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实用13篇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1

整体节能技术,就是把供热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利用锅炉、热网、水处理、水泵、电气、自动化等多方面专业人才进行充分融合,实施整体节能技术改造,以此实现整体节能量最大化。该手段解决了单一节能改造的弊病,整体能源费用节约量可达20%以上。

1.1 热源部分

1.1.1 无烟化燃烧技术

在锅炉两侧安装新型材料,烟气在炉内与新型材料发生反应,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分解,产生催化作用,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应用此技术可燃烧3500大卡以上的劣质煤,即能达到10%以上的节能效果,又可使锅炉污染物排放直接达标,无需除硫设备,是锅炉燃烧领域的一场革命。

1.1.2 往复燃烧锅炉技术

往复燃烧锅炉技术,由于可燃用褐煤,使得供热成本大大降低。常规烟煤每千卡热值合0.08-0.12元,褐煤每千卡热值仅合0.06元。一台30吨的供热锅炉以褐煤作燃料,一个采暖季即可节省燃料费100万元以上。

1.1.3 锅炉中小功率高压电机变频技术

在中小型热电厂,由于原有的电力设计规范,200KW以上的电机均采用6KV-10KV的供电电压,如果改造需采用高压变频技术,而高压变频是在800KW以上的电机上才能体现较高的性价比。通过改变高压电机绕组接线方式,使电机电压等级变为380V、690V与1140V三种,直接配备相应等级的低压变频,尤其是800KW以下的电机,在不更换电机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压变频调速,具有比直接采用高压变频方式更高的性价比。

1.1.4 热源适量供热调度技术

适量供热调度技术采用通过气象局数据预报接收、典型用户室内温度采集、热源出口热量计量、气象站数据采集、计算机调度软件等设备实现如下功能:

(1)实现热源负荷预报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室内温度反馈修正。

(2)实现未来三天气象预测数据的自动接收,根据预测数据计算供热量。

(3)通过热源出口热量,对比计划供热量和实际供热量的差异,进行跟踪调整。

通过以上技术实现适量供热,可节约热能3%-5%以上。

1.1.5 热网循环泵综合节能技术

近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较快,而作为供热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热网循环泵以前是由电动机拖动,随着热负荷的不断增加,要求电动机的功率也不断增大,这就使得供热企业耗电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因此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采用热功联产汽轮机替代电动机做功驱动热网循环泵就可解决此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1.6 热水锅炉房热电联产电力自给系统技术

从能源的梯级利用观点出发,引出了集中供热热水锅炉房热电(功)联产的方案。从某工程实例来看,该方案实现电力自给,为供热企业节省大量电费,不到一个供暖期即收回了增加的投资,又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管道首先进入小型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量即可满足本锅炉房的设备用电。汽轮机乏汽进入工业汽轮机时直接拖动功率较大的循环水泵,做完功后的排气进入换热器加热热网循环水,形成凝结水,再进入锅炉蒸发成蒸汽,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热电(功)联产系统。

1.2 热网部分

1.2.1 全面水力平衡技术

全面水力平衡技术,就是在一级网和楼前的每个热力入口全部安装流量调节设备,自动恒定流量,使远端和近端流量一致,消除近端热远端冷的失调现象,最终达到改善供热效果,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换热站内部,一级网安装电动恒流量调节阀,通过自控系统实现恒流量,便于气候补偿等高级控制功能的实现,在楼前单元口内也全部安装自力式恒流量阀,设定流量后,永远保持恒定。

全面水力平衡技术即消除了热用户冷热不均的现象,同时又大幅度降低了热网的循环泵流量,是热网节能的基础。全面水力平衡技术通常节热5%-20%,节电可达30%以上。

1.2.2 热网循环泵综合节能技术

热网循环泵综合节能技术,就是通过循环泵泵效改造、最不利点压差变频控制、旁通分流控制、最小阻力调整、水质改善等技术实现热网循环泵耗电最小。由于通常情况下热网循环泵普遍设计不合理,所以通过热网循环泵改造后可节电30%-60%以上。

1.2.3 换热站气候补偿技术

在换热站内部设置气候补偿控制装置,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及时调节一级网阀门供热量,以实现换热站节能目的。通常可节热3%以上。

1.2.4 热网多级泵技术

热网循环泵的扬程是按保证最远端压力而设计的,这样近端就不得不用阀门来消耗剩余压头,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采用热网多级泵技术,各站均设置水泵,循环泵已满足锅炉循环阻力设计,各站所需扬程仅由各站循环泵分别提供,这样就取消了阀门。通常改造后可节电20%-30%以上。

1.3 热用户部分

1.3.1 温度法分户计量技术

通过测量用户室内温度及已知的用户使用面积,对楼栋总热量进行分摊,温度高分摊的多,温度低则分摊的少,这样就实现了等温度等热费,解决了户间传热的难题。

1.3.2 大型公建楼前混水分时分温个性化供热技术

公共建筑诸如学校、商场、政府、办公楼、工厂等,通过安装楼前混水分时控制设备,实现分时控制。晚间无人监控时设备则自动将温度调整到值班温度,早晨上班前设备则提前预热,同时还可给不同的场所提供不同的温度,这样综合下来即节省了大量热能,又满足了用户按需供热的要求。

1.4 远程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部分

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是整个节能技术的软件部分,通过安装煤、水、电、热计量仪表,将整个供热系统的热耗、各个补水点的失水量、各个站点的用电量,利用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到管理中心能源计量管理软件中,自动生成各种分析结果、报表、趋势等,实时查看各种能耗数据。

2、整体节能服务

整体节能服务,就是除了提供整体节能技术之外,为用户提供节能项目的全方位服务。

(1)从节能项目实施上看,向用户提供能源诊断、可行性研究报表、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投资、设备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整套系统化服务。

(2)从节能项目创收上看,充分利用国家诸如“北方地区节约吨标煤奖励250元政策”、“清洁发展机制CDM碳交易政策”、“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含建筑围护结构改造)55元/m2奖励政策、“节能设备及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等,通过整体节能服务实现节能项目的收益。

3、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就是一种以节约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由能源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投资,其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节能量和减排量,这样,可以把传统面向设备的模式转变为面向节能减排的模式中来。用户则将节约的能源费用用来支付节能公司的报酬,作到零投资、零风险,最终起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2

随着大众媒体的传播与发展,人们接受娱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广播电视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仍然是大众主要使用的方式之一。广播电视发射作为广播电视发送成功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的良好发展也能为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社会发展效益。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不仅包括对发射相关技术的发展管理,还包括电视发射台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会促进广播电视发射工作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体质量与效益。

2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系统与分类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发射台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承担硬件功能、软件功能和干扰排除功能。硬件部分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和技术设备,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台的整体组织架构、人员分配、规章制度等,干扰排除功能承担保障软硬件正常运行的责任,广播电视发射台主要的干扰源包括天气因素,例如雷电干扰,还包括硬件故障等因素。这三个部分将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日常运作环节包含在内,从人员配置到技术、财政和硬件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将决定着系统的管理发展与正常运行。广播电视发射台分为几个类别,分别承担不同的发射任务。包括中波广播发射台、短波广播发射台中波段区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中波和短波发射能够覆盖的区域不同,且传播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中波发射台一般采用地波进行传播,地波传播可以更加节约能源,但其发射覆盖面积也较小。短波广播发射台使用的发射方式一般为天波发射,跟地波不同的是,天波发射能够覆盖更大的面积,但其消耗功率也比较大。天波的传播是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进行传播,受电离层影响较大,所以天波按照波音要求不仅要设置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还要执行定时多次更换天线和节目等工作。执行广播电视发射任务最好能够采用地波、天波结合发射的方式,设置中小功率的地波同步网,能够在保证高效率工作的同时节省经济支出,提升经济效益。最后一种广播电视发射台类别为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这种类型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能够集成不同的电视频道并协调频率,不同的波长以及频道要求可以在同一个发射台内集成运行。

3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3.1技术信息共享问题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实践包括实行环节、后期维护环节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实施都有其专业的技术信息,用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获取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故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行业技术信息共享。目前存在着不同广播电视发射台之间的消息难以共享的问题,不同的电视台之间共享活动较少,技术信息难以同步获取,在存在着行业竞争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在竞争中还要争取合作便是目前需要发展的方向。如果各个广播电视台之间差距过大容易影响到行业平衡发展,从而影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发射技术信息共享,达到行业内部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技术工作水平。

3.2维护工作与发射技术发展不统一

我国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维护技术发展与发射技术的发展存在不统一的问题,维护技术整体发展达不到发射技术发展的要求,发射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维护技术如果不能与其协调发展,则容易导致出现技术问题时缺少维护能力,从而削减发射台工作效益,甚至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这种不统一的现象也与人员配备有一定的关系,人员技术能力不全面、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都容易导致一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维护技术滞后问题,影响正常发射进程和整体发射台的运行,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3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中包含多个方面,例如人员管理、财政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和环节。目前广播电视发射台存在的应急管理问题主要是发现技术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或处理力度不够、维护效果不佳、维持时间较短等。存在着应急预案注重理论内容不注重实际内容的问题,不能根据预案解决实际问题。管理机制中的人员管理主要出现人员技术能力不全面、技术信息获取不及时等现象,广播电视发射台主要的人员管理方面也集中于对不同的技术人员的配置管理上,只有形成技术全面的人员配置团队,才能更好的集中解决总体管理机制和发射技术发展问题。

4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措施

4.1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规范

建立科学的管理规则和规范是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基础,框架问题是其他问题发展的依据,规范技术工作的各个环节。技术管理制度包括节目制作值班制度,设备维护、检修、测试、管理与使用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安全播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充分完善进行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才能高效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管理目标,加速管理发展,提升技术人员工作效率。

4.2健全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一定的失误与疏漏,完备的操作规范能够降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几率。技术管理中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会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度,提升其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形成稳定的、明确的工作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操作规范中应该包括对硬件设备的维护与使用,例如安装、操作步骤等信息。

4.3加强发射台维护技术管理

后期维护工作是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的一道保障,只有加强维护技术、提升人员对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对总体发射技术管理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加强维护工作管理不仅包括对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还包括对发射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运行问题、环节进行的维护和保障。维护问题是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环节,不能疏忽其重要作用。

5结论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问题的探讨中,其实质问题便是工作环节的技术问题。涉及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人员配置、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对促进整体技术管理有着基础作用,加强操作规范、提升维护技术管理环节,是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注重点,对加强发射工作的完成质量和完善技术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3

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然而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仅是刚刚迈开步伐,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风险承担能力弱等问题。由此导致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一种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现实可行的借鉴意义。

1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时,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逐渐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ESCO,国内称EMC),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EMC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通过与愿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节能量检测等一条龙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的利润。根据合同规定,在合同结束后,设备的所有权和节能效益全部归企业所有。节能服务公司(EMC)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上具有资金、专业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而对于用户(企业)来说则具有“零投入”、“零风险”和“7个保证环节”特点,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又被成为“007”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同以往的节能方式相比,它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

1997年,我国政府(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GEF)共同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运作以来,在国际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经营业务,已在众多的行业为客户成功地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仅客户(企业)得到节能降耗,示范EMC也获得盈利和稳定的发展。实践说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是可行的,并为广大企业所乐意接受。

2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模式和节能投资机制,以市场行为推动企业进行节能改选,在节能增效方面减少政府的行为,在运行模式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2.1 节能服务公司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主体。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EMC,是纯商业性的经济实体,不具备任何政府色彩,与我国现有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有本质区别。EMC通过为客户企业实施节能项目并分享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如果节能投资项目失败或不能取得合同中预期的经济效益,则EMC的回报将大大减少,甚至不能获得任何回报乃至于亏损。

2.2 技术优势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前提。由于EMC公司须向EMC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一般只是通过分享节能项目的效益获得回报,因此EMC帮助客户开展的节能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设备是规范的,并具有足够的成功案例。EMC公司对人才要求很高,需要节能技术、投资项目管理、经济和财务分析、金融等各方面的专家,并且EMC以承诺保证不影响生产情况下实现节能效益为前提,如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节能量,EMC将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因此,对客户来说,项目的技术风险趋于零。

2.3 多赢局面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追求目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涉及该业务的各方(EMC、客户企业、银行、节能设备提供商、工程施工单位等)创造了一种多赢的局面,介入的各方形成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成功实现节能量成为相关各方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借助一个节能项目的成功实施,EMC可以实现它的利润,客户也可通过EMC获得部分或全部项目融资,以克服资金障碍。

2.4 全方位服务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保障。合同能源管理可解决客户开展节能项目所缺的资金、技术、人员及时间等问题,让客户以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发展。EMC不仅提供常规的节能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而且更主要的是,还可根据客户情况,直接投资于其节能项目,或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3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资金、技术、运行机制及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才有可能实现。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能源系统改造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服务,克服了我国企业目前在节能工作上面临的诸如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投资资金不足,节能项目系统效率不高以及节能投资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障碍,以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能普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循环经济市场化,促进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的理念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1 借鉴EMC运行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服务中介。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青睐,是因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能够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效益,可谓一举三得。EMC公司在企业的节能改造实际上起到一种中介服务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高能耗的企业来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降低能耗,把浪费的资源重新“找”了回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来说,也存在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兼顾的潜力。然而目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专门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还很少,并且这些中介服务组织在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得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一是要加快建立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管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二是积极扶持一些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成立循环经济服务公司,这类公司的建立基于全新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以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循环经济服务公司的运作机制,其发展资本取之于各企业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潜力挖掘,以营利为激励,以市场为动力,以经济为标尺,促进企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当然这类公司的成立和运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而政府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其发展。

3.2 借鉴EMC融资模式,吸引发展循环经济资本。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EMC,具有资金整合的能力。“合同能源管理”回报率一般可达到30%左右,这不能不吸引众多国内企业开始积极投身其中,而世界银行和我国行业主管机构目前也在努力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担保机制,为新节能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再加上一些节能领域的国际巨头对我国这一市场的跃跃欲试,形成了巨大的节能市场。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银行、企业、民间资本可以借鉴EMC的融资模式,精心培育市场,吸引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资金和技术上优势的企业前来谋求发财之道,进行减量化技术改造,使企业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朝着生产与利用的链环流动,转变为再生资源。政府作为主导,利用财政资源来推动,并且在政策上倾斜,使众多的投资者融入循环经济圈中,银行和保险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圈中,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证。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各方资本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3.3 借鉴EMC技术整合,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攻关。EMC具有技术整合的能力,对于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节能技术拥有者来说,一方面,可自行建立、运作这样的企业,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营销自身产品、技术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与这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遍布全国的企业网络推广自己的产品、技术,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开发节能市场。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是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链环。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相关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及其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这些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的攻关,可以借鉴EMC的技术整合模式,专业攻关,优势互补,产生规格效益。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3.4 借鉴EMC服务模式,创新循环经济服务机制。EMC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企业携手联动,构织循环经济链环,共同实现双赢。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来说,把更多的废弃物投入到这个链环之中,就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处置费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减量化的目的出发,积极引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使废弃物降低到最少程度。而对于消化废弃物的企业来说,通过循环经济链环运转,使各类废弃物转变成具有丰厚利润的新产品,也给企业赢得可观效益。在这双赢的局面下,建立以企业的“3R”目标的全新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自觉实践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4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年产1000万t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工艺装备。多年来,湘钢积极推进治污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在“十二五”期间城市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两化融”促进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获批工业与信息化部“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减排先进单位”,被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湘钢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钢铁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2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2.1是节能增效、控制成本的需要

近年来,湘钢坚持不懈地开展挖潜增效、层级对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但随着对标挖潜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推广应用,钢铁企业降耗降成本空间正在逐渐压缩和收窄。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由过去关注局部成本和表观成本,过渡到全流程、系统化的成本控制。湘钢能源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因此,高效回收利用能源资源,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控制成本、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虽然装备改进、产能提升,但节能环保方面存在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一是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能源资源工作粗放,跑冒滴漏现象比较多。二是工艺流程不顺、新老装备并存,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技术创新环境、机制有待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挖掘。这些逐渐凸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趋加剧,特别是新环保法施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考核办法陆续出台,都将影响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湘钢的能源资源经营模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因此,实现钢铁绿色制造是湘钢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3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需要

湘钢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流域水源保护一、二类区域,作为城市型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企业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和能耗为代价来带动经济效益,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湘钢清醒地认识到,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染污少的绿色、低碳的钢铁制造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钢铁绿色制造模式。因此,深度回收利用二次能源,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化解经济规模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3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所谓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钢铁长流程生产中排出的各种余能(余热、余压、余气),收集转换成为清洁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增效、减少污染排放的一种钢铁绿色制造模式。湘钢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低碳钢铁工业化道路,以铁素流、能量流的冶金生态学和流程优化理论为指导,以节能、提效、减排为目标,通过综合各种生产要素,强化内部运营管理,运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将“精准生产,精细管理”的思想运用到能源管理之中,建立和实施全流程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湘钢的主要做法如下:

3.1建立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强化节能降耗组织管理

成立由副总经理任组长,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规划部、设备部等单位一把手为副组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全面优化四级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使其更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人浮于事、层次过多等),使各个岗位之间的运转更加便捷、流畅,提升效能效率。能源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能源资源管理思路,实现能源介质定额消耗,规范了管理流程,强化了运行监督与动态调控,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机制,见图1。

3.2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树立全员节能环保意识

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过程中,以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注入“全员学习型、绿色生态型、持续发展型”钢铁新内涵。湘钢通过全面发动员工想办法,挖掘“金点子”,创造“金效益”。以开展群众管理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形式带动全员参与,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供给与高效利用。2014年,湘钢员工提出“金点子”合计达3120条,其中,有245条建议经实施后为公司年创效达6800多万元。与此同时,勤抓日常宣传,集中利用报纸、内部电视、刊物和各种信息媒体,报道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优秀单位、个人和事迹,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逐步起到以周带月、以月带年的效果,使全体员工意识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形成广大员工的的共同价值观念。

3.3以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攻关

湘钢通过引用华为项目制模式,以项目为单位,组建跨部门团队推进节能降耗。项目经理是团队领导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完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目标受控,形成对事负责而非对人负责的工作机制。专项攻关团队由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设备部、动力厂多家单位组成,联合成立铁焦烧、轧钢系统、热力系统等六个专业组,指定专人任组长。各小组每周定期讨论,汇总本周难点、焦点问题,交由公司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整体解决,逐步建立起从现场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发掘潜力、创新技术等多方面结合,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节能挖潜、环境指标改善、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3.4坚持自主攻关、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技术创新

3.4.1组织产学研团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企业内部人才资源优势,建立技术攻关团队,将燃气、热能、机械、电气、环保等专业方面的首席、技师联合组成“节能降耗技术专家组”,从纵深、横向开展节能环保经验、技术的研讨,有针对性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举一反三,推广经验。以企业为主体,与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冶南方、中冶长天等大专院校、设计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同盟,联合进行节能、发电、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与课题攻关,形成开放的技术创新格局。

3.4.2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系统与装备升级与优化

近3年,湘钢通过增加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优化钢铁制造全流程工艺、技术和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与高耗能装备,完善资源能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奠定工艺与装备基础。先后对老旧发电设备及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和高炉煤气透平发电(简称TRT发电)、135MW超高压高温发电、干熄焦发电技术、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工艺、烟气净化技术等,有效提高了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资源循环产业链。湘钢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零”放散,余热余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8万kW,年发电量达到32亿kW•h,自发电占比达到82%。主要表现为:(1)提升冶金煤气利用效率。从2012年开始,湘钢自主引进135MW超高压高温煤气发电机技术,停运高能耗、低效率发电机组,煤气利用效率由20%提高到35%,供电煤标耗达到330g/kW•h,有效解决煤气“粮食短缺”的问题,又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发电最大化,极大降低了外购电费成本,为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湘钢2台135MW超高压发电机组为运行最稳定、发电效率最高的全燃煤气机组。(2)系统深挖余热资源潜力。对烧结机、干熄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生产工艺与操作,各项能耗技术指标得到提升。到2014年底,烧结余热发电量由12kW•h/t矿提高到21kW•h/t矿,每年增加发电量达3600万kW•h,达到国内前列水平。2014年湘钢吨焦蒸汽回收量达到0.56t/t焦,干熄焦率达到98%,指标分别比2011年提高0.06t/t焦和5%,吨焦发电量实现101kW•h/t焦。(3)高炉煤气采用全干法除尘,有效提升TRT发电量。通过引进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从源头杜绝水体污染,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充分回收利用煤气显热能量,TRT日均发电量由2011年的68万kW•h提升到现在的107万kW•h,增幅57%,吨铁TRT发电量由45kW•h/t铁提高到52kW•h/t铁,优于国内平均水平。(4)不断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与利用水平。从转炉煤气回收安全、工艺、设备、产生机理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回收量。目前,转炉煤气回收量已经由2011年98m3/t钢,提高到现在140m3/t钢,转炉煤气回收带来发电年创效约7200万元,煤气回收量水平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4.3采用引进消化吸收,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近几年,湘钢围绕节能环保,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指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开展行业对标、对口学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厚料层烧结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钢坯热装热送技术、钢包畜热式烘烤、负能炼钢技术、高炉热风炉自动烧炉、焦炉OCC自动烧炉、转炉和加热炉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炉窑红外辐射涂料等一系列节能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先后引进并成功应用高炉顶燃式热风炉、高炉双预热技术、钢企“三干”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套筒窑双预热、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烧结烟气脱硫、热闷渣、钢渣粉及建筑材料生产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炼铁口废水循环利用等30多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固体废弃物、废气、废热资源的回收水平得到显明改观,提升了经济指标水平,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保污染与排放总量。

3.5明确责任考核体系,推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

(1)完善目标制度,明确责任管理体系。为有效降低公司能源消耗,确保各污染物排放达到指标要求,2011年,由能源环保部牵头组织,制订实施编制《清洁生产规划》、《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低碳发展规划》和《环境诊断环境提升方案》草案,及时对外环保监测信息。节能方面制订《提升发电方案及管理细则》、《推进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等,针对节能减排实行“四个明确”:明确责任单位与配合单位;明确管理部室和二级单位主要责任人、职责分工;明确总指标和分项指标、过程控制指标;明确指标量化考核细则。通过制度的完善确保有令必行,落实到位。(2)严格落实考核,发挥绩效杠杆作用。为了促进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湘钢从绩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将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环保指标纳入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对各二级单位按表计价收费,对各耗能用户制订定额能耗,节奖超罚的措施,实行分月考核,分档推进,超目标部分不封顶嘉奖,做到“用能有计划,耗能有计量,统计有记录,考核有定额”。公司每年通过合理调整激励方式,设立公司级节能降耗攻关奖、发电专项奖励基金达350万元,对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环保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的技术开发人员给予重奖。在政策激励方面突出倾向于在干事、干实事的职工,有效提高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考评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原有能源环保管理现状粗放、单一局面,绩效“杠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推进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效果

4.1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管理,开展“以气代电”、“以气代煤”“十大环保工程”等举措,湘钢的自发电量逐年递增,环保创效成效显著。2014年发电总量达到23.5亿kW•h,全年发电创造增效达3.7亿元,节约标煤约28.9万t。2015年全年自发电占比累计将达到85%,较2014年将提高15个百分点。通过建设废水回用处理线,年节约用水资源5000万t,固废资源经过综合利用年创效达7000万元。

4.2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经过几年努力与实践,湘钢的节能指标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指标持续下降。吨钢综合能耗由“十一五”末的613.1kg标煤下降到576.07kg标煤;2014年万元产值能耗1.71t标煤/万元、吨钢综合能耗576kg标煤/吨钢、吨钢可比能耗546kg标煤/t钢、t钢转炉煤气回收140m3/t钢、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均跨入行业先进水平。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放散率降到0%,基本实现零放散,全年减排二氧化碳70.8万t。与“十一五”末相比,到2014年湘钢实现减排烟粉尘1500t,削减率20%,二氧化硫21000t,削减率达到38%,减排COD2160万t,减排氮氧化物76t,削减率达到56%。

4.3管理体系明显改善

随着企业节能降耗,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全面实施,湘钢能源管理实现由工序单体合理利用能耗向系统能源合理利用转变,由规模效益向整体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通过用科学现代管理体制手段,全面推广余能、余压、余热、外排综合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技术,从规划、工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到服务,全面实现工厂整合优化,实现装备大型化、集约化和流程紧凑化、连续化。湘钢作为全国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正在按照“两型”企业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致力于把湘钢建设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精品制造企业、一个反应快捷的综合服务企业、一个管理精细的高效运营企业、一个产业互补的多元发展企业、一个节能生态的“两型”示范企业。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5

1.3搭建平台、创造氛围为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水平,南纤公司搭建了“学习、科研和激励”三个平台,以“绿色”为理念,使节能减排形成文化。第一,搭建学习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举办节能减排专业知识讲座,或参与节能减排项目合作研发。每年选派技术人员到相关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参加相关课题的研讨和联合攻关。第二,搭建科研平台。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技术中心建设,引入高精尖技术人才,为节能减排的课题研究,以及前瞻性、基础性理论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积极为生产骨干参与节能减排改进创造条件。第三,搭建激励平台。积极推进QC小组和全员合理化建议活动。仅2008年就收到有关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300多条,成立QC小组42个,其中《降低吸附床回收丙酮蒸汽单耗》等5个QC小组获国优称号,《降低202区主蒸塔蒸汽单耗》等3个QC小组获省优称号。节能减排涉及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大到工艺改进、技术革新,小到一张纸、一滴水乃至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公司都会正确引导。公司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内网、画栏等载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提高全员的节能减排意识。持续组织开展员工节能、节水专题培训,还制作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小标贴,张贴在用水、用电点,营造节能氛围。在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同时,利用操作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持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

2技术创新取得节能减排新突破

依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是南纤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亮点。创新渗透到公司各个生产环节,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大力开展科技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3项主要创新成果。

2.1高效优质低耗的二醋片生产成套技术研究建立并应用醋化级木浆活化性能表征方法,首次成功开发并行加料预处理工艺,增强了木浆乙酰化反应活性,预处理器设备处理能力提高了13%;通过改进醋酸萃取塔内件结构,优化萃取塔操作温度、萃取剂组分配比,使得萃取装置处理能力提高25%;应用化工过程模拟技术,改进了精馏塔板组件并优化操作压力,提高了精馏塔板效率,回流比由0.95~1.05下降至0.75以下,降低了能耗。课题投入经费3000万元,课题成果运用后,较国外同行提高生产效率25%;4条生产线增加二醋片产量25000t/年,节约蒸汽62500t/年,节电375万千瓦时/年。该成果已入围2009年度江苏省科技成果奖。

2.2醋酯工艺废水和废气减排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开发异丙醇三段富集工艺,将废水中异丙醇由0.1%富集至67%。开发的在线连续酯化技术,使富集异丙醇实现循环利用。醋酸异丙酯单耗从22.88kg/t醋片降低至10.59kg/t醋片,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496万元/年以上,单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开发进水CODcr总量自动控制技术和全混流与平推流相结合工艺,提高了曝气池的稳定性,减少废水中CODcr排放约1200t/年,减少废水中SS排放约1000t/年。通过组合生物滴滤和化学除臭技术,处理醋酯废水的异味气体,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去除率为90%以上,异味气体治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2008年度南通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6

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节能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员工的热情和树立正确的节能目标,还需要有相关的节能技术的支持。而就目前的物业管理企业的节能技术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水平来看,很多的操作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技术培训,不具备完善的技术理论知识,在节能方面也没有进行过具体的学习,这些操作人员只掌握了单个设备的运行方式,而对于整个节能系统的相关工作原理却不是非常的了解,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进行科学的处理。因此,基于这种情况,物业管理企业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企业的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将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纳入到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应该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国家有关于能源法律,能源政策,能源指令,能源标准和能源规定等内容进行相关的培训。二是对有关于能源技术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的培训。例如:用电,用水,用油,用热,用气等的节能技术管理进行具体的培训[4]。三是对有关于能源技术管理的相关方法和措施进行培训。例如: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能源消耗的计量测试,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能源消耗的定时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四是对有关于能源经济分析的培训。例如:对关于能源消费的经济情况和经济效果的分析和相关的计算,对于节约能源项目工程的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等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物业管理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培训的对象以及时间等方面综合的考虑进而确定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5]。像:讲座,报告会,交流研讨会等,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3与业主进行有效的沟通

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节能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型的活动,涉及到每家每户。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社会以及业主来说,节能活动是一种共赢的事业。因此,针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不仅应该采取激励的方式鼓励企业内容员工积极的参与,物业管理企业还应该与业主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业主也进行积极的参与到节能活动中来。如果能够真正的做到业主和企业员工相互的配合,相互促进,那么就能够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节能工作发挥的效果也更加好。对于业主参与物业管理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是包括公用物业以及自用物业2个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小区内进行节能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于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文明等观念灌输的力度,进一步的提高小区业主的节能的意识,促进业主主动的参与到节能活动中来[6]。另外,物业管理企业还应该积极的维护业主对于公共物业部分的节能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等等,并且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设身处地的为业主着想。例如:物业管理企业组织相关的节能活动,企业的管理处可以在小区内比较显著的位置上开辟专栏,公布每天写字楼,住宅区,公寓以及别墅区等的节能情况,并且物业管理企业应该配合业主对空调进行相关的保养,对节电、节水器具进行技术改造,以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7

在油田电力节能管理当中,通过应用节能潜力决策系统进行节能潜力分析,预测,并根据分析数据和预测判断,总结出合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决策失误给油田经济带来的损失。通过提高决策管理的水平,促使节能管理,技术改革,和设备的运用能科学合理化,符合科学生产的基本理念,更加符合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也能使不同类型的节电设备性能比较优选合作,使其更好地与生产工况相匹配从而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和提高设备 的工作效率。

一、决策系统的原理

1.决策系统的功能组成

节能潜力决策系统是基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在掌握生产系统运行工况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其措施的适应性,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节能潜力分析与计算所形成的预测,计算,管理方法。决策系统功能包括节能潜力计算,节能效果和运行状况计算,节能相关资料及工具,系统简介及其他四大模块,其中(1)节点潜力计算包括: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柜,YMJ系列节能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CJT系列节能拖动装置,电磁调速电动机,晶闸管电动机节电柜,电动机控制柜,抽油机间控制器,供电线路无功补偿。(2)节电效果和运行工况计算包括:节点设备应用效果用于抽油机,油水泵,注水系统地面效率,炉效与相关参数的关系,电力变压器运行工况,石油物理性参数计算。(3)节能相关资料及工具包括:节能资料档案管理,油田节能设备相关知识,能源折算和计量单位①常用计量单位换算②各种能源换算标准。(4)系统简介及其他包括:项目主要内容简介,项目开发单位,及其他。

2.决策系统运用在油田节能管理的方法

在老油田技术改造之前,生产系统的不同环节都应该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估测,测出的数据可以作为技术改革前的参考输入不同的模块中。例如根据软件把主要运用变频调控技术的加热炉风机,油水泵,柱塞泵等技术运行数据输入软件内,就可以得出改造前后的输入电功率从而得到预计的节电潜力。

3.对节能测试数据的处理

在油田的生产系统中不同的环节在实行技术改造后,都要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此项改造技术的投资回报效益,和推广价值。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以前只有专业学习过的人士才能完成的较为复杂繁琐的节能设备的测试数据处理工作,现在运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完成,这大大降低了对测试人员要求的技术水平和测试难度,这种投入对提高人员的管理,和拓展工作领域,和降低投入的成本都有很大的用处。

4.油田中节能材料和档案的管理

在油田节能管理中,常用的资料,测试耗能设备所节能的数据,系统中的相关概念等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比较大,知识相对零散复杂,这需要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且耗费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用计算机可以减少难度,利用计算机编写自动分类程序,通过计算机自己计算整理分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投入,而且可以缓解管理人员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又难掌握的矛盾。

5.节电管理和计算的工具

在油电生产系统中电力消耗相对巨大的是注水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对注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得出相应环节的能量消耗情况,和地面效率的数据后,运用节约管理决策系统对其节能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电力消耗,和优化运行。这种方法的使用对油田中电力的节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节能潜力决策系统的应用

相关部门对石油行业10KV线路节能检测所得出机械采油供电网平均功率为0.55左右,而中国节能技术决策大纲中规定6kV电力网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可见供电网现状与要求的差距还很大,功率因素低会造成无功电流的增加,造成输电损失,应用节能潜力决策系统,根据线路负荷分布特点,经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将低压现存补偿容量考虑在内,确定补偿原则为:以高压就地补偿为主,提供绝大部分负载无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分散补偿点来解决电网剩余无功问题,以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在二连油田,哈南214等24条电力线路的调查分析中,通过对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等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评价和潜力预测编制了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根据实施前后的测试结果,实现年节电约254.7×104kW・h按0.6元每kw・h计算,年产生效益152.8万元,投资回收期1.6年。

结束语

节约潜力决策系统的使用使油田节约技改潜力,效果分析计算,节能相关知识,节能管理工具融合在一起,促使整体的节约能力更加强大,也填补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中的空白,也是石油行业中节电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一个企业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管理是基础,节约潜力决策系统在石油行业的使用对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有用的,此技术作为辅助的节能决策管理工具,对提高节能管理决策和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油田节能管理人员的针对性教材。总的来说,节约潜力决策系统终将有效提高节能降耗的实际效果,从而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8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9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整体优化技术管理成效,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必须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地组织与发挥,有效地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是主体。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将施工技术应用到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应用成效。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切实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优化他们的作业能力以及技术素养。

3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向。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必须做好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技术会审,不断优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控,全面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整体提升技术人员素养。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10

(1)颗粒物排放较难稳定达标。机头四电场除尘排放质量浓度一般为80mg/m3,较高水平控制在50mg/m3,较难稳定达标排放[3];仍有许多烧结机采用三电场、陶瓷多管除尘等落后除尘工艺,颗粒物排放超标为薄弱环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后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难稳定达标;现有技术水平和监测设备无法准确描述钢铁行业PM2.5排放。(2)脱硫设施运行率和效率评价。烧结脱硫设施和脱硫效率持续水平较难保证。(3)固废综合利用难度大。烧结电场除尘灰(第三电场)富含钾、钠等碱金属盐,目前主要以填埋为主;脱硫副产物品质较低,综合利用难度较大;实施多种污染物脱除技术后,副产物和尘泥中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会进一步增加[3]。(4)烟气中氮氧化物、汞、二英等监测难、控制难。1)短期:NOx总量控制指标受限企业压力较大;长期看,氮氧化物、二英排放标准如果升级,现有技术设施很难保证稳定达标。2)二英、氮氧化物等排放控制均是世界控制难题,没有成熟可靠的技术可以使用,并且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4]。3)汞、铅、砷等重金属控制是国家环保管理要求升级的趋势。

1.2焦化工序污染排放的风险与挑战

(1)新标准实施后,焦化废水污染物浓度难以满足标准要求,焦化废水属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新标准实施后,原生化法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100~200mg/L)难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50mg/L),需要工艺改造升级。由于国家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今后焦化废水“禁止”外排是趋势,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仍需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催化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方法+膜系统),需加大投资和加强运行,压力加大。(2)捣固焦炉装煤和推焦过程产生烟尘和资源浪费。目前约有40%捣固焦炉装煤产生烟尘污染未能达标,仍是薄弱环节。需研发推广U形管配高压氨水装煤喷射措施、除尘地面站、装煤推焦机安装活动的炉门封闭框、焦侧炉头烟尘吸至集尘管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以提升捣固焦炉环保水平。新标准列出的其他污染物排放限值无监测数据,需要今后完善监测手段得出监测数据后方可判定。(3)若焦炉以高炉煤气(或混合煤气)为燃料,焦炉烟囱排放的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但很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焦炉烟囱排放烟气中SO2的要求已超出理论值的一般情况,难以达标;独立焦化企业则以企业自产的焦炉煤气为燃料,焦炉烟囱排放烟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很容易超标排放。大多数焦炉生产企业,厂界苯并芘质量浓度不满足现行标准。(4)焦炉装煤与推焦的除尘设施出口无组织排放。烟尘日常监测结果基本可以满足新标准要求,但生产和设备故障等情况很容易超标。

2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管理要点

钢铁行业应强化能源环保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单位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版)》的实施,加大了对各责任单位及领导干部的考核力度,有效促进了环保管理工作的进行。2014年颁发的《能源与环境部全员监察合理用能奖励办法(第一版)》中规定对发现能源浪费的职工给予奖励。钢铁行业各工序节能环保管理要点如下。

2.1节能管理要点

(1)焦化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稳定炼焦用煤质量;均衡生产;合理使用煤气;做好余热回收;加强炉体绝热保温;加强焦炉的热修维护;推广应用焦化节能技术等。能源管理应重视的与焦炉耗能有关的技术参数主要有:出炉烟气温度、出炉烟气中O2体积分数、出炉烟气中CO体积分数、焦饼中心温度、炉体表面温升和设备状况等。(2)烧结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成品率;增加垂直烧结速度;厚料层烧结[5];稳定烧结过程工艺参数;推广应用烧结节能新技术等。能源管理应重视的影响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指标和因素有:料层厚度、烧结矿残碳质量分数、漏风率、余热回收量、废气温度、返矿率、点火煤气消耗、熔剂与燃料粒度等[6-7]。(3)球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改善原料供应[8];利用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促进余热的回收和利用等。(4)高炉炼铁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风温;精料入炉;喷吹燃料;富氧鼓风;脱湿鼓风;炉顶高压等。能源管理应重点重视高炉以下参数:设备状况、炉顶煤气中CO2体积分数、炉顶温度、吨铁炉体冷却热损失、焦比、燃料比、直接还原度、高炉煤气CO利用率、热风温度等[9-12]。(5)转炉炼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废钢比;改进吹炼工艺;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控制、提高命中率;改进生产设备;回收利用炉气余能;减少辅助材料消耗;改进生产组织管理;改善炼钢前后工序衔接等。(6)轧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1)加热炉。使用轻质的耐火材料,减少加热炉的蓄热损失;加热炉的炉温和蓄热室的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回收加热炉废气热量,提高煤气利用率,减少废气污染;改变水管支撑机构,降低炉子排烟的温度等。2)轧制。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钢坯显热应合理利用等。(7)副产煤气节能管理要点有:1)煤气回收管理。合理使用原燃料,生产中原料使用和配比影响煤气热值;提高操作水平,操作水平影响煤气的回收量;重视回收分析和保证计量仪器质量,计量数据直接影响到煤气回收工作;加强与煤气柜信息沟通,煤气柜是煤气回收利用最重要的缓冲环节。2)煤气安全管理。生产、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设备、技术管理;责任、制度管理;煤气检测管理;工作人员考核管理等。3)煤气储存、输运及使用管理等。(8)电力节能管理要点有: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功率因数及电能质量;加强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开发节电技术,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用电效率,以实现节电。

2.2环保管理要点

(1)原料场环保管理要点有:采用封闭型原料大棚;采用封闭的原料输送带等。(2)焦化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管理控制方面。炉门、炉框装煤孔封堵和修缮应常态化;调火、结焦时间、配煤控制应合适;环保设施运行、点检维护应到位,排放指标应严格控制。2)环保设施方面。除尘、废水处理能力配置应足够大;化产系统异味捕集设施能力应足够;煤、焦储存和运输采用全密闭形式,干熄焦厂房应封闭等。(3)烧结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原料场环保。烧结原料场应采用全封闭形式;翻车机、卸料间应封闭除尘;皮带运输应采用全封闭形式。2)烧结机环保。台车速度要满足除尘能力,机头电除尘效率要高,脱硫应稳定运行;机尾电除尘应提效改善;溶剂、筛分、转运等布袋除尘应采用大风量。(4)炼铁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水循环控制。冲渣系统消纳劣质水,冲渣水应采用全闭路;水渣控水应全部返回冲渣系统;煤气洗涤系统应排放进入冲渣系统。2)除尘控制。出铁场应采用全封闭形式,除尘风量应匹配均衡;高炉煤气应采用干法除尘;矿焦槽应采用全封闭除尘。(5)炼钢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电炉、转炉、精炼炉。应严格控制冶炼强度,限制原料中杂质质量分数;一次、二次、屋顶除尘能力应足够大;连铸应采用切割烧结板除尘。2)公辅系统。高低位料仓及皮带运输系统应采用全密闭除尘;三脱站、倒罐站、拆炉拆包除尘能力应足够大;辅料卸料间应全封闭。(6)轧钢工序环保控制要点有:1)热轧。粗轧、精轧应采用烧结板除尘;轧钢水处理的浮油应加以清理和控制。2)冷轧。油雾不锈钢丝网除尘、酸雾洗涤塔、碱雾洗涤塔应达标;酸洗氮氧化物处理、抛丸机除尘能力应满足生产要求;冷轧酸碱废水处理能力及方法应合适。

3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技术

3.1焦化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无烟装煤焦炉。7.63m焦炉采用微负压无烟装煤系统,可单独调节每孔炭化室的煤气压力,杜绝由于集气管压力波动引起的煤气逸散及荒煤气放散,可减少环境污染。(2)焦炉煤气脱硫制酸。集成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系统,脱硫采用单乙醇胺法将煤气中的H2S一步脱除到质量浓度为50mg/m3以下,脱硫后的H2S气体用于生产硫酸,洁净煤气用于轧钢生产。(3)煤调湿。该系统采用太钢双相不锈钢制作的蒸汽管式干燥机,利用干熄焦系统的蒸汽作为热源进行干燥处理,使煤水分(质量分数)由10.0%降至6.5%,结焦时间缩短4%,酚氰污水减少3.5%,每年可节约煤9226t。(4)干熄焦。干熄焦时焦炭冷却时间为2~2.2h,可使1050℃红焦冷至250℃以下,冷却后的焦炭由皮带送往筛焦楼。每吨红焦约可产生压力为9.8MPa、温度为540℃的高温高压蒸汽550kg,干熄焦余热发电使用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为50000kW。焦化工序节能环保技术主要有:(1)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为:除油预处理A2/O生化处理+生物酶活性炭粉脱色除味降低COD系统公司水系。(2)酚氰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传统A2/O+生物酶生化处理技术,新增活性炭粉末深度处理工序,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在公司内部水系统可全部循环使用,可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3.2烧结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环冷烟气低温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的低品位余热能源,产生过热蒸汽用于供热或发电。工艺流程为:烧结机环冷机余热回收余热回收供公司管网。(2)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集脱硫、脱硝、脱二英、脱除重金属和除尘五位一体,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富集SO2用于生产硫酸。工艺流程为:烧结机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制酸硫酸回用于轧钢生产。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图1)是烧结工序节能环保新技术之一。经工业试验验证,与传统烧结工艺对比,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具有如下效果:烧结质量不受影响,产量可提高15%~20%;利用烧结烟气余热,节省固体燃料2.1~2.4kg/t,CO2减排3%~4%;烧结外排废气总量减少15%,减轻烧结四电场除尘负荷,且有利于后续脱硫处理系统;二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排。目前,该技术已在宝钢、宁钢、沙钢等实现工业化应用。

3.4炼钢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经干式除尘后全部回收,可直接供用户使用,耗电量低、热能可充分利用,除尘效率高,排尘质量浓度低于30mg/m3,可提高煤气回收量20%,每吨钢可回收115m3煤气,热值达约8360J。(2)炼钢厂房采用全密闭形式。结合国内外先进除尘技术,在炼钢厂房内电炉采用四孔、狗窝和屋顶罩三级捕集除尘方式,转炉采用一次除尘、狗窝和屋顶罩二次除尘方式,实现冶炼过程烟尘有效捕集,3.3炼铁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中国自主开发内滤式煤气反吹干法除尘系统,可降低水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煤气质量。年可节约新水160万t,增加TRT发电量30%。(2)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配套建设干法煤气余压发电装置,煤气利用率可达到99%以上,吨铁发电量达50kW•h,每年可发电2.8亿kW•h。(3)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CCPP)。将剩余高炉煤气优先用于热转换效率高的蒸汽-燃气联合循环装置,再用于常规发电装置和煤气锅炉,最终使剩余煤气达到零放散,年回收利用高炉煤气50亿m3,发电3.6亿kW•h,节约煤38万t。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如图2所示。(4)高炉矿渣综合利用技术。中国现已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立磨技术,建设有高炉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年综合利用矿渣为280万t,可提高矿渣经济附加值,减少CO2排放。其工艺流程为:高炉水渣矿渣超细粉生产线超细粉。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国内第一套利用高炉热熔渣制棉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年可回收利用高炉矿渣约8万t,创效8000万元以上,具有显著的低能耗、低污染、无排放等特点。其工艺流程为:高炉热熔渣热渣制棉生产线岩棉。合理地将高温烟气和常温烟气进行混合,有效降低了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3)转炉余热蒸汽发电。利用转炉余热蒸汽进行发电,年发电能力达1亿kW•h。目前正在实施电炉及AOD炉余热回收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回收蒸汽36万t,节约标准煤3.4万t。

3.5轧钢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3.5.1热轧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蓄热式加热炉。利用加热过程余热,比常规加热炉节能30%,年可节约煤5.6万t。(2)轧机辊道变频调速。对辊道、风机、水泵实施变频改造,年可节电0.9亿kW•h。(3)余热蒸汽发电。回收加热炉烟气余热,配套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年可发电0.4亿kW•h。(4)塑烧板除尘。采用世界一流的防油防水塑烧板除尘器,排放质量浓度可低于20mg/m3。(5)加热炉汽化冷却。用汽化冷却替代传统的水冷却方式,可回收大量的余热蒸汽。(6)纯氧燃烧技术(拟实施)。可节约高热值煤气的使用,降低能耗,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5.2冷轧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冷轧混酸、盐酸再生。1)采用喷雾焙烧工艺,对废混酸进行再生,年可回收氢氟酸1.45万t、硝酸1.2万t,年可节约石灰2.5万t,回收金属氧化粉7770t。2)采用预脱硅+喷雾焙烧技术,对废盐酸进行再生,年可回收盐酸1.3万t,回收氧化铁粉4200t,同时可有效减少中和用石灰用量。(2)冷轧氮氧化物处理。对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催化还原技术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排入大气,年可减排氮氧化物250t。(3)冷轧硫酸钠净化回收。对不锈冷轧厂冷线所产生的电解硫酸钠废液进行净化回收,每年可回收硫酸钠超过2000t,节约氧化钙4515t。冷轧硫酸钠净化回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6发电环节节能环保技术

300MW机组的节能环保技术。(1)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使锅炉烟气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从750降低至400mg/m3。(2)采用五电场高效电除尘,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可控制在20mg/m3以内。(3)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可使SO2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在100mg/m3以内。(4)采用SCR液氨脱硝工艺,可使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在100mg/m3以内。

3.7钢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1)冶金除尘灰资源化利用。将除尘灰等含铁尘泥成型处理,与钢渣中分选出的渣钢及焦炭一起加入竖炉,在竖炉中这些物料被还原成铁水作为炼钢原料回用于生产,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煤气洗涤净化后作为清洁燃料利用,炉渣制成水淬渣作为生产超细粉的原料[13]。该方法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钢铁生产实现固废零排放的有效手段。(2)钢渣资源化。钢渣是钢铁企业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太钢建设了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年可产50万t钢渣肥料、30万t路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彻底使不锈钢尾渣变废为宝,实现综合利用。目前,钢渣资源化生产线有:不锈钢尾渣湿选处理线;不锈钢尾渣干燥、肥料生产线;碳钢尾渣破碎和超细粉生产线;钢渣路基材料生产线;炼钢辅料生产线等。转炉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技术(图4)是炼钢工序节能环保新技术之一。国内仍有很多钢厂钢渣采用落后的热泼处理工艺,将热态钢渣运至钢渣热泼场,倾翻落地,喷水冷却,然后用铲运机将冷却的钢渣经粗选废钢后运出堆弃。热泼法存在投资大、占地大、对环境污染严重、金属铁不能全部回收、钢渣稳定性不好,不能利用等问题[14]。转炉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新工艺技术属国内外首创,热闷时间短,耗水耗电量低,实现了钢渣处理过程高效化、装备化和环境洁净化。处理后钢渣浸水膨胀率低于1.6%,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低于2.12%,可满足建材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粒度小于20mm的钢渣质量分数大于72.5%,有利于后期破碎磁选。此外,钢渣余热有压热闷产生的蒸汽温度为120℃、压力为0.2~0.4MPa,为钢渣余热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完成60万t/a钢渣处理产业化示范工程。

3.8钢铁废水综合利用

焦化生化废水深度处理采用“一级电催化氧化+二级电催化氧化+电絮凝+电气浮+除铁锰系统+陶瓷膜超滤+反渗透”水处理工艺,通过电催化、电气浮、超滤、反渗透等主要设施,对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分解,降低了废水中COD、氨氮等浓度,纯水回用于生产系统,浓盐水用于烧结混料或炼钢焖渣,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焦化废水的“零”排放。

4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和重要关键技术

新环保法实施后,加强钢铁企业环保设施技改及运行维护,以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成为重头戏,企业进一步重视环保改造项目完成后的达效评估和运行维护。结合不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更多钢铁企业将环保风险管控融入业务流程,深化环保事前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和过程受控,提升异常突发设备和作业引发的污染问题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建设、生产和环保管理的有效协同,重视建设项目环保程序合规性;深入开展节能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废水处理领域、固废深度处理领域、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

4.1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

钢铁工业应深化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钢铁绿色发展。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定位:适合中国能源资源特点,突破资源能源瓶颈,提供绿色钢铁产品和工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点:适合中国能源资源特点,突破资源能源瓶颈,突破性低碳技术;研发生产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绿色产品;运用信息化技术研发推广主工艺专家智能控制系统。(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定位:钢铁绿色制造,节能环保密不可分,需向纵深化、系统化发展。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点:节能环保的难点技术、无法稳定支撑和保证先进节能环保标准的清洁生产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定位:加强钢铁与多产业间协作与衔接,将资源进一步高效利用,突破技术、利益等瓶颈及障碍,构建跨界绿色产业链[15]。建议工信部等部门支持重点:需多产业协同合作开发绿色能源及资源利用技术等。绿色发展引领下的钢铁工业重大创新工程应集中在:(1)生产钢铁绿色产品,高效低耗生产新工艺技术创新工程。以新一代先进钢铁流程为基础,以清洁生产为目标,高效低耗地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稳定的钢材,并取得重大工艺技术突破。(2)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系统集成优化创新工程。完善节能环保综合技术开发、一体化设计、创新应用,将能源高效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相融合。(3)利用清洁能源,研发应用钢铁生产低碳技术创新工程。充分发挥钢铁工业能源转换功能,创新应用煤气重整、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减少钢铁生产全过程的炭石燃料消耗及温室气体。(4)多产业协作,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创新工程。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多产业协同合作,将各类资源合理链接高效利用好,将厂区及周边社区废弃物消纳处理好,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5)运用安全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监控管理及生产控制系统。继续优化升级能源管控中心,以信息化手段建设能源环保一体化监控及管理系统[15]。

4.2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

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应重点推广的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捣固焦技术[16];低温烧结工艺技术;洁净钢技术[17-18];转炉少渣冶炼[19];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20-21];耐蚀耐候高性能长寿命钢材开发;热风炉双预热高风温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煤气干法除尘;蓄热式热交换技术;焦化流程负压蒸馏技术;高温高压锅炉的干熄焦技术(CDQ);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高炉调湿鼓风技术;转炉煤气回收高效利用技术;转炉余热蒸汽回收利用技术;能源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城市中水和钢厂废水联合再生回用集成技术;钢厂工业低温余热为周边社区供热;钢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废钢回收、分类、加工及预处理技术;冷轧废酸再生技术(太钢)等。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进一步完善推广的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炼焦煤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焦煤配煤炼焦技术;BPRT技术;适应劣质矿粉原料的成块工艺优化技术;工序间界面匹配与动态运行技术;薄带铸轧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焦炉烟气煤调湿(CMC)技术;煤气初冷系统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利用技术;烧结烟气综合净化技术;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如烧结、转炉、电炉);钢厂二英的防治技术;钢铁企业细颗粒物防治技术;炉外精炼干式真空技术;钢厂能量流及能量流网络优化技术;钢铁生产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风、水、太阳等)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焦化酚氰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焦化、烧结脱硫副产物的高效处理利用技术;焦炉、高炉利用废塑料技术;含铁、锌尘泥集中处理高效利用技术;不锈钢渣综合利用技术;钢渣尾渣作水泥及混凝土掺合料(高比例)生产和应用技术;冶金煤气重整和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热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前沿探索性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高炉喷吹还原气体;熔融还原工艺和装备;预还原烧结、球团技术;镶嵌烧结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竖罐式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技术;钢厂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协同优化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钢铁渣作农肥和酸性土壤改良剂技术;高炉渣和转炉渣余热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CO2捕集、回收、存储和利用技术。

5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工程科技战略

中国钢铁工业(整个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建议如图5所示。钢铁工业正在研发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有: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及副产物有效回收利用技术[22];高炉喷吹还原性气体技术;CO2-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技术;钢铁烧结烟气PM2.5无机膜高效捕集技术;高炉煤气制备甲醇技术;高炉渣、钢渣显热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23];钢渣余热有压自解处理工艺技术;焦化废水处置分质回用技术;含铬钢渣制备微晶玻璃技术;新一代TMCP技术。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钢铁行业将以建设钢铁强国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充分理解和支持国家在能效对标、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工作中制定的各项法令及政策要求,努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更好地实现“低污染、高收益”。到2020年,钢铁工业绿色环保的目标为:(1)全面确立钢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的绿色环保生产体系;(2)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资源与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等研发应用体系;(3)建成钢铁企业环保技术设备普遍应用、污染物普遍稳定达标排放、厂区和周边社区环保监测互补的监控体系,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中国钢铁工业(整个产业)绿色发展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有:(1)钢铁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气、液、固“三废”全部实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排放总量达到当地环境容量承载力的要求。(2)节能环保技术实现全覆盖,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设施利用效率和水平。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基本实现智能化提升。(3)实现全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下降,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60kg(煤)以下;吨钢耗新水量降低到3m3以下;固体废弃物实现100%利用。(4)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是少数几个可以带动工业生态园区建设的重化工业之一。充分发挥钢铁工业材料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4]。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11

在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历史悠久,对喷灌设备最早的研究与应用时间在1954年。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国内对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展开了全而且深入地研究和推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厂家对国外的先进生产线进行了积极地引进,全而推进了微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在上世纪末,我国节水灌溉而积已经超过了1500万公顷,在国家灌溉而积中占据将近30%的比重[,〕。   

经过长期发展,国家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重视程度。而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中,已经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确定为农业与农村的跨世纪发展作为重点。与此同时,节水农业实现了全而发展,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作为关键措施执行,以实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全而提升,确保农田有效灌溉而积的扩大。   

其中,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技术,包括农艺节水技术与喷灌、微灌技术都是当前相对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阶段,滴灌与微灌设备实现了全而改进与创新,并在生产实践当中广泛应用。   

1.2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发展的问题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并且获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极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二个部分:   

第一,节水灌溉技术的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的而积在有效灌溉而积中所占比重仅为二分之一,且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灌溉等多种方式始终占据重要地位[i另外,喷灌与微灌等效率较高的节水灌溉方式在有效灌溉而积中的比重不超过3%0   

第二,节水灌溉设备品种与产品质量难以适应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现阶段,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规模不大,且工艺水平与生产技术滞后。另外,节水灌溉设备种类不多,在配套方而存在问题,因而,导致节水灌溉设备在技术性指标与运转可靠性等多个方而都与国外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及时改进。   

第二,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监督与质量检测工作始终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在研究节水灌溉制度研究与应用方而十分落后。   

2农业节水灌溉设备   

2.1节水灌溉设备含义   

节水灌溉设备,所指代的就是机械设备木身具有节水功能,能够应用在农业灌溉作业当中。现阶段,我国的节水灌溉设备包括二种类型,即喷灌式、微灌式以及全塑节水灌溉系统[}3}。而低压出地阀、移动式与软管二通阀,包括半固定式喷灌等都是全塑节水管理类型当中的主要组成。虽然当前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机械设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共性。其中,接卸设备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将水资源节约及自动化控制作为工作重点。    2.2常见的节水灌溉设备   

2.2.1节水喷灌设备   

在我国,节水喷灌设备种类诸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喷灌水泵、喷灌地埋管道以及喷灌机与地而移动管道等等。而我国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大型喷灌机可以划分成电动圆形的喷灌机与平移式的喷灌机两种m。这些大型喷灌机木身自动化程度很高,且作业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单机控制的而积很大,可以在较高机械程度且规模化的农业区域中使用。而中型喷灌机最常见的就是卷盘式的喷灌机,型号主要包括JP40,50等系列。而这种类型的喷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供水管道与水涡轮的位置都很容易出现极大的水头损失。若运用单喷头配置,会导致入机的压力过大,进而增加能量的消耗。而小型或者是轻型的喷灌机,通常采用的都是手抬式与手推式两种。目前阶段,这是我国农业解释喷灌中最常见的工具。   

2.2.2喷灌专用水泵   

在喷灌专用水泵应用的过程中,常常配合轻型或者是小型的喷灌设备进行使用。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就是自吸泵与非自吸泵,另外,还包括了变形泵。在喷灌专用水泵使用的基础上,还有很多QJ系列井用潜水电泵被应用在节水喷灌工程当中,属于通用的水泵,而这也是有效完善喷灌水泵的主要方式[}s}   

2.2.3管道   

所谓的喷灌管道通常采用的是地埋固定埋藏的方式,而在我国,最常使用的就是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等。如果管件材料能够达到喷灌工程具体的技术要求,就能够被使用在喷灌管道当中。但是,在使用喷灌管道的时候,管道的铺设量很大,而绝大部分设备材料的费用都是管道投资回。由此可见,对管材费用的减少,能够确保管道喷灌技术的使用成木减少,所以,使得管道利用率得以全而提升。其中,基于机组式喷灌与移动管道式喷灌的形式,对复合型管道材料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保证不同材质机械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而钢丝网水泥管就是复合型管道材料使用的典型代表。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   

在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灌溉用水在生产中的应用经历了四个阶段,及水源、农田、农作物与农产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表现在水资源调配输配、田间灌溉、农作物的吸收以及农产品储藏。而在上述过程当中,节水灌溉技术被应用其中,并且通过对节水措施的合理选择,形成健全的节水管带技术机制。而这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节省用水量,全而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3.2节水灌溉技术   

32.1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卜水技术都是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重要组成,而对灌溉回归水技术进行合理地利用,实现多水源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基于此,还包括对雨水和洪水利用的技术口〕。   

3.2.2对灌溉用水合理控制的技术   

灌溉用水控制技术从木质上来讲就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而在其中包含了诸多技术内容,具体表现为输水渠道防渗漏的技术、喷灌和微灌技术以及灌溉水管道输送技术等等,而这也是节水灌溉技术的重点。在该环节当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地规避在输送与配置中灌溉水因跑冒滴漏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农田灌溉中深层渗漏的损失,实现灌溉效率的全而提升。   

3.2.3农作物节水技术   

所谓的农作物节水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农艺与生物节水技术。其中,覆盖保墒技术、耕作以及抗旱品种的优质选择都是节水技术中的重点u   

基于此,在开展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应当在节水灌溉当中加强科学化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以保证灌溉用水管理的精确性。其中,可以采用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或者是其他相关技术,也可以制定出具体的用水制度,以保证更好地实现节水目标四。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与时俱进,实现了综合节水技术机制的构建,使得管理、工程、农艺等节水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农业节水体系。   

4全面推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   

4.1深入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经济发展的背景卜,社会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在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卜,充分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确保在用水量不变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生产的正常性[poi。由此可见,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关乎国民的生产与生活,所以,一定要大力宣传并发展节水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灌溉教育的程度,确保国民更了解这一技术,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最终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营造理想的环境。   

4.2构建完善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国家与政府部门在水价与水权方而,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规范,以保证能够全而调控农业用水的需求。在此背景卜,能够对膨胀型低效益的用水需求予以消灭,以免出现浪费型领效益的用水需求[uu。基于此,应当在全国范围之内,全而推动农业灌溉用水配置的优化性,实现节约灌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12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每一个高耗能用电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如何降低能耗、开源节流,已成为各企业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节能减排是一项战略政策,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节能管理模式,正日渐成为供电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电企业进行节能合作与沟通的纽带。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能源管理公司的一种经营方式, 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风险的节能新机制。

2.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

2.1 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ESCO)。合同能源管理过程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包括能效审计、融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培训、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系列的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

江门供电局以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电服务的内涵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用电客户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把节能服务融入优质服务体系。由2007 年开始,江门局加强宣传,深入厂企,挖掘客户节电潜力,节电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与节能服务公司、科研机构的战略联盟;通过加强宣传,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完善营销手段,以合同能源管理引导客户节约用电,丰富和拓展供电服务的内涵,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向电力能源方案综合服务商发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江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图1 合同能源管理示意图

目前,江门用电客户存在大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电项目,如客户使用的专用变压器中还有不少S7型及以下型号的高损变压器。但与巨大的节电潜力相比,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十分有限。经过细致调查分析,江门局认识到客户节能意识薄弱、资金和技术匮乏是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最大的瓶颈。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给供电企业进行节电服务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合同能源管理为江门局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拓展服务内涵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

(1)选择节能服务公司,利用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客户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供电局在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参谋和向导,帮助客户实施节电改造,配合客户进行调研,跟踪分析节电改造效果。供电局要做用电企业的技术指导,帮助选择信用好、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资金和发展规模的节能服务公司,建立本地区节能服务平台。

(2)通过整合供电企业内部在节能服务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为重点客户提供节能咨询、培训、诊断、改造、评估、维护等一体化服务。

(3)选择具备节能潜力的企业客户,开展宣传、指导和培训。

(4)确定节能工作内容。以无功补偿、变压器经济运行、更换节能设备、使用节能技术、提高功率因数、负载率、负荷管理技术、谐波治理为主。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可扩展业务规模,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热泵改造、电动机系统节能、分布式供电技术等领域。一般情况下,江门市功率因数不符合要求的节能改造占大多数,变压器经济运行、负载率的改造也为数不少。但这些改造工期短、投入少、见效快,供电局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就可以提供帮助完成改造,一般情况不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图2 供电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3 合同能源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江门某纸箱厂是一家生产瓦楞纸箱、彩色印刷制品的企业。该公司10kV配电房安装一台420kVA SJ3型的高耗能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处于轻载状态,并且现场电容补偿盘已损坏,每月功率因数电费达到七千多元、变压器损耗电费一千多元。该公司有较强的节能改造意愿,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未进行节电改造。

根据企业的用电特点,江门局提出了减容变压器和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节能技改方案。建议将变压器更换为S11型250kVA的并安装100kVar无功补偿装置。为打消客户对节电效果和投资回报的疑虑,江门局有关人员多次上门服务,加强了客户的信心。最终,该公司和江门局共同选择了新会大光明城区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节能服务公司,并根据江门局的节电建议书,签订了能源节能服务合同,完成了节电改造。

该项目工程造价55000元,预计项目改造后,功率因数能够达标,每月减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约8800元。合同约定:改造工程完工后,企业分期从节能收益中支付工程款项,每月支付5500元,期限为10个月。预计扣除每月支付的工程改造款后企业还能分享约37%的节电效益,10个月后全部效益归企业所有。

2007年12月,项目改造完成后,实际效果好于预期(如表1所示)。客户每月节省电费合计10877元,节能服务公司合同期内实际分享节电效益51%,客户分享49%,10个月后全部效益归企业所有。

表1 客户节能改造前后用电对比表 单位:kWh,元

月均用电量(基准电量) 月均到户电价 月均电费 备注

改造前12个月

17779 1.6198 28798 基准电量采用改造前12个月的平均用电量

改造后8个月 1.0080 17921

对比 0.6118 10877

注:1.客户的节电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功率因数电费、变损电费和基本电费,使到户电价降低。

项目采用分期支付固定额度工程款项的方法,不但克服了一般节能改造项目“先投资后回收”支付方式的瓶颈,而且在目前缺少公认的节能效果度量方法和权威验证机构的情况下,避免了合同各方对节能效果度量方面的争议。对于用户来说,改造前后电费明显的下降使其能够了解节能项目产生的效益,有利于减少其与节能服务公司的纠纷。

图3 用电客户节电效益分享图

2.4 供电局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中的角色

引入节能服务公司,利用社会上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客户节电改造是合同能源管理具体实施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 供电局起到技术指导、检测、监督的作用,做好参谋和向导,帮助客户实施节电改造,配合客户进行调研,跟踪分析节电改造效果,促成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3.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的问题

(1)一些用电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认知度低、推广积极性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难以发展壮大。

(3)很多地区目前还没有正规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较为麻烦。

(4)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如节能量的核定、合同的履行、现行税收政策和金融制度的适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

(5)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涉及客户自身利益,急需政府方面引导和宣传, 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管理机构应根据本地区节能减排要求,加紧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本地区合同能源管理系列配套政策,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培育步伐。

4.对电网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议

4.1 实施主体

电网企业应以分公司或子公司的模式,成立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整合电网企业内部在节能服务方面的技术、资金、设备和人才资源,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节能咨询、培训、诊断、投资、改造、评估、维护等一体化服务。在组建节能服务公司的方式上,有2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新设立节能服务公司;二是收购社会上已有的节能服务公司。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电网企业都应充分吸收社会节能服务组织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力争成为节能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

4.2 服务领域

在服务对象上,电网企业应重点选择节电潜力大且有节电改造意愿,但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或是缺乏项目资金的用电客户。从业务范围上讲,在业务开展初期,电网企业应以无功自动补偿、变压器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负荷管理技术为主,不断积累合同能源管理的经验,扩展业务规模。随着业务的深入开展,再逐步把业务范围延伸到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电动机系统节能、分布式供电技术等其他领域,最终形成涵盖各个专业、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

4.3 运营方式

电网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源服务合同的开发,第二阶段是能源服务合同的实施。在这些步骤中,最重要的有3个环节。

(1)节能诊断和分析计算。电网企业对客户的耗能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测评,将测试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对预改造设备能耗情况的调研,分析其改造后可能达到的节能效果,从节能潜力上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2)节能改造项目设计。项目设计一定要针对具体的客户而定,尽可能通盘综合考虑,从可行性分析到拟采用的技术和拟选用的设备等,都要经过谨慎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节能量监测及确认。电网企业与客户要事先在合同中约定节能量监测的设备和计算方法,并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监测的执行应由电网企业和客户双方共同主持,也可请第三方执行。

4.4 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合同能源管理始终,有效控制各种风险。

(1)投资风险。电网企业在实施节能项目前,要对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调查评价,并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客户历史上的电费回收记录可以作为决策时的重要辅助信息。

(2)技术风险。电网企业应认真编写和认证可行性研究报告,“保守”预计节能效果,尽量选择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和施工队伍,保证项目质量。

(3)财务风险。电网企业应在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准确计算项目的内部报酬率(IRR),确保项目成本得到完全的补偿,并取得合理的收益。

5.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已尝试10年,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节能事业的巨大推动力,节能改造技术将有很大的市场推广空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制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程》,对规范节能服务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贯彻,新能源、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篇13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商业交往的技术语言和贸易往来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在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必须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也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兴产业对于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其标准化发展自然更不能落后于传统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但是,目前,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术标准缺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节约标准滞后等因素,而合同能源管理又必须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一些现有的标准和规定明显落后创新的技术,都无疑对于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而言是无法适应的。

目前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还面临着诚信问题,用能单位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后,一些用能单位只希望节能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却不愿意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分享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真正做到了节能服务目标,权益却得不到保证。一旦起纠葛,有许多双边甚至多边的测算问题便成了关键,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在合同中承诺的节能效果的确认、项目执行前的基础能耗值和项目执行后的实际节能值、实际节约的经费是否达到预期值、项目执行期间双方的风险责任定位、某些影响因素的责任确定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据说话。要解决诚信问题,必须有技术标准的支持。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和较落后的实际状况,要使合同能源管理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贸易安全中的重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前瞻性。

二、建立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技术等标准

1.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具有标准化法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六)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下同)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有用能状况诊断、能源效率分析、能源效率审计、管理节能量检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改造、监理、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设备保养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等。而将这些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与《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基本上都被包含于《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范围内。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不仅是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关标准法律规定的要求。

按照标准化对象并根据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需健全的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第一大类,技术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设备能耗计算标准、综合能耗计算标准、单位产品产量能耗标准、节能量计算标准、能源计量器具标准、节能监测标准、能源审计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第二大类,管理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第三大类,工作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在这三大类标准中又以技术标准为重中之重。

2.完善改进现已有的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根据现有的标准来看,应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共有二个。其中一个是2010年2月8日,2010年2月23日实施的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DB13/T 1189-2010),在该标准中主要是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却并没有涉及“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内容。另一个则是最近,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由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 24915-2010 )于 2010 年 8 月 9 日,2011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应该讲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还是过于抽象、笼统,尤其是技术标准方面,可操作性不够强。《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虽含有“技术要求”,但却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只是确定用能状况诊断可参照GB/T17166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及相关标准;能耗基准和项目节能量可参照GB/T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及相关标准。但从上二个标准的使用目的和指导意义上看,上二个标准是针对单项设备、单项能源管理手段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却往往涉及综合能源管理手段,这远远还不能满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后才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要求。

另目前还有一个关于计量器具的标准就是国标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它是GB/T17167―1977《企业能源计量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修订版,虽然它已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适用范围由企业拓展至全社会(不含个人或家庭)的用能单位。但在该标准中强制性条款主要的有当能源消耗量大于限定值时用能单位必须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且此时有关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等级的要求是强制性的。但要让相关计量器具的标准具有节能效果评估效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求的话,则也还要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部分标准应提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