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通用航空论文实用13篇

通用航空论文
通用航空论文篇1

2.城市建设的需求

直升机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直升机可以在各种复杂空间内畅通无阻的飞行,作为空中机动平台和作业工具,直升机将为城市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供新方法、增加新维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公共服务的需求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领域将成为直升机应用的新领域。直升机在治安管理、城市消防、应急救援、医疗急救等社会公益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启用直升机参与公共服务。随着低空空域管制放宽,将有更多的直升机投入应用,未来20年内全国的应用数量将会突破1000架。

4.航空旅游和航空运动的需求

据统计,世界上有1000多家通用航空公司正在开展空中游览和航空旅游业务,直升机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5%的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是由航空旅游产生的。航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为国防服务,为国家培养航空后备队,而且随着私用飞机驾照培训正在逐渐兴起,这一领域还会成为通用航空产业新的突破点。

二、民用直升机产业链分析

民用直升机产业属于高关联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风险、高效益等产业特征,对拉动内需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大有裨益。民用直升机产业链一般可分为3大部分:飞机制造、企业运营及支撑运营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直升机制造包括飞机研发、总体设计、零部件加工、发动机与机载设备研发生产、飞机总装及交付试飞;直升机企业运营包括使用直升机进行各种类型的飞行;飞行服务保障包括机场、飞机维护与修理、油料储运、航材储备与供应、航务服务、导航设施与空管指挥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直升机产业逐渐成为全球性产业,形成了各个环节在不同区域集聚发展的分工网络。虽然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在国外通用航空产业的巨大冲击下,产业内竞争剧烈,产业环境不容乐观。以直升机制造业为例,我国直升机制造业主要以转包生产的方式为全球整机制造商和结构件制造商提供初级零部件产品,从事低技术的加工和组装。产品附加值低,设计和研发能力弱,投入与创新不足,严重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导致我国飞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和价值链的低端。随着我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成熟与完善,建立以飞机制造为中心,围绕飞机制造进行配套生产、提供服务的园区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客户培训、服务保障是直升机产业链的4个核心环节。民用直升机产业的未来发展特征是通航发展,基础设施先行;运营托管,导入市场需求;维修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飞机制造,由外而内、先部件后整机。

三、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不足

虽然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业日益受到关注,民用直升机产业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但由于发展环境受限、行业自身成长缺陷及消费观念落后等问题,民用直升机的发展现状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严重滞后。

1.发展规模不足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旧较大。目前全世界大约有私人飞机30余万架,其中2/3在美国,中国的私人飞机只有200架左右,数量很少。以民用直升机为例,美国有近3万架直升机,俄罗斯直升机有3000多架,加拿大有1000多架,巴西也有500多架。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民航注册的直升机仅有206架,机型近30种。中国民用直升机拥有量不及世界民用直升机总数的1%,仅巴西圣保罗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民用直升机数量就超过中国的总和。

2.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在基础设施、空域管理、人力资源、产品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尚未建立起配套齐全、运行良好、专业高效的民用直升机服务网络。民用直升机训练、转场、作业等空域申请程序较为复杂,缺乏相应的机场和起降点,油料供给匮乏,行业整体人才和技术储备薄弱。目前的城市规划既没有考虑到生产性的飞行需求,也没有针对直升机起落和通航需要的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在应急救援方面,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和统一的指挥、管理与协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直升机搜救体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都是采取临时紧急调用的办法,不仅运行效率低,专业技术水平也差。同时,我国应急救援直升机数量有限,据统计,全国只有200架左右的民用直升机可用于应急救援,运行密度极低,是主要西方国家平均水平的1/25。

3.自主品牌缺乏

我国民用直升机机队中九成以上是外国产直升机,,自主生产的直升机大都是军用机,虽然现阶段有了以AC系列为代表的一批民用直升机,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一些应急救援和突发危机管理中,目前民用直升机尚不能担当此重任。例如,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紧急调用军民用直升机154架飞赴灾区,其中民用直升机只有42架,国产直升机只有14架,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救援和社会应急管理的需要。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受发展环境、发展体制、发展理念、经营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发展明显不足。近年来,在低空空域逐渐开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通用航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的研究,我国从2009年到2015年,通用航空的直接经济效益可为50亿~100亿元,可提供3.3万~6万个就业机会;整个通用航空产业收益预期为140亿~240亿元,能提供13.2万~24万个就业机会。民用直升机作为通用航空的主要飞行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空域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相关产业技术基础还不够强大,核心技术还有所欠缺,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制度、理念、保障体系等方面推动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发展。

第一,对民用直升机产业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加快直升机产业体系建设。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正处于生长期,西方各大直升机制造公司已纷纷看上了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在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形下,扶持国产直升机工业,提高国产直升机产出能力,加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产业已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财税、金融、投资、采购及土地使用等政策,推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建立适合低空空域开放和用户特点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低空空域使用许可制度,提高空管服务水平。借鉴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分析不同类别用户需求和飞行活动的特点,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低空开放环境下民用直升机的发展需要。

第三,加快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直升机起降点、空管及油料保障设施设备的建设,做好通航机场网络、空情雷达网络和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增强直升机发展的服务保障供给能力。对于现有直升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航空专业机构给予重点关注,从学科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直升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研制经费投入,并逐步完善培养体系。

通用航空论文篇2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航空运输业发展时间长,对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总结出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机制规律以及发展趋势。Huddleston和Pangotral”研究发现,机场的航空运输网络是城市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能直接改善城市的经济活动,Bmeckner[2I进步发现,机场的航空客货运输服务体系是对城市经济影响程度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Freidheim和Hanss(W^^欧洲、亚洲等地的知名枢纽型机场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大型民航枢纽机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Guilherme[4I从民航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入手,对新加坡和中东迪拜等旅游城市的民航运输业和旅游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民航运输业能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民航运输业的高度发展是旅游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的基础。JohnD.Kasarda, Jonathan D.Green【5】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认为民航货物运输业对国际贸易影响很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ICeith研究了美国卡罗莱纳州多个机场,发现区域就业水平随着民航客货吞吐量的增加而增高,而且在民航运输业的影响下,区域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从原来以传统产业为主向转变为以高新产业为主。David和Ashish【7】认为机场周边地区是区域经济和民航运输业的优势集中地,将成为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重要集散地,正逐渐凝聚各种现代化社会经济活动,将形成全新的城市形态。

……..

2 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相关理论概述

2.1研究理论基础架构

本文对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包括民航运输业相关概念及理论、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其中,民航运输业相关概念及理论和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是本文进行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理论是本文进行最终系统分析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导。

……….

2.2民航运输业相关基本概念及理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等)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按照业务性质,一般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个类型。商业航空的航空活动,主要承担经营性的航空旅客和货邮运输业务,也称航空运输;通用航空,范围较广,是民用航空中除了商业航空的航空活动的总称,业务范围涉及农业服务、科研服务、体育运动、公务航空等各种领域。本文研究的民航运输,特指商业航空,主要研究经营性航空公司向市场提供航空旅客和货邮运输服务并以盈利为目的的航空生产活动。民航运输本质上仍是企业通过生产产品或服务来盈利的商业活动,同时作为交通运输方式的一种,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一起组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民航运输整体运力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在高效快速、远距离运输方面具有其它交通运输方面没有的优势,在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存重要地位。本文研究的民航运输业,就是从事民航运输各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产业,业务范围以商业航空客货运输为主。民航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利用航空飞行器将旅客或者货邮从起点转移到终点的位移过程,同样具有交通运输产品区别事物产品的两大特点,

一是不可储存的特点,二是产品的产生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点。民航运输业产品的价值及其使用价值,是通过市场中顾客对航空运输服务的购买行为来实现的,在整个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附加在服务对象身上。民航运输业客运产品,直接满足了旅客在一定要求下完成空间位置改变的需求,被旅客直接消费;民航运输业货运产品,附加在货物的成本上。民航运输业的产品只有实现旅客、货物的位移需求,才能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单纯的空间位移不能产生产品,只是运输生产资源的虚耗。 ……..

3 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因果关系研究..........19

3.1 研究思路和与基本理论..........19

3.2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21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23

3.4 本章小结..........33

4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35

4.1 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方法..........35

4.2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38

4.3 研究思路和模型构建..........43

4.4 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模型指标体系..........45

4.5 本章小结 ..........51

5 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实证分析..........53

5.1 数据来源和产业分类..........53

5.2 两地民航运输业对经济影响对比分析..........54

5.3 两地民航运输业对产业结构影响对比分析..........56

5.4 对比结论总结..........65

5.5 本章小结..........66

5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和产业分类

本文运用北京市2002年的130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的13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上海市2002年131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144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对北京市和上海市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在这四个投入产出表中,北京市2002年和上海市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将航空运输业分成了航空旅客运输和航空货物运输两个产业部门,北京市2007年和上海市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将航空运输业当成一个部门。为了对比分析,本文对北京市和上海市2002年的两个表进行调整,将航空旅客运输和航空货物运输合成航空运输业一个产业部门。在进行民航运输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时,为了避免一百多个部门分类带来的繁琐和结构特征不清楚的情况,本文对四个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部门进行合并,在整个产业结构所受影响的分析部分,侧重体现结构特征。在合并中,本文综合18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和42个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分类方法,将北京和上海这四个表中的产业部门分成了 23类,其中第一产业合并成1类,第二产业合并成12类,第三产业合并成了 10类。在第二产业分类时,为了侧重体现民航运输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影响及相对大小,将相关细化产业门类合并成了两类;在第三产业分类时,为了体现民航运输业对不同生产服务型产业部门影响的相对大小,将与民航运输业的生产活动高度相关的“运输仓储业”、“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单列。合并后的23个产业部门分类如表5-1所示。

………

总结

通用航空论文篇3

一、引言

2013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部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并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4-2040)》中明确将其建成生态智慧的航空大都市,为现代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示范。航空大都市理论由约翰・卡萨达教授提出,在实践中表现出理论的先进性。但该理论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国情提出,并未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河南这个内陆城市得到检验,因此分析了其在河南省情下的适用性。

二、航空大都市理论概述

1.航空大都市理论内涵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由约翰・卡萨达(John D. Kasarda)教授提出,是指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甚至向外延伸25公里,在结构上与传统都市类似,后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是大量通勤者居住的郊区,而航空大都市以机场为中心,是交通走廊、航空相关商业、住宅项目的集群[1]。

区域经济学教授曹允春给出的定义:以空港为核心,以高附加值、高航空依赖度、强外向型的临空产业为经济发展载体,以高收入、高国际比例的空港居民为社会发展构成并伴有高消费能力、高流动性的航空旅客,以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协调完善为生态特点,突出全球通达性、地域吸引力、临空产业辐射力、空港社会创新力、多元文化融合力、区域国际影响力的空港周边区域,强调以人为本的空港、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2]。

可见,航空大都市是城市的部分区域,其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及经济均以机场为中心,由核心层的航空城、由此向外延伸的走廊、航空相关产业集聚及居住产业组成。

2.航空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单纯交通设施―机场

机场在城市边缘,功能单一,主要作为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部分。此时机场规模小,客货运量小,经济容量不大,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主营业务以航空服务为主。机场附近存在旅馆、银行、餐馆等设施,但相互之间联系较小。

第二阶段:综合性质―航空城

随着机场规模扩大、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和航线网络化,机场开始发挥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逐渐与临近区域融合形成临空经济高度集中区域,最终具备完整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自我组织能力。从机场到航空城的转变是附加的功能和空间。

第三阶段:新的城市形态―航空大都市

这是城市化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该区域的布局形态:空港内有限的空间均支持高租金的活动,类似于市中心;空港圈外各类活动和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时间敏感程度排列;空港本身以各种轨道和公路交通方式与城市其他地点连接。

三、航空大都市理论在河南省情下的适用性

航空大都市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的部分城市不断得以运用,如北京首都航空城、美国孟菲斯航空城、德国法兰克福航空城等。但河南属于中国中部地区,其机场与区域经济情况与发达国家、中国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河南省情分析航空大都市理论的适用性。

1.天时

航空大都市的突出特点是不断吸引众多与航空业相关行业在其周围及交通走廊地带集聚,河南已具备航空大都市形成的天时。

首先,在全球网络化和速度经济驱使的21世纪,商业竞争法则是现代经济时代的“快鱼吃慢鱼”,航空运输显现出巨大的时空收敛性,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这为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发展航空经济带来了新契机。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革命的革新,全球正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产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东部沿海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郑州航空港区地处中原,多式联运(航空、铁路、公路)功能日趋完善,不断吸引国内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国际知名企业聚集,呈现出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枢纽建设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最后,郑州机场初步形成干支结合的枢纽航线网络结构,达到中等枢纽机场水平,其货邮吞吐量增速多年居全国大陆大型机场首位,展示出航空货运蓬勃的发展态势。

2.地利

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前提是机场的运营规模和网络通达性。郑州航空港区具备建设成全国甚至全球性区域交通枢纽的条件。此外,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密集的人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画圆,半径为500KM,人口在全国占比30%,GDP在全国占比27%;半径为1000KM,人口占比达56%,GDP占比达51%;半径为2000KM,人口占比达90%,GDP占比达95%,可见郑州航空港区所处区位具备建设航空大都市的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

3.人和

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区位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国内外航空公司及货代公司纷纷入驻,UPS、联邦快递、DHL、“四通一达”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充分展现郑州航空港区超高的人气。此外,郑州航空港区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经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河南省政府积极造势,强力推动促进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打造大产业,形成大枢纽,塑造大都市”;郑州市政府通过《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将国际航空大都市定位为郑州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河南已经呈现出不断吸引着众多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在其周围及交通走廊地带集聚的天时条件,机场的运营规模和网络通达性的地利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的人和态势,已具备航空大都市理论落地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通用航空论文篇4

中国民航法律体系涵盖三个层次的法律。第一层次: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它规定了中国民航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二层次:国家总理以国务院令或授权中国民航局的27部行政法规,它们明确了民用航空活动的种种规范;第三层次: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的115部现行有效规章。

目前,中国民航法律的英译并不盛行。中国民航局官网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有英文译本。顺应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大趋势,民航“十三五”也将启动,中国民航未来势必要开启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相应的,中国民航界的法律体系注定也要与国际化接轨,其英译也就势在必行。比如,行政法规和规章中包括一些与国际合作息息相关的法律(如《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外国航空运输企业航线经营许可规定》等),随着民航国际化新局面的开启,有相应的英文译本便显得至关重要。

二、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往往需要理论的指导。中国民航法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具有专业、严谨、规范、法律效力等特性,其英译需要精益求精。因此,找到一种翻译理论作为支撑,对于保证其英译质量大有裨益。在翻译界,功能对等理论可谓公认的权威性翻译理论。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讨论中国民航法律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为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所创,该理论强调 “功能”上的对等。“功能”是指语言在交际上所起到效果,翻译中的“功能”即“读者对文本语言(包括源语和译入语)的理解效力”。简言之,功能对等的核心内容为“读者反应论”,即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

鉴于该本质,功能对等理论兼顾两方面的对等:译文较原文的内容对等和语言色彩的对等。一方面,就内容而言,只有译文准确无误再现原文信息,译文读者才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另一方面,语言色彩的对等也必不可少。语言色彩是区别不同文体的重要指标,文体不同则色彩迥异,若译文无法再现原文的色彩,则译文读者也无法体会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所以,语言色彩的等效传递是功能对等的另一方面。译文和原文只有做到了内容和色彩对等,才真正实现了读者反应的等效性。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民航法律英译的指导意义

中国民航诸多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最具权威,且有着官方英译本,是诠释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意义的最佳例子,故此,下面选取了该法的部分条文,从内容对等和语言色彩对等两方面阐释该理论对中国民航法律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

1. 内容的等效传递

内容对等指译文和原文在内容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原文并且达到和原文读者同等理解力的前提。对原文的曲解、漏译或不适当的增译都是内容不对等。内容对等要兼顾两个方面:内容的等量传递和等义转换,前者侧重于将原文内容等量无遗地传输到译文中,后者侧重于原文内容在译文中的准确无误性。

根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译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它从量和意义上都毫无遗漏地传递了原文的内容,这种对原文忠诚使得译文的读者能够面面俱到地理解原文信息,进而保证了译文在读者视角中的完整性。

内容对等涵盖两个方面:内容的等量传递和等义转换,前者侧重于将原文内容等量无偏差地传输到译文中,后者侧重于原文内容在译文中的准确无误性。两者兼顾,中国民航法律的效力在译文中便得到了等效再现。

(1)内容的等量传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五十三条为例。原文:“军民合用机场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译文:Th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irports used by both military and civil air operations shall be separately formul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jointly.

可以看出,原文中的内容元素均在译文中呈现了出来:“军民合用机场”“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管理办法”“由”“另行”“制定”在译文中分别对应“airports used by both military and civil air operations”“the State Council”“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th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by”“separately”“formu-late”。此外,值的一提的是,原句中D号的含义是指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制定管理办法,因此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意义,而译文将其翻译成“jointly”,毫无遗漏、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细节。

(2)内容的等义转换。内容的等义转换是指译文与原文内容在意义上等效。下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关于民用航空器租赁中的第二十七条为例。

原文:“民用航空器的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对供货方和民用航空器的选择,购得民用航空器,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定期交纳租金。”

译文: The financing lease of civil aircraft means that the lessor acquires a civil aircraft pursuant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lessee with respect to supplier and civil aircraft, and leases it to the lessee, who shall pay rental periodically.

译文将原文中的“购得”一词翻译成了“acquire”,而非“buy”或“purchase”。在法律上,“acquire”意指“通过购买获得某物的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二十八条“融资租赁期间,出租人依法享有民用航空器所有权”,不难看出,出租人是航空器法定所有人,拥有航空器所有权。那么,这种情况下,用“acquire”更为精确,是对原文中“购得”一词意义的最佳翻译。

综上所述,内容的等量传递保证了译文原文在信息量上的完好无缺,而等义转换则保证了译文原文在含义上的准确无偏差。两者结合,便实现了中国民航法律翻译的内容对等。

2. 法律色彩的等效传递

法律文本在语言色彩上追求严格的规范性和连贯性,因此,其英译也必须将该色彩复制到译文中,进而传递给译文读者,这样做能让读者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体会到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的敬畏之心。

(1)规范性。中国民航法律是民航界的规范,法律文本的字里行间都有着高度的规范性,在英译中准确地传达了这种规范性,就有效传达了原文的法律效力。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四十八条为例。原文:“未经机长允许,机组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民用航空器。”

译文:No crew member shall leave the civil aircraft unless authorized by the pilot-in-command.

该译文中,“不得擅自离开”并没有翻译成“shall not leave”,而是采用了“no+主语+shall”的形式。很明显,否定词“no”置于句首,便赋予整句话浓烈的否定色彩,原句中的不容辩驳的命令性语气也就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了读者,译文的读者便能像原文的读者一样,对这句话的警示作用了然于心。

(2)连贯性。连贯性是指句子中各元素自然顺畅的衔接。中国民航法律语言虽然句式复杂,但句子各元素之间却有着严格的连贯性,绝对不会出现搭配不当、语法不通、衔接不畅等漏洞。这种衔接性是保持法律威严色彩的必备前提。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第一条为例。原文:“为了维护国家的领空……,制定本法。”

译文:This Law is enacted with a view to safeguarding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of territorial airspace...

原文中,“制定本法”是主动语态,其主语被省略,而译文用了被动语态“This Law is enacted”。这是一种保证连贯性的译法。众所周知,汉语是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所以,本条文原句中的“制定本法”的主语(国家)被省略,这并不影响中文的连贯性。而英语重形合,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本身的这个特质决定了它必须保证句子中各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英语译文改为被动,这样既按照原文的做法省略了立法人,也保证了译文句子本身的连贯性。

四、结束语

通^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英译本研究,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民航法律的翻译具有如下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一,在内容对等方面,通过保证译文的信息量和意义与原文一致,译文的读者便能够接受并理解到原文读者所能得到的同样的信息。

第二,在语言色彩对等方面,通过使译文完整再现原文的规范性和连贯性,译文的读者便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感受到该法律权威、严肃的风格。

第三,风格对等和信息对等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将中国民航法律的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在译文中得到准确重现,达到了读者反应的等效性。

参考文献 :

[1] 杨万柳.和谐视域中的中国民用航空法观照――以民航法律体系的完善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4(5):27―31.

[2] 王继慧,王宪生.读者感受因素对译文的影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16―117.

通用航空论文篇5

修改《管理办法》

此办法指《民航局关於引进进口通用航空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根据现行法规,无论是基於何种用途购买飞机都需进行审批,即使是基於展示或欣赏而购机也需要批文。此外,办理批文需要经过省监管局、地区管理局再到民航局各个主管部门层层流转审批,手续繁琐,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期间还须包含多次强有力的攻关。

在实际操作中,进口航空器在报关时还需要出示《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获得该证的前提条件就是已经取得了购机批文,因此,若无该证,航空器将无法从海关清关,也就是买得了航空器也报不出来关。所以,一纸购机批文将无论何种用途、多大起飞重量的航空器统统拒国门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用航空的在华发展。

为此,我们建议只针对作业类,并且是最大起飞重量在3.18吨的旋翼机和以上的通航航空器才要求办理购机批文,而且购机批文是在适航取证阶段才需要办理,而不是在进口时就需要办理。

修改双边要求

此要求指“二手航空器进口的适航双边要求”。目前,引进二手航空器中关於适航双边要求为:1.从制造国引进,需要我国与出口国有适航双边协定;2.从非制造国引进航空器,需要出口国与我国有适航双边协定;问题出在第二条上,出口国与我国适航双边协定只是针对出口国本国生产的航空器,而非他国生产的航空器。例如,若从法国直接引进一架美国生产的贝尔407直升机,套用第2条麻烦就来了。因为,贝尔407直升机非法国生产,虽然我国与法国(或EASA)有适航双边协定,但是内容仅限於法国(或EASA)生产的航空器从法国(或EASA)出口到中国。在实践中遇到此类问题,不得不先将本架贝尔407直升机出口到美国,随即由美国颁发出口适航证再出口到中国,俗称“洗澡”飞机。类似操作无疑增加了更多的成本并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是导致我国通用航空器引进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用航空的市场化进程。

取消转让航空器批文

按照目前的航空器引进管理办法,航空器引进一年内转让,购买者需要办理购机批文。既然购机批文是管理航空器从国外引进到中国而做出的规定,那么无需再约束航空器在国内的交易和流通。此规定,或许是主管部门为约束航空器倒卖等商业行为而制订的规定。但我认为,商业行为应该交由市场来优化,民航局更多的应该在民航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有效的合理措施。

明确到岸组装的定义

所谓到岸组装是指超出了厂家维修手册中简单的安装内容,涉及制造商组装手册的工作内容,是针对完全分解状态下的全新航空器。所以,凡是在厂家的维护手册中或一般持续适航手册中能够找到的内容均不应该算是组装范畴,更不该算是到岸组装范畴。在实践中,部分航空器为了运输方便拆掉了起落架,或直升机拆掉了旋翼不应该算是被分解了。因此,回国再组装也不应该算是到岸组装。

目前,对到岸组装的定义不够明确,导致了实际操作出现各种问题及各种人为干预。

时寿件的合格证要求过高

关於时寿件,目前要求有适航当局认可的适航标签,通常是FAA-8130或EASA Forml。对於美国或EASA,通航的飞机管理十分宽松,某一件航材可以完全是某145维修单位自己的质量标签,而这种标签FAA可以完全认可。但是按照现行的规定此类挂牵在我国完全不被接受,目前的办法是凡涉及此种部件就需要完全更换,大大提高了引进成本。

此条规定也是完全援引运输航空的管理办法,而没有照顾到通用航空器的特点,更没有考虑到通用航空中一般娱乐性质的航空器特点。

去除引进航空器的年限要求

虽然在我国民航局的规章上对引进航空器的年限没有明显要求,但是有时局方十分在意航空器的年龄,明确要求航空器的年龄不得超过10年或15年。针对运输航空的飞机,按照我国民航局的适航引进规章要求,针对超过14年的飞机进行龙骨和结构检查,但是大部分通航航空器由於运行的特点,每年只飞行一两百小时,运行15年也才不足万小时,所以针对此类通航航空器并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龙骨检查。

降低交付检查的要求

根据规定,引进航空器前需要交由民航局批准的维修单位进行一次高级别定检。此规定大大提高了引进航空器的门槛和难度,在国外寻找一家我国民航局认可的维修单位难度较大。参照美国或EASA的惯例,航空器出口前只需要完成一次相当於A检级别的100小时年检,施工单位也不需要是FAA.145维修单位。因为,对於小型航空器来说,维修并不需要145维修单位完成。

通航培训机型培训和签署问题

由於通用航空器的数量较小,导致培训业务也较难上规模。因此,无论是厂家还是第三方培训机构都没有动力去取得我国民航局的授权培训资质。这导致了部分机型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到一家民航局批准的可以完成改装训练的维修机构。以赛斯纳“奖状”公务机为例,2010年以前,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到一家CCAR.147培训机构进行机务培训,导致国内长沙远大集团和山西成功集团的两架奖状公务机在地上停留了一年多无人放行。因此,可以针对起飞重量小於3.18吨的旋翼机和5.7吨的固定翼飞机取消必须到民航局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限制。

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回国后应该无需再进行机型签署,应该参照FAA,此部分权限应该下放各个公司的质量部门。

通用航空论文篇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攀升,航空事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诸多空企业为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纷纷开始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该工作的实施有利有弊,实施的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航空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但是目前我国部分航空企业对空中交通管制及管制指令翻译工作还存在一定误区,制约了航空企业的发展脚步。

1空中交通管制及指令制定

1.1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

空中交通管制主要是运用导航、通信技术及监控等技术手段对航空飞行活动中的实际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航空飞行的整体秩序及安全性能,在空中国航线空域中有诸多管理空域,比如航空飞行路线、进近管理区、飞行情报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及塔台管理区等等,在不同的管理区域应采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利用导航设备、通信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及地面控制中心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以此来实现对航空飞行状况的实时监视、识别及引导管理区域内的飞机飞行状态。

1.2空中交通管制指令的制定

空中交通管制指令是由空中管制人员按照实际管制中的时空条件,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将该结论发送给机组,这一结论实质上就是空中交通管制指令。其所参考的时空条件主要包括飞行动态电报、进程单、气象资料、备降机场资料及雷达设备屏幕上的飞机运行状态等。

当空中管制人员获得外界信息后,将其快速储存于自身头脑中的信息库中,那么空中管制人员就会将新录入的信息与自身原有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两者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提取出

有用信息,将这些信息重新组合成新的模块,并为其进行编码操作,最后再利用标准的符号语言将其转化为空中管制指令,符号语言中不仅仅指中文符号语言,我国一些国际航空企业运用的是英文符号语言,这就需要空中管制人员具备一定的英文能力,能够将中文质量准确翻译为英文指令,从而将其发送出去。然而由于我国航空企业中的空中管制人员综合素质有所差距,在翻译过程中若英文水平不够,很容易导致指令翻译错误,从而影响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水平及航空的安全运行。

2空中交通管制指令翻译的误区分析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航空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有利于航空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确保航空运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存在诸多人为风险因素,若把握不好极易造成航空事故,从而威胁航空工作人员及乘客的人身安全。为了保证所有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航空企业的整体效益,应严格按照空中交通管制指令对飞机运行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准确翻译空中交通管制指令,但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诸多航空企业对空中交通管制指令翻译还没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指令中的中文管制用语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空中交通管制指令发送中最为显著的是英文管制用语,部分航空企业在选拔空中管制人员时将重点放在了空中管制人员的专业技能上,并没有过多考虑管制人员的综合水平,因此导致空中管制人员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对于交通管制中简单的英文指令还能够准确翻译,但是遇到一些稍微较难的英语单词就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在这种状况下不仅会降低空中管制工作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空中管制工作的质量,对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十分不利。

其次,随着航空企业的迅速发展,航班流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管制用语也不在仅限于中文管制指令,目前诸多航空企业已经将英语应用到多种空中管制指挥工作中,这一举动给空中管制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管制指挥中涵盖了多方面内容,当然涉及到的管制英文翻译也十分广泛,空中管制人员在管制指令翻译过程中无法准确无误的用英文将指令翻译出来。另外,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管制人员对管制指令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充分意识到空中管制指令翻译的重要性,因此在管制指令翻译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造成指令信息发送错误等状况。还有一些管制指令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只是对指令进行了翻译,然而并没有考虑对方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的问题,该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飞行员对管制指令的准确接收。

总而言之,目前诸多航空企业的空中管制工作人员对管制指令翻译工作尚未形成清晰客观的认识,航空企业要想走出空中管制指令翻译的误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应建立正确客观的管制指令翻译观念,真正认识到管制指令翻译的重要性及影响;第二,应定期开展英语培训课程,根据空中管制及指挥工作的内容制定与之相符的培训内容,快速提升管制人员的指令翻译水平,准确把握英文指令的含义;第三,在管制指令翻译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飞行员的英文水平,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英文对空中管制指令做出合理化翻译,从而使飞行员能够按照所翻译的指令执行工作,提高航空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准确的空中交通管制指令能够为空中管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而空中管制工作又直接关系着航空的安全运行,由此可见,管制指令、管制工作及航空运行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了保证航空的安全运行,促进航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走出空中管制指令翻译中的误区,解决空中管制指令翻译工作中的矛盾。

通用航空论文篇7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是针对从事民用航空器的设计与维修管理相关工作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而设置的。该课程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面较广,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工程管理是航空维修管理的基础,是航空公司维修管理的龙头,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现了初始适航与持续适航的衔接。因此,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航空器的设计制造,或进入航空公司/维修单位进行航空维修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理工类的机务专业学生一般认为管理类的课程是文科的课程,课程内容枯燥,学习方法主要是背诵,他们寄希望于考前老师复习、突击背诵,而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课堂上充分理解、吸收所学知识。为此本课程针对课程内容采用的项目教学法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消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诸多弊端。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实际是对学生所学习的飞机结构与系统、发动机、损伤检测及修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因此通过若干个设置的“项目”进行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使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相关信息,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案,目的是通过相关项目的进行,期望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项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项目方案的制订,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工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目的。通过项目教学的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锻炼了团队合作,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了解决问题的快乐。由于涉及飞机设计与制造的资料目前无法获得,针对教学内容可采用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持续适航方面,已收集的案例主要是营运人工程管理文件的制订等,如航空公司对于各民航局或厂家颁发的各类工程管理的文件的评估及处理方法。下面以“服务通告(SB)的执行”的教学项目为例,说明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如何某航空公司执行某发动机制造厂家颁发的服务通告(SB)的。由于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服务通告的作用,并提及对于服务通告的内容航空公司需经评估确定是否执行,但具体的评估方法与程序,航空公司如何执行等内容并没有具体解释。因此,设计此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项目工作使学生在掌握服务通告颁发原因及其作用的基础上,了解航空公司服务通告的评估与执行的方法和程序。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一般是5人,通过讨论与协调确定各位学生的工作,组长负责组内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客户端从Boeing、Airbus或发动机/附件制造厂的网站查阅各种类别的服务通告,了解了服务通告的分类,并熟悉相应服务通告的主要内容。通过民航局的相关规章要求,查阅航空公司的相关文件,并详细分析各规章及文件的要求,理解服务通告与其他相关工程文件的关系,掌握了航空公司对于服务通告评估与执行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各组学生分别制作了服务通告评估与执行的流程图,图1为某组学生制作的流程图。在程序的第一步,学生学习对SB的评估,需要了解该公司的飞机/发动机的机型及服务通告涉及的范围(由于涉及到附件厂家的服务通告需了解飞机上所安装设备的具体情况,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大,因此建议学生不用附件的服务通告)。另外,在此项目中,学生要做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根据相应的服务通告的内容编写工程指令(EO)及工作单卡。

二、形象化教学的应用

形象化教学,又称立体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视听手段,以科学准确的材料、浅显生动的例子、直观简洁的图式或图表来表达所要讲述的抽象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有许多涉及到逻辑分析程序、专业概念的理解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内容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关的概念与抽象的逻辑分析过程采用了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方法。

1.视频的应用。在讲解工程管理的概念及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时,采用的是给学生观看经剪辑了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空难案例。通过观看约7分钟的视频后,学生们针对此次空难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由此理解民用航空器维修中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工作的原则。

2.图片的应用。飞机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思想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且学生在相关的结构课程学习时主要侧重于结构的设计理论,并不涉及工程管理的内容,为此,对此内容采用了形象化的图片进行比较说明,如图2所示,通过该图片的对比学生反映可以很清晰地理解抗疲劳设计思想对于工程管理影响,很容易理解“对于不同的抗疲劳设计思想的结构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对检查周期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的概念。同样,对于损伤容限结构,不同的检查门槛值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图3进行说明。另外,对机结构常见的损伤形式,通过从航空公司收集来的各类损伤图片说明(图4)。

三、动画的应用

MSG-3的分析逻辑,由于非常抽象,利用简单的流程图,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利用powerpoint自带的动画功能和flash针对具体实例来演示逻辑分析过程。图5为确定MSI的分析流程,流程图中,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飞机系统项目的分析过程,将其中的红线用动画的方式逐渐出现,从而形象地展示出具体的分析过程。图6为MSG-3结构分析的逻辑示意图。

本文详细介绍了项目教学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该课程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应用于机务专业的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其他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7).

[2]田春霞.谈教师对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1,(2).

通用航空论文篇8

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航工业科技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崔德刚作了题为《多学科优化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应用》的报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超声速中心主任RECHARD G. MORGAN作了题为《实验室模拟超轨道气动热力学》的报告,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院长SEUNG JO KIM 作了题为《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航宇研发及未来展望》的报告,日本三菱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工程师NOBUO KISHI作了题为《三菱支线飞机发展状况——飞向未来》的报告。另外会议承办方还邀请了庞巴迪商用飞机公司副总裁BENJAMIN BOEHM和东京大学教授SHINJI SUZUKI分别作了题为《商业飞机项目——盈利是丈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和《使用机翼结构失效的无人机进行弹性飞行控制系统的飞行演示》的报告。会上代表进行了论文交流,200余篇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其中中国作者宣读论文40余篇。中国代表普遍反映本次大会具有报告质量高、学术交流充分、会议组织高效等特点,并表示通过三天的会议获益匪浅。

11月14日,召开了主办单位工作会午餐会,学会秘书长吴松和常务理事崔德刚代表我会出席。会议听取了承办单位关于本届会议情况的介绍;讨论了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会会议操作规范;表决通过了下届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通用航空论文篇9

15中国通用航空高峰论坛虽已结束许久,大家对于通航产业的殷切关注却并未消散。中国通用航空产业自1952年建立第一个通航飞行队开始,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无奈受多种原因限制,至今中国通航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也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a) 空域管理体制与通航发展难以协调

飞机要飞,首先得有飞行的空域,但我国现行二元化的空域管理体制极为严格,夸张点说,离地三尺就要打报告,“上天路”荆棘密布。现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民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都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对通用航空活动审批很严。规定中明确指出通用飞机要上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需要名航局颁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二是飞行员务必拥有飞行驾照;三是要经有关部门批准了飞行申请方可起飞。试想,即使满足了前两个条件,飞一趟要提前很多天计划申请,要通过军方,民航好多部门的层层审核,各个单位层级挨个作揖通报,按照批准权限,经批准后方可飞行,这种复杂繁琐的审批过程直接抑制了通航产业的发展和积极性,丧失了通航具有的快速便捷省事的行业特点。

b) 机场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通航飞行目前是“不让起飞”,飞起来了却又“下不了地。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的通用航空机场建立了400多个,但因为多年来通航发展不起来,建了机场也白建,使得机场数量逐渐下降。而且我国通航机场分布极为不均匀,绝大多数机场位于华北、华东、东北,地广福源的西部地区机场却很少。再来,通用航空机场想要建立,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制度,符合法律规定的布局和标准,再经有关部门批准。但悲催的是目前我国通航机场的审核办法是依照建设航空运输机场的标准实行的,审批标准过高,周期过长,不符合通航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严重影响到政府及企业对于建设机场基础设施的热情。最后,尽管通航机场建设的成本低、投入小、工期短,但也是需要跑道、安保、安检、消防、机务、维修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仅仅让通航公司一个个建立完善,恐怕根本负荷不来。就说美国,85%建设费用来自联邦政府,10%来自地方政府,只有5%由企业提供。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公共通航机场的投入扶持太有限。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通航机场的不发达,无法形成完善的机场网络体系,限制了通航产业的发展。

c) 通航人才紧俏,陷入缺失窘境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通航产业迟迟迎不来自己的春天,虽与“上天难”和“无地落”的政策法规有莫大(博客,微博)的关系,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端管理人员严重短缺,培养投资人才资源不足等“人不和”因素也是限制通航发展的重大根源。

先从从业人数上来说,据资料显示,美国拥有近120万名飞行员,而作为有13亿人的泱泱大国,我国只有不到4万的飞行员,其中有2.5万还是在商用航空工作。预测未来10年通用航空飞行员缺口将超过15000名,可见我国专业人才缺口极其的大。除总量不足外,我国通航人才就业结构也并不合理。来自部队或者民航公司的人占了通航人员总数的50%以上,而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只占极少的部分,造成了人才频繁跳槽被挖,就业形势颇为混乱的情景。最后,我国培养通航飞行人才的硬件条件不足。目前市场上形成了重民航,轻通航的传统,使得培养通航人才的机构少,规模小,具有垄断体制。像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单一所飞行培训学校,2015年运营飞机数量(220架)占到全国剩下高校加起来总和的五分之三。另外,国内大部分培训学校都没有培养通航飞行员的项目,且多是“绑定销售”,毕业了直接分配到各大民航公司,这也是致使通航业缺乏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原因。因此,航空培训步伐缓慢,举步维艰,滞慢了我国通航业发展的步伐。

纵使中国通航产业进步缓慢,看似进入了瓶颈期,但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的通用航空整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受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全球通航市场近几年虽有所复苏,但增长乏力。相对应的,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一直迅猛发展,通航市场也是异军突起。2012-2014年,年增长率超过20%。

在2015中国通用航空高峰论坛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如是说:“全球有超过10%的新出厂通用飞机被交付到了中国,目前中国正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介绍,“截至今年10月,中国通航企业数量已达271家,机队规模2168架,通航机场及起降点310个。中国通航企业总体处于盈亏平衡状态,盈利的企业占30%多。”

为了促进中国通用航空稳步健硕的发展,适应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2015中国通用航空高峰论坛指出未来,通航产业还需进一步“松绑”,用创新和改革冲破发展制约。

《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已于今年秋季上报决策部门,顺利的话,将在年内正式下发。目前,我国33%的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已从全域管制改为按管制、监视、报告三类不同属性管理。新规定实行以后,定会在政治层面上有重大突破,继续深化改革,更有效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全国要新建近500个通用机场,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合理规划机场建设,打破过去依照民航机场建造通航机场的固有思路,树立符合通航实际使用要求的理念,降低机场建设成本,完成庞大的通航机场建设任务,为通航产业发展铺好路,架好桥。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800个通用机场,按照通航产业就业带动比1:12,那么到了2020年,我国需要的通航人才为2-3万。因此,重点培养通航人才,增强就业人员的可塑性,举办非学历管理培训等等孕育人才计划都应该被列为发展通航的重中之重。

最后引用高峰论坛上高远洋的话:“政策信号十分明确:低空开放、支持通航发展。我们判断,未来三十年全球通用航空仍将继续得以迅猛发展,中国通用航空大发展尚需1-2年,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布局期和产业准备期。”因此面对暂时低迷的全球通用航空市场,中国应该变“被动跟踪”为主动引导,掀起通用航空飞机、发动机、机载、空管、运营、服务的技术大变革。

参考文献:

通用航空论文篇10

大会邀请了失效分析相关领域6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陶春虎报告题为“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及其实验研究”的报告,姚红宇报告题为“利用失效分析改进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适航管理”, 空军傅国如报告题为“航空橡胶制品失效特征研究”,李少平报告题为“关注元器件使用细节,提高整机装备可靠性”,谢里阳报告题为“可靠性评估与失效分析方法”,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刘昌奎报告题为“紧固件过载和氢脆断裂的探讨”。

通用航空论文篇11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在2010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可以预期在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首先,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中国航空运输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而现状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国际竞争中与处于劣势地位。其次,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趋势看,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国内市场受到切割。近几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都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最后,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外部资源环境,比如空域资源等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保障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跟不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完善航空运输经济理论,在形成航空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同时应用其系统的分析航空运输实践,从而有效指导中国航空运输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运输方式通常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五种,因此运输经济学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运输方式,而是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门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经济学学科。虽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普遍适用的,但这些原理一般不能随意平移或套用,因为每一个具体领域都存在着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技术约束或体制约束。同样,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虽然都是运输方式,运营的目的都是为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人或货物空间位移的需求,但是其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各有各自的特点和经营范围。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实践特点分别开创各自的经济学,比如航空运输经济学、铁路运输经济学和公路运输经济学等等。

既然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理所当然地也就决定了航空运输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以及它在运输科学中的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关于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到目前为止,中国理论界没有定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起步晚,因此,有关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当然会更加滞后;(2)虽然有很多学者就航空运输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虽然一些民航相关的高等院校开设了《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课程,但是很少有学者站在航空运输经济学这样一门学科的角度去全局、系统的研究。直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航空运输经济学这样的书籍问世。国外虽然有几本航空运输经济学的著作问世,但是关于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没有给予阐述。我个人认为航空运输经济学不应该作为运输经济学的分支,因为它与运输经济学的区别仅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个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种运输方式的共性,一个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航空运输,因此二者的关系不是包含与被包含,而是并列关系,都应该是经济学的分支。同时,航空运输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有关航空运输的学科提供必要的经济理论基础。当然,航空运输经济学也必须与有关航空运输的其他学科一起共同发展,只有航空运输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探索航空运输经济问题的内在规律,比较圆满和有效率地实现航空运输目标。

二、《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航空运输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为了确定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清楚地认识民航。

民航是民用航空的简称,是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航空活动,包括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两大部分。它是一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航空运输又可分为航空客运与航空货运两种业务内容。经营这些业务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提供航空服务可获得一定的利润,所以也被称之为商业航空。商业航空是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通用航空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自驾飞机从事的各种活动。一般使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例如农用播种、灭虫、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空中摄影、旅游、驾驶员学习飞行、私家飞机等等。通用航空灵活机动,用途很多,在发达国家中已是大众飞行的领域,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民用航空从组织体系上主要可分为四种,即政府部门、空管部门、机场和航空公司。机场构成网络的节点,空管部门保障网络路线的形成与正常运转,而航空公司在由机场与空管部门构成的运输网络上,完成航空运输生产,即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作为网络性产业,机场与空管部门形成的路网由于大量的资本沉淀及国家空域资源的特殊性等,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而在路网之上运营的航空公司则体现竞争性的一面。同时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三者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航空运输生产。政府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三者的特点,三者间的关系,制订相应的政策,促进行业的发展。

航空公司处在航空运输生产链的最前端,直接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受到的关注最多,对航空公司经济特性的研究也较多。同时,在民航运输生产的整个供需链条中,航空公司处于中心地位,而机场、空管部门的产品则是为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以航空公司为主,即以向公众提供航空运输服务以获取报酬的承运人为主。国际上这一系统包括从最小的“空中的士”到最大的拥有大型机队的航空公司,从包机到定期航班,从货邮运输到旅客运输等所有提供公共航空运输服务的方式,但不包括军事飞行和我们称之为“通用航空”的范围广阔的民用飞行。

三、《航空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明确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和确定研究对象之后,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已经清晰了。概括来讲,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与航空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讲,就是研究航空运输的需求、供给、市场结构、运价和政策等内容。其中,航空运输需求这一部分注重分析航空运输需求的特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航空运输的需求函数,进行需求弹性分析和需求预测等。由于民航是属于服务行业,而消费者在服务行业就是上帝,因此,航空运输的需求分析在航空运输经济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航空运输供给这一部分在阐述航空运输供给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构建航空运输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分析航空运输生产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同时,深入剖析航空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三个特性,并且界定三者的关系。此外,近二十多年来,航空公司联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航空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是航空公司联盟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因此,对航空公司联盟的产生背景、主要合作形式、分类、经济动因和发展现状的阐述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才会趋于均衡,并且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而现实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的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研究一个国家内的航空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其中市场行为包括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在明确航空运输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航空运输经济学重点研究航空运输价格的影响因素、制定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内容。但是,航空运输价格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相比更加复杂。首先,航空运输涉及国内航空运输价格和国际航空运输价格,而且这两种价格的形成方式不同,其中国际航空运输价格更加复杂,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协商,不是由一个国家所能掌控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侧重于国内航空运输价格的研究。其次,由于航空运输自身的特点,使得航空运输价格具有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所不具有的特点,比如多等级票价体系等,这些也是航空运输经济学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最后,与航空运输价格有关的航空公司的其他一些行为比如超订也在航空运输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航空运输政策对航空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航空运输政策主要涉及航空公司市场进入和退出、航空公司间的合并和收购、航空运输价格的制定和管理、航线(包括准入、暂停和终止经营)和航班安排等方面。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央行于2005年7月份进行了以建立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目的的改革。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特点决定了汇率变动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航空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随着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的成熟和完善,很多国内外学者对运输外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航空运输外部性系统的研究工作可以说还没有展开,至少在国内是这样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应该系统全面地探讨航空运输的外部性,并且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比如为制定机场收费政策)和进行机场投资决策时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林.航空运输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4版[M].张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通用航空论文篇12

0 前言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不断增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加大了航空货运量的需求,还为机场带来了空地联运、包装、分拣、报关、信息传递等物流增值服务的需要,大量的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机场从事物流增值业务,客观上要求机场设立相应规模的物流服务场所。

航空物流园区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依托,以航空飞行器及机场地面配套物流设施为核心运输服务作为手段,为多家航空公司、航空货运、综合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设施、物流信息服务及综合物流服务,包括航空货运站、海关监管货代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物流加工中心、快递中心、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物流增值服务以及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等设施,为国际、国内航空高附加值货物提供仓储、转运、加工、包装、快递、配送、报关、保税、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的机场航空物流设施,是具有较大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机场航空物流集结点。有的机场将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称为航空物流基地,如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我们认为它和航空物流园区实际上是同一事物。

航空物流园区主要设施包括货运站、货代监管库、航空快件转运中心、保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航空物流园区主要功能包括物流基本功能平台、物流增值功能平台、航空物流服务支持平台。

本文将用图论和渐推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物流园区进行布局设计.首先用图论法确定各子功能区核心设施选址,然后以核心设施为参考,用渐推法进行整体布局。

1物流网络中的中心点,中位点

物流园区基本功能区中包括仓库、配送中心、包装区、流通加工区为研究核心设施的选址问题,判定和确定网络的中心点、中位点的相关定义。如果系统中(货场、仓储、配送)各点构成点集。V (G) = {v1,v2,…, vP},

参考文献

通用航空论文篇13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通用航空发展发展缓慢,并且国内一直以来对通用航空行业认识不足。通用航空与商业航空运输本该是民用航空的“两驾马车”,并且由通用航空作为商业航空运输的人才与技术装备的后盾,才是该产业正常的发展状态。但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远远滞后,甚至需要商业航空运输的支持才能够运营,这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远。目前80%的通用航空产业是涉及飞行培训及工农林,而交通、消费领域严重不足;通用机场总量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极少,并且分布不均衡,发展缓慢;并且通航制造企业也相对较弱。

二、政策

近来,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促进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重视并推动通用航空的发展,明确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审核程序,并且指出研究通用机场升级转换为运输机场的机制;同时要培育通用航空制造品牌企业;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进程;完善安全监管制度等。在具体措施上降低通用航空企业的入行门槛,取消了通用航空经营许可原有的筹建认可环节,充分简化经营许可程序,维护企业自主决策权;对通用航空企业自有航空器的限制条件放宽,允许购买或者租赁;允许通用航空企业选择与自身航空器相适应的“起降机场”作为基地机场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国家在积极的发展通用航空业,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而通用航空业却是国内的朝阳产业。正因为通用航空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潜力也是无穷的,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且成就也是巨大的。

三、分析与预测

通过图一、图二2013年-2015年的三年数据对比可以看到,通用航空中除工农林航空之外的其他通用航空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增长速度保持较快。正是由于其他通用航空中包括的应急救援、私人飞行、公务飞行、航空租赁、航空运动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才使通航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2][3]。2013年-2015年三年内的国内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器数量也同样保持稳步增长,2015年底通航企业已经达到281家,航空器数量已达到1904架[1][2][3]。针对目前的政策与市场,通用航空领域必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通用航空产业包括了飞机生产制造、通用航空企业运营和通用航空飞机运行保障三大重要环节,每一部分均会产生相当多的产业与服务。如果每一环节都发展成规模,通用航空产业步入正轨,那么人才培养、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等都将迎来不可限量的前景,我省目前更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图一 通用航空作业增长 图二 其他通用航空作业增长

山东省拥有运输机场、通航机场、航空器运营、航空器制造、航空器维修、航空人才培训等产业,涵盖了通航领域的全产业链,各部分发展起来将会成为我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山东太古飞机工程公司,青岛、滨州的航空培训机构,南山国际飞行公司和南山航空学院等项目均已有相应规模,这已经成为了山东省通用航空的发展基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上天难与落地难”是全国通用航空的最大困难。低空空域开放进程、通用机场规划建设进度,直接影响着山东省通用航空的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方面,山东空管分局管理空域范围内的通航飞行任务由山东通航飞行服务信息中心自主完成审核,简化了申请手续,极大的提高了申请效率。目前山东已在烟台、滨州、莱芜、平阴等地建成通用机场,而高青、齐河也正在筹建,并且在日照、青岛藏马山、威海、烟台等沿海地区规划建设临时起降点,补充发展商业航空运输的交通职能,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独有特色,遵循市场需求,开发空中游览、空中表演、航拍等项目。但这些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大力度的推行。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未来通用航空领域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山东省内前景广阔,吸引力极大,可以带动非常多的产业发展,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甚至山东省政府已经开始培育作为下一个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通用航空的发展,同样存在诸多问题,1.通航企业的赢利点是否明确;2.大量的资本进入通航领域是否会存在过剩嫌疑;3.老生常谈的低空空域开放进程等等困难仍然需要给这个初级阶段的行业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