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济形势实用13篇

现在经济形势
现在经济形势篇1

我国外贸出口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多年都处于看起来似乎是有利形式的贸易顺差,但从根本上看,我国的出口型企业大多出口的都是低价、低附加值或低国内增值率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处于市场的初级环节中,不仅使我们丧失了产品的最终市场定价权力,也会使我国众多的出口企业在未来面临严重的反倾销问题。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充沛,高端技术却十分欠缺。出口型企业选择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去占领或维持商品在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导致我们丧失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无法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升级转变。目前,随着我国资源的大幅消耗,环境的不断恶化,劳动用工成本的不断升高,迫使我们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放弃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的是处于市场循环链条中的低端产品。如果出口型企业要想在种种危机中生存下去,必须不断提高、更新技术,改变产品方向,对产品进行升级。因此,企业应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以设计水平、研发能力、品牌效应、服务质量、销售策略等为中心向外扩展策略。

二、创立自主品牌赢得市场

目前,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是我国绝大部分出口主要方式和内容,这直接导致我们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依然停留在低增值环节。而那些高增值环节,如以品牌的研发、设计、营销等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强有力的创建自主品牌,取得话语权。目前国内一批企业虽然具备了创建自主品牌的能力,但由于认识滞后或对眼前既得利益不舍得放弃,大多数企业仍安于为别人做加工贸易,丧失了赢得市场的大好机会。

出口型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就是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型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首先应该按照国际通用标准选择产品并且在如何提升和改进自己的产品使其能够更有效的适应市场;其次根据贸易国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调整产品的功能,对产品的外观、包装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

三、技术转型提升创新能力

出口型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产品的一个关键是的企业的产品技术体系。在加大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出口型企业还应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基地,对国内外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争取核心技术上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密切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平台,推进产学研技术合作,引导企业生产、开发出适销对路且又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品。

四、开拓市场,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

我国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国,经济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出口型企业出口目标应由欧美发达国家向南美、中东、俄罗斯、非洲和东盟等新兴市场转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加以考察、利用,开发适销的产品,开拓多元化市场。目前,我国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出口型企业应利用这个契机,争取尽快跨入新兴市场。

五、实施相对转型,赢得国内市场

目前,外需市场需求逐渐走弱,出口型企业应该积极减少出口比重,增加内贸份额,将外部市场的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出口型企业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正好契合国内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开发好农村市场,对增强出口型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大有裨益。要想成功地做好内销,要克服四个难题:首先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不同,适合出口的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如何建立内销的营销渠道,可通过百货集团、大型超市和电子商务等渠道建立;再次是控制国内信用风险,处理好“赊销”这种常见的购销方式;最后是在没有出口退税的情况下如何重新核算成本与收益。

六、转移生产基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和规范后,不仅有低廉劳动力,同时也是廉价产品消费的重要市场。这些地区和国家不仅可以缓解我国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压力,也是新兴的海外市场。

在国内,出口型企业可以把生产产品的基地或将附加值较少的订单进行转移,把其从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中西部区域进行转移,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样,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七、合理结算,规避金融风险

我国的出口型企业在进行产品的出口时,往往会面临很多的经济、政治风险等海外经营风险。出口型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事先工作仔细一点,考虑周详一点,调查了解深入一点,就可以避免经营的失败,在这其中汇率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出口企业应随时关注汇率变化,强化汇率风险意识。根据合同的实际情况机动灵活的掌握好结算币种。在接单前尽可能采取汇率锁定、价格锁定等措施以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损失。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即期结算、套期保值等多种金融工具,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余斌.求稳2010[J].财经国家周刊.2010(6).

现在经济形势篇2

“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于2009年6月正式建库,该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加强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是“金盾工程”、“三基工程”和全国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建立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都指派刑事技术人员专门进行系统的录入和查询,并在现场勘查中严格按照信息系统的录入要求进行工作。经过各级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实战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刑侦部门侦破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不俗战绩。

一、建立“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意义

1.信息系统将现场勘查取得的现场信息、制作的卷宗材料、提取的物证以及检验鉴定意见等通过规范化的程序进行录入、存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丰富技术破案手段、实现多起案件并案的目的,并为刑侦破案指明侦查方向。

2.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为刑事技术工作的考核提供了量化标准。

二、“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在铁路公安机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铁路案(事)件现场的特殊性导致部分项点选择不准

铁路案(事)件现场有着鲜明的铁路运输特征,与地方案件现场不同,即:都是发生在铁路的站场、列车、线路、铁路内部单位。铁路运输的特征决定了铁路案(事)件现场具有线长、点多、流动性大、范围广、情况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现场勘查记录等方面录入现场勘查系统时会出现一些项点选择不准确的情况。

2.“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针对铁路案(事)件现场录入须完善的方面

一是必填项“案件类别”中无铁路交通事故选项。铁路交通事故是指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包括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相关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的事故而在应用该系统时此类案件在录入时只好选择“交通肇事案”,但是“铁路交通事故”与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有着很大区别和不同。

二是录入现场勘查系统中”现场分析意见”时有的选项出现选择困难。由于铁路案(事)件现场具有线长、范围广的特点,现场情况较为复杂,经常出现没有合适选项的情况。例如,铁路沿线发生的摆放案件,一些线路没有封闭的路段,人员出入情况、周边村屯情况复杂,在无法确定进出现场路线的情况下选择作案进出口时就无从下手,而根据系统录入规则要求,选项中没有可选择的可以填写实际进出口,不得填写“其他”,这就出现了铁路此类案件现场不能准确录入的情况。

三是铁路货物列车物资被盗案件由于多数是终到站才发现货物被盗,这类案件现场能遗留的盗窃痕迹较少,且案发时间长,时过境迁,在录入系统时很多选项无法选择,达不到信息共享、并破案件的目的。

3.铁路公安机关自身录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场勘查信息录入率低。特别是铁路沿线派出所的现场勘查人员不是专职技术人员,内勤兼职现场勘查的较多,在繁杂的公安工作中现场勘查技术工作并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负责现场勘查、熟悉现场勘查系统录入的人员变动,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就会得不到保证,录入率必然降低。

二是现场勘查信息合格率低。由于一些单位对刑事技术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刑事技术工作的设备投入和产出的成绩不符,特别是给予铁路沿线派出所配备技术设备更加不足,个别沿线派出所在夜间勘查现场时只能拿着手电筒照明。技术设备的不足,不仅影响了现场勘查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使现场勘查痕迹物证发现率、提取率也成为空谈,现场勘查只能是草草记录下案发时间、地点、简要案情等概况,造成了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合格率低的局面。

三是现场勘查信息利用率低。由于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录入率低、录入的信息合格率低势必形成信息系统推广的阻力,不能引起刑侦等办案部门的重视,导致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和并破案件功能的失效,信息系统失去了使用价值也就谈不上对信息的高效利用。

三、铁路公安机关如何做好“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工作

1.进一步提高提高刑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刑事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现场勘查能力的前提是,首先,要有立志献身于刑事技术工作的过硬的政治素质,要不断培养技术人员的吃苦精神、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并且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养成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其次,要不断提高知识积累,特别是要善于运用综合理论知识来提高对现场的全面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辨析能力。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犯罪手段,刑事技术人员还要不断提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力,为圆满完成现场勘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技术设备的配置

牢固树立“科技强警”理念,加大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适时更换设备、更新技术装备。注重无损提取设备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无损勘查技术的应用,实现物证的二次开发利用。加强刑事技术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将高科技手段运用到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中来,切实提高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率、提取率、利用率和检验鉴定的准确率。

3.增加派出所专职技术人员

铁路派出所特别是沿线铁路派出所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但是具有一名专职的现场勘查人员也是当务之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开通线路优先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即一般情况下,不得因现场勘查等工作而中断列车行驶,更不能封闭影响列车运行的犯罪现场。而在铁路公安局、处两级机关专职技术人员相距较远的情况下,派出所专职技术人员却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恢复通车之前,对现场原始状况进行固定取证,先行开展现场勘查工作。

4.抓好铁路派出所刑事技术基础工作

定期到派出所检查现场勘查登记簿、现场勘查设备使用登记表,参加派出所刑事技术培训讲座,讲解勘查设备的使用、保管方法,督促派出所技术人员按规定填写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记录并提高录入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合格率。帮助派出所制定出现场勘查管理制度,建立模拟现场演练,检查派出所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以及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加深派出所技术人员对现场勘查程序的认识。

5.做好系统软件升级以适应铁路案(事)件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

针对铁路案(事)件现场勘查信息与“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选项不适合的状况,应对“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具有铁路运输特点的案(事)件现场录入出现的具体情况。铁路局、处刑事技术部门应设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保障录入工作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反映信息系统的异常情况,协助派出所解决录入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加强“勘验系统”建设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6.提高刑事技术人员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铁路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人员长年不分昼夜地勘查案(事)件现场,在人少案多的情况下,长期超负荷运转,生活没有规律,得不到休整,始终处于疲劳的紧张状态。同时,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技术人员老同志逐渐退休新技术人员较多,知识结构不合理,后劲不足,设备陈旧老化,难以适应现实工作要求。面对任务繁重、人员匮乏、知识老化的困难局面,应当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充分评估刑事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在做到奖惩分明的同时,在职称、待遇、装备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刑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为侦查破案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cen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SONG Wei-hua,LIN Hai

现在经济形势篇3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萎缩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冲击影响,尤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如何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地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二、国际经济形势 

1.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化明显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通货膨胀,呈现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导致了经济能力的衰退,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不够景气,一些企业、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人们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积极采取经济政策加以调控,一段时期内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从整体的国际经济形势看来,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状况。 

2.全球经济化影响大,国际市场效应明显 

国际市场效应对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非常稀有的进口贸易商品,如食品、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全球经济化的恶劣演变,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地波动,其中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趋势,这势必会造成原材料进口后的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生产线生产成成品后,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会产生售价提高的现象,影响商品的物价水平,破坏了健康的物价平衡,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市场调控,维持平稳的物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下,发展中国家迫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兴起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势,如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危机发展的速度,造成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三、当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问题 

1.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 

我国当前的出口经济贸易中,出口产品数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地影响,造成国际通货膨胀,从而对我们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欧美经济财政紧缩,经济复苏较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大。 

2.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主流,或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制成品等货物或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产业结构优化或改革。 

3.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形势 

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石油、铁矿粉等工业原料、大豆等食品用料、重要能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在积极进行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四、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此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和目标方面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而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和发展,此种情形下,使得国际趋势呈现出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2015年,我国把握住这种积极地发展形势,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从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平稳地发展。 

2.消极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状况不佳,经济能力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进口的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商品供大于求,他们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商品进出口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失调,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资资本易流向其他国家,会减少我国的外资,引发资本泡沫和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 2015年5月,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8%。  

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策略和应对 

1.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逐步优化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应该认清楚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积极把握住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争取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通过改变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创新能力来争取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创新,以科学技术为要求,拥有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积极面对欧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2.改变对进口贸易产品的依赖,不断改革金融,扩大内需 

我国的贸易发展的状态特点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且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这种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现象,使得国外市场施行一些限制地措施,对我国的进口贸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正视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宏观调控以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政策,改变产品主要通过进口贸易满足的途径,降低进口贸易的依赖性,积极发展生产力,重视科技进步,不断改革金融,自主研发扩大内需,开拓壮大我国自身供应产品市场。 

3.稳健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和质量 

国家应该加强进出口贸易中关于货币在市场中流通的稳健工作,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从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发展,降低进出口贸易顺差,另外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上,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重视产品的质量,更要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顺应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对于服务贸易的需求,推广自身的品牌,不断拓展国内国外品牌产品市场。 

4.加强政策体系引导,保持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正面对各种的难题,必须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经济形势的平衡。首先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加强法律法规规范,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以及保险等行业的政治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地积极作用,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扩大内需,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恰当的防投资风险保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研发创新,加强政策体系引导,预防可控制得经济风险,规避全球经济化的不利影响,调整税收,不断改革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产品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地发展。 

六、讨论 

综上所述,当前的国家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贸易现状也不容乐观,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贸易出现萎缩,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仍存在,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受到冲击影响,鉴于我国出口量大,贸易顺差大,进口需求形势仍旧存在等问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保护主义,而对我国进出口出台一些限制性策略。我国应该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必须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经济形势的平衡,有效地把握住投资和合作的新型国际经济发展形态,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逐步优化和改革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改变对进口贸易产品的依赖,不断改革金融,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稳健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和质量,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恰当的防投资风险保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研发创新,加强政策体系引导,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宇.2013财政紧缩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公司行业影响和前景预测分析[J].中国经贸,2014(1):34-34. 

[2]蒋冬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175-177. 

[3] 张志刚.正确研判国际经济形势 努力实现我国餐饮业的科学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36):91-91. 

[4] 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IPO市场,下半年市场预计依然活跃[J].国际融资,2012(8):55-55. 

[5] 邓凡.盘点金融风暴后的国际经济形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年会综述[J].太平洋学报,2010,18(3):95-99. 

[6] 吴明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访谈录[J].决策,2012(7):39-41. 

[7] 姜智强,漆鑫,钟帅等.“区域集优”票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农村资金互助社蹉跎三年[J].银行家,2011(12):105-107. 

[8] 马宇.浅议国际经济形势对广东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2095—2104. 

现在经济形势篇4

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从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的显著的提升,科学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也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加深,经济收益也不断的增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国的经济收入水平逐渐下降,使得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因为全球的红利和制度红利逐渐减少,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潜力不断下降。

(二)通货膨胀现象的存在,使得短期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现象、商品限购、消费的跨期替代效应等对消费总需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短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关措施,那么以房产为例,会使得经济形式发展逐渐减弱,商品投资的增长速度也相对较缓慢。同时,商品物价水平的涨幅逐渐回落,使得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严重;进出口额和数量的压力也在明显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减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限制了我国消费水平的增长。

(三)运用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效果不明显。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运用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甚至会使得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节和推动作用逐渐下降,不能达到经济增长的效果。同时,如果继续以加大投资为主要的经济政策会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得更加恶化,严重影响着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增长;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弹性也会不断的下降,影响着原来就业政策的实现,使其不能很好的发挥政策调控的效果。

二、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目前发展中,原来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政府为了迎合当前经济形式发展环境,积极的完善财政政策来过大国内市场需求,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我国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有效的抑制了我国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现象,缩短了我国对经济形势的稳定时间,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于我国的财政收入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实施相关财政政策,避免出现债务风险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国要实施加大供给和扩大需求并存的经济政策,在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改善我国出现的供给问题,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财政支出。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规划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采取相关的贴息政策,引导民间进行投资,促进我国投资水平的提高;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

(二)稳健的实施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增长。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不仅可以支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同时还可以防止出现通货膨胀以及金融风险的问题,促进我国货币信贷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长。因此,要加快调整我国的信贷结构,增加相关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合理的控制长期资金的信贷,有效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信贷难的问题,提高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国的信贷结构。

(三)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市场化进程。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积极的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市场化进程。首先,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由于我国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核心技术也较少,在政策的扶持方面也不合理,同时减免设备进出口的税收,使得我国设备的竞争力较为低下。所以,要合理的运用调控手段,完善相关的各种经济政策,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形式的稳步增长。其次,加快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改造传统企业的发展技术,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高新产业的扶持力度,带动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最后,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根据市场经济形式的发展需求,改革融资体制,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形式下的发展问题。

结论: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仍是不容乐观,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等问题突出,依然需要相关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来稳定经济形式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稳健的实施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市场化进程;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完善经济政策,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J].理论学习 ,2012,10:10-17.

现在经济形势篇5

一、多种学科资源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作为校内公共必修课,每一位学生在讲座中感受到当前丰富而多变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也会体会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而做出的政策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使大学生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现实责任感。

1.形势教学的时代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分为形势教学和政策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源于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一直处于变化当中。教育部社科司每个学期都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例如,2013年上半年教育教学要点就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分别列出国内和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国内和国际教学要点,都包含多个层面的热点问题。国内教学要点有:学习十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2013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和任务等。2013年上半年国内形势政策教学要点,包涵了经济部分、政治部分、社会管理部分等,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讲好这些专题,必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功底。201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有:认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学习十报告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的阐述等。这些国际要点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等相关学科。

每一期国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社会形势等,基本涵盖当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五位一体”的布局。每一期国际形势政策要点,包涵国际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形势等,基本涵盖国际经济规则、国际政治规则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态势。这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学期都会讲述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军事布局的变化。通过单个经济专题的讲述,使学生明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大致走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分专题、分模块具体分析各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内外形势的现状和走势。形势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多学科资源在形势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2.政策教学的时效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需要在形势阐述的基础上,明晰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对国际形势做出的政策部署。讲述在党和政府在形势基础上的政策等一系列抉择,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衔接性环节。政策既包括原则性、理论性的大政方针,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党的十精神要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等,也包括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形势做出的具体阶段性政策措施。

二、多学科资源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结构的单一性与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势内容讲授的多样性和政策内涵的深入性共同构成了课程教学的特色。形势讲述涉及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形势内容讲述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所讲的形势热点难点专题。

2.教师教学水平与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包括形势教学和政策教学两大部分。政策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大学生明晰当前国家政策的选择、变化和走向趋势,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政策变化的初步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政策变化的表面简单现象。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当前经济、政治、社会政策的变化、选择和走势。

三、以多学科资源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提升的路径

1.整合多学科资源,扩展多学科教师结构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整合多学科资源,拓展多学科教师结构,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虽然有多个学科的教师授课,但是整体而言,教师专业结构显得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需求,也不能满足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需要。高校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整合多学科资源,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科资源投入,吸纳多元化专业教师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专业结构应该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多样性特点非常鲜明,不同的专题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国内经济形势和特征专题,应当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模式。

2.加强教师自我提升与培训,提高形势政策教学质量

除了高校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多学科资源的投入之外,现有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也非常重要。现有形势与政策专职教师,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实际工作,其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增强。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可以按照不同教师的专业特色进行加强。教师讲授专题可以根据自身专长进行划分,然后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专题讲授。这样以来,长期的教学实践会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使教师不断加强某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重视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培训。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全国、各省组织的学术理论研讨会等,以此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特别是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此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

现在经济形势篇6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经济结构开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调整。在这种调整模式中,我国的实体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我国的实体经济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实体经济发展是培育我国新增长动力的关键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不断转型,因此,壮大我国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当前积极发展的重要策略。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供给侧目标尚未完成的事实,其主要的表现在于我国的新增长动力和旧增长动力之间的接替表现上。在这种现状下,我国目前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而在新形势的冲击下,我国的新增长动力需要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虚拟经济占据了我国过多的发展资源,给需要以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新增长动力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而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供给测结构的改革是为了对我国新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提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增长动力的核心驱动必不可少。而作为新增长动力核心的实体经济,必然需要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1.扩大制造业总体规模

作为我国的第二经济产业,我国的制造业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虽然经年来我国的第二产业平均每年的增值要高出发达国家百分之二十以上,但由于我国占据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人均第二产业增值上却仍然处于落后水平。虽然我国的人均第二产业增值较低,但从人均增值上看我国的第二产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新形势下的实际经济发展,我国还应该局域扩大制造业的总体规模,提升我国人均第二产业增值。

2.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制造业总体规模还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成为了拓展我国制造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上,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着实令人担忧。虽然在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整体的产品质量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危害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国内需求空间的释放。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必须要着重于提高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只有通过质量的提升,才能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有利于释放我国国内的需求空间,为实现我国的新增长动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3.结合新科技技术发展

新形势下的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新科技技术的有效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技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此同时,基于新科技技术产生的新的实体经济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新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析,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的实体经济必须要充分融合新科技技术,只有紧随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新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

1.规范实体经济市场竞争

我国经济新常态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开始不断优化和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了推动我国新增长动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因此,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来说,必须要严格规范我国的实体经济竞争市场。一方面,需要我国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同时对我国的制造业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标准、生态环境控制标准、劳动者保障制度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制造业过降低成本而注重经济效益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其主要的变化在于调整了我国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同时也加大了我国企业的内驱力。而通过竞争市场的控制,也能够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驱动能力,这与我国新形势下企业经济发展理念相符合,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将动力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新形势我国对实体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的实体经济发展中,我国对企业的创新驱动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视。因此,如何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成为了关键。鉴于这种状况,在新的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必须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高效、便捷在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尤其对企业的某些知识产权来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创新技术被他人剽窃的现象仍然严重。归根结底来说,是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而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我国企业的创新驱动能力将会大大下降。因此,为了壮大新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

3.调整实体经济发展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从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变化。因此对我国目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说,其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l展速度,而是如何做好实际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以往的实体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实体经济结构过于重视投资驱动,而忽视了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实体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新形势下提出的各项标准和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只有充分增加我国实体经济的创新资源以及创新投入,我国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才能拥有一个强力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新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说,首先必须要严格遵循新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构。只有充分明确我国新形势下的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才能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模式调整进行有效的提升措施。

现在经济形势篇7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浅析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对国经济形势有准确的把握,获得国际金融、货币、各国政策等经济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认清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独善其身,它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经济影响力较强的美国、欧洲地区和日本。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的不单单是本国的稳定与繁荣,更关系到乃至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危机的后期,美国经济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开始有缓慢的增长。房地产的萧条状况得到扭转、国民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种种利好的经济现象,为改善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打下了一支强心剂。与美国经济形势不同的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欧元表现状况不佳、人民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许多企业都申请国家的财政救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经济也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目前日元持续贬值,但是日本政府积极地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经济形势日趋稳定。

二、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的经济比较坚挺,虽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前进。国家制定了完备的经济发展战略,保就业、促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下运行。我国的就业率稳步提升,房价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问题

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猛、CPI指数依旧保持过快的增长势头,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压力重重。尽管领导人审时度势,制订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贸易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的增多,这给国外的当地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各种借口给中国的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市场盛行,我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贸易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国内的公司很难进入国外的市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问题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运行,我国一直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资、技术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加以全球汇率的波动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近些年来美元的贬值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债损失。

三、结语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进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当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处于稳步复苏的阶段,这对我国来说是利好的消息。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制定发展国策的关键。

现在经济形势篇8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现阶段,众多企业存在着经济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为此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中的所有人员格外关注。在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中,企业只是将重心放到最大化收益上,却往往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信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该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要出发点。 

2、组织松散 

企业就是一个团队,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关系到成功与否。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松散,无法形成良好的战斗力,使企业发展面临内部危机。国家众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机构尚不完善,相关的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未来发展。 

3、缺乏制度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离不开制度条例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基本上都是在形式上过于关注,无法发挥实际效用,從而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可行性。面对新形势的到来,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制度的创新程度,这样将会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实际发展状况不相符,使得很多棘手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创新 

1、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跟随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及时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企业成员参与创新活动。企业中的管理层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员工们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工作动力,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比较激烈,如果没有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手段,将无法正视挑战。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机制,管理人员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发展布局,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2、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更好的维系企业发展。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制度,有效的对经济管理创新进程加以掌控,并且从根本上落实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自身的发展方向,共同筹划完善可行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且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奠定基础,由此推动企业不断的创新变革,确保其更稳定、更快速的增长。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条件,使他们的薪酬与劳动强度和谐统一。企业还应该建立监督决策机制,提倡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让员工们有权利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这个过程能够使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赋予企业源源不断的活力。 

3、创新经济管理组织 

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有效的经济管理组织才能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在新形势下,企业应该促进人性化管理组织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重视每一位员工的付出。同时还应该推动企业扁平化管理组织的建立,精减管理组织的层次,形成优质的组织结构,有效的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促使管理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及时反馈。建立虚拟化管理机制,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应该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经济管理组织合理规划,从而有效的整合管理信息和数据资料,实现无形化管理模式。 

四、结语 

新形势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经过适当的创新应该付诸实践验证其实用价值,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人员构成、制度条例、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适宜的经济管理策略,准确把握企业运营状况,在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创新经济管理的策略。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作者简介:杨秀财,经济与管理系管理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4,34:49-51. 

[2]杨志学.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26-27. 

现在经济形势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已逐渐步入一个新的环节,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变化的重要形态,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化,各国经济形势都进行了相关变化,其国际经济对当前我国就业问题已经形成一种全面的影响。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概述

(一)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缓慢,尤其是在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十分脆弱,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债务和财政紧缩问题影响,导致各个国家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相续导致经济的恢复能力不足。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相关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逐渐显示出来。

(二)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作为发达国家的主要体现,其经济形势影响着其他国家相关政策,这对美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十分不利。今年来,美国失业率回落至9%以下,初次申请救济人数不断下降,这在一方面的体现出经济指标进行回升,另一方面表明美国经济有所回升。当然美国经济恢复缓慢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无法促使经济摆脱无就业复苏的状态。其技术创新也呈现出低谷状态,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低速增长状态。

(三)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的增长低于预期状态,这是由于日本经济在2012年灾后重建的拉动效应的情况带动下进行的。日本经济增长呈现当前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日元升值从而导致日本外需疲劳,另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紧张,震后重建工作的缺乏相关经济支持,从而导致的经济前景达不到预计要求。

(四)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对金融影响的重要环节,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市场心态也变换武昌,这对国际经济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 的冲击,还对市场经济的预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今年来的市场经济格局没有明确的变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核心因素也变动不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市场经济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式局面,这将进一步导致国际各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

三、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上而言,国际经济型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有利影响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利影响方面。有利方面包含了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对经济战略的影响,这种融合不仅仅表现在对贸易的影响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表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其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经济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我国就业方面的影响。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化下,国际经济增长速率明显下降,由于我国的经济对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加大,不可能在国际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不受丝毫影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的GDP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2015年内的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GDP增长速率为6.9%,2010 年我国的GDP增长速率为10.6%,2011年为9.5%,2012年为7.7%,2013年为7.7%,2014年为7.3%,2015年为6.9%,为近年来最低值,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率正在逐渐降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对贸易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尤其是美国等发展国家,随着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大大降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趋势日渐紧张。2014年,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经济增长十分缓慢、一些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率为6.1%,进口增长率为0.4%。从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率的具体月份来看,在2014年1至3月份,我国的进出口增速受国际市场的需求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从4月份开始,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速率有所回升,并出现较快增长。

(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较大,经济周期并不同步,主要的一些经济体出现了货币政策分化的现象,在欧洲一些国家支持经济复苏的形式下,美元的资产收益率以及美元汇率持续上升,导致国际的债市、股市以及汇市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陆续出现外币缩水的现象,金融市场的业绩大大下降。

(四)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调、经济增长速率较低的现象,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有所降低。在2008年的2月至9月期间,居民在食品价格、工业品以及燃料购进等方面的消费价格出现回落,从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来看,食品类价格、烟酒价格、医疗价格以及工业品价格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增长,而在服装价格、交通价格以及娱乐教育用品价格等有所降低。由此可知我国的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是经济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五)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经济形势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是作为一个国家衡量经济标准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人们群众的整体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其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也是和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稳健,欧元区却因受到债务危机导致其基础不牢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我国经济和印度等地区的经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状态,但又受到国际经济条件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呈现不太乐观的状态发展。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较2014年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整体增长2.0%,较2014年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而新兴经济增长速度为4.0%百分点,较2014年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通过统计发现我国2015年上半年总出口价值为6.57万 亿元,增长0.9%,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出口产业受到国际金融经济的影响,持续保持增长状态,对就业的影响依然不容忽略。当然这种影响也和社会人口基数有很大关系。

四、面对影响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时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希望看到的。虽然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并不理想,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势并没有改变,只要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特点,针对问题具体解决,就可能将挑战变成动力,出现经济平稳且较快的增长。

(二)扩大国内需求

在其他国家对我国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必须不断扩大国内需求,不断发掘国内需求的市场,将扩大国内需求视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结合基本国情的相关特征我们会发现,扩大国内需求并不困难,在扩大国内需求时要注重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将服务业与就业充分结合,以提高消费水平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三)调整经济结构

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要转变发展观,从长远角度出发,调整经济的结构。进一步突破与产业有关的关键技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区域性生产力的差距,淘汰落后生产力,不断创新适合发展的生产力,积极从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国际经济形势固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在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实践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阅军.浅谈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2]宋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5).

[3]洪银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71).

[4]毕吉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08(04).

现在经济形势篇10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但真正涉及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却又不得不更多地细研当前各种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其中就包括着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审时度势,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内的宏观经济现状,依此有效突破在做行业管理决策时因缺乏正确的形势评估而只是一味地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评判。为此,从基础理论入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如何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结构,即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是什么,在这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要点。进入2008年,为适应时点、情境、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潜移默化地随之进行改变以寻求同步平衡,其特征之一就是防止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剧烈动荡,优化经济环境,遏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忧外患”,中共中央在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正确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显然,与以往相比,此次调控政策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体育产业市场而言,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权衡利弊得失,既要顺应宏观经济调控事实,又要克服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把握好一个“度”,无疑也是当前体育产业领域所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3.通货膨胀压力导致资源高成本凸显。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性的逐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关联互动性不断得以强化,近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比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我国是一个顺差国家,拥有比较多的外汇贮备,但贸易顺差主要依赖于低价格的大量出口,长期来看这种贸易顺差会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结果一方面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会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过度通货膨胀进而会显著提升各种资源的成本,使得资源高成本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业领域的各相关产业必须要清醒地应对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摒弃过时的经营模式和可能出现的思维惯性,又准、又快、又好地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1.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2008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考察此会议精神可以发现,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企业将不可避免的受经济大环境变化的“辐射”。有鉴于此,体育产业企业应随时监控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变化,首先,要特别重视国内经济增长是否有放缓的迹象,并且应密切关注假如存在经济放缓的现象,要及时总结归纳出这种现象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趋势。其次,要严肃对待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如果次贷危机在全世界蔓延,显而易见将会导致全球经济的趋冷,中国的经济环境必难独善其身。由此而论,体育产业企业在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同时,理应加大监控的力度,并注意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便对于快速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所涉及的多属性权重的进行真实判断,更有利于解决体育产业内部的各种异化冲突,制定相对科学、系统化经营决策方案。

2.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对大多数资金链相对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些企业将随时随地地应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涉及到体育产业企业,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实,多数体育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还有较多体育企业依赖于国家的行政手段在市场化环境下进行经营,采取半计划半市场的运营模式。据统计,除了极少数体育企业运行状况堪称顺畅以外,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企业从整体上分析力量较为弱小,资金缺乏是这些体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顽疾。因此在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对体育产业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为寻求突破,开辟体育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体育企业可大胆走金融支持的道路,加紧构建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设立体育金融机构,借鉴其他行业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经验,成立体育投资基金,启动体育资本市场,同时,在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的进程中,为安全、有效、较为成功的取得进展,可先进行小步探索,小范围内试点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并逐一推广成功要点。从实际看,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规避当前体育产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转移经营风险,提升体育产业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3.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优秀的领军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最“稀缺”的资源。体育产业也不例外,要想真正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体育产业螺旋上升发展,离不开领军人才队伍在体育产业领域的运筹帏幄和在国内外市场的驰骋博弈。因此,加大对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的构筑将刻不容缓,在构筑模式上,第一阶段可采用引进“外脑”的形式,积极从国外引进具有丰富体育企业管理经验的CEO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补充新鲜“血液”,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二阶段采取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加强对本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并形成培养梯队,有效避免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并且在引进的领军人才带动本土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双方亦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育产业的管理实力。

三、小结

1.所谓经济形势的内涵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

3.必须清醒的看到,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力量还相对比较弱小,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应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最终提升整个体育产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现在经济形势篇11

同志曾在讲话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而正确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特殊时期,“十二五”开局已经两年,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大量存在。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仍然不少。从深层次和长远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呈现出一种常态化,并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清醒地认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妥善处理好长期累积和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关系到能否巩固当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趋势,关系到能否顺利为“十二五”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能力,积极引导经济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导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现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资本所有者、中介组织人员以及民营经济、“三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新的经济利益主体大量出现。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各自有其独立利益,分别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对经济活动的预期等相互博弈、分散决策,从而增加了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初步建立阶段,经济运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确立,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现实中存在一定“市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机制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正如同志讲话所言,市场经济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再次,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完全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滞后,城乡关系不协调,特别是在当前各类问题叠加而致的“矛盾凸显期”,使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客观上增加了正确把握经济形势的难度。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要素、劳务、资本、技术等流动更加迅速,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产业转移、各国经济政策制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二、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有效途径

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借助于经过经济发展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和各种有效分析工具,辩证认识经济运行的主客观现状和条件,致力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规律。

1.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理论基础。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目前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所依据的凯恩斯理论等更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务必熟知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多领域内的有关理论,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题是发展。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系列内容;对外开放的理论,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上,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1]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这里所称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生产厂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生产厂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生产厂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2]在干预经济的方式上,凯恩斯强调运用财政政策,而且主要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生的,他的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已经历经30余年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导致的“短缺经济”仍然有其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调控充分借鉴凯恩斯经济理论,以其所主张的“逆经济风向行事”和“相机抉择”为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行的“需求管理”的方式运用到中国经济的实践之中。应该说,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无论是通过直接增加需求还是通过影响人们的预期,都使总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都没有被带动起来,总需求仍然不振。这主要因为凯恩斯理论在我国运用的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时,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主的西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必须充分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更好地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原则。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被实践证明科学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科学通行的分析工具,遵循宏观与微观结合、总量与结构结合、现状与趋势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的原则,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并用,准确判断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和主要问题,丰富和深化对经济运行总体状况的认识,正确确定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重点和政策组合,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变化的维度。

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宏观分析是把握宏观形势的基本依据,微观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础,没有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宏观分析无异于缘木求鱼。宏观分析,重点进行总量、结构、财政、金融分析;微观分析,重点考察企业行为:销售、利润、库存、订单、企业家信息(11项PMI指数),居民行为:收入、消费、储蓄、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要把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总量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最高层次,因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关系是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主线,总量分析主要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在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以结构变革为中心的新成长阶段,结构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主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趋势分析,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趋势分析,主要进行增量分析、边际变化分析、环比分析(趋势往往领先同比1-2个季度)、景气分析(先行指标分析)。要把国内经济放在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去审视,重视国内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国际分析主要分析国家经济和政策、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国际商品市场和价格、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汇率、利率、股市、资本流动等),在分析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时,必须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方法。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市场经济运行。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出现“滞胀性”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的科学性在西方经济学界因此受到质疑,新自由主义逐渐开始盛行。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至今余波未平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的地位迅速动摇,西方经济学界“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益强大。尽管对于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系列矛盾,西方宏观经济学也在与时俱进,并先后出现了“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等多个流派,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超越或代替凯恩斯主义,而是与凯恩斯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上已证明其存在难以言说的种种弊端,可以称得上与其一脉相承的改良后的各种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也非促进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走向科学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关注与宏观经济分析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受制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观念束缚,早期的研究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舍弃了商品与货币流通、资本流通等,对马克思宏观经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就成为了必然。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学界开始普遍关注市场经济的流通关系,尤其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分析、实证方法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过犹不及,在拓展研究视野、方法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严重倾向:有人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唯一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并将之作为一种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甚至认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操作实践只能依赖于它,并发展到直接套用凯恩斯主义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并提出对策。而对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和发展置若罔闻,甚至将其完全抛弃。事实上,要实事求是地调控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必须抛掉对于凯恩斯主义的迷思。宏观经济分析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过一系列科学的宏观分析。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继承、研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显然是可行且不可缺失的。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是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经济学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与新的经济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为主,博采凯恩斯主义等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众家之长,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三、提高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素质

1.加强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同样经济现象的分析,理论素养不同,分析水平就不同。提高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举措的新的理论概括,又是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的探索和总结,尤其应该进一步深刻领会。要理解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价格、税率、利率、汇率等调控手段的特点,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要加强学习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比如:现代产权制度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理论、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理论,了解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特点。要加强学习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和工具,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2.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重视调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环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掌握了实情,才能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没能完全了解实际情况,甚至被虚假信息所蒙蔽,那就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和把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围绕大局,把握中心,确定调研方向,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在微观上抓住重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实质,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信息时代,处处留心皆信息。领导干部只要心细,随时随地注意掌握情况,都能为自己的调研找到准确、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调查研究要调查了解和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好的坏的都要听,要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在掌握相关资料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材料。领导干部工作忙,时间比较紧,动手写文章的时间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时间多写调研文章。

3.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掌握实情,是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和前提,但要真正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各级领导干部还必须密切结合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审核、检验、分类、汇编等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解剖经济现象之间、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抓取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努力从经济运行的现状中找出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表象中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切实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脉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各地各部门应充分创造条件,以增强领导干部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素质为重点,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服务发展能力。比如可以组织领导干部成员到知名高校进行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题培训,或者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讲座,通过从理论到实务的专题化学习,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对宏观经济形势、外向型经济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水平和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但是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比以往更加重视和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工作,为有效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求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张根海.美国金融危机的社会根源及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12).

[2](美)曼昆.宏观经济学(6)[M].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2.

[3]邓小平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3.

现在经济形势篇12

一、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严重不足

人才是21世纪一项重要的资源,也是现代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关键保障,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始终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热点话题。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员工对工作单位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构建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缺乏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严重阻碍了现代企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予以使用,反之则会影响其使用效果,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效果,还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所使用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技术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升级。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给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危机管理理念的研究非常紧迫,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当前很多企业领导和管理阶层仍然安于现状,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只注重了眼前经济系效益的获取,忽视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阶层很少与普通员工进行沟通,企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混乱不堪,无法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趋势和方向,信息化管理技术、市场导向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嗜返慕舛恋鼻暗氖谐⌒问剑并快速处理相关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而有效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但是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导致市场信息更新滞后,这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有着很大的关联。虽然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手段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管理人员对其掌握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三)不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建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无法起到监督与管理企业经济发展的效果,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现行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跟不上社会更新的速度与程度,难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与质量。其次,企业内部缺乏有关部门对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管,很多时候管理制度的应用都不是非常到位,企业制度资源浪费、经济利润下降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难以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大大的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确保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内部控制滞后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出创新与转变,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相互适应。但是就目前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对滞后。长久以来,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过于重视外部环境和氛围,却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显然不利于从企业的长久发展。面对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对内部控制加以重视。因为只有保证企业内部的稳定,才能更好的应对外部的变化。而现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其视线均落在了外部环境上,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做出调整,但由于内部控制方面较为滞后,企业对于经营发展缺乏掌控力,集中体现在防控经济风险的方面。企业经济管理措施缺乏创新,未能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乏力。

二、基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必然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尤其是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济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于企业招聘和晋升机制的创新与完善,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弥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和晋升方面的缺陷,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针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员工的精神文明教育来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齐心协力的促进现代企业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

(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及时的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是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应该结合先进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来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从企业经济管理整体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既要转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观念,还要进行企业员工经济观念的更新,确保现代企业所使用的经济管理理念能够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其他方面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宣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推动现代企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建立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为现代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进一步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应该确保全体员工的参与性,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决策机制进行监督,通过创新员工管理制度来实现柔性化和人性化管理。企业应该不断的进行组织机构的创新与调整,建立扁平化、虚拟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管理,从而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

(四)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将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管控。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资金的流向更加透明和清晰,并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的完整、真实,降低经济风险,有助于企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提高了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掌控能力,其l展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能够及时发现发展进程中存在风险和隐患,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予以规避。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外部的压力,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其发展战略,充分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当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新形势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创新与完善,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打破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学.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26-27

[2]安智博.刍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论,2015,(Z1):37-38+58

[3]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4,(34):49-51

现在经济形势篇13

1.2评估方法经济环境形势综合指数表征流域水环境质量、总量控制管理在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变化形势,通过经济与污染排放形势指数、经济与环境质量形势指数表示,分别表示经济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关系和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方法为2个指数加权求和。式(1)中,Q为流域经济环境形势综合指数,Q1为经济与污染排放形势指数/诊断指数,Q2为经济与环境质量形势指数,W1、W2分别为其权重。本研究取W1=W2=0.5。流域的经济与污染排放形势指数为经济发展导致的污染排放空间差异和行业差异的表征,通过2个指标表示:污染排放空间差异形势、污染排放行业差异形势。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将该系数用于环境经济领域,假设一个地区内的几个评价单元基于一定比例的经济增长,对应于排放相同比例的污染物,则污染物排放分配为绝对平均,基尼系数为0;污染排放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大。式(3)中,Xi为某控制区i的GDP(当计算行业基尼系数时,Xi为重污染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流域的GDP累计百分比;Yi为污染物排放量(当计算行业基尼系数时,Yi为重污染行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的累计百分比;当i=1时,(Xi-1,Yi-1)视为(0,0)。如果某一年份环境基尼系数过高,则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控制区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控制区不均衡(当为行业基尼系数时,表明4个重污染行业中存在某个行业污染排放不均衡,发展粗放),其污染物排放量过多,但是其经济则没有相应的发展。对于这种粗放式发展,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经济环境发展效率。流域的经济与环境质量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导致的流域污染强度或者环境质量差异,通过污染排放强度和水环境质量形势2个指标表示。前者为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后者根据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计算得到。控制区的经济与污染排放诊断形势指数为污染排放空间诊断指数和行业诊断指数的平均值。前者通过水污染物排放量与GDP的地区弹性系数表示,后者通过重污染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量与其工业总产值的行业弹性系数表示。式(6)中,xi表示某控制区i的GDP(当计算行业弹性系数时,为重污染行业工业总产值),yj表示其水污染物排放量(重污染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量)。j表示不同控制区。通过对比该系数,可以分析该控制区污染物排放量与GDP发展的公平性。若ZQi<1,则表明污染排放比重小于GDP比重,该控制区相对其他控制区污染排放控制较好;若ZQi=1,则表明污染排放比重与GDP比重相等;若ZQi>1,则表明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大于GDP比重,该控制区污染排放控制较差,环境形势不好。控制区其他指数与流域的计算方法相同。

2松花江流域经济环境形势

2.1流域概况松花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东西长920km,南北宽1070km,介于北纬41°42′~51°38′、东经119°52′~132°31′之间。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辽宁省面积非常小,本研究忽略)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见图2。松花江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松花江流域中部是松嫩平原,海拔50~200m,是流域内的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松花江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的广大平原组成有名的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非常明显,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很短,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在5~-3℃之间,年内7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松花江流域共包括26个地(市、州、盟)的105个县(市、区、旗)。整个流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全流域GDP约为12109亿元,2012年为26817亿元。松花江流域重污染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增长较为缓慢,2007年中2007年总产值为1193亿元,2012年为3383亿元。松花江流域城镇人口呈减少趋势,2011年为3594万人,2012年约为3200万人。

2.2流域水污染排放与水环境质量2007-2012年松花江流域COD排放量总体先下降后上升,2007年为70.1万t,2010年下降到61.2万t,2012年增加到73.7万t(为保持数据的一致,2011、2012年数据没有加农业源)。3个控制区中,黑龙江控制区排放量最大,且变化规律与流域一致。松花江流域氨氮排放总量也是先减少而后增多。2007年排放6.8万t,2010年降为5.9万t,2012年为9.7万t。黑龙江控制区氨氮排放量最大且在2011、2012年增长最快。“十一五”及“十二五”前2年,松花江流域经过水污染防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明显增多。2007年为23.8%,2008年上升到33.3%,2009年、2010年、2011年都为40.5%,2012年为59.1%。

2.3经济环境形势指数计算

2.3.1流域经济环境形势通过流域污染排放差异形势和环境质量差异形势,计算松花江流域经济环境综合形势,结果如图3(a)所示。流域经济环境综合形势基本好转,指数总体越来越小,2007年为0.64,2012年下降到0.43。但是2011年例外,受污染排放行业差异指数变大影响,该年流域经济环境形势指数变大,形势变差。从表1可以看出,松花江流域经济环境综合形势好转,主要是因为经济与污染排放形势和经济与环境质量形势都好转,特别是后者下降趋势明显。经济与污染排放形势指数总体减小,但是在后2年有增大趋势,主要是行业环境基尼系数增大导致,各控制区之间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应该引起重视。通过比较4个行业的GDP和污染物排放量发现,2007年松花江流域主要是造纸行业COD排放量过大,其在4个行业的比例占83.8%,但是其总产值较小,只有10.9%,污染物排放与产值严重不平衡。其他年份情况有改善,但是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比例还是较高,应该对该行业进行淘汰或者提高污染治理技术。另外,污染排放强度特别是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的增大也是流域环境形势改善缓慢的原因之一,应该加强污染排放控制,提高环境质量。

2.3.2控制区经济环境诊断形势3个控制区的经济环境综合诊断形势都有变化。其中,吉林控制区改善最为明显,指数由2007年的0.66减小到2012年的0.38;黑龙江控制区稍有改善,2007年为0.61,2012年下降到0.57;内蒙古控制区形势改善不明显,2007年为0.63,2010年下降到0.53,但是2011、2012年上升,分别为0.66、0.64。如图3(b)所示。可见,内蒙古控制区和黑龙江控制区需要加大水污染排放控制力度,平衡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表2中3个控制区污染排放空间诊断指数,吉林控制区的污染排放控制形势最好,其污染物排放在流域的比例相对GDP的比例要小,而且逐步降低;最差的是内蒙古控制区,其污染排放比例超过GDP比例,但是该值一直下降;黑龙江控制区居于中间,但是其指数一直增大,应该引起重视。从行业诊断指数看,吉林控制区重污染行业污染控制较好,黑龙江和内蒙古控制区的重污染行业污染排放比例不断升高,应该引起重视。3个控制区排放强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内蒙古控制区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吉林控制区,黑龙江控制区下降速度最慢。各控制区的水质都有显著改善,特别是黑龙江控制区好于Ⅲ类的比例由2007年的5%提高到2012年的58%,水质改善明显;吉林控制区水质改善也很明显,内蒙古控制区水质改善效果最不明显。

3结论与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