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量子学习法实用13篇

量子学习法
量子学习法篇1

0引言

不确定性问题知识表示和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贝叶斯网(BayesianNetwork,BN)是处理该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近年来,随着搜索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挖掘的兴起,贝叶斯网结构的学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学习贝叶斯网结构的方法,其中基于蚁群算法[1]、遗传算法[2-4]和粒子群算法[5]的贝叶斯网结构学习是比较新的一些实用而有效的方法。例如,基于蚁群算法的贝叶斯网结构学习算法I ACO B[1]首先用0阶条件独立性测试发现一些潜在的条件——独立知识并用之压缩搜索空间,然后利用改进的启发函数使蚁群算法的搜索能力得到提高。文献[5]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的学习贝叶斯网结构的算法——C PSO B,该算法利用定义的规则链模型度量拓扑序列优劣,有利于发现较高质量的拓扑序列;然后通过给粒子位置可选择更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加上动态权重系数,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性能。这两种算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是它们在学习贝叶斯网结构时仍存在求解精度不高、收敛速度慢等不足。

量子学习法篇2

第二种方法:把小垫子展开,将一端用绳子吊起,悬挂在一定高度的篮球架上,并在小垫子上画上刻度,让学生通过助跑在垫子下面跳起摸垫子上面的刻度,这样给学生一种感觉,感觉跳了一定的高度来衡量跨下的高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跳远

跳远分立定跳远与急行跳远,下面就立定跳远谈一下自己利用小垫子进行教学的体会。大家知道,立定跳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也可以锻炼其身体的协调能力。所以,学会立定跳远对于后面的跳远都有很好的帮助。笔者从事多年立定跳远练习,发现利用小垫子来辅助练习可以迅速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练习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利用小体操垫发展腰腹部力量和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都对立定跳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力量达不到,其弹性差,就达不到好的成绩。利用小体操垫做腹部的力量练习是立定跳远的好助手,可以做诸如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仰卧举腿、俯卧撑等发展腰腹部和上肢力量的练习,而且很安全。通过这些练习,上肢的摆臂和收腹举腿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就很容易了。

第二种方法,利用小体操垫发展腿部力量。腿部力量是决定立定跳远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就尤为重要。利用小体操垫来发展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就很安全有效。具体方法一:用10张小体操垫折叠平放,每张垫子之间间隔50~80厘米。学生单脚或双脚依次连续跳过,每人4组。方法二:用10张小体操垫折叠成倒“v”字型立放,每张垫子之间间隔50~80厘米。学生单脚或双脚依次连续跳过,每人4组。方法三:用10张小体操垫展开平放,每张垫子之间间隔50~80厘米。学生单脚或双脚依次连续跳过,每人4组。方法四:用10张小体操垫展开平放加折叠组合成5组垫子,每张垫子之间间隔50~80厘米。学生依次连续蛙跳跳过,每人4组。方法五:用10张小体操垫展开平放加折叠成倒“v”字型立放组合成5组垫子,每组垫子之间间隔50~80厘米。学生依次连续蛙跳过,每人4组。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小体操垫发展踝关节力量。踝关节力量是立定跳远的影响因素之一。提高踝关节的力量可以有助于学生的起跳瞪地,从而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具体方法:小体操垫平放,间隔50厘米,学生依次快速跑过或跨跳,以及后瞪跑来发展踝关节力量,从而安全有效地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通过上述的几种方法练习后,可以有效安全地提高学生在立定跳远时的蹬地摆臂收腹举腿动作,从而大大地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三、跨栏

对于初学跨栏,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总是觉得栏架会把自己拦倒,所以不敢去尝试,而且在练习时为了防止自己会被拌倒,就会有意识地提高跨的高度,这样就成了跳栏,跨栏动作走形,形成错误的动作。如果利用小垫子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小垫子对折成A型间隔一定距离摆放,进行连续性的跨越练习。这样,学生心理就不会产生恐惧,从而很好地学习跨栏。

四、短跑

第一种方法,把体操垫对折起来平放于地面,每垫之间有20cm的间隔,可摆放8到10个,练习者从间隙中做高抬腿快速跑,可以固定学生的步幅,对于培养节奏感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第二种方法,提高步幅的练习。把体操垫打开平放于地面,垫与垫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间隔,练习者从垫子间隙中跑过,进行跑格练习,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步幅。

第三种方法,提高加速能力的练习。把小垫子对折立放10个,间隔40~50cm,后面放10个,间隔为50~60cm,前面的10个垫子可以让学生团身跳练习,后面10个垫子练习高抬腿快速跑,后接20m加速跑。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团身跳要做到大腿前摆抬平,不要小腿往后屈,半高抬腿时重心应充分前移,两动作都要结合正确有用的摆臂。

量子学习法篇3

传统的本科量子力学教学一般包括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正是因为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才造成了一些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例如测不准关系、量子隧道效应等等;第二部分是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这部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如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电子自旋等;第三部分是量子力学的一些应用,如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微扰方法。以上三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量子力学的整体框架[3]。随着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现象和成果。例如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等等。许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新成果中得到的。如果我们仍按传统的内容授课,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发现感兴趣的那点东西完全没有接触到,就会对所学的量子力学感到怀疑,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所以作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量子力学的新成果和新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按照量子力学的特点有所改革。由于量子力学的许多观点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还是按照经典力学的方法来讲,就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所以建议从一开始就建立全新的量子观点。例如轨道是一经典概念,在讲授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时仍然采用了轨道的概念,但在讲到后面又说轨道的概念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就会怀疑老师讲错误的内容教给了他们,形成逻辑上的混乱。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量子的观点,淡化轨道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量子力学课程的第一节课,绪论课的讲授效果对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影响很大,所以绪论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态度。当然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学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仅仅只是在行动上重视,而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如何使这部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量子力学变为主动地学习,这就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在上绪论课时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抓住学生的兴趣。首先列举早期与量子力学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得主历来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学生当然也会有所关心,而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工作在量子力学这门课程中都会一一介绍,这样一方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强调了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探索什么样的工作才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留下悬念。抓住学生兴趣的第二个主要方法是列举一些量子力学中奇特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例如波粒二象性带来的“穿墙术”、量子通讯、如何测量太阳表面温度等等,这些都很能激发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综上所述,绪论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引导学生打开量子力学广阔天地的一把钥匙。

三、重视物理学史的引入

随着量子力学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的内容,虽然学生会对量子力学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认知能力惊叹不已,但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越来越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和信息在这个时候受到很大的考验,想要把丰硕的量子力学成果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传达给学生,就得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有很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学生闲聊的素材,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讲述量子力学发展史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量子力学发展史中的名人逸事和照片,如:索尔维会议上的大量有趣争论和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或用简单的方法用板书的形式推导量子力学公式。例如在讲到黑体辐射时,作者讲到普朗克仅仅用了插值的方法,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黑体辐射公式。而插值的方法普通的本科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方面鼓励学生:看起来很高深的学问,其实都是由很简单的一系列知识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教导学生,不要看不起很细微的东西,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在讲到普朗克为了自己提出的理论感到后悔,甚至想尽一切的办法推翻自己的理论时,告诉学生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时候比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在讲到德布罗意如何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讲到薛定谔如何在不被导师重视的条件下建立了波动力学;在讲到海森堡如何为了重获玻尔的青睐,而建立了测不准关系;在讲到乌伦贝尔和古兹米特两个年轻人如何大胆“猜测”,提出了电子自旋假设,这些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小故事不仅让学生从中掌握的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过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科研品质都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量子力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原理、概念、推导过程和现象,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过程,非常的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把瞬间的过程随意地延长和缩短,把复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用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分解成详细的直观的步骤表达清楚[5]。相对于经典物理来说,量子力学课程的实验并不多,在讲解康普顿散射、史特恩-盖拉赫等实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形图像的形式模拟实验的全过程。用合适的教学软件对真实情景再现和模拟,让学生多册观察模拟实验的全过程。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在头脑中想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这块短板,形象地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电子衍射的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和书本上的图片描述这个过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电子通过动画的形式一个一个打到屏幕上,形成一个一个单独的点来显示出电子的粒子性;在快进的形式描述足够长时间之后的情况,也就是得出电子的衍射图样,从而给出电子波动性的结论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经过这样的教学形式,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6]。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传统的板书就非常接近人本身的思维模式,容易让学生掌握,如果用多媒体一带而过,往往效果非常的不好。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重,对于一些现象的东西多媒体表现更为出色;而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传统的板书更为有利,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量子学习法篇4

时下,又是一年中考时,众多初中的莘莘学子正在埋头苦学,力争中考考到一所好的高中,从而实现其高考考入名校的梦想。一些学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成为赢家,顺利地考入了当地知名的高中,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另一些学生未能如愿,只进入了普通高中就读。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就读,都要面对三年后的又一次战场厮杀。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又一个分水岭。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衔接,从而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开一个好头呢?这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作为各科任课老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便是本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拿出与大家共享。

本人是一名高中化学任课教师,因此主要谈谈化学教学方面如何帮助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是与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初中只开设了一年,学生主要学习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物质,如:空气、水,初步建立了一些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还对一些常见的金属进行了学习,如:铁、铜,了解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对它们之间的置换进行了学习。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化学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但这仅是皮毛,真正的化学学习应当是从高中开始的,如果说初中学习是一种文科的学习模式,靠死记硬背的话,高中化学学习就是一种纯理科的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需要进行一定的推导,同时还需记忆一些基本知识。很多学生一到高中,依然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一下子就觉得适应不了,就是这个原因。

量子学习法篇5

A New Exploration on the Support of Children in Infant Programs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Numbers Less than 5

LI Li

(Fuzhou Beilei Kindergarten, Fuzhou, Fujian 350001)

Abstract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hole activity is a challenge to the original model of education. We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math which is highly structured and supported the children in infant programs to learn the numbers less than five by allotting teaching contents to regional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rimary-stage is enabling the kids to grasp the method by synchronous study; the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stage is to enable them to use the method learned and improve themselves through individual study; while the activities in the final-stage aim at sorting out the experience the kids got in regional stud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more flexible and effective than simple teaching activities so that the boring study of knowledge becomes interesting and the result is beyond expectation.

Key wordssupport; concept of number; children in infant program

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复杂、连续发展的过程,其中计数是建构数概念的的基础。研究证明:小班是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正确点数到5的,平均达到95%。因此认识5以内的数量成了小班重要的数学内容。

以往,小班幼儿学习计数,教师多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开展几次活动来认识5以内的数量。每个活动都有统一的目标,相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学习。应该承认,集中教学活动是高效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课程的安排上除了数量的增加,其他活动几乎是相似的。也就是孩子要通过至少5次类似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

我们思考:认识数量是同类的知识,具有相似的特点,是否有必要通过一次次教学活动来完成?另外孩子在计数的发展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让他们一起接受统一的集中教学,势必让发展快的孩子失去挑战,发展慢的孩子跟不上,两者都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拓展,可是同步的教学活动却不能真正发挥数学的价值。

因此,是否可以运用另外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想到了――数学区域活动。它与教学活动明显不同,是幼儿自主、自选的活动,提供材料丰富且有层次性,同时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将集中学习变为个人学习,这是集中教学活动无法做到的。区域活动的优势弥补了教学活动的不足,两者结合是否比单纯的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更能帮助孩子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呢?带着疑问,我们展开了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两种模式相结合,支持幼儿建构5以内数量的实践研究。

1 前期根据小班幼儿的计数特点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掌握方法,解决难点

我们认为在个性化学习之前有必要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计数。孩子只有在前期的教学活动中掌握了基本计数方法,才能在区域活动中迁移方法,自主学习掌握更多的数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根据以上孩子计数的特点,我们分别预设了《认识1和许多》、《认识2的数量》《认识3的数量》3个教学活动,每个活动都以孩子喜爱的游戏贯穿。

以教学活动《认识3的数量》为例,教学目标设置为: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在游戏中学习点数3以内的数,能按物(量)取物,按数取物。根据孩子实际的水平,学习的重难点定位在: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学习按方向点数,做到不漏数也不重数。

活动以去“小熊家做客”情节贯穿,通过三个环节进行教学。首先在“教新课”的阶段,分为三个递进的步骤,首先先复习“2”,然后教师讲解演示3的计数方法(如图1),分别出示小熊家的物品(如棒棒糖、电话、皮球)。每一样物品都是3个摆成一行,而且都从前面的“红旗”处摆起,这与以前只出示同一种物品有所不同,暗示着3的实际意义(即3只要数量是3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3”表示)。这个环节中教师带领孩子三次都从“红旗”处开始数,“红旗”特别提醒初学者计数的顺序和方向,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通过动作的暗示强调手口一致及说出总数。这个部分以教师的“教”为主。

以后孩子对数量3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进入第二步骤――游戏“跟我来”,可以让幼儿拍手3下、跺脚3下等,通过调动感官来体验3的数量。

第三步骤――操作练习“送礼物”,即每个幼儿都有一个操作板练习,“送礼物”时幼儿从右上角的小袋中取出“礼物”,把它摆放在下面的袋子里,注意从“红旗”处摆起,幼儿边有序地摆一个数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初学阶段我们教师提供的点数材料应是一样的“礼物”,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学习按顺序点数的方法。

第一环节孩子通过观看示范感官体验操作学习对计数有了具体形象的感受,完成了计数方法的学习。接下来第二、三阶段根据孩子操作发展顺序进行设计。

第二环节――“送礼物”,在这次操作中,幼儿要点数罐子上圆点标记,然后插上相应数量的“棒棒糖”, 操作中实现实物和点卡之间的匹配,接着,幼儿拿着插好棒棒糖的罐子,将它摆放在有相应数字的架子上,这一步骤是让幼儿根据具体数量与抽象数字符号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要求(如图2)。

图2

第三环节以音乐游戏“找朋友”作为结束,将数学活动推向高潮。玩法是每人一个挂牌,一面红色,一面绿色。幼儿根据红色面上的小动物或者绿色面上的圆点的数量,随音乐找与自己挂牌上相应的数字。在点卡上的数量与数字符号再次建立了联系,实现了点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2 中期结合区域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个孩子不同层次的提高

区域活动的增加让教师组织活动变得灵活起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集中教学活动的延续,主要目的是巩固学到的方法。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提供相同的实物如:相同的胶粒,以及相应数量的点卡和数字。操作内容可分按物取物按物取数按数取物三个层次。发展慢的儿可选取实物从按物取物开始进行手口一致的学习计数点。发展快的幼儿可计数实物数量,然后将相应的点卡或数字符号与之匹配,还可以过渡到按数取物,实现具体的实物到抽象数字的过渡。

第二阶段我们将材料的数量增加到“4”。这时,教师有必要在区域之前的谈话中,用简短的时间向孩子介绍“4”,引发幼儿兴趣,请孩子去数一数,并再次强调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这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幼儿“4”的数量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原先的材料只是量的增加已经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必须在材料上进行了改变,让它更富有挑战性。我们认为,学数学重要的是锻炼思维,于是我们寻找拓展思维的切入点,最后决定在材料中增加干扰因素,让孩子学习排除干扰的计数,材料也不再提供一样的物体,而是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或排列方式,让幼儿计数。

第三阶段:数量增加到了“5”,由于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区域中得到了巩固,他们很快掌握了“5”的数量。这时干扰也加大了难度,如数“苹果”,“苹果”可以竖着排,或者排成圈。有的还可以重叠着排。观察中发现此干扰对幼儿是一个挑战,它需要幼儿全神贯注地计数。开始孩子容易出现漏数或重数,这很正常,教师应该允许孩子出错,然后进行调整。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大部分幼儿学会了排除干扰的数数。他们欣喜地发现:不管“苹果”怎样摆放,他们都能数出来,连藏着的“苹果”也不放过。

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小部分孩子,与大家相比,发展总是慢半拍。这时我们保留适合他的材料上让他继续练习。可以说区域学习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层次不同丰富的学具,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发展。

3 后期开展总结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梳理获得的经验

在区域活动的基础上,孩子的计数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期有必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梳理。这个活动要点已不同于以往的集中活动《复习5以内的数量》,计数已不再成为重点,而是重在思维的拓展。

总结性教学活动以“到果园做客”为线索,仍然分为三个环节,但与前期活动《认识3的数量》相比,每个环节的目的性上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环节教师请小朋友清点“水果”,在展示的“货架”上出现的不再是一样的“水果”,而是具有不同特征的“水果”让幼儿计数。(如图3)目的是复习排除大小、颜色干扰的计数,这也是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内容的总结复习。

第二环节“分水果”的操作活动,每个幼儿都要根据自己水果篮上的标记去取相应数量的“水果”实物,“水果”提供也存在差异,此操作又再次复习了排除干扰的点数。

图4

第三环节为“数苹果” 此次操作的特点是:让幼儿排除多项干扰,正确点数,并与抽象的数字符号对应。孩子们要先仔细看看数数卡片上有几个“苹果”,再找到有相应数字的苹果树,把“苹果”插在“树枝”上。这时的教师要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排除各种干扰,自如点数卡片上苹果的数量,说出总数,并与相应的数字对应(如图4)。

此次活动发现幼儿有了区域练习的基础,能排除多项干扰进行正确的点数,而且由于操作材料具有适当的难度,幼儿很兴趣,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量子学习法篇6

生产力的发展客观需要,推动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掐指算来,量子概念的诞生已经超过整整100年。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量子物理,就没有人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量子物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现代化生产的许多方面,如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等等。《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国内高等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为“固体电子导论”“光电子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对《量子力学》课程的探讨

《量子力学》涵盖了基础物理、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线性代数、矩阵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规律与方法与经典物理截然不同,不能凭借我们所熟悉的经典概念去证明。这些现状导致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感觉到难度更大。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陷入纯粹的数学推导而忽略物理情景的建立。

种种现象表明,现存的“单纯授课式”教学方式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无法实现其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各方面加以充分改进。目前,国内外对《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作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开发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堂分组讨论、模块化教学等。如何让学生在偏微分方程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中,理解抽象的量子物理基本框架,并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值得花力气去研究。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量子物理所带来的新技术又层出不穷,大量前言研究成果脱颖而出,如量子通信,量子纠缠,量子密码等。如何将这些最近量子应用技术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问题导向”作为切入口,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科研成果等融入《量子力学》的教学过程,克服抽象的物理图景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用现有的专业实验室条件,针对课程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和专业的实践应用问题,在科研实践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其创新能力。

3 《量子力学》课程问题导向型教学实施建议

3.1 学习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量子力学可谓无处不数学,因此需要以无记名答卷调查和课间交谈方式,对学生的之前数学物理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打下基础。如果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就无法真正深刻理解基本原理,量子物理的实际应用也就更无从谈起。课程系统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把知识点中可能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梳理后作为参考资料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在平时练习中使用。

量子学习法篇7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模式比较熟悉。教师如果继续套用以前的模式,只用简单的图片或实物供幼儿操作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样不仅容易使幼儿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使幼儿厌倦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推陈出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一、活动的形式对幼儿要有挑战

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荣誉感也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与同伴的竞赛、比较中学习,获得自我满足感。所以,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首先要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模式要对幼儿富有挑战性,需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比如,在学习数的分合时,我们可以改变以往老师操作幼儿讲述或老师边操作边讲述的传统模式,放手让幼儿自己操作并得出结论。幼儿在挑战中获取了知识,既满足了幼儿的竞争欲望,又发展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智力大比拼”或“六六过关”等竞赛形式进行组织活动(小组、个人视情况而定),获胜的适当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一颗老师手剪的小星星、在小朋友的额头上点一颗小红点等)。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保持着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

大班的孩子跟小班、中班的幼儿比,他们对周围世界相对熟悉。大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我们简单地用一张图片或一个玩具所能吸引的。但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有兴趣,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对购物感兴趣,于是,在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时, 我们就玩起“玩具店”、“农贸市场”的游戏。如“学习4的加法”,我们就在店内摆放4个价格不同的玩具,在每个玩具上张贴好玩具的价格,然后给孩子总数量为4元(一元、二元等)的代货币。首先是复习4的组成,让孩子根据自己手里的货币列出4的组成式。然后以老板上货的情景学习4的加法,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钱购买两个玩具(要求必须正好把钱用完),在操作中感知数的组成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高,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幼儿明白购物是怎么回事,发展了幼儿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

三、创设日常生活环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幼儿的数学活动必须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一)走向户外学习数学知识。 学习自然测量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幼儿带到户外,观察周围环境并选定目标进行。具体可如下操作:1.教师先向幼儿提出问题:谁知道我们这个平台有多长?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用脚量,还可以用步量等多种方法。2.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用脚量的方法,教师讲解测量要领:1)用同一个标准(这个小朋友的脚)。2)脚尖脚跟相接,不能有空。3)沿直线量。4)记住总数。3.教师和幼儿一起量。量后教师提问:小朋友和老师都没有量错,为什么我们量的结果不一样?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老师脚大,量的数量就少,小朋友的脚小,量的数量就多。使幼儿明白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4.最后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平台的长,相互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在现实生活中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更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量子学习法篇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28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现代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科学的发展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又为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甚至在一些原先与“电”无关的专业,如化学、生物、医学、土木建筑等行业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式各样的精密电子测量仪器在各种实验室里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基本工具和设备,因此电子测量技术的课程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必须把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作为一门基本功,认真学好。不论哪行哪业,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将会大有益处、受益非浅。《电子测量技术》如此重要,如何更有效的展开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笔者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2 理论教学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参数测量、频谱分析、时域信号的测量、晶体管特性测量等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误差分析,并包含了相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实际应用和相关仪器的最新成果等。与很多课程一样,该课程的理论内容非常枯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严重脱节,只是一味的介绍理论知识,将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电子测量的核心技术。若要出色的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理论教学工作作者是从教材选择、教师的自我提高、逆向思维教学法三个方面展开的。

2.1 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易教,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还可引导教学改革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而且可使学生易学,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

笔者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尚松等编写的《电子测量与仪器》,该书按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写,教材中的内容与时俱进,技术上跟进更新。书中的内容是按发展历程讲解仪器原理,容易入门,叙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宜学宜懂,同时也包含了扩展或深入的内容可供教学和科研的不同需求选用;该书的具体内容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既讲电子测量原理,又讲具体仪器应用,通过实例与仪器型号参数介绍,加深对仪器的认识和对国内外技术水平的了解。在内容上每章均附本章要点、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总结。

2.2 教师的自我提高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具有主导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我们知道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呈摩尔定律所描述的规律,即集成电路的规模和微处理器的性能每18个月都会提高一倍,在这一速度的带动下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生产厂家不断发展更新自己的产品。作为《电子测量技术》的教师,一方面应该时刻关注研制和生产电子测量仪器的商家的产品动态,要实时关注Aglient、Tektronix等这些大的电子仪器生产厂家的产品动态,定期查阅他们产品的资料,用来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将这些新内容、新知识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宽学生视野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进行电子测量方面的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对该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到科研水平较高的国内国际会议或其它相关的平台学习,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2.3 逆向思维教学法

任何一门课的理论学习都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一个有趣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在双重考虑教学目的和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选取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测量的原理及仪器使用部分,教师将理论教学的阵地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直接面对仪器教学,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先从教学生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开始,让学生对仪器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懂得仪器的各个旋扭或按键分别实现了什么功能,以及各旋扭或按键间如何协调工作,以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对理论知识的思考与学习。

以信号源和示波器的教学为例,这一教学过程将第三章和第六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先对信号源和示波器两种仪器的表面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学生使用仪器并利用仪器观察到信号后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教师由实际操作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信号源的使用过程中,信号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出怎样才能使信号的波形发生改变,这就指引学生去学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内容,这里讲解了常见信号波形的产生和转换方法;再如我们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到信号源的频率可以从低频段调到调频段,在同一频段内频率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信号源是如何实现这些频率变化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学习信号源内部电路设计中的多种频率合成方法。在示波器的使用过程中同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示波器的理论内容,如打开示波器观察到光点,通过辉度与聚焦的调整引导学生学习示波管的原理及构造,这一显示原理也用于其他的显示设备上,如频谱仪、扫频仪等,做到触类旁通;通过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调节键观察不同触发模式下信号的显示变化,反过来引导学生去研究是怎样的设计变化促使了显示屏信号的相应变化,带着学生学习示波器X通道中的触发电路的组成、触发耦合方式、触发电平、触发极性等知识;再如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源的同一个信号波形时,通过调节垂直或水平偏转旋扭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带着同样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习X通道、Y通道的放大电路设计等等。

3 实验教学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采取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3.1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各个实验项目,使他们对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实验所用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现有设备采取正确方案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测量。教师设计一些具有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实验给学生。如:通用计数器的应用,该实验要求学生理解通用智能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测量频率周期的测量方法及其检定高频信号源频率准确度,熟悉计数器的其他扩展功能;再如通用示波器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熟练掌握通用示波器测试信号参数的方法等。

3.2 设计性实验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综合运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师结合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了本课程的设计训练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能力,通过设计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电子测量仪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设计简单的测量电路,运用单片机、FPGA、Protel等工具对简易电子测量系统进行仿真与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

设计题目主要有简易信号源设计、简易计数器设计、简易频率计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卡设计等,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进一步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设计要求学生首先要写出《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仪器名称、用途、特点及简要设计思想;第二,主要技术指标;第三,仪器应具备的功能;第四,仪器的设备规模;第五,系统的操作规范等。该任务书反映同学的设计目标,同时也是教师作为设计完毕进行验收的依据。在设计之前要先学习基本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除写好《设计任务书》外,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要求学生在每一步设计结束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尽可能完善设计工作。硬件电路设计前要画好硬件原理框图,过程中要绘制详细的电路图,仿真无误后方可制作电路板;硬件完成后要规划软件控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逐步、逐点编写程序;最后进入软、硬件联调、实验,最后还要撰写设计报告。教师根据任务书中的指标逐项检查设计成品。

通过课程设计同学们学习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电路调试等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学生为其它课程、项目和毕业设计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也为将来在自动化、智能检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4 结论

作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智能仪器控制软件、虚拟仪器软件等,较为全面地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仪器及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尽可能广的学习到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经实践,本文提出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构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大了授课的信息量,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尚松,郭庆,雷加.电子测量与仪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量子学习法篇9

一、学习状态影响因子的确定

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动机状态等的总和[4]。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活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所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将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因子分为个人情感因素,教师行为因素、学生行为因素及学习环境因素,并列出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影响指标。通过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31项具体的影响因子,分别是:(1)个人情感因素:学习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的认可度、课程设置的认可度、对课程的兴趣、学习的勤奋程度、父母对你的期待与要求、家庭的幸福程度、人际关系状况;(2)教师行为因素:教师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备课情况、课堂组织状况、教师的情感状态、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手段、对作业/课外学习的指导;(3)学生行为因素: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参与性、课后知识总结与巩固、与老师的交流、学习情绪状况、与同学的交流状况;(4)学习环境因素:学校学习气氛、班级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气氛、舍友对学习的态度、课堂秩序、学习成绩的奖励措施、学习场地的卫生状况。

二、学习状态评价指标的确定

借鉴李克特量表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31个测量因子进行量化,7表示非常重要,1表示非常不重要,从7到1重要程度逐渐降低,据此设计问卷对九江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43份,其中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93.5%,有效回收率88.1%。课题组将229份有效问卷输入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KMO and Bart1ett’s检验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10,P值为0.000,分析数据显示十分适合做因子分析,信度系数为0.9以上,表示问卷对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统计结果是可信赖的。在做因子分析时,提取因子的主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Eigenvalue(特征值)大于1,二是累积解释总变异尽量不小于60%。由表1可知,可以提取6个因子,且其累计的解释方差为61.625%。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为了更好地解释各个因子,对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对旋转成分矩阵中的载荷近似值小于0.5的公因子予以剔除,可以得出@6个公因子下各具体评价指标,即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根据二级指标内容命名6个公因子,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情感状态:学习动力(0.716)、学习目标(0.711)、课堂参与性(0.659)、课后知识总结与巩固(0.659)、与老师的交流(0.626)、学习情绪状况(0.624)、对专业的认可度(0.605)、学习的勤奋程度(0.603)、与同学的交流(0.588)、课程设置的认可度(0.530)、对课程的兴趣(0.526);(2)学习氛围情况:学校学习气氛(0.798)、班级学习气氛(0.791)、课堂气氛(0.777)、舍友对学习的态度(0.731)、课堂秩序(0.530);(3)教师教学状况:教师语言表达(0.790)、教学内容安排(0.728)、教师备课情况(0.630)、课堂组织状况(0.611)、教师的情感状态(0.588)、教师的个人魅力(0.524)、教学手段(0.497);(4)家庭与人际关系状况:家庭的幸福程度(0.779)、父母对你的期待与要求(0.694)、人际关系状况(0.541);(5)学习准备状况:制订学习计划(0.702)、课前预习(0.667)、对作业/课外学习的指导(0.597);(6)学习支持条件:学习成绩的奖励措施(0.806)、学习场地的卫生状况(0.531)。

三、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

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指标,还需要确定指标权重,才能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因子载荷的贡献率可以反映各因子相对总体的重要性程度,因此,采用因子载荷贡献率的比重和因子得分系数的归一化处理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由提取的6个公因子组成,表1中旋转后的解释方差表示各因子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对这6个同一纬度的影响因子的方差进行方差贡献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即可获得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A■=α■/∑■■α■

其中A■是指各一级指标相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值,a■是A■的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标准化值,即旋转后的解释方差。通过公式所求的各一级指标权重如下:学习情感状态(0.291);学习氛围情况(0.202);教师教学状况(0.184);家庭与人际关系状况(0.126);学习准备状况(0.113);学习支持条件(0.084)。

二级指标是提取的公因子所包含的具体的影响因子。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是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通过数学变换而得到的,该系数矩阵可以将主因子表示为其所包含的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因此,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建立起各个主因子与其所包含的各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而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因子得分系数,反映了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故而,将回归系数标准化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各自变量在其主因子上的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B■=β■/∑β■

其中B■是指各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值,β■是表2中所显示的是标准化之后的因子的得分系数。

经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合之前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出完整的大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

四、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法定量化地构建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2个层级,一级指标包含6个指标,二级指标包含31个指标。在最后建立的评价体系中不难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影响最为深刻,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可。同时教师应该维护好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对教学的掌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蔡晔.阎辉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艺术教育,2005(03):16-17.

[2]施佳璐.硕士研究生学习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h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9(01):88-90.

量子学习法篇10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传统的电子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学生现在教师上完理论课,再进入到实验室学习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的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较大的脱节。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操作时学生也是按照老师事先制定好的操作步骤完成相关操作,教学质量较差。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电子课程的教学任务。上课之前教师会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设计学案,然后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承担一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共同讨论,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完成老师交给的项目。

传统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跟传统教学方法不同,项目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课程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课程中引入了先进的单片机技术、PLC以及传感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符合了现阶段电气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电子企业的生产的要求。以PLC来说,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其工作原理,还要学习应用梯形图进行程序编制的过程,内容非常枯燥。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单靠老师讲解和示范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将课程的教学跟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项目选择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首先,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即尽可能选择跟企业生产实践相关的项目;其次,项目要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联系在一起;最后,项目还有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企业生产实践不断改变相关项目的选择。如在进行数字时钟课程内容学习时,高一学生只学习了一些电工和电子基础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检测和调试等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过Protel课程的学生则应该增加PCB的制作等。

2.计划的制定

为了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学生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一般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并由小组成员选举1人担任组长,在小组分配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搭配。小组接到老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后,小组成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对项目实施制定详细的计划。

3.项目的实施

学生按照预定的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完全不管不问,此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对于学生制作或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切不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遇到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4.成果展示

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作出详细的讲解,包括其使用的原理或技术以及其制造过程。

5.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它小组可对其提出问题,并且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组内自评,寻找项目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是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成果和实施过程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总结每个小组中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并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改进。

项目教学法对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盲目使用,如在进行专业理论时教师也可适当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教师在选择项目之前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否则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

项目教学法跟传统教学法不同,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电子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到枯燥的电子理论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彻底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2]王爽.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

量子学习法篇11

一、认知阶段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的学习一定是一个方法加积累的过程,其中词汇是基础,表达是结果,而联接基础和结果的正是语法,如果一味的记忆大量的英语词汇,将会不知道词汇如何在表达过程中如何应用,没有语法的表达也是错误百出的句子。并且除了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可以在幼儿阶段就接受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之外,其他国家地区的学生必须借助语法这一手段来科学系统的对英语进行全面的学习。语言学家wilkkins曾经说过:“with out gammar.nothing can be conveyed.”精辟的道出了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新课标教材本身也开始重视语法学习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衔接作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以及词汇量,英语的学习就会遇到第一个瓶颈,即为较长的句子无法读懂以及理解,这时候多数学生的办法是逐字逐句的去翻译,特别是在没有语法基础的时候,而这个阶段多出现在高中英语学习的阶段。因为高中学习难度的增加,导致很多句子的理解出现困难,大量难以理解的句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本身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仍然没有起色,就会对英语出现厌烦情绪,一旦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自然可想而知。其实上述原因都是因为学生自己没能够有效的掌握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的精髓,在不断增加自己词汇量的同时,必须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要让英语语法的学习水平跟上词汇量提升的程度,就好比人们两条腿走路一样,失去其中哪一条腿都会导致寸步难行。所以学生不要再一味的强调词汇的学习了,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系统的学习英语语法的各个方面,这样原来读不懂的句子看得懂了,答不上的题能理解了;短期内英语成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应用阶段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初中简单的听说读写,高中英语为了学生在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而加大了听和读的难度,学生在初次接触高中英语的情况下,基本都会被英语听力以及朗读的难度吓到。学生想要真正做到听得懂、读的畅,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梳理学生多年来的英语学习成长历程可以发现,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英语语法的学习已经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但是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却可以发现学生仍然是漏洞百出。学生想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仍然自觉不自觉的采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这样就导致说出来的英语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语法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虽然多年来一直学习英语语法,但是却没有系统科学的进行学习。并且体现更为明显的就是英语写作层面,学生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语法的运用更是千奇百怪、惨不忍睹。因此大幅度增加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时间也显得十分必要。英语对美国或者英国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他们每天生活在英语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促进其不断复习其英语的语法内容,并帮助其能够“讲的正确,写的无误。”但是中国学生除了英语课堂之外没有那样的语言氛围,更应该注重语法对于听说读写的巩固作用。高中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利用语法知识来巧妙的表达一些较难的句子,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如果没有语法结构分析的帮助,将无法理解比较有难度的句子,而如果真正掌握了语法结构,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结构层次,化繁为简。而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只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会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味的相信只要多读多看,只相信英语“语感”不需要语法的帮助,甚至认为一旦通过语法分析出的句子结构,不够“原汁原味”。这样大错特错,语法的学习其实就是英语句子结构的一个经验总结,和其他方面并不冲突。而英语语法学习本质其实就是学生本身能够利用一些语言规律的掌握来快速理解英语句子的含义,通过语法的学习来缩短与英语母语国家学生的距离,从而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达更加自如,更符合英语表达的逻辑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语言内涵以及语言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感。可以连接学生词汇的应用与语言的表达。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尽量少出差错,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克银.解读高考英语试题中的情景交际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量子学习法篇12

泰语也是量词丰富的语言之一,但泰语量词在与名词搭配、语序等方面都与汉语量词不完全一致。汉泰语言量词的这种同中有异的特点,使得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欧美、韩日等国学习者的偏误。

笔者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汉语量词结构与用法还是不明白,主要原因之一是母语负迁移,另一个原因是受到泰文文法的影响,包括暖武里地区的学生在内的曼谷地区的学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犯错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教材编写的不太详细,给的词不多;三是学习者本人不努力。本文以上述三点为研究重点。通过汉语量词偏误考察,找出原因,从而帮助泰国高中三年级学生正确使用汉语量词。

二、汉泰语的量词对比

(一)泰语量词及其类别

泰语的量词可以分为以下5种:

1.个体量词(表示种类的量词)。如:

“???????”(praong)用于非常尊敬的人物、仙佛或国王。

“????”(ong)用于仙人,佛像、国王、人的某些内脏或用具。

“???”(loop)用于和尚、尼姑等修行与修道的人。

“??”(ton)用于鬼、神仙、天使、妖怪、隐士(林间修道者)。

“??”(khon)只用于人物。

“???”(tua)主要用于动物,除了大象用“?????”(churl),其他动物不管形状如何大多都用“???”(tua)。还用于桌子、椅子、床、戥子、钉子、风筝、娃娃、衣服、风扇、文字、哨子、话筒、广播喇叭、烟。

2.以形状分类的量词。如:

“??”(wong)用于卷成圆形的物品,如:戒指、手环、橡皮筋。

“????”(lang)用于屋子、楼、蚊帐等。

“????”(paen)用于扁平的东西,如:纸(纸类的东西)、光盘、瓷砖、玻璃、木板、黑板、地图。

“???”(puen) 用于既扁又长的东西,如:布料、衣服、地毯、草席、毛巾、国旗。

3.集合量词(表示聚集事物的形体)。如:

“???”(kong)用于队伍,所有的东西堆在一起。

“???,?????”(puak,lao)用于人和动物类似的堆在一起的物品。

“????”(muad)用于已经分类的人、动物或事物。

“????”(moo)用于一组一组的人、动物、物品。

“???”(foong)用于大量的动物在一起。

4.表示数量和单位的量词。如:

“???”(koo) 用于成双的东西,袜子、鞋子、勺子、叉子、花瓶、烛台。

“???”(loh) 用于成打的东西(整十二个)。

“????”(kuli) 用于一包有二十块的布。

“???”(baht) 泰国的货币单位。

“????”(salue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二十五士丁等于一两。

“?????”(tamlue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二十两等于一斤。

“????”(cha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相当于“斤”。

5.名词性重叠的量词。如:

“?????? ? ??????”(*国家两国家)

(prataed 2 prataed )

“?? ? ??”(*人三人)

(kon 3 kon )

这种量词在泰语中有,但不常用;汉语里不存在这种现象,学汉语的泰国学生出现括弧内的偏误现象,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二)汉语量词及其类别

关于汉语量词的用法与常见搭配,我们从杨德峰《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2009)里找出了如下汉语的名量词(见表1)和动量词(见表2),以为泰国汉语学习者和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

(三)汉泰量词比较

1.汉泰语量词的结构比较

(1)汉语量词的结构

a.“数词+名量词+名词”,如:五本书。

b.“动词+数词+动量词”,如:等一会儿。

(2)泰语量词的结构

一般而言,泰语量词的结构是放在数量词的后边,除此之外,还可以

放在很多句子的其它位置。泰语的量词结构可分为以下四种:

a.“名词+数词+量词”,如:书三本(三本书)。

b.“名词+量词+数词”,如:笔枝一(一枝笔)。

这种泰语的量词比较特别,表示语气干脆利落。在汉语中是没有这种结构的。泰语量词后面的数词必须用“一”来搭配,不能跟其他数词搭配。

c.“名词+量词+指示代词/形容词”,如:大象头这(这头大象)。这种结构有强调的语气。

d.“名词+形容词+量词”,如:狗很多条(表示很多狗的数量很多)。

2.汉泰量词的功能比较

(1)汉语量词的功能

a.汉语量词常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面,组成数量词或指量词,如:一个、一次、一封。

b.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以作主语、定语、状语,表示“多”“每一”的意思。如:

他的件件衣服都是我买给他的。——定语(每件)

他们次次都能回答老师所问的问题。——状语(每次)

c.数词与动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可以作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如: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d.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作补语,如:念三遍。(请念三遍课文)

e.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数量,如:父母两个。

(2)泰语量词的功能

a.量词能重叠。可分为以下两种:

a1.数词+量词+量词。如:一张张。

这些光盘一张张都是他的。

a2.数词+量词+数词+量词。如:一张一张。

这些a4纸一张一张都是白的。

b.必须能跟数词直接组合。如:

a:你有几枝笔?

b:一枝。

3.汉泰语量词的用法

(1)泰语量词的用法

关于泰语量词的用法,泰语专家kamchai tonglor(1972)论述如下:

1)为了表示色彩意义或谈到某种不同的情况下,有些词可以与很多量词搭配,比如:“一张纸”,泰语是“???????????”。在这里的量词“????”可以用量词“??”来代替,意思一点也不变,而涵盖了“钱、钞票”的意思,如:“一张钞票?????????????”。

2)量词可以用表形状的名词作为量词,如:戒指一圈 (???????????),绳子一线(??????????)。

3)有些词可以借用名词重叠作为量词。如:人两人??????? ,寺庙一寺庙 ???????????。

(2)汉语量词的用法

1)汉语中的量词总是跟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边结合成数量词组等充当句子成份。如:

她买了三本中文书。(定语)

我得去几趟。(补语)

2)汉语中的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份

汉语和泰语的量词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在组合搭配时比较复杂。所以,对高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三、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对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进行研究,笔者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获取偏误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听课的方式进一步加以验证。

目前,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个”的泛化,不知道用什么量词时就先用“个”。另外,教材没有量词解释,只解释语法;教学中也有不少问题,如老师常常对学生说:“若你不知道和东西对应的量词,可以用‘个’。”老师这么讲,导致学生常常犯错。虽然“个”比其他量词用得广,但它使用时也有限定。在进行量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它的语义、用法与功能,以便学生真正掌握。

问卷调查暖武里府sriboonyanon school和benjamarachanusorn school的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此问卷调查共有两份,一是测试学生的名量词,二是测试学生动量词的掌握情况。另外,还特别向高三年级的任课老师做了量词教学的调查。

该问卷调查的好处是:1.考察学习者对汉语名量词与动量词的认知与掌握情况;2.得出偏误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3.有助于发现学习者偏误的原因,如:母语负迁移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教材解释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问题。

四、泰国高三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

笔者发现,泰国高三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主要原因有:

(一)母语负迁移

绝大多数学生用汉语量词表达语义时会先把泰语译成汉语,这很容易出现偏误。如:泰语里的“tua ???(只)可以跟所有的动物和桌子、椅子、衣服、搭配,汉语量词的‘只’一般用在计量动物类,但不可以跟每种动物搭配,如:三只鸟。五只猫。*一只(头)牛。*一只(张)桌子。*一只(头)大象。*一只(匹)马”。如果学习者的汉语基础比较差,就容易

犯类似的偏误。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对比,给学生讲解清楚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讲,精力不集中,不喜欢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这导致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很肤浅。如:

*这两个雨伞是谁的?(把)

*我有五个衣服。(件)

学生常犯的量词偏误,比较典型的就是“个”的泛化。笔者问一学生对量词“个”的理解,他回答说:“若我不知哪一个东西跟哪一个量词搭配,我就直接用‘个’,因为老师说了,如果不知道应用哪一个搭配,先用‘个’”。笔者认为学生出现量词偏误跟教师也有关系,教量词时要给学生讲明白,他们才不会出错。

(三)教材和训练有缺陷

暖武里府地区的学校选用的汉语教材共有两种,一是《汉语教程》,二是《体验汉语》。《体验汉语》用得比较多,因为内容很丰富,整套都是彩色版的,很有吸引力。但有一个缺点,就是语法讲解不太详细,几乎没有涉及量词的用法,而很多量词出现在了课文中。所以,老师教汉语量词时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多下一点功夫,才能满足泰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来自中国的大部分汉语教师不太重视语法而重视课文,语法讲得比较少,课文讲得比较多。讲课的时候,重视口语,却没有在黑板上写,这不便于学生认知和强化记忆。

总而言之,教材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执行不到位

学习者是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的主体,应当采取正确有力的策略来学习汉语,尽力克服困难(邱永春,2011)。大部分泰国高三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时,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问题,他们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所以,要常常鼓励学生,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当学生汉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忽视目的语规则。如:泰国高三学生掌握了量词“件”并适用于一般名词如:“衣服、礼物”等。当他们遇到新的量词如:“条”,觉得“条”的规则复杂、很难理解时,就会采取逃避策略,用自己知道的“个”来代替,结果产生“一个中文书”“两个笔”等类似的偏误。有时候学习汉语量词也离不开“死记硬背”。要学好汉语量词,学习者不能只是靠老师在课堂讲解,自己努力学习更重要。

(五)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泰文化习俗不同,是造成泰国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原因之一。因为泰国人的思维方式跟中国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差别,表现在语言层面,泰语的形式跟汉语不一样。以“雨伞”为例,中国人的着眼点是有把手、能够握在手里,所以用“把”;而泰国人的着眼点是“有把手、能拿着”,用于长形的东西但又不是车的量词“???”。虽然汉语里没有与之对应的量词,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学习者就会模糊不清,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区别开来。

五、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

(一)对汉语教师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充实具体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做到上述三点,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

1.全面掌握汉语量词的用法

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备课,上课时把准备好的量词用法写在黑板上,并且把每种用法写上例句,然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结构造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讲解包含感情色彩的意义和例子。这样做不但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泰语的不同之处,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运用汉语量词。

2.通过汉泰量词的对比进行教学

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的汉语教师绝大多数不太重视汉语量词,在课文中遇到量词时,只是做表面上的讲解却没有做扩展性练习。有的教师甚至只是翻译给学生听,没有给学生细讲它的用法与功能,这导致学生对汉语量词没有彻底的理解。

3.预防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

为了预防学习者使用“个”时出现偏误,教师应该给学习者讲清楚它的使用方法与搭配,不能乱用,也不能猜,最好记住“数词+个+名词”中的常用名词,也就是记住常用

搭配。不要说“如果你不知道哪个名词该和哪个量词搭配,就可以直接用‘个’”这样的话,讲完“个”的用法之后必须做一个量词测验,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汉语的量词。

4.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量词

在教学中,有时候光靠文字或口头解释,问题往往难以理解,甚至花很多时间来讲解也没有效果。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汉语量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比较快,而且不会感到厌烦,并且能够加深印象。归根到底,“多媒体”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要求——区分国情,增强针对性

泰国的汉语教材很多,但符合标准与要求的很少。因为现行的汉语教材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出发。北京大学李红印教授指出,以往的教材编写者并不了解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仅以编写者的母语思维编写教材。他认为,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只有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才真正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行性。

(三)对学习者的要求

在泰国,学习汉语的学生日益增多,但要想找出学习比较好的、努力的、认真的学生,确实很难。绝大多数高中学生不重视汉语,上汉语课时就做别的事,甚至逃课,这种现象在暖武里府地区比较普遍,这导致学习者在言语交际时出现偏误。要学好汉语量词,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多认知

学习者不仅要依靠在课堂上所学习的量词知识,而且还要在课余时间多复习、多练习。有时候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是很齐全,学习者必须在空余时间利用网络或课外书籍加以补充。

2.多练习

据笔者了解,有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喜欢做作业,因此,要根据泰国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点,借鉴“寓教于乐”以及“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穿插一些相关活动或游戏,用不同的方式强化练习。

3.多辨别

汉语和泰语的量词大同小异。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会碰到与泰语相似的量词,可用法上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值得学习者重视。应认真辨别,仔细区分。

归根结底,学习者要想掌握汉语的量词,不能只靠教师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自己要有主动性,多认知、多练习、多辨别。

六、结语

泰语和汉语的量词大同小异,从第二章可以知道泰语和汉语的结构、用法、功能的差异。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量词出现偏误的原因,归纳起来共有5点,分别是:

1.母语负迁移的原因;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原因;

3.教材和训练的原因;

4.学习策略和交际的原因;

5.文化因素。

如何学好汉语量词,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分别是:

量子学习法篇13

随着“普九”的深入,山区初中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数流动到办学条件好的城镇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方法差,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竞争意识,被动消极地对待学习,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的溺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农村家庭孩子数量减少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致使孩子依赖思想强,动手能力低,懒惰思想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2)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山区农村,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研究,大多数家长忙于改善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旦做错事,动撤就打骂,使孩子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对孩子学习和心理方面的的关注远少于城镇学生的家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1.3学校教育方面

实施“普九”后学校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新教材内容以实验探究为主,山区初中所需物理实验探究器材和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山区初中各方面的条件与城市中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城镇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工作,山区教师大部分希望调到城镇中学,因此山区中学教师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采取的措施

2.1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 通过电视、网络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 努力争取各种物理课改培训和教材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

(3) 积极投身物理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

2.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刹歪风,树正气,净化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班级要有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约,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同心协力,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3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1)学校把好生源质量关。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尽量减少优生流失。这将对转化后进生工作,增强学生的学习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2)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一些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介绍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让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关心支持信任孩子,并给其适度的压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学校和家庭互相沟通,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共同担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高授课艺术。教师的授课技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提升授课艺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学生;用工整简洁的板书,严密透彻的讲解感染学生;灵活多变的教法启迪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开展课外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浓厚,参与意识增强,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思维行事。我们应该对学生积极引导,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多组织一些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如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小组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受到锻炼。让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感受探索物理的乐趣,以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