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知识实用13篇

证券投资知识
证券投资知识篇1

投资者保护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路径之一,会计则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下简称科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与其资产特征是相匹配的,在融资方式上则具有灵活性。可见,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 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中的主要风险

1.1 基础资产风险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专利,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主要来源,但是该基础资产具有如下风险:一是技术风险,也叫知识产权的固有风险。多由技术缺陷、技术进步等引起。技术风险会降低知识产权的价值,从而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是信用风险,即因知识产权的特征、运营成果的缺陷等导致的风险。表现为本息不能收回的风险、早偿风险、风险难以分散、抵押物执行风险等。主要受原始债务人信誉、知识产权信息的透明度、基础资产债务人的分散程度、知识产权的质量、偿债时间设计的均匀性等因素影响。

1.2 提前偿付风险

提前偿付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的风险,会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如果被提前兑付,会打乱投资者的资金安排计划。提前偿付往往是因知识产权转让、再融资、违约等造成。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票面或内含利率、知识产权资产的特征、宏观经济形势等会影响原始债务人的提前偿付

决策。

但是,证券公司参与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由于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提前偿付风险。

1.3 交易结构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涉及知识产权人、投资者、证券公司或承销商、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银行,乃至回购方等。各参与方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并加剧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面临的总体风险。例如,交易参与方履行职责不力、交易软件或设备故障、交易结构设计的缺陷、证券化产品被降级等。

1.4 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有时会是致命的。例如,用于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基础资产在产品发行后,被发现存在所有权纠纷。这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打击,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归于无效。

2 公司治理框架下的会计投资者保护路径

2.1 会计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外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公司治理,会计的地位都是中心的和不可或缺的。在包含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有效传递是一个重要的机制设计。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都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2.2 会计投资者保护的路径

2.2.1 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保护投资者的主要路径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可靠性,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来衡量。二是相关性,可以通过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和年报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来衡量。三是信息披露,分为非财务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主要通过披露知识产权及其运营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来实现。

2.2.2 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常规设计。首先从日常管理控制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构建良性的企业文化、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并正确认识到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也是维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稳定性和制衡性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从我国近几年的企业内控实践来看,内部控制的质量还跟内控信息的披露以及外部监督有关。

知识产权证券化属于高风险融资业务,内部控制的质量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2.2.3 审计质量。投资者通常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精力去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作为独立第三方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师提供的审计信息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来源,必须具有高质量特征。审计的质量跟审计独立性(衡量指标有客户的重要性、审计收费合理性、审计任期等)、审计质量特征(衡量指标有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特长、注册会计师行业评价、注册会计师占事务所从业人员的比重等)、审计保障能力(衡量指标有法律保护程度、事务所的资产规模等)有关。

中国证监会规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事务管理报告》必须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对保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 财务运行质量。财务运行的好坏最终决定了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实现。财务运行质量可通过投资质量(借助投资效率、投资结构等指标)、资金运营质量(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性流动资产比重等资金运营效率指标和流动比率等资金运营安全指标等来加以反映)、筹资质量(借助资本结构、股权资本成本、担保程度等指标)和股利分配质量(借助成长性、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的稳定性等指标)来衡量。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财务运行质量取决于知识产权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能力,是对投资者进行分配或还本付息的基本保障。

3 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会计投资者保护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的建议

3.1 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目的是为科微企业融资,从而有了“基于融资目的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问题,表明跟常规的信息披露存在差异,科微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例外管理。

应做好三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来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这对解决基础资产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和法律风险都是有益的。一是知识产权自身信息的披露,包括:法律权属信息,知识产权类型,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人所处的地区,独立性、用途、可替代性等专用性特征,剩余保护期限,技术的先进性、能够被应用的程度、独立性和所处的技术阶段,知识产权的评估金额等。二是知识产权会计信息的披露,包括:知识产权的成本信息,成本类型,运营信息,现金流量及预期信息流量信息,贬值、摊销等知识产权的价值动态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范围与方式,知识产权财务风险信息等。三是与知识产权融资有关的信息披露,包括:资本增量,融资方式,担保或保证能力,科微企业的信誉、信用等级,评估机构的公信力、估价风险,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政策,企业的资金政策、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融资习惯,宏观政策情况等。

3.2 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合规管理

实现“真实销售”后,知识产权及其融资产品的管理由科微企业转到证券公司。合规部是证券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控制部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全部风险原则上都应由合规部介入进行动态的管理,特殊目的管理机构(SPV)分为公司型SPV(SPC)和信托型SPV(SPT),因此合规管理有两个最主要的管理机制:一是针对SPC的风险隔离机制。取消SPC的门槛限制,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为科微企业融资服务;进一步降低证券公司发行SPC的资格限制,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为主要审查依据;严格审查SPC的对外担保行为;严格审查SPC的交易结构,避免双重税赋问题。二是针对SPT风险防范机制。重点针对SPT运行的金融体系风险和自身风险。SPT涉及信托知识产权的权属转移问题,需要通过合规管理去解决以下风险问题:撤销风险,即知识产权人申请撤销信托关系的风险,应通过事前确认信托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的稳定性来加以避免;信托性质界定风险,即信托关系被界定为融资担保关系的风险,应通过合规审查,确保信托知识产权资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利得到妥善处理,随着真实销售,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风险确已转移至SPT;债务人行使抗辩权风险,应重点运用合同法相关条款通过事前的审查加以避免;SPT的破产风险,通过准入、行为能力、治理结构和财务结构的审查、限制和监控,使SPT远离破产风险;核算风险,主要指SPT机构的自身财产或独立于信托知识产权财产的其他财产产生的现金流,与信托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未分开核算,导致难以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风险,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要求来加以避免。

3.3 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管理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越复杂,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难度就越大。证券公司或其成立的SPV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的日常管理作用。一是流程控制。通过授权与分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控制措施,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二是事项控制。对特殊的事项(如提前偿付)实行例外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程序。

3.4 强化会计监管、保护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的利益

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主体是科微企业及其他直接参与方,但是光靠企业自律是不行的,还需要外部的会计监管。一是会计管理部门监管。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对会计违规的查处重点是上市公司,力度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适度的监管。二是证券管理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由于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正在形成,而分业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监督商业银行与信托、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容易导致管理真空或职能重叠。三是多部门协作监管,以更好地进行职能界定,发挥会计监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宏,张婷.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M].北京:法律

出版社,2011.

[2] 杜静然,姚王信.基于投资者保护的知识产权证券化

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3,(8).

[3] 谢志华,等.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

(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

OL].http:///newlaw2002/slc/slc.

证券投资知识篇2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立体化、全方位地与学生进行大容量的互动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正确顺利实施须有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做支持。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主要向学生传授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知识,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证券投资理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这些知识较好地进行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能运用经济学、财务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证券投资的综合分析,又需要学生能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体会证券投资的分析、操作和获利的过程,提高证券投资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学生能结合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行情,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对证券投资进行动态分析。

综上,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重在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方面的应用创新能力,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时空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重在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走出证券投资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分裂式的误区,实现教学维度由单一向多向的转变;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彰显“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自主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课堂教学、证券营业部认识考察、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方式,将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理论等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具备较强的证券投资综合素质的证券投资应用创新型人才。故为实现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须构建如图1所示的包含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子体系的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投资理论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子体系

证券投资指的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投资工具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过程包含做好投资准备、确定投资理念与策略、收集投资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做出投资决策和进行投资管理等步骤。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工具及其估值方法、证券市场与股价指数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以及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和指标等技术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还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最新出现的证券投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形成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子体系。

(二)建课堂讲授、模拟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手段子体系

课堂的理论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传统手段,也是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离不开课堂讲授教学手段的支持。证券投资学课程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未必能当堂消化吸收,还需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创建网络课堂、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对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理解的理论知识给予及时的答疑解惑。此外,证券投资学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准确掌握,还需通过证券投资的模拟实践操作予以配合,故该课程的教学还须有模拟实践操作手段的配合。

(三)构建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子体系

证券投资学课程不仅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在该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事半功倍地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应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一些证券投资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思维为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构建课程考试、分析报告撰写和模拟炒股实战成果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子体系

学好证券投资学课程,首先要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适当方式就是课程考试,这是各种课程理论知识考核不可缺少的方式。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更重视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课程考试之外,还需结合让学生提交证券分析报告,以及对其模拟操作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考核方式子体系。

三、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要点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相长的共同探索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师生关系,把课程教学的要求由“教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推动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证券投资的新知识和新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证券投资是一个需要不断应对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持续性学习的习惯。

(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创新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课堂理论教学是支持各种课程的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理论教学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有效地指导实践。针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师的课堂理论的讲授环节,应合理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程教学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所创设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引不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要想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首先须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应以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为重点。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创设的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形成适当的跨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法下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弊端,以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案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该教学法较适合用于偏重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的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证券投资学课程与经济实际联系紧密,有很多案例可供选择分析,通过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以及时效性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对重大事件和信息以及特定市场环境的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

3.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自由提问、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自由、创新地学习新知识。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单纯理论传授的枯燥乏味。比如,选取当下证券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采取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与学生一起进行研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证券投资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就证券投资领域的典型事件或热点问题,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专题演讲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应用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故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带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现场认知实习。教师应与当地证券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完成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带学生到当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的职能,熟悉证券投资运作的实际流程。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和了解一些在课堂上搞不明白的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目前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购置安装了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系统,这为教师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训手段,指а生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交易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模拟软件,给学生建立证券交易模拟账户,指导学生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证券资讯的阅读分析,使学生学会使用证券信息分析系统搜集和甄别市场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并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熟悉证券投资的主要技术图形和指标,掌握看盘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进行实盘证券模拟交易,从而使学生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证券交易的技巧。实训结束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提交模拟交易实训报告,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投资分析的思维习惯,并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的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卢智增.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2,(15).

证券投资知识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07-02

证券与期货是金融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证券投资、期货投资以及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进行实际投资操作和投资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能够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政府部门、证券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从事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通常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理论知识、投资基本分析、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四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性强,教学过程中如不能有效地结合实践教学,学生将很难真正地掌握证券与期货的投资知识,因此实践教学研究成为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把握就业方向意义重大

作为知识高度密集的证券行业和期货行业,不仅要求其从业人员要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而且更需要有丰富的投资阅历,以及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思路,而这都离不开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当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教给学生的应该是适应社会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改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对于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可能并不一定清楚自己的专业兴趣,也不一定知道未来职业的发展去向,而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各自的职业发展。

(二)实践教学是适应证券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证券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证券与期货的基础理论知识上,因而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少,但实际的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该门课程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真正的投资能力和分析能力既需要理论指导,又需要经验的积累。因此,证券与期货的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相适应,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培养适应我国证券期货业对外全面开放的需要。这样,只有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充足的模拟实践,才能适应高校证券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证券期货类人才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证券业和期货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行业的全面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证券期货投资方面的人才。因此,证券与期货类课程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作、主动学习的能力,创建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积极发展的教学平台,使同学们在校能创新灵活地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入社会则具有创新地分析并解决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校才真正地培养大批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随着证券市场全面的开放,近几年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而很多教材中体现不出这些新内容、新知识,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也曾经对所接触到的金融专业及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部分毕业生都表示在学校学过证券与期货这门课程及相关知识,但对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分析方法和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却知之甚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的证券投资知识和期货投资知识与实际不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

一方面,证券与期货投资技能的学习需要有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需要有仿真实验室,需要技术设备的投入,但是很多高校证券期货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程序、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其实践性教学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技能,需要教师能够在交易实践上进行积极引导。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证券期货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不强,真正懂得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或有过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交易经验的教师太少。而且很多教师是“出大学校门进大学校门”,在教学的时候只能是就理论说理论,专业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到名牌高校充电与提升等方面做的不够,因而其实践能力不能快速得到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证券与期货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由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兼任,他们大多更擅长并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较少应用案例教学、模拟实时炒股等方法。有的教师即使考虑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主要是对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指标分析进行逐一介绍,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并没有充分利用模拟交易软件模拟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行情,让学生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来熟悉操作要领,或者只培训学生机械地模拟投资过程,而不是详细的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投资技巧。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进一步完善《证券与期货》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证券与期货》课程的教学效果要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本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和知识结构来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出了《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想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实践教学内容要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最后通过模拟交易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教学成果。

(一)实践教学贯穿理论教学的过程

《证券与期货》课程理论知识点众多,包含了证券期货基本知识、证券期货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含证券期货类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业绩评价等,而且该门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也要将此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案例教学、网上实训和讨论式教学环节三项实践内容。

1.案例教学。《证券与期货》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在对理论框架进行简要梳理之后辅之大量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以及当前的形势。对于最及时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和价格行情信息要在每节课内容之前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前的市场运行情况,而且又引导了学生去分析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同时还要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学案例,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后放置于网络课程平台,安排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例如在讲授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理论时,可将学生置于某投资者的投资情景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大盘持续下跌状况下如何才能实现保值;在基本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汇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在证券市场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变迁”、“市价委托成就一天700倍神话”等经典案例。

2.网上实训。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证券投资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目前行情分析软件和互联网委托是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交易时采取的主要方式。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后安排网上实训的内容,比如安排“观看网上路演”、“期货信息的采集”、“使用模拟交易软件”等具体的实训任务,可以使学生掌握模拟交易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投资分析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环节。不管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还是证券从业人员来说,具有对宏微观环境的价值分析能力尤为重要。而通常理论教学后的集中模拟交易环节实训时间较短,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讨论式教学环节,该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阐述观点和撰写分析报告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

(二)通过模拟交易检验教学效果

模拟交易是理论课程教学后专门开设的实训环节,该实训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行情分析软件和网上自助委托系统利用虚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通过操作,把书本的知识和具体操作相融合,使证券期货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影响中国股市的具体因素相结合,将抽象的证券期货投资方法运用于具体的上市公司的走势判研中。通过亲身参与投资,学生既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有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掌握技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也促使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可以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与其他学校的竞赛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学校学习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证券与期货》课程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证券与期货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早已不能适应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证券与期货投资的知识,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QN2011014)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参考文献:

1.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5)

2.赵学增.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教学法的应用尝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8)

3.焦霖.关于模拟股市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9(3)

证券投资知识篇4

2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仅把证券投资学课程当作一门普通的理论课程来讲授,在课程考核上也按照理论课程的要求来考核学生,案例教学、模拟交易、实习基地实习等方面的教学或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导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证券投资学在很多高校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但学过这门课程后却往往很失望,对证券交易的基本规则、交易技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学生学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后,照样看不懂市场行情,照样不知如何去选股操作,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所学的证券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证券投资严重脱节,甚至不符。

(三)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紧缺证券投资学的教师往往是从高校到课堂,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却并无证券实际操作和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证券公司的实际运作流程也不懂,因而不能满足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有时,即使学校有了证券模拟实训软件,可以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教师由于经验欠缺,也并不能给学生在模拟交易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3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证券模拟实训室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建立证券模拟交易实训室。证券模拟实训室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全方位的证券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通过运用该模拟交易系统,亲身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运作,体验金融投资风险,掌握金融投资技巧,从而达到积累金融投资经验、培养优秀金融投资人才的目的。实验项目可包括证券市场行情解读、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以及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二)举行模拟炒股大赛目前,学生对金融理财有着极大的兴趣,股票投资也日益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实践经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虽然有着较大的兴趣,却缺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更多的积累一些实际操作经验。模拟炒股大赛将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虚拟资金,学生可以虚拟开户,交易股票,并与同校好友交流炒股经验,在实践中体验掌握有关股票投资的知识。例如,目前我们已经同镇江华泰证券连续举办了多届"华泰证券杯"模拟炒股大赛,较好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炒股热情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建设校内证券模拟交易实训室的同时,还要加强同当地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努力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证券交易操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层面的合作,即我们为证券公司输送实习生,而证券公司为我们提供实践岗位等方面开展合作,而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实习基地层次的提升,形成了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多赢"格局。如学校可以为证券公司提供员工培训、智力支持,而证券公司可以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基本知识、实战技巧、职业生涯等。双方共同致力于产学研的高层次合作的研究,立足基地服务社会。例如,目前我们已经同镇江的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以及中信证券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证券投资知识篇5

    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缺乏,我国大多数小股民都没有接受过证券专业知识培训,甚至对证券投资相当陌生,没有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从而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对业务领域不熟悉等问题。其次,证券投资基本常识缺乏,部分小股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常识不了解,如股票投资资金要次日才能转出,st、*st类股票风险较大等,由于不了解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小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差错。再次,证券投资操作软件等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小股民虽然知道利用操作软件购买和出售股票,但对操作软件中各种技术指标无法识别,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和把握其中的涵义,无法利用这些技术指标进行决策分析,更难以根据股票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的需求对技术指标进行调整。

    2.证券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部分小股民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投资金额不多,因而对各种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关注不够,部分小股民甚至长期性的忽视了证券市场消息,没有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没用收集网络信息,从而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各种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消息。其次,证券投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小股东在获取有关信息后,难以分析出这种信息将带来何种影响,如某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正推进重大重组事项,部分小股民不知这种信息会对股价带来何种影响,因而内心可能会抵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管理还不规范,部分证券市场研究人员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一些有关上市公司的消息,小股民无法有效的辨别信息的真假,容易遭受资金损失。

    3.小股民个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决策的随意性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证券市场时,本着“玩一玩”、一点点钱无所谓等态度,因而在购买股票时没有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更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是根据个人喜好、购买股票时上市公司的价格、上市公司股票涨幅情况等决策,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其次,小投资者从众等行为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决策时缺乏自主决策意识,容易出现跟风等问题,什么板块热买什么板块股票、什么股票涨幅大买什么股票,这些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二、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思考

    小股民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如果缺乏小股民的参与,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而要将小股民留在市场当中,除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从小股民自身因素入手,引导小股民更为理性的投资,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小股民投资体系。

    1.加强证券投资知识宣讲

    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前提是帮助其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证券投资知识,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证券投资知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高校、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编写通俗易懂、不带有偏向性的证券投资资料,同时邀请编写人员开展讲座,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宣传帮助小股民特别是刚进入股市的小股民全面、客观的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信息。其次,要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证券投资宣讲人才,由于证券知识宣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国家会不断的出台各种制度法规,这都需要有权威的解读,此外,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使得证券投资知识不断更新,在此背景下,建议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独立客观的宣讲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帮助小股民了解、更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

    2.多策并举降低各种虚假信息对小股民的影响

    首先,要加大对各种虚假信息者处罚力度,针对现实中充斥着各种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甚至部分人员还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一些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如推荐某一股票、暗示某一股票会有较大一波行情等等,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前,利用网络各种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影响更加深远,这就要求加大对各种违规虚假信息者的处罚力度,采取行业进入禁止、罚款乃至于追究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罚。其次,要完善各种虚假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监督网络,供小股民对各种虚假信息单位进行举报,便于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当中,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反馈一例,避免有举报没处理、有处理没反馈等问题。

    3.创新方式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于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知识篇6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投资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在金融学专业众多课程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同时又具有很高深理论知识的课程。因此建立有效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998年以来,随着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建立,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为投资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纵观国内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践,尽管已经做了很大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整体上仍然不能适应投资学的高度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特征。 一、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开放环境下外来资金的不断冲击。同时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证券投资人才需求的热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级金融顾问、高级投资分析师、高级服务管理师等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及具备横跨外汇、投资等领域的人才,均成为企业不惜高薪猎捕的对象。此外,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财务规划师、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热门招聘职位。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 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的投资理论知识,包含了证券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括了证券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此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目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能够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定价估值,并进行风险管理。 2.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证券投资学的操作性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比如股票的选择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要求灵活运用投资组合技巧,为客户进行增值服务,能娴熟使用各种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拓展证券经济业务。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 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具备把操作和分析能力具体化和理论化,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应的分析、投资思路和投资理念,为自己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实现的。 1.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用实际案例导入教学,往往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构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尝试欲望;同时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参与式教学方式。证券市场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证券的分析没有确定的标准,因而要想对证券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必须时时关心证券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老师要做到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上穿行问题探讨。同时应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热点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模拟证券投资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实验室证券投资软件,老师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建立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验课时间,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学校都得以采用,这一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实践基地法。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职能。在实地教学之前,做好理论知识预先准备,进行实习方案设计,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目标,运用多种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本科生教学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面向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环节。 证券投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介绍、证券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工具定价理论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等。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投资品种组合,并计算证券投资品种的比例和风险程度,多大比例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期权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国债等。大多数证券投资学的实践内容多强调操作股票方面,其实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对风险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而目前的实践内容对此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由于此环节的实践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也可以放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结束之后开展。#p#分页标题#e# 2.面向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操作教学环节。 证券投资分析环节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证券交易程序、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含了k线分析、切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对此内容实践操作主要通过模拟证券交易。通过模拟交易,首先重建整个交易过程,从开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等程序,直观化地掌握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二是,选择股票进入模拟交易的范围,熟练使用操作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读懂行情表,分时走势图和指数走势图。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进入模拟买卖,了解二级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比如竞价原则、清算、交割过户的手续费等。三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自行选择证券并投资,四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研究判断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选择买卖时机。同时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发表自己对行情的判断,这对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完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3.面向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情况,股票选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最终完成的投资分析报告,确定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首先是案例分析教学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掌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有证券价值分析报告,基本分析报告,报告当中应包括对宏观经济、证券发行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证券发行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也包含技术分析报告,包含买卖时机判断的标准等。详实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实问题。 (1)教学实践意识淡薄。各个培养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使各培养单位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同时,教师晋升职称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下滑。 (3)对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中多数都是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偏少、偏低;社会调查实践未作教学计划要求或没有相应学时学分要求;毕业实习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学实践基地流于形式。 2.解决方案。 (1)强化实践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坚决体现全程化的特点:第一是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既有理论讲授,又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最好是将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学分修学上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足量。总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我们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3)大力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要产生教育效益,形成教学、实习一体化。 (4)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力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上面强调的硬件建设外,在软件建设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力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硬件建设还要关键。因为具备了实践教学硬件基本条件,如果教学上没有好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实践教学照样不能有效开展。

证券投资知识篇7

一、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新特点

首先,证券投资学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它综合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投资学、财政与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知识。投资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致使刚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在学的时候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构架,否则理解知识的难度就会加大;其次,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一方面证券投资理论来源于证券市场的总结归纳,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信息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需要更新和学习,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因此,学生需要根据现实中证券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理论的总结并不断寻求中国证券市场运作中的规律。最后,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往仅注重书本理论的讲述而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证券投资操作的知识和技巧的。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模拟软件是实际操作成为可能的条件下,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干中学”,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面对该课程的新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证券投资人才的培养需求,如果不加以改进,后患无穷。

二、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数高校开设证券投资学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课时量较多,则会少量安排实践课时,如果课时量少,则可能全部的教学皆为理论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是:学生听课时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完之后就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很差,这就与证券投资学以致用的目标相背离了。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我们多数采用的是“粉笔+教材”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是尚且可以,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也是被动地接收,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听课效率低下。

3.教学内容及知识更新滞后,跟不上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步伐。自2005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基本解决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问题,各项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安排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新的投资工具大量推行上市,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投资主体,这一系列的变化都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变化。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改变传统讲授模式的有效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证券市场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其对影响证券市场行情的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敏感性,为能主动扑捉投资机会。规避风险奠定基础。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案例;其次,比较系统而简明地讲解所需理论知识;最后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并用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提出问题,使学习者明确本案例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模拟交易教学。证券投资学模拟交易教学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行情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证券交易模拟需安排五大实验,包括证券交易模拟实验、K线及K线组合分析实验、形态分析实验、技术指标分析实验、综合分析实验。基本思路:首先,选取大盘指标股和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全程跟踪,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学案例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证券市场是变幻无穷的。证券投资者面对的就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而通过互联网,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期货、外汇等市场行情。其次,全程跟踪大盘指标股和有代表性的股票,通过对所选择跟踪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对比,认识价格的市场特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涵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内容。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进行尝试和验证,只能选取个别重点内容进行验证性试验。债券的价值验证比较直观,通过验证,要让学生把握各种因素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最后,结合单元和热点的实盘讲评。这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是实盘案例在课堂以外的延伸,是强化实盘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分析部分和技术分析部分的专门讨论课以及市场热点的临时性评论。每个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在交易帐户上的盈亏变化将综合反映学生的操盘能力,而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在运用书本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表现。

3.小组学习和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小组学习和讨论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运用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大家互相辩论,在辩论中论点论据日益成熟,并最终达成共识。在这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都将有效地建构起职业教育所要求必备的能力。

总之,经过教学改革,我们想要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用中学,学后再总结理论,提升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证券投资知识篇8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证券投资知识篇9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originator)以知识产权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预期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和已签署许可合同中保证支付的使用费)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后者据此发行可流通权利凭证进行融资的过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交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参见图1):

第一步,对要证券化资产进行打包,构建知识产权资产池。为了能够成功地发行证券,发起人首先要对自己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知识产权进行清理、估算考核;然后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将哪些知识产权用于证券化;最后把这些知识产权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

第二步,创建spv,将知识产权资产池真实转让给spv。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破产隔离功能的特殊目的载体(spv),使被证券化资产可以从发起人的资产中独立出来,实现破产隔离功能。在创建了spv以后,发起人将支持证券发行的知识产权真实转移给spv。

第三步,信用增级。为改善发行条件,特设载体必须提高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信用增包括外部增级和内部增级两种方式。

第四步,证券评级。普通投资者无法考察发行人对知识产权证券还本付息的能力,需要由一个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完成这一工作。信用评级机构应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告。

第五步,发行证券。知识产权证券的发行人根据不同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偏好情况对知识资产进行打包,发行不同层级结构的证券。目前国家在推行其的时候,主要面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互助基金、养老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

第六步,对资产进行管理,建立投资者还款账户。发行人应当指定一个管理人对知识产权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并把这些现金流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账户。

最后,按期还本付息(图2)。按照规定的期限,托管行将由资产池产生收入对证券进行还本付息,至此,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即告完成。

知识产权证券本质上是资产担保证券的一种,其与普通资产担保证券的区别在于:由于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基础资产池的组建、破产隔离、资产池现金流的预测等方面都不同。

知识产权证券化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存在着差别。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以资产信用为支撑、结构性融资等特点,而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则不具有。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主要是采用抵押贷款合同的形式,面向的融资对象主要是银行,而知识产权证券化采用的是证券融资形式,面向的融资对象主要是资本市场。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搭上一道桥梁。

知识产权证券化与风险投资也有区别。知识产权证券化中投资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固定的收益,风险投资目的则在投资企业获得增值后将其股权转让,进行其他投资;前者投资者一般不介入公司管理活动,不会产生对融资公司原股东股权冲淡效果,后者从一开始就会非常全面地介入公司管理和经营,会冲淡原股份持有人的股权比例结构;对处于研究开发期、创业期的企业,风险较大,更愿意采用风险投资这类股权投资的方式,而对于技术研发比较成熟的企业,则更适合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这样的融资方式,这既可以融入资金,还可以不丧失公司股权。

不同参与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有着各自的收益:对于知识产权证券的发起人来说,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融资形式。这一融资形式可以使发起人享受表外融资的好处,在不改变股本结构、保留对其知识产权所有权的情况下将知识产权资产的未来收益提前实现,解决发起人资金流动性难题。同时,知识产权证券化还能分散知识产权所有人风险,实际上是一种为未来收益进行保险的保险形式;[1]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知识产权证券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参与新技术经济的机会。知识产权证券将纯粹的技术风险与其他风险,如管理风险、营销风险等隔离开来,这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知识产权证券直接参与到一个更为纯粹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运作中去,获得这一科技成果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对于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保险商等中介机构来说,可以通过提供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设计证券融资结构、经营知识资产等服务,拓宽业务范围并从中获益。

二、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态势

美国是最早探索和尝试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国家。从世界上第一桩知识产权证券化案“鲍伊债券”开始,美国涌现出一系列案例。前后统计起来,不下十件。从美国实践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非常广泛,包括音乐版权作品、电子游戏、电影、时装品牌、药品专利、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等。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在美国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

学术界也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表示出极大关注。在鲍伊债券后一段时间,法律和商业期刊上出现了大量的文章,就如何将知识产权资产包进行证券化进行了深入探讨。1999年到2002年,关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讨论达到顶峰。之后,学者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热情有所减退,在这方面的文章减少,见于报道的重大交易案也寥寥无几。近两年来,知识产权证券化出现复苏迹象。2005年底,美国出现首桩软件证券化融资案,即tideline案。该案设立了一个由第三方专业投资公司设立的、面向众多交易者长期存在的独立spv。长期spv的设立对于减少融资成本,促进融资交易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同年,ucc融资公司主导的bcbg max azria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被“美国许可费征收协会(les)”评为年度最佳交易案。这些表明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已经由最初探求是否可行发展到如何进行高效运作的阶段。

知识产权证券目前主要采用定向发行方式,向机构投资者或私募基金发行,缺乏通畅的退出机制。2006年底,美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指数——ocean tomo 300tm企业专利评估指数。该指数对三百家拥有优质专利的公司进行评估,由ocean tomo公司与美国证券交易所联合,投资者可以根据该指数购买股票。虽然,tomo指数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分析某项资产(专利)所反映的公司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这与通过分析某项资产(专利)来自由买卖该资产本身(也即该资产证券)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并不能算是建立起真正的知识产权证券退出机制,但是二者之间差距已经非常容易跨越了。tomo指数的出现,对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历程始终与知识经济发展、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资产评估方法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从1997年鲍伊证券开始十年间,知识产权证券化在美国走过了一条萌芽、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从探索到推广、从设立专门的spv到spv长期化、从面向私募基金发行到寻求进入华尔街市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逐渐开始承认知识产权价值的过程①,是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从生产要素转变为金融资产的过程,是一个有效解决“公司知识产权财务难题”的过程②。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的发展,日本显得非常积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2002年以来,通过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日本有着更多的知识产权资产需要进行产业化应用。为了加快这些专利的产业化应用,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2年4月声明,将对信息技术和生物领域等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实行证券化经营。

欧洲与美国在金融体制和法律体系间存在差异,其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路径与美国也不同。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中,欧洲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体育产业转播权或者门票收益证券化案例上。除了体育产业证券化以外,欧洲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先后将电影版权、音乐作品进行证券化融资。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的新兴融资工具,也引起了不少国际组织的关注。在wipo的中小企业栏目中,曾经对知识产权融资问题进行过专题讨论,并将知识产权证券化看作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潮流”。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委员会(uncitral)、经合组织(oecd)等,也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说明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三、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一直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因素①。从

(一)

(三)证监会模式

证监会模式是指在证监会主导下,由创新类证券公司向社会发售资产收益凭证,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用计划所购买企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权益,并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流通资产收益凭证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框架。银监会模式与证监会模式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但是两者具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两者都具有资产证券化制度提供者与监管者的职能,因此在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以说最小。

(四)科技部模式

所谓科技部模式,指的是由科技部等这类拥有大量技术成果的国家部委来主导,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由科技部出面设立一个spv,然后将其拥有的科技专项研究计划中取得的、适宜于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转让给该spv,然后由spv以这些科技成果产生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付购买科技成果的费用和资助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spv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获得的收益支付证券持有人的本息。

科技部模式优势在于作为国家科研开发工作的主管机关,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某项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发展前景,从而能够将那些最适合于市场化、产业化而缺乏后续资金的科技项目推向市场,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同时,还可以为这些科技成果寻找到一个权利归属主体,改变“国家所有实际就是无人所有”的局面。

科技部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自主创新与科技产业化应用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是在证券发行方面科技部同样处于受监管者地位,所以在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科技部近些年来,加大了对科技融资的扶持力度,并与银监会及其下属的国家开发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科技部模式能够与银监会模式相结合的话,那么既能发挥科技部拥有充足的高技术成果,以及在技术市场前景判断方面的长处,又能发挥银监会模式在证券制度监管方面的优势,这对于推进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无疑可以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可以采用的几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为了能够成功推进这一制度的试点,应当将各种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笔者在借鉴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提出下面八点政策建议:

第一、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总体思路应当是:采用政府试点、立法先行的模式。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项横跨证券、信托、知识产权、保险的多功能金融创新工具,应当借鉴信贷资产证券化“边试点边立法”的模式。在前期,由政府主管机关进行小规模地试点,这样可以减小由民间主体进行试点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由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税务局等部委组成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小组”,制定类似于《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搭建证券化框架,全面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制定一部适合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所有类型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法》。

第二、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国家科技或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与证券化监管机构之间积极协调与合作。

银监会和证监会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监管机关,同时又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主要监管机关。作为金融机构的主管机关,两个机关都有动力回应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竞争手段来提升竞争力。[5]而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来说,两个机关都没有动力去主动尝试这一个风险较大的新兴事物。最有动力推进这一事物的机构是那些高科技企业主管机关以及手中掌握着大量技术成果或者负有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的国家部委,如科技部或国家知识产权局。这些部委作为国家科技及知识产权的主管机关,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却缺乏在证券化规则提供方面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成功地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国家科技和知识产权主管机关应当寻求银监会、证监会等资产证券化试点主管机关的支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试点与发展。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一直于科技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高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再加上在资产证券化试点中所积累的经验,是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方面一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证券资信评级的机制。

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准确地确定作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准确地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成功地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

要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一个充分竞争、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一个充分、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才能在有效市场竞争条件下形成合理的知识产权价格。

除应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证券的信用评级工作。2007年8月,证监会颁发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应在这一《办法》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尽快构建出全国统一的资信评估市场,这样才有可能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下培育出独立、公正、权威的本土资信评估机构,形成资信评估核心竞争能力,使我国资信评估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明确知识产权“真实销售”的条件,尽快制定“知识产权许可条例”,健全知识产权抵押登记的有关规定。

将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从发起人转让给spv,实现风险隔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法律中予以明确。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很少有将所有权完全进行转让的,多半采用的是许可的方式。知识产权许可问题既重要又复杂,我国目前主要知识产权法规对于这一问题只有简单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许可条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规范。

知识产权信托也是知识产权“真实销售”的一种方式。我国2001年的《信托法》对此并没有规定,仅在2001年人民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将知识产权信托明确纳入信托投资公司经营范围,立法上的欠缺会为知识产权信托增加难度,需要对有关法律及时完善。

知识产权的登记制度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进行授权登记以外,还应当包括抵押登记、信托登记等等。由于登记的种类众多,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登记机关多而分散,使得登记的效力出现问题。为了能够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必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登记体系。

第五、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方面的条例,规范“专利池”的构建,为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组建扫清法律障碍。

在将知识产权打包构建知识产权资产池的时候,可能产生市场垄断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各国的反垄断法都试图进行规制,以降低滥用专利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2007年《反垄断法》虽然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垄断行为,但是可操作性较差,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司法裁断任意性的情形。为了能够规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建议由有关部门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条例”,为证券化过程中资产池的组建扫清法律障碍,使得资产池的组建不会被置于司法裁断的任意性之下。

第六、出台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证券化中各方参与人的税收负担。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证券化推进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证券化操作过程是否具有可行性。我国对于创新型企业给予了许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很少有针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的。为了能够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应当制定类似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税收政策”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税收政策”,提供专门税收优惠措施,也可在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七、明确spv证券化操作载体法律地位,赋予其发行资产担保证券的资格。

证券化的主要特点在于设立了专门用于证券化操作的法律载体(spv)来隔离风险。spv可以采用信托结构,也可以采用公司形式。按我国目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spv无法满足设立程序与资本金的要求。考虑到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的资产信用融资的特性,应当突破《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特定目的公司制度,对spv的设立条件进行专门规定。这可以通过修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或者在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中进行规定。

第八、明确知识产权证券属于“证券”的范畴,规定符合其特性的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条件。

知识产权证券属于资产担保证券的一种,但我国《证券法》并没有明确将资产担保证券纳入“证券”的范畴。《证券法》第2条中规定了“经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这一弹性做法来提供变通。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中,将资产支持证券定义为“由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发行,代表特定目的信托的信托受益权份额。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从这一定义来看,资产支持证券只能算是信托受益权而已。不过从允许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发行和交易来看,可以把这类信托受益权证书看作是定向募集证券的一种。知识产权证券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一种,与信贷资产证券具有相似的特征,应当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知识产权证券具有资产担保证券的特性,不应适用普通证券发行和信息披露的条件,应当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或者专门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中,进行专门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agiato j a.the basics of finan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oyalties[a].berman b.from ideas to assets: investing wisely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423—441.

[2] 于凤坤.难解的中关村‘歌德巴赫猜想’[j].国际融资,2005,(2):23-25。

证券投资知识篇10

当学生了解了某个证券投资知识中各种基本法则或原则,就表示他们已经有概念性能力了,如果他们已经具备了那样的技能,那么他们就不会根据问题的表面意思进行实践操作,而会根据基本原则进行操作。如果学生对于内容有良好的概念性了解,那他们的实践操作方式就会很有弹性,同时可以看出贯穿整个证券投资问题的共同法则或原则,犯的程序性错误会比较少,也能利用那些原则去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有一些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产生概念性了解。第一,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应该试着用学生熟悉而且有意义的证券投资情境来说明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熟悉的情境还可以帮他们记得上课内容。第二,如果学生在处理某类证券投资问题时发展出一些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再出一些好的类似问题,让学生以不同的解法尝试解决。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用各种方式解决某些问题可以较有效地培养出概念性理解;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许多问题,则效果比较差。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当作个人的作业,也可以用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后者是由不同学生或各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提出实践操作方案。应该要鼓励学生说明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并且指出这些方法之间的异同。第三,对于某些证券投资问题,教师可能需要先清楚地教导一种方法,然后再由全班想出另一种可以处理的方法;另一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向教师说明为什么教师要利用特定的方法处理相应问题。要求某个学生解释别人的处理证券投资问题的想法,可以促进那个学生对问题有概念性的了解,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使用更完善的程序。第四,错误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操作不应该只把它当作需要修正而已,这些处理上的错误应该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对证券投资知识的了解程度。许多研究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操作错误的报告指出,大多数的错误并非一无是处,这些错误是有系统性的,一般说来,处理问题的错误的形成原因是把待解问题与相关问题混淆了(如对于阴线与阳线混淆),或者因为对证券投资知识缺乏概念性的理解。通常造成只是认识错误是由于在提取记忆的时候搞混了。对于其它证券投资知识来说,这样的错误就会反映出某种概念性的误解,如把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法则与用来解决相关问题的其他法则搞混了。第五,要求学生想出许多不同方法去解决一个证券投资问题,然后再花时间仔细检视概念性的错误,这样可能会占据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但这样的教学策略通常是值得的。在课后作业或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使用相关的证券投资问题处理程序来做实际操练,但重点是每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证券投资知识的练习和操作。有一点要确定的是,在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相关证券投资问题处理程序的问题之前,最好先确定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知识已经有概念性的理解[3]。最后,监控学生的概念性发展的方法之一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考察,让他们解释一个证券投资知识概念、程序或处理方法的来龙去脉,这类解释可能是口语或手写方式,让学生做这样的解释可以提供一个窗口,让教师知道学生的了解程度,例如:初期阶段,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知识概念可能只是表现出粗略的了解;到了中期阶段,他们就可能套用适当的证券投资公式;到了成熟阶段,他们就可能处理较为复杂的证券投资问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知识吸收策略

传统证券投资学教育体系擅长于灌输知识理念,包括一些未经深入探索的概念,或未经科学检验的论述,特别是强调教师权威体制,流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不重视真相,偏好关系而不问是非,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讲授产生显着的影响效果,值得深思与改善。近年来,国内外大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议题上,普遍认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成为改善教育成效的根本之道。换言之,大学教育应从过去以教师为本位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转型为部分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体的规划模式;强调学术专业,以合作学习、师生对话等学习策略来带领学生,以加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责任感和对追求真相的热情与好奇,而这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当中也值得很好的借鉴,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确保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进行发挥。学生也要充分做好以下工作,保障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的效果[。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辅助设施配备

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能,证券投资专业的教研室应该成立专责单位或咨询团队,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服务需求。找出加入学生群体当中的有效途径,扮演证券投资知识辅导的通道,提供给学生相关理论与实践信息。另外,为扩展学生在证券投资学学习上的认识与了解,许多大学也有针对性的编制了网上学习视频和手册。至于如何取得这些资料,除了鼓励专业教师编制或汇总之外,可以通过逐年引用校外资源而形成累积,最终成为学生证券投资学自学辅导的重要资源[5]。建立有效的辅导支持系统。许多国外大学很重视学业、生涯、学生心理等层面的专业分工合作,他们通过各种机会不断地告诉学生: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是知道何时、何地去求助。好的大学的授课教授都有固定的学生会谈时间(officehour),以协助学生了解该课程内容的疑惑。因此,在证券投资专业学院院长室下设立学生咨询顾问(studentconsultants),由证券投资学课程优秀学生担任课程辅导咨询工作,能有效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服务,成效也较为可观[6]。其他像是证券投资生涯与就业规划辅导、研究报告撰写及修改、使用图书管信息搜寻系统等,证券投资学课程所在的学院也有必要设立固定人员负责提供服务。营造浓厚的证券投资学学习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参与力。不只是提供与证券投资课程相关的社团活动,对于社区多元服务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的方案与机会也应支持。教师应强调课堂理论 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并协助其尽早了解证券投资行业职场状况,加强学习意愿。制作证券投资学课程学生的学习档案。以电子化或纸本档案方式,制作证券投资学课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该档案除记录学生证券投资学学习历程与成果作品,毕业后更是想要从事证券投资工作的面试时的最佳成效证明。制作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生学习档案,从落实学习任务及拟定学习计划,到学习资料搜集与整理、综合结论、成绩评量,都有它学习的目的和建议学生存放于档案中的资料。

证券投资知识篇11

知识产权证券化形式是金融行业的创新,融资者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还能继续保持自己的知识产权人地位,而投资者将证券投放市场之后也会获得相应的收益。从目前金融行业情况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更加显著。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特点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协调金融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与早期传统的金融经济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呈现出来的特点也更为多样。根据知识产权证券化转变过程看,其特点主要包括:

1.待履行性。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待履行性主要是指授权方需要根据合同条款承担自己的义务,若违背合同操作将会遭到授权法拒绝支付资金,而相应的载体也难以获得预期的资金,投资者同样没有利息可收。

2.可重复性。与早期传统的金融证券不同的是,知识产权证券化增加了“可重复性”的特点。这是所说的“可重复性”指的是每次对知识产权授权给另一方之后,合同债权情况就会出现新的变化[1]。

3.不稳定性。不稳定性主要是针对产权范围而言,知识产权授予了某个产品享有的独特权利。但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知识、经验、资金等,知识产权的运行状态变得更加不稳定。

4.不确定性。市场是任何产品经济价格的决定着,社会主义不同的元素会造成证券市场价格变动,这就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不稳定性。如:消费水平、市场环境、政府决策等,都会使证券的市场价格在不同时间阶段出现变化。

5.可通用性。知识产权在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变后则会成为“公共性”的财产,逐渐取代别的产业占据市场主流。例如:民族品牌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后,则能转变成一种流通的资产。

二、证券化模式的流程设计

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模式进行优化设计,能够保证证券化交易过程的持续进行。同时,设计模式时可充分考虑到知识产权各方的利益,让融资者、投资者、产权人都能参与到证券化过程。结合金融行业目前所处的状态,对证券化模式流程的设计,可按照以下几步:

1.转让。需要对某个知识产权实施证券化时,该知识产权拥有者则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分配,把知识产权在某一期限内的许可使用收费权转移到相应机构上,但必须要保证这种机构(SPV)的唯一目的资产证券化。

2.评级。产权转让过后,则要由载体机构安排专业的评级部门开展内部信用评级,而评级的对象则是资产担保证券。通过评级过程能让社会各投资方对证券交易过程有所了解,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式。

3.升级。为了让投资者对所选择的证券有足够的信心,特殊目的载体则要按照当前的信用评级结果,且在满足融资者条件之后,选择合适的信用增级技术,让资产担保证券的信用度更高[2]。

4.发行。资产担保的证券主要是交给载体操作,发行对象则是广大的社会投资人员。证券发行所得到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以此来换取未来许可使用收费权的权利。

5.收费。知识产权被许可的一方需要根据产权使用情况交纳相应的费用,而收费方既可以是知识产权拥有者,也可是其制定的服务机构,产权拥有者所收的钱款需存进指定好的收款账户。

6.支付。知识产权的指定管理者,在对收费款项管理时期必须要定期将本还给投资方。此外,对于SPV聘用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其它相关的服务机构,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作用

从长远角度看,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举措,也是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一大突破。不管是产权的融资方或者投资方,在证券化过程中收获的经济效益都极为可观。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自主创新。摆脱早期融资渠道的局限性,让知识产权拥有者的集资途径更加宽广,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创新作用。对于中小型企业未来的发展,产权证券化可以提供必须要的融资措施。

2.杠杆融资。通常情况,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金额都要远远超过产权担保贷款,这就使得融资成本投入更少。杠杆融资功能发挥后,能让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得以发挥,这就给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3.减少成本。中小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证券化为这类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之后,能够提高ABS的信用等级,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3]。

4.分散风险。市场上购买知识产权证券的人数多了,这些投资者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则会给知识产权所有者带来相对稳定的资金,让知识产权带动的生产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遇到市场风险后,这些投资者可以共同承担。

四、结论

知识产权转变成市场流通的证券过程中,需要由融资者、投资者双方共同完成操作转变。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特点深入了解且掌握其操作的具体流程,对于今日行业改革创新是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证券投资知识篇12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证券投资知识篇13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供给充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科学技术专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优势与高额回报。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知识产权发展迅速,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范围的扩大和保护技术的成熟,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得以形成和体现。所以,从基础资产供给的持续性和充足性角度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是可行的。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风险相对较低。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在各阶段的特点不一样,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具体见图1)。

表1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选择融资方式

因为与种子期、初创期相比,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技术风险较小,技术相对成熟,知识的预期收益逐渐明晰,甚至趋于稳定,己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基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式融资。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途径图1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流程

(一)知识产权出售阶段。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又称原始权益人,将知识产权未来一定期限的许可使用收费权通过契约的形式出售给专司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目的公司,形成知识产权的真实出售。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通过产权出售获得融资,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真实购买知识产权获得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二)建立知识产权资产池阶段。首先,特殊目的公司根据中小型高新技术的融资需求确定证券化目标;然后,对其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知识产权进行清理、估算,根据证券化目标以及知识产权的期限、行业等特征确定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范围;最后,将拟证券化的知识产权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结构性重组,构造资产池,实现风险对冲,降低知识产权的总体风险水平。

(三)信用评级和增级阶段。为保证所发行证券达到投资者要求的信用级别,证券发行前应由特殊目的公司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结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采用破产隔离、划分优先证券和次级证券、金融担保等信用增级技术,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保证发行成功。

(四)发行评级与证券销售阶段。特殊目的公司对证券进行信用增级后,应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销售知识产权证券。证券承销商处将证券发行收入划转给特殊目的公司后,特殊目的公司再按合同约定划转给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目标。

(五)资产管理阶段。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指定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亲自对知识产权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全部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账户,专门用于对特殊目的公司和投资者的付费和还本付息。

(六)付费阶段。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最后阶段,由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资金转入投资者账户和各中介机构账户,偿还投资者本息,向各机构支付中介费用,最后的剩余部分则全部归企业所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