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实用13篇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1

一、监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工程的含义。

1.智能建筑的由来

1984年1月,美国哈特福德市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实质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改建后的大厦,称之为都市大厦。智能建筑这一名称从此出现。从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智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建筑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能够自动或智能化地实现和提高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等传统建筑要求的建筑物,以及提供传统建筑物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3.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因为无论哪种建筑物都是供人使用的,而对安全、便捷、舒适等的要求内在的存在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内容中,并非智能建筑所特有。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

从理论上说,智能建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若把智能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目前建筑中的信息中心机房就是大脑,综合布线是神经系统,各类监视系统和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则相当于人类的手和脚。

4.什么是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是使传统建筑具备智能化的的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GB50300-2001)中,智能建筑工程被列为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包含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共10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包含若干分项工程,共38项。其功能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或增加传统建筑所无法实现的智能化功能。

5.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区别

智能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与结构、装饰、安装等专业并列的专业,这是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根本区别,不具备这个特点的弱电工程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工程,而应当归于其它行业,如信息产业工程、机器人产业工程等。

二、专业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1.要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弱电设备及软件,作为专业监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当然,监理工程师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主要应掌握各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外部特性,重点是功能特点、调试方法、安装要求、接口界面和安装环境、系统接地等内容。

2.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必然伴随与其它建筑专业的交叉配合施工,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

3.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4.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三、监理人员要了解所监理项目的具体智能化功能需求。

智能建筑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若干类,就算同一类建筑对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理项目的设计意图、业主要求,掌握项目的功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四、监理人员应了解智能建筑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有着与传统建筑工程不同的一些特点,工程监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监理工作。

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一体化

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发展快,一般设计院对此类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往往将此专业设计留待施工单位深化设计,施工招标也往往将设计和施工一起发包。因此实际施工时设计和施工经常是一个单位。施工单位有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设计,这要求监理人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2.涉及管理部门多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除按照传统工程一样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遵守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外,部分专业还要接受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

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消防局的管理,消防验收要由消防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公安局的管理,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要由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监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业主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建设程序,以免业主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专业性系统功能检测多

智能建筑工程的系统多、功能复杂,且专业性强,其功能是否达标需要由专业人员并配备专门仪器检测。根据检测要求,一般将智能建筑工程大致分为以下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每一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监理人员必须通过对一个个系统进行专业化的检测来检验工程是否合格,不能仅凭感官认识来判断。

4.系统复杂,调试运行周期长,工作量大。

智能建筑系统往往功能复杂、涉及其它专业多,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调试运行。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2

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综合表现,直接体现了当地民俗、生态、传统等方面信息,也可以说是当地人们意志的集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实现各项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地域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地域则是建筑依存的根本,受建筑工程所在地人文地理等因素影响,会在根本上对人们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产生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建筑工程的存在是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域环境,即在接受并利用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功能性设施,但是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融合,只将重点放在结构功能上,很有可能会造成与当地文化需求的背离,影响当地居民的接受度[1]。尤其是现在各种新型技术与材料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更是推动了建筑功能多样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更容易造成地域文化的忽视。为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就需要针对双反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设计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同时也可以体现当地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工程。

二、建筑地域文化分析

1.物理环境地域文化

一方面,水文地理环境。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地物力环境,即人文地理综合因素,需要应用到不同方面的建筑物理学。例如纬度越高对建筑工程保暖性要求越严格,同时对阳光辐射强烈的地方要做好遮阳设计,雪压大区域要进行防积雪设计等。不同地区当地水文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保证建筑设计效果,必须要基于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建造出各具特点但是功能最合适的建筑工程,最终就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建筑[2]。另一方面,建筑材料因素。对于不同地域环境建筑工程建设所选择的材料并不相同,建筑工程结构规模大,所需材料多,对于部分特殊地域来说,施工材料运输比较困难并且造价高,这样大部分建筑材料的设计都是就近取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材料力学与美学特点。例如山区多选择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而高原则多采用土筑窑洞,林业地区则采用木材等,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2.人文环境地域文化

人文环境的差异也是形成地域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地域性意识形态、地域性风俗习惯等。第一,人们处于不同人文环境时,建筑设计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同地区建筑工程都代表了当地居民的意识观点,是当地人文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第二,不同地区所执行的社会准则与生活联系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与当地经济、政治、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会对建筑文化造成影响[3]。并且在不断联系交往的过程中,各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不断沉淀,更明显的反映在当地建设文化上。第三,各地区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宗教信仰不同所存在的宗教建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教堂、庙宇等。而风俗习惯是当地居民生活意识的象征,如殡葬制度不同,设计的陵墓建筑特点不同。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之间的差异,必将会形成地域性建筑文化。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措施分析

1.设计理念融合

想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最主要的是要实现设计理念的融合,即实现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上更多人追求功能性与观赏性,或者是过分应用国外建筑特点,在传统文化城市中建设充满国外风格的建筑,严重影响当地文化的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地域文化的传承作为要点,适当引用西方建筑文化,保证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融性与合理性。利用西方建筑文化的科技型特点,对地域建筑工程的内涵与空间进行优化。另外,还应注意不同地域地区的宗教因素,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好此方面管理工作,遵循当地人民宗教意识以及生活习惯,确保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完成后可以得到居民的认可。

2.地域环境融合

地域环境是影响建筑结构功能的主要因素,地域性建筑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不断适应发展形成一种自然选择性设计方式,在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更是当地文化风貌、生活方式以及建筑形式的基础。因此,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做好与地域环境的融合,不论对任何地区的建筑进行设计,都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分析,做好物理环境的详细分析,争取最大程度上将工程设计融入到当地环境中。例如江苏具有水乡泽国之称,并且经过千年时间文化的沉淀,使得苏州成为当地特色明显的“小桥流水、古迹名园”水乡古城,同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同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4]。在此背景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还应对当地小桥流水的地域特色进行详细分析,更多的借鉴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建筑工程。

3.建筑材料融合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3

1.1总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有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和总平面布局,工程主体建筑物分为闸、泵站、坝等,配套设施分为管理用房、生活用房、活动场地、绿化等内容。泵站大多建立在城市边缘和远离城市的地方,人员较少的地方能够和自然风景相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其使用要求,而且其内部流线流畅简单,跟建筑物之间有便于联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更要注意周围环境设计,要考虑到绿化和休息的问题。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有两种布局:集中、分散;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布局应当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发挥好的效用。

1.2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要以专业知识、水电专业、电气专业的专业人员为基础来进行布局设计,然后确定平面布局。同时,建筑设计师要利用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综合有效利用。建筑物本身要在安全性方面满足使用规范。

1.3造型风格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需要反映它的设计特点,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其特点。水利水电工程任务巨大,会对当地环境有很大的硬性,所以,建筑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来进行设计。建筑要与其具体环境相协调,肯定不是胡乱建造的。在同一个环境中,不同建筑中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也是具有其统一性的。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2.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总体设计需要和业主进行协商

无论是那种设计,都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师自己的工作,而是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合作协商,最为重要的是要和业主交流沟通,因为业主在一般情况下会对工程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外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所以应该和业主进行沟通和协商,来满足业主的要求。

2.2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需要和艺术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离不开艺术的辅助,建筑工程就是一种建筑技术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师应该结合工程设计的热点,利用合理的科学规律来进行设计,其中还要有艺术的特点,运用美学规律和艺术相结合来进行设计,其中还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工程设计中,不仅满足业主的要求,也要体现艺术的特色。

2.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师也要是一个经济师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中,作为设计师,不仅仅要追求外观完美,还有熟悉建筑工程特点和其实用价值。工程师应该根据业主的预算成本,结合建筑特点,设计出合适合理的方案,所以建筑工程师必须具备算的能力。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因为预算上有限制,不能在外观上有不必要的投入,要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来进行设计,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此才能保证工程功能,和视觉上的艺术效果。

2.4经济和美观相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理念要符合经济适用艺术等特点,所以说实用、美观两者应该相协调,而不是处于对立状态。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是由国家投资的,所以要坚持节约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不能为了艺术效果而增加不必要的设计,这样才能节约国家资源,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特点

3.1平面位置和平面范围

其位置和范围都是由使用要求来确定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基础会收到水工建筑的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是由吊装设备高度等因素来确定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的平面位置,形状等要求都是由专业人员要求的,如果建筑设计要有变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就是这样才会给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带来难度。

3.2地理条件的特殊性

水工建筑物通常在山、水、林、路的周围,有一部分在城区周围,比如防洪洪城。因为地理条件特殊性,能够给建筑的艺术性设计提供好的地理条件,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地理条件,与建筑形成合二为一的特色,这才能构成美好的人文景观环境。

3.3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传统型的建筑物上有新一步的发展,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景观。所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应该具备超前意识。因为经济发展迅速,如果再有其他的建筑群能够更好的融合进去,不会处于落后的状态。

3.4当水工建筑物位于水中,必须要考虑到安全防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有些水工建筑会建立在偏远地区,所以建筑设计应当注意特殊性的防范方法,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4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的困境和建议

就目前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一些好的建筑设计方案都没有办法去实施。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强调的是使用功能,它的建筑设计并不太受重视而被忽略,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可能是由有些业主的要求导致的。

5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创新完善

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水利水电工程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除了要满足必备的调节,在其外形上要求创新意识,突破以前传统的模式格局。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已经渐渐的和旅游产业有所关联,因此要朝着生态环境的方向去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中应该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根据这一原则来进行创新和完善。

5.1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师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该立足于水利水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自觉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并且在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工程建筑设计的完善和发展。

5.2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需要不断创新

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从它的应用中就能够体现出来,无论是外观还是装饰都有其不断的创新,这不仅仅是为生产服务,更是为业主服务。这样才有利于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能够与日益发展的科技时代相适应。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4

二、建筑地域性的主要特点

1.地理位置特点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受当地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到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等问题,让自己的设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这样其建筑设计才能符合当地特点,使之长远伫立。我国海岸线绵长,水陆各方面发展迅速,地貌地形繁多,我国有平原、高原、盆地、山脉等;中东部地区以平原居多,而西部地区山脉林立。种种不同的地形地貌使得建筑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解决地理位置不同带来的麻烦。

2.气候差异特点不同的建筑要与不同的区域相适应。譬如说: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明显,因此当地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防御寒冷、保暖等问题,墙体一般比较厚重,建筑的房屋设计较为平坦;而地处我国南部地区的南方地区比较潮湿,因此当地的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湿热问题,当地建筑设计一般具有防潮作用,建筑设计房屋一般比较陡峭;其次建筑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季节风向问题、光照强弱问题、雨水大小问题;不同地域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南有热带雨林气候,北有荒漠寒冷型的气候,这些不尽相同的气候特点铸就了当地建筑设计的不同建筑风格,建筑设计也必须要与这些不可控因素相互糅合,方能体现当地别具一格的地域性气候特点。

3.绿化水化特点建筑物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绿化水化的特点,因为绿化水化对一个地区的形象非常重要。而南北方因其南北跨度问题使得南北降水量也大不相同,像南方降水量充沛,气候湿润、潮湿,水地面积较多,当地绿色植被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而在地处内陆的西北地区,因其地处内陆,降水量较少,甚至有些时候需要靠南水北调等工程来救急,当地人们对于绿化水化一般不重视,其建筑设计风格也会与这种情况相适应。

4.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建筑设计中不但蕴含着当地人们的建筑设计的智慧,还包含着当地人们的辛苦劳作。建筑设计的风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环境也各不一样,所以建筑风格的差异也比较突出,其实建筑设计也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情况的展现,一个地区想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显示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其建筑设计就不得不把当地的各种因素糅合进去,这样才可以完好的展现出当地的地域特点。

三、建筑设计的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其文化必然存在差异,像宗教、习俗等问题也充分融入到地建筑设计中,不一样的水土孕育不一样的人才,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像在回族同胞比较多的区域,因其信仰伊斯兰教、信奉真主,要经常面向西方朝拜,其建筑内设计要拥有能让他们面向西方朝拜的地方等。每个区域、每个民族内部都有其生活习惯的限制,在这种制约中可能出现了不同的带有浓厚特点的地区性质的文化,从而形成独具特点的建筑文化。不同地区其建筑材料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必须对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像在地震、泥石流、台风等频发的地区,必须使用材质较轻、密度较小的建筑用材,像竹木等;另外,因为建筑用材通常比较大,且用量很多,所以要充分发掘当地的建筑材料,像黄土高原地区,因其土质较硬,不同于那些土质疏松地区,所以当地人们较多住的是窑洞,这就充分体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还节约了建筑用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筑设计的施工问题

建筑设计在开始动工之初就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光污染、声污染等进行考虑,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甚大。像一些噪音较大的工程一般会在夜晚动工,因此,对建筑动工过程中的光、声等的污染要谨慎、及时处理,这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对这一问题也有明确的相关规定,针对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隔离地带进行,或者对相关设备、器具进行隔离;而对一些废水废气废渣也有相应的治理系统,以防动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建筑设计的动工对技工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钢筋混凝土在装载、卸载过程中也会对当地的地下线路、管道有一定的影响,或许会使地下管道破裂,使地下线路发生位移,所以建筑工作者在建筑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逐一排除不可控因素,进而防范不必要的事故。

五、中外文化的差异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充分展现本地区特有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又毫无违和感的将西方文化特点糅合到建筑设计中。这样既能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优良地域特点,又能打开国门引进先进的文化。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每一个设计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点不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其每一个设计多多少少都会融合着一点万国文化的气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设计师,像赖特、库哈斯、保罗•安德鲁、安藤忠雄等,在他们设计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将不同于本地地域性特点的外国特有的文化考虑进去,这样能充分展现当地的特有优势,又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利用当前的新型科技、信息技术等手段,从而让自己的建筑设计紧跟时代潮流,又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这样的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前瞻性、“传统型”等优势会在历史的舞台上千古流传,不可仿造。而这样的设计师也会因其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力流传千古,永远不会被新时代所遗弃。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西方文化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建筑的设计,一方面因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崇尚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建筑确实存在其独具魅力的特色,这也让我们的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西方建筑的特点。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5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结合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其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特点进行管理。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目标。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2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节能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运用了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因此其施工技术要点也与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的特点以及技术要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中首先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以具有针对性的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节能住宅施工质量。在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对节能住宅设计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同时注重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通过技术文件探讨与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以及特点、通过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改进企业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及时改进与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目标。

2.2注重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奠定基础。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材料以及建筑新材料得以应用。而新材料的应用中需要施工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采购、存储等环节的工作质量。作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控制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才工程中标即对施工材料进行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材料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的招投标采购。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技术需求对供应商进行评测,并针对施工材料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材料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为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质量、保障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开展材料管理工作。以材料控制与管理作为基础促进技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的开展。

2.3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墙体保温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中,墙体保温技术是最基本的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方式。通过墙体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技术的运用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减少冬季供暖能源消耗,通过建筑内部温度的保持减少能源消耗。这一理论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节能住宅简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墙体保温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以墙体内外保温层为重点实现墙体保温目的。墙体保温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重点,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施工。另外也可卡采用轻骨料与水泥、石灰、石膏等交接了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需求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轻骨料与结交料混合施工中注重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与混合。以混合技术参数控制保障保温层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混合砂浆施工方式进行抹灰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与湿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保温砂浆性能。自上而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抹灰工作,注重基层清洁、修平、润湿以及不易沾基层材料的打毛。根据保温砂浆性能控制抹灰厚度,同时注重砂浆的保湿养护,以保温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实现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目标。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中较为常用的保温技术,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喷涂前基层的处理。以基层清洁、干燥、平整为基础为保温涂层的粘合力保障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喷涂过程中保温层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以喷涂距离、角度、速度以及流量等技术参数管理实现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性的施工质量。

3门窗安装施工技术控制探讨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6

1.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结合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其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特点进行管理。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目标。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2.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

节能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运用了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因此其施工技术要点也与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的特点以及技术要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中首先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以具有针对性的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节能住宅施工质量。在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对节能住宅设计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同时注重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通过技术文件探讨与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以及特点、通过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改进企业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及时改进与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目标。

2.2注重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奠定基础。

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材料以及建筑新材料得以应用。而新材料的应用中需要施工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采购、存储等环节的工作质量。作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控制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才工程中标即对施工材料进行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材料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的招投标采购。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技术需求对供应商进行评测,并针对施工材料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材料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为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质量、保障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开展材料管理工作。以材料控制与管理作为基础促进技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的开展。

2.3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墙体保温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

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中,墙体保温技术是最基本的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方式。通过墙体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技术的运用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减少冬季供暖能源消耗,通过建筑内部温度的保持减少能源消耗。这一理论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节能住宅简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墙体保温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以墙体内外保温层为重点实现墙体保温目的。墙体保温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重点,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施工。另外也可卡采用轻骨料与水泥、石灰、石膏等交接了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需求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轻骨料与结交料混合施工中注重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与混合。以混合技术参数控制保障保温层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混合砂浆施工方式进行抹灰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与湿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保温砂浆性能。自上而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抹灰工作,注重基层清洁、修平、润湿以及不易沾基层材料的打毛。根据保温砂浆性能控制抹灰厚度,同时注重砂浆的保湿养护,以保温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实现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目标。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中较为常用的保温技术,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喷涂前基层的处理。以基层清洁、干燥、平整为基础为保温涂层的粘合力保障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喷涂过程中保温层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以喷涂距离、角度、速度以及流量等技术参数管理实现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性的施工质量。

3.门窗安装施工技术控制探讨

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门窗结构作为影响建筑节能的重点必须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通过门窗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建筑结构保温材料运用目的、实现建筑结构节能目标。针对门窗安装对建筑工程密闭性、传热系数的影响,在塑钢门窗施工中应注重空气渗透性、雨水渗透性的控制。通过对门窗垂直度、缝隙与密封控制实现节能保温目的。在缝隙较大的门窗安装中应采用水泥保温材料灌浆方式进行施工,以此避免建筑结构使用中潮湿长毛、透气透风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注重密封膏与密封条使用中的基层处理,以接缝干燥、清洁为基础保障密封材料的粘合性,实现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目标。

总之,随着我国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需求为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针对其设计要点、施工管理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以节能建筑特点以及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为中心实现我国节约减排扎略脚步的加快。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7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水利类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之一。是应用所学数学、力学、工程结构等各类专业基础课知识阐述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本科教育阶段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完成专业素质,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课程之一。“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服从并主动地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要求,不能仅仅从一门课程自身出发,盲目地要求课程完善和系统化,而要从专业总体和全局出发做好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 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的目标

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此要求来组织课程教学。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应用性本科水利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本科水利类人才的要求,突出了应用性,强调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及创新精神。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对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专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它以工程设计为主线来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因此,水工建筑物的教学应以工程设计应用为主线,加强、加深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同时加强与其他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合。

(二)地区性需求的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是冻土较多的国家。季节性冻土区面积占国土面积50%以上,分布在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这些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最冷地区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冬季地表上层冻结,春季转暖融化。在这些冻土区进行工程建设,修建建筑物时,由于冻土区冻土具有特殊物理力学特性,使此基础上修建建筑物在强度、变形、稳定性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会遭到了破坏,不能正常运用。水利工程中的建筑物由于水的作用在该地区破坏最为严重,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对冻土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的防护措施和要求。作为讲解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理应反映地区性的实际需求。适应和满足冻土地区水工建筑物设计的要求。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应用与寒区特点

(一)水工建筑物课程现状

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的各水工建筑物的概念、特点及设计基本理论很多。已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叙述性内容多,以往传统的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时面面俱到,各种水工建筑物都要讲,内容多,学时少。而且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学时还在减少,形成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学生学后理不出头绪,不知如何运用、如何设计,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二)教学要整体设计组合,突出重点

要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对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体设计组合。以本科水利专业培养目标和水利职业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核心是运用水工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解决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

目前,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内容大致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水工建筑物的概念、特点、类型、组成、布置、构造等,此部分叙述性内容多;另一部分为水工设计的方法、基本理论、水力计算、防渗计算、结构计算、地基设计及处理等,上述两部分内容是以各水工建筑物为代表一一讲述的,面面俱到。

各水工建筑物设计有它的个性特点也有其设计的共同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精简教学内容,抓住典型建筑物举一反三――以重力坝、土坝、水闸这三种建筑物为典型建筑物,重力坝和土坝代表了筑坝材料不同的挡水建筑物,水闸代表了既挡水又泄水的建筑物。它们的设计要点具有典型性,囊括了建筑物设计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程序和方法。同时,对有关建筑物的相同部分进行整合独立讲授。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使学生系统了解了水工建筑物在不同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法,从各自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的叙述中解脱出来。通过典型建筑物的讲授掌握了水工建筑物完整的设计要点,在解决典型建筑物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到所有建筑物上,同时分析其各建筑物间异同点,着力讲清设计的不同点,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突出寒区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季节性冻土区的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必须考虑水工建筑物的抗冻设计,而以往是脱离的。为此,应将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措施的内容与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以突出寒区应用为主线,将水工建筑物抗冻措施的应用与水工建筑物土坝、重力坝、水闸的设计内容整合起来。土坝、重力坝、水闸的抗冻技术也是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的典型,囊括了水工抗冻设计的内容。这样将这三种建筑物的设计(含抗冻设计)整合一起,以寒区水工建筑物设计应用为主线,既包括了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内容,又讲解了寒区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的内容。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本课程叙述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又抽象,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为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应改进教学方法,发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应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

抓住水工建筑物的难点,以案例分析讲解,案例以工程设计应用为主。例如:在水利枢纽布置及土坝设计中,结合实际工程设计进行教学,明确设计如何下手,按照设计的程序步骤,讲清建筑物的布置和方案选择,建筑物间的相互关系,设计的方法等等。通过实例讲解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交流,同时要积累和建设工程实例资料库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库包括工程设计报告书、工程设计图纸、工程图片及水工抗冻设计的教材和资料,让同学们课外学习阅读,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和理解、交流实际工程的案例,加深对水工建筑物设计的认识,基本懂得设计如何下手。

(二)对比式教学

水工建筑物型式多样,均有各自的特点,也有设计的共性特点。为掌握建筑物型式如何选择,要明确各建筑物的异同点,可应用对比式的教学,教学中比较各建筑物的异同点。例如:对挡水建筑物重力坝、土坝,在教学中对比它们在筑坝材料、工作特点、剖面设计稳定、渗流、应力计算、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坝型的选择和设计内容、步骤的理解,同时在指导学生案例学习交流中采取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发动同学自主学习工程案例,加深对建筑物设计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创新活动

水工建筑物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结合,要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验与创新活动相结合。要使“教、学、做”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教学中鼓励和发动学生结合课程设计、工程设计进行实验和模型制作。创新活动小组先后制作了水闸、水库枢纽模型等。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制作模型,对建筑物特点、作用、布置、组成、构造、设计要点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实际制作中启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了实际中许多问题,提出了很多创新观点和方法,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体验了如何将所学的水工设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水工建筑物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将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结合到教学中,让同学们在“教、学、做”中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应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天科等.水工建筑物[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8

一、园林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特点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它总是要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它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对园林及其中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平衡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并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园林工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园林工程要求将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力求艺术与美感的统一。2、一项园林工程的预算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其建造周期较长,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能对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等需求综合考虑,并对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修缮留有足够空间。3、园林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

二、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均属于园林工程范畴,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联系,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对项目中包括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市政规划、日后的使用、维护等诸多因素,避免项目重复建设、随意施工。同时,前期要对工程的预算投入、工程耗费及日后将会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投入的资金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含义不同 园林建筑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而在园林或城市绿化地带进行的一系列造景施工工程。这些建筑物集实用、观赏和艺术为一体,借助于花草树木的灵动性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艺术享受。园林建筑所指的造景施工可以是对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包括亭台楼阁、轩廊楹联等,不同的设计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意境和艺术享受。园林绿化工程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而对园林进行的绿化工程。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山石改造工程、理水照明工程、林木栽培工程等,它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未来我们必须要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加速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绿化产业的发展道路。

(二)特点不同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工程虽然都属于园林工程范畴,并且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联系,但因施工理念和侧重点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园林建筑有以下3个特点:(1)园林建筑既然是对园林或城市绿化地带进行造景设计,就要考虑到园林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特征,把握平面与空间优势,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要充分体现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2)造景工程的建造不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自古以来,精典的园林建筑作品都是以有限的建筑造景烘托出自然、山水之美,每一个造景的选材、体量都恰到好处,因为一个园林工程的各个要素中,应以山水为主,造景是从,过多的造景会显得冗杂和喧宾夺主。(3)园林建筑的风格及选材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文化传承。比如中西园林、南北园林、现代园林和古代园林,它们各具特色,流露出不同的意境和文化底蕴。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园林绿化事业,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是在政府领导下的、有法律规范的、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2)园林绿化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山石改造工程、理水照明工程、林木栽培工程等,因此,其预算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其建造周期较长,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园林设计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化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园艺、建筑、美术、软件设计等多个学术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3)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因为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施工中常常会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同时进行,这就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作为项目的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达到改善企业成本况况,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三)基于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工程的内容和特点,对从事园林建筑或园林绿化行业的企业,从理论上说应有不同的从业规范、技能考核、企业资质、从业经历、人员结构、注册资本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概念和范围认识模糊,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因此,在许多环节对两者界定不清,大大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工程市场的形成。

三、结语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同属于园林工程范畴,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对园林及其中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平衡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特点及施工标准。但由于目前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概念和范围认识模糊,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因此,在许多环节对两者界定不清,大大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工程市场的形成,这就需要理论研究者、工程实施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找出症结所在,明确标准、统一界定,使园林事业的研究既有理论依据,又便于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9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迹象,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开展高层建筑的建设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1 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发展

过去的五十年是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起始的单一框架结构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从单一钢混结构转变为包括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已经逐步向建筑的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而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2)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3)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⑷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5)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

2 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1)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2)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3)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2.2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2)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3)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2.3 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4 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是指包括轻型钢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领域。建筑物的钢结构生产具有具有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极易因火灾等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高层建筑钢的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其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在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机械的安装与拆除,钢结构的测控、吊装、焊接等技术标准也应更为严格。

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

一般而言,随着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⑵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⑶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对原有的技术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10

引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逐步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建筑模式,由此建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人们对建筑功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做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建设的效益和效能,同时是满足人们对建筑要求的途径。当下,建筑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事故的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建筑结构设计问题难辞其咎,由此,如何在满足建筑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基础上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1 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从而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和安全。在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中,要注意对材料的要求、施工环境的综合考虑,同时要考虑地震区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要力图遵循平面和竖向规则,规避结构方案的不适性。在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中,要与建筑施工单位和基础设施供应方进行协商,从而选择合适的高层结构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结构设计的效用。1.2 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周边环境,要对工程的地质条件以及周围建筑的施工及特点做好调研,充分保证后续建筑过程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基础方案要体现结构设计的方方面面,要尽量显示建筑的全貌,同时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成本和效益,最大限度发挥建筑周边条件的作用,保证建筑的正常实施。

1.3 选择合适的计算简图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选择适当的设计简图,由此可以防止由于计算简图选择不当导致的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建筑结构计算是以计算简图为基础的,所以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重计算简图选取问题,从而可以保证后续结构计算的准确和建筑设计的安全。当然,建筑实际结构与选取的计算简图之间允许存在合理的误差,但是要尽量把工程实际控制在计算简图精度要求范围内。

1.4 分析所得到的计算结果

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由此也带动了建筑结构设计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由于不同计算机软件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要对不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由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就要具备专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和知识,更要对计算机软件有充分详细的了解,便于对计算机计算结果进行客观分析。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问题或者计算机软件具有的自身误差,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一定的差异,这时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客观判断并予以纠正。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结构延性是重要的设计指标

相对于低楼层而言,高楼层具有独特的特性,高楼层拥有更好的柔性,由此,高层楼房在遭受地震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变形。所以在建造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延性,从而保证高层建筑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之后仍然有较好的变形能力,防止坍塌现象的发生。由此就要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建筑结构的延性。

(2)水平载荷成为决定因素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区别于低层建筑,不仅要考虑竖向载荷,同时要考虑水平载荷的影响。在建造高层楼房时,水平载荷的影响作用也非常重要。水平载荷之所以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抗侧力,而水平载荷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除此之外,对某高度的建筑来说,竖向载荷基本是一个定值,而作为水平载荷的风载荷和地震作用,则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浮动。

(3)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在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建筑结构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包括弯曲、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对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一般的结构构件轴向和剪切变形的影响相对小,由此不会涉及到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问题的考虑。但是高层建筑的轴力相对较大,由此产生的轴向变形就会比较显著,由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就要把轴向变形考虑进去。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3.1 结构的超高问题

抗震规范中对建筑结构的总高度进行了严格限制,新规范中增设了B级高度,这与原来设定的A级高度在处理办法方面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超高问题及处理措施,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行抗震设计,防止建筑物结构过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在工程实际过程中忽视建筑物的超高问题,在工程后续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会对工程工期和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3.2 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

短肢剪力墙在规范中是这样定义的: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实践表明,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有更多的因素加以限制。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就应当根据情况尽可能少的使用就要尽量避短肢剪力墙,从而减少由于短肢剪力墙的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工程的细节问题,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进度。

3.3 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高层建筑通常都有地下室和人防,由此嵌固端的设置位置可能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在人防的顶板。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设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嵌固端的设置问题,防止由于嵌固端设置所造成的问题。比如说嵌固端上下抗震等级的一致性问题和抗震缝设计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问题等等,由此可能造成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4 结语

高层建筑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建筑模式,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然而建筑的结构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建筑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由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更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认真考察建筑具体实际,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发挥建筑的效益,从而满足建筑使用群体的要求,同时为建筑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建筑业可以有更长足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红.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析[J].民营科技,2013(3)

[2]宋金兰.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3]张瀚.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11

1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比较低,建筑物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在这个时期的建筑物大多由石头和木材等组成,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性没什么要求,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对建筑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结构单一的建筑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出现了砖木混合搭建技术。但是总的说来,在这个时期内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砖木混合技术只需要工人将砖块和水泥混合到一起来完成建筑工作即可。砖木搭建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时间。但是,砖木搭建技术也有一定的劣势,包括破坏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等等。

总的说来,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就比较低的。虽然也有一些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基本上为上流社会群体修建的,包括陵墓、园林等等。但是上流社会群体不是社会的主流,人民大众才是社会的主流,主流建筑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追求实用性。

2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新技术的出现促进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有绿色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这使得现阶段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同时具有美观性和娱乐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现阶段建筑物的特色:

2.1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技术指的就是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来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具有下述优势:第一,减少资源的使用量;第二,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维持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生态平衡。现阶段,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正在竭尽全力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建筑的出现可以避免建筑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保证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技术指的就是在建筑工程中融入各种高科技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一个生态建筑项目的设计实现需要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原理、物理原理、材料学一级气候学等等。生态建筑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生态建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

2.3 智能建筑

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等。上述新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具体来讲就是现代建筑中拥有了防盗系统、先进的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等等,智能建筑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室内居住环境。

3 建筑工程发展趋势

3.1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之下,现代建筑正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的向施工人员提出警告,避免严重失误的出现;第二,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透彻分析,进而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就可以提出更加准确有效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2集成化发展趋势

所谓集成化指的就是将建筑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和施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通过集成化可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可以这样说集成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

3.3精细化发展趋势

所谓精细化指的就是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钢结构为例具体说来就是,不断提升现有的焊接技术,这样就可以提升钢结构的安装质量,进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精细化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国际合作趋势

世界各地的建筑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逐渐增加。现阶段,好多国家重点项目都是合作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融合不同国家的建筑特色,进而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建筑项目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还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单一,对环境影响较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建筑越来越多样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不断涌现。未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是对环境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资源消耗更小等等。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可以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菁,余振榕.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4(01)181.

[2]张从海.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5(08)74-75.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12

1.1 精度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首先,为加快施工速度,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由于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不但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月.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

1.2 影响因素多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除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外,还受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遗显著。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

1.3 技术难度大

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由于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测量累计误差较大。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2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的控制要点

2.1 施工前工程测量控制

(1)熟悉工程特点。通过认真学习图纸,熟悉设计意图,弄清各轴线之间的关系,各曲线图形的性质。特别是在有多种曲线图形组成的平面图形中,应弄清曲线圆弧的分界点、各自的圆心、半径,有关的角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因素。只有熟悉图纸,分析工程的特点,对测量工作质量的控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2)审核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现场施工测量的技术性文件,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提出审查意见,重点审查测量精度的控制、测量控制网设置方法、轴线定位与标高传递的方法、垂直度控制方法、曲线定位方法、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观测周期与观测方法、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措施以及测量工作制度等。

(3)复核业主提供的工程施工测量原始依据。施工测量依据包括红线桩的桩位和水准点的标高。红线桩是由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经测绘单位测定的、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要求施工单位对红线桩位进行实地校核,并在校核的结果上签字确认,方可使用。若发现有差错或误差较大时,应与测绘单位联系,妥善处理,办好手续后,方可允许使用。

(4)对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观测记录。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会造成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等变形,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督促业主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拟建的高层建筑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观测、记录、拍照等,收集原始资料,以便对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周边环境变形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在工地与周边用户发生纠纷时,可为相关单位处理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2.2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在30年的实践中,大量的大中型电站的顺利建成,证明这样的规定是可行的。为了保证布网精度,在方格网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踟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一般为l/10000~l/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重点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控制。按照现行规范规定,所有高层建筑物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核查现场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法与位置是否满足要求。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而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物四大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在建筑内中部设内墙点。其次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l5m~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3)确保测量精度质量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竣工测量图与拨地测量图能进行同精度比较,利于规划正确地开展执法管理,对于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非常高,一般要求不低于拨地测量的控制精度。比如《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拨地测量应按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执行,在控制布设困难的情况下,允许同级附合一次,布设三级补导线,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干5cm,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按上述技术要求执行。在确保测量精度质量控制中,首先要合理分析综合误差,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我们很难正确地作出施工误差和测量放样误差在综合误差中各所占的份额。比如考虑到工程竣工验收时,在对现场各类项目的检查中,建筑物轴线位置的检查频率是最高的,而建筑物轴线点一经测量放样在现场标定以后,继之的各项施工就是以它为基准。

2.3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结构中间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单位完成结构自检基础上,对施工单位测量结果进行抽测,作为结构中间验收的依据。当单位工程完工后,在竣工验收资料齐全、施工单位完成自检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墙大角轴线、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建筑物全高、建筑沉降等进行实测复核,以此作为单位工程验收的依据。

3 结语

总之,介绍了超高建筑的特点、施工测量及质量控制全过程,希望能为广大测量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韦祖训.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城市建设,2010年第07期.

[2] 李良玉.GPS测量高层建筑施工的外业实施.广东建,2007年第04期.

[3] 苏亚军,骆江.浅议GPS在高层建筑测量施工中的应用.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 第07期.

建筑工程合同的特点篇13

进入21世纪的世界,创新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在当今学科大交叉的背景下,交叉学科创新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之一。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也一直使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建筑工程的创新对建筑业乃至全社会的产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建筑工程的发展及建筑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创新对促进建筑工程方面的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交叉学科及建筑工程的发展进行介绍,然后重点论述建筑工程与几个重要学科的交叉创新。希望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及其学科交叉创新的概述研究给建筑行业的学者们以一点启示,引起他们对这方面的兴趣,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方面的创新。

2.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建筑仿生学

自地球诞生生物以来,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而不断完善自身。正因为如此,生物本身很多特点与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和科学性,有些甚至超出了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的解释范围。所以如果人类能够善于从生物本身的特点受到启发,无疑是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成功结合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建筑仿生学,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许多应用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如图所示(见表1)。

表1 建筑仿生学的应用成果

应用成果 原理简介 成功案例简介

城市环境仿生 城市的改建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某种生理循环系统而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在城市结构功能上的改善。 1853年,巴黎市区大规模成功改建

功能仿生 功能仿生就是从自然界生物成功地将各种功能交织组合的范例中受到启发,然后有机地组织各种错综复杂的建筑功能成为一种综合的整体。 芬兰著名建筑师Alvar Aalto设计的德国不莱梅高层公寓

建筑材料仿生 建筑材料仿生是指科学家们通过对某些生物特殊的有机构成结构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试验,总结出某些仿生材料学方面的经验和规律。 英国仿照英超试制成功的一种蜂窝墙壁

建筑仿生的创新更需要学习和发挥新科技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从事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必须善于应用类推的方法,从自然界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机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充分利用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交叉所带来的优势,使其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建筑工程学与拓扑学的交叉:建筑拓扑学

(1)建筑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学科分支,将拓扑学与建筑工程学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建筑拓扑学。建筑拓扑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形态之间的拓扑同胚与非同胚关系,以便找到满足统一设计要求的多种可选择方案,以供人们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拓扑学的四种拓扑变化类型可以分成四个层次,这里以住宅设计为例简单介绍拓扑形变理论对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建筑拓扑学的四个层级演进过程如下:①由吹泡图到建筑图。②建筑形态的微分同胚变化③建筑形态的同胚变化。④建筑形态的非同胚变化。

(2)建筑拓扑学应用价值。建筑拓扑学是用拓扑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建筑形态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探索建筑设计各个阶段之间形态的拓扑演化方式、过程。它不讨论图形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数量之间的关系,只考虑图形在连续变化中的拓扑等价问题,这使我们可以在功能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由灵活地进行建筑的形态设计,追求建筑方案的多样性选择。该学科研究有助于加强建筑形态变化的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4.建筑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在建筑工程的发展史上,建筑工程还与除上面所提到以外的许多学科产生过交叉创新。具体而言(见表2):

表2 建筑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举例

建筑工程学所交叉的学科 派生学科 研究内容简介

风水学 建筑风水学 风水在建筑的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的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

园林学 园林建筑而学 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游憩和观赏。

声学 建筑声学 以最佳的方式控制噪音,应用声学原理使音乐厅等声效达到最好等。

5.总结

交叉学科,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交叉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建筑仿生学善于利用生物本身与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从生物本身的特点受到启发,获得了利于建筑方面创新的宝贵资源和广阔思路;建筑拓扑学从数学拓扑学的角度出发将拓扑学与建筑工程学融合起来。建筑拓扑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形态之间的拓扑同胚与非同胚关系,以便找到满足统一设计要求的多种可选择方案,以供人们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前面的叙述已表明,建筑工程与多门学科交叉所产生了很多学科创新和学科分支,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从侧面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交叉学科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必将成为现在乃至将来科学的热点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柳洲,陈士俊,王洁.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

[2]姚守拙.从压电传感的发展看学科交叉创新[J].大学化学,2001(02).

[3]王立福,单欣,李尧.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0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