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实用13篇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1

近年来,体裁和体裁分析成了语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对各类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对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尤为突出。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论文的其他部分(如:摘要、引言和讨论部分),而对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综述的研究甚少,其英汉对比研究更为少见。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并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文献回顾能够体现论文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性认识,论证研究必要性的能力,以及宏观综合文献的能力,是整个论文中最难写的一部分。[1]鉴于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以Swales学派体裁理论以及Connor的对比修辞理论为基础,从分布特征对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同一体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的异同。

一、数据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总共包括40篇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实证性学术论文。根据Nwogu(1997)提出的建立语料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ity)、声望(reputation)和可读性(accessibility)的原则[2],确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种杂志:《外语界》《现代外语》《Applied Linguistic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这些杂志均出版于2013和2014年。运用Wolfram Mathematics 60软件进行随机抽样,从4种杂志中分别任意抽取10篇论文,从而构成了本研究的语料库共40篇文章。

本研究中文献综述宏观结构对比,主要是针对所建立的语料库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应用语言学领域实证性学术文章的宏观结构主要包含IMRD(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s and Discussion)四个部分。[3]文献综述在论文中呈现的最主要的形式为引用,占据了文献中综述篇幅的大部分。Swales (1990) 将引用分为两种类型:融入式引用和非融入式引用。在整合型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是句子成分的一部分。而在非整合性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以括号或上标数字加批注等形式出现。[4]运用PDF转Word转换器软件统计这两种引用在英汉论文中四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中的字(词)数。英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单词数为单位计算的,而汉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中文字数为计算单位,因此不能仅通过统计英语论文的单词数和汉语论文的字数得出文献综述的分布比例。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也作为分析的依据。在统计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分布特点。

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宏观分布对比分析

1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

表1 是文章各部分文献综述字(词)数占相应各部分字(词)数的百分比。 由表1可以看出,英汉论文都是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最多(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文献综述单词数24527,占引言总单词数的637%;汉语论文中引言文献综述字数16650,占引言总字数的495%),结果部分的最少。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的文献综述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而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则相反。对于文献综述在整篇论文中的比例而言,英语论文略高于汉语论文(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词数38401,占英语论文总词数的266%;汉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字数33667,占汉语论文总字数的225%)。除了上面说到的英汉论文篇幅以不同的单位衡量的原因外,这样的结果不能足以比较文献综述在两种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因此有必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两语料文献综述在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2显示了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的统计分析的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t=1615,1953, 0215,-1870,1875;df=38;p>005)。

2.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

表3和表4是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都多于汉语论文,其中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最为明显(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的句子数771,汉语论文中为275;方法部分英文论文为185,汉语论文为50)。文献综述在论文中的出现频率与句子的比较结果相似,也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差距较结果和讨论部分要大。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同样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这两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表5和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5)。研究表明,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和方法部分明显多于汉语论文,结果和讨论部分也是英文论文居多,但差异不明显。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在英汉论文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分布最多。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就句子数和出现频率而言,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多于汉语论文中的句子数,出现频率亦是如此。这两方面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英语论文作者更加重视文献综述的写作,尤其是在引言和方法部分。这可能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写作习惯差异。中西方对于“礼貌”的理解不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人际交往讲究“客气”。西方人似乎无暇“客气”,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直截了当。[5]因此,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时,中国学者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西方学者则倾向于直接、明快的写作风格。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不同之处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了英汉作者不同的写作习惯。文化习俗和写作风格都会影响篇章的形成。本研究对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有助于学术写作者了解不同语言文化各自的写作修辞特点,提高跨文化意识,加强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姿懿,高桂珍.中外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体裁对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104-106.

[2]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119-138.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2

高校教师胜任力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是目前高校管理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为了了解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很有必要。

一、高校教师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概念内涵

高校教师胜任力也称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是指能将高校教师岗位上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根据胜任特征是否能够区分绩优者与绩效普通者,将高校教师胜任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准性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岗位上达到最低限度合格所需要的但不能区分绩优者和绩效普通者的一些基本的胜任特征,这通常是指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上容易感知和改变的知识技能特征;另一类是能够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普通者的鉴别性胜任力,这类胜任力对应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特征,难以感知和改变,但却是决定个人绩效的关键因素。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高校教师岗位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即针对该岗位表现优异所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胜任特征的名称、胜任特征的定义和行为指标的等级。

二、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研究成果

虽然之前有许多学者单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但是运用实证的方法探讨高校教师胜任力,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却是最近10年的事情,现将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的实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Dineke等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Dineke等(2004)运用德尔菲法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验证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含如下四个维度:(1)作为教师的人,包括:擅长沟通、对学生态度积极、尊重所有学生;(2)主题知识专家,包括能够为自己的教学运用来自专业文献的相关信息、对自己的学科有彻底的/完全的知识、有学科新进展的知识;(3)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包括在设计教学材料时以学生为中心、能设计活动性教学材料、能以使学生逐渐学会以自我指导模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反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能使学生活动起来、能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基于评估结果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能设计适于测量期望的学习结果的测验;(4)组织者,包括能够与同事合作、与同事合作时善于沟通、能对课程有所贡献;(5)学者/终身学习者,包括: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能从对教学成效的反思中得出结论、对创新持开放的态度。

(二)Van der Rijst的大学教师科学研究胜任力模型

Van der Rijst(2009)采用现象学方法,对Leiden大学23位数学和自然科学系的大学教师实施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对访谈文本的现象学分析,最后发现大学教师科学研究特质可归为六个不同的方面:求知的倾向、分享的倾向、批判的倾向、取得成就的倾向、理解的倾向及创新的倾向。

(三)王昱、戴良铁和熊科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

王昱、戴良铁和熊科(2006)采用测验编制法,即基于文献综述和对部分教师的行为事件访谈,编制大学教师胜任特征问卷,然后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和验证问卷的信度(主要是同质性信度)和效度(主要是结构效度),构建的我国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由以下因子构成: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

(四)段华平的师范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段华平(2006)运用测验编制法发现大学生视角中师范大学教师胜任特质由7个维度30个具体项目构成,即(1)知识特征,包括上课具有启发性、紧跟学科研究的前沿、教学内容的更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2)学生导向特征,包括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对学生和蔼可亲、情绪、懂得学生的心理、沟通能力;(3)教师形象特征,包括:注重形象、有危机与忧患意识、教师自身的同事关系、主动承担责任、乐于助人、管理能力;(4)人格特征,包括自信心、适应性、应变能力;(5)教学技能特征,包括学历、教学经验、教学策略;(6)责任特征,包括尽职尽责、责任心强、严谨认真;(7)沟通技能特征,包括上课时师生互动、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五)牛端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3

机械设计图像;外接圆距离;Hu不变矩;加权距离;异步检索

0引言

机械设计图像是对机械设计进行描述的主要载体,设计者在进行机械设计前需要通过查询同类型的机械设计来了解相关的发展现状,并从中获取经验和灵感,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对他人的设计侵权造成麻烦,因此对已有机械设计图像进行检索和管理,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以数字形式保存的机械设计图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矢量图,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软件或对数字图像进行矢量化而生成的;另一种为非矢量图,主要通过将现有的机械图纸进行扫描而得到的数字图像,主要格式有jpg,tif,bmp等。针对矢量图检索的研究,一般是利用其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图元空间关系的特点,将图中的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以它们的空间关系作为特征,以空间关系的相似度来衡量两幅图像是否相似[1-2];而针对非矢量图检索的研究,则一般需要利用颜色、纹理、形状及区域等视觉特征对图像进行描述,并根据对应特征的相似性完成图像的检索。由于机械设计图像一般为二值图像且图像的纹理信息并不明显,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都不适合于对机械设计图像进行描述,因此,本文从机械设计图像的形状特征方面对图像进行描述,并提出一种将外接圆距离特征和Hu不变矩特征相结合的异步组合检索方法。

1相关工作

基于图像形状特征的描述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轮廓的方法和基于区域的方法。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文献[3]提出用链码来描述图像的形状,利用具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直线段表示目标的边界,但该方法容易受噪声影响;文献[4]给出一种基于边缘方向直方图的方法,对经过边缘检测的图像进行边缘方向的统计,将经过归一化的直方图作为特征,具有尺度不变性,但是不满足图像的旋转不变性。此外,也有文章提出基于矩的形状描述符,如Legendre矩[5]、Zernike矩[6]、伪Zernike矩[7-8]等,这些描述符将图像区域内的所有像素都考虑在内,受噪声影响和形状变化的影响较小。虽然国内外已经对“如何通过单一视觉特征进行检索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验表明,基于多种特征综合的图像检索结果优于单一特征检索[9]。

文献[10]将多特征综合检索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步组合检索,另一种是异步组合检索。同步组合的基本思想是在一次查询中利用图像的多种特征进行相似性度量,并对每个度量赋以相应的权值,最后通过求加权和得到距离,实现检索结果的输出,图1是同步组合特征检索过程的示意图。目前有很多针对同步组合特征检索的研究,如文献[11]利用多种区域形状特征的结合实现了商标图像检索结果的有效优化,文献[12]针对MPEG7单一描述符特征检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分块加权的多特征融合方法,提高了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由于同步组合检索的权重比较难以选择,现在已经有不少研究将多特征融合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关反馈进行权重的调整从而实现图像的有效检索[13-15]。

4结语

本文结合机械设计图像的外接圆距离特征和Hu不变矩特征,提出了一种异步组合检索方法,通过对二级检索相似性距离的加权调整,提高了机械设计图像的检索效果。本文方法相对于使用Hu不变矩和FD的单一特征检索方法,有更高的图像检索查准率。但本文方法针对机械设计图像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本文方法所使用的特征均是区域特征,所以下一步研究工作将从更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着眼于机械设计图像的如何将图像的轮廓特征和区域特征有效融合以及预处理时有效的轮廓平滑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图像检索效果。

参考文献:

[1]

MANUEL F, ALFREDO F. Sketchbased retrieval of complex drawings using hierarchical topology and geometry[J]. ComputerAided Design, 2009,41(12):1067-1081.

[2]

PEDRO S, MANUEL F. Sketchbased retrieval of drawing usingspatial proximity[J]. Journal of Visual Languages and Computing, 2010,21(2):69-80.

[3]

余博, 郭雷. Freeman 链码描述的曲线匹配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48(4): 5-8.

[4]

曾接贤, 任璐. 基于聚合边缘方向直方图的图像检索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48(11): 205-209.

[5]

DINESH KUMAR V P. Performance study of an improved Legendre moment descriptor as regionbased shape descriptor[J].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Analysis, 2008, 18(1): 23-29.

[6]

MARENGO E,COCCHI M, DEMARTINI M,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Zernike moment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DS 2DPAGE maps[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1,400(5): 1419-1431.

[7]

CAO W, ZHAO J, MENG W, et al. Map matching algorithm according to pseudoZernike moments[C]// Proceedings of Second World Congres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Piscataway: IEEE, 2010: 21-24.

[8]

陈平, 李垒, 任越美. 基于区域伪Zernike矩的商标图像检索[J]. 计算机仿真, 2010, 27(8): 270-273.

[9]

邓诚强, 冯刚. 基于内容的多特征综合图像检索[J]. 计算机应用, 2003, 23(7): 100-102.

[10]

周明全, 耿国华, 韦娜.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65-166.

[11]

张雯雯, 王斌, 舒华忠.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多特征融合的商标图像检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48(21): 186-190.

[12]

樊凌. 基于 MPEG7 多特征融合的图像检索技术[J]. 电脑与信息技术,2012, 19(6): 12-15.

[13]

张国宏, 蔡念, 楼朋旭,等. 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外观设计专利图像检索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47(14): 166-169.

[14]

罗军, 况夯. 基于内容的多特征融合图像检索[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 45(1): 153-155.

[15]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4

3.科技写作的特点: 1)科学性和先进性。2)写作目的,是总结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功利性和及时性:科技写作必须及时、准确,方能收到应有效果。3)它的写作对象,是专业科技工作者,因此表现出对象的专门性和狭隘性。4)写作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自然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外,还广泛采用图相、照片、表格、公式以及其他各种书面符号或手段。以期有效地展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5)由于科技写作是用文字等书面符号来记载科技信息和客观规律,故必需符合其逻辑性和语言的基本要求,条分缕析、文通字顺,使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感到平易可读。6)具有自身许多特殊性。

4.当今的科技写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类型繁杂:科技写作除了传统的专著、论文、报告的写作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报文献、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科技应用文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写作。2)作者众多3)数量庞大4)更新加快

5)应用缩短6)体裁成熟。

5.科技写作主体的素质:素质,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先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表现在内外感官,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方面,也称为生理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个人天赋禀性经过后天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品质和在各项精神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人们通常说的素质,一般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

6.写作素质通常是指作者在收集素材、运思谋篇和书面表达等写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对于科技写作主体来说, 要提高自身素质, 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质、政治品格、学识修养、审美理想四个方面下功夫。

7.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内容很丰富,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对科技写作活动有影响的主要是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兴趣和情绪

8.气质:是人类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上的动力特征,包括心理过程的快慢、强弱、显隐、灵敏迟钝等。心理学界将人的气质分成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独特的、带有本质属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方面的特征构成:I. 态度特征。II. 意志特征。III. 情绪特征。IV. 理智特征。性格即是上述各种特征的综合体。性格是气质的外在表现,并且有发展或遏制某些气质特征的作用。

10.兴趣: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通常具有四种品质:I. 兴趣的倾向性。II.兴趣的广度。III. 兴趣的稳定性。IV.兴趣的有效性。

11.情绪:字面含义是指一种被激起的心理状态,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情绪都含有三个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关于情绪分类、情绪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在发展之中。但是,情绪对人类所有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却是被反复证实了的。

12.思维与科技写作的关系:1)思维活动贯穿始终2)思维活动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科研工作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一方面,它必须遵重客观事实,对研究客体取承认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活动,它又总是和研究者持的认识论分不开的。在科学发展中, 由于科学家在认识上的差异,而造成对同一客体的研得出相反结论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3)写作是思维的手段、是思维的描述工具: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又始终与人脑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维是认识活动中的核心成分。

13.科技写作中的思维过程:1)选题——创造性思维的运用。2)收集与利用资料—或然判断到必然判断的过程。3)从提纲到执笔——严密的逻辑推理:从拟定提纲到执笔成文,这是写作的主体工作。4)修改与最后定稿——反馈的运用:科技写作是复杂而艰辛的工作,从初稿的完成到最后的定稿,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修,要对全文的观点,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调查、补充、完善,不恰当的要删除,修正。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反馈”。

14.在科技写作中的思维特点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思维活动的复杂性和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1)科技写作中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人的思维活动一般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抽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抽象思维又被当作逻辑思维的同义语。形象思维则以直觉、形象、想象作为自己认识世界的基础。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科技写作是以揭示、证明事物的某一规律为目的,

这就决定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思维活动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

15.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1)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它是从个别事实去异求同得出一般的结论。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概念、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它通过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概括出一般原理,它的终点也就是演绎的起点。演绎则是归纳的前导,帮助解决归纳的目的与方向,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其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为用的。2)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将认识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属性,并个别加以考察的一种研究方法。综合,则是在思维中将认识对象的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属性联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种研究方法。3)抽象与具体:抽象,指思维中对客观事物某方面的属性的认识。具体,则是事物矛盾内部各方面的对立统一在思维中的再现。

16.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学点形式逻辑:学习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原则和方法,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经。2)学点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逻辑科学。3)学点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数学逻辑。

17.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培养吸收和储存信息的能力。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责任感、顽强的毅力、学习新的科学方法。

18.科技论文按其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两类:1)纯学术性论文:是指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部门送交的或供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纯学术性论文反映了各学科领域内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它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2)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论文。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但是这类论文更突出的作用还是为授予学位提供依据。

19.学位论文又依学位的高低分为三种: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20.学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毕业生取得学士称号的一项重要考核。篇幅一般应为1万字左右。

21.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学术水平要高于学士论文,篇幅一般应为2~5万字左右。

22.博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应为5万字以上。论文应反映出该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独创性成果。因此博士论文被视为重要的科技文献。由于学位论文都要经过考核或答辩。因此无论是论述还是介绍实验方法、实验装置都要十分详尽。

23.科技写作的意义与作用:1)科技工作的组成部分2)科技研究的手段3)科技成果的标志:所谓发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之于世。4)科技交流的工具5)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24.科技写作的学习方法与途径:1)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所谓写作基本功,是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乃至行款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写日记、板报稿、广播稿、读书笔记、书信等方法逐步提高基础写作的能力。2)勤学苦练,多读、多写,多改。科技写作的实践包括读、写、改三个方面。

25.科研课题:是指科研所围绕进行并企图得到解答的某一具体问题。

26.论文题目:通常是科研课题完成之后,在课题基础上,以整个科研成果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做为论文题目。

27.主题:既不等于科研课题,也不完全等同于论文题目。在课题研究中,主题是指课题研究的结论部分。在论文中,主题是指该论文所提出的论点。所以,主题又称为基本结论或中心论点。

28.选题的基本原则:1)要有科学性。2)要有应用性:所谓应用性,即所选的课题应能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能应用于生产实践。3)要有可行性。

29.选题的具体途径:1)站在前人的肩上,选取“前沿性”的课题。2)人类对自然及自身的认识并不是一次可以完结的,永远处在一个过程之中,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在人们忽略的地方深入探索。3)前人对自然的认识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同代人也会由于站立的角度及其它因素不同而出现一些偏差与空白。选题时不要轻易放过别人忽略的地方,要能在这些地方寻到矛盾,发现问题,深入进去。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4)从事科研时不应人为地设置不可逾越的禁区,在选题时要敢于从自己熟知的学科跨入到生疏的学科,敢于修订自己原来的计划。5)勇于开拓新领域,善于独辟蹊径6)不要拒绝意外的获取。

30.论文主题的确定:1)论文主题必须明确集中2)要能迅速成文。

31.科技资料的积累:科学研究和科技写作所需要的积累,包括思想认识、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料素材等等方面的积累。

32.积累资料的重要意义:1)掌握了资料,学术上才有发言权:掌握资料,一要多、二要精。“多”,就是所掌握的资料要达到足够的数量。“精”,就是根据选题的需要选择精当的资料。2)资料是形成论点的基础。3)资料是撰写论文的血肉。

33.收集资料的方法:1)直接信息的收集方法:a.在实验中获取直接信息实验。b.调查或考察。C.测量:对实验现象进行定量测量。D.观察。2)选取信息要做到针对性强即针对科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

3)所取得的信息一定是事实:因为直接信息储存于事实中,调查报告必须尊重客观实际的,它得到的结论以调查事实为基础,考察或调查报告是以充分确凿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去阐明道理、说明问题。4)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34.收集整理资料需注意的问题:1)择其思想精华,增补自己的感受2)择其争议之处,说明自己理由3)收集资料,要广而深4)阅读资料,要详而略5)记录精全:即精当、准确地记录那些令人神思游移的精言妙语,同时尽可能把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作全面记录,不得疏忽遗漏。6)整理资料,要思而辨。

35.文章的结构也叫文章的布局:科技文章的结构就是对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文章的组织与构造,也即对要写材料的安排科技写作的结构特点。

36.科技论文写作的特点:1)科技文献相对固定的程式;2)体现内在逻辑:科技文献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这种内在逻辑,是靠文献的结构来体现的。在执笔写作开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结构如何安排。结构是文章逻辑的展现。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它又因每个写作者思维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异。3)运用标题和序号:科技写作的结构特点由于电脑排版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上述程式基础上,现在的科技文献多采用如下程式:1?????(标题)1.1?????(一级小标题)1.1.1?????(二级小标题)1.1.1?????(三级小标题)等等。具体编排形式可灵活掌握和运用。

37.科技论文的结构程式:

A. 标 题:标题是文章的总题目,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它可以在文章写作之前拟出,也可以在文章写成之后确定,往往是后者居多。文章的标题,必须简明、确切、具体、传神:a.简明是指用字要少,但这少并不等于简而陋。它必须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少而明确才称的上简明。如果用字少而意义含混,那就宁可多用几个字,以便题目的意义明确。b.确切是指题目的用字一定要准,不能有歧义;若题目有歧义,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这是拟题的大忌。c.具体即确定题目的弊病之一是失之抽象,贪大求全。d.传神是指拟题的技巧。同一内容的文章,可以拟出若干个题目,其中必有一个是能传达文章精神的。它能概括文章的课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从而使论文发挥更大的作用。

B.作者与单位:为论文署名,并标明作者所在单位,是论文的第二大结构程式。它表示作者对论文负责,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成果)的珍爱,同时,当公开发表时也便于科学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也要负学术责任。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独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不应放在文后,也不应用化名和笔名, 这样做往往会给导师或读者带来许多不便。应按其作用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名字的次序,工作量相等者则按姓氏笔划的多少排序。

C. 摘要(关键词或主题词):较长的论文一般附有摘要。刊登在正文之前的亦可称为“提要”,正文之后也可叫做“摘录”。摘要不是正文的解释,而是正文的高度概括或浓缩.它是传达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所有摘要中,一般不列图表、不引例证、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摘要字数以300~500字为宜,不可过长。在摘要的下方应列出与标题和内容相关的3-5个主题词或关键词。为了加强交流,论文往往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题词或关键词。

D. 引 言:引言又称前言或绪论、导语等,是论文的序论部分。其写法如同所有文章的开头一样,要简捷、明快、概括。即要以简练的语言,交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概括地介绍或提示研究的基本内容、结果。 E. 本 文:本文又称本论或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题部分。论文的重要内容全在这里。由于科技写作的题材极其广泛,不同学科、不同方法的研究都使得论文的写作有所不同。因此,要规定一种万能的本文结构程式是困难的。但本文的写作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归纳起来,可分为理论性的阐述和实践性的阐述两方面。a.理论性的阐述:提出假说的事实的或理论的前提条件 假说的要点,适应范围,论证所据的资料,具体阐述与计算,运用的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比较等)。结果 理论的内容、规律等。讨论 应用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见解的评价等。b.实践性的阐述包括调查或考察的阐述;实验观察的阐述。 F. 结 论:结论是全文的概括、总结、强调和提高。结论并不是重述本文中的研究结果,而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科学的结论,也就是使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要以本文的论述为基础,但较本文的表述更精炼、更集中、更典型、更有价值。结论的写法样式,要根据作者的写作习惯、风格,文章内容的规定性等不同而异。但是其写作的要求有如下几点:a.要有明显的辩论性b.要有高度的理论性c.要有内在的联系d.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G. 谢 词:谢词的文字要简短,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和实事求是,而不应该失之浮夸或单纯的客套。至于“拉

大旗当虎皮”的做法,当然是不足取的。

H. 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本论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所参考或引证的主要的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a.表明论文作者言之有据 便于研究相同或相似课题的同行从文献目录中得到启示和进一步探讨。b.表现论文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c.供指导教师或审稿专家了解论文作者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d.为进行论文答辩向指导教师提供信息,便于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I. 目次(目录):长篇论文在标题之后多有目次,并标有页码。

J. 附 录:在论文中不便收录的研究资料、数据图表、修订或再版说明,以及译名对照表等,均可作为附录列文末,以供读者参阅。

38.列出参考文献的要求:1)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不以文献的重要程度或名家非名家的顺序排列。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应该是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行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别人不便考证,最好不要列出。包括书籍、杂志、报刊等。3)列举参考文献时,要标明序号、作者姓名、著作或文章名称、页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等。

39.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1)客观性2)规范性3)科学性。

40.考察(调查)报告的写作:1)前言:基本同实验性论文;2)主体部分需要详细叙述如下问题:对哪些部门或哪些方面进行考察;对被考察的现象和事实作详细说明,指出它们的意义;对上述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3)结论:结论部分是报告的结尾,应列出考察所得的全部结论,并对结论的意义作评价。

41.综述是总结某一科技领域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做出综合性描述的科技情报文献。

42.综述的特点:综述的第一个特点是“综”,就是说它综合了某一个问题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发展概况,它既有纵的描写,又有横的对比。综述的第二个特点是“述”。所谓述,不仅是指对某一段时期内文献资料的综合描述,而且还是指综述的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后,对以前的工作适当的评论,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43.综述的写作要求:破题:综述的开端就要接触到所要讲的问题,绝不能绕圈子。综述的题目是经过仔细选择后确定的,它应当符合科技发展方向,符合当前生产与科学研究需要,也应能反映全世界的最新科技成就。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5

0 引言

企业在生产实际中,会从战略角度考虑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生产任务组合。在面对多个生产任务时,企业往往要对生产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只有明确了不同生产任务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才可以科学地配置资源进行后续的工作。生产任务优先级的评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含主观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以用一定数值表示,主观因素也可以凭借经验转化为客观数值指标。但是,往往不能从这些数值直接判断生产任务的优先级。因此,需要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推断。

生产任务优先级的评定方法有交货期惩罚函数方法[1][2][3]、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交货期惩罚函数模型中许多参数需要人工进行赋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需要较大的样本才能很好的做出评价,而生产任务的数量往往较小,不具备大样本的条件,较为牵强。本文采用基于主成分的分析方法,从生产任务的多个实际指标,综合评定生产任务的优先级排序,客观合理的解决资源冲突等相关问题,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1 主成分分析原理

PCA定权是利用主成分析方法在提取主成分时,通过求取各个分量在主成分中的比重,进而计算得到了权。在这里转换为,通过PCA变换,可以找到企业的经营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权重。

第一步:求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根据特征方程 (I为单位矩阵),求得个非负实根,即特征值,其中 ;它们对应的特征向量是

第二步:求主成 分。

当求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后,就可以得到以 为系数向量的主成分:Y1=X 、Y2=X 、…、Ym=X 。由于 ,所以Y1、Y2、…、Ym分别代表着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m主成分。

第k个主成分Yk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贡献率达到85%,认为这m个主成分完全可以代表所有的主成分,能够表达的全部信息量。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定权原理

在第2节中,介绍了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从中提取主成分:

式中D1、D2…、Dn是n个指标。

由于 有些为正的数值,有些为负的数值;因此采用各自的平方作为各个指标的权,为了使得权的和等于1,进行适当的处理,记为: 。

3 应用实例

下面的表1是4个生产任务的投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排定生产任务投资的优先顺序。本实例将应用本文前面所陈述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涉及较多的矩阵计算,因此在MATLAB平台上进行计算非常方便,具体过程结果如下。

表1 生产任务的评价指标

1)将上述的指标构造成指标矩阵Y。

2)求Y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用P和U两个矩阵表示,计算结果如下。

3)根据矩阵P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2。从表2中可以知道第一特征值的贡献率达到了93.9%;到第二特征值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9.9%。因为,可以从前两个主成分入手,计算其综合主成分。

表2 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4)计算综合主成分。

综合主成分用 表示,第一、二主成分为 的表达式如下。

通过公式5,可以看出综合主成分 等于P1、P2、P3、P4的加权之和,而权的大小决定了生产任务的重要性程度,其生产任务优先级排序结果是:1-2-4-3。公式5的实际意义代表了,生产任务的综合效益情况,根据指标计算出各个生产任务在综合效益中的比重情况,因此,从公式5确定任务的权,并作为生产任务优先级排序依据是合理的,可靠的。

4 结语

通过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原理,以生产任务的多个数据指标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计算综合效益确定生产任务的权重,以权重作为生产任务优先级的排序依据。方法科学合理,结果可靠,表明了以主成分变换为基础的任务优先排序具有现实意义,能够知道企业生产中的排序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2006.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6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快速的组织、管理和检索图像数据库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课题[1]。图像特征可以从各个方面描述图像的内在语义。根据对不同特征定义的相似度来表示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可以实现对图像的精细、快速检索。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2]得到学术界和应用领域的青睐。

本文在颜色的特征提取方面,利用文献[4]提出的基于HVS加权颜色特征的方法,对不同分块的主色进行加权处理,形成基于主色特征加权的颜色特征;在纹理特征提取方面,对传统共生矩阵进行改进,结合结构分析方法中的共生矩阵的优点,提取更丰富的纹理特征。最后利用高斯归一化方法将图像颜色和纹理特征结合,形成最终的检索特征。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

2、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

2.1颜色空间选取

HSV颜色表示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三个分量组成,该颜色空间可以用一个圆锥来表示。每个分量都与人的视觉有一定的关联。 由于HSV空间是高维,需进一步进行量化,才可以使运算得到简化。

对于色调H、饱和度S和亮度V的权重分别取15、4、1,由于色调包含图像的大多数信息,减少亮度和饱和度对检索图像的影响,进行量化后[5],合成为一维颜色:L=15H+4S+V

2.2 颜色特征的提取

采用分块和圆环结合的方式进行颜色特征的提取,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将图像看成为矩阵,用行列号进行分块,对每个分块的像素进行量化合成后,都可以获得一个具有64(假设划分为8×8)的一维颜色分量的矢量,提取其中像素点数多的作为该分块颜色的主色,最后获得图像的综合主色颜色向量。采用熵的图像分块边缘检测[6],然后采用圆环分割分割图像,图像被划分为N个圆形。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克服传统只是通过单一的分块或圆环的方式来检索图像的颜色特征。此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解决图像的标准化、单一的问题。

采用直方图有时候会出现零值,影响检索的效果和标准。为此采用累加直方图法[7]:

是图像特征值为k的像素总数,N是像素总数。在四个区域分别提取68柄,共提取272柄颜色特征。

2.3相似度的计算

对于颜色特征的相似度的度量,采用欧氏距离,经过修改后的公式如下:

J,D分别是被检索图像和图库图像,Ex,Ey,Ez,Ew,为中心、圆环一、圆环二、外部区域的颜色特征;i为分量,N为总共的特征数目。

为每个区域的权重,分别取0.5,0.2,0.2,0.1。

3、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

3.1 纹理特征提取算法

采用改进的共生矩阵和基元共生矩阵[7],更能清楚的分析图像的纹理特征,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认为复杂的纹理可由一些简单的纹理基元以特定的、有规律的形式重复排列组合而成,它从图像内部结构重新研究纹理的规律。

将一幅彩色图像按照RGB—YCbCr公式进行转换。给定一个像素点(r,g,b)的灰度值为:V=0.289*R+0.560*G+0.151*B

通过对图像中的两点进行检索,计算其灰度值g(x,y)和灰度差值 g(x,y)。由于图像有时候局部的颜色信息不同,通过计算、统计灰度差值的个数,就可以得到的灰度直方图。就可以计算 g(x,y)当为i的概率,取值为P(i)。并按照查询图像和被查询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从大到小的排列。

3.2 相似度计算

采用欧氏距离法和比值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这里主要介绍比值法。

fPj和fqj分别为检索图像和数据库中的第j个特征,MAX()和MIN()分别代表取最大值和最小值,N和M分别为特征数和方向数取值。

通过介绍欧氏距离法和比值法的计算,更能区分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克服传统计算法单一的处理方法。

4、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综合

对于上述所讨论的颜色特征更侧重于整体,而纹理更侧重于局部。仅一种图像特征很难描述图像特征。只有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对图像进行描述。本文对前面所获得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结合起来进行图像的检索。由于颜色和纹理特征基于不同的特征向量进行描述图像的特征,首先采用高斯归一化方法对其进行“外部归一化”处理。

5、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VC++6.0和SQL server2000进行检索系统的搭建。实验采用Corel图像库的部分图像,包括海滩、花卉、动物、建筑,骑车等5种,每种类型200幅图像,总共1000幅图像。采用基于HVS加权颜色特征法、灰度共生矩阵、综合加权颜色直方图和灰度—差分基元共生矩阵法,分别对图像库的中的图像进行检索。使用改进的纹理算法,返回颜色相近的图片,检索效果更好。为了全面比较各个算法的性能,采用查准率作为评价标准。

6、结论

本文针对传统图像检索不能对高层语义充分解释,提出圆环和分块提取累积直方图的方法。提取的颜色具备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取的颜色更能突出图像的具体特征。最后再对改进的算法提取特征,对图像实现综合特征的检索。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比传统算法更优。

参考文献:

[1] 孙君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2]veltkamp R C,Tanase M.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systems:a survey[D].Utrecht,the Netherlands:Utrecht University,Ocotober,2002.

[3] 常哲,侯榆青.综合颜色和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J].西安:西北大学,2009.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Kartagener’s综合征的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2~57岁,平均22.8岁,首次发病的年龄范围为4~15岁,平均10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临床症状逐渐加重。

1.2 主要临床症状 15例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反复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昏,易患感冒,5例反复发热。4例有反复痰血或咯血,15例中未见家族性表现。

1.3 体征 15例肺部均可闻及湿音,多位于下叶。部位较固定,6例有少量干音,9例患者有不同的鼻窦压痛点,6例有杵状指。

1.4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均提示右位心,B超提示全内脏转位。肺功能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低氧血症8例。B超示肝、胆、胰、脾脏反位。

1.5 影像学资料 CT提示:15例均有全内脏反位,2例有肺不张。8例表现为双侧支扩,9例为右中叶或左舌叶及下叶基底段囊性或柱状支扩伴感染。15例均可见双侧上颌窦腔内黏膜增厚及窦腔内积液,其中8例合并左侧筛窦炎。11例合并双侧筛窦软组织肿胀窦内积液,上颌窦及筛窦骨质完好。

2 讨论

包括Kartagener’s综合征及其他单基因病。1904年最初由Siewer记载,后由Kartagener’s综合征提出了以内脏转位、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3种症候为特征的综合征。1977年由Eliasson提出了表现为慢性难治性气道疾患、内脏转位,慢性副鼻窦炎、中耳炎、色索性网膜、男性不育症、子宫外妊娠等涉及多科的种种病态。Kartagener’s综合征又称为家族性支气管扩张,属于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综合征在血缘关系家族结婚人群中有20%~30%的高发生率[2],同胞发生率达7%~9%本病自婴幼儿至成年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儿童及青年为多,约95%病例在15岁以前发病1904年Siewart首次报告了1例支气管扩张伴内脏转位的病例。1933年Kartagener氏也报道了具有全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征的患者,后命名为Kartagener’s综合征,但其病因不明。1977年,Eliasson等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先天性纤毛无活动的患者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纤毛的轴丝臂部分或完全缺乏,而这些轴丝臂(dynein aNTIS)含有ATP酶,可引起纤毛的活动,因此提出了全身“纤毛无活动性综合征”(immotile clilasyndrome,ICS)的概念。近20年的研究表明:这类有功能缺陷的纤毛并不总是表现为不能活动,故ICS这一病名仍欠妥。为此Sleigh于1981年将这类先天疾患称之为“原发性纤运动障碍”(PCD)或“纤毛运动随意综合征”(dyskinesiacilia syndrome,DSC)。目前PCD或DSC已为国外文献广泛使用。Kartagener’s综合征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的一部分,属于PCDKartagener’S亚型[3]。由于呼吸道纤毛上皮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和活动障碍,而引起黏液纤毛运输功能的下降,从而引起粘液分泌物和细菌的潴留,导致持续或反复感染,形成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但内脏移位与纤毛运动异常的关系尚无定论,有人认为胎儿时期纤毛在身体各器官正常右旋中起一定作用,纤毛运动障碍时胎儿器官排列失常使内脏旋转不良。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之比大致相当,有家族倾向[4]。但本文中15例均未发现家族性表现。本综合征的首次发病年龄自幼到成年均可,但以学龄儿童与青年为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昏,易患感冒。由于常出现反复咳嗽等症状,而易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5]。本组15例均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其中7例长期诊断为哮喘,6例诊断为支气管炎。本综合征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脑积水、尿道下裂、多指等,并可影响生殖功能。本组中未见上述畸形及生殖功能异常。Kartagener’s综合征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具备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3项诊断依据的属完全型,具备内脏转位及支气管扩张则为不全性Kartagener’s综合征。还常和其他先天性畸形同时存在,最多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腭裂、双侧颈肋、闭锁、尿道下裂和复肾,其他尚有膜状瞳孔、智力障碍、听力减退、嗅觉缺损等。本组15例均为完全型。CT是发现本病的较有效的方法,并且具有特征性。由于CT及HRCT对于支扩的检出率高,因此对于轻度支扩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15例的胸片均被诊断为肺炎,而CT及HRCT均可见轻度支扩及肺部炎性病变。本综合征支气管扩张往往集中表现在原位中叶(内脏转位时在左肺)。这可能与内脏转位有关,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支气管引流的关系也常见于两肺下叶,但上叶则极少。支扩的形态以柱状为多见,囊状较少,有时还可显示部分的肺不张。副鼻窦的病变表现为副鼻窦炎或息肉,常常为双侧。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该病至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本人或近亲同胞中有内脏转位、电镜下显示纤毛运动明显异常,超微结构缺陷,是提示本病诊断的重要线索[6]。故临床上凡遇到右位心儿童如频发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应考虑有Kartagener’s综合征存在的可能,进一步通过X线胸片、支气管造影、支气管镜检、上颌窦穿刺。在此基础上应行胸部及副鼻窦的联合CT检查,明确胸部有无支扩及有无副鼻窦炎,以确定本综合征的诊断。男性患者检查泳动能力有缺欠可辅助诊断,同时还要进一步询问有无家族史,并进行全身检查,以确定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的先天性疾患。治疗与支气管扩张相似主要是预防感染、抗感染、对症治疗、促进分泌物排泄、改善纤毛功能,以减少复发,防止肺功能损害或进一步加重。有报道用三磷酸腺苷、氨茶碱、氨溴索。来改善纤毛清除功能,其疗效有待观察。国外有提倡经常性的肺部灌洗[7],对较严重的反复肺部感染及咯血患者要酌情考虑行部分肺叶切除术。反复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损害肺功能,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等。本病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生存年限可达到平均水平[7]。

参考文献

1 胡华成,马家用.kartagener’s综合征(综述).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5):222-224.

2 Meeks M,Bush A.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Pediatri Pulmonology,2000,29:307-316.

3 De Longh,Ru Rutland J.Ciliary detects in healthy subjects,bronchiectasis,and primary ciliarydyskinesia.Am J Respair Crit Care Med,1995,15l(5):1559-1567.

4 缪耀芳.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1):27-30.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8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标准1.1.1纳入标准①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②研究对象: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试验纳入的患者年龄、性别不限。③干预措施:在给予综合基础治疗的同时,试验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基础治疗,包括常规护肝、退黄及血液制品等,各研究的综合基础治疗有所不同。④评价指标:采用下列一项或多项的疗效和安全性判定指标均被纳入: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1.1.2排除标准①单纯描述性研究,无对照的临床试验。②除综合基础治疗外,加用其他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而影响治疗因果关系判断的。③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文献。④采用其他疗效评价指标。⑤存在其他无法比较的混杂因素。1.2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5),Embase(1989—2015),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5年第3期),CBMdisc(1978—2015),中国知网(CNKI)(1979—2015),万方数据库(1990—2015)及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5)。进行数据库检索时,针对各类数据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检索策略和检索式,英文检索词主要有alprostadilinjection,LipoPGE1,viralhepatitis等;中文检索词主要有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前列腺素E1,病毒性肝炎等,纳入文献语种为英文和中文。1.3文献评价与资料提取1.3.1资料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通过讨论解决分歧。提取资料项目包括方法学、随机分配的病例数、人口学特征、干预和对照措施的种类、剂量、测量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1.3.2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下:随机序列的产生恰当为2分,不清楚为1分,不恰当为0分;分配隐藏恰当为2分,不清楚为1分,不恰当为0分;盲法恰当为2分,不清楚为1分,不恰当为0分;撤出与退出,描述为1分,未描述为0分,记分为1~7分,1~3分为低质量研究,4~7分为高质量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并提取资料,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解决。1.4数据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当检验无异质性(P>0.1,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分析。如果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1,I2≥50%)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分析。若异质性过大导致不能合并则采用描述性分析。对表述不清或无法分析的数据不采用。发表偏倚用失安全系数(Nfs)估算[3]。Nfs是对发表性偏倚的量化估算。若发表性偏倚对Meta分析影响较大,则只需要新增几个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就能使合并效应量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而发表性偏倚影响较小时,则需要新增很多个研究,才能改变检验结果。所以,评价发表性偏倚的作用大小,也就是相当于回答需多少阴性研究结果可以使结论逆转,即所谓“失安全系数”。其计算公式为Nfs=K[(Z2-1.6452)]/1.6452(P=0.05),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发表性偏倚的影响越小。

2结果

2.1纳入研究的特点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4个RCT[4-17],包括123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41例,对照组591例,全部为中文文献。所有纳入研究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病毒性肝炎的综合基础治疗。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14项研究中2项[4,17]随机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余均未描述随机分组的具体方法、是否进行分配隐藏。1项研究[4]描述退出情况。除1项研究[10]采用单盲法(未交待具体方法)外,其余研究均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Jadad改良量表评分均为1~3分,为低质量文献。

2.2Meta分析结果2.2.1总有效率14项研究[4-17]均报道治疗的总有效率,对上述14个研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0001),合并效应量RR=1.59[95%CI(1.45,1.74)],P<0.0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综合基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综合基础治疗组。计算得Nfs=519,即519个阴性的研究结果才可使本结论逆转,这一数值远大于本研究纳入的独立试验数,说明发表偏倚的影响可能很小。见图1。14项研究中5项研究[6-7,11,15,17]剂量为10μg,qd,进行亚组分析,对上述5个研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09),合并效应量RR=1.30,95%CI(1.10,1.52),P=0.002,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6项研究[4-5,8-10,16]剂量为20μg,qd,对上述6个研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78),合并效应量RR=1.57,95%CI(1.34,1.8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10,20μg)+综合基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综合基础治疗组,且剂量20μg疗效优于10μg。

2.2.2并发症发生率2项研究[4,7]报道并发症的发生,对上述2个研究进行合并分析,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73),合并效应量RR=0.49,95%CI(0.31,0.7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综合基础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少于综合基础治疗组,计算得Nfs=6,说明可能会有发表偏倚的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76),合并效应量RR=0.76,95%CI(0.45,1.28),P=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综合基础治疗组和综合基础治疗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无差别,计算得Nfs<0,说明发表偏倚的影响很大;出血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62),合并效应量RR=0.93,95%CI(0.56,1.52),P=0.76,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综合基础治疗组和综合基础治疗组出血的发生率无差别,计算得Nfs<0,说明发表偏倚的影响很大。

2.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9项研究[4,6-8,10,12-14,16]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3讨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以肝细胞广泛坏死为基本病理改变,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有促肝细胞生长素、甘草酸二铵等护肝药物及退黄药物。但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很差,国内统计,病死率50%~70%[18]。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的PGE1静脉注射液,由于脂质微球的包裹,使前列腺素不易失活,而且它利用脂质微球特殊的亲和力发挥靶向作用,使PGE1能聚集于病变部位,从而大大减少PGE1的用量,明显减少其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其说明书适应证有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本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综合基础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LipoPGE1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直接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并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改善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比值,从而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一致,但对于肝性脑病和出血的发生前列地尔注射液+综合基础治疗组和综合基础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献表明[1],前列地尔的不良反应多数与该药的扩张血管作用有关,造成头痛、面红和注射部位红肿等。前列地尔的抑制消化腺分泌作用,可引起食欲减退和口干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于每次静脉滴注结束后消退,最迟给药结束后4h完全消失。本次检索未发现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由于本系统评价所用资料均为已发表的文献,缺乏灰色文献,部分结果计算的Nfs数值较小,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可能与阴性结果的研究不易发表、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有关。因此,对上述Meta分析结果应持谨慎态度,若想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最终结论,还需开展设计合理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及更多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前列地尔的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06,18(2):52-54.

[2]李勇,唐捷.前列地尔的药理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6,8(6):79-81.

[3]ROSENTHALR.Thefile-drawerproblemandtoleranceofnullresult[J].PsycholBull,1979,86(45):638-641.

[4]马明,胡宁娜,燕兰英.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50例疗效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9,13(5):297-298.

[5]顾慧华,田力,薛来英.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97-1398.

[6]王建玲.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治疗慢性重症肝炎2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5):397-398.

[7]谌辉.前列地尔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42例[J].医药导报,2003,22(4):236-238.

[8]陆建中.凯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2例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4):340-341.

[9]谭晓慧,蒋道荣,徐芳芹,等.前列地尔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3):263-264.

[10]观晓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凯时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淤胆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57-1458.

[11]冼永超,杨景毅,黄成军,等.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06,19(1):51-52.

[12]张德和,彭春仙,吴志宇.前列地尔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4):290-291.

[13]陈彬,林志刚,邱赏赐.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68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1):134-135.

[14]杨景毅,倪辉,冼永超,等.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6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01-103.

[15]吴志宇.前列地尔对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1,23(10):106-107.

[16]颜炳柱,陈立艳,康岚,等.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9):839-841.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9

l  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

地方文献数据库应属于专题文献数据库,但因其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文学、历史、地理、人口等多学科范畴,故又具有综合性数据库的特点。

分类是人类认识、区别众多事物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打开一个学科综合的数据库,广大读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依学科分类来检索文献。不同的用户一般都有自身的研究领域而且对该领域的文献最敏感、知识分类也最熟悉。为使用户能快速了解自身学科范畴的文献资料,并能较全面地浏览某地区在该学科领域的科技发展新动态,地方文献数据库必须依据学科专业来组织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显示文献信息,亦即建立“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实现按学科分类检索的功能。

学科分类检索主要是指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其特征,将成千上万种文献划分开,按照科学分类标准,将库容文献编排类目,各分其类,编制文献检索系统。该系统按类提示文献信息、提供文献线索,便于用户寻类索文、触类旁通。用户可按分类的次第性,逐次寻找类目,查获数据库内含的有关文献。[2]

建立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实际上就相当于编制了一个地方文献的分类索引总目录,只要选好科学分类标准即可。我国目前建立的有关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大都采用《中图法》编制文献分类检索系统。《中图法》是一种历史最久、使用最广的分类工具,其分类体系严谨科学,现己成为我国文献分类的标准大法。地方文献数据库当然也应依据《中图法》建立“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依据分类法的等级序列,将不同学科的文献归位其相应级别,形成文献的并列性及次第性,作为地方文献数据库检索的主要人口。对该系统具体的建立方法,已有不少数据库的成功实践(如CAJ一CD等),这里不必赘述。

2  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

虽然学科分类检索能满足人们检索文献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学科、新科技不断涌现,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强。而学科分类是属于一种先组式的检索体系,只能单维地提示文献特征,对文献的专指度跟不上交叉学科的发展,在反映新学科、新成果方面也总是滞后,给用户检索新的科技信息增加了不少困难,也降低了文献的检全率、检准率,因此有必要建立另一种检索子系统以弥补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的不足,笔者由此提出了建立“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的设想,以实现按地名归类检索的功能。

地名归类检索主要指依据文献所属的地区,将文献划分开来,按地域区分和隶属关系,以地名作为细类和子目,将库容文献各归其地,编制文献检索系统。该系统按地域提供文献线索,便于用户以地寻文、鸟瞰全貌。该系统可避开文献的学科分类,直接、方便、有效地了解和利用某一地区范围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最新文献资料。地方文献都是以某一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的,这些共同的地方特色,体现为文献的区域性[3]。某一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自然灾害、气候水文的变化;经历了人口的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经历了各时代的政治、宗教、战争等影响,从而才形成本地区的经济特征、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等,也才有了地方文献的收藏。地方文献这一“区域性”特征,使得建立“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成为可能。对研究地方特色的用户来说,他们更注重文献的区域性,建立“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也正是满足了用户按地名揭示和组织文献的要求,用户不仅能以地名作为检索口,查检某一具体地区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能较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总体概况。以我馆收藏的徐州地区地方文献为例,建立一个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的检索结构:

 

该系统按市、县、乡、村的级别及隶属关系、形成一个树叉式的检索结构。结构的深浅、树叉的稀密,可依库容文献的收藏情况确定。进入系统后,首先列出第一级地名“徐州”,双击该条目,即可进入显示该级文献内容及下一级地名目录,依次下去,即可进行更为详细的查找。当进入到地名归类的最底层时,即只显示该层的所有文献。对任一级文献的进一步查找,可以配合设计“学科分类检索”或“著述形式检索”形式,以便用户更直接地索取到所需资料。建立“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可以说为“区域研究”的用户提供了一张地图似的资料检索途径,使他们对地方文献一目了然,广域的地方文献从而成为更具体的地方文献。

3  著述形式检索系统

地名归类检索已是在学科分类检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用户的查检途径,亦是在综合性数据库的基础上,体现了专题性数据库的检索要求,但对地方文献的不少用户来讲,学科的交叉渗透、地域的临界相关往往正是他们研究的焦点,这时候前述两种检索子系统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著述形式则成为他们查找资料的第一入手点。地方文献数据库如能按著述形式组织文献,即建立“著述形式检索子系统”,则可实现按著述形式检索的功能,满足更多地方文献用户群的需求。

著述形式检索主要指依据文献的著述形式,将文献划分开来,按著述形式的层次关系,依次设立子目,将库容文献各归其位,编制文献检索系统。仍以我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为例,建立一个著述形式检索子系统的检索结构:

 

该系统是一种列举式的检索结构,不可能将已有的一切著述形式都罗列无遗,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依各地的地方特色及各种著述形式文献的多寡确立不同的检索结构及结构的深浅。如:我馆收藏的是徐州地区地方文献,因徐州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又是我国汉文化的发源地,于是将之归为“地方档案”的具体收藏。

“广、快、精、准”是对文献检索工作的需求,也是衡量数据库检索系统质量好坏的标准。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时,若能注意几种检索方法的相互结合,即可让用户有选择地进行检索,尽快地获得所需资料,有效地满足读者“广、快、精、准”的检索需求,达到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初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10

本体模块位于整个分类框架的中间层,是框架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本体有多种用途,可以利用本体库中的标准本体文件或是手工构建的本体作为背景知识,提供语义信息构建分类模型,也可以利用本体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长文本)或添加主题词扩充特征向量(短文本),提高分类效率,当然本体中包含的信息越完备,取得的分类结果越准确。

1.3 分类模块

分类模块主要是利用传统分类算法或本体构建分类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分类,对未知文本进行判别,将其划分到所属的类别中。

2 关键技术研究动态

2.1 特征处理

近年来,特征处理过程(对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和对稀疏特征向量进行扩充)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高维稀疏的特征空间中缺少对分类给力的特征项,包含过多冗余信息和噪音数据,对分类效果起反作用。从知识发现的角度看,识别出预测结果中的低维特征是非常有用的,消除无关和冗余的数据特征,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改善预测精准性等学习性能。

特征降维[9]是从初始高维特征集合中选出低维特征集合,并根据一定的评估准则最优化缩小特征空间的过程,主要有特征选择和特征重构两类。特征选择的本质是对原高维特征空间的约简,即在不损伤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特征空间中的索引项的数目,降低向量空间的维数。较为典型的特征选择方法有文档频度、互信息、信息增益、X2统计量等。Yang yiming[10-11]等人在reuters-21578和一部分Reuters Corpus Version1(RCV1)语料库上分别采用文档频度、互信息、信息增益、X2统计量等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然后用Naive Bayesian, Rocchio, kNN和SVM等分类算法进行多角度实验,结果表明SVM和X2统计的组合方法优于其它的方法。特征重构[12]又称特征抽取,是基于特征项之间的语义相关性、类内文本聚合程度、类间离散程度的影响力等方面因素,对文本特征集进行压缩,把原来的特征向量转换成为一个不同的更紧凑的新低维空间。例如主成成分分析(PCA),线性区分分析(LDA),潜在语义索引(LSI)等。

还有其他降维方法,如利用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提供的概念层次语义结构实现降维。采用本体中概念及概念间的语义关系并结合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可以提高分类性能。文献[13]提出基于WordNet语义词典和隐含语义索引(LSI)模型的英文文本分类方法,用WordNet中语义集代替单词构成特征向量,然后利用LSI模型进一步深入挖掘语义集的概念间的深层联系,将语言知识和概念索引有效地融合到文本向量空间的表示中,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并分别用Naive Bayes和简单向量距离算法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准确率都随着语义分析的深入逐步提高,充分表明语义挖掘对文本分类的重要性。文献[14]也利用WordNet通用本体和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实现了对信息检索中的文档向量进行降维,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也适用于大规模的文档集。文献[15]利用潜在语义索引和领域本体实现文本特征的降维和分类,该方法适用于对领域内的文本集分类。近年来,基于分形的方法也得到人们关注[16]。采用分形的思想,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出数据的本征维[17],为进一步地降维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对于新闻标题,广告语,电影预告等短文本进行预处理后得到稀疏的特征向量,缺少对分类给力的特征项,为解决其稀疏问题除了要去掉冗余和噪音特征项外,还需要利用语义词典或本体对文本向量进行特征扩充,添加对分类起正面作用的特征项,辅助指导分类。文献[18]提出一个基于短文本的半监督的分类通用框架,适用于从Web搜索结果到医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文本分类。利用潜在主题分析模型如pLSA、LDA等和机器学习方法如最大熵和支持向量机等,从大规模外部语料库中抽取出潜在主题词扩充特征向量,提高分类器的覆盖范围。

2.2 分类模型

随着本体的发展,近年来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将本体引入到文本挖掘的各个应用领域,基于本体的分类是研究热点之一,下面通过几个典型实例进一步说明该研究的特点及进展。

Gu等人[19]提出一个基于SARS本体的文本分类模型,利用本体中层次概念结构构建向量空间模型,为分类提供领域知识。同时从预处理后的文本集中抽取出主题词构成词典,用来不断扩充和完善SARS本体,一方面可以构建本体向量,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分类方法中存在的特征向量的高维稀疏问题。基于该分类模型构建的原型系统,对200篇有关SARS信息的文档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的精准率和召回率最高分别可达到0.93和0.95。

Probowo[20]等人根据DDC(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和LCC(Library ofCongress Classification)的特点,建立了一种DDC-LCC映射关系,利用基于DDC和LCC两种分类模式的Web网页构建本体库,并映射到DDC和LCC两个分类模式,给出了DDC-LCC和基于本体的分类模式之间的映射的形式化定义。这种映射关系能够提供度量Web网页和类别的相似度的方法,并结合本体中的概念与实例的语义关系和层次结构关系,辅助对Web网页进行分类,取得较好效果。

Song[21]等人在2005年提出了一种利用Web网页中抽取的语法知识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并利用领域本体的层次结构、概念特征及概念间的关系和属性等领域知识对Web网页分类。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Web文档进行词性标注和语法分析等预处理,抽取出重要概念术语构建层次结构,进而利用层次结构的语义关系构建领域本体。然后对从Web网页中抽取的概念术语进行权重计算构建文本向量,通过计算文本向量与本体构成的类别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实现对在线的Web网页进行自动实时分类。与传统的贝叶斯分类器和TF-IDF分类器进行实验对比,分别对从雅虎的经济新闻网站抽取的Cooperatives,employment,Finance,Marketing,Organizations,Trades等几个类别的文本集进行分类实验,三个分类器的F1指标平均值分别为0.92,0.82,0.79,基于本体的分类器有效地提高了分类性能。

2007年,文献[22]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Web文档的分类方法和自动构建本体的方法,并对分类后的文档进行排序。基于WordNet的同义词集用经验模式分解EMD(Earth Mover’s Distance)算法计算概念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得分对已有的本体进行扩充和维护,然后把本体作为类别向量对Web文档进行实时分类,最后用排序算法对分类结果中的Web文档集合进行排序,为信息检索提供基础。分别采用KNN和SVM算法对从网站上搜集的2000个Web文档进行实验,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召回率和精准率明显优于KNN方法,召回率与SVM算法相比相当略有提高,但精准率约有降低。

文献[15]提出一个文本分类的通用框架,并将潜在语义索引算法(LSI)和领域本体引入到该框架中实现对领域内文本集进行分类。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可以有效解决特征向量的高维和稀疏的问题,提高文本分类的精确度。领域本体具有丰富的领域内专用术语,可以为分类提供背景知识。利用潜在语义索引算法和领域本体实现的分类器可以有效的提高分类的性能,其精准率、召回率和F1度量值的平均值都略高于传统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实验结果。

文献[23]将本体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应用到文本表示中,实现对文本的分类。对XML文本进行解析,从XML文本的元素中抽取术语构建特征向量,并充分利用XML文本的特殊结构,并对其进行标注,将文本标签及标签路径结构也作为特征用来扩展文本向量,并结合通用本体WordNet构建更丰富特征的特征向量,即将twings和tag paths的信息添加到文本向量中,并找出与twings和tag paths的信息相对应的WordNet中的同义词集合,对一词多义和多词同义现象进行词义消解。如doctor有两个词义,医生和博士,分别与WordNet中的两个同义词集{dentist, therapist, psychologist }和{professor, associated}相对应,要结合上下文的背景确定选择哪个同义词集,扩充特征向量。该方法对XML文本进行分类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2.3 性能评测

2.3.1 数据集

对分类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的前提是在相同的运行平台上对统一的标准文本集进行实验。目前常用的标准文本集有Reuters-21578,20-Newgroups及其他文本集等。Reuters-21578 文本集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标准语料库[24],来源于1987年路透社的新闻专线的新闻材料,主要用于文本分类系统测试,该语料库分为135个类别,共包含21578篇文本。20-Newgroups[25]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cCallum等开发的Rainbow系统的标准数据库,有20个类的新闻组讨论英文文章分别存放在20个目录下,每个目录的名字作为一个新闻组类别,每类大约1000篇文本。对于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性能评测也可以采用特定领域的文本集如茶领域文本、酒领域文本等。

2.3.2 评价指标

经过分类后可以产生四种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TC表示本属于该类别,且被正确地判断为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TW表示为本不属于该类别,却被错误地判断为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FC表示本属于该类别,却被错误地判断不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FW表示本不属于该类别,也被正确地判断不属于该类别的文本数。

通常采用精准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正确率(accuracy),错误率(fallout),误差率(error)等评价指标对分类器的性能进行评测[26]。其公式如下:

precision=TC/(TC+FC),

recall=TC/(TC+TW),

accuracy=(TC+FW)/(TC+FC+TW+FW),

fallout=TW/(FC+TW),

error=(TW+FC)/(TC+FC+TW+FW)

要对分类器的整体性能进行评测,采用F1_Measure度量[27]指标,其公式如(1)所示。其中,β是召回率和精准率的相对权重。β等于1时两者同等重要,β大于1时,精准率更重要一些,β小于1时召回率更重要一些。

(1)

F1度量指标是对精准率和召回率两个指标的综合,分别反映分类效果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是互为消长的关系,不可能两全其美,其精准率高,召回率低,反之亦然。根据分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使分类的精准率和召回率都取得较高值,β通常取值为1/2和1。

3 主要挑战及研究进展

3.1 领域本体的构建不完善

基于本体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利用领域本体或通用本体对领域内的数据的描述,从中获取知识或规则指导分类,领域本体构建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分类的性能。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领域本体的构建工程方法,涌现出许多理论、技术、描述语言和构建工具。但是手工构建本体需要用户逐个输入大量知识,费时费力,是一项繁琐而辛苦的任务,还会导致知识获取的瓶颈,要构建完备的领域本体也是许多研究学者一直着力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降低构建本体的开销,根据已有数据资源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构建本体,这是本体学习所要研究的内容,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28]。

3.2 领域本体可重用性差

本体的目的就是知识的重用和共享,但领域本体必须是依赖特定领域的,才能具有良好的领域知识表达能力,领域本体的可重用性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问题。

不同本体的构建者开发的本体所描述的领域可能相关或重叠,使用的建模方法、建模工具和建模描述语言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大量异构本体。如何在构建新本体时重用现有的本体,实现对本体的重用、更新和维护已经成为本体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体标准化和模块化构建可以为解决本体的可重用性和面向特定领域提供一种新思路。如何找出多个已有本体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对多个领域本体进行映射和合并,这就是本体集成所研究的内容,即集成不同组织开发的不同语言和不同组织方式的本体,以解决不同应用中的信息异构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29]。

3.3 通用本体缺少领域术语

较为典型的通用本体有HowNet[30],WordNet[31]等。HowNet又称知网,是一个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在线常识知识库,包含中文词典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文对应的英文的概念及属性关系,常用来辅助对中文文本进行分类。WordNet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的George A.Miller 教授负责开发的基于心理语言学规则的英文词典,它以同义词集为单位组织信息,对查询结果的演绎比较符合人类思维定式。许多研究学者根据WordNet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文本分类中作为背景知识指导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用本体不但可以结合分类算法构建分类模型,还可以对文本向量进行特征处理,能有效提高特征向量中的特征项对分类所起到的正面作用。通用本体是通用词汇的集合,包含的词汇量很多,涉及范围广,但缺少对特定领域的专业词汇的描述,不适合指导特定领域的文本分类。领域本体可以弥补通用本体的不足,综合采用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可以更好的提高分类的性能。

3.4 本体的推理能力利用不充分

Perez[32]等人认为本体中包含类,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等5个基本建模元语,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领域内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相互关系,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其中公理是对本体中概念及其关系的约束,是对知识进行推理和验证的基础,而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本体描述语言是基于描述逻辑的形式化的本体描述方法,具有强大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推理机制进行分类并结合本体中用于描述属性和类型的词汇,会进一步提高分类效果。然而,本体中强大的机器推理机制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本体中概念、实例和属性等特征也缺乏深层次的语义分析,本体中概念关系、实例、属性类型等特征对分类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大。如何充分利用本体所提供的机器推理机制及深层次的语义关系,实现对文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是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4 总结

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本体库的文本分类通用框架,并分别从特征处理,分类模型和性能评测等多方面归纳总结了现有基于本体的文本分类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及研究进展,希望上述工作可以给相关的文本分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Sebastiani Fabrizio. Machine Learning in Automated Text Categorization [J].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02,34(1):1-47.

[2] Lewis D D. Naive (Bayes) at forty:The Independence assumption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C]//Proc of the 10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hemnitz, Germany, 1998:4-15.

[3] Yang Yiming, Liu Xin. A Re-examination of Text Categorization Methods[C]//Proceedings of the 22th Annual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SIGIR-99).Berkeley, CA, 1999.42-49.

[4] Joachims T.Text categorization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earning with Many Relevant Features[C]//Proceedings of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1998.1-7.

[5] Wiener E, Pedersen J O, Weigend A S.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Topic Spotting[C]//Proc of the 4th annual Symposium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1995.317-332.

[6] 苏金树,张博锋,徐昕.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发展[J].计算机软件学报,2006,17(9):1848-1859.

[7] 孙娜.基于本体和潜在语义索引算法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 Yang Xi-quan, Sun Na, Zhang Ye, et al. General Framework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omain Ontology [C]//Proc of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mantic Media Adapt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2008:147-152.

[9] 胡洁.高维数据特征降维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9,25(9):2601-2606.

[10] Yang Timing, Pedersen J O.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eature selection in text categorization[C]//Fisher DH.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Nashville: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7.412-420.

.

[11] Rogati Monica, Yang Yiming.High-Performing feature selection for text classification[C]//DavidG, Kalpakis K, Sajda Q,et al.Proceedings of the 11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McLean:ACM Press,2002.659-661.

[12] 刘海峰,王元元,张学仁,等.文本分类中基于位置和类别信息的一种特征降维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8):2292-2294.

[13] LV Lin, LIU Yu-shu, LIU Yan. Realizing English Text Classification with Semantic Set Index Method[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6(2):22-25.

[14] Pavel Moravec, Michal Kolovrat, Vaclav Snasel.LSI vs.Wordnet Ontology in Dimension Reduction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C].Snasel C V,Pokorny J,Richta K.Dateso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Ostrava,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2004.18-26.

[15] Xi-Quan Yang, Na Sun. The application of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and ontology in text classif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JICIC),2009, 5(12):1-9.

[16] Camastra F, Vinciarelli A. Estimating the Intrinsic Dimension of Data with a Fractal-based Method[J]. 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2,24(10):1404-1407.

[17] Tolle c R, Mc Junkin T R, Gorisch D J.Suboptimal Minimum cluster Volume cover-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Fractal Dimension[J]. IEEE Transacti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3,25(1):32-41.

[18] Xuan-Hieu Phan, Le-Minh Nguyen, Susumu Horiguchi. Learning to Classify Short and Sparse Text & Web with Hidden Topics from Large-scale Data Collections[C]. WWW 2008 / Refereed Track: Data Mining-Learning, Beijing, China,2008:91-100.

[19]Huazhen Gu, Kuanjiu Zhou.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omain Ontology[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2006,3(5):29-32.

[20] Prabowo Rudy, Jackson Mike, Burden Peter, et al. Ontology-Base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eb Page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C]//Proc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cience,2002.182-191.

[21] Song Mu―Hee,Lim Soo・Yeon,Kang Dong-Jin,et a1.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Web Pa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main Ont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SEC’05),IEEE Computer Science,2005.645-651.

[22] Fang Jun,Guo Lei,Wang Xiao Dong,et a1.Ontology―Base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Ranking for Web documents[C]//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 2007),IEEE Computer Science.2007:627-631.

[23] Martin Theobald, Ralf Schenkel, Gerhard Weikum. Exploiting Structure, Annotation, and Ontological Knowledge for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XML[C]//Dat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Web and Databases (WebDB).San Diego, California, 2003:1-6.

[24] David D.Lewis.Reuters-21578 text categorization test collection Distribution 1.0 README file(v1.2)[EB/OL].[1997-09-06]/~lewis.

[25] McCallum,Andrew Kachites. Bow:A toolkit for 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ing, text retrieval,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EB/OL].[1998-09-12]cs.cum.edu/-mccallum/bow.

[26] Xiaoxun Zhang, Xueying Wang, Honglei Guo,et al. FloatCascade Learning for Fast Imbalanced Web Mining[C].WWW 2008 / Refereed Track: Data Mining - Learning,April 21-25,2008,Beijing,China,71-80.

[27] 李保利,陈玉忠,俞士汶.信息抽取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0):1-5.

[28] 杜小勇,李曼,王珊.本体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6,17(9):1837-1847.

[29] 范莉娅,王爱民,肖田元.本体集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5):911-917.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11

1.原理及优点

运用主因子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系数矩阵,接着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据此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一般取累积贡献率达85%以上的特征值为对应的主因子,然后计算主因子载荷量,最后根据特征向量和主因子载荷量计算各变量的主因子得分。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只取前K个以累积贡献率达85%以上的特征值为对应的主因子来代表原变量的变差信息,以减少工作量,这是主因子分析法的优点之一。此外,由于主因子分析在对原指标变量进行变换后形成了彼此相互独立的主因子,而且实践证明指标间相关程度越高,主因子分析效果越好,因而可以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是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主要优点。

2.计算步骤

(1)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在综合评价方法中,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或无量纲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Z-scorce法。设有n个样本,p项指标,可得原始数据矩阵X=(Xij)nxp,i=1,2…n,n表示n个样本, j=1,2…p,p表示p个指标,x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值,令

Zij=(Xij-)/Sj

式中:i=1,2,...p

(2)求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R=(rjk)pxp,其中,rjk是指标j与指标k的相关系数。

(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确定主因子。由特征根方程|λIp-R|=0可求得的p个特征根λg(g=1,2,…,p),它是主因子的方差,它的大小描述了各个主因子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对其从大到小进行排列:λ1≥λ2≥…≥λp≥0。由特征根方程可知,每一个特征根对应一个特征向量Lg(g=1,2,…,p),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因子:

Fg=Ig1Z1+Ig2Z2+…+IgpZpg g=1,2,…p

F1称为第一主因子,F2称为第二主因子,依次类推,Fp称为第p主因子。

(4)求方差贡献率,确定主因子个数。主因子分析法就是选取尽量少的K个主因子(k

(5)对K个主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先求每一个主因子的线性加权值,即第3个步骤中的Fg(g=1,2,...k),再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这K个主因子进行加权求和,即得最终评价值V:

二、指标体系建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综合评价过程

根据西方主导产业理论以及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本文将定量基准分为五类十个指标,分别为经济效益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率、产值利税率,经济规模包括产值规模、资产规模,市场需求包括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包括技术进步率、技术贡献率,产业关联包括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各项指标分别从《阜新统计年鉴》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中选取相关数据计算求值。列入我们考虑范围内的产业个数为16个。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分析原理及步骤,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中的因子分析法, 并采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因子载荷矩阵等,最终求得综合评价值,并据此进行排序。各个产业排名依次是农产品深加工业、煤炭业、农业、冶金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建材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及医药业。

三、确定“主导+支柱”产业格局的确立

通过定量分析确定阜新市经济发展的未来应该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为基础产业,煤炭业、冶金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建材业、电子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群,此产业群承担了阜新市经济发展相当大的份额,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带动阜新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张广玉:基于PERT的预测方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22(3):111-112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12

投稿日期:2005―08―24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资助号:70402014)和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资助号:05JG02)的资助。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青年课题项目(项目批号:SC06C012)

作者简介:刘鎏(1982-),男,四川三台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通讯作者:王斌。

本文拟对我国教练员的素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并借用组织行为学的胜任特征理论来探讨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构想。

1 我国教练员素质研究的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选择查询范围为“体育”,在其他各项缺省的情况下,输入关键词“教练员”、“素质”、“知识”、“领导”等,检索出1994―2004年多篇文献,经进一步筛选确定文献115篇(图1)。

1.1基本知识及其结构关于教练员素质中基本知识及其结构的主要研究见表1。研究者认为基本的运动知识、医学知识等是教练员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许多研究表明我国教练员的基本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知识更新太慢,知识的缺乏和陈旧已经成为阻碍教练员水平提高的一个障碍,同时都认为我国教练员队伍急需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2基本能力关于教练员素质中基本能力的主要研究见表2。

1.3领导行为关于教练员素质中领导行为的主要研究见表3。

1.4临场指挥能力 关于教练员素质中领导行为的主要研究见表4。

1.5其他素质 社会交往、个人影响力、从教动机、成就动机、事业心、智力特征等在教练员素质的研究中也有涉及。

综上所述,目前素质研究有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1)有关教练员素质的研究涵盖的范畴较广,研究的内容不一,这提示研究者要对素质的内涵进行清晰和严格的界定,特别是要关注教练员的核心素质问题,这就有必要引入国外成熟的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来解决该问题。2)已有研究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经验总结性的述评方法,少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方法的单一使得研究难以有较深入的发现。

2 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素质研究分析

2.1胜任特征的理论模式胜任特征(competence)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Spancer,1993)。

Spancer(1993)提出的胜任特征的模型图将胜任特征结构分为水上(基准性胜任特征)和水下(鉴别性胜任特征)两大部分,具体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见图2:

基准性胜任特征包括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其中知识应用层面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学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等;而技能层面包括各职位要求的、带有共性特色的、具有行为色彩的活动特征。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任职的基础素质要求,但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鉴别性胜任特征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于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是优异者必须具备的。在不同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中,常常会交叉出现的、数量有限的胜任特征。

2.2基于胜任特征的理论模式对教练员素质研究的分析

2.2.1构建教练员核心素质模型 目前的教练员素质研究主要针对我国教练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这正是Spancer冰山理论中的“水上”的部分,这些特征难以准确地将优秀教练员和一般教练员区分开来。例如,一些理论知识丰富或运动技能水平高的教练员其带队成绩未必好于其他教练员。所以,如果缺少对教练员核心素质的研究就难以鉴别和预测出优秀教练员。

Soancer(1993)列出了可以预测大部分行业工作成功的最常用的20个胜任特征,主要可分为6大类:1)成就特征:成就欲,主动性,关注秩序和质量;2)助人/服务特征:人际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3)影响特征:个人影响力,权限意识,公关能力;4)管理特征:指挥,团队协作,培养下属,团队领导;5)认知特征:技术专长,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信息寻求;6)个人特征:自信,自我控制,灵活性,组织承诺。

借用Spancer的胜任特征模型,可以推测成就动机、个人影响力、人洞察力、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如强权性与非强权性领导)、指挥、团队协作、自我控制、组织承诺等特征可能会成为优秀教练员的核心胜任素质。这些核心素质可能决定了教练员的绩效表现,能够有效地区分出优秀教练员和一般教练员。采用胜任特征的理论筛选出核心的胜任素质,系统地、综合性地建构我国教练员核心素质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意义。同时,也可为我国体育组织教练员管理中的招聘、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篇13

早在1949年,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专家杜定友先生为适应地方文献分编工作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的观点。

众所周知,文献分类表是依据文献内容立类,更具体的说,就是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或知识属性来进行科学分类的。它是任何一部分类法的主旨或者说是核心。从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出发,它是对某一地区自然、人文诸般现象的描述,因而从其内容看,地方文献反映的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认识”。

因此,地方文献中没有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宏观认识,因为它属于人类思想意识共性的东西;也不包括大多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论,因为这些内容是不同地域人们的共识,不具有地域特征;地方文献中不可能有哲学以及马列主义、思想,它不具地域特征。地方文献中记录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各项地方事业,并不等同于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文献或学科信息,而是对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与报导,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

因而,利用现在的《中图法》、《科图法》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是不适宜的,《中图法》要考虑所有存世文献的内容,它按照学科立类并组织文献,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地方文献则是地域性文献,文献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范畴与超地域性文献都有所不同。其次,用《中图法》等分类表类分地方文献,不能反映其地方特性,为读者使用地方文献造成障碍;很显然,鉴于上述原因,类分地方文献应采用一部专门的分类法。

2 地方文献分类表立类的依据

任何一种分类法,都是依据一定的观点、一定的方式立类,最终以类目表的形式出现。地方文献分类法也不例外。尽管各地地方文献的内容存在着差别,但就其性质而言,的确存在着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范围,至少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方事业三大要素。具体而言,大致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人物、政治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经济、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等等。

上述内容构成了地方文献分类表最基本的内容范畴,进而确定了地方文献的基本类目。再有,确定地方文献分类表的基本范畴,也可参考各省、市地方志篇章的分类目录,它也是形成分类表基本类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尽管方志篇目中各项内容的顺序有所变化,这只是兼顾了新编方志的编修体例,而并不影响类表基本内容的确定。

从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与方志篇目的内容基本相同,即: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人文地理、地方历史、地方人物、地方社会生活与现象(宗教、民族、语言、风俗)、地方政治(含地方军事)与法律

地方事业———地方经济(含地方财政、金融)、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地方文化事业、地方教育、地方体育、地方医药卫生、地方文学事业、地方艺术

3 地方文献分类表类目辨析

在确定了类表的基本范畴后,需对各类目的内容进行阐述与分析。

3.1 地方文献最基本的文献形式之一,是各地的地方志。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自然和社会的全貌,也是地方文献中最全面的综合性资料,故将其单独列类。地方文献分类表将地方志放在首位,其他分类表一般将其列在史地类下。这里的方志一般为通志,或称综合性方志,即全面记述某一地区的行政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津梁、关隘、名胜、资源、物产、气候、天文、灾异、人物、艺文、文化、教育、民族、风俗等内容的文献。而记述某一地区某个行业的文献,即专业志则入有关各类。对于不大成熟的志料、综述、概论地方各方面情况的文献也分入此类。此类是依据文献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

另一类同样依据文献类型作为立类依据的是地方文献的专用工具书,它包括一些专门的字典、词典(辞典)、年鉴、手册、指南、

百科全书、政书、类书、年表、索引、书目、图谱、名录等等。由于使用目的的需要,有必要单独立类。 3.2 从第二个大类开始,按地方文献的基本内容分别列类。依次为: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地方人物、地方社会现象、地方政治、法律、地方经济、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旅游业、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

3.2.1 自然环境:除自然环境综述外,还包括天文(该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测绘、水文、气象(气象和物候方面的文献)、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资源(矿产、动植物资源、风能、地热等)等。

3.2.2 人文地理:包括综述本地区人文地理概况的著作,以及行政建置沿革、市街坊巷、名胜古迹、山水、游记、游览指南、杂纂杂考、舆图等二级类目。

历史悠久的城镇地区,街巷稠密,各地关于地名的掌故俯拾皆是,构成了本地特有的文化风貌。无论从地名学还是城市学的角度,都能提出众多的研究课题。

名胜古迹集中体现了各地历史文化的发展渊源,具体内容因地而异。大致可包括城垣、宫殿、园林、寺庙、祠堂、陵墓、故居、遗址等。将其各项尽量列出,供选择使用。

杂纂杂考类与历史类中的史料汇编相类似。多为笔记体文章,因其细分不易,故单独列出一类。

舆图是地理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行政区划图外,还包括地形图、地质图、气象图、经济图、人口图、交通图等各专业地图。

游记、游览指南是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对自然山水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人文现象。它与自然环境类中的地貌等类目显然不同。游记是一种文学形式,游览指南是一种工具书,它们从旅游的角度记录了特定地区的种种现象和事实。不同时期的游记和旅游指南共同构成了一个文献系统,对研究某一地区的人文名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

3.2.3 地方历史:包括了地方的通史、断代史和各种历史/:请记住我站域名/事件。文物考古是研究历史手段之一,也列入该类。历史类的内容基本为纯政治史、军事史的范畴,其余各专业史各入其类。除了正史外,别史、野史也收。

3.2.4 地方人物传记:是地方文献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总传、分传、图谱和名录等二级类目。总传依时代细分,分传依人物的职业细分。

3.2.5 地方经济、地方工业、地方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商业服务、旅游业基本属于大的地方经济的范畴。它基本概括了国民经济的全部,财政、金融、商业等。工业和农业基本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别出。主要收录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生产技艺和科学实验方面的资料;城乡建设包括本地区的建设规划与建设成就、绿化、房屋建设与管理及公用事业、城市服务业、交通、邮电、环境保护与城市防灾等,体现了地区的全部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3.2.5.1 地方经济:为宏观的经济内容与范畴。首先为地方经济的综述,其次为经济结构与体制,将地区的各种经济形式,以及企业类型,如国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全部列入该类下,有关具体企业也列入该类下。另外,此经济类还包括国民经济统计、审计、劳动经济、工商、物价、财政、金融、税务、投资、保险等经济领域的内容。

3.2.5.2 地方工业:地方工业概述中除各地方工业总论外,还将各地方的新兴工业园区等内容列入其中。各类工业包括了矿业、能源、动力、冶金、机械、电子、仪表、化学工业、建筑与建材、水利工程、航空航天、轻工业等。这里的航空航天在地方上表现为制造航空航天有关材料的工业企业,而不是航空航天事业。

3.2.5.3 地方农业:包括地方农业综述,另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部门经济、农业技术等内容都体现了地方农业的结构。

3.2.5.4 城乡建设与管理:城乡建设包括本地区的建设规划与建设成就、绿化、房屋建设与管理及公用事业、城市服务业、交通、邮电、环境保护与城市防灾等,体现了地区的全部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3.2.5.5 商业服务、旅游业:由于旅游经济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旅游相关的一些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而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又促进了制造业和商业的发达。各种游记文学、旅游手册、指南大量地涌入市场,因此,旅游业与商业密不可分,成为一类。

3.2.6 地方社会生活与现象、地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3.2.6.1 社会生活与现象:内容庞杂,包括有社会学的有关文献,还包括语言(方言)、民俗、宗教、民族作为社会现象纳入该类。

3.2.6.2 地方政治、法律: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各级党、政、工、团的工作,派,政治生活的内容。法律反映了某一地区的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部内容。

3.2.6.3 文化:包括了事业综述、各种文化行业、文化机构,以及文化活动的范围,还有科学研究事业与机构。

3.2.6.4 教育:属于大的文化范畴之内,包括各种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教育等。

3.2.6.5 体育:包括体育事业及各种专门的体育项目、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等的具体类目,因此均单独列类。

3.2.6.6 医药卫生:医药类中除反映地方病的文献外,主要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内地方医药卫生事业的水平。

3.2.6.7 文学:地方文学事业的总体概述、地域文学现象、文学作品集及评论研究。

3.2.6.8 艺术:汇集了独特的地方艺术形式与手工艺方面的文献。

4 其他特殊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的分类处理

报刊、照片、金石拓片、缩微制品、视听资料等属地方文献殊的文献类型。有的因为载体特殊,有的因为内容特殊。针对这些特殊形式的地方文献,采用针对书本式文献而编制的分类表,对它们显然是不太适合。就各地区而言,应根据各地的形象资料的内容特征,参照《地方文献分类表》,同时参照新闻、文博、档案机构对形象资料的分类,文物机构对金石拓片的分类,影视部门对缩微、视听资料的分类,编制《地方文献照片资料分类表》、《地方文献金石拓片分类表》、《地方文献缩微资料分类表》、《地方文献视听资料分类表》。

面对报刊中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地方文献工作者一般是针对报刊中的相关内容,做成题录式索引,或建成报刊全文型数据库的形式。其内容范围与图书文献基本一致,只是没有方志、舆图、地方文献专用工具书等依文献类型类分的类目。其余各类均可在原基础上,针对报刊文献的内容特点将《地方文献分类表》中各类目进行细化和修改,进而形成《地方文献报刊信息分类表》。

5 从地方文献的本质出发,对类表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问题

5.1 由于《地方文献分类表》是以客观存在的地方事物作为地方文献分类的依据,因此,它与《中图法》按事物的学科属性分类所产生的基本大类有所不同。

《中图法》中大类下设置“××学”,然后才是具体各类目,而《地方文献分类表》在各大类下设置的是“××事业综述”,然后是具体各类目,这是《地方文献分类表》与《中图法》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不同。

5.2 在《地方文献分类表》中,各级类目的注释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类标引过程中,对文献的类分产生二义性的问题。

分类表中的类目注释,主要是对该类目的概念与所收内容进行解释;除此之外,类目注释还对两个概念与内容相近的类目进行分别解释,以上两种注释,都是为了在分类标引时,比较准确地赋予类号。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