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实用13篇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1

因为电力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工程,所以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前期的重要一环,具体内容则包括:从经济和技术角度上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和确定工程的建设方案,确定所建工程的规模和建成投入运行后的时间,同时还要分析和选择合理的线路,以防止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出现返工等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电力工程这类行业性工程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进行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来说,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编制投资估算文件、对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对项目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以及分析经济敏感性等工作。虽然当前普通工程建设项目也强调进行可行性分析,但电力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所以其技术经济分析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要求较高,尤其是涉及到很多专业性较高的技术,同时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表现为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较多且难以进行有效控制;(2)当前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粗放,没有针对具体工程进行分析,而是参照已有类似规模的工程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3)工程造价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并且难以控制;(4)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才能收回投资成本,所以要求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和投资估算必须同期完成;(5)在进行建设方案的比较选择时,需要以输变电工程的整体为单位,对经济、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与比较。

三、电力工程建设在技术经济分析的深度要求

在当前已出台的各项规定中,要求电力工程的可研估算工作要拓展内容深度,一般必须具备以下内容:编制工程估算的说明文件、工程具体规模、造价分析、专业汇总估算、年差价计算、调试费计算以及其他费用的计算表。此外,还要包括建设阶段的贷款利息、工程勘测以及设计成本花费等内容,对于工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和材料也必须编制价格汇总表。在进行可研估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工程的造价水平,除了要确保所投建工程满足限额设计指标外,还必须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不能仅仅以满足限额指标为要求。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2)编制的估算文件要清晰明确,要能够清晰地表明所投建工程的规模、技术要求以及基本条件等内容,估算过程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定额标准,估算内容要列明相关设备以及材料的来源和价格等;(2)对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等其他费用,要明确列出费用计划以及依据;(3)工程施工费用、建设场地的清理费用要分别制定计划;(4)对于工程预备费、设备材料的基本价格、施工人员的生活福利等要满足政府核算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如果工程相关设备、材料需要进口,还需要就外汇额度、汇率、用途等进行专门说明,并专门就进口的设备、材料等编制费用估算表。在进行估算时,还必须对其他建设方案进行相关论证,并与所采用的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来说明方案确定的依据。最后,电力工程的经济技术性评价分析还必须对工程的资金来源、资本金的比例和币种以及其他费用等进行详细说明。如果资金来源是贷款,还必须对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进行特别说明;进行财务评价时必须要以原始数据为依据;根据施工周期、还贷期以及还贷后的运营收益对工程投资收益进行分析和说明。如果工程的资金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那么还需要对不同渠道的融资进行经济性比较,以选择出最佳的融资渠道;对投资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和说明;最后还要建立全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所采方案进行全面的经济性评价。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财务部门的收益、投资回收预期和周期、投资的利润、资本金的净利润、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等。

四、现阶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工作复杂造成技经工作缺乏主动性

电力工程与一般建设项目不同,它涉及面广、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导致影响工程造价分析的因素很多,而这些都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到工程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除了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包括编制投资估算和进行财务全面评价,工作量大且复杂,而且还极易受到工程本身的动态性影响,造成技术经济分析人员难以实时地追踪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往往只能单纯地根据手头上现有的资料制定工程造价,更谈不上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地指导。

2.技术经济工作缺乏重视

无论对于何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的最终造价都会影响巨大。但因为受到以往模式的影响,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技经工作的现象。此外,我国电力建设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步很快,但与此相配套的工程决策阶段的技经分析工作却没有同步跟上,具体表现为文件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分析内容不够深入等等,造成技术经济工作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现实中,因为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存在一个绝对统一的参考标准,只有以工程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济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对投资决策阶段的科学管理

要积极借鉴国外同类工程对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形成科学化的项目投资决策管理流程,以提高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对于投资估算工作也应从经济角度向投资方进行可行性论证,要向投资方证明所投建项目具有可投资性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严格执行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特征的造价计价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特征的造价计价方法。要做好技经分析工作,就要严格执行当前的造价计价方法,并在全面分析所投建工程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工程项目的造价方案。

3.改善前期工作

在决策初期,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研究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建筑结构、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建设标准以及设备、材料等因素对最终工程造价的影响等,以实现在工程决策初期就能对工程总投资进行有效控制。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2

在我国,长期以来只重视林业政策目标、方向、设计、决策、制定以及林业政策与其他部门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而对林业政策的绩效评价和如何通过绩效评价来优化林业政策的研究却很少[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7]。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做了分析和研究。随着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升温,国家和社会对于林业综合效益的认识越来越深,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论述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尤其是从1998年起,我国相继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这些林业政策已陆续显现出效果,对于政策绩效的评价研究越来越多。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学者们阐述了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的定义、特点、方法和内容,并尝试构建了评价体系。如以经济政策绩效为出发点,提出了林业政策绩效的评价方法和内容[3];对林业重点工程投资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思考[8];对林业重点工程的绩效审计进行了探析[9];对我国林业支出项目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索[10-11];从林业财政支出的角度,尝试建立了林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指标体系[12-14];黄渝祥和刘俊(2005)专门就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方法作了介绍和研究[15];研究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16];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我国林业外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分析[17];进行了基于Agent的林产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模型研究[18];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黄土高原400~500mm降水带内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和结构优化[19];分析了我国林区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主要缺陷,对相关指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20]。

针对不同的林业政策,学者们也做了相应的绩效评价和实证分析,尝试和探索了绩效评价内容、方法和体系的构建。如对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林业制度安排进行了绩效分析[21];针对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和改革的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22-23];对“十五”期间宁夏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绩效评估[24];对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绩效评价[25-26];对不同林地产权配置进行了绩效分析和比较[27];对当前西部开发实施中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沙治沙等重大林业政策的评价[28];对各省(市、区)的退耕还林进行了相应的绩效判断和评价[29-38]。

2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的特点

2.1时效性

林业政策的时效性是指任何一项林业政策总是在特定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不受时间维度约束的林业政策绩效是不存在的。林业政策绩效的时效性可分为3种情况:(1)超前绩效(相对于林业政策正式实施而言);(2)同步绩效;(3)滞后绩效[3]。

2.2关联性和复杂性

每一项林业政策都不可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各种林业政策要实现的是一个多元目标体系,在这些目标体系之间存在关联性[3]。林业政策效益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货币化的、有非货币化的[1]。在存在协同性的情况下,要综合分析这些效益,很难区分绩效中有多少是林业政策本身带来的,因此,绩效评价工作是复杂的,表现为间接绩效的存在[3]。有时候对于某项林业政策的绩效评价需要多种方法并用。

2.3针对性(独立性)

由于学术背景、关注点、研究地点和目的、理念等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于政策绩效的评价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出发,希望得到绩效评价的某一项或多项特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而言,生态学家较注重生态效益方面的绩效,而经济部门更重视经济统计方面的成果等。因此,绩效评价具有独立性特征,评价指标应具有独立的内涵界定。

2.4层次性

根据林业政策绩效的特点对评价目标进行分解,使得林业政策绩效评价具有层次性。如某一项林业政策绩效往往可分为生态、社会和生态效益,形成一级指标,在生态、社会和生态效益之下又可再各自划分层次,形成二级指标,从而将其细化以利于操作和计算等。采用层次性评价可以增加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3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3.1原则

林业政策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质量。为了得到一个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在选择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1目标一致性原则每一项林业政策的实施都有一定的目的,绩效评价的指标和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出该项林业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从林业政策的绩效目标出发,以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3.1.2全面系统性和简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林业政策的影响非常复杂,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必须涵盖所有的考评要点,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林业政策的评价要求。这就要求对评价对象的全过程(即投入、运作、产出、结果)都进行考察,设立指标。但是无论是从操作技术或是人力物力上来看,都不可能对每一项指标都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价。因此,绩效评价指标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指标体系必须简明实用。在完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具代表性指标,尽量做到简单明了。

3.1.3可操作性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实现条件及可操作性,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对某些指标进行取舍,对于那些难以获得甚至无法获得,或是数据精确度难以保证的指标,在考评体系中尽量少用或暂时不用,保证数据的可采集性[13,17]。评价指标和方法必须含义明确,具有可比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3.1.4发展性原则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使得林业政策的影响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而且绩效评价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些都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可发展的,必须随着绩效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公众对政府政策信息的认知需求而不断更新[10]。#p#分页标题#e#

3.2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评价方法不断涌现,丰富了政策评价的实践活动[1]。评价方法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从事物的质和量的角度,可划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方法论角度,可以划分为经验分析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从评价所涉及的工具,可以划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1];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可以划分为评议法和指标法;从是否考虑时间因素的角度,可以划分为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从评价指标上来看,可以分为单因素评价法和多因素评价法。综合来说,目前的林业政策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3.2.1对比分析法

根据林业政策及其绩效的特点,选取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政策实施的绩效大小和程度。对比分析法是目前林业政策绩效评价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还可分为成本效益比较法、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横向比较法等。例如,杜广民等(2000)运用比较法对1990-1997年水城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绩效进行了核查和评价,内容包括造林面积、林木生长量、封山育林面积、保存率等[39];梅莹等(2007)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退耕还林前后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林农收入等变化,作为对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评价的一部分[3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简单明了、概念明确、使用方便,能够很明显、直观地反映出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但是,林业政策产生的绩效往往与其他非林业政策因素(如社会经济政策、市场波动、人们的生活习惯等)产生的绩效结合在一起,单纯地使用对比分析法评价林业政策绩效时,有时候难以将其他因素产生的绩效区分开来,从而造成误判。

3.2.2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根据所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林业政策实施结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法往往根据受林业政策影响的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和访问,如政策的分管领导、实际操作人员、受影响农户等。如梅莹等(2007)为了解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对退耕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退耕意愿、退耕前后收入、退耕前后劳动力的转移、退耕补贴、林权证的发放、复耕意愿等[3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最有可能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能够真实地反映林业政策在不同群体中的影响。但是,问卷调查方法得到的数据比较主观[30],可能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

3.2.3费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任何林业政策的实施都有成本,在评价某个具体政策时,比较该政策的费用(成本)和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效益,从而得出结论,即基于折现的效益和费用大小来判断和评价项目、计划或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一种方法框架。林业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比企业的投资效益复杂得多,当林业政策效益不能用货币来衡量时,则要进行指标化或者指数化[1]。该方法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符合人们平时的经济评价习惯,也是一种非常直观反映林业政策绩效及其程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如公共支出中的公共工程项目[14]。且成本-效益分析法需要的数据量往往比较繁琐和巨大,可能因此增加工作量。

3.2.4层次分析法

由于林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现在的科研水平还难以对政策的绩效作全面完整地评价,因此,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并选取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赋予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评价。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1]。该方法的优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突出重点,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政策的绩效。但是,目前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的选择上还没能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规范,很多权重都是依照专家建议和以往经验而主观判定和选择,往往忽略了地域环境、时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权重分配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2.5时间模拟法

利用所获得的具体数据,对不同年份作绩效分析和对比的同时,也对政策效应做时间上的模拟,通过动态评价分析和预测林业政策随时间推移所产生的效益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应变力。该方法考虑到林业政策绩效的时间效应,但是由于林业政策实施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且对林业政策影响的因素众多,有些因素在进行林业绩效评价时可能还没有产生作用,影响因素很难把握。因此,当时间模拟法难以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时,可能会造成模拟结果的偏差。

3.2.6其他方法

绩效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因素分析法、分级评价法、加权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公众评议法、生产函数法等。在林业政策绩效评价中,往往不是采用某一种评价方法,而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从而为林业政策绩效评价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3.3内容体系目前,我国林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一些林业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11],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评价内容上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对我国林业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有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成本-效益评价指标4个方面(表1)。也有学者将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归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内。

4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的缺陷和建议

总体来说,我国林业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虽然学者们对各项林业政策进行了一些绩效评价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宏观的初步探讨,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有许多工作亟待加强。

4.1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评价方法绝大多数采用定性分析和简单推断,定量分析和模型分析水平低,所应用的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1]。因此,应加强与各学科的融合,借助经济学、管理科学等现代科学,丰富林业政策绩效评价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强其数据分析的能力。

4.2加强综合评价研究

林业政策的绩效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有些研究主要从某个单一角度分析林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宏观分析和评价,评价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够。如在进行生态公益林政策评价时,对当地财政收入的影响评价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价较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评价和农民的间接损失评价较少[26]。应该坚持全面系统性和简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综合评价的研究和总结。#p#分页标题#e#

4.3重视政策的制定、设计和管理评价

目前,林业绩效评价多是对于林业政策产生效果的评价,很少有对林业政策本身的制定和设计以及实施管理的评价与分析,而这显然应该是林业绩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将其纳入林业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之中。

4.4加强数据的长期和全面监测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3

引言

基于海外项目管理的特殊性,笔者就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关键控制中的一线实践作了经验总结和思索心得,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1.国际工程项目策划的目的

国际工程项目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海外项目实施中的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尽可能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决策方向。通过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为项目优化设计方案、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物资设备配置计划、资金需求计划、红线成本测算、税务筹划、重大危险源控制、合同管理和二次经营策划等提供指导方针,减少项目决策的方向性,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国际工程项目策划的内容

2.1项目经理部机构设置方案

按工程项目规模和特点,结合公司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经理部机构设置规模,确定项目经理部人力资源配置,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经理部。

2.2项目主要管理目标

按合同约定和工程特点,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施工进度目标、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目标、经济效益目标等。

2.3制订总体进度计划及关键节点

依据确定的工期目标,编制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关键节点工期。对施工进度计划应进行反复优化,合理安排工期,均衡施工,合理降低各种资源的总体消耗。

2.4确定重、难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计划表

通过对项目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策划出技术可靠、资源均衡、进度较快、经济合理的总体施工方案,并列出拟编制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清单及编制计划表。

2.5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策划

明确项目经理部或作业队驻地建设的设计;明确大临设施和过渡工程的实施计划及主要指标。

2.6项目作业层和劳动力配置计划

结合海外项目特点配置作业层人员。拟定劳动力总人数、招聘和进场计划,以及拟定作业层来源。

2.7物资、设备采购及运输计划

主要施工设备配置方案。通过市场调查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拟采用的关键施工设备选型,包括规格、数量及进出场初步期限。通过对主要施工设备使用成本预测结合公司在国际工程项目规划,初步确定调配、购置或租赁计划。

对项目所需要的各项物资,确定供应方案:土方、砂、石等地方材料的采、运、加工、利用的方案;道路沥青、水泥、钢材等主要材料在属地国主要物资资源情况和价格水平;进口物资的关税及增值税等主要税率及政策;内部可调配物资资源;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水平、预算材料费总额和物资采购方案。

2.8安全、质量、环境管理

除进行常规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项目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卡控要点,提出相应的安全、质量、环境应对措施外,还要针对工程所在国地方病,如疟疾、血吸虫等疾病,咨询专业防治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管理策划方案。

2.9预算及合同管理、二次经营方向策划

根据合同特点及所在国环境分析,根据合同价款水平,合同关于变更索赔的相关规定及执行要点,有关承诺、投标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分析。对影响成本或成本亏损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应进行反复优化,找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和二次经营的方向,进行策划分析。

2.10风险预控方案

海外项目风险预控方案是项目策划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海外项目工程特点,研究政治、法律、市场、财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劳务供应、施工技术、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 国际工程项目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3.1成立策划工作小组

成立以公司领导牵头的策划工作小组,为确保工程项目策划的顺利开展和项目策划的质量。

3.2研究相关文件信息

认真研究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业主支付能力、海外项目所在地的供电、供水条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人力资源、材料供应条件,物价水平等;研究关项目计划、成本、利润、人力资源、安全质量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海外项目实施经验、我国及海外项目所在国政策、法律、法规、现场考察报告。对相关文件规定、约定内容进行认真研读,熟悉掌握相关规定,并对相应特殊条款进行分析,兑现合同承诺。

3.3进行详细现场勘查

结合研究的相关文件信息和投保时期的现场考察报告,有必要对项目现场进行认真勘测,对文件信息中提及的相关资源进行现场踏勘,确定各种资源的供应条件、项目现场的地理、地质、地貌条件,为施工安排提供依据。

3.4结合公司资源编制相关策划文件

在研究相关文件信息、各种资源条件、现场条件后,根据公司在所在国的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公司在合同、安全、质量、财务、物资、设备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公司在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制定出项目安全、质量、工期、信誉等管理目标。

根据确定的各种管理目标,结合公司管理模式,进行机构设置配置,确立组织机构。结合项目特点、合同约定、各种资源的调查、风险分析,查找项目施工重、难点。对安全、质量环境、二次经营进行分析,编制各项预案和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和总体施工安排。结合总体施工安排和各项预案,对项目所需人、材、机进行分析、参考相应商务关系,确定人力、设备、物资等配置和运输方案,初步形成项目策划草案。

初步草案确定后,结合公司现有资源情况,对项目策划草案进行优化,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优质高效顺利完成项目。

4.国际工程项目策划需注意的问题

国际工程项目策划,看似一个简单的策划,但实施起来确非常繁琐,对后期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在编制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组建优质高效的策划团队

项目管理策划是项目管理中纲领性文件,在策划过程中对策划团队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熟悉所在国的各种自然条件,公司资源配置情况,公司发展规划,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否则难以编制出符合公司发展的项目规划。

4.2研究所在国和业主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较国内工程项目并非是简单的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是受所在国法律、法规,人文、社会、风俗习惯、社会资源供应、业主项目管理水平、支付水平、支付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难度加大。虽然目前建筑企业走出去,大部分是前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所在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他们项目管理人员,大多具有欧美等西方发展国家的留学经历,受西方思维方式影响,与我国传统的经营观念不同。这也要求项目管理策划中,更加要密切关注、研究所在国和业主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所在国项目管理习惯、符合国际管理、符合合同约定的项目管理策划。

4.3加强合同研读和分析

合同,是承包方和发包方的约定关系,也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依据,业内通常称为“圣经”。项目的一切经营行为都要依据合同进行,在经营过程中一切争端、争议的解决也是依据工程合同。

在编制项目管理策划中,要对合同采取的条款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分析,了解、掌握合同特殊条款、通用条款、特殊技术条款的约定。通过对合同的研读,对项目影响较大合同条款、特殊条款、特殊技术条款中的特殊规定,应该明确指出,以免在实施过程中因工作繁忙而忽视。有时候一句很短的条款,给项目经营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有些项目对道路采用标线漆,在工程量清单中没有给出具体类型,标线厚度等,如果不参考特殊条款,误将热熔标线当作为常温标线,这样一来,影响的不仅仅是成本,对进度也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特殊条款中,很多是规定某某款不适用,如果我们经营中按照通用条款的习惯,去做准备,会给项目造成损失。在特殊条款中,对索赔时限个别项目也有特殊规定,比如FIDIC通用条款中规定发生索赔事件后28天应发出索赔通知,特殊条款中则规定72小时,如果对特殊合同条款不重视,将失去索赔权利。

4.4加强商务关系拓展

商务关系的拓展,往往影响项目的决策。在策划时要对各种资源供应做好沟通。国际工程中,往往物资采购是供方市场,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到施工时所需水泥、燃油、钢筋等材料供应可能会出现问题,在策划时,要加强商务关系的拓展,对项目实施过程应给予提醒。

4.5对现场进行详尽调查

详尽的现场调查是编制项目管理策划的重要依据,现场调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策划的水平。工程项目的重点、难点,施工安排组织,离不开工程地质、气象水文、交通、水电、通讯、征地拆迁、风俗民情、环境保护 、水源、取弃土场位置及质量、采石场、钢筋、水泥、沥青等主要材料供应等情况,如果这些不能熟悉掌握,将影响误导项目策划编制。在编制前期务必做好对现场的详细调查。

4.6做好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完成,也对策划组成员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目前随着各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扩大,往往存在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有必要建立经验交流机制这样一个共享平台,迅速实现这种必要的经验积累。通过经验交流和总结,对一些好的经验总结要及时在项目策划中推广、反馈、修正、完善,从而提高项目策划管理的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近年多的海外项目管理实践中,项目的前期管理策划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较好的指导着项目后续经营。策划管理团队主体已基本成形,项目管理人员也得到锻炼。也希望参建国际工程项目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葛立杰,陈秀丽.论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控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02)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4

一、决策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报价决策的主要资料应当是企业自己的算标人员的计算书和分析指标。至于其他途径获得的所谓“标底价”或对手的“标价信息”等,只能做参考。参加投标的企业不能只为中标而中标,中标价格至少应当基本合理,不能导致亏损。

(二)决策应该与算标人员一起对各种影响报价的因素进行分析,除了对算标时提出的各种方案、基价、费用摊入系数等予以审定和修正。更重要的是决策人应全面考虑期望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在可接受的最少预期利润和可接受的最大风险内做出决策。对于低标报价是得标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二、投标的注意事项及其策略

目前,大承包商在高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装备、政府关系、客户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在承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增值,如虎添翼。而大多数企业还只限于中低端市场。相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承包商,这些本土承包商逐步成熟起来,特别是在一些低端市场,一些技术和资金要求不十分苛刻的项目上,已经呈现出竞争优势。有些企业为了争取项目而时常存在恶性竞争,在价格上一降再降,最终导致有利润项目变得毫无利润,有时还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可想而知,有策略的工程投标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项目筛选。如今,各类工程项目的信息众多,在获取项目信息后,首先要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这就需要我们的市场负责部门首先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项目背景、资金来源、业主相关信息等。

2、投标决策。在拿到招标文件以后,企业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仔细分析招标文件,对项目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后续工作及投标策略等进行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提出所需澄清问题。然后,以上述重难点及业主的澄清回复作为最终是否投标为目的。

3、投标工作,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提供最优化的总体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说明、各工种间的协调方案以及业主所要求的项目相关的其他文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施工成本并进而影响最后报价,因此投标者在之前应在详细阅读招标指南、通用规范、特殊规范等文件以及投标用图纸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实地勘察,认真研究总体施工方案。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投标者应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编制投标书。要求投标者合理组织,优化方案,提高效率;在编写投标书时,凡是常规性的施工方法,只需要简明扼要地加以叙述,针对本工程提出的创造性的方案和工法应着重表述,但也要艺术性地掌握分寸。通过对总体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以及重点和难点工程的解决方案的叙述,让业主的评标人员感到投标者已经在总体上把握了未来实施该工程的过程,而且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工程有清晰的认识和解决思路,从而增强业主对投标者实施工程的信心,进而增大中标的可能性。

三、商务报价的技巧和策略

报价工作是投标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投标成败。在工程投标中灵活的报价方法非常重要,主要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报价方法:

1、不平衡报价法。不平衡报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总价敲定后,根据招标书的付款条件,合理地调整投标书中商务标内各分项价。在不抬高总价以免影响中标的前提下,能够尽早地回收资金和工程款,缩小投资风验,以最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不平衡报价是建立在对业主招标书内具体条款的分析之上的一种合理价目配置,但使用时必须掌握好尺度。

2、可选方案报价法。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做出相应的方案和报价,如果条件允许自另做一套优化方案并以此方案做出最为适合的报价,可为挤垮竞争对手并为项目争取有利的评标因素。

3、突然降价法。由于投标竞争激烈,为迷惑对方,可在整个报价过程中,仍然按照一般情况进行,甚至有意泄露一些虚假情况,如宣扬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不打算参加投标(或准备投高标),表现出无利可图不干等假象,到投标截止前几小时,突然前往投标,并压低投标价(或加价),从而使对手措手不及而败北。

4、零星用工法。(记日工)单价一般可稍高于工程中的工资单价,因为记日工不属于承包总价的范围,发生时实报实销。但如果招标文件中已经假定了记日工的“名义工程量”,则需要具体分析是否报高价,以免提高总报价。

四、结语

有策略的工程投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合同、法律、商务、技术、金融及贸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我们投标人应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灵活的应变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5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解析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一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者的关系

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变。在这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讨论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整理在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者和创造者。学生唯有通过切身的实践,才能够获取实践意义上的个人知识并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情景、教学策略、教学工具等辅助教学的载体、项目、任务和案例。教学情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复合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介,同时又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选择好教学内容并制定出相关的工作任务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与企业、社会现状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介绍具有实用价值的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学生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同时吸收现代生产中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剔除过时的内容。

在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合理地整合这些教学内容,使其能涵盖在若干个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去发现新知识、新内容,进而掌握这些知识内容。

3.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评价方法也应该适应这一教学法,较传统的一张试卷做评价的方法有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应体现在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标准的真实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主体的主动性上。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改革难点

1.对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课堂的掌控性有较大挑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指导与协调的作用。

由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知识点发散性很强,很多问题都是要依据具体情景而做具体分析的。因此,教师在用工作过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经常会遇到不可控的情境,会出现突发性的问题,这个时候要求教师思维有较高的灵活性,能把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以确保学生的活动都在课程的主题上。

2.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有较高的要求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进行工作过程改革有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知识点多且零散,内容庞杂。本课程内容涉及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的揭示,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追踪,再到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研究,从理论的阐述到方法的介绍,知识点多且零散,内容庞杂。

面对如此众多且零散、庞杂的知识体系,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中,用工作过程的几个典型任务要全面覆盖知识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按传统教学法,因知识庞杂,学生也不易系统掌握,学了也会觉得很零散,很难对本课程形成整体的认识,更不容易把这门课程和其他营销类课程连贯起来思考,这样又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虽然在典型任务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克服困难,实施起来,对于学生全面的掌握实用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

(2)学科跨越广,不易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本课程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吸纳、融入不同学科观点的营养,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和营销学的理论内容。在具体理论授课过程中不易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容易变成纯心理学或社会学的讲授。

面对学科跨越广这一特点,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改革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以营销工作为重点去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又要把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的知识融入进来,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3)理论知识难,不易和实践相结合。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如认知协调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记忆系统理论、态度多因素模型等等。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更多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代替理解记忆,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透彻理解与灵活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但是因为本门课程并不涉及具体的营销业务流程,这又为教学改革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很好地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更好地教的手段之一。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因其教法有异于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测评方法将不能很好地检测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套更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进行测评。但在制定新的评价标准时,因为课程性质的特点及教学组织方式的更新,给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工作任务的完成很难用量去衡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而《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同样的任务会有不同的完成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完成,且完成的最终结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各有利弊的,给评价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小组内成员的贡献值很难准确确定。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中,学生是通过分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小组任务的贡献有一定差别,很难区分各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准确地对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改革的解决思路

1.课前做好精细准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应变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做好各种准备。

首先,对教学内容要精心研读,提炼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这些重点与难点,进而熟悉并掌握这些重点与难点。

其次,教师在每个教学模块备课时,应事先扩展相应的知识点,并尽可能多地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与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掌控力。

最后,教师在课前应对课堂情境中所必备的各种资料做好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在课前布置学生做适当的知识与能力准备,使学生有最基本的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储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消化和运用新知识。

2.有效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难点在学习模块的确定上,即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上。《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因为知识点多且零散,内容庞杂,不涉及具体的营销业务流程,使得典型工作任务很难确定。但细细考究本课程的内容,不难发现《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各类因素。因此在设计课程学习模块时,可以考虑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管理过程入手,思考各类营销信息作用于消费者的途径及消费者做出反应的方式。

从消费者购买决策出发,可以考虑把这门课程分成以下七个模块:

(1)《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认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能明确《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内容框架,了解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学习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方法。

(2)消费者需要与动机识别。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需要与动机的相关理论,能通过调研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及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因素,能运用相关理论制定激发消费者动机的营销策略。

(3)营销信息展露。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感觉、知觉的相关理论;能根据消费者感知觉的相关原理并依据企业展示信息的特点,制定信息展露计划,使信息有效展露。

(4)营销信息接收。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注意、记忆的相关理论;能根据具体的实践需要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引发消费者注意及有效帮助消费者记忆。

(5)营销信息处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能根据目标消费者群的特性,分析影响目标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因素,并能制定相关营销方案促进消费者对信息进行积极的理解。

(6)购买决策干预。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相关因素;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策略,促进消费者购买决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7)满意度与忠诚度维护。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满意与忠诚的相关理论;掌握调研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方法;能制定出维护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方案;能有效处理消费者投诉。

3.完善考核体系

完善考核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难点。如果仍以传统的评价方式去做测评,将很难体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也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工作过程教学方法的特点,在设计考核体系时应考虑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基于以上考虑,可将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划分为三个方面,即: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每一次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这一评价标准里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通过对各次任务完成情况的考察,可以对学生工作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及工作效率进行测评记分;其二,学生对自己在团队工作中的表现做自我评价。这个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及时进行内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其三,通过对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与工作任务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作出评价。

(2)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每一单元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评价。这一评价标准里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性任务完成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测评打分;其二,对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同步训练完成的情况进行测评打分;其三,对学生提交的单元学习任务完成的结果分析进行测评打分。

(3)第三方评价。为了使学生的成绩评价更为公正,更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在测评体系中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小组间学生的互评。小组成员是共同完成任务的伙伴,小组成员间互评,能较好地反应出小组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其二,企业(社会)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接触的企业与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评价,能较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6

二、主攻难点,下好“及时雨”。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就必须跟上国家政策和领导的思想脉搏,急领导所急,帮领导所需,解领导所难,下好“及时雨”。首先,要讲求时效性。时间往往决定了一条信息的价值。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整理、编报各环节都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信息捕捉快速,信息加工迅速,信息传递高速,使领导早知情,早决策,早解决,从而发挥信息的时间效应。如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等民生工程,进行效益跟踪审计时,在工程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工程建设到哪一阶段,跟踪审计到哪一阶段,都要及反映出来,为上级领导和部门在短时间内制定方案,提供基础和保障。其次,要注重超前性。就是要从大量初级信息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求做到新事物早发现,新情况早了解,新经验早总结,按照规律,从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中推断,向纵深挖掘,预测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主动为领导决策做好超前服务,以利于未雨绸缪,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捕捉焦点,打出“特色牌”。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7

工程技术管理是航道工程项目建设与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对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革新、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等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技术管理主要分为工程设计规划管理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两大部分。

2.施工组织整体方案的策划

在工程施工阶段,必须按照项目管理各个要素的特点及现场实际的条件,灵活的采用特定策划手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方式安排来配合整体方案设计。施工策划和管理价值的实现要素同时也是航道工程施工策划的指导思想,必须在工程项目策划和管理过程中全面学习运用。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周密的策划,这也是科学的组织及精细的管理所要求达到的前提条件,如:(1)抽调足够数量管理、施工经验丰富且组织能力强劲的人才参与到工程策划之中,以应对当前难度大、要求关系配合复杂、现场环境恶劣且危险系数高的建设施工特点。(2)开工之前大篇幅的编制整体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各个参战单位针对各自专业子项目具体的情况、协调合作关系内容及技术重点难点内容展开反复的分析研究,并进行优化修正,最后编制成细节描述的大量专业工程细部的施工方案,这样保证了项目实现快速、高效且安全的建设。(3)确定质量控制策划所要涉及到的细节控制内容,挖泥船舶施工质量控制及控制点的重点控制等。第四是完成施工网络进度控制,综合施工工艺及施工建设程序,发掘最佳施工路线,提前进行策划,统筹安排,将资源最优化配置。

航道工程关键线路上的主要施工项目必须重点策划,着重管理施工,既决定着工程的进度更关乎整个航道项目的质量产出和成本投入。施工设备的安排,土质情况的分析,施工期回淤的监测,施工工艺的设计等等问题在航道工程施工项目中必须重点关注。对于施工期回淤问题的处理需要设计院、业主和施工方反复进行现场环境分析和技术研究才能妥善解决。众多的施工中干扰解决和施工质量的保证要在科学的策划基础上,严格认真实行监督管理才能予以实现的,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事到管理工作之中。科学、合理且周密的组织策划可以充分的保证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掌握各专业工作的特点、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需要等材料,制定层次化施工方案。

3.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主要是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投标文件中的承诺,配置相应资历和数量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管理职能部门 ;严格执行现行技术规范、规程,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技术标准,禁止随意改变设计 ;编制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详尽的施工工艺 :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精心施工、严格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1承包人对设计文件的复核及现场核对

承包人在收到修编的施工设计图纸后,要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阅读与核对,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与要求。核查设计中的差、错、漏。核对工程数量,确定施工方案。图纸核对的具体内容有 :核对图纸是否齐全。结构尺寸、平面坐标、标高是否清楚,图纸中是否有明显错误;核对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的要求 :结构设计、施工机械、施工方案之间是否矛盾,技术上有无困难,方案是否可行 ;核查图纸中是否有疑点、难点需要设计代表在技术交底中进行解答;核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是否清楚齐全 ;核算工程数量是否准确。

承包人应及时将图纸复核和现场核对的意见报告业主,由业主汇总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使设计单位技术交底时具有针对性。

3.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分为业主组织的由设计单位执行的设计技术交底和各承包人内部进行的施工技术交底。

3.2.1设计技术交底

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由业主组织召开,设计、监理、各承包人参加,设计单位具体执行,要求各承包人的项目经理、总工、质检工程师等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主要内容有:(1)设计意图、重点,技术标准和规范。(2)施工总部署。(3)筑坝、护岸、疏浚、炸礁、站房、码头和航标等主要工程的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及设计参数。(4)控制工程和技术难度大的工程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案。(5)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情况。(6)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3.2.2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在承包人内部进行的,总体工程开工时要进行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开工时也要进行技术交底,是全面的与层层的交底。首先是全面的交底,要求所有参加施工的技术、管理、生产人员参加,包括技术、质检、试验、安全及施工员、工班班长。交底内容应包括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进度要求、主要的机械设备及各项管理措施等。施工方案应有详细设计计算,施工操作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批准的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更 ;每道重要工序都必须有文字的技术交底。其次是层层的交底,由技术主管部门下达到工班,各工班在向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4.项目施工总进度的计划控制和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8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Cost control; Risk analysis; Probability tree.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产业在我国飞速发展,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已成为建设行业的热点问题。有关资料统计,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成本的影响程度达到70 %~80 %,直接影响着其后的各个建设阶段成本的计算与控制[1]。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受多种风险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对成本控制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和影响关系都各不相同,全面分析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各项风险因素,对合理决策、节约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风险分析的价值

首先,风险分析能促进工程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降低因决策失误导致的工程成本的增加以及与其经济效益的降低。

其次,综合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决策工作中应考查的重点内容,有利于找到投资安全与投资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另外,通过深入研究各风险因素的特点,为项目管理者找出相对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风险类别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成本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政治风险、环境风险、项目投资时机风险、投资项目的位置风险、项目决策风险等[2]。

2.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工程所在国的政治条件改变而使工程失败,工程项目信贷结构或债务结构改变等方面的风险。国际上许多工程均在进行了漫长的决策阶段后,才进入实质性的进展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风险的影响[3]。

2.2环境风险

社会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决策者高度重视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环境风险不仅表现在由于增加生产成本或资本投入而造成工程效益降低甚至丧失原有的经济强度,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环保的原因使工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3项目投资时机风险

项目投资者在高投资风险背景下,必然期望高投资收益,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市场的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影响。投资进入的时机与决策风险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中长期内,当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项目投资后就会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投资进入的时机较为适宜,投资决策的风险较低;反之则导致投资进入过度的风险损失,此理论对于工程项目投资也同样适用。

2.4投资项目的位置风险

制约项目成本控制的位置风险主要包括建设地区和具体项目地址的选择。建设地区的选择是指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相宜建设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项目地址的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因为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址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2.5项目决策风险

要使建设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实现项目的投资目的,就必须考察其合理的生产规模,并力求取得规模经济[4]的收效。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另外,选用设备时要选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性能好的设备,尽可能选用标准化设备,以便配套和更新零部件。

3 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 (以西安市某项目为例)

3.1概率估计

基于“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事件后果)”,还须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性进行评价。对于各因素发生概率的估计可以通过多人评估法——以来自各个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来识别各种可能风险,并估计它的发生概率[5],以西安市某工程为例,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如表1。

表1各种可能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3.2影响程度分析

投资决策阶段的不利条件可能导致多种后果,如决策成本超支、预期经济效益无法保证、项目实施难度大等。把这些因素对各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影响程度按一定的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如表2。

表2风险后果等级标准

根据表2中给出的标准,借鉴专家法及历史资料法[6],得出每项影响因素对决策成本、预期效益、实施难度的影响程度,如表3所示。如政治风险对决策成本的影响是30分(较低危害),对预期效益的危害是30分(较低危害)。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9

1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缺陷

在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体现出种种不足,不利于促进经济的进步,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其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一管理数据能力差。在运行过程中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查询和分析。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及相关部门在运行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同时在数据管理过程中标准不够统一,组织能力弱,因此在查询过程中非常困难。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库为关系型,查询和分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决策支持信息形成困难。

其次,决策问题多。在构建模型库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从而导致分析数据及构建维度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知识,更无法探究拥有一定深度的知识数据,因此无法强有力地指导决策分析工作及过程,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无法满足决策分析需求。

最后,不充分的人机接口开发。这种现象导致人机交互受到严重阻碍,系统无法及时收到工作人员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对未来的决策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导致严重的信息缺失现象存在于决策过程中,同时也促使现有的系统决策建立在脱离实际的基础上,严重者将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而失败。在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的过程中,人们决策信息希望能够更加多角度、多层次和直观地展现出来,一旦失去这几点功能,不仅无法辅助决策人员,还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经历来搜集资料,影响决策效率的同时也严重降低了决策质量。

2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

2.1优点

新时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构建决策支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应用了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然而这种现象导致不一致性存在于该系统数据库数据中。然而该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其内在结构能够进行有效的联系和运行,在有效衔接过程中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多数事务级数据都会经过底层数据库的运作而集合于数据仓库中,而数据仓库能够有效地整理、综合并转化海量数据,并构建数据视图,该视图能够针对全局进行展示,也正因为如此,决策支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具有坚实的基础。该仓库的集成数据是OLAP的出发点,能够使多维数据模型在应用过程中更加面向分析进行,使用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数据进行不同层次及角度的分析,有效分离数据结构及分析策略。OLAP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实现数据挖掘的基础,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挖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知识,同时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实现预测自动性。由此,信息的本质在数据挖掘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实现,实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实质,促使数据驱动取代模型驱动,同时,能够降低开发难度。

2.2体系结构

在进行设计挖掘过程中,需要利用宽广的活动空间,这一空间由数据仓库提供,从而促使完整性及广泛性体现在数据来源中。而被初步加工的数据是数据挖掘的主要对象,导致发现知识成为数据挖掘的主要功能。集成数据在数据仓库中的位置是OLAP的出发地点,能够促使数据模型更具有多维性,同时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在多维分析基础上,数据的分析能够从不同角度及出发点进行,经过比较、整理、分析等多个步骤,使用者所使用的数据将更加真实、客观。尽管在最初,OLAP、数据挖掘及数据库等技术是相互独立的,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三者被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实现了缺陷互补,通过三者的有效结合,构建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更好地展现该系统设计的初衷,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促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拥有更加可靠、客观的数据为支撑。

3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3.1总体构架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构架包含5个重要结构。

(1)数据源。即维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原始数据,企业及相关部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内外数据都统一于此。内部数据指的是相关部门制定的年计划数据,同时还包含不同的文档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产生于自动化办公系统中。而外部数据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相关行业信息等。

(2)数据储存层。该结构在日常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整理、转换及抽取数据源信息,同时,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重新组织数据内容,以经典的数据集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该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包含自身规则,促使数据转换更具科学性,同时还包含优化的加载数据频率及整合规则等。针对不同的业务,该结构能够将多维建模应用于重点数据中,该结构呈现多维数据立方体,这样,使用者就能全方位和多层次地进行数据分析。

(3)支持层。该系统运行的基础。知识库、数据仓库等是其重要组成成分。其中包含多种模型,能够分别进行推理、分析及预测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从事数据挖掘算法并详细分析决策等,数据挖掘设备及OLAP在充分应用过程中能够对相关被隐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并将其进行集合处理,促使专业人员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强有力的依据。知识库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重要的分析案例及解决措施进行保存,促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据可循。

(4)决策工具层。将重要的技术及设备提供给决策者,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其中包含重要的模型有品牌竞争分析和战略地图等。

(5)决策层。根据不同的需求,应用不同的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并能够促使决策者对大量数据及信息进行参考。

3.2系统功能

不同的决策分析层存在于该系统中,能够转变传统的事后分析方式,充分进行事前分析并促使事后查询过程更具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分析、实时监控及分析报表是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能够分3个阶段提升决策分析系统的价值,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分析的多维性并进行模拟决策。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国内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工程建筑企业已经开始注重项目成本管理,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远未完善,总的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把企业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认为成本管理不再重要了,加之物资流通领域和价格机制的改革,他们更认为成本难管了,还不如不管的好。听天由命的思想、寄希望于工程的追加索赔及变更的思想代替了成本管理,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这个道理。同时,由于施工企业队伍众多,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承揽任务便成为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这样就造成了施工企业重“揽”轻“管”思想的普遍存在。长期以来,这种粗放经营方式麻痹了人们的思想,规模效益也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严重的效益流失也很难被人们所认识。

(二)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规范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高层管理者由于会计核算意思淡薄,对财务活动越权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这导致财务审计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造成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在土木工程建筑企业中因为缺乏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导致成本控制人员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知识的欠缺、项目成本管理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缺乏使得成本管理人员难以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这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提高。

二、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一)工程成本分析法

工程成本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工程成本控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即在成本控制中,对已发生的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析并发现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从而达到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工程成本分析包括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两种。

1. 工程成本的综合分析。按成本项目的综合分析,成本项目就是构成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施工管理费等。通过项目综合分析,可以发现项目成本降低或超支的主要原因,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将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2. 工程成本的具体分析。工程成本的具体分析可分为人工费用分析、材料费分析、施工机械使用费分析、其他直接费分析、间接费分析等几种。

(二)责任成本法

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各责任层次,进行分解项目全面的预算内容,形成“责任预算”,称为责任成本。责任成本划清了项目成本的各种经济责任,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计量、记录、定期做出业绩报告,是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三、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增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

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企业中可以对管理者实行年薪制,迫使企业管理当局从主观上为企业着想,努力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应及时审时度势,抛弃等、靠、要的思想,摸索出一条适合施工企业发展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主动性不足的局面。

(二) 加强项目成本预测与决策

成本预测和决策是成本事前控制必不可少的方法。不做预测就不能科学的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科学的、合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计划。在市场经济下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讲究的是科学管理,而不是靠“拍脑袋”、“拍胸口”能够管理好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预测就是要作到情况明,决策就是选优,选择可行的最佳方案,这样才不至于失误和招致风险。做好这两点,就把成本计划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 积极推行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加强内部管理的会计,它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行有利于明确组织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使企业的目标化解为各责任单位的小目标,小目标实现了,大目标也就有保证实现了。

(四) 发挥内部审计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新修订的《会计法》也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主要是从监督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而言的。然而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全不局限于此。国外大型公司中内部审计已经为企业管理当局发挥着“咨询顾问”和“管理顾问”的作用,凡是企业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内部审计都要介入,去研究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从而大大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它成为成本管理的参谋和助手。

(五)加强价款结算资料收集与整理

施工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评估、考核,并将项目成本的实际数据汇总上报。如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逐月都对施工实际成本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记录,那么在竣工的时候,只需把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分部、每个分项实际的成本加以汇总,就不难得出这个项目的总的实际成本。再将这一实际成本与经过调整的目标成本进行对照,就不难看出这个项目是在目标成本的基础上有所节约还是成本超支。成本实际数据的汇总对公司今后的投标报价和后续工程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六)提高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注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所包含内容极为广泛,必须注重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的教育培训以及业务指导,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奖惩与激励机制,切实推动项目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直接的关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以低成本,短工期,高质量赢得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任汉波.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11

一、项目筛选

如今,各类工程项目的信息都接踵而来,在获取项目信息后,首先要辨别项目的真实性,因此市场负责部门应首先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项目背景、资金来源、业主相关情况等。同时针对具体项目指定出项目跟踪、实施模式及今后工作等安排。

二、投标决策

在拿到招标文件以后,应尽快组织技术、商务、合同人员仔细分析招标文件,对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招标文件主要合同条件(重点进行主要风险性合同条件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项目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后续工作及投标策略等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所需澄清问题。然后,以上述重难点及业主的澄清回复作为最终是否投标为目的。

三、投标工作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12

1研究方法

1.1被试

采用随机调查方式,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抽取1000名教师,发放问卷.问卷回收后对漏答较多及有明显回答偏向的问卷予以剔除,以尽量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回收有效问卷7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7%.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3.5岁,平均教龄为11.7年.其中小学教师占总人数的31.3%,初中教师占43.6%,高中教师占25.1%.男女百分比为46.5∶53.5.

1.2研究工具

自编《中小学教师心理同盟关系建立策略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教师相关信息以及有关调查题项.对各策略进行定义及举例说明,请教师对每一题项进行5等级评分.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策略的认同度和准确性分析

为了考察教师对解释策略的认同程度和研究者对策略的理解是否与教师的理解一致,对策略的认同度和准确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由于采用5级(1“非常认同”或“非常准确”—5分“完全不认同”或“完全不准确”)评分,中数为3.分数越低,说明评价越高.对各个策略的认同度和定义准确度得分都低于3,说明对各策略的认同度和定义准确度较高.为了进一步详细考察策略认同和策略定义的情况,对不同评分等级的人次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各评定等级上,人数分布差异极其显著.对于各个策略,选择选择1分“非常肯定”或2分“比较肯定”的教师人数最多,占了80%左右.在定义准确度方面,选择非常准确或比较准确的人数最多,人数比也占了80%左右.这些数据表明,这五个策略的被认同度和定义准确度是比较高的.

2.2策略的使用难度、常用性及效果分析

为了考察各策略的使用情况,对策略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及使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各个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的均分低于3,说明各个策略的使用难度较低、使用常用性较高,使用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考察策略的使用情况,对各个策略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的各等级人数分布进行χ2检验,发现各项的差异极其显著(见表4).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策略的使用难度上,选择很好用或较好用的人数最多.人数比例分别是热情83.0%,共情78.8%,积极关注77.2%,尊重74.1%,真诚65.8%.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策略的使用难度不大.由从使用常用性上看,各策略中选择经常使用或有时使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人数比例分别是热情82.7%,共情77.5%,积极关注75.9%,尊重72.8%,真诚64.1%.表明,多数教师是较常使用这些策略的.从使用效果来看,选择非常有效或比较有效的人数是最多的.人数比例分别是热情80.2%,共情77.8%,尊重73.4%,积极关注71.5%,真诚61.6%.表明,这些策略的使用效果较好.

2.3策略适用的学生性别和气质类型分析

为了考察各策略适用的学生性别,对各项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5.各个策略在学生性别适用上差异极其显著,多数教师认为这五个策略对男女生都适用.人数比例分别为:积极关注72.4%,热情69.8%,真诚69%,共情67.8%,尊重67.7%.而认为只适用于男生或女生的教师相对较少.总体看来,70%左右的教师认为这五个策略对男女生均适用.为了考察各策略适用的学生气质类型,对各项人数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见表6.各策略适用的学生气质类型差异极其显著.各个策略中,选择不确定适用于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的教师人数最多.比例分别是:真诚30.6%,积极关注30.5%,共情29.3%,热情24.9%和尊重24.3%.而在四类气质类型的选项里,所选人数比从8.8%~29.0%分布不等.可见各个策略适用的气质类型范围是比较广的.

2.4策略的相关变量分析

由于影响教师的策略使用情况的人口学变量可能较多,因此,主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变量因素(教师所教年级、气质类型和教龄)进行比较分析.以教师所教年级、气质类型和教龄为自变量,以各个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为因变量,进行3×4×4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只显示交互作用显著的变量,下同).由表7可见,年级、气质类型和教龄三者在尊重使用难度上交互作用显著(F=1.829,P<0.05).以气质类型和教龄作为自变量,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小学阶段,不同气质类型和教龄的教师,在尊重的使用难度上差异显著(F=3.274,P<0.05);初中和高中阶段,尊重的使用难度在这两个变量上差异不显著(F=0.815,P>0.05;F=1.128,P>0.05).以年级和气质类型为自变量,分别以各个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为因变量,进行3(年级)×4(气质类型)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在真诚使用难度(F=3.749,P<0.01)、真诚使用常用性(F=4.532,P<0.001)、真诚使用效果(F=3.613,P<0.01)、共情使用难度(F=2.225,P<0.05)、共情使用常用性(F=2.275,P<0.05),积极关注的使用难度(F=2.705,P<0.05)和使用效果(F=3.642,P<0.01)上,年级和气质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以气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9),结果显示:小学阶段,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在真诚的使用难度(F=5.024,P<0.01)、常用性(F=7.948,P<0.001)和效果(F=8.022,P<0.001)、共情使用难度(F=5.026,P<0.01)、积极关注使用难度(F=3.032,P<0.05)及积极关注的使用效果(F=3.813,P<0.05)上差异显著.初中阶段,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在共情的使用常用性(F=3.390,P<0.05)和积极关注的使用效果(F=3.651,P<0.05)上差异显著.高中阶段,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在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均大于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只显示差异显著,即P<0.05的结果):

(1)小学阶段,在真诚的使用难度上,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教师比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易使用真诚(P<0.05).在真诚使用常用性上,胆汁质的教师比多血质的教师更多使用真诚(P<0.05);抑郁质的教师比胆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多地使用真诚(P<0.05).在真诚使用效果上,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教师比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教师使用真诚的效果更好(P<0.05).在共情使用难度上,胆汁质的教师比多血质的教师更易使用共情(P<0.05);抑郁质的教师比胆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易使用共情(P<0.05).在积极关注的使用难度上,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教师比多血质的教师更易使用积极关注(P<0.05).

在积极关注的使用效果上,抑郁质教师比胆汁质和多血质教师使用积极关注的效果更好(P<0.05).(2)初中阶段,在共情的使用常用性上,胆汁质的教师比抑郁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多使用共情(P<0.05).在积极关注使用效果上,胆汁质教师比抑郁质和粘液质教师使用积极关注的效果更好(P<0.05).以年级和教龄为自变量,分别以各个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为因变量,进行3(年级)×4(教龄)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0.以教龄为自变量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表11),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在各策略的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教龄的初中教师,热情的使用难度(F=4.351,P<0.01)、常用性(F=3.646,P<0.05)和效果(F=6.181,P<0.001),真诚的使用效果(F=3.886,P<0.01)上差异显著.

不同教龄的高中教师在真诚的使用效果(F=3.562,P<0.05)上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只显示差异显著,即P<0.05的结果):初中阶段,在热情使用难度上,教龄在第二阶段(教龄11~20年)的教师比第一阶段(教龄1~10年)的教师更易使用热情策略(P<0.05);在热情使用常用性上,第二阶段的教师比第一阶段的教师更多地使用热情(P<0.05);在热情使用效果上,第二和第三阶段(教龄21~30年)的教师比第一阶段的教师使用的效果更好(P<0.05);在真诚使用效果上,第二阶段的教师比第一阶段的教师效果更好(P<0.05).高中阶段,在真诚使用效果上,教龄第一阶段的教师比第二阶段的教师使用的效果更好(P<0.05)在热情使用难度(F=3.078,P<0.01)、使用常用性(F=2.702,P<0.05)和使用效果(F=3.556,P<0.01)、真诚的使用效果(F=4.113,P<0.001)上,年级和教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3讨论

3.1策略的有效性

教师对各个策略的认同度和定义准确度评定反映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可以看出,对这些策略的认同度和定义准确度是比较高的,说明对各策略的定义以及举例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所整理出的热情、尊重、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五个策略是有效的.因此,可将它们纳入心理教育策略体系中,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这五个策略中,对共情的认同度是最高的,这可能与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共情的关注度较高、与此有关的研究较多有关,例如,张德山[7],柒文英[8]等从实践角度探索了对共情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罗跃嘉等对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回顾与研究[9],孙炳海等对观点采择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影响的研究等[10].这些可能加深了教育工作者对共情的理解,以及对这一策略的认同度.而对于真诚策略,认同度是最低的,这可能与这一策略本身的抽象性有关.另外,有关真诚策略的研究也比较少.

3.2策略的可用性

教师对策略的使用难度、常用性和使用效果的评定反映了策略的可用性.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这些策略操作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使用常用性是比较常用的,使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此,这五个策略的可用性较高.具体来讲,对于热情策略、共情策略和积极关注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及使用效果的正向评定都达到了70%~80%左右.相对而言,真诚策略可用性较低,选择肯定的人数不到70%.而尊重策略的使用效果的评定也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策略本身的特点有关.热情、共情等策略都强调以情动人,直接唤醒情绪,因而可能较易被理解和认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也容易操作.而尊重策略和真诚策略,虽然是备受关注和提倡的,但是相对来讲比较抽象,由于理性限制,对其使用者的要求较高,因此,可用性较低.教师尊重学生是维护学生人格和尊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11].很多教师也许有尊重学生或真诚对待学生的意识,但可能无法熟练地对学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可能不好操作,使用得较少,或未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真诚则要求教师丢掉教师或专家的面具,去与学生交流和对话.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可以体验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并能忠实地表达这种情感,但不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12].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及教师权威观念影响下,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尊重学生或者敞开心扉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较为不易的.积极关注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既要理性地认识到学生的积极面,又要通过感性的表达将关注传递给学生.从对策略可用性的结果看来,尚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策略的可用性持否定态度,例如,对于真诚策略,表示不好用的教师占13.0%;对于尊重策略,表示不常用的教师占14.3%等.这给出了一些启示:一方面,部分教师尚缺乏将策略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意识,有必要将这些策略推广到今后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提高教师使用策略的意识,来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教育同盟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各个策略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还缺乏全面的了解,需要对这些策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细化和规范化,使其便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更好地运用.

3.3策略的适用性

各个策略适用的学生性别和学生气质类型的评定反映了这个策略的适用性.从结果来看,70%左右的教师认为各个策略对男女生都适用,占了绝大部分;从教师评定的策略适用的学生气质类型结果来看,25%~30%的教师选择的不确定,占了较大比重.这可能说明,策略本身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气质类型的学生,只要情景合适,灵活运用,这五个策略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是适合的.同时也可看出,教师对这些策略的适用对象还比较模糊,尚未意识到这些策略的差异性.总体看来,这些策略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普适性较强.因此,教师可将这五个策略作为师生互动的基本策略,在平常的教育实践工作中经常使用.

3.4策略的匹配性

策略的匹配性体现在不同特点的教师在策略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和使用效果上的不同表现.(1)在尊重的使用难度这一维度上,教师所教年级、气质类型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看来,在小学阶段,不同气质类型和教龄的教师,在尊重的使用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和高中阶段,尊重的使用难度在这两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尊重策略的使用难度上,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不同,可能具有其特殊性,受到气质类型、教龄和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而究竟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小学阶段,无论在真诚的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或使用效果上,比起其他气质类型的教师,胆汁质的教师都较易使用、较常使用这一策略,并且效果也较好.

这可能与教师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同时也与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关.多血质的特点是灵活多变但缺乏耐心,粘液质的特点是有板有眼但不够感性,抑郁质的特点是敏感但多疑,而胆汁质的教师本身具有坦率、热情的特点.可见,胆汁质的特点极有利于教师经常使用与本身气质相符的真诚策略,再结合极具感染力的活泼外向的特点,易与同样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与其他三类气质的教师相比,胆汁质教师能够更易、更常且更好地使用真诚.可见,小学阶段,胆汁质的教师更擅长和适合使用真诚策略,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可以多加使用.在共情的使用难度上,抑郁质的教师比其他气质类型的教师更易使用.这可能是抑郁质的教师,本身具有敏感细心的特点,易于体察他人的情绪情感.而胆汁质的教师虽然热情感性,但易冲动暴躁,多血质的教师具有较大的外倾性,但感受性不高,粘液质的教师感受性较弱[13],这三种特点都不大符合共情策略对情感的体察与产生同理心的要求.同时,小学生理性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比较适合感性的教育方式.因此,敏锐易感的抑郁质的教师比胆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易使用共情.在积极关注的使用上,抑郁质教师观察细致、小心谨慎的特点,可能较易留意到学生身上被忽视的优点.胆汁质的教师多是精神振奋而较少沮丧[13],乐观开朗,较易从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因此,相对于活泼但缺乏耐心的多血质和冷静而刻板的粘液质[13],抑郁质和胆汁质的教师较容易使用积极关注.另外,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学生,或者需要被强化和激励的学生,如果意外地得到教师表扬和赞赏,也会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在行为上努力达到教师的期望.因此,抑郁质教师对积极关注的使用效果也较好.从以上结果和分析可见:小学阶段,抑郁质的教师更擅长使用共情和积极关注,教师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加发挥.在初中阶段,在共情的使用常用性上,胆汁质的教师比抑郁质和粘液质的教师更多使用共情.这可能是由于教育对象本身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教师需要从情感上入手来对其进行教育.而胆汁质的教师本身具有热情外向的特点,比起相对内向的抑郁质和情感深藏的粘液质教师,可能更多或习惯性地使用符合其气质特点的共情策略.可以看出,初中阶段,胆汁质教师比其他气质类型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共情.

(3)初中阶段,无论在热情使用难度、使用常用性或使用效果上,第二阶段的教师都比第一阶段的教师更易、更常使用热情,并且效果也更好.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篇13

Key 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 emergency;early warning system;system constitution;working procedure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49-02

0引言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运输工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既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所在[2]。因此,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安全不保,事故频发,方便、舒适等其他质量指标就无从谈起。

1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内容

1.1 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界定铁路工程突发事件是指运营过程中由自然灾害及其它致灾因素引发的铁路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损毁,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行车中断、财产损失等的突发事件。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发生在铁路的线下工程,并会对轨道、电路、信号系统造成影响,导致铁路无法正常使用或损毁,同时可能对过往列车造成破坏,对人员造成伤害。

1.2 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特点铁路工程突发事件是一类特殊的突发事件,他既具有突发事件的共同特征,又带有其本身的特点。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

1.2.1 突发性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且事件大多变化迅速,解决问题的机会稍纵即逝。

1.2.2 信息有限性一旦发生铁路工程突发事件,会造成铁路通信的瘫痪,信息传递受阻,无法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做出判断,这就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带来困难,造成应急信息不完整,无法做出完善的决策,错过处置与救援的最佳时机。

1.2.3 不确定性铁路工程突发事件涉及的因素较多,在致灾原因、变化方向、影响程度、后果等各方面都无规则,事件瞬息万变,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导致其不确定性尤为突出。

1.2.4 处置与救援困难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多发于地质条件恶劣,自然环境险峻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也不易传达到决策人员手中,增加了应急处置与救援的难度。同时,应急救援人员与应急物资无法迅速抵达,为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2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目的与功能

2.1 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目的预警,指在事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铁路工程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以提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密切关注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发展动态,在还没有大规模扩散之前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它是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天然屏障,可以有效降低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其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3]。

2.2 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功能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要在揭示铁路工程突发事件规律的基础上去反映在一般状态下的防错纠错机理,因此,该体系的作用不仅要指导铁路职能部门如何有效保证或提高其常规管理职能,还要求构建新的管理职能:预警功能、矫正功能和应急功能。①预警功能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征兆和事故诱因进行识别和警告,以保证铁路运输组织处于安全与有效的状况。②矫正功能是依照预警系统所提供有关信息,对铁路工程范围的非正常波动进行主动的预防控制并纠正其错误,促成管理过程在非均衡状态下的自我均衡。③应急功能是当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同质性铁路灾害征兆或致灾环境时,能准确预测并及时采用规范化手段回避或有效制止。

3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构成

根据预警体系的目的与功能,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主要对内外部环境的致灾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和预控等。因此,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可按照图1所示内容体系来构造。

由图1可见,该系统围绕着铁路工程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运转。外部环境,主要是对能引起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除系统本身以外的其他致灾因素的监测,如天气、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环境、公共安全等人为因素;内部环境是指铁路工程系统本身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等的突然变化的监测[4]。通过对这些内外致灾因素的监测、识别与评价,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征兆,采取预警措施。如果行为有效,将使铁路交通恢复正常状态;反之,则会发生突发事件,引发铁路工程灾害。

3.1 监测子系统监测,这是预警活动的前提,主要是确定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活动中的重要致灾因素为监测对象并进行监测。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通过建立监测信息档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其手段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按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来处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监测是一种实时监测,主要任务是确定预警信息来源渠道、收集汇总和传输信息。

3.2 分析子系统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预警分析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环节,它属于一种辅助决策,不能取代决策者的决策,也不可能提供细化的,具体的操作方案,而只能提供对策思路和粗对策,目的在于启发决策者的思维、节省决策时间,或防止思考问题时发生大方向上的偏误。它的主要任务是当出现铁路工程突发事件征兆时,迅速确定预警目标,采取紧急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3 决策子系统预警决策是对采集到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并根据事件的特殊性,结合相关预案与实际情况制定对策与实施计划的过程。这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科学与经验、模糊与精确、定性与定量、内部与外部有机结合的过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削减风险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度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决策分析及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决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降低或消除各种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运行程序

必须通过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有效运作,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预控。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运行程序主要由致灾因素分析,警情监测,警情分析,警报构成[5]。

4.1 致灾因素分析综合国内外当前对铁路运输安全及安全评价的研究可以发现,人―机(设备)―环境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他们研究分析的共同出发点。人―机―环境是事故可能发生的3个方面,努力克服这3大因素所造成的不安全状况是铁路安全评价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任何事故都由人―机(设备)―环境3个因素造成。而两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一般事故容易发生;三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事故可能较难避免。

4.2 警情监测根据致灾因素分析,任何事故都是由人―机―环境三个因素造成。所以铁路工程突发事件警情监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人的因素与监测,对作业人员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日常数据的整理统计,可以仿真培训环境,对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安全法令法规的管理(包括条例的制定、修改和执行监督等)、安全作业标准管理及设施设备安全技术标准管理等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以保证系统日常良好的秩序和环境。机的因素与监测,硬件设备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基础。机车车辆及配套设施的高可靠度、高性能是铁路运行安全的根本保证。应重视机车车辆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桥梁、隧道及线路监测工作。环境因素与监测,自然环境是事物存在的客观空间。事故不可能发生于真空状态中,总是发生于某种环境之中,客观现场的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第三大要素。应建立重要立交道口、车站站台监视系统,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

4.3 警情分析警情分析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临界值,通过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准则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警级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首先,应确定每一个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指标的临界值。当铁路工程突发事件警情出现时,则需要根据已发生的情况及新掌握的信息对未来状况做出新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与某种临界值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警报;预测与预警的结果又可以作为进一步的决策和以及调整风险防范对策的依据。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联系警情的警界区间,参照警度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或未来情况作适当修正。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影响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依照突发事件的分期、分类和分级确定标准,对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作进一步细化。

4.4 警报警报系统是预警系统的对外窗口,是预警信号发挥效力的有效手段。预警信息内容涵盖突发灾害的类别、警级、起始时间、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对措施和机关。预警信息语言应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清晰明了、可靠确凿。信息报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雨情、水情、灾情、处置情况、预计抢通时间、突发事件现场图片(像)。灾情包括线路、桥隧、路基、涵渠、接触网、附属设施等受灾体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水害直接损失、影响列车车次、人员受灾情况。信息报送程序:应急值班人员在收到突发事件报告信息后,立即向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值班成员报告,同时向上一级应急值班人员报告。灾害信息原则上按照站段、铁路局、铁道部三级逐级上报。由于通信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可以越级报告。

5小结

本文阐述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内容,介绍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目的与功能,从监测子系统、分析子系统、决策子系统三个方面构建了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并分致灾因素分析、警情监测、警情分析和警报四个步骤对运行程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铁路工程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祥波,肖贵平,聂磊.铁路安全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2).

[2]禹志阳.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防科技,2004(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