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片段教学实用13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1

一、对小片段教学的认识

小片段教学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歌曲教学方式,要求所有的歌唱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师指导)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就地取材于歌曲,一种节奏型、一个小乐句、一场小律动、一个小符号、一种小游戏、一段小演奏等都可以拿来做训练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时间、环节、内容、方法的灵活安排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支持、学习片段,使课堂的各个片段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等方面的特性。

小片段是指歌曲学习中,该“短”的尽量浓缩,但增加复现率,体现歌曲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和声音美的熏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促进学生更积极地体验、探究、实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适时、更准确地驾驭教材,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面对和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唱歌需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而这里所说的“小”主要是指时间短。小片段要“短而精”,一般仅有2至3分钟,学生在这一时间内最容易集中精力;其次是内容精,必须是歌曲学习中的精华要素、有价值训练点,提供学生人人参与的亲身实践的机会。

小片段具有“短而有味、短而有趣、短而有效”的三个特征,时间上虽然极短,但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变,要有值得回味、留恋之处,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方式方法一定要有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惊喜”,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更有“简洁、精准、明快”的教学要求,所谓简洁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要精炼,而精准是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把握要精细和准确,明快是指课堂的节奏和反馈要快而有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小片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40分钟的歌曲教学节奏,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课堂模式的变化,包括预设、结构、思维习惯等。对教师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的教学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调控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方面教师所花的心思更细更多。首先要教师的备课模式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必需做出相应的增减删补;教学方法要调整,教学节奏相应地变快了,教师必需对学生的学情和班情了如指掌,对学生学习的起点、难点也一清二楚。同时小片段容量小,教师的目标意识更要强,学习任务更应简单明了。

二、“短课教学”的对策与成效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牢固树立有效教学观,合理利用每一分钟,真正向唱歌课堂要效率,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但是有的音乐教师在尝试小片段教学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过去的大片段中,主要表现为: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比较刻板,仍然遵循原有的大块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节奏拖沓,该小不小,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也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握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学中详略不当或对关键环节匆匆过场,常常让学生感到刚刚进入学习状态很快就又要结束了;时间太短,对所学的内容认识肤浅,兴趣淡漠,造成巩固率低,无形中又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因此小片段教学在内容上要“有味”,在教学形式上要“有趣”,在教学行为上要“有效”,本文从小片段教学要求关注音乐课堂的重复性、音乐课堂的操作性、音乐课堂的情景性等角度对实施小片段的小学唱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关注音乐课堂的重复

音乐课其实是一门重复的艺术,但这种重复是有变化和创新的,教师要适当提出新要求,不断转换新形式,让学生逐步提高。而小片段歌曲教学是将识谱、演唱、情感表现等技能的重难点融入在一个个细碎的小过程中,将教学问题自然化解;这种重复更关注教学手段与形式的生动多样以及教具和学具的重要性和良好音乐氛围的营造,更便于让学生进行动作的模仿、理解以及开展合适的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全身心投入,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更便于从音乐元素切入,在教学层次上逐步叠加,产生教学效果上的“加法效应”,更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见好就收”,只要大多数学生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可以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把内容和时间都相对集中,方便集中讲练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大片段”教学,那么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片段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产生学习的快乐感。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小片段教学法在提高歌曲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不得不引起深思:为什么同样的重复,有的课学生很感兴趣,有的课学生却生厌?

在某区二十多所小学中,笔者走访了六十余位音乐老师,对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六十余人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对小片段歌曲教学的看法、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这次调查基本涵盖了某区的所有小学,参与面广(约定实际受访人数占比96%)。调查结果基本能够真实反映某区小学音乐教师小片段教学的现状。音乐课(40分钟)的歌曲常态教学情况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唱歌课的小片段教学方式引发了音乐教师的高度关注与浓厚的兴趣。近八成的教师认为小片段教学有效,七成教师觉得“如何寻找有价值的小教学片段”是一个疑难问题,逾九成教师表示喜欢小片段这种歌曲教学的新方式,表示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和板书来让学生反复识谱和学唱的模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这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三成不到的学生认为他们对演唱兴趣很浓,而小学生由于天生的爱好,在小学低中年段学习唱歌的兴趣自然浓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12.7%的学生的兴趣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主要原因是教唱方法单一、识谱与学唱的主要片段时间过长。而教学环节和片段的安排不够灵活与精巧,容易造成学习疲劳、遗忘快、产生厌烦。可见,教学片段的大小、长短以及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一些教师在教学片段设置上的不合理不科学,教唱模式的一成不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唱歌学习的效率。

大片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追求教学效果,急于求成,讲究教学的面面俱到,对学生进行机械刻板的重复训练,长时间地停留在歌曲的大谱面上,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学生的表现是一段痛苦的课堂经历。但小片段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讲究“简约”,避免冗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有游戏、律动、乐器等灵活多变的切入点,在教学层次的递进中,逐步落实教学要求,符合学习的规律和期望,让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得到满足,备受他们的欢迎和瞩目。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1、小片段的重复呈现阶梯上升的特性

小片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智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巧妙制作、选择简便实用的教具学具,不断采用妙趣横生的学习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借助可操作性强的学具能真正动起来,乐起来。同时降低难度,采取小坡度、大密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避免知识间的层次跳跃过大;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班情、学情的变化,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铺设合适的梯度和台阶,层层递进,循序渐进。

2、小片段的重复内容要有趣和有价值

对于教材,应该真正放手给予音乐教师更大的处置权、选编权、话语权,自主对教材歌曲进行增减删补,真正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配。当然教师要把好内容关,杜绝低级趣味的歌曲,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只追求娱乐性。教师除了利用图谱、课件、服装、道具、律动、游戏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以外,也可以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引进一些优美动听的中国民歌、经典童谣、儿歌作为小片段教学的素材,充分体现中国语言节奏的丰富性。

3、小片段的重复力求新颖而富有变化

小片段教学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一定要精炼,切忌拖泥带水。首先切入要迅速直接,切入的方法、途径要引人注目,力求新颖,与歌曲主题紧密关联。其次教学线索要明亮醒目单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训练的内容也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使得教学重难点的内容进一步突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能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各片段之间衔接过渡要准确自然,干脆利落。

(二)关注音乐课堂的操作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好的实践方法或操作性不强,一切都等于空谈。因此小片段教学要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作为教学目的,强调让学生自主进行情感体验;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能不讲的尽量少讲或不讲,牢固树立有效教学观――即投入时间要短,产出的效果要好;有效性在于教师的手段与策略使用要得当,教师的课堂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小片段教学的操作性强调学生内心本能的音乐感觉的建立与情感的健全,倡导让学生动手、动脚、动嘴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积极培养身体与大脑的音乐沟通与协调能力,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音乐技能的要求简单易行难度小,避免提出不易完成的过高期望,因此教师要选择方便操作的几个行之有效的小片段,而在旋律和情感表达上的要求一定要明确精细。

据对某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唱歌教学的调查问卷中,有6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唠叨话多;有3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与练的花费时间是差不多的;只有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很少,练得多。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有些教师的课程观仍停留在以教为本上,而不是以学为本,致使小学高年级教师课堂讲授语言过多。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之所以出现了音乐课堂讲与练的两极分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些教师还没有认可新课程倡导的小班化理念或对新课改的操作精神理解不到位,误把多讲当作效率。二是有些高年级音乐教师没有了解和理解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不会使用真正可以打动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事实上,小片段教学应该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剂,通过恰当的简约教学,构建唱歌学习中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一起来分享快乐体验,一起分享成功或失败经验,这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多练让每位学生的唱歌学习都得到关注,让每位学生明确:唱歌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每个人的亲力亲为都非常重要。

1、了解学生所想

小片段教学要求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课堂上不要操之过急,要把握好教师精讲介入的时机。首先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创新、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过早地下定论,容易阻断学生的探究和思索,使得学习难点没能更好地解决便带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好讲的时间“度”,合理地推迟讲,对学生的感悟能耐心地等待,用小片段铺设唱歌学习的台阶,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就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动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等到学生对于音乐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入、学生的练习更加自信和成熟的前提下,教师再作水到渠成的简讲,对难点做更进一步的疏导,这样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好与更快发展。

2、发挥学生音乐特长和优势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小片段教学的操作性要求教师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多练的时机,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练习的评价要准确,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小片段练习;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而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宜用不同评价语言。

3、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悟

教师民主的小片段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当学生的意见和教师相左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独特的体验和发现;在保留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必要的示范和演示,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探索欲。而对于一些平时比较羞涩和内向的同学来说,教师更要给他们积极表现的机会,并通过小片段练习,加大关注的力度而不是在唱歌训练中故意出难题去“刁难”学生。即使对于学生一些粗浅的错误的感知,教师也要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小片段练习中,自己去发现、去尝试。

(三)关注音乐课堂的情景性

音乐课堂的情景性是指小片段教学要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唱歌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一些音乐教师重教轻学,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对此小片段的情景教学正是以形象性、情感性和启迪性特点让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状态,使小片段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而所谓的课堂情景性,就是对歌曲教学内容用语言进行形象性描述或用动画的表现手法对其特定教学内容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辅的场境氛围。实施小片段的教师更有责任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用生动的表现形式和活泼、赋予意境的表现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创设出轻松活泼、符合特定主题内容的多媒体情景插入到一个个碎小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保持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因此要积极探索课堂情景的构建内涵,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有趣味,减轻学习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从结构力出发,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以进一步推动歌曲教学的深入。

据笔者对一些音乐课堂的观察,有的歌曲教学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体,而有的唱歌课则完全不讲情景性,只偏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又回到了课改前的老路,传统的灌输式的歌曲教学注定是低效和无效的。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理解有了偏差。而音乐课堂结构中的元素有情景性元素和音乐性元素两类,其中情景性元素包括故事的发生、事件的罗列、人物的变化、地点的变化等类别;音乐性元素则有歌曲学习中的旋律、力度、节奏、情绪、速度,还有乐曲欣赏中的形象、结构、变奏等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片段教学关注音乐性元素,应有别于传统的双基教学,在开景性元素的同时重视挖掘音乐性元素,并与之同步发生发展,一一呼应,共同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既掌握音乐技能,又始终在音乐中激发兴趣。

1、树立科学正确的新课改理念

传统的歌曲教学一味强调音乐性,强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得学习方式和过程过于枯燥,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课程提倡淡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但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音乐性,忽视了歌曲学习重要的扶手与基础――识谱教学,使得歌曲教学步入歧途和另一个极端。目前新课改已经到了关键的攻关阶段,需要音乐教师针对音乐新课改中的瓶颈和纠结处,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去愉知和体验,找到一种更为有效和有趣的双基教学方式,将新课改推向深入。

2、理清音乐性与情景性的关系

小片段教学应一切以音乐要素为核心,坚持以音乐艺术性活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性为纲,以情景性为辅;以情景作为教学引子与线索,将音乐性元素有机串联起来,但要避免只突出强调某一音乐要素的做法,因为音乐的诸要素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体,所以不能加以割裂。因此音乐教师最需要做的是提高音乐课堂的结构力,将音乐性和情景性统筹兼顾,融为一体,加强各元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

3、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关键

小片段教学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各年段的唱歌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课堂教学更要显得生动活泼大气开放,在唱、跳、画、演、编、奏等专业素质方面都有要求;其中教师的多才多艺是教学的前提,教师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即兴伴奏能力、律动表演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为小片段教学的顺利实施而“量身订做、保驾护航”,以满足小片段课堂的实时需要,让音乐课堂显得“活而不乱、忙中有序”。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2

动画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为动画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和影视音乐类似,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动画作品中的音乐可以划分成有声源型音乐和无声源型音乐两大类。有声源型音乐参与故事情节,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无声源型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关联性较弱,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动画音乐及中学音乐教学

至今仍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等等,几乎都是我当时的最爱。那时每当电视上放动画片的时候,平日里再淘气好动的孩子也一定会乖乖地守候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还不时地伴着动画片哼唱起节目里的歌曲甚至音乐片段。

现在的我已经很少看动画片了,最近的一次观看是和我的小侄女一起,当时电视中正在播放《魔法师的弟子》,我那只有四岁的小侄女看得津津有味,不住发出阵阵笑声。而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听到的是一首又一首的古典音乐,这些音乐被巧妙地穿插在动画情节中,自然而不漏痕迹,似乎它们就是为这部动画片而专门创作的。这引起我的教学灵感:如果将卡通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

适逢第二天讲授“动物狂欢节”(人教版初二第二单元),当教学进展到英文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时,我有意识地播放了动画片《狮子王》中与该歌曲相关的视频片段。播放过程中,课堂安静极了,一点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在片段结尾时野猪和小老鼠发出了滑稽的哭声时,学生们都被逗乐了。播放结束后,还有几个学生意犹未尽地高呼:“老师,再放一遍吧!”就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的演唱者介绍、英文歌曲学唱等环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学生们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重大,这节课启发我:完全可以借助动画音乐,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我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动画音乐引入到教学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下面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尝试:

1. 借助动画片作教学导入

例如,在讲授 “春之歌”时(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播放《猫和老鼠》中“Springtime for Thomas”的片段代替了以往的导入语。播放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动画中多次出现的旋律来自于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的作品《春之歌》,也正是我们要进行的配乐朗诵“春之歌”的背景音乐。受到动画音乐感染的学生们显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没有了平时上配乐朗诵课时的拘谨。

2.利用动画片新授教学内容

在爵士乐这一章节学习时,由于学生普遍对爵士乐了解不多,感性认识明显缺乏。在给学生介绍了诸如“爵士乐的起源、概念”“爵士乐的风格特征”“爵士乐的文化特征”以及“爵士乐对其他音乐的影响”等一些关于爵士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一段迪斯尼公司的经典动画片《蓝色狂想曲》让学生对爵士乐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部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带有浓烈爵士风格和喜庆色彩的交响曲,配上迪斯尼的动画片,简直是恰到好处。音乐与动画片中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融合得非常贴切,既让学生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无意识地欣赏了音乐,又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了动画片,还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更让学生们在加深音乐印象的同时,受到了启发和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3.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非洲歌舞音乐”的“鼓乐”部分教学时,由于民族的音乐文化差异,学生大多感受到接受有困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时,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非洲动画片《叽哩咕与女巫》,其中大段的鼓乐和非洲舞蹈,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得他们对于接下来欣赏到的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和舞蹈音乐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4.利用动画片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在听完贝多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及对“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式”等相关概念的介绍后,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他们已经略感疲惫。如果不管不顾,再向下讲授又是填鸭了。于是我便播放一段迪斯尼公司根据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改编的天马行空的动画片,让学生既得到了休息和放松,又扩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使得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浓厚兴趣,课堂后半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3

例1《下蛋啰》片段

师:谁可以模仿一下母鸡的叫声啊?

师:同学们模仿的真像,那我们一起一起去听听真正的母鸡是怎么叫的。

这一个教学片断告诉我们,语言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倾听母鸡的叫声,模仿母鸡的叫声,使得这首歌更加的形象具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语言智能参与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气氛更加的生动活跃。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我配合演唱歌曲,我唱前面部分,你们演唱母鸡部分。

这一个音乐教学片断说明了同学们通过语言智能有效的倾听并且理解歌曲含义,模仿母鸡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

二、逻辑-数学智能与音乐教学

逻辑-数学智能并不止是一种加减乘除的能力,它还包含了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例2《我和提琴》片段

这是一首我在实习期间教学过的曲子。

师:大家仔细的听听歌曲,找找歌曲中都出现了什么?听听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这一个片段巧妙地提出逻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数学智能潜力,教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音乐当中的人物事件,同时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分析问题。

三、空间智能与音乐教学

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无边的想象力,促进二维空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发现美的能力。

例3《月光光》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将《月光光》这首歌曲变、变、变。

(1)第一变:变力度

(2)第二变:变速度

(3)第三变:变节拍

这三变基本上已经把这首曲子改编成了另一种风格的音乐了,这一个教学片段非常贴切地将空间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很好地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音乐智能与音乐教学

音乐智能包括了对音乐上的节奏,音调,旋律和音色上的敏感性,每个人都具备这种音乐潜力,利用它辨别、赏析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例4《黄酒歌》片段

教学内容:

(1)听琴声轻声模唱呜

(2)轻声学唱旋律

(3)听琴声学唱歌词

(4)边唱边拍手为歌曲伴奏

在《黄酒歌》中,出现了较多复杂的节奏,而且要求这首歌曲有两种唱法,一种是2拍子的唱法,另一种是3拍子的唱法,这就考验学生的音乐智能敏不敏感了,一开始,教师用模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住这首歌曲的音准,在掌握住音准的过程中加上对节奏的模唱,打开学生的音乐智能潜力,让学生在掌握住2拍子的演唱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学习3拍子的唱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自我调节的能力。

五、身体运动智能与音乐教学

将身体运动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方式多不胜数,并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5《孔雀轻轻跳》片段

師: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开始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一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这一片段身体运用智能的运用是非常的突出和明显的,教师通过跳舞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的潜力,让整个课堂变成了一场热闹的舞会,不但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兴趣,同时还能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六、人际关系智能与音乐教学

人际关系智能有一种很伟大的功能-建立和维持关系,并且能在团体中扮演各种角色,具有影响同同伴的能力,一种领袖般的能力。

例6《春天举行音乐会》片段

这一种奇特的智能如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呢?教学是一种双边性活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课堂最基本的两种关系。音乐似乎与生俱来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我在实习的时候也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在教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中,我尝试这样的方式,让同学扮演这场音乐会中不同的角色,有春雨在唱歌、春风在弹琴、春雷在打鼓、春水在鼓掌、还有一位领导者版的指挥家在指挥着大伙儿演唱,这就非常考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智能了,表演者们如何在音乐会中互相影响,互相团结,指挥者如何带领表演者们进行演唱,完成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人际关系智能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方式。

七、自我认识智能与音乐教学

自我认识智能,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主要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承担个人生活。

例7《音乐与生活》片段

许多老师在教学《音乐与生活》这首曲子在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自我认识智能的方式。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吗?音乐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乐趣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并且了解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在音乐中了解生活是美好的。

八、自然智能与音乐教学

自然智能,就词面上的字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环境敏感的智能。比如喜欢种植,喜欢养动宠物,喜欢野营,喜欢郊游,喜欢挑战攀岩、极地生存等等行为,都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智能。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4

二、动画音乐融入课堂教学

至今我还能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很多动画片,《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葫芦兄弟》《丑小鸭》《黑猫警长》,这些都是我那个年代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不只是喜欢看,而且每一首主题歌曲都能哼唱几句。更重要的是里面的这些插曲都能想象地穿插在适当的情节当中,比解说员来得直接形象。这一切让我联想到如果将动画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恰逢我刚上完的一节课题为“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当教学进展到《狮王进行曲》时,我有意识地播放了电影《狮子王》中与该歌曲相关的动画片段。播放过程中,课堂鸦雀无声,我在特定的片段完结后,按了暂停键,学生眼睛齐刷刷地朝我看过来,我急忙把设计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踊跃回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要求。我慷慨地说只要完成我的任务,就能满足你们的要求。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热情且能主动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也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继续播放动画影片。

优秀的动画片,吸引着孩子的除了丰富多彩的、动感十足的画面之外,还有动画片中的音乐,动画片音乐作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用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颇受启发,既然学生喜欢动画,我何不将动画音乐与我的音乐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动画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来。在教学中我时常把动画片音乐带到课堂中来,由浅到深,层层进行欣赏教学,利用多媒体把动画片中的音乐通过筛选、重组等手段制作成课件引入课堂,使学生从中学习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歌曲,从中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在动画音乐中理解歌曲内涵

在讲授北师大艺术一年级下册《小乌鸦爱妈妈》的过程中,我通过第一次单纯的欣赏乐曲与第二次结合动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解了乌鸦返璞归真的道理,使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得心应手,接着通过观看动画片《宝莲灯》中的两个小片段来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与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情。

2.在动画音乐中导入课堂

在《彼得与狼》中,我直接让学生听主题音乐,并且出示自制的七个人物、动物,让学生和主题音乐进行连线,直观而立体地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当中的角色,从中导入主题。而且我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动画片中的个别片段恰当简要的提问和适时的讲解,既复习了西洋管弦乐队不同乐器组所包含的主要乐器,又加深了学生对于各组别中主要乐器音色特点的印象,轻轻松松就达到了良好的巩固和拓展效果。

3.在动画音乐中教授新课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5

(二)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影视音乐不同于纯音乐作品之处在于它把音乐和画面结合在一起,具有了试听性,可使观众产生特定的审美感知。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动画电影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可以抒发剧中卡通人物所不能传达出的过于细腻的情感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它可以营造出与视觉画面相符合的氛围,加深并强化观众们的情感体验,使影片中的意境美得到体现。[2]在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五十年代经典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该电影配乐全部采用民族管弦乐完成,《骄傲的将军》的音乐效果特别采用了琵琶,京胡,扬琴,唢呐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民族风味浓厚。片中动画主人公将军无论是脸谱化造型还是动作表现都借鉴了京戏人物的风格特点,影片结尾,将军惊慌失措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让学生通过观赏充分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运用中国鼓、锣让学生边观看片中将军举重段落情节,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在演奏打击乐的过程中表现出节奏变化。同时,可现场让学生通过对电影人物动作形态的模仿,体会京剧表演的神韵。在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学习中,动画电影《猫和老鼠之约翰老鼠》一集,从片头出现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到片尾的《闲聊波尔卡》都大量运用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品进行配乐,可爱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优雅流畅、富有动感的圆舞曲配合中显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特别是影片中杰瑞老鼠一听到音乐就情不自禁的跳起华尔兹以及汤姆猫优雅的演奏姿态,更是直观的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而这些配乐都是由欧洲的室内管弦乐完成的,磅礴大气的交响乐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从理解学习上会有些难度,但是《约翰老鼠》动画中简单轻快的圆舞曲配乐,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辨认电影当中的配乐都是由什么乐器所表现的。在名为《形影猫》的一集中,汤姆猫驾船出场所演唱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民歌,[3]观赏后,通过让学生模仿汤姆猫演唱此曲,让学生感受演唱美声歌曲的表演状态,同时体会国外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利用影视音乐学唱儿童歌曲

早在东晋陶潜《晋故征西达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六引《孟嘉别传》[4]中就记载了晋人桓温问孟嘉的一段对话:“温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又问:‘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近自然’。”而其中“肉”指声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声乐比乐器更擅于表达。在我国,电影音乐创作大多数承袭30年代以来电影音乐偏重电影歌曲的传统,因此创作出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歌曲。[5]这些歌曲脍炙人口被人们传唱至今,说明他们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曲,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寄明曲,电影《英雄小八路》插曲)这些歌曲贴近历史背景,具有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旋律优美、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收录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影视经典儿童歌曲,此外,每首影视金曲都是作者紧贴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情节、场景而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视觉画面相配合。这样学生演唱起来脑海中会浮现与歌曲所契合的画面,学唱时对歌曲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容易把握主题,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影视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因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依据教材内容,选材要适当

任何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都要适当,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度运用影视音乐资源,有些影视音乐片段较长,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影情节当中而忽视了音乐欣赏本身,这样会让学习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教师选择的影视音乐片段要紧扣教材内容。

(二)所选影视作品内容要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

影视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听觉与视觉双向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在备课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挑选影视音乐素材时要严格把关,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情节内容绝不采用。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6

一、什么是动漫,什么是动漫音乐

动漫,简而言之就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喜欢动画和漫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从懂事起,只要孩子看到电视机里有动画片,就会目不转睛地看,他们对动画片充满了好奇心;家长也会给孩子买很多漫画书,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动漫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动漫作品中的音乐,其中包括很多方面,如,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很多动画片中都会有不同种类的音乐类型,有悲伤的,有欢快的,还有让人感到放松舒缓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动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童年的时候我们都看过很多动画片,一些动画片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如,《猫和老鼠》《鸭子侦探》《小恐龙历险记》等。每当动画片播放的时候,大多数淘气的孩子都会安静下来静静地观赏,有时还会伴随着音乐唱起来,甚至跳起舞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应用动漫音乐,可以渲染课堂的背景和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减小音乐老师的教学难度。

1.用动画片中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很多音乐不理解,吸收的比较困难,所以,这时老师可以引进动画片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老师在教授比较激昂的音乐时,可以插入《小鲤鱼历险记》中的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2.将漫画与音乐结合

动漫音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音乐形式,是将漫画与音乐有机结合的过程。将这种教学形式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方便音乐老师的教学。

总之,动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大力进行推广。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7

新课标也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本乐曲为一首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乐曲,里面有多重中国打击乐以及中国最具有特点的乐器:竹笛,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材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聆听《森林的歌声》,是一堂欣赏课。这首曲子是一首中国乐曲,三段式,小调,速度轻快。通过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来表达大自然的活泼开朗和美好的一面。更是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大自然的情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这首乐曲让学生认识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叫声,辨识乐曲中出现的乐器。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认识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觉习惯,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

教学难点:

1.

分辨乐器的声音,了解乐器声音的属性。

2.

仔细聆听曲子各段曲调,分别A、B、C段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授年级:四年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处于有一定音乐辨识度的阶段,而且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并且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魅力。

教学准备:

需要拥有合成器键盘(用来演奏不同乐器的声音)多媒体教室,以及采集好的不同动物的声音,动物以及乐器的图画板。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老师:“同学喜欢小动物吗?有多少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我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播放电影《黑衣人》中的片段,内容是一只会说话的八哥犬,唠叨不停,打扮时髦,充满搞笑色彩。)

设计意图: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便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利用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播放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朋友,让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走进课堂。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老师:“相信同学都很喜欢它是么?那肯定也喜欢更多的小动物吧?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朋友,它们也是小动物,虽然它们不会像八哥那样说话,但是它们的声音都非常漂亮。它们是谁呢?让我们看看吧。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听听今天老师都带来了哪些朋友?”(播放《森林的歌声》音频)

老师:“大家听仔细了吗?都有哪些小朋友?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或者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还原这些小动物的声音,看看它们到底是谁。”

下面利用PPT播放网上下载和采集好的声音,配对图片。让学生认识腹斑蛙、树蟾、白腹秩鸡、褐鹰枭、山羌、飞鼠这些小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还不是很多,尤其是乐曲中出现的珍稀动物,通过PPT的声音和图片会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和叫声,从而记住这些动物。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老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请同学们告诉我倾听这段乐曲的时候仿佛置身在哪里呢?”答:“森林。”

老师:“下面让我们再听一次歌曲,让我们听一下这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答:“三部分。”

把三段音乐的简谱剪切好,打乱顺序,让学生自己连线,找出正确顺序。然后分析以下问题:1.这一段的节奏型是什么样的?2.这一段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并且感受每一段代表的情绪:A段为蝉和青蛙欢快的跳跃,B段为森林内心的愉悦,C段为鸟儿飞翔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段的动物小朋友引出主题“森林”,并再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每段表达的情绪,以及各段的顺序。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老师:“今天的小动物朋友们可不是空手来的,它们每个人还都带了一些乐器,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乐曲,听听在乐曲当中都出现哪些乐器。”

播放笛子、小提琴、单簧管、吉他演奏者的图片,并用合成器演奏其声音。

老师:“第一个是我们中国最富有代表性的竹笛,声音清脆动听,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演奏它的姿势。再来听听第二种乐器,它是有乐器之后美誉的小提琴,让我们来听听。第三个乐器和竹笛的形状有些像,但是吹奏的方法却不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什么?噢!原来是单簧管,我们俗称黑管。第四个乐器是我们最常见的吉他。虽然每样乐器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音色清脆,很适合用来表达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如果换了其他乐器还合适么?”(用合成器的低音号、长号、定音鼓等低音乐器。)

老师:“答对啦同学们,这些低音乐器像年迈的老爷爷,不适合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们。

设计意图:用声音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乐曲中乐器的属性和风格,学会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不同的小动物。其实是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的乐器会表达不同的情绪。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老师:“下面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些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选出一些同学拿着一张图片并代表它。老师会播放乐曲,出现了小动物的声音,手拿小动物图片的同学就要模仿发出一样的声音,并且做出动作。手拿乐器的同学就要模仿演奏乐器的姿势并且要跟着音乐一起舞动。同学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加深记忆,从认识变成兴趣,从兴趣变成习惯。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大家喜欢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么?嗯,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也都很喜欢同学们。可是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动物很多都快灭绝了,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就再也听不到它们唱歌的声音,我们就永远的失去的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老师:“对啦,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小动物,从我做起,不穿动物皮衣,不吃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同学们能做到吗?好,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课!”

设计意图:整节课的学习都为后面的总结做了铺垫,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濒危小动物,从而升华本堂课。

教学设计反思:通过本节课基本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但是对此设计我还有以下两点反思:

1.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8

音乐教师在常规音乐课教学、音乐节目排练活动中,经常要和乐谱打交道。因此,音乐教师的乐谱制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乐谱,以便教师做示范,这就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乐谱。在PPT中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乐谱,但乐谱需要用专业打谱软件制作,才能以图片的形式导入PPT中。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合唱队、乐队排练及重大节日演出的任务。在这种活动中,乐队总谱不可缺少。或许有些经典作品的乐谱可以从专业乐谱网站下载,但更多情况是教师根据歌曲乐谱自行编配小型乐队总谱。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排练时能有乐队总谱方便视奏,用专业制谱软件制谱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通行的制谱软件根据乐谱类型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大类。在简谱绘制方面比较出色的有作曲大师、雅乐简谱等;五线谱绘制软件相对来说比较多,初级阶段的有Overture,高级阶段的有Sibelius和Finale。以上这些制谱软件都可以对乐曲的调式、节拍、声部、速度等进行设置,完成乐曲音高、节奏型、歌词的输入,以及对乐谱布局的排版和调整。因此,能够使用制谱软件绘制乐谱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一项基本职业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然会涉及音频编辑方面的工作。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阐述乐曲的曲式结构,然后进行分段欣赏。切忌采取从头播放到尾,囫囵吞枣式的听赏,特别是像交响曲、奏鸣曲等较大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重复播放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欣赏多段体音乐作品时,如A—B—A结构,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作品按顺序依次截开,让学生分而听之,去感受前后两段与中间段落的对比。或者在欣赏奏鸣曲式时,把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段落分割,让学生分段感受奏鸣曲式的核心内容,然后让学生单独聆听连接部和结束部,通晓奏鸣曲式各个乐章的段落进程,最后全乐章合而听之。以上做法可以加深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大型曲式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中小学音乐教师一般要担任学校节日文艺汇演的组织工作,晚会演出也需要音频处理方面的工作。在制作歌曲联唱类节目的伴奏带时,需要从网上下载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再利用音频制作软件将其串联起来,完成音响制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音频编辑能力。目前常用的音频编辑类软件有AdobeAudition、SoundForge等,大多都支持对WAV、MP3、MPEG、AVI、WMA等多种音频格式的转换和播放,支持剪贴、复制、粘贴、多文件合并和混音等常规处理,支持对音频数据进行扩音、衰弱、淡入、淡出、压限、延迟等特效处理。四、网络音乐信息收集能力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作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互联网上搜索音乐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一些音乐类网站上检索音乐专业知识,从酷狗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搜索引擎上下载音乐作品,或是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搜索中外音乐名作的演出录像等。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自身音乐文化知识修养,另一方面,这些从网上搜索到的内容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课件中的丰富素材。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9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

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

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

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

课例: 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

教学过程:

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

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

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

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

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

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

课例: 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

教学片段:

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N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

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三)影音与技术的融合

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影视音乐作品数量占总曲目的20%左右。要提高学生对电影电视音乐作品欣赏与演唱的兴趣,关键是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下面以欣赏课课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影视音乐作品的教学效果。

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海德薇格主题》(选自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剪辑影片中的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1.集体交流观后感。

2.小组合作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的音乐片段。

3.学习《海德薇格主题音乐》。

(1)模唱主题音乐。

(2)对比欣赏后交流:有主题和无主题音乐的电影片段有什么不同?它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这种气氛的?

4.课堂总结。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10

1.认识是基础。

“微”有微小之意,“课”即课程,“微课”字面理解,即微型课程。当下,微课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般而言,微课的时长在5~8分钟,而一节音乐课时长通常为40分钟左右。在音乐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运用各种手段来传授音乐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由于现实的原因,音乐教学区别于语文、数学教学,很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后进行复习巩固,但通过微课,就能实现以上目标。当然,音乐微课的作用还不仅仅表现在课前预习,它也可以表现在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关键取决于制作者要其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预习、复习音乐知识的微课。在教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借助该类型的微课,学生就可知道或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如: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把歌曲中的节奏单独拎出来进行训练,有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及时掌握,但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此时,我们可以选择课堂中的节奏难点,将其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这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约时间,同时,也能为课上不能及时掌握歌曲节奏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后辅导。又如:三年级学生开始认识音符,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在新授课上具备看着音符唱出唱名的能力,但到了下节课,有的学生音符和唱名就已经对不上号了。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看音符唱出唱名的能力呢?其实,我们可以制作一节认识音符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外随时进行学习和巩固。

教学型音乐微课。在专职音乐教师欠缺的情况下,教学型微课可以让兼职音乐教师的教学更加专业化。如: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竖笛,但兼职的音乐教师并非人人都会吹奏竖笛,此时,我们可以请音乐专职教师制作吹奏竖笛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竖笛吹奏的指法。

欣赏型音乐微课。欣赏型音乐微课可以使抽象的音乐欣赏直观化。传统的音乐欣赏以听觉刺激为主,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来感受音乐主题和内容。如果教师让“听”遇上了“看”,那么,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如: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时,通过聆听,我们可以感受舞曲的情绪和拍子。而如果在微课视频中加入富丽堂皇的宫殿及庄重典雅的舞池图片,就可以让聆听者更直观、更深入地想象和感受音乐情境,如果我们再加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让聆听者在放松的同时又能了解音乐的时代背景,那就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2.设计是关键。

不同类型的音乐微课有着不同的作用,要想让微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设计才是关键。

首先,设计者要明确微课的制作目的,是知识学习还是音乐欣赏?如果是知识学习,那要紧紧围绕这一知识点展开设计。比如:微课《认识马头琴》,它的重点就是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设计时,我们首先通过图片带领学生认识马头琴,通过解说介绍其起源,接着聆听马头琴的代表性乐曲。听后,学生发现马头琴音色与小提琴音色相似,于是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让学生聆听小提琴曲,辨别、区分马头琴和小提琴音色的不同之处。如果是欣赏型的微课,我们可以不加任何解说,仅用图片和文字来辅助音乐。

其次,我们要明确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就小学生而言,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有差异。比如:小型管弦乐曲《龟兔赛跑》,它的听众如果是低年段学生,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通过讲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纺谌荩蝗绻它的听众是高年段学生,我们的切入点就需更加深入,可以是乐器,也可以是音乐的速度或者是情绪。总之,同样的课题,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微课的设计也不同。

再次,设计要精准。一节微课的时间在5~8分钟,它有着容量小,便于交流观看的特点,它的短时、方便使得观看者能集中注意力。为此,设计者必须要在简短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或内容将微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准确地呈现出来。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11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取代思维的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分析,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诱发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以适合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出发设计音乐的不同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体现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我经常为学生不认真上课而头痛,也为学生对音乐的不屑而伤感,更伤脑筋的是一些学生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能遵守。一次课堂外的与学生交流中我发现其实学生很有想法,学生们说:“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听听优美抒情的流行歌曲可以让人陶醉,可是我们音乐书上的歌也实在太老土了,有的歌比我妈妈和奶奶的年纪都老,我不喜欢!能不能教我们学一些流行歌曲啊?”。在孩子们心中,我们的音乐课没有吸引力,我们的老师不够“酷”,我们的教学设置不够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呆板老套……

相比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小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音乐带来的无限美感,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音乐能力,加强音乐素质修养。

(一)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小学生时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作用。

例如:学习节奏 x x x x x

跑 跑 走 (动作) 走 走

嘎 嘎 嘎 (动物叫) 喔 喔

王 笑 笑 (名字) 张 东

哈 密 瓜 (水果) 苹 果

“动作”环节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人的行为动作,“动物叫”可以出示动物的图片和播放叫声,“名字”可以把本班的某位同学的照片加到课件中,“水果”可以出示水果的图片,这样既生动有形象的很快掌握难点,而且学生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平常生活中和课间活动中经常能听到学生们加入“节奏”去喊某一位伙伴的名字,这样就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也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增加了趣味性。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并能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困难。如:歌词——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花园和鱼池,张嘴巴和摇尾巴,可以加入动画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歌词,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本歌曲之外,可以适当加入当代流行的歌舞课件进行欣赏,让学生自己模仿、表演、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歌曲的热情,也给学生们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2、利用音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感情,化解音乐教育难点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歌唱为主。每首音乐歌曲都有它独特的情感和地域特点,教师的范唱以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原唱和音响播放出的效果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地域特点(湖南、新疆、云南、东北等)、乐曲的情感表现(情绪是活泼欢快的、抒情浪漫的、幽默诙谐的等),节奏的快慢等。在欣赏多声部歌曲时,如果由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伟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播放flas,可以很好的、准确的表现体裁和音色,表现音乐形象。

(三)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12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篇13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