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业工程论文

摘要: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工业工程是一门以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率)为目标的技术,在国外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管理水平的发展水平的标志。
工业工程论文

工业工程论文:核心课程教学工业工程的论文

一、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功能

(一)教学传承,注入青年活力

的教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学生是一贯有益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师有经验有创新,青年教师创新多,想法多。如今信息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通过老、中、青三代老师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地传承本院本课程中的指导性思想和教学特点,保障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延续。

(二)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是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学力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效果。教学的具体过程与时代背景及教师的个人特色有着重要联系。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们探讨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心得。共享信息资源,汲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及教学方法,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家提出了“2011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实际产业状况,高校的近期研究成果及教学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近期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近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能够使学生思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并激发他们新的想法。

二、现有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普遍单干,缺乏紧密的实质合作

各成员在教学团队之外也还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或是行政工作,在团队固定合作事项之余,教师交流合作不多,因此,目前一些团队成员合作质量并不高。可以建立团队专用讨论室,鼓励老师间多交流。规定老师间需要进行实质的合作教学项目,并将此计入验收标准。希望通过此举,教学团队中的各成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互相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并增加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二)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团队成员都有各自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部分队员对于自己在教学团队中的权责不明晰或是没有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建立权责档案,每期任务权责需签字确认,在期末团队验收对各人权责履行情况进行验收,将其计入考核标准。

(三)研教比重不清,缺乏自身优势

教学和科研的比重设置相对重要,各位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有一定的偏向性,有所成就,优势互补。总体上不能顾此失彼,需保障教学与研究大致平衡;其次,应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近期的科研动态及专业发展方向,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及所学知识的思考,有利于其专业课程学习及创新。

三、南航工业工程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一)组建

实行教学团队建设的首席负责人制度。每个教学团队设首席负责人1人,成员为有该课程建设意愿和从事该课程教学意向的任课教师。教学团队负责人应为具备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持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编在岗教师,同时,应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在遴选方面,团队首席负责人可由成员推举或者系主任指派产生。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首席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该教学团队的建设任务制定、分工、建设和质量控制,负责提交检查和验收材料。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属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核心或有特色的课程(群)。团队中至少有2名成员在3年内承担过本团队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团队需拥有较好的年龄和学历层次构造,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积累较为丰富。为了高度融合,提高团队的建设效率,鼓励能同时进行双语或者英语课程建设、同时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优先。

(二)激励

为了持续鼓励团队协作进步,采取“建设启动—合格验收”的资助模式,学院按照年度预算,给每个系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拟建设团队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各系按照实施方案的计划节点进行检查。参考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分目标完成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建设团队目标方面,按照时间或者效果设立不同的分目标。教学分目标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总目标的完成。分阶段完成相对应的目标,当分目标完成后,即给予相应的激励。其次,建立多方面激励。各系根据情况给予拟建设教学团队适度的启动经费支持。启动经费主要用于拟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调研差旅费、资料费、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版面费和教材出版费等。由于团队核心成员相较于普通成员要为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故团队核心成员应当给予更多的激励。另外,对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给予特别表彰与奖励。

(三)考核

团队需提供各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志等基础性材料,积极建设教材(含自编讲义)、习题集、案例集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且

质量良好;在学校教学共享平台系统中架构教学网站。各团队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如含课程内容的教学视频、微课程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企业视频,课程相关的前沿教学素材等,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团队应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和论文、围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企业参观、实习、课程竞赛等。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在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团队成员合作并发表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2~3篇教学研究论文。为了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团队建设,要求建设期内有3名以上老师从事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团队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能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的申报、研讨和建设工作,这些公益工作对团队、学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效果良好,团队成员的学生有效评教结果达到良好及以上;教学督导组听课效果良好,团队成员无教学事故,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四)交流分享渠道

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交流机制,成员积极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交流,定期在团队内部组织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沙龙和教学研讨会,为了进行示范和分享,应撰写1~2篇简讯至学院网站。通过不定期的答疑、课程沙龙和网络手段等,团队成员和学生的课堂内外互动交流充分。青年教师可以利用人人、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平台,与学生及时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为师生交流注入新活力。面向校外,定期开展沙龙或其他活动与其他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相互进行探讨交流,汲取经验。同时深入与企业的交流,定期安排教师及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来校演讲交流。

四、结束语

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的是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并让学生得益于此。任何教学改革都将围绕这个核心目的展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建设性的作用。本文希望能够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探讨,有效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及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期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不断探索中更加完善,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更加良好有效的影响。

工业工程论文:职业发展实践教学工业工程论文

1基于职业发展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必要性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常规模式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按时序设置课程,追求本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种设计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把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本科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极其重视。2014年,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通过引入具有一定优势的机械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基础技术,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对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以及创新,能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强调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突出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各类教学环节,强调解决最短时间上岗的问题,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晋升和相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工业工程(工科)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

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障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不成体系

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4结束语

实践是工程技术人才成功之本,缺少了实践性就不能称为是工业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以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为基础,基于工业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构建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的三部分实践体系。实践表明,通过较为的实践训练期望工业工程毕业生,不仅能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能有利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成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原丕业 万鹏 马莲欣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煤矿安全中工业工程论文

一、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1.我国先天性煤矿地质的基础条件较差,主要有水、瓦斯、噪声、火、粉尘以及顶底板和热害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由于开采规模以及深度逐增大,也使其面临更多安全问题的挑战。

2.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通过调查表明,煤炭生产一线工人大部分为初中学历,而下井采煤的工人大部分为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

3.对于煤炭安全的投入明显不足,表现为煤矿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的落后等,对于井下防灾以及抗灾的能力较弱,这也加重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

4.由于煤炭管理水平存在的较大的差距,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相对于地方政府以及个人投资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进而发生事故的频率相对较低。

二、分析工业工程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的适用性

1.不同管理水平均适用。

1.1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可以采取工业工程的技术,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煤矿实际开采的条件以及工程的内容,还有系统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等。合理优化并分析工人操作流程,提供帮助给编制的作业规程,对于基础设施布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分析,并深入研究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动作。

1.2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在基础工业工程作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性的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将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系统优化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到生产中,对其进行监控,不管是在井下或是在的井上的作业人员,对其行踪进行监控,这样随时掌握作业的状态。另外,采取是计算仿真的技术,模拟其煤矿中潜在的危险以及有害因素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给安全管理。

2.不同管理层次均适用。

2.1煤矿宏观管理的层次,工业工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安全管理和投入的安全费用,并预先分析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同时还可以以较少的安全投入达到好的安全效果。对于一个安全生产的周期内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

2.2煤矿微观管理的层次指的就是具体的对安全的管理,例如识别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纠正不当或不规范的人工操作,作业的流程更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的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制定作业的规程,这些都可以通过事业工程采用而实现。

3.不同工作场合均适用。

3.1生产现场,由于煤矿生产具有较多的系统,同时涉及到较多的设备与设施,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工种都相对较多,若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采取5S这一基本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优化其现场管理,将不必要的杂物清除,保障现场整洁有序,从而确保安全的生产并提高其工作的质量。

3.2辅助服务部门,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也需要采用工业工程的技术理念与方法,优化并改善其各自的系统,从而保障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

3.3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教育,因为煤炭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以采取应用工业工程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对于培训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尽量投入较少的经费以及工作量,并达到的效果。使员工对工业工程中安全思想以及方法和效率有一个的认识,能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其安全的生产得到保障。

4.不同的管理对象均适用。

4.1设备设施的管理,煤矿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与设施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生产的功能,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融入工业工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对其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将其安全设备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其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4.2管理生产环境,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业工程技术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想结合,尽量消除其影响因素,优化并治理作业的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4.3管理煤炭安全的标准化以及基本标准,想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化作为基础。所谓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就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行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排查隐患,反馈并统计信息,以及事故抢险和防险与处理等方面均建立工作规范以及责任制度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保障其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并避免,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4.4管理安全投入的资金,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安全资金作为保障,这种投入会转化为矿煤安全的成本,煤矿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安全保障度较差,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安全保障度。采取工业工程思想以及理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对安全投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4.5管理安全信息,在管理煤矿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的系统。通过结合工业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追踪以及发现错误操作行为,还有对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提示必要物料的缺少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从而及时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5.不同管理阶段均适用。

5.1工业工程基本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在安全管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中,对于同一生产周期内每个环节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统筹的考虑进行规划并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5.2预防并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采用工业工程的发现以及分析问题这种方法,事先预防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使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萌芽状态消亡。工业工程特有的手段可以看出、问出、实践出、变换角度找出、挖掘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煤矿实际,制定整改隐患的措施,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5.3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救援,工业工程对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救援指挥的中心,启动应急救援的预案,对于救援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组织其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实施救援,降低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作者:崔浩歌 单位: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

工业工程论文:运筹学课程体系工业工程论文

1运筹学课程改革实践综述

近年来,随着运筹学课程在管理类专业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适应于本专业的运筹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问题。例如,浙江理工大学提出了运筹学课程群的概念,以运筹学课程为中心优化了相关一系列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对案例教学、模型讨论教学和算法推理教学等运筹学课程群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文献[2]中提出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践课比重不足等问题,并进行了实践导向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再设计。文献[3]进行了“管理运筹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提出了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增强该课程的实践导向性。文献[4]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方向课程进行了情景教学平台的设计。综上所述,运筹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1)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运筹学相关教材内容多,学时少是多数老师在进行运筹学课程改革时发现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满足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选择或编制教材是关键。(2)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将实践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筹学是数学背景较强的课程,涉及到很多繁琐、抽象的理论推导,如果这部分内容讲得太细,就会忽略运筹学多学科的横向交叉联系和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3)相关课程之前的联系不够紧密: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设立在机械工程系,以机械工程技术为背景增加管理知识,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制造业领域内的应用。运筹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具有承前(机械类背景知识)和启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作用,而目前,这种作用尚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学习情境体系架构、案例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2实践导向型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设计

2.1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需求

从专业背景方面看,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大量的机械平台专业基础课如: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电工电子技术等,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置管理类课程如: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设施规划、物流设备自动化、物流管理等,使学生具备制造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等基本能力。从就业需求方面看,对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需求大多来自机械制造企业。有了这样的区别,就使得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运筹学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有很大的不同。

2.2实践导向型工业工程专业情境化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

实践导向模式的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但由于每个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它主张情境化教学并强调知识的表征与多样化的情境相关联,以及根据不同情境来组织课程等。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应用实践导向模式,例如浙江工业大学提出了基于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针对学生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等设施的布局的需求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吉林大学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研究和实践在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方面,现有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减少数学推导、增加案例分析、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缺少针对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特殊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的运筹学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特别是解决运筹学作为一门专业平台必修课与后续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衔接方面的尝试还未见报道。而实践导向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课程体系中的各种实践环节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像运筹学这样的专业教育平台课对实践环节的支持。为了满足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需求,本文在分析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结构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支持内容,以及后续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对运筹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实践导向理论,提出实践导向型的工业工程专业情境化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结构采用“引例-模型-算法-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阐述,其中:引例过程:充分利用基础课程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支持,如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方程等知识;概率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运算、矩阵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知识;以及学生在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机械类基础课程中接触过的工程示例,将这些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和问题以引例的形式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去。通过例举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已经学过的相关基础数学知识及其应用问题的温习,尽量提高续前课程的利用率,避免重新学习老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模型和算法过程:由引例归纳、引出问题的数学/逻辑等抽象描述,将学生易于理解的工程实际问题归结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典型问题,提出该问题的建模相关的理论、方法和过程,建立系统模型。通过用基础知识求解和运筹学算法在求解范围和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增强学生对学习运筹学算法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挑选与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各主要运筹学分支和系统工程理论体系中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程度,以及对应用课程(实践环节)的支撑程度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和设计,形成以系统思维、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分析与规划、系统预测、系统评价决策和系统优化几大主题为中心的相关理论、方法等组成的全新运筹学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其中系统思维重点进行霍尔三维结构、定量化方法、以重构为重点的分析-重构法等方面的训练;系统建模与仿真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模型、逻辑模型、模拟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及随机模拟技术;系统分析与规划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计划技术及随机服务系统分析等;系统预测包括定性预测方法、线性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及判别分析预测等;系统评价决策包括九级评分法、系统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系统优化包括线性系统化方法、非线性系统化方法、随机服务系统费用优化及网络化方法等。应用过程:充分考虑应用课程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需求,从相关的制造过程、管理过程等实际问题的层面出发,以案例应用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相关模型和算法的推广练习。相关需求包括后续课程中: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编制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设施选址问题、选址评价等,工程经济学中的多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设备更新分析等;以及实践环节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优化设计、工业工程实习中的工作分析与评价等。

3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是针对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结合后续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有目的地选择与二者相关性较大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实践导向的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理论与方法体系,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学而无用或学而不会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运筹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度和辨识度,帮助学生后续专业方向、毕业设计、专业科学研究和就业等选择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杨静萍 王万雷 魏莉 罗跃纲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工业工程论文: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工业工程论文

一、现有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实践环节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相较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学会”比“教师教好”更为重要。“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如此,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取决于学生学得好与差。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客观审视当前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问卷实施过程中为了较客观反应实际情况,将问卷分为“授课前”和“授课后”两部分,分别于该教学环节的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匿名的形式总共向58名接受该实践环节教育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58份有效问卷,结果汇总如下。

(一)学生状况部分统计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对仿真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一项中,仅25.9%的受访者表示“很有兴趣”或“有兴趣”,74.1%的学生对仿真相关理论知识兴趣“一般”或“根本没有兴趣”;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看,81%的学生在前期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只“知道一些术语和基础知识,但不是特别明白”,其中22%学生更表示“课程抽象,没什么印象了”;从课程知识的认可度方面,77.6%的学生表示课程知识“以后很难用到”,其中30%的学生认为“如果碰巧工作的公司也用这个软件可能会有用”。

(二)课程特点部分统计

就建模与仿真理论课程难度而言,有91.4%的学生表示“有点难”,其中19%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难”;从软件学习难度方面,79.6%的学生认为软件学习“有点难”,49%的学生觉得学习ProModel仿真软件时“感觉学会了,但自己动手时又不会做”;而实践环节的效用方面,43%的学生感觉“可能会有点用,不过工作中是很难用到”,29.3%的学生则觉得“如果碰巧工作的公司也用这个软件可能会有用”,仅有22.4%的学生认为“很有用,将来工作中可能会用到”。在实践环节结束后的问卷中,仍有69.9%的学生认为课程所涉及仿真技术“感觉一般企业用不上这样的技术”或“生产实践中靠的是经验,仿真技术派不上用场”。

(三)课程效果反馈部分统计

建模与仿真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反馈部分均在实践环节结束后的问卷中进行调查。学习结果方面,74.5%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会了软件的简单操作”或“对理论知识又多了一点了解”;满意度方面,42%的学生“比较满意”或“很满意”,54%的学生“一般,讲得有点快,有时跟不上”;学习难点方面,52.8%的学生觉得“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很难,看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变为仿真模”,26.4%的学生认为“结果分析很难,只看到软件出来的数据,但不知道数据背后的现实意义”。虽然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对于“建模与仿真实践”环节的认知有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存在偏见,但这是学生在该实践环节的真实体验。这些从学生视角反馈得到的信息有利于教师客观地分析当前该实践环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的从“教”与“学”两个层面综合分析教学效果,进而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

二、建模与仿真实践环节问题分析

鉴于实践教学环节对工业工程专业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必须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内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能以较高的质量标准完成。因此,客观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综合学生问卷结果和多年执教经验,对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生代学生的学习要求

从问卷结果可以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仿真相关理论和技术时“兴趣低”、“效果差”以及“认可度缺乏”。分析其原因,其一为国内当前本科教育大环境并不利于学生努力学习,尤其是高校本科阶段学业压力大,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压力感;其二为课程教学模式所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做,学生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和思考制造或服务大系统的生产运作的实际情景;其三为教学资料传统守旧,当前的教材或指导材料中,以学生“看”的内容居多,学生“做”的内容则很少,引导学生“思”的则极少。

(二)教学方法与实际应用衔接不足

课程情况相关的问卷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仿真理论课程“难”,仿真软件“不好学”以及建模与仿真实践“难以付诸实际应用”。当然,就仿真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事实而言,学生的认识和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从中可反映出“建模与仿真”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没有或没有足够多地将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展现给学生。在理论教学中,由于理论内容本身的抽象性,导致过于注重数学公式和抽象知识的讲解,而疏于与实际应用情况的衔接;在“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中,基于软件实际操作的教学和考核,经常在执行时有“重实现、轻分析”倾向,导致学生缺乏衔接实际应用的意识。为期两周的实践环节中,不论教学部分还是考核部分,案例均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但在具体执行时往往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基于实际的分析”上来。学生在建模学习中,往往对仿真模型的程序实现比较感兴趣,甚至以为“模型能动起来”就达到要求了,而极少关心所实现的模型是否与现实系统吻合;学生在建模完成后,往往只对仿真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描述,很少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在提交改善方案时,往往只对某几个甚至是一个仿真参数进行修改,很少关心参数调整背后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专业结合度不够高

从问卷中学习效果部分的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学生觉得通过“建模与仿真实践”无非是“学会了软件的简单操作”,学习难点是“建模和分析都很难”,而且整体满意度“一般”。问卷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该实践环节的学习体验不佳:一是学习成就感不足,当仿真模型没有与专业相关领域的典型问题相对应,而分析结果没有和专业其他课程相关知识相互验证时,学生的学习便停留在软件的简单操作,而缺乏真正意义上专业能力提升的成就感;二是实践环节学习有一定的封闭性,没有系统地融合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当孤立地从仿真理论看待生产和制造系统的复杂实际问题时,仿真模型抽象和建立就变得极为困难。

三、问题导向的“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方法

(一)建立基于多重角色学习体验的实践环节教学机制

以往“建模与仿真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教学阶段以培训式的教学为主,讲解的内容不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好;考核阶段以学生自主完成考核课题为主,学生建模过程中常以模型能动起来为目标,分析改善也总是草草了事。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是接受者和被考核者的单纯的学生角色,因此,学习时常常只跟着做而不思考,完成考核课题时不关心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所以,通过学生角色多重化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更专业而富有成效的思考和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案例解读引导学生从生产经理等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和建模;(2)通过合理分组,建立团队学习机制,使学生在团队中体验不同角色,如领导者,进度控制者,质量把关者和普通成员等,这些角色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3)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将现实项目的绩效指标引入实践环节的考核体系,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仿真和现实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种多角色的学习机制,既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还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构建专业领域问题导向的实践框架体系

仿真被称之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的理论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各领域的应用却又千差万别。“建模与仿真实践”既要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又要衔接实际生产应用,就必须构建以工业工程专业领域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工业工程专业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典型问题也很多,如制造与物流设施规划布局问题,生产线设计与平衡问题,生产系统瓶颈分析问题,生产计划与排程问题,生产资源配置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都配置了对应的课程,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管理学,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等等。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针对专业领域内的问题结合相关课程知识进行分析,并将模型的运行结果和所分析问题进行对比和验证,根据现实生产系统的具体指标分析和改善仿真的对象。通过问题导向的“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框架,能较好地将仿真技术融合到工业工程专业的方法体系内,并给学生带来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能力提升训练,也能较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该实践环节的认可度。

(三)设计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库

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对现实生产系统的抽象建模能力和仿真结果的分析能力,但在“建模与仿真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经常被软件的操作和仿真动画的运行所掩盖。这与传统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形式不无关系:传统的教材在教学阶段将教学模型的所有信息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建模学习过程中只要按照教材逐步操作,不用思考如何抽象和建模;传统案例也只有关于现实系统的描述,较少涉及对具体的分析指标提出要求,也没有相关数据来源的信息,学生在对案例建模时自然更多地注重模型能不能运行,从而忽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建模与仿真实践”的指导教程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应突出模型抽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仿真软件操作时就培养其对现实进行仿真抽象的意识和能力。案例应展现数据收集过程,并针对具体案例罗列详细的分析指标。通过教学素材的重新设计和整理,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并辅助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实际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与讨论

随着我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工业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管理者和工业工程师在进行管理决策和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在不久的将来,仿真技术将是很多领域必不可少的辅助决策手段。为此,“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提升,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问卷调查出发,客观的分析了当前“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问题导向的“建模与仿真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对该方法的后续应用的追踪调查可以发现,选择仿真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也成功应用了仿真技术。当然,“建模与仿真实践”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持续改善”的艰巨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对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追踪,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者:陈雷雷 沈妙妙 李俊 上官春霞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高校行政管理工业工程论文

1高校教学学院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行政管理专职人员偏少。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人事编制的限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规模庞大,但是教师,特别是管理岗位教师偏少的局面,而随着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能下放给各教学学院,教学学院专职行政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相应工作的推进效率滞后。

(2)兼职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为解决专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很多教学学院都让部分年轻专人教师兼职管理工作,而专人教师由于岗位因素,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兼职一定时间,通常1~3年,时间满后都会即刻脱离兼职工作回归教师岗位。

(3)工作方法需要更新。

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任务环境,还在用以前工作任务单一时的工作方法来要对现在烦琐的工作,导致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4)工作标准化、整体意识不够。

面对越来越多的下放到教学学院的工作,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不懂得将工作进行分类合并处理,同时,在处理工作时,不会过多的考虑工作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5)以人为中心的意识不够。

很多工作的处理还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依赖于执行,忽视创新性,没有很好的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很多工作执行处理不灵活。

2工业工程理念在高校教学学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对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这既是目前教学要实现的目的,也是工业工程思想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因此,在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时,可以将工业工程的理念运用到工作的优化过程中。

(1)运用成本-效率意识来弥补专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成本-效率(效益)是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作为服务产业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学院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来加强专职管理人员的成本-效率意识,以此来提高管理能力,通过能力的提高来弥补资源的不足。

(2)运用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方法,提高教学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对现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时运用“5W”法,灵活运用“ECRS”原则,将教学学院行政管理中所面对的工作进行分析归并,以此简化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3)结合工作方法研究,运用工业工程理念对所需要处理的工作进行测定

将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系统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以此让兼职管理人员能尽快的适应并处理好各类工作,提高兼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工业工程理念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对效率提高的影响,把人力资源状况视为是影响工作效率提高的首要因素。所以高校教学学院应该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上岗教育、培训、激励等各种方式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较大限度的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结语

工业工程是一门以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率)为目标的技术,在国外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管理水平的发展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工业工程研究及运用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开始广泛运用。高校教学学院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如能很好的将工业工程理念运用到其中,解放思想,革除旧的运行弊端,必将会大幅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从而真正破解所面临的人力、财力资源有限而工作任务繁重的困局,探索出一套适合现状的、高效的教学学院行政管理运行方法。

作者:高文相 单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工业工程论文

1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的优越性

工业工程来源于生产实践,只有将该专业的知识紧密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体现该专业的价值。因此,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性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一个较好的发展途径,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毕业设计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联系起来,使三方均受益。对学生而言,踏进企业做毕业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提前感受踏入社会工作的陌生感,适应未来的工作。对教师而言,与企业合作,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紧密地服务社会,也有助于自己科研方面的发展。对企业而言,与高校合作,能较好享受高校的品质资源包括先进的理论、近期的成果,也有利于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

2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施办法

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在专业建立初期,由于本地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联合人才培养缺乏兴趣。为了主动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本质要求,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的生力军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多次企业调研,初期免费为企业实施案例,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合作企业,每年均有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如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80%来源于企业实践,对实践效果较好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2.1合作企业的选择

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

2.2选题的研究

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题目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二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类课题,特别是指导老师的理论研究课,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题目。选题时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考虑,也可根据指导教师、学生调研发现问题来命题。结合企业特点和本专业主要方向,工业工程专业近几年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类毕业设计题目(详见表1):1)生产线改善、优化类题目。如“××轴承厂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研究”;2)质量管理类题目。如:“某生产线工序能力分析与改善”;3)厂区、车间物流规划类题目。如“××车灯厂××车间物流设施优化研究”;4)工厂管理类。如“某企业5S推进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在某企业的推广应用”。

2.3时间的安排

为了缓解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因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建议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就公布毕业设计企业和相关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初步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并包含时间进度表安排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尽量避开考研复试期和找工作黄金月。通常第7学期要求学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复习相关知识。一般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在企业期间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工作,学生定期向老师反馈。

2.4做好过程指导与监督

学生在实习企业,由于时间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特别复杂的事情,通常企业会告诉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想把某些方面提高,但不愿花费很大的人力去指导学生,尽管企业也安排了指导人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否则学生极易处于知道问题但无从着手的状态。因此,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实习中的盲目与茫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题,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到每24小时,这样即使企业放松管理,学生也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初到企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都较重,很容易偏离课题方向。而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下降,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不知道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2)要求学生主动去生产一线,多与一线工人接触。要多问,善于问。充分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并做好记录。3)要求学生每周汇报总结一周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帮助。一般学生的潜力是较大的,初次完成独立的任务,给予一定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通常能较好地完成。特别是深入了解课题后,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且常有创新,他们出的主意想的措施一旦得公司的认可,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故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多指导,让他们尽早真正融入课题,到后期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

2.5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论文其考核评价方式应有别于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可采取由企业评分、指导老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指导工程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的考勤、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贡献率等给予评分。教师评分可根据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大小、论文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评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实用性、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及现场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在评价中注重论文核心内容和应用价值,淡化论文的写作及排版等。

3结语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与锻炼,联系实践的毕业设计更能体现工业工程的价值。在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时,要注意企业的选择、课题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和过程的监管等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紧密与企业联合,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均有论文评为省级论文。

作者:熊伟 陈国华 常礼昌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民航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

一、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特色

国外知名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会根据当地市场和产业需求定位和设置课程,学校甚至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开设较少考虑区域因素和当地及行业优势,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应依托行业优势———民航维修,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维修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中国民航大学是我国目前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普通高等学校,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工业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是目前中国民航一个依托于民航维修定位于航空维修管理的本科专业,其特色在于将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民航维修管理紧密结合,为民航业培养复合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专业的经验,结合行业背景,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以工业工程技术为主线,为民航业培养的维修管理人才。其特点体现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民航维修的相关知识以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教学目的,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工业工程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想。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针对航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维修管理、生产调度的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综合美国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几个特点: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专业基本课程主要是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选课体系广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特色专业,应以民航为背景,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从纵向来说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除主干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从横向课程分类和专业所需掌握知识点角度来看,所有专业课程包含的知识体系包含了5大类课程。

1.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基础课程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性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课程。

2.航空维修相关知识:

我校的IE专业应紧密结合民航机务维修背景为行业服务,此类课程包括机务工程英语、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类:

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航空维修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维修生产运作理论等。

4.维修管理及技术专业课程: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及课内实验的学习,将机务维修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类课程应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维修工程与管理、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应用统计学等。

5.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航空维修方面的动手能力,接触机务维修实际,包括认知实习、金属工艺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系统实习、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发动机系统实习、维修管理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体现了我校I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航空维修的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航空维修管理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航空器维修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从事民用飞机维修相关工作、维修工程管理类等维修管理工作,还能从事工业工程资源优化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民航业的用人要求。

三、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整体来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等。(2)使用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针对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航空维修领域近期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3)基于民航实际的航空维修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课程知识点及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4)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IE技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装配流水线设计、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航空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国民航大学的IE专业实践环节可利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维修企业,如国航、南航、东航、AMECO等企业,作为学校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航空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将民航维修企业运营中跟工业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环节:工程文件管理、飞机排班计划编排、维修质量管理等作为模拟实践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契机开发仿真实验系统或与相关单位共建联合模拟实验室,把企业搬进课堂。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专业,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由于我校作为国内的民航综合性高校,引进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较为困难,所以师资的后期培养尤为重要。针对I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民航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航业IE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对民航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和研究了面向民航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提出了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同时,并研究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专业培养的实现方法。

作者:李耀华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论文:社会科学领域下工业工程论文

一、工业工程的发展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提高生产率或效率的技术、方法还会继续增多和更新,现代IE的内容也会随之不断充实、变化。正是由于IE学科在目标层次上的稳定性和技术创新层次上的可创新性,保障了这一综合性应用工程强大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

1.IE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性系统。

但是,这种生产性系统越来越不局限于制造类企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还涉及服务性的运作系统,也就是说IE从研究工厂活动逐步扩展为一般性的运营组织活动,进而有可能扩展、研究更广泛的人文社会活动。例如,人机工程在工业设计中的拓展中,其研究对象出现新的内涵,认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人造物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人机关系;此外,针对人机工程的教育问题出现了“人机工程教育学(Educationalergonomics)”的理论,针对人机工程学方法和原则如何有效应用于实际的课题,则产生了“参与式人机工程学”(ParticipatoryErgonomics)的理论与方法。

2.IE的目标是提高运作效率。

尽管现代生产运营系统越来越强调对市场应变能力(效力)的研究,但提高效率仍然是经济活动基础性的永恒主题,IE正是在关注不同的效力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相应的效率提高课题,从而形成诸多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并得到持续地发展动力。对于人文社会系统及其实践过程,社会性活动效率的持续改进和效力的设计以及适时跨越也是其关键议题,效力问题将更被关注。

3.IE的本质是持续改进,强调不断挖掘潜力、坚信“好”的工作方法和关注较大整体效益。

永不满足的精神在更广泛社会活动的推广,将有利于有益人文活动的保持和改善以及效力系统深入的、持续的创新。

4.IE提供了一套规范性很强的专用图表工具

能够帮助工业工程师记录和分析要研究的事实提供了标准的表达形式和语言基础,这是IE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行动领域有必要构建类似的、但适应自身特点的图表表达和模型工具,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应该成为对庞杂社会科学知识进行调用的创新机制。

二、工业工程传统在社会领域的拓展

工业工程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性活动,这些活动是涉及人的社会性活动的特例,并具有某些类似的特点,但相对于单纯的生产性系统,社会人文活动呈现更为复杂的特点。基于以上的分析,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传统有可能进行社会科学领域的拓展,在借鉴其某些研究的框架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人文活动或者称为社会交际行动的应用性研究,类似地会涉及人-技术-环境的分析框架。当然,研究的目标、重点以及涉及的领域知识、工具方法的发展等,具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相对于生产性运作活动的研究,一般社会性交往活动的研究除了关注活动的效率,更强调社会交际活动的效用/效力,所以,需要将社会性活动研究的目标定义为社会活动的有效性,包含活动效率和效力优化的双重目标。在积极引入工业工程的图表表达和模型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对活动效用的描述、测量和分析的工具,会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行动效用的关注,使得社会交际活动的研究更倾向于问题驱动型的分析思维,即首先分析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在已有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区别于IE工具单纯的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描述和分析,社会人文活动的研究工具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既是问题分析工具,还是有关问题解决的知识库,包括对各类专门知识的积累、总结和简化,以及还是一个知识的搜索和确认机制。文献[9]就尝试将人因工程学的专门知识纳入到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冲突问题解决机制中,提高了人因工程学的运用性,有关研究具有很强的拓展价值。发展这样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工具对于解决持续涌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人文和交际问题具有启发性,并有利于运用庞杂的社会科学知识。此外,在社会性活动的研究中,技术因素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或者可以称之为器物因素。这类因素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工程技术因素,还包括社会性技术因素,例如,经济机制、政治平衡机制、文化传递机制、冲突博弈机制、系统涌现机制等等。并且器物因素的分析具有相对的意义,也就是说某一因素属于器物因素还是属于人(参与者)或者环境因素的分析,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有关分析只局限于参与者行为分析的范围,则属于人的因素;如果涉及到交际促进机制的研究,则需要归于器物的因素;如果牵扯到有关环境和氛围的分析,则属于环境因素的分析。这样,在社会交际环境/氛围的研究中,既包括硬性的环境、机器和工作研究,更包括软性的社会机制、氛围的研究。而且,社会性活动效果的研究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既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的知识,更涉及到各门类社会科学专门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社会交往机制的设置研究上。

三、结语

工业工程的研究传统以及相应工具的引入,将促进开展工程应用性的解决社会人文问题的方法体系的研究。但这一机遇更侧重于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方面,由于社会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的庞杂,相应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开展问题驱动型的社会创新系统体系的研究。这一体系既是问题分析的工具体系,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库,更是一个针对问题的知识的搜索和确认机制。因为,人们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时的困境往往表现为或者是知识不足(或不重视),或者是知识过多(没有梳理),要么就是缺少针对具体问题的知识搜索方法和机制。

作者:张亚强 单位:邢台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工程集成工业工程论文

1.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业工程类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理论知识、工程背景知识,到初步的工程认识、体验,再到基本的典型工程训练,然后到的实际工程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以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应用型本科为导向,通过机械、控制、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认识教育、基本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多模块、柔性化的工程集成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个集机电工程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工业环境模拟训练、企业及工程策划与管理训练、科技创新制作与综合工程训练、对外服务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体系。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包含:(1)应用型本科、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内涵,(2)面向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类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3)工程的集成与创新工程实践体系和能力培养研究;(4)教师的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能力体系研究;(5)工程的集成与创新企业实践与训练基地建设研究;(6)以管理工程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体系如图1所示。

2.工程集成的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行业背景,以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为对象、工程技术为支撑,培养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能力强,能将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初步形成基于工程集成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体框架基础上,形成了以工程集成为核心的课程程体系,公共基础课有高等数学(一)和大学英语(一);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工程基础四门;专业课有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四门;工程技术有CAD制图、工程力学、生产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力工程五门;形成了管理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程集成课程体系。主要实践环节有工业工程基础实验、生产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实训、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在选修模块中形成了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方向和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两个模块,进一步促进和加深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工程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3.结束语

以工程集成为指导,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工程能力,将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机械工程等方面工程能力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道路,并为机械、电力企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马彤兵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应用建设工业工程论文

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多个高校IE办学经验,并结合学校办学特点,确立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系统管理方法的研究、沟通并协调企业内部环节,对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诊断、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和手段的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

3.具有某一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

4.掌握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应用系统观念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5.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IE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攀枝花学院IE专业设在机械工程学院,从05年开始招生,以机械制造为工程背景,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步完善并形成了教学体系,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也较满意。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

1.IE专业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毕业又来到高校,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导致讲授内容理论较多,而结合实践的较少。

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虽有,但面较窄。

3.教材的更新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跟不上IT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建设措施

(一)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工业工程专业新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往IE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先理论后实践教学顺序的课程设置体系局面。IE培养方案的修订须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在校应学知识的要求,以及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等,把这些需求做统计分析,在培养计划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且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参考国内外多个高校IE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攀枝花学院IE课程设置包含如下几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政治、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类、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工业工程学、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含必修和选修):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物流与设施规划、ERP原理与应用、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学、先进制造技术、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物流设施等)、各种实习等。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工业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性,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门类,让学生有选择地修习一些课程,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梯队式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教师在实践能力上必须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在专业跨越上朝“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问题,编著教材或案例,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技术人员把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生产管理理念等相关知识带到课堂,实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共享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分批到国内高校或出国学习培训、进修,脱产学习与业余自修相结合等措施,促进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

IE专业实验体系包含: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工效学实验、物流规划与物流控制实验、质量控制实验、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实验、数控加工实验、柔性制造系统实验、生产计划和控制实验等实验单元,它们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习工厂、工程和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IE综合实验室,模拟现代制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IE特点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背景。通过大量现代IE工具和平台,以及各种工程实验增强IE专业学生的机械制造工程背景;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等实验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来,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设计,也就是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以具体企业为研究对象,到企业和IE工程师一起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从而促使其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内容的充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实施多元教学框架与立体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法逐步从“一本书,一只笔,一块黑板”原始的教学手段向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逐步由学校独立培养教育向校企结合,学校、企业、社会同时进行教学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如《工业工程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运用工业工程知识的案例;并提出一些生活中(如超市、快餐店、银行等)的案例,让学生做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测定、分析等,进而达到了启发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组织上,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班级式、小组式、独立式等;课堂可以在教室、实验室、工厂及工程现场,从而使得教学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如《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在讲“工厂布局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把学生带到工厂现场,以现场出现的问题运用书本理论如何解决相结合讲解,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上网自主学习,以此应对“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同时采用网络课堂教学,把课件、上课视频、思考题等上传到网络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将学科竞赛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参加全国IE大赛、全省IE大赛把竞赛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IE课程教学中,以此推动IE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建设IE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

搭建IE专业的知识平台,把IE专业课程建成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视频课件等资源。教学平台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将老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以课程知识体系的形式进行信息动态集成,为学生和设计界同行提供了终生学习和经验交流的场地。

(六)教材建设

IE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工程”又懂“管理”的人才,但教材并不是工程类和管理类教材的简单堆砌和组合,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内容之间交叉重叠较多、融入IE思想的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新组织,尽可能的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具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四、结束语

国内IE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各行各业都需要工业工程理念,因而IE专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攀枝花学院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源,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的改革,使IE理论知识具体地应用于实践,定能提高IE专业的办学水平。

作者:李琴 单位: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

“制造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讲授,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在现代制造环境中用处不大,进而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思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该课程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各章节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理论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仅仅凭借课堂讲授难以保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又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该课程内容、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就变得非常关键。

2.该课程理论性强,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诸如材料的性能、机械结构、制造加工过程、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学生只听讲述很难理解,必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很多内容学生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目前的金工实习等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学生先将理论课程学完才会实践,这种缺少制造工程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就变得很重要。

二、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过去两年的授课经验,以及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得出如下心得:

1.明确课程引导的重要性。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对于教学计划的设置往往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课程初始,应就课程的内容做一个的介绍与引导,给学生讲明本课程的作用,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金工实习以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制作课件,做到生动易懂。如:将复杂的图形、结构进行分解,在讲授过程中逐层出现,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制作动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主观理解,例如在讲解刀具角度和坐标系的时候,可以通过三维影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插入图像和视频资源,反映生产实际,呈现新技术新趋势;穿插实例和习题,以启发式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等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资源与视频资源。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课堂讲授难以满足与工业实际紧密结合的要求,另外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少有机会深入接触实际制造过程。而图像、视频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结合视频教学改变了枯燥的课堂讲授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更能把学生吸引到生产实践中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虚拟生产的体验。另外,视频教学也很好地解决了实习机会少、学生多、效率也低的问题。目前在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料与视频资料,如Discovery频道的节目Howit'smade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制造技术,其中不乏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包括很多工业产品,如汽车、飞机等,节目对各行各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解说,会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穿插讲解,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教学成果,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前后贯通。金工实习是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制造工程基础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学习内容与金工实习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金工实习视频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融合前沿内容。

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于“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制造工业专业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先进制造知识,因此,在传统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通过研究教学现状与现代制造的发展,融入前沿知识,加入制造前沿的内容,做到课程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先进的加工方法,了解近期的科技进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增加制造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实际制造过程有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加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的介绍,使学生在对制造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了解制造前沿和近期发展方向。

5.实现管工结合。

现代制造工业要求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制造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探索将工程制造与工业管理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专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对于制造与管理的最初印象是分离的,在课堂中,应结合具体的制造过程将管理知识贯穿始终。现代制造过程产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网络可参考资源也十分丰富,如NationalGeographic:UltimateFactories视频资料,详细地展现了众多世界级产品包括法拉利、宝马、阿帕奇飞机,超级大卡车、超级房车等制造工厂的流水线,通过这些视频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充分领略制造业的魅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同时,现代工厂不仅展示了车间和流水线,其中也包含了诸多工业工程的理念,如5S、标准作业、看板、精益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起来,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安全、质量、环保意识的目的。

6.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方面,改革教学资源获得模式,通过建立网络教学案例库及习题库,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制造工艺、材料、技术方面的近期科技文献,使学生密切关注制造工程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物品制造过程或行业制造过程开展讨论学习,增加课堂答辩及讨论的环节,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探讨了面向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讲授该课程的经验,强调了“制造工程基础”教学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像、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力求实现管工结合,并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刘亚芬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基于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论文

1工业工程发展与服务定位

工业工程作为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进行设计、改善、优化、实施和系统集成一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金融、咨询、交通运输、通讯、餐饮、医院、教育、公用事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据调查显示,欧美3657家大中型企业中,有98%的企业设立了工业工程部作为实施IE的综合部门。中国自从80年代初引进工业工程以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众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应用着工业工程理论及技术进行优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990年中国才开始正式的工业工程研究工作,从1993年才开始发展正式的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己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

(1)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109所高校开设IE专业。

(2)据不统计,中国大型企业都不同程度采用工业工程技术优化生产过程,诸如:华为、中兴、一汽大众等企业,并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尤为明显的效果。

(3)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体现深层次特点。每年例行举办工业工程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外著名教授为国内工业工程客座教授,提升工业工程竞争力。

1.1工业工程培养方向

1.1.1系统优化管理

工业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有的信息、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对系统进行抽象建模和求解,为系统决策者提供定量或定性优化方案,主要研究系统运行影响因素、系统建模方法、系统资源配置技术等。

1.1.2生产运作工程

生产运作是制造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制造顺利进行的基础,其内容涉及到生产的整个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工艺与设备挑选、工作设计、生产线设计、组织机构设计、项目管理、企业发展与创新等。

1.1.3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是一门探讨人机交互的学问,包括生产生活中的人与机器使用的关系,如何去改善人们所常使用的器物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使人的能力、本能极限和需求之间能有更好的配合,主要研究包括有可用性研究、生产安全工程、人机界面研究等。

1.1.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是指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销售、回收整个价值链上的实物流和信息流,物流管理是以优化为目标对实物流和信息流实施规划和控制,主要包括物料采购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产品配送管理、物流信息化管理等。

1.1.5先进制造及其集成技术

研究精益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绿色制造、协同制造等先进的制造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企业应用的集成体系、企业集成生产过程、企业集成控制等。

1.1.6质量工程

研究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并对实际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价,包括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优化、方案改善与效能质量的评价、服务系统功能质量控制与评价、统计过程控制、职业安全与健康等。

1.2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

工业工程在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规划、系统设计与实施、系统评价和系统创新四大功能。

1.2.1系统规划功能

系统规划分为宏观系统规划和微观系统规划两大部分。宏观规划是针对宏观层面做的未来发展构想,工业工程宏观规划包括行业政策、行业战略、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等。微观规划,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或服务战略、技术更新规划、设备改造规划、资源成本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等。

1.2.2系统设计与实施功能

系统设计与实施是系统规划的后续阶段,包括系统设计、系统研究与实施、系统过程控制、系统重组与再造。系统设计是对工业工程研究相关领域进行系统总体设计,诸如,生产制造系统设计包括生产产品种类、生产规模、产线布局等。系统研究与实施是对工业工程相关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施,诸如,生产流程设计、生产人员配置、作业方法和时间标准制订等。系统过程控制是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实际运作过程进行监控。系统重组与再造是根据系统过程控制的反馈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再造一个比原来系统性能更优的新系统。

1.2.3系统评价功能

系统评价是在以上两个功能实施以后,对新系统进行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主要借助各种评价分析工具对系统的效益和成果,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分析、质量与安全性和性评价、各子系统运行效率评价、规程和技术评价等。

1.2.4系统创新功能

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更是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工业工程研究领域的系统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新技术的开发。

2工业工程专业就业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业工程学生就业状况,课题组以重庆大学2008-2011届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并结合“中国工业工程管理网”上“在线调查”到的数据以及“麦可思”研究报告中的公开数据,总结出了重庆大学近四年工业工程就业情况统计表。同时,对于某些数据还采取了在线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89份,回收76份,回收率85.4%。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从事制造、服务、事业单位和经贸金融的比例分别为93%、2%、3%和2%,其中,制造行业依然是工业工程专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业单位和经贸金融作为就业部门情况调查对象,偏离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范畴,因此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分析。

2.1工业工程面向行业分析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服务对象,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将工业工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制造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被世人瞩目。统计数据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成为电子消费品、计算机硬件和电信设备方面的世界生产中心,世界第三大信息产业生产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创造了70%的外汇收入。制造业是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彼此耦合的复杂系统。经历多年的改革之路,制造业的运行机制已发生显著的变化,工业化带动着制造业向前发展,使制造业系统成为一个非平衡系统。产生了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2)劳动生产率低;(3)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强度高。目前中国制造业就是要不断地探寻与构建新的作用机制,在将生产资料转化成产品以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在制造业与外界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熵减”,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实际制造过程可以抽象为:G=C-E*U其中,G表示制造业的生产目标;C表示固有人员、设备等生产资源下的生产能力,是积极因素;熵表示企业中制造资源相互作用关系无序度的量度,U表示企业生产中能源、物料等的消耗,E*U表示生产过程的阻碍因素。由此公式分析,要提高制造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实际生产能力,需要考虑以下的两种情况:(1)当C不变时,必须降低E*U,才能达到提高G的目的。其中,E与U相互关联,保持同增同减的同向变化,通过提高系统有序性可以明显降低E值,需要采取例如加强管理各职能之间的协调、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协调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对人员进行分工、合理地使用设备等措施。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或者减少各种浪费明显降低U值。(2)只有当C的增量大于E与U乘积的增量时,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资金等引进在促进生产能力C产生增量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各种结构和人员、机器的重新调整,只有不断优化这种调整,不断提高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E与U乘积的增量要小于固有生产能力的增量,从而使制造企业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服务业正在经历急速增长态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院服务研究,以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在美国纽约大约有4%的工业工程师直接服务于医院,另外还有大量的工业工程师为其他服务行业提供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2006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9%。一些服务业陆续尝试使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管理优化,诸如,大型超市借鉴工业工程设施规划对商品分区和陈列进行布局优化;飞机公司借助工业工程中设备维护和性技术对维护进行优化;银行通过工作研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此外还有标准化管理、现场管理、人因工程和价值工程等技术在服务业的运用。虽然,工业工程在不同服务业中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讲,服务业仍然存在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诸如,人们比较关注的医疗服务行业中,业务流程老化、服务意识淡薄、职业操守低等问题;餐饮业上,服务效率不强、标准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差;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办事审核流程繁琐、层层审批周期较长等问题。服务业中流程冗余繁长就会造成等待时间过长,同时增加了物流、信息流,信息传递不顺畅,同样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这些浪费和损耗必然导致服务系统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服务业的长期发展。工业工程通过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对现有流程进行“5W1H”提问分析,找出原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采用“ECRS”改进原则进行优化,进而提升效率和质量。改善服务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是关系社会经济各要素和谐发展的保障。在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其水平和效率影响着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生活性服务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社会消费结构和社会稳定。工业工程的核心是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和效率,所以工业工程是实现服务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服务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变革,可极大推动服务业内外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到真正有效高质地服务于市场。

2.2工业工程就业情况反映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工业工程本科生就业满意度较低。对此,我们通过构建ISM模型来对影响学生就业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学科设置来说,有26.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相差太远,因而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很难及时时间就适应;有27.7%的学生认为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反映出教师讲授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相脱节的情况,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结合实际问题,缺乏对学生实践的指导;24.2%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太少,反映了教学过程没有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环节;17.4%的学生认为学科特点不突出,反映了学科发展没有紧跟社会进步,教学内容相对老化。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和生活都发生着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单纯以经典工业工程理论传授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工业工程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完成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3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及措施

创新是指产生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人才是能够打破常规,根据既有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经过分析、归纳及其他相应的实践活动,提出新发明、新发现的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必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的素质。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本素质,通过不断培养能够固化这种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的源动力,是创新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体现,展现一个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知欲望;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目标实现的保障条件;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的心理特质,是持续创新的根本保障。在这四个创新素质的指导下,实现工业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业工程从美国起源,经过日本发展,如今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如果要提升制造和服务水平,就不能一味地引进。必须走创新之路。首先,消费者的需求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单一的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诉求,为此,必须不断创新。其次,世界各国都极力探索新的技术,以此推动经济航母的前行,如不创新必然落为人后。,先进的创新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只能借鉴,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走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工程发展之路。要实现工业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树立创新化培养目标

从思想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创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养他们从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去认识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从培养方法到课程设置直到教学手段各阶段引导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及改变现有认识的思维习惯。

3.2引进资源,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发展日趋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对于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引进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广泛引进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交流渠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学生从不同文化和不同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加强教师资源的国际化建设,建立工业工程领域教师的出国进修、交换互访制度,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领路人作用。

3.3完善工业工程课程体系

按照国际工业工程师认证标准和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工业工程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4积极推进科研活动

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是工业工程发展与应用的有效途径,企业需要工业工程理论的支持,学生需要实践场地以验证所学知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两者的结合既能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又可以实现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在此基础上积极申请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历练科研队伍,不断提升应用工业工程理论指导实际生产的能力,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工业工程理论体系。

3.5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诸如,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和全国范围的物流设计大赛,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水平。

3.6建立工业工程文化工业工程对世界的认识和改善涉及到五个意识层面,分别为: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工作简化、专门化、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将这五个层面的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工业工程学生的头脑中。让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使用工业工程意识指导工作过程,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此建立起工业工程人特有的文化情怀。

3.7加强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

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面向服务业的工业工程师。服务业生产过程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服务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诸如,现有的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质量控制、产品库存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对许多服务业是不适用的。为改善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服务业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4结束语

对于社会而言,培养工业工程创新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效率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学校而言,工业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长期发展;对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与自身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工业工程创新人才,为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工业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个人的紧密配合,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艰苦、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采用创新的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作者:邢青松 李斐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论文:挂号工作改进中工业工程论文

一、西京医院挂号流程现状分析

西京医院2013年门诊急诊量300余万人次,门诊人数逐年升高。众所周知,如今看病难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医院工作流程不合理以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医院挂号窗口通常会有大量就医者排队等候,此时如果挂号人员效率较低,就会出现患者排队时间长、挂号难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动作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挂号效率的,另一方面不会浪费医院的时间及资金成本。对挂号工作人员动作进行多次观察。工作人员左右手操作不协调,且左手等待次数过多,导致工作人员效率偏低,浪费工作时间。

二、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挂号业务进行改进

通过对以上结果原因的分析,发现首先是因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设备放置的不合理,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动作不合理。下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一)设备重新摆放

工作人员拿到病例粘贴标签时,右手先拿起粘贴单送到左手,然后右手再撕下粘贴单并粘贴。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标签单直接放到左手边,用左手拿起标签单,右手撕下并完成粘贴动作,此时左手同时放下,这样就省掉了第4步、第6步和第7步。工作人员要拿起卡进行刷卡操作,由于刷卡机在左手侧,工作人员拿到卡之后要转动身体在左侧进行刷卡,根据动作经济原则,为了减少身体扭动,将刷卡机和打印机的位置互换。同时,由于患者充钱时一般是整数,在出院退款时计算机上会显示余额,所以计算器一般很少用到,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计算器与印章的位置互换可以减少右臂的移动距离。

(二)作业顺序重排

由于打印机和刷卡机的位置互换,当工作人员用左手撕下票据的时候右手可以同时伸手拿取印章,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放回印章并将病例、卡以及票据送至窗台,这样经过简化合并之后可以节省2.5秒钟的时间。另外通过表1可以发现打印机打票的时间是7秒钟,时间较长,而此时工作人员处于等待状态,根据重排原则,工作人员此时可以向患者收取费用,即将第23步、24步以及25步提前到第16步,这样可以减少6秒钟的等待时间。

三、改进效果

(1)挂号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节省10s,工作效率提高了13.6%。

(2)按照医院年急诊量300万计算一年可节省8333.33小时。

(3)医院每年可多挂号47.24万人。

(4)节省了患者急诊挂号时间,增加了社会满意度。

作者:申家恺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面向科教融合的工业工程论文

一、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教师承担很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但是科研与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

很多教师将教学当作负担,应付了事。这与教师科研领域精细化趋势和教材内容综合化的矛盾相关。教师担任的课程中可能只有极少的章节涉及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大部分教学课时和精力用于其他章节,因此教师容易把教学视作负担,忽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难以在课堂中就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深入引导。

2.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专业课程中很多知识点在一些课程中重复出现。对于这些重复知识点,学生在每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都学而不精,各门课教师的对这些知识点授课均不深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由各科教师分别进行传授,这种分科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验教学通常放在短学期,实验内容涉及多个专业课程知识点。

所在学院没有专门的实验员,由专业课老师承担。实验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在时间上和内容衔接上的隔断,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及时通过实验巩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时对专业知识已有所淡忘,求知和探索欲望低,为完成实验任务而实验。实验设计中学生的创造性和科研兴趣没有得到发掘,不符合科教融合的思想和要求。

二、专业课程模块化划分方法与实验课程改革

后现代知识观关于知识的转换性、建构性的特点,要求教学知识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结构化体系,由注重知识量的积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的质。专业课程知识交叉严重,重复的知识传授,既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也不利用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

1.梳理专业知识结构,将专业知识模块化,以知识模块为主线,改革课程设置。

分析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中,在多门课程中出现的相同知识模块是否存在重复讲授但又不精讲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专业知识体系,重新梳理专业知识结构,确定课程和重点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顺序。对于重复出现的多个相关重要知识点,可以考虑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对于不适合单独开设课程的重复知识点,应该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课程授课顺序进行定位,定在具体一门课程讲解。这种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容易与教师研究专长的精细化相适应。

2.相关知识模块的实验环节与理论课紧密衔接。

开设综合实验课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新途径。综合实验课包含一学期内所有需实验强化知识模块的相关实验,时间跨度大,安排灵活。聘请专门实验课老师,通过与理论授课教师协商合作,根据授课需要安排实验课。专业的实验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按照预先收到的实验课要求上理论课,目的性会更加明确,态度会更加严谨认真;另一方面,理论课后让学生及时得到实验强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分析方法,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三、实施1+X教学模式与建设教学团队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中青年教师承担绝大部分的本科教学任务。中青年教师在教学课堂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内容讲解等方面能力不足,教学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建立教学团队并将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模块化相结合,促进科教融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热情是各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建立教学团队应从两个层次出发:学科专业平台层面的大团队和专业课程层面的小团队。学科专业平台层面的大团队主要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并依靠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教学质量。相比于大团队,专业课程层面的小团队由与课程相关的教师组成,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教师科研方向的专业化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对于综合性的课程实行1+X授课模式,打破一课一师的模式。专业课程层面的小团队与1+X授课模式相匹配。团队建设将植根于“关注学生学到什么”的教学理念。每个课程小团队设一名负责人,负责课程授课的整体协调,根据各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其分配课程模块。教师的教学精力聚焦,专业化的教学将会更好地促进科教融合。受教师自身学习曲线的影响,开始加入课程团队的老师难免在课程教学深度的把握上以及教学效果上存有不足。这种联合授课的方式可有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教师专业化和专业知识模块化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容易将科研成果和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传统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增加研讨课,将研究的热点和目前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充实到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进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基础专业知识,加深记忆。此外,以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开设专业选修课,结合企业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索学科专业知识,鼓励一批热爱研究的本科生借助选修课平台加入教师研究团队。中国有句格言:闻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行之。将本科教学与科研理论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可促使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同时促进教师从单纯应对教学任务到积极地完善学科知识架构和授课内容。课程体系分层次地不断完善,可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有效地促进科教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学生的培养和高水平科研队伍的建设。

四、课程教学评价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TheAssociationtoAd-vanceCollegiateSchoolsofBusiness)认证工作。AACSB认证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持续改进。教学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学生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仅关注教师课堂评价,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学习方式与行为、学习技能与水平、学习态度与情绪、学习结果等的采集、分析与利用。教学评价往往忽视课前教学调查和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学生课前教学问卷调查、学生课堂教学问卷调查、教师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和教学督导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目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拟从上述四个方面开展教学评价。在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中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目标多层次化和评价指标类型的多样化。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由学院确定指导大纲,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定性或定量方法获取评价信息,采用系统化的分析工具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五、结束语

面向科教融合的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必须有适应于教师研究领域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为了解决教师研究领域精细化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矛盾以及教师重视科研而敷衍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方法,1+X教学模式和教学团队组建方法。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重要内容,改革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使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真正起到实验促进教学的作用。文章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提出了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教学评价方法。

作者:耿秀丽 叶春明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企业管理工业工程论文

一、我国企业管理中工业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仿较为严重目前,我国工业工程制度沿用西方体系,这一行为是极度不科学的。我国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该体系尚未认清,理论知识、人员配备以及技术力量都还未成熟。此外,由于我国文化与西方的不同,照本宣科并不适应我国基本国情,未能被企业所消化。

(二)过于重视信息化战略许多企业盲目引进信息化战略,以期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略了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在企业现场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优势。随着传统手工作业被替代以及信息管理初步实现,企业将很难在管理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

1.革新观念和认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工程知识的理解与深入,需扩展渠道实现工业工程知识的传播与认识,以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为载体,让工业工程知识被大众所熟知;开展宣讲会、设培训班,加强企业中高层领导对于工业工程内容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扩展年会功能,在年会上总结工业工程所达成效,对有关人员进行嘉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理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己用。要以工业工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推广工作为首要任务,有关工业工程学会以及理论界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加以引导。

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通过高校教育积极培养工业工程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并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并未跟上企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有关数据显示,至2000年我国工业工程人才仅仅被分配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内蒙古、哈尔滨等近十个省份并未进入一个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外合资企业就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这一方面呈急剧增长模式,如若国家未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中国将持续处于落后状态,在人才方面输在起跑线。

3.整体化规划和设计。企业要实施从规划、设计、诊断至改造等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发展模块,优化从资本、业务到组织视图等各个环节的整改方案。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企业自身系统必须据其随时进行整改,协调系统目标、功能形态、输出与输入功能,根据科学方式进行企业改造而不盲目随意跟进、照本宣科,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

(二)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1.引入外来技术,加强实践学习和创新能力。积极加强与国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其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此外,还要推动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业工程的实用效率。国内外的互动学习不仅包含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还包含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国际拥有先进水平的品质企业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合作,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飞速提高,实现企业质的飞跃,使企业效益得到空前发展。

2.完善科研和实践结合的工业工程体系。要不断完善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业工程结构体系,以工业工程知识理论武装自己,如果单单凭借自身能力,工业工程人士将在推进工业工程实际效用工作上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通过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借助其人才与技术力量,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生产效率较大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咨询行业将是未来加快工业工程应用的中坚力量,其产业化发展定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3.明确工业工程的定位及目标。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将工业工程的工作职能与范围、组织机构的目标定位、工作流程和方法、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一体化应用,随着该问题的解决,我国工业工程应用将跨上新的发展阶层。就目前国内外各个应用模式的优劣势,加上新型管理成果与经验来看,跨职能的团队协作将是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的未来工作模式。只有明确工业工程的定位及目标,工业工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结语:当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还尚未成熟,不管是工业工程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层面都还属于婴孩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工业工程基础薄弱,还需要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发展平台来其发展,增强管理基础。尤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向压力下,要想尽快实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愿望,必须要加快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实际应用。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教育,进一步明确工业工程发展目标,完善工业工程结构体系,工业工程在我国必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也将离工业化强国的目标更近一步。

作者:周君威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工业工程论文:应用型工业工程论文

1IE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在发达工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较完善;尽管国内IE专业招生已于1993年开始,但国内高校的IE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需完善,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目前国内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在各个环节的内容、形式、要求和时间安排等方面,较多高校都是独立进行,很少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总体来看,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未形成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由于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行业的实际需要,缺乏应用性。

(3)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实验形式和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能力和个性化方面的差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4)实验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5)考核形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考评方法。

(6)课程设计与实际联系不够。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在校内进行,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现场,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

(7)生产实习几乎就是一种形式,效果较差。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习学生的人数增多,生产实习一般采取集中模式,企业参与程度低,学生主动性差,实习缺乏深度,流于形式。

2IE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H针对攀枝花学院工业工程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以上设计思想和原则,并充分考虑工业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性,培养的学生要服务于社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出了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框图。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实习一周时间,让学生对企业产、供、销、质管、技术等多方面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所选择的企业可以包含管理规范和不规范的企业,以便学生对比,增强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专业的兴趣,为后续课程提供学习背景。

(2)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学生实际操作机床、加工简单产品从而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集中实习3-4周,在校内实习工厂完成。主要涉及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等工种,让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零件,编制加工工艺并完成产品的加工,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3)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IE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验证型、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工程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进行开放性实验。

(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后,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完成设计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与工业工程相关的课题的设计能力。攀枝花学院IE专业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的方式,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主要有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等,分别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进行实训,一般和对应课程教学同步进行,放到课程结束后,两周时间内完成。同时还有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主要强化专业各课程知识的掌握,对各课程的有机联系与应用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与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5)生产实习。学生在学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方向课程之后,安排在大三暑假,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生产实习。学生把在校内所学的理论识与生产实践相合,了解和掌握现场的生产和管理过程,学习现有的生产和管理经验,验证和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6)学科竞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竞赛,通常竞赛有校内的、省级的和部级的,使学生从低级逐渐向高级过渡,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勇于参与。通过参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工业工程实践中获得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到生产科研一线去了解并熟悉毕业设计课题的技术要求,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为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8)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培养、综合训练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采取教师拟题、学生自主选题和学生结合工作到企业寻找课题的方法;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基本理论、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等,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3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3.1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软、硬件建设IE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构建实践体系结构框架,还包含与之配套的软、硬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建设等。自从学院开办该专业后,学校在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人因工程实验室、IE综合实验室等,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成效显著;软件建设方面,制定并完善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规范、专业实习管理方法等。软硬件建设相互依存,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提升质量的保障。

3.2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实践教学考核重点要放在技能水平上,以尽可能科学、、真实地反映教与学双方的水平和效果,取消过去主要以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来考核的方式,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除了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还要包括实际操作和答辩等内容。如生产实习的成绩评价方式以企业考评为主、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考核的内容包括实习报告、答辩,每个团队的总成绩是各环节的加权成绩,个人成绩按贡献大小决定。

3.3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采取引进加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引进既懂实验技术又懂工程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师通过到相关企业培训的方式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个专业教师带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并有计划地安排老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3.4建立IE实践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搭建IE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把IE专业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践等建成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平台和相关视频课件等,教学平台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案例进行提炼,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上网自主学习和交流。

3.5开发多个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开发出多个联系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使各课程的实验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产的系统性和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且能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4结束语

本文结合攀枝花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工业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出了适合我校IE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达到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企业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李琴 单位: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论文:工厂自动化工业工程论文

1现代工业工程技术体系

其一,以设计技术为重的生产环节。设计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步骤,在传统的工业工程当中,注重的主要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现代工业工程则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使用体验的提升。只有提高了产品中的设计成分,我国工业创造力不高的整体形势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观,而不会从一开始就生产出来不被社会认可和需要的产品。其二,以整体管理技术为主的生产管理过程。在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当中,整体管理涵盖到了整个生产过程,将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体管理将产品设计、生产规划、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时间控制、生产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评估等活动纳入到工业生产的整个系统当中进行统筹考虑,以较大限度地实现整个生产目标。其三,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以整体管理技术为前提的,整体管理技术从整个管理目标出发,设置出了每个环节量化目标(量化目标并非是单个环节的目标,而是在整体的目标下实现的单个环节较优),控制技术根据决策的整体目标来进行过程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和生产时间控制,最终实现整个工业工程的目标。

2现代工业工程促进工厂自动化的途径

(1)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制造执行系统承担着工厂自动化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设计结果实现的过程,因此,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市场需求是工厂生产的风向标,只有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将产品变成资本,所以在对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市场的需求,包括对产品质的需求和对产品量的需求,在符合市场容纳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市场满意的产品。其次,对整个系统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在整个制造结果的前提下,每个环节都会相应地生成其最合适的参数,因此,在进行制造执行系统参数设置时,一定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计算出每个环节的合理参数,以确保生产结果的顺利实现。,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次品率的,所以,一定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次品流入市场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2)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改造。首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网络化控制。从生产决策的制定、市场风险的分析、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人力资源的控制,都要运用网络化控制技术实现量化控制,以确保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更新,确保生产的顺利和稳定进行。网络化控制技术囊括了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革新,以保障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稳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进行。

(3)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不断地促进管理自动化的高效进行。管理自动化包含了办公自动化、经营过程自动化和决策信息化。首先,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能够熟练地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其办公体验,促进办公自动化目标的高效实现。其次,通过设立规范的经营制度,铺设完善的经营渠道来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实现经营过程的自动化,以完成将生产成果转化为资金的目的。,实现信息化决策。在决策制定之前,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搜集市场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对自身的潜能信息进行评估,以保障自己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合适的决策。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工业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人们在传统的工业工程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理念和技术。现代工业工程对于改变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重量不重质和低价求生存的现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工业工程来对工厂自动化进行改造,以最终促进工厂自动化的高效和快速发展。

作者:王涛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