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相关知识实用13篇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1

1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概述

目前对个人的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定义明确且取得共识的概念,很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和认识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个人的知识管理的定义,但有一点看法是相同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有目的和有意识地获取知识,并对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

1.1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

高校采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高校公共需要、政府政策、商品知识、采购技术等许多方面。从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出发,涉及的显性知识主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政府采购政策和法规、市场经济知识、采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法律知识、信息系统知识等等,专业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采购艺术等,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比如,采购合同管理岗位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合同法规、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的监督执行、合同执行程序等等。

隐性知识包括已经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即采购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解决各种难题的经验和隐藏在采购人员大脑中的经验和感觉。隐性知识比较复杂,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它往往体现在执行政府采购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有下列几种能力:(1)调查研究的能力;(2)采购执行能力;(3)奋力开拓、自主创新能力。

1.2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2.1是政府采购发展趋势——电子化采购的需要

电子化政府采购核心内容是打破了传统采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增强采购信息透明度,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便利。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效率还是效益,都会有较大提高,这种采购方式将是今后政府采购发展的方向。电子化政府采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只有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式下政府采购的需要。

1.2.2是部门做出决策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成立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统一归口部门,如:资产管理处、设备管理处等,对个人所在的部门而言,通过个人的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为部门的决策的创新铺平道路。

1.2.3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和提升个人知识的应用程度的需要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进高校采购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质与量,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尝试错误上,使其有效地建立专业自尊和意识,在工作情境中做到游刃有余,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实现更有效的第一线决策。

2 加强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知识获取的途径单一、知识分享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提出的策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首先,要便于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的理解和运用;其次,要能够有助于其提高个人专业的发展;再次,要在此策略运用的基础上使个人知识管理在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中能得到逐步的发展。

2.1个人层面上的策略

个人层面上的策略是基于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立场,以其个人本身可以采取的手段或方法来开展实施的。从个人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管理过程来看,可以将个人知识管理分成个人知识生成管理、个人知识整序和交流管理、个人知识应用管理,针对这三个管理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的管理。

2.1.1积极构建个人知识学习网络

知识获取是知识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个人获取知识的来源有很多,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分析个人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并结合个人求知方法的特点,从方便、经济、有效等角度去考虑如何获取知识,争取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对显性知识,可以从一切以文字、图表、数据等方式记载的载体上获得。而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和复制,不易从现成的表述中获取。因此,善于获取隐性知识是获取知识的关键。隐性知识的传播主要通过人到人的方式,与拥有相应知识的人直接接触实现知识的收集。勤思考、多提问、细观察、及时总结是获取隐性知识的主要方法。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知识:

一是媒体网络。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把与采购工作有关的媒体和互联网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并收集成系统,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二是人际网络。每个人的人际网络都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核心就是尽可能地借助他人的力量,围绕工作领域专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一旦建立,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首先应该对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可以建立一个人物数据库,详细记录有关人员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目前职务、个人专长、参与的采购项目等,以便对其进行充分地了解,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尽快联系到他。人物数据库里的信息不仅仅是高校内部人员的信息,也应该包括高校外部与高校物资采购有密切关系人员的信息,如,领域专家、政府官员、同行、政府招标人员、供应商等。

三是培训。培训是高校采购从业人员迅速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对这类知识不断向纵深方向前进积累。

2.1.2积极对个人知识进行整序并参与知识交流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作为一种知识工作者,每天都要接触、使用到很多知识。如果对自己的知识不善于管理,工作就会紊乱低效,已有的知识储备也会因无序而流失。因此,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学会管理个人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去发现、发掘、总结、归纳、整理各类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显性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为对教学一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个整序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使个人的显性知识更加合理、有序、系统。二是要使个人的隐陛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个人隐l生知识显性化的方式很多,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对采购过程进行反思、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采购典型案例研究等方式,把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规律等成果以资料、论文等文字形式符号化,也可以以语言等方式在组织内交流共享。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个人想要得到他所需的知识,就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与他人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所以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把个人的知识看作私人财富,应主动把自身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共享。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使其以较高的效率实现个人知识的更新,达到“共赢”的局面。

2.1.3在解决问题时应用专业知识资源

知识只有被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不能利用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个人知识管理中知识获取、知识整序和交流共享等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知识的应用。为了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良好的绩效,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积极利用技术手段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利用个人知识系统提供的知识渠道去提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利用相关的知识交流平台与采购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知识,或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高校采购从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其自身认知结构。通过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地运用知识,高校采购从业人员才能够对知识加以完善和分析,去伪存真,得出通过实践检验的知识精华。

2.2组织层面上的策略

2.2.1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使高校采购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需要运用组织学习理论把高校采购队伍及其相应的管理部门构建成学习型组织,促使其不断学习,以适应高校不断变革的要求。构建成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就是要在动态的环境中,以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愿景为基础,个人和组织不断地学习,并运用系统思考,尝试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以改变或转化整个组织行为,增进组织变革和创新,最终达成组织目标。

2.2.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设计满足激励对象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参与动机,使其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一套有效的知识激励机制,在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尤其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知识共享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针对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的特点,参考激励机制模型,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于考虑:一是奖励性激励: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职务晋升、表彰嘉奖等)的有机结合,激励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到知识管理中去。二是惩罚性激励:其核心在于对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知识的考核,通过定期对其考核相关知识,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如:每年年终通过考核和评估的方式,对落后的人员给予减低奖金或者换岗的处理,以此其他采购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为组织的共同愿景而努力。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2

2.1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主要被用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处理和知识的生产与应用,并指导相应的系统开发和技术平台搭建工作,从而能够改进和提高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技能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业已成为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存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增强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公司开展知识管理的外在要求。公司依托国网统一部署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招投标管理统一在ECP平台操作,提供了完善的员工交流与协同工作环境,客观上为公司实施知识管理创造了内在条件。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是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造更高效益的必然趋势。

2.2改善公司采购管理现状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电力企业深入推进物力集约化管理,变革组织构架、优化业务流程,打造集中规范的一体化采购平台,构建统一协同的供应保障体系,物资管理实现了从松散单一到集中统一的转变,规模效益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物力集约化精益管理,需要我们科学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将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做精做细,尤其是要做到采购精益化,提升采购过程标准化、信息化支撑能力,巩固两级集中采购成果,规范采购实施程序,强化采购结果的可追溯性,提高采购综合效益。物资供应公司作为江苏省电力公司的招标机构,肩负着江苏电力每年高达几百亿的物资及服务的采购工作,涉及招标准备、发标、开评标、定标和专家库、档案管理等一系列事宜,是江苏省电力公司精益化采购的具体落实单位。从采购过程的运作特征来看,相关员工都是典型的知识专家,他们所使用的知识是在长期从事采购事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自我思考及与企业外部相关人员的交往中所积聚的隐性知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经验,对采购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运作至关重要,这就对这部分员工及他们的知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知识的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乎到采购工作的运转效率甚至是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构建采购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采购过程知识管理的关键性任务,是改善公司采购管理现状、提高采购管理效率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3采购知识管理内涵

知识管理大师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是“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目前,理论界和工业界对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其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众多企业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从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导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的闭环知识管理。

3.1构建采购知识标准制度

3.1.1规范采购管理文件汇编制度

对物资供应公司成立以来上级部门公开颁布的及本公司的所有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汇编,包括国网采购管理通用制度、国网公司发文通知、国网物资部指导意见、省公司发文等,以及公司领导重要讲话、诊断报告、调研结果、工作方案等,规范化管理采购相关文件的汇编工作。

3.1.2采购程序性文件标准化

依照公司现有的招标采购流程,从招标准备、发标、开标、评标(授标)、定标、合同签订、归档管理等环节入手,对在采购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性采购文档进行梳理;根据实地开展调研、沟通和确认,对其中部分文档进行固化处理,并对部分文档设计、定制通用化的模板,从而实现采购文档标准化。以评标环节为例,通过沟通确认后,对其中涉及的技术评标要点、商务评标要点、评标小结、预评分表、标前澄清函、不良行为处理意见、供应商履约评价、招标文件等文件设计、定制通用化模板,从而将标准化的文档应用于不同物资招标采购中,有效提高招标工作效率。

3.2构建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将采购过程文件标准化后,通过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众多标准化文档的有序管理,实现从文档的创建、修改、存储、分享、版本管理、访问权限控制、文档查询、反复使用到文档的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基于文档生命周期全程管理理论,分析研究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需求,对采购标准化文档进行分类存储,实现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具体地,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文档创建与修改。可通过新建文档、上传文档、文档扫描导入3种形式实现文档创建,并能在线编辑,同时内置常用的文件模板,根据需要调用模板创建文件。

(2)集中存储及合理分类。构建公司文件的集中存储平台,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文档分类,同时与天源招标系统、国网ECP系统实时对接,实现文档的同步调用。

(3)分享功能。与内网办公系统无缝对接,让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分享好的工作方法或经验,在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共同学习机制。

(4)版本控制。保证文档修改后,自动升级为最新版本,且支持对各版本的跟踪、查找、对比、重用处理。同时支持版本号管理,可查看操作人、IP、日志、时间等信息,避免不同版本文件的混淆。

(5)文档审计。完善的系统日志和审计记录,自动记录用户对文档的所有相关操作及操作时间,使得出现问题后有据可寻。

(6)查询管理。知识智能匹配,快速定位,实现对系统中各类文档的高效查询。

(7)权限管理。设置合理的文档操作权限,用户只有被授予正确权限才能获取和处理相应的文档资料。控制到每个文档对象的所有操作,如阅读、拷贝、打印、分发、查看、编辑、截屏等。

3.3完善采购知识管理体系

通过对采购知识标准制度以及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制定与构建,完善采购知识管理体系,使采购流程管理标准化与制度化。

4采购知识管理研究效果

采购知识管理体系建成实施后,公司提高了招标采购全过程工作效率、规范了公司采购过程以及增加了公司的无形资产。通过采购流程标准化、程序性文件格式化等手段,减少了采购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固化采购实施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可控节点,提高了采购全过程的规范性;知识管理支持并激发了公司内部员工、专家以及领导的知识、经验的友好交流与最大挖掘,实现个人及群体所创造的知识资产的复用与共享,达到创建知识库的目的。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3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供应商的数目越多越好,现代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越少越好。

传统的采购是定期交货,现代的采购是及时交货。

传统采购中先设计产品后质询价,现代采购是供应商参与商品设计。

传统采购管理中信息交换是定期的库存较大,现代采购管理的信息交换是及时的,信息较小。

采购人员作为采购活动实施者,其能力素质也颇为重要。首先采购人员应具备如下的知识素质,因为在采购工作中,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不同类型的供货商打交道;另一方面,采购的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且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变化快,为此,采购人员应该具备承担采购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政策、法律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包括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价格政策、专营方向,维护国家与企业利益。

1、市场学知识。了解消费者需要,掌握市场细分策略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知识,才能合理地选择采购商品的品种,从而保证采购的商品适销对路。

2、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知识包括谈判技巧、商品知识(商品功能、用途、成本、品质)、签约的基本知识等,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将有助于与供应商的沟通,能主动进行价值分析,开发新来源或替代品,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

3、社会心理。了解客户的心理活动,把握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自然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数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现代科技知识用于采购过程,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5、文化基础知识。这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文盲是干不好采购工作的。

知识不等于能力,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办好一件事,知识起的作用只有1/4,而能力起的作用占3/4,可见能力更为重要。要干好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同样应具有相应的能力:

1、分析能力。分析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供货商的销售心理,从而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协作能力。采购过程是一个与人协作的过程,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打交道,如与财务部门打交道解决采购资金、报销等问题;与仓储部门打交道,了解库存现状及变化等。另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打交道,如询价、谈判等,采购人员应处理好与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表达能力。采购人员是用语言文字与供应商沟通的,因此,必须做到正确、清晰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如果口齿不清,说话口罗嗦,只会浪费时间,导致交易失败。因此采购人员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4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目前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网站向社会所需购买的产品及服务信息,这使得政府采购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这些网站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在搜索信息时,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做出判断。如何形成政府采购领域的知识库,在Internet海量信息中进行信息的搜索、组织和管理,是一项迫切的需求。就目前而言,要从Internet的非结构化信息中获取知识,并创新知识,还存在难度。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模型,将定义政府采购领域内概念或术语之间的关系,建立本体库,使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成为可能,最终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具科学性,并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能力。

1 相关研究

在知识管理中引入本体的概念,使分布式的、异构的平台之间知识共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将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目前开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针对工作流系统应用在企业知识管理时面临的流程数据难以整合、文件内容词汇关系的不明确及存取控制不便等问题,武凌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工作流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并介绍了其设计及实现机制。该系统以XML作为流程文件交换与存储格式,利用本体论的方法将不同知识领域包含的概念及关联特性整合到工作流程中,并设计了基于角色继承的授权管理机制进行精确的文件存取控制。王英林等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知识处理模板与基于实例推理方法的可重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在该框架中,知识被视为本体概念的对象实例。倪益华等研究了知识管理实施中的关键技术――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示、企业知识的构建、知识的共享和集成,采用Protege2000设计了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为制造企业实现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吴沛,粟湘等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异构特点,描述了本体在知识管理中的相关技术,结合某物流企业的实例提出了知识管理中基于本体集成的框架。

本文将借鉴以上的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政府采购理论,提出面向政府采购的知识管理模型。

2 基于本体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知识管理模型

为了解决目前政府采购网络资源无法有效共享、计算机无法智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Web、本体建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本体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即:网络爬虫、语义标注、知识库、本体库及语义检索。主要流程为:首先通过网络爬虫从Internet上的政府采购网站获取相关的资源或信息,然后由语义标注模块结合本体库对资源或信息进行语义标注,形成知识库。网络用户则可通过语义检索模块结合本体库从知识库中读取相关信息。

以下我们将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功能及实现原理。

网络爬虫的功能是从Internet上获取和政府采购相关的网页,并从这些网页中抽取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信息也是不计其数,如果采用手工的方式采集网络信息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采用网络爬虫的最大好处就在于积极、主动地、根据既定目标获取网络资源。如果自行开发一套网络爬虫,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未必好。本文采用的是一个开源的网络爬虫系统Heritrix。它最大的优点是开源,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需要进行代码修改,并且Hefitrix在全文搜索、可扩展性方面也是相当出色的。在本系统中我们将以浙江政府采购网()为例,使用Heritrix对站点进行分析,抓取主题相关的URL,对目标网页进行一定过滤,建立索引,获取结构化数据和元数据。 本体库的创建是本文模型实现的关键。Gruber给本体进行了最准确的定义:“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从根本上说,本体描述的就是概念或者术语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将政府采购所涉及的内容概括为三种抽象类型进行表达,即概念、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叠加公理定义,形成具有复杂语义关系、支持推理的政府采购本体库。

有了本体库和网络爬虫获取的资源后,我们就可以对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形成政府采购领域的知识库。通过语义标注,计算机将自动识别资源的含义,方便用户检索。语义标注主要是对网页抽取出所需的语义信息,并根据本体库对抽取的信息进行语义标注。以浙江政府采购网为例,我们将根据本体库中定义的概念、概念的属

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对网站中提供的具体的企业、产品、政府部门及其需求之间建立关系。我们也可以把语义标注过程看作是为本体添加实例。在语义标注时,如果采用手工标注的方式,将会非常繁琐,本模型中将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基于Wrapper数据抽取方法,利用HTML网页的结构特性,结合本体库,对资源进行自动标注。

网络用户进行政府采购信息搜索时,语义检索模块能根据本体库分析出用户查询语句中概念的同义及上下位等语义关系,从知识库中获取所需的实例信息。

3 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本体建模

从上文对模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的实现需要用到不少关键技术,其中最为关键是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本体建模。我们将采用本体建模工具Protege创建本体。

本文采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七步法对政府采购领域进行本体构建。第一步,明确我们建立的是政府采购领域的本体。应用该本体的目的是使政府采购能更高效、更科学地为公共需求服务。第二步,考用现有知识本体的可能性。目前面向政府采购的知识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内本体库的创建还没有先例可查。第三步,列出政府采购领域知识本体的重要术语。这一步非常关键,为了使本体能全面地反映政府采购行为,需要列出一个详细的术语清单,此时不必考虑术语的重复及交叉关系。第四步,定义类及类的层次关系。我们将采用自顶向下法,从领域内的最大概念开始,逐步将其细分。在本文中,我们将这些概念归纳为四大类:企业、产品、服务、部门,再根据现实情况对这四大类细分(详见图2、图3)。第五步,定义属性。属性分为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如企业名称、企业电话等可以定义为企业的数据属性,将需要购买定义为对象属性,该属性的主体类为部门,值域为产品和服务。通过属性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类或概念间的同义关系、上下位关系,使得我们在查询网络资源如生产电脑的企业时,系统会将生产计算机的企业信息也返回给用户。原因是在定义本体时,我们将计算机和电脑定义为同义关系。第六步,定义属性的类型、取值范围及值的个数等。第七步,创建实例。我们可以将创建实例理解为对网络爬虫获取的网络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如对某一产品定义生产企业、相关产品、报价、哪些部门需要等语义信息。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5

1.2高质量教材缺乏、教师经验有限

现在各种高职《采购管理》的教材不少,但真正高质量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这些教材有的在教学内容、章节安排上出入较大,有的又是相互抄袭。但这些教材多数不能体现高职教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而真正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偏少。另外《采购管理》课程要求相关任课教师具有较丰富的采购实践经验和采购知识,而现在的任课教师从采购实践中来的少,另外这些老师也去企业采购岗位培训实践的机会,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只能理论为主。

1.3考核方式不科学、不能全面考核学生能力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学生靠记忆课本知识来获取好的考核成绩。但这种方式考核较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等方面。

二、以能力为本的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2.1基于锻炼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多样性

不管怎么样课堂教学仍是高职教育的主课堂,怎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是以能力为本采购课程改革的主要部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参与者,老师是课程引导和组织者。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独立思考,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上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教学方式:①分组合作: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学习讨论、实践实训、采购谈判等教学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在采购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又增加小组学生中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创新、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②项目式教学。在每章或每个教学项目上,根据教学和采购实践设置一些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每个学习实训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较好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锻炼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启发式讨论。在上课知识讲解前,通过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这些问题讨论,在讨论基础上,让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引出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在讨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又加深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④增加实践案例。在采购教学中,怎么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除了实践教学外,增加课堂实践案例分析也不错。可以通过实践案例的查阅、分析、讨论等,就案例中采购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课堂模拟。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情境模拟和过程模拟,如采购谈判模拟、招投标采购模拟等,通过模拟使学生有角色和情境体验,锻炼在适时实地情况下怎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随机应变、团结协作的能力。

2.2增加实训内容和提高教师实践经验

在采购课程教学中,可在部分内容学习完成后,设计一些和实践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课堂老师再指点讲解。通过这些实训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问题,一方面,对现有教师采购管理实践能力加强培养。如可以要求教师在假期参加采购实践,或者有计划地派相关教师到企业采购部门锻炼一定时间,来增加丰富教师采购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企业采购管理部门选聘那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采购人员担任课程兼职教师,让他们与学生进行互动讲座,使学生能从他们那了解一些采购经验。

2.3构建考核学生全面能力为标准的考核方法

因为以前以试卷分为主的考核方式较单一,因此需构建考核学生全面能力为标准的考核方法。对于《采购管理》课程的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对采购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外,另外也要考核学生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上,学生本身能力提升怎么样。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总评成绩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期末试卷成绩,可占50%左右;二是实训项目成绩,可占30%左右;三是平时表现成绩,可占20%左右。在期末试卷中的考核内容应该增加一些灵活的分析题和案例题。平时表现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发言分析、分析报告作业、情境训练的表现等。这样除了考查学生的一些理论掌握情况外,更注重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锻炼和激发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采购实践中。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6

1 设备采购管理的现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的种类与采购渠道变得更复杂、更多样。设备的品质与价格是各医院对采购的最基本要求,但采购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尚未得到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各医院普遍存在采购人员数量紧缺、学历和职称较低、采购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应法律法规缺乏等问题,甚至很多设备的采购工作不能做到真正的采、管分离[2]。

2 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

2.1 熟练掌握法律法规

多数医院的采购人员不具备过硬的专业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采购技术和能力及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熟练掌握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法》《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避免在采购活动中不按流程随意操作而导致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2.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任何职业都具有特定的职业责任与义务,作为医院大量资金流动的高风险部门,采购部门需要良好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兼备的职员。采购人员应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爱岗敬业,爱院如家,为医院争取更优质、更实恵的设备资源;同时,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工作中遵守道德和法律原则及采购的相关规定[3];此外,应秉持工作原则,坚守采购职业底线,做到廉洁公正、公开公平地选择设备供应商,为临床购置性价比高的产品[4]。

2.3 掌握专业技能

2.3.1 了解医学知识

近年来,医疗设备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品种逐渐增多、功能逐渐增强,为此,采购人员必须加强必要的医学及临床相关等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与临床医师沟通,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医学知识的相关性、在治疗方面的特异性等,避免盲目选购设备。

2.3.2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大力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这意味着采购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掌握行业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5]:(1)需熟悉采购制度流程及常规的技能手段等,重点把控招标需求、招标文件制作、评标标准拟定、供应商资质审核、采购评审、合同签订及产品质量验收等环节;(2)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医疗设备展会、产品介绍、考察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收集设备采购市场信息,了解设备的基本功能、用途、相关配置、成本等,为购置设备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6],以便与供应商进行深入的产品专业交流,规避高价或低质量设备的购置,为医院快速获取性价比高的医疗资源。此外,科室应开展每周科室例会及每月业务学习,通过交流经验、分析典型案例,及时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加强科室人员专业知识的储备,尽快落实下一步工作计划。

2.4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客观准确地做出采购决策的前提,以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收集并整合现有市场的信息,综合数据分析市场情况,为采购奠定基础。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通过网络查找、电话询问、同行数据交换等方式了解拟购设备在目前市场上的情况,如设备厂商信息、市场占有情况、性能、优势等;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与临床使用者协商交流,并约定时间组织各供应商到医院阐述产品参数及报价,让临床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能与特点,确保购置到符合临床需求、性价比高的产品。

2.5 具备专业的沟通及谈判技巧

2.5.1 沟通技巧

因采购部门采购业务范围广且烦琐,所以要求采购人员谨慎对待采购各环节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在采购前,要主动与各个使用科室作初步沟通,及时了解真实使用需求,宣讲采购管理规定,适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了解各临床科室对设备的使用需求、配置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研,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设置合理的参数;及时向领导汇报采购情况,简洁明了陈述临床需求及采购部的观点,以获得领导的理解支持,更好地推进采购工作。

2.5.2 谈判技巧

谈判既是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也是沟通、合作的过程,应努力提升自己的采购技能和谈判技巧:在谈判前,应做好同类产品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等信息,做好成本分析等工作,待准备充分后再与供应商商谈;谈判时,合理运用谈判技巧,灵活抓住对方的语言、思维逻辑等漏洞,辩驳其观点,但是亦需要兼顾对方的利益诉求,换位思考,避免使谈判陷入僵局。

3 小结

采购部门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肩负院内设备采购的重任,设备采购是医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而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采购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求其须以细致谨慎的态度,清廉公正的原则,科学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妙玲,干峰,曹蔚玮,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大型设备采购的管理创新[J].现代医院,2018,18(9):1279-1282.

[2]魏安海,张和华,李姝颖,等.医学装备采购管理人员从业现状分析与能力提升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133-135.

[3]张颖冬,马俊,孙忠河,等.医疗设备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32-34,24.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17

《采购和供应管理》是高等学校等国内外物流管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可满足物流企业、生产制造流或通企业物流部门对采购管理人才在采购岗位上任职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及作用”、“采购与供应战略的制定”、“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采购计划制定与采购预算确定”、“采购定价与合同”、“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技术”、“采购绩效的评估”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能;了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通过模块实训掌握采购业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采购管理的基础知识、采购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方法及流程,例如如何管理采购订单,如何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如何对采购物料进行验收等,紧跟时代的变化,汲取最新的采购理念、采购方式,不断创新,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相关实践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是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以及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些想法实践教学改革和经验。

1课程教学过程的问题

1.1《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严重缺乏实践环节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物流专业的课堂教学。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物流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物流等物流设施不足、缺乏教学软件,校园训练场馆,缺乏校外实践基地,等等,由于足够低学生的感性认识、技能和间接影响物流传授理论知识。采购和供应管理而言,本课程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计算机操作电子商务物流采购和供应,并让学生一些材料采购网站,熟悉材料采购与供应的过程实践等内容,但许多高职院校通常只强调课程的解释理论,教学既不提供软件,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实践外,传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1.2仅通过案例讨论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采购和供应管理与其他课程的案例是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案例的特点也是在一定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情况需要进一步讨论,学生没有实际工程背景或企业与感性知识,案例讨论因此很难真正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其他的直接引用外国教材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对我国企业非常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纸上谈兵,或者是无聊。

1.3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实训方面,教学实施存在困难,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实训教学效果很不好。

2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采购管理的实际工作,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给出工作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完成此任务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检验――调整工作方法――完成任务。

2.2建立企业案例资源库

收集当前国内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学生分组通过案例讨论,结合采购理论知识研究分析案例,体会采购理论知识的应用。

2.3考核实践分析能力

应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的实践,特别鼓励创新研究和应用的学生和学生的综合评价的能力。

2.4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兼职教师讲座老师的学校和企业结合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工作,平时测试,实验培训,物流竞争,实地考察和评估,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采购需求分析”项目,“采购价格管理”项目 ,“供应商管理”项目,“招投标采购”项目 ,“电子采购”项目,“采购绩效管理”项目。

通过“采购需求分析” 实训目,学生掌握掌握如何进行采购需要量的确定,了解如何开展采购调查,掌握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采购价格管理”项目作为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采购工作中进行询价、报价和议价,能够确保采购谈判的成功。

通过“供应商管理”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供应商的寻找、评价、选择和关系管理(CRM),理解和掌握供应商资格的概念的内涵,供应商认证的企业流程的灵活运用,系统掌握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决策和方法。

“招投标采购”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组织企业的招投标采购,对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掌握采购招投标监督中,评标、开标的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采购监督采购质量的流程控制。

通过“电子采购”项目的实训,学生掌握掌握电子商务采购的步骤与方法。

“采购绩效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制定科学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对采购的风险,为有效的管理工作,采购系统控制性能评价标准,掌握如何采购采购绩效评估和反馈。

4模拟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采购业务综合实训是通过在校模拟实习,使学生熟悉整个采购、销售、储存和运输环节,掌握商品采购业务全过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包括采购业务核算、开具发票及支票、签订合同及采购业务执行等具体实训内容。把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公司,每个公司5-6人,假定这些公司是开展经贸业务或生产制造的经济实体,在法律上具有法人地位。各公司采购经理根据用户求购价格计算采购保本价格,然后去对应公司查看购买产品的挂牌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选择适合的供应商,确定合适的成交价格,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代表公司法人与之签订购销合同,合同签订之后,采购员代表公司财务会计向销货方开具转帐支票,将符合用户价格要求的产品订购进来,并收取对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当日交易结束后,完成采购日报表。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8

为了实现高效廉价质优的采购目标,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立统一集中有序的采购市场,完善物资采购机制,形成批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规范采购行为,维护企业利益,确保供应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采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单位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忙于采购日常事务,往往忽视了监督和管理,这对采购工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做好采购工作必须重视采购监管的作用,把握好监管重点,服务于单位采购大局,确保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腐败。

物资采购部门依据实际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分月计划、季度计划、全年计划、),递交审计部门备案;对于特别重大的采购项目,须先到审计部信用风险管理室办理审批手续。审计部信用风险管理室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另行组织市场调查。

二、采购信息的整理、后期的分析

档案保存好,采购信息应都留下来了。有不少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采购管理存在问题,但苦于无力改进或来不及改进,于是要求相关人员把所有和采购相关的记录、文件统统存档,以待具备条件时分析信息、改进工作。

物资采购应建立考评机制,因此,应将采购物资的计划价格、实际价格、质量、供应商以及物资使用后的实际性价比等详细记录,整理规范,建立评价等级制度,以备采购管理者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更有利的决策。

可见,采购工作过程管理的改进和采购信息的收集是相互影响的,要改进采购管理还是要及早,想把资料先存下来等有条件了再谈改进,往往是到了想起改进采购管理的时候,相关的信息缺失就已经很严重了。

三、采购人员具备的采购知识、能力和素质

采购管理中,采购人员的各项能力、采购知识和素质在采购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作为采购人员除具备这些能力外,还要具有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加于管理,不断提高。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下,降低采购成本。

1.分析能力。由于采购员常常面临许多不同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假如物料规格、品种购买决策、何者为企业所能接受的价格、物料如何运输与储存、如果管理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回应。因此,采购员应具备使用分析工具的技巧,并能针对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决策。首先,采购支出是构成企业制造成本的主要部分,因采购员必须具有成本意识,精打细算,锱铢必争,不可“大而化之”其实必须具有“成本效益”观念,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不可花一分冤枉钱,买品质不好或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随时投入与回报加以比较。此外对报价单的内容,应有分析的技巧,不可以“总价”比较,必须在相同的基础上,逐项加以剖析判断。

2.预测能力。在现代动态经济环境下,物料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数量是经常调整变动的,采购员应能依据各种产销资料,判断货源是否充裕;通过与供应商的接触,从其“销售”的态度,揣摩物料可能供应的情况;从物料价格的涨跌,推断采购成本受影响的幅度有多大。总之,采购员必须开阔视野,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对物料未来供应的趋势能有预测能力。

3.表达能力。采购员无论是用语言还是用文字与供应商沟通,都必须正确、清晰表达采购的各种条件,例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避免语言含混,滋生误解。面对忙碌的采购工作必须使采购人员具备“长话短说、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以免浪费时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争取采购条件,更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4.专业知识。采购员所具备专业知识应能符合采购工作的需要,无论是采购哪一种物料,都必须要对其所欲采购的标的物有基本的认识。一些采购员认为,采购员不是搞研究开发的,而且往往有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物品管理人员的协助,故不需掌握太多的专业知识,这样就会在与供应商沟通时因为专业不熟,而陷于被动。

四、采购员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

廉洁:采购员所处理的订单与钞票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难免被唯利是图的供应商所包围。无论是威迫还是利诱,采购员都必须廉洁,维持“平常心”,“不动心”否则以牺牲公司权益,图利他人或自己,终将误人误己。“重利忘义”的人,是难以胜任采购工作的。

敬业精神:“缺货或断货”实为采购人员最大的失职。固然造成或短缺的原因很多,若采购人员能有“舍我其谁”的态度,高度负责采购所需的物料,则企业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9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10

一、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现存法律问题

1.政府采购法定主体业务水平不高

政府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政策进行指导,波及社会面广,进行采购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总之政府采购涉及方方面面。我国的政府采购活动刚刚起步,采购主体业务水平不高,缺少专业人才,不仅体现在数量少,而且素质不是很高。美国拥有完整的采购团队,拥有高素质人才,而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处于空白,甚至在某些省份采购人员少之又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采购工作的人员对采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在我国的采购活动中,通常会出现采购方式不得当、方法不科学、采购水平低下等问题。

2.法定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

政府规模导致政府采购量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支出计划的制订较宏观,不够详细,即使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府采购进行指导,但因其规范条款过于拘谨,无法有效处理现实中违反采购计划的行为;部门专业采购人员不足,现有人员素质同工作不适应;无法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导致权利滥用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成本增加等。在各种不同的体系中,公众―国家―采购人员三个基本要素形成的链条之中,因为链条层次过多,需要对各层面进行同时监督,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督系统繁杂,从而使监督系统运行成本增加、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

3.政府采购的信息管理滞后

我国电子政府采购建设的初期,主要是简单的政府采购信息上网及搭建地区性质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以方便供应商了解政府采购意向等信息。这一阶段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政府网络采购,而只是通过单向的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化采购的模型,为下一步供应商数据库的建立、对外交互式网络电子平台的建立及政府系统内部采购信息交互网络电子平台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本世纪后,政府采购规模的飞速增长和交互式网络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网络采购成为可能。2001年1月18日,厦门市开通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该网站是国内第一个政府“网络采购”的站点。自2001年厦门市建成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采购网络系统,2002年9月28日开通的“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了政府采购信息栏目,转载上海政府采购网刊登的政府采购信息和公告,并实现与上海政府采购网的链接,扩大了上海政府采购网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在网络上注册的域名和站点的数量都大幅增加,但与已经将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美国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在信息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4.政府采购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为使政府采购活动能顺利进行,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府采购保障机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台规范,包含必要的财政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的监督等方面。在国家政府采购的财政计划方面,我国存在编报预算敷衍塞责,凭空想象采购项目;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相关法规难落实;预算审批程序烦琐拖拉,单位项目资金难以保障;个别单位违规购置,造成财政预算超支等问题。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我国存在着人为参与过多影响采购人员的判定、缺少法定的供应商竞标条款、国字头供应商竞争意识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在采购的监督方面,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监督点分布不均、财政部门的监管缺乏公开化、其他部门的监管在政府采购监督体系中的辅作用不明显等不规范问题。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策略

1.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多种目标,才能使采购科学化。这就不仅需要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还需要培训能够掌握熟练的采购技术、熟悉采购法律制度、具有较高职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更需要良好的政府采购从业团队的组建、发展、竞争机制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制度。

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全面建立培训体制。明确培训的主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形成定期培训、考核和优胜劣汰的培训制度体系。培训对象要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采购操作人员、评审专家采购人和供应商。通过系统培训,采购人能够完全熟悉政府采购法、商品知识、预算编制技术等,供应商则要求掌握政府采购的法律要求、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这样才能使采购双方在彼此熟悉和了解中完成整个采购程序。第二,建立岗位责任和执业资格制度。要建立一套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这样才有利于推进政府采购职业化。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和执业资格制度,才能形成特定的职业规范。

2.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弊端,使得政府采购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此,我们必须规范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度。(1)完善可供指导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时应实行管采分开,明确职责,单独设立集中采购部门。实行采、管分开制,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调好分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2)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组织和监管。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机构完由财政部门一家构成。本级财政部门拥有各级国库款项的支配权。这就使得政府采购的拨款和审批归于一家,权利集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使得管理、采购不能得到分离。这样的形式也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建立有效的采购形式,为此,可以考虑专门成立一个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的部门,该部门归属于财政部门,但它的人员构成要来自多个政府机构,应该包含财政部、商务部、建设部、审计署等有可能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系的相关部门。该部门的成员代表着各自机构的意见,但也不是要它成为一个讨论不同意见的部门,在有分歧的时候也能形成最终一致的意见。(3)推行政府采购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只有经济、效益、管理三方共同作用,政府采购部门才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投入、最高的效率提供被指定数量和要求的货物、工程或服务,才能取得最好的效益。对于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应多借鉴西方经济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

电子化政府采购是全球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电子化政府采购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是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必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1)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规章,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制定科学规范的采购制度、规章和标准,以确保政府采购规则、程序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并引导企业按照政府电子采购的标准进行规范化采购和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规范发展,真正发挥政府采购的功能。(2)精心准备,统一管理,加快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网络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并在条件成熟地区广泛推广,在试点过程中,还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有大局意识,从小问题上看到大隐患,为大规模网络采购的发展作好准备。(3)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基础数据库。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基础数据库主要有评审市场信息库(包括供应商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合同管理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4)制定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传统法律法规,使之适应电子化相关要求;尽快出台与电子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采购流程使电子化交易行为合法化;做好电子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4.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

政府采购虽然由政府采购主体(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政府采购客体(货物、工程和服务)构成,由国家财政部门主抓落实,但归根结底其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民众的实际需求所以在政府采购活动的进行中,不能忽略民众参与的重要性。一方面,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来自各税收部门,间接来自于全国人民;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政府采购部门,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民众。所以,在政府采购的网络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和建议权。根据我国不能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地域相匹配规模的民众意见站,定时、定期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并建立民众参与联系站、意见信箱,制定政府采购部门的专职人员整理、传达民众意见,更好地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良性建设。

三、结论及立法建议

本文在对政府采购、政府应急采购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现存问题,如政府采购主体业务水平不高、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政府采购信息的方法滞后、政府采购的保障机制不规范等;其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策略,包括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几个方面,为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针对本文分析,笔者大胆提出立法建议:以国务院为主体,制定全国性的行政法规,明确应急政府采购行为的主体资格、采购范围、采购流程、采购过程中的责任监督以及后期审计、报备、档案留存等相关问题。同时,以立法的方式引入信息化网络办公平台的建设,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才,以实现政府采购的多种目标。将应急采购制度流程化审批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基础数据库,规范电子采购流程,使电子化交易行为合法化。

参考文献:

[1] 吕增辉.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问题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

[2] 曲星蓓.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 任昶斌.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D].太原:山西大学,2012.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11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变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本,企业更加注重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和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知识资源却越来越分散到全球的不同区位,知识的有限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国际采购作为企业间关系网络的一个分支,对知识共享有重要的加强和促进作用,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新视角和新观点,给企业带来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全球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国际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与国际采购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构建竞争优势。

本文是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采购这支具体的网络关系形成出发,研究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二、相关文献和理论回顾

1.知识共享

目前,对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外部获取和企业内部交流两个方面入手。相应的研究有:陈剑峰等提出集群内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是技术创新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刘敏,徐凯等指出企业应该将资源获取建立在外部价值网络上,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gao认为,对于不复杂的创新,可以通过外部获取可以避免自身开发与结果的不确定性。konght和zander指出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获取的外部技术和新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储备,降低企业自身技术研发的成本负担,有效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

2.国际采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采购就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monczka和trent把国际采购定义为战略进化的最终阶段;在考虑是否采用国际采购时,monczka,trent 和nassimbeni等学者是以产品的购买价格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handfield等将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如较长时间的前置时间、运输成本、关税以及文化差异和交流问题;weber et al考虑了净价格、质量、服务和灵活性;das和handfield等讨论了国际采购的实时性和不相容性;matthias holweg , andreas reichhart等学者将国际采购影响因素归纳为静态成本、动态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通过建立总成本模型加以计算。

三、通过文献和理论回顾推出的结论

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本文的研究,将影响国际采购的因素重新划分:损失因素,得益因素和宏观条件。损失因素是指进行国际采购可能的弊端,包括采购的运输成本、关税、及时性、文化差异、交流问题以及服务等;得益因素是指国际采购相对于国内采购的优势因素,包括低成本的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稀缺资源等;宏观条件是除损失因素和得益因素以外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包括采购方的全球态度战略,在全球立足的可能性,获得国际竞争等以及供应方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政治经济环境等。

1.损失因素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影响国际采购的损失因素,会让采购商在采购过程中有形或无形地增加采购的成本和风险,会对采购商的决策产生消极的影响,往往由于考虑到这些因素,致使采购商拒绝与国外供应商合作,而选择与当地供应商合作

结论1:损失因素与知识共享是负相关的

2.得益因素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企业出于对得益因素的考虑,才加强了进行国际采购的决心和信心,于是积极地与国际供应商联系和合作,加强企业间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结论2:得益因素与知识共享是正相关的

3.宏观条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很多时候,即使是进行国际采购的损失因素大于得益因素,即企业面临着成本和风险的增加,企业也会进行国际采购,主要原因就是宏观条件的影响,如企业制定全球战略,想在某一地区开发新市场,就通过国际采购加强对这一地区的了解和在这一地区的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宏观条件对企业间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知识共享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3:宏观条件与知识共享是正相关的

4.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由于竞争压力不断提高,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积累相应的创新需要的知识,并且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企业要想构建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外部学习,加强对知识的外部获取和整合,从而实现知识积累,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知识获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生产机会”,而知识共享又为知识的外部获取提供了一条便捷而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知识共享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结论4.1:知识共享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是正相关的

结论4.2:知识共享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是正相关的

四、建议和结论

1.重视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与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国际采购与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知识共享,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所以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重视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并且要根据国际企业采购考虑的因素,增强得益成本的作用,削弱损失成本的影响,并改善国际采购的相对应的宏观条件,积极主动的自我更新和创新,来增加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承接更多的国际采购,促进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2.加强与国际公司的合作,积极构建关系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越来越分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分散在国际化大企业之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参与国际采购的相关活动,积极构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促进有效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形成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知识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3.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要积极的获取,吸收,并进行自主创新,实现真正的企业创新

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较之于国外大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现在的企业创新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符合采购方的要求和需求,达成长期的采购合作关系,就必须重视知识要素的积累,进行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品升级,使我国的产品或服务由产业链的中端向两端攀升,即由贴牌生产(oem)向研发与自主设计制造(odm)、研发专利技术和国际贸易、自主品牌制造(obm)转移。

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和国际采购等相关文献和理论的研究,分析和归纳了国际采购影响因素,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对我国企业如何根据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以加强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在知识共享的关系网络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构建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篇13

3.招投标机制不健全。政府采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环境中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物有所值。但是,由于受专业知识的局限和多方因素的制约,目前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仅仅停留在运作的初期,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管理措施,各项招投标活动运作效益低,监督乏力,与统一、严谨、细致、规范、高效的招投标要求相差很远,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统一的招投标管理模式;二是专家评委库人员空缺;三是招投标主体不明确;四是政府采购招投标主体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在具体的操作中,运作机制不透明、“暗中指定”的虚假招标时有发生。全国首例政府采购案——浙江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状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招标采购侵权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4.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即政府采购监督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内容、监督措施及其相互制约机制。政府采购区别于以往分散采购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政府采购工作的每一个层次、阶段和环节,都有其明确规范的职责分工和操作程序,都应受到相关监督主体的跟踪监督。只有接受明确的、系统的监督,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导致财政部门整天忙于政府采购的事务性操作,而放松了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性支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采购的起步阶段,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随着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和大规模推开,这种“政事不分”的做法应该得到规范。

5.网络设施差,市场滞后。最能体现政府采购效益的应该是网络采购。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信息设施差,严重制约了网络市场建设,有些日常采购还需要通过零售市场进行,这样便导致政府采购存在许多潜在的隐患,如“关系采购”和“地方保护”等,直接阻碍着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

6.政府采购队伍专业人才缺乏。政府采购是一项集政策性、知识性、全面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全新的财政发展,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只有懂得财经、科技含量高的网络工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市场操作的技能,以及招投标的有关法定程序和文件规定,才能切实履行好政府采购职能,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采购效益。然而,各地在成立政府采购机构时,人员配备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或者受人员编制的约束,往往都是在财政内部调剂产生,这些人员除能够熟练掌握财经知识外,对其他行业管理知识和高新产品专业技术知之甚少,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益和运作质量。

二、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

1.理顺机构,界定职能。设置政府采购机构时,应遵循管理职能与采购事务分开的原则,建立一个梯级式的管理层和机构模式,做到既要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要有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根据新颁布的《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开展政府采购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第一要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按梯级式管理模式,政府采购应成立以分管财贸的领导为组长,财政、审计、监察、技术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下设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政府采购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操作办法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预算的审查、采购计划的下达和各项制度规章的督办落实等。第二,设置政府采购事务机构。根据我国国情,成立一个专门的政府采购中心或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政府采购中心的关系是一级委托关系。

2.试编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采购约束。政府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预算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是为财政部门在审核下一年度同类预算提供的准确参考依据。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仅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且能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日益临近,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迫在眉睫,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政府采购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一般不做大的修改和调整,以维护政府采购预算的严肃性,政府采购的范围很广,品目繁杂,在预算编制改革的起步阶段,要全部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实施能力方面考虑,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抓大放小,同时,整个编制程序要简单易行,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3.建立完善的招投标机制,提高政府采购效益。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之一,大力推广招投标制度,对于规范政府采购市场交易,促进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提高政府采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应按照《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程序和运作规则,将招投标活动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第一,强制推行招投标制度。各级政府必须强制推行公开招标方式,在广泛范围内开展竞争采购。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招投标采购的监督和管理。第二,正确选择招投标方式和运作规程。不论采取哪种招投标形式,其运作规程必须严谨、细致、规范、科学,同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自觉接受监察、公证机关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监督。第三,建立和完善专家评委库。由于政府采购招投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水平较高,建立和完善专家评委库是搞好招投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评委的选定不能受区域的限制,尽可能放宽视野,选配一些专业素质高,又有实际经验的人员进入政府采购专家评委库,使其政府采购招投标逐步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水准的运作体系,真正体现招投标的合法性及权威性,更好地发挥阳光交易作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