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1

尿潴留是妇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妇科患者开腹手术的范围较大,对患者的损伤较重,在盆腔内的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膀胱,麻醉和镇痛剂的应用及手术后长期卧床,都会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反射性的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因妇科开腹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36例,年龄48.5±20.5岁。其中恶性肿瘤8例,子宫肌瘤21例,卵巢肿瘤5例,异位妊娠2例,通过对尿潴留采取护理措施,30例成功排出尿液,6例实行再次导尿。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在心理上有较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对导尿和留置尿管的恐惧感。患者尽管知道住院是可以治疗疾病,但是担心失去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手术带来的疼痛,对手术可能丧失自己某些重要的功能有顾虑,害怕切除子宫、附件后引起早衰,身体的形象受损,影响夫妻关系等,甚至恐惧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感到心理压力非常大,易产生焦虑情绪;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不适造成患者抑郁。

2.2手术因素

妇科开腹手术的手术范围较大,手术时可能损伤膀胱,麻醉和镇痛剂的应用及手术后长期卧床,都会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反射性的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发生尿潴留。

3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配合临床治疗工作。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介绍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应用医学知识介绍疾病的相关内容,耐心解释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并发症的预防。

3.2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3.2.1 术前的护理

术前作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顾虑,训练患者卧床排尿。防止发生因患者紧张所致的排尿障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名称、过程和麻醉方式,介绍手术前皮肤准备和肠道准备的目的和意义,术前指导合理饮食,某些特殊手术和术后绝对卧床的患者,术前应有计划的训练床上排尿。

3.2.2 术后的护理

3.2.3 术后应妥善固定留置尿管,尿管应始终低于患者耻骨联合,以免尿液发生倒流引起逆行感染,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4撤出尿管前,做膀胱功能及提肛功能训练。如导尿管的定时开放,每3―4小时一次。每日定时2次做提肛运动,每次10―15分钟。

3.3 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3.3.1提供较隐蔽的排尿环境,关闭门窗,遮挡患者,请无关的人员尽量离开。嘱患者放松心情,安心排尿。

3.3.2 调整和姿势,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排尿姿势,如略抬高上身或坐起,能下床的鼓励床下蹲式排尿,尽可能是患者习惯的排尿姿势。

3.3.3 诱导排尿,利用某些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心理疗法,鼓励和暗示患者一定会排尿成功;流水声诱导,将房间水龙头打开形成小水流声,声似排尿者;用温水冲洗外或温水坐浴;可选用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或艾灸关元、中极穴等刺激排尿[1]。

3.3.4 热敷按摩排尿可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用手掌轻轻按压患者的下腹部,顺时针方向揉推膨胀的膀胱,另一手掌用全掌按压关元、中极穴,当有尿液排出时不能松手,应等尿液完全排净后再松手,切忌不可用力过猛防止膀胱破裂。

3.3.5 经过以上处理的患者仍不能正常排尿的,可以遵医嘱肌肉注射拟胆碱药物等。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遵医嘱留置导尿术,若膀胱内存有大量尿液,一次不超过1000ml,以免膀胱压力急剧下降,引起虚脱和血尿[2]。继续留置尿管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

4讨论

尿潴留是盆腔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一般是排尿姿势不习惯,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麻醉止痛剂的使用和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等所造成,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坐起排尿,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做膀胱功能锻炼,训练膀胱的收缩力,预防尿路感染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参考文献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2

1 围术期术前护理体会

妇产科手术护理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而妇产科的患者则相对特殊,其不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焦虑的心理状况。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手术前需向患者详细讲授相关知识,以达到鼓励、增强信心的效果。如何更好的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是妇产科手术护理的重点,最后还需要与产妇多多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调整好心理状态。需要对妇产科手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引起高度的重视。

向患者讲授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以及术中的配合要点,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均达到最佳的状态,最终使得手术的紧张更加顺利。在术后还需要向患者介绍相关疼痛的情况,诸如切口疼痛时间和程度等,以使得患者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另外还需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其过度的紧张。进一步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护理方式和理论,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

2 围术期术中护理体会

护士应用自己熟练精湛的技术配合医生手术,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术中保持安静,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物品清点准确无误。护士应主动关心产妇,核对产妇的姓名、床号、住院号,开放并保护好静脉,注意保暖,始终陪伴产妇,如术中牵拉脏器或取出胎儿有不适及牵拉痛,嘱产妇做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其过度的紧张。进一步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护理方式和理论,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各项护理记录完整、准确,与器械护士做好手术器械和敷料的核对,并且在手术全过程中注意各种导管通畅。术中会因疼痛而不合作,大喊大叫,这时应视产妇如亲人,耐心地做好解释,告知产妇大声喊叫一方面会消耗能量,另一方面还会使胃肠积气而影响手术操作或术后恢复,切不可责备产妇。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需要密切的观察产妇情况,重点的需要观察产妇的胎心和一般状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巡回护士则应当始终陪伴在产妇身旁,讲明术中的不适状况,帮助产妇做深呼吸等动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分娩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告诉产妇胎儿性别、发育状况等,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尽早的开奶,尽早的接触。

3 围术期术后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产后护理的关键和重点。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向产妇详细的讲解产后疼痛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全面的改变产妇对于疼痛的错误认识,很好的转变其思想观念,避免产妇形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最后,需详细的向产妇讲解术后疼痛的控制方式,与其交流过程当中需要以情切、和蔼、热情的语气,以达到安慰的效果,适当的缓解其内心的不良情绪,解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难点,增强产妇的信心。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还需要从临床的角度着手,充分的与产妇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更好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改进。产后的疼痛护理相当关键,护理人员还需要从疼痛护理手段和心理等多个层面着手,需详细讲授相关知识,以达到鼓励、增强信心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处理,更好的保证治疗和护理的效果,确保产妇可以得到最为恰当的治疗[1-3]。

剖宫产产妇术后6h内因药效尚未消失,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产妇确实口渴,可间隔一定时间喂少量温水。可进食流食,进食之前可用少量温水润喉,大约50ml/次,若有腹胀或呕吐应多下床活动,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第一餐以清淡简单为宜,例如稀饭、清汤,并要少量。在术后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灯观察,加强病房的巡视,对于其出现的呕吐、恶心以及荨麻疹等情况需进行密切控制。最后,还需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人员对其进行陪护,以保证护理效果。明确产妇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措施,还需要从临床的角度着手,充分的与产妇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更好的加强方案的实施,加强对工作的评估和对诊断效果的分析,通过心理和护理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开展,有效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智力增强,促进产妇的恢复。更好的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改进。

4 结语

妇产科手术护理需要注重原则和措施,在术前需要帮助产妇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在思想上需要做好准备,帮助产妇了解手术情况,消除紧张等心理状况。妇产科手术护理还需要对产妇的术后情况加以重视,常见的诸如烦躁和焦虑等等,为了更好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需要尽可能的对产妇进行关怀,从多个角度着手,促进妇产科手术护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妇产科手术护理整个护理工作开展过程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探讨了今后工作开展的主导思想,旨在更好的实现对妇产科手术护理质量和绩效的全面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3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症,但也具有终身性。研究分析发现糖尿病的产生主要有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及胰岛素功能缺陷[1]。归根结底就是高血糖,病理特征多表现为内分泌代谢紊乱。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很容易引发不同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循环衰竭以及脑卒中等。一旦引发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妇科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妇科手术的时候,病情会变得更为严重,同时妇科手术的危险系数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为促使妇科手术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可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该文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43.5±8.6)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3.8±2.4)年。其中子宫肌瘤11例、宫颈癌13例、子宫内膜癌21例、卵巢囊肿16例、子宫脱垂12例、功能失调子宫出血13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均超过6.9 mmol/L,2 h葡萄糖口服糖耐量试验超过11.0 mmol/L。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该研究活动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展开。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4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化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注射普通胰岛素,促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在手术前3 d,需要每天测定患者血糖,保证患者血糖指数

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化护理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模式。首先,术前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手术操作前伴随焦虑、忧郁、抵抗力下降以及恐惧等多种心理,而这些心理情绪的产生,必然会影响术后恢复与护理效果。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时刻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予以安慰与开导,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使其配合各项护理。与此同时在充分了解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术前半小时为患者实施抗感染护理措施,并输入广谱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其次,术中护理。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出现,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要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电刀。最后,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加强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感染护理。医护人员实施各项操作,必须遵循无菌条件,经常更换输液与注射的部位,并加强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护理。在各项护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保证患者会、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的清洁,适当使用抗生素的量。为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可利用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次照射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每天照射2次。在患者出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即出院后保证1~2个月的休息时间,拆线1周后方可淋浴,术后1个月后才能有性生活与盆浴,按时来院接受复查。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基础性知识、药物护理方法、饮食、心理调整方法,定期回访,及时调整患者药物的使用量,预防并发症与低血糖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方法

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护理效果制定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的时候发放给每一位患者,由患者主观判断评价临床护理效果,并及时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检验采用χ2检验,组间比的检测为单因素方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0.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9±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最近几年的临床数据就可以了解到,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2]。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并发心、脑、肾等重要性器官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会明显增强手术危险系数,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术后非常容易引发伤口感染。如若围手术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妇科手术实施期间,糖尿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血糖不稳定以及术后感染[3]。高血糖会降低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患者脂肪、蛋白质以及酮体等,而这些因素均会加重患者病情。临床中影响患者血糖最主要因素为手术应激反应和心理因素。因此,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妇科手术结束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感染,而感染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在糖量充足的地方,细菌更容易繁殖,同时患者术后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引发感染,且一旦出现感染极不容易控制。因此,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出现。该次研究活动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包含多方面的。而研究结果也表明,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效果的实现,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158-159.

[2] 董春萍.57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6):161.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4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妇科手术室有护士30名,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4.2±3.5)岁;学历:大专18人,本科10人,硕士2人;职位:护士长1人,主管护士6人,护士23人。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前(2017年7~12月)本院共开展妇科手术128台,实施后(2018年1~6月)本院共开展妇科手术130台。实施前: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38.5±2.8)岁;手术类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宫外孕剖宫探查术3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子宫切除术18例;实施后: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38.2±3.2)岁;手术类型:卵巢肿瘤切除术35例,宫外孕剖宫探查术3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子宫切除术18例,实施前后妇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18年1~6月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三级质量管控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2名、普通护士4名组成,其中普通护士均为本科以上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护士,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及责任心。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妇科手术护理整改措施计划制定及实施;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妇科手术术中出现的差错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鉴定,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1.2.2确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

根据妇科手术特点,以卫生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为基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规范的《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并确定护理质量指标,内容如下: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95%;基础护理合格率>95%;特级护理合格率>95%;护理记录单合格率>95%;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95%;消毒灭菌合格率>95%;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为100%;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100%。护士长每月按照《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对当月收治的病例进行护理质量调查,并于每个月月底组织小组其他成员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1.2.3制定“三定,三不定”检查标准

①“三定”即护士长每日定时与组员对当日本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生的护理缺陷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护士长每周就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护理缺陷问题与组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室护理质控会议,对妇科手术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的质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②“三不定”即责任护士每日不定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所发现的缺陷问题向主管护士反馈;主管护士每日不定时检查责任护士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其护理操作技能、风险防范能力、危重病患护理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日不定时到手术室巡查,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由护士长依据《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记录实施前后护士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2)不良事件:由护士长记录实施前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满意率:由护士长分别于实施前后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9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合格率比较

实施后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3.1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本研究中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示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护理人员管理水平及护理技能,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级护士岗位职责,强化了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了手术室护士专业技能[5]。同时,通过实施“三定,三不定”检查制度不仅强化了手术室监管力度,同时可促进各级护士间相互学习及交流,提高各级护士护理监管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

3.2三级质控护理模式可降低妇科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表明三级质控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妇科手术不良事件,研究结果与陈伟萍等[7]相似。三级质控护理模式的实施促使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强化了各级护士岗位职责,完善了手术室监督机制及相关流程,并培养了专科护士风险管理意识,从而预防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8,9]。另外,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手术室专科护士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质量管理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11]。

3.3三级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5

近几年来,妇产科患者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治疗是我国该科室手术中主要的治疗措施[1]。由于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手术后对患者切口的护理以及腹部切口痊愈程度成为衡量术后康复的重要指标。切口手术是具有创伤性的,手术后如果护理不到位,会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及心理负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2]。为了提高患者术后切口的痊愈率,减少医患纠纷,护理措施的采取至关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院自2012年10月开始妇产科收治的79例患者切口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妇产科接收的79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6.1±13.5)岁。其中剖腹产手术患者45例,子宫全切术1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8例,异位妊娠术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对于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护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调节术前的饮食,达到手术的标准。术前按照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饮食,保证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即可;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如蛋白质及维生素类食物,提高患者体内血浆蛋白量,充分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营养来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增强患者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及术后的组织修复能力;对于糖尿病妊娠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在血糖指标水平稳定后,及时的采取手术;对于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在护理中应该及时的使用药物补充患者机体需要的铁类物质,积极的治疗贫血,避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3];对于消化道及胃肠吸收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进行肠胃的调理,增强机体的吸收能力,改善身体状况,待患者机体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手术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手术。

1.2.2 心理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重要的调节环节。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听取患者心理所存在的顾虑及疑惑,及时的对患者疑虑的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心理上情绪的波动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4]。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动作及表现,如果出现异常的举动,应该及时的采取最贴心的关心及帮助,在同患者进行交流时采用和蔼的口气。对患者有可能对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给予详细的解释说明,以消除患者心理背负的经济压力。

1.2.3 健康知识的指导 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以及心理护理均是不可少的步骤,是关系患者的心情及术后的恢复状况。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嘱咐患者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注意保持身心的放松,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也做好相应的备皮工作,时间要适宜,预防感染的发生[5]。

1.2.4 室内及患者整体护理 术前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干净、整洁、空气的流通,保持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2%[6],术前做好各项的检查,术前8h左右告知患者应该禁食,4h左右应该禁水。

1.2.5 术后的护理 ①切口护理:患者腹部切口手术后,护理人员进行定时的患者伤口状况观察,根据药敏等试验,严格选用敏感性的抗菌药物,有效的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切口处是否出现渗液或渗血状况,切口的张力是否出现增加的现象,肥胖或者营养不良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对各项指标应该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坐卧时应保持床头呈25°左右;患者在咳嗽过程中应该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呈平卧的姿势,护理人员双手轻按患者的腹部双侧,从而减轻患者腹部切口处的张力,术后也应该注重水分、维生素及电解质的补充,贫血患者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血浆的补充,肠胃及消化道不良的患者补充蛋白;如果护理过程中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要尽快进行有效的处理方法。及时的将伤口分泌物以及腹腔内的分泌物仔细的清理干净,严格进行伤口的消毒,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腹部伤口严格的进行清洗换药,有效的消毒,给予抗炎药物以防止伤口处的感染;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进行仔细的康复教育,让患者对术后伤口处的健康更加的重视及保护,详细说明术后患者起坐的重要性,预防腹部切口张力的扩大,妨碍切口的愈合。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佩带腹带中应该找到合适的松紧程度,术后进行早期的恢复性训练,防止肠道的黏连。

2 护理结果

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79例患者,在术后切口经过上述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的平均时间为(7.6±2.4)d。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医患关系的发生。

3 小 结

通过上述的护理措施可知,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缓解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以及紧张情绪[7],通过详细讲解切口手术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了细心、体贴的护理,给予患者关心和尊重,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心情舒畅,消除了心理压力,对手术的过程积极配合,达到了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痛苦,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腹部切口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医院中医患关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明兰.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下:253-254.

[2] 钱敏.妇产科手术患者369例腹部切口护理[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2,4(4):16.

[3] 姚金香,杨玉环.55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24):78-80.

[4] 陈跃红,彭,王宝丽.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下:151-152.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6

1.2方法

对照组妇产科患者在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感染分析制定的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做好护理操作中的消毒工作,护士应做好手卫生,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确保相关器械处于消毒无菌状态。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注意临床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加强护士对感染风险意识[4]。保持病房内环境的舒适,定期进行消毒,室内通风。③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患者本人,应包括患者家属和探视者。告知患者保持自身的卫生,清洗外阴,减少外阴伤口的感染。家属和探视者需经消毒后方能开始进入病房。指导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感染发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越高。

1.4数据分析

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22.0软件包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为感染发生率。计量资料为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数,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上升,两组妇产科患者数据差异比较P<0.05。如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妇产科患者比较差异P<0.05。如表2。

2.3感染发生位置的分布情况

对感染发生的部位情况进行分析,感染发生率分布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切口感染。如表3。

3讨论

3.1妇产科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手术器械消毒不足,医疗人员手术前没有完全做好手卫生准备。部分医生因手术技能不成熟,导致手术时间延迟,手术创口暴露时间过长,加重创口和病原菌接触时间增加,造成手术操作中的感染。手术大多采用全麻,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应用中可能会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增加呼吸道感染[6]。患者在术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但术后探视人员的增加扩大了病房内的细菌数量,并且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部分产妇在分娩后不开窗通风,致使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增加产妇感染[7]。妇科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留置导尿,而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尿、护士操作不规范以及尿管消毒不及时,都会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部分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患者因健康意识不足导致会阴清洗不到位,部分患者因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分娩后无法洗澡,容易导致切口的感染[8]。

3.2结果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应用相关护理措施后其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临床妇产科感染发生因素的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专科培训,严格监督临床中的新操作,不断强化护士的感染风险意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进行健康宣教,减产科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妇产科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牛燕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谢丽晶.妇产科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206-2207,2208.

[2]丁丽波.妇产科中常见感染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253-254.

[3]陆玲玲.妇产科常见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6):881-883.

[4]冯志娟.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2-342.

[5]崔锦英,徐海玲,邢军玲,等.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4,21(15):167-168.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7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于人性化的医疗技术服务,近些年来心理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广泛的被应用,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更好使剖宫产术后产妇得到较好的康复治疗,我院针对剖产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20例,其中初产妇为168例,经产妇为52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5±2.5)岁,220例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产次等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100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其中包括保持患者生活环境安静舒适,建议采取母婴同房居住,保持室内外的安静和整洁,适当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遵医嘱及时的进行静脉药物的滴注,对手术切口的敷料进行及时的更换。乙组患者120例,除常规性护理措施外对术后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1)洞察心理关心问题,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态及所关心的问题;(2)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生活地区,对其进行热情的交谈,消除患者因手术导致的紧张焦虑的情绪;(3)对待在术后对生产婴儿性别的年龄不满意的患者,进行劝导,并讲解男孩和女孩的共同之处,举例说明女孩的好处,缓解其抑郁的情绪。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劝导,增加患者家属对产妇的理解。(4)对术后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详细讲解,消除术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护理误区,缓解其手忙脚乱的情况。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治时间。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 ±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妇女经历了十月怀胎,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后,从心里及精神上都给产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产后的妇女多发生抑郁情况,因进行剖产后产妇身体上经受了很大的创伤,因生产婴儿的性别不满意等,给术后产妇的心理造成的很大的压力,导致烦躁、焦虑的情绪发生,给术后产妇的恢复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佳,住院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等,情况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院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应用心理护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详细的了解,针对术后产妇所关心和困扰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术后产妇走出心理误区,使术后产妇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本文通过对我院进行剖产术后的220例产妇,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措施的方法,进行术后产妇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进行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组别的产妇,治疗依从性,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均显著的优越于单纯采用常规性护理组别的患者,差异性明显。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治疗时间、稳定产妇的情绪,增加术后产妇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

参考文献: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已经确诊的400例妇产手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在这400例患者中,除了132名患者是产科的之外,其它的都是妇科的患者。他们中最小的只有21岁,在老的甚至有65岁。在这些患者中,所进行的手术,有子宫肌瘤剔除术(12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6例),全子宫切除术(54例),剖宫产术(140例),卵巢癌根治术(30例)。此外,就这些进行分析的400例患者来说,已经确保他们在入院时的体温、白细胞总数、尿常规和中性粒细胞都不存在问题,并且,也没有患者存在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的状况。

1.2研究方法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感染病例数量的时候依靠的是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临床记录以及其他各种化验结果,这样便能更为准确、有效的确定出来所有感染的患者。此外,我们还就不同的相关感染因素做出了数据相关统计和总结分析。

2结果

就患者的感染病例和感染部位而言,由调查统计和研究表明,在268名妇科患者中,有19名患者产生了感染,占到了妇科患者总数的7.1%;在132名产科患者中,有8名患者产生了感染,占到了妇科患者总数的6.1%。同时,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妇科手术感染的因素包括呼吸道(最为主要)、泌尿道和胃肠道三个方面,而产科手术的感染主要包括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两个方面。拿妇科中的19例感染患者来说,只有一名患者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在三十到四十和四十到五十岁之间的感染患者都是3名,有4名患者是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的,而剩余的8名患者都是早六十岁以上的。此外,我们还就实施防护策略以后的400例患者与以往传统治疗、防护的患者手术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防护策略与传统治疗、防护的手术感染情况比较

组别 妇科患者 产科患者 妇科患者感染例数 产科患者感染例数

实施防护策略 268 132 19(7.1%) 8(6.1%)

传统治疗、防护 254 146 40(15.7%) 17(11.6%)

3分析和讨论

由以上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患者发病的年龄是影响其感染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年龄越大感染的几率就越高。此外,我们通过对病例细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还得到以下几点。

3.1胃肠道的感染问题

患者在手术之后,不管是免疫力、食欲、肠道重吸收功能的下降,还是一些病毒或细菌的入侵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胃肠道感染的问题。该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等。此时,作为医生要首先确保规范患者的饮食,而对于情节较严重的患者,在必要的时候就要给予药物治疗了。

3.2手术切口感染问题

手术切口的感染主要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的清洁护理不到位以及手术中的触摸、牵拉等操作使患者的局部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因为这些不当的操作会致使切口处的组织损伤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加重。

3.3泌尿道感染问题

泌尿道的感染问题主要是由于泌尿管的操作不当或护理不严格而引起的患者尿道黏膜损伤。为此,我们必须要做的措施包括,对于那些需要置管处理的患者,要先对患者的会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作为医生必须保证自身的无菌操作,以及技术保证,同时,尽量选取较为合适的硅胶尿管作为导尿管。另外,就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方面来说,也要不断的加强,以便能够尽早的移除导尿管。如此,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泌尿道感染问题的出现。

3.4呼吸道感染问题

作为患者,在经历了分娩或者是手术之后,都会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这就会给那些病原机带来可乘之机,进而将会致使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包括在术前的时候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地咳痰、咳嗽;完善操作,避免出现呼吸道粘膜损伤;注意房间内的通风换气。在术后的时候,患者最好可以尽早的下床活动,在痰多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雾化吸入以便稀释痰液。

3.5年龄因素的影响分析

由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较产科患者而言,妇科患者的感染率要高很多,并且年龄越大的患者越容易被感染,尤其是50岁以上的妇科患者是感染最为频繁的。而产科患者的年龄一般都比较低,这就代表着她们有着一定的免疫力,换言之,她们的感染情况相较于妇科患者来说好多了。

总而言之,影响患者感染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操作、手术器具、患者身体免疫力等多个方面。我们只有全面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以上介绍的所有感染进行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妇产科手术感染现象发生,并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耿小丁.妇产科手术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外医疗,2011;

[2]万娜,游惠馨,谭秀华.妇产科手术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9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术后并发症, 轻微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 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病情严重者会导致肺栓塞加重, 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疾病形成, 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1]。本次研究中, 分析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以及护理实施方法, 总结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 年龄25~57岁, 平均年龄(41.0±5.4)岁, 卵巢癌手术15例, 附件切除术13例, 剖宫产术19例, 子宫切除术15例,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例,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4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护理, 包括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适当的心理指导, 并观察患者是否有患肢肿胀、腓肠肌挤压阳性、浅静脉曲张等症, 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观察组从入院开始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个性化防治护理方法, 术前先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并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紧密配合医生实施操作, 术中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 并间隙的挤压患者腓肠肌, 引导患者进行足趾部锻炼, 2 h/次;可适当抬高病床, 促进下肢血液迅速回流, 防止术后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液体, 在每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 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实施。在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并保持6 h, 医护人员可引导患者做下肢伸展, 并告知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常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 并更换。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判定标准为:妇科手术治疗后, 观察凝血功能指标显示正常, 无血栓或血管功能异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临床确诊, 采用静脉血管造影查看静脉有无发生缺损或充盈[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给予患者实施后患者均康复出院, 其中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10/40),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1/40),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深静脉血栓为妇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 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术后身体情况较差, 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小腿静脉丛壁受麻醉效果的影响而处于松弛状态, 容易导致淤血发生, 再加上术后制动状态, 增加了患者静脉丛内发生血栓的风险;术后长期卧床会减缓体内血流, 增加血栓形成几率[3, 4]。临床研究表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 因此, 在妇科手术后, 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 减少肺栓塞、栓塞后腿部综合征的发生率。针对这种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 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包括术前评估预防、术中预防以及术后预防。术前首先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加强术前患者身体检测, 高血液黏稠患者, 需实施血液稀释措施, 可给予患者输注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禁食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 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术中预防, 术中严格规范要求操作, 减少对机械血管壁以及气体组织造成的损伤, 头低位15°, 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术中减少非必要止血药物使用。术后即可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预防性措施, 预防性用药治疗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回流, 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双侧下肢周径、皮肤温度、肿胀程度[5, 6]。引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可有效维持血流顺畅, 并对腓肠肌进行压迫, 有利于小腿肌肉活动功能的早日恢复。所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为溶栓以及抗凝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本次研究中,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为了防止妇产科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合采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预防护理措施, 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叶为群, 凌琳, 李学华, 等.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7):76.

[2] 许秀华.红外激光辅助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7(7):556.

[3] 许涛, 郭瑞君, 李湛, 等.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特点及其引发肺栓塞危险性的初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12):1143.

[4] 梁晓宁, 郭瑞君, 许涛,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9): 1624.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10

在妇产科中手术是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和异常分娩的常见手段,但是手术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因此术后疼痛情况发生较为频繁,不仅给患者身体造成不适感,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心理,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利的影响。临床中如何减轻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经实践证明,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为此我院在8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妇产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8例患者,年龄在21-45岁,平均年龄为30.7岁。包括2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11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42例剖宫产患者,7例附件切除术患者。全部患者在手术中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按照随机标准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患者,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疼痛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要从患者入院开始,护士在接诊中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对医院环境早日熟悉;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让他们对相关信息有准确的掌握,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术前还需要对术后可能发生的疼痛情况向患者解释清楚,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术后3d内是疼痛高发期,在这个时间护士要鼓励患者放松心情,可通过交谈、播放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1]。

1.2.2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评估对于疼痛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不同的患者因为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其术后疼痛程度是不一样的,护士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对他们的疼痛程度给予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之后按照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

1.2.3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绝大多数的疼痛同主要源自切口,所以在术后护士要加强对伤口的护理,对伤口进行密切观察,看患者伤口有无存在渗液、渗血以及感染现象,伤口要保持干净,伤口上的敷料要及时更换,如果患者伤口出现不良情况,要及时拆线引流,更换药物;妇产科部分患者伤口在外阴,因此必须要加强外阴清洁,用洁尔阴定期冲洗外阴,外阴出现疼痛,则可用酒精纱布湿敷;在睡觉时,侧卧于没有伤口的一侧[2]。

1.2.4镇痛药物应用 要使镇痛药物发挥较大的作用,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非常必要,相比于常规用药,预防性用药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小,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在术前可应用阿片类药物,在术后一般建议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会对患者血压、心率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1.2.5其他方法 (1)护理:术后患者保持正确的能减少疼痛的发生,在术后6h内建议采用半卧位,在前期离床活动时护士要在患者身边,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姿势,让腹肌保持松弛状态,避免牵拉伤口;(2)镇痛方法:除了镇痛药物之外,还可以应用中医疗法,采用针灸、穴位敷帖等方法实现镇痛效果。

1.3疼痛效果评估 患者无疼痛为0级;疼痛感较轻,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对患者睡眠质量无影响为1级;疼痛感明显,需采用镇痛药物,影响患者睡眠为2级;疼痛感剧烈,必须要采用镇痛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为3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如p

2 结果

术后,对照组共出现疼痛35例,护理组则出现26例,对照组3级疼痛患者15例,护理组3级疼痛患者6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3 讨论

疼痛是各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疼痛不仅让患者产生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对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妇产科手术而言,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造成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1)思想准备不充分;(2)术中操作不当,牵拉过多、未执行无菌操作、局部血栓形成等;(3)术后护理不当,摆放不正确、换药不及时、操作方法粗暴等也会引发疼痛;(4)镇痛药物应用不当,因担心镇痛药物上瘾而排斥为患者持续用药[3]。

对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需要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保护好伤口,对患者疼痛程度准确评估,给予恰当的镇痛措施,合理采用镇痛药物。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应用了综合性的疼痛护理措施,相比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措施,其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较低(p

参考文献

[1] 谢碧梅.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大众健康,2012,14(6):122-123.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11

妇产科手术给患者心理和躯体带来一定创伤,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措施, 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了解妇产科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作者展开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 排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和未成年等不能配合手术和护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4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41.57±5.37)岁;体重42~71 kg, 平均体重(56.53±10.03)kg;14例为妇科手术, 20例为产科手术;7例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16例为高中学历, 11例为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对照组患者年龄24~61岁, 平均年龄(42.05±6.31)岁;体重43~72 kg, 平均体重(57.44±9.68)kg;15例为妇科手术, 19例为产科手术;8例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16例为高中学历, 10例为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术前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 同患者进行简单交流沟通,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护理人员不仅要配合好医生操作, 同时, 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对于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 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 并进行相应处理, 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后, 给患者进行消毒清洗,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文化程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获得患者信任。同患者家属尤其是患者丈夫进行交流沟通, 为患者提供良好精神和经济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迎接手术信心。告知患者手术必要性和并发症的危险性, 要做到实事求是, 避免夸大病情严重性。同时, 做好手术器械和急救药品的准备工作, 确保各种仪器处于良好备用状态。②术中护理措施, 帮助麻醉师进行麻醉,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手术完成后及时清点手术用品, 避免出现异物存留体内等差错事故。③术后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帮助患者保持适当卧位, 将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误吸呕吐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引其有效咳嗽, 保障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通过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保障引流管通畅, 避免脱落和受压。根据患者进食能力、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疾病类型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嘱其多食水果蔬菜, 保障大便通畅。同时, 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隐私, 操作时考虑患者躯体隐私, 尽可能在窗帘或屏风的遮挡下进行。在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前, 为其介绍护理的方法和作用, 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进行。

1. 3 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本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其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 总分为100分。其中, 评分>90分, 非常满意;评分为70~90分, 基本满意;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7.06%、73.5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26.4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心理应激源, 其基于客观要求和应对能力不平衡, 容易导致患者为适应环境而心理失调产生一种紧张反应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忧郁和焦虑等, 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或是神经、免疫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变化, 症状较轻的患者对麻醉效果和手术过程无不利影响, 症状严重者, 给术后创口愈合和恢复状况带来一定影响。护理人员通过整体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 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整体护理措施是一种按照一定方式和目的, 有秩序的排列各个要素的有机集合体, 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 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完整、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2]。因此,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06%、5.88%和73.53%、26.4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彤, 刘玉梅.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7):419.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1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9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10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3.56±4.38)岁。按照住院号奇偶性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轻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疼痛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其操作步骤主要有:

(1)术前宣教。于术前将术后可能存在的疼痛问题告知患者,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以平常心来对待手术以及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感觉 [3]。

(2)心理疏导。为患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与患者主动接触、沟通,对患者表示出足够的关怀,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尤其是心理需求;为其灌输相关健康知识;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感觉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主动配合[4]。

(3)对疼痛的控制。术后要让患者保持正确,便于呼吸运动,放松腹部肌肉,减轻疼痛,减少刺激,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按摩 [5]。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时刻观察患者的表征,必要时应以镇痛剂辅助作用。

1.3 评定指标

镇痛效果以主诉疼痛法进行分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疼痛并正常入睡),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难忍,需药物止痛,影响睡眠),3级—重度疼痛(剧烈疼痛,不能忍受,服用止痛药物,严重影响睡眠,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出现)[6]。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研究发现,实验组中度与重度疼痛的患者占18.8%,远低于对照组的45.5%(P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良好,不仅有效地起到了镇痛作用,还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钱小亚.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1-42.

[2]曾婕.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200-200.

[3]刘宏艳.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77-78.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篇13

1 妇产科安全隐患分析

当前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安全隐患,详细的进行了解,不仅对于更好的提升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有着切实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科室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制度,确保工作的有效执行。需广大人员加强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的重视程度,从问题的根源等角度着手,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如上述,妇产科是当前出现纠纷的一个重要的科室,更好的解决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相关问题,是切实的提升医疗技术水准并且提升患者满意程度的关键点。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设备和新手段的使用更新速度也加快,所以还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诸如在抢救等危急时刻,出现不能够迅速的配合护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会为后期的护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静脉注射过程当中没有能够及时的对宫缩情况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也将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瘫以及缺氧等状况,故需要进行严格的重视。对于医药品的使用,对其性能和操作规程不明确,药品的禁忌等掌握不到位,也必将出现巨大的隐患,同样需加以重视。

2 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措施分析

2.1强化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意识 对于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之中的相关规程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明确,严格的执行相关家属制度和病情告知制度,如上文分析到的,在当前临床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广大群众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的提升,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对于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期望值也在不断的提升,故对于出入院患者、手术患者、麻醉患者等,需要告知,而对于危重患者、急症患者以及抢救患者等,同样需要及时告知。详细记录家属意见以及告知的相关内容等,纳入只相关跳跃之中。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护理管理,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经常督促检查,严格管理。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家属出现了违规性要求,需要详细的告知相关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以保证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制度的严格执行。

2.2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力 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中需要全面的加强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提升,从根本上改进护理管理的水准。首先需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继续交易和学习,在实践工作当中全面的开展24h值班制度,加强科室的技术力量,更好的提升护理效益。对于新药物的使用,需要仔细的阅读说明书并且进行妥善的存档管理。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的重视程度,从问题的根源等角度着手,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真正意义上实现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整体效益的增强,最后,对于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

2.3加强医药品检查及管理 如上述,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设备和新手段的使用更新速度也加快,所以还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故需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管理,完善设备和药品管理,做到急救药品和器材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定位、定量、定时保养维修,让设备在急救时随时待命,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以备随时使用。如产房所必需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要做到"五定"制度。保持各种物品完好和耗材充足,使急救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每月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防范差错事故的思想意识。

2.4加强护患沟通及交流 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最大程度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护理人员要持宽容、谅解及忍让的态度,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缓和医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对个别素质差的患者,应态度和蔼,不卑不亢地冷静处理,用实际行动感化患者,引导患者,使患者自觉地进入患者角色,听从护士的安排和治疗。主动关心产妇,主动的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还需要注重自身的素质,避免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产生相关矛盾和冲突,在沟通过程当中学会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患者的情况和各种不良思想情绪,并且积极的配合患者和家属的相关工作,进而达到最大程度之上减少不满情况发生的效果。最后,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中需要全面的加强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提升,从根本上改进护理管理的水准。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主动的进行回答,热情的进行回应,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时刻的为患者着想,主动为其进行排忧解难,关心和帮助爱护,认真的回答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减少不良情绪,保证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1-4]。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重点和基本的核心思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工作的改进,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真正意义上实现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整体效益的增强,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真正意义上促进工作的建设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当中。

参考文献:

[1]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120-12l.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