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1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类社会思潮给教育和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方面,教师为了增加课时津贴,疲于应付教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利于直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越来越浓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物质金钱产生过多追求,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不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当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类现象,致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迫于学术和专业技术评聘的压力,高校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师存在抄袭学生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到学生中间,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部分教师缺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意识,课堂上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规范,严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语粗俗、举止不雅,甚至违公德,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解决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也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各种疑问。但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问题,认为上好课就是好教师,把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片面的从教学中分离开来,或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无关。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管观念,要让教师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要善于树立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典型人物,达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教育大学生的目的。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在鼓励教师们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3.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放入教师岗位考核指标中,将师德师风与聘任、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挂钩。

4.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校应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可定期在教师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在建设好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2

二、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1.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内在要求。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倡导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媛说的好:“治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者在教化。”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都会感染被教育者。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引导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灵魂工程师,直接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其综合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同时还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2.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现实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经济振兴的关键在科技,科技进步的根本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而发展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师。美国专家指出:在对未来的高科技的挑战中,只有教师才能最终实现我们设计的蓝图。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呼唤着具有更高素质、更高师德的教师队伍。如何保持自身权威,承担更加丰富的职业角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必不可缺的路径选择。

3.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教育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自奴隶社会以来与学校共始终的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人类不可一日无教师。在绵延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中,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他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科学发展、人才成长建立了不朽功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教师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个人和祖国、民族的未来,这必然要求教师是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时时处处能起表率作用的优秀人物。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校的教育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它与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与中华民族复兴能否胜利实现都休戚相关。因此,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至关重要。

三、大讨论活动的目标任务

通过师德师风大讨论,营造一个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不是一时的权宜之策,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的需要。通过活动,努力实现“四个有所突破”: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增强师德修养的意识上有所突破;二是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在把握师德师风的要求上有所突破;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实效上有所突破;四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探索师德建设机制的长效性上有所突破。

四、大讨论活动的内容安排

本次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从2010年07月开始,到2010年10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1.学习动员阶段(07月15日~07月30日)

一是召开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活动安排。二是开展学习培训。由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辅导讲座与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事迹、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三是创设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务公开栏、宣传橱窗、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阵地将《规范》等文件精神宣传到全体师生,为大讨论活动创设浓郁的学习教育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每位教职工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各2篇。

2.讨论交流阶段(08月1日~08月15日)

一是对照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专题讨论,明确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新内涵。二是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分析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明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的问题。四是组织调查问卷,征求多方意见,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改提高阶段(08月16日~08月30日)

一是个人找准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方案;二是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营造出争先创优大环境,切实提高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水平。

4.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09月)

一是回顾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个人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总结,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推优评先。结合年度考核,开展推优评先工作,形成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五、大讨论活动的工作要求

1.营造活动氛围。成立学校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学习小组,制订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计划。9月08日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内容安排、工作要求,增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活动中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2.开展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辅导讲座与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事迹、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师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3.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开展“铸师魂、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对学生关爱诚心、了解细心、教育耐心、服务热心。

4.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家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向教职工反馈。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更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3

一、党校提高教师和学员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党校教师和学员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党校领导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校教师和学员管理的首要任务,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首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培养党校教师和学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党校领导要调动广大党校教师和学员参与党校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做好党校教师和学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面对利益调整时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他们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党校领导要主动关心党校教师和学员的心理、生活状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党校教师和学员排忧解难,消除本职工作的后顾之忧。党校要营造用心留人、安心敬业的文化氛围,为党校教师和学员道德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开展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党校要始终将师德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性工作。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师表、师品、师能、师智四个方面。在把握师德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师资培训、政治学习等方法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以下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坚持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观念,坚持正确的原则,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职业光荣感,使自己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有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用严于律己的治学态度,追求学术的不断创新并且教书育人;再次,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素质教育。最后,教师还要主动关心学生生活、品德、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状况,以德育教育优先,坚持育人为本;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学生做出榜样。

二、党校教师提高学员道德素质的方法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生力军,而党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责任,在重视党校学员学业完成的同时培养党校学员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员的思想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为主,引导和帮助党校学员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重点课程建设范围内,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党校学员身心健康发展。

校风学风建设是塑造师生人格、陶冶师生性情、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必然选择。校风学风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反映,加强校风学风对于规范师生道德行为、提高师生道德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爱国敬业、勤奋务实作为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宗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教学观念,营造优良教风;通过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和准则,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而营造奋发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在大力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的校园氛围中,可以促进师生在道德素质建设方面共同进步。

(二)职业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规范学员道德行为。

学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职业道德建设不具备强制性,所以为了使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行为约束的作用,就必须运用制度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新时期,学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既要依靠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又要依靠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在职业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遵循引导与制约、教育与管理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通过树立先进模范弘扬学校良好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学员的行为。学校应当杜绝将职业道德建设停留在口号、文字上,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校管理中,使学员成为教书育人的践行者,良好职业道德的推动者,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总之,对于党校教师和学员而言,应当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制度建设着手,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规范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行为;对于党校学员而言,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着手,提高党校学员思想素质,培养党校学员道德习惯、完善党校学员道德人格。党校学员的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必须重视党校学员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教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滨.试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种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2]贾少英.试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几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4

一、师德教风建设存在问题和原因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和教风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建设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政治信念、道德修养、职业理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等方面都表现突出,高校整体师德和教风朝着健康、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然而,由于社会、高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等原因,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教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机制不健全,道德理想缺位

部分高校师德教风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师德教风建设规范性文件。有些高校虽然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但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认真落实或者执行力度不严,师德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个性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活跃性和易变性[9],在师德教风工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有可能偏离道德准则甚至违背师德。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收取学生礼品、私生活不检点、学术不端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道德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师德教风机制不健全有关。

(二)培养方式陈旧,职业理想弱化

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和教风培养不够重视,在培养形式方面没有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主要培养方式仍然是组织理论学习、召开有关会议和讲座。基于社会分化和思想多元化态势的不断演变,青年教师更加崇尚对新事物、新理念,而对旧事物、旧观念存在一定抵触和逆反心理。在长期陈旧的教育培养方式影响下,青年教师价值观念和职业理想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理想信念缺失、职业理想弱化等现象。他们留在工作岗位并非为了实现原有的职业理想,更多的是满足于高校人文环境和职业声望,忽视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考核机制单一,职业水平不高

大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在师德、教风方面的考核方式单一,如在师德方面的考核仅停留在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在教风方面仅限于期初教学检查或者日常督导,缺乏常态化、多样化的考核机制。教师青年阶段是职业塑造与定型的过渡期,也是职业水平提升的关键期,如若施加一定考核压力,能促进其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的快速提高;反之,则会起到阻滞作用。例如,许多青年教师并非师范专业出身,没有受过师范专业系统的职业道德熏陶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入校后缺乏考核压力,有些青年教师对提升职业水平不以为然,课堂松散、混乱情形时而有之,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违背师德的行为。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服务意识淡薄

师德教风监督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校尚未建立师德状况调研制度、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师德教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学生评教机制、“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由于高校对教师的师德教风监督不到位,少数青年教师追求名利的观念增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淡化,把更多精力置于兼职取酬,与学生沟通交流时间很少,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奖惩力度不足,进取意识不强

有些高校对师德教风先进典型和负面典型的奖惩力度不够,如对师德表现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岗位聘用、职务晋级、课题申报、评优评先、导师遴选等方面并未优先考虑,而是侧重科研成果。对师德表现一般、教学水平低的教师,只要没有触碰到“红七条”和有关制度,其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绩效奖励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并无区别。由于激励和惩处机制不够鲜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青年教师进取意识的激发,有些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只投入小部分精力应付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对自身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掉以轻心。

二、师德教风协同建设机制

高校不仅对违背师德教风行为的青年教师给予了严肃处理,也出台了许多措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但是,许多高校尚未厘清师德与教风的联系,将师德和教风割裂,出台的措施忽略了两者的协同,建设成效发挥不够显著。积极有力的师德建设能够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良好教风对教师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正视师德和教风两者的相互作用,积极探索师德教风协同建设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良好师德教风的养成。

(一)教书与育人协同

师德是育人的前提,教风是教书的灵魂,师德和教风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只有深入挖掘师德与教风之间的相互关联,促进教书与育人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良好师德教风的形成,有效遏制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现象。在教师招聘的“入口关”加大职业道德规范有关知识的考核,在新教师业务培训中增加师德专题教育方案,在教学督导中加强对教师言行规范的监督,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遴选时侧重考核教师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等。教风建设与师德建设活动相结合,将青年教师教学风貌和教学技能纳入师德典型人物评选的评分项目,将“我最喜爱的老师”、“年度优秀教师”、“教学技术能手”等评选与道德讲堂活动一起纳入师德教风系列活动等。

(二)制度机制建设与教育培养方式创新协同

建立师德教风制度、机制是加强师德教风的关键,也是师德教风教育培养方式得以创新的基础;而师德教风教育培养方式的创新,又有利于挖掘和凝练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教风,加大优良师德教风典型事迹的传播,从而促进各项制度和机制更好的落实和执行。在师德教风制度机制建设与教育培养方式创新,必须齐抓共谋、协同推进。在制度和机制方面,出台规范性文件,如制定师德教风教育、考核、表彰、舆情反馈等制度;建立完善的机制,如在师德教风检查、评比、投诉、惩处等环节建立有效机制。在教育培养创新方面,可以组织“头脑风暴”大讨论,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组织青年教师讨论社会热点、舆论热点问题[10],通过思想碰撞的方式予以教育引导;积极塑造师德教风特色品牌,发挥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开展“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案例征集,开展“弘扬师德文化、传承优良教风”承诺签名等活动;注重教育培养的实践性,善于将师德教风培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如鼓励教师开展以师德教风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

(三)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学能力提升协同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扎实的教学能力是优良教风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理想信念能促进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在职业生涯中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扎实的教学能力能促进青年教师充满信心,提高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因此,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邀请高水平专家讲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开展理想信念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定期组织开展校、院两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示范教学奖”、“教坛新秀奖”、“教学进步奖”等评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在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快速提升。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5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孔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高尚师德师风就是中华民族提倡的为人师的重要标准。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贯彻党和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堡垒,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加强高校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的思想基础。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将高校教师师德定义为六个方面,爱国守法和敬业爱生从教师思想意识水平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教书育人和严谨治学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角度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道德加以规范,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旨在通过教师的服务与引导作用引发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高校院系作为一线教学科研单位,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与组织者,高校基层院系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水平与学校整体实力。从院系层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强师、强教、强校、强国的必然选择,从院系层面总结探索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是高校将各方面工作做实、做深、做广、做好的必然要求。

一、抓牢“三个引领”,加强师德师风组织引导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在院系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应抓牢学院党委引领支部,支部号召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环环相扣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体系各环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引领方向。一是发挥教育作用,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精神,将师德师风工作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群众,围绕时事热点,把握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发挥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对符合师德规范要求的优良行为进行宣传,努力使全体教职工浸泡在师德教育的海洋中,充分营造师德教育活动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师德意识;三是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推广高尚师德故事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教职工共同追求高尚师德。

(二)落实基层行政体系行动引领的重要职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优良师德师风需要教学、科研、行政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与实践。通过优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与教书育人理念;通过严格的科研审批流程与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培养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廉洁从研意识;通过党政联席会、系所领导的严格要求播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动理念;通过高效的行政工作效率和规范的行政事务办理程序舒适教师工作环境……总之,发挥行政体系各部门的重要职能,在行动上全面引领高尚师德师风。

(三)挖掘教师内心深处自我引领的高尚情怀。提高师德修养要内外兼修,在加强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的同时,还要抓好人心工程,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强化师德学习氛围,通过工会教代会等途径加强与教师的思想交流,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师德规范要求,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规范,将追求高尚师德作为从教生涯的基本标准之一,将追求卓越师德转化为内在意识与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我引领,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入手,提升自身修养,以高尚师德形象垂范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二、打造“三个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团队影响

(一)打造师德理论学习平台。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在于学术道德水平和师德师风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新教工培训、校园文化渗透、师德师风讲座、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培训过程中涤荡教师灵魂;二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要求教师以在线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学习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教书育人理念方法、上级文件精神解读等课程,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三是开展团队互帮互学,以组织支部党员座谈交流、分享读书笔记、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四是做好教师自学辅导,及时搜集整理正反面典型材料事例,发放师德教育相关文件,夯实教师师德理论基础。

(二)打造师德师风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使教师在共同的活动与努力中实现共同进步,高校院系应积极寻求突破,不断拓展交流方式,搭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师活动平台。以教学交流研讨会、评课说课汇报会、中青年教师交流会等活动引导教师;以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三育人”标兵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宣传等活动鼓舞教师;以球类比赛、大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凝聚教师;以教职工集体生日会、新春联欢会等活动温暖教师。在丰富多样的教师集体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植入师德师风宣传内容,在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贯彻高尚师德精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标杆作用。

(三)打造师德校外实践平台。首先可以考虑以团队活动为平台,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全体教师为支撑,把实地参观考察作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教师赴宋庆龄故居、航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同时,组织教师赴校外企业单位参观考察,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与合作办学工作,学习借鉴企业单位德育建设优秀做法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索实践,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三、建设“三个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

(一)注重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了解学院环境和教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实际需求,按照可行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体系,以此作为教师师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内容,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院发展愿景的一致性。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可行性要求,制度表述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制度内容应务实不能好高骛远,制度规定要符合学院实际不能夸夸其谈;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系统性要求,制度覆盖范围要适中不能过粗过细,制度构成体系要系统完整不能蜻蜓点水,制度文本思路要清晰有序不能杂乱无章;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发展性要求,制度制定要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不能陈旧,制度实行要关注师生反馈不能墨守成规,制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以上原则指导下,组织专人梳理完善学院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从基本道德要求、师德理论学习要求、师德行为规范、教学规范、学术规范、廉洁从教从研规定、师德评价方式、考核标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打造适应院系情况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二)重视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建设。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我们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但是为了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也十分必要,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职称评定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工和优秀感人的师德事迹及时宣传肯定,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在制定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采用量化与泛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关注师生口碑的同时,采用调查问卷、业绩指标的方式对师德师风表现量化衡量,最大程度确保考核方法的科学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设。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是高校院系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学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有利于督促各项师德制度的落实,优化师德师风环境。首先,从教学育人主体角度,教师自我监督是督促指导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高尚师德行为的根本来源;其次,从教学育人客体角度,理顺师生意见反馈渠道,以设立院长信箱、师德举报热线等形式受理师生意见并积极主动解决;同时,从学院监督角度,高校院系应成立德育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说课评审等方式监督教师课堂质量,及时纠正有悖师德师风要求的行为,通过学术、学术道德监督等方式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从舆论环境角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将全院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置于上级部门、全体师生和社会舆论的视野中,自觉接受多方监督。

〔参 考 文 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陈利荣.加强高校师德教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6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落实好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开展“铸高尚师德师风,树良好教育形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使良好的师德师风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成立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特成立我校的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全体教师应同心协力,携手并进,爱校如家。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全校教职工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具体计划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要把教师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每周一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师风整治的紧迫感,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师风建设具体内容,以“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师德观。在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树立起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

“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邪教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以及其他娱乐活动;⑥不准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⑦不准训斥、指责和羞辱学生家长;⑧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摊派读物及推销商品;⑨不准、酗酒以及说脏话;⑩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留怪发型。

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师德师风禁令及其他师德师风规范,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3、结合上级对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有关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教育体制的转轨变型。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1、本学期开展“铸高尚师德师风,树良好教育形象”主题教育。围绕树立师德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演绎“教师之歌”三个方面的内容,引导教师经常以师德规范对照自己言行,大力弘扬正气。通过板报、会议等大力宣传教职工在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队伍。铸师魂,强调教师要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育师德,强调教师要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强调教师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2、强师德树新风,促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职工的本职工作。学校通过本次活动,大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好各项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基本功、优质课、论文、文明班集体等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县、市级教学(科)能手、学科(术)带头人的申报与评比,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实施。

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年度考核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到实处。

(五)展示学校风采,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鼓励教师多发信息报道,展示我校教师师德风采,树立我校新形象。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成立机构,安排部署阶段

1、成立机构:依照安排,积极成立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2、安排部署:召开全体教师关于深化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动员会,学习市、县教育局关于深化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的相关文件。

3、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和教育法律法规,确定每周一为集体学习时间,周二至周四为自我学习时间。

4、及时传达并组织学习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教职工积极认真开展讨论。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深入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日)

1、查找问题。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查找自身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主要突出以下方面:(1)、领导班子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2)、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影响教师整体形象,损害学校声誉的问题。(4)、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

2、针对自身存在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上来。

第三阶段:征求各方意见,切实整改并予以落实阶段。

1、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校长信箱,召开学生和家长会、问卷、个别谈话,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并将征求意见分析梳理后,如实向教职工反馈。

2、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立即解决,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后,建立相应的督察制度,并及时跟踪其落实情况,建立师德档案。

第四阶段:总结剖析,评比宣优阶段。

1、回顾总结。在学习、评议、整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包括师德师风培训制度、承诺制度、考核制度、表彰制度、一票否决制度等在内的长效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长期化、有效化。

2、对通过本次活动评选、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并大力宣传,把师德师风活动引向深入。

六、保障措施:

1、严格考核管理。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7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在院系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应抓牢学院党委引领支部,支部号召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环环相扣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体系各环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引领方向。一是发挥教育作用,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精神,将师德师风工作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群众,围绕时事热点,把握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发挥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对符合师德规范要求的优良行为进行宣传,努力使全体教职工浸泡在师德教育的海洋中,充分营造师德教育活动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师德意识;三是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推广高尚师德故事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教职工共同追求高尚师德。 

(二)落实基层行政体系行动引领的重要职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优良师德师风需要教学、科研、行政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与实践。通过优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与教书育人理念;通过严格的科研审批流程与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培养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廉洁从研意识;通过党政联席会、系所领导的严格要求播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动理念;通过高效的行政工作效率和规范的行政事务办理程序舒适教师工作环境……总之,发挥行政体系各部门的重要职能,在行动上全面引领高尚师德师风。 

(三)挖掘教师内心深处自我引领的高尚情怀。提高师德修养要内外兼修,在加强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的同时,还要抓好人心工程,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强化师德学习氛围,通过工会教代会等途径加强与教师的思想交流,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师德规范要求,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规范,将追求高尚师德作为从教生涯的基本标准之一,将追求卓越师德转化为内在意识与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我引领,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入手,提升自身修养,以高尚师德形象垂范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二、打造“三个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团队影响 

(一)打造师德理论学习平台。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在于学术道德水平和师德师风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新教工培训、校园文化渗透、师德师风讲座、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培训过程中涤荡教师灵魂;二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要求教师以在线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学习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教书育人理念方法、上级文件精神解读等课程,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三是开展团队互帮互学,以组织支部党员座谈交流、分享读书笔记、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四是做好教师自学辅导,及时搜集整理正反面典型材料事例,发放师德教育相关文件,夯实教师师德理论基础。 

(二)打造师德师风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使教师在共同的活动与努力中实现共同进步,高校院系应积极寻求突破,不断拓展交流方式,搭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师活动平台。以教学交流研讨会、评课说课汇报会、中青年教师交流会等活动引导教师;以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三育人”标兵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宣传等活动鼓舞教师;以球类比赛、大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凝聚教师;以教职工集体生日会、新春联欢会等活动温暖教师。在丰富多样的教师集体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植入师德师风宣传内容,在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贯彻高尚师德精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标杆作用。

(三)打造师德校外实践平台。首先可以考虑以团队活动为平台,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全体教师为支撑,把实地参观考察作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教师赴宋庆龄故居、航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毛泽东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同时,组织教师赴校外企业单位参观考察,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与合作办学工作,学习借鉴企业单位德育建设优秀做法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索实践,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三、建设“三个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 

(一)注重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了解学院环境和教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实际需求,按照可行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体系,以此作为教师师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内容,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院发展愿景的一致性。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可行性要求,制度表述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制度内容应务实不能好高骛远,制度规定要符合学院实际不能夸夸其谈;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系统性要求,制度覆盖范围要适中不能过粗过细,制度构成体系要系统完整不能蜻蜓点水,制度文本思路要清晰有序不能杂乱无章;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发展性要求,制度制定要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不能陈旧,制度实行要关注师生反馈不能墨守成规,制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以上原则指导下,组织专人梳理完善学院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从基本道德要求、师德理论学习要求、师德行为规范、教学规范、学术规范、廉洁从教从研规定、师德评价方式、考核标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打造适应院系情况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二)重视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建设。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我们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但是为了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也十分必要,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职称评定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工和优秀感人的师德事迹及时宣传肯定,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在制定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采用量化与泛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关注师生口碑的同时,采用调查问卷、业绩指标的方式对师德师风表现量化衡量,最大程度确保考核方法的科学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设。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是高校院系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学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有利于督促各项师德制度的落实,优化师德师风环境。首先,从教学育人主体角度,教师自我监督是督促指导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高尚师德行为的根本来源;其次,从教学育人客体角度,理顺师生意见反馈渠道,以设立院长信箱、师德举报热线等形式受理师生意见并积极主动解决;同时,从学院监督角度,高校院系应成立德育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说课评审等方式监督教师课堂质量,及时纠正有悖师德师风要求的行为,通过学术、学术道德监督等方式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从舆论环境角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将全院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置于上级部门、全体师生和社会舆论的视野中,自觉接受多方监督。 

〔参 考 文 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陈利荣.加强高校师德教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8

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师德师风建设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教师个人之间的事,与学生关系不大,实则不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育人,教育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从学生层面来看,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化育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此有着明确的阐述。指导学生如何交友时,传统经典《孟子•万章下》指出:“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善于开导、循循善诱,《论语•述而篇》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时,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如何求知、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师风建设若忽视了“化育学生”这一关键要义,师德师风建设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从教师层面看,师德师风建设还亟需“化育自我”。“化育自我”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立身做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建设的需要。教师要想化育好学生,必先化育好自我,此是万丈高楼之根基,对此,中国的文人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首先应学会安身立命,培养自我积极的生活态度。《孝经•开宗明义章》首先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始于孝,却不终于孝,教师应关爱自己,珍惜生命,筑牢自我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更好的“化育学生”。其次,教师应有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论语》中对此论述颇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再次,教师还应养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教师应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以自身高尚品格来“化育学生”。由此,师德师风建设决不能偏于一隅,顾此失彼,只有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学生和教师自我的双重作用,认识到“化育学生”与“化育自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互补,将“化育学生”与“化育自我”有机统一,两体并用,才能真正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真正意义,才能由此找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9

二、集中教育活动过程

1、学习、提高阶段。我们采取了单周集中学习、双周分散学习、平时自学的形式,并且要求每人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莘县教育局规定的“三项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事迹选》。在学习时教师做到了三有:有学习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此阶段我校集中学习了6次,分组学习、讨论4次,教师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

2、讨论阶段。根据莘教发21号文件精神,组织教职工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讨论,明确了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并针对“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教师事迹及“范跑跑”事件进行了大讨论,开展了“如何结合实际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如何关爱学生”、“怎样和同事、家长和谐相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的大讨论,全体教职工写出了心得体会。

3、分析评议、查摆问题阶段。按照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六十条》,组织教师开展自评、互评,重点进行“五查五看”活动。对所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逐项逐条整改,力争做到师德“零违规”,使每个教师的师德师风得到进一步好转,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真正使我校教师队伍成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队伍,成为一支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队伍。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学校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学校拟定了《教师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对各科任教师进行评议,要求教师撰写好家访札记和家访个案。

2、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学校在10月中旬举办了“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演讲中,教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抒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3、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教师”征文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我心目中的教师”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1000余篇,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新形象。

4、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学校校委会成员联系一名教师,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科教师、每班前三名优秀学生联系一名学困生搞好学习,并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使帮助学困生工作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得到具体落实,不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力。

5、开展教师人生格言、教育格言、教师忌语征集活动。通过人生格言、教育格言的征集,更加坚定了教师教育理想与信念,使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6、开展“学先模见行动”岗位创建活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事迹选》,深切体会教师的爱与责任,激发全体教职工学先模见行动、立足岗位争奉献的工作热情。

7、开展“评选最满意教师”活动。根据学校师德师风实际,学校把“评选最满意教师”与“三爱教育”活动、“师德承诺”活动结合起来,使“评选最满意教师”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学校经过广泛地民主评议,推选出了学校的师德典型代表。

8、开展了面向社会、面向家长、面向学生的“师德承诺”活动。全体教师从思想品德、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以“我的承诺”的形式,向家长公开做出承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9、开展“五查五看”活动。认真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和自查自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自觉开展“五查五看”活动。

10、组织师德评议。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六十条》、新颁布的《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组织教师开展自评、互评,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深挖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

11、健全师德档案,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借本次活动的东风,结合我校实际,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师德师风学习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实行职称晋升、干部提拔任用、评优树模“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成果显著

这次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1、全体教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形成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10

会上,王xx作师德专题教育辅导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阐述。

 

王xx指出,要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是政治性。师德师风分量之重、要求之高,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二是时代性。重要论述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满足时代之需,同时具有鲜明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的重要理论,散发着科学睿智的理性光辉和震撼人心的真理力量。三是实践性。重要论述是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的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日益彰显出更强大的实践伟力。四是文化性。重要论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高度自信。

 

王xx表示,要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师德的内涵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师风的内涵包括教师作风、教学风范、学校风尚,二者相伴而生,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一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师德是师风的内在基础,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二者共同折射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公众评议教育的一把标尺。二是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师德为百业道德之首,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特殊道德。师风是师德行为表现出的特有精神状态,即教师这个职业所特有的风度风尚风气的广泛社会影响。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良好的师德个体是学校优良师风、校风的组成部分,主要靠自律养成;优良师风、校风可以塑造培养教师个体的师德,主要靠他律约束,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王xx要求,要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质量水平。一要认清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二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新任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创新组织保障路径;培育重德养德风尚,创新激励引导路径;完善评价监督体系,创新监督约束路径。三要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广大教师要着眼职业特性和育人使命,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不断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真我做人、真情做事、真理做学问,让教书育人成为毕生的事业,在学生成长中、在学校建设发展中获得人生的价值。要坚持以德立身、以真我做人,坚守教师品行的底线;坚持以德施教、以真情做事,彰显教师文化的底气;坚持以德立学、以真理做学问,擦亮教师育人的底色。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11

一、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

德是对教师操行修养的基本规范,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保证。

1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

青年教师应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端正教风,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这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深刻揭示了从政或从教者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师道贵表,以身作则[1]。行道贵在表率、示范、引领,故“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青年教师应始终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2努力培养脚踏实地、勤于研究的学习习惯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即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道德。“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所谓“务本”,就是修养德性。“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荀子?儒效》)。孔子毕生致力于传道,并不断完善和修养自己,是我国古代大力提倡师道并且努力实践师道的教育家,其在道德修养、教书育人、学术贡献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教师要被学生所尊敬或爱戴,必须要克服自身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认真学习,勤于研究,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3感悟职业,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高校大多都十分重视教师师德的教育,比如,以学习、讨论、心得体会、师德标兵的评选以及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形式为主的师德师风教育。这些做法的确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师德现状。但与此同时,在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上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教师领悟教师岗位的真谛,从而使得每一位教师能够从内心热爱这个职业。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而不至于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笔者非常认同“感悟”这个词。一个人一生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在于“感悟”。每一个人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最终的工作成效都取决于他对事物的思想认识,而思想认识程度的关键在于他对事物的“感悟”。“感”是感性的、物质的,“悟”是理性的、精神的,感悟的关键在“悟”。《土生说字》曰:“悟”从心,吾声。“心”为内心。“悟”为我心而悟,我心而觉,强调了悟是靠自己的本心去领悟、开悟、觉悟,本意是觉醒、明白。“悟”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悟”是人的一种认识转变过程,即由迷惑到清醒、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由愚痴变得智慧,由贪嗔痴变成真善美。从心,说明要用心去体察、体验,去感悟人生和职业的道理,强调的是思考;从吾,说明思考是用自己的身心去认识客观世界,去省悟自身。

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源或者说是内动力,即在于“感悟”,感悟教师这个职业的真谛和本质属性。人们常说,教书育人是一种“良心活”,本身就说明师德的评判标准和考核体系不可能完全科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这一职业的正确感悟,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所以要想真正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还得从“心”抓起,还需修炼“内功”,还要真正“觉悟”。

二、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环境建设工作

1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2]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也提出:“全社会要更加尊重教师,关心教育发展,支持教育改革,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全体教师的高尚形象,要加大宣传和表彰那些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有口皆碑的教师的力度。”[3]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敬,社会应该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倡导向优秀教师学习活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高校应树立为人师表的好风尚,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努力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师德认同感。

2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的导向及其激励和调适的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对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有益功能。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思想观念的熏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也不例外。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由环境文化、学风、教风、校风所构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巨大教育资源。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全体师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作风和情操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致使他们内心萌发出一种职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努力营造能够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潜能的工作环境

要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以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为方向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以公开招聘和竞争择优为主要的遴选机制,从而使得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需要对青年教师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激励他们爱岗敬业、创新创优。青年教师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突出的优点和明显的缺点,因此高校要处理好青年教师长处发挥和短处抑制的问题,做到在人才使用上扬长避短,而不应在处理实际事务过程中,因为一点失误就“一棍子把人打死”。要把发挥青年教师个人的长处和实现组织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切实以人为本,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4创造关心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人性化、人情味要贯穿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始终。高校领导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才,要鼓励青年教师的求知欲望,积极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进修、培训的机会,开展业务指导和“传、帮、带”工作,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更快地提高。高校的党政领导要掌握各类教师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要关心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关心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关心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了解和掌握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加强情感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学习条件和生活待遇。对某些难以解决或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要搭建便于青年教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创造关心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环境。

三、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高校党委应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要重视发挥各级组织和各二级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二级学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努力营造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必须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可能地开发教师的潜能,营造一个识才、荐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工作环境。在制定学校人事制度和教职工利益分配的各项政策时,切实体现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倡和鼓励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行为,将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评选“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先进个人的形式激励全体教师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

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应配套制定师德师风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尽可能地将其标准化、定量化。可以采取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四位一体”的综合权重评价,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晋升和聘用的重要依据。对严重不符师德师风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使教师自觉增强敬业精神,规范自身的师德行为。当然在这个评价机制形成之前必须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多次研讨,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案,避免“一纸空文”。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弘扬奉献和牺牲精神,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这也是有效帮助教师成才和提高其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

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是过去许多高校出现师德师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相对其他职业,自主性比较强。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上基本应由教师自己做主。因此,各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有必要建设一个由学生、管理层以及社会三方构成的监督网络,根据师德师风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行为规范,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一定的压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毕诚中国古代师道、师德和师风[J]中国德育,2010(4)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7-09-01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12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志在2013年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三个牢固树立”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立标。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待提升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社会功利主义现象的负面影响,以前教师“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部分教师教书和育人分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是:“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尽管“教育具有价值性”是事实判断,部分教师出于不同的心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回避或干脆否定教育的“教育性”,导致育人效果打折扣。2.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提升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学校在管理和考核体制的政策制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教师为了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出现了为发论文而发论文,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进而造成科研品质难以提升。此外,在对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教师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轻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3.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软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与其他硬指标相比较既难考核又不容易找到抓手,因此,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如师德评价缺乏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师德建设载体缺乏统筹规划,师德监督未形成完善的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二、浙江大学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117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发挥学校特色优势,通过“四个强化”,不断在提高学校师德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强化教育引导,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1.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教师上岗第一课每年8月份,学校将师德师风专题作为新进教师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编入《教师手册》,为新教师配备职业导师,发挥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2.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全覆盖2012年6月7日,学校启动实施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学校全体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开展一遍轮训。截至2014年6月,学校已先后举办“育人强师”培训班次42个,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3844人次。3.成立“求是导师学校”,增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责任感浙江大学于2007年成立“求是导师学校”,旨在提高研究生导师专业学术能力的同时,帮助导师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目前已举办6期。(二)强化典型引领,构建多形式宣传示范载体1.“三评比”树立师德标杆定期举办“三育人”标兵、“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评选表彰,每次评选活动师生参与度高、宣传覆盖面广,通过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浓厚氛围。2.“三平台”展现师德风范通过开展庆祝教师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女教授联谊会等教师自组织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心灵朋友、做学校的桥梁参谋、做学术的骨干精英,做社会的智囊服务,全面展现当代教师的师德风范,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奉献,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3.“三倡导”推进师德宣传倡导师德宣传与师德理论研究创新相结合、与成果出版相结合、与历史师德楷模示范引领相结合,设立师德研究课题,举办师德论坛,出版一批如《领航》《先锋》《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等宣传浙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著作等,推出“院士长廊”(建于2006年5月,展出院士153位)和“百年文科名家展”(建于2010年7月,展出名家大师53位),深入挖掘当代与历史的师德楷模,大力宣传师德典型,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强化文化熏陶,构建多方位师德建设环境1.排演大型原创话剧《求是魂》,大力弘扬求是精神2013年至今,话剧《求是魂》在校内公演5场,赴京汇演3场,反映竺可桢对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展示竺可桢校长追求真理、培养英才、守护文明、爱国奉献的辉煌一生。2.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编发背景资料、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家研讨、开展核心词征集、选树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切实可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3.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出台《浙江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纪检监察工作规定》,明确将“加强本单位的师德师风学风教育”作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开展“清心?正道”廉政书画作品展、“廉洁教育季”系列活动等廉洁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广大教师廉洁意识,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四)强化建章立制,构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1.师德考评有制度出台《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关于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德育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岗位聘任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师德监督有手段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申诉、投诉和举报;每年从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退休教师中选聘督导员,协助督查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教职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对学术诚信行为实现全记录,多管齐下,有效推进师德监督体系更透明化、科学化和制度化。3.调查惩处有程序成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小组落实查处机制,制订《浙江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和处理细则》和《浙江大学教职工学术规范问题调查工作规程》,形成一套缜密的调查处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处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往往是多个部门,各自“搭台唱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部门之间师德方面的工作职能有时会交叉、重复,有时又会出现工作无人“补台”的情况。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由专门的学生部门来负责,教师思政工作(包括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来承担。2013年,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应提上工作日程。2.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划出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底线。“要将高校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行为不断得到校正,调动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将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并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并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进一步建构起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予教师最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肯定。3.建立统一的“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将教师的科研信誉通过系统及时进行备案,加强科研诚信监督。建议地方省部级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做法,要求所有的结题材料必须经过查重审核,防止学术作假事件的发生。4.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因而国际上的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贡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必须具有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应该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能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承担起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篇13

学校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路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教育、德育为首,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但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往往容易被片面认识或被淡化,这也是一种错误倾向,学校德育工作覆盖各工作领域,需要学校班子成员去认真思考和统一认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班子成员分工抓工作并不是分开德育工作,而是分管领导具体抓,校长亲自抓,每一件工作都含有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涉及到师德师风,涉及到校纪校风,涉及到教风学风,涉及到学校的校容校貌,因此,德育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学校工作的深化。抓学校德育工作从学校班子入手,就应从师德师风、校纪校风、教风学风、校容校貌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调整考虑班子成员各自的分担工作任务,从围绕“一盘棋”的思想出发,以德育工作为扭带,各司其职。在工作中,德育处或分管领导占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负责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展的活动方案,组织具体的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要以围绕“树师德、铸师魂”的方向开展工作,这样,在工作中就容易朝着同一个方向协调发展。思想认识的统一是抓好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工作中,学校班子成员要经常召开工作通报会,预先通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以使学校工作在开展中达到上下沟通,和谐发展。德育思想在班子成员脑子里的统一是学校抓好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键,班子成员有了统一的德育职业观,学校就有了正确的德育工作的方向。

三、营造德育氛围,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每一节课都涉及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的理想教育,每一节课都考验着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都考验着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都在考验着每位教师,所以,德育工作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开展,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除了课堂主渠道外,还要环境建设方面考虑,则“德育工作”需要创设情景,创设情景的工作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需要创设,校园内要设置校刊专栏、卫生评比栏、学生展示平台、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班级内要有黑板报、评比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等等。学校要利用一些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或结合时机要求,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喧染德育气氛,例如,结合一些重要节日,“开展文娱表演活动、出版专刊、开展报告会、开展知识竞赛、开展卫生爱国运动、开展体育活动、开展评比活动、召开表彰会、平时有组织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等等,这些都能为学校的德育氛围增添浓厚的德育气氛和为学生思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制定好开展德育活动计划:

这里的“德育活动”是指学校在一个学期中要开展的系列大型教育活动,①如聘请关工作的同志到校作报告、或者开展一场纪念会(三五学雷锋日、四五祭扫革命烈士墓、五一劳动日、六一儿童节、十一建国节、十三建队节、元旦、在延安文艺会上的讲话纪念活动、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活动,等等。)②如开展一场安全防范教育动员大会(防控非典、防控手足口病、接种麻疹、防台风、防地震、防暴风雨、防交通安全等教育大会,举行疏散演练。)③如开展一场捐资献爱心活动,开展一场革命传统教育大会、法制教育大会。④如举办一场书画展览活动、优秀作业展览活动、举办一场文艺汇演活动。⑤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⑥举行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等等,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属于德育活动的范畴,需要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在学期初提前通盘考虑,制定好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的时间,确定好组织者和参加人员,要确定好活动的教育目的。制定德育活动计划,要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要结合教育局的工作意见,要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德育活动计划要列入学校工作周历表,以便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

五、加强管理与监督,保证德育工作质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