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宣传设计实用13篇

海报宣传设计
海报宣传设计篇1

时间:2011年6月。

课的性质:江干区2011年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堂教学评比。

教材分析:本课是对文字输入练习和画图程序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整合。通过用画图程序创作一张宣传海报,来达到学习画图、运用文字工具盒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的目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前面几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输入法,同时对画图软件也有较好的掌握。本节课是画图软件与输入法的综合运用。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特别喜欢动漫卡通之类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制作动漫节门票宣传语作为载体,将知识融入活动中。

【教学设计目标及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宣传海报的相关知识;认识画图中文字工具的作用,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要点。

(1)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

(2)学会对输入的文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3)合理使用文字的透明样式,在背景图片上添加彩色文字。

(4)了解增删和移动文字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

(2)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提高信息技术综合使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宣传杭州国际动漫节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既能有效地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学中,以杭州动漫节的情景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课的开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内容,课中结合情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开展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复习打开图片的方法、添加文字和文字透明样式、创编宣传语几个环节,在复习打开图片的方法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动漫宣传片和图片,让学生在打开通往动漫馆的门票,看到图片,发现缺少的内容,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添加文字、文字透明样式环节,在采用讲授―演示法,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再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在创编宣传语环节,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设置文字的字体、大小),迁移学习新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创意作品,进行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辅之以演示法、观察法、迁移法等,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总之,本课力求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老师先问学生五一长假都去哪里玩,然后出示一段关于杭州国际动漫节的宣传视频,告诉学生,老师去了国际动漫节游览,问学生想不想也去参观一下?

生说。

师:动漫节是什么时间召开的?什么地点?

生说。

师引入情境课堂,提示课题:宣传动漫节。

设计意图:只有贴近学生生活需要的才是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贴近学生需求是创设情境的首要前提,远离学生的宣传说重要是重要可也能说与学生关系不大,学生对动漫的热情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选择动漫节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至任务的完成,学生都会真正参与进来,而且都愿意将作品完成。

2.新授内容

(1)复习用画图程序打开图片(选择打开图1-4)的方法。

师出示一张缺少价格的动漫节门票,让学生说说缺少什么?

生说后,让学生尝试来添加合理的价格(文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演示用两种方法打开图片,请学生来说说哪种方法好。

(2)添加文字。

师问:哪位学生能够给自己的门票添加上合理的价格?

生举手。

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如何在图片上插入文字,其他学生认真看。

师:你对这位学生的设计有什么建议?

生说。

教师小结输入文字的要点:字号、位置、颜色、撤消(图5)

请4名学生各选择其中的一个要点上台来进行演示。

学生练习:给自己的动漫节门票添上合理的价格。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在课本上找找解决的办法或可以向已经懂得同学寻求帮助。

(3)文字透明样式。

再请学生在彩色背景的门票中修改合理价格。(演示)

演示出现问题的作品,请学生上如演示操作,以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设计意图:技术是为生活服务的,当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了技术才是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对于选择何种技术帮助学生实现想法这一直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根本所在。让学生给自己设计门票价格,也是让学生对合理物价的选择,并且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创作就是学习的最大价值所在。我们始终认为技术是应用的,是工具,我们只有让学生熟练应用技术才能让学生明白技术的作用,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4)拓展提高,创意发挥。

师出示杭州国际动漫节的相关资料,请学生欣赏。

师: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说。

师:今天我们来用我们的门票做一张关于动漫节的宣传画报来宣传杭州国际动漫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动漫节,为宣传动漫节尽我们的一份力吧!

学生练习:做一张杭州国际动漫节的门票宣传海报。(图6)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打开图片后添加文字并另存为”是本节课的技术核心,只要完成这三个步骤,那么从技术上来说目标就达到了,但对于我们的信息技术来说肯定远远不够,我们不是教技术的,我们是通过技术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进行课程融合。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字体的颜色和文字的位置不是随意的,而要讲究一个整体和谐、美观。这就需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这个现象。

3.学生作品展示

(1)教师出示一幅字颜色设置不合理的作品,让学生来评价。

教师提出在巡视过程中共性的问题,演示指导。

(2)学生修改完善作品。

(3)分小组展出学生作品。

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作品评价环节中,《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第27条告诉我们: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从作品的主题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只有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评,明白什么样才是好的作品,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以评促学,所以我选择让学生小组互评。引导学生从创新、艺术、和谐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且通过交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和调整,让学生学会反思、调整,积累经验。二次反思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后劲,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4.教师总结,学生保存作品

【教学反思】

这次《宣传海报》的评优课,虽然从试教到正式评优课至少上了4堂,但是每次课后细细回味这堂课,似乎还是有些地方值得自己去反思。这是一堂集信息技术、美术、语文于一体的课,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化地发展,既要求学生信息技能,又要求学生有短时间内整理的想法,并有单句表达想法整理成口号的能力,同时还具备美术的鉴赏设计能力,所以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难上的。主要的问题也是处在对于基本信息技能的落实上,也就是这堂课的难点与重点――对于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栏中字体、字号的使用。所以我设计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尝试输入文字,让学生自己遇到问题,然后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辅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次上课最大的问题应该还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大部分的学生对文字工具的应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不过小部分学生还是对这个知识点技能的缺乏,细心想想可能是因为缺少了适当的练习,如果添加一些文字输入的任务,可能会对于技能的落实有所帮助。

海报宣传设计篇2

现代人的欣赏标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对于宣传海报来说,传统的消防宣传海报过于刻板和单一,已经无法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力。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美术设计理念,对消防部队宣传海报进行革新,提高其宣传作用。

(1)美术视觉符号的应用。

在现代美术设计当中,其对于视觉符号的重视度非常高,利用平面上的各种视觉元素向观看者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其基本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和空间等,在美术设计理念下的宣传海报的视觉符号必须鲜明,而传统的消防符号本身的色彩对比就较为明显,加之通常利用红色代表火焰,因此更加醒目,更加符合消防部队宣传海报的美术设计理念。在宣传海报当中一般将与消防有关的物品用红色进行表示,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同时对于部分危险品和易燃品的禁止存放标识也是利用红色进行标记,而最典型的“当心火灾”标识则是利用明黄色标识,有关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有关于逃生出口、经济通道等的表示则以绿色进行标注,这与中国人传统生活中的“红停绿行”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2)消防部队宣传海报的标志性特征。

首先,宣传海报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识别功能,与其它种类的宣传海报能够更加容易被区分开。这要求在开展美术设计时必须重点突出“消防宣传”在海报整体中的形象。例如,在设计时,可以将火灾的主体放于海报的上端,可通过漫画或实景照片进行展示,直接显示出该副海报是与火灾有关,在下端可以设计消防员救火或火灾逃生方法等图像和文字宣传标识。需要注意的是,消防部队的宣传海报不一定每次都需要将“消防宣传”四个字放在主要位置,这样会造成海报版面浪费,同时也会引起审美疲劳,不利于整体宣传工作,应该将这种盲目的设计理念摒弃,通过海报本身的识别特性突出其内容。其次,其具有象征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是与消防部队本身的色彩有关,各国的消防部队车辆和标识的主体颜色均为红色,而这种象征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海报的美术设计当中不必要为了寻求创新而放弃这种主体象征,而是应该在海报的版面上对其进行突出。可以突出“火”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突出消防标识在海报中所占的比例,充分运用红色这种消防象征。第三,消防宣传海报本身与其它商家的宣传海报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求在设计时要保证其内容的直观性和间接性,不需要多余的内容,全部的版面均要突出消防宣传的目的。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应将海报主体设定为图片,在图片下端或周围标注上文字,利用图片来吸引群众观看,然后再通过文字进行主要宣传,提升宣传效率。

三、消防部队宣传海报美术设计的媒介

美术设计本身是自由的,因此在设计消防部队宣传海报时也不能为传统的设计理念和媒介所束缚,当然同时也要对传统媒介进行传承和发展。首先,纸质宣传海报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对这类宣传海报媒介的设计要突出“新”,抓住现代人对消防知识新的关注点,如商场火灾逃生、小区火灾预防等。尽量多采用漫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因为漫画较为轻松明快,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力。而且漫画能够对主题形象进行夸张的突出,加之色彩的运用,能够让人更好地对火灾预防工作进行联想和记忆。其次,是户外广告墙。现代的广告墙美术设计范围更广,并且能够利用人们所熟知的其它产品进行宣传。例如,王老吉本身的宣传广告为“怕上火喝王老吉”,其中的“上火”和“清火”正好与消防宣传相吻合,因此可以通过王老吉广告墙的形象进行加工,进而得到消防部队自己的宣传海报。同时,为了突出消防宣传海报简洁的特点,还可以利用汉字形象进行美术设计。例如,灭火的“灭”字,可以将“火”上的一横替换成灭火器,这样直接突出了灭火器在消防当中的作用,同时将灭火器的图形设定为真实图片并放大,不仅增加了群众对消防器材的认知,还突出了灭火器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三,互联网宣传海报。这种消防宣传海报媒介是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也成为现代消防宣传的主要方式。对其进行美术设计时可以引入网络游戏海报的设计理念,突出主体宣传内容,并加入计算机特效修饰,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还可以采用影视宣传海报的设计形式,通过叠加图片、背景模糊化处理、色彩运用等突出宣传中心。

海报宣传设计篇3

    二、电影《大魔术师》海报的艺术特色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由于现在是一个全球信息共享的时代,尤其是影视作品更是需要注重全球化的宣传策略,于是在设计电影海报时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人群的审美需求,而我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往往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红、传统绘画技巧、民族图腾等)来吸引外国观众的眼球,而在电影《大魔术师》的海报设计中就充分应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来为海报增添艺术魅力。

    在第一次曝光的《大魔术师》国外电影海报中就能明显地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两张海外版电影海报充分地将影片内容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其中一幅海报以主演大魔术师的梁朝伟为主,其着装造型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长衫、黑色礼帽,海报中的梁朝伟隐秘在具有中国龙图腾的白雾中,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韵味,而且揭示了梁朝伟饰演角色的人物命运,在与权贵夺回恋人过程中他利用魔术来掩饰身份实施他的计划。而海报的背景颜色以红色为基调,中国红大幕也是我国魔术表演中的一大特征。近些年,广告设计者通常使用“中国红”来代表中国形象,这在2008年奥运会、2009年建国庆典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与推崇,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营销策略上使用“中国红”作为宣传手段,再加上富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理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如可口可乐“中国红”版的影视广告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颇受中国人民的青睐。

    此外,梁朝伟的那幅海外版海报还有一个特色,即运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来营造气氛,以强烈的饱和度与对比度来制造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吸引观众实现营销的目的。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同一批的另一张海报中也有体现,海报也是以中国红为基底,由三种物体构成:一只鸽子、一双正在表演的魔术师的手、一双握枪的手,这样的设计既创新又充满想象空间。而这种展现局部的海报设计理念能够引起国外人们的好奇心理,唤起他们的无限遐想,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我国传统美术文化中,留白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渲染意境,而且能够让观赏者发挥无穷的想象力,而这一张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海报设计就是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成果。

    (二)电影主要人物的特写

    电影海报主要是以宣传影片内容为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关于《大魔术师》电影海报的设计都是以电影内容为主线,四次的海报推广策略也都是为了加大影片的宣传力度服务。在第三次推出的电影海报中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即海报展现的都是主演人物的头像特写,同时不同的人物角色都搭配了与其性格、外形相似的动物图案,不仅表现出新奇的设计创意,而且能够勾起观众的探求欲。

    我国海报设计者们会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其中,将用于文字语言的修辞手法引用到海报设计当中,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来实现“简、小、深”的艺术追求,从而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在《大魔术师》的电影海报设计中,设计者就是秉承了上述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创新之举,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加以提炼,运用动物形象达到拟人化的戏剧效果,而且迎合了影片的神秘主题,这样的电影海报设计必然会令观众眼前一亮。纵观影片主要演员的人物头像海报,海报中的动物形象与人物头像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与呼应,将大魔术师(梁朝伟饰演)比喻成白龙、雷司令(刘青云饰演)比喻成猛虎,以此来暗示两人剧中相互争斗的关系。其中,动物形象与人物性格最匹配的应属柳荫(周迅饰演)、刘管家(吴刚饰演),将柳荫比喻成中华凤头燕鸥,这是我国罕见的鸟类,其高贵、秀美的外形与柳荫的角色性格十分契合,外表清丽、柔弱的柳荫有着理智的头脑、高超的武艺,只是为了找寻被软禁的父亲而潜伏在雷司令的身边并成为他的七姨太,沉着冷静的她眼光长远,不会因为青梅竹马的张贤出现而乱了阵脚。刘管家在影片中是一个狠毒、阴险的人物,他隐藏在雷府中是为了掌握军权以实现他复辟满清做皇帝的野心,因此他的着装造型是一身清代官服,而用眼镜蛇来暗喻他性情的阴狠狡诈。

    此外,这部电影还设计了介绍剧中人物关系的海报。海报中为了凸显周迅、梁朝伟、刘青云三人饰演角色人物纠葛的情感关系,以主体人物近景、背景人物特写的方式来设计了三款海报,用明显的对比形式展现了三人复杂的人物关系。这样的海报不仅揭示了影片爱情的主题,而且渲染了剧情,对观众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试图拨开云雾探寻三人的复杂关系。

    (三)商业市场的迎合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运营的不断成熟,电影海报的营销策略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实现了商业与艺术的默契融合,两者共同为电影的市场宣传服务。电影《大魔术师》分别采用四次海报曝光的方式来实现营销目的,每一次的海报曝光都带有明显的策略性与功利性,海报的形式与内容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展开宣传,海报的曝光顺序、设计的创新理念都是依据片方周密的营销策略来依次进行,而这样的宣传策略不仅迎合了商业市场,而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吊足了广大观众的胃口。

    该部电影的海报分四次进行推广,第一次是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时候,两张极具中国特色的海外版电影海报为该部电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成功打开了这部电影的海外宣传道路,让更多国家的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第二次曝光了两张主演的人物海报,一张是身穿军阀服饰的刘青云,一张是着装夜行衣的周迅,观众从海报内容与人物的着装造型中能够判断出电影的时代背景与类型。随着第三、第四次电影海报的依次曝光,观众也逐渐明白了影片人物的关系以及相关剧情。这样的电影海报宣传十分新颖,按顺序逐一推出能够调动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观众期待着电影的上映。

海报宣传设计篇4

3、华韵之星比赛布置、拍摄、宣传工作

4、毕业生晚会宣传单、q群、摊位宣传,晚会布幕布制作、现场布置、拍摄工作

5、趣味运动会横幅制作等宣传实物制作,积分表、获奖公示制作,拍摄

6、校五四墙报比赛

6、海报宣传宣传:迎师生返校、海报背景设计赛、两会、女生节征文比赛、啦啦队急训营、华韵之星、工作组联谊、毕业生晚会、趣味运动会、迎亚运演讲比赛、法政工作组架构、法政活动回顾、工作换届、信宜恤孤。

二、工作所取得成果

(一)、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宣传。基本上每个部门开展的大型活动,总是少不了宣传这一块,积极地配合各部门进行宣传活动,是宣传部是基本的工作,但是平常、平凡的工作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宣传部每个成员的踏实、创新、负责的品质。走过大半个学期,宣传部已经出了大大小小20多份宣传海报,平均每个星期就要出两份海报,能够完成如此高效和高频率的宣传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海报质量,从上学期到这个学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海报背景设计赛成功举行。针对上学期出现海报质量较低,积极性不高,人才短缺的情况,我部在利用寒假的时间策划了海报背景设计赛。海报背景设计赛的目标很明确,一是为高质量的海报打下基础,支持宣传部下学期的宣传工作;二是对法政这个学期的活动进行一个前期的宣传,使法政的同学认识到分团委学生分会的工作是有组织性与计划性。

从法政工作组内有40多份作品提交及作品在商业街展出受到同学们的关注这两点看来,这个活动得到大家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在现在看来,这个比赛的举行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例如在毕业生晚会的海报宣传中,我们就采用了比赛获奖者作品,并且在海报绘制中还得到两位获奖者的大力协助!通过海报背景设计赛,我们看到了不少同学是很有创意的,特别是有手绘方面,而电子平面设计方面,则明显缺乏人才。这次比赛的成果也有利于后的宣传工作,但是平面设计方面的比赛毕竟跟我们法政专业特色的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在海报设计的内容上与工作组这一学期的活动紧密结合,要求设计着围绕法政工作组学期各种活动进行设计创作。

(三)、校墙报比赛取得可喜佳绩。总结这次的校的墙报比赛,我法政工作组的墙报质量较高,取得总分第三的佳绩,仅次于团委、学会,取得该成绩的原因有:

1、以组队的形式参赛,因为这次的比赛涉及到工作组的荣誉,而根据观察,宣传部的宣传委员并不是都有很高的绘画天份与兴趣,所以为了让这次的作品体现出法政的水平,决定以组队的形式参加比赛,并且一定要根据参赛要求进行设计创作,作品要体现出内涵;

2、海报背景设计赛的助力,因为之前开展过的海报背景设计赛,让我们发现了一些宣传人才,在动员下他们也积极响应了些次活动,为这次的设计出谋献策;

3、副部的高度责任心与队员的辛勤劳动,是取得佳绩的最重要原因。因为这次跟以往的宣传工作不一样,这次关系到法政工作组荣誉的比赛,所以副部的压力更大,在大家开始绘制墙报的时候,我看到大家连续在地上蹲着几个小时绘制墙报,冲冲地吃饭洗澡后又回到那五张纸大的海报继续涂画。由三团所设计的墙报,充满了中国风特色,大气却又不失精细,在大标题内还描绘上了精致的花纹;而四团设计的墙报则充分地体现了立体与平面相结合。

(四)、大型活动的成功现场布置。

这个学期我工作举办和承办的大型活动明显多于上学期,这学期举行的活动有:华韵之星、毕业生晚会、趣味运动会。

华韵之星选拔赛是一个连续性强的比赛,经过了海选赛、40进20、20进8及总决赛,四轮的选拔下来,基本是每个星期举行一次比赛,宣传方面承受了很多的压力,比赛的宣传工作涉及到q群宣传稿、海报、拍摄,以及现场各种装饰的制作,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准备,还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的,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它要求宣传部召集班委帮忙,这对工作组与班委比较生疏的关系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是我们还是成功地做到了,通过工作的磨合,我们的凝聚力增强了。

此外,我们宣传部主动地与经管沟通交流,在工作合作与配合上做得较好,形成一种较融洽的关系,同时也学习到经管的一些过人之处。对比得出我的个人感悟是,我们宣传布置方面的人才多,但是干事太少,导致增大了班委与副部的工作量,这归根于我们工作组机构的设置与构成不健全。工作那么多,都需要人去做,但是我们工作组的一些干部出现了一些思维局限,每到活动的时候就觉得只有相关的部门才需要去帮忙,而相关的部门只有副部才能叫去帮忙,其实我们的眼光应该放远放大,既然是法政的活动,那么只要是法政人就应该去帮忙,从华韵这个活动中,我看到了经管打破了部门的界线,大家都出动,也正是如此,所以工作组也就团结起来了。总结一点是,干部应该放低姿态,放怀。

毕业生晚会现场布置工作自我感觉还不错,当然,这也是大家努力的成果,例如干事丽兰因为打印照片,差一点就回不了宿舍;三团副部跟班委一起做照片的边框,花了四个小时的时间;秘书部借了画板,结果效果很不错;然后是体育部帮忙把画板从实验楼五楼搬到了体育馆,后来我帮忙还回去,发现真的很辛苦;最后是当天帮忙布置的全体同仁。可惜我没有照到现场的全景,只拍了舞台上的布置。

跟法政之夜的晚会比起来,感觉这次的活动配合得更加有默契了,在灯光、音响、节目、主持、接待……各方面都比上次要做得好多了,这说明了大家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其次,工作组各部门的配合分工明确,开始更高效地运作起来了。感觉很欣慰。

趣运动会现场布置的工作较晚会少,工作主要集中运动会前的准备,以及活动开始时的拍摄工作。当天的风很大,手绘了四个小时的纸横幅在布置时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挂好。

三、个人工作总结和感想

(一)关于宣传方式的思考。由于这个学期的活动较多,所以手绘宣传海报的宣传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宣传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单一、落后的宣传方式,开拓更多的宣传手段,如彩印海报、网络宣传、视频宣传等,以高效、高质的宣传为发展方向,注重培养与发掘人才。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我发现工作组甚至是校区在电子等现代化宣传手段的掌握比较落后,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因为电子化的宣传方式在社会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而我校区却更为注重手绘海报这种宣传方式,例如每两周就需要接受一次团委的宣传栏检查。在这里我提出两点思考:1、海报的未来价值。在海报制作的过程中,最具有含金量的是海报的设计,也就是设计的思想。设计的思想包括了排版设计、色彩的搭配、构图、设计的内涵、文案的构思等等,现在很多的海报制作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些东西,一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二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低,任务式工作。既然要做那么一样工作,自然就不应该浪费时间在完成任务上,更重要的是掌握这项工作的精髓与核心价值,设计的思想是制作海报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无论是各类创作大赛中,还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将发挥意义;2、海报形式的转型。相对而言,手绘海报比电子设计海报更难以锻炼人的设计创作思想,因为手绘作品难修改,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更多,合作的要求更多,例如出一份80*240cm大的海报,需要三到四个人,平均每人花2到3个小时,所用到的材料估计10元;而电子设计的海报一般则需要一个人花4至5小时则可完成,但是打印海报一平方米则需要21元。我校区的宣传方式一直以来以手绘海报为主,原因有是宣传栏太大,电子海报打印成本高,一般海报打印都是控制在10元内,也就是海报打印的规格是60*80,难以填满100*400的宣传栏。因此,海报制作形式需要转型,必须对宣传栏规格进行转型。

此外,另外在工作心态上,无论是副部还是班委,都觉得工作多,感觉到累,我的想法是,“累”不是说因为做了很多的事,所以觉得累,而是说在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有没有成就感,有没有人认同,有没有对组织的归属感,如果说上面几点都没有,那不用说做班里的事,做团总支的事、工作组的事会更累。或许我们应该转变一下思维,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工作看作是在做,而是要看作在边做边学,无论班委还是干部,都是有任期的,能在任期内做和学到越多的东西,就能收获越多的东西。如主席所说的——我们往往会在跌倒的地方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最后,个人的一些感悟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工作,而是更应该在工作后做总结,思考我们过去所做的东西是否有意义,是不达到了效果,收获之处等。汇报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收获什么,做学生工作许多时候是很忙碌的,而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生存状况与生活状态,常写东西,但不是记流水帐,而是记下一些所思所想。

海报宣传设计篇5

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

在海报设计课程没有开设之前,校园活动的海报大多色彩单一,设计缺乏新意。白纸黑字或红纸黑字,动漫人物加标题等没有设计风格,这样的海报或者宣传单对读者来讲简直是一种视觉污染。过去的大字报时代已经不存在了,21世纪的人们进入读图时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大多数人工作学习特点,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留住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记住你的海报,就必须改变海报设计的风格和制作技法。以体育节海报为例,根据课堂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学生们在体现体育运动方面学会变单一的人物动态到局部代替整体的效果(如图2),从单一的动漫风格到形式多样的复古风、现代风和欧美风格的特点(如图3)。技巧的提升和风格的转变,让整个校园变得更有视觉冲击效果和艺术氛围,很多师生情不自禁地在海报前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发微博、微信等。师生在茶余饭后也开始讨论着这些有新意、有创意的海报,这样的传播形式带来的是更好的宣传效应,从而提升了活动宣传的力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提高师生们的审美情趣

海报设计课程在开设的时候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着重海报的分类、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在过程与方法上着重从对比分析―引导观察―启发点拨―设计制作等环节下功夫,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让实践检验理论;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着重个性引导,鼓励多种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细节来入手寻找创意点。这样产生的作品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这些共鸣会让学生在讨论一张海报的时候延伸出一些海报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上网查询与其相关的信息。这种延伸在某种程度上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海报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比如艺术节海报的设计制作,课程设计着重在有关艺术元素的方面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从生活细节中找灵感,从生活元素中发现创意,从而建立设计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链接,产生更大的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师生们享受到了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如图4)。

海报宣传设计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电影业逐渐走向了新的辉煌。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一种方式,也在以独特的方式发生着变化,其鲜明的时代特性,不仅能够反映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时代的缩影。电影海报作为电影行业的衍生品,除了其本身的信息传递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如今,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时,作为商业运作中的重要角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电影公司的关注,电影海报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受到美的规律的限制,同时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也担负着传播中国传统信息文化的使命,因此对国内电影海报来说,其研究相当有意义,了解国内电影海报的发展史,同时为国内电影海报找到新的创新点,是时代给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

一、国内电影海报的产生及发展

电影海报即电影招贴或电影宣传画,是依附于电影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对于国内电影海报的产生,要追溯到国内第一部电影的出现。1905年,任庆泰导演为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而拍摄的《定军山》开创了国内电影的先河。[1]但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海报难觅踪迹,因此到后来,被认为最早的国内电影海报是北京光华影片公司于1926年发行的《燕山侠隐》的电影海报。从电影海报诞生之日起,它就被赋予了一个对电影起宣传作用的功能,因此,电影海报在最初的设计上,要包含电影影片的主题,以及主要的演员、编剧、导演以及制片厂等主要内容。电影海报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以黑白单线的线描画法为主,因而冲击力不是太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电影业逐渐有了新的成就,无论从电影题材的多样化还是电影的娱乐意味的提升,都使得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电影行业的发展,使得原来的电影海报的功能和价值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电影艺术的追求也使得电影海报的设计不能仅仅靠原来的单线黑白来进行体现,这使得电影海报的设计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早期的手工绘制电影海报,到改革开放后新技术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平面设计的借鉴和使用,使得国内的电影海报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

二、电影海报的价值

(一)电影海报的信息传递价值

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品,在电影行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起到宣传的作用,而且,对于不同电影来说,也逐渐成为其竞争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美国学者鲁・阿恩海姆曾说过:对一件作品的任何有根据的介绍,一般来说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一个揭示。对于电影海报的研究,也就是揭示电影海报这种艺术作品本质研究方面之一。这是他在《艺术心理学新论》中对电影海报的评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海报从其最本质的价值来看,是信息的传递。它将电影的基本内容,包括电影的名称、电影的导演、主要演员以及制片公司等信息进行传递来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是比较直观的宣传手段和方法。

(二)电影海报的文化价值

不同时期的电影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的缩影。对于,电影海报来说,其紧随电影的步伐,成为时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的先进典范,将我国民族文化与时展相互结合,成就了不同时期电影海报的不同文化内涵。

(三)电影海报的商业价值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式发展,电影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相应地也逐渐将电影的商业价值摆上了位置。电影海报作为电影最直接的宣传物品,必然最先体现其商业价值,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电影海报,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尤物,备受青睐。

(四)电影海报的艺术价值

海报,本身作为招贴或宣传画来说,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有美的享受。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海报艺术设计的美感被更加凸显出来,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影的主题内容,同时,通过艺术水平的提高来尽显电影的品味及文化内涵。一个好的电影海报,不仅要有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涵,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能够将电影的内容及形式和谐表现出来,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美的享受。

三、国内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变过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电影海报的设计

国内早期的电影海报是以印刷的文字构成的广告宣传画,但是画面较为单一,主要采用水彩画或者黑白线条画进行海报的设计。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电影海报出现了图像、色彩文字等相结合的模式,一般来说,是直接把电影主角的头像放大然后再配以文字等进行设计。30年代中后期,绘画形式的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开始出现,一般有油画、水粉、水墨画、素描等手法,色彩和线条的变化逐渐开始形成。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海报设计以手绘形式为主,同时绘画的艺术性不是太强,而且海报设计排版无序,为国内海报设计的雏形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内电影海报的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使得这个时期的电影海报主要以工农和战争题材为主要设计,突出了电影的政治意味,娱乐性减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电影海报设计一般都比较突出主体人物的形象和主要的剧情,但也有部分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这些大多以男女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或精彩瞬间为主,而且不配剧情介绍,给人们遐想的空间。从总体上来说,这段时期的国内电影海报设计有很强的英雄主义色彩和较强的时代感,海报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宣传政治方针、政策来进行的。

(三)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国内电影海报的设计

中国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后,由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中国的电影业迅速复苏和振兴,电影海报的设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式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不同的是,人们不再将精力放在对政治的关注上,而是将眼光转向了对普通人以及情感等社会本质层面的思考,开始了本土化设计语言的使用。这使得大众开始关心和重视电影海报的设计。从整体上来讲,这个时期的电影海报还是以手绘方式为主,但是对于海报的整体性以及色彩、字体、图形等搭配排版都开始有了较为充分的考虑,海报的艺术欣赏价值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到七八十年代末,一些高水准的电影海报的设计,使得海报传递给人们的不仅是电影的内容,同时还有影片中的感情,同时有一定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四)21世纪初国内电影海报的设计

21世纪,中国的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国际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使得中国电影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状态。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绘海报逐渐消失,电脑的应用使得电影海报的设计变得生动和更加多元化的发展。[2]同时在这个时期,电影海报的设计不仅出现了专业的海报设计人员,同时,电影海报的设计与宣传由专门的广告公司来进行,开辟了电影海报设计的新天地。电影海报的场所也由原来的街头,逐渐转变为杂志、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电影海报的载体也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和二维平面,逐渐增添了新的多媒体手段,如动态海报和三维立体海报,同时,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语言也开始向国际化趋向,通过电脑的制作拼接,加上电影中的画面场景,将电影的主题鲜明凸显出来,成为这个时期电影海报的主要风格。

四、国内电影海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影海报设计同质化现象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影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景象,但是同国外电影业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改变我国电影票房低迷的现实,中国电影业在焦急寻求改变,对于电影海报的设计来说,逐渐出现了海报设计的同质化现象。海报被指“抄袭”和“山寨”的现象日渐增多。[3]海报中的语言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向,同时剧照一般都采用叠加式的表现手法,将影片中主要演员的头像通过电脑拼接在一起,忽视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只是通过电脑软件的制作来达到炫彩的特效,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电影海报设计世俗化现象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电影海报主要以艺术家的手绘形式出现,艺术家深厚的艺术鉴赏眼光赋予了早期海报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海报中新技术的使用,如摄影、电脑平面设计的应用,将电影海报以绚丽多彩的效果呈现出来,使得海报的设计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表现世俗化。当代社会,虽然电影海报都交给了专门的广告公司来进行制作宣传,但是从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公司没有专门的电影海报设计人员,海报设计人员也没有专业的设计师,都是会一些软件应用和平面设计的人员就可以进行海报的制作,不能在根本上保证海报设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使得电影海报的设计趋向于世俗化。

五、国内电影海报的创新发展

(一)电影海报文化品味价值及国际化趋势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上的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有一定的欣赏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视觉需要也在逐渐提高,这就给海报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影海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才能很好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这是当代国内电影设计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能够提高国内电影文化品质的一种根源性方法,应当引起国内电影海报设计相关人员的关注。

(二)电影海报设计审美艺术性及表现手法多元化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媒介,不仅仅只起到宣传的价值,在一定的艺术造诣上应当有所创新,才能达到艺术本身带来的欣赏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电影海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经是不可抵挡的潮流。好的艺术作品会说话,好的电影海报设计作品,不仅能够表现我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国内电影海报的创新发展在审美的基础上增加多种表现手法,拒绝同质化现象,才能够将电影的主题进行升华,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赵俊华,赵紫薇.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中国电影老海报》精品赏析[J].时代文学,2010(02).

海报宣传设计篇7

企划部的工作是从2005年5月8日起步的。5月28日营销中心成立以后,企划部的工作围绕两条主线进行工作的:一是天伦集团公司总部;二是大连营销中心。

(一)完成天伦公司及领导交办的各项文字综合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关于天伦公司企业简介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已形成两种方案(精简版和详细介绍版);(2000余字)

2、拟写企业法人创业历程和修订企业法人简介(1800字、图片);

3、关于天伦海参基本宣传资料撰写,形成宣传稿;(3500字)

4、关于天伦公司企业管理奖惩制度的起草(1200字);

5、完成天伦公司审报大连名牌企业满意度材料筹备和递交工作;

6、配合企业iso9000认证工作的有关材料的起草;(1500字)

7、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公司海洋生物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该项目的《审报立项申请》(27700字);

8、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公司杂交海参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该项目的〈申报立项申请〉;(2700字)

9、关于天伦商标获辽宁省省级著名商标的评估报告;(12200字)

10、起草天伦海参获得辽宁省用户满意产品的审报文件;(1860字)

11、起草民营企业创新情况调查工作中关于天伦公司的自主创新路程报送材料;(2900字)

12、申报大连海参商会副会长单位的材料起草和海参商会成立宣言;(1500字)

13、配合多家新闻单位拟稿:如《大连天伦海洋生物科技园破土动工8000万元助推天伦品牌腾飞》、《天伦首创盐水海参填补国内深加工空白》、《天伦盐水海参系列宣传文案》、《与大海结盟的人》等6篇新闻稿;(13000字)

14、起草董事长在天伦公司“海洋科技园”开工奠礼上的讲话稿;(300字)

15、配合产品开发部门,①完成盐水海参生产标准及公司其它系列海参产品生产文号、产品标签的报审工作;②完成企业产品的条形码报批工作(1个主项20个子项);③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申订工作;(5200字)

16、对公司网站进行调整、充实、提高和推广工作:①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有限公司网站改进方案;②对网站域名和中文网址进行全面调整,重新注册了网络实名——“长海县海参”和通用网址——“大连海参”;③对公司网站图片、文字说明、栏目设制全面调整和更换;

二、围绕公司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工作做好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公司总部和酒店楼顶大字的设计和组织安装;

2、组织了大连十家广告公司进行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竞标工作,形成产品标识和五项产品内外设计稿和多项包装小稿、标识的设计,最后北大广告公司设计的“天伦”方案被采用;

3、天伦吉祥物设计与推广;

4、配合营销工作搞好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一份;

5、组织印刷包装公司竞标生产包装系列

组织大连十二家印刷包装公司进行企业产品的包装盒生产制造竞标工作,形成精品盒样品和简装盒样品;以及产品包装产品内外多项包装小稿;采取货比三家的方法基本确定了生产厂家;具体产品有五项:

①干海参(淡干和盐干)精品盒;

②天伦盐水海参包装系列(盐水红盒、盐水蓝盒、大礼包、手提盒);③盐渍和半干海参包装(一斤和二斤装蓝盒);椭圆罐头瓶贴(蓝色、红色);

④天伦即食海参(红盒、小塑料袋);

⑤手提袋系列(纸制大手提袋、纸制普通小手提袋、纸制精品小手提袋、普通手提方便塑料袋);

6、广告设计系列

已完成编写天伦海参文化和产品说明书、产品简介;结合大连地方《企业年鉴》征定工作设计企业和产品对外宣传专页,配合企业新产品上市和招商及时推出宣传单:

①企业简介宣传样本;

②产品三折页宣传单;

③组织产品照系列;

④组织星海会展产品宣传展示;

⑤落实车体广告(出租车,公共汽车车帖广告);

⑥《大连晚报》、《新商报》报纸广告系列;

⑦167个中高档小区户外广告宣传板设计与落实、高速公路收费口专递宣传册广告两期;优惠卡、贵宾卡、会员卡设计制做;年历设计与制做;

⑧电视台广告片的制做与播出

形成企业形象广告5秒和10秒片各一套;天伦海参产地广告片5秒和10秒各一套;《天伦海参》八分钟专题片;以上广告片分别在大连一套天气预报;大连四套七点、七点半15秒广告;大连五套《今天吃什么?》栏目分别播出。

⑨配合天伦各专卖店季节、节日活动设计制做条幅、不干胶、kt板、x展架易拉宝等宣传品。

7、各专卖店设计与装潢:

①中山家乐福专柜设计与装潢;

②沙区西安路专卖店设计与装潢;

③西安路麦凯乐专柜设计与装潢;

④西岗乐购专柜设计与装潢;

⑤友谊商城专柜设计与装潢;

⑥潮阳专柜系列设计;

⑦哈尔滨专柜系列设计;

三、经验与教训

海报宣传设计篇8

促销海报具有制作成本低、效果持续时间长、简单易操作及宣传内容多样性等特征。作为一种商业性广告,促销海报能够有效广泛地传递商品信息和商家促销活动等经济信息,在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于促销海报的设计要追求更新颖和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应用合理巧妙形式独特的艺术字体是促销海报设计成功的关键:

2.1手写书法形态的艺术字

手写书法体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沉淀的艺术形式。中国的书法除了基本的功能性外,它还具有更高的审美性和欣赏价值。在促销海报设计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借用艺术化的书法字体,通过书法体的笔墨浓淡、力道轻重缓急、书写抑扬顿挫、章法精巧排布推动所需效果的表现。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在促销海报中借助艺术加工处理的书法字体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一些中国民族化特征商品的宣传设计时,手写的书法形态字体更能贴切的传递商品的自身属性和文化特征,尤其是像茶叶、丝绸、瓷器、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小吃等商品的促销展示海报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2图形化艺术字的应用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曾有观点表示:“文字的前身就是绘画”。对于汉字来讲更是如此,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上来看,那些刻画的图形都与文字有着很深的渊源。作为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汉字具有形象、声音和辞意的特征,特别是在转变为笔画构成方块形式之前的文字,其图形化象形意义更加明显。汉字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能够以直接图形符号和间接再设计的形式运用到促销海报设计中去。汉字以图形化的字体形式运用到促销海报的设计中,不仅具有可辨识性,还具有观赏性。在向受众传递商品信息和促销活动时彰显个性、引人注意而又不产生反感,能使商品信息以视觉化的符号形象趣味性地留在被传播者的脑海中。同时,依据汉字表意的特征,还可以对字体进行解构与置换,以具象的图形或符号代替汉字笔划解构,使文字的表意功能更加深刻,更有助于所示商品的宣传。促销海报又是为了传递商家的促销活动,会选用有趣辨识度高的图像和宣传标语相结合,以营造欢快的促销氛围。

2.3数码特效艺术字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艺术字体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字体原有结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字体进行艺术化的特效处理,比如:对字体进行立体化处理,使之更具有体量感和空间感,尤其是用在宣传标语时,较大体量感的立体字更能增加促销海报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对字体进行局部或部分笔画的夸张变形,突出显示所要传递内容和信息的部分,通过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提升促销海报的形式美感;通过对字体进行表面肌理和质感的处理,表示传递宣传商品的材质或特性,给人建立初始产品特征印象,继而产生消费欲望。再就是利用软件对不同文字间进行连体或艺术化组合,使字体形成统一整体的视觉象征图形,突出促销海报的中心主题和内容。

3艺术字体应用发展方向

姿态万千、风格迥异的艺术字体能为促销海报的设计增添许多艺术特色和效果,但是如果运用不合理或是字体的设计与所示内容不贴切反而会降低海报的宣传作用和效果。因此,促销海报中对于艺术字体的应用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使艺术字体能够真正为宣传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促销海报设计中的艺术字体应该具有易识别性,因为促销海报的直接目的是向受众传递商品信息,因此选用艺术字体时应避免文字杂乱、模糊。其次,艺术字体的独创性设计,要根据商品的本质特性,宣传活动的具体内容来创造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与众不同的视觉刺激,有利于宣传信息的传递和意图的表达。再次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字体设计要服务于文字内涵的传达,符合画面整体所要表现的氛围以及商家所理想的宣传效应。促销海报中的艺术字体设计应该谨慎选用,不可一味追求视觉效果,也不能只顾字体的美观,还要与海报设计的中心主题相结合,选用适当的艺术字体形式进行艺术化加工处理。

海报宣传设计篇9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海报设计

1.一战的海报设计

在现代媒体没有出现之前,招贴海报具有通俗易懂和大量发行的优势,是最为普遍的视觉图像传播表现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征兵海报,其中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最为典型。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继续发展,海报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成为政治宣传的手段,为不同的政治目的服务。这些征兵海报所表现的是国家政府最好意志的体现,展现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精神。在内容设计方面,放弃使用战争的血腥场面,通过潜意识以及劝说式的诉求方式使得人民的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与振兴。

以英美为代表的协约国一战海报设计在战争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主题,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政府政治需求的不同,造成各国的海报设计在内容和风格上有着不同的视觉表现。一向以浪漫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法国,由著名画家乔治·斯科特创作了一战期间最经典的海报之一(图1),画面的正中是法国的化身玛丽安,身着长裙,一只手挥舞着正义之剑,一只手高举法国国旗,在她的召唤中,法国军队向前进发。海报以女神和军队的图像集合,体现了法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希望以法国大革命中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战争中的军民。

一战时美国著名的海报设计最为典型的是阿尔布莱德·里德(alfred leete)在1914年用凯臣纳勋爵头像设计的海报“join your country’s army!”(加入国家军队来!),以及詹姆斯·弗拉格(jafrles montegomery flagg)根据自己的画像在1917年设计制作的山姆大叔形象海报——“i want you for u.s.army”(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图2、图3)。这两幅海报在设计方面,表达出了一种抽象的民族情感,因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政治宣传效果。之后的许多征兵海报也相继模仿,清晰的构图以及配有爱国色彩的图案使得征兵海报能够极大地展现主题,增强感染力,调动人们心中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情怀。

1915年,基里(kealey)设计的“women of britain say……go!”(英国女性的呼吁——向前进!)是一幅典型的与英国女性有关的征兵海报(图4)。画面中母亲和孩子站在窗前凝望着将要离她们而去的军队,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女性成为英国政府当时需要进行精神安抚的人群,同时,海报将女性看成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时,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为低下,一般是不允许参与政治事务,所以针对女性诉求设计的征兵海报能够唤起女性同胞的爱国精神。

一战的海报还突出了以情感诉求打动人心的传播效果,长期的战争带来屠杀和死亡,让每个身临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恐惧的阴影和失去亲人的伤痛。英国国会征兵委员会意识到征兵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宣传活动中,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设计画面中增加了“缅怀过去的田园”式的生活场景和休闲状态,借以减弱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带给人们一种生活信仰的希望,唤起人们继续战斗、渴望胜利的决心。1917年的战时公债海报,一位白发苍苍、母亲形象的妇女位于海报中心(图5),背景是美军在战争中激斗的场面,她的身后飘扬着巨大的美国国旗,国旗上是醒目的标语“妇女!帮助美国的儿子们赢得战争”。相信这种诉求方式是每一位母亲或者是女性都无法抗拒的,这幅招贴同时也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被看做是女性主义觉醒的重要标志。

同盟国的海报设计受到德国伯恩哈特引导的“海报风格”运动的影响,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标语简单、图形简练,因而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德国“海报风格”运动是围绕着海报设计为中心的平面设计运动,起初是为了适应德国繁荣的经济发展和商业需求,后来逐步被政治海报的内容取代。代表人

西安·伯恩哈特在设计中运用简单的图形和色彩平涂,配合醒目的文字说明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达到突出主题、醒目明确的视觉效果。伯恩哈特在一战中为德国设计的政治海报(图6),画面中只有斜向对角构图的一只穿着甲胄、紧握拳头的手臂,却出奇地舍弃任何表达战争的图形,采用了德国中世纪的图案造型,配合直挺坚硬的哥特式字体,表达出简洁但强硬有力的气魄,表现出作者试图唤起德国民众的民族情绪,以增加战争必胜的信心。

2.法西斯主义与纳粹设计

纳粹法西斯主义有反动的意识形态,以非理性主义、种族主义、精英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特征,拒绝科学与理性,曲解德国哲学家的理论,制造极权主义。极权主义独裁者不仅支配政府和政党,还支配视觉图像的展现形式,并利用其为政治目的服务。希特勒的统治以纳粹的意识形态人手,意图通过设计和艺术来体现个人的权威和民族力量,他反复强调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希望借助设计与艺术,体现日耳曼民族的优越,使德意志民族享受统治世界的地位,借助话语塑造文化,引起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变迁。

希特勒首先借用古代宗教中代表功德与力量的万字符,设计策划了纳粹的统一形象,倾斜的符号“卍”(图7)作为纳粹党的党旗标志,以满足他对宗教权威的崇拜、信仰和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倾斜的万字符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使这一标志成为帝国的代表,达到了强化纳粹精神和煽动民族情绪的作用。

希特勒为了更好地控制舆论和思想,个人确定了视觉图像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明确提出了海报宣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海报的设计要把感情作为目标,通俗化、大众化,让所有人,包括最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够受到海报的感染,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霍尔温是纳粹御用的政治海报设计师,严格执行了希特勒的军国主义设计思想,设计色彩沉重,利用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略加仰视的视角,营造出极权主义的视觉效果,以强化纳粹政权的强悍,并宣扬出一种充满“民族优越感”的种族主义精神。德国炮兵征兵广告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招贴设计(图8)都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3.二战中的海报设计

二战爆发后,英、美、苏各国政府都有组织地进行了宣传活动,利用视觉图像设计等宣传材料鼓舞士气。因此二战海报设计中除了传统的宣扬爱国主义、募兵和推销战争债券的主题,还有大量鼓励生产的主题,可见交战双方在战争期间也将生产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战时期的招贴设计中,以生产建设为主题的作品数量巨大。美国在二战早期为英国等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后期本国的参战也使弹药和军备十分紧张,政府和民间组织号召生产的海报大量涌现,让·卢卡设计的《美国的回答——生产!》是二战时期美国最经典的海报设计之一(图9),是受到现代主义设计影响的平面设计作品,图形形象简洁有力,语言符号明确,在战争期间极大鼓舞了美国民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心,获得1941年美国最佳海报奖和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展”大奖。此外,战时劳动力的急缺让妇女充当起了重要的社会力量,二战中号召女性参军和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海报,成为二战海报的新鲜主题,女性的力量被不断强化(图10)。

出身于红色世家的德国艺术家约翰·哈特菲尔德,是达达主义平面设计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在设计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左倾政治立场和革命的斗争精神。哈特菲尔德著名的二战海报都以对德国纳粹的揭露和抨击为主题,例如1935年,他以x光片半透明和照片的剪贴(图11),拼接出正在演讲的希特勒,在希特勒狂热的身体里,投射出一摞高高的金币,一方面暗示希特勒纳粹集团背后的财团力量,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战争的真正本质,即世界政治集团要求金钱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海报,被称为“宣传画”,也在抗日战争中被张贴在大街小巷(图12)。在物资极具匮乏,印刷器材奇缺的条件下,抗日宣传画多由艺术家手工雕刻木板等便于复制的艺术形式进行出版,虽然尺幅较小,缺少色彩并制作粗糙,但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和充满爱国热情的宣传,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二、俄罗斯构成主义的政治符号和艺术表现

在一些设计史文献资料中,构成主义被描述成一种主要关注于美学的设计与艺术运动,事实上,构成主义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设计史上的重大转折,苏联作为世界上第

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诞生,决定了构成主义的政治大环境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设计作为社会和政治转换过程中的一种潜在的积极参与者”的理念,使得构成主义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设计与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层面。

构成主义海报(图13)是俄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意义,创造出一种新的图像形式。根据他们的理念,构成主义者的唯一思想体系基础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并将理论基础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构成主义者致力于掌握理想主义世界观、物质主义世界观及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和理论;致力于认识和掌握苏维埃的结构实践;致力于在共产主义生活中掌握社会文化的主动权。他们关于苏维埃社会和物质建筑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动了这个团体从生活之外的经验工作到了真正的实践中。

塔特林设计的纪念碑高约1300英尺(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英尺),由三个大空间构成,从底端至顶端的逐渐缩小,在一个由垂直支柱和螺旋线的复杂系统的帮助下直立起来,三个部分呈现倾斜的角度和无限螺旋旋转、向上升腾的动势,协调一致的形式,代表革命不断深入和向上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共产主义信念。纪念碑通过一个特别的机械装置可以三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运动,而非一般静止的状态,塔特林用运动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并让人将人类解放运动的意义与宇宙和星球运动的象征意义进行联想,是一种宇宙体系运转的暗示,令人产生崇敬和膜拜的心理(图14)。

纪念碑是“实用目的与纯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以符号化的视觉心理,表现深刻的象征意义,使艺术成为国家政权的宣传方式,实现了艺术形式和政治功能的统一,被视为构成主义设计的权威作品,并代表着一种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纪念碑是革命象征,也是时代的象征,“钢铁如无产阶级意志般坚定,玻璃如良心般干净”、“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塔特林正在制造螺旋上升的现代标志,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被选作时代和活力的象征。”

构成主义者将艺术家与大量生产、工业联系起来,致力于界定出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并利用各种设计艺术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最重要的政治符号特征就是以几何学原则抛弃了任何具象的、自然的特征,并尝试在空间和造型上寻求一种理性的几何秩序,借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919年冬,李西斯基在至上主义绘画的构成主义因素中找到构成主义视觉设计的新探索,将其中的点线面的组合借鉴到设计之中,认为几何形式的语言是所有设计的基础,认为抽象设计元素有着更直接的政治宣传效果。他用俄语“为新艺术”这几个字的缩写“普朗”来称呼这种新的设计形式,在集合了绘画与建筑艺术特征的同时,将艺术与设计进行有效结合,李西斯基正是通过“普朗”的设计实践,把至上主义艺术形式直接用于平面设计,在他的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明确这种倾向,挖掘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他在设计中采用了并置、图像重叠、不同视点的构成组合、画像的切割与重构、强烈的对比和变化取景角度等手段,赋予了原本是静止的摄影作品以特殊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利用图像元素进行作品剪贴艺术的先驱之一。”他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使以抽象几何图形为代表的理性符号成为艺术化探索的新思路,而这种理性的符号被认为是适宜体现政治观念的设计符号。正如他所言:“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不是以主观而是以客观为基础的。这正如科学之所以能被精确地描述,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包括纯艺术,也包括屹立于新文化前沿上的所有艺术形式。艺术家既是学者、工程师,也是劳动人民的同行者。”  李西斯基的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图15),是完全运用抽象几何图形的招贴设计作品,构图简单,色彩强烈,有着丰富的政治象征意义。李西斯基认为,没有人会混淆一个圆或者一个三角形,因此几何形体有着最直接有力、最快被识别的符号特征。从符号的角度,他充分利用了几何形体的这一明确而有力的特点,在设计作品中,代表红军的三角形以尖锐的动态深深插入代表反革命势力的白色圆形中,以几何形态和色彩的抽象、概括,在视觉上形成对立冲击的关系,表现出斗争的观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充满政治观念的隐喻和丰富的政治含义,明确易懂的图像信息易被理解和接受,强

烈的视觉冲击鼓舞了人民大众的士气,是一幅构成主义的经典设计作品,并对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最佳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构成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但与风格派等其他现代主义风格相区别的是,构成主义中的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和尝试,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并受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影响,因而构成主义的视觉语言符号,充满象征和隐喻的政治意味。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视觉图像设计: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与国家形象

二战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量独立建国,这些国家的政治宣传画,与政治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图像设计为传达某种政治理想与某种政治观念的作用,是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反映。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海报作品设计出版,以波兰和古巴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波兰的政治宣传画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准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波兰战后的平面设计,特别是海报设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被看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设计,成为政府掌控并进行传播的政治文化,是在国家政权管理下设计艺术发展的极少数特例之一。

在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领导下,古巴人民通过武装革命最终取得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1961年,卡斯特罗通过举办艺术会议,将艺术家的创作与政府联系起来,产生了社会价值。在艺术家创作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古巴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必须符合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必须体现其政治立场,达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目的。这条原则的提出,使得古巴的海报设计中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以宣传古巴政府的政治海报。

1961年,卡斯特罗政府召集了文艺工作者会议,确立了政府和文艺界的合作关系,提出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原则和立场:即保证文艺创作的自由,并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前提,艺术创作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体现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鲜明立场和创作原则,为革命服务。

古巴的平面设计因革命的要求而产生,古巴革命海报留给世界印象深刻。如马丁尼兹设计的宣传古巴英雄的海报(图16),突出主题,人物线条简单,色彩多平涂,字体醒目,色彩明艳,具有粗犷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胜利的气息。《游击战英雄之日》纪念海报以古巴民族英雄切·格瓦拉红色肖像作为视觉中心,以放射状的构图表现革命波涛汹涌的热潮,1968年古巴革命9周年庆祝活动上,哈瓦那革命广场挂出了18米高的格瓦拉肖像,带着贝雷帽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切·格瓦拉的形象,成为国际性的革命象征性符号。马丁尼兹和贝特朗等青年设计师受聘于政府,主持政府的政治运动宣传设计项目,并作为古巴政府革命行动委员会的顾问,为古巴的文艺发展和政府形象的塑造做出巨大贡献。

卡斯特罗政府将世界人民的反美帝斗争视为己任,特别成立了专门从事对外宣传的政治海报设计部门——“亚非拉团结组织”,以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为目标,用以促进亚非拉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对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秘密出口海报。这一“国际化”的设计任务要求海报具有跨文化跨文字传播的功能,因此海报的设计以图形为主体,采用非常具有斗争性、色彩强烈并通俗易懂的视觉形象,文字说明很少或几乎没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量海报设计都是为“通过宣传达到改变观众的政治理解、政治立场的目的。这种宣传是其他的设计范畴所没有的。不少第三世界的政治海报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海报的设计,来促使国内的人民站到设计者的政治立场方面来,是国内政治运动的有力工具;而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外国对于他们国家的政治问题有广泛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的手段。”

艾里纳·莎拉若(elena serrano)设计的海报《英雄的游击队之日》(day of the heroic guerrilla)(图17)宣传了阿根廷裔古巴领袖,在玻利维亚支持反政府游击战争中英勇丧生的恩涅斯多·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曾经是卡斯特罗的革命伙伴,被人们称为“红色的罗宾汉”。莎拉若在设计海报的时候,没有使用任何的文字,仅使用了格瓦拉的人物肖像作为海报的元素。在海报的表现方面,采用了当时兴起的光效应艺术的方式,使得格瓦拉的人物肖像呈现出一种放射状的效果,这传递出要宣扬格拉瓦的革命精神,让这种革命光辉照耀整个古巴国土的设计思想。另外,采用这种放射状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这幅海报成为古巴革命海报中的典范之一。

中国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海报。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的政治海报成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宣传媒介,在此期间,优秀的艺术家们满怀民族之感、爱国之情创作出的政治海报激励人民奋勇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在1926年3月18日的“三一八”惨案后,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愤怒不平,政府的软弱激起了众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这幅由鲁少飞创作的《全民抗战》的海报就是其中之一(图12),海报采用了版画的创作方式,充分利用版画的“硬”夸张展现出坚强有力紧握枪支的手臂。在手臂高举到空中之时,绽放出万丈光辉,显示出革命的坚定信心。整幅海报通过刻画大量的人民群众以及版面的设计,渲染出了全民抗战的革命信念,传递出人民获得革命胜利的信心。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海报,大部分采用了简明的图形语言。相比文字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上面更为直观,尤其是经过创意、夸张之后的图形语言其表现效果得到增强,能够更为充分地传达信息,展现主题。海报《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图18)在海报的图形方面选择了抽象化的太阳、光芒、红旗以及工农兵。色彩只有红、黑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海报的版式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组合给人一种团结奋进之感,也展现出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画语言的特色。《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正是通过图形与色彩的组合,实现了政治功能的传递。

四、20世纪60年代后激进的政治文化背景与波普设计

波普艺术(pop ar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之后影响到欧美国家及地区。pop一词是英语单词popular的缩写,其含义是通俗、流行文化。对于大众媒体来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导致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加拿大的信息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通过对1958年广告的分析得出来“媒体就是印象”的结论,强调了“如果说是由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诱发了形态,不如说是人类根据传播信息媒体的性质去创造明确而有价值的形态”。

波普艺术的思想影响到设计,主要表现在英国的波普设计运动,这场设计运动实质上是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波普设计产生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社会上的物质产品日渐丰富,加上年轻的设计师们对于传统的设计观念,包括对于现代主义的传统没有依赖之情,进而转向更加关注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英国波普设计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他的代表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采用了拼贴的方式表现,成为波普拼贴画的典型(图19)。画面中的肌肉发达的男人和性感的裸体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的明星形象,而广告、照片、电视、收音机、吸尘器等反映出的是西方当时最为流行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波普设计传到美国之后,对美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他的设计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生活中的视觉元素来表现美国的生活与流行文化。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语言表现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化。无论是在图形元素的选择到画面的色彩搭配,都展现给人们一种流行与通俗,传达出的是消费社会的生活文化理念。安迪·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图20),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个人创作特色,将鲜艳的色彩搭配,“复制”拼贴电影明星的选材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他的另外作品如《毛泽东》、《奥黛丽·赫本》、《恩涅斯多·切·格瓦拉》(图21)中也都采用了较为相同的创作表现方法。

波普设计不仅仅与商业、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当波普的形式与政治主题相契合,与具有政治含义的视觉符号相结合,则成为这一时期最

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设计,被称为“政治波普”,与之有关的设计评论和设计展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被称为纽约“教父”的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曾在他的工厂完成了毛泽东头像的丝网版画,并通过机械复制,将政治人物的形象变成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契合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伟人形象的抽象与无限复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沃霍尔式波普艺术,并成功模糊了它的政治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它推向大众与消费(图22)。

五、网络宣传与美国政治选举

在政治活动中,充分利用媒体来宣传是美国政治家的传统。例如,罗斯福曾经就充分利用电台广播进行政治演说,肯尼迪也在竞选时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的宣传。为此,美国政治学家西奥多·h.怀特曾形容美国的政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政治与电视现在已经纠结地难解难分,谈政治离不开电视,谈电视离不开政治。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在为适应这一舞台而变化着。”

在信息时代,奥巴马对于互联网的充分而巧妙地使用,调动了广大的美国民众,创造出属于奥巴马的政治环境,因而奥巴马能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所以,将新的传播媒介运用到政治宣传中,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增加选民的支持率、调动选民的积极性成为政治家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奥巴马来说,个人网站my barack obama(http://my.barackobama.com/)的建立成为他及时展现形象以及宣传他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渠道。他为了吸引更多的选民的关注以及获得年轻一代选民的支持,在网站图形风格设计上,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富有活力但不失成熟稳重与政治威严的视觉效果。另外,官网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能够通过官网便捷地链接到视频网站和网络社交等,如:facebook,you yube,twitter,flickr等等,下载或浏览有关奥巴马的各种多媒体文件。奥巴马的官网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选民在网站上得到信息,同时注册后,选民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还可以参与政治讨论、捐款、加入团队等等,让选民能够全方位地融入到奥巴马的世界中,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也进一步深入到每个选民中间。

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期间,在所有的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视觉设计。其中,竞选海报以及竞选徽标所传递出的信念让选民们相信:选择奥巴马就是选择了希望、选择了未来。在竞选徽标设计上,使用了太阳从红白相间的条文之上升起的景象作为主要的图像形构成要素(图23)。圆形的徽标设计取自于奥巴马名字的首字母“o”,红白相间的条文象征的是地平线,其设计来源是美国的国旗。蓝色的天空与升起的太阳象征的是党派的更换带来的是希望、活力与光明的未来。竞选徽标的背景色选择了深蓝,给人一种成熟、稳重、可靠的信任感。整体上。奥巴马竞选徽标的设计通过视觉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信息,让美国选民看到之后,有一种亲切感并能够迅速了解奥巴马传递的讯息,之后让美国选民对他产生信任并进而支持他。 奥巴马在竞选中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政治海报来宣传。同样,网络海报也是通过视觉的图像来联系传递给受众,其中奥巴马的海报设计非常重视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视觉接触以及传递的态度。在竞选海报《dream》的设计中,充分使用了“目光”的接触来传递信息。海报中,奥巴马的双眼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平静,直视着受众,让选民看到后立即得到信息:投奥巴马一票。在奥巴马的肖像背后选择了反射状的太阳光辉为衬托,更突显出奥巴马是一位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理想总统。同样是通过奥巴马的“目光”来传递信息,在海报《vote》中的表现方式与《dream》中就有所差别(图24)。在海报《vote》中,奥巴马面带微笑,目光中散发出温和的气息,极富亲和力(图26)。通过海报上的“vote”直接将信息传递给选民,希望选民将选票投给自己,支持自己。这则海报充分使用了情感诉求来拉近与民众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奥巴马本来高大的政治人物形象瞬间发出强大的亲民感,在美国选民看后,感觉奥巴马待人非常友好,愿意进入他的世界。因而,获得美国选民的支持。

与上两幅海报采用“目光”传递信息不同的是,海报《change-we can believe in》改变了宣传的方式(图26)。在海报中,选用了竞选徽标作为背景之一。把奥巴马眺望远方的侧面肖像与竞选徽标融为一体,并用航拍太空地球作为大背景,创造出一种深远

意境,这正是海报所想要创造出的图像效果。标题:“change-we can believe in”,说的是现在的美国需要改变,改变种族歧视,改变美国的领导方式,而这种改变正是奥巴马能够给美国人带去的。海报的“change”正是在呼吁美国人的行动,而“we can believe in”是让美国人相信奥巴马,相信奥巴马的世界能够让美国更加光明。从而在潜意识下实现海报的政治宣传主张的同时,获取众多选民的选票。

海报宣传设计篇10

1、前期宣传及相关安排: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此次纳新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 横幅:

悬挂在学校人流较多的校园主干道上。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可以让更多地师院师生知晓此次论坛,进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起到更好地宣传效果。校内横幅主要悬挂于:足球场及一餐交界处主校道一幅,迎新现场一幅,共2幅。

2) 海报:

宣传海报将贴于师大校内醒目公告栏和活动现场宣传板上,海报上标明论坛的主题、主办、协办、承办单位名称及相关单位。可在文科b栋工商大楼一楼处、奎生超市两边宣传板、四餐对面宣传板及白宫附近宣传板上黏贴,约需1幅海报及在现场或文科b栋粘贴1张协会制作的专门海报,以增加海报亲和力。(可商家赞助喷绘海报)

3) 带报名表宣传单:

由赞助商提供或由商家同我方共同制作,宣传介绍商家商务协会的合作,亦可以是商家产品传单宣传。约需3000至5000份,由商务协会在校内分发。

2、具体纳新流程(17点至21点20分):

1) 下午4点相关人员按值班要求到达现场开始布置场地,期间过程轮流用餐;

2) 新生军训完毕后开始纳新;

3) 晚上21点20分,完成纳新收拾打扫。

3、现场协会部门分工与协作(主要人员3点40分到场)

1) 活动场地申请:在社联协调配合下,按社联安排设点;

2) 各部门理事负责现场布置:在纳新现场悬挂横幅;在现场按实际场地大小置放一排桌椅,供纳新设备和人员使用;现场置放向社联所借展板,用于展示协会成果和部门简介。

3) 网络部负责现场电路、电脑、音响设备的调校。

4) 秘书部与记者团负责此次论坛的拍摄、记录、存档及报道并由网络部负责在协会网站上宣传。

5) 手绘海报由商务协会宣传部完成,如果需要设计传单也是由宣传部完成。

6) 财务部负责开示收据和会费收取,横幅、会旗、纳新过程中所需材料的购置和清点。

7) 实践部主要负责协调此次纳新现场外的横幅悬挂、海报粘贴等工作。

8) 纳新现场必须注意卫生保洁,纳新完成后记得将垃圾带走,所有纳新成员必须带校卡,规范自身形象。

七、所需赞助经费与材料预算

(1)宣传费用:

1.带纳新表宣传单 3000张,由赞助商设计提供或商务协会设计制作。(宣传单可采用a4纸印刷)

2.手绘宣传海报 2张手绘海报,由商协宣传部制作。

3.《商务经纬报》 XX份,由赞助商提供和商协资金共同支持。

4.横幅 2条,每条预计0.7米(宽)×12米(长)。由赞助商提供。

5.纳新现场矿泉水 4箱,每箱25元,共100元。

海报宣传设计篇11

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途径,它除了对电影进行造势、宣传之外,也是对电影的一种诠释,它能表达电影蕴含的哲理、内涵与意义。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能以其真实的感受与美的感召力,表现其不可抗拒的宣传力,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同时,电影海报又可以凭借其图文并茂的优势达到像刊物封面一样的效果,使观众对电影产生第一影响。就电影海报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海报”一词源于上海。在封建社会,人们把表演行业称之为“下海”,后来把张贴在剧院外的带有演出信息、剧目信息以招揽顾客的宣传画称之为“海报”。宣传电影的宣传画被称之为“电影海报”,它是宣传电影的基本手段,也是文化类海报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影海报基本上与电影同时产生。电影诞生时,为了对电影的放映信息进行公告,人们用油漆在木板上写上电影的放映信息,这样简单的方式可以说是电影海报的雏形。不久,法国的招贴画家朱尔斯・查尔特将海报与电影相结合,把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引入到电影海报中,他的这种电影海报形式的创新,对电影商业有着重大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海报可以说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朱尔斯・查尔特也被人们称为“电影海报之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相当多的人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因此那个时代的电影海报,颜色都比较鲜艳,画面活泼,文字运用较少。

20世纪初期,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喜欢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这个阶段的电影海报风格变得谐谑。海报的宣传大大增加了电影的销售,利润的增加使人们更愿意花精力去研究电影海报,电影海报变成了一个新的行业,专门制作电影海报的公司也随之诞生。最初的电影海报规格为28×42英寸,后来改为27×41英寸,并被张贴在玻璃展示窗上以及电影院的外面。海报的格式上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标注电影公司的名称、电影片名和主要情节,有的海报还会印上电影的结局。电影公司对海报也有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海报的颜色比较单调,仅有两三种,后来又在海报中增加了演员的名字,这也慢慢成为主导整部电影成败的关键。

随着电影的繁荣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加大胆和新潮。色彩更加鲜艳,笨重的背景也被淘汰掉,更多的留白使得其设计更加自由灵活。特别是电脑的运用使海报设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一些电影厂把海报的尺寸缩小到27×40英寸,并且出现了很多的垫字海报。这些海报被投放到了各种广告宣传中。垫字海报的颜色、艺术性和制作细节方面获得了几乎完美的成功,为电影的宣传起到了更加广泛的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宣传功能是电影海报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海报诞生的基本目的。电影海报是人们获得电影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传递电影信息的桥梁。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其“宣传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海报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性与广告性,它在宣传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当今的电影海报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宣传工具了,它作为一项独立的行业也具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性。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就无形当中提高了对电影海报的要求。一份成功的电影海报不仅要紧扣主题,还要有独特的创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化展示出电影的光芒,以达到瞬间抓住观众的效果。这就要求海报本身的艺术性、空间的设计、色调、突出的主题等,每一个细节都要环环相扣。

电影海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最初单纯的告示作用了。它除了要求有最基本的电影信息,达到观众对美的要求外,还要让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与众不同、熠熠生辉。它是电影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每个不同社会时期的缩影,反应的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是艺术与现实结合的产物。一份成功的电影海报就是要展示出电影的文化内涵,展示出电影的灵魂。

电影海报不仅是电影的宣传载体,同时也是艺术文化相融合的完美体现。电影海报的功能即相辅相成又相互统一。在未来电影的发展中,海报依旧与电影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也是沟通电影与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周星.20世纪90年代嘈杂多样的电影现实表现――百年中国电影现实表现概述之四[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电影宣传画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59.

[3]KressG,vanLeeuwen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Burwood:BrownPriorAnderson,1996.

海报宣传设计篇12

招贴画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昔日那些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的战争招贴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曾经辉煌过的战争招贴海报,由于战争硝烟的散去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少数有幸保存下来的招贴海报也为数不多。在此,作者结合战争时期有关资料,对战争时期的招贴海报风格和特点作一简要概括。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报设计的特点

二战期间,交战双方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宣传战-传单、海报、报纸、杂志、收音机、无线电、新闻影片,声势浩大,传统的现代的各种媒体纷纷亮相。由于拥有如此众多宣传手段,交战双方的政府机构显然不许要像一战那样依赖海报招贴这种形式。但是,由于其他宣传方式均受到不同限制,(如:广播需要硬件设施、电影需要场地及设备等等)而海报招贴以其瞬间打动读者、宣传性与艺术性兼备、方便携带与张贴等等特点,使得招贴画同样成为二战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宣传力量。

尽管二战时期各国政府在宣传手法上对海报的依赖已不再像一战时那么明显,但他们仍然大量设计、印制这种深受民众喜爱的传统廉价宣传品。随着彩色照相技术、集锦照相技术和喷枪技术等新工艺在海报设计和印刷上的应用,海报的印制程序减少了,产量也有巨幅增长。到1945年2月,海报的生产进程已经被缩短为3个月:设计、印刷、张贴。在海报的产量上,同一战时期相比,更有天壤之别。据统计,在二战中仅美国公司企业所印发的海报数量,就要比一战时期印发的海报总量还要多

二战期间许多招贴画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和鼓舞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有力的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是战争招贴画最重要的特点。战争开始后,对于法西斯的仇恨使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投身于政治,宣传招贴画的设计,以坚定的语气和鲜明的图形表达对敌人的仇恨,宣传正义必胜。这些设计,对于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招贴画设计,都具有简单明确,视觉形象鲜明的特点。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战争发起者的谴责鲜明的表达在作品中,以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一些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如赫伯特?拜耶、科夫等人都参与了战争招贴画的设计,他们的招贴画,除了具有反战招贴画的共性以外,也保持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就主题而言,除了传统的宣扬爱国主义、推销战争债狷和征募士兵外,二战中还有大量的以鼓励生产、节约物资、反特防谍以及救助伤病员等为主题的海报;

从设计风格上看,二战海报更加注重对战争真实环境的描写,同时也增加了讽刺画的成分。例如,1943年英国发行的海报“盟国必胜”和“向胜利前进”,就是以当年夏季盟军登陆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为背景的。海报上,英军士兵、坦克、登陆艇构成了一副壮观的战场画面。在美国的一些海报上,人们甚至能看到溺死在海浪中的美国水兵或被击毙在空中的美国伞兵的形象,它们提醒人们要严守军事机密。而苏联海报“吃人恶魔希特勒”则把这位纳粹党魁描述为一个正在啃食人肉的魔鬼,在他的身旁散落着已被他吃掉的人头骨,它们代表着已落入纳粹魔掌的罗马尼亚、波兰、法国、希腊、南斯拉夫等国家;

从制作技术上看,正如前文提到的,二战中的海报已开始使用彩色照相技术、喷枪技术等,在印刷工艺上也有了长足进展,使海报在印刷周期、质量和印量上都较一战时期有很大进步;

从艺术流派上看,二战时期的海报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风格为主,只有个别海报还采用一战时现代派、抽象派和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一战时由传统的“平面海报”一统天下的格局,在二战时也被新颖的三维立体画面的表现手法所打破。同时,在二战时期的海报上,与画面相得益彰的简洁、生动的文字,也取代了一战时期冗长、平淡的词语。美国广告家好扑那所说的:“在设计海报时,创作者应假设看到其作品的人们无法或不愿欣赏它。因此,成功的海报应使观众在6秒内理解其要想表达的所有内容。”从总体上看,在满怀爱国激情的艺术家参与下,许多具有强烈感彩、图文并茂的二战海报是符合上诉标准的,即使以今天的审美眼光眼光来看,它们也是具有心灵震撼力的艺术佳作。

1.2战争时期招贴设计手法及风格分析

战争期间的海报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期间,所以在风格和设计手法上都具有时代特色,通过海报可以使得观者重新回到战争期间那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战争期间的海报从设计手法以及画面风格上具有如下几点:

・ 符合国情,手法各异

由于战争期间物资匮乏、资源利用贫乏,所以各国在制作海报上都采用了符合当时国家经济能力的海报制作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战争期间的海报上也可以侧面反映了各国当时的国力情况。例如美国通常采用写实风格来绘制海报,绘制精美,造型吸引人,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超他国;而我国当时的抗日根据地则采用黑白木刻的方法来印刷色彩鲜艳的海报,纸张粗糙、尺寸较小,这些都跟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关。

・ 寓意直白,干净利落

二战期间,由于当时各国人民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的普遍缺失,使得当时的战争海报的内容上普遍采用了直白的表达方式,使得当时的受众能够很快的了解海报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例如美国海报“向日本施压”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画面的左侧有两个小人分别代表着你和我在使用压力阀对日本军人施加压力。直白的画面甚至不需要文字就可以让观者了解海报需要传达的信息。而中国海报“击毙敌中将阿部规秀”也同样使用了该手法:画面中央日本中将阿布规秀被击毙的瞬间,旁边是日本军人的尸体。

・ 画面为主,文字点睛

各国参战国使用的海报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画面为主文字点睛的方式来创作海报。例如苏联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画面中央一位母亲身披红色苏联传统服饰右手持传单振臂高呼, 母亲身后是无数的枪支,画面上方为海报主体:母亲在召唤。整幅海报画面简洁没有任何多余文字,画面当中母亲的姿势以及上方的文字相互呼应,寓意深刻。

・ 爱憎分明,感情浓厚

战争,这一特殊的时期导致了特殊的信息传达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一现象在战争期间的各国海报上尤为明显。美国海报“这就是敌人”的整个画面构图简洁一个纳粹军官手握匕首刺穿了一本圣经,下方是海报的主题:这就是敌人。刺穿圣经的匕首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倒十字,告诉观者这就是敌人的所作所为,亵渎《圣经》和基督,对人性进行扭曲和摧残是何等的残酷,使得观者可以感受到画面强烈的感情。

海报宣传设计篇13

海报又称招贴画,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通过版面构成形成视觉吸引,通过文字传递信息,是一种制作简便、成本较低、信息传播及时的宣传方式。海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据考古学家发现,海报最早出现在古埃及时期,从埃及古建筑残存的墙上、桩子上都有一种类似于海报的壁画的存在,这种壁画的作用是公告群众将有某种事情发生,这可以称得上是海报的雏形。到了古罗马时代,海报得到了更普遍的运用,每当竞技场上将有比赛、决斗的演出之前,各处都会张贴海报来进行宣传[1]。印刷术发明之后,海报的形式变得更多样,也更活跃,除了可以张贴,也可以手传。1796年,平面印刷术面世之后,海报的色彩和图案更丰富,大大增加了宣传效果。

中文里“海报”一词最早起源于上海,在当时,上海一带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电影演出、戏剧或是球赛等活动都会有相关宣传性的招贴,因此这些招贴就被称为“海报”[2]。现代海报的种类更多种多样,运用也更广泛。按照应用范围的不同,分为商业海报、文化海报、电影海报和公益海报等。

二、博物馆教育活动及宣传

博物馆的功能除了收藏、研究、展示以外,还有教育与服务,这也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外教育,为成人提供终身教育等,都是博物馆教育所包含的[3]。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丰富多彩,博物馆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提升博物馆教育的质量,但据调查,了解和参与博物馆教育的人却没有我们想象的多。对于大部分不熟悉博物馆的人来说,博物馆就是一个旅游景点,是一个收藏珍贵文物的地方,很多人并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博物馆也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博物馆教育的宣传工作已经成为了博物馆教育的短板。

相比于宣传的渠道,宣传品的制作同样重要。对于很多人来说,博物馆常常和古板、老气联系在一起,感觉并不吸引人。因此要将观众吸引过来,宣传时的视觉传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海报宣传,就是博物馆教育推广最常使用的手法。

三、博物馆教育活动海报的特点

博物馆教育活动海报属于文化海报的范畴,不同于其它商业海报、公益海报、或是电影海报。而相比博物馆展览海报,博物馆教育活动海报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更多样,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展览相协调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博物馆展览为基础、体现本馆特色的,因此,与博物馆展览海报相呼应才能使观众一目了然,达到推广展览、宣传活动的目的。如“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系列活动之一的“271分钟织金指南”的海报就充分运用了展览海报的元素(图1、图2)。色调上都以白色为主、紫色为辅;活动海报上方的纹饰为展览海报中部的曲线纹饰;活动海报字体色彩中的金色,也与展览海报中字体颜色相同;活动海报的背景纹饰选取了展览展出的其中一件广彩瓷器的纹饰。因此,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采用了与展览海报想呼应的手法,使人一目了然,将“271分钟织金指南”这一教育活动,与展览联系起来。

图1 图2

2、与目标年龄段相适应

博物馆教育活动面向社会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但在具体的活动项目中,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因此教育活动的海报也要根据活动年龄段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如“神秘的海洋世界”、“百草堂的秘密”就是以5-13岁孩子为主的教育活动(图3、图4),因此,活动海报在设计风格上更多地运用了卡通化的手法,颜色上运用了高纯度的颜色、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海报上的字体夸张有趣,这些都符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对他们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图3 图4

“四月芳菲・七彩纸鸢――趣味风筝DIY活动”、“香饰端午――端午香包DIY”是两个广东省博物馆的节假日教育活动(图5、图6),针对的年龄段较广,孩子和成人均可以参加,所以这两项教育活动的海报在设计风格上体现出更大的适应性,画面风格以轻快、淡雅为主,色彩上以高明度的色彩为主,纯度较高的字体或主体图案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图5 图6

四、博物馆教育活动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

1、色彩的运用

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给人第一印象的通常都是色彩。色彩是传播信息的手段,有效地使用色彩,能正确传达设计者的意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使用色彩的前提,是设计师对色彩心理有基本的了解。人们会对色彩产生特定的印象,源于大量视觉经验的积累。提到春节,我们会联想到红色、金黄色,因为在过年的时候,人们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收红包,这些都与红色调相关,因此,在设计与过年或喜庆节日相关的教育活动海报时,如果使用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能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冲击,从而发生联想,进而在思维上得到认同,最终感受到海报传递的信息。由此可见,色彩心理即是由客观色彩世界引起主观心理反应,它是人们大量视觉经验的累积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引出人在心理上的某种情感所形成的。色彩心理学对于视觉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在海报的设计上也需要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地域、民族、文化、时代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

2、画面构图的协调统一

在海报设计中,图形和文字是除了色彩之外另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图形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文字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海报具有远距离观看的特点,从远处看到就能感受到视觉冲击,才能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海报内容。对于图形和文字在海报上的布局,可分为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在平面设计中,对称构图是一种画面元素上下相对或左右相对的构图方式,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海报设计中,对称构图一般使用在讲座海报中,或是一些文字较少的海报中。对称构图的海报给人以稳定、略带严肃的感觉,适合讲座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达到信息传达准确、快速、一目了然的目的。

不对称构图的形式丰富多样,画面更活泼,表现力也更强,基本可以分为几何形构架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和九宫格式构图。在几何形构架构图中,通常会利用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S型等,这种构图的特点是简约、美观。三角形构图能给人带来坚实、稳定的感觉,能创作出视觉上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圆形构图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从视觉舒适度上来说,圆形的舒适度是最高的。S型构图也可以称之为“之”字形构图,是圆形构图的一种延伸,S型构图曲线流畅,具有流动的美感,同时能将画面上各种元素串联起来,提升统一、整体的感觉,增加画面和谐的氛围。

黄金分割式构图利用是黄金分割的方式,创作出一种符合人们视觉欣赏标准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即是将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其中一段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段与这段之比,这种比例关系增加了造型的美感和协调性。由于兼具艺术性和严谨性,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黄金分割都被广泛运用。运用黄金分割式构图的海报,等使观看者在读取信息、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到舒心的感觉。

九宫格式构图源于书法中的临帖写仿,简单来说就是将画面分为左中右、上中下共九个部分,分割线两两相交的地方就是视觉的中心。这种构图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在我国民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一种民族审美心理的体现,因此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在活动海报中采用这种构图方式,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既突出设计主题也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作为体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博物馆教育的宣传手法和宣传方式仍有待提高。如何能既吸引观众的视线,又传递博物馆教育的信息,同时在传统的方式和内容中展示具有现代感的理念和视觉元素,这些都是博物馆教育活动宣传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海报设计,除了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外,也能让观众享受到愉悦的视觉体验,做到功能与审美的协调统一,释义不断发展的博物馆和博物馆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红.浅谈戏曲与海报[J].安庆:黄梅戏艺术,2014(3):P6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