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论文实用13篇

见习论文
见习论文篇1

2选择典型的病案进行临床教学。为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的纠纷,预先对相关病人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争取病人的理解从而获取病人对见习带教的支持和配合。

所选病例应符合教学需要,能体现教材的理论知识,既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又不脱离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且记录真实可靠、规范准确,实验室检查资料齐全、关键的检查报告不能缺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贯穿见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学会如何问诊,学会观察和检查病人。围绕病人的阳性体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进行启发式的讨论。

3利用多媒体进行临床带教。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好、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逻辑判断和交互对话等优势,其表现形式有趣生动,由抽象化为具体,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和提高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应把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4在带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从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病例的书写、病例的记录、出院小结等方面和基础操作技能: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均要严格要求和培训。

5定期组织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在对一些疑难病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包括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应进行的辅助检查、应与鉴别的疾病、怎样鉴别及确诊后怎样治疗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锻炼其分析、思考、归纳及综合能力,初步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使学生从讨论和老师的分析总结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处理病人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以导学制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制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学习潜能和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6时刻注意新知识的传授。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带教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掌握新知识并在带教过程向学生传授。以使学生紧跟肿瘤学的前沿,掌握广泛的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选择高素质的老师带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见习论文篇2

(一)运用微博的便捷性特点,提高医学生见实习阶段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微博通过电脑、手机等介质,运用140字符内的文字描述及加载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可用资讯简单、快速地传播至每一位微博用户。微博的编辑、阅读、评论、转发均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使之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形成即时性、时效性强的优势。医学生党员在见实习阶段,可在繁忙的课业和工作中,利用片段性的时间,通过使用触手可及的手机,及时了解党组织近期的工作安排、目前的活动及相关通知,大大缩短了见实习期间党务信息传递的途径,确保了信息与传播的同步,解决了信息滞后性的问题,提高了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使见实习党员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二)运用微博的生动性特点,提高医学生见实习阶段党建工作的亲和力

微博通过其丰富的多媒体功能,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用充满意蕴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形象化表现,将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语言生动地表达,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方式古板、载体贫乏等问题,淡化其说教、灌输的痕迹,使平面的、静态的思政教育走向立体化、动态化,极大地丰富了其内容及形式,形成了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优势。见实习党员通过图文并茂的微博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在自学的情况下更好地接受和了解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时事热点难点、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政治理论及专业素养等知识,开辟了医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空间,开创学习型党组织的新局面,为加强和改进见实习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野、注入了新活力。

(三)运用微博的互动性特点,提高医学生见实习阶段党建工作的参与性

微博作为一种公认的“自媒体”,是一个交互性、开放性都很强的交流沟通平台,其双向互动的特点受到了青年学生的青睐。在微博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话语权,无论是党务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诉说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它使“从上到下”的党建工作交流模式,转变为了“多维互通”的多向交互方式,形成了平等性强、参与性强的优势。见实习党员通过微博与党务工作者的平等对话,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其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党支部的学习、活动中,接受先进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学校的党建工作者也能利用见实习党员在微博中的所反映的具体想法和特殊情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认可度,使党的主流思想的传播教育更加有说服力和接受力。

三、构建基于微博的医学生见实习阶段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打造全覆盖的党建微博体系

分群体建立“学校-学院-党支部-党员个人”、“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的纵向多级化微博和“学生党建组织微博-同专业党员微博-不同见实习点微博”的横向多元化微博圈群,全面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党建微博体系。一是建立学校、学院、党支部的三级联动的官方党建微博体系,主要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学校、学院当前重要工作和权威讯息,党支部各项工作安排等。同时,利用官方微博关注师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对日常信息和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舆情监控。二是建立发展党员专项微博,主要展现从普通学生发展为党员所经过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需要了解的必备知识和相关任务,包含党建工作的各项信息与信息公开。三是分群体建立党支部党员微博群、同专业党员微博群及各见实习点党员微博群,随时随地将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的各群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迅速联系起来,通过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共通,将他们的党建微博集结成更大的辐射力,形成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的影响连锁性。

(二)构建内容丰富的立体化党建微博平台

一是将党建微博建成党务工作信息中心。将学校及学院党建中心工作的总体计划安排、各支部的发展党员计划、理论学习意见等相关公告及时通过微博,为见实习党员获取党建工作信息提供便利。同时,发展党员及党支部换届选举等过程所需的相关公示,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加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党员监督的力度。二是将党建微博建成党员基本信息的资料库。可通过相关党建微博将见实习党员的基本资料、入党、转正时间、入党介绍人、考察人等信息添加至收藏功能,形成一份完整的党员基本信息“资料库”,可长期保存,也可随时查看,方便党务工作者时刻掌握见实习党员的情况,进行组织考察。三是将党建微博建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原则、任务、内容承载于微博中,通过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微博态度”和“微博语言”,消除思政教育政治说教的刻板印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思政教育内容。及时热点新闻、政策和理论心得,积极开展各阶段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为学生党员提供延伸性学习的资料,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四是将党建微博建成道德规范的有力场所。注重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相关微博的,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工作者的职业价值,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对病人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在微博中建立“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如何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话题,让即将步入职场的见实习医学生们领悟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意义、为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五是将党建微博建成热点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历史事件纪念日、先进楷模学习活动日等一些特殊时期,通过微博发起相关话题讨论,见实习党员们可通过评论、转发等功能进行交流互动,对某些时事热点发表学习体会。党务工作者也可共同讨论,实现及时沟通,并可将相关资料进行资源远程共享,实现交互的完全畅通。

见习论文篇3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物理论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

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论文,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我们不应把物理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见习论文篇4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见习论文篇5

一、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

依据岗位见习的教学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校内实践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的实际,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企业和旅游景区作为主要见习企业,将探索岗位胜任能力和旅游企业运营和服务管理中的问题调研作为重点,最终确定以下见习指导内容。

1.第一阶段:校内准备动员阶段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内容针对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见习前综合培训。(1)专业岗位见习课程说明(2学时):①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介绍。②见习过程要求:选择好相关旅游企业;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网上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准备访谈提纲;组建见习小组;强调安全事项。③课程考核要求。④以往优秀见习案例展示。(2)岗位胜任能力剖析方法说明(2学时):①了解见习具体岗位情况: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要求、薪酬待遇情况等。②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自我探索工具:MBIT、360度评价等;职业市场探索:了解旅游就业市场概况、就业市场环境SWOT分析等;胜任能力对比工具:冰山模型等。3.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方法和要求说明(2学时):①选题原则介绍。②形式要求:传统的学术论文;案例编写;企业诊断报告;调查研究报告。③资料、文献查询和写作方法讲解。在安全保障上,与学生签订《外出实践安全责任书》;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要求: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②遵守学院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③积极参加见习活动。

2.第二阶段校外自主见习

见习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设计调研问卷;见习中,以自主寻找见习单位为主,要求至少参与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一周,对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访谈,获取信息,填写《岗位见习》手册,完成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的基础调研工作。

3.第三阶段校内总结提高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将见习后的感悟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小组比赛,最后教师点评。(1)见习收获、感悟分享(3学时):①个人和小组通过总结见习过程,将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②小组内部头脑风暴,形成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③个人通过总结,对未来职业与学习规划进行反思。(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答辩或总结(3学时):①对论文撰写团队的成员进行面谈和答辩。③总结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见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见习目标企业的确定

目前岗位见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寻找为主,确有困难的学生由学院提供见习机会,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

(1)见习企业档次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见习单位与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通常自我定位为管理人才,而一般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是基层服务类岗位。例如,旅行社见习岗位80%以上是销售接待、计调助理、导游助理等;酒店见习岗位则90%集中于酒店前台接待员、餐厅、客房服务员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见习过程较难了解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

(2)见习时间的限制使深入度有待加强,且部分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只接受实习生或工作人员,不接受短期见习活动,即使接受也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地参观感受一下,未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或培养,不允许串岗或换岗,这些均影响见习目的实施效果。

2.见习过程的控制

由于见习主要是在假期进行,可控程度不强。不少同学反映实际去见习企业联系见习活动经常会碰壁,就算找到见习单位,但过程更多流于形式,甚至被片面地当成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同学出于主客观原因将岗位见习过程形式化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在见习前,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效提高见习过程的监督就是重中之重。目前见习要求中虽明确规定学生需对校内实训课程进行复习,设计调研问卷,并检查其设计内容和规范,要求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但还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由于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欠缺亲身实践,同时也为大四阶段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建立有效地衔接,因此,需对相应教学指导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能真正实现论文“真题真做”。从2012级同学见习后撰写的论文内容来看,虽然多数是根据见习单位情况选择某一问题来加以调查和分析,但分析数据明显不足,对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程度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能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大多数论文内容较空泛。从论文格式规范来看,因为在见习前已进行指导,多数同学能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来撰写,但部分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课程的措施

1.深化校外专业见习基地建设

岗位见习主要环节是在校外企业进行,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性质、环境等的选择均会对见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学生自主寻找企业做出可操作性的要求,并随学校旅游类企业学院的进一步建设进行调整。就我院目前校企合作情况而言,已有48家条件好、师资相对稳定的企业学院作为见习、实践基地。其中,旅游相关企业学院如格兰特、云安会都、导游协会、海埂高尔夫等主要采取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委派专人负责基地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学院只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涉及实质性合作。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争取在双方协商和企业有能力的条件下,企业学院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双方协调共同制定见习方案,使学生、见习基地、现场指导教师三方理解专业见习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完善见习考核方法,建立一整套符合专业见习要求的指导和管理模式。

2.加强见习过程的控制

见习前,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指导,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特别是模拟挫折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脱压力,面对挑战。对在见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前说明;教授学生交际沟通技巧,以便处理见习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调查问卷去到企业。见习过程除与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外,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探索学生在线学习与咨询、线下辅导、团队辅导、个案咨询等符合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1)岗位胜任能力探索。在动员指导阶段加入素质测评应用方法的内容,以便学生自我剖析,做好实习和择业的准备。在现有《见习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工作岗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等),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素质测评工具做出自我分析:要求有基本情况的文字描述和自我岗位胜任能力的对比,还要求能从岗位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动机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分析、调整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撰写,突出选题“真题真做”和为毕业论文进行练笔的要求,还应加强:①对细节规范的要求;②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综述能力的培养;③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④撰写能力的锻炼。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专业岗位见习课程单独能实现的,而需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张天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见习教学设计[J].高职研究,2012

[2]刘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胡曙光.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J].科技资讯,2014

见习论文篇6

 

德国的教师教育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改革最终形成了德国教师教育的一大亮点。见习制度最早开始于19世纪初期,此时的德国正面临着重大的民族危机,为了唤醒人们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教育大臣洪堡提出应该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来培养优秀的人才,缓解国家危机。同时,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将教师与教会分离,使教师成为独立的群体,提高了教师的地位。《1810年法令》规定,师范生必须经过教学训练才能成为正式老师,由此开始建立严密教师教育制度。见习制度开始于1892年,正式设置见习期,并在1908年制定了见习运作条例,对见习期的目的、持续时间、见习阶段管理、见习教师承担的职责、考核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见习期的考核制度随后逐渐演变为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制度也不断改革,逐步形成了当前较为系统和稳定的见习制度。

 

二、德国教师见习制度的几大特点

 

1、见习生应的准入条件非常严格

 

德国师范见习生准入制度改革,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已经不再是师范生进入见习期的唯一条件,新型硕士学位的获得也成为其准入条件之一,这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德国政府减少了对教育的干预性,同时给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和办学权利,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德国除了为本州的师范生提供见习条件,也接受来自其他州的师范生的见习申请。这样的开放政策有利于师资的流动和均衡,也便于实现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更加尊重教师的选择。

 

2、见习的运作方式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师范生要成为见习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必须获得见习准入资格即通过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或者获取了硕士学位。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等情况向州文教部主管见习期事物的办公室申请,提交书面文件和材料。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的综合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估,结合本州各地区的师资需求现状,挑选合格的实习生进入本州实习。见习生分配到哪个学校,其从教学科、从教阶段,都是由文教办公室综合权衡后安排,接收见习生的学校也会安排专门的导师对见习生的见习活动进行指导,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小组研讨等。见习生也不必担心生存问题,德国政府规定,见习教师享有正式教师一半的工资和津贴,保证了见习教师的生活来源,全心全意投入见习活动。

 

3、见习期限较长且见习时间统一

 

当前,德国教师教育见习时间为12—24个月。相比去其他国家,德国的见习时间非常充分,见习生可以用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与从教学科的磨合,对在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会有很明显的感知。对于教学中的特殊问题的解决也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在见习生走上岗位的时候便能很快融入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减少因新手老师经验不足引起的问题。

 

4、不同的见习阶段需完成不同的任务

 

德国的见习教师在见习过程中除了教学实践,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见习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见习教师的职业初感受,导师帮助他们适应教师的角色,树立他们的岗位意识,培养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提供给见习生独立教学的机会,让他们锻炼教学能力,为将来的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见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检查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在见习期间的水平。这样丰富的见习任务使得德国的见习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胜人一筹。

 

5、见习阶段的理论学习非常丰富

 

理论学习是德国见习教师在见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学科、专业学科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及学校法等的学习,部分州还提供本州教育基本问题、教育政治学、学校发展、小组活动等学习内容。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见习学校也会邀请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大学教师或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以及富有教育管理经验的教育管理人员来校开展教学和研讨等活动。

 

三、对我国的启示

 

1、延长实习的期限

 

我国本科师范院校的实习时间一般为大四第二学期,也就是3—4个月时间,相比德国的12—24个月的见习服务时间,明显少很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习生只能粗浅的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独立教学的时间很少,有些实习生几乎没有独立教学的机会,实习内容仅限于辅助指导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实习生也就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将来走上正式的教师岗位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我国的师范学校应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并且借鉴德国的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即在大学前三年时间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推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大四的时候组织集中的长时间的实习,这时师范生已经系统的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在对教育教学理论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入实习环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结合之前的实习经验,实习生可以最大效率的提高教学水平。

 

2、建立双导师制

 

我国师范生在进入学校实习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实习生指导老师,而是学校的任课老师指导其实习活动,任课老师本身承担着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不能全力指导实习生的实践和学习。德国的带教老师都具有双重身份,是从中小学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学校承担一半的教学任务,同时又是大学教育学的老师,这样的带课老师既了解实习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有一线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实习生时便能游刃有余。

 

根据我国目前的师范院校情况,可以为师范生建立双导师制度,即在师范学校有课程导师,在中小学也有一个相应的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指导老师也要有相应的培训,减轻其在学校的教学任务,更好的指导实习生,确保师范生实习过程切实有效,提高我国师范生素质。

 

3、制定严格的实习评价制度

 

见习论文篇7

《中医学》是我国西医院校的重要教学课程。西医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的目标是使西医学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我国西医院校开展《中医学》教学已经20余年,但对其教学效果较少进行调查总结,尤其是有关学生对教学评估的研究更少。为此,笔者以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今后《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1 评估内容

2011-2012年,笔者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08级和2009级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120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学习《中医学》课程反馈调查。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填写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您学习《中医学》课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您对《中医学》理论授课和见习授课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您对《中医学》今后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有何建议?”等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后如实回答。120份问卷调查表全部收回。

2 评估结果

2.1 学习《中医学》的收获

2.1.1 收获一般(大致了解) 55名(45.8%)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中医有了一个整体、概念上的认识,大致了解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了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认识到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体系,《中医学》的学习有助于开放思维。

2.1.2 收获较大(深刻了解) 47名(39.2%)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有了较深的了解。认识到中医把人还原于自然中,是自然奥秘的体现;感受到中医学的文化精髓,学会了另一种医学思维;认为学习《中医学》对西医的学习有很多启发,并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中西医的共通之处。

2.1.3 收获很大(理论联系实际) 18名(15.0%)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并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联系到实际。

2.2 对《中医学》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2.2.1 很不满意 19名(15.9%)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认为理论课不够有趣,过于枯燥,缺少中药的见习。

2.2.2 不太满意 79名(65.8%)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认为理论课程太少,只学到了肤浅的知识,没能深入学习;见习时带教老师少,每组学生人数太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很好地观察患者,缺少与患者交流的机会;见习时的患者不够多,带教老师对学生讲解有限。

2.2.3 比较满意 22名(18.3%)的学生认为理论授课覆盖面广,理论课带教老师准备充分,讲解较为透彻。

2.3 对《中医学》教学方式改进的建议

基于目前《中医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学生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①适当增加课时,将现行教材中文言文描述的内容用更浅显的语言加以解释,以方便准确理解;②理论授课时在课件内增加和丰富图片内容,以帮助记忆;③增加一些典型病例的讨论,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④多讲解具体实用的知识,并采用更易理解的方式;⑤理论授课时不用太泛,应结合具体情况重点讲解;⑥增加见习课带教老师,以便学生能多参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⑦增加见习的形式,除门诊带教外,还可让学生参与中医会诊、病例讨论等;⑧增加中药见习次数,以真正掌握中药的性能;⑨中医与我国中华文化息息相关,讲课过程中可穿插介绍中医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3 对教学模式调整的建议

从上述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目前《中医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学生满意度不太高。由于现行西医院校课程设置的安排,《中医学》课时数很难增多,因此,如何调整和改进《中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是今后《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3.1 增加带教老师

中医学理论较为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既往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见习一般为8~10名学生配1名带教老师,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因此,增加带教老师可以增加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建议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使学生参与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会诊及参观中药房,以有效保证每个学生见习次数和学时,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3.2 改进教学模式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性学习方式和倾向。当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熟悉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优势与缺陷,因此,应根据其学习风格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临床见习时,可根据科室带教师资情况,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合理分组见习,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3.3 加强网站建设

《中医学》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精品课程,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中医药在线学习内容,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在线教学内容,建设多个学习模块,如教学课程、教学参考及中医科普等,加入适当的教学图片、图谱、动画及教学录像等资料。其中,教学课程模块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及重点讲解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教学参考模块包括课程相关的参考文献,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触类旁通;中医科普模块包括基础知识、预防保健、中医入门等内容,可增加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另外,应开设讨论专区,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3.4 密切结合临床

尽量增加临床见习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临床。如让学生参与望、闻、问、切的中医辨证全过程,亲自与患者沟通交流,以锻炼其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另外,教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通过对相似病例的比较,增强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

3.5 充实中医文化教学

在《中医学》教学中穿插介绍中医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以及中医与西医的联系与区别,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增加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当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初步奠定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学的精髓。

4 结语

见习论文篇8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抛锚式教学法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思想下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成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法是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积极进行“whatif”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用系统方式组织自己的学习。

2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2.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05级、2006级预防专业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05级31名学生为对照组,2006级29名学生为实验组。

2.2资料准备

2.2.1教师用见习教案该见习教案设计思想是根据教学大纲划分的“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以保证见习教学与理论讲授内容的一致性、互补性为前提,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为标准。其设计路线为:①教案常规项目:见习病种、目的、需掌握内容、拟讨论问题、病史询问、检体示范、相关医学资料展示的步骤及时间分配;②指导自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库,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资料、书籍、杂志及网站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③课后评价:共分3个部分内容,见习带教教师自我评价、理论课教师对见习教学设计评价、学生对见习带教质量评价。见习带教教师根据以上评价结果,综述存在问题,制订出改进措施。

2.2.2学生用见习练习学生用见习练习设计思想与路线,是将见习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见习前3——5天由带教教师将见习病种、需掌握内容、拟讨论问题,向学生推荐的资料、书籍、杂志及网站等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见习课前完成相关内容的预习;第二段,见习内容记录,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通过带教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结合理论课讲解及见习前预习,将自己对该次见习内容的重点记录在见习练习中;第三段,见习课结束后对本次见习病种的临床特点、主要的症状、阳性体征、体格检查方法、与理论课内容的对比分析以及见习收获,均记录在见习练习课后小结中,3-5天由组长收齐后交带教教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平时得分,占该科目总成绩25%,其余5%、70%分别是见习出勤率、理论考试成绩。

2.2.3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对见习效果的评价设计分为两部分:①主观评价:分别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有教师见习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见习情况评价,有学生座谈会、专家督导组座谈会、教师座谈会;②客观评价:即进行理论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评价。通过上述评价了解学生见习课的学习态度、利用学习环境、课堂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带教内容、带教方法与效果。

2.3课题组成员培训

笔者2009年1月-2009年3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培训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

2.3.1科教处组织全员培训在见习带教前,科教处对教学专职管理人员、各临床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临床见习带教教师集中培训。内容为:①科学任务:实现目标将要完成的任务,分析本课题的意义与现状,研究的目标与内容;②研究计划:为完成目标制定可行的项目研究计划以及过程中的执行和实施方案;③资源保障: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需要的资源支持,通常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

2.3.2各教研室内部自我培训各教研室组织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见习带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要求见习带教教师必须参加相关理论课的听课,并书写听课笔记,以保证见习教学与理论讲授内容的一致性、互补性。其次是教研室对见习带教教师进行本专科操作规范培训,使带教教师技术操作行为规范化、标准化。

2.4建立学生学习小组

随机将2个班学生分别分成实验组(n=29人)和对照组(n=31人)。

2.5教学过程与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带教方法进行见习带教。实验组教学过程与方法如下:

2.5.1对学生进行见习前集中训练学生在见习前由科教处完成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学习临床见习生管理规定,见习练习的书写相关要求,如何及时、准确、客观地完成对教师见习教学质量、学生相互间见习情况的评价。

2.5.2确定问题(即设立抛锚点)教师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向学生提问,学生围绕这一“锚”展开学习和探索。教师在见习课前3天公布教师见习教案,将见习病种、目的、需掌握内容、拟讨论问题等资料通知学生,向学生推荐阅读资料、杂志及网站名称,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见习的目标和要求。

2.5.3自主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解答,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所需要的支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在见习课前根据教师的见习教案内容与要求,以复习理论为先导,以临床实例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进行见习前预习,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5.4合作学习见习课上分成10一l5人/组,每组由学生推荐产生组长、副组长各1名。由组长主持、副组长协助,本组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各种临床病例的讨论与处理,加深对见习病种的诊断、治疗、临床技能、各种医疗行为认识,扭转了以往以“教”的角度设置组织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5.5搭建脚手架利用医院现有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成见习教学网络结构组织,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构成教学网络化控制体系,对教学各个环节实施检查、监督、指导,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评价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3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我们将传统的见习带教模式与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应用后,对学生内科和外科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学生学习态度、利用学习环境、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见习带教课效果比较,统计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见习带教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远期教学效果的提高。

3.1学生内、外科考试成绩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成绩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使用£一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

表1显示:两组内科成绩及外科成绩比较,P值均

3.2学生见习效果调查问卷评价结果

为调查学生见习效果,发放调查问卷80份,其中督导组专家28份,带教教师23份,学生29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

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表2显示: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优秀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利用学习环境方面,实验组优秀率为62.5%,高于对照组(为43.7%),P

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习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过程。评价时一方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对教师带教质量进行适时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持续改进带教质量。通过对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抛锚式教学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见习论文篇9

小学教师Elliott在课堂上进行的一项课堂练习说明了偏见态度在儿童时期即可形成。Elliott根据学生的眼睛颜色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优”组,一组为“劣”组。她告诉“优”组学生,他们比“劣”组学生更聪明、更文明,鼓励其歧视“劣”组学生,其结果令人震惊,“优”组(无论是蓝眼睛还是棕眼睛)变得低劣而令人讨厌,“劣”组则感到孤立无望。尽管Elliott的课堂练习并不是一个实证研究,但是在课堂环境中说明了偏见和歧视的破坏性影响,也说明歧视态度在儿童时期就可形成。但是关于儿童偏见态度如何发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介绍四个理论观点:遗传影响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群际发展理论。

二、儿童偏见发展理论

1.遗传影响论

偏见的进化理论认为,通过自然选择,人们通常以偏见的形式保护自己和其群体不受外界伤害。这个自然选择前提的一个推论是,至少有一些偏见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基因构成中,因此从生物学上来说是遗传的。早期的研究发现,许多社会态度,包括基于种族、民族和宗教的偏见都有明显的遗传成分。此外,与偏见有关的人格变量,如右翼权威主义也存在遗传成分。

然而,遗传影响论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基因对偏见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生理和神经机制来进行。其次,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个人经历相比于基因来说,与偏见的联系更为密切。

2.认知发展理论

偏见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群际态度反映了他们思考和理解社会群体和群际关系本质的能力。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的群际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偏见是不同的。皮亚杰提出偏见发展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7岁,儿童自我关注较多,注意不到人的差异,所以不存在偏见;第二阶段,7~10岁,儿童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以自己所属社会群体为焦点,使得其很难理解其他社会群体,所以通常对内群体持积极态度,对外群体持负面态度;第三阶段,10~15岁,儿童对自己的关注继续下降,这使得他们能区分其他社会群体,此外,他们开始将对等原则应用于这些群体。值得注意的是皮亚杰并没有明确描述第三阶段,所以在第三阶段偏见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用直接强化、模仿以及替代学习来解释偏见,认为儿童偏见态度是通过父母、同辈和媒体习得的。首先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群际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是直接教学的结果,比如告诉孩子某些群体成员不好;也可以是间接教学的结果,比如角色扮演。其次,尽管同辈群体在各种各样的话题上都有类似的态度,但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的群体态度和他们的同辈群体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例如,P.Neal Ritchey调查了白人学生的艾滋病偏见、种族偏见、体重偏见和性别角色偏见,发现孩子的态度和他们的朋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最后,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电视、书籍、电影、视频、游戏等各种各样的媒体,很多时候会以刻板的方式描述性别、年龄和种族、民族群体。这些描述为孩子们学习这些刻板印象提供了机会,进而形成偏见态度。尽管目前关于媒体与儿童群际态度关系的研究较少,但现有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关系是存在的。

4.群际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偏见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儿童为什么会基于人们的某些特征而产生偏见。群际发展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群际发展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偏见的发展是认知发展过程的副产品,通过认知发展过程使儿童理解所处的世界及其规律。该理论认为,偏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制定分类规则、分类、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发展。将环境中的元素分类是帮助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机制。孩子们最初是根据人的身体特征来分类,比如肤色,然而,随着他们认知的发展,他们可以根据抽象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宗教。此外,通过分类,他们也开始将积极和消极的特征与这些类别的成员联系起来。

三、总述

偏见来自于遗传因素、社会学习或认知发展吗?在某种程度上,答案可能包括上述所有理论。每个人都有遗传因素,这些因素或许会导致偏见倾向,同时偏见倾向可以被环境影响,包括学习,增强或抑制。此外,信息不仅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生根,而且会受到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未来关于偏见的研究应该注重跨学科合作,为减少偏见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Bigler,R.S&Liben,L.S.Developmental intergroup theory:Explaining and reducing children’s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6:162-166.

见习论文篇10

1. 深入各部门走访不够。

2. 工作细节把握不到位。

1、对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对师生宣传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2、工作满足于完成财务工作就好,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1、对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干事动 力不足。

2.工作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1、学习自觉性差,较被动。

2、处理工作不够冷静,较急躁。

3、参加集体活动较少,与同事交流少。

1. 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2. 工作缺乏创新性,有急躁情绪。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2.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2.业务技能有待加强和提高。

3.处理问题有时有急躁情绪,缺乏忍耐性。

1、脾气易急躁,处理问题有些简单不细致。

2、不注重及时新闻的学习,需要养成每日坚持收看新闻的习惯。

3、视野狭小,关注网络新闻多,而关注本地新闻较少;今后要多关注 学院贴吧学生反映问题。李新成 耿晓健 王艳芳 胡长龙舒长辉 李晶璐 李 莹王浩鑫王超

同志对其他党员 批评意见清单(xx 年 8 月 27 日)一、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条)1.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 停留表面, 例如: 撰写学习心得、 读书笔记,敷衍过关。

2.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懈怠心理,例如:作为体育老师应 该在平时自发组织学生开展更多体育活动,如健美操,而不是 坐等安排。二、对同志的批评意见(2条)1.没有充分学习、了解党的政治理论,致使在运用理论武 器指导实际工作上有欠缺。

2.因在校事情多、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关 注, 例如: 学生到办公室咨询事情时, 因无暇顾及而挥手说 “不 知道” ,学生即是教师党员走群众路线的主要对象,要做到心 中时时有学生。三、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条)—1— 1.工作方法保守,不能大胆创新。例如:在班主任管理班 级工作中, 遇到新问题没有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寻找对应的解 决方案,而是一味照搬其他班级的方法,致使在班主任工作上 没有较好凸显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2.在物理教学中缺乏持久耐心。例如:学期开始针对后进 生指定了一套详尽的辅导计划,却在落实过程中日渐稀疏,效 果与目标存在差距。四、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条)1.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 停留表面, 例如: 撰写学习心得、 读书笔记,敷衍过关。

2.没权衡好几项工作的精力分配,因办公室事物繁忙,而 对语文教学有所疏忽,例如:有一次在批改作文时接到外出通 知,便草草批改,没有认真一一批阅。五、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 条)1.没有充分学习、了解党的政治理论,在运用理论与政治 科目教学结合上不紧密。

2.工作、 生活中勤俭节约意识不强。

例如: 在办公室打印, 没做到双面打印,有时会没关灯便下班离开。

六、对 同志的批评意见( 2 条)1.缺乏理论指导实际能力, 比如对学生的计划任务没有落2—— 到实处进行指导。

2.对资源没有节约意识,在生活中有浪费现象,比如有浪 费食物,不必要的生活开支等。

七、对 同志的批评意见( 2 条)1. 1.没有充分学习、了解党的政治理论,在运用理论与 政治科目教学结合上不紧密。

2.工作、 生活中勤俭节约意识不强。

例如: 在办公室打印, 没做到双面打印,有时会没关灯便下班离开。八、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条)1.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例如 对党组织布置的学习任务多抱着应付的心理完成, 没有真正理 解,吃透。

2.工作中缺乏攻坚克难的艰苦意识,例如,工作中遇到困 难第一反应不是动脑筋思考怎么去解决, 而是上网查找或是借 用他人的方法。九、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2条)1.对学生的情况掌握不详尽,例如,有学生来问问题,有 时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对其平时表现也不甚清楚。

见习论文篇11

讨论交流法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交流、对话,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成为实现其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讨论教学的重点在于问题的创设、方法的设计及对讨论氛围的控制等方面,但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了讨论活动顺利有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因此,对讨论结果呈现方式的关注,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

笔者将一般教学过程中,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归纳如下:

1、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呈现方式,他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形成小组统一观点,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这种讨论方法省时高效,能再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且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可以受到启发。但是,若小组内有学生提出一些独特又有见解的观点,教师很难发现,因为这种结果呈现方式只能代表小组内绝大多数同学的观点,结论。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问题较简单,讨论意见会趋于一致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对于政治理想的概括问题,很容易梳理,意见很容易达成一致,因此采用分组交流式比较合理。

2、辩论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之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以辩论会的形式讨论交流。

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的快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把握不当,可能会让课堂秩序混乱,同时让反应不够敏锐的学生脱节,并且花费时间较多。

因此,对于课文中可能会有两种争锋相对的观点时采用,比如,对于《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形象认识的问题,学生的意见可能有“英雄”和“非英雄”两种,采用辩论交流法呈现,效果会很好。

3、自由交流、讨论结果。

自由交流法是指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认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照顾了每一位想展现自我、发表观点的学生,但是多名学生回答难免费时较多,一旦引导不倒位,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课堂节奏很难把握。

因此,自由交流法适用于讨论的问题很有开放性,每个学生几乎意见都不一,并且可以让很多学生有自我展示、表达的机会。比如,学习《边城》时,文中古朴、淳厚的民风,人情与人性之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感受等问题,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中,肯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4、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见习论文篇12

通过近几年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查发现,各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着相对薄弱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法学专业的特点,来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学实践教学运行体系,确保运行体系的实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法学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成为了高校有关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学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本文将选取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中开展较为普遍的模拟法庭、专业见习和观摩开庭三个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推敲出每个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难点和管理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活动的各项要求及考核标准,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模拟法庭

1、模拟法庭活动的作用

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法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地在于法律职业生涯的历练。法学学生对法律职业充满憧憬和向往,却少有机会去经历和体验,对于法律职业的职业需求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传统项目,模拟法庭为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孕育职业品格、训练法律思维、强化实践技能提供了准实战平台。因此,举办模拟法庭,搭建起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平衡发展的桥梁,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势在必行。

2、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必须有相应的设备和环境作为其开展的物质保障,模拟法庭,是模拟法庭活动开展必备的场所,为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是校内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模拟法庭应该以法院真实法庭环境为标准进行建设,一般最小可以容纳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至少约 100 平方米,包括必要的实验室设施,如服装有法官袍、律师袍、检察官服装、法警制服,桌椅有审判区桌椅设备、旁听区桌椅设备,徽章有法官、检察官、律师徽章,标牌有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诉讼人、原告人、被告人、公诉人、辩护人、第三人、证人等标牌;电子设备有打印机、电脑、摄像机、投影设备、实物展台、音箱、功放设备等。模拟法庭实验室通过逼真的环境,营造法庭氛围,保证了学生置身于特定场景下,进行真实的演练,使学生能够感悟庭审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拟法庭活动使用的案件通常有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大类。模拟法庭所选的案件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可模拟性。专业性要求所选案件要有一定的争议同时具有理论深度,最好选择有社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案件;复杂性要求所选案件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案件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可模拟性要求所选案件能够应用于教学和具有可诉性,双方的主张都有一些证据支持,以便在法庭上形成辩论,锻炼学生的举证、质证、应变能力。按照以上要求,在案件的选择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案件,也可以建立案例库,案例库应由专业老师在法院真实审理的案件中选择,但是为了保护隐私的需要,要对案卷进行后期的编纂,以便适合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案例库要按照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大类建立,每一个案件分为法官材料、原告材料、被告材料。不同的角色只能掌握自己的材料,这样更接近于实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组织。

首先,确定模拟角色。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先组成相应的团队,然后以团队为单位来确定活动中所从事的角色(如审判方、原告方或被告方)。在审判程序中(以民事案件为例),审判员2名,设审判长1名;被告人2名,被告1名;原告人2名,原告1名。原告、被告针对案件情况进行模拟开庭,法官根据开庭情况做出裁判。

第二,庭前准备阶段。民事案的件庭前准备参照民事诉讼的实际流程进行。原告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活动负责老师递交书和证据目录,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由活动负责老师将书副本发送被告方。被告方于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意见和证据清单。活动负责老师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原告方的书和证据目录、被告方的答辩意见和证据清单一并交给审判方,并确定开庭时间。

第三,法庭调查阶段。原告、被告针对案例材料内容进行举证与质证,时间由审判方掌握。

第四,法庭辩论阶段。陈述意见:先由原告方发表意见,次由被告方发表答辩意见。辩论阶段:先由原告方针对被告方答辩意见展开辩论,辩论交替进行,分别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发表最后意见:先由原告方发表最后意见,次由被告方发表最后意见。辩论只基于已提交证据所规定的事实,辩论过程中,不得提出新的影响庭审进程的事实、证据等。言辞辩论程序各部分均应在适当时间内完成。

第五,合议庭休庭合议。

最后,法庭宣判。由审判方进行庭审小结、作出最终判决。

3、模拟法庭活动的考核

模拟法庭庭审活动结束后,可以由活动负责老师,或者是由聘请的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检察官、法官或者律师,对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模拟法庭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原告方和被告方法律文书法律知识使用是否恰当,逻辑推理是否合理,资料搜集与运用是否得当,结构的清晰程度及组织是否合适,文书格式是否规范,现场庭审环节法律知识使用是否恰当,逻辑推理是否合理,言辞表答、应对能力和临场风度表现如何;审判方开庭前准备是否充分,案件事实调查是否清楚,法庭辩论阶段控制是否得力,案件裁决是否信服,语言表达和临场风度表现如何。

二、专业见习

1、专业见习的作用

专业见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通过专业见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及见习行业的业务情况,增强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初步获得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委等事务部门的见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以下目的:

首先,深化法学理论的学习。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的实习就是将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理论知识。

第二,了解和熟悉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处理法律事务和办理具体案件的程序、方法和流程。

第三,了解我国法治进程,体会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四,进一步加深对实体法的理解与掌握,加深对各种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运用法律处理法律事务和制作各种法律文书等司法实践能力。

第五,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为将来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2、专业见习的组织

专业见习的有关材料。专业见习主管部门须制订完善的《专业见习教学大纲》和填写准确的《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并据此开展见习教学活动。《专业见习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见习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见习性质、目的和任务;专业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专业见习程序与时间分配;专业见习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为专业见习学生的具体安排。《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信息,专业见习单位及联系方式,专职指导教师信息,见习形式等。

专业见习的纪律。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前,要加强专业见习纪律教育,保证专业见习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专业见习学生在专业见习期间须遵守如下见习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遵守学校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尊重见习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专业见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须经见习单位兼职指导老师和学校专职指导教师同时批准,累计请假不得超过7天。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遗失和损坏专业见习单位保密文档。严格遵守见习单位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使用见习单位打印机、电话机等从事个人事情。爱护公共财物,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专业见习单位的仪器设备和见习用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参加集中见习并集中住宿的学生,未经专业见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双重批准,一律不准离队单独活动,不准离队外宿。

专业见习教师。专业见习主管部门要精心安排专业见习指导老师,确保专业见习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专业见习活动由专、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完成。专职见习指导老师由各院系选择理论知识扎实,实务技能较强的校内教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由学校自行聘任专业见习单位有关人员担任。专职见习指导老师在见习实施阶段须履行以下职责:在专业见习准备阶段与见习基地联系人取得联系,商定见习有关事项;同兼职指导教师联系,共同商定专业见习实施方案。见习初期,做好见习基地与见习生之间的协调工作。与兼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了解专业见习开展情况。解答学生专业见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指导学生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掌握见习期间学生思想生活状况,适时进行教育帮扶工作。收集日常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料。

3、专业见习的考核

专业见习考核由学校专业见习领导小组自主组织。专业见习考核成绩统一按百分制记分。学生参加专业见习考核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专业见习任务,并提交《专业见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和《专业见习鉴定表》。专业见习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专业见习手册中的专业见习鉴定为40分,专业见习报告为60分。专业见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计算出总分后,将成绩上报学校成绩主管部门。

三、观摩开庭

1、观摩开庭的作用

观摩开庭是一种开放式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或邀请法院到学校现场开庭然后学生旁听,这样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时所学到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对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旁听结束后,还可以主动和法官、指导教师、同学交流,写出个人旁听总结报告。

观摩开庭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系统和全面的法律训练,学生领略真实的庭审过程,观察审理进行中的每一个步骤,聆听法官、公诉人、犯罪嫌疑人、辩护人的问讯及陈词,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诉讼程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拓宽学生对司法审判的感性认识,提高对于法律的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观摩开庭,加深对案件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庭审程序,学习法律工作者的经验,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提高法律执业的信心。

2、观摩开庭的组织

法学院应该在学校附近的法院或法庭建立实践基地,与基地加强沟通,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法院联系,选择合适的案件,组织学生旁听;或者在法学院范围公告案件开庭的信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件,按照法院的相关要求,参加旁听;另外,法学院也可以将法院的真实审判引入校园,在校园内真实开庭,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旁听。

3、观摩开庭的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

见习论文篇13

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试着提出1-2个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

②四人小组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成员轮流读出自己所画出的句子并提出问题,从中筛选出1-2个大家都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认真填好以下讨论记录表:

③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这样,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同时,还把确立学习目标的权利大胆放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体现个体差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目前,虽然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在形式上运用了“小组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但不少教师将自己认为需要小组学习的内容事先设计好,在讲授到这些问题时提出来,让小组讨论。这样,学习内容是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实质上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我认为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某一段落、某一问题等),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交流,必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由于“小女孩擦火柴看到幻觉”这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我先引导学生初读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从整体感知小女孩看到的幻觉依次为“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最喜欢的一节,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学后,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样,把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求。既然是喜欢的选择,学生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需老师穷尽各种办法来激发了。

三、指导认真倾听,让学生综合别人意见

要提高小组使用学习的实效性,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学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并进行补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形成集体的意见。为此,教师在巡听中应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各抒已见,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分组讨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先从多看电视的好处方面思考,有哪些理由;再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有哪些理由。要求大家敞开思想,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别人发言,不断提醒学生听别人发言时要边听边想,想想别人说得是否有道理,或找出别人发言中的漏洞和错误,进行补充或反驳。这样,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各抒己见,很快就能对“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意见。

四、给小组充足的学习时间,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时提出了很多或较难的问题与学习要求,如果留给小组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很短,学生则读完课文,最多自学了几个生字、生词,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就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是些肤浅的、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五、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发表小组的看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