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安全规程实用13篇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

赵铁锤:《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为目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煤矿生产、建设活动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和依据,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现行《规程》是在原《煤矿安全规程》、《小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露天煤矿)三部规程的基础上于、两次修订而成。为了提高《规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建立了《规程》及时修订工作机制,自1月1日施行以来,先后于和针对个别条款了进行了两次修订,共修订了六条。第一次修订是吸取放顶煤开采多次发生事故的教训,严格了放顶煤开采的管理;第二次修订是针对煤矿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供电安全和局部通风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对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类似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现行《规程》相关条款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促进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记者:本次《规程》部分条款修订有何重要意义?

赵铁锤:本次修订《规程》,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有效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这次修订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赵铁锤:本次修订只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修订。修订过程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实际。本次修订主要针对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对《规程》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

二是体现先进。《规程》的修订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兴安,促进生产安全。

三是保持稳定。《规程》修订后的总体结构保持不变,不增删章节、条数,也不打乱各条的顺序。

四是相互衔接。《规程》的修订与已经施行标准相衔接,如注重了与已实施的防治瓦斯突出、防治水规定相互衔接。

记者: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铁锤:本次修订集中在合理集中生产,严格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专用排瓦斯巷管理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防治等方面,共涉及14条。主要内容有:

1.明确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的规定。

为严格控制同一采区工作面个数,明确规定“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同时要求“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避免工作面数量过多、通风系统不可靠,引发事故。

2.严格了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措施。

一是为了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工作,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取消了《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最高允许浓度可以放宽到1.5%的规定,统一适用最高瓦斯浓度1.0%的上限规定。

二是对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提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明确规定了专用排瓦斯巷必须是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之外单独设置,并编制专门设计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同时,将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的瓦斯浓度上限由1.5%的规定降到1.0%。

3.明确了低浓度瓦斯利用的规定。

根据总局已的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的相关标准,将原《规程》中关于“利用瓦斯时,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的规定修改为:“抽采的瓦斯浓度低于30%时,不得作为燃气直接燃烧;用于内燃机发电或作其他用途时,瓦斯的利用、输送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取消了对低浓度瓦斯用于内燃机发电及低浓度瓦斯浓缩后再利用的限制。

4.严格了突出矿井鉴定 工作的管理。

为解决一些矿井应当开展突出矿井鉴定但不及时开展鉴定的问题,修订后的《规程》一百七十六条明确要求,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明确要求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的矿井应当立即开展突出矿井鉴定,取消了突出矿井可以经鉴定机构确认后摘帽的内容;严格了突出矿井审批管理,要求矿井将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并吸取震动爆破易引发突出事故的教训,取消了震动爆破防突措施相关内容。

5.完善了防治水的相关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煤矿防治水管理措施进行了完善。一是要求煤矿企业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二是根据我国潜水泵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井下防水闸门的设置要求作了修改,规定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可以用专门潜水泵代替防水闸门。三是新增加了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相关管理要求。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规程》?

赵铁锤:新修订的《规程》部分条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2

针对这一现象,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对煤矿同一采区工作面个数进行了严格控制,明确规定:“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同时要求:“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这些规定可避免因工作面数量过多、通风系统不可靠而引发事故。

部分区域瓦斯浓度上限降到1.0%

瓦斯特指各种可燃气体,其中的煤层气就是人们熟知的煤矿瓦斯。因其可燃性,自人类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以来,煤矿瓦斯就被视为对煤矿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可怕气体,曾经导致了无数起矿毁人亡的事故。

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取消了原来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最高允许瓦斯浓度可以放宽到1.5%的规定,统一适用最高瓦斯浓度1.0%的上限规定。

同时,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将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的瓦斯浓度上限规定也由1.5%降到了1.0%,并规定专用排瓦斯巷必须是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之外单独设置,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

取消突出矿井可经鉴定“摘帽”的内容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往往会造成人员窒息,甚至引发爆炸,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事故类型。

为解决一些矿井应当开展突出矿井鉴定但不及时开展鉴定的问题,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此外,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的矿井应当立即开展突出矿井鉴定,取消了突出矿井可以经鉴定机构确认后摘帽的内容。

暴雨威胁矿井安全必须立即停产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3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和依法监管,再由煤矿企业负责执行和开展,社会群众对煤矿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广泛的支持。我国设有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是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进行依法监管的部门,为了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管作用,特别是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特设有三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省、市、县煤监局。有的煤矿企业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在企业内部还专门设置了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安监处或者是安监科,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随着近几年矿难的不断发生,煤矿企业也十分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数量众多,安全水平低

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整顿力度,相继对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是环境、条件较差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关闭或者整改的处理,煤矿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的基数较大,因此煤矿数量依然是众多。有的中小型煤矿中的机械设备很落后,系统也很陈旧,大多是大型正规煤矿企业已经淘汰了的,但是在中小型煤矿企业中,依然使用较为传统和原始的方法进行煤矿的生产活动,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存在。我国地大物博,煤炭的储量较大,大多数都是使用矿井进行煤矿的开采,矿井中煤矿的生产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因素,例如瓦斯、水、火、煤尘等,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2.2 忽视安全,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的国家安全监察部门一直都很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一再要求煤矿企业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但是还是被很多煤矿企业忽视掉,还是依然使用20世纪八九十时期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煤矿生产技术更是大大落后,机械设备的老化程度严重,矿井中对于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较差,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这就导致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2.3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都不重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在煤矿企业的文件可口头表达上表现出来,以应付国家安全管理监察部门的检查,并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制定的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就没有真正落实下去。而在有的煤矿企业中,煤矿企业的领导一味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的提高煤矿开采的生产效率,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也在所不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一直居高不下,三违现象更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生产。

2.4 煤矿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差

煤矿企业相较于其它的行业而言,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较差,且劳动的强度较大,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中,专业的人员数量较少,特别是煤矿开采的一线中,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占到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数量的90%以上,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因此更谈不上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的含量了,自我保护意识严重缺失。有的煤矿企业中连供生产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的场所都不存在,因此没有对新聘的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就直接上岗,煤矿开采人员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煤矿的生产环节,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5 煤矿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

很多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绩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依然还有由于煤矿企业中的个别领导不重视、不理解,到目前为止,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型人才存在,因此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还只是涉及到煤矿企业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将煤矿安全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的范畴,对绩效考核进行操作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依据使用,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的操作行为还不贵发,导致煤矿企业中的绩效可贺和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 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遵守规程,依法管理

在煤矿生产中实行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杜绝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遵守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程,依法进行煤炭企业的管理,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证明,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中的要求,就能够有效的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如果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不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忽视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煤矿企业中的生产活动中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就之前我国煤矿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来看,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不遵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程有关。因此,为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煤矿企业制定的与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制度进行煤矿生产,依法进行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3.2 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开采人员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在矿井中的安全生产,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并将对自己负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严禁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

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开采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从而促使操作人员的行为符合机械设备操作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处在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对企业安全管理之中,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做好前期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目前我国政府选择扶持大型的煤炭企业发展,而大型煤炭企业也已经转型完成,变成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对附近存在的小煤矿实行兼并、租赁、收购等形式的合并,估计中小型的煤矿企业快要消失完毕了。并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省,并与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建议相结合,以找出最适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存在,从而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

3.3 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和创新

(1)改造支护设备

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少不了使用支护设备,通常情况下,在巷道中的推移、支承、降架等操作都要求支架要一直都保持在支承的状态,支架在通过带压进行移动时,要防止巷道的围岩中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保证巷道围岩具备完整性。支护设备在替柱和挑梁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远距离的控制,不仅满足了巷道顶板支护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2)引进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材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保证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大量引起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要不断对矿井生产中使用的排水系统进行更新,以保证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将矿井中产生的水,及时的排出去,减少矿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在保证煤矿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生产工艺的创新

可以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对这一个巷道进行两个作用的使用,也就是将运输巷道与矿井的主运输巷道进行平交的处理,并与回风巷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煤矿开采区域进行再次的使用,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能力,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量。

3.4 完善制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1)制定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并将安全管理的质量纳入年终奖的核算、新型工业化的考核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之中,严格按照奖惩措施执行,从而在煤矿企业内部塑造安全生产的文化,发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将整体大的责任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紧密相连,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制定有效措施,监督到位

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完善煤矿企业中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并对安全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意识,保障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安监人员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存在着安全隐患或者是三违行为,则必须对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的排除,并给与经济上的处罚,并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处罚,严重时可以对其进行撤职处理,以保证让部门长记性,在以后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将安全事故消除掉。

3.5 发掘安全潜力,创新管理思路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具有极其明显的行业特点,但是在复杂中有带着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煤矿企业中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掘煤炭企业的安全潜力,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制定与时俱进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而且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思想进行教育,以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消除侥幸心理的存在,帮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长时间的坚持,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矿开采方针牢牢灌输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并在煤矿的实际开采中体现出来,从而降低煤矿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贤波.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矛盾及对策[J].云南煤炭,2013(01).

[2]李小欧.基于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素”研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24).

[3]赵福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35).

[4]陶水平.浅论增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5]衣子.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监察执法水平 福建煤监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J].安全与健康,2013(03).

[6]史松伟.浅谈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09).

[7]高宇,柴然,.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化工贸易,2013(01).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4

技术管理及变革应用,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煤矿事故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物的不安全因素)或某些人员操作失误或疏忽。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改进及变革生产技术,对煤不了安全生产具有需要意义。从以下浅谈技术管理及变革。

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煤矿技术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安全管理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方面、各环节。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及管理技术。应把技术管理看成是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形成一个又觉得整体。

技术管理关系到煤矿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规划、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完善工作,并直接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开采布局、先进适宜的采煤工艺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且便于安全管理。《作业规程》是基础文件,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强制性和规范性,他规定了操作中的具体做法,实际上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必须全面详实,还要有针对性极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实际中,《作业规程》的编写、审批、贯彻和执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作业规程》写得笼统,不具体,有的是完全机械地照抄《煤矿安全规程》,没有把煤矿实际和《煤矿安全规程》有机结合,写出具体可行的内容。会审部门不全、意见单一;贯彻不到位,在实际作业中不执行《作业规程》,导致"三违现象突出,不安全事故发生。造成这些后果。技术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要使《作业规程》更合理更科学,真正指导安全生产必须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手段。井工开采煤矿,在实际存在着水、火、瓦斯、顶板和粉尘五大灾害,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伦何条件的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元素,只是程度的不同。只有不断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明确安全上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安排治理隐患,才能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重大隐患,重点治理。一般隐患及时治理。对于像瓦斯治理这类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进行治理,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三软煤层顶、底板控制、过断层和老空等隐患处理,明确责任加强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消除或安全通过。短期隐患应作为现场排查治理的重点。在排查事故隐患时,要依靠科技手段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进行全面具体分析,不但要定性下分析,而且要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结合,才能得出准确、可行的依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5

潞安集团董事长任仁厚同时指出:我们已经把资源整合回来了,同时也把安全责任整合回来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克功指出:通过这一次整合,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原先提出的五个整合,那就是安全整合、效益整合、规范整合、快速整合,最后还有个和谐整合。其实这些当中重中之重是安全,有了安全才可以谈到一切,所以整合后的煤矿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投入到生产。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论述:

一、从人的角度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对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一次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后,采取正确的做法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及人身安全。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及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高素质的煤矿从业人员是促进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英国要求矿工至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美国虽没有类似的强制规定,但其大部分矿工也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对从业矿工的受教育程度做出最低标准限制。但是,如果各煤矿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对矿工进行岗前、岗中、岗位轮换等各类培训,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矿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对于降低事故率是大有好处的。目前,我国对矿工培训没有强制性规定,应该考虑制定煤矿从业人员最低培训标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确定煤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考核标准,并制定良好的煤矿从业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矿工)培训制度。

另外,矿难治理中应该加强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因为,市场自发产生和政府强力施加的各种外部激励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努力改善安全状况,但它们代替不了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是一种内在的根本激励,而中国目前之所以矿难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这种内部动机。因此,提高煤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关键点。

二、从机的角度考虑

关于200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明确兼并重组整合,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整合后的矿井如何在机电设备,装备方面安全有效、高效率投入运行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保留原矿井的部分机电设备,更换部分设备;(2)通过技改更换全部机电设备。对于第一种方案缺陷是安全性不高;第二种方案安全性比较高,也便于技术人员的维护。

三、从环境的角度考虑

整合煤矿接管后首先是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与了解熟知、矿井通风能力的测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瓦斯等级的测定,这样才能对整个矿井的大环境有所了解。

我们熟知矿井环境后就应该着手确立矿井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

(5)安全管理责任。有技术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素质低自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对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确实是重要原因,国有煤矿领导或整合前的私人矿主千方百计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矿工生命于不顾更是与矿难有着直接关联,但在众多分析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会的缺席和矿工声音的缺失。目前已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力量来治理矿难。

现行工会制度的缺陷和工会职能的缺失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工会制度,使工会不再从属于企业,真正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煤矿企业,应鼓励并监督企业允许和帮助矿工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一方面要维护矿工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从矿工中间收集矿井安全信息以及改善安全的建议,及时传达给煤矿企业管理层,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矿井隐患,改善安全记录。同时,煤矿企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工会和矿工积极参与到制定安全规划和措施的过程中来,共同商议安全问题,激发工人的新想法和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双方的对话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推动劳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工会在制止各地存在的隐报、漏报矿难事故事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整合后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立、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一套固定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实现企业的安全、持续、高效、绿色和谐发展。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6

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是煤矿生产设备设施规划工程中优化方案的过程,也是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前期管理”除了包括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选型以外,还包括购置、测试和验收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是保障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后期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基础。可以说,煤矿机电的引进管理一方面与煤矿生产机电水平与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发挥挂钩,另一方面也直接与煤矿生产效益、安全和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相关。所以,探讨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规划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的类型所指的是根据明确的引进目标,保障煤矿机电的引进效益,在进行煤矿机电引进规划编制的时候,分清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的类型。这个规划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更新规划、扩张规划以及新产品开发规划三种。1)更新规划。“更新规划”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已有的煤矿机电设备设施进行更换的投资引进规划,简单点来说就是用效率更高、操作性更高、能耗能效、污染更小的机电设备带替代各项技术条件落后以及磨损严重的设备,它既包括原型更新也包括技术更新这两层性质。2)扩张规划。扩张规划指的是在已有煤矿机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以扩大煤矿机电设备的数量与覆盖面,扩展煤矿生产规模。3)新产品开发规划。这指的是新增新式设备的投资规划,这种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类型包括了前两种规划类型的综合性质。但不论规划类型如何,其根本目的均为增强煤矿生产开采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另外,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一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单项设备投资计划,二是建设项目设备投资规划。如果煤矿企业已经在正式的进行实际的开采生产,那么其投资引进规划主要是单项投资规划,一般就是针对某一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或是零星的购置。而如果煤矿企业还没有正式的开始进行开采生产,那么其投资引进规划主要是建设项目设备投资规划,它需要进行大范围、综合性的煤矿机电设施设备购进。投资引进规划所主要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基本的市场调研、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设想、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编制具体的实现计划与经费分配、对方案的具体实施程序进行明确、制定煤矿机电设施设备引进的评价标准,最后是对引进效果进行预测等。

2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

2.1 煤矿机电设施设备的选型

煤矿安全基础设施、设备主要有提升运输设备、机电设备、采掘设备、防治水设备、通风设备设施、防瓦斯设备、防煤尘设施、防灭火设备设施、安全监测监控设施、调度通信设施等。

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设施选型的时候,特别是固定设备(提升、通风、排水、压风),应当综合性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经济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以生产运转的操作性、地质条件的实用性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等等,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各种属性与性能表现进行实际的市场调查,详细了解各项工作技术参数,并考虑工作效率,摸清设备的能耗高低、可靠性、配套性以及使用寿命等等,最后要基于自身实际所需,通过计算、校核和验算、比较、分析做出最佳的选型。整个论证、分析与确定过程,必要的时候要通过现场试验,采集第一手数据,通过与矿业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分析论证和研究,做适合于自己井田范围内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改进和定做,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等全程参与,做到施有所用,用有所值。另外,在进行设备选购的时候,还要保证所选设备是具有生产许可证、经过鉴定的非淘汰品,同时必须保证所选设备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规范相符合。供用电设备特别是矿用电缆是否具有安全标志、符合阻燃抗静电要求等。

2.2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购置

将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购置清单填写好后,交由上级进行审批,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际的购置工作。首先确认厂家,并与其签订好详细、明确、责权分明的购置合同,双方确定各项条款无误后签字并生效。如果发生了购置不当的现象,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闲置或浪费,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罚。

2.3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检查与监督

在整个煤矿机电设施设备的选型、询价、实地考察直到购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检查与监督,坚决防止有的现象出现,因为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购进设备的各种属性、性能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引进的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建立建设单位与厂家、科研机构之间的保修、回访、意见反馈等互动合同机制,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加强数据采集、分析、验证等过程管理,并及时反馈于厂家和科研机构,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资产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备件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改造、更新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技能实训等,从而达到确保引进煤矿设备设施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7

要着重强调安生生产在煤矿开采施工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多种措施才能确保工人施工的安全性。煤矿岗位安全知识要求工程施工人员都充分掌握,对本岗位的安全保护技能熟悉,管理层做好约束广大职工的安全行为和把规章制度做到实位。只有大力的推动煤矿生产安全化,努力制造安全化氛围,才能做好深入煤矿安全化宣传教育。这样一来矿产企业的员工就能加深安全情愫,强化了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意识,使各岗位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安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化的必要性,从而使各岗位职工能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安全现状加以改正。为确保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安全化环境,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要按照安全规范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加强矿井的抗灾能力,必须安排完善的机构制度。开采煤矿的同时要做到不以牺牲、无视人的生命、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确实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安全投入、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准一定做到实位,落到实处,从而对才能解除煤矿安全隐患,做到对具有危险的设备、工程及时进行处理,监管监察应进行的彻底,安全管理切实到实位。要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引进新技术的投入,加强矿井的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的能力,对以前具有隐患的煤矿技术大力度改造。实行集体化的进步、改进,就要汇集经济、法律和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加强对中小型煤矿的整合改进。鼓励大型矿产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大力推广中小型煤矿技术改进,对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和浪费资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进行整顿,证照不全、违法经营的小型煤矿坚决取缔。鉴于瓦斯危害严重、防水、防尘做不到位的小型煤矿逾期整治,仍不符合标准的限期退出。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8

1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

1.1管理人员不足培训力度不够

中国煤矿行业混乱,国有煤矿和私有煤矿并存,一些中小煤矿的管理人员不足,缺乏相应的培训,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小煤矿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即使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也是应付了事,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

1.2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但是有些煤矿领导在利益驱使下,忽视开采原则,违规开采煤矿,这样就会对采煤工作产生影响[1]。有些煤矿领导表面上遵从政府的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对煤矿安全隐患毫不关心导致极易发生煤矿安全事故。

1.3监督机制不完整

除了煤矿企业自觉遵守相关制度外,国家还应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督,这样才能促进消除煤矿安全隐患。中国国土面积大,再加上煤矿企业数量众多,这就导致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些较大的煤矿企业不但要受当地政府的监管,还要受上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这样交叉监管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监管部门职责推脱的问题,再加上现在监管水平落后,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得到保证,这样也使得监管工作很难一步到位。

2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方式

2.1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素质

要建立良好的煤炭安全生产保障体系首先应该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素质首先应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更新知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对煤炭开采工作的认真负责[2]。煤矿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时刻留意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这样才能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减少因为自身工作问题对煤矿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工作人员培训时可以组织专业的技能知识讲座,在讲解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新型煤矿设备,同时提升工作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让业务骨干去其它先进的煤矿企业学习。煤矿在运行过程中要将煤矿的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实行明确的奖罚制度,这样也能激发工作人员对于煤矿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2.2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系统时,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提升煤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应该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教育,使用不同的宣传手段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认知[3]。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时,上级领导可以积极开展一些安全主题活动,及时讲解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紧急问题进行全方面讲解,还要对煤矿在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定期进行安全通报,使工作人员提升安全意识。领导可以定期举行相关安全事故汇总大会,汇总煤矿出现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分析其它煤矿出现的安全事故,总结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还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才会对安全生产提高重视,时刻牢记安全生产,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率。

2.3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

煤矿在运行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很好地保障煤矿安全运行。在煤矿管理制度制定前,煤矿领导应该全方面了解煤矿生产进度,详细规范煤矿生产设备的管理和具体使用方法,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也要全面管理工作人员,这样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才有相应的制度参考,减少因为工作人员对煤矿设备操作失误产生的安全问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煤矿安全运行监督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应建立完整的监督制度,严格监督煤矿生产过程,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煤矿安全运营[4]。在对煤矿进行安全监督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制定合适的制度进行处理,对煤矿工作进行处理时应该按照工作种类的不同将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完善嘉奖制度,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进而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2.4增强煤矿创新经营能力

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应该增强煤矿企业的创新经营能力,现在煤矿企业的经营制度更新较慢,导致现行生产经营制度老化,不符合现在的煤矿生产实际情况,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创新经营能力。对煤矿经营能力创新时要创新领导制度,也要对煤矿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具体方法就是调整煤矿领导制度,多用年轻人做领导,借鉴大型煤矿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培养企业的创新经营能力,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可以派遣员工去一些优秀的煤矿企业学习,改变员工思想意识,这样能提升煤矿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竞争力[5]。

2.5从技术层面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持,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知道,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有良好的推动效果。但是现在中国煤炭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导致煤矿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较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应该积极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使用生产技术改革煤矿生产,这样才能提升煤矿生产效率,同时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2.6加强煤矿产品质量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就必须使用有效的方法监督煤矿产品质量,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该根据煤层的不同进行合理开采,同时应及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中。煤矿开采完成之后应该按照合同进行收购或出售,保证煤矿产品质量。煤矿管理人员还应该认识到煤矿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断加大监督工作,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使用切实有效的方法。

3结语

煤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煤矿的安全运行,要保证煤矿安全运行就要及时构建煤矿保障体系,煤矿安全体系的形成不但能够对煤矿进行人性化管理,还能提升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

作者:李丽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煤矿

参考文献:

[1]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3.

[2]王爱华,李宝英,张元强.煤矿安全生产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煤矿安全,2015(5):231-233.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9

1.2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命运取决施工技术人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取决于高素质的施工人员。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配合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成败。因此,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是煤矿机电安装创新动力的源泉。所以,有必要全面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煤矿机电安装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在煤矿安装技术领域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1.3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管理创新

煤矿的实际操作中,个别矿井因矿井种种原因,很多实际操作与原有理论并不相符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采用相应措施,最终达到煤矿管理创新。同时也适应煤矿机电安装企业政策法律环境、新技术采用、市场变化、新材料的更新换代、新装备的大量应用等客观实际。为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煤矿机电安装制度,需要在煤矿机电安装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施工工期的管理和控制等全过程实现整体的创新,落实创新责任制,在煤矿机电安装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氛围化,使煤矿企业机电安装保持活力。

1.4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

机电安装的未来发展趋势取决于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主导着煤矿企业的创新水平。在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上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奖罚机制,促进作业人员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将创新进行到底。

1.5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5.1工程设计不合理

工程的设计决定着施工的进度与难度、机电设备是否正常运作以及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费用,起着主导作用。目前,一些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往往不够合理,没有起到效益最大化,从而造成设备与材料的使用不得当,增加工程的造价。甚至有的设计还缺乏可行性,所以就很难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符。

1.5.2施工质量及管理的控制不足

在复杂的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机电安装工程中人员安全、质量可靠,管理人员必须按章指挥,提高施工操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及技术素质。加强施工方法和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工序要符合规程制度。然而,一些煤矿存在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弱,专业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经验主义。因专业知识的薄弱,而难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作业人员,使工程存在较大的隐患,由此常常造成机电设备事故,更甚造成人员伤亡,难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5.3施工技术落后

在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落后的施工技术与方案的,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及进度。现代的煤矿机电安装工序较复杂,安装工程发展速度较快,相对落后的施工单位,已经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往往造成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法不规范、错误操作装备机电设备等问题,导致机电设备的损坏增加维修量及工程质量不达标,为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重大隐患。

1.5.4机电设备安装的错误操作

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安装普遍存在不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承载能力、使用条件、技术性能和相关规程的有关规定作业,使用极不合理,超载作业或更改使用范围,安全装置出现问题,不定期检测的相关仪表等经常出现问题,常常引起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2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创新

2.1煤矿机电设备设施质量的管理

煤矿机电技术基础管理要有规范性、科学性、有序性。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正式使用前,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应用数据作系统的统计,对使用前的机电设备进行多次调试,保证使用时不出现问题,达到基础管理规范化。管理是煤矿机电技术的主体,为此,有必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及其服务理念,最终达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实施都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相应的筹划,计划出有序、合理的方案进行安装,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确保投入成本的合理性,充分发挥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功能,保障人员、设备安全。现代化矿井机电设备是主要劳动力,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的把好设备质量关,仔细检查进入矿井的新型设备,在购买设备或者更换零件的时候,拒绝贪图小便宜而选择规模较小,质量差及信誉无法保障的厂家,首选信誉度高的生产机构,尤其是采购一些重要设备,更要严把入矿前质量关,确保设备符合本区域内生产需要,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2培养专业人才的素质

定期对专业职工进行再教育,强化各岗位的职工素质。将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机电技术人才安排在重点岗位上。在培养机电技术人才时,培训形式可采用理论学习基础与员工实践经验相互交流,继而现场操作,做到理论学习、实验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其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培训的效果。注重培养优秀人才。目前各个市场中人才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人才才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才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领导者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立,重视对员工的尊重,不仅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尽力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另外,每个员工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对那些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力高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员工都能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领导者要做的就是从中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特殊的培训方式,从而不断加强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身。

2.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改善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完善职工的办公室、学习室,为职工配备相关的书籍。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学习、工作用品,实现办公信息化。

3煤矿自动化产品发展研究

现代煤矿自动化产品拥有很多种类的传感器,对煤矿生产作业执行实时监控。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是现代煤矿自动化产品的主要特征,并且有很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采集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传感器配合起来对周围环境的进行监控能够准确的预防矿井灾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在飞速发展的机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中,煤矿自动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我国与先进技术国家相比,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下,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煤矿自动化产品已势在必行。

4.1处理能力不断加强

随着当前计算机科技不断的超越及硅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必须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同时确保设备的正常功能。

4.2独有化的通信方式

在设计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过程中,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根据煤矿生产需要,既要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又要保证其传输速度。

4.3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的接口处和机械部分寻求突破。

4.4规范自动化产品

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需建立起煤矿自动化产业的标准。

4.5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需提高

在矿井控制程序方面,要充分结合矿井实际环境,根据获取各项环境的准确参数,判断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在设备最良好的工作状态下,采集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运算,准确地进行故障方面的预测。

4.6传感器的研发

煤矿生产作业具有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结合这些特点,研发出煤矿生产所需的传感器。

4.7新科学技术在煤矿自动化产品中的应用

当前,红外方面、光纤方面、雷达方面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已涉及到先进煤矿,煤矿自动化产品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有些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强行与煤矿自动化产品结合会适得其反,经济效益降低,对煤矿实际生产作业的贡献度微乎其微。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0

煤矿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矿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头等问题,确保零事故煤矿生产一直以来是煤矿开采行业所奉行的标准,更是国家煤矿监管部门提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而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是关系到整个煤矿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与国家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防范工作是矿业企业管理部门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解决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矿产企业管理部门的不遗余力地执行,还要国家监管部门严格把关,从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煤矿机电运输存在的安全弊端

1.1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制度落后

国家煤矿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有关煤矿生产的新标准、新规定,然而,还是有许多煤矿企业在矿井作业时没有依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实施,我行我素,安全意识薄弱,盲目抓生产,将安全生产置之脑后。如此一来便导致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全盘混乱、人员松散、有章不循的后果。

1.2缺乏监督管理

煤矿机电运输的执行主要通过作业人员来实现,而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检查等任务。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懈怠检查职责,工作态度差,将安全生产的标准线独立于机电运输之外。此外,深入调查、了解民情的动力欠缺,即便是找到了安全问题也是听之任之,最终积少成多,为煤矿机电运输埋下了安全隐患。

1.3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要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用于煤矿安全运输方面的人、物、财三方面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国家对于煤矿安全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用于煤矿的安全投入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查的,为后期提升机电运输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用于安全投入较少,只顾生产,忽视安全投入,尤其是针对高压作业环境、高瓦斯以及双突矿井等的监督检查程序系统的欠缺[1]。

1.4特种作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失误造成的。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为文化素质水平相对低下的人员,许多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随意、无序、频繁更换工作岗位,无章可循,纪律缺失,这些都给煤矿安全运输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

1.5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煤矿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机电运输环节,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程度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目前,导致我国矿难事故频发的另一重大因素便是机电运输设备问题,机电运输设备的地面维修和隐患排查被忽视,执行验收制度松散,对机电运输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查力度不足。此外,对于矿井内部设备的隐患排查不到位,在使用运输设备时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没有定时更换老旧、损坏的部件。

2.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必定要来自多方面的势力的支持,诸如管理单位、国家监管部门以及工作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制定规范、科学、有效的机电运输设备是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安全生产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让员工实施起来不至于盲目无序。而落实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中离不开管理者的引导决策的职能。因此,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引导决策的职能,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向管理者所要安全。管理者可以适当采用有奖激励安全生产的形式,定期严格考核各个环节和职工,诚信兑现奖罚,让安全管理制度深入人心[3]。

2.2加强机电运输队伍的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

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机电运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煤矿企业必须从职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渐加强对机电运输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安全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尤其针对诸如运输司机、挖掘司机、防爆工等的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确保持证上岗。

2.3增加安全设施投入

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其涉及到更新和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首先从设备维护方面着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投入力度,及时注入用于维护、维修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资金,确保安全、有效的作业,减少因机电运输设备陈旧、老化或损害所带来的安全事故。其次,加强对已有设备的改造力度,尚可以利用的设备可更新、维护。最后,在资金允许和现实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和改造要保证其正常运行。这样一来,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2.4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做好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定时排查主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防雷接地设备等,改善煤矿生产环境;第二,定期检查、校正运输设备中的各种仪器、仪表,倘若出现不合格现象,要严禁使用,及时处理或更换,确保安全。第三,每年对煤矿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测和评估,适时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以不断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第四,定期检查固定设备的钢丝绳,对老化、损坏的钢丝绳要及时更换;第四,雨季时段要勤于检查水管、闸阀以及水泵等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能。

3.结束语

言而总之,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煤矿机电运输带去了更多安全、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推广、使用大大提升了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然而,安全事故与煤矿生产如影随形的,必须依靠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与国家监管部门的齐心协力、严格把关,才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科]

【参考文献】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1

1.1机械设备更新缓慢,生产使用不科学

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来,我国煤矿机械设备改善明显,但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部分偏远的地方,机械设备更新不及时状况尤为明显。而有些生产地区,虽融入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但缺乏应用型专业人才,从而使机械设备的功能难以全面施展开来。基于实际生产期间,由于技术操作不当,致使许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部分煤矿企业不愿承担过多的费用,往往将一些老旧、超过使用寿命的机械设备投入应用,并且还存在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的状况。显然,上述种种状况将会加大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进而阻碍煤矿业的发展。

1.2设备维修和保养滞后

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致使1/3的故障由于检修不及时,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维修时间加长影响正常生产。据统计,发生机电设备故障约有70%检修不及时不到位所致。要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要做好预防性检修。

1.3生产环境较为恶劣

对煤矿生产工作来说,大多数均在井下进行的,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需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当中。井下环境和自然空气当中的气体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便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减弱。例如:在井下工作期间,由于环境较为潮湿,同时还存在辐射、粉尘等影响因素,这样便使得设备的安全监测性能大大减弱。与此同时,由于井下环境的特殊性,还会伴随一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样便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井下环境的处理便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

1.4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煤矿作业工种繁多,作业难度大,同时也属于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因此,要想留着专业的煤矿人才非常困难。纵观煤矿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存在招聘进来的人才专业水平较低,同时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显然,这将难以胜任复杂的煤矿工作。与此同时,由于煤矿企业在知识、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做得不够到位,这便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提升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缺乏,往往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这样便加大了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努力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2提高煤矿机械安全性的有效策略探究

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煤矿机械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安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便需要采取有效解决策略,以此使煤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具体策略如下。

2.1融入全新的煤矿生产理念,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

煤矿机械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复杂程度高,尽最大限度控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便需要转变传统的煤矿生产思想,融入全新的煤矿生产理念,对技术人员、管理人才进行安全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融入现代化煤矿机械设备,融入先进的技术,并扩大人才的招聘,从而确保煤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对煤矿机械法律法规加以完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煤矿机械要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便需要完善与煤矿机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需参考国际法,尽最大限度与国际法律法规相适应。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我国煤矿机械安全标准情况以及安全技术情况加以掌握,从而使制定的法律法规符合生产要求,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2.3构建完善的煤矿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在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下,各种技术也不断更新、改进。对于煤矿机械设备来说,也不例外。随着煤矿生产环境的变化,所制造的煤矿机械的性能也得到了有效改进。为了使煤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构建完善的煤矿机械安全标准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在该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根据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煤矿机械可能发生的问题,进一步做好检测及修理工作。并针对煤矿机械实行精细化管理,避免煤矿机械超负荷工作。另外,对于老旧、已超过使用寿命的机械设备,需禁止投入使用,从而避免重大机电事故的发生。

2.4改变机电设备的维修模式,更好的服务生产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维修,预防性维修的同时,积极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预防维修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这种模式改变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高效安全运行。

2.5强化煤矿机械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

现代化煤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与以往的人工作业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在主要表现为向半自动化与自动化过渡。由于工作方式及环境的改变,使得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使煤矿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强化煤矿机械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煤矿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需认真对待,招聘专业水平高、懂理论、懂技巧的人才。并对招聘进来的人才进行知识、技巧以及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使在校相关专业学生便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从而在进入岗位后,更易胜任这份工作。除此之外,在煤矿机械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管理,约束人员行为,规范人员技术操作,从而使安全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提升煤矿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2

所谓的设施求是主要指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相关策略和规划,然后再通过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改进,从而实现符合企业客观发展规律的最终目标;另外,坚持实事求是还要在领导和群众相互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发展管理策略是由领导进行决策而员工进行实施验证的,因此,整个过程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集体意志,领导层需要虚心接受来自员工底层的意见,立足于保护员工利益和实现企业发展的前提,做出最终的决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这一点也需要重点考虑和借鉴。

1.1.2 全面、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方法是指导企业实际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规范的制定中需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有效,使管理内容和行为实现整体优化;有利于企业中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之间实现协调有序进行,达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是煤矿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全面、统一的管理方法,是实现最优管理的最佳途径。

1.2 企业管理职能内容

企业管理方法的职能目标的实现内容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计划、控制、激励和领导。计划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规划的预测,是制定方法的重要标准;控制就是确保企业管理实现其各自职能的基本手段,是确保计划执行和生效的重要条件;而激励和领导则是对于计划和控制过程的优化,是保证计划预测合理化、科学化的有效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控制过程的高效、标准的重要监督和检验标准。且在计划安排中需要做到计划内容的简单易懂,便于执行和理解是确保最终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

2 企业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实践

2.1 企业管理中的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往往注重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的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中,同样需要将责任制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提倡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重心放在矿井生产现场中去,将安全举措落实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不仅仅要强调煤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要注重煤矿企业中各个现场施工班组之间的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各个班组长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成员间的自主性安全意识,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

2.2 企业管理中现场高效管理和创新管理思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控制,而煤矿企业的核心和安全管理的根本方法在于不断的思路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指导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严谨、务实、深入和仔细的工作作风的养成,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将安全管理意识与现场安全监督控制工作结合起来;其次,对于工作现场以及相关辅助人员实行全体安全管理培训,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无死角、无盲区,科学管理和控制工作现场的人员、机械、物流以及环境;对于现场班组长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不仅仅要实现煤矿生产的质量和高效,还要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安全性;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和相关处理措施的技术交流会,促进全体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深入认识,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安全管理模式思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2.3 企业管理中领导带头作用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安全管理隐患,防止意外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始终是企业的核心,是工作管理和执行的灵魂人物,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样需要领导的带头作用,领导带头实施下井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能够激发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全体人员对于安全管控的重视程度,具体的实行措施可以通过管理人员带头下井制度的建立开始,确保实际的井下生产过程中都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制度和监督,同时,因为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还需要实现24小时安全管理监控制度,对于夜班和中班以及早班配置不同的管理人员小组,进行实时的井下生产安全控制,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还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4 企业管理中监督机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企业进入责任制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规定和制度正确执行的重要尺度。企业监督机制在煤矿企业安全中的应用,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对于安全制度和相关安全控制措施的监督管理,同时还包括对于煤矿企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煤矿开采场地建设的安全设置监督,建筑实际应用的安全性能,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的操作安全等等,都是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尤其是井下开采,对于开采过程中的井下通风控制、易燃气体监测、机械操作强度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屏障。

3 企业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技术指导应用

3.1 核心煤矿安全管理监测技术核心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都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在于监测技术的应用。现代条件下先进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井下建筑监测技术、易燃气体监测、水文信息监测以及火灾信息的有效监测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手段。实际的开发生产中坚持先检测后发掘,有疑必探的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生产管理安全。另外,相关主要的操作机械的设计标准,安装步骤以及连接安全等内容也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护,危险区域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3.2 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3

应急单独设编

本次《规程》修订,将原“第二编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矿救护”扩充修改为“第六编应急救援”,首次将应急救援内容单独设立为一编,成为《规程》六大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应急救援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要变化之一。

应急救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依托大型优势企业建立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煤矿企业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专业煤矿矿山救护队404支,专职矿山救护指战员2万6 553人。另建有兼职矿山救护队2 854个,兼职救护队员2万7 868名。全国矿山救护队在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携带近700套排水、医疗等设备千里驰援,经过8天8夜连续奋战,成功救出115名矿工,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1年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中,矿山救护队经过连续41 h的全力抢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矿工;在2012年贵州安利来煤矿“7・26”冒顶事故救援中,由于矿山救护队处置得当、抢救及时,58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参加各类事故救援5 853起,抢救生还遇险矿工2 960人。

近两年来,受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亏损影响,矿山救护队建设出现了队伍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救护指战员流失、部分救援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本次《规程》应急救援内容的修订,是保障和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订后的《规程》在修改完善各项预防工作规定的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部分适用范围由原来只对井工煤矿企业,扩展到包括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企业,内容由原来主要是对救护队的要求,扩展到对煤矿企业和救护队的要求,增加了应急管理、安全避险、队伍建设、科学施救、指挥协调、救援保障等方面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理念。

条文内容变化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48条中,新增加的有23条,新修改(包括条文合并)的有24条,未进行修改的有1条。本次修订删除了行业标准中已有的6个技术操作性条文,对内容紧密相关的条款进行了合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加应急管理要求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以保障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班组长应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事故后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等。在“救援装备与设施”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当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等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突出强调了应急准备以及事故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和井下人员的自救。

增设安全避险规定,保障矿工逃生自救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煤矿发生事故后,各种安全避险设施设备对矿工有序撤离和避险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险既是矿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为外部救援争取时间。

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全国的井工煤矿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险系统。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新《规程》应急救援编,首次将安全避险内容纳入进来。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矿井必须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规定,并专门增设“安全避险”一章,设立10个条文对各种应急避险设施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加强现场救援指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现场各方面人员较多,而井下灾情往往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救援至关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经验和处置不当的教训表明,必须要根据实际灾情科学决策、指挥和施救,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绝不能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盲目施救。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决策,必须有中队及以上指挥员带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时现场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事故煤矿应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规定。

在封闭火区等技术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处置措施,在防止火区气体爆炸、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增了处理顶板、冲击地压、露天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规范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总局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判事项的要求,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已经取消。为适应减少行政审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形势和要求,保障和规范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援队伍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的规定。

增加了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的规定,以进一步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军事化战斗素质,确保矿山救援队伍在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理顺规章标准关系,妥善处理专业衔接

本次修订中注意做好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着重理顺了《规程》应急救援编和《矿山救护规程》的关系。《规程》应急救援编重点规定煤矿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要求;《矿山救护规程》重点规定矿山救援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互相矛盾、“打架”现象,便于企业和执法人员执行,而且两部规程各有侧重,有利于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编结构内容调整需要和《规程》修订原则,除了前面叙述的增加了有关条款外,也适当减少了对矿山救护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规定条款。比如,删除了原《规程》中第469条、498条、504条、509条、515条和520条,这些条款都是具体操作层面规定,在现行《矿山救护规程》中都有详细规定。

注意事项

应急装备配备与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要求,为所属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具体执行这些规定时应当注意:

一是关于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具体标准,现行标准《矿山救护规程》已经明确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基本标准并有具体列表,煤矿企业应该不低于这个基本标准为本企业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

二是煤矿企业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当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的,应当根据企业所属煤矿的数量、生产规模、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储备,以适应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矿企业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井下矿工应急避险需求来建设,并且,建立的紧急避险设施必须与井下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的事故处理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和针对性训练。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训练中,要针对当前矿山事故减少、新队员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多增加事故处置案例分析教学、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等方式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在训练中增加队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训练时间,加强高温浓烟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

配备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除了按照规定配备基本救援装备外,鼓励救援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特别是自身防护装备、灾区探测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应急通信装备、灭火和排水装备等。

坚持开展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达标及考核活动,这是规范和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检验矿山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队伍稳定和加强救援文化建设。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具有较高危险性、技术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煤矿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救护队员享有相应待遇,保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加强救援文化建设,增强救护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计划

配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救援规章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全国矿山救护队开展标准化达标和互查互检工作,推动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