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实用13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1

西部沙漠化与沙尘风暴问题的探讨彭珂珊

江苏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刘小航,彭慧芳

关于我国大洋矿产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莫杰

地质测绘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吴景勤

西北地区矿业发展的地位与策略方敏,马静

分布式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构件化体系结构设计李向阳,吴冲龙,汪新庆

实现我国地质资料工作现代化的几点建议茹湘兰

试谈外文地学期刊的开发与利用堵海燕

关于西部开发的几个问题王爱军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石慧,徐长乐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矿企业品牌资产评价中的应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杨芳

地质学和土地学相结合利用土地童潜明,胡东风,蔡悦林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及发展规划思路罗元华

论去俄罗斯远东地区作矿产勘查开发的前景姜宝龙,陈竞捷,李长珠,刘铁军,徐龙,韩凤喜

黑龙江省土地开发保护与整治对策尹喜霖,张烽龙

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协同发展探讨穆东,戴仁竹,任一鑫

论国土资源管理的社会预警系统研究江林茜

张天渠油藏经营管理模式探讨谢丛姣,吴东平,王利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油气藏管理工程何春蕾,匡建超

论当代大地质产业战略姚公一

物质能量循环与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姜建军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朱晓华,杨秀春

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崔政军

网络公司的经济源泉及资产价值评估彭莉

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马兆生,王迎川,傅顺

世界金刚石和金伯利岩产地概览(连载Ⅴ)兴江然

国际承包工程经营之忌袁相国

重视和加强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姜建军

走资源节约之路--由美国石油资源利用引发的思考孙坦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珍惜国土节约工业用地--电解铝厂节约用地的探讨张伟仁

浙江省土地退化及防治对策丁枫华,吕书年

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张银辉,赵庚星

有关水资源问题若干博弈分析张向前,金式容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初探武锁庆,鄢和琳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回顾与展望--从国际减灾十年到国际减灾战略殷跃平

面响21世纪地质环境管理及地质灾害评价的信息技术(连载Ⅰ)黄润秋

岩心分析资料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朱凯

跨越式建设高科技现代企业--探矿工艺研究所体制改革方案的形成与思考李国荣

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活力综合评价何春蕾,匡建超

走出西部经济开发的六种误区雷国琼

浅谈以西部资源为依托促进资源转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冯延

国际承包工程运作实务探赜(下)--以水文地质打井为例袁相国

国有土地租赁制度建设研究任丽燕,聂宜民,董晓声,张圣武

试论广州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刘小航

物化土地使用权构建农村土地流动的市场机制于代松,朱穆超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任建强,许皞,刘杏认,陈亚恒

新疆矿产富甲天下王金良

21世纪初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刘卿,胡迎春

中国石化集团"十五"油气资源战略分析(下)周荔青,孙兆玉,李剑峰,陈序三

大同市阳高盆地水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吕继峰

论四川省旅游主题公园李铁松,栗顺利

保护五大连池火山群开发五大连池火山群尹喜霖,张烽龙,杨湘奎

科技进步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海洋产业的应用王芳,王文,吴继陆

论地质调查项目合同管理马静,文志岳

沉积盆地有效储集层综合识别技术新进展李琼,李正文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预防赤潮灾害齐平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探索厄尔尼诺之谜莫杰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童潜明

对我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问题的探讨林爱文,黄仁涛,佐藤洋平HtTp://

建立我国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思考张秦伟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几项问题刘胜华

土地规模经营应尊重农民权益于代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利用优化调控胡业翠,方玉东,赵庚星

山东聊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冯海霞,刁迎霞,徐跃通

黄河断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王爱军

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研究初探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

立足全球保障资源需求刘文周,温春齐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雍自权,刘树根,赵锡奎

矿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在Internet上的应用张春博,王运森

浅谈我国资源采掘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金发

加入WTO对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钱茜,王玉秋

浅论生态环境评价中地质因素的作用陶晓风,罗昌元

《油藏工程》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周红,罗国平,关振良,袁彩萍

美国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比较分析与反思陆凤红,郭东强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王玉秋,钱茜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周纯,舒廷飞,吴仁海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袁春,姚林君

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探讨李黎,史立梅,李剑,庞伟岚

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龚健,刘艳芳,黄中华

共有土地面积的价值量分摊法初探王晓红,谌作林,陈琦

内蒙古乌海市氯碱工程地下水源的开发高海东,郝拴虎

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巩杰生,巩明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陈铁男,张斌,杨文,尹喜霖

中国发展『安康型生态旅游的研究与思考金磊

走出硬件建设和土地运作的误区--对经营城市的思考于代松,任冬宁

开展新一轮国土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蔡玉梅,王静

基于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变更技术方法陈爱斌,张春霞,刘昌梅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2

一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信息技术已开始进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领域。1984年,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利用航空遥感影像及陆地资源卫星多光谱图像为数据源,全面查清了我国各类土地的面积、权属、分布和利用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管部门就开始了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尝试,开发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地籍管理、城镇地价评估等单项业务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1997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作出了关于“土地管理部门要加紧建设全国土地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的指示,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据此出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规划和远景目标”,加速了土地管理信息化探索的进程。但鉴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土地管理领域只是掀起了土地管理计算机化的热潮。2001年,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明确提出采用3S集成技术建立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实现农用地信息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分析、评价等功能的要求。近年来,围绕“金土工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土地资源大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重大任务和土地利用工程,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土地信息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土地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使土地信息工程建设和数据集成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土地调查与监测、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与可持续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大量工作,促进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土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有关国土资源的空间信息技术呈现出全球化、整合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带动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现代化。如卫星遥感技术实时提供了有关国土资源的海量高精度影像数据;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理信息;GIS与通用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大大增强了对国土资源数据的处理与管理能力;现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及基于网络的GIS开发使全球范围内国土资源信息的传输、访问和分发成为可能;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使用户能够快速、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和知识;以工作流和知识管理为特征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虚拟现实与数据库、GIS技术的融合,可形象地显示“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有效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普及为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土地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土地信息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二 土地信息技术及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1.土地信息技术的内涵

土地是地球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信息是有关土地实体的性质、特征和变化状态的表征,它是对表达土地特征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土地数据的解释,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专题图形信息、专题属性信息以及土地相关属性信息。

土地信息技术是研究土地信息的组成和相互联系的一般性规律,以及以空间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包括对土地信息获取、存储、处理、表达、分析应用等各种技术体系的集成与融合。

从技术体系上看,土地信息技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体系组成:土地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技术、土地数据处理技术、土地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技术、土地信息的传播技术、土地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土地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和土地信息的标准与互操作体系。从技术形成上看,土地信息技术是以空间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IT技术的集合体,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常规的测量调查技术等的总称及其集成。

土地信息是土地信息技术处理的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基础信息。从社会需求上看,科技发展、工农业应用、商业经济、军事技术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土地相关信息有了空前巨大的需求。这些决定了以管理和分析土地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土地信息技术在今后将既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2.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扩张,非再生资源的枯竭及对其他环境问题的关注,对土地信息的需求猛增。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已经和生态环境的全球变化、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从全局、总体上研究人—地关系综合体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为此必然导致海量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管理和相关知识的挖掘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契机,而土地信息学及土地信息技术即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土地资源管理学学科分支,它必将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土地资源管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是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将土地利用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土地经济—土地生态—土地管理的复合理论体系。这样,它势必要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既体现其管理属性,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飞跃发展,以及“数字地球”、“数字国土”等信息化理念的提出,结合国家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的实施,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凸显,可以说,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是该学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简而言之,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即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利用土地信息技术,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获取手段自动化、业务办公信息化、专家评价系统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土地动态监测现代化,以及土地信息管理网络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活动或土地资源管理过程。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遥感技术、土地信息系统、模型方法等紧密结合,相互融合,以及具有专家功能的系统的深入发展,必将对土地科学研究带来新突破并开辟广阔的前景,使土地科学的学科地位不断得以强化和提高。

三 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势性分析

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科学研究机构成立时间不过二十多年,虽然在推进土地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运用土地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决策方面差距更大;现有的土地信息化水平与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面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土地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信息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全国各级土地信息技术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业务人员的土地数据应用水平还有待持续加强。

随着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态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是保障国土资源在新形势下依法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土地信息化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土地资源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事关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量本来就相对不足的我国,如何适应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更加合理地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前和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基础信息作支撑。面对这些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用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大幅度提升我们对土地信息的掌控程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使我们能够更为及时、准确地把握土地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建立起以信息流为主线的管理工作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2.土地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要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0年,温总理提出“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2004年,曾培炎同志提出实施“金土工程”,强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大有可为。通过天上看、地上管、网上查,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土地资源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准确掌握国土资源动态信息,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信息,科学评估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及时对国家资源安全实施预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全球资源战略的实施,逐步建立多元、稳定、经济、安全的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同时,通过网络化业务管理系统与遥感动态监测体系的一体化运行,实现对各级土地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管;通过车载系统的实地核查,将实测数据输入系统,就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及时判断项目合法与否,做到“现场办公、远程会商、当场定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土地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土地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土地信息既是加强资源监管、调控资源供应的依据,也是其他行业规划的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增强土地信息的获取、分析研究与开发利用能力,及时了解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与分析资源市场走势,为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合理安排资源供应总量、调节资源利用结构等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为土地资源工作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土地资源部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离不开土地信息化。通过建立土地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理顺管理关系,梳理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共享信息资源,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

四 土地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信息化纲要的颁布和“数字国土”工程以来一大批重大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培训了一大批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信息化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从事土地调查、监测和评价信息化的各类人才目前大约有近15000人。但是,由于各地信息化人才的不均衡,部分地区的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仍是当前限制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信息化的重要瓶颈。信息化人才分布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国家、省、市级各部门的技术人才相对丰富,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发达地区人才相对丰富,广大西部和边远、落后地区人才相对匮乏;低等级的信息人才相对丰富,高等级、专业化土地监测、调查、评价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等几个方面。尤其是既懂信息化、又懂土地管理专业需求的专业型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在地市级以下土地管理部门中比较突出,很有可能成为限制我国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和评价信息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之,土地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就要肩负起为土地管理部门培养高质量的土地信息技术人才的重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专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利用测量与制图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等现代技术解决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等问题的科学,其相关课程涉及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表达、存储、应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在整个土地科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土地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建设与发展不仅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方向的相关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土地信息技术的内涵,分析和研究与土地信息技术有关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各门课程所处的地位,提出以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为主导思想,以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表达、存储、应用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见附表)。

这些课程体系的设置,力求涵盖现代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和手段,包括提供土地资源现状、潜在用途、土地利用限制、土地市场和交通、环境、其他土地经济信息的信息科学和技术;评价土地资源潜力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科学和技术;在土地利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的应用科学和技术;以及支持技术和基础设施(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支持技术和基础设施)。

旨在建立起在土地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技术、土地数据处理技术、土地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技术、土地信息的传播技术、土地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土地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以及土地信息的标准与互操作体系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培养既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房地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又能掌握遥感、地籍测量、机助制图、数字图像处理、土地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能和集成、融合土地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技能,力求进行多门课程综合实践。在数字制图、测量学、地学基础、MapGIS/ArcGIS应用等方面综合设置教学实践内容;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学空间分析等方面综合设置生产实践内容。此外,紧密结合地学,强化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验教学,加强土地信息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土地关系信息系统、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土地信息系统设计、摄影测量与数字制图、地学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ArcGIS、Arcview、SQL、MapGIS、Envi、ERDAS、Photoshop、AutoCAD和CASS等常用专业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其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耀林、詹长根、唐祥云.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3(3)

[2]刘耀林、刘艳芳、詹长根.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4(9)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3

一、信息化技术与国土资源管理概论

1.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科学技术,是主要应用于管理企业和采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它是真实应用中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IT技术等各种技术的总称。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和独有得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应用的,当然,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实施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客观性,能分析整合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都是无法人为完成的,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可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信息化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更加深入。

2.国土资源管理

一直以来,关于国土资源的数据都要经过详细的测评、计算与估评等,十分谨密,国土资源管理也可谓是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共同实现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的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本身就是综合了诸多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决定着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预计从中获取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促进着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协调和规范,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属于可调节我国国土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载体。我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国土资源管理就决定着如何促进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其管理过程带来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将会不断计划并尝试提升着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

二、信息化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管理国土资源的管理系统在不断的革新过程中,一步步将管理工作全面进行起来,国务院也在政策上做到国土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提升,近段时间里,并设立组织了“金土工程”项目的实施,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加大了挑战性,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将地形、地体上的详细侦查的工作更为高效化,简便化,做到了国土资源的利用优化工作的全面覆盖管理,真正达到国家新项目实施要求的效果与目的,有效的遏制了出现大量的非法占有土地现象,真正发挥了“金土工程”的实施作用。当然,实施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不仅表现于此,还体现在这一方面。

2.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

(1)土地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其基础便是土地基础数据的集合与整理,总结出数据才能真正进行接下来的管理、估评等一系列工作。在实施方面,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全面清算,加强土地利用情况的掌握。建立起良好全面的数据库,将土地闲置与利用现状进行科学性的、总体性的规划,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土资源管理现状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网络化的农村耕地管理。网络化的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输等过程较之前的工作效果,差别是悬殊的,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宗旨与目的,我们必须了解到网络化的农村耕地管理的必然性,我们知道土地利用情况具有极大动态性,这些是人为无法及时得到整理得,而将农村耕地业务受理、办理、公示全部实现网络化,网络化的管理有利于整合动态的土地数据信息,相关政府就可以依据网络化的数据严格规范管理的进行,做到对农用土地规划、保护、利用的政策不断地优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众,使土地资源利用更为合理。

(3)执法监察力度的加强。在一个政策规定与实行过程中,政府可谓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政策实行阶段必须加强监察与提醒,并及时收集调查试试效果,做出改善,这主要是政府具有执法监察的权利。近年来,一些恶劣的现象屡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例如开发商的欺瞒手段、政府人员伪造调查表、监察工作的松懈等等,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绩效,因此,政府必须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对其实施宏观动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解决,这些在保障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同时,也稳定相关政府机构与公众的利益关系,信息化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的发展也随之越来越迅速,因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得我国各个领域的管理政策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国土资源管理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由刚开始面临的信息化技术的冲击带来的技术上的不足,到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在不断的推进土地资源管理愈来愈科学化、精确化、规范化等,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也越来越充分合理化,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革新的脚步永不停止,技术的进步还需以后日子里的探索,为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和配置土地资源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仅需要我国相关机构加强自身的服务水平,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做出努力积极采取改善政策,如此,社会的发展也将永不停止。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4

第三条国土资源标准是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海洋、测绘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自然资源、地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适用于本办法。海洋、测绘技术标准由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测绘局分别制定。

国土资源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土资源部组织拟订国土资源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审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对国土资源领域的地方标准实行备案管理。

第四条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

(二)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和依法行政;促进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

(三)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规范、公开、透明,社会公众参与。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司局归口管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标准体系;

(二)组织制定、实施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批准、统一编号和,负责行业标准的备案工作;

(三)统一组织协调国土资源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和监督检查工作;

(四)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各业务主管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拟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组织开展相关国土资源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设立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国土资源标准化的技术工作,其成员由国土资源领域内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规划及年度计划工作提供咨询,开展国土资源标准的制、修订技术审查和技术复审等工作。

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负责承担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作为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主要承担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草案的标准化审查,开展国土资源标准化基础研究,协助开展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和复审及信息咨询等工作。

第八条技术委员会按专业领域划分并设立若干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承担本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委员会工作。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有关直属单位。有关直属单位作为专业技术归口单位为秘书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专业技术归口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承担本专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草案的技术指导和审查工作;为技术委员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标准范围和类别

第九条对国土资源领域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标准:

(一)国土资源术语、分类、代码、符号、图式、图例及制图方法;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要求;

(三)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监测、整治、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技术要求,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相关技术要求;

(四)区域地质调查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包括主要目标、对象内容、技术工作程序、技术工艺、方法及装备、成果质量管理要求等;

(五)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评价、规划、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标准化设计、技术工艺、方法、装备及技术指标要求;矿业权管理(其中包括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选矿厂设计、技术工艺、方法及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率等技术指标要求)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技术要求;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要求;

(七)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等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规划、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要求;

(八)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和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技术方法及标准物质;

(九)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要求;

(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十条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包括全文强制或部分条文强制。

下列国土资源领域的技术要求应制定强制性标准:

(一)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

(二)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督执法作依据的技术标准;

(三)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

(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

(五)地下水资源管护技术要求;

(六)土地整治工程环境、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

(七)国土资源调查涉及环境、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

(八)其他需要强制执行的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领域其他技术要求应制定推荐性标准。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领域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需要在国土资源相关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行业标准;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依据相关法规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企业生产在没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有关规定备案。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四、标准预研究

第十二条实行标准预研究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专项、重大项目应设立相关重要技术标准预研究项目,在立项时向部科技主管司局备案。

第十三条预研究项目成果在验收后三个月内,应将项目成果和后续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的方案报部科技主管司局备案,作为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五、标准规划与计划

第十四条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开展国土资源标准化的战略研究,并编制国土资源标准化规划。国土资源标准化规划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

第十五条实行标准计划管理。制定和修订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必须纳入国家标准和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十六条部有关业务司局、有关单位应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的实际需要,向部科技主管司局提出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的项目建议。

第十七条技术委员会对项目建议进行汇总并组织部相关业务主管司局及有关专家共同研究,提出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建议,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技术委员会审查。

第十八条属于国家标准的计划项目,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立项;属行业标准的计划项目,在国土资源部网站公示十个工作日并对反馈意见处理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

第十九条经批准的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项目一般不作调整。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经技术委员会审查后,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报国土资源部批准。

第二十条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专项工作经费及其它渠道筹集的经费。

国土资源部安排基础性、公益性及行政管理类标准的制、修订经费。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专项、重大项目按任务内容落实标准计划项目经费,经费的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标准制定与修订

第二十一条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一般应在两年内完成。若由于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完成的,起草单位可向部科技主管司局申请延期一年。延期一年仍未完成的项目,视为自动撤销。对不按时完成任务,又不及时提出延期申请的单位,两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第二十二条部业务主管司局负责组织拟订相关领域技术标准。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单位应广泛听取和吸纳有关的生产、科研、教学、管理部门等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报分技术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文档进行审查后报部业务主管司局。部业务主管司局组织征求意见,提出标准送审稿及有关文档报技术委员会。如需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由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

第二十四条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技术委员会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会议审查或函审,提出《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标准函审意见》。属强制性标准须经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采用会议审查时,组织者应在会议前一个月将标准送审稿及有关附件提交给参加标准审查的部门、单位和人员。会议审查时,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3/4同意为通过;标准起草人不能作为审查人员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人数的1/4。

采用函审时,组织者应当在函审表决前两个月将函审通知及上述文件提交给参加函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采用函审时,必须有3/4的回函同意为通过。

会议代表出席率或函审回函率不足2/3时,应重新组织审查。

第二十五条承担标准制、修订的单位按照《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标准函审意见》的要求,对标准送审稿认真修改,完成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报送部科技主管司局。

七、标准审批与

第二十六条标准报批时,文档必须齐全,应有“标准报批稿”、“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及其“函审单”、“意见汇总处理表”和其他有关附件。对报批稿有重大修改时,应进行重新审查。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时,应附有该标准的原文和译文。

第二十七条部科技主管司局对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进行审查后,属国家标准的,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行业标准的,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编号、,并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公告,对强制性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强制性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代号为TD;

推荐性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代号为TD/T;

强制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代号为DZ;

推荐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代号为DZ/T。

第二十八条国土资源地方标准的依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规定,应经国土资源部批准。

国土资源地方标准后30日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地方标准批文、地方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各一份。

第二十九条部科技主管司局负责组织管理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工作,技术归口单位承办日常工作,出版经费纳入国土资源标准编制经费。

第三十条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解释。国土资源标准的著作权由批准机构享有。制定标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档。

八、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标准后,部业务主管司局应及时组织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培训、指导工作。标准宣贯工作应列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机构的工作计划。

第三十二条标准后,属于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行政法规要求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自动变更为强制性标准;鼓励采用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三十三条从事国土资源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应积极贯彻、实施标准。实施标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应当及时向部科技主管司局、有关业务主管司局或技术归口单位报告。

第三十四条部业务主管司局组织对有关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监督检查情况,编制监督检查报告及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部科技主管司局定期。检查报告及评估报告作为标准复审的重要依据。

任何单位及个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部投诉、举报违反国土资源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九、标准复审

第三十五条国土资源标准实施后,应当适时地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三十六条部科技主管司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司局组织或委托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进行复审。

第三十七条标准的复审可分别采取会议审查或函审的形式。需要有参加过该标准审查工作的单位或人员参加。

标准复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

(二)标准的实施效果,以及标准内容和技术指标是否反映当前的技术水平;

(三)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对规范国土资源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推动作用;

(四)是否与现行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五)是否符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第三十八条复审结果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继续有效的标准,不改顺序号和年号。当标准重版时,在标准封面的标准编号栏写明“××××年确认有效”字样。

(二)需作修改的标准,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标准修订程序与标准制定程序相同。修订后的标准顺序号不变,将年号改为重新时的年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5

1新时期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业务的服务方式单一

由于多种原因,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仍是以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资料编研和二次开发利用服务方面的能力比较有限,电子档案方式还未大面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水平不高。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还不高

除了在全国率先开展地质资料图文扫描数字化和实现地质资料目录网上查询服务,所有土地档案仍然处于纸质保存和封闭式检索的落后状况。

1.3 档案管理者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在价值取向方面产生了思想偏差,个别档案管理者甚至以档谋利,他们片面认为管档者只要不违反大的法律法规政策,拿档案做人情,谋私利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各类原始材料复印、拷贝给亲友,造成部分土地使用者与相邻之间的土地权属纠纷不断。

1.4 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不强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在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方面,国土资源档案人员总体差距还比较大。

2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按照各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目标认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整理要系统化、档案的保护要科学化、档案的管理要现代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新办法,把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各环节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围,并纳入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中。

2.2 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要加快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存储、网络、计算的功能,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建议建立电子影像档案数据库,实现对电子影像档案的管理和维护,同时使其具备与地籍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借口,通过土地登记申请材料的扫描,在完成土地登记后,可以直接生成地籍电子影像档案,同时形成纸质和电子两套档案数据。

2.3 积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在抓好档案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开发或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及时配置并不断更新档案现代化管理所必须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探索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扫描、光盘存储管理等新的办法。在建设新的办公楼时要科学设计、规划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库房,有条件的要采用库房安全的自动化监控、库房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

2.4 宣传档案法律,增强社会国土资源档案意识

首先要增强全民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意识,要通过学习宣传《档案法》和《土地管理法》,强调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不仅具有国土资源法制观念,而且还具有档案法制观念。其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把树立档案意识变为抓好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的实际行动,把档案管理列入领导的主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促进档案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再次,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实,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档案在土地权属调查,建设用地征用,土地登记发证,违法占地、违法采矿行为的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勘探权、采矿权等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国土资源档案的影响。

2.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是做好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的保证。各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团结协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又要有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清贫精神,要时刻把讲学习、讲政治、讲风气放在首位,认认真真履职,老老实实干事。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保密纪律,不该讲的不讲,不该做的不做,决不拿手中的权力为己谋私利、做人情。凡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档案,一律不得借出,以维护国土资源档案资料的严肃性。要培养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奉献意识,在新形势下开展档案工作的创新意识。要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努力学习档案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引进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技术含量要求高,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同时还需了解“3S”技术(即GIS、GPS、RS技术),并经相关技术培训,使其技术力量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6

一、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手段不精确,人才较少。

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几代测绘工作者经过了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但是,就测绘目前来说,科技力量、人才力量等还有着一定的欠缺,科技发展也比较缓慢,所以在测绘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

(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就目前对于现有的信息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已经严重阻碍了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应用。像是现在对城镇的开发,由于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在测绘城镇地形图和各项工程用图中,存在不精确和不合理使用基础的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等。

(三)国家关注少,经常被忽视。

对于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的研究方面,国家关心度很低,不积极宣传。目前我国的测绘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与国外相差很大,同时不积极学习国外一些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得好的方面。

二、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的具体方案

(一)加快科技发展,增加人才输入。

运用现代化测绘科技手段,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加快测绘方法的科技发展,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的水平。尤其,结合使用“3S”技术、计算机和数字通讯技术合成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使得测绘更加数字化精确地使用。第二,要大力宣传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同时要结合测绘本身的特点,精确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相互分析测绘的应用方法。第三,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合理应用方法中,要加大对测绘这方面人才的投入,在每年高校毕业的前期,派人去高校提前招生,吸收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按照个人专业合理安排部门等。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

我国国土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不小的成果。我们对于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面,要更加重视,尤其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方面。首先,在城乡建设方面,要设计国家精确的水准,建立国家重力网,编制各种比例尺列图,测绘大量的城乡形图,等等。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可产生多品种、高精度等数据。然后,我们可以组织大量技术人才,共同讨论、研发如何合理开发和使用地理资源。

(三)国家要大力关注,吸取外国经验。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国家方面。第一,国家要重视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大力宣传,对于这方面的人才要多加以关注,并且在待遇方面要优惠。第二,对比国外,有些方面比我国的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面更加实用,我们国家可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对于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看法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改进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三、结语

我结合亲身经历和个人经验,就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三大问题,分别是现在科技手段不精确,人才较少和不合理的开发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国家关注少,并相应地给出了几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分别是加快科技发展,增加人才输入和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国家要大力关注,吸取外国经验等。我所学的知识和本身的经验有限,对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并没有面面俱到,希望可以借此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尹鹏程,李钢,张培,王永建.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模式[J].测绘科学,2011(1).

[2]宋韦剑,王孝强.“数字国土”建设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徐州市为例[J].测绘通报,2011(9).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7

我省的国土资源机构设置有与各省市不一样的特点,国土环境资源一体,地矿、地勘等部门相对独立。我们在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工作时,根据其机构设置的特点,采用项目研究的立项选项和指导性工作相对集中,具体项目研究相对分散独立的方式进行。这些年,我们组织发动各相关单位科技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并完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抱伦及金矿普查评价”、“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研究”、“海南岛1:50万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海南)”等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是我省生态省建设指导大纲性项目研究,在充分考察分析我省生态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和推断,提出了我省生态省建设的一些指标体系,设定了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发展目标,为指导我省生态省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该项目在*年被海南省科技厅评为本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海南省乐东县抱伦及金矿普查评价”课题研究按照“区划、区调、物化探、科研、矿产勘查”五统一的原则,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矿工程以及电子探针、同位素测定、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多种科研方法、手段,开展综合找矿。项目采用了国内高新技术,利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技术,取得寻找隐伏金矿的重大突破,该金矿床为“九五”期间以来国内最大的富金矿床,并把勘查任务与研究及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在海南首次发现了国内罕见的铋—碲—金矿物组合的超大型规模的金矿床。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抱伦金矿从进入普查和研究工作不到二年的时间,就顺利进入开发阶段,从*年累计黄金生产产值为2.50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在*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研究”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业务管理为核心,采用计算机编程设计业务工作流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空间资源信息,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化审批及海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和高速存取,保证了信息集成化管理和动态更新,系统的图文一体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办事效率,简化了办事程序,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组织开展了《海南岛1:50万地质环境调查》、《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海南)》等地质调查项目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在科研管理方面,我们着重在科技研究项目的选题立项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如何强化科技研究项目的集成度和针对性,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提升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和成果应用的综合效益,是我们科技研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科技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我们针对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一些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省科技部门制定的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对我系统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和精选,确定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优先考虑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的扶持,使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近几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项目,在课题立项的数量和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科研工作的进展,与科研经费的投入多少是分不开的。由于我省财政经费长年紧缺,对科技的资金投入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积极与省科技厅、省科协、省财政厅等单位加强勾通和联系,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科技研究项目的可操作性,扩大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几年,在我厅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经费投入得到不断的攀升,*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经费就达到了716万元,较好的解决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抓好日常科技工作的开展,大力推动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技管理事业的发展。

在日常科技研究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在缺乏科技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科技管理部门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采用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办事原则,确定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项目立项研究并重,大型、花时间长、耗资金多的项目缓上,着重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使这几年来的科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制定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通过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奖励等措施,肯定系统有关部门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科技工作成绩,激励科技工作人员从事科技研究的积极性。积极向国土资源部推荐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青年骨干,使我省科技人才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增强了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国土环境资源科技工作的信心。

每年我们都与省教育厅和省科技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举行展览,对较为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表彰,极大的调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些年,我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展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多样,丰硕。

每年我厅都结合全国和我省科普活动周,围绕活动主题,积极与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单位一起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科技成果展,新技术应用成果展和参观等科普活动,使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得到大众的认知,扩大了我们科技研究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路径,使科技成果的效益得到更好的显现。

(四)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技人才结构趋于合理,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职称高学位的人才比例不断增多。

我厅根据海南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兴省、科技兴琼”战略布署,结合我厅科技人才现状,制定出了系统培养人才的计划和用人制度,并辅以相关政策积极实施,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几年,我厅根据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工作需要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制定出在职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大力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行政能力,同时,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博士、硕士和大学本科生充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使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我们还根据个别岗位的特殊技能需要,派出专人到德国、荷兰等国进行深造,培养了一些尖端的起带头作用的科技人才,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省今年机构设置发生变化,有些市县国土环境资源机构要合并重组,人员变化较大,具体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统计出来,但从总体上来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不断壮大,高职称高学位的人才比例是不断增多的。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8

1.1 RS是Remoto Sensing的简称,即为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等信息进行捕获、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质量地进行地图测绘。在技术上,它具有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时相等特征[3],因此在结果上,它具有大范围、高时效、综合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特点[4]。

1.2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即为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系统(跟踪监测、数据传输与处理等)和终端设备等三大系统构成,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三维位置、运动速度和时间基准信息。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民事用途,如测量测绘、车辆导航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发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建成,正逐步向各个领域提供区域导航服务。

1.3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即为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处理、分析、检索、显示、更新和提供地理数据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而GIS技术可以作为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更新、评价的有力手段。GIS技术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3S技术集成及其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RS、GPS、GIS各具特色,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其中,RS能够全天候、快速、高精度地提供多尺度、多频率的目标信息;GPS能够实时、快速、高精度地提供目标精确的位置信息;GIS则是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5]。但由于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以GIS为基础平台,通过技术的集成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平台。

2.1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既是利用RS提供的遥感影像,经过校正、解疑得到精度较高、现势性好的空间信息;利用GPS对空间信息进行实时、快速的定位,同时可以应用导航功能引导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各类图斑的类型、面积、范围和权属界线[6];并通过GIS系统,建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

2.2 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土地一张图管理是土地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卫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锁定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信息,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

2.3 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开发、整理、利用和保护的统筹安排,是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空间数据,辅助规划的编制和修改,GIS系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涉及大量图件、指标等空间数据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利用3S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还可以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发潜力,进而实现对土地规划的动态修正和科学管理。

2.4 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反映的是土地的权属、位置、类别、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的资料。而地籍测量又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技术和中心工作内容。GPS新技术建立地籍GPS测量控制网可以显著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提高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基础数据,并且地籍数据可以运用GIS系统获得更为实时、精确的地籍图,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2.5 专题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以3S技术为核心,构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基础地形数据、矢量数据,以及国土管理的土地现状数据、土地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收储等应用数据库。对这些多源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是未来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只有建立起权威、统一、唯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 3S技术未来的应用趋势

在未来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GIS系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以此为基础并整合其他数据和系统,深度开发各项应用系统将会极大地促进各领域信息化水平[7]。如城市管理系统、市政管理系统、公安消防、水利水电、管网等,均可以3S技术系统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动态地管理,为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更进一步的,还可以与政务系统相融合,实现申报审批、督办管理、流程监控等功能[8]。通过3S技术完成城市管理各领域信息化融合,将为未来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字平台,有力的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占录.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国土资源部.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回眸[EB/OL].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

[3]李德仁.数字地球与“3S”技术[J].中国测绘,2003(2):28-31.

[4]周春兰.“3S”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攀枝花宝鼎煤矿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9.

[5]杨树文,杨亮洁,程耀东.3S集成技术在地图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息,2007,5(6):48-50.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9

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抓好档案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开发或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及时配置不断更新档案现代化管理所必须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探索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扫描、光盘存储管理等新的办法。在建设新的办公楼时要科学设计、规划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库房,有条件的要采用库房安全的自动化监控、库房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10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源,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较少,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战略作为土地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扩大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及提升土地管理工作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的提升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源环境也处于稳定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还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中,土地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维系着国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安全。陆地上自然资源需要依附于土地进行生存,一旦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自身带来较大的破坏,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部分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土地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资产,不仅其自身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会产生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因此,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有效的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加快推进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实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措施

(一)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中,需要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及行业等多种综合性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有效保证,确保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工作中,主要采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用途管理及土地市场调节等三种基本手段。其中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提前土地资源管理配置和科学配置的节点,通过全面评估和科学对土地资源进行预测,并利用动态管理、常态监测及有效预警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确保土地规划设计的多角度、多目标及动态性。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耕地及农业用地的配置和用途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效的保证耕地的数量,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还需要充分的借助于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在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和信息给予有效的支持,从而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地调查、评价、监测和统计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准确掌握,特别是要做好了土地覆盖和土地变更的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更好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土地评价工作,特别是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中的土地适宜性进行开展评价,这不仅能够为集约利用土地提供重要的支撑,而且还能够为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强化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工作,做好土地日常统计工作,实时对土地数据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土地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推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信息的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为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加快创新的力度,特别是需要在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土地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对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调查评价的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课题要进行重点研究,加快各种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更为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是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强化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有效的解决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11

1 国土资源的定义

国土资源属于国家的命脉,其本身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包括了矿政、地政以及社会资源等,其中矿政主要就是指矿产的资源多少、分布区域以及实际的开采状况等,地政主要就是指乡村和城镇的地籍管理以及土地的使用情况等。社会资源主要就是指人口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以及标准系统和法律政策等内容,国土资源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所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要认真落实管理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才能够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可持续性。

2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2.1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特性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可以划分诸多系统,目前比较常见的系统包括了统计分析、地政管理、信息以及矿政管理等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讲更具有优点,比如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经济性等优点。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就是由省、地以及县各个等级的系统组成,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每一级系统必须要具有信息数据的支持,才能够构建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国土资源信息网,比如数据中心以及数据库管理等部分。

2.3 国土资源的意义

国土资源本身就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增长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了传统的分布结构,配置功能全面的基础设施,从而促使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综合化以及公开化,最终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最大化发挥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优化资源和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足之处

3.1 专业技术缺乏

导致我国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建设出现专业技术缺乏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土资源管理的内容繁多,数据类型比较多,从而导致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其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缺乏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国土资源管理不仅包括了土地管理和地质环境,还包括了矿产资源管理、地形测绘以及土地使用监督权等诸多方面,其本身的数据十分庞大,更新速度比较快,进而对时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存储大浪的数据,进而对专业技术人才和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约了我国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数据管理分散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比省级和市级的进程都慢,其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信息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进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2)数据库内部的数据格式依然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最终导致数据格式并没有得到统一。

(3)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存在着数据交换不便的问题,从而导致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4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基准

4.1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要创建结构完整、技术高超以及能够实现高速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等,从而才能够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高效性。数据库作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操作和运营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库,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保护数据、开发利用数据,才能够实现其高效性管理。

4.2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准

4.2.1 保密安全基准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就属于我国政府的内部资源,其内容会直接涉及到我国的矿产、土地等社会资源,受到了我国法律的保护,所以,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2.2 简单实用基准

为了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实用性是其十分重要的属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动力,必须要真正的了解人们的需求,坚持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才能够保障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4.2.3 技术先进设计基准

对于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必须要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保障其方便性,才能够促使整个大环境的发展,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与设计是保障其实现可持续性运行的基础条件。

4.2.4 标准性基准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就是能够兼容其他系统,能够进一步的深入扩展,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符合其标准性,进而才能够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促使国土资源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共享。

4.2.5 发展性基准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从而才能够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尤其能够不断的优化和更新各类工作流程以及资料文档等,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保障动态条件下的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县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其基础部分,必须要积极的引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洪主,刘娟.关于建立“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01):119-121.

[2]陈欣,欧孝奇,田燕.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05):42-45.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12

测绘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持,彼此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由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权威性和法律性,在管理过程中对于所使用的一些测绘资料、数据成果以及其它地理信息在科学性和精确性上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国土资源管理是以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为基本原则,与测绘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土地的权属。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国土资源地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所使用的一些基础性文件如地籍图,必须通过测绘来取得。

2.解决土地纠纷问题。最科学、有效的解决土地纠纷的方法就是在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当事双方代表共同在由通过测绘取得的精确的图文资料上进行协商,并且附加具有法律效力的签字。

3.解决土地变更的问题。伴随着土地在使用面积上的变化以及不动产的增减、更新和权属的变化,通过基础测绘可及时提供更加准确、详实的土地信息资料。

4、基础测绘应急保障。测绘是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重建、应急指挥的重要保障,可能存在的应急保障测绘需求有:地震、台风、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后,快速获取影像实时数据供灾情分析、救援布置等救灾应急使用;城市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事件地点详细的地形信息数据供科学决策分析使用。

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测绘工作“基础先行、服务保障、应急救急、统筹协调、管理监督、维护安全”等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只有不断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才能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服务。

二、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为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决策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就是以GIS、RS、GPS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综合的分析,进而为为国土资源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管理的技术系统。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在地理学、测量学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RS遥感技术可用来进行大范围的数据资料的获取,并且获取数据的速度快、周期短、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的手段较多,通常我们都采用可见光进行物体的探测,同时也可利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进行物体的探测,达到获取数据的目的。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它在陆地、海洋、航空航天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GPS技术具有全天候、自动测量和高精度等优点,在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中,通常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辅助GIS系统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与此同时国土资源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完善土地资源空间基础构架、建立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并且与其他专业进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测绘工作则是确保所有的这些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建立起来的可靠保证和重要基础。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实现测绘产品信息化以及测绘服务信息化,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同时也使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测绘的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现代化测绘工作的技术优势,提供精确、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一步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为土地规划审批提供服务。发挥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的特点,为土地规划审批提供包括地籍图在内的一些基础性文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利用城市具体的地形图资料,可以有效地掌握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扩展速度,根据建设用地占农耕用地的情况,分析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从而修订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

2.为土地利用提供服务。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大都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进行登记,范围面积较大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所以需要通过测绘取得的图文资料来准确划定权属界线、位置以及量算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

3.为土地监测提供服务。通过测绘提供的图文资料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地掌握违法用地的具置以及非法占地的面积等情况,为依法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另外,建立基本农田的信息系统,确定其位置、面积以及范围,实时监测其变迁情况,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篇13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YANG Ruixuan, XU Liping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ed in the background from different subject in the colleges in China nowadays and they had differ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eograph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er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as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and direction of it in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ubject; Shihezi University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有50多年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个专业,其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因此在不同院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本文在对目前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石河子大学新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

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率先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开启了我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的先河,该专业的发展在十多年后,因“”而停滞;1979年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呼吁必须加强土地管理,许多高校逐渐恢复了相关本科专业的招生,自此,土地管理本科教育才得以恢复。1986年,国家颁布《土地管理法》;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率先建立了“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首设博士点,自此,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系统教育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更为迅速。1998年,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而来。

2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特色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类等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农学、地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因此,各类院校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特色:一是院校特色。由于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于不同的学科,也就形成了以原有学科为基础的士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农业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是在原来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设立的,侧重于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类,而地质类院校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则依托其深厚的工程技术类特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及实践能力,而依托地理学科发展起来的院校,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则依靠其深厚的地理学科背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技术。

二是地方特色,各个院校的学科发展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每个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发展迅速,因此,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以经济管理类为主;东北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属农业经济类学科,由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着重偏重于农学类,如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学、植物地理学、农业生态学等。①

3 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人文背景、学科基础等科学地制定专业的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河子大学也必须积极发展面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学院,合理规划,制定出该学科今后的建设方向。

3.1 以地理学科为基础

新疆的土地管理相对其他省份略显落后,目前只有新疆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两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石河子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3年开设,作为新办专业,必须首先找准定位,完善专业顶层设计,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办学思想和专业的定位。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地理系,地理系拥有比较深厚的地理学科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依托地理学科,设置一定比例的相关课程,培养具有理学素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能为其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地理系信息系统方向的师资力量较强,该系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3S”技术素养,而随着国土资源部信息国土工程的推进,“3S”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土资源部门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②因此,可多开设“3S”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表1 新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3.2 重视实践环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提升。③

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范畴,但在新疆,尤其是兵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行政机关的招聘形式过于单一,也造成不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同时,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和土地行业中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出口,而这些单位对于相应的土地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设置时还应注重其合理布局:(1)实践环节应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在内容设计和方法上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3)强调实践环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能够模拟完成某类完整的土地资源项目,也可设置小学期,将时间集中,集中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3 加强师资力量

为保证新办专业的良好发展,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成为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引进、培养、激励、提高等各种手段,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水平。④

地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仅有1人,新办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在职称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科班出生没有高级职称,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学历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16人,占全系师资总数的94.1%,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师资队伍对于一个高校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教学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办好新办专业的关键。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目前相对薄弱,亟需对其进行优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

(1)土地资源管理所在的地理系多数老师具有自然地理、生态类等理学背景,而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学类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这与本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工学发展方向是不符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业特长,必须在此方向上引进人才,尤其要积极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此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

(2)在学历方面,石河子大学应给予相关专业的教师以专门的学费扶持,以鼓励他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进修为主,辅以通过对口支援高层次人才代课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补充和以博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在职称方面,可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引进校外、尤其是土地资源管理实力较强高校的毕业生或教师补充本专业的师资,逐渐优化本专业的师资队伍。

(3)另外,随着新的培养计划执行,综合性、实践性实习增多,面临着人员和实习条件的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引进有土地方面相关实践经验、技术扎实的人才,或者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在该专业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

资助项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编号:SF08007)(2011-2014)

注释

① 黄贤金,刘友兆,陈龙乾,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50-54.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