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实用13篇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1

1 指数法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数法是根据环境空气实测数据与标准值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

1.1 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指数法又可分为指标对照法和概率统计法两种。单因子评价法仅对单个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简单直观,不能综合判断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1.2 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综合污染指数,以表达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常见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包括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和综合污染指数法。

API法计算过程简单,仅从各分指数中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评价依据,忽略了其他污染物的作用,目前常用于空气质量日报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评价中。

综合污染指数法能直观反映各污染物间的比重,体现出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目前主要用于环境质量报告书中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变化情况。

2 复杂数学模型评价法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评价结果不仅能反映不同时间、空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各污染因子的“贡献率”,而且能充分考虑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但其多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当污染因子权重较少,污染因素较多时,会使丢失部分有用信息,评价结果会出现失真、失效、均化、跳跃等现象。

2.2 灰色系统法

灰色系统法通过部分已知信息,对系统行为和演化规律进行描述和判断。目前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法通过分析环境空气实测浓度与标准的关联度,从而确定环境质量评价等级

2.3 物元分析法

物元分析法将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特征作为物元,对标准和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出节域、权重及关联度,从而建立质量评价模型,取关联度最大值对应级别为评价级别。

3、影响PM10浓度的主要因素

3.1、污染源和源强

PM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些工厂在获取能源时还是用燃煤这种比较落后的方法,排出大量PM10,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一些住宅区,在冬季取暖时,主要方法也是燃煤。或者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引起PM10量的上升;当地面的风速比较大时,或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车辆行驶时因排出的气流较大而带起的扬尘都会造成空气中PM10的浓度增大;此外,汽车尾气也影响着PM10的浓度。

对于污染源的源强,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与其成正比。一般情况下,可将PM10的源强分成三个时期:06~11:00属于强污染期,18:00~23:00属于次强污染期,01:00~05:00属于弱污染期。假如其他的影响因素固定不变,PM10浓度增大就是由污染源强直接引起的。

3.2、气象条件

首先是风速,若风速在阈值之内,则与PM10之间呈负相关;一旦超过阈值,地表会有沙尘扬起,上升到空中增加PM10的浓度,且风速越大,PM10的浓度越大,此时,风速和PM10的浓度呈正相关。湍流在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时,起的是稀释作用,使其越来越分散,最终降低PM10的浓度。

其次是逆温。秋冬两季,由于早晚气温低,大气层的结构比较稳定,从而引起辐射逆温,削弱了大气对流,地面风速减小,以致于排放出的PM10难以扩散,聚集在底层的狭窄空间,导致PM10的浓度越来越大。在夏季,大气的湍流比较旺盛,受其影响,大气变得不稳定,很少有逆温的现象出现,给PM10的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来说,春季的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常有逆温现象发生,由于傍晚的对流较强,易引起大气的不稳定,出现逆温的次数减少。

再就是其他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湿度也影响着PM10的浓度值,且与其呈正相关,因为水汽能够吸附大气中游荡的细小颗粒物,当空气的湿度较高时,PM10的污染就会加重。而降雨其实是湿气沉降,利用雨把大气中的PM10带到地上清除,所以说雨水能够清洁大气。不但如此,当建筑施工或者交通产生地面扬尘时,降雨可减少扬尘;大气中的颗粒物其实也是雾的凝结核,一旦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水汽凝结,受湍流影响,悬浮低空,就是雾。遇此情形,湍流难以互换,风速和缓,大气结构相对稳定。近地面处,逆温现象多发,且强度大,层度厚,水汽容易饱和,以致于形成雾,阻碍PM10扩散,增大其浓度。此外,大风干旱天气,容易产生沙尘,影响PM10的浓度。

4、PM2.5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PM2.5的浓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地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地理及天气条件以及排放源等。当排放量在整体上固定不变时,当地的天气状况和地理条件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逆温,逆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近地面PM2.5的浓度,逆温现象多发生于秋冬两季,此时空气对流困难,大气结构较为稳定,妨碍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PM2.5的污染程度;而于春夏两季,由于逆温层较薄,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尤其是夏季,PM2.5的浓度最小;风速,风速主要起稀释作用,为污染物的扩散提供一定的条件;降水,相对而言,夏季降雨量大,能够扩散污染物,净化空气,降低PM2.5浓度;燃煤,多数地区冬季需要燃煤,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植被覆盖率,夏季植物多而繁茂,树叶对颗粒物有吸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污染物。

综上所述:从以上的质量控制结果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因此,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且我们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13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hijiazhuang City

LIU Zheng, CUI Ze-jia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Abstrac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and PM10 concentration that derived from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of Shijiazhuang city in the whole year of 2015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each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ind speed, rainfall,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social econom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M2.5 and PM10 presented a periodic tre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not balanc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M2.5 and PM10 included natur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ere important impact factors that led to smog concentration, transfer and diffusion,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were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equent haze in Shijiazhuang. So, the management of haze lies in 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Key words: haze;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natural factors;social factors;PM2.5;PM10;Shijiazhuang city

霾是由馊芙汉推体污染物造成的一种城市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1]。雾霾天气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SO2、氮氧化物等,其中衡量雾霾指标的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即粒径小于2.5 μm的细颗粒物。PM2.5、PM10浓度增加时直接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致使大量有害污染物产生,其发生时能见度明显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威胁人体健康,严重阻碍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国外来讲,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已经经历过现阶段中国的雾霾天气,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雾霾事件酿成灾难,英国人自此大力整治环境,并实现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2]。时至今日,伦敦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其污染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治理工业污染和取暖污染,主要措施有关闭城内电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等[3]。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因此主要是抑制交通污染[4]。此外,伦敦市在城市建设大型环形绿地,在街道使用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微粒下降了14%。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国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近一步提升空气质量[5]。

从国内来看,研究多关注区域和城市范围的霾变化趋势、形成机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成因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等[6-8]。且雾霾形成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因素,而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涉及较少。近年来,关于石家庄市雾霾天气的研究有所增加[9-13],但对于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对雾霾的认知度,以期为防治雾霾提供参考依据。

3)降雨量。图9为2015年石家庄市雨雪天数月均分布图,对照雾霾天数月均分布图来看,雾霾多形成在降水量小的天气。因为降水对雾霾天气中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冲刷作用,削减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2015年全年PM2.5、PM10日均浓度与年降水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降水量与PM2.5、PM10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0.076,相关性不显著。

4)湿度。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气溶胶粒子中含水溶性成分时,相对湿度大时,可溶性气溶胶更易吸收水汽而变大,从而使散射作用增加,能见度降低,加剧霾的产生。由表1可知,湿度与PM2.5日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10日均浓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小粒径污染物的产生。

5)大气压。由表1可知,大气压与PM2.5、PM10日均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297,说明大气压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冬季冷空气下沉,地表空气相对增多,即气压升高,不利于城市上空空气的流动,进而使得污染物无法扩散,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此情况下,雾霾天气极易形成。

综上可知,石家庄市形成雾霾的直接因子PM2.5、PM10的浓度受自然气象因子平均风速、气温、大气压的影响较大,湿度对PM2.5有一定的影响,降水量对雾霾的产生影响不大。

2.2.2 地形因素 图10是石家庄市的地形,可以看出石家庄市西依太行山脉有两条明显的输风带,一条是从邯郸市磁县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另外一条是从天津市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16],而两条汇聚风带的交汇正好处在石家庄市。受此影响,石家庄市上空的污染物浓度非但没有降低,输风带还给石家庄市上空带来了新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浓度增加,空气质量下降,易形成雾霾天气。因此,地形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子之一。

2.2.3 社会经济因素 石家庄市是新型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工矿企业入驻也越来越多,致使空气质量下降。

1)产业布局。石家庄是以钢铁产业为主,同时还兼有制药、化工、冶金、印染、纺织等的新型工业城市。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风向的上风向,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9]。

石家庄市PM2.5浓度的高低与第二产业具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通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能耗进行分析,排名前十的行业占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5%,但是平均产值能耗也较高,为0.535 t(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21 t(标准煤)/万元。

由于石家庄市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在市区的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外加石家庄市地形的影响,部分市中产业新建厂区已经外迁至三环外,但是位于市区内的老厂区仍然没有停产,依然会加剧市区空气的污染。

2)扬尘。扬尘是石家庄市雾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PM10的首要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其对PM10和PM2.5来源的分担率分别为0.375和0.225[17]。随着石家庄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建筑施工、道路施工以及机动车扬尘量剧增,也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机动车尾气。在造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各因子中,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排放尾气主要污染成分有CO、CH、NOx、SO2、HCO及可吸入颗粒物[16],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所占百分比为48.9%,占污染物总量将近一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机动车的数量也在逐年提升,据统计,石家庄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07.52万辆,尾气的排放量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上升,每天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量(CO)在7 500 t左右[15]。

4)城市能耗。石家庄市是一座“煤烟型”城市,主要燃料是燃煤。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能源消费燃煤6 100万t,其中冬季采暖和热电厂发电仍然是煤炭消耗的主要途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SO2及颗粒物,对石家庄市的雾霾天气有一定影响,而且燃煤的利用率不高,低效的除尘、脱硫设备以及低效燃煤工艺都是促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3 讨论

3.1 自然因素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雾霾严重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是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西依太行山脉,东边是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马蹄形”避风港地形,从东面过来的大气污染物遇上太行山脉不利于扩散,淤积在石家庄城市上空。此外,两大输风带无疑给石家庄市大气输送了更多的大气污染物,再加上石家庄市常年风速低,降水量小,干燥的气候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各种大气污染物淤积而不扩散,最终使得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状况降低,给雾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2]。

3.2 社会因素

石家庄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是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已经逐步由自然现象演变为一种城市灾害性天气。

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L向的上风向,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及污染物的高排放是石家庄雾霾天气形成最主要的污染源头;外来工矿企业的加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先天不足、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等也是石家庄市雾霾形成的因素。

石家庄市的雾霾形成的三大因子[6]分别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通过对石家庄市年消耗燃料量、工业生产环保措施效率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和其年排放总量的分析,得出大气污染的三大因子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与10%,对石家庄市雾霾的空间分布及雾霾强度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 小结

石家庄市PM2.5、PM10在时间上具有演变规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有助于其成因分析。根据对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燃煤、交通、工业生产是石家庄市污染的主要来源,气象要素是雾霾集聚、转移与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频发的根本性原因。

应对雾霾天气,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大力整改污染企业,优化绿化设施、生态系统,提高空气质量状况。本研究成果对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防治有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焕英,张秀芹.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榆林学院学螅2008,18(2):79-81.

[2] 陈永忠,熊建妹.南昌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科教文汇,2014(10):86-87.

[3] 郑仙蓉.世界各国不同的治霾“药方”[J].地球,2014(1):43-45.

[4] 陈甲妮.伦敦如何治理“雾都”[J].决策探索,2013(2):11.

[5] 王德生.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J].电力与能源,2014,35(2):127-130,135.

[6] 段雯娟.石家庄的雾霾样本[J].地球,2013(2):38-41.

[7] 吴利彬,周书华,倪长健,等.成都及周边地区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2):63-67.

[8] 刘晓蓓,金素文.安徽省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2):1762-1766.

[9] 刘 晖.石家庄雾霾天原因初探及应对方法[J].煤炭与化工,2014,37(12):139-142.

[10] 任毅斌,靳 伟,康苏花,等.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4,31(12):537-541.

[11] 张焕坤,倪爽英,张妍芬,等.石家庄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35-237.

[12] 李 华.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165.

[13] 杨丽丽,冯 媛,周静博,等.石家庄市灰霾天气变化规律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1):85-89.

[14] 吴喜慧,李卫忠.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216-221.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3

1 2015年前三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由衡水市12个监测点产生,分别为衡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电机北厂、枣强县环保局、武邑县环保局、武强县环保局、饶阳县环保局、安平县环保局、故城县县政府、阜城县法院、冀州环保局、深州市政府。监测点的自动监测数据代表了衡水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衡水市实施空气质量自动实时,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六项。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1.1 2015年第一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空气质量日报90天,空气质量一级0天,二级15天,三级33天,四级21天,五级16天,六级5天。衡水市自动监测点位项目为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6项。对社会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是每个单项污染物分别计算得出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其值确定为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下面就衡水市2015年1-3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1:

表1

1-3月为采暖季,锅炉燃煤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衡水市环境监测站数据显示,此季度各污染源对衡水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值较大,PM10、PM2.5超标严重。要想彻底在采暖季改变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的控制,控制含烟煤的使用。

1.2 2015年第二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第二季度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二季度开展空气质量日报91天,空气质量一级0天,二级33天,三级52天,四级6天,五级0天,六级0天。衡水市2015年4-6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2:

表2

4-6月为非采暖季,本季度较上季度各污染物数值明显下降,PM10、PM2.5超标率也明显下降,但由于衡水市本季度风沙较多,同时,由于新开工的工程较多,贡献了不少PM10,所以PM10、PM2.5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1.3 2015年第三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三季度开展空气质量日报92天,空气质量一级5天,二级35天,三级41天,四级7天,五级4天,六级0天。衡水市2015年7-9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3:

表3

7-9月份达到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值,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一些颗粒物不容易沉降下来。同时由于夏季白天和晚上人们出行较多,车流量较大,在高峰期易造成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较大。因此,本季度PM2.5超标率明显高于上季度。

2 影响衡水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原因

2.1 城市建设发展加剧扬尘污染

新一轮的城市改造以来,建筑和市政施工场地逐日增加,工地开挖土方、混凝土及砂浆的搅拌,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以及在整村拆迁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等[1],都严重影响了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

2.2 煤烟型污染严重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气污染严重,主要原因为采暖季烟煤对空气的污染。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这与拆改燃煤锅炉有极大关系,由于燃煤锅炉逐步退出城市,我市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一年好于一年。

2.3 气候要素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将向暖湿方向发展,衡水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2]近年来衡水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且每年春季,都会遭遇扬沙天气,此时往往是大气质量最差的时候,对此我们应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改变大气质量。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4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3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如可吸入颗粒物常会形成大范围灰霾天气[1-2]。因此,分析和研究环境空气质量,对于改善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表1、表2)[1]。

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利用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数据,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来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2.1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年变化规律

分析2001―2010年逐日空气质量(图1)可知,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良的日数最多,为311 d,占全年总日数的85.2%;其次是2006年(308 d)和2010年(307 d),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84.4%和84.1%;最少的是2004年,仅为208 d,占全年总日数的57.0%。轻度污染或轻微污染日数最多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均达到151 d,占全年总日数的41.4%;其次是2001年,有135 d,占全年总日数的37.0%;最少的是2007年,仅为46 d,占全年总日数的12.6%。由此可见,最近10年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虽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1―2010年API平均值为91(图2),近10年API值总体呈下降趋势,API小于平均值的月份基本上集中在6―10月,谷值出现在8月,峰值大多出现在12月或1月。

2.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月季变化规律

污染最轻的月份是8月(图3),10年中出现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的日数只有9 d,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达到301 d,占8月总日数的97.1%;污染最严重的出现在12月,10年中有141 d达到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占12月总日数的45.5%。

济南市四季分明,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分析2001―2009年不同季节的API变化(图4)可知,除了2001年、2004年和2005年春季污染最重外,其余均是冬季污染最重;除了2001年和2004年秋季污染最轻外,其余均是夏季污染最轻,这与上面分析的月变化规律较一致。

大气颗粒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和秋季污染较低,日均变化不是很明显,冬季和春季污染较高,日均变化较明显。颗粒物的污染与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植被茂盛,固定了土壤,降低了土壤扬尘的影响,同时雨水较多,对污染物有较大的冲刷作用,使空气质量较好;冬季寒冷而干燥,取暖需要燃烧大量煤炭,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使空气质量较差;春季沙尘较多[3-4],会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且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造成空气质量较差。此外,发生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有时也会输送到济南市上空,这也是春季和冬季济南空气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2.3 主要污染物特征

2001―20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数达到3 370 d,占总天数的92.3%,其次污染物为SO2,出现181 d,占总日数的5.0%。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既有地面扬尘,又有大量的建筑尘和燃煤尘等。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导致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2.4 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天气形势

2001―2010年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共出现10 d(表3),首要污染物都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到重度污染时API最小值为304,最大值为435。

分析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API>400时前一日和当日的天气形势(表4)发现,这几次重度污染的天气形势比较类似:500 hPa均为西北气流或西西北气流,850 hPa温度场有所不同,一是前一日和当日850 hPa均为冷平流,有冷空气持续影响济南,伴随冷空气影响,可能会出现扬沙或浮尘;二是850 hPa由暖脊转为冷平流,暖脊较强时会出现偏南大风,地面转北风后,北风风力也比较大,伴随大风会出现扬沙或浮尘;三是850 hPa由暖平流转为冷平流,地面南风转北风,南风较小,北风较大。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时,前一日均有逆温层或等温层存在,逆温层高度较低,升温幅度较小,近低层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 结论

济南市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总体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冬季、春季空气质量比夏季、秋季差,污染最轻的是8月,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占总日数的92.3%,而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既有地面扬尘,又有大量的建筑尘和燃煤尘等。近年来,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天气形势:500 hPa均为西北气流或西西北气流,850 hPa冷平流或由暖脊转为冷平流,分别对应持续降温过程和由暖变冷的降温过程,大多伴有沙尘天气;前一日近低层存在逆温层或等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空气的污染程度[5-6]。

4 参考文献

[1] 连东英,林长城,郭进敏,等.气象条件变化对三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199-20202.

[2] 曹建华,尹清华,李俊有.赤峰市干旱灾害风险指标的确定及分布规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2-73.

[3] 李燕,王友强,刘强.春季大风对济宁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1212-1213.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5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这种不均匀具有哪些特征呢?在城市空气污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对此,笔者以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为例进行分析。其中,我们在珠江三角洲的广泛区域内建立相应的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站点,通过站点进行日常的空气质量污染数据收集和统计,进而对其分布的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当然,在进行城市空气污染分布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因为局部区域的影响因素是多变的,要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变化特征,需要长期的进行动态分析,以减少其局限性。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市政规划以及工业、住宅区域的布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进行实地的检测和观察,以了解不同区域空气污染状况的差异。当然,在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了污染程度的差异。其中表现较为突出,影响较大就是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城市人口的变化,以及聚集分布的差异。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和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压力是巨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第二,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于城市来说,其主要的布局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特别是工业区等的分布。第三,公共交通设施的影响,公共交通设施的不同情况,也会造成不同的交通情况,一般来说在交通拥挤和较为繁忙的地段,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是巨大的。第四,气象气候的影响,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受到当地气象气候的影响,不同气候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方面,尤其是在分布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问题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

2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的研究分析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以广东省来说,其主要包括了广州、珠海以及深圳、佛山等二十余个城市,这些城市位于我国的南端,属于亚热带地区,常年主要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通过相关的空气质量检测和报告,我们了解到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最高达到62,而以广州市为主要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其空气污染的区域,普遍的污染指数都是在40以上。由此可见,整个广东省的空气污染区域是存在着广泛差异的,这是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差异,而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其空气污染也是不均匀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相关特征,我们还建立了相对系统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以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差异。在这些常规的检测站点当中,我们划分了不同的区域进行检测,其中不仅包括市中心,同时在主要的交通、工业和居民等多种污染源分布区域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研究和统计,我们发现其污染的指数也是不同的。

通过我们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在广州的几大检测站点中,如位于市中心的天河职幼、广雅中学等,其空气污染分布不均与主要是受其交通的影响。而番禺中学、花都师范和麓湖3个站点为城区点。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就是市五中所在的相关区域,这主要是因为市五中位于海珠区,因为该区域存在大量的工业群,所以其工业污染的指数就相对较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检测我们发现,城市的空气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同时这种不均匀也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不同城市之间,因为其经济建设的差异,以及人口分布和地势地形的影响,都会导致空气污染的差异,并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特征。同时,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由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不同,以及城市规模变化的影响,其都会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空气污染分布的不均匀。其中,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城市其他分布区域,与此同时在一些人口的密集区域,或者是交通繁忙地段,其空气污染指数也是相对较高的。而在城市郊区其污染的严重程度是相对较低的,这种分布不均匀特征在城市中是普遍存在的。

3结语

总之,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管理和检测需要我们统筹分析,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局部研究,因为在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其城市空气污染是存在着差异的,不同的区域其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背景,进而科学的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此来研究空气污染的特征,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而不是统一化、呆板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会旺.中国沿海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8,17(2):542~548.

[2] 朱传风,赵和平.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2):30~31.

[3] 汤惠君.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J]. 地理研究,2004,23(4):495~497.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6

一、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首先,风对大气污染起到冲淡稀释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感到风速时大时小,有阵性,并在主导风向的左右上下出现无规则的摆动,风的这种无规则的阵性和摆动,我们叫它大气湍流。湍流运动一产生,气体各部分就会得到充分的混合。这样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由于湍流混合的作用,使污染物逐渐分散稀释,可以说湍流运动对大气污染起到了冲淡稀释的作用。另外,在污染物较少的地方,如果风速增大,单位时间内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就会被很快的拉长,这时混入的大气越多,污染物浓度越小。这样,风又能加速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起到稀释作用,从而缓解一个地方的大气污染。

其次,风因对大气污染起到输送作用,因而又扩大了大气污染的范围。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经过湍流运动的混合,在风的作用下,就会随着大气做水平运动。风把污染物从它的源地输送到污染源的下风向。一般来说,在污染企业的下风向,经常会受到因风的输送作用而带来的严重污染,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由于强劲的西北风的输送作用,把从西北沙漠地带带来的沙子输送到广大的华北地区,有时甚至影响到长江流域,成了我国春季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最后,还得介绍一种特殊的风――城市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加大,城市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风,叫城市风。在现代生活中,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城市风使城市上空的污染物质减少了,但却扩大了污染的范围,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和郊区的相互污染。

二、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逆温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气象条件。在日落后的夜晚,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之降低。原来的对流层大气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情况发生变化:在最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升高反而增加,也就是说,气温产生逆转,在这个转折点处就形成一个温度逆转的层即逆温层。这时逆温层的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而烟囱的高度一般在这个逆温层以上,因而烟气向上扩散,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日出前后,也出现一个与上述状况相反的一个逆温层。这时逆温层的上部稳定,下部不稳定,因而烟气向下扩散,往往造成严重的地面污染。当有逆温时,逆温层下的烟雾、悬浮杂质等,往往不容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此时大气污染物就会因“无路可走”,只好向下蔓延。这是因为逆温层像一个大盖子一样笼罩着大地,阻止地面气流上升运动,使污染物停滞积累在地面上,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同时,逆温层出现时的风速一般都很小,大多是静风,也导致空气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因此,逆温层越厚,则维持时间越长,空气污染也越严重。

上述两种逆温中,后一种逆温在秋冬季最容易出现。冬天的早晨,人们会发现烟囱里冒出的烟柱,不是向高空扩展,而是向下扩散,正是逆温层起到的作用。另外,清晨七点左右,是上班的高峰期,此时各种交通工具纷纷上路,大气污染物质迅速增加,再加上逆温层的影响,地面污染相当严重。在国外发生多次的大气污染事件,都是在这种逆温的参与下形成的。

三、云雾与气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云雾是一年中常见的气象因素。雾是空气中水汽丰沛发生的凝结现象。在天空叫云,在地面为雾。不管是云是雾,其形成都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当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有足够多的凝结物,就可能形成各种不同的云和雾。云雾形成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凝结核。凝结核其实就是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这些固体杂质是由于垂直气流和湍流带到大气中的土壤、风化岩石等微粒,各种燃烧烟尘如森林失火、工业烟尘等固体污染物质,它们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因此在大的工业区出现雾的机会比一般地区要多一些。据统计,市区的大气污染物质中微粒状物质是郊区的3~7倍,云量比郊区多5%~10%,雾在夏季比郊区多30%,在冬季比郊区多100%。

一个地区的大气环境往往是在一定的气压系统控制之下。低气压控制的天气,由于气流上升,风速较大,大气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大气污染的稀释扩散。在高压控制的天气下,因有大范围空气下沉运动,往往在几百米至一、二千米的高度上形成下沉逆温,将排出的烟气压制不能抬升,甚至自烟囱排出口逆吹向地面,由于高压控制伴随而来的小风速和稳定层结,十分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如果所处的位置地形封闭,只要有足够的污染物排放,就会出现污染危害。伦敦烟雾事件的出现,就是因为有停滞的反气旋控制,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形成下沉逆温,加上地面辐射冷却较强,近地面又生成辐射逆温,从而形成一个从下到上的强逆温层,逆温下的水汽接近饱和,有利于雾的生成,这种大雾与硫酸烟雾混成一体,当这种高压天气形势连续出现多天,污染物弥漫的时间越长时,产生的危害性就越大。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发生是在风、逆温、气压以及云雾等地理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大气污染和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因素往往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实际,利用地理因素对大气污染的有利作用,避开其不利的影响,合理进行工业布局,从而达到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7

PM2.5的空气动力学含义是指直接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灰霾天气的本质是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1]。与PM10相比,PM2.5粒径小,扩散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灰霾污染中的PM2.5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2013年,灰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3年1月,4次灰霾笼罩全国30个省。京津冀过去冬春季的灰霾比较严重,而最近几年四季都会发生灰霾天气。因此,研究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理顺其内在关系具有很迫切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7个城市在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根据《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为77 u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20倍),远高于珠三角地区的34 ug/m3和长三角地区的53 ug/m3;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9%―86.4%,平均为4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而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本研究将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同时基于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灰霾污染严重地区京津冀的PM2.5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文献综述

对于可吸入颗粒物(PM)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将总悬浮颗粒物修改为PM10,随后不久将PM2.5纳入到大气监测范围中[2]。2012年2月29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2012)作为国家质量标准,正式取代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996),PM2.5开始纳入到空气质量监测中来。尽管PM2.5在我国监测时间比较短,但由于PM2.5所引发的灰霾问题频发,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学者对PM2.5进行的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

一是PM2.5的污染特征、排放清单、源解析等的物理化学过程、PM2.5与其他颗粒物直接的关系。梁延刚等利用2005年香港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每小时数据,研究显示PM2.5浓度与能见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80%[3]。Chang W等对美国南加州的颗粒物进行源解析,将PM2.5分为机动车、道路扬尘、柴油车、海盐等主要源类[4]。郑玫等将PM2.5源种类分为尘类源、燃烧类源、二次元、其他源[5]。周静、刘松华等通过对苏州10个区15个工业行业现场咨询、发放调查表等形式,研究得出工艺过程源和固定燃烧源分别占苏州工业源PM2.5排放量的94%和6%[6]。朱增银、郭清彬、于建华等研究PM2.5浓度与PM10浓度占比,分析得出PM2.5浓度与PM10浓度占比通常在29.10%―94.76%之间,呈现出季节差异,并且这一比例夏季要明显低于秋季[7-9]。

二是PM2.5与气象因子及工业化、城市化、环境规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张淑平等研究发现气象条件与PM2.5日浓度显著相关;刘瑞婷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是灰霾形成的有利条件,小风或静风容易造成PM2.5浓度增加,能见度降低;孟晓艳等研究得出较小的地面风速、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及稳定的大气层增加了PM2.5浓度的累积,导致空气质量恶化[10-12]。何枫等应用Tobit模型发现城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提高1个百分比,灰霾天数平均增加约4天 [13]。马丽梅、张晓运用Donkelaar et al制作的首张PM2.5全球地图,分析得出灰霾污染与GDP并不存在倒“U”型关系,灰霾污染与产业结构以及能源Y构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14]。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第一,灰霾的主要污染物PM2.5的形成是一个复合的大气环境的机理形成过程,不仅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压强、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密切,同时也受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但绝大部分的研究要么只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要么只考虑经济因素,即将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直接与PM2.5进行回归,很少有将自然环境因素和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第二,由于我国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检测标准范围时间较短,我国正式统计PM2.5开始于2013年,故经济学研究领域受限于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大部分研究采用PM10的年度数据或者模拟数据。PM2.5日度数据变化幅度很大,但年度平均浓度数据的变化幅度相对于日度数据并不是很大,因为平均数将剧烈变化拉平了,所以年度数据不能很好反映大气污染物日度变化规律。另一些研究采用美国研究机构研制的根据气象条件模拟出的PM2.5年度平均数据,如马丽梅等使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科学信息网j中心与巴特尔研究中心的全球2001―2010年PM2.5平均值的模拟数据,但模拟数据与实际检测数据存在误差。

本研究使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公布的京津冀2013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日度数据,结合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因素和燃煤、机动车、工业产值等经济因素,对京津冀地区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模型构建

2.1分析框架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源,还有一个是气象条件。吴兑分析得出,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1]。因此,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影响,自然条件包括风速、降雨、温度等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工业发展、区域能源消耗。201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显示,机动车源、燃煤、工业生产、扬尘对北京的PM2.5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1.1%、22、4%、18.1%、14.3%。2014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显示,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对天津的PM2.5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0%、27%、20%、17%。

我们对PM2.5浓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形成灰霾的外部因素,综合考虑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气压、降水等气象因素。第二阶段分析不同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是造成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内因。

2.2模型设定

通过以上对自然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文献综述可以得出,PM2.5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气压、风力、降雨等气象因子,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源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因素。本文模型设定立足于自然环境科学基础,并且将煤炭燃烧烟粉尘、机动车尾气、工业源排放转化为经济学上容易衡量的煤炭消费量、汽车保有量、工业增加值。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的多少跟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污染密集型产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借鉴张家峰对工业废气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划分方法[15],选取全国38个工业行业万元产出的不同污染物排放量即排放强度(Emission Intensity,EI)大于等于0.75的五个重污染行业,即选取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木材加工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五个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选取这五个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研究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PM2.5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来研究京津冀PM2.5的影响因素,第一段模型是研究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PM2.5的关系,第二段模型是研究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源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由于大气污染物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如果直接将气象因子、经济因素放在一个模型里而忽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势必会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不精准。因此,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

PM2.5=β1+β2RHUit+β3TEMit+β4SSDit+β5PREit+β6Windit+β7Rainit+β8Dit+δ0Pollutionit+δ1Pollutionit-1+δ2Pollutionit-2+…+δkPollutionit-k+μit (1)

lnPollution=α1+α2lnPIIit+α3lnCoalit+α4lnY_carit+

瘙 it (2)

模型(1)中,PM2.5为PM2.5日浓度数值,RHU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相对湿度,TEM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温度,SSDit为i城市t日的日照时数,PRE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气压,Wind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风速,Rainit为i城市t日的降雨量,Pollutionit为i城市t日根据等距平滑法折算出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Pollutionit-1、Pollutionit-2、…Pollutionit-k分别是Pollution的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k项,Dit为i城市t日沙尘暴天气虚拟变量,β1代表总体均值截距项;μit代表随机误差项。模型(2)中PIIit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Coalit为煤炭消费量,Y_carit为机动车保有量,α1代表总体均值截距项, 瘙 it代表随机误差项。

2.3变量与数据

PM2.5数据来源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部分数据来源于青悦开放环境数据中心,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的PM2.5日度数据从2013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相对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压强、风力、降雨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沙尘暴天气数据来源于中国天气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石家庄统计年鉴》。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PM2.5浓度数据和相对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压强、风力、降雨等数据均是按天数据,因此,为了统一数据口径,本文首先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计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方法,即根据公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其中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比较稳定,可直接将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除于每年的天数,得到按天的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于工业源而言,根据工业源折算系数=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得到工业源折算系数,并通过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折算系数×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到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第二,根据t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t+1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该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并将该增长率根据等距平滑法平摊到每一天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去,得到按天的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后,根据t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日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日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出t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模型(2)是为了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工业废气重度污染工业增加值、燃煤消费量、机动车保有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计算方法跟模型1计算方法一样。为了更好地体现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演变规律,模型2中时间从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按天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跟模型1中一致。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根据前面五个重度污染产值之和计算得到,根据北京统计局、天津统计局、石家庄统计局统计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增长率平摊到每一天。燃煤消费量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得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年度煤炭消费量,同时根据张洪潮等的BP滤波分析得到我国2008―2013年月度煤炭修正系数[6],可得到月度煤炭消费量,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增长率平摊到每一天得到按天的煤炭消费量数据。根据《2013年C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全国“黄标车”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7%,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49.0%、52.9%、52.4%、78.8%,因此黄标车占据了颗粒物(PM)排放量的绝大部分。由于无法获得机动车保有量的数据,本文将选择黄标车保有量作为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变量来研究。黄标车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通过Get Data Graph Digitizer软件抓取各省市2011―2014年的数据,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平摊计算得到按天的黄标车保有量。变量设定见表1。

3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1PM2.5浓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24小时PM2.5的平均值标准值见表2。当24小时的PM2.5浓度超过115 ug/m3时,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污染以上,对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本文以优良天气和中度污染以上天气做比较。从图1可以看到,北京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为56%,2014年优良天气比例下降为55.6%,但中度污染以上天气比

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的26%下降到2014年的24%。天津优良天气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为44%,2014年上升为53%;中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25%下降到23%。石家庄优良天气比例上升幅度是三个城市最明显的,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26.7%,2014年上升到36.7%;中度污染以上天气比例也有明显下降,从2013年的53.1%下降到38.6%。

3.2PM2.5浓度影响因素计量结果

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会形成聚集,导致PM2.5的浓度累积增加,前期大气污染物具有聚集形成的滞后效应,前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当期的PM2.5浓度可能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本研究运用阿尔蒙(Almon)提出的多项

δi=γ1+γ2(i-c-)+γ3(i-c-)2……+γn+1(i-c-)n其中,i=1,2,3……m,m>n。

首先确定模型滞后期长度。本研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决定滞后期:①根据调整后的R2决定滞后期数,直到调整后的R2不再增加;②通过施瓦茨信息准则(SC)、赤池信息准则(AIC)和LR统计量确定滞后期。通过反复检验发现滞后3期最符合大气污染物扩散效应的实际情况,R2也最大,故选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当期与滞后3期来检验对PM2.5的影响,也符合施瓦茨信息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大气污染物的滞后系数选取了服从远端约束(大气污染物累积效应距离当期越远,对当期PM2.5浓度影响越小)多元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模型结果总体上比较良好,调整R2比较好,达到0.452,即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气压、平均风速、降雨量、沙尘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滞后3期能够对京津冀PM2.5浓度的45.25%做出解释。模型总体显著性在1%水平上通过检验,F值较大,说明模型中各因素对PM2.5浓度的共同影响显著。

在气象因素中,风力通过稀释扩散来降低当地PM2.5的浓度。研究表明,持续的微风或静风会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使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聚集。当风速大于5 m/s,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7]。我们的统计发现,当京津冀平均风速小于3 m/s时,京津冀PM2.5浓度平均值为111.56 ug/m3;而当京津冀平均风速大于5 m/s,京津冀PM2.5浓度平均值为49.41 ug/m3。

温度升高时,有利于上下层空气产生对流交换,因此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而温度降低,大气层相对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平均温度每增加1℃,PM2.5浓度平均减少3.821 ug/m3。日照时数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强时,加快了地面温度上升,大气垂直运动增强,不易产生逆温层;日照时数较短时,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大气层稳定,容易产生逆温,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不利。因此,日照时数每增加1 h,PM2.5浓度平均减少2.859 ug/m3。降水对大气污染物可以起到冲刷和稀释清除的作用,在雨水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大气污染物能够溶解在水中,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因此,降雨量每增加1mm, PM2.5浓度平均减少2.514 ug/m3。气压对污染物浓度主要体现在高气压时,空气在垂直方向的对流较弱,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低气压时,气流上升较强,大气污染物容易稀释和扩散,因此气压与PM2.5浓度呈现负向关系。平均气压每增加1hpa,PM2.5浓度平均减少2.377 ug/m3。相对湿度与PM2.5有明显的正向显著关系。除有降水外,湿度大时,空气中水气较多,使得PM2.5附着在水气中,在空气中停留,因此平均相对湿度每增加1%,PM2.5浓度平均增加1.399 ug/m3。沙尘暴发生时,强风把地面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造成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因此,沙尘暴天气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沙尘暴天气发生时,PM2.5浓度平均增加139.942 ug/m3。而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变量中,当期大气污染物每增加1t,对当期PM2.5浓度平均增加0.010 2 ug/m3;滞后一期污染物、滞后两期污染物、滞后三期污染物每增加1t,对当期PM2.5浓度分别增加0.007 6 ug/m3、0.005 1 ug/m3、0.002 6 ug/m3。

3.3主要污染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根据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城市2013―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可得知工业源、机动车、燃煤消耗量对PM2.5贡献率最大,因此构建了模型(2)。通过检验发现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均优于OLS模型(其中固定效应模型的F值为529.29,随机效应模型chi2(3)检验值为21 966.95,因为Hausman检验得到chi2(2)为174.4,p值为0,所以应拒绝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系数无系统差异的原假设,也就是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合适)。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污染源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见表4。

由回归结果表4可知,固定效应模型的整体显著性的F值为529.29,P值为0.000,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1) 整体是比较显著的;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PII)、燃煤消费量(Coal)、黄标车保有量(Y_car)的t值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它们都能很好地解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2)的整体显著性的F值为557.7,P值为0,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可知,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173,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上升1%,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上升0.173%。黄标车保有量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199,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一个地区黄标车保有量下降1%,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下降0.199%。煤炭消费量产值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469,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燃煤消费量增加1%,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上升0.469%,说明目前阶段,煤炭消费量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因素。在该模型中经过测算发现,煤炭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47.27%,黄标车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18.91%,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18.46%。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通过使用京津冀PM2.5近两年的日浓度数据,提出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将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对京津冀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天气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最后,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模型,使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出煤炭消费量、黄标车保有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对数、黄标车拥有量对数、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数每增加1%,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数分别增加0.469%、0.199%和0.173%。

4.2政策建议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消费,大范围推广使用集中式供暖,完善清洁能源和PM2.5减排区域间补贴机制,分别在各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点行业进行试点。2014年,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电力、工业锅炉、煤化工(炼焦等)以及建材窑炉消费了我国超过90%的煤炭,煤炭(尤其是散煤)的燃烧对PM2.5的贡献很大。因此一是要完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的工艺;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同时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和补贴制度。二是要将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大幅度减少散煤的燃烧。

(2)加快改造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一是加速改造黄标车,要么逐步淘汰黄标车,要么强制性对黄标车的排气系统进行改造,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使尾气排放达国六标准。二是提升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降低油品中硫、烯烃及芳烃含量。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

(3)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依赖化石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也是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问题的经济根源。因此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新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的企业,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业。二要将现有的空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向外搬迁,而且搬迁地点不能距离京津冀太近。

(4)建议全面禁止石油焦的进口,并加强对燃烧高硫石油焦的监管。尽管中国政府正在投入巨大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和削减煤炭消费,但是却出现一个监管漏洞: 一些发电厂、水泥厂、玻璃厂使用石油焦作为替代燃料,在燃煤中故意混烧10-20%的高硫石油焦。这些高硫石油焦含硫量较高,包含多种重金属污染(如汞、砷、铬、镍和镉),在燃烧时还可能会释放二恶英、氯化氢和氟化氢等污染物。2013年中国燃烧了3 300万t石油焦。有关管理部门应出台政策全面禁止石油焦的进口,并加强燃烧国产高硫石油焦的监管,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在空气重度污染地区不得使用石油焦作为燃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兑.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 2012,32(2):257-269.[WU Dui. Hazy weather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a review[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2,32(2):257-269.]

[2]杨洪斌,邹旭东,汪宏宇,等.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3):77-82.[YANG Hongbin,ZOU Xudong,WANG Hongyu, et al. Study progress on PM2.5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J].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2012,28(3):77-82.]

[3]梁延刚,WU Manchi,杨敬基.香港能见度、大气悬浮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学报, 2007,66(3):461-469.[LEUNG Yinkong,WU Manchi,YEUNG Kingkay.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isibility, atmospheric suspended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Hong Kong[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66(3):461-469.]

[4]CHANG W L,BHAVE P V,BROWN S S, et al. Heterogeneous atmospheric chemistry, ambient measurements,and model calculations of PM2.5: a review[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665-670.

[5]郑玫,张延君,闫才青,等.中国PM2.5来源解析方法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6):1141-1154.[ZHENG Mei, ZHANG Yanjun,YAN Caiqing, et al.Review of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 methods in China[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4,50(6): 1141-1154.]

[6]周静,刘松华,谭译,等.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工业源排放清单[J].环境科学学报2016,2(2):1-12.[ZHOU Jing,LIU Songhua,TAN Yi,et al.The emission inventory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in Suzhou City[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6,2(2):1-12.]

[7]朱增银,李冰,赵秋月,等.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技, 2013,26(1):70-74.[ZHU Zengyin, LI Bing, ZHAO Qiuyue,et al.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the research and pollution control on PM2.5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6(1):70-74.]

[8]郭清彬,程学丰,侯辉,等.冬季大气中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4):55-58.[GUO Qingbin,CHENG Xuefeng, HOU Hui,et al.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y analysis of PM10 and PM2.5 in winter[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2010,26(4):55-58.]

[9]于建华,虞统,魏强,等.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YU Jianhua,YU Tong,WEI Qia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mas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Beijing area[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4,17(1):45-47.]

[10]淑平,韩立建,周伟奇,等.冬季PM2.5的气象影响解析[J].生态学报, 2016,36(24):1-11.[ZHANG Shuping, HAN Lijian,ZHOU Weiqi,e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winter at typical Chinese citie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6,36(24):1-11.]

[11]刘瑞婷,韩志伟,李嘉伟.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研究, 2014,19(2):164-172.[LIU Ruiting,HAN Zhiwei, LI Jiawei.Analysis of meteor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winter haze events in Beijing[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4,19(2):164-172.]

[12]孟晓艳,余予,张志富,等.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190-194.[MENG Xiaoyan,YU Yu,ZHANG Zhifu,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ense fog and haze events’ formation over BeijingTianjinandHebei region in January of 2013[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7(1):190-194.]

[13]何枫,马栋栋.雾霾与工业化发展的关联研究――中国7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5(6):110-114.[HE Feng,MA Dongdong.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haze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J].Soft science, 2015(6):110-114.]

[14]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4,4(4):19-31.[MA Limei,ZHANG Xiao.The spatial effect of China’s haze pollution and the impact from economic change and energy structure[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14,4(4):19-31.]

[15]张家峰.农村工业化与农村点源污染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61-81.[ZHANG Jiafeng,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D].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61-81.]

[16]张洪潮,王泽江,李晓利,等.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及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94-101.[ZHANG Hongchao,WANG Zejiang, LI Xiaoli, et al. The fluctuation pattern of Chinese coal consumption demand and cause analysi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24(1):94-101.]

[17]GROSSMAN G, KRUEGER A.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momics,1995,110(2),353-377.

[18]Y洪强,张静,王金南,等.中国快速城镇化边际环境污染效应变化实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2):293-297.[JIANG Hongqiang,ZHANG Jing,WANG Jinnan,et al.Accounting model and demonstration for margin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21(2):293-297.]

[19]杨义彬.成都市大气污染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J].四川气象,2004,89(3):40-43.[YANG Yibin.The air pollution of Chengdu City and the impact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J].Journal of Sichuan meteorology,2004,89(3):40-43.]

[20]SELDEN T, SONG D. Neoclassical growth, the J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ternet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2-168.

[21]LOPOZ R. 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2),163-184.

[22]BROCK W, TAYLOR M. Economics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s[J].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05(1):1749-1821.

[23]张凤青.高汽车保有量果真是中国PM2.5污染的主因吗?[J].经济资料译丛, 2015,2(4):44-51.[ZHANG Fengqing.Is the high car ownership really the main cause of China’s PM2.5 pollution?[J].Journal of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iterature of economics,2015,2(4):44-51.]

Study 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 of PM2.5 in BeijingTianjinHebei

ZHOU Shudong1,2OUYANG Weiqing1GE Jihong1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8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土壤污染物大体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Hg(汞)、Cd(镉)、Cu(铜)、Zn(锌)、Cr(铬)、Pb(铅)等非金属As(砷)、Se(硒)、放射性元素等;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有机物、氰化物、石油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难恢复性、持久性、判定的复杂性等特点。煤矸石属煤矿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微量有害元素,包括As、Cr、Cu、Zn、Hg、Cd、Pb等。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会迅速风化,并通过降雨、风扬等作用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重金属可迁移性差,不易降解,并可通过食物连的富集作用危害人体健康。煤矸石土壤污染监测,主要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重金属(Cd、Cr、Zn、Pb、82Cu)含量。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是1995年7月份颁布执行的。标准中规定了土壤中Cd、Hg、As、Cu、Pb、Cr、Zn及Ni总量和BHC、DDT的三级环境质量标准。如兖州矿区某煤矿,根据污染源的分布,在矸石山周围各个方向上布设采样点。其中,土壤采样点21个,矸石山表面2个,剖面采样点1个。监测结果表明,矸石山周围200m范围内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Cd的平均含量是其背景值的23.8倍,Zn为1.4倍,Pb为1.5倍,Cu为1.4倍。

3煤矸石环境污染水体监测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依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主要是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源也称面源,指在较大面积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泾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矸石山污染属于非点源。煤矸石露天堆放,经日晒、雨淋、风化、分解,产生大量的酸性水或携带重金属的离子水,下渗损害地下水质,外流导致地表水的污染。在煤矸石中,除含有SiO2和Al2O3以及铁、锰等常量元素之外,还有其他微量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经过风化及大气降水的长期淋溶作用,这些元素会形成硫酸或酸性水及离解出各种有毒有害元素渗入地下,导致地表水体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形成淋溶酸性水,从而影响水环境。根据煤矸石的性质及其对水体污染的特点,在矸石山周围进行水体污染监测时,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F和重金属含量。监测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这是较经典、准确度较高的方法。其中,对水体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主要是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如兖州矿区为了研究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对塌陷区水环境的影响,对矿区充填煤矸石的塌陷区内水样进行了采集。测试结果表明,除Pb元素在个别区域超标外,其余均不超标;F元素明显超标。但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相比,重金属元素和F均不超标。全部水样pH值均大于7,显碱性。

4结语

(1)对煤矸石空气污染的监测,宜与矿区空气污染监测一起进行,从宏观上监测矿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以常规方法布点监测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甚至采用遥感遥测技术。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9

李新民说,空气污染物的传输比较复杂,其成因、传输的规律都在研究之中,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美方有一些新闻报道在炒作污染物有25%来自中国,结论有点令人怀疑。”

而这一次,的确有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加州学者,在对当地的污染测试中,陆续发现了东亚污染物的身影。美国舆论将“加州污染来自中国制造”这一观点逐步放大,接连触发美国本土的担忧情绪。

然而,自2006年开始跟踪加州污染状况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克利夫(stevenCliff),日前接受了《凤凰周刊》记者的专访并表示,虽然在加州的边远地区,目前也已检测出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但将其归咎于中国的观点并不准确,“我们可以在美国三分之二的西部边远地区检测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一些人就此认为加州的污染与中国有直接关联,这都是不真实的,本地污染依然占主导地位。”

不同试验,相同结论

部分日本学者也曾表示,在大陆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污染物“高速公路”――他们分析,大气环流将来自大陆的酸性沉降物输送往日本,加剧了日本的酸雨侵蚀。不过一般认为,大陆酸性污染物对日本施加的影响有限。

而此次来自美国的“指控”,涉及的“远程污染链”显然长得多,也更难准确定位。位于洛杉矶北部的塔玛佩斯山(Mt.Tamalpais),原本只是一座海拔仅776米的小山,但由于2006年5月山上设立了一间污染空气收集站,并在这里首次发现可能来自中国的微小颗粒污染物,塔玛佩斯很快被称为“污染物高速公路”的重要出口。

尽管美国研究人员称,在气流的影响下亚洲任何一个地点的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其用时都不会超过两周,最快5天就可以抵达,但事实上,这一条从亚洲出发、横跨太平洋、通过大气层流动、远距离输送污染物的跨国“高速公路”,其污染传播链一直未得到最终证实。

克利夫和他的团队,在海拔609米的地方建造了这个污染空气收集器。这个高度处于大气层的末端,比较贴近对流层的边界,也就是当地污染物与空气微小颗粒集中存在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另外两个地点建立了污染检测站。

克利夫说,他们使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计制作的专用采样系统(RotatingDrumImpactor),当空气进入系统后,经过一个小范围的环境空气流作用,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从直径10微米到100纳米)会被分拣为8类。回到实验室后,克利夫再将这些颗粒进行X射线照射,从中获知颗粒的元素浓度。

这样的试验一年四季不间断,通过对三个检测站的汇总数据进行比照,使克利夫可以判断出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

2007年,克利夫对外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团队认为从这些颗粒中,找到了与亚洲地区沙尘成分一致且在本地并不存在的污染物。时值北京奥运前夕,这一发现获得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将这些极可能来自中国的污染称为“不带护照的客人”。

这一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尤因(Stephanie Eweing),也开始了一项污染物测试。尽管验证原理不尽相同,但结论完全一致。她在洛杉矶选取了两个污染空气收集站,其中一个就是塔玛佩斯山的这个站点。

尤因认为来自东亚地区的煤炭中,铅同位素208PB的比例要远高于北美地区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这种铅同位素,也就可以做出基本判断,这些污染物来自于东亚。为了试验的严密性,尤因还参照了来自大陆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这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合肥、香港的空气污染记录。

至2008年明,尤因的试验出现了预想中的情――2008年3月与2008年5月,空气中微粒污染物的铅同位素含量水平,出现同步跃升。尤因认为这是污染物来自东亚的一个有力证明――3月与5月正是东亚的沙尘暴密集发生的时间。经过6个月的调查数据汇总,他们根据208PB的含量变化,统计出加州空气中,来自东亚的微粒污染物占到了29%。

这一研究在2010年11月被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以后,很快出现在美国《化工与工程新闻》上,报道称,中国大陆的电力供应70%靠电煤,电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是沙尘暴的主要组成部分。

之后,部分主流媒体跟进报道,来自中国的污染物成为报道中的关键词。美联社报道称,克利夫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

被曲解的测试结果

截至目前为止,尤因的试验原理还未获得广泛认同。一般认为,其用铅同位素测试污染物来源的方法,为科学界研究大气环流的路径提供新思路的贡献或许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无论是克利夫的X射线照射方法,还是尤因的铅同位素方法,其研究对象都只是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而并非全面的大气污染。换言之,尤因所取得的29%的数据,只是说明在她的研究中,加州当地29%的微粒污染物来自东亚,而这并不是其占整个大气污染的比例,微粒污染只是大气污染中的一种。

尤因的试验主体是在2008年进行的,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而其参照的大陆污染物历史数据,则更早――尤因在论文中引用的合肥市的污染参数,就是2002年的记录,其数据来源也已经稍显滞后。

事实上,美国媒体大部分报道的解读,也脱离了克利夫的研究本身。

针对更多媒体将这个常规的科学研究与日益严重的大陆工业污染联系在一起,克利夫本人感到这项研究“was misconstrued”(被误解了)。他并不相信来自中国的微粒污染对于美国本土的大气污染来说是一个问题。

克利夫说,尽管来自上风的污染物会混合进入到当地空气中,并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在他眼中,目前本地污染才是决定性因素。他说,空气污染是世界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10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酸雨、臭氧层空洞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成为大气污染的关键要素,使城市大气质量不断恶化。因此,重视城市大气污染,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因城施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广东省环保厅的《2016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9.5%-98.9%之间,平均94.9%,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近年来(2012年-2016年上半年)2012-2016年全省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尤其是在2013年以来,随着全省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等,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全省各市的城市大气现状来看,汕尾、湛江和茂名等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前列,但清远、广州和佛山等工业城市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在全省位次靠后,大气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懈怠。

2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外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大气污染[1]。是城市中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引发的后果。

2.1城市大气污染源

城市大气污染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山林火灾、大气圈中的空气运动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等,其中,主要污染源来自人为因素。

2.1.1工业污染源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加剧。工业生产环节需要动力、热能、电能等,这些动力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由于原料、生产方式的不同,在工业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后期处理不当或者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必然会加重大气环境污染。广东省是工业发达省份,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综合措施的运用,城市大气环境整体状况良好,但佛山、清远等工业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依然较其他城市严重。

2.1.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以防治病虫害和草害等,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以氮肥为例,我国的平均氮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8倍。2016年我国的农药使用量虽然首次实现零增长,但全年依然使用量超过了90万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水体,也会给空气带来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1.3生活污染源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其中生活污染源是主要的大气环境成因之一。人们日常的燃烧石化燃料会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产品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给大气污染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如汽车、冰箱和空调中大量使用的氟氯烃(又叫氟里昂)会加剧臭氧层的破坏。日常使用的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妆品制造业,灭火剂、气溶胶喷射剂等多技术系统中,形成独特的氟氯烃工业,由于氟氯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引发温室效应。

2.1.4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人体等。2016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新增655公里,总里程达7673公里,预计到2017年底,还将有635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届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0公里。公路的修建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汽车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90%-95%的铅、碳化合物、60%-70%的氮氢化合物都是来源于城市公路交通,13%的粒子排放和3%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运输。公路机动化交通是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上海、北京在非供暖期间机动车排放的CO、HC、Nox三项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56%和60%、86.8%和54.7%[2]。

2.2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农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污染等,但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

2.2.1气象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风、雨、云、雾、甚至是大气稳定度、特殊的逆温层都气象条件都会对城市上空中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一定影响。

2.2.2地理因素

大气流动会受到下垫面(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地理因素影响,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会在小范围里引起空气的温度、风向、气压、风速等产生变化,也会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

2.2.3其他因素

污染源及物质性质和成分,例如排入大气中的废气化学成分,物理质量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源)和排放形式(瞬时、连续、地面、高架)等。此外,污染源强、源高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需要综合施策,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3.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对新兴发展的中小城市,要严格提前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提高新型能源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对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城市,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及时将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搬迁、关停或者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模式。坚持分散布设原则,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选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布局结构。例如,对于冶金、火电站等应搬迁至远离市区的郊区和下风口,与城市居民区和主要商业区保持合理的距离,注意对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保护。提升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

3.2严格控制交通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污染治理力度,严禁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做好日常的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年检工作,坚决淘汰“黄标车”,按期报废老旧车辆,严惩车辆超期服役,大力推广和鼓励发展清洁燃料等新型环保燃料动力车辆,加大公共交通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等燃用甲醇、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改造力度。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可采取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等方式,加强小锅炉的改造力度,禁止使用燃煤灶,推广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尤其是要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的特点,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污染、无污染能源。

3.3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尤其是故意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减少和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区域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预报工作,例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粤港双方开展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网络[3],全面评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赵铭.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115-116.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11

Key words: influencing factors; transportation; diffusion;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废气已经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正不断加剧,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及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尘世的大气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1.1气象因素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再一个就是气象条件"诸多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累积有一定的作用,在污染源一定的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1],[2] 。

1.1.2风.

风对污染物浓度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排入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风中的作用下会被扩散稀释或输送到其他地区,风速越大输送能力越强,反之输送能力越弱,风速越强,稀释和缓冲的能力越强。春、夏、秋、冬季静风和小风频率小,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扩散,这也是冬季污染物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空气中SO2、NO2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冬季PM10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减小,但在春季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这时由于春季干燥,地表面积大,所以当地面平均风速大于3m/s时,可将地表尘土卷起形成二次扬尘增大了PM10的浓度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感到风速时大时小,具有阵性,并在主导风向上也会出现上下左右无规则的阵性搅动,风的这种无规则的阵性和摆动,我们叫它大气湍流。由于产生的湍流运动,气体各部分会得到更加迅速、充分的混合。这样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由于湍流混合的作用,使污染物逐渐分散稀释,可以说湍流运动对大气污染的扩散起到了主要作用[3]。

风向决定污染物的输送方向,高值污染物常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如赤峰市的电厂位于市南郊,当刮南风时将工厂排出的污染气体向市区扩散,造成市内污染浓度加重。

1.1.2湿度、降水

湿度对空气污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影响,湿度增加时硫化物、烟尘等污染物浓度升高,灰尘等颗粒物作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后沉降在大气低层,使悬浮颗粒增高。

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清洗和稀释的作用。降水小对大气中污染物起不到冲洗作用,反而由于多云天气,辐射减弱,湍流不强造成污染加重。春季和冬季降水小于1毫米、夏季降水小于5毫米时,污染物的浓度值是增大的;春季和冬季降水大于1毫米、夏季降水在5到30毫米之间时,污染物浓度值明显降低;夏季降水大于30毫米时,污染物浓度值明显升高。若城市降雨在5到30毫米之间时,多为雷阵雨或阵雨天气,日平均云量小,雨过天晴后大气污染浓度明显降低。当降水大于30毫米时,多为连续性降雨,24小时平均云量为10成,且相对湿度很大,所以污染物浓度值增加的,但雨后污染物浓度值会明显减少[3]。

1.1.3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层结稳定的程度,通常是指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一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当这团空气受到扰动时,就会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如果它自起点一小段的距离后,又有返回它原来位置的趋势,则此时的大气是稳定的;如果它自起点一直向上或向下运动,则为不稳定;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称为中性状态[14]。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之一,它表征了大气垂直扩散能力的强弱。大气越不稳定,大气湍流越强,稀释扩散能力就越大,越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反之,当大气处于稳定层结时,不利于低层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严重污染的发生[4]。冬季易出现大气稳定层结,秋季次于冬季,春、夏两季不易出现大气层结,所以冬季污染最为严重。

1.1.4太阳辐射、云雾和逆温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地面和大气通过吸收和释放辐射能,影响地面和大气的热状况、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运动状态,影响云与降水的形成,对大气污染状况起一定作用。在多云时污染物浓度值较高,原因是云对太阳直接辐射有反射作用,云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同时云层又加强了大气的逆辐射,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因此,白天的存在可以减少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使大气稳定度趋于中性。夜间,由于云层的存在加强了大气的逆辐射,可使大气稳定层结趋于稳定,容易造成逆温。

逆温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抑制作用,影响地面污染程度,当逆温出现在近地层时,会抑制近地层湍流运动,如出现在对流层中某一高度时,会阻碍其下方空气的垂直运动。逆温的厚度越厚强度越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越大[5]。

云对大气污染的作用类似于逆温层对空气垂直运动的阻挡作用。低云量越大,大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中湿度的增加、雾生成加重了空气污染,与污染相互作用会产生酸雾现象。

2.2下垫面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12

近二十年来,生活在现代建筑物内的人们呈现出某些较为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于是,病态建筑(SickBuilding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SickBuildingSyndrome的概念出现了。同时,也出现许多空调综合症(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头痛、发困等)。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此,室内空气品质(IAQ)间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

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讨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

2空气品质的概念

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发现这种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内容。

在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O.Fanger教授提出: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英国的CIBSE(ChartedInstituteofBuildingServices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以接受的。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品质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

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perceivedin-doorair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空气没有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浓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气体如co,氛等,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但无刺激,故仅仅

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是不够的。

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起因

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是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当;二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的作用。

第一类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风和气流组织问题,如新风不足,室内气流组织不好等;②热舒适间题,当室内未达到希望的温湿度时,人们就会对室内空气品质抱怨。

第二类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气的恶化(由新风人口或门窗等进人的污染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设计时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当而导致地下停车场、打印室、吸烟区、餐厅等散发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区域;③室内污染,如室内办公设备、家具、装演、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调凝水或漏水造成的。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室内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湿度、气体污染物的浓度等客观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影响(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产生影响及究竟产生多大影响);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反应敏感程度、性别等主观因素差异也会造成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同反应。

3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3.1建筑因素

3.1.1室内污染源

普遍认为室内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以下4个方面:①建筑围护结构及其表层材料;②室内环境状况;③室内人员数量及其活动情况;④暖通设备及系统。对于建筑结构表层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散发机理、散发规律、定量计算及抑制和测量方法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将有利于控制室内的空气污染。

3.1.2室外环境的影响

室外环境与室内是有联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响室内。室外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条件下主要受交通车辆散发的VOC气体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总是离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认为建筑物的一层受到室外的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室内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总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室内平均VOC浓度为304.3一1679.9mg/m3,而室外则为22一643·2mg/m3。

3.2非建筑因素

3.2.1新风问题

由于设计或运行不当引起的新风问题包括新风量及新风清洁度两个方面。

新风量是空调设计中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空调发展不同阶段,相应的通风标准也不同。传统的观念认为,新风是为了清除人所产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的确定仅由每人的最小新风量指标确定。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现现代建筑中的装演材料、家具、某些办公用品及通风空调系统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气味远远超过人所产生的。因此,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认为用以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来自人员和室内气体污染源两个方面,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应由每人最小新风指标和每平方面积所需最小新风指标一起确定。另外,在空调运行中,随着室内负荷及换气效率的变化,为了减少能耗,室内的送风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健康而确定的新风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有关变风量控制的内容明确指出,在整个变风量运行中,新风量要始终保持在设计新风量的90%以上。

新风清洁程度近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源于室外环境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严重,新风质量下降。因此有关新风处理的讨论也不断出现,新风三级过滤设想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新风三级过滤就是将传统新风机组中只含粗效过滤器的状况,变为除含粗效过滤器外,还含有中效甚至高效过滤器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极大降低由新风带人室内的尘菌浓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系统部件的寿命。不过室内空气品质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内的微生物污染和气态污染的影响。因此,新风三级过滤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解决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风过滤器是否应考虑其它室外污染物的过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污染物的影响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来源也较多,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体颗粒或液体传播,所以把污染物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

颗粒污染物依据其颗粒大小,分别会感染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气态污染物的种类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们熟知的外,还有有机化合物(挥发性)。一般认为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致癌。不过调查显示,即使人们抱怨很频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某种污染物单独超标。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由于多种而不是单一污染物的影响而导致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抱怨,同时也使人们对现有污染物浓度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提出怀疑。

4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特别是表层材料的选用如何完善,二是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和加强新风与回风的过滤,三是切实保证空调系统的正确设计和严格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1国外已提出一些规定细则

要求在房屋建造和取材时必须选用坚固耐久而不散发有害物质的材料,不得采用热带木材,围护结构和材料必须防水隔潮。对通风空调提出如下规定:

(1)建筑必须很好保温,并保证良好的气密性;

(2)设计时必须考虑南向开窗以获得能量;

(3)避免冷表面,不渗风;

(4)尽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风;

(5)外部污染决定新风入口位置;

(6)适当的换气量和回风量,空气直送到人;

(7)应有再分配人室内的可能性,特别是夜间送到卧室;

(8)必须避免在风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扫的可能;

(9)使用户易于明了如何实现和保持清洁通风。

此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健康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为:

(1)最小的悬浮微粒和生物污染;

(2)控制室内相对湿度水平;

(3)最小的渗风量;

(4)减少VOC的挥发;

(5)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6)为居住者提供对通风的控制。

这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要达到就要求各项技术具有高水平和各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4.2关于新风量

在许多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调查结论都提到新风量供应不足。有的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风量,这自然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前面已经提到在ASHRAE新标准中新风量要求按人体和稀释室内污染所需来确定。问题是新风往往受到空调系统污染而质量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大新风量也难以改变室内空气品质。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气中混有相当比例的回风,而一般过滤器难以清除回风中所含有的低浓度VOC气体和细菌等,从这一角度看,减少回风和加大新风量甚至采用全新风系统,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5几点看法

综上所述,国外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是十分重视和十分认真对待的。下面结合国内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我国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刚刚起步,有的同行已经发表一些成果,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关注和宣传程度是不够的。

(2)建筑和暖通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新意识,在设计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材,考虑建筑因素污染,建立卫生空调观点,改变对空气的单一热湿处理,加人生物化学处理,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设计中考虑送风实效,采用缩短送风凤管和通风效率高、新风接近人的气流组织形式。

(3)最好是组织人力进行现场实测,监测空调系统对空气的污染状况,监测室内建筑材料和器具设备放散的有害物质及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要争取有关专业的配合,还要争取环保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的支持。

(4)建议对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的有关章节进行必要修改、增删。

(5)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系统内部必须定期清理,避免污染送风气流。对此应制定严格管理和运行法规,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沈晋明,等.室内空气品质的新定义与新风直接人室的实验测试暖通空调,1995,(6).

2沈晋明,室内污染物与空气品质评价.通风除尘.1995,(4).

3李先庭,等.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与进展.暖通空调.2000,(3).

4BescomB.Indoorairqualityinschool.

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篇13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表现及来源分析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表现分析

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分析时,首先必须要分析其污染主要表现,了解清楚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症状,以便及时地采取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的表现如下:(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2)经常容易患感冒;(3)虽然不吸烟也很小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5)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分析

在了解了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表现之后,我们接着就要分析一下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也就是它污染的途径,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如下:(1)由于食用而在室内释放的污染气体和颗粒;(2)装修材料释放的污染物;(3)家电所释放的污染物;(4)由于使用空调而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致病因素分析

即使我们了解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表现及来源,然而我们还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空气污染造成人类生病的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的致病因素如下:

(一)甲醛的致病因素分析

1.家居中甲醛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室内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和吸烟造成的。近年来,由于居室装修热的兴起,使甲醛及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在新装修的房间里,空气中甲醛浓度往往超出规定的卫生标准数十倍。

2.制造甲醛的来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具上常用的颗粒板等多是以甲醛树脂做黏合剂,家在遇热、潮解时会释放出甲醛,另外地毯、除臭剂、消毒剂等也会释放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及其制品,粘胶剂,内墙涂料,木家具,壁纸,贴墙布,批灰用的107胶,夹板及地板用804胶,劣质万能胶,化钎地毯,泡沫塑料,油漆等。

3.甲醛的危害。(1)甲醛不仅对人体的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甲醛环境中,会使人感到头痛、软弱无力、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下降;(2)一项研究证实:甲醛可以与空气中的离子性氯化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二氯甲醛醚;(3)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2mg/m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可刺激眼睛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空气中达到30mg/m时可当即导致死亡;(5)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进鼻咽癌;(6)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危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二)苯和甲苯的致病因素分析

1.苯和甲苯的存在形式。苯和甲苯是另一类较常见对人体有害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它们主要存在于油漆、涂料和黏合剂中,亦能以蒸气状态存在空气中。

2.苯和甲苯的危害:(1)苯属于中等毒性物质,一旦吸入会导致中毒,急性的可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的则可对人体的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产生伤害;(2)高浓度的甲苯中毒可以引发肝、肾和脑细胞的退化和坏死;(3)苯和甲苯对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癌),女性对苯的危害较男性敏感,对生殖功能亦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的缺陷。(三)油烟中的致病因素分析

潜伏在居室内的污染至少有烟味、油烟味、新家具油漆味等等。(1)香烟污染。吸烟人士吐出的烟雾是室内污染的原因;(2)食用油污染;(3)炉灶引起的空气污染。无论使用天然气、煤炭或柴草等作燃料,燃烧时均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的气体。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体内,会损害人的心、肺和脑等重要器官。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因排气不良而引起中毒事件,人们已很清楚,而使用冷气机不当,室内空气不流通,有毒的物质也会不断地积聚,同样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据来自广州和沈阳的调查报告表明,以煤燃烧取暖和烹饪,都会使肺癌人数明显增加。

(四)卧室中的另类致病因素分析

1.床上有机物。我们床上的用品棉絮、被单等都是鸭毛、羊毛等有机物,这些地方相对温暖潮湿,是螨虫和细菌滋生的地方,人的汗水、皮肤、毛发、建筑颗粒等又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品,这些都是螨虫、细菌适宜生活的环境,螨虫到晚上会爬到人的身上吸血,还会传播疾病,其排泄物还能引起人的过敏,而生活中对螨虫过敏的人真的不少。

2.地上有机物。我们不要忽略地板缝中也有许多有机物,因此也会产生许多有害细菌,如霉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一旦散发到空气中,人会感染,因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预防的办法:一是按时打开门窗通风,最佳时间是上午9时至11时,下午2时至4时,因为太阳光能杀灭居室内空气的致病细菌;二是外出或下班回家後,应及时换鞋及衣服,并洗手洗脸,防止将室外或工作场所空气的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带回家中,破坏家居空气。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