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么护理实用13篇

新生儿怎么护理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在晨间活动时不会整理活动用品,根据这一情况,特制定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2、渗透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习给玩具宝宝分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给玩具宝宝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整理、活动开始:

一、今天玩具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小朋友们一起欢迎它吧,咦?可是玩具宝宝的小脸蛋上怎么还有泪水?一起问问它吧,它说:55555不知道是哪个小朋友玩完我后,没把我送回家,现在我害怕极了,我想回家了!

二、讨论:小朋友们和玩具宝宝做完游戏后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样对吗?提示:要爱护玩具宝宝,和玩具宝宝做好朋友。

三、请小朋友们帮帮他,找一找他的家在哪里?提示:不同的玩具宝宝是住在不一样的家里,请小朋友认真辨认手中的玩具,再送它回家哦!

四、看呀,怎么还有一个玩具宝宝被丢在地上??原来这是小狗把玩具宝宝放在这不管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小狗呢?提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和玩具宝宝做朋友,玩具宝宝才会喜欢和你一起游戏的!

活动延伸:和小朋友一起听歌曲《找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或玩具做朋友,体会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幼儿整理物品活动教案二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损坏的原因。

2、通过新旧玩具的对比,知道如何爱护玩具。

3、产生对玩具的爱护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损坏的玩具。如:破汽车、破茶杯等等。

2、新玩具若干;一只小白兔玩具手偶。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蜡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提供各种损坏的旧玩具,让幼儿玩一玩知道玩具被损坏了就不能玩。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幼儿玩损坏的玩具,教师观察幼儿对这些玩具的态度。)

2、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好玩吗?为什么?它是怎么被损坏的?

3、小结:这些玩具有的是小朋友玩时不懂得谦让,互相争抢弄坏的;有的是不轻拿轻放摔坏的。

(二)幼儿玩新玩具,初步萌发爱护玩具的意识。

1、教师:呀!这里还有很多玩具,老师也请你们来玩。(幼儿再次玩新玩具,教师观察幼儿玩玩具时的情况。)

2、提问:a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b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为什么?

(三)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玩具不易损坏?知道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教师:

1、我们应该怎样玩玩具呢?新玩具我们怎么玩?旧玩具我们怎么玩?

2、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玩具轮到你玩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难过的小白兔”,巩固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

1、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情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 a小白兔为什么哭?

b小白兔耳朵掉下来,他感到怎样? c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五)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是爱护玩具的小朋友,请你给爱护玩具的小朋友送上一面红旗。

(六)幼儿活动:玩玩具。

活动中教师边观察边提醒幼儿爱护玩具,鼓励幼儿做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幼儿整理物品活动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告知幼儿正确玩大型玩具的方法,感受玩大型玩具时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绘画能力,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知道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范画,一人一张画纸,记号笔,黑色水笔。

2、事先有玩大型玩具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玩了大型玩具,你们开不开心。”

幼儿:“开心”

师:“可是,老师发现在你们玩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不安全的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幼儿自由回答。

(挤来挤去,推来推去,抢玩具,打架,不按正确玩法玩等。)

二、出示范画,幼儿观察。

师:“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幼:“有小朋友在打架,还有人摔跤了。”

师:“他们这样玩大型玩具对吗?”

幼:“不对。”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玩?”

幼儿自由讨论。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和自身的想法结合已有经验进行绘画创作。

2、幼儿巡回指导,及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3、提醒幼儿绘画技巧与人物的特点。

四、作品展览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作品内容、含义。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2

一、整合各科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合各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是我们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小小眼睛真有用”、“眼睛里的世界”、“摸人”、“眼球操”、“眼睛生病了”“我看不见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体验眼睛障碍的害处,教育幼儿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又如:在认识危险的火时,我设计了“灭火小实验”、“消防灭火队”、“失火了怎么办?”等系列活动。这样,在系列活动和游戏中,小朋友动手动脑,亲自参入活动,愉快的获得了自我保护的感性知识,并得到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二、设计情景活动,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知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认识“119”、“120”、“110”等电话号码时,其中有一项活动设计是“神奇的电话号码,”我通过木偶表演,创设了森林小动物遇到困难和险境寻求帮助的游戏情景,幼儿情绪高昂,积极参入分析讨论,主动的获取了知识,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另外,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潜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创设环境,增设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迁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的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

物质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墙角和各区活动角,如绘制图片:走人行道、不碰电线和开关、不把异物塞入五官等,将这些图片布置在墙上,定期更换。教师可随时引导小朋友观察:图上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道理?另外在班内设“小药箱”,里面备些棉、纱布、创可贴等,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触到的地方,组织活动时,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让幼儿深深感到老师时时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基础

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逐渐改变旧的观念,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这是我们进行自我保护活动教育的基础。

五、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自我保护行为

(1)参观活动。如:带幼儿参观消防队,请消防员叔叔讲灭火的知识和着火了如何保护自己;带幼儿参观马路交通,在活动中,小朋友会发现“那个人不走横线”、“那辆自行车闯红灯了”、“那个叔叔怎么跨越栏杆?”这说明他们能明辨是非,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种形象的现场教育,更易被幼儿接受。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3

2.提问单一,缺乏目的性。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故事教学的必备手段,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内容。比如,讲完故事后教师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虽然设计了诸多问题,但大多无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会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3.提问随意,缺乏层次性。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问题,在活动中随意提问,意思相同的问题往往会在不同的环节中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因而会干扰幼儿的思维。比如,在中班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环节中问:“竹篱笆现在怎么样了?”“帮助了牵牛花后竹篱笆心情好起来了吗?”“最后竹篱笆高兴了吗?”……问题个数虽然多,但由于教师缺乏对故事的系统梳理,致使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

4.提问单向,缺乏互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互动式的提问能为师幼的交流和对话提供良好的平台,但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不打破自己已有的思路和活动进程,而敷衍或压制幼儿的提问和质疑。

二、应对之策

1. 深入故事情境,激励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多角度认识事物,并能引发幼儿作答的兴趣,做出多种回答。比如,在故事《我的幸运一天》教学中,教师可将“故事中都有谁?小猪经历了哪些事?最后小猪战胜狐狸了吗?”改为“小猪是怎样战胜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活动气氛活跃,而且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4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着装安全”、“体育运动”、“五官保护安全”、“保健自救安全”、“紧急撤离、疏散、逃生安全”等等。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一、创设温馨自然的安全教育环境

幼儿从早上入园,一直到晚上离园,可以说幼儿园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家。我们的安全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创设温馨自然的安全教育环境。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我们可以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根据幼儿喜欢追跑,容易发生相撞的现象,引导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此地方有危险,可以贴上相应的安全标记。如在窗台张贴禁止攀爬的标一记,在楼道口张贴禁止拥挤的标记,在电源插座旁贴上禁止触摸的标记。还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记强化教育效果。通过直观、形象而生动的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 

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开展“注意饮食卫生”主题活动,通过讨论“路边的小吃能吃吗?”“三无食品能吃吗?”告诉幼儿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幼儿懂得要吃清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三、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安全自救的技巧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戏《你知道怎么办吗?》中创设一些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夏天很热,容易中暑,你知道怎么办吗?”、“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在一日生活常规中渗透安全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5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自己的活动范围,怎样做是正确的。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所在幼儿园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组织观看动画片《陌生人来了怎么办》,让幼儿知道不跟陌生人走;教育幼儿外出牵大人手,靠右边行;走楼梯,在马路上要靠右边;排队不推不挤,行走不乱跑乱跳;滑梯应从梯子上,一个个滑下……对于一些活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老师用适当机会加以引导,随机教育,教育幼儿遇到危险学会躲闪、让开、喊叫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孩子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如生活中的火和电,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危险品,对幼儿来说是永远的诱惑。如果我们费很大力气让幼儿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来控制和利用它们。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教育

幼儿的教育,寓游戏之中,让幼儿自发游戏接受安全知识,同时,形成安全的行为规范。在愉快的游戏时,让孩子做“小小交通警”。在操作活动中,告诉幼儿怎样运用剪刀、刀子、绳子等等。教育活动中,时时穿插安全知识,让幼儿学到技能,如“障碍清除”,让所有幼儿与教师一起学会查看场地,清除不安全因素。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更多的应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为自己,为他人安全进行保护。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常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或实景演习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逃离危险的简单方法,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我们设计了“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我们设计了活动“生病了”。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三、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找出身边的隐患,加强安全教育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任何新奇的东西都充满好奇,总想亲自尝试一番。但并非任何事物都适合幼儿的尝试。我们在引导他们了解大千世界奥秘的同时,开展专题讨论,如:“神奇的电”、“火的功过”、“水与人类”、“玻璃的奥秘”等。引导幼儿辩别是非,使幼儿学到知识,理解有些物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危及人们的安全。让孩子正确用科学发明的产物,掌握规范的行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引导幼儿学习榜样,消除负面影响。讲述“司马光砸缸”时,采用的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的逆向思维,救了小伙伴,鼓励幼儿多动脑,想出各种办法。让幼儿辨别是非,学到有益的知识,掌握正确的行为。

针对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特点,我们尽量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直观形象,绘声绘色的教学,不断的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从空间上时间上初步了解事态发展的规律。如:不但要了解“公路上有汽车开过”还要明白“汽车的对面也会有汽车开来”,因此过马路要注意两边看。让幼儿观看一些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让幼儿对事态的危险性加深了解,逐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在幼儿出现冲突或不安全因素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使其接受教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我们开展的“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中,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师生商定,一起来设计标志,并把它们贴到有危险的地方。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6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明显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章总则第5条对教育总目的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是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两个镜头:镜头一:某幼儿鼻子流血了,吓得只会破着嗓子哭叫着:“妈妈,不好了,快来呀,流血了,快……怎么办?”镜头二:医院里,医生正在给某幼儿看病。原因是某幼儿在家玩积木,无聊间把积木塞进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难而大叫大喊。诸如此类的镜头在幼儿周围很多很多。这样的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长意识的淡薄。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人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平时逛街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家长驮着孩子一起过,不教孩子遵守规则。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则行,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会自然习得。2、孩子依赖性强。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特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如:不随便拨弄各种设备(电线、开头、煤气灶……),也不学习处理一些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果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呢?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1、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又如:设计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让幼儿扮演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使幼儿了解火的用处、害处及救火的一般常识。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则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我们在班中还设置了“电话亭”,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拔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2、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运用木偶表演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已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活动中,我创设了“旅游途中幼儿跟父母走失了”的情境,让幼儿分析这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到以下方案:(1)拨打110电话,寻求警言帮助。(2)给家里拨打电话。(3)给父母打手机或BP机。(4)寻找旅游团的标记。可见,孩子已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以自我保护。3、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通过学习,幼儿知道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面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认识眼睛”“画眼睛”“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这样,既增加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使幼儿获得了具体的操作技能。四、几点建设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西文国家的精华我们要不断地吸收且改善。我们要收进美国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2、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动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幼儿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观念,从包办代替到独立实践,从害怕孩子遇到困难到主动教孩子遇难该怎么办,邀请专家给家长举办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认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3、让幼儿充分活动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能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克服困难的好品质。但幼儿年龄尚小,一系列的活动需要反复练习、实践、强化,使其习以为常,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在活动中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如: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放烫的饭菜菜等,让幼儿深深懂得该怎样保护自己,珍惜自己。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7

我们就要谈谈孩子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听过很多父母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很爱说话的,长大了就不怎么说话了。儿童到青少年是成长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变化,从行为上说,家长可能发现孩子会变得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再黏着父母,喜欢和同龄人待在一起,情绪波动大,有时很开心,有时又很低落等等。这些细节都预示着孩子的成长。他要长大,要蜕变,首先就要剥离原来的壳,那就是父母的保护,他要开始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自己保护自己,要生成新的壳并磨练它,让自己过得安全又能让自己获得新生。

那么这个时期,父母怎么做最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呢?纳到自己的羽翼下保护他吗?这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你的保护欲很强,如果没有掌握到孩子离开你之后是如何生活的种种细节,你就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甚至担心孩子会因为没有自己的保护而受到伤害,因此你总是追着孩子要保护他。一来,孩子是否需要呢?二来,究竟不安全的是孩子还是母亲?三来,这种不安全感对孩子是否有好处呢?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孩子。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8

孩子的回答,让我想起李肇星在《儿子三岁》一书中记录的他的儿子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比如,“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又比如, “为什么许多字不认识呢?”“它们没告诉我它们的名字。”……

每一个儿童都以他的眼睛观察世界,以他的思维解释世界,以他的方式表达情思。看了这些回答,笑声便会从我们心底流淌出来,是那一颗颗童心给我们带来愉悦,带来启示――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创新的开始,是美的语言的源泉。

一、美的语言,从独特的“童心”里汩汩地流淌出来

我们来看孙双金老师教学《赠汪伦》时的一个精彩片段:

孙老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早不来送晚不来送,偏偏在李白要走的时候再来送?”接着引导:“汪伦这时候才来送有哪些可能,请你们展开想象。”

生:如果汪伦提前知道李白要走,可能要准备一份厚礼。李白不愿汪伦这样破费。

生:李白可能怕汪伦伤心,就悄悄地走了。汪伦见李白不见了,就匆匆赶来。

生:李白可能已告别过了,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汪伦还想再见李白一面,所以又来了。

生:汪伦开始时可能故意不来,在这时送,要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汪伦是个农民,李白看到他很忙,就不让他送。汪伦不忍李白就这样离开,又来送别。

……

每一个儿童都以他的想象去理解文本,以他的言语去表达理解。对于儿童来说,想象力比什么都可贵。每一种想象都是一种创造,想象力不竭,创造力便不竭。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呵护与发展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呵护每一种想象、每一次想象,就是呵护每一颗童心、每一次童心的闪现;发展想象,需要我们设计富有空间的话题、主题、问题来打开孩子的心门。我们只要永葆童心,就会永葆创造性。

二、美的语言,从富有创造力的“童心”里汩汩地流淌出来

“它们没告诉我它们的名字”是美的语言,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汪伦开始时可能故意不来,在这时送,要给李白一个惊喜”也是美的语言,因为它们是富于想象的;《海伦・凯勒》中的“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这句的个性化朗读也是美的语言,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朗读饱含着各自的情思……

“童心”意味着创造性,意味着独特的思维。在美的语言中,我们能够分享儿童的创造性,能够分享儿童独特的思维,能够感受到儿童是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假设能让儿童的美的语言不断呈现出来,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是长大了的儿童,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呵护了“童心”,发展了“童心”。

可教学实践中,我们倒是常常将着力点放在文本上,而不是“童心”上;放在对文本的解读和表达上,而不是用文本突破儿童已有的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完成“童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发展。

我在教学《江雪》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呵护并发展“童心”,促使儿童的美的语言得以建构。

师:同学们,此刻的柳宗元很孤独。你孤独过吗?请你说说自己孤独的情景,说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到孤独,孤独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邻居家的人已经睡了。爸妈出差了,外面还下着倾盆大雨,我一个人孤寂地躺在床上,害怕极了。

生:期末考试那天,我和好朋友吵了一架,虽然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和好了,但是吵完架那会儿,我感到很孤独。

……

师:同学们有的因失去朋友而孤独,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孤独。那柳宗元为什么会感到“万千孤独”呢?请自由地朗读手中的“材料”。

(“材料”: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不久,曾经和柳宗元一起改良社会的首领王叔文已被处死,他的战友凌准因为忧愤而去世,他的母亲来到永州不到半年就去世,由于顽固派的猖狂攻击,连他的亲属都不敢接近他。 )

师:现在,请你说说他为什么这样孤独?

生:没有人理睬他,他感到孤独。

生:自己的战友死了,他感到孤独。

生:皇帝不相信他,他感到孤独。

师:如此孤独的他,此刻却在江上钓鱼。假如你就是柳宗元,你会怎么想?

生:我想说,皇帝呀,你怎么能相信那些奸臣呢?如果我们的国家不改革,怎么可能强大呢?

生:我一定要继续改良社会,救国救民。

生:我觉得那大雪就像皇帝和那些反对、迫害柳宗元的大臣。但就算他在这么大的风雪中,他也没有退缩。

……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9

1.懂得春天的芽儿要在阳光、春风、雨露的呵护和帮助下才能健康成长。

2.理解“舒坦、欢唱、朝气蓬勃”等词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词句及意境 。

3.爱护动植物,萌发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ppt课件、阳光、风儿、雨露、芽儿头饰。

活动重点:通过散文诗,幼儿萌发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之情,并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词句。

活动难点:知道芽儿的成长过程、理解“舒坦、欢唱、朝气蓬勃”词语,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音乐《春雨沙沙》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谈话, 宝贝们音乐唱的是什么季节?

师:通过视频来看一下春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师提问:

1.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芽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动作模仿)

3.小芽儿快快长大需要谁的帮助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感受与欣赏。提问:幼儿感受?请幼儿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结合教学课件,分段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内容。

提问:小芽儿是在谁的帮助下长大的?

师:太阳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幼儿用散文诗中的太阳说一说。

师:风儿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幼儿用散文诗中的风儿说一说。

坚强是什么意思?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师:雨露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你用散文诗中的雨露说一说。欢畅是什么感觉?宝贝们你们在什么时候是欢畅的?

小结:原来我们芽儿的成长离不开它们的成长与帮助。

3.巩固提升,游戏“捉迷藏”有感情地练习对话,加深幼儿印象。

4.鼓励幼儿与同伴分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散文诗的内容。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保障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大班幼儿,身心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在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后,已经能初步地了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但又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地样的后果。有时甚至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认为“我”长大了,不用老师提醒,“我”也会注意安全了,往往在这些疏忽中就会发生意外。在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托班、小班、中班的幼儿虽然自我保护意识差,但受到的意外伤害却很少,反而是大班的幼儿受到的意外伤害比较多。因此,孩子们一升入大班,笔者就把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放在了首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为了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笔者在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 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1 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

开学初,召开家长会。笔者精心准备了家长会内容,除了向家长介绍我园的教育理念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外,重点是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幼儿保护意识的过程中,不是禁止幼儿做这、做那,也不是让家长过度地保护幼儿,而是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而这种自我保护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必须要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如:现在的家庭喝水都不用暖瓶了,而是用饮水机,家长由于怕孩子烫伤,而不让孩子自己接水,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趁大人不在家时,自己接开水,那样会更危险。如果在家长的指导下,告诉幼儿哪是开水,哪是凉水,教给孩子们怎样接凉、开水,那么孩子就不会烫伤。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多锻炼,让孩子们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会减少孩子受到意外的伤害。

1.2 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笔者在向家长提出我们的安全教育主题时,希望家长能够提供资源,一起搜集有关的自我保护的光盘、图书、图片、课件或游戏软件等,丰富我们的教育内容。同时,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教育资源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有关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们把《伴孩子成长手册》里《给家长的话》发给各位家长朋友,让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以便让家长提前了解我们班下周的主题活动内容,周六周日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换牙小常识》、《怎样预防龋齿》、《怎样保护眼睛》等有关的资料。而孩子们在与家长寻找的过程中,也简单地了解了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五官,初步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师系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安全常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2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1 教师的安全提醒是幼儿自我防护的前提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除了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晨检:保健员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生病带药,有无带尖锐的器具或小首饰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教师在每天幼儿进教室时,都检查幼儿口腔和手心,对幼儿进行身体健康的检查。在开家长会时,笔者也对家长提出要求,在送孩子们来园时,掏一下孩子的口袋,不要给孩子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果带药,也要写上孩子的姓名、药品名称、服药时间和次数,以防给孩子们吃错药。

入厕:虽然我园的活动室和盥洗室是在一起的,但是,班里两位老师还是要做好分工,一个在教室里观察班里的幼儿,组织他们进行游戏;一个在盥洗室里观察幼儿,防止幼儿在盥洗室里有打闹的现象。如果幼儿有摔伤,教师也会及时救治。

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不玩耍,以防噎着、烫伤。每次餐前,我们都教育幼儿如果洒饭就要赶快站起来,报告老师,如果被汁水烫着了就应当马上用凉水冷敷。另外,幼儿在上托班、小班和中班吃鱼,都是我们给孩子们拔好鱼肉,放到碗里,再让孩子们吃。现在孩子们都上大班了,我们教会幼儿如何拔鱼刺,怎样才不会被鱼刺卡到。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己来,学会怎样保护自己。

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服、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让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抢木马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我们每次玩大型玩具时,笔者都要求幼儿:第一,不要在大型玩具的上面和下面快速奔跑。第二,不能倒爬滑梯。第三,在玩具上面不要推挤小朋友。教师除了天天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外,还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事故的情况,分类整理成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并把它编成琅琅上口的安全儿歌,让每个幼儿都记在心里。如:“一层楼,两层楼,上楼下楼靠右走”等等。诸如此类,看似小事,其实是幼儿园的大事,是幼儿安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一张纸、一个拉链、一粒瓜子等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物品,到了幼儿手里也许会成为一起意外事故的导火索。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消除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隐患,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2 良好的习惯是幼儿自我保护的关键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习惯养成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是自动的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反复思考和再三选择的“自由”而生的行为。习惯成了自然,轻松就在其中了。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醒外, 还要使幼儿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正确地坐椅子可以防止摔伤,正确有序地穿衣服能保护身体,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而这些常规的培养,都是有助于习惯的养成。教师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养成好习惯。我们班平时非常注意对幼儿进行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3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1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笔者根据大班《我长大了》、《遇到危险怎么办》、《标志在我心中》三个主题活动,开设了九个教育活动:《怎样与陌生人交往》、《发生火灾怎么办》、《独自在家的时候》、《冬天冷了怎么办》、《换牙小常识》、《怎样预防感冒》、《安全标志》、《交通标志》、《环保标志》。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生活中一些安全小常识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一些易懂的儿歌,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的语言、童趣的情景和活动的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会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这样做对吗?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动作不能做,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标志,并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标志,贴在班里有危险的地方,警示其他小朋友注意安全等等。如教学活动“橡皮膏朋朋”,幼儿看到贴满橡皮膏的小熊,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大胆想象小熊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从而掌握了一些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笔者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了保护自己。

3.2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所以我们特别注重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例如,表演游戏《独自在家的时候》时,笔者设置了四个场景:A、家里停电了怎么办?B、妈妈的同事张阿姨来敲门怎么办?C、收水电费的叔叔来敲门,应该怎么办?D、奶奶来敲门怎么办?让幼儿在不同的情景表演中,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角色游戏《特种车》,让幼儿了解警车、消防车、急救车的功能,以及呼叫它们的特殊号码“110”、“119”、“120”。在游戏中,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被抢包的阿姨,让小朋友帮她想办法拨打“110”请警察叔叔来帮忙。我们还请一个小朋友当老奶奶,在路边晕倒了,请小朋友帮忙拨打120,说清地点,请急救车来帮忙等等。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在他们的头脑中,从小树立了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自我保护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3.3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很少碰伤,家长们总觉得侥幸。究其原因,其实不然。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的体育达标是跳大绳和小绳,为了提高孩子们跳绳的兴趣和能力,我们班专门组织了一次家长跳绳比赛,看到家长们热火朝天地比赛,孩子们也想踊跃参加,笔者给孩子们定了跳绳的目标后,让家长孩子们一起练习,让孩子们在愉快的体育锻炼中,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或者说是天赋,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不要扼杀孩子的这种天性,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而是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总的来说,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任何活动都是有规则的,放手让孩子去玩,不等于“放羊”,这里有老师的观察、组织与引导。活动前,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不离开集体单独活动,玩滑梯时不挤不抢,人多时可以轮流玩等等。其次,户外活动可以游戏,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安全的、适宜的运动器械。这些运动器械,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如:用蛋糕盘制作飞盘,用布条制作尾巴,用易拉罐制作高跷等。孩子在有秩序的游戏中,自然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要控制好玩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疲劳,疲劳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可以给孩子留下明天继续玩的“念想”,既让孩子满足了玩的愿望,又让孩子产生了明天还可以继续玩的希望。最后,向幼儿进行一定的安全自护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动作发展的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这也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少受伤或不受伤,自我保护很关键。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活动自己能玩,哪些活动不适合自己玩,要量力而行。

经过一学期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永梅.幼儿园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方明.幼儿园教师用书[M].明天出版社,2008.

[3]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1

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项目团队设计了实施方案,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各个群体的意识提高上,希望能在意识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厘清社区综合儿童保护机制。为此,在前两年里,项目开展了大量培训,内容涵盖儿童权利、儿童保护、健康促进、道路安全、正面教育、普法宣传等多种有关儿童福利和儿童发展的领域。“首先儿童自己要了解哪些是我的权利,如果我的权利被侵害了,我的父母应该为我做什么,我的老师应该为我做什么,我应该去找哪些部门。”加娜提说。除了儿童,参加培训的还有家长、教师、社区干部、政府官员等。与一般“上大课”的形式截然不同,救助儿童会采取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

项目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社区层面建立了公共的儿童活动空间,三年来,共在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的三个乡建立了四个“儿童活动中心”,对当地儿童免费开放,为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的贫困家庭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的活动场所。儿童活动中心面积约有七八十平米,配有电视机、影碟机、电脑、乒乓球台、书籍等。杨曙辉认为,“儿童活动中心”对儿童最大的吸引力是他们具有自,“比如由儿童自己决定开展什么活动。此外,中心员工非常尊重儿童,愿意倾听儿童的意见,孩子们遇到烦心事、苦恼事愿意跟她们说,孩子们在中心觉得很放松。”另外,中心也是发现儿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儿童参与”和“社区参与”。在社区层面,项目支持乌鲁木齐和伊宁的实施地区建立了6个家长委员会,举办了6次社区论坛,并支持开展了8个社区参与的项目活动。在儿童参与方面,共培养了近百名儿童骨干,举办了两次大型儿童论坛,让儿童能够有机会表达他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的看法。

杨曙辉说,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在三年中,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政府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也对项目取得的成果非常认可。2011年下半年,伊宁市项目试点所在的喀尔墩乡、塔什科瑞克乡、潘津乡均由乡政府/党委发文成立了乡一级的“儿童保护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各政府部门为儿童服务的意识,发挥辖区群众的力量,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儿童”。儿童保护委员会一般由乡长担任委员长,乡里与儿童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等担任委员。而乌鲁木齐市则根据城市社区的特点,发挥“儿童活动中心”的积极作用,市妇联已将其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了市里另五个区(县)。

杨曙辉和加娜提一致认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最大启示是,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满足儿童的需求需要资源,资源不仅指资金、儿童服务的各种机构、场所等等,更需要来自成人的为儿童服务、满足儿童需求的意识、技能、知识和爱心,包括完备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法律体系。

Q=《旅伴》

杨=杨曙辉

加=加娜提

Q:光是做提高儿童权利意识就做了两年,你如何评价这个项目三年结束之后,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家长、学校在这方面的变化?

加:以伊宁的三个乡为例,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儿童保护委员会”,为进一步协调和解决儿童面临的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乡政府能为儿童做的事情,他们都在想办法去做,凡是有利于孩子的,家长也积极行动起来,比如发现邻居家的孩子经常传出哭声,他们就有意识地打听为什么,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个孩子。

杨:救助儿童会在新疆开展工作有近十年时间了。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开展前,我们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的这几个项目地区也开展过其他项目,在开展那些项目时,救助儿童会就在不断普及有关儿童权利的知识。以家长为例,家长骨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开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前,救助儿童会在当地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时候,就已经把他们纳入进来,也就是说在这个项目开展的三年前,一些家长骨干就已经开始接受相关的培训。儿童骨干也是这样,包括社区的一些领导,他们或多或少都了解儿童权利和儿童保护知识,这为我们开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Q:聊到家长,比如你们作为项目方,和家长有时候对儿童权利的理解会不会不一样?比如最简单的,家长会不会上了你的培训课程,还是认为我可以打孩子有时候就是应该的,有没有这种情况,你们怎么办?

加:比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们用半天的时间来做培训,每次培训都有五六十人参加,而且我们采用的是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在我看来每次的培训效果特别好。我还记得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说,这个培训为什么不早点到伊宁来做,我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告诉家长和教师说孩子有这么多的权利,打、骂、体罚儿童都是不正确的方法,那么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我们又开始做有效教育孩子的培训,告诉家长、教师和其他儿童工作者,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儿童,这样他们在保护儿童的意识上、方式上就有了很大提高。

Q:我有个个人看法,你们的面铺得很广,针对整个社区,针对全乡,是全乡的学校、全乡的学生、全乡的家长。为什么不是固定选择几所学校,就这几所学校相关的学生、家长,这样做会不会更容易一些,而且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更好评估?

杨:还是拿伊宁做例子。我们在一个乡开展试点,和乡一级的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主要的协调工作。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在全乡层面上建立儿童保护机制。在乡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我们还会和村一级具体讨论,在村里面怎么建立儿童保护机制,家长委员会怎么报告,怎么举报儿童虐待的事件,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乡一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完成的,我们也通过乡政府来协调各个村的工作。

Q:所以你们的项目是涉及这三个乡的每个村,对吗?

杨:对,因为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都会来参加乡里的会议和活动,也会把乡里面做的决定负责实施下去。在乌鲁木齐市也是一样,我们也是跟妇联和社区管委会合作,再借助他们的力量在基层社区实施项目。

Q:这个项目是在尝试既有的现实下能够做哪些努力,更像是对一个小环境的改变,所以当面对整个社会现实时,会不会感到有瓶颈?

杨:应该也有,我现在能够想到的,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家的儿童保护意识已经发生了改变,怎么让它持续改变下去。另外从硬件的角度考虑,我们帮助建立了儿童活动中心,这个项目结束了,中心要继续开放、继续发挥它的功能,怎么样发挥下去,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从项目结束到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几点比较好,一是家长委员会从建立到现在,还是在自发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他们解决了自己筹资的问题,也解决团队成员更新换代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的问题,所以现在他们还在继续发挥作用。第二是,救助儿童会虽然结束了这个项目,但是我们还在相同的项目点开展其他的项目,所以我们还与当地政府部门、家长委员会和社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够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Q:乌鲁木齐的儿童活动中心目前的运转情况怎么样?

杨:非常好,现在运转都非常正常。我们现在考虑给儿童活动中心加入新的功能。过去我们给它设计的功能有三个,一是孩子们能够玩,一个平易近人的场所,不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对所有的孩子开放;第二个功能,孩子们可以在中心学到有益的知识,我们经常会在中心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会给孩子们开展培训,讲一些儿童保护的知识,或者是卫生方面,正确洗手的知识;第三个功能也是我们最看重的功能,就是孩子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问题,遇到了麻烦都可以反映给这里的员工,员工再把问题反映给妇联,妇联再去找相关部门来解决。现在项目结束了,这三个功能还在发挥作用,我们希望给它加进去新的功能,针对初中毕业直接走向社会找工作的青少年群体,我们正在兴建“青少年发展中心”,希望这个中心能够给这部分儿童提供一些就业指导信息,在已经建立了儿童活动中心的社区,我们打算把这项新功能加到“儿童活动中心”里去。

Q:在伊宁成立了“乡一级”的儿童保护委员会,怎么理解?

加:“儿童保护委员会”是由当地政府、家长委员会、学校一起来讨论,我们给他们讲什么是综合儿童保护机制、为什么要建立综合儿童保护机制、如何建立、由谁负责,发现问题如何反馈,反馈了之后谁来解决问题。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后,各个乡都认为“儿童保护委员会”非常具体,所以他们决定成立“儿童保护委员会”。“儿童保护委员会”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社区发现了问题,反映给儿童保护委员会,儿童保护委员会再把问题反映给政府,政府来解决问题。当然,基层社区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有些孩子生病了,这种情况下儿童保护委员会的成员,甚至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主动找社区一些富裕的家庭,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比如户口的问题,在伊宁一些孩子已经上学了,但还没有解决户口问题,儿童保护委员会就和妇联做了很多次沟通,妇联又主动去找公安系统,给很多孩子解决了报户口的问题。

Q:儿童保护委员会更像一个联席机制,它作出的决定应该是没有约束力的,所以会不会让很多事情的效果打折扣?

加:我想家长委员会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来推动开展的。

杨:救助儿童会在这个过程里主要起到的就是“技术支持”的作用,我们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如何解决儿童遇到的问题。

Q:刚才提到家长委员会的一些案例,看起来更需要热心肠的人来做这件事情。家长委员会现在的存在形式和之前你们的预想会一样吗?

杨:我觉得大大超乎了我的预期。家长委员会最早是六年前建立的,当时我们开展的是教育项目,就是在某几个学校里面做工作,当时出发点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让家长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在学校盖了一些垃圾房、水房、食堂,让家长来参与管理,那个时候的家长委员会重点是关注学校里面的一些事情。在开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项目的时候,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从仅仅关注学校扩展到校外,他们现在自己找当地的资源,找资金,找解决方法,他们能够坚持到现在,而且热情不减。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2

1.切中知识本质

教师设问时是否准确把握知识本质非常重要,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是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重难点是什么?我们一般是怎样教学这个内容的?生活中的原型又是怎样的……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找准提问切入点。

在教“整时和半时”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局限于眼前的知识点,觉得整时和半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分针在12上和6上,所以教学时就会引导幼儿先看分针,只要看分针在6上,就是几时半,分针在12上就是几时整。而在认识时间时,事实上时针最起关键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出示时针在5上:“猜猜分针在哪里?”再出示时针在5和6中间:“猜猜分针在哪里?”幼儿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知道时针对着几就是几时。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所以很容易说出分针在6上。通过这两个问题,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看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抓住了知识点的本质特征。

2.挖掘教材内涵

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充分挖掘其内涵,并且创造性地去用好它,对教师来说相当重要。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寄信”是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的一个活动。大家经常会围绕写信和寄信的方法提一些问题,如“信上写些什么内容?”“信的开头和结尾怎么写?”“信封上有什么?应该怎么写?”等。但是,如果细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除了依照教材上的知识点来教幼儿学习写信和寄信的方法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现代通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幼儿的后续发展非常有利。因此,我在教学中增加了这样一个提问环节:“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你传递信息?”“你觉得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些通讯方法?”这个环节的提问建立在对教材研读的基础上,因此更准确地把握了教材,深入地挖掘出教材的内涵,使幼儿不仅学会了写信和寄信的方法,还了解了现代常用的一些通讯方式,更萌发了幼儿对通讯技术的探究愿望。充分体现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策略二】关注幼儿基础,推进幼儿梯度发展

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基础。将问题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使所有幼儿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1.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在设计一个集体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还要备幼儿。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把内容和幼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幼儿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幼儿的哪些新经验?等等。教师只有对这些问题作了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活动中问得游刃有余。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抓住“国际车展,,的契机,我开展了“想象中的车”这一活动。在幼儿认真欣赏了车展上各式各样的车后,我问:“你觉得这些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它们有哪些先进之处?”“你想象中的车是怎么样的?”幼儿的讨论积极而热烈,他们的想象更是丰富多彩。正是由于我把握了幼儿对车的已有经验,因而提问的切入角度才选择得比较好,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遵循认知规律

把握难度。提问的难度一定要适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如果问题过难,幼儿就会束手无措,甚至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幼儿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则无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正确估计幼儿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比如,在“大恐龙进城”的教学活动中,原先教师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你觉得这是一头怎么样的大恐龙?为什么说它是好心肠却办了件傻事?”由于问题涉及的面太大、太宽泛,因而幼儿难以作答,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于是,教师调整了提问:“大恐龙来到城市里闹出了哪些麻烦?为什么会有这些麻烦?大恐龙怎么做才会受到城里人的欢迎?”话音刚落,幼儿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把握梯度。提问的梯度强调提问要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注重幼儿的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从活动中受益。比如,在“小熊请客”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提问:“小熊可能请了几位客人?”“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小熊请了几位客人的?”“客人最多有几位?最少有几位?”这些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梯度,从而调动了不同层次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幼儿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得到提高。

把握频度。提问的频度要体现适时有度。教学效益是衡量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指标,一次教学活动的时间有限,因此在筹划提问时一定要做到适时有度。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运用频繁的提问来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幼儿随大流,甚至盲目地回答问题,使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策略三】丰富提问方法,促进幼儿多维思考

1.顺藤摸瓜法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引导其推测未来,培养其想象、推理等能力。比如,在“保护水资源“活动中,幼儿说到了许多浪费水的现象,教师顺势提问:“全世界的人照这样滥用水、浪费水,几年后会怎么样?”在大胆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幼儿对水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自相矛盾法

通过比较、分析,促进幼儿理解一些看似矛盾却并非矛盾的内容,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在“小小气象台”活动中,幼儿发现有几天的天气预报与实际的天气情况不符,教师问:“是不是气象员们工作不认真,把气象情况搞错了?”幼儿摇了摇头,教师又追问:“那是什么原因?”以此引发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了解天气会变的特征。

3.以退为进法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3

1 精心设计以幼儿为主体的环保教育活动

开展集中的环保教育活动,保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活动内容,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其次,是精心设计探索活动过程,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多角度,充分的感知、操作、表达、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空气污染”的环保主题中,我们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精心设计活动过程:①实践活动,让每个幼儿动起来。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感受空气的性质,用塑料袋“逮空气”和水中倒放空瓶的操作,感受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②实验活动,提供幼儿与操作材料互动的机会。实验和观察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罩上一个杯子和蜡烛快熄灭时拿开杯子所产生不同的现象,了解空气对人、动物、植物的需要;③观察活动,切身感受。让幼儿通过看马路上废气及相关录像,感受了解空气的污染;④谈话活动,讨论空气污染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使我们生活在新鲜的空气环境中。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动手,更重要的是动心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他们的体验是自主的。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穿插一些与活动内容相联系的小游戏。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在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游戏中,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如认识啄木鸟时,组织幼儿玩“啄木鸟捉害虫”的体育游戏;此外,还有“老虎、枪和猎人”、“棒子、鸡、虫”等游戏,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

2 积极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环保教育环境

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然角和科学活动区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材料和自由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刺激幼儿主动性发展的物质环境。

如在春季时,观察“种子发芽”,让幼儿带着问题:“哪棵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分别观察泥土中的种子、水中的种子和空气中的种子,记录过程,从而发现植物生长与水和空气的密切关系;鼓励幼儿自己收集动物小图片,归类,粘贴在自然角的背景图中,幼儿看着自己创作的“动物的家园”图,体验到了愉和成功感,收集图片更加积极了,有时还主动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发现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它们的外形特征也不同,知道了动物生存要有适宜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动物、植物、人类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损坏动物的家,要爱护树木、河流、泥土等,给动物安定的生活环境。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断更新、变换操作材料,满足幼儿不断成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在“环保超市”里,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废物品,如瓶子、纸盒、网套、纽扣、树叶、羽毛、果壳等。他们用树叶拼贴成各种小动物;用火柴盒、牙膏做汽车、搭高楼;果壳粘贴成漂亮的图案,还用这些作品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获取了新的环保知识,也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活动区的自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更多的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可以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随时表现自己的疑问、困难。有的幼儿喜欢表演,于是,我们就精心设计了两个内容:①“小兔子的腿断了”;②“菜市场坐的小青蛙”,让幼儿参与角色表演,在情境中讨论,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充分激发起幼儿的同情心,增进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在结构游戏“动物新村”中,幼儿主动为动物设计优美的生活环境,清清的池塘水是小鱼的家;高楼旁边的草地上种着绿树鲜花;还有长廊坐椅等,无不体现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3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环保主体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幼儿是幼儿园的小主人,也是保护环境的小主人。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幼儿环保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渗透。

在琐碎而又紧凑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幼儿的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如摘树叶、扔纸屑,洗手时忘记关水龙头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实物向幼儿介绍垃圾的种类,让幼儿了解多种多样的水,知道饮用水是从大江大河中来的,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加工、净化、消毒,成为我们常用的自来水。然后,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幼儿观察江河、溪沟,发现漂浮物,初步了解垃圾、水、环境之间的直接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正确行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有一次,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看到了蟾蜍,大叫“癞蛤蟆”,然后远远的用小石头砸它,窥探它的活动。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及时向幼儿介绍蟾蜍会吃蚊子、小虫的本领,在生态群体也有一席之地。此外,还有蚯蚓、屎壳郎等动物,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地球招聘清洁工》、《细菌的作用》等,让幼儿建立新的道德尺度,它有别于传统的“杀尽狼和狐狸”、“凡是丑的都是不好的”观点,冲破了旧的美丑观念,以科学知识为依据。此后,孩子们乐意关注周围的环境,捕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参与活动的行为更加积极,自觉,他们不仅不讨厌这些丑陋的小动物了,还会向同伴、周围的人宣传介绍,发现有类似行为时加以阻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