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实用13篇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

1 我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销量分别达到206.9万辆、208.6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产销量分别为328.68万辆、327.15万辆;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达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在2002年我国汽车快速增长38%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增长36%和80%。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507.1万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以14%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575.8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达到12.56%、13.54%。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7.97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年汽车消费量72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此相对应的汽车行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800万辆,继2009年后,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图1),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加了约8.9倍。

图1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量增长状况

2008年,我国进入汽车服务市场一个快速增长期,汽车服务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国民经济主流,成为一个战略性支柱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如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到2007年已拥有5000多家租赁企业;我国汽车保险业已经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全国4S店发展迅猛,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4家(图2),如此数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并且每年正以1.5%的数量递增。

单位:家

图2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4S店数量对比情况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09-2010年中国汽车4S店市场深度分析及战略咨询报告)

根据上汽集团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 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售后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报告,基于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对中国未来10年中,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状况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2003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单位:需求量/万辆、增长率%)

年份

家用轿车保有量

家用轿车需求量

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率

轿车总保有量

轿车总需求量

轿车需求增长率

汽车总保有量

汽车总需求量

汽车需求量增长率

2010

2344

501

14

3039

589

13

5938

937

9

2015

5020

913

12

5998

1030

11

9633

1352

7

2020

9476

1584

12

10804

1727

10

14509

1890

7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在过去10年间,北京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和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相继突破200万、300万和400万辆大关,百万级的增长用时分别为6年半、3年零9个月和两年半。目前北京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480万辆,2011年,预计达到500万辆?,见图3。北京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9.33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图3近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长状况(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需求分析

2.1 近年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具体状况分布见图3至图7所示。

2.1.1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就业率(包括自己创业与继续上学深造)已到达96.3%。

图4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

2.1.2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约有5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找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专场招聘会的力度。

图5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图

2.1.3 学生的后续专业分布

在5.6%的创业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6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占14%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备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A. 有直接关系B. 有间接关系 C. 毫无关系

图6创业学生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在16.7%的继续上学深造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7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系占95%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课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备学生有更深远的学习潜力。

图7继续上学深造学生的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2.1.4 学生就业岗位分布

图8为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岗位的调研。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事汽车销售的学生最多,占31.7%;其次是从事其他管理类,占27%;从事机电维修的学生占到比例25.5%,从事汽车保险的学生占到13%。

图8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2.2 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现代汽车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企业对毕业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中也同时感受到了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2.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2.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2.2.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设想

在我院调研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现代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与各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汽车专业建设调研,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为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的设想。

3.1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双师型”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实验室设备、仪器、场地等实训条件应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几年招生量的增加,学生人均实训学时、场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机、电、液整体控制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要不断引进新型、新仪器。同时,大量学生进行实训,正常消耗、损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应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

3.3 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要不断的选派一定数量具有相当基础的教师到一线迸行学习、锻炼。同时,要经常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学校讲课,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与行业接轨,紧跟时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该专业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改进,为培养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繁荣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2

一、通信工程专业简要概述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一项应用型的学科,它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通信工程专业中的产生信号、传输信息以及交换处理是本专业着重研究的问题。通信工程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极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面对不同的需求,通信工程专业人员就会寻找合适的途径设计出相应的通信工程。例如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有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等都属于通信工程专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在我国属于较为前沿的技术。国家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就是技术,导向则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与工程人员,在不同的领域与专业实现存在的价值。当前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组成原理、设计方式等属于通信工程专业最主要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在实践方面更应该重视通信系统网站的开发与测试技术的培养。

二、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是经过了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交替而提炼总结出的结果,从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规范本科教育专业范围起,通信工程专业就开始了广阔的发展远景,改造的空间与实效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它还涉及到一些相关联的体制结构,因为内部覆盖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设立了电子信息应用与工程开发课程的学校积攒了众多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经济实力与实践基础,它们共同见证了国家在这项应用活动中的能力与素质。特定的专业内容经过了多次变革,总体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姿态,但是就目前的办学模式分析,内容较为单一,在培养大批学生的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毕业人员无法尽快适应现代通信产业的标准要求,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强,可以完全胜任队伍趋势的人选比较有限,因此在产业中心的人才动力相对匮乏,给后期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施加了待业困境压力。

三、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家始终处于宏观经济良好的状态,通信工程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活动逐渐渗透于通信制造企业的格局中,整个商业的契机局势十分明朗,特别是伴随着高增长领域的需求,如移动通信领域逐渐摆脱了垄断经营传统与行业间的控制,使得科学通信产业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为此种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国家大力提倡西部开发,设计通信制备企业的市场渗透力也逐渐增强,当前西部地区已然过渡到一个全新的投资热点角色,很多行业开始加大对本地区的投资力度,使得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迈上新的台阶。

四、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计划

国家倡导“信息化带动工业”的战略,因此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在体制规模与核心竞争力上也梳理了明确的目标,例如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起动力与电信强国的标榜,通信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肩负着重担,这对于专业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建设标准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同时国家的通信产业逐渐迈向了新的时期,配合着网络世界的步步推进,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上网途径,同时国家也积极配合全新的网络试点开展相应的投入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光通信终端实力加以稳固,开辟出通信IT产业的发展新道路。

五、结语

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发扬通信产业的基础,将人文素质培养与综合技术开发应用于通信工程发展中,可以对同类型行业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略.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6,01:115.

[2]彭辉.探究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电子测试,2016,13:152+147.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7 月1 日正式实行以来,北京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北京市密云县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在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分析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创建全国百家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密云县积极发展以“企业+基地+公司”为产销模式的蔬菜经济合作社组织,全县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密云县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到2012年为止,全县共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5个,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1.94%,参与农民达到5 957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专业合作社同步发展(表1),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2012年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到2.54万元,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资产规模看,2012年密云县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498亿元,占全县23类行业合作社总资产的25.93%,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 000万元的蔬菜合作社有11家,占全县所有资产超过1 000万元的合作社的47.83%,资产总额在500万~999万元的有8家,占全县同类合作社的20%。

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布局

2.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的区域分布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及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密云县17个乡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不尽相同。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的乡镇是西田各庄镇,有24家;除此以外,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10家的乡镇有河南寨镇(19家)、十里堡镇(18家)和太师屯镇(12家),其他乡镇(密云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北庄镇3家,东邵渠镇、高岭镇7家,新城子镇、古北口镇4家,不老屯镇9家,巨各庄镇6家,石城镇1家)蔬菜合作社数量都在10家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各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2.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分布

从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看,资产总额在1 000万元及以上的合作社数量比重最小,仅占9%;比重最大的是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达到了50%;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仅占40%,其中资产总额100万~499万元的占24%,500万~999万元的占6%。总的来看,合作社资产规模的分布也不均衡,近3/5的合作社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

2.3 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参与成员数

合作社参与成员数是合作社发展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看,溪翁庄镇与密云镇各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超过150人,其他各镇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都在100人以下,有6个镇合作社平均成员数在20人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表2)。从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与各镇蔬菜合作社数量对比可以看出,西田各庄镇、河南寨镇、十里堡镇虽然蔬菜合作社总数居于密云县各镇前列,但这几个镇各个合作社平均参与成员数较少,每个合作社带动菜农户数较少,各镇蔬菜合作社菜农参与规模大小存在差异。

3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存在区域分布、资产规模分布、参与成员数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外,以下问题也比较突出。

3.1 品牌意识不强,阻碍蔬菜合作社发展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产销大户或“本地能人”,他们多数为初、高中毕业,种植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产品营销意识。从调查数据看,只有河南寨镇下屯种植专业合作社、古北口镇龙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品牌或进行过产品认证,仅占所有合作社数量的5.6%。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均未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大多数合作社未能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因此,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3.2 产后加工严重滞后,影响蔬菜合作社产品高位发展

密云县蔬菜合作社缺乏蔬菜加工能力,蔬菜冷藏成本较高,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以直接销售为主,销售利润较低。密云县只有12个乡镇(穆家峪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东邵渠镇、新城子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各1家,河南寨镇、太师屯镇、高岭镇、石城镇各3家,北庄镇2家)共有21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蔬菜相关的加工企业更少,其中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只有3家拥有自己的加工企业,不能满足密云县现有蔬菜加工能力的需求。

3.3 资金缺乏,限制合作社科技化、信息化步伐

科技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3]。密云县蔬菜合作社也开展了多种方式培养农民的科技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与涉农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蔬菜种植户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主要依靠密云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市场信息交流存在滞后性,影响农产品交易的时效性。从调研数据看,蔬菜合作社都没有自己的专门网站,都依靠农业部门、合作社服务中心网站进行信息交流,不能体现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特色。

4 促进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合理发展的建议

4.1 发挥蔬菜合作社组织功能,培养内部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

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功能,结合蔬菜产业的特点,对菜农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合作社为纽带,广泛联系涉农院校、科研部门,建立长久的培训交流机制。提高合作社理事长的领导能力,使“带头能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大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注重引进大学生村官,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合作社,服务合作社。

4.2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促进蔬菜加工产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密云县政府加强了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效益提高。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蔬菜加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蔬菜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使蔬菜加工企业享有合作社所拥有的政策优惠,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合理引导蔬菜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发展,建立大型冷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合作社、加工企业以较低价格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监管,严防公司侵害合作社与农户利益的事件发生。

4.3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蔬菜合作社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

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融资能力。由于蔬菜种植户自有资金有限,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所贷出款项无法跟踪监督以及蔬菜生产的不确定性,造成农民贷款的难度很大。首先,在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联保贷款,可以分散贷款风险,解决小农户燃眉之急。其次,由密云县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建立专门针对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农民联保贷款的“担保法规”,也可以出资成立专门为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还可以允许合作社之间互相担保,以此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渠道保证,促进合作社发展。

同时,蔬菜生产易受到供求关系、运输及劳动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蔬菜生鲜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因素是影响蔬菜种植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蔬菜合作社要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的及时传达,为蔬菜销售畅通及价格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家林.石林禾谕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53-254.

[2] 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38-140.

[3] 区海杰.从化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选择[D].兰州:兰州大学,2011.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y

CAO Meng1, LIU Ruihan1, WANG Liangzhong2

(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102206;

2.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Center of Miyun County in Beijing )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125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ry,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an county, such as 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assets scale distribution, shortage of talents, lack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broa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o on.

Key words: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Vegetable industr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blvt-21)” 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09)”和“北京农业产业安全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曹萌(1988-),男,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4

二、旅游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各大高校还不太成熟,但国外各大高校对这项专业却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和设立。因为旅游业在国外发展的势头良好,所以这又回头刺激了人们对这一专业的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从来都没有衰落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当然,有了这些关注和投入,相应的回报也自然没有让人失望。事实上,旅游业的关键是好的人才而不是资本,在其发展演变中可以得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可能就会出一个不错的项目,一个区域就有可能出现一片繁花似锦的旅游新形态!

(一) 旅游专业管理人才

虽然人员的学历提高了,但中高级的管理人才并不容易招聘到。因为中高级的管理人员,例如计调人员,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导游经验,才能了解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出来的产品才有说服力。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必须经过历练,才能胜任类似的工作。但基层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能坚持下来并工作出色的人不多,造成中高级人才的缺失。另外,蔡梓雄也提到,现在的旅游专业学生缺少必要的旅游基本知识,甚至连什么季节最适合到九寨沟旅游都不知道。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多为理论性的东西,实际性的知识不多,因此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才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面对中高级人才紧缺的问题,中山国旅主要还是从公司内部寻找和培训合适人选,升迁出色的员工,也以此作为一个上升的空间,激励基层员工。而且内部员工在公司工作多年,熟悉公司的操作,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能够立刻上岗操作。为了招纳、培养优秀新人,中山青旅专门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对优秀人才进行多方面的特殊补贴、奖励等。

(二) 加强实践教育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被安排到各级酒店实习,实际操作所学到的知识。为了更具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旅游教育将更加细化,而非像现在那样泛泛而谈。据龙良富所知,现时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已开设温泉、高尔夫等学科,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口人才。政府应创造旅游大环境龙良富提到,中山的旅游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吸引点不够,缺少精品景点精品路线。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开拓更多的吸引点,同时引导学校与旅游企业的沟通合作,创造旅游同行之间的联动,一同促进中山旅游业发展的平台,为中山旅游创造一个好的大环境。有了好的大环境和平台,旅游业才能蓬勃发展,从业人员也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改变用人机制提高待遇,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必须的。另外也需加强系统培训,为自己储备中高级人才。龙良富赞成企业和学校合作,一方面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也为企业培养输送对口的专业人才。员工端正心态规划职业前途现时许多毕业生都比较浮躁,许多人都把导游工作看作是一个短暂的跳板,希望工作不久后就能从事计调、销售等工作。可旅游业是个讲究经验积累的行业,没有经验,难以胜任较高级别的工作。积累过程肯定很辛苦,龙良富认为,学生应该在过程中加强锻炼,培养自己对行业的兴趣,同时也应自我分析,为自己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前途。

(三)学校教育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5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内涵特征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运用,兼顾研究利用电能处理信息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包括与电气工程有关及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突出的方法论特点和系统、集成的特点。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类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分析

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是当今社会经济市场上的高需求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也是我国鼓励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专业之一。目前,我国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状况较好,已成为新型技术专业。随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报读此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壮大。但是现实情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缺少专业教学人才,不利于其快速高效的发展。另外,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很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没有开设,这也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每年流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基数很大导致就业压力很大。但是高端技术人才数量所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却不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尤为缺少。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因此,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的数量,是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只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才会不断向前。作为高精尖行业领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体现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形势良好。

3.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3.1.1发展方向的定位

工业强国,走新工业发展的道路需要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行“全才”教育,自动化专业发展要按学科办专业,应该是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1.2培养目标的定位

现代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现状,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的现实也需要我们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要符合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大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专业人才,使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1.3改革思路的定位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符合自动化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层次的特点又要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

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电气自动化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福利待遇高是信息产业的优势所在。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广泛,几乎能渗透到所有的工业部门,除此之外,他与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国防都密切相连。因而导致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缺乏、供不应求的现状。

2.3电气自动化专业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重视和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人才,从而研发出更多的高端科技产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不断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毋庸置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道路宽广、前景辉煌,同时我们坚信,电气自动化专业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清时.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未来几年热门专业[N].生活时报.2002-07-04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6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各项教育事业开始获得重大的发展。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人才,这样在高校开始创办室内设计的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是在与工业设计相互分离以后才正式形成的,此后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室内设计这一新型的产业成为了热门专业。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室内设计专业便在各个高校创办开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始创设室内设计专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学生素质、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背景与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存在区别。一般的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偏重艺术,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偏重施工技术。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体制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合理,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造性,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内容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设计的艺术表现能力,但是设计缺乏实用性,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死板,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形成完备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不能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不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实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教育实践中,重新思考与定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当前,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育要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需要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特色,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应用人才。

根据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一高多能”的专业人才。“一高”是指学生在全面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设计软件的操作、设计的组织与管理以及设计工艺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其中的某项技能;“多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审美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注重实践,寻求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可以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要实现校企合一、教师与工作车间的统一,教学质量与设计产品的统一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这样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走入社会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其次,要完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教学设备。基本的教学设备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强资金支持,配备足够数量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的需要;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的配备与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仪器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是设计行业的前沿的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条件,促进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再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最后,要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坚持实践、实用的原则,将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认识与分析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提供教育教学必须的基本设施条件,改革课程结构,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7

前言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满足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一种渗进社会每一个细胞的体育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迅速增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速转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社会体育成为一种参与程度极高的社会文化活动。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体育专业。它从最初只在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院校开设扩展到各大师范、医学、农业、综合等类型的高校。回顾近1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办学规模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作为新兴专业在各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任务繁重艰巨。本文从当前社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对目前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关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提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平顶山学院2009 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来相关教育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参考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新升格本科院校以及部分行业院校等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和管理方面的资料。

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和调查材料,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情况,进行综合推理与分析。

数理统计法对相关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数理统计与分类。

2、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主干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上,有针对性的解决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使教学方法及教学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

(2)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方向。对现行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进行改造,灵活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而确定。我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缺乏自身特色,专业设置主要依靠借鉴其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经验,没有很好的与我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致使学生困惑不清,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的设置评估论证缺乏科学定位。

(3)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知识结构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据文献资料当中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泛“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2)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

(4)科学合理的制定新设学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充分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新兴交叉学科社会体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虽然我校09年招收了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定向指导应该从现在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本身是一个地区差异性比较大的专业,在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地区,人们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因而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要好。我校位于河南平顶山市这样一个中原地区的工业城市中,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认识,只有充分掌握了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3、对于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事业调整的需要。

高校体育院系专业面向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0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这是我们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职业定位,也表明了高校体育院系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中学体育教师,但是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教育人才市场的建立,城市和农村重点乡镇中心初中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配齐,各级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步减少。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和完善势在必行。

3)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需要

首先,可以成立以健身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等。

其次,通过与健身机构和大众体育社团的接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分批到健身俱乐部或健身场馆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见习,对将来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在第七个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协议健身俱乐部进行专业实习,由俱乐部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安排经验丰富的私人教练、会籍顾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按照俱乐部新员工的培训计划进行入职培训和考核,根据俱乐部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培训考核情况择优录取。

第三,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与健身行业的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企业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注重专业教学效益,而且注重社会教学效益,依托专业兴办相关健身产业,建立了校内模拟健身俱乐部,如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与比赛工作,初步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

4、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课程安排、培养方向等方面的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初步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着重研究了学校也社会之间如何更好的形成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在社会中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最终能够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 考 文 献

[1]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18(4):10-13

[2]马维平,许晓音1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1体育学刊,2005,12(14):711

[3]刘善云,仇丽琴,刘保华,马晓卫,田向国。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200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0)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6-02

一、调研背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历来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教育强基创优计划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考察、企业座谈和在校学生调查,既是为了建设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尤其是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技能需求的情况。通过初步的系列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初步掌握了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方面的情况。

二、酒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酒店业一直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全球都处于紧缺状态。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从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来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中国酒店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仍将是酒店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酒店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是我国酒店集团化程度偏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到10%的集团化率,是没法同美国70%的酒店集团化程度相比的;在欧洲国家也已达到30%的集团化率。二是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专业化人才缺失,流动率过大。三是旅游业的发展与酒店的数量不匹配。以广西酒店为例,发展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2014年全国各地星级饭店数量分布情况统计表明,广西星级酒店总数为401家,占全国总数11180的3.59%。其中广西五星级酒店为10家,是全国745家的1.34%,是广东102家的十分之一;四级星酒店是63家,是全国2373的2.65%;三星级酒店231家,是全国总数5406的4.27%。作来旅游大省的广西来说,酒店的数量与旅游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三、酒店企业人才需求预测

在酒店企业的走访与调查中,大部分企业都认为酒店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这是因为,随着人们消费观的转变,餐饮市场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得经营、善于创新、更加会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和创新。酒店市场上对复合型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很大,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根据酒店提供的数据表明,近3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对酒店的调查表明,90%的酒店都缺少人手,甚至有的酒店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目前酒店企业既缺少基础性的管理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虽然广西区内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毕业生人数仍远远满足不了酒店企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广西12家星级酒店企业的调研发现,在酒店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占25%,中级管理类别占35%,基础管理岗位40%。基础管理类岗位具体到酒店的实际部门,前台岗位需求占20%,康乐岗位17.5%,餐饮15.5%,客房占23%,行政部门8%,商务部门6.5%,市场部10.5%。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岗位的招聘要求上,大部分酒店企业都希望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的茶艺知识,在前台岗位的要求上,英语越好越占优势。

四、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期望,我们发放了129份调查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110份,达85.27%。主要调查分析如下:

(一)关于在校学生对就业酒店类型和就业岗位的期望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酒店的星级选择上,90%的专业学生期望的酒店企业基本上都是五星及以上酒店;剩下10%的学生选择四星级酒店。在具体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前厅和餐饮部,分别为66人和29人;选择意愿为客房的只有2人;选择康乐部门的有4人,选择后台服务或行政部门的有9人。由此可见,在校学生对岗位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观偏向性。因此,通过对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期望岗位可以看出,岗位偏差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的岗位职责,指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二)所学课程对工作的帮助分析

对于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校学生大多认为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少数学生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所学课程有什么用,对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和动力。从图1可以看出,有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课程对工作没有帮助。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任课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达到学生学习的期许。

(三)在校学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类型的意见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校生普遍不喜欢理论教学,认为文化基础课开设太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校学生接触社会少,认为人文素质基础课不重要,而从我们对企业的调研来看,实际情况是这方面的课程恰恰是学生以后上升空间最好的支撑课程。

(四)关于在校生认为需要加强的知识方面的分析

在这方面,在校生选择最多的是简单的专业技能;其次是酒店服务意识课程,再次是酒店职业规划课程,然后是酒店职业道德课程,最后是酒店成功人士专业讲座。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就我们需要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实践,多接触行业,深化自己的认识。

(五)关于对实习安排的看法

为了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更好的感性认识,每年都安排了学生去酒店实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4.5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有36.3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以后就业奠定基础;有7.27%的学生认为是体验生活;有2.73%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规定,只有服从。从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正确认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也说明学生渴望学到真实本领的美好意愿,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9

动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动画产业而言,优秀人才的培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和总体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也正好迎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学生,笔者跟随老师对全国范围内本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本专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对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为动画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动画专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国家对动画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一形势下,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甚至理工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动画、游戏、数字媒体等实用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

按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性质划分,可分为美术类院校、综合艺术院校和其他综合院校。其中,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等属传统的美术类院校,均开设了本科动画专业;综合艺术院校则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吉林动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国家及地方艺术类院校;同时,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类大学也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①

由于这些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在动画专业建设上也各具特色。美术类院校更多地倾向于基于美术创作的动画教学;综合艺术院校则注重依托其原有强势学科,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依托原有电影创作的雄厚的实力、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原有电视创作的深厚的基础;理工类院校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则依托其原有的计算机和图形图像学的实力,推动电脑艺术创作的专业建设。诸如此类,这些院校都是基于其原有的专业特色来推动新增动画专业的建设。

二、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迄今为止,我国动画类专业主要分布在四类学科目录下:艺术设计类、美术类、影视传媒类、计算机类,其中艺术设计类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动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大多是依据所在院校原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的,这就使得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征。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具有独立动画学院的院校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开设此专业较早的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几家动画教学与科研基地。这些学校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办学优势,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综合学科优势、北京电影学院的传统电影美学教学基础、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基础教育优势以及吉林动画学院的产业化办学思路等。这些院校原先具有的不同优势条件,使得在各校就读的动画专业学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动画学子深得该校传媒优势氛围的熏陶,对影视语言、视觉传达以及电视类型片的理解和感悟更为准确;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的动画学子的美术功底了得,对国画中写意、情境的挖掘就更加深入;在北京电影学院和吉林动画学院学习过的学生对其校园内浓郁的实践创作氛围深有体会。这些学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为各高校刚刚起步的动画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使特色办学、多元化动画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2012年,教育部、文化部启动了“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实验班”,旨在探索动漫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由此改变专业人才不足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组建成的跨校联合体,将每年选拔20名左右的本科生进入实验班,采用名师指导、小班教学、工作室制和参与影视制作,以及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计划从2012年开始招生,共招收4届②。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基础厚实,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新媒体动漫技术全国领先,北京电影学院动漫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此次试行的联合培养动漫高端人才跨校联合体,是校校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有益尝试。这样的跨校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有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动漫高端人才。

三、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师资学科背景单一,亟待补充复合型师资

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某几类课程上,典型的是美术造型类课程、动画原理与设计类课程、影视视听语言课程及计算机动画类课程。总体来看,美术造型基础、动画原理与设计、计算机动画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师人数大致相当,而教授其他类课程的人数则较少。从学生角度来看,普遍对影视视听语言类课程、设计和设计思维类课程的需求较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授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③

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半数以上的院校表示有想开设但无法开设的课程,特别是实践应用类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复合型师资缺乏。动画专业的复合型教师是把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的创新型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和成果用于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此,笔者认为,大学多引进吸收一些复合型教师或者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是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创作平台缺乏,专业实验室和教授团队有待搭建

作为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在动画的专业建设中,自然不能缺少专业的创作平台。不同于一些传统学科,动画专业对计算机及相关创作设备的依赖性强,而这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时刻关注此领域的动态,为教学提供行业内较为尖端的专业创作平台。

总体来看,虽然不同院校之间的专业设施差距较大,但大多数本科院校均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专业创作平台,如普通的PC机房、手绘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等。可以说,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学生最基本的创作需求。如果想要建设一流的动画类专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创作平台也必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创作支持。

但是,绝大多数院校在专业创作平台的建设中都未做到这一点。有些院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机房,但除了机房外,再无其他设备,而且机器全部都是基于PC创作平台的。也有些一些院校因为条件所限,只为学生购置了极为简易的创作设备,学生利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如何能创作出专业级的优质作品?甚至有些院校还使用着那些早已淘汰了几代的产品,于是,学生也只能在教学中学习那些早已在市面上淘汰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创作平台建设不好,如何要求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

(三)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媒体行业,创作作品的应用领域需要拓宽

动画创作的应用领域在媒体行业内较为普遍。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是依托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打造国际影视传媒行业领先的聚集地,与北京CBD商圈连为一线。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或者仍在读的学生,都可以在西校区的产业园申请成立工作室,利用学校的传媒产业优势来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众所周知的网络经典短片剧《功夫兔与菜包狗》的工作室和手机APP《声声》的创作团队就坐落在这里,这是动画专业优秀教师和创业学生率领的实训团队,为专业学生的实操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大多数院校很难提供这样的媒体创作环境,造成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脱节。院校依托的整体行业环境可以不同,但无论何种背景都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媒体行业倾斜。对于媒体行业平台的打造,也是动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了在媒体行业中有动画创作作品的身影,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营销、网络产品营销等领域,也逐渐显现了动画创作作品的优势。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画专业的教学应当逐步与这些领域衔接起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走“学、研、产”一体化之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为动画专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结语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动画教育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进一步对动画专业进行剖析和探索,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强化基础教育,突出特色教育,重视实践能力,打造高端、复合型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重视与业界的对接。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动画专业高等教育得到有序、规范、持续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主要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统计数据.

②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新闻http:///article/20607.

③数据参考中国动画年鉴,2011.

参考文献:

[1]覃平,庞松鹤.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J]. 高教论坛,2012(12).

[2]赵鹏.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的对接[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韩明勇. 浅议中国动画产业人才培养[J]. 中国轻工教育,2011(2).

[4]牛冬冬. 学步中的困惑[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0

1 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目前财务管理现状,主要就是因为经济发达程度的欠缺,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够规范,财务管理在研究上也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从该省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来看,陕西省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共33所,其中7所一本院校、9所二本院校、10所独立学院、7所民办院校。各大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严重。同时由于陕西省金融业不如沿海城市发达,省内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达城市的高校亦有较大差异,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大量金融类及管理类课程融入课程计划,该省多数高校则是在会计学核算类课程之上构筑财务管理类课程。

总之,目前该省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无法适应经济实体与金融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

2 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主要因素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立时间不长,专业特点建设不够明显。为了增强对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进行定位,需要突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并针对上述观点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改革建议,但依然存在纰漏:其一,所提出的措施和建议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提出的改革措施无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中环环相扣,达到改革的目的。如课程设置的改革只是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之上加入管理类和少数金融类基础课程,但是此类课程设置并无法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的知识。其二,我们所提出的部分建议和措施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低,因此就需要重视校企合作。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虽然一些高校建设了诸多校企合作的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及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就导致很多协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证书考取趋同性严重 在资质证书方面,陕西省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资质证书和会计学业专业同质化严重,无外乎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书、注册会计证书、注册税务师等会计类证书,金融业证书较少;相比较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区域,可选择考取的国外证书类别丰富,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CCIM、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 北美精算学会保险精算师FIA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PMP、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等。而该省证书考取的趋同性必将影响就业的口径宽窄。

3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相关措施

3.1 明确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陕西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源减少、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分析,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灞金融商务区,增强国际资本融通功能和区域辐射能力”这一规划,考虑到目前该省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且该省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现确定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为工商企业、金融业。

3.2 改善教学计划,体现陕西特色 高校的就业生的特点是大多优先选择本地,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设置上述专业课程外,最主要的是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尽量设置符合自己地区优势的课程。如除去必要的课程外,可以增设一些外语类的学习课程,考虑三星电子在陕的大面积设厂及带动的相关韩国附属产业的发展,我们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学习一些小语种,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地位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由于财务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理财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本专业的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主要方式体现在:首先,要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此形成各方面都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共次,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就要鼓励教学到区内外优秀的大学进行深造,或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便获取最真实、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最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水平。

3.4 推动教学改革, 促进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信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专业学习需要。因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积极采用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增强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研究和解决问题。②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与公式等变得形象和生动,并且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将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接纳。③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以此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报告、课题性试验报告等任务的设置,再配合自编的系列实践教学教材用于指导实践教学的完成。

3.5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和了解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②建立财务管理咨询工作室。学校可以专门成立财务管理咨询工作室,可以承接校内校外企业业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合所学的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的专业知识。③开设讲座、聘请客座教授。学校可以与知名企业进行联合教学,邀请知名企业家或著名教授开展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新动向,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本学科的热情。④开展业务技能比赛。为提高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业务技能比赛,如会计手工记账比赛、ERP沙盘模拟比赛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各项比赛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应用能力。

3.6 搭建三个教育平台,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 目前,该省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这样的课程结构过于专和窄,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课程整合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搭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课)平台的课程体系,以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强化学生的未来工作适应能力。结合地域的行业定位,应在专业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和金融之间的交叉融合。可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普通金融学有关课程;选定金融业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这样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内外部统一,提高学生对于财管和金融领域的双重能力驾驭。

参考文献:

[1]欧亿容.高校财务管理与办学效益分析[J].求索,2003(05).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1

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态度

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较高认同感,只有小部分教师表示不太喜欢当信息技术教师(2.3%)。但是,对其专业发展现状表示“比较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教师各占50%,分歧较大。

在专业发展计划方面,仅有初步想法的教师占54.5%,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的教师占一部分(34.1%),还有小部分的教师(11.4%)没有想法。这表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专业发展前景有初步认识,但是在如何使自身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方面缺乏计划性。

在专业发展动力方面,所有教师把“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作为动力之一,大部分教师(78.3%)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动力之一,选择这两项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可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调查显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以外,还承担了一些其他工作,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的管理工作(50%)、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42.9%)、解决全校的计算机故障(40.5%)。其次是校内网的维护(38.1%)、帮助学科教师做课件(38.1%)、行政工作(35.7%)。

2.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最需要的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前沿知识(81.4%)、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67.4%)、教育实践经验知识(55.8%),对教育研究方法(25.6%)、教育理论知识(15.6%)方面的需求不是很大。这表明了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关注能够对他们的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知识,而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不太关注。

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68.2%)、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的能力(65.9%)。可见,信息技术教师首要关注的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更新学科知识等与教学直接相关的能力。其次是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50%的教师提到了这一点。此外,还有教师(38.6%)提到需要提升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说明在实践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科知识需要更新(65.1%),其次是教学过程不易控制(48.8%)、教学理念需要更新(46.5%),相比之下,技术实践能力不足(32.6%)、教学计划难以实现(27.9%)等困难不太突出。因此,如何及时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完善学科内容是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如何控制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是让许多教师感到有压力的事情。

3.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信息技术教师职后教育情况不错。绝大多数教师(95.5%)参加过在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科专业知识(55.2%)和教育教学技能(44.8%)两个方面,均与教师的教学直接相关,但培训中并不涉及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内容。

大部分教师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86.4%),但是近一半的教师(40.9%)只参与过1~2次课题研究,参与科研的机会有限。此外,信息技术教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38.6%的教师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发表过1~2篇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4.1%,发表了3篇以上论文的教师所占比例仅为27.3%。

尽管国内已经建立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网站和论坛,但是,经常浏览网上论坛的教师并不多(27.3%),大部分教师(52.3%)表示会偶尔浏览网上论坛,还有一些教师(20.4%)很少或从不浏览网上论坛。而参与网上交流的教师比例更低,只有极少数教师(6.8%)表示经常参与网上论坛的交流,部分教师(38.6%)偶尔参与,大部分教师(54.6%)很少或从不参与网上论坛的交流。可见,网上论坛在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二、结论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职业价值具有较高认同感,但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分歧较大,在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计划。尽管已有一些学校区分了信息技术教师和电教员、网管员等的岗位职能,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仍要承担机房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造成了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非连贯性[1]。此外,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遍不受重视,边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2],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不强,很难在专业发展方面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规划。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围绕实际教学需要来权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主要关注那些能够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并不强烈,普遍关心如何及时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控制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方面感到困难,希望加强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教师非常渴求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这也许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日新月异,课程标准也一时难以确定,课程内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牵制了教师的大量精力去适应这种变动[3],而很难对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所致。

第三,在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需求,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北京规定中小学教师每5年必须参加一轮在职培训,能够较好满足信息技术教师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但是如何解决教师不关注理论而又希望更新教学理念这样的矛盾、如何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是在职教育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科研的机会和取得的成果有限,不符合强调教师的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等教研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总趋势。此外,网上论坛在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何利用论坛构建知识共同体、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三、建议

1.创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外部环境支持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受到阻滞[4]。学校环境是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外部环境。与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仍然不高[5],甚至有时候连正常的课时都难以保障。在职称评定方面,很多学校将班主任工作定为职称评定的必达项,而信息技术教师却很少有机会担任班主任,这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时难以逾越的障碍。此外,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科研的机会少、承担的工作杂,使他们无法专心钻研教学、深入思考个人的专业发展问题。因此,学校需要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有利环境,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职能,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活动,制定可行的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交流活动。

2.构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

近年来,谋求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6],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贯穿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全过程。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后教育有较好保障,但职前教育非常匮乏。现在,越来越多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始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目前专门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设课程或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职前准备不足,极易造成他们入职阶段的不适应,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的课程。

职后教育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育形式则是职后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已有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仅获得相关知识并不能对他们的专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面向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后教育应该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实践、反思,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抽象的理论讲解,提倡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参与式培训、案例研习等方式,来促进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不受重视,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地位较低,人数较少,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归属感。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由信息技术教师和有关专家组成,他们可以经常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和个人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分享资源,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建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对于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教和学的集体智慧、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归属感和职业效能感、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将大有裨益。

在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基于校本或校际信息技术教研教学组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例如在学校内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学区为单位的定期教学交流活动等,既有一线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交流,也有专家与一线教师的面对面互动。也许,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建立这样的信息技术专业发展共同体,它的重要职责是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支持服务,就像英国所建立的科学学习中心一样,每个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与来自各个学校的教师共同商定所需要的资源和专业发展方案[7]。

此外,教师知识中有许多知识是个体的、不易表达的隐性知识,它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网上论坛、Blog等网络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去反思,将隐性知识显性化[8][9]。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将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联系起来,拓展交流空间,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各类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和鼓励一线教师参与网上的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3]陆永来,王珏.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困顿[J].现代教育技术,2005(6).

[4]王少非.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

[6]张贵新,饶从满.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4).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110―03

1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背景与培养目标分析

1.1 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优化,参与健身逐渐成为一种人们较为普遍的行为,人们对社会体育人才开始关注并提出要求。国内一些高校注意到这一变化,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始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路子。

天津体育学院于1993年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招收该专业专科生,1994年升为本科学制。继天津体育学院之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和一些综合大学都及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财经类院校都相继筹办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作为新增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专业成为体育学的5个基本专业之一。社会体育专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社会体育专业在招生范围和招生人数上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第二大专业。

1.2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的规格,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是源于社会对群众体育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专业是面向群众体育的应用型人才。不少学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够明确,并且成为制约该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学者认为:我们很难界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教学者还是科研者?似乎都不是,而是要培养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的全才。社会体育专业负责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代表当前一种潮流,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超过16个。方向过多不利于专业核心目标的形成,无所不包会导致专业“空心化”。

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就是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综合型专门人才,“群众性体育活动”明确了专业的培养方向,“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说的就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格,因此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领域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人才的培养方式却是灵活多样的。

2 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并且有一定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但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专业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实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全面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竞技体育的中心地位正逐渐让渡于群众体育,而在社会体育内部,体育运动参与正由社会精英向更大范围的大众化体育发展。根据《全民健身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0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要达到35万人,到2010年要达到65万人,而根据我国学者李树怡等人的调查,目前我国每20398人中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0多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能得到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这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计划的“全国城市平均每千名参加锻炼者有1名体育指导员,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社会体育员”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刚要》中规定、“10年内,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人口达总人口40%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而是一份职业。但是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2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过快且招生规模过大

社会体育作为一个专业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成熟都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然而社会体育专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108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虽然我国群众性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毕竟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同于工业产品,简单的大规模生产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国情的制约,社会的接受能力难以承受过多的专门设立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即使在群众体育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志愿者队伍组成。

2.3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的、地域的差异,城乡的、社区的差异,活动人群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的服务对象差异很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围绕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以“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念、中华养身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五门主要课程为基础,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必修课四大类来设置的,因此,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单一,特别是在技术技能培养的课程上,难以培养一专多能技能型的体育人才。

2.4 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实践

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这要求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多参与一些社会调查、组办赛事社区指导等体育活动,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但是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普遍存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3 “技能指导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 体育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

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能力主要是指体育健身咨询指导能力。体育健身咨询指导能力包括:咨询,即介绍与解答常用健身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讲解,即讲解专项动作、方法、作用、特点与原理、动作方法与要领注意事项。组织联系与观察指导、保护帮助与调整。要培养以上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健身概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保健学、运动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来进行。这些课程本身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是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设中,师资力量、场地器械、实验设备方面,完全可以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资源共享。这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有利于两个专业学生的相互沟通,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知识面的扩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3.2 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

竞赛组织是各术科的教学内容。体育系术科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本学科的竞赛组织是非常专业的,因为竞赛组织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教学之余,他们要参与竞技体育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另一个方面,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都是由体育系承担,这就给学生很好的实习机会。除校内的活动以外,校外也有很多竞技体育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市区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篮球赛、市直机关及各系统的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以及各部门、企业的小型赛事,这些都需要组织者。

3.3 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

通过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结构,以及运动系统的机械运动规律,可以结合体育锻炼,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如关节运动幅度和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对肌肉血管形态变化的影响;运动对肌原纤维增生的影响;以及旋转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通过运动生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了解运动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身体状况的生理特点,从而科学地组织、指导体育锻炼,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专业素质课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锻炼身体的运动动作,同时还掌握了体育科学知识,懂得体育过程中的健身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健身指导能力。

3.4 运动损伤处理能力

在运动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医学的学习,以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因为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运动卫生、运动按摩和医疗体育几个部分。运动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进行医学指导;研究影响体育参加者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5 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具有以上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是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必备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基础课的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位地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3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但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幼儿园教师急需加强教研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本文以牙克石乡镇幼儿园为例,以此探讨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样本选择

样本从9所乡镇幼儿园中选取1年以下、2-5年、6-10年、10年教龄以上共抽取67名教师参与调查研究。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研究者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内容一是幼儿教师目前培训情况;二是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67份调查问卷,回收67份,有效率100%。

3.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问题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以封闭式为主。

三、结果分析

1.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较低,学历、职称结构急需提高

乡镇幼儿教师迫切需要进行学历提高教育,职称比例也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考虑。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5.22%;未定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大,占28.4%。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参与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有35.5%“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欠缺的,23%的教师则认为“教育教学技能”是最为不足的;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优选什么的?”问题上,“多参与校本教研”的占47.5%,“多参与高端培训和交流”的占13.3%,而认为是“团队互助成长”的则占20.6%。对“日常教学业务学习的主要形式”的答复中,“浏览学习专业网站和图书”选择最多,达到50.3%,其次是“听评课活动”,仅有7.9%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从以上调查可看到,乡镇幼儿园教师有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但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3.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上相差悬殊

乡镇幼儿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程度相差悬殊。能够经常上网查资料的仅占26.9%,不会发邮件的却占20.8%;城市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对乡镇幼儿教师来说,比较困难,29.8%的人不会制作课件。

4.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表现较单一

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偏低。从数量上来看,虽然有41.8%的教师发表过学术论文,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和教科研课题,但比例太小,远远不能体现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虽然学术论文获奖率很高(59.5%),但获奖级别较低。

5.教师培训质量急需提高

对培训的内容的看法,51%的教师认为“较有针对性,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理论太多,实践内容太少”的占了34%,15%的教师认为“内容重复、分散”。对培训教师的看法上,50.2%的老师认为“讲课内容有指导作用”,认为“理论较强,熟悉幼儿园课程改革”占了18.2%,“理论内容多,实践指导少”的占了29.1%,认为“讲课不生动,内容陈旧”的占了25%。

6.教师培训内容、方法、形式都有待改进

从数据和谈话反馈来看,幼儿教师最重视的就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性,而这正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主旨。在对培训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最受幼儿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是“既有理论讲述又有教学实践活动”,最受欢迎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策略与技能”则是乡镇幼儿教师认为最急需的内容。开放性问题中幼儿教师针对培训部门提出的建议包括:多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内容多实践少理论;重视农村乡镇教师的培训;多组织送教下乡活动;研训形式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等等。

四、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乡镇幼儿园教师未定级的教师比例为28.4%,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另外,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急需改善。幼儿园培训经费很少,专业培训机会少,专业书籍杂志都很少见到。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连上网都难,29.8%的教师不能自己制作普通的多媒体课件,20.8%从不使用EMAIL。在教师培训方面,乡镇幼儿教师只参加当地教学技能、教材培训,基层很少教师能到市区、先进城市学习、观摩。园本培训较多,但由于乡镇幼儿园师资力量所限,园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可能在政策、物质上给予乡镇幼儿教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乡镇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内涵认识,促其主动自觉发展

加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首先要深刻学习明晰幼儿教师的职责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其次要积极参加园本学习,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成为既有特长又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再次要学会观察记录,学会反思,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撰写教育随笔,积累教育素材,进行课题研究,从而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3.建构切实有效的乡镇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乡镇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迫切希望培训内容以专题式为主,切合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式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能够像教材培训那样,理论切合实际,多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尤其能进行现场点评。在培训层次上建立不用层次、不同形式的研训团体,通过互助交流、引领点拨来提高专业水平。

4.加强乡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建设

园本教研体现一个幼儿园的精神内涵。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发展首先需要幼儿园园长进行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精神建设指幼儿园园长要建立和谐向上的教研氛围,鼓励骨干教师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物质建设指要尽可能的给幼儿教师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提供“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观摩机会。其次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注重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幼儿教师的设计活动、反思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