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实用13篇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

如果对施工企业及现场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危险源呢?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是这么定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通俗的来说,危险源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管理过程及作业区域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就危险源控制程序的编制及实际运用畅述如下:

一、建立文件化的《危险源控制程序》,该程序的基本内容如下:

1目的

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

3.1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本部门、本项目部生产、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2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进行审核。3.3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方法

4.1.1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4.1.2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4.1.3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危险源资料。

4.1.4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4.1.5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

4.2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2.1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2.2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2.3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项目施工全过程、辅助业务部门以及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4.3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及方法

4.3.1业务活动分类

各部门及项目部按照本部门、本项目部的工作职责确定本部门、本项目部的业务活动类别与范围,填写《业务活动分类表》,在进行业务活动分类时,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部门管辖的地理范围;

b)计划性的工作,主要为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c)被动性的工作,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d)生产作业的过程;

e)特殊工种的作业;

f)临时的工作,如消防演习、防台防汛等。

4.3.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GB/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要求,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

b)防护缺陷

c)电危害

d)噪音危害

e)振动危害

f)电磁辐射

g)运动物危害

h)明火

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

k)粉尘与气溶胶

l)作业环境不良

m)信号缺陷

n)标志缺陷

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

b)自然性物质

c)有毒物质

d)腐蚀性物质

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

b)传染病媒介

c)致害性动物

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e)其他

E、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a)指挥失误,包括违章指挥、指挥失误

b)操作失误,包括误动作、违章作业

c)监护失误

F、其他

4.3.3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a)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b)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c)风险的多种类型;

d)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e)相关方的观点;

f)过去管理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

g)出现的虚惊、紧急或灾难事件。

4.险评价的方法

4.4.1评价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危险性=LE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

10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6相当可能

3不经常,但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上不可能

表二: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的分数值(E)

分数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三: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可能结果

100*

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数人死亡

15

严重重残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

7

重大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或造成一般职业病

3一般轻微的可恢复的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

1

引人注目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

4.4.2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按表四所列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

表四:危险分数值

分数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此段可以设置为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4.4.3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

4.5危险源的初始辨识和风险评价

4.5.1各部门及项目部依据4.1~4.3的要求对本部门的人员活动、常规或非常规的工作、作业场所内的各类设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交安全部门审核。

4.5.2安全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及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5.3审批后的“重大危险源清单”作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

4.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执行

4.6.1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特别对大中型设备的拆安装,起重吊装,外架的搭拆,施工用电,大型模板的拆安装,卸料平台拆安装,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拆安装),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2每年10月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3安全部门根据各部门、各项目部填写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进行整理,编制公司年度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4.6.4各部门及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管理措施、填写“风险控制计划表”,报安全部门审核。

4.6.5“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必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5相关/支持性文件(略)

6记录表单

6.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部门管辖或覆盖的地理位置:

计划性的工作:

被动性的工作:

生产或作业过程:

特殊的工种或作业:

不经常的任务:

6.2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辨识及评价表

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音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心里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异常

其他

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

其他

6.2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

危险源

危险等级

涉及部门

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

6.3风险控制计划表

1.管理方案名称:

2.涉及部门:

3.活动内容:

项目负责部门

11

4.实施进度11

5.验证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验证人

二、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实例

建筑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识别一般从依据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作业过程(业务活动分类)来进行分类识别,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作业过程一般分为:钢筋工程、防雷接地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电器、给排水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门窗工程、摸灰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电梯、塔吊、土方工程、装饰工程、后勤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机关单位作业。下面就钢筋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举例如下:

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钢筋拉伸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卷扬机钢丝绳断丝或磨损超过标准未更换

1

1

3

3

由机电人员对该机械传动部位进行打油保养,钢丝绳断丝达到报费标准及时更换,符合安全后方可使用

钢筋切断机外壳脱落,松动

1

2

7

14

由机电人员进行维修加固

钢筋切断机刀口有两处破损

3

1

7

21

由机电人员更换,更换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对焊机作业时,没有配备灭火器材

3

6

3

54

将对焊机周围的易燃物品远离,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干粉或泡沫灭火器

钢筋机具没有重复接地

1

1

15

1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要求增加

防护缺陷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设防火挡板,火星乱溅,作业人员没有佩带防护面罩

3

6

3

54

由项目安全员监督对焊作业人员加设防火挡板并给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

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1

2

15

30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防护用品规定进行发放,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钢筋拉直机周围没有防护栏杆,没有警告标识

1

3

3

9

在作业场所搭设1-1.2的防护栏杆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电危害设备外壳没有保护接零(接地)

0.5

6

15

4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大于4Ω

对焊机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器

0.5

6

15

45

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漏电保护器,安装完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机具开关箱没有拉闸上锁,作业或维修中他人可能进行操作

0.5

6

15

45

依据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对相关人员处罚并组织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力度

电渣压力焊机无专用开关箱,工人操作地点与电源开关处较远,有问题时难于及时切断电源

1

3

15

45

由器材部采购符合JGJ46-88标准要求的电箱。由机电人员安装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平板车转运钢筋装车不不合理时,钢筋散落容易砸伤工人

1

2

7

14

对工人加强安全教育增加自我防范意识,运输钢筋时捆绑牢固后,方可运输。

塔吊运钢筋时,钢筋不分类混合吊装,容易散落伤人

0.

51

15

7.5

将钢筋分类吊运,较短的钢筋吊运时采用筐吊运。

无塔吊时,垂直传递钢筋,容易坠落伤人

3

2

7

42

人工传运钢筋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防护用品

明火钢筋焊接时无动火申请,私自焊接,且无人监护

1

3

3

9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办理动火申批手续

焊接中焊条头随意乱扔,容易引发火灾

1

3

3

9

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焊接前应将周围易燃物清理。

对焊机距离木工房、宿舍过近,容易引发火灾

0.5

1

15

7.5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燃的场所增设消防设备或将对焊机位置迁移。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电焊、气焊作业过程的高温材料容易伤人

1

6

3

18

按有关标准配发防护用品,并加强安全教育

粉尘与气溶胶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6

3

1

18

给操作人员配发口罩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体检

作业环境不良钢筋机台周边钢筋头没有清理干净,容易扎伤人

0.2

6

3

3.6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将钢筋头及时清理搬运

机具安置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加工长件时容易受到伤害

1

3

3

9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扩大钢筋制作的场地

绑扎4M以上的柱筋时,没有设置平台,攀登钢筋骨架进行作业,发生坠落事故

3

3

3

27

绑扎2M以上的柱梁钢筋时,必须增设操作平台。

对焊机棚搭设没有使用防火材料

0.5

6

3

9

使用防火材料,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电渣压力焊焊接柱筋时,楼板养护水较多,易发生触电事故

1

3

15

45

在积水多的地方增设干燥的木板,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标志缺陷钢筋机具处没有设置安全标志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设

安全操作规程牌挂设位置不当,难以看到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

对焊机棚没有防火标志牌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版权所有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对焊机作业现场10M范围内违章存放有氧气、乙炔瓶

1

0.5

40

20

项目部按照规定增设氧气、乙炔瓶的存放场所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2

油田生产中油、气、水等压力管线以及相关的工艺、设备经常需要维修,电焊作为一种常规手段是要经常用到的,但在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大,在安全管理上,对其要求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在特殊环境和油气聚集空间作业,存在的风险系数会成倍增加。所以,识别维修电焊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维修电焊工在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维修电焊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由于油田属于油气的生产区亦是油气易聚集区,而采油矿维修电焊工在此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事故风险概率增加,结合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后退五步法来进行分析,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生产维修现场作业环境分析,对其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识别,以确保找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常见的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实施管理的主体,也是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主体,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美国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认真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从而导致了悲剧发生。管理经验和事故总结告诉我们:要抓好安全管理,首先就要抓好每一个人的安全管理。

2、物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因此,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进行施工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

3、环境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外界环境如气候、光线、噪声等条件都会引起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是发生风险的间接因素。

二、风险危害

“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操作等于自杀”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不能违章指挥,操作者不能违章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才能保证企业财产不遭受损失。在油田采油矿电焊维修班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现象,领导在派工时,明明知道一套车组的一个有事不在,在没有专业监护情况下,派另一个人去井上干活,这就形成了领导的违章指挥,员工的违章操作,给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风险。某单位生产任多,有两名员工有事请假,在人员紧张情况下,副队长安排焊工一人去采油队焊套管封堵器,到那口油井后发现套管封堵器被老百姓砸坏漏油,还伴有石油伴生气,当时不具备焊接条件,因为采油队马上要迎接上级检查,就当场打电话联系电焊工所在单位的副队长,说了他的活很急,副队长听说这个活急,当时也没问现象实际情况,就安排电焊工把漏点焊上。当电焊工刚一打火焊接时,漏点处就喷出猛烈火焰,当时就把焊工头发、眼眉和脸烧坏了。休息一个月才好。通过这次烧伤事故,虽然没有造成残疾,但是给焊工留下了心里阴影,可见违章指挥的危害性。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领导不清楚现场实际情况,违章指挥。

(2)操作工人没有识别现场风险,违章操作。

三、维修电焊操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面对在油田特殊环境下由于缺乏风险识别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性的后果面前,值得每个人进行深思,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做为经常接触到高压管线、登高、油气聚集等特殊环境的电焊工,更要知道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血和泪的教训;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人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违章操作,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安全第一。如何能做到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加深安全生产职责的学习,提高操作风险识别意识

维修电焊工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才允许上岗,并且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熟悉本岗位HSE风险,并掌握防范知识。派工前按照派工单要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操作前进行核实,做好监护工作。

2、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班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有效的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大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一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让员工更加广泛的意识到出现安全事故对家庭、对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高员工自身的警觉性;二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操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原则。

3、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缺失,可以有效的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利用制度管理人,杜绝违章指挥等情况的发生,然后使员工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达到制度管理人向理念制约人的转变,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四、结束语

“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如果我们能够预先识别特定的一种危害因素,我们就能通过管理和制度来避免事故发生,或设法使人、环境、财产免受损害,即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

当面对生命及财产的损失,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防范于未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人员安全培训到位,隐患查找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员工操作执行到位。在安全环保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油田特定的环境下,在维修电焊工所面临高风险作业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电焊工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做到警钟长鸣,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3

输电线路作为一项特别的建筑安装工程,其的安全风险除日常生活中各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安全事件外,还包含施工质量、机械设施、施工计划等方面,尤其是安全风险在220kV的输电线路工程中随处可见,对此,加强控制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1、电力线路工程的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对于本国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即便社会各界均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为此积极寻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但和项目工程的规范化要求以及世界项目工程管理的惯例比较,本国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远远无法比拟。原因在于:

1.1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1.2不健全的风险管控制度

1.3轻视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2、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分析

输电线路的风险,即为电力线路项目工程在实际设计、操作以及转移生产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首先认真辨识风险的危险源,其次再对危险源进行级别划分与归类,通过分析风险的危害原因及类型,加以判定危害的影响及后果。

相对输电线路的项目工程而言,需要预防及避免的风险包括雷击、交叉跨越距离、组合间隙的安全距离控制、个人安全的防护对策等方面的全部危险源与危险点。另外,根据安全风险的管理状况,要求转变且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做好事先预警风险的工作,与此同时,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应覆盖整个电力线路的危险源及危险点,保证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过程的稳定安全。

3、220kV输电线路的风险管理措施

3.1加大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力度 开展安全教育的培训是确保安全管理的根本,也是增强人员素质的主要手段。实际上,安全教育的培训应逐步开放,有目的的选择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培训决策层的安全教育,重点在于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预防对策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一套高强法制观念、指挥机构健全、指挥信息正常流通的安全指挥系统。②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管理人员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主体,在整个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注重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教育培训,重点在于项目工程的基础理论、安全生产的流程规定、风险评估的规范、安全性能的评价等方面,逐步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从而增强安全风险的预防及应对能力。③重视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关键在于安全流程、施工技术指标、应对风险的策略等方面,规范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

3.2采取风险的辨别意识、数据评估、内部控制与应急措施 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以及控制等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综合运用组织、计划、调整及控制等科学方法加以实现目标。负责监管安全项目的管理者也应依据整个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质、施工难易度、工程量等,积极构建辨别风险的小分册,促使册子具有便于携带、针对性强等功能,以降低监管人员的辨别力度,从而逐步提高风险的辨别效率,尽早将辨别的结果输入公司的安全风险数据库中,随时更新。

在评估风险方面,对项目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及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选取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作为安全风险的评估主体,主要分有3个评估阶段:第一,确认事件引发风险的范畴。第二,确认事件引发风险的概率与严重程度。第三,明确风险的程度,关键取决于以下两种要素:即不愿发生事故的出现率与后果的严重程度。

控制风险方面,首先创新管理机制,整合资源,规范流程,利用简便的措施控制工程的施工环节,逐步降低施工安全的风险。其次,根据相关规定逐步深入规范化的作业,详细分析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危险点及应对措施,确保安全无误后才能施工。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重视一线人员的风险监督工作,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风险应对方面,项目工程的施工单位及管理部门应依据风险的级别,制订相关的应急方案。划分风险级别的目的在于依据不同的等级开展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对方案,适当分配资源,逐渐提升其的有效性。通过实施风险的检查、评估及预警等干预措施,不断提升安全风险的应变及应对能力。

3.3强化工程的保险意识 安全风险随处可见,不论多健全的制度也难以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此,应理性对待风险的客观性及其引发安全事件的不确定性。尽可能的降低风险,除加强风险的管理外,还应加大保险的力度,适当转移风险、降低风险。依照法律签约承包合同,重点抓好项目工程的合同管理,参照上级电网企业颁发的合同范本,严格规范承包合同的签订流程,依法转移风险至承包单位。

3.4加强承包商的安全风险管控 依照标准要求,严格监督电网作业人员的上岗情况,包括氩弧焊工、导线压接工、焊工、高空作业、测量、牵张机司机等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最后,逐步构建承包商的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培养优秀的骨干人才,逐渐加快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输电线路的安全管理能力,从而逐渐延伸至分包单位。

4、结束语

安全风险的控制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有加强安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才能确保项目管理中目标的顺利实现。在220kV输电线路的工程项目中,其的风险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应加以控制各种生产因素,减少及消除生产过程在出现的危险行为及状态,避免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输电线路项目利益标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匡力华,输电线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广东建材,2011(09).

[2]曾武英,输电线路设计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3).

[3]覃弘达,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问题的探谢[J].机电信息,2009(30).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4

1受限空间概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第3.3条:“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受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根据定义受限空间的必要条件应包括:至少可容纳一人进入,且有进入的可能和需要;与外界隔离,进出口受限或阻塞;环境满足常规作业要求,如常温常压等;有明显作业风险,如缺氧、有毒有害气体、触电、高温、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噪声等风险。发电厂常见受限空间适用区域有吸收塔、除氧器、高低加、空预器、凝汽器、原煤仓、压缩空气罐、管道、烟风道、储油罐(箱)、事故浆液箱、工艺水箱、脱硝反应器、酸碱储罐等封闭、半封闭场所。

2受限空间风险辨识

2.1受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辨识:受限空间因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造成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时,若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短暂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即会对大脑、心脏或肺部造成终身伤害,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2)缺氧。辨识:受限空间内的氧气被电焊等作业大量消耗,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受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3)燃烧爆炸。辨识:受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如可燃气体的泄漏、可燃液体的挥发、可燃固体产生的粉尘等),遇到电弧、设备漏电等点火源后,达到上限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对受限空间内作业和附件人员造成严重伤害。(4)触电。辨识:超过安全电压、未配备漏电保护器、工器具电缆漏电。(5)机械伤害、噪音、灼伤、腐蚀等。辨识:受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影响。(6)坠落。辨识:未有效隔断,存在孔、洞,护栏缺失。(7)中暑。辨识:高温作业。(8)物理伤害和其它机械伤害。辨识:尖锐锋利物体、不当工器具。

2.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1)擅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辨识: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或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未按程序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或重新履行许可手续。(2)隔绝不可靠。辨识:设备隔离闭锁不彻底,停电措施不到位,机械伤害风险大。(3)置换取样不合格。辨识:通风不良,氧气不足,自然或强制通风不彻底。(4)进出通道不畅。辨识:进出口通道设备、杂物堆积,阻碍人员进出。(5)缺氧、有毒环境中采取防护措施不当。辨识:未佩戴合格、合适的防护用具或使用不合格工器具。(6)监护人配备不足。辨识:监护范围过大,监护措施不当,擅自脱离岗位,未履行监测职责。(7)应急措施不完备。辨识:应急预案未制订,救援设备不足或措施不当,盲目施救。(8)未签订交叉作业协议。辨识: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组合,相应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办理相关作业许可。

3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问题

(1)在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方面,石化行业受限空间大多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易窒息物质,危险程度要比电力行业要大得多,管理也较严格。而在发电厂中,对动火作业、电气作业等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高,受限空间作业更多表现为工作环境问题,场所受限不便于作业展开,而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分析不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发电厂受限空间风险多集中在缺氧(环境缺氧、焊接耗氧)、外部流质进入(主要是蒸汽、水、烟气、CO2、粉/尘等)、触电(外部引入电源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足)、内部转动设备突然启动、重物坠落等。(3)检修作业前,检修负责人在风险识别时没有把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级别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而检修人员对工艺系统不熟悉,缺乏受限空间作业防护知识,部分专业人员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不足,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施工人员更加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难度较大。(4)发电厂检修技改实际施工中,受检修工期、作业范围及作业人员配置等情况的影响,在脱硫吸收塔、烟道等受限空间多点检修作业中,往往开具的是大范围受限空间作业票,配备专责监护人数较少,存在工作范围过大、作业面多专责监护人少、监护职责实际难以履行到位等问题。(5)受限空间作业条件限制,在对设备内部情况不明、作业前设备评估不彻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开具“设备内部检查”工作票后即进入受限空间内部。在对受限空间内部进行检查后随即扩大工作范围实施检修作业,为图省事未能及时重新办理作业许可,导致受限空间作业条件变更,安全制度和管控措施不能落实,危及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6)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不到位,对受限空间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在检修技改施工中对受限空间的管理,局限于张贴受限空间标识、进出签字登记等形式;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设备缺乏、指定的作业监护人未经专题培训不具备监护资格,不熟悉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知识,而对于受限空间现场监护检测、应急救援设备配置、开展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更是不能满足现场需求。

4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探讨

(1)了解和收集《工贸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结合NOSA“受限和密闭空间管理”元素进行梳理和辨识,制订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落地实施。(2)对发电厂受限空间区域进行梳理,辨识受限空间高风险作业,组织讨论并确认受限空间作业清单。在生产现场设置统一规范的受限空间标识牌、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把受限空间作业纳入风控体系动态管理。(3)有针对性开展受限空间风险防控和作业防护的培训教育。多层次、分批次地组织开展对NOSA区域代表、工作票三种人、检修技改施工单位的培训活动。检修技改期间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在现场设置受限空间标准示范作业区,组织施工作业班组现场观摩,参训合格后准予开工作业。作业前,组织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4)完善操作系统和流程,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要求。作业流程中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流程和受限空间作业工作票,各级人员层层把关逐级落实,把制度要求和风险分析嵌入流程,把受限空间作业所涉及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制作成受限空间作业标准操作卡,固化为安全防控措施予以落实。(5)制定和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处置预案,提高现场执行的可操作性,组织演练,评估效果。对于不符合现场实际和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有规有效。(6)明确受限空间现场作业粉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责任分工,对检测人员特别是施工作业监护人员,进行受限空间存在危害介质和检测仪器使用方法的专题培训,实操使用合格;依据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辨识,根据需求配备充足有效的检测器材。专责监护人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7)受限空间作业前,明确安全作业指标要求,制订专项施工措施,对中毒、防火、防触电等危险源要制订预控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对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资格进行确认,要求必须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8)加强受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监护。对作业范围复杂、作业面广、作业点多的特殊受限空间作业,采取控制作业票工作范围、增加现场监护人、分区分时作业等手段,对受限空间作业条件进行确认,严控擅自扩大作业范围,变更作业内容的行为;受限空间因作业人员交换、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继续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新履行过程检查、重新进行监测分析;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监督现场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违规行为,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5结束语

检修技改受限空间作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因此各相关方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切实采取措施,保证检修技改施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作者:陈雷 单位:华润电力江苏大区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5

一.施工方案概述

根据隧道长度、管道规格、隧道外场地情况,可以分为洞内组焊和洞外组焊两种形式。一般隧道长度小于80m的宜采用洞外组焊,长度大于80m的采用洞内组焊。

隧道内施工主要解决运布管及吊装组焊的问题,隧道内大口径管道运管一般采用卷扬机拖动自制运管小车或洞内铺设轻轨后然后采用卷扬机及运管小车及洞内铺设聚氨酯辊轮进行滚管。其次要解决隧道内的排水、用电、通风、通信、安全问题。本工程施工时采用编织袋装细土做管支墩,然后采用拖拉机牵引自制运管车进行布管,自制龙门架挂设倒链架进行管线组对,另制作可运送发电机、电焊机的小车。安装施工完成后将编织土袋部分取出,将管线归位。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三.施工准备

为确保隧道内管线安装顺利进行,应在开工前及施工初始阶段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人员和设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以及管理文件及资料准备等。

3.1技术准备各级管理及施工人员须于进场前,即开始技术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施工调查、场区规划、图纸会审等。制定具体的技术管理办法,认真学习有关规范、规程、招标文件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

3.2 物资准备编制材料、设备采购、租赁计划按规定报批。编制施工所需措施用料,消耗材料计划。在现场设立临时对料场

3.3施工现场准备

3.3.1 按施工总平面图采用隧道弃渣进行场地平整铺设堆管及发送平台。修筑的便道应能够满足运输车辆的进入,以保证材料的运输。

3.3.2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设计交桩记录和测量成果表对隧道口、隧道内的管线走向和隧道内混凝土墙位置进行测量放线,测量出进出隧道埋地弯头位置。在隧道的进出口设置两个水准控制桩,以控制进出口管线的高程。

3.3.3通风照明系统安装:1.因洞口庙隧道较长,发电机在洞内工作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的烟尘不易消散,因此须管道安装施工作业时进行强制通风以排除烟尘。动力电源采用发电机组提供。2.为安全起见,隧道内的通风和照明拟单独供电,管线组焊另配发电机。3.在通风和照明线路上,首先从距洞口30m处开始每隔20m在隧道顶部安装一个60W照明灯(采用防爆灯,单独配拉线开关);然后从距洞口20m处开始每隔200m同向设置一台轴流通风机,因入洞口高程比出洞口高,在出洞口设置压入式轴流风机,出洞口采用抽出式轴流风机,轴流通风机用膨胀螺栓和自制角钢框架固定在隧道内的顶部,轴流风机全部选用隧道专用,在隧道外统一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进行不间断地强制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山区隧道内存在穿堂风,故通风机的风向应与穿堂风的风向一致。

四.管线运送、布管

为提高管线运送效率,采用拖拉机牵引专用运管车将管线运至安装位置。运布管方法:先将运管车拖进隧道并将承载横梁打开,待运送的2根管沿隧道进深方向顺放且并拢放置于隧道口(2管总宽不超过运管车架内侧宽度)将运管车移至装管位置,将运管车承载横梁关闭,放松倒链把管线放置在承载横梁上并用绳索锁固。安装拖杆并挂在拖拉机拖钩内,启动拖拉机将管线拖入隧道。到管线安装位置后停车,并在运管车车轮下塞入斜木以防运管车下溜,卸除管线锁固绳索,收紧倒链使管线离开运管车承载横梁,卸除承载横梁。放松倒链将管线落地,将运管车回拖约7―9米,将2根管线滚动至隧道边墙处并临时固定,拖拉机自2根管之间、并穿过运管车回退,拖拉机回退至运管车后侧,挂上牵引绳,拖拉机回退将运管车拖出隧道继续装运管线。

五.隧道内管线施工

5.1隧道内管线组对:隧道内管线组对:隧道内组对、焊接用吊架及发电机运送车移动均由卷扬机的收放控制,吊架移至第一根管(φ457、φ813)中部将其吊离地面,高度以适合焊接为宜,在管底塞垫土袋后回落卸载,将吊架向前移至第二根管中部并将其吊起与第一根管组对,发电机运送车向后移动至第四根管中部,将第三根管滚动移至安装位置,将吊架移至第三根管中部进行组对,依次完成组对洞内管线。

5.2隧道内管线焊接:隧道内电焊机、角磨机等动力设备电源由柴油发电机提供。将柴油发电机及电焊机放置在运送小车上,由卷扬机牵引至操作位置。管道焊接应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焊接时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员一直在现场监护,采用测氧仪测量洞内氧气含量,用烟尘浓度测量仪器测量空。

5.3无损检测、防腐、补口:管道检测合格进行焊口的防腐补口,将喷砂除锈设备安放在发电机运送车上,通过卷扬机使其就位到相应位置,再通过接长喷砂管的方式,完成管道喷砂除锈和防腐补口。

5.4管道就位:隧道内管道焊接、检测、防腐补口完成后,按照设计位置、高度进行调整,将管道就位,管道就位采用管线组对吊架逐根起吊,将编制土袋部分抽出。

5.5清管、试压:管道就位后,按照设计要求对隧道内管道单独进行清管试压。

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工程工艺流程规范进行施工。

2建立质量保证机构,由队长负责现场的质量管理,广泛开展工序“三检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解决。

3施工中做好标志,如材料标记、检验标志、焊接标志、管口标记、防腐标志及其它标记并提供记录。穿越段所用材料要有合格证,防腐管材要有防腐出厂检验单才可使用。

4穿越段管口采用X射线拍片合格,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5对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前的质量培训工作,做到人人对施工规范心中有数,提高施工群体整体的质量意识。

6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施工工序衔接,加强质量检验,把好组对、焊接以及防腐检验关,提高隧道内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

七.安全、环保(HSE)措施

7.1 HSE方针

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7.2 HSE目标

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特种设备100%检验合格;项目经理、安全员持证上岗;杜绝重大安全事故;污染物达标排放;工程施工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7.3 HSE控制措施

工程开工前,由该项目的HSE管理组织机构对施工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特点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公司的Q/HSE体系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工程的HSE控制措施,严格进行项目工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预防污染措施。

7.4 安全要点

7.4.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HSE监督员和机组HSE监督员对所有参与隧道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各工种巷位职责;隧道施工HSE保证方案;各个工种作业应注意事项;健康知识;各项应急准备、有限空间风险识别知识(如烟尘、空气流通不良、塌方、洪水等)和现场急救措施。

7.4.2开工前,组织现场紧急情况的应急演练,包括窒息复苏演练、紧急情况逃生演练等,通过演练促进应急措施的落实,同时完善应急方案。

7.4.3建立并严格执行隧道进出登记制度,所有进入隧道施工及参观、检查人员必须经授权许可,并进行登记。参与隧道施工的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手套、劳保鞋,并佩带安全帽,所有人员参加班前安全会议,否则不允许进入隧道内施工。

7.4.4进行隧道内管道施工时,在施工作业面配备专职的HSE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在隧道外安排急救人员,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仪器,以准备当洞内施工人员发生意外伤害时进行紧急救护。

隧道口预制场地、卷扬机安装场地要压实、平整,做好防止塌方、滑坡的防护工作。

7.4.5隧道施工前,对隧道施工用设备包括电焊机、卷扬机、导链、导链架、吊具、钢丝绳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缺陷及时进行检修维护,缺陷严重的坚决不能用于工程施工,以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

7.4.6进入隧道施工前,对隧道洞壁、洞顶进行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支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7.4.7在隧道内安装照明、强制通风设施时,要作好临时照明、通风(轴流风机用橡胶电缆,随安装人员行进工作)。隧道内施工的同时加强通风措施,并随时检测隧道内氧气及有害烟尘的浓度,发现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以确保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安全;隧道内的动力及照明线要保证其绝缘良好,动力线安装在洞壁远离施工操作面的地方,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7.4.8洞内作业场地必须平整、规格化,严禁乱堆、乱放物品,并在隧道底部用荧光漆画出1m宽的通道,施工通道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以保证施工人员的进出方便。

7.4.9管道在由洞口进入隧道时,小车跟随人员要注意警戒,避免小车与隧道内施工人员发生碰撞,小车设置警示灯。

7.4.10只要有人进入隧道作业,就必须打开照明设施和强制通风系统。

在隧道洞口和洞内施工作业面上配置2-3对讲机,保证隧道两端和隧道内部施工作业面的通讯畅通。

7.4.11管线就位前检查龙门吊架、吊具的安装情况,并重点检查吊架焊缝连接处是否有裂纹及开焊,吊架支撑点选择是否合理,无误后方可作业。起吊时,必须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7.4.12建立完备的人员、设备和安全施工撤离措施,并宣传到每个施工人员。

7.4.13在洞口和洞内施工作业面设立各种标志牌和警示牌,包括进入的危险标志、注意标志和警示标志、有限空间的指示标志、禁止吸烟和及时关掉电源的标志,标志设在视线良好,明显的地方。

7.4.14在洞口的HSE监督员随时监督和掌握洞内人员的施工情况以及设备的动态信息,并坚决禁止非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正在施工的隧道内。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6

1 事故经过

某公司采用气动隔膜泵将70%浓度的浓硝酸流加到玻璃钢硝酸储罐内,然后通过加水稀释至5%浓度,用于乳酸钙蒸发器列管的CIP(Clean In Place,称为:原位清洗或在线清洗)清洗。2009年5月该公司决定停用该套CIP清洗系统,欲将原稀硝酸储罐改为稀盐酸回收储罐,用于回收阳离子交换柱再生时产生的部分废稀盐酸。待稀硝酸罐打空后,该公司安排了一支外施工队开始技改配管。2009年5月13日上午,PP管线已安装到稀硝酸储罐附近,施工人员拆除了硝酸罐底部放料管和罐顶进料管,下午4∶20左右施工人员在硝酸罐上方的格栅板平台上动用电焊安装PP管线支架,施焊时焊渣四处飞溅,部分焊渣沿格栅孔隙从罐顶敞口法兰处掉落到硝酸罐内,导致硝酸罐内爆燃,罐内部因过火,部分玻璃纤维及树脂层烧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下面以此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以避免此类起事故的重复发生。

2 事故原因分析

爆燃事故发生后,经现场勘查,并向事故发生时在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笔者认为是玻璃罐内硝酸发生分解,罐内积聚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又遇飞溅的熔融焊渣是引起这次爆燃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3 爆燃反应分析

(1)氢气——若罐内有氢气,由于氢气比重小,易积聚于罐顶部,发生爆燃事故后,燃烧损坏的部位应主要位于罐顶部位置,但从现场勘察情况看,罐内实际烧毁部位位于罐体下段部位,可以排除罐内有氢气。另该区域的蒸发器及管线均为316L材质,焊接形式采用氩弧焊,因此施工过程带入铁件或铁渣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即使该罐内有铁件,少量的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会生成硝酸铁和一氧化氮,无氢气产生。反应方程式:Fe+4HNO3=Fe(NO)3+NO+2H2O,

蒸发器列管清洗后的废液均去废水系统,通过CIP清洗向硝酸罐带入铁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以上两个方面均可以判定罐内无氢气。

(2)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HNO3、NO、NO2)——流加到罐内的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反应式如下:

4HNO3=4NO2+2H2O+O2

3NO2+H2O=2HNO3+NO

根据此反应,罐内NO、NO2和氧气是存在的,在配管前罐体下部放料管口、罐顶进料口和罐顶排气口均是敞开的,在罐顶格栅平台上焊接PP管支架时飞溅到地面的部分熔融焊渣沿罐顶敞口法兰处(进料口)掉落到硝酸罐内,发生了燃烧反应,反应式2NO+O2=2NO2,另NO、NO2、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属于助燃物质,玻璃钢罐体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和玻璃纤维,属于可燃物,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罐内爆燃,但由于罐内的空气和助燃物(NO、NO2)含量有限且爆燃后罐内呈正压,燃烧过程难以为继,因此爆燃后随即自行熄灭。NO、NO2比空气重,积聚于罐底部,从罐内的过火痕迹和损害程度看,损坏部位主要位于罐体下部,这也印证了罐内的助燃气体主要是NO、NO2和空气。

因此笔者认为该起事故的原因是硝酸分解,又遇点火源(熔融焊渣)造成。

4 事故预防对策

根据火灾爆炸理论,必须满足3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发生燃烧是这三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从破坏火灾爆炸的条件着手,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实行动火作业安全许可,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安全许可可参考表1: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

(2)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THM:Total Hazard Management),辨识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评估来自危险源的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从而真正达到事故预防为主的目的。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和承包商安全素质。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多做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安排承包商进行施工作业前,必须针对具体施工事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7

2.1对工程安全的辨认和识别

在当代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对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认和识别时,往往应用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分析,让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现场情况,这样既能增强工作人员辨别和识别危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安全风险也能得到预防。某发达地区变电所根据其工程具体施工状况,并结合其列出的危险源清单等内容对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得出的相关数据作为重要危害源和安全危险源清单的依据。根据此清单,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具体监督。

2.2对电力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应该在新时期电力工程开工之前就应该配备好,这样可以直接按照计划开展工程。某发达地区变电所在监督管理方面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施工用电安全

该工程为了保障整个工程用电的安全性,特地将变压器建设在安全的方位,而且专门配备了低压设备,与此同时,将内部备有漏电保护开关的电箱分别安放在搅拌站、主控楼等地。这样既科学又合理地保障了整个工程的用电安全。

2.2.2模板工程和焊接作业的安全措施。为了避免过高的强度,该地变电所主要使用双面硬模竹胶板,而不是强度较强的单面竹胶板。而在焊接作业方面的安全措施,不仅包括一般焊接要求,还需要格外主要高空作业的焊接安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2.3施工现场及周围安全管理

该电力工程并不是建在郊区,而是位于人口众多的居民区附近,所以在施工中制定了相关的保护环境条例,做到文明施工,并采取具体措施严禁有害气体、固体、液体的随意排放,不能因为电力工程损坏居民利益。该变电所施工中,还格外注意了施工大型设备和车辆的管理,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防止因机械等设备的老化而发生事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出现。在此管理中,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方法和维修水平。

2.3工程安全控制管理系统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电力工程,加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利用先进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关键。比如具有信息化的管理策略,在进程进行中对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将电力工程的施工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在此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方便了变电所各部门之前的联系,并通过网张对电力工程的施工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了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项目主要也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员素质和施工项目的定期检查;其次是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和所处环境等。还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对随时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对现场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制订管理措施,通过此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次,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主要是结合监理单位中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8

2018年认真贯彻落实分公司和车间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对照车间督查举一反三整改存在问题和隐患,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年实现了零伤害,主要事迹如下:

一,安全方面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们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的首要工作,并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班前、班后给员工灌输安全思想、安全知识。

(2)、在周安全会上全员学习维修安全知识。

(3)、安排工作时把安全隐患、危险源分析给员工,督使他们正确的防范。

(4)、认真组织全班职工“一日一题”危险辨识,正确辨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5)严格执行无轨设备维修保命条款和零伤害条款,对锤击作业,台车维修动臂作业,焊工焊接动火作业,这些年频发的事故,有一个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生产方面 

生产方面我班抓点检 重日检 强周检 保月检 轻年检。

点检工作:实行车辆承包,做到了设备到人,责任到人,谁点检谁负责。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9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受到社会、政府、施工企业等各方面关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全面、准确的系统辨别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施工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采取最佳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经济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效应。

二、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一)概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条文说明中表述更为合适,即各施工企业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要求,根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别出危险源,列明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一一评价,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并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二)辨别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及一些事故案例,可作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别的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第2.0.10条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应以汇总表的总体得分及保证项目达标与否,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对建筑施工事故的类别、发生部位进行全面的统计,也是辨别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

(三)辨识和确定。常用方法有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辨识主要采用经验分析法,通过对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测表,依靠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或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对照施工现场情况评分,扣分的部位、工序等就是施工现场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评估其风险大小以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从中筛选出施工现场优先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施工现场通常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其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取决于以上三个因素的乘积,即D=L*E*C;D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需增加安全措施,调整D值的容许范围。根据经验D值在160分以下,可将危险源纳入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控制,D值在160分以上的被认为是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施工现场存在这样的活动、作业、设施和场所等就是重大危险源。

(四)主要类型。存在于施工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使用存放等的重大危险源包括:脚手、模版和支撑、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运行、深基坑施工等结构失稳,造成机械倾覆、结构坍塌、人员伤亡等事故。高空、悬挂、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佩戴安全带等原因造成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施工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火灾等事故。工程材料、设备、构件的存放、倒运和吊装等造成坠落等事故;存在于施工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包括:储罐容器内焊接、室内装修、地下掘进及管道施工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和中毒。深基坑开挖、井点降水可能造成周边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倒塌等事故。施工期间受自然条件如台风、沙尘暴、洪水等袭击,造成结构失稳、人员伤害等事故。临建民工宿舍、食堂、仓库及工地围墙等因防护不到位、安全间距不足造成中毒、坍塌、火灾等事故。

三、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整治

(一)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满足原则。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工程建设各相关方的其他要求。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征求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审批后实施。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二)控制和整治措施。预防和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等,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提前采取健全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电压、漏电保护装置等。降低和隔离风险,在难以预防和无法消除危险源的情况下,可采取降低和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如临边防护隔离、降温防暑措施、避雷装置、减震设备等。个体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高空及悬挂作业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危险环境中施工穿好防护鞋等。检查和警告措施,对操作人员要严禁“三违”,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巡视,严格处罚。对危险因素较大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声光报警装置等。教育和培训措施,施工单位应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对建筑施工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同时搞好传、帮、带。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之掌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0

探索建立健全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如何使训练中的隐患得到及时治理,训练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消减和控制,是每个参与操作训练指导人员的重要工作。作为陇东员工安全训练教学实训基地,训练基地发生事故的类型、产生事故的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以及事故的应急处理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旦发生事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对学生、教师、单位,甚至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都是特别明显的。因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分析训练安全风险,全员参与风险识别,杜绝训练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的最大风险在基层,在一线各岗位,而对安全风险最有识别能力、最有防范经验的也是一线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理应是安全风险识别活动的主体。

一、训练风险分类

陇东员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油田员工和学生安全技能操作训练,并承担油田主体专业采油、采气、油气集输、井下作业及与之相关的管、焊、钳、车、电工等初级、中级、高级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由单体工位区、流程区和多功能综合训练厅三部分组成。

根据现场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安全风险:

1、设备运转风险:最常用的设备砂轮机、台钻、手提电钻、自动套丝机、切割机、车床、抽油机等。

2、用电安全风险:所有电动设备,特别是电焊机、切割机、车床、电动套丝机、抽油机等。

3、工具使用风险:主要有钳工、管工、管路安装所用的锉刀、钢锯、榔头、管子铰板等一系列小工具。

4、训练项目风险:如焊接训练、管路安装、抽油机操作、外线电工训练。

5、高空作业风险:外线电工高空线路安装、大罐量油操作。

6、火灾风险:用电器火灾、易燃气体(乙炔气)火灾。

7、人员拥挤踩踏风险:室内训练。

二、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1、安全预防。一是建立了技能训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建立《技能训练危害因素评价及控制台帐》;三是训练区域摄像视频监控。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训练部主管、专职安全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二是指导教师结合训练项目进行的专项安全教育和标准操作训练流程教育;

3、安全检查:一是实行“7S”管理,实训前对设备、用具安全确认;二是训练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检查;三是视频监控整个训练过程系统检查。

4、采取安全保护装置。对现有实训设备,运转部分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避免学员错误操作。如钳工防护网、外线电工保险带、抽油机防护栏、灌区防护栏等、焊工用电多级控制,电工室单路电路控制等。

尽管有以上措施,并不能说明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就已消除,还需要经常性的发现新问题隐患、制度更新完善、控制措施的经常性坚持。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好:

1、你所在岗位有那些安全风险?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建立那些控制措施?

2、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也就是经常性的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及辨识,如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等。

3、哪些设备有必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车床、气瓶、刀具等危险设施。钻床、砂轮机操作的安全隐患。

4、训练中如何防范学员违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误操作、劳保不符合要求;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

5、如何解决指导教师相对数量偏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安全监管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问题?

6、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你对应急预案了解多少?经常性学习与演练各类预案。

7、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有安全装置就一定安全吗?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1

武汉西四环汉江特大桥是湖北省武汉市西四环线吴家山至沌口跨越汉江的特大桥,桥梁两侧均靠近村庄,附近有河堤和城市环线及多条公路在旁边通过,交通便利。根据桥梁所处周边环境及位置,决定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该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需要进行支架施工,桥下不存在被交通或者障碍物的影响;二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把握施工的质量,尤其是桥梁变形相关问题;三是施工时,其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免除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便于施工安全方面的管理;四是不易被外部周围环境影响,从而不会影响施工的进度;五是可以节约施工成本。本文通过介绍武汉西四环汉江特大桥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安全O理工作,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理要点进行交流和探讨。

1 工程概况

该桥梁工程桥跨布置为(77+100+360+100+77)m五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大桥桥式布置图如下:

主梁采用双边箱梁截面,主梁顶面宽43.6m,设有2.5%的横坡。梁高4m,顶板厚28cm,底板厚40~50cm,斜底板厚25~35cm。全桥共113个梁段,分为两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主塔墩顶0号梁段共1个,节段长22m,边跨23个6m标准梁段,15#号梁段长2m,16#号梁段长10m,中跨28个6m标准梁段,边跨现浇段长13.62m,25#号梁段为边跨合拢段长2.0m,29#号梁段为中跨合拢段长2.0m。每个标准节段斜拉索位置均设有厚度为40cm的隔墙。每个标准节段混凝土方量为231.72m3,重力约为616.7T。除边跨直线段、边跨15#、16#号梁段、0#、1#梁段采用现浇支架施工,其余梁段都采用挂篮施工。

2 挂篮系统及工艺流程

该桥主梁挂篮采用长平台牵索挂蓝,总长17.5m,宽度49.1m。主要由27个主要构件组成,最重的为主纵梁,单个构件重18.8T,整个挂篮重约285T,宽度及重量均居目前国内同类型挂篮之首。

牵索挂篮由承重系统、悬吊系统、走行吊挂系统、模板系统等组成。

承重系统主要由主纵梁、次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走行挂钩、腹杆、小纵梁、三角架及垫梁等构件组成。其中主纵梁、次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走行挂钩、腹杆为加劲钢箱梁,材质为Q345B。其余均采用Q235B型钢制作。纵梁与横梁各节段之间、主纵梁与挂钩之间以及各腹杆的连接均采用10.9级M24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三角架与主纵梁和前横梁之间采用销接,其余均采用粗制螺栓拼接。

悬吊系统由牵索接长装置、中外吊挂、中内吊挂、后吊挂等组成。牵索接长杆采用圆钢,其与斜拉索之间采用软牵引平行钢丝束过渡,以利于拆装。中内吊杆采用Φ65圆钢,中外吊杆和后吊杆Φ55圆钢,材质均为40CrNiMo,σS≥835MPa。由于挂篮施工节段较多,各构件需要进行多次张拉,需密切关注其疲劳状况,及时补强或更换。

走行吊挂系统由挂钩、平衡千斤顶(100T升降过程保持挂篮平衡)、反力轮、滑道、顶推千斤顶和反力座组成。为减小走行阻力,在滑道上加焊4mm不锈钢板,保持滑道内清洁,并及时涂抹油。

模板系统,本套挂篮模板底模、外侧模、横隔墙模板采用新制钢模,由6mm钢板和∠63×6组成。内模和端模由工地自行选择,内膜支撑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架。底模在工厂分块加工制作,运输至现场后,再拼装成整体,精确调整其位置并按设计设置预拱度后,将底模与承载平台上大肋焊接固定。

侧帆由上侧模、下侧摸、侧模桁架、调节撑杆组成。下侧模及其桁架在工厂分块制作并预拼好后,运至现场组拼成整体,然后安装上侧模及调节撑杆。脱模时,先收缩调节撑杆,让上侧模与箱梁脱离,再整体下放挂篮,使下侧模脱离混凝土面。

其主要工序为:挂篮走行到位和吊杆固定好后挂设斜拉索和初张拉底模系统安装索导管安装钢筋、预应力安装腹板模板安装顶板模板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50%时斜拉索第二次张拉混凝土浇筑100%且预应力达到张拉条件时张拉预应力斜拉索第三次张拉体系转换(斜拉索由挂篮转换到主梁上)。

3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安全监理

3.1 确定安全监理的方针

根据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特点,必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进行危险源辨识

根据工程实际,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3.2.1 挂篮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交叉作业时段较多,用电设备也较多,因此危险源最大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是高空作业中的高空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设备垮塌事故等。为此,在危险源辨识中将大桥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危险源进行处理,因管理不善、不到位等因素进行评价,运用LEC评价法,对挂篮各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地质、气候因素进行逐一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

3.2.2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危险有害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安全管理、机械设备以及环境。

第一,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单位无相关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配备的各类人员不符合工程所要求的层次,作业现场管理混乱,都是造成事故的隐患,轻则财产受损,重则人员伤亡;(2)人员违章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没有进行认真培训、技术和安全交底违反操作规程,或制定的劳动纪律不遵守,就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3)特种作业人员违规上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离岗三个月之后复工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本工程涉及到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焊工、塔吊司机、起重机司机均需持证上岗;(4)违章指挥或调度不当:本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材料、设备、人员多,场地环境复杂,管理人员指挥调度不当或为赶工期,使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均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第二,设备、材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造成质量事故的同时,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2)电气设备安全措施缺陷:施工用的电气设备未采用与其本身相匹配的安全措施,如没有采取防雷接地、一C一闸一漏一箱等措施,可能对工作人员形成电击伤害,尤其小型移动电气设备是施工人员最易部分;(3)特种设备未经检测:施工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因材质、设计或使用不当等也可能发生事故,大型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第三,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大风:施工时所用的塔吊已有130m左右的高度,一定级别的风力和不当吊装就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倾覆、位移,进而形成安全事故。雨、雪、雾、雷电:易使人员滑倒、行驶车辆侧滑,雪天使作业人员产生眩晕,这些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雾天能见度降低,影响吊装及行车安全。工程所处地区属于3级防雷区域,可能遭受雷击伤害,大型机械设备和用电设备没有安装防雷接地或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轻则设备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2)社会环境:挂篮施工现场及下方没有采用全封闭,因而闲杂人员比较容易进入现场,一方面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区域受伤害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闲杂人员随意操纵开关、按钮,甚至偷盗材料、设备都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3.3 安全监理措施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特点,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通过辨识重大危险源,分析危险因素,在工程施工各步骤中抓好“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的工作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安全生产。

3.3.1 在施工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包括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跨高速、道路、铁路的交通安全防护方案等,并提出相关要求和意见,如挂篮材质、焊缝检测、提升、荷载试验的应力、应变检测、挂篮前移、锚固等环节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桥面临时荷载的堆放等细节,确保挂篮施工安全顺利实施。同时,认真审核进场的特种设备、特种人员,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及人员入场施工。

3.3.2 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并检查安全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

3.3.3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电工、电焊工、机械驾驶员、机械工、吊装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进行检查,并监督施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培训,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3.4 检查施工现场安全人员到岗、安全设施配置、施工人员行为及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3.3.5 不定期检查所有进场机械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和维修记录以及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并核查施工现场大临设备、特种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

3.3.6 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看是否满足三级配电,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等要求,杜绝临时用电安全隐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3.7 针对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工序和施工步骤,安全监理人员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3.3.8 该桥单套挂篮宽49.1m,长17.5m,高1.5~2.5m,自重285t,宽度及重量均居目前国内同类型挂篮之首,挂篮安装、制造难度大,驻地办为有效地保障挂篮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专门派人驻场监督挂篮的制造。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2

1.1安全生产管理概述:①安全生产概念。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用的生产资料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执行所执行的一切措施和活动,生产过程中要避免发生各种灾难性事故,如: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生产中的所有措施,都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为目的。②安全生产主要内容包括:1)将劳动安全法规贯穿生产全过程,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相关安全制度,采取一切措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隐患,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和检验设备。2)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安全操作,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3)为了将不安全的因素一一排除,应该全面分析,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4)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与休息结合,更加人性化,应该不断改善安全装备和劳动条件。③使安全管理概念深入人心。

1.2天然气管线安全管理现状:1、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够强。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出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管理与企业之间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长期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设备老化,缺乏健全的安全生产投入常态机制,天然气泄漏事故频频,火灾事故多发,特大事故略有增加。3、安全生产监管薄弱,职能转变和履行职责存在着差距。主要是执法主体工作力度不够大,执法不严,惩处不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一些管道建设单位以罚款取代停止整顿,结果经营单位隐患长期得不到纠正,有的最终酿成大祸,付出了血的代价。

1.3结论与建议:①总体来看,天然气管道失效的 原因主要是外部影响、腐蚀、焊接和材料缺陷。②管道从投产至终结其事故率一般遵循浴盆曲线,随着输气管道不断向高等级、大口径、厚管壁方向发展,同时采用优良的防腐材料、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质检标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管道事故都将会趋于减少。③必须从提高设计质量、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和强化运行管理等方面着手。对事故统计的内容也应分类明确说明,以此建立管道运行管理的基础数据。

2、天然气集输管线失效原因分析

2.1管线直接破坏因素

1、腐蚀破坏。腐蚀即变质、破坏和性能恶化等事件,腐蚀发生的环境是材料与其所处环境介质之间。集输管线内部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与水结合后就会产生酸,直接导致管线内部腐蚀。此外,管线暴漏在大气环境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是管线外部发生腐蚀,如穿孔,应力开裂等,后果比较严重,直接导致管线泄露。

2、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是指管线外部形态发生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段裂发生需要长期的受力不均作用为前提,疲劳破坏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断裂,危险性较大。

2.2人员及安全管理因素

1、违章作业:违章作业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操作错误等。

2、安全管理不规范,主要包括: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2)安全管理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不力;3)安全意识薄弱。

3、职业安全健康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高温、低温等。噪声环境中工作缺乏防护措施,可引起听觉疲劳,长期无防护地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持续工作,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这些因素将通过对操作人员间接的对设备和管线造成影响,使得管线失效。

3、天然气集输管线安全技术措施

3.1风险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资料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程度,确定其危险性,风险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定性风险评价:定性风险评价方法是指对系统的危害因素全部按事件“不发生”或“发生”的分析程序,来定性评价系统危险。

②定量风险评价: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是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数据和资料统计分析,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系统的风险进行定量计算。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伤害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法。

3.2危害识别及分析方法

①概述: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识别是指认识危害(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判断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和客观条件因素。

②危害因素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6大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如设备缺陷,防护缺陷,振动噪声危害,电磁辐射,灼伤冻伤,信号标识缺陷等)。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自然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3)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不到位,强令冒险作业等)。4)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如作业空间受限,标识不清,工具不适合等)。

4、提高天然气集输管线安全运行探讨

4.1概述

天然气管线运输安全不仅是企业的事情,它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做好天然气管线安全工作,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健全天然气管线保护长效机制。

4.2加强天然气管线设计、建设安全管理

4.2.1严把施工质量关:①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组织方案,确保符合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实际。②对施工重点工序尤其是管线焊接严格管理。

(1)组织监理对焊工进行资质审查并现场考核,合格后方可施焊。焊接过程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要求进行;(2)管线下沟时严禁损伤防腐层,采用电火花检漏仪和音频检测仪检查,发现漏点及时修补;(3)对穿越段焊口进行100%射线和100%超声波探伤。

结论

通过各种书籍期刊及网络对目前我国天然气集输管线的安全生产及运行情况进行了查阅,总结了目前天然气集输管线现状,并且对集输管线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原因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最后对天然气集输管线安全运行进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天然气管道的输送介质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介质中含有的粉尘等杂质,使敷设的管道处于内外腐蚀条件,加上环境、管材、操作失误乃至人为破坏等因素,管道的安全受到众多因素的威胁,目前天然气管线管输利用率低,旧管道自动化水平低。

参考文献

[1]杨祖佩,高爱茹.我国天然气管道现状与发展[J].城市燃气,2002,12(334):19-22.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3

我公司氨罐区现有2个液氨球罐(V=400m3)、2个液氨卧罐(V=100 m3)、3个液氨缓冲罐(V=18 m3),最大储存量为447.8吨,储罐操作压力要求不超过2.06Mpa,正常工艺温度为-11℃~10℃(一般为8℃)。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有恶臭气味的轻度危害毒物,能造成人员中毒,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因此若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中毒、爆炸、火灾等事故,甚至污染周围环境,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目前,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危险物品的普查基础上,储存或者生产场所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规定的临界量。另外,国家安监总局于2003年11月3日下发的《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2003]159号)中,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下开采)等12类,其登记范围更大,临界量更小。

四、组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明确导致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事件

通过对氨罐区生产子系统进行危险性预知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危险、毒物危害和电流、机械、高处坠落、噪声、低温、化学灼伤、腐蚀伤害等,其主要的、严重的危险危害因素为火灾、爆炸(化学或物理爆炸)、毒物危害。

为了预防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应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

液氨贮罐(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焊接裂纹、液氨对贮罐材料的应力腐蚀、安全附件失灵、检验问题、超压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等因素产生物理爆炸。

液氨贮罐或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加工制造、安装时的缺陷、材质的腐蚀等,都会使设备出现裂纹,使液氨泄漏,液氨一旦泄漏后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或环境污染事故。

通过对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和液氨燃爆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本文略),导致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的基本事件有20个,导致液氨燃爆事故的基本事件有16个,只要有效地控制这些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完全可以预防火灾、爆炸、中毒、污染事故。所以制定预防对策措施应以这些基本事件为依据。

五、开展安全评价评估,明确潜在危险程度和事故模拟后果

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评估。其中,对重大危险源潜在危险程度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单元)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及严重程度,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系统(单元)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标准。我公司在安全评价中采用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氨罐区的火灾、爆炸、毒性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现实危险度为高(2类),并提出了要特别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落实整改,在安全预防措施和防火防爆防毒措施上应进一步加强。

在安全评价评估中,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是危险源危险分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对厂内职工、对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常用大气中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和沸腾扩散为蒸气爆炸(BLEVE)伤害模型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几率最高的是液氨泄漏中毒事故,若发生一般事故,波及范围达罐区及周边操作岗位,发生重大事故,波及范围可达周围厂区和附近居民。

六、制定、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1.单位及危险源等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专职应急救援机构装备配备情况与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紧急处理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8.危险区的隔离与事故现场保卫,9.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2.应急救援保障,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与现场恢复,15.应急培训计划,16.演练计划,17.附件等。

为保证应急救援预案得到有效落实,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和足够的物质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制定实施监控防范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重在预防,根据危险性分析与预测和安全评价,认真制定、落实监控防范措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监控防范措施的制定应从人―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我公司氨罐区的监控防范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危险源重点监控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值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

2、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已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完善各种管理档案,并向当地安监部门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3、精心操作,持证上岗,认真执行工艺指标,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与保养,并做好记录。如:严格控制液氨贮罐的液位,安装液位高低位报警器。在来氨的合成岗位的放氨操作,装设超压报警装置,放氨压力表保证灵敏准确。

4、贮罐上的各种安全附件要保证灵敏可靠。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检验后应加上铅封。磁性翻板液位计显色保证清晰明显。

5、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管理规定,对贮罐和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坚持定期检验,有超标缺陷的贮罐、管道,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检验周期应按规定和具体情况而定,每次检验情况要详细记录。

6、预防应力腐蚀,使用中应尽可能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低湿贮存。发现裂纹补焊时,在焊接工艺上采取措施,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7、加大对抢险抢修、个人防护、医疗救护、通信联络、堵漏器材、报警装置的投入,如空气呼吸器(或气氛呼吸器)、过滤式防氨面具、防化服、管道裂条包捆套装、法兰夹具、带压堵漏剂等。岗位上按规范配置消防栓和消防器材,设置氨泄漏报警仪。各类防护、抢险等装置、器材、用品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8、罐区应设防护堤或低位事故槽,排水系统要设安全水封和截止阀。

9、罐区内电气、仪表设施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执行动火安全作业规程。防雷、防静电接地要定期检测,保证合格。

10、认真细致制定安全检查表,定期对照检查表逐项逐条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做好整改记录和信息反馈。

1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责任态度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使其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及其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相应的应急救措施和各种具体管理要求等。

12、对作业场所的氨尝试定期检测,对岗位作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指导作业人员了解工作场所的有害有毒因素和紧急救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3、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定期检查岗位监控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