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篇1

如果我们稍微再较较真,就会发现隐含在技术原理话语背后的东西──科学。不错,技术的背后是科学,如果要想揭示计算机的本质,那就非得进入科学殿堂探究一番不可。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知识恐怕大有裨益,这些知识或许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高不可攀,英国信息技术课改的方向就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2:工程设计

如果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工程设计的思想不应是陌生的,无论计算机的软件还是硬件都遵循着这一思想。但近年来,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工程设计的思想往往被淡化。随着STEM教育或者STEAM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工程设计的思想开始慢慢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其实,工程设计的思想一点也不神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孩子们而言,工程设计就意味着一个新玩具的诞生。无论是学生通过软件工具创作出一个作品,还是利用硬件设备设计出一个产品,都必有工程设计的思想贯穿其中。

工程设计思想的被重视,一个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背后的两样东西: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强调创新精神的今天,它们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3:问题解决

篇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与设备,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仪器学、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测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航海、航空、军事、电力和民用生活各个领域。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测控技术从最初的控制单个及其、设备,到控制整个过程,乃至系统,特别是在当今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测控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立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专业,它主要研究各种精密测试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测控技术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应用技术,它的应用涵盖了“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仪器仪表技术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以及法制法规中的“物化法官”。计算机化的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得精密测控仪器与系统是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检测监控等领域的重要标志和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并称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而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工业的源头。”科学技术发展史实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测量技术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是从真正意义上的测量开始的。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梦都是科学仪器的发明家和测量方法的创立者。测量技术的进步直接带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广东测控技术与仪器面临的机遇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各领域对测控技术有更多更关键的应用。制造业的产业化发展,产品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是循环作业和流水作业,要让这些自动起来,就要求加工生产的灭个阶段自动检测工件的位置、尺寸、形状、姿态或性能等。为此,需要大量的测控装置。另一方面,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兴起,就需要大量的测控仪表。自动化仪表开始标准化生产,按需构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此期间还诞生了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仪表从只能进行简单的测量、观察开始,已成为测量、控制和实现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仪器仪表已从传统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生物医学、生态环境、生物工程等非传统应用领域。21世纪以来,一大批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如纳米级的精密机械研究成果、分子层次的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高精密超性能特张功能材料研究成果和全球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等相继问世,是仪器仪表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高科技化、智能花的新型仪器仪表时代的来临。

三、个人对测控专业的理解和就业意向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测控技术这四个字眼,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正在欣欣向荣地阔步前进,报纸媒体大力地宣传着。当然,航天测控是离我们一般测控专业很遥远的,然而我们可以了解,现代社会正在奋力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前提就是机械的自动化。要使得机械得以自动化,就要依靠测控技术。测控技术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测量和控制。这两项是任何一个机械工作必须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看作是一项任务,任务信息的获得要依靠测量,任务的自动化完成要依靠控制。我认为,测控是一个国家技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哪个国家的测控技术先进,那么该国就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测控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是个必然,就在这几年必然会显现出来。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

四、对测控专业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本专业遵循“测控一体、光机电融合、计算机信息化特征”的专业定位,以机械学、电子学、光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仪器设计与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强调学生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的获得,着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造就,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训练。

篇3

1 专利文献的概念、特点

1.1 专利的概念及特点

专利是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的不准他人任意制造、使用或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的权利。

专利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等基本特点。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各国专利法都有规定,大多数国家是15~20年,日本15年,美国17年,英国、德国、法国、中国等20年。过了这期限,这项发明就成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谁都可以无偿使用。何种发明创造能够获得专利法保护,各国专利法的规定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只保护发明和外观设计,少数国家的专利法还保护实用新型。其中发明专利是专利法保护的主要对象。发明专利指前所未有的新设计、新技术和新产品,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种。一般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又称“小发明”、“小专利”,是对产品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提出的新的、实用的技术方案,我国对此种专利一般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上提出的新颖的设计方案,我国对此种专利一般保护期为10年。不是所有的发明都可以取得专利权,各国对授予专利权的领域都有限制。

1.2 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具有三层含义:一指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二指专利权;三指专利说明书等专利文献。其核心是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而专利权和专利文献是专利的具体体现。专利文献是国际性专利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利局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从广义上解释,专利文献包括专利申请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实用新型说明书、工业品外观设计说明书、专利检索工具、专利分类表、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及诉讼资料等。从狭义上解释,专利文献就是专利说明书。它是专利申请人向专利局递交的说明发明创造内容及指明专利权利要求的书面文件,既是技术性文献,又是法律性文件。

1.3 专利文献的特点

1.3.1 专利文献报道迅速,反映新技术快

专利申请人为了尽快取得专利权,以便获得专利保护,都争时间、抢速度提出专利申请。这是专利文献报道迅速的基础。专利文献以最快速度对外公开报道,及时反映了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及动态,为避免科研重复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1.3.2 专利文献内容新颖

因为对专利申请的审查,最重要的就是审查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如果申请人的发明创造不具备新颖性,就得不到专利权。正是新颖性使得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一定是最先进的水平,世界各国的专利法都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专利文献中的发明内容在世界上的各种文献和出版物中是没有公开报道过的,经专利局批准出版的专利说明书,在当时来说一定是最新的,所以人们可以从专利文献中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情报。

1.3.3 专利文献内容详尽

因为专利审查要求专利文献必须清晰、完整、具体地阐述发明,以便一般的专业人员都能够看懂,因此专利文献一般都描述非常详尽。专利文献不但用文字进行准确描述,又用各种公式和附图给予完整表达。一般的专业人员要了解某一科学技术领域的详细技术资料,根据技术发展顺序进行追溯检索,就可以基本了解到该技术的详细情况。

1.3.4 专利文献内容广博

从日常生活小至别针到高精尖科学技术,几乎无所不包,以及科学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明,在专利文献中都有详尽的记载,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专利文献包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过去不授予专利权的遗传工程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专利已经开始出现。

1.3.5 专利文献分类及格式统一

为了便于专利审查,世界各国专利局对专利申请说明书都要求有统一的格式。著录项目有统一的INID识别代码,统一的国际专利分类号,按照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归类。IPC建立和推广以后,世界各国专利分类使用统一标记,从而使专利文献具有一套科学分类和统一格式,使得可以方便利用专利分类号来检索专利文献。

1.3.6 专利文献实用性强

专利法要求,专利申请必须具有实用性,理论上的新发现不可以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必须是技术发明或技术革新,必须有工业实用价值。专利文献区别于其他文献的主要标志是实用性,专利文献详细描述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成果,一般的专业人员根据说明书中介绍的内容,经过实验和分析就能制造出某项产品[1]。

2 科技查新中专利文献的作用

2.1 科技立项

篇4

1.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篇5

鉴于科技新闻的特殊性,科技新闻传播准则包括以下三点。 

2.1  知识性 

科技事件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内容多以大量的科技知识为主,假如不能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致使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极易误导人民群众。因此,在报道科技新闻时,要充分掌握科技新闻中的科技知识,客观、准确地反映当今最新科技成果,确保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夸大新闻内容。在报道过程中,既要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又要保证新闻的权威性,从而确保科技新闻的可读性。 

2.2  科学性 

由于科技新闻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保证科技新闻内容具有科学性。一旦科技新闻科学性缺乏,就必将导致其失去意义。科技事实作为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其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科技新闻对群众的舆论和认知具有引导作用,要有充足的科学依据为报道内容提供保障,从而保证科技新闻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2.3  规范性 

科学研究中存在诸多的专业术语,报道科技新闻时,禁止随意使用其他词汇进行描述,防止出现对科技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曲解,因此,必须使用专业术语报道科技新闻。 

3  科技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新闻传播真实性缺乏 

科技成果需通过权威鉴定及同行评议才可进行报道,但就科技新闻记者而言,多数记者缺乏对科技新闻的正确理解,而且记者专业大多是体育、中文、新闻、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等,缺少对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在采访过程中,尚未充分把握科学事实的本质,就开始撰写新闻。撰写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描述科技事物时,引用大量数字,导致科技新闻变得枯燥无味。对科技人物报道时,过于夸大对人物事迹的赞赏,从而导致科技新闻传播缺少真实性。 

3.2  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科技新闻报道方式及手法正在不断转变,从而保证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科技新闻报道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但就目前科技新闻传播而言,仍缺少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缺少人文关怀,是指科技新闻主体内容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大多以宣传和政策为主,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使用专业术语过多,不利于读者阅读,而且传播形式较为呆板,缺少与读者间的互动,从而导致科技新闻传播缺少人文关怀。 

3.3  真伪科学共存 

政治和科学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大多数科技新闻工作人员,把政治和科学作为独立的两者,报道科技事件过程中,仅注重科技方面的报道,缺少与政策、政治及全局的联系,致使真伪科学共存。由于科技新闻工作人员,难以对真伪科学进行鉴别,导致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错误引导人民群众的认知和舆论,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3.4  夹杂虚假广告 

有些工作人员为了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某项科技成果进行独家报道,然而,在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影响下,致使出现假科技新闻。部分企业利用人们相信科技的心理,大量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制造虚假地科技广告,以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信任,从而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随着广告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传媒企业降低了广告质量的要求,未按照严格的法律法规,谋取更多的广告份额,同时也未严格审查广告的可信度及真实性,致使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虚假广告,影响了人们对科技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3.5  传播方式过于统一 

篇6

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高信息化的社会。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和。科学是以系统、组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泛指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全民科技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在不断变化,所培养的人由有文化知识到有专业学科型到知识、能力综合型。当代社会对教育现代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标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现代教育被赋予新时代的含义,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向的,有科学知识、态度、能力的公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其科学素质,就是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科技素质,因此,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设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结构。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入现代技术,及时介绍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现代技术信息,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现代技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新奇感,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对现代技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科技与人类的关系重新进行价值判断。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的。物理教学必须即将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实际应用引入教学中,表现出必要的敏感性, 使学生及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入现代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物理教学中现代技术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发展前沿,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 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向,重视科学探究, 加强科学、技术、和学校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强化科技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随着与物理学相关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基础物理教育应该不断地吸收现代科技的新成果, 让学生正确审视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对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 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价值判断,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学好物理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难学,是因为物理学理解困难。因此要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的学术水平,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教师在建立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尽可能引用现代物理学知识,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要让他们了解物理学发展前沿激动人心的领域, 使他们对发展中的物理学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要将现代科技成果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中,融合于我们的中学物理课堂, 培养出能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渗透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随着时代而更新,用现代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师找到与现代物理学进展相衔接的“接口”,了解现代物理学前沿,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会中的一些科技现象,提高学生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

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入现代技术知识的教学方法、途径及原则

采用数据收集办法收集学生对现代技术知识的了解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技术知识的态度,了解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介绍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现代技术知识,布置现代技术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让学生自己用所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讨论,时常布置一些科普读物,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也可以将相关现代技术知识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引入现代技术知识走进物理课堂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注意以介绍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为主,降低难度, 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引入相关成果,从各种学习资料中搜集相关现代技术知识,使其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关、这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选择与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有关的现代技术知识, 使所选内容符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要有利于科技意识的普及, 有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多重的教学功能,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与物理学相关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法向学生介绍适合于学生的现代技术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科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结合媒体渗透现代技术知识。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经常把现代技术知识加工成科普性质的形式,介绍一些现代技术领域的进展和应用。

3 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技术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技术知识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渴望,对物理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渐渐的喜欢物理课,力图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技现象。自主探究能力明显增强。使我们的教学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非常亲切,从而产生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需要得以加强。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 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方法,才能掌握一定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在中学物理课中渗透现代技术知识,通过对现代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自主探求, 可以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的运用现代技术会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李智明.浅谈高中物理的入门教学[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S1)

篇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变革,农牧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型的新阶段,农牧业发展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农牧民对政策解读、管理科学和经营指导等知识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积极捕捉农业发展的焦点,宣传推进自主创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将成为农业科技期刊的重要责任。通过及时准确传播和解读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减少实践操作或运作中的盲点问题,提高实施效率。同时对党的新农村政策的大力宣传,为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促进农牧业生产协调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期刊与科学进步是同步向前发展的,科技期刊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职责。农业科技期刊以探索农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促进农牧业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所刊登的文章大多是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实验的总结和贴近生产实践的最新成果报道,是特定环境、特定时期和特定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展示,也是探索本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农牧业科技推广的风向标,代表着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例如《当代畜禽养殖业》长期与一批业界知名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追踪行业最新科技动态,展示相关的科研成果,为新科技和新成果推广搭建了平台。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技期刊这一媒介来实现的,所以科技期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科技期刊在推动农牧业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还通过转化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经济效益的实现。在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新形势下,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牧业经济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明显。农牧业资源单位产出率低,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斤,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不到位,覆盖率低,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体制与机制,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而农业科技期刊在发挥传播作用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推广队伍素质的提高。广大科技人员以期刊为平台,发表研究成果,展示了自我,同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科技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农技推广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期刊凭借其独有的传播媒介功能,使刊登的科技知识商品化和情报信息商品化,才能使农业科学技术显示并发挥其社会价值,也只有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的价值才会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

农业科技期刊是展示农牧行业成效的窗口,是农牧业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完成以后,绝大多数是通过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平台被市场认识和接受,并加以推广与应用,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转变,最终推动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例如《现代农业》杂志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培育的饲用玉米新品种“内单”系列进行了系统的跟踪报道,对该品种的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农业》在一段时间内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培育的高粱新品种进行推广报道,使其销量大幅度上升,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8

0引言

传媒产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项能够极大造福于人类社会、提升人们生活素质的公共事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正面临着一场新闻革命,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员,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1新媒体带给传媒产业的冲击

新媒体以其传播快捷、资源丰富、参与性强、互动性强、个性化强的优势,快速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分食着科技期刊的广告市场和读者群体,科技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场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传统媒体人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更是科技期刊急需解决的问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2.1 传统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品牌性和公信力带来的深远影响,有着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精美图文并茂所产生的阅读乐趣,以及大幅面精美广告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但是,科技期刊限于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周期长,印刷成本高、出版时间固定、版面受限、互动性差等等。

2.2 新媒体的优势是其实效性极强,内容随时上传、更新,检索方便快捷,易复制,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编读之间可随时交流,相关内容报道全面,便于查询,广告更有针对性,出版发行简洁快速,成本低,受众面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Phone的出现,新媒体已不再那么受终端设备、电源和线路的限制,也能随时随地阅读了。但是仍不能像传统媒体(报刊、杂志)一目十行,不如传统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强,导致深度文章阅读率低,广告视觉强迫性差,效果不以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会彻底改变。

3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机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科技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报纸、书刊的责任是传承优秀文化、推动人类进步。科学技术乃是强势文化及第一生产力,相应地,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者,拥有引领科研方向、凝聚科技力量、汇集创新成果的科技制空权[1],它是反映一个时代及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

3.1 与互联网相融合 完成科技期刊向数字化的转型互联网日益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更快捷和更普遍的信息源,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新媒体,充分发挥期刊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实现刊网互动,这也是期刊业转型的重点方向[2]。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11年5月19日北京举行的“教育出版数字化交流讲座开班仪式”上强调,对中国出版界而言,现在已经到了不是研究数字化重要与否的时候,而是要迅速行动抓紧完成数字化转型。

对于科技期刊,应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利互补,掌握在数字化时代的主动权,跟上世界的数字化潮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转型。

科技期刊承担着确认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传播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文化、促进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的重任,还承载着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学风净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重要功能[3]。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受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的形势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新兴的多媒体和网络传输的发展,科技期刊除了应该充分发挥文字、印刷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更应该积极地采用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更方便、迅速地为受众服务。②对内容需求的变化,也是重要的方面。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保有话语权的资源优势,但网络媒体正分流着内容资源和功能的异化。③受众角色和阅读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体模糊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使传播者和受众者在互动的基础上发生了角色的变化,而且地位平等。受众者也由沉默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参与者;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移动化的趋势。

3.2 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科技期刊的核心是内容,质量是提升科技期刊的生命力的关键。科技期刊的文章内容应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该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所报道的技术成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把网络技术运用到编辑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模式,对来稿进行信息检索,核对数据、引文,方便快捷,提高组稿、审稿的时效性;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索平台,可以更好更准地搜索、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利用期刊网站平台,增加电子期刊、与读者的互动、下期内容预告提前上传期刊网站等,将原来文章发表滞后2个月上传改变为内容提要当期上网。将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以此来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

3.3 努力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科技期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科技期刊的质量取决于编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编辑加工时对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检索的情况。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①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和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对论文的审读能力,从中发掘和采用那些技术先进、见解深邃、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推广价值的文章。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网络环境下对编辑提出的必备要求,这也是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③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熟悉出版业务知识。④具有创新精神,多元化经营杂志。要有组织专题的能力,组织学术会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术会议议题的选择上。⑤要有版权意识,对于来稿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杜绝侵权行为。⑥认真学习贯彻相关的编辑规范和标准,为确保质量和出版周期,严把质量关,使编辑和出版质量不断提高。

4结束语

科技期刊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快速发展,充分展现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2.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2.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

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篇10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2095-1973

国内刊号:10-1000/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11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述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主要是应用在均是通讯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联合网络技术近些年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以现代的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手段,将汇总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学科内容都会有所涉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其社会影响也会变得更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随之变大。计算机网络几乎是不断得到更新,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当代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网络技术缺乏安全性

虽然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网络技术仍旧缺乏安全性,对于人们的日常使用具有不利的影响虽然当今各种杀毒软件层出不穷,但是这也阻挡当今各种病毒的滋生,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够完善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针对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于它的需求,这就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利用计算机,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查询,单丝有些人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出现不正当的行为。网络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对于人们的生活有时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不断飞速的发展的,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将自身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对于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要进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技术手段,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他们无法采取最新的方法,自身的素质和水平都需要进行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要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其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成本比较高,针对个别的成果无法及时投放到市场当中,具体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策

(一)确定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继承性,针对规律性,句式网络技术人员以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为基础,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出发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深入的进行探索,以具体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的集中,进行有效地创新,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二)计算机系统结构要及时进行调整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的从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对于数据通信的效率要加大力度进行提高,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其成本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新的技术和设备要及时的投放到市场当中,相关的学习要不断得到加强,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于人们的需求要掌握,以人们的需求为基础,及时调整实际工作,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三)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当前网络计算的重点就是网络安全问题,对于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很大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安全服务质量和安全网络基础设施两个部分组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关系。需要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活动,将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安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得到加强,对于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建立出具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

(一)结合移动通信技术

现如今手机已经得到普及,移动终端将要将传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代替,移动设备不会受到来自通讯的限制,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跟紧时代的潮流。移动通信技术近些年飞速的发展,其自身的服务也不断得到完善,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要结合移动网络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新发展。

(二)融合网线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外延化和普及化,因此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高要求也得到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要融合服务导向和人工智能导向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快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随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更加便捷,和人们的日常正生活更加切近,使人们获得全新的体验。

结束语: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近些年不断发展,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使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进行打破,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人们将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既要面对新鲜的事物,也要在飞速发展当中把握住自身,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东辉.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及其应用对策[J].求知导刊,2015,22:35.

[2]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No.6202:16-49.

篇12

2、科研档案可以促进广泛的科技交流。科研档案作为一种科技信息,在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渗透性越来越强,相邻领域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工作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协作和科技信息的及时传递,因此科技档案成为传递、交流科技信息和信息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科研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1、科研档案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档案是最可靠的情报源和信息源,没有科研档案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没有继承和借鉴,人类就不可能延续科学技术文化。高校搞科研,同样必须借鉴前人和今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而这离不开利用档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人员需通过档案了解过去和同期国内外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情况。1962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档案局的报告中提到:技术档案不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不但我们今天可以重复使用,而且还应该保留下来供长远的参考和研究。

2、科研档案是加强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科研档案是衡量高校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尺度之一。建立科研档案的工作必须纳入科研计划、规划、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职责范围内。科研档案形成的过程,就是每个科研课题技术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管课题申报、经费、成果鉴定,还要对科技人员提出归档具体要求,在选题、方案论证、实验记录、课题总结、开鉴定会、成果上报、评审、授奖、推广应用等环节加强材料的收集。这些环节中每一步骤形成的材料要完整的归档,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完整、准确、系统的科研档案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前提。

3、科研档案是申报成果奖的工具。为了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每年均组织科研成果评奖活动,规定上报成果时必须有档案室验收合格证明,作为该成果的可靠凭证。申请专利时,科研档案就是发明创造的凭据。随着技术市场的开放,科研档案作为信息和成果的载体,已经带有商品性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有偿技术转让,就是通过科研档案(复制品)实现的。离开了档案或档案不完整,就会影响科研水平的评定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以致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发生专利、成果、版权等纠纷时,科研档案的原始记录、数据、学术论文、专著原稿,还能起到法律凭证作用。

4、科研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在校学生进行高能智力的开发,这就需要用最新最好的教科书,科研档案为教师编写教材提供了大量素材。学校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不断把科研中取得的新论点、新技术、新经验充实到教科书中去,传授给学生,造就高质量的人才。研究生毕业论文档案,也是科研档案的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反映了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而对高校而言,反映了该校教学质量。因此,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档案也是检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依据之一。

5、科研档案是科研评估、科技人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科研档案是反映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成果的历史面貌,是直接记录的原始材料,而不是事后随意编写和收集复制的间接第二手材料。对科研工作进行评估,都要凭借档案作依据,才能客观全面地估价。科研经费、人员的投入、科研成果的产出,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就是无声的证明,最客观公正的存在于科研活动中。假如在科研工作中不注意积累或归档不完整,评估时要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困难。科研档案在记载科研成果的同时,反映了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为他们晋升职称,考核表彰和奖励起到真凭实据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研档案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价值,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管好科研档案。广大的档案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保证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篇13

2国内外10余家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展开了合作,每年不定期的组织科研人员下乡活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今后该院将继续与周边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大好局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合作,加强专业知识交流,共同创新技术,共享创新成果。继续开展农业知识推广下乡活动,普及农业最新科普知识,实地考察农民的农业行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果留在农民家”。

3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该院具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4个综合试验站,分别为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东北寒地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又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果树与蜜蜂工作分站,分别承担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蜜蜂、食用菌和苹果3个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果树工程中心、黑龙江省寒地果树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果树中试基地和黑龙江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的建设任务,因此,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去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将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同类科技领域服务、为农民服务。

4大力开展种业技术创新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育种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水稻品种牡丹江19、牡丹江26、牡丹江28,玉米品种牡单9、牡单10、牡单13,果树品种龙冠苹果、金香水梨、矮甜李、牡红杏、寒丰黑穗醋栗,晒烟品种龙烟三号、龙烟六号等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作物新品种、自主研制的各种农化产品在全省和全国适宜区域累计推广面积达3333.33万hm2以上,科研成果累计创社会效益200亿元以上,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该院的大豆研究科室于2007年成功培育出了牡丰7号并通过审定,2012年又成功审定了牡豆8号,于2011年成功建立了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提高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合作能力,加强与大学的合作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尽快出成果,更好地为当地大豆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今后该院将继续加强育种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吸取国内外种植资源,学习创新型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种子扩繁基地建设,尤其是海南扩繁基地建设,同时与大型种子企业建立合作,共享优良的育种平台,争取建立以该院的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5提高科研部门下属公司企业的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渐扩大农业企业规模,使大规模的机器应用于生产水稻生化技术研究所下设的嘉禾农化公司引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和专业化的现代试验工具,具有年产5万t壮秧肥和2万t农药的生产能力,同时具有产品质量和原材料的检测能力,该公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推广销售协作网,实现生产规模化、网络经营化、管理集约化的壮秧肥和农药的产销体系。该院的春苗种业公司、科馨优质米公司和土壤肥料研究所下设的牡丰专用肥公司均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最近几年大型科学技术的引用与实施使该院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发展迅速。今后将重点加强该院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充分武装和提高该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品研发方向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为实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