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认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认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认识论文

篇1

当你看到上面这个建筑,你第一印象会想到它是什么吗?可能——至少大多数人是这样——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座建筑物是,你会感受到一种印象:一座带着尖塔的高房子,就知道我们看到了教堂。要是我们没有兴趣多作了解,一般也再多加注意。不过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进一步琢磨。首先,我们要去证实起初的形象,这真是一座教堂吗?是的,这是世界著名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在行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座教堂没有一个地方不体现出设计师超凡的想象力和异常大胆的构想。让我们站在建筑的角度欣赏这座建筑物。当我们注视着塔时他好像在生长。我们发现这座塔比大多数塔高一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更改对他的最初印象,在视觉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在把一个六角形的块体放在矩形块体上——起初我们并没有注意到他是六角形的。在想象中我们看着它从方塔上升起,像望远镜筒伸出来时一样,直到这幅再创造的作品——这既是整个视觉过程,——顶部停止上升收进去一个小圆顶。不,整个过程并没在次结束。为了完成这幅画面,必须在屋顶上再竖起一个塔,再把一组小小的飞拱及尖顶加在方塔的四角。于是我们便在脑海里勾画出这座教堂的主要形式了。这大概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部思维工作吧!接着我们可以往细微的东西展开我们丰富我们的想象力了继续安排细部。当建筑师采用不用的材料并看着他们从原始的木石变成一个定型的整体。这是建筑师自己努力的结果,令他高兴。

上面照片中整洁的马路和稀疏的车辆行人构成了一张使人舒心的画面得益于生命和几何学的结合。这是很简单的构图,但能感受到很和谐很休闲的氛围。这里的感受与建筑学的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建筑的领域内,你也能够轻轻松松地体验到一些在严格的秩序中有巧妙变化的构图实例。这也许是一条古老大街上的一排住宅,在总的布局中,同一时期同类型的住宅一栋接一栋地盖了起来,这些房屋也是线条图形中一个主题的变化。

篇2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人文主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社会,在18世纪以前,古典人文主义在教育领域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主要流派有永恒主义流派、自由主义流派及存在主义流派。人文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首先是人性不变的哲学观,它认为人性是美好的,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即培育人性,使人区别于动物而成为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的理性,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性中的理性。人文主义教育认为,教育首先要为个人发展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个人的教育目的高于社会教育目的。就个人的教育目的而言,教育又在于形成完善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而不是获得谋生手段和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

随着近代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功,人们越来越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主义在西方最早以实证主义为代表,最后由杜威发扬光大,它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主义鼓吹科学和理性至上,反对形而上学,它夸大了科技的合理性,其理性的外延只涉及科学技术层面。首先,科学主义教育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其次,科学主义教育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它所重视的都是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他反对抽象的谈论教育目的和人的自我实现;还有就是重视科学教育。科学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所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智力,科学教育反对一般的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反对去掌握繁琐的事实材料,而是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观念与教育主张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二者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互不相容的“敌对”状态。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反对空疏无用的古典教育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强调科学知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注重教育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积极探索教育方法手段的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是其过分注重科学知识而忽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观照,阻碍了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反对教育过分的工具价值和对理性的强调,注重教育对人性的陶冶和非理性因素的培养,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个人幸福生活的实现,强调鲜明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校富有人性,教育富有个性。但是,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责任,轻视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对个人职业生活的意义,有的甚至走到了反科学主义的极端,违背了教育与社会以及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的规律。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由于二者各自为政、片面强调一方的弊病与缺陷,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为此,教育必须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科学人文主义称为“科学人道主义”,并解释道:“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他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学会生存》中指出:“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年和成人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为;最后,要是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至于为科学所奴役。”①

因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其最高鹄的,是要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协调和互补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

此基础上不断实现人自身的解放。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科学人文主义哲学社会观在教育中的反映,同样可以说,科学人文

作者简介:李希(1988-),女,汉族,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

主义教育观既是科学主义的,又是人文主义的,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目的”。②

(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

科学人文主义既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取向的内在价值,又注重科学人文方法及其内容的工具价值;既注重个人的价值,也注重社会的价值。它强调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即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与人的整体幸福的发展。学者们把视野从单一的经验增长拓展到多目标的社会综合发展;从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到全面考虑人的生存条件和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从争取一时的繁荣发展,到确保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人的潜力的发挥。这不仅需要以物质经济的发展为保障,而且还需要教育、文化、道德、政治、法律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与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保持和谐协调。因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尊重科学的价值,强调科技教育,又注重道德教育,它既反对过去教育中的唯人性论,又反对教育中的唯科学论,避免了因轻实际而造成的空疏无用,或因轻人文而造成的道德、价值、人性的失落。它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着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着科学精神。它旨在教会人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中,人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单纯作为抽象的人和单纯作为现实的劳动者而得到发展和满足。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在我国实施的有效途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日益倾向于追求科学和人文的协调发展,并在实践上对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转变观念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两种教育观念的优劣,使两者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理想的教育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在教育价值上,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教育目标上,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也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充实完善;在师生关系上,要克服片面的“学生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建立良好的师生观,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积极互动的过程。当今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实践,要坚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为实现两大教育思潮的融合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课程是教育要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促进两大教育思潮的融合,应建立以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着眼于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使人接受教育,而不是限于经济增长一类的外在目的。重视把教育和生产相结合,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更为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关心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培养人的责任感,为建立一个人文化的社会而努力。”③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着文理科比例不协调这一现象。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分别针对文理科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有计划、按比例地开设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使理工科学生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均具备应有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三)师资力量的培训

教师的素质是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时代的发展赋予教育新的任务与要求,即培养实现科学与人文双重教育目标的、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比以往更高的教育水平。因此应大力加强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期的教师应具有较好的科技人文素养,不仅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精通,还要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涉略;不仅要熟悉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也要做到将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教师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与知识、教师与知识、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达到和谐平等的互动,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互相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交融。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还要向学生传递正确、良好的道德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相互整合中和谐发展。

总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综合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融合,就是要构建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完整的教育,共同奠定正确的追求基础,形成正确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体思维。我国须大力实施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使教育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人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委.学会生存[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扈中平.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4).

[3]陶志琼.新旧之间:教育哲学的嬗变[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4]奥雷利奥.佩西.人的素质[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5]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6]徐丹丹.构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精神[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孙士杰.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8]韩玉柱.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11(1).

【注释】

篇3

一般在皖南古村落的村子入口,祠堂前的广场,建筑的大门,室内的厅堂等,这些人们的视线最易停留的地方都作重点装饰。如款县棠越的7座牌坊群,径县茂林的14座牌坊群等,它们都以赫然醒目的姿态立于村口,形成独特的村口标志,同时也张扬着本村曾有的荣耀。另一些则利用门楼、古村及其特有的自然风貌来构筑村口空间。如径县桃花潭镇的万村,以“义门”门楼、彩虹桥和溪边古杨树,形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还未进村,以浓浓感受到家的气息,村的灵秀顿显无遗;而水东翟村的“踏歌岸阁”门楼屹立于桃花潭东岸,与古道石阶、大夫第和银杏古树相拥而成的空间则气势磅礴,异常突出。牌坊群、门楼这些具有装饰性的建筑物所营造的各种氛围的空间不单纯是为了界定村落的起始点,更重要的还是村落个性最好的反映。

逢时过节,祠堂前的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人最多,人们逗留的时间也最长。所以皖南的祠前广场常设有高大的旗杆石、万年台(古戏台)。人们在古树的浓荫下看戏聊天,形成一个较开阔的集会场所。万年台是广场的中心建筑,多用重檐翘角,相当耀眼醒目。舞台又是戏台的中心,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采用各式的藻井装饰,来突出演员的活动空间。如祁门珠林余庆堂的戏台,正中为弯隆式藻井,台面前檐斗拱、额仿上精刻有人物、花卉图案,装饰性极强。还有则在梁仿和檐拄撑拱上雕刻戏曲图文。

大门是出入的咽喉,它对宅第的规模、气势起着不可忽略的暗示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贫富,大门都是装饰的重点。皖南民居喜在门洞上方饰以立体的砖雕门罩。门罩雕饰繁富,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历史故事、地方风情等,但都突出吉祥寓意的主旋律。它不仅美化了大门,而且表现了主人的情趣;同时,门罩本身又是一幅奇妙的艺术品。还有一些地区喜用满饰有纹理的磨砖贴面来装饰门墙,以衬托门头所镶的反映不同门第的嵌方。这种简洁的装饰手法更突出了大门的雄丽、威严。作为集会的重要场所—祠堂,它的大门是采用石鼓、阀阅、铺首和匾额来装饰。

皖南居民的厅堂,是接待亲朋好友和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也是人来人往最多的地方,作为居住空间序列的,更是重点装饰的对象。用屏风、匾联和天棚界定了一个面对大门、天井的半开长敞空间,是其大而敞,堂而正。在屏风前八仙桌坐定的宾主目及的地方,如厅堂大门的墙背面和天井左右的侧墙,讲究的都用磨砖拼花贴面。如径县茂林的滋树堂其天井即采用有暗八仙纹理的花砖侧墙。稍次的也用砖墙粉白,再饰以墨线彩画。厅内的柱础、石墙裙和石踢脚通风口,都有表达主人情趣的雕刻。花好月圆、五富捧寿、松鼠葡萄等表达美好生活寓意的是寻常人家喜用的装饰。而文人雅士则多用能表达自己情操、气节的图案,如琴棋书画、鱼樵耕读、梅兰竹菊等。每户带堂名的挂匾,更是主人的家风和志向的直接表露。今天,一些厅堂条案上还摆着“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

交通性质的街巷,辅质的廊厢,从属性质的边屋杂院,在装饰及加工上都大大减化至适用的程度。如街巷铺地的石材,只是中间推独轮车的一条,选用较大的条石或卵石,根本不像天井铺地那样割拐拼缝;廊厢的石柱础也是最简单的复盆础或方形刻线础;厨房边屋的梁架,更见不到月梁和雀替,就是檐口撑拱,也是形式最简单的,绝对不会使用复杂精美的木雕;杂院围墙更不见装饰性的檐口砖雕或墨线彩画……正是由于这些辅装饰的简化,衬托出主体空间中重点装饰的细密与精致。如街巷平铺的卵石,与民居前有各种吉样图案的卵石铺地形成对比,使得人口更加突出。主次空间的不同装饰,不仅加强了空间性质的区分,也在加工时省工省时,节约了开支,真正做到了装饰的有的放矢、恰倒好处。

篇4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庞大、构成复杂、资源流动、素质偏低等普遍特点,直接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同时,在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为这一方面的管理增添了难度。

2.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的企业环境影响

形成这样一个集科学和技能于一身的稳定建筑企业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受行业竞争机制的影响、企业间薪资待遇差异的影响、员工自身实际水平和素养的影响,企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用人结构失衡的不良循环,同时企业也抗负着优秀人力资源紧缺的压力,间接或者直接的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弱化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

3.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主体”积极性影响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员工本身,由于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企业只在乎公司的受益情况,而对员工的积极性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

三、应对及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策略

1.确立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对员工的数量加以控制,消除“以多取胜”的错误观点;采集企业员工的信息情况,使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的保障系统;控制人力资源的大规模流动,减少优秀资源在流动中的缺失;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不仅如此,在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都要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需要顺应其社会和时展要求。

2.加强员工管理,优化企业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难主要局限于企业员工自身较低的素质水平。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管理,加强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文化素养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录用问题,人事部门需要设立较高的聘用门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员工素质的平衡性和可控性。建筑施工企业在优化企业环境的问题上,可以开办以下企业活动,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测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术等级晋升、好人好事评比活动、选举思想道德教育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员工和年度新人等。

3.人力资源的有效奖惩管理

对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奖惩管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创建绩效考评系统,确立员工奖励机制,在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水平的同时,还要根据员工的突出表现,给予员工额外的福利,如住房公积金、人身保险、年终分红、重大贡献的现金奖励、国内外报销旅游等,以此来满足员工的“自我需求”。第二点,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和所出现的误失做出适度处罚,对具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延误工作等严重行为的员工,做出予以警告、扣除奖金等严格处罚,树立公司的权威形象,加强公司的管理机制,形成高效的奖惩管理机制。

篇5

1.1.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设计。既没有洞察企业的经营走势,对人力资源活动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目标进行动态策划,更没有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表现在:对本企业在什么时期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没有作出分析;对人员的配置只是盲从性听随各部门的报告等方面,究其原因是与各业务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对各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企业人力配置缺少有效的统筹考虑。不仅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需求。

1.2管理措施的僵硬化

1.2.1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沿袭着一种家长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掺杂着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一种自我投射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则被动的接受。

1.2.2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过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而缺少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2.3管理制度执行缺少有效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管理效果缺乏有效性评价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缺少自我评定,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一项新的“薪酬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或“员工培训制度”,在运行一阶段或很长时期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员工内部的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等)以及适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未能做出评定,而一般都采用一种从一而终的管理思路。这样既不利于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指标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只能通过更多的理性分析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被视为一种长期性、动态性、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一些建议。

2.1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2.1.1管理的变革是生存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实时的状态。2.1.2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之上的。因此,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有清醒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走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才能走出繁琐的日常事务,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

2.1.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思路。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到员工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结合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5大基本需求(1.薪酬2.各种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5.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6.其它福利及设施)。

2.3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制度执行过程出现失误很可能给企业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如在企业人力招聘工作的执行上,就要考虑和分析以下问题:a.企业必须聘用哪种人才?b.应该为各用人岗位确定什么样的标准和待遇。c.上述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d.有无可替代的方式或设计一种报酬方案,让企业内部适合的人员竞聘。如在辞退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决策——坚决果断,实施——有理有据,操作——小心谨慎,后事——妥善处理。

2.4人力资源管理需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对其中的误区加以修正,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性的管理。

2.4.1顾客的满意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即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酬、管理及企业文化等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则要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即从外界人员与企业员工的合作上来评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2.4.2人员配置的合理度——通过对招聘、内部安置、规划员工的企业生涯等项工作来测评,衡量是否促进本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4.3人员的流动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流出率与流入率的比较来测评其是否达到了吸引人才的效果。当然,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自行设计人员流动率的合理尺度。

2.4.4人均利润增长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支持企业业绩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来测评企业人均利润的变化,达到增长的效果。

2.4.5人力资源的支持度——通过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的使用及其管理上评价其是否为各部门以至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

3结束语

篇6

2.1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设计

人防出入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甲类防空地下室中,主要的出入口必须设置成室外出入口,而且在地面上的建筑部分一定要在防倒塌范围之外,也可以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重要的出入口被建筑构件堵住。因为汽车库的坡道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室外设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用汽车库的坡道作为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如果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位置选择有错误,就会对其后许多的设计及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地下室门的设计

首先,人防地下室的门不能全部开启,根据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中的出入口一般采用楼梯式的出入口,作为公用通道的楼梯,在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管道井、排水管道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人防地下室的门与普通的门存在抗爆性与密闭性的差异。人防地下室的门扇的尺寸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洞口,而且不能镶嵌于洞口之中,门框墙和钢筋混凝土门扇都需要搭接100mm。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人防地下室的门在开启与关闭的范围之内没有消防栓、消防管道以及顶板梁等因素的制约,充分保证人防地下室门的前面的通道的尺寸能够达到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安装与关闭开启的要求,比如在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一定要设置一个后凸梁。如果没有对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进行一个后凸梁的设置,就会使密闭门在开启的时候被防护密闭门上方的后凸梁挡住从而无法开启。又或者是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设置了密闭门,这就使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有闭锁的一边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密闭门的开启会不会受影响进行思考。在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安装的时候注意设计的宽度也是尤为重要的。其次,要对人防地下室门的开启方向设计进行考虑,由于人防地下室门的比较重,开启较为不方便,所以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在人防地下室门的下边进行垫块处理,这样就可以支撑门的自重避免了人防地下室的门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过大而产生的变形。在对人防地下室的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开启的门完全的贴近墙边,在没有遮挡消防栓与门洞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由于密室的通道尺寸比较的小,并且滤毒室的门经常开启的话会给在地下室的人的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为朝内开启。最后,要保证防护密闭门的设置能够达标。在图纸交底时,发现竖井内部的防护门或沿通道侧墙在设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中人防地下室门的竖井的内墙面或是通道侧墙和门框外边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门扇正对冲击波的作用方向。对此应当对设计进行改进,将门扇镶嵌入墙内,使内墙面与门扇的外表面持平。

2.3人防地下室集水坑的设计

战时的防空地下室,重要的进出口防护密闭门的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部以及外通道内都要对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排水与给水,滤毒室、进风扩散室和除尘室或是防毒通道等,都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集水坑、清扫口或是地漏进行设计。

2.4人口疏散问题

如果按照每200个人不小于0.6M的要求来计算的话,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就要小于等于700个人。2.1m为每700个人的疏散宽度,所以即便是门洞的宽度为2.1m,其可以疏散的人数也就是700人。楼梯虽然是疏散的口部,但是疏散宽度主要是看楼梯之间的中到中的轴线距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使实际的疏散要求不能达到正规的设计要求。

篇7

1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尊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3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过程

(1)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此外,还包括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施工准备质量是属于工作质量范畴,然而它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3)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既有施工承包方的质量控制职能,也有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方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控制职能,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责任和作用。(1)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和供应方在施工阶段是质量自控主体,他们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2)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是依据法律和合同对自控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效果实施监督控制。(3)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在施工全过程相互依存、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发展和最终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施工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其在所承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具体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效地实现自主控制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对施工承包企业而言,无论工程项目的功能类型、结构型式及复杂程度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都可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八个环节;①工程调研和项目承接: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②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力量设备的配置等;③材料采购;④施工生产;⑤试验与检验;⑥工程功能检测;⑦竣工验收;⑧质量回访及保修。

4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人员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者通过ISO9000:1994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队,都应有设置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重点是协调与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检查,以确保建立一个稳定质量的工作系统。

(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篇8

论李健吾创作的现实主义人文情怀

摘 要:李健吾作为京派成员,对人生、人性的体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与他生活经历密切相连,在其文学创作、批评及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上都有鲜明的体现。

关键词:李健吾现实主义人文精神

关注“人生”“人性”是京派文人共有的特点,李健吾作为京派的重要成员,对人生、人性的体察则尤为强烈而深厚,其人文精神闪耀着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在他的批评作品中,使用率最高的词是“人性”、“人生”,这不仅是文章结构上的特色,更反映出他在观念上对人生、人性的倚重。在李健吾的文艺观念中,人性是他最首要的根据,而时代现实因素则通过人性表现到作品中去。

作家的艺术观与他的生活现实是相通的。李健吾身世坎坷,出身烈士家庭,父亲的遭遇和自己与母亲辗转寄居的经历都使他深味现实的苦难,1925年在王统照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以“文艺为人生”为宗旨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这些经历奠定了李健吾艺术观现实主义的一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健吾留学法国,经费乃得杨虎城、商震等人资助。其时欧洲各种文学流派盛行,李健吾独选福楼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是因为“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创作实践,他的艺术修养已基本成熟,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口号已在他的艺术观中扎下了根子。”

篇9

    1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总结当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配电箱的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开关、插座盒和面板方面的问题;灯具、吊扇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规定等等。出现这类问题也主要由以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2.设计图纸表意不明问题和相应措施

    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每一步都会根据设计师的图纸一步一步进行,图纸是施工、安装阶段的前提和依据,电气安装也毫无例外。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亦或是漏洞,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于电气安装人员,必须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中的系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 材料质量问题和相应措施

    材料是建筑电气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安装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品质的安装材料既可以节省资源和能源,又可以保证舒适、安全。例如,导线电阻率大、熔点低、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较大;电缆耐压、耐温偏低、绝缘和抗腐蚀性差;开关、插座导电值与铭牌值有出入;塑料产品硬度和强度低、耐温、耐压低、安全性能差;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够强,接触不好,易磨损等等,都属于常见的材料问题。但是,由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受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工程造价、材料属性、施工难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选择的过程中需各方面权衡,达到质量和效益的最优。

    4 电线管预埋和敷设出现问题和措施

篇10

一、设立“禁讨区”问题的法学思考

(一)乞讨行为的性质

从本质上看,流浪乞讨人员的乞讨行为是一种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从社会关系上讲,所谓的自由,就是指在尊重别人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体现了个体自决和社会秩序的统一。流浪乞讨人员本身的乞讨行为并不是权利,因为获得救济是权利最重要的特征,假如说乞讨是一种权利,那如果乞讨没有成功,乞讨者就有权利得到法律救济,这就很荒谬了。因此正常的乞讨行为只能说是个人的自由,但应该以法律没有禁止才自由为原则。而且我国现行的立法中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所以国家没有把流浪乞讨人员看成是打击的对象而是受救助和保护的对象,因此正常的流浪乞讨行为本身并不是违法行为。

(二)“禁讨区”的设立违反了依法行政的行政法治原则

理论上,行政法是法律对行政权的约束,使得行政权依法而规范运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作为行政法治的特别要求。只有抽象行政行为符合宪法规定和统一,行政法治才有可靠的基础。第一,设立“禁讨区”和宪法相抵触,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且我国的立法也提出对于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的行为只能通过制定法律来处罚,立法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制定法律的主体。而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设立流浪乞讨人员的禁讨区,限制了乞讨人员的人身自由,这违反了宪法和立法法中的规定,是没有法律效果的;第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就应该随时将公共性特征表现出来,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政府的公共性需要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要站在全社会利益的高度,放弃自身利益的诉求,进而实施公共管理。要使得不同阶层的利益得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各个地方设立乞讨禁区是为了不影响城市的形象,或者是当地的居民不愿意看到这些乞讨行为等,但这些都不能作为设立禁讨区的正当理由,法律不能加大这些乞讨者生存的艰难程度来让一部分人心里舒服,政府也不能为了城市的美好形象将弱势群体的生存方式剥夺了;第三,设立禁讨区违反了行政法的平等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但他们都应该享有平等的人身权利,所有人在在价值、尊严和权利上都是平等的。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行政法的平等原则要求作为行政主体,要对行政相对人平等的对待,流浪乞讨人员是也是公民,普通公民可以出现的场所,他们也有去的自由。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生存机会,找到引起贫困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而不是对流浪乞讨行为的禁止。

(三)政府有权依法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的行为

根据世界人权组织的要求,凡是符合公共秩序、道德及普遍福利的需求,都是自由的所在,而妨碍他人权利、社会义务、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公共道德的行为,都是可以对其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如果自由违反了道德,对他人利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可以限制他们的自由。因此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追求个人自由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流浪乞讨人员有强要,导致交通阻塞等行为,政府就应该在合法的前提下,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规范和限制,这种限制不是针对流浪乞讨的身份,而是针对他们的违法行为。

二、现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立法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关于救助对象条件的规定不科学

现行的法律对定了救助对象的条件,但是这些规定缺乏科学性。(1)规定的救助对象为由于自身没有解决食宿的能力、没有亲友可以投靠、没有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或者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正在城市流浪度日的人。其中很容易对是否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或者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进行核实,但是想要核实其他情况就很难。而且即使流浪乞讨人员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或者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水平不高,如果有较大的开销时,紧靠五保是很难满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救助他们就违背了人道主义。(2)现行法律规定对流浪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必须要提供本人的真实情况,但事实上,很多流浪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自身的情况,如果不对这些人进行救助明显是不合理的。(3)现行法律规定救助站要及时和救助对象的家属取得联系,并核实情况,但事实上,因为很多原因很难做到,由于法律规定的救助对象不科学,很难科学的确定救助站的身份是不是真的属于救助对象,很多救助对象并非法律中规定的对象。(4)有很多骗吃和车费的情况也得到了救助,很多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救助对象的要求。

(二)救助站与相关部门管理权的立法规定模糊

第一,在现行的法律中规定了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经过救助站的同意之后才能离开救助站,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多,但由于救助站没有强职权也不能强制性救助,光靠救助站说服的话想要起到作用是很难的,造成了规定形同虚设;第二,现行法律规定了针对被救助人员轻微的违法行为有救助站进行制止,如果严重要交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但却没有规定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手段。进而导致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敢制止受助者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也存在管理上立法缺位,立法中并没有规定如何界定违法行为是否严重,而且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很难对受助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处理。第三,现行的立法中虽然规定了救助站不提供救助或者是停止救助的情况,但如果受助者不离开却没有规定该如何处理。第四,政府各个部门的权限不明确。

(三)将流浪乞讨人员遣送回原籍剥夺了其迁徙自由

目前,很多的流浪乞讨人员在依据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都被送返原地,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公民的迁徙自由。在现行的立法中,原则是将流浪乞讨者送往原地,这就剥夺了公民迁徙的自由。而迁徙自由已被载入宪法和法律之中,从人权的角度来说,送返原地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公民的人权。流浪乞讨人员之所以会流浪和乞讨,是因为其生活所迫或因为其他原因,也就是说流浪地及乞讨地是其生存的必然选择,当然,流浪乞讨人员是需要救助的,但救助的方式不等于送返原籍,有可能出现送返原籍以后,流浪人员或乞讨人员失去了生存的能力,这就失去了救助的意义。反而强制将流浪人员送返原籍的行为也违背了迁徙自由的法律规定。这种救助的方式是与法律的规定相矛盾的,因此应该解决被救助人员的实际困难,增加救助的有效方法才是救助的真正目的。

(四)救助方式单一

在现行的立法当中,规定的救助方式是给受助者提供车票、食物、住所、医疗等物质帮助,缺少对他们精神上的帮助,而且很少分析受助者的生理和心里情况,无法全面了解受助者的需求,对救助人员缺乏精神慰藉、行为矫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及法律援助,因此而产生社会效果不明显。很多时候,需要救助的人员往往因为救助站根本解决不了救助者的实际需求,反而还要被送返原地,所以很多的需要被救助的人员就不愿意接受救助站的救助,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救助站的救助缺乏针对性。

三、完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立法的建议

(一)扩大救助的范围

现有法律中对救助条件限制的过于严格,很多却是需要救助的人被排除在外了。立法应该对救助条件进行修改,将救助的范围适当扩大,应该将救助对象确定为在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应急困难或者是特殊原因导致生活无着落的其他人员。在实践中,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如果救助站对遇到应急困难或是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生活无着落的人员进行了救助,还要防止他们沦落为流浪乞讨人员。对提供救助的标准也应该进行调整,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合理使用救助资源。例如对由于特殊原因或者是遇到应急性困难而导致生活无着落的人员,通过提供暂时给他们提供住宿和食物救助的方式,同时帮助他们联系家人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光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的做法,应该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救助。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家庭、个人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参与到救助中,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募捐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三)丰富救助的内容

第一,要尊重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第二,制定出救助管理站的服务标准,明确规定出其的具体内容和服务标准,同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救助;第三,根据流浪乞讨人员自身的情况,可以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但这是建立在他们资源的前提下,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第四,要进一步强调救助制度的协调功能。

(四)完善受助人员权利救济的途径

篇11

首先要做到班级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的环境卫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卫生制度,我们把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承包到人,每天由卫生委员检查监督。我们在班里还坚持“一课两整理”活动,每节课后,学生都要把自己周围的废纸清理干净,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把下节课要用到的课本文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由于要求严格、措施得力,班级的卫生一直都能够保持清洁干净。

其次要做到班级的美化。每学期初,我都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班级,力求教室环境高雅、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儿童气息。在教室的前面后面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教室的后墙上开辟出智慧树、金苹果等园地,教室的前面则张贴班级的发展目标、口号。

二、班级管理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只能越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人尽其责,这样班集体的凝聚力才能增强,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才更大。

例如,在制定班级规范的时候,我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全班同学参与,确保班级规范成为全体学生能自觉遵守执行的行为准则。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学习、行为等各项规范,让学生对班级已有的规范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学生写出喜欢和不喜欢的班级规范的原因,以保证班级每一条规范都能体现学生的意愿与意志。然后,由班级干部汇集、整理、归类学生意见,酝酿拟定新的班级规范初稿,班主任提出修改建议,分发给每个学生并充分展开讨论。最后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

另外,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班级活动的组织中,我也让学生唱主角,切实增加这些管理性活动的透明度,给每一个学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待遇。

三、班级活动扎实、有效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文化舆论氛围的主阵地。班主任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班级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首先,开展班级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例如,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作业不认真,字体潦草的现象,在班里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活动。发现学生爱吃零食,在班级中开展“我们拒绝零食”签名活动。

其次,开展班级活动要紧跟当前形势发展,紧扣当前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之际,总书记对全国少先队员提出了争做“四好少年”的殷切希望。我在班里围绕争当“四好少年”开展了 “四好少年”我行动,“四好少年”评选会等活动。2010年5月1日,我国在上海举行世博会,这是我国的又一盛事,为了让学生了解世博会,我在班里举行了“走进世博会”主题活动。

篇12

标签效应会给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样不利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也会大大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误入歧途;也会让成绩上稍微占有优势的学生容易产生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的错误思想,不利于良好学习心态的保持。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既要给予肯定的表扬也要指出缺点和问题,让学生既能获得学习的动力也大可不必因此而盲目满足;成绩还有待提高的学生不但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更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得到肯定的而不至于过于灰心沮丧。

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是学习的弱势群体而看不起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永远是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此外,还要积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优生作为小师傅,结对学习,从而能让学困生们的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进行班干部选举和培养。全班人人都能参与班干部竞选,自愿报名或主动推举,由民主投票决定。班干部确定以后,老师应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充分的权利,使他们建立起管理好班级的责任心和信心,同时,在班干部出现管理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应及时伸出援手,指导他们渡过难关,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我最喜爱的班干部”评选活动、“我给小干部提建议”、优秀班干部评选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班干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2)制定班法班规。为了实现“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法可依”,应制订符合班级特色的班规。班法班规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全班同学的法规法则,不应该是由个人或小团体商拟和制订,应该由全体同学和老师共同商议制订。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意见应该认真听取和思考,然后在班会课上讨论通过,并可以让同学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需要完善的或者不当之处。一旦班法班规形成,全体同学必须要严格执行,以维护班规的严肃性。如果有谁违反了班法班规,也将依“法”得到相应的惩罚。

(3)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要实施依“法”治班,不仅要有“法”可依,还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家制定的班规班纪能够有效执行。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能确保班规的严格执行,同时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维护了每一个学生的班级权利。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调动孩子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鼓舞其信心,对于不足者则是一种鞭策。监督与评价是班级民主管理的进一步体现。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篇13

1.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总结当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配电箱的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开关、插座盒和面板方面的问题;灯具、吊扇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规定等等。出现这类问题也主要由以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2.设计图纸表意不明问题和相应措施

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每一步都会根据设计师的图纸一步一步进行,图纸是施工、安装阶段的前提和依据,电气安装也毫无例外。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亦或是漏洞,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于电气安装人员,必须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中的系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材料质量问题和相应措施

材料是建筑电气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安装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品质的安装材料既可以节省资源和能源,又可以保证舒适、安全。例如,导线电阻率大、熔点低、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较大;电缆耐压、耐温偏低、绝缘和抗腐蚀性差;开关、插座导电值与铭牌值有出入;塑料产品硬度和强度低、耐温、耐压低、安全性能差;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够强,接触不好,易磨损等等,都属于常见的材料问题。但是,由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受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工程造价、材料属性、施工难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选择的过程中需各方面权衡,达到质量和效益的最优。

4.电线管预埋和敷设出现问题和措施

工程中电线管道错综复杂,所涉及的管道数目也有成千上万根,在电线管敷设工序上,施工企业对线路安装质量不够重视,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常“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并且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训练,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就盲目施工,以上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故障。这种故障一旦出现解决就很麻烦,通常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电线管预埋和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不能出现电线死结、凹痕、多层重叠等现象;在电线管和配电装置相连接时应考虑管口和箱体的固定,管线不应露出太长,不能出现管口不平、管线长短层次不齐等现象;预埋电线管时不应因为方便而仅用钳夹打结弯管口,而是用正规的塞头处理管口薄壁管不应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不应代替镀锌管。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中的问题大都为细节问题,但往往可以从这些细节上看到工程的质量,细节上的漏洞和疏忽很可能就会为以后的安全埋下隐患,所以应足够重视这个方面的问题。

5.接线盒、配电箱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是电气安装中的三个重点设备,配电箱作为电气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电气部分的质量。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配电箱体没有垂直,导致面板边缘没有和壁面紧贴,故影响其性能发挥;镶嵌在柱子里的盒体、箱体以及混泥土墙面歪斜不正,很影响整体感观。在配电箱预埋的时候,需算好尺寸和位置,不应出现因配电箱坐标、标高不准确而导致其凹入墙面或移位、变形等问题,其次,回路尽量做到编号完整、布线整齐等效果,要根据一次施工到位的要求执行,要达到牢固稳定、美观的效果。并且在安装完成后,要仔细的检查绝缘是否完好,零线、地线是否有交接,检查完毕再送电。最后,配电箱内的杂物应及时清洁,并及时的采取防腐措施。

6.防雷、接地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现代建筑在安装过程中都会采取防雷措施,避雷带的采用可以有效的阻止建筑物遭受雷电侵害。但在避雷带的安装中也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避雷带定位不合理,采用的材料不合理;引下线和避雷带截面处理不合理;焊接质量差;屋外高金属体和防雷装置的连接不可靠;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变形缝无补偿装置,接地电阻大等。在安装避雷装置的过程中,应按照避雷带的设计要求进行,不能以小换大,以次充好,这样只会为安全埋下隐患;避雷角的定位应合理,应按照规范安装;焊缝的处理应达到平整、无气泡、无杂质等要求;避雷带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必须设置补偿器等装置。

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涉及多方多面,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于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为了杜绝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频发事故,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必须从各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电能。

总结

本文再现了建筑电气安装中常见的几种问题,指出了其问题所在,并且逐一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为建筑电气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