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实用13篇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

二、工作目标

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全县畜牧系统工作效能明显提高。

三、具体方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党组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效能管理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整合,负责具体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

(二)管理对象: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

(三)责任落实: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责任”的工作要求,落实网格管理职责,建立网格管理公示制,层层落实责任。

(四)职责

1.局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畜牧系统网格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管理方案,对影响网格化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违反工作效能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局工作效能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建立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对全县畜牧系统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如有违反管理规定或履职效能不佳(如:工作执行力、工作成效等)的行为,提出拟定处理方案与整改意见报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并监督处理决定执行与整改措施到位。

3.局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对所分管的工作具有效能监督管理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职责。

(五)政策依据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动物检疫员和动物防疫监督员管理办法〉等四个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号)、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委发〔2011〕4号)、县畜牧食品局《关于印发<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规则>的通知》(罗畜食发〔〕25号)、《关于印发<县畜牧食品局工作规范>的通知》(罗畜食发〔〕27号)、县畜牧食品局办公室《关于规范系统内在职职工统一着装的通知》(罗畜食办〔2010〕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作风建设规定实施监管;二是依据年度综合目标工作和各项专项工作,实施效能督查督办。

四、要求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2

二、存在问题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3

0 前言

现阶段,随着人们用电量的增加,我国对电网调度运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电网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生其他设备跳闸情况,就会给电网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时还会造成事故,因此,为保证电网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电网风险预警工作十分重要。

1 将计划管理制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

电网停电计划应该以电网重点工程、基建以及重点技改项目为主要线路,同时与其他检修工作进行配合进行,为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的紧密结合,首要将计划管理制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其中主要分为以下两项内容。

1.1 实现周计划管理制度与检修制度的结合

电网输电设备周计划是每周进行一次制定,根据各个单位所上报的检修计划,将周计划与单位所呈报的停电方案进行紧密结合,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重要停电方案的处理计划,为尽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电网运行设备维护单位每周周一要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申报下一周的电网输电设备运行计划,通过审批后下发至维护单位;二是当各单位申报比较重要、规模较大的维修工作时,应该一起提交相应的电网运行停电方案,上级部门进行相应讨论,当讨论通过后列入周计划中;三是各设备维护单位要做好自身计划工作,将自身工作中产生的停电情况一同申请,避免发生重复停电现象,影响运行。

1.2 保证日计划管理制度与检修制度的结合

在做好周计划的基础上,更要做好日计划管理制度与检修制度的结合,在周计划的指导下,合理制定每一天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由于未按照计划进行而造成的电网运行出现问题的情况。

严格执行日计划管理制度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周计划中未出现的项目,日计划不能进行操作;二是对于周计划中所申报未合格的项目,日计划不能出现;三是日计划中应该包含该单位电网维护工作的时间即停电时长与停电设备、电网运行的相关方式方法、停电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工作量以及该日的注意事项[1]。同时还应该注意,电网运行维护单位中日计划的编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2 电网临时停电管理制度与检修制度的紧密结合

做好电网临时停电管理制度与检修制度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保证电网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2]。要保证电网临时停电管理制度发挥作用,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做好临时停电的申报工作,在电网要实现检修前,应该向上级进行申报,设备维护单位要制作相应的书面临时停、送电计划申请表,并通过上级的审批后才能开展临时停电工作;二是设备维护单位所申报的相关临时停电材料要提交给电网电网调通中心,做好后期管理与记录工作;三是临时停电计划管理要经过专业人员编制,同时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强化电网管理工作,尽最大程度的减少临时停电现象,要将维护单位停电计划与维护单位的绩效进行挂钩。

3 根据检修计划及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

根据检修计划及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保证在电网检修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补救工作,将电网检修、运行风险降到最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过程中运行设备的维护工作,并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工作水平,为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变电工作中,从而提高变电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尽量减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三是最大程度的缩短工期,施工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工作人员调配、设备供应等工作,做好检修前期准备工作,从而缩短施工工期;四是相关的电网运行调通中心应该提前做出事故处理预案,并进行相应的演练工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4 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要真正做好电网风险预警工作,除上述措施外,更要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二是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三是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3]。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单位情况,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保证电网风险预警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从而为电网检修工作提供保证。

5 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合理、准确、全面的电网风险预警能够实现检修计划的完善,保证检修计划能够满足实际检修工作的需要,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重复检修、重复停电的现象,有实际案例证明,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后,基本上未出现重复停电事件。

除此以外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能够保证调度中心的良好运行,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电网运行故障,严格控制了在同一时间停电的次数以及停电时长,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城市电网运行危险,保证人们生活中所需的用电量。

6 总结

总之,电网检修工作是保证人们生活、工作用电的重要项目,为了更好开展电网检修工作,就要做好电网检修工作前的电网风险预警工作,保证电网检修工作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希望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真正将电网计划管理制度、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并合理制定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供电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4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Network Schedule Plan;making standardization;P3 software secondar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071-02

0 引言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是目前工程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然而由于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涉及施工方法、施工资源以及施工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众多的因素,这些导致编制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的难度,对同一工程,不同的工程师编制出来的进度计划差异很大,往往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编制出的进度计划有更强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而年轻的工程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以及网络进度计划规范化程度低,导致了网络进度计划编制的困难,另外就是其编制的网络进度计划可靠性和实施性差[4-5]。

因此,不少的学者针对该问题展开了对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提出项目分解的标准化等[6],但这些局部的标准化对编制一个完整的进度计划是不够,必须全面地研究网络进度计划编制的标准化内涵。

1 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标准化的内涵

1.1 规范规定 现行网络计划国家标准99共包括三项标准:其中的第三条《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应用的一般程序(GB/T13400.3-2009),该标准规定的程序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绘制网络图;

第三阶段,时间参数计算与确定关键线路;

第四阶段,编制可行网络计划;

第五阶段,优化并确定正式网络计划;

第六阶段,实施、调整与控制;

第七阶段,结束阶段,合总结分析一个步骤[7]。

1.2 分析提出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标准化的内涵 在国标规定的七个阶段中,其中第三、第五、第六个阶段中涉及了网络进度计划的计算、优化、控制等技术,这些技术在项目管理界已经很成熟;第一和第七阶段是准备和结束阶段;因此高效、快速的分解项目(第二步骤)并编制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网络进度计划(第四步骤)就成为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成败的关键环节。为此需进一步推进网络进度计划的标准化,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标准化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的标准化,工艺逻辑标准化,还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2.1 建立基于以往工程的知识库 该知识库里存有大量的工程案例,在编制新的一个网络进度计划时,就可以根据工程类型和特征,全部或部分地套,从而不仅提高了编制网络进度计划的效率,同时使编制的网络进度计划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

1.2.2 可靠性分析评价的标准化 目前传统的对网络计划评价方法和过程往往是编制单位的专家根据其经验或者知识体系来进行评价,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这样为决策者带来极大不便。

1.2.3 可交付成果的标准化 不同的编制软件支持各自不同的文件格式,输出的数据格式或是可交付成果的格式也各异,这造成了不同单位之间交流、共享的不便,为此有必要进行可交付成果的标准化研究。

2 网络进度计划编标准化实现途径

本文在深入研究标准化的内涵以及现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软件-P3,提出基于P3软件二次开发的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标准化。

2.1 以P3软件为基础的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P3(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软件是由美国Primavera System Inc.公司研发的一款成熟的商业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其在国内外项目管理界享有声誉,被视为是行业标准[8-12]。

以P3软件为基础推进网络进度计划标准化的优势有:

①P3软件是国际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以其为基础的网络进度计划标准化可以实现与国际化项目管理的接轨;

②在网络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可以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实时动态控制、以及分析、调整功能等对项目进度、资源、费用等的跟踪、控制、调整等。

但P3软件在前期的编制网络进度计划阶段没有实现标准化,所以直接以P3软件为基础的网络进度计划标准化也有其不足:

①辅助编制功能不足,导致不同人员编制出来的网络进度计划千差万别;

②编制出来的网络进度计划,就其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没有评价的标准,即无法确定其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③不满足当前的具体行业的要求。例如我国当前在设计阶段,设计方给出的AOTUCAD格式的网络进度计划图,而施工方和业主方却是P3格式的网络进度计划。

2.2 面向设计的网络进度计划软件Network简介 Network网络计划系统软件是天津大学工程施工与仿真教研室开发的网络计划进度计算系统。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基于工期随机网络计划计算仿真,基于因素随机网络计划计算仿真、模糊网络计划仿真等。它通过读取基础数据,使网络计划工作彻底摆脱重复繁琐的手工编制、手工调整状态,实现了快速、合理、科学地安排计划、控制进度的目标。

通过其功能分析可知:Network软件与P3软件相比其优势有:

①是一款专业性强的软件,其不仅可以实现计算、有优化等功能,还可以实现随机网络计算仿真、基于因素随机网络计划计算仿真、模糊网络仿真等,为网络进度计划的评价实现有据可依;②可以输出CAD格式的网络图,在国内通用软件上其兼容性好。

2.3 P3软件和Network软件的接口研究 首先,P3软件的后期的版本都提供了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和基于Java的Primavera Integration API两种开发工具。本研究采用Primavera Integration API开发工具,其是基于JAVA语言,选择Eclipse环境作为开发平台。本研究中采用的是Local Mode架构。

其次,Network软件是在VC++.NET平台开发的软件。系统耦合可以加载P3软件中的PM部分做为一个模块嵌入到Network软件中,在用Network软件对一个工程进行进度计算时,单击PM按钮,P3软件中的PM模块就会启动,并且加载在Network中工程数据:包括有WBS,作业、逻辑关系、日历、资源、费用等,这样就可以在PM下进行进度计算和控制,同时又能在Network下进行进度仿真,评估。图1是二者耦合思路图示。

最后,二者耦合中关键的一步:如何使P3软件中PM部分自动读取到Network中的数据信息,由于二者在数据信息上不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在读取完Network软件里的数据信息后,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该工程的数据信息,这样的话才可以在P3软件中实现后期的控制,优化均衡等功能。耦合步骤如下:

①Network软件,是基于ACESS数据库的,需要读取mdb格式的数据,因此如果PM模块读取Network软件的数据,就必须实现PM模块读取mdb数据库格式的文件。

②接口程序实现补充工程项目信息,在Network软件中的数据是没有EPS 、WBS、作业属性等这些P3软件所要求的数据信息的,因此需要作出补充。图2为具体流程图。

本研究中将P3软件中PM模块嵌入Network后的界面后,编接口程序实现P3软件可以自动读取Network中的数据,从而利用标准化P3软件和Network软件,实现编制网络进度计划的标准化。

3 某水利工程大坝主体工程的网络进度计划

3.1 某水利工程大坝主体工程简介 某水利工程大坝为拦河坝,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424m,最大坝高160m,坝顶长度640m。本研究中选取该水利工程大坝主体施工进度来检验P3软件二次开发后的系统的使用情况。

3.2 该项目在Network软件中的编制、分析、评价以及导入P3软件 在Network软件里设定开动日期后进行网络计算,进度计划编制完后,可以对该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进度风险分析和基于随机因素的随机仿真以及模糊分析,在本研究中对其仿真1000次,表1是通过分析是整理出来的大坝主体工程几种有代表性的风险概率和工期。

大坝主体工程在基于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影响下模拟1000次的计算结果,其在依次增加管理因素水平的情况下模拟出来的结果,通过模拟风险图可以得出大坝主体工程在基于不同影响因素水平情况下相对应的工期和风险概率情况,表2是几种有代表性的风险概率和工期整理:在不考虑因素下大坝模拟的工期分布的比较离散,在考虑因素下分布的比较集中,这说明了在考虑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更符合实际情况,模拟出来的结果也更加合理。

同时以上模拟结果也表明:该耦合系统在能够对工期进行仿真计算,实现了对编制的工程网络进度计划的评价,为其科学性提供依据。

在该耦合系统中,还可以输出CAD格式的横道图和单代号网络图。同时在编制完网络进度计划,以及对其工期风险分析等作出调整后,可以单击PM按钮,直接把已经编制好的、做过可行性以及风险分析的网络进度计划直接导入P3软件的PM模块中,然后就可以用P3软件对项目的网络进度计划进行实施跟踪、分析、调整等。

4 结论

为了提高网络进度计划编制的效率和科学性,提出了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标准化,本文在提出标准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P3软件和Network软件进行耦合,在保证设计水平基础上实现了:

①实现快速编制网络进度计划(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计划的模拟计算仿真,从而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编制出可靠性强、合理的网络进度计划;

②实现了网络进度计划,AUTOCAD格式的成果的输出,使不同单位之间交流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石永东,胡树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现状及对策发展[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4:17-21.

[2]李洪东,孙艺健.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初探[J].中国建设信息,2008,5:39-41.

[3]程铁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M].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杨双全.中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比与分析研究[J].软件导刊,2006,5:3-5.

[5]Matthew.J.Liberatore,Bruce Pollack-Johnson, Colleen A.Simth.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oftware use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1,3:103-110.

[6]黄爱国,郭棉明.三峡工程进度计划控制和P3软件的应用[J].水力发电,2000,6:55-57.

[7]中国标准化研究所.网络计划技术(GB/T134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李明孝.关于网络计划技术标准化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6,:165-166.

[9]张进.二滩水电站机电安装进度管理及P3软件的应用[J].东方电气评论,2001,1:59-63.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一、现阶段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中的重点

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电网基建工程的工期长、工序复杂及工作量大等缺点,全面完善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工作。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电网基建工程规模的不同,把握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重难点。

(一)大中型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一是大中型电网基建计划里,并不涵盖信息化与营销项目两个组成部分,需要制定对应的独立计划对其进行处理。另外,在电网基建的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中,也应该将这两个部分剔除。

二来以智能化为基建的计划方向,应该制定详细周密的电网基建智能化投资方案,在电网基建的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中还要进行详细标注,从而为智能化的电网基建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在进行直流电、特高压交流电等跨省等大型电网基建工程时应该严格遵循国家发改委及上级公司的批示文件及意见,在与内部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交接工作的同时,将电网基建计划上报。

四是要细化电网项目的详细分类,把电网基建的投资计划按照主网、城网、农网及常规电源四个部分送出,每个部分都要有详细的文件说明,在项目类别的填写上只允许填一个。不论是电网电压的高低,都应该进行分类。

此外,电网及监督计划制定还应该严格遵循党和中央的相关政策要求,实事求是。

(二)小型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划分小型电网基建工程的步骤及流程,通过小型基建项目库的建造,从而对电网基建的规模和成本进行大致估算,从而方面以后工作的展开。

在项目数据库初步建立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项目数据库中选择最优化方案,从而对资金预算和分配进行有效规划,提高电网基建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针对既定的初步方案,需要集合基建各部门审核意见,对方案中的遗漏进行补充改善,争取面面俱到,整理完毕后,将方案报交给上级部门。

确定方案以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前提下,经过公司高层人员的审核后,便可以将其加入到公司的投资计划当中。此外,还需要将方案的研究报告交给国网经研院进行统一审核,对电网基建的规模、总投资进行优化,并总结审核意见完成复抽检复核工作。

二、现阶段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

考虑到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程本身对技术要求较高,其系统综合性也较强,因而存在工期较长、工作量较大和操作步骤复杂等特征。因此目前的基建管理工作当中,除了使用人工管理外,还融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挣值法等方法为代表。

在对前期制定计划并对其进行追踪监测时,多用到网络计划技术和甘特图等网络计划方式。网络计划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网络计划图,在图中标注电网基建作业的时间参数将基建管理工作流程以清晰化网图表现出来,以理清作业顺序为基础,分清各项工作环节间关系并明确工作重点,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甘特图则主要通过以线状图标注工作流程的方式理清作业顺序,且实际绘制较简单,但与网络计划图相比,甘特图不具备理清各作业环节间关系的功能,也无法对关键环节进行标注,因而实际应用时应配合其他手段完善。

在计划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计划进度与实际电网基建工程进度差异进行比对,以促进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方法即为挣值法。实际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以往工作经验和前期各项工作概况为基础进行的,但由于电网基建工程的工期较长,所以实际工程进度管理与计划进度相比有所变化是必然的。挣值法根据计划进度与实际工程进度两者的详细差异,进一步调整管理工作方向,从而有效保障了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三、改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体制并改善管理思路

一方面,要对现有管理思路进行改善并加以明确,从而使计划管理工作循序渐进进行,统筹协调整体工作,避免出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临时应付现象,从根本上提高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的综合水平。管理者应当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现有电网基建计划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善于发现工作的核心要点,从而取使工作有明显成效。

另一方面,还应该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上,将工作分层分配给各部门,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计划合理性进行检验,再反馈给上级部门,从而全面保障计划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使得计划管理工作的各个细小环节都能满足业内乃至国家标准。

(二)整体提高电网基建工程计划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首先是全面分清工作职责,把责任分配到个人,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并保障计划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达到质量标准;其次是对基础管理团队的培养,对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强化,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前提上,采取分组制度对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考评;最后还应当针对现有的计划管理手段进行革新,主要是指对电网基建工作现场的监测手段进行优化,从而对电网基建的工作进度进行把握,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为之后的电网基建施工及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三)促进电网基建工程的计划管理现代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基建工程可应用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在各种事物繁多的工作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显得尤为必要。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保持与电网基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计划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进行协调,减少工作失误。此外,在包括财务报表、设计方案及相关工程资料的整理归纳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取代原有的手动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资源,并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使电网基建工程施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保证电网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计划管理,能够合理调整工作方案,改善工作手段,从而全面保障电网基建的工程质量。在现阶段,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为电网基建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龙.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6

2.1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的含义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份: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一般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和40cm×50cm矩形分幅,10cm×10cm为一个坐标格网。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是指在空间上以格网为最小单位对地形图信息进行管理。从实现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将地形图信息赋予了相应的地形图格网。在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时,格网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来合理确定。

2.2地形图信息的格网化方法

本文主要以1:500、1:1000地形图为例进行研究,地形图格网的划分在地形图图幅的基础上进行,格网的编号也在地形图图号的基础上确定。以格网编号为关键字,建立整个测区的地形图格网的索引。地形图信息的格网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获取的原始地形图信息在空间上一般表现为不规则多边形范围线,所谓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就是将不规则多边形范围线转化为规则的格网范围。该过程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同一坐标系统下进行,二是规则的格网范围必须完全包含不规则的多边形地形图信息范围线。地形图信息范围线格网化的同时,根据其坐标值,可以计算相应格网所属的地形图图号,进而得到格网的编号。经过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可以得到多个与之对应的格网,这些格网通过编号可在整个测区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2)地形图信息内容的格网化地形图信息内容的格网化包含两个步骤,一是将原始获取的地形图信息内容作为属性赋予地形图信息范围线,二是将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属性以格网编号为关键字,赋予相应的每个地形图格网。为便于管理,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信息范围线可以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等。

2.3地形图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格网化后的地形图信息可以通过格网编号在整个测区内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主要包括存储、查询和统计等。建立地形图信息数据库是对格网化后的地形图信息进行管理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的地形图信息,可以利用数据库的查询语言,根据地形图信息中的某项或者多项具体内容进行单一条件或多重条件的查询和统计。建立地形图信息数据库的主要工作就是定义数据库表,确定其数据结构。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定义了格网表、格网巡视记录表、地形图变化内容表、格网更新记录表、格网放线记录表、项目信息表、项目类型表等七种相互关联的数据库表。

2.4地形图信息的入库

地形图信息的入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图形编辑软件中完成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绘制、属性输入,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二是利用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接口,以格网为单位将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属性数据传输至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库表中。

2.5地形图信息查询方法与结果输出

地形图信息查询包括地形图变化信息、更新信息、规划放线信息三类信息的查询。地形图信息查询主要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满足单一条件的地形图格网,可以数据库表中的任一字段为关键字进行,查询满足多重条件的地形图格网,可在满足单一条件的地形图格网中继续查询,进而得到查询结果。从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的满足设置条件的所有格网,可在图形编辑软件中展绘出来,并根据需要定义图层,输出为图形文件。

3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以《苏测院数字化地形图现势性格网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为例,介绍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以AutoCAD2008为平台,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VisualC++8.0)和AutoCADObjectARX2008SDK开发包进行二次开发而成。

3.2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系统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功能,一是基于AutoCAD2008平台的图形处理功能,二是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5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功能。系统参考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设计。根据系统需实现的功能,将系统分为图形绘制、格网计算、数据交互、数据库管理、查错纠错、成果输出六个模块。

3.3系统应用

3.3.1利用系统实时掌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成图时间

通过查询地形图更新信息,实时掌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成图时间,了解地形图的新旧程度。

3.3.2利用系统快速统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现势性情况

通过查询地形图变化信息,以格网为单位,快速统计出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现势性情况,为地形图修测项目的立项工作提供客观、充分并且定量的依据,并可利用系统输出地形图现势性情况统计图。

3.3.3快速获取其他专题信息

利用《苏测院数字化地形图现势性格网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快速获取其他专题信息,如某年内利用建设工程竣工图更新了多少面积的地形图,某年内地形图修测项目更新了多少面积的地形图,某年内完成了多少规划放线测量项目,涉及多少个地形图格网,于是可以预测这些区域的地形图即将发生变化。

4总结与展望

4.1总结

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是一个效果良好而且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较之基于图幅管理地形图信息,在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基于格网的地形图变化信息、更新信息及相关规划信息,测绘管理部门可以编制更加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地形图修测计划,从而避免重复测绘,节约测绘费用。以AutoCAD2008为操作平台,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地形图信息进行系统、高效的管理。可以实现海量地形图信息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查询,是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方法的较好解决方案。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7

一、项目背景

鉴于中心首次使用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设备系统,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第一,现场人员管理规范性不足,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内容不完善,管理方法不清楚;第二,现场设备管理经验不足,对设备结构、功能、性能理解不充分,无法根据设备运行规律准确管控设备;第三,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使用规范、运行参数掌握不充分,导致电能表检定质量无法完全控制到位;第四,设备使用状态及使用过程无法追溯,未形成有效的全面控制体系,无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导致设备使用过程无法追溯。

二、网格化管理实施依据

(一)划分依据

利用5MET分析法,定位现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判断标准制定是否合理,验证现场标准化是否规范合理。

(二)划分方案

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注重实效”的思路,按照设备管理“0浪费、0损失、0灾害”的要求,将现场设备划分为5大类别、48个重要度区分、124个管理网格的三级管理网络。实施了“精确定位、标准管理、重点监控”的设备管理体系,推行“一岗多责、协同作业”(安全责任、岗位责任、网格责任、团队责任)的管理理念,清晰划分主要负责人及现场作业人员职责,强化主管领导监督作用,达到了“责任明确、横纵覆盖”的精细管理、标准建设的目的。在设备管理方面,分为三级管理:设备管理一级网格按功能分为传动类、分拣类、检测类、质量控制类、动力供给类及辅助设备类; 设备二级管理网格按设备重要度分为特种设备A+、关键设备A、重要设备B、一般设备C;设备管理三级管理网格按作业类别分为普通操作类、维护保养类和故障(功能、性能)复原类。

在人员管理方面,同样实行三级管理网格模式。一级控制网格为主管领导,职责为设备管理、团队建设、人财物及各生产要素的全面统筹规划,制定网格建设目标,把握网格建设方向。二级监督网格为主要负责人,职责为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标准、实施方法、激励与约束机制,指导并监督网格管理顺利实施。三级实施网格为现场作业人员,职责为网格建设标准化实施,现场数据收集与分析。

三、网格化管理实施措施

现场自动化检定设备具有高度智能化、专业化及集成化的特点,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熟悉设备结构、运行规律,出现误操作;第二,专业知识不足,设备操作步骤不正确或者设备明显出现故障,仍然进行正常的操作;第三,不了解设备运行状态,设备运行参数出现重大偏差,仍然操作设备;错误操作设备可能会造成计量检定的重大事故,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数据无法修复的重大损失。

(一)设备操作作业指导

针对网格管理,制作各网格设备操作作业指导,包括软件操作、触摸屏使用、

手/自动操作、设备异常停止操作等详细的作业指导,让现场每个作业人员都能够通过学习操作指导正确的使用设备。制定每日工作具体要求,使作业时间、作业部位、作业内容、作业标准都具有可量化、可执行、易操作的特点,让现场作业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工作内容,并能按指导书顺利完成。

(二)故障复原作业指导

根据网格内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重点监控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产量、存在安全隐患、故障复原难度大的设备和部位,制作设备故障复原作业指导书,由技能熟练的作业人员从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传授给所有现场作业人员,让作业人员由理论付诸实践,提升现场人员复原设备故障的能力。

(三)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

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拆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进入到设备内部等,具有很高的作业风险,作业过程有很多不确定性。参照国家标准、厂家指导、现场网格设备实际使用情况,网格主体负责人主持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及作业指导,明确网格设备维护需求、标准、周期、方法及作业风险。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控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实现作业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四)考核办法

根据网格管理的划分,定期对以网格为单位的责任主体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考核办法细分网格主要负责人每日工作具体内容,具体工作以分值进行量化,采用积分制,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福利、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在网格管理中,主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对网格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并按照宣贯的网格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四、设备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一)精细化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为达到现场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将人员三级管理网络模式落到实处,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管控。子设备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计量检定“一次检定合格率”由97%提高到99.6%,现场按每天16小时2班次计算,单相电能表日均检定量3万只,按日均3万只计算,计量检定能力提高至≥750只/天。设备平均故障间隔MBTF时间提高42%,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降低了80%,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综合利用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二)标准化建设,设备管理标准化水平提升

为提升设备管理标准化水平,全员参与共同对设备的管理标准进行了修订,共投入8小时44人次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全面排查现场设备。设备网格化管理以来,共收到各主要责任人提交的有效设备操作指导书48份,故障复原作业指导书35份,维护保养类作业指导书27份,给现场设备正确使用提供了保障。设备平均故障间隔MBTF时间提高42%,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降低了80%,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及使用效率。在设备操作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参数不正确2次,设备运行异常68次,发现并及时排除设备隐患42次,其中安全隐患排除1次。现场安全事故发生为0。

五、结语

公司实施“精确定位、标准管理、重点监控”的设备管理体系,推行“一岗多责、协同作业”的管理理念以来,创新设备网格化管理,突出了各网格主体责任,强调团队协同作业,侧重现场作业安全,落实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总体要求,达到了现场设备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注重实际效率的目的。为追求0浪费、0损失、0灾害的极限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国网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实例。

(作者单位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参考文献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严格落实乡政府对本辖区内防控工作的责任,创新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科学建立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形成乡政府组织实施、计生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疫情监管大格局,推动疫情监管全覆盖。

(二)目标任务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按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的要求,在建立乡、村二级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强化乡政府对本辖区内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责任。按照各部门、各村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头,推进防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联动、综合防控的疫情监管模式。

(三)组织领导

为扎实推进网格化防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明确具体责任与分工,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所长、科员、各村书记为成员乡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计生办,分管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网格化监管防控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工作部署和督导落实。

二、构建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一)网格划分及主要职责

乡级网格——乡级网格责任主体为乡党委、政府,网格长由乡党委书记和乡政府乡长同志担任。

主要职责:1.负责本级网格运行管理,划分村级网格并明确村级网格网格长。指导、组织、协调村级网格开展工作并进行督查和考核;2.负责重大疫情问题的统筹协调和防控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和现场监管;3.加强疫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按规定启动应急预案。

村级网格——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村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行政村,网格长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1.负责对网格内发现的疫情信息及时上报;2.负责督促网格内村民落实上级网格提出的管理或整改要求;3.负责向辖区内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病毒感染性肺炎防治知识;4.完成上级网格责任主体交办的任务。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9

Abstract:The electric marketing system,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large number of data,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resource, the high requirement of sharing and mutuality, is an under the electric market environment. Taking advantages of sharing and distributed important component computing of Grid, basic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of electric marketing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Grid, has been proposed. The function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data management,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electric marketing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us, a new electric marketing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Grid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Grid; services; electric marketing

1 引言

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正在推行一种更加重视民生的、多元治理主体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即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显然,与传统基层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其次,它是一种融合管理与服务的体制,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在电力行业,网格化服务还处在探索初期,对接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配齐网格管理“三大员”,三位一体贯通服兆詈笠还里。上下联动,开展服务活动,针对性开展农村配网建设、“一户一表”改造、背街路灯架设、优质服务整改等难点热点问题;内外互动,满足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和农村“村村交费点”建设,开展电能表接线串户问题专项整治,利用微信及时对外公司履责信息、安全用电知识,接受客户问题投诉等等。

2 网格划分架构设计

2.1 网格化技术

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领域。根据Foster和Kesselman的定义[1],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技术的实质就是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的基本做法是划分网格,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便利的原则,将所用户和服务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事务的处理。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共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人性化服务。

2.2 服务网格划分

为支撑网格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业务部门间的服务协同处理机制,需以供电台区为单元对各单位的低压用电客户进行网格化划分,形成柔性统一的矩阵式。

在不改变现有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构建起柔性统一的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台区/线路为网格单元的矩阵式服务网络架构。网格单元分为两种类型:低压网格、高压网格。低压网格将低压用电客户按台区划分原则进行划分。高压网格将中高压客户按线路划分原则进行划分。

操作人员填写网格名称、网格涉及地域范围描述,对网格进行命名标识,用于区分于其他服务网格。同时选择该网格单元所包含的台区、线路,从系统中查询选择客户,将用电客户按网格划分原则,划分到网格单元中,建立用电客户与网格的对应关系。当营销系统的用户档案数据因新装、销户等业务开展而变更后,系统定期对服务网格中的客户进行自动增加或剔除等更新操作,保持与营销系统客户档案数据的一致性。

2.3 服务网格架构设计

以客户为中心,基于“互联网+”理念构建全省统一的电力服务网格化管理,融合线下“网格”与线上“网络”资源,基于网格单元开展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供电服务,强化跨业务、跨部门的服务协同能力,强化供电服务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设计的营销网格化管理平台架构由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组成。

2.3.1 业务架构

营销服务网格化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服务网格开展供电服务,提供属地化的近距离服务、差异化服务、增值服务,缩小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解决服务响应速度问题。

在构建网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基本信息采集不断完善网格服务对象信息,向网格服务对象提供客户咨询、信息查询、故障报修、投诉、举报、建议、意见等服务,以及停电公告、欠费催缴等主动信息服务。通过业务督办、考核时限管理进行服务进度管理。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2.3.2 应用架构

为实现营销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采用”一个平台+N个终端”的系统架构。一个平台指营销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N个终端指作业层利用专用智能终端实现诉求录入、业务处理、信息采集、进度跟踪等功能。

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是营销服务网格化的基础支撑,通过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配系统、政务网格平台集成,实现网格模型构建、网格服务业务开展,服务管理等功能。

专用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于营销全业务,其中网格化服务模块通过与服务网格管理平台交互,实现作业层在移动终端上即可完成日常工作处理、信息录入、信息查询、进度跟踪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咨询、故障报修、投诉等业务的受理服务,需要其他部门协助处理时,通过移动终端录入客户诉求后提交到网格管理平台,网格管理平台通过调用接口将受理信息提交至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及结果。营销系统接收到网格服务发来的工单后,启动快速响应流程进行任务派发、处理、答复、回访等功能,并将工单流转信息、处理结果信息返回到网格管理平台,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接收到的信息分发至各网格员以便网格员进行服务跟踪。

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可受理政务网格化系统发来的业务咨询、投诉、故障报修等业务,并将业务咨询分发到网格员移动终端,网格员可及时进行咨询答复,如果无法立即答复的则提交营销系统。网格服务管理范围内 的投诉将直接分发到对应网格员处理后答复,其他范围的投诉转发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故障报修直接转发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

为方便对网格、网格服务、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系统还提供了网格服务量统计、超时统计、督办统计、重点业务分类统计等功能,并提供看板功能直观展示网格组织结果、服务对象、关系对象、服务量,便于对网格划分、网格服务进行调整。

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2.3.3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基于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从系统数据支撑的角度对数据模型、数据分类、数据存储、数据流转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营销网格化系统后台数据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类数据,结构化数据包括:平台支撑、服务资源、网格划分信息、工单记录和工单统计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照片、视频和录音等。

用电客户档案数据、停电信息、电费信息、缴费信息等数据来源于基础数据平台。

3 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应用

开发营销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服务网格基础管理,包括:网格服务业务受理、故障报修受理、客户咨询受理、客户投诉受理、客户举报受理、客户建议受理、客户意见受理、政务网格服务事件协同调度和网格服务统计分析等。

3.1 网格服务业务受理

提供PC端的网格服务业务受理,通过电话受理客户诉求后,登记客户诉求信息形成相应的业务工单。

3.2 故障报修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故障报修诉求,需登记的故障内容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受理内容、故障地址、故障地址参照物、故障现象、故障危害程度、故障类型(计量点故障、配网故障、路灯故障)、故障区域分类、一级故障分类、二级故障分类、三级故障分类,生成故障报修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运检抢修部门。如图4所示。

3.3 客户咨询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咨询诉求,需登记的业务咨询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W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咨询内容、咨询类型等信息,生成业务咨询工单。

业务受理过程中网格员可通过统一客户视图全面查询客户相关信息,并给予答复,如果不能一次性答复客户,则将工单派发到后续业务环节。

3.4 客户投诉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投诉诉求,需登记的客户投诉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投诉内容、投诉等级、一级投诉类型、二级投诉类型、三级投诉类型等信息,生成投诉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5 客户举报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举报诉求,需登记的客户举报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举报内容、举报等级、一级举报类型、二级举报类型、三级举报类型等信息,生成举报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6 客户建议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建议诉求,需登记的客户建议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建议内容、建议等级、建议类型等信息,生成建议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7 客户意见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意见诉求,需登记的客户意见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意见内容、一级意见类型、二级意见类型等信息,生成意见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8 政务网格服务事件协同调度

网格服务管理平台接收政务网格服务平台发来的涉及电力相关的受理信息,生成业务工单。网格员根据相关内容信息补充业务工单数据项,包括:业务类型(故障报修、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意见)、受理信息来源(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业务一级分类、业务二级分类、受理内容等信息,生成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如图5所示。

3.9 网格服务统计分析

将信息化技术、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业务中,通过基于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的统计。同时,将该评价结果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4 结语

本文对基于网格的电力市场营销服务技术和基本构架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基于“互联网+”理念建立起电力营销网格服务平台,融合线下“网格”与线上“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强化供电服务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即:(1)实施电力网格化服务,提升效率降投诉;(2)通过网格化服务,实现“服务式营销”、“精准营销”、“移动营销”;(3)实施网格化服务,推进城乡服务标准的一体化,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曲朝阳,纪芳.基于网格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6(2):13-18.

[2]张旭.基于网格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5):14-15.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0

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电网系统不仅仅在功能上,同时在系统运营或是技术上都有着十分大的突破,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电力产业结构亟需完善。针对这样的情况,目前国内开展了有关电网规划方面的数据管理以及运行可视化等一系列的研究。综上分析,建立一个电网规划与工程设计一体化平台是十分重要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建立这样的新型平台即能够实现跨省电网规划数据的统一管理、设计以及规划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运行中的可视化水平,对未来电网的运作发展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培育相应的为这一领域服务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提升电网规划设计工作过程中的效率。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将其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它有效地促进了电网规划设计编制与评审系统标准化的建立。一体化平台通过GIS技术,使电网规划与设计业务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总的来看,在进行电网工程预算的基础上再进行工程设计的概算工作,这样的操作能够为电网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并保证工程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还能够为实际投资回报率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1 一体化系统总体思路和遵循原则

1.1 规范化原则

电网的设计需要严格遵循《电网电力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章程》《国家电网公司规划》等设计严格进行。

1.2 标准化原则

严格按照相关国际以及国内的标准,为电网以及平台的正常运行和达到相应的标准起到夯实的作用。

1.3 安全性原则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软件通用安全要求》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并保证数据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1.4 先进性原则

经过精密分析采用与之符合的相应先进技术,达到先进性的目的要求,提升系统质量。

1.5 重复性原则

为了使得资源尽量得到充分利用,不造成资源浪费,节省计划开支,采用的设备和机器在能达到应用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重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重复性原则中的机器,有时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再去进行投入使用。

1.6 积木化原则

一体化平台分阶段有层次性地进行搭建使用,按照不同阶段的设计特性,尽可能地搭配组合最终建成系统健全服务完善的一体化平台系统。

2 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平台设计的相关要求

2.1 计划的可实施性

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这两个原则,设计人员在前期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据此针对相应地区的规划要求进行研究来保证变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严格达到要求,提高整体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并且提高供电质量,相关的企业可以就这些方面进行在资金上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2.2 完善主网架、配电网的电源分布

电网在设计规划时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准则,就是必须要时刻的保持电量的供应,这一点正是电网系统运作的重中之重。并且需要无论是在用电高峰期还是在用电低峰都需要及时地保持电量的供应,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才是保证电网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电网企业需要满足确保低于正常的电压负荷情况下供电设施正常供电的需求。正因为如此,相应的供电企业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来确立配电站点。

2.3 电源电压的等级分配

电网的电压有三种,即高压、中压、低压电。从等级来看,显而易见一个配电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如此复杂而又大量的用电需求,更难以满足在城市范围内电量需求庞大的系统,不能达到用户需求,因此采用分层次阶段的进行电量的供应,既提升了效率,又能保证电量的及时供应,一举多得。

3 继电保护管理

继电保护的断电在电网工作中十分重要,这项功能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继电保护发挥好了能够成为电网安全的保护伞,而若发挥不好、设置不成功甚至会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索,危及整个电网以及一体化平台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继电保护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确保不发生变动,稳定电网的正常运行,因而总结出了电网系统的继电保护管理的关键是需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3.1 做好控制保护设备的管理工作

管理控制好供电保护设备的重点在于应该把不同的单元区分开来,明确工作任务,在每一个系统的细节标注明确清晰易懂,以便在工作过程中对电网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电网整体运行工作的顺利M行。

3.2 做好直流系统和各个分支保险的管理工作

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电网直流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查工作,同时定期对各运行系统的保险编号进行审核校对,还需定期对电网直流电压进行检查。

3.3 做好压板的管理工作

编制压板投切表,检查核对,做好记录,配合站长抽查。同时在进行校验工作之后和进行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测压板两端电压,采用这样的工作程序对投入压板时可能产生的误动进行保护。

3.4 做好送电后检查的管理工作

在送电工作进行完毕后除了需要检查电流表是否有指示,并在断路器确保已经闭合之后,需要检查保护灯的颜色是否为红色,并需检查正常送电瞬时信号的延时复归。

3.5 做好停电后检查的管理工作

除判明断路器断开外,确保检查位置灯是绿色。

3.6 做好事故跳闸后的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电网断路器的整体运行状态以及其使用性能之外,还需要进行保护动作信号是否准确以及保险功能的检查工作,并在必要时检查各个线路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4 结语

从整体来看,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系统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而且它能够促进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给电网设计与规划系统提供了十分强大的数据支撑,切实提高电网建设的科学性,从整体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在电网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及时对电网状态进行把握,结合环境因素对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路径进行优化布局,进而对提高设计一体化和电网规划的系统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凯.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平台[J].电力建设,2014,(8).

[2] 苗培青.山东电力经研院所技术发展思路[J].山东电力技术,2014,(1).

[3] 秦艳萍.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平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3).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1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及原则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是新兴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城市消防区域分成若干个单元格,对每个单元格进行高效管理。划分成若干单元格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格之间的控制管理,每个单元格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保证管理工作能够系统进行,最大程度提升管理效果[1]。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复杂的信息处理进行分解,使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促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2)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也要遵循相应管理原则,主要有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性原则、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网格单元间资源协调性原则。单元格划分标准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对单元格划分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原则,保证单元格划分的合理,为以后管理打下基础。由于单元格管理模式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一定要保证各个单元格之间信息的连通性,这样才能准确控制整个单元格,提升管理效率。保证网格单元间资源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只有将各个单元格之间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2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1)优化管理消防执法效率。网格化管理将整个防火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之后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材料收集工作,做好准确记录之后再汇报给总负责人。进行区域化信息收集时,可以优先选用本区域人作为收集人员,因为本区域人员对本区域的环境相对了解,能够准确对隐患区域进行排查,有效提高资料收集效率。这样就能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进行及时排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大大降低该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切实有效的优化消防执法效率。(2)有效提高消防监控能力。因为采用的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模式,所以在每个独立的网格之中都要设置与之需求相对应的消防分队。消防分队成立之后,应该派分队成员对管辖区域内的所以场所进行排查,确保消防防火工作顺利进行[2]。如果消防分队中的消防人员是当地居民的话,这样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更加细致的了解,进而大大增大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督能力。因为监督能力的提高,能够更早的发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3)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之后,使用计算机对消防信息进行管理,并且还和公安部门进行联合,这样就加大对消防数据的检测准确性,因为还有公安部门的加入,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区域检测由动态变为静态,方便全面对消防数据进行监测。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消防人员在得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将火灾隐患消除,不断提高消防能力。(4)推动管理发展进程。因为采用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官管理模式,所以区域内相关工作划分的更加细致,消防负责人能够更加及时发现自己管理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检查的准确性。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进行整改,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能够将整改质量落实到个人,保证整改工程顺利进行。因为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区域管理范围缩小,区域内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时间对该区域进行巡逻检查,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该区域内消防工作落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隐患进行更加系统的整治。督促整改计划的落实,保证辖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欠缺。由于网格化消防管理模式是新兴模式,很多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模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领导对网格化模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导致网格化进程缓慢,不能跟上时代进步。(2)资金投入不到位。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极为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重视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限制,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网格化管理建设当中[3]。只能试点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导致网格化管理发展缓慢。(3)工作进度不平衡。由于各地人员配备和经济问题,导致工作进度不平衡。有些地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消防任务,整体进度不平衡,导致消防工作进步缓慢。(4)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网格化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影响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些消防人员就是当地居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过关,再加上相关培训不到位,致使消防人员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这也是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改善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各地政府要增强网格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建立齐全的管理措施,将消防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相结合,设置明确的奖惩方案,使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2)加大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网格化消防工作发展的基础,所以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以拓宽集资渠道,增加收入,保障消防工作顺利进行。(3)平衡工作进度。想要平衡工作进度就要及时做好推广工作[4]。合理的推广能够切实保证网格化消防工作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消防工作发展。(4)提高人员素质。消防人员的培训也能加快网络化消防工作的进行。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教育宣传,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各地公安部门还要加强保安部门人员培训,充分利用保安优势,建立完善的网格化消防管理系统。

5结束语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消防执法效率,还能提高对火灾监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网格化在实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能促进消防工程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王惟昊 单位:武警江景德镇市消防支队昌江大队

参考文献:

[1]胡佳.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风,2016(06):71-72.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2

网格(Grid)这个词来自于电力网格(PowerGrid)。“网格”与“电力网格”形神相似。一方面,计算机网纵横交错,很像电力网;另一方面,电力网格用高压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发电站连接在一起,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用户只需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能用电,一点都不需要关心电能是从哪个电站送来的,也不需要知道是水力电、火力电还是核能电。建设网格的目的也是一样,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它能够把分布在因特网上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存储器、贵重设备、数据库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空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满足不断增长的计算、存储需求,并使信息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通信学中,网格是一种用于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通信系统、文件、数据库、程序等),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种所需任务的机制。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2、网格技术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目前学术界和商业界围绕网格开展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的内容和名称也不尽相同因而网格尚未有精确的定义和内容定位。比如国外媒体常用“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下一代Web”等来称呼网格相关技术。但“下一代互联网(NGI)”和“Internet2”又是美国的两个具体科研项目的名字,它们与网格研究目标相交叉,研究内容和重点有很大不同。企业界用的名称也很多,有内容分发(Contents Delivery)、服务分发(Service Delivery)、电子服务(e-service)、实时企业计算(Real-Time Enterprise Computing,简称RTEC)、分布式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简称P2P)、Web服务(Web Services)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认为,网格实际上是继传统互联网、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代互联网应用。

3、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最初提出与实践于城市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即数字化城市网格化管理。

4、校园安全环境网格化管理

网格是继Internet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它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教育部在“十五计划”与“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大专项中提出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要求各个高校充分利用中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及其自身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相应的网络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将分布在教育和科研网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

高校校园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律、合作等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但是,作为高校校园的管理者和教师,他们的责任、压力和工作时间等成倍增加,主要压力就在于几千人师生学习、工作和全天24小时生活都在校园,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要由学校教师解决,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战线较长、工作量大,丝毫半刻的松懈都可能导致校园管理工作出现无法预计的问题。

然而随着校园内各种管理应用规模的扩大, 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也就日益显得突出。近年来, 网格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种“信息孤岛”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了更好的营造校园教学与学习氛围,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必要在校园建立管理平台,然而传统的校园管理系统属于粗放型管理其结果便形成了许多校园管理的“死角”和 “盲点”,即所谓的“信息孤岛”,而网格化管理就是从起初从一开始,从细节入手做起,打破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实现精细型管理转变。

校园安全环境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需要将校园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 使这些网格成为校园安全管理基层的单元格。

5、应用价值

“网格化管理”就是在校园管理中将所辖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内将指派一名管理员,对其分管的网格区域内的各种事件、各种活动进行全时段监控,每个事件都明确到责任人,从而达到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其管理的技术手段是将校园范围内的资源,按照不同功能标注在相应的校园网格中。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智能通讯系统及时报告给校园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通过数据定位,从而了解发生的安全问题所属部门等相关的各种参数,迅速通知校园各管理职责部门,以做到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快速化和精细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是对校园信息进行精细化、网格化的管理,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推动校园教学等各种管理水平提高。

6、总结

随着校园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于校园内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办公的应用相继建成和使用, 使得人们对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依赖性日益增大。然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网格,网格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校园网的应用现状随着网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格技术会逐渐渗透到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应用系统中去。

参考文献

[1] 蔡红云, 田俊峰等. 基于校园网格系统的资源管理[J]. 微机发展.2005 ( 4 ) [2] 朱建伟,王泽民.地理编码原理及其本地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3] 应宏.网格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 高宏卿,王晓东基于网格技术的校园网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

[5] 夏靖波,刘颖,汪胜荣.网格原理与开发[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德仁,宾洪超,邵振峰.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武汉大学学报.2008.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3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现场组织生产的各种条件日益复杂,对各工种、各工序、个专业的配合提高了要求,时间与空间、人力与物力、工艺与设备、技术与经济、专业分工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这些都要求做出详尽的规划和实时的控制,以避免施工中的无序和混乱。

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的严格化,组织的复杂化;要求工程项目管理应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手段,如:计算机管理;才能使其更加合理、有序。

1两个体系的基本概念

1.1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网络计划法使施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作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较全面的反映各主要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制约关系。既可反映工程全貌,关键工序,又可显示机动时间便于进行资源调整和工期优化,费用亦可以优化。计算机的应用,使网络计划更加完善,功能大大扩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这种思路的软件很多,如Project,pkpm等。它们基本都可以绘制网络图,建立资源的数据库,利用高级语言编制应用软件接口,支持动态数据库交换,可自动生成费用统计报告及图形等功能。

1.2质量体系基本原理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对质量的控制要贯穿于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保证施工生产各阶段、各工序符合规定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及重复出现。强调预防、控制与检查相结合。由于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复杂,只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证是不够的,只有当设计质量、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施工企业质量体系完善,进行有机结合并付付之实施,才能始终保持工程质量稳定并达到标准。这是提高现有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一个良好思路。这已在主管部门和各企业里达成了共识。

这里,我们利用ISO9000质量体系的概念,结合网络计划法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过程管理、材料过程管理)进行规范,并尝试通过实际应用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施工过程控制管理体系

2.1施工过程控制原理

对整个施工过程(如进度、质量、费用等)的控制将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控制是整个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同时自我形成一个小的质量环(其它环节也有自己的小质量环),如图1所示,每个分项工程一般都需经过从发出任务到成品保护这样一个阶段,而施工过程控制是把各分项工程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形成循环式管理。从这个小质量循环可以看出,施工是一种衔接紧密、流水式的动态过程,需要统筹配合和反馈。

2.2网络计划法的优缺点

网络计划法与原有的管理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和有条理,但仍存在几个问题:

①在一个横道或箭线上只表明一个分项工程的时间关系,即只要求施工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工程,不直接体现材料情况、自检、甲方或监理验收情况、成品保护情况等;

②在一个横道或箭线上只表明主业,例如某部位的绑筋、而水、电、通风等专业的布管、预埋和留洞就未反映,即未对附属专业提出要求,此处较易产生配合失误;

③在装修阶段,土建装饰和设备安装很主要,很难说谁是主业,且多年的经验表明此阶段成品互相损坏较严重,需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网络计划侧重的是计划和时间控制,质量体系侧重过程和质量控制。

2.3 新的施工过程管理模式

我们可以综合考虑这两个体系的特点,以网络计划为主线,组织施工,控制工期,它相对稳定。而利用质量环控制施工的具体过程,它应具有动态、连续、反馈能力强的特点。在网络计划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以某工序的开始时间启动该工序的质量环(见表1),而把竣工时间返还网络计划(计算机可建立起网络计划与质量环表格的数据联系)。

表1 施工过程控制

注:①任务栏为任务说明及开始时间,由网络计划(网络图)提供。

②交底栏填写图纸号或技术交底编号,注明时间。

③材料准备栏填写材料设备检验记录编号,注明时间。

④施工栏填写施工队伍及完工时间。

⑤综合质评栏填写质量评定编号及评定日期,该时间返回网络计划。该质量环基本完成,该任务在建筑物质量环总表格中隐藏(不再显示),该成品被破坏后可通过输入部位调出该质量环。

⑥该质量环被调出后,在成品破坏栏记录破坏时间,这样的好处是可迅速查到该成品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完工时间、原施工队伍、原技术细节、原施工质量等资料,可便于制订恢复方案和确定损失。

⑦修复栏记录修复日期。

⑧备注栏作必要说明及添加符号便于应用统计。

用现有数据库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建立这个表格,并与网络计划软件建立联系。这个表格实际也是对技术交底、派工单、质检单的一种提取,面向项目经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人员。例如总结日工程,即将本日及本日前未完成的所有任务(包括已经下达未完成、已完成未质检、有成品破坏未修复等)分各种情况列表总结。例如某处地下室要其重做,但施工队一直没有做或做了未报验,那么这个记录将每次出现在日或周报表上,直至该工作竣工。依次类推,这个体系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有效多了。值得一提的是“表一”的工作内容不一定是大的主业,小的辅业也可以写,可以把工作分得很细而不显凌乱,因为表内的各质量环完成后可隐藏。

2.4 计算机的应用使管理更轻松

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施工管理可以相当轻松、有效。我们可以在新软件的主界面上事先定义ⅹ号按钮为“将工程上所有已发出,但施工队未反馈完工的工程列表”。要查阅的时候,只需将光标移至按钮上一点即可。又例如:定义日总结为某按钮,只要将光标移至按钮上一点,即可分别列出至本日所有未完成工程、所有完成未质检工程、所有成品被破坏的等情况。若将日报表下发各科室,应可保证实时、动态的监控。因为只有完成工作时才予记录,做到了反馈,避免了任务发出后石沉大海。这个体系因为对现在及过去工作一目了然,所以有利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3材料过程管理体系

针对材料问题也可以做出类似的材料过程控制表(即对材料的小质量环进行控制)。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一般占总造价的60%左右,加强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备的控制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现有管理体系中有大量表格用于材料管理,表2是把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以全过程控制(从进货、出货、使用情况到现场安装部位)的概念面向材料管理者的表格,实现了对材料的过程控制,对材料的进、出、使用进行一系列的控制。使用方法同施工过程控制类似,它要求对非消耗品加以区别,以实现完工后的回收并统计库存量。希望它可以实现第材料进出、使用的过程化控制。

表2 材料过程控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