分包的层次、分包单位的资格要求、分包工程项目、分包工程的规模和范围;

6)不宜采用低价中标;

7)不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5.3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

工程总承包企业可聘请设计监理对设计方案、质量、进度以及概预算进行审查、监督与控制;质量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同,只是可以将监理的权限范围扩大,业主同时加强质量巡检和重要部位的质量抽查;组织对设计方案、设计深度、设计质量以及概预算的审查。初步设计和概算完成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一般必须完成施工设计图并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具体施工实施;较小且不是很复杂的工程项目,根据情况可边设计边施工。

5.4设计变更管理:

原则上不容许设计变更。如果确须变更,其变更必须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加强和改善。

一般小型变更放权给监理现场确定后报备案;较大变更不论是总包方、还是业主方提出的变更,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经业主审批后实施可请设计监理对重大设计变更进行审核控制。

6 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克服设计与施工分离而增加投资、工期,节约资源。业主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管理,要跳出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旧管理方法模式,按照现代工程管理发展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从具体的设计施工细节中解脱出来,突出总体目标控制和重点项目控制,加强监督,强化环境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工程项目的高速优质高效,实现投资目标与效益。

参考文献: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7

1 建筑项目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项目总承包在我国的工程建设发展中已经拥有20多年的历史,总承包单位等企业在项目总承包管理方面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项目总承包管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管理总承包企业规模小,承包活动单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完善,而投资方和业主对建设承包商也就有了更高的期望,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承包商能够提供的管理服务模式也日渐丰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尝试过的一些工程承包管理模式主要有采购-施工总承包(P-C)、设计-施工总承包(D-B)等,但是不少总承包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存在着承包活动单一,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如图1-1所示为当前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

图1-1 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

1.2 工程总承包企业未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将设计与施工合为一体是当前工程总承包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把最好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工程项目之中,尽可能简化管理链以及管理环节,运用一些领先的项目管理办法,可以真正实现风险和效益、责任和权益、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必然能够让企业实现更加高端的管理,从而逐渐形成总承包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众多的总承包企业中,不少是以更低的报价作为核心竞争力,而非更加先进的管理水平,所以,这样既不能形成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无法有效推动建筑总承包管理水平的上升。

1.3 缺乏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

不少国外知名建筑企业如瑞典斯堪雅、美国柏克德等不仅拥有世界领先的施工技术,而且在建筑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即使在国际市场,也同样富有竞争力。而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往往只是单一施工,不够注重开展设计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因此难以综合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从而长期处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并且由于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也造成了一些施工技术相对落后的结果。

1.4 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和方法

工程总承包不但需要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对项目的总承包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组织管理。所以,进行总承包之后,原有的一些项目管理方法理念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尽可能让项目各相关方均能实现合作共赢。由于总包与分包之间是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所以在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分包的管理,不断完善工程总承包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就这一点来看,目前我国不少总承包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不足。如图1-2所示为我国大中型工程总承包单位总承包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统计图:

图1-2 我国大中型工程总承包单位总承包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 发展建筑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项目总承包中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和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市场交流更加密切的趋势,我国建筑项目总承包管理必须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其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这样一种情况就造成了市场混乱,总承包项目管理不规范的局面。因此,有关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针对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做到类目全面,相互配合,从而保证建筑项目无论是前期规划、勘察设计还是后面的工程承发包、施工等环节均能在法律约束下顺利开展。

2.2 注重管理人才培养

相对来说,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要更加注重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定,并且已经做得相当规范化。比如美国PMI学会发起的PMP考试,其资质证书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相比之下,我国在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则要稍逊一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不妨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在项目管理学科方面的研讨交流,并且各高校也应尽可能提高项目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内的有关部门和协会则要进一步开展好项目管理人才的资质认定工作。

2.3 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

我国应该加大对专业项目管理和总承包企业的培养力度,通过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条件、工程经验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来帮助业主方组织和管理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通过业主方“交钥匙”的形式来开展建筑项目的总承包业务。

2.4 统筹兼顾,细化管理

总承包项目管理设计到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多的,复杂且庞大。就总承包单位对一个建筑项目的管理来看,其中就涉及到了组织、人员、资金、设备、采购、施工等等内容。这些工作内容虽然繁杂,但其内部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管理效率,以更快地完成业主的目标,总承包单位应该尽可能地将对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和细化,严格“全面计划、严格实施、及时反馈、严密跟踪”这种模式来进行管理工作。此外,以项目经理为基础和项目本身作为独立的实体进行经济核算,有逻辑、有规律地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就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水平。

总结

总之,目前我国的建筑项目总承包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总承包企业的培育力度,研究出更好的管理策略并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求能够早日与国际大型总承包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 乐云.国际新型建筑工程CM承发包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 宋俊涛.工程项目PMC 管理模式探讨 [D]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2.

[3] 李卓,常陆军.工程总承包理论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建筑,2012(03):4-16.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8

1、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1)总承包公司对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策划和指导,为项目经理部的正常运转配置人员、设备、物资、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对项目计划的执行以及合同履约等进行监控和调节,形成对工程项目运行过程的完善的服务和有效的控制。总承包公司总部应要求高素质的方案工程师、专业估价师、质量工程师、管理会计师等技术和管理专家,行成智力技术密集型的管理决策机构,项目授权管理方式。在工程施工中,总承包公司将组建具有综合管理和协调功能的总承包管理型项目经理部,总公司对于项目经理部采取授权管理的方式,项目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充分行使职权,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完成管理、工期、成本、安全、现场管理等综合目标,实现总公司的决策意图和公司对于业主方的承诺。

    (2)专业施工保障体系。

    总承包公司按照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内部专业施工力量的保障能力,确保总承包管理的有效运行,重点强化了一批技术含量大、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专业公司。同时对于一些专业难度大,技术要求复杂而又有市场前景的专业化施工领域,密切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形成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施工,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单位的综合技术实力,内部专业化公司为项目施工和总承包管理提供专业化保障。

    (3)优势互补的社会协力集团。

    总承包公司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效应,以社会生产要素资源为依托,把一些一二级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物资采购供应单位组建成社会协力合作体,共同为工程总承包服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的合同约束和有效管理,使各企业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始终处于总包控制之中并符合公司整体要求,达到工程建设的最优化目标。

2、管理原则

    施工总承包商在总承包管理中,无论在选择材料、选择分包商,还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将以业主方的利益,工程的利益为重,公正对待自身分包及业主方指定分包,抓主要矛盾,避轻就重,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顺利进行。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总承包管理中我们都将坚持科学的原则。在总承包管理中,所涉及的环节多、方面广,相当一部分管理工作不能够直接的预期结果。因此,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借助科学、先进的方法、手段来进行管理协调,才能很好的实现管理目标,体现出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科学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合理的调配组合避开与弥补各方不足,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方的长处。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言,总承包商将所有分包商纳人其统一管理体系,整个工程,只有统一于总承包商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运转,为工程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总承包协调管理过程中,我们将发挥总包的权威性,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控制各分包商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对分包商进行严格的控制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总承包商将配备有各种专业监督协调管理工程师,对分包商进行监督,深人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控制,结合合同条款的控制方式,最终确保控制原则得到深入的落实和执行。通过协调将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交叉影响减至最小,将影响施工总承包管理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减至最小。在总承包管理中,协调能力是总承包商管理水平、经验的具体体现。协调包罗万象,从施工中各要素的协调到外部环境的协调都是在总承包商的职责范围内,故只有把协调工作做好,整个工程才能非常顺利地完成。

3、管理方式

    总承包商提出的目标将是切实可行的,并经过分包商确认能达到的目标。目标管理中将强调目标确定与完成的严肃性,并以合同的方式加以明确、予以约束。总承包商在进行目标管理的同时,还将采用跟踪管理手段,以保证目标在完成过程中要达到相应要求。总承包商在分包商施工过程中将对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分包商进行整改,并及时进行复检,建立完整的资料以使所有问题解决在施工过程中。而不是事后发现问题,以免给业主方造成损失。作为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合理的授权,把一部分职权授出去,留下一部分自己掌握。多年来,在国内外大量的总承包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授权管理运作经验。对于如何分配权限、如何授权及授权管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各分包单位加以考察,全面掌握各种情况,科学的加以分析,从而合理科学的界定权限,充分的调动各分包单位、各分项经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士气,保证总承包管理目标的实现。

4、配合措施

    (1)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和了解,根据业主方的建设意图,征求业主方对工程总承包施工的意见,对业主方提出的问题将及时予以答复和处理,建立与设计院的紧密联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做好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工作,协调、解决施工与设计的矛盾;设专人负责审图工作,施工前认真做好结构、建筑、机电图纸的会审交圈工作,对存在的设计问题将及时办理“工程洽商”,经业主方、设计、监理确认后作为施工依据,建立与甲方、监理参加的工程例会制度,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工程质量、进度等问题。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9

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鲁布革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几种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在此主要对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总承包(EPC)模式进行探讨。

在日趋激烈的设计市场竞争中随着大量相同生产线的建设,以及这类规模的生产线标准化、规范化设计的不断提高,使得设计市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从国际上特色设计院的发展历程来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方向发展是设计市场竞争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1.EPC工程总承包的利处

EPC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设计公司,偏重建筑结构安全性、美观性,淡化其工程建设造价,设计师在选择方案和设备材料时,可能会在建筑结构上偏向保守,在选择其设备材料上,会选择价格较高但并不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一些设备材料。而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设计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在设计过程中就会优化设计选择便于施工的方案和经济实用的设备材料从而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EPC工程总承包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从设计到施工建设过程,建设方在其中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任务之繁重,而且还影响工程施工进度,EPC工程总承包,明确了设计方案、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可以更好的指导施工,施工也会提出一些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方便施工,还可节约造价的建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EPC工程总承包使设计企业竞争力更强,可使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设计企业脱离了与一般设计企业在一个较低层面上的竞争。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是对工程的综合管理,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能协调、平衡和控制EPC之间的各要素,使之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最终达到施工优化设计、设计方便施工的良性循环。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这种强大的功能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功能,也就是设计对施工的服务功能,使设计与施工的关系,由原来的图纸关系转变为现场服务关系。充分利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对工程项目从设计开始全过程管理,有利于设计和施工的衔接及设计和施工的配套。

2.EPC工程总承包存在的问题

设计公司的融资能力不足。外资项目的投入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得项目运作更趋于市场化,项目的垫资、前期投入、带资承包往往成为承包商入围的先决条件,一些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突出但融资能力较差的设计企业只能担当分包的角色,处于被动地位,错失工程总承包的大好机会。因此,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特别是承揽国际工程,需要总承包企业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同时,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较低,国家控制外汇信贷规模,审核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对企业自身如何建立宽泛的融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结构不能适应EPC工程总承包的需要。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最需要的是善经营、精管理、通商务、懂法律、会外语的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而设计企业在这方面人才匮乏。尤其是在管理和专业采购方面,人才缺乏更是成为制约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瓶颈。

业主认可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目前,虽然一些外资项目和民营项目的业主开始认同EPC工程总承包方式,但不少以政府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EPC工程总承包在工程建设中所能发挥的显著效益。特别在这些当权并代表业主的基建负责人只看到实施工程总承包以后,本部门利益和权力受到了削弱,不愿采用总承包方式组织项目建设。同时,就大多数项目业主而言,还缺乏培育和形成工程总承包招投标市场的意识,仍然习惯于设计、设备、施工分别招标,某些地方主管部门对工程总承包的政策理解不够,工程总承包项目市场准入相关的手续不完善,使工程总承包存在严重的市场准入障碍。。

3.对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的建议

1)要修订充实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工程总承包条款,并做好招标以及合同文本等配套工作。强调凡符合工程总承包标准和规模的建设项目,要求业主一般不得平行发包或化整为零,否则视为违规。

2)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

3)加大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提倡和大力推进项目经理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管理。

4)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在推进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结语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10

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一种项目建设的组织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已经推广了二十多年,特别在最近几年我国相关部门的倡导使其又有了飞速的发展。

由于EPC总承包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和安装调试高效搭接的过程,而设计成果是在建设过程中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启动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建成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工作的合理性,所以说设计质量管理的水平对于设计的合理性乃至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设计管理在EPC总承包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EPC模式下,由于业主只需明确提出工程项目的期望工期、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对项目只需要一个概念性的要求,把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的全部工作都交给了承包商,并不介入具体的工作。此时,承包商需要对工程项目上所有包含设计与施工业务的执行与协调整合工作向业主负责,克服了传统的分阶段分专业平行承包所造成的各专业衔接不力,设计、采购与施工相脱节的弊端。并且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就我国目前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EPC总承包模式发展还不成熟,处在初始阶段。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的份额都较少,我国重大项目的EPC项目承包,以及重大项目的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大部分由国外的知名大公司完成。中国建筑企业只能分包一些设计、施工等任务,充当分包商,获取的利润有限。因此,国内总承包公司还需要继续学习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着重积累EPC 项目管理经验,促进EPC 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应用。

1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优越性

1.1 具有管理优势

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进度的深度交叉,是EPC总承包模式的一大特点。快速跟进法是确保项目建设周期各阶段合理周期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工期合理交叉一种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

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进度的深度交叉。EPC深度交叉能带来经济效益机会,如果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则深度交叉同时也给承包商带来返工的风险。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具有优势,项目管理公司大部分是由咨询公司转变而来,既有技术人员,也有专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交叉深度的确定和交叉点设计的合理性。

1.2 项目管理组织和体系健全

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和体系比较健全,在EPC项目承包过程中,工程总承包不仅要求总承包商承担项目设计,施工和采购工作,关键是要求总承包商作为总包方要建立健全系统完善和科学的总承包组织管理体系,并从企业经营战略、项目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承包模式等,全面、全方、全过程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作为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工程总承包的要求,建立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能够建立与分包商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与项目管理目标体系。同时,由于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其他模式具有优势,所以能体现工程总承包对项目组织和体系的要求,加上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使总承包商处于一个较好的优势。

1.3 有能力优选承包商

对于项目管理公司为总承包商的EPC项目来说,项目管理公司对分包商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在对业主需要形成充分认识之后,选择具有此项目或类似项目经验的分包商。

1.4 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EPC项目的管理模式已渐渐地开始发生转变,已从最初的矩阵职能制发展成为以矩阵职能制为基础,借鉴PPP模式中管理模式的特点,把合作引入EPC的管理模式中,各承包商之间。

2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不足

2.1 分包任务大

总承包商分包任务大,合同繁多。由于项目管理公司一般提供的是智能管理服务,所以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都要分包给各个分包商。项目管理公司和各个分包商之间以合同约束和协调管理,项目管理公司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的内容很复杂。

2.2 分包商之间难以协调

各承包商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完全依靠总承包商的协调。各个分包商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在各阶段的工作搭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扯皮现象。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时,采购、施工的相关工作也都会变更,随之也将产生合同内容的变更。因此管理工作会很复杂。

2.3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

土建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多,但掌握新技术、懂英语、能直接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少。在工程总承包管理实践中,土建部分一般不超过25%的份额。对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深化设计、外贸、融资合作等方面人才更缺。总之,现有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

3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策略

3.1 优选设计分包商

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是项目管理公司的关键。对于项目管理公司来说,应与分包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可以建立分包商数据库,从而使各个分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减少摩擦。

3.2 培养复合性项目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人员同样也需要懂技术、通管理。就目前来看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主体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则要求更高。总体看来,我国缺乏高素质、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设计、施工知识,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精心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阶段,我国应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国际交流。

(1)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对管理人才在大学期间的培养,联合高校定期的交流,探讨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改良现有的教育结构,培养项目综合管理的潜力军。其次,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高等院校举办各类研讨班、培训班及交流会,学习管理理论、模式、程序、方法、程序和技术等理论支持,研讨管理问题实际实践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总承包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加强与国际的学习交流。在参与总承包管理过程中,借助与国外工程公司在国内外建设项目合作的有利条件,学习国外工程管理经验,特别是设计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也可以是参加培训的方式,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及复合型综合管理人才。使这些管理人员不仅懂设计,还得懂财务、懂施工、懂技术。将已具备某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着力培养成为综合性的专家以适应当前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

3.3 组织设计的管理策略

以项目管理为主体的EPC总承包商,因项目管理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分包商之间的协调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单位仅仅体现出设计成果的主导作用,与勘查设计单位为主体的EPC总承包中设计单位的主导作用不同。前者是设计单位为主导需要成熟的管理水平为之服务,而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总承包商具有管理优势,不仅懂得管理还懂得技术,因此项目管理公司的责任就是做好协调和管理工作。设计单位、采购单位、施工、试车组成了一个系统,之间为项目管理公司协调下的沟通、协商,各个子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项目管理公司处于主导地位,负责协调和管理。

4 结 论

本文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阶段。探讨了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管理策略。指出项目管理公司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分包商之间关系,使设计单位处于次中心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孙继德.项目总包模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3(9):52-55.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11

在国际工程建设中,工程总承包是通行的组织方式,我国目前推行了30多年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对工程的组织、管理水平等都有了比较深化的发展,既保证了工程质量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规范了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

在我国,先后有一大批学者(如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化集团等各个工程领域的教授或管理人员),消化、吸收了国外总承包工程管理模式的先进思想,结合实际研究了中国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对我国建设行业的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业的经营结构与管理模式都进行合理地调整,同时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竞争的能力和水平,缩短了与国际总承包工程的管理模式水平的差距,对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积累了经验,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定义其实在很多学术领域中都给出了不同种类的详细解释,本人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多年工程管理经验,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同时认为要想对总承包项目管理定义更深入的了解,应按项目――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总承包项目管理等分层次进行理解。

1.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项目侧重于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1】。

项目是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例如我们可以把建设一条热镀锌机组的建设过程称为项目,但是不能把热镀锌机组本身称为项目。那么到底什么活动可以称为项目呢?如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设计一种新工艺产品、改造一个工程、编一个计算机软件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都可以称作项目。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对于不同的学术领域对项目的概念和特性也有不同的描述,更没有典型统一的定义。 然而,随着各个科学领域对项目和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对其概念和特性的认识正在逐渐趋向统一。根据百科全书中相关解释,项目具有相对性、临时性、目标性、约束性、一次性、系统性、整体性、寿命周期性以及多变性等特性特征。

根据以上特性特征,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对项目所做的定义笔者认为其也许是最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将其定义为: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所以对于工程管理而言,项目是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对社会价值的体现,绝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中是由一个个项目堆积而成的,他们的价值只能通过项目的最终成果来反映。对于参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本身就是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员莫大的荣誉。

2.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也称建设工程项目,首先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其次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为实现它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的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相关质量要求【2】。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程项目管理”呢?根据建设部2003年2月13日颁布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3】中明确规定,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中的约定,管理企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不能直接与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但是可以按照合同相关约定,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

为了加深对“工程项目管理”定义的了解,应先理解“项目管理”的定义。对于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的定义,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4】GB/T50326-2006中将其定义为: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5】GB/T50358-2005将其定义为:在项目连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同样,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项目管理进行广义解释为:把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整个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的目标。

其实“项目管理”一词本身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种管理活动,即一种有意识地按照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其二是一种管理学科,即以项目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管理学科,是探求项目活动科学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它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是一种运用既规律又经济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手段,并在时间、费用和技术效果上达到预定目标【6】。

那么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当中的一大类,管理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其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即项目的实施期),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根据我国当前建设工程的生产组织特点,一个项目往往根据由几个单位来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来完成,而参与单位的性质、利益、工作任务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项目管理类型。那么,根据建设项目参与方不同组织与性质,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有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总包方等几种形式。其中,业主方的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整个生产过程总的组织者,同时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也就是管理的核心。

工程项目管理有三大基本目标即:投资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增加投资,而赶工是很难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同时,要缩短实施周期( 工期),也必须增加投入。三大管理的目的总体概括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实施周期( 工期),降低工程总造价。

3. 工程总承包的定义

总承包是指一个项目全部建设过程由一家工程公司进行总包,即从项目的建议书开始,其包括设计任务书、勘探设计、设备材料询价和采购、施工、生产准备、投料试车,直至竣工投产、交付业主使用为止,全部由一家工程公司完成。

而对于工程总承包的定义,本人经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不同书箱讲述的概念略有不同。如:

(1)孙占国,徐帆主编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书中定义为:工程总承包是指业主根据项目的性质、规定等相关因素确定的发包范围,在明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工程承包商(可以是一家或多家),并签订总承包合同【7】。

(2)何伯森主编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书中定义为:可以考虑由一家企业对一个工程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按照合同的相关约定,对业主的要求承担全部责任和义务,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一种项目实时方式【8】。

(3)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管理委员会与建筑第八工程局主编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物指南》书中定义为:从事工程总承包公司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的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若干阶段或全过程的成本,同时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造价、工期等向业主负责【9】。

虽然上述有着不同种类的定义,其实通俗地定义为:工程总承包就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相关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也称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是按照合同中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及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内容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与总承包企业签订的分包合同中相关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4.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定义

在我国对于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种类,总结起来目前共有三类,即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

那么,根据毛桂平、姜远文主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书中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定义为: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之后,将设计、采购、施工任务通过招标方式选定一家或几家总承包单位来承包完成,最终交付使用后功能和质量标准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其性质是全面履行工程总承包合同,以实现其企业对该承建工程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取得与其经营效益而进行的工程项目自主管理【10】。

总之,从我国当前的运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形式来看,总承包项目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是非常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以及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培育和推进。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m].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

[3] 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

[6] 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 孙占国、徐帆主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12

1.1.1 雇主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之任何部分,除非合同可能如此规定;

1.1.2 由雇主人员或雇主对其负责的其他人员提供的工程任何部分的设计(如果有);

1.1.3 不可预见的,或不能合理预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

1.2 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用D-B模式,不采用EPC模式:

1.2.1 如果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料,以仔细研究和核查雇主要求,或进行他们的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

1.2.2 如果建设内容涉及相当数量的地下工程,或投标人未能调查的区域内的工程;

1.2.3 如果雇主要严密监督或控制承包商的工作,或要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

1.2.4 如果每次期中付款的款额要经职员或其他中间人确定。

1.3 另说明,D-B模式中雇主的风险与我们熟悉的FIDIC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是一样的。在此,如果仅从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看,D-B模式更靠近C模式(施工承包)。

1.4 从本文1.1.3可以看出,FIDIC最主要的划分风险的原则(承包商承担风险的范围以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否合理预见为限)在EPC模式中失效。进一步,结合银皮书中的4.12款和5.2款看,实际上,EPC模式要求承包商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负责,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风险。

2.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界定

2.1 指导意见对工程总承包的界定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承包”。该概念界定存在如下问题:

2.1.1 以工程总承包企业界定工程总承包,难免有概念循环之嫌。

2.1.2 全过程承包自然是工程总承包,若干阶段的承包就未必如此,比如,只承包勘察或设计或采购任务就很难被认定为总承包。

2.2 与总承包概念相对的是分承包。实际上,与FIDIC的银皮书、黄皮书和红皮书相对应的承包都是总承包,三者的共同点是承包方承包了施工。

2.3 建设项目展开的阶段一般为:计划、设计、施工、运转。(此处的计划主要指可行性研究,不包括勘察设计。)从此阶段划分看:

2.3.1 EPC模式承包的阶段包括计划、设计、施工;

2.3.2 D-B模式承包的阶段包括设计、施工;

2.3.3 本文1.3中的C模式(施工承包)仅包括施工。

2.4 应说明,总承包概念容易引起的误解是人们喜欢将之等同于建设全过程承包,指导意见亦未能完全避免该误解。若立足于建设全过程,则唯有EPC模式可堪称总承包;若立足于项目的全过程,即考虑2.3中项目的运转,则可能只有BOT及其派生模式可堪称总承包。

2.5 因此,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宜界定为: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之全过程或至少包括施工的若干阶段的承包。除此之外的其他承包可称为阶段或分项承包,但按承包的应有之义,只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务不应属于专项承包。

2.6 与2.5相应,工程总承包企业可界定为:具备相应资质,能对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之全过程或至少包括施工的若干阶段进行承包的企业。

2.7 2.5中对工程总承包的界定与指导意见有所不同,按指导意见,不包含施工的承包,比如设计-采购(E-P),也属于工程总承包之列。但是,这种不同不应该影响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界定(请参见本文4.2.2)。

3.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

3.1 指导意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界定为:“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该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如下:

3.1.1 与2.1.1相似的问题;

3.1.2 “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并不能与指导意见对总承包的界定区别开来,比如,承担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任务(指导意见中的项目管理承包PMC),到底是工程项目管理还是总承包?

3.2 在指导意见中,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应是相对的,即工程项目管理总是在代表业主对工程总承包(指导意见中的总承包)进行管理。如果我们不这样理解,按指导意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界定,则工程项目管理完全可以回到业主自营的时代。另外,指导意见已明确同一企业或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两企业不可同时承担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和总承包,-这即说明,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之所以相对,是要力求二者互补。

3.3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系相对互补的关系,则按本文2.5的界定,不论是工程总承包或是专项承包,都可需要项目管理的介入。但是,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则可能构成例外,即,对于包括可行性研究的EPC模式,需项目管理的介入,应不会有过多的质疑,但对于只承担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管理服务,是否需要另一项目管理企业介入项目管理,则是值得质疑的。

3.4 考虑到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受托方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按指导意见的陈述),而控制和管理最原初的依据即是可行性研究,因此,0对只承担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管理服务,应不需要另一项目管理企业介入项目管理。-FIDIC在本文1.2.3中的建议也即是此理。

3.5 有鉴于此,工程项目管理宜界定为:受托方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或专项承包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3.6 与3.5相应,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可界定为:具备相应资质,可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或专项承包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包括承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以及做作为可行性研究之必要结果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的企业。

4. 二企业的比较及市场培育

4.1 对比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4.1.1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力求一种相对互补的关系;

4.1.2 工程总承包以施工为主导,工程项目管理以可行性研究为主导;

4.1.3 在总承包EPC模式中,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在可行性研究方面可能会有所融合(后者对前者更多的是参与而非管理)。

4.2 4.1中的分析不是绝对的,但是,对于目的是要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而言,以此界分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是适当的。理由如下:

4.2.1 不具备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与不具备可行性研究能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一样,都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4.2.2 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上,可能只侧重一二方面任务的承揽,比如,工程总承包企业可能只进行设计-采购(E-P)承包,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可能也只承担设计和采购管理,但具体的承揽任务的方式不应该影响两企业的界定。在指导意见中,之所以会出现2.1.1和3.1.1中的循环,也是出于此种意识。

4.3 以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在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中,设计与施工都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来完成,但计划与运转环节则相对乏力。因此,

4.3.1 加强企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能力几乎既是行业界所期,也是指导意见的一个侧重。在指导意见中,无论是项目管理服务(PM),还是项目管理承包(PMC),可行性研究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指导意见将EPC模式作为工程总承包的第一推荐,也无非是要强调可行性研究。人们易于将工程总承包等同于项目的全过程承包,更像是出于这种行业期待。但是,

4.3.2 以目前的情况,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以加强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能力为重点,应无可非议,但不宜急于以行政的力量将EPC模式作为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重点,因为这里不仅涉及到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与EPC模式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得以诞生的前奏。

4.3.3 涉及项目运转环节的总承包,比如BOT,只是在EPC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融资问题(FIDIC出版其银皮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适用于BOT项目或类似投资模式下的设计采购施工合同),可与EPC模式的总承包一并考虑,并可以此藉市场需要来促进与EPC模式相适应的总承包企业的发展。

4.4 鉴于4.3的分析,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培育发展适应D-B模式的总承包为宜,这可以通过勘察设计企业或施工企业的改造和重组,或通过二者的结合,得以便捷地实现。-在这一点上,指导意见是十分中肯的。但是,指导意见同时鼓励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应的能力,还需注意两点:

4.4.1 按指导意见,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承接业务的最大范围是项目管理承包(PMC),因此,即便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它们也更愿意承包设计或施工任务本身。另外,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也不能界承包失败之后再承接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因为一般而言,后者发生在前者之前。

4.4.2 以4.3.2的分析,如果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与EPC模式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则其在能否发展具备可行性研究能力方面可能会受到局限。如此,按4.2.1的分析,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必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4.5 因此,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宜通过建筑业中的中介机构,比如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经整合而完成。但值得强调的是,在此整合过程中吸收建筑师的加入应系十分必要。

4.6 应说明,指导意见的目的之一,是意欲通过建筑行业结构的调整,以使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文从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入手,分析界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目的就是要廓清二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但是,一种企业能否发展,还需具备制度层面上的发展空间。以本文对二企业的分析界定,届制度空间充分时,二者之间的相对互补关系即可组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各种工程管理和承包模式。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篇13

Key words: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tter element model; extens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7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EPC承包是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Engineering)、材料采设备采购(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通过业主对项目的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采购和施工,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全面负责[1]。EPC项目规模大、系统繁复、涉及专业技术面广,参见单位多同时设计的利益相关者多且复杂,这都会影响EPC项目的实施,同时加大项目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2]。

由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承包商完成,业主并不对项目直接负责,则项目实施过程的中的绝大多数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与此同时在这种合同下业主过失风险往往也规定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业主并不承担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不一致的风险,而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在EPC模式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 合同价格并不因为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费用而予以调整,这都增加了EPC承包商的风险[3].

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之前必须对项目风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的评价,根据项目的不同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以往承包商通常采用AHP、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来评价项目风险[4,5,6],但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强烈主观性外, 还割裂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而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引入可拓理论,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定性的描述用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实现风险评价的客观、准确性目的。

1 EPC总承包风险管理体系

1.1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班子通过对不同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综合利用多种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活动范围内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7]。传统的风险应对方式为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事中、事后处理方式,一旦风险处理不好必会影响项目的进程。现阶段风险信息向前集成,以事前主动控制和事中过程控制为主,尽量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合理利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实现项目既定的总目标。与此同时,2002 年 N Lucy 提出了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将风险管理应用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风险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各要素的综合配置,达到项目控制风险的目的[8]。

项目风险评价是事前主动控制风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在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分析项目风险的形成过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风险因素经过一些列的变化产生的,其具体过程如图1,以EPC项目风险演变为例。

图1EPC项目 风险作用链条

1.2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建立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系统的基础,其选取的准确性直接左右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由于EPC工程项目十分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如土建、化工、水利、电力、管理科学、经济学,因此其项目风险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识别[9]。

本文首先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结合EPC承包的项目特点,决定将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入客观风险,同时将管理风列入其中。EPC项目业主对项目本身只有功能描述,承包商需要同业主进行大量的沟通来降低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沟通风险必须进行分析。本文经过对EPC总承包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走访调研,结合EPC项目的特点深入分析EPC项目的风险组成,设定风险指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从项目的客观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此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2 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EPC总承包风险因素的分析,识别出11个风险因素,对给出了影响风险因素的风险内容,为后面的专家打分指明方向。

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

可拓理论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首次提出,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变换解决矛盾问题,它是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10]。很多学者对将可拓理论引入进行项目评价做了尝试并取得满意的成果。周志丹等将可拓物元理论引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度评价[11].颜红艳等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成功度进行可拓评价[12],李沃源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3],郭孝锋等应用多层次可拓方法对UIG(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合作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14] 宿钦兰建立了政府性债务预警的可拓物元模型[15]都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

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其具体过程如下。

2.1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物元

(1)基本物元模型

根据可拓物元理论,把待评价事物I 及其特征值C 和特征的量值V 的三元有序结合R = ( I,C,V) 称为物元。可拓物元模型是把各个评价指标按照相应规则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有其相应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所测各指标值与各等级范围的相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待评价物元的等级。

为了描述和评价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的特征,需要定义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为评价物元。根据图1 所建立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框架,选取影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为评价因子( 即特征因子) ,分别记为Ci( i= 1,2,…,n) ,同时以N表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水平,Vi( i = 1,2,…,n) 分别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测定取值,其基本物元模型如下:

(2)确定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

1)确定经典域

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有m个评价等级,用Nj( j = 1,2,…m)表示 ,经典域定义为Ci关于各等级Nj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 Nj( j = 1,2,…m) 为Ci的第j 个等级,Vji为Nj关于特征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对应特征Ci的经典域< aji,bji >,本文将项目风险分为4个等级,Nj={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如为C1指标低风险的取值范围,及其经典域。

2)确定节域节域

定义为Ci各特征全部等级的值域,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Ip为待评物元,称Vpi = < apj,bpj > 为Ip关于特征参数Ci的节域,及Ci可取的值的范围,且有Vji∈Vpi( i = 1,2,…,n; j = 1,2,…m) 。

3) 确定待评物元

建立待评价物元模型,即将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作为待评价项,根据特征参数的性质,确定各指标的数值,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P0为EPC总承包风险等级, Ci为P0的特征参数,Vi( i = 1,2,…,n) 表示特征参数的Ci具体取值,即该特征单元的实际专家评价值或者实测数据等。

(3)构建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

根据可拓学的关联函数定义,关联函数表示物元的量值取值为实轴上一点时,符合要的范围程度[16]。即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具体值Vi属于EPC总承包风险等级Nj的程度。令有界区间Vji =[aji,bji]的模定义为| Vji | = | bji - aji | ,则某一点Xi到某一指标等级的经典域Vji =[aji,bji]的距离为:

,公式(1)

同理,某点Xi到某指标的节域Vpi = < apj,bpj >的距离为

,公式(2)

若区间,实域上任一点x关于Vji,Vpi的位值为

,公式(3)

则关联函数,Vji为经典域,Vpi为节域。

式中: Kj( xi) 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的具体值Xi属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平等级Nj的程度。

(4)确立关联度及评定等级

根据公式(1),(2)(3)计算关联函数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关联度

,公式(4)

则: Kj = maxKj( P0) ,从而确定EPC工程总承包风险等级为第j 级。

3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对某企业EPC总承包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此项目为某少数民族地区一标志性建筑的改建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按照上文进行的风险分析和可拓物元模型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1)取图1所列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一次记为Ci( i = 1,2,…,n);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访谈,将评价指标划分为1-4级标准,分别对应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对应可以构建该项目风险等级的经典域< aji,bji >。

(2)通过对该EPC总承包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 的信息数据,为了评价的方便,对评价值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在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时从风险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可控程度入手,其值用P0表示。结果如表1所示。

(3)采用德尔菲法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其权重如表1中所示,计算过程略。

表1EPC总承包风险评价指标标准

则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为

(4)综合关联度计算。按上述权重,运用(1)、(2)(3)(4)公式计算可得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各个指标的关于评价标准Nj(j=1,2,3,4)的综合关联度以及项目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价等级,如表2

表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水平综合关联度和可拓综合评价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Kj(P0)max=K4,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为K4=0. 146,说明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其领导决策需慎重考虑。

4结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