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教学论文实用13篇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2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式的“以教定学”的模式,缺乏交互性。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促进交互式教学,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定教”的主动教学模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平台,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解决实际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引入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课题,需要教师对选题、选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本土项目为宜。除了引入实际项目为设计课题以外,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交互,师生与项目交互,学校企业的交互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只有真正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得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

三、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法

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思考和设计,利用广州地理环境的优势,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提出以“实例驱动教学”作为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设计进行中不单单考虑理论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实际项目案例引进课堂,让学生与市场需求直接接触,以客户与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需要的作品。课程摒弃传统模式中一味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而是把学生带到企业项目实地。“实例驱动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堂——工地——课题”每一次循环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能力都逐渐提高,从“基础理论知识——初级实践能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更强的实践能力——完善的设计作品方案”的递进式课程安排中,将课堂到现场、理论与实践紧密相扣,从浅至深、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应用、创新能力,完成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设计思维,经过“实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训练后,有能力独立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脱离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上升为对口设计师培养。

四、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完善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与开展校企之间的发展合作,通过课堂专业教师的教授与企业中优秀设计人才的进一步现场指导,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手段,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把学与工完美结合,通过课堂与工地学习、教师与设计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对居住空间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了解熟悉,对材料工艺、设计步骤等实践能力逐渐增强,脱离不实际的空洞理论教育。想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居住空间的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操性极强的课程,走出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双赢的策略。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3

一、以输出为驱动的内涵

文秋芳等根据我国国情建设性的发展了输出假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适用的对象、学习环境和输出的内容。该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

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2013年,在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文秋芳教授在她的主题发言中,把“输出驱动假设”推广到二语环境,指出这个假设针对的人群是中级、中高级或是高级外语学习者,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

二、教学理念维度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被视为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提倡的“循循善诱”意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善于一步一步的引导,这种思想就是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来源。“导”和“诱”就是引导、指导,赋有启迪之功能,使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引下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不断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新知识、新本领。

三、学习者维度

不同的学习方法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到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听讲法、阅读法、视听法和演示法都属于被动学习,其他三种方法属于主动学习。在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起到指引的功能,学生是参与主体,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习金字塔理论也符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

四、心理学维度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第一,自小学直至高中,多数中国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第二,大学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已经习惯中学阶段班主任的严加监督,他们对大学学习突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第三,考入大学是很多学生的终极目标,在大学的校园里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动力。现代心理学证明情感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奥苏贝尔是最早研究动机原理的专家之一,他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即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导学教学模式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模式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和指导,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结语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以输出为驱动的导学教学模式,对传统以接受性技能训练为主的英语教学做了初步探索,无论从理论层次还是从实践主体方面,该模式都具备合理性,这也为更好的发挥大学英语工具属性及人文属性提供了积极的思考维度。

【参考文献】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4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般认为“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

以往的课程教学要素一般认为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要素则是教师、学生、任务。教师和学生围绕任务这一要素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任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对象,其中任务中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关系如下: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在教师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的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以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打破了教师“独角戏”的地位,同时也向教师的权威性发出了挑战。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的发起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组织、引导、支持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在学生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记忆及重复去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仅是知识的承载者。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间是对立的、竞争的,使他们缺乏相互合作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要获取者,以小组的形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形成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单一简单,主要以单一的讲授式传递给全体学生,忽视了个性教育及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特有行为,而是学生参与学习,与同学或教师建立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4.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某个特定形式来评定学生成绩,也就是用统一个标准考核所有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除了特定的考试外,还可通过采用多种灵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教师评价结合的评定方式。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接受”教学理论和简单的“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实施者,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的形成和谐的教学双主体模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教学模式提出的要求

根据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及未来幼儿教师能力发展的趋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从这个简短而又丰富的目标中我们要看到其更深层次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学前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的发展,突出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特长;具备幼儿园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环境创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运用学前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具有弹唱画跳讲的能力和开展幼教科研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能适应幼教改革及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专业思想牢固,关心幼儿,热爱幼儿,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通过对目标的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实现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摈弃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讲授,而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地引导、支持、评价。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引向对所学的新知识的理解。最后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程序。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其做如下分解: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难度要远大于讲授法。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内部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

[2]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3]张学琴.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5

1、引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师讲解”一一“教师演示”一一“学生上机练习”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任务驱动”(TBL,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正好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相吻合。本文旨在介绍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切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教育论文,学生为主体”, “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间围绕“任务”互动,整个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教学准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接受任务、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归纳总结,其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

3、《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涉及: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应用系统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与软件操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着:内容多、学时少、考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技术更新、软件升级等情况,在作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新技术和软件的发展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同时学生要在有限学时内实践完成多种多媒体作品制作。如果继续延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该教学改革已获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践

本文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按任务驱动的五个教学步骤有序开展。

4.1 教学准备、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阶段属于课前的教学准备,“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前者任务简单,后者综合性强小论文。“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音频”章节的任务是:录制个人音乐,内容积极向上,歌曲不限。

教学目标:

1)掌握Audition软件的操作,掌握音频的第三方特效控件操作

2)了解歌曲录制的一般过程,学会录制个人音乐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任务设置:

1)下载各自喜欢的歌曲伴奏

2)利用Audition软件跟随伴奏录制歌曲

3)对录制的歌曲进行后期加工和处理教育论文,如:降噪、混响、均衡、修饰、振幅等

4)利用第三方特效控件加强歌曲的特效处理

5)加入歌词,合成个人音乐

该任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且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自然真实地引出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音频章节拟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合成作品,如:音乐专辑、诗歌朗诵,然后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3 接受任务、分析问题

学生授受任务后帮助分析任务,针对任务中涉及的音频原理、音频数字化处理、音频常见格式、音频压缩、Audition软件操作等理论知识做详细讲解。

4.4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录制个人音乐的过程中,对于下载伴奏、录制歌曲等封闭型任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歌曲后期加工、特效处理等开放型任务,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协作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考。该阶段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

4.5 评价任务、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科技创新纳入到成绩评定,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录制个人音乐的任务进行评价。

最终成绩 = 课堂考核*? +封闭型任务考核*? +开放型任务考核*? +测验*?

--其中?是各考核情况所占的比例因子,开放型任务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对最终作品和制作过程中的学习认识、学习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以评价问卷的形式开展,自我评价结果也可促进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4.6 教学成果

2005年,学校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之初教育论文,仅3个班选修。近几年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不断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0年选修班级数达85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获得学校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学校重点教改立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课程的理论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分别作为学校多媒体课件重点项目结题。

5、结束语

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性、思考性和创新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以待改进,首先,随着选修班级和人数的快速增长,机房现有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急需补充设备保障实验的正常开展;其次,缺乏符合教学实际的“任务驱动型”教材,笔者与课题组成员正着手编写教材,以解决“任务驱动型”教材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薛为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唐新国.《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79-82

[3]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硕士,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6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概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假设的出发点与输出假设不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基于二语教学的研究,它的关注点在于使二语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实践,因此,输出驱动假设可以说是一个有关二语的教学理论研究。它的假设主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为对学生而言在教学中输出性学习的内驱力要大于输入性学习方式;其次,是将二语教学分为以说、译、写为主的表达性技能的学习和以听、读为主的接受性技能的学习,而从教学目标方面出发,表达性技能的学习更符合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表达性技能的培训[1]。

二、大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现状

当前,高校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多是沿用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学习内容,课堂上常常只有教师自己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追逐逼迫学生学习的猫的角色,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从兴趣和实用性出发,而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课堂设计,教师疲惫不堪但教学效率却很低[2]。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

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是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堂课中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参与度低,课堂积极性较差。而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主张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英语输出性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水平。

(二)以输出促进输入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常以教师的课堂输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将最为重要的输出性训练放到课后学生自己进行,但是由于高校英语许多都是大课授课模式,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后作业审查精力与时间,使得许多学生都对自己课后的英语输出性训练偷工减料,未能使得输出性训练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基于此,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输出性学习与输入性学习的学习时间进行置换,强调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输出性教学,以输出促进输入,大量的输出性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加强英语的听、读等输入性训练,在整个过程中,输出性学习既是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受课时、教学大纲安排、教师精力、时间的限制,课堂形式多是讲―练习―模拟测试的单一教学方式。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形式主张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设备,如多媒体、手机以及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创新课堂形式设计,并且采用时下教育领域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此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还表现在鼓励学生们进行英语舞台剧的创作,通过舞台剧表演来激发、训练他们的输出性英语学习,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英语输出性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课堂氛围浓厚

传统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多是闷不做声的被动接受者,参与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度极低,缺乏相应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受氛围的感染而降低学习热情。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堂形式的转变,从多角度、多方面加强对学生英语输出性训练,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断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出一个英语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环境[3]。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建设的启示

(一)教学理念更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担任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旁起辅助教学的任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走下教学神坛,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与学生之间进行输入输出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采用任务型、体验型交互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互联时代下多媒体、大数据、微信等新兴教学设备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主要有采用“微课”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前录制一段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将本节课程要学习的重点任务录制下来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小组用英语进行探究式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课后分组编排舞台剧,课上进行全英文表演的形式M行,通过对舞台剧的编排可以了解到相关国外的文化背景,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等。

(三)评估方法的改变

当前,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多是以期末闭卷、以及英语四六级水平测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英语测评方式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和质量。受这种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教师的英语教授也带有一定的功利和应试心态。

榱耸褂⒂锝萄模式能够得到彻底改变,就要对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将中期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笔试与口语相结合,创新考核的题目内容,真正使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暴露他们的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通过考核方式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教师、同学、英语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5]。

五、结语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变革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强调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革新了传统的教科书概念、调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得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得到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JGB183)的经费资助,谨表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2]鲁俐,李芳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评论,2015,(1):120-122.

[3]张巍然,汤欣.输出驱动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探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96-98.

[4]刘迎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10(12):51-52.

[5]朱蕤.输出驱动假设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小议[J].科教文汇旬刊,2014,(10):101-102.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 Driven Hypothesis Theory

LU Yao-yan,LIU Mei-rong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7

在维修电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乏,教学效果不佳。目前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总结在维修电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维修电工进行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几个方面

维修电工的任务驱动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设计、课程实施评价等多方面。

(一)教学组织方式

1.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教师针对课本知识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听讲、理解、书面练习为主。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不能真切地理解理论知识,更不能掌握该课程实践操作技能。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中,已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以小组教学为主,班级授课为辅的教学活动方式。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应该注重理实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例如在介绍低压元器件和电路原理时,教师可以采用班级授课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向班级学生整体进行讲解。而对于电路的连接、调试、排除故障等,教师可采用小组教学为主,班级授课相辅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首先是教师对照电气原理图讲解电路的原理,分析电路;然后教师示范接线,讲解接线时的工艺要求;最后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讲解时教师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擦的传统教学,弊病很多,不能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学效果差。教师在示范接线时,学生因为对原理的茫然领悟,对接线更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会失去对维修电工的学习欲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不停地进行讲解指导,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实践均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2.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课程教学。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观念中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则更多地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虽然讲授法已不是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教师适宜的讲授将有助于实现理实一体化。同时,当学生出现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理论切入的时机。

任务驱动课程是以任务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的。任务驱动中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理论的选取必须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完成提出的工作任务。

(三)教学情景设计

维修电工的传统教学中并不注重情景对教学的作用,而在任务驱动课程教学中常常以企业真实情景或模拟的任务驱动情景来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维修电工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的书本教学任务化,将传统的实习实训室建立融合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等功能与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任务驱动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改变紧张、压抑的传统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情景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改革中每个环节都影响着课改的结果,而任务驱动课程实施评价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重要的导向引航作用。任务驱动课程的教学评价重点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进行的评价,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实施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校的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学活动体制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

(一)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教材的编写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没有规定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编写本课程的任务驱动课程教材。该教材应包括任务驱动书和学习包(主要有任务驱动名称、任务驱动简介、学习目标、实施设备和环境要求、学习知识、任务驱动任务、实施步骤、学习评价等内容),其中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应包括通过该任务驱动的实施要达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

(二)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开发者水平制约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如果开发的任务驱动课程随意性很大,很可能远离任务驱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导致课程改革失败。因此,为了提高课程改革开发者的课程理论水平和企业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课程理论方面的培训,推荐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学习。

(三)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制约

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没有占据主体地位,实训条件还不是很好,教学环境缺少企业氛围,还需开发许多实施任务驱动课程学习的训练设备,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维修电工任务驱动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以上这些问题外,还存在教师能力制约、教学观念转变等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教师必须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师资、设备等客观因素,通过精心规划、设计、组织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创造条件推进改革的实施,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8

看到“驱动”,往往让人联想到“驱赶”、“驱使”,感觉到一种压迫、被动的意味,认为驱动就是教师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任务驱动教学的初衷都是相背离的。实际上,任务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也是驱动由“外驱”向“内驱”转化的关键,设计不好,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驱动就是“外驱”;设计好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并主动完成任务,驱动相应的就会转化为“内驱”。可见,驱动的动力来源决定了学生的地位是主动还是被动,而任务驱动教学就是通过任务的设计将驱动学生的动力变成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柏昌认为,“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反过来说,成就动机构成了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系统。[2]

综上,可以给任务驱动下个定义,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一)联系文本和实际,设计任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条件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与任务适合的情境,以便学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设计语文驱动任务时“要考虑任务本身的相关内容,如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关切程度,任务牵动教学的作用的大小,任务本身的可操作程度以及问题任务时间空间的延展性等。”[3]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枯燥乏味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外,还可以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发学生,可举古人悬线练注意力的故事去启发学生调动注意力,强化记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以“识记语音”为例,教师应告诉学生本节课记忆的任务是“容易读错的字”,达到总体记住,形成全部知识的轮廓。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理清思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①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可依次确定四项任务:“拿来主义谈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怎样”、“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每项任务都可由学生个人研究解决。②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这种相互的启发和碰撞,对于学生审题、用语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上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但从过程中看,他们却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算是完成了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也要对他们予以肯定的评价。

(五)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语文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应做三方面的总结:一是散文的特点在不同题裁的文章中怎样体现,应结合旧知识来理解;二是不同的文章在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应归纳总结;三是单元的相关知识线条是否清晰,以便加深记忆。

三、语文学科“驱动任务”的设计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中,这些任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和现实接轨,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不断从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具体设计要注意因“材”预设,同时兼顾设计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设计“故事会”、“辩论赛”等

对于一些故事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开“故事会”,比如开“范进中举”故事会、开“皇帝的新装”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开“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如在《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教学中,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翻译文章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扮演孔子与两小儿进行“辩论”。

(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写产品“说明书”等。

适合于科学小品文类的课文。例如,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就文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有关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星的位置光亮、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恒星、银河系等相关知识,用制作“幻灯作品”、“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的,如《新型玻璃》可以设计写“新型玻璃”的广告词,《看云识天气》可以设计写“天气预报”,《故宫博物院》可以设计写“景点介绍”等。

(三)引导写人物评传、人物外传、人物别传等。

对于一些写真实人物、历史人物的文章,可以发动学生在研读文本、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人物评传。通过就事论人、知人论世、臧否人物的品行来学习伟人的情操,并从中学到写作人物的方法。对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如《祥林嫂》的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理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可以发动学生写人物别传、人物外传,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去理解形象塑造的时代意义及现实生活的借鉴价值。

(四)写导游词、进行物品介绍等

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像《故宫博物院》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文本、弄清作者参观顺序、参观景点以及各景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网络资料、访问故宫博物院网站等编制故宫博物院的“导游词”。然后,如若能联系文本网络资料制作成PPT课件配合解说词进行现场“游览解说”,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五)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改编故事、编课本剧等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模仿狐狸和乌鸦进行分角色朗读,继而要求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狐狸骗肉”的课文情境,并在表演中理解“眼珠一转”、“亲爱的”、“您”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丰富含义。小学语文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大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驱动教学。

(六)改作白话散文、诗歌和故事等

适用于文言文作品。如将《桃花源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为白话散文,将《木兰诗》、《狼》改为白话故事,将《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改为白话诗等。对学生而言,这样教学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激发、维持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四、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能力,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的反映,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明确,学生围绕任务从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5]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性的人”[6],是围绕任务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的、有选择的感知、加工外在的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发挥主体作用”。[7]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将任务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的解决又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或者任务的完成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个体新的知识框架。

3.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8],在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也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也就真正地活跃起来。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常会遭遇的障碍和困难

1.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内容的确定,难度的把握,任务链的坡度等多个方面。

2.任务的评价。目前,如何设计一个既有利于过程又有利于结果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3.时间问题。“任务驱动模式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进度较慢。”[9]有些任务是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保障的,对语文教学而言,摆在我们面前最难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4.学生的适应性。很多学生在实践之初,非常不习惯这样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茫然无措,这一过程的长短可能会视学生而定,会受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习惯于老师的传授为主,就算他想完成后任务也会感到无能为力。因而,老师应从一开始就应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讲解任务驱动型教学的相关理念,并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5.高考的阻力。新课标出台了,但高考这一评价制度并没有相应改变,这让许多老师不敢尝试和探索,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只能望而却步。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误区

1.完全排斥其他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些语文教师认为既然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就应完全排除掉其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达成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有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形式。我们贯穿课堂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运用;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中去。

3.任务越多越好。任务是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非越多越好。

4.虎头蛇尾。将语文驱动任务布置了,可是没有下文,尤其是课外完成的任务,布置后既无指导又无检查。

5.没有评价和总结。一项驱动任务完成后,不仅应该有语文老师的评价和总结,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完成之后得到提升。

6.完全排斥语文训练。尤其对于中学学生,语文训练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语言的感觉和语言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训练而获得,即使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也依然离不开这种训练。

7.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被认为不必要或被认为是花架子,浪费时间。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毕业班。其实只需要想想我们自己在开会和学习中的体验,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连我们成人都无法忍受,更何况初中的孩子们?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但如果的孩子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自愿地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们的最好途径,在以语文驱动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课堂,将不再被那些毫无生命力、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所困扰,能真正学到真实的、实际的、实用的语言,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法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虽然它还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但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应用,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必将给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增添蓬勃的希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6,(05).

[2]钟柏昌.重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张莲春,尹敬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

[6]皮亚杰著,左任侠、李其维编译.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3).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9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在会计课程中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培养满足我国经济需求的成本会计专业人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集理论、技能、实践为一体,参考成本管理的过程规律,由简易到难,由初步到深化,将一个提前设计好的、贯穿整个会计课程的项目,细分成若干任务。任务或项目的设计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将知识和技能嵌入到任务或项目之中,设计的所有任务启发于实际工作或贴近实际工作,经过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再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使学习、动手做、老师教紧紧结合,使理论向技能转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如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1

二、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课程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以往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为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怎样研究和设计教学课程,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简易,更实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模拟工作的情景,为今后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成本会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融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要估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分析任务的简易难度。并且教学还要以最能够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任务量大小、涉及的知识点含量以及考虑与其它内容互相关联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1.充分把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会计课程的教学与理工类课程教学不同,基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成本教学任务时尤其要重视其区别。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如下:①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为主,它是以成本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会计学科。成本会计课程将成本会计工作规律的理论知识综合整理,具有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②成本会计课程实际应用性强,会计课程始终还是属于应用型的课程,它强调“理论知识”必须能学有所用,它的内容是通过成本会计核算功能,处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关于成本费用的会计事项,它是一门我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

2.将任务分类,便于吸收知识点

①激发类任务。激发类任务的创造应充分体现实际生活,且有一定创意,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成本会计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将内容设计为一种需要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尽量实现将课堂还原于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情景,帮助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具备的会计知识去分析当下教授的新知识,使新学的内容得到升华。成本会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通常在任务设计时,通常将成本费用核算的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讲解设计为诱发类任务。②层次类任务。层次类教学任务是在前面提到的诱发型任务的基础上,注意上下任务的过渡衔接,处理好个别任务与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层次、递进的方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完成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与自身不同特点,应考虑道学生的现有成本会计知识基础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偏好等,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参照学生的实际会计水平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型,针对会计掌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简而言之,任务是不同层次的任务。③案例类任务。指学生在模拟现实的真实情境中,利用信息搜集,并运用之前掌握的会计技术原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案例类任务学习的方法是,先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的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解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数据,逐步分解案情中的难点,最后将复杂问题简易化并解决掉。

3.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将任务作为主线,教师引导主线的顺利进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新教学方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进行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转换。进行角色转换就需要教师做到从讲授、灌输、强迫,转变为组织、引导、推动。成本会计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站在讲台上受教到走到学生身边同学生近距离交流、讨论,一起成长。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要求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以及创造力。

4.教学实践应该把握的两个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任务涉及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个内容的框架,收集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教学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2)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统主观只追求结果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任务的完成程度,教师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要针对不同个体完成的任务任务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要多以激励、肯定、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结束语

学习成本会计专业教育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懂专业、精技能。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直接反应成本会计教育的成功与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它提倡学生占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以任务作为学习驱动,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操作实践中,这样能够很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志平,阚春燕,周玉鸿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1):52-5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0

目前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技师学院相关的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是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相关课程,真正适应到工作岗位时,却无法将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往往会不知所措。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指导教学。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包含了以下要点

1.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与表现形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要研究任务驱动法,就要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孤立地研究。2.任务驱动法的主要载体是典型案例。3.任务驱动法提倡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启发,注重能力的提高,这与教授教学偏重知识传输不同。4.任务驱动是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能力。

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并非每一位教师都理解到了任务驱动法的精髓,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很恰当的使用了任务驱动法,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教师准备不充分,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是任务驱动法的载体,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并未严把案例关。在选择的数量上,有的教师拒绝使用案例,整堂课都在灌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有的教师整堂课大量案例的堆积,把任务驱动变成了举例,导致学生对案例产生厌倦。

2.组织实施过程中问题颇多,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形式大于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直接决定着其实际效果。然而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并没有理解到任务驱动法的深刻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价,出现种种问题:如有的教师难以区分任务驱动法与举例教学法。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差异非常明显:任务驱动法以案例为中心,而举例一般是为了配合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起佐证作用;任务驱动法重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而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师生双向互动,举例则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把案例呈现给学生,缺乏引导与总结,任务驱动形同虚设。

3.学生自身欠缺,任务驱动法实施效果受影响

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将影响任务驱动法的效果。由于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如果学生缺乏相应得知识储备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可能对任务驱动产生排斥,要么参与积极性降低,要么转向游戏等与课堂不慎相关的内容。

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思考与建议

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避免很多问题的产生,提高任务驱动法的实际效果。

(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所谓科学的原则,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还是知识结构的确立、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科学的论证。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掌握主动权的基础上,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案例进行自主讨论、操作、分析、创新,这样才能把任务驱动法落到实处,提高其使用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了解理论就无法触类旁通,提高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在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理论,又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功。

3.因材施教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也必须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任务驱动法既包括对大多数人的任务驱动,还包括一对一的任务驱动。然而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本素质、智力水平有高低、学科兴趣、专业能力与学习方法等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合理选择案例。

(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途径思考

1.加强教师素质,转变角色意识

教师素质是任务驱动法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轻松自如地驾驭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关能力,具体而言,要具备以下能力:① 计算机系统的相关应用操作非常熟练,能够迅速解答操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② 懂得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在学生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③ 对办公应用软件相当精通,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意识。① 案例制作员角色。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担负着执行教学大纲、控制教学进度的任务。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制作好课件,才能将学生的学习规范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不致偏离教学目标。这是任务驱动模式下最关键的角色,②案例指导员角色。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学生在案例学习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2.选好案例

应用任务驱动法,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注重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已有的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这样案例与教材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案例最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发现。没有学生的配合任务驱动法就变成了举例法。许多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认为任务驱动就是举尽可能多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来把学生说服了,“灌饱了”。这是行不通的。任务驱动法作为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在自主讨论、探索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0-02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将“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教师逐渐认识到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

一、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进行学习资源整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发智力。

二、开展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迫于高考压力,对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的人文性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借助交流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作文课堂活跃度。该种教学方法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匹配,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机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拓展其思维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任务驱动型作文更能够贴近生活,更加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它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借用电脑术语进行命名,在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叙事性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材料往往是体现多元价值观的真实事件,其真实且具有争议性。具体而言,作文的“指令”就是提供“叙事性新材料”之后,让学生写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它使高考作文更加灵活,既能够避免学生进行框架架构作文,又能够避免跑题现象。

(一)设计和展示任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要素。教师要结合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也要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等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认知。以此为基础,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以课堂为平台,进行展示。在课堂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设计和展示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

(二)分析和实施任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环节相对比较开放,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该环节中,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借助书本和网络等,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和竞争的双向模式,激发高中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团体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内容。

(三)师生互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来,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师生互评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习结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法比较新颖,那么就要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案例

设计和展示任务。以2016年广东中山市模拟作文题目为例:“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她面临进入外企和回乡教学的两难选择。请你给小卜提供就业建议,并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由此,引入写作“议论文”这一任务。

分析和实施任务。向学生阐述具体的议论文写作思路和格式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发言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自己是支持小卜回乡教书还是选择外企,并阐释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立意后,进行议论文写作。该类议论文,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具体的写作情境,并且选择空间比较多。内容上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师生互评。让学生结合该则材料,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立意和观点进行评价,对该作文题目进行点评。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选出优秀范文进行具体点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

案例小结。教师在课堂材料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和现实,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进行思辨。确保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避免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套作现象。同时,通过创设交流情境,深化了作文的教育功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无论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要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依从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课堂学习。这与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相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播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并对他们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推进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的实施。

二要选择合适的任务。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他们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选择。教学任务既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又要能够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其必须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目的。

三要科学评价。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语文教师既要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又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并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科学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相契合。教师要结合学科需要,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应用,对传统语文课堂和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帮助学生养成思辨性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鹃.任务驱动型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

[2]张晓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3]张兆年.课改新形势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求知导刊,2015(1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1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65-02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同时存在“课堂结构传统,成绩评价单一,教而不用”三大尴尬,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并且要遵循“达目标、易实施”的原则,这样改革成果才能获得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因此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这样的课程,如何把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改革的切入点。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为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有: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充分融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单元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专业知识构建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图形的绘制,也包含真实的工程图纸;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为“教学实践一体化”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体化”是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相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3]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实施该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何结合该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制定何种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CAD绘制图形的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设置人机交互的授课条件

课程的教学安排原来是教室、机房交替上课,理论和实践课时1︰1分配。为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安排在多功能机房,这样边学边练,动静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教与学、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单元的教学实施是以任务的布置为开端,以任务的完成、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结束。整个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二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

(1)布置单元任务,由单元任务总领单元知识体系。在单元课程里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任务中包含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单元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完成任务。教师引导,提出引导问题,分解任务需求及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单元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进行总结评比。引导学生积极指出自己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其他学生可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通过交流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分解整合知识点,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不分专业,各个专业采用相同的图例。现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4]在一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将烦琐的操作命令联系起来,教学思路清晰。单元任务既要包含单元内容知识点,又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单元内容专业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后续课程对本课程教学的技能与理论要求选择、整合课程内容,将绘图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3)课程单元内容阶段化。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课程单元内容包涵的知识点与学习阶段相统一,由基础到提高、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内容。

4.适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需探索适应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策略是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细则。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结合改革内容,本文制定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阐述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及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并探究了如何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此新型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黄予,郑小军.“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论坛,2011,(12):29-31.

[2]杨瑞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电子线路CAD”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5-106.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3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指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新技术、宽视野、重实践、严逻辑”的特点,这门课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计算机知识与训练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深入理解其内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县为沿海一小县城,由于经济落后,受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晚,虽然各校也开展了一些小规模的多媒体教学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封塞,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拉近了我们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距离,使我们的教学研究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有了可能。我们通过互联网的积极联系,得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研制组负责人李艺教授及研制组秘书钟柏昌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下,以课题的形式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并进行反思与重建,论证其教学效果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虽然任务驱动教学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营养”上的先天不良导致不足和负面影响日益显露,怀疑和批评之音逐渐增多,来自专家的批判:“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 祝智庭:信息技术为什么能支持教育改革 —— 祝智庭教授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载《网络科技时代杂志》 xx 年第 6 期。 ) “任务驱动式教材又成了‘操作习题集'”( 王效刚,王爱胜: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 任务 ” 设计的再思考, fsyz.com.cn/wlky/ )。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 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任务驱动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积累任务驱动教学的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电白一中、春华学校、电白实验中学的初中、高中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总结一套“重建”后的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工作,针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弱点与弊端,重建任务驱动法的理论,探索新的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网络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班的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

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展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xx 年 9 月 -xx 年 8 月

1 、准备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1 月

成立课题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选用并学习使用远程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交流讨论,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任务驱动教学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创建课题研究专题网站。

预期成果:建立课题专题网站,收集相应资料,开展网络交流讨论。由刘敏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反思与重建后的课堂模式探讨》论文及研讨课例实录。

2 、实验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6 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8 月

通过网络交流对我县高一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在三校中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对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采用与对照班相同的常规教学法,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任务驱动教学理论。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7 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师在专家、教研员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预期成果:参与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制作《新型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课例》 vcd 。

3 、结题阶段: xx 年 7 月 -xx 年 9 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重建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七、课题组人员

研究指导顾问:李艺教授 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刘 敏 ( 电白县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 )

教学实验教师:廖永海 ( 电白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

梁婺清 ( 电白春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

陈亚运 ( 电白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