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培训实用13篇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

在启动仪式上,很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专程赶来了解此次活动的详细培训安排。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中小企业的目的一方面是同与会的企业家交流信息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想分享IBM、铭万这样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经验介绍。

据悉,本次“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将由各方积极参与,实践并开创公益培训活动的新模式;“电子商务推进工程”由启动仪式和全国巡讲两部分组成;九月开始,将在全国47个城市内举办免费的电子商务培训,通过面对面的培训形式宣传《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顾问式咨询,普及电子商务知识,传播成功经验,推动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悉,承办本次推进工程的知名企业IBM和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期还将合作推出“八方通宝销售管理(SFA)”,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先进的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文/李正强)

诺基亚携河南移动2.75G网络扩容

9月26日,由诺基亚公司提供GSM/EGPRS核心网、无线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河南移动GSM网络第十二期扩容工程正式启动。据悉,这次扩容将利用2.75G网络新一代技术,河南移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程完工后的容量达到4935万户,这意味着河南移动数据业务传输速度将达到473Kbps,将有效满足社会各界的通信要求。

据了解,河南移动用户现已突破2700万户,现有的网络处理能力只有3000万户――这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河南移动的网络数据扩容势在必行。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2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电子商务资料库!1;5+*96*)15%)"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

    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

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电子商务资料库(.44,1+06&1".-(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 《中国电子政务 领导干部读本》 王位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 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 焦宝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 王明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3

1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系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制单、记账、算账、报表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系统。会计信息化处理信息数据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能够使数据处理代码化,计算速度非常快,并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促使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电磁化。

2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来自人为因素的风险、软件系统不完善、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的安全威胁。来自人为因素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技能水平有限,部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存在缺失,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不规范。软件系统不完善是因为软件技术水平落后、保密性能差,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未能完全落实,网络环境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安全威胁,说明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前首先要净化网络环境。

3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的措施

3.1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为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充分的保障和重要依据与导向,引导会计师明确自己的责任,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并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其次,要注重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现代会计的作用,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3.2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利用电子计算机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师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注重提高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由于中国的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法定执业领域相对狭窄,执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不能统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所以要加强对会计师的培训管理,对会计师的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制定合理的培训工作流程,会计师培训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来排列依次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会计培训部门、主管人员、财会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与技术对所有会计师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培训内容。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分为三大步骤,即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培训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设定培训目标是会计师专业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明确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的方向、内容、形式和方法,使培训成果的评价有一个明确的基准。培训目标可分为会计专业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和态度转变三大类,目标所指向或预期的培训成果可以分为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和绩效成果。培训计划是指导和规范培训活动的行动指南,完整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对象,建立培训组织,选择培训形式与方法,确定培训地点、场地和设施,预算培训经费,确定培训师,选择培训课程教材,确定培训时间和进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就是把培训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主要工作是保证培训课程的正常进行,做好培训器材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保管等,而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根据目标、标准和会计师的特点来矫正培训方法和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训师要和全体会计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得真实反映,把握专业会计师的培训目标,保证明确的方向性。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是整个会计师培训系统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培训效果就是会计师在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状况、工作态度转变状态、工作效率与绩效的提高程度、组织绩效的改进程度。通过专业培训,可以有效加强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确保财务资源的安全,有利于建立一支信誉度良好、质量出色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引导会计师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并注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以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3.3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

会计工作人员在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会计信息化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蚀。会计师应注意所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功能、业务以及结构体系,不能任意修改或者删除软件系统的子程序或者语句标号。

3.4做好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主要硬件设备包括电脑主机、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维护电子计算机硬件时首先要维护UPS,避免出现意外断电导致网络瘫痪,然后检验电子计算机的所有部件,切断电脑的电源,拔掉主机的所有外接线,检查精密零件是否完好无损,再用棉布或者柔软的刷子轻轻擦除主机内部的灰尘,接着用吸尘器清除微尘以保证计算机的清洁程度,然后检查电脑主机的内部零件组成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如果有就要立即修复,再给电脑通电并开机,检查电子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维护电脑显示屏时需要用优质的洗涤剂来清洗屏幕,从而保持显示屏的清晰度,而且要注意保持散热系统的畅通以维持电子计算机的适当温度,办公室的湿度必须控制在45%~55%,温度应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其次要对电脑的硬盘、磁盘、存储器进行相应地维护,使用专业的仪器来监测磁盘附近的环境,检查服务器、监测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及时更换质量有问题的设备,并建立完备的电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维护档案,在每次进行维护后,记录下维护的详细情况,并对维护记录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专业知识与经验。

3.5净化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除了要维护电子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还要检查并清理磁盘碎片,定期删除不需要的数据文件,调整虚拟内存,为电脑安装防毒软件和木马查杀工具,防止黑客、蚜虫和木马病毒的入侵,并设置防火墙,安装入侵检测软件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攻击。另外,会计师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时应注意不能随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能使用盗版软件,要定期检测电子计算机的软盘与硬盘,还应及时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系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制单、记账、算账、报表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的风险、软件系统不完善、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安全威胁等。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并监督该制度的执行;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会计师的培训管理工作;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避免会计信息化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蚀;做好电子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对电脑主机和内部精密零件进行相应的维护,以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夏风宝.TP公司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04).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4

2.行动学习培训模式。行动学习为一种历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外语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如何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任务和项目等,即如何培养学习者的工作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行动学习成为这一领域中先进的培养方法。行动学习培训模式是从外语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经过学习和反复思考、研讨,逐步理解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付诸行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后,再进行总结、反省,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再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构成行动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外语教师在行动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意味着工作和学习须同时进行,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丰富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电子学习培训模式。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再是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能否具有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来学习最新知识的能力。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化的特征让外语教师培训获得了新的载体,电子学习已成为外语教师在线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培训模式。

电子学习(E-Learning)培训模式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络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利用Internet技术来设计、执行、选择、管理、支持和扩展学习。信息时代外语教师既需要在线学习,快速地更新提高自己的知识,又需要行动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以培养外语教师的能力。由此,一种新的培训模式――电子行动学习培训模式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正日益受到全球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二、电子行动学习与行动学习和电子学习

Electronic Action Learning(in short E-A-Leaming)是指学习者个人或工作团队根据信息时展的要求,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制定并具体实施一个行动方案,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实际上它就是一种在线适时的能力建构过程。电子行动学习是在行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行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交互融合,电子行动学习吸取了行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是一种在线的、适时的、主动的能力培养过程。

电子行动学习不同于行动学习,行动学习强调在工作和实践中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是一种行动过程。而电子行动学习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和网络化学习,具有学习的多样性和适时性,是一种在线适时的能力培养过程。

电子行动学习不同于电子学习,电子学习其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抽象的概念上,知识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定义,运用模型和图表去描述思想,评估学习成效重点放在考试和测验上,更多的是支持独立的学习。而电子行动学习其学习的焦点集中在具体的技能上,知识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运用交互性的训练去表达和传递思想,评估学习成效重点放在成功地完成工作职责上,支持协同合作的活动电子行动学习不但具有电子学习的知识更新快、容易运用和维护、可以自行决定学习进程等相同的特点,而且具有行动学习的在工作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特点,更突出的在于它还是一种适时的能力建构过程,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是通过学习者们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问题就是最好的老师”,电子行动学习也正是运用了这样一个原则,因而,学习产生了从一个消极的信息处理过程到一个在日常的工作习惯中显示其交互作用的知识迁移过程。学习者能很快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应用和发展技能的同时理解概念和知识。

三、电子行动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1.实践性。学习者参加电子行动学习,无论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内容的搜寻,还是相互之间的讨论、学习成效的评估等都与学习者当前的工作实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习的过程,同时就是工作的过程,是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过程,学习的开始就是接受任务的开始。电子行动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搜寻有关信息、整合和交流方案并加以实施,最终完成任务。所以对电子行动学习成效的评估,在于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何等,而不在于学习者考试或测验的成绩是否优秀。也就是说,实践性自始至终在电子行动学习计划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在线适时性。电子行动学习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所构建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平台。进行跨越时空、随时随地的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进行终身学习。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电子行动学习一改传统的学习内容陈旧且更新过程太慢的不足,学习者所学内容可以紧跟时代前沿,能够方便、快捷和适时地得到有效学习,迅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使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

3.学习的多样性。电子行动学习依托的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具有多媒性、大容量性、互动性、共享性、仿真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信息量大的学习资源,实现交互式学习和资源共享,进行合作学习和协商学习。学习者可以跨越时空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水平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学习设计,学习者更富有个性和主动性,实现个性化学习和适应J性学习。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模拟环境和虚拟仿真,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交互操作和模拟实验,学习者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学习。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连接技术,建立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

从多方位、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电子行动学习还是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制定并具体实施行动方案,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学习和实践学习。

四、电子行动学习对外语教师培训的作用

电子行动学习在外语教师培训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教师的信息和专业素养、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建构外语教师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1.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和专业素养。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外语教师的电子行动学习培训过程自始至终就是一个信息的搜寻、辨识、使用、处理、创新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就是信息素养不断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5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电子档案的制度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行程序,保密办法、后勤保障等,从宏观和物质层面保证电子档案建设的顺畅有序;另一方面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收集归档的范围、形式、规格、编码等技术指标,要实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能够方便使用和信息共享,从微观和技术层面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用。

三是强化数据库建设。要根据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使用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目录数据库建设,形成档案目录中心,并通过网络与各部门、各单位实现交换与共享。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推进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全面、高效、快捷、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干部教育培训的业务工作,而且要懂得档案工作,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需要分类统计、检索分析时,还要明白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专业知识,才能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率。因此,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开发与使用相结合,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招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舍得投入,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电子档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6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校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干部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为日常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也为日常查询带来许多不便。随着党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创造了条件。许多干部培训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特点,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整性原则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制作由各科室甚至个人独立完成,从而使电子文件的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同时,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科室甚至个人不同的电脑中,干部培训电子文件不是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有时干部培训文件只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出现,纸质文件实体有时不再存在。这种分散化和非实体化特征,使得对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把握不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因此,对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完整安全。不仅存储在电子介质上信息要完整,与其相关的程序、软件以及纸质文件也应完整无缺地归档和接收存储。

2、可读性原则

目前各科室、每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同,由此生成的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也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对旧设备有时也不具有兼容性。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 “死文件”。因此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其可读性。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除了收集存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必须记录支持的软件、信息格式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等。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档案的生命。由于干部培训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可不留痕迹,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把住收集关,确保归档纸质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管理,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二、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在干部培训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档案收集工作如何,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很大。因为,如果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而没有收集归档,不仅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利用。“对于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来说,电子文件的收集也是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电子文件的特性决定了电子文件的收集不同于纸质档案,其收集、积累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纸质档案。如对草稿文件,由于不具备正式文件的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保留。但是,如果对正式的纸质文件有进行全文信息自动检索要求时,或者从保留文件重要修改过程的信息考虑,则应对其进行收集和积累。对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作用的文件,则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并与其相应的纸质文件之间建立标识关系,尤其是对无纸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有更严格的措施。必要时,应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者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电子文件信息丢失。”

2、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决定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所以,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温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应直立排放,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的要求,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二要保证电子档案内容逻辑上的准确。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三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电子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原数据,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关系,相关的电子档案名称、存储位置及相互关系,与电子档案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等。四要对电子档案载体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

3、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7

二、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

以县(市、区)、市级部门为基本培训单位,分类、分层、分批对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加强对各类维护人员的换岗培训。

1.专业培训。主要针对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为计算机技术知识与操作培训,信息化、电子政务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水平,具体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存储等相关内容。

2.业务培训。主要针对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政府门户网站编辑和OA系统管理员等。业务培训主要以协同OA、政务外网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它相关应掌握的知识为主。

3.普及培训。主要针对机关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分管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政务知识普及培训,有利于提高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性的认识,提升全市机关信息化整体水平。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相关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解读,提高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水平;(2)计算机普及型知识培训,包括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日常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等;(3)对政府门户网站、协同OA等业务系统进行普及推广的操作培训。

三、培训形式与师资

采用自学、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网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专题讲座主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企业资深工程师等,解读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电子政务前沿、电子政务新技术、新产品,同时穿插就某个应用系统专门开展的讲座;集中培训主要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资深工程师对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实际操作和应用操作能力培训,市信息中心有关普及计算机应用、推广应用系统的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等。

四、培训教材

由外聘老师和邀请的技术人员自带,关于证书的培训由市信息中心帮助购买相关书籍,市信息中心自行组织的培训,由市信息中心自拟教材。

五、培训措施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8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及背景分析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于2001年,是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群。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专业开设初期定位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方向;2008年专业转向为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方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三网融合、企业信息化应用、下一代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基于此,2010年电子信息专业定位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方向。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今天的企业网中不仅只有纯粹的文本信息数据,还包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信息的数据,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IPTV和VOIP,在这个融合的网络中,下一代网络的地位尤为重要;天津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是其主导产业,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进入海河教育院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肩负着培养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掌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从事现代电子信息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二、专业建设思路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据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议,以及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和天津“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信息检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专业准确定位。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终端和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业务开通、维护及其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信息化网络或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优化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构建

在明确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对电子信息行业典型岗位和与之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分别从电子信息工程、维护、销售等职业领域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获得每个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再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难易排序,总结出典型核心工作任务,从中提取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提炼出专业核心能力:接入技术应用能力、承载技术应用能力、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形成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核心业务技术平台、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构成,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基础知识、技能培养阶段,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电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为单项能力训练阶段,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通信系统原理、电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等课程;核心业务技术平台是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包括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等课程;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是综合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包括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电信工程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提高职业竞争力为目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据信息化应用平台在编写课程标准、教材、实训指导书、建设教学网站、实训基地、完成课程素材库等方面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以实现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能力、核心业务技术平台能力、统一业务平台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逐步递进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大力推进“将岗位任务融入学习领域,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的教学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下一代承载网、接入网、综合业务统一应用等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为支撑,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场所,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改扩建程控交换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新建宽带接入实训室、IPTV实训室、VOIP实训室等。构建具有企业场景的校内实训平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强化实训室内涵建设;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在现有11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签约校外实训基地6—8家,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培养1名具有电子信息工程、运维管理、销售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识渊博、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15名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生产一线精英来校任教,建立校企教师混编团队。到2014年年底,使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兼职教师数之比达到1:1,兼职教师每学期教学达到1000学时以上。

同时,在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9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质呢?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目前和未来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信息化教育培训。目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和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举办以信息化教育为主题的多种培训。但是这些培训方式都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 培训成本高,增加教师负担。

常规培训往往是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一方面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并且需要多次培训才能完成培训任务,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有可能是脱产培训,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从而隐性增加培训成本。也有学校或单位将培训时间安排在休息日,虽然不影响正常工作,但是占用了学习者的休息时间。学习者既要应付工作又要应付学习,负担十分沉重,有可能学习学不好,工作效率也不高。

2、不能较好的因材施教,培训效果不好

常规培训的培训内容往往是固定的。即使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曾认真分析过培训对象的特点、信息化教育目标。有的学习内容可能是部分学习者已经掌握不需要学习,而学习者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却得不到解决。不能因材施教是集中培训的最大弊端。此外信息化技术知识更新迅速,这些培训无法及时、迅捷地向学习者传递最新知识,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情景,且不符合人的记忆规律。

这些培训通常都是压缩饼干式,学习内容太多,培训时间太短,学习者难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且培训内容多脱离实际情景,有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在现阶段根本就用不上的,时间长了学习者就遗忘了,等到用的时候还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培训效率并不高。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些弊端呢?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开发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来帮助教师完成信息化教育。

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简介

1、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定义

Epss(electronic perfomance surport system)产生于1991年,是Gloria Gery首先在其著作《Electronic Perfomance Surport System》(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Gloria Gery, 1991, Gery Performance Press)中提出。其后受到了组织开发、人力资源、绩效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领域的重视,在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整合了多种技术的电子环境。通过它,每个员工可以方便地对各种信息、软件、指导、建议和帮助、数据、图像、工具、评价以及监视系统进行即时的、个性化的在线访问,从而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员介入来完成工作。(Gloria Gery ,1991)[3]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以绩效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以绩效技术思想为指导,它根据企业需要,分析员工工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通过结合硬、软件设施,支持、帮助员工的工作,让员工在尽量少地向其他员工获得帮助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

* 及时的信息传递:电子绩效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地向用户传递所需信息。通常,员工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可以向书本、向专家请教。但是书本内容是事先印刷好的,它不能及时更新、补充新信息。而专家也有可能不在现场,即使在现场也可能分身无术,不能立刻帮助每一个有问题的员工解决困难。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却可以作到一对一的服务,同时由于它是基于web的电子产品,可以及时不断地更新、补充信息,及时、全面地给予员工工作支持。

* 智能性:最初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仅仅是一个电子文档帮助手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也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即使工作人员不主动请求帮助,它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自动地向工作人员提出工作建议,帮助。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OFFICE小助手就有一定的智能性。

* 经验共享: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工作系统。无论是设计人员、专家还是用户都可以方便地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输入到系统中,使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信息不断扩充,丰富,成为该工作领域的知识宝库,让每一个使用人员从中获益,从而提高整个企业、行业的工作绩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指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根据每一个用户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信息,是一种真正个性化的培训系统。

所以,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实质上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体,它整合了知识、工作、数据、工具和通讯设施,向员工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员工在付出最少代价和需要最少支持的条件下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在传统培训中员工在培训时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却可以在员工工作过程中进行培训。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都可以向员工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一种高效的适时培训系统。它与传统培训方式的区别见表格一。

表格一 EPSS与传统培训方式的区别

传统培训方式 Epss 没有与工作紧密相连 把所有资源都整合到一个软件中,可以是实时学习或支持 职责由教师承担 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 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 由工作、任务或学习者积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学习结果由考试测量 学习结果由工作结果测量

传统培训方式 Epss

没有与工作紧密相连 把所有资源都整合到一个软件中,可以是实时学习或支持

职责由教师承担 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

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 由工作、任务或学习者积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学习结果由考试测量 学习结果由工作结果测量

2、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种类与组成

按照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外在呈现形式的不同,可以把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可以分为三类:

* 内嵌式:这种绩效支持系统嵌入到某种具体的应用软件中,与该应用软件结合为一整体。学习者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只要碰到难题就可以及时地获得绩效支持系统的帮助,学会解决某个难题,从而快速、熟练地使用该软件,提高工作绩效。例如, office小助手和ASSISTWARE就是这样一个绩效支持系统。

* 链接式: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同样与某种应用软件相关联,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掌握该应用软件,同时它还要解决用户工作中的其他难题。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在使用某应用软件为客户办理外汇转账时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那么它就可以教用户如何完成工作。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与其支持的应用软件相互独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个图标或者是按钮启动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从而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工作绩效。例如CoachWare 就是这样一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 独立式:独立式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内容和形式完全独立的电子绩效支持。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为切实提高员工的某一具体实践工作例如,MEPSS?(Maintainer’s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MEPSS?)就是这样一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尽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种类繁多,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但不论哪一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 工具--使用模板和框架的著作软件,如word、execl等。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可以记录自己的信息,作一些简单的工作。

* 信息库--它提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查询和参考,包括在线参考信息,超文本连接帮助系统、静态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案例历史数据库。

* 咨询--一种交互性的多媒体专家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基于案例的推理系统和通过演示步骤、和决策向使用者提供帮助。

* 学习--基于计算机的培训(compute-based teaching,简称cbt),它通过生动、直观地讲解或者是示范向用户传授相关的知识,类似于常见的计算机课件。例如交互性的教师、使用模拟和情景的多媒体培训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适合用于涉及大量复杂判断、需要查看大量的参考信息、办公地点分散、员工的变动率较高等工作场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它可以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提高培训的绩效、减轻员工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绩效。

二、 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EEPSS)的设计与实现

1、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内容设计

开发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nfermatization Education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简称IEEPSS)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工作绩效,所以设计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时应首先明确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及其组成。通过深入分析可知,信息化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设计教育领域,还涉及计算机和网络领域。它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活动。所以本系统把信息化教育的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意义、信息化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等。

*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学评价等。

*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Microsoft OFFICE、网络信息检索知识、网页制作等。

* 信息化教育案例:比较成功的信息化教育案例,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的实例,为其实践提供直观指导,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感性认识。

* 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的素材、资料,信息化教育的政策与文件、以及与信息化有关的著作、专家以及网站介绍。

信息化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将围绕着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设计时尽量使系统能够囊括每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使系统信息全面丰富、系统科学,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2、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明确信息化教育的组成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IEEPSS的功能模块。由于这个系统建立在网络和计算机基础之上,并且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本文根据EPSS系统的组成结构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 经验交流模块:这是一个让用户介绍自己工作经验的模块。由于用户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会提出一些创建性的方法或是一些特别的意见。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扩充EPSS中的经验。

* 问题解决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解决用户在难题的模块。这个模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常见问题模块。这个模块将信息化教育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组织在一起,供用户做简单查询。另一部分为用户提问模块,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可以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交给系统,系统利用关键词技术获取用户的问题,并做出简要回答。如果这个答案在该系统中可以查找到,那么就直接做出回答。如果系统中没有,可以提示用户是否通过网络进行获取答案,其提供方式有决策树等。这个部分实际上类似与答题系统,其实现涉及到关键词检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有一定难度。比较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输入关键词或者是目录索引方式来实现。

* 培训模块:利用多媒体向用户演示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教学过程。演示中的情景与实际情景完全一样,并对一些重要步骤、容易出问题的步骤进行特别的提示,以引起用户的警觉。

* 导航模块:导航模块可以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该系统。在设计这个导航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和经验。

* 帮助系统:这个模块是帮助教师熟练掌握这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 自主学习模块:这个模块以主题索引的形式出现,它就像一本书的索引,目的是方便用户操作。它允许使用者寻找一个依字母顺序的索引查找和浏览学习内容。如果使用者选择一个某一主题,系统将会打开相应主题的子标题供用户继续选择浏览内容。每个主题内容之间可通过超链接相互访问。

* 案例库模块:案例是最形象直观的学习对象。虽然信息化教育目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发达地区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且随着信息化教育都不断深化,还比较涌现不少成功的案例。为此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模块把所有成功的案例集中在一起。让用户观摩、借鉴,从中获得灵感。

* 素材模块:教师编写信息化教案时会需要不少素材。为了节约教师的时间,在信息化模块中汇集丰富的视频、音频、文字、图形等素材。此外还向教师提供一些较好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网址,以供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

3、对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要求:

由于这个绩效支持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发的,且假设这些中小学教师善未全面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 便于使用:系统应该以用户为中心,界面简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导航系统。

* 信息丰富,教学形象、直观。具有丰富的案例、信息化教育素材,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向教师解释信息化教育的有关知识和实际的案例以及直观形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讲解,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好助手。

* 较强开放性:EPSS与CAI的最大区别就是用户与系统是互动的关系,可以相互扩充,教学相长。即用户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到绩效支持系统中,实现经验的共享。同时该系统是基于WEB开发的,它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系统信息的共享。所以,这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添加到系统之中,可以方便地获取网络上的资源。

此外,信息化教育绩效支持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应用软件,因此它还应该满足一般软件的开发要求:例如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三、 结束语

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而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因此该系统的完善尚需研究。本文仅在此提出一种设想,还请多多指教。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0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的《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2亿。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电子化培训

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培训在美国诞生。发达国家超过80%的公司采用了电子化培训方式,而在我国,企业培训市场还是以传统培训为主。

广义的电子化培训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传递教学的内容,传递的方式包含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及其相关的组织间建立的外部网络(Extranet)、卫星传递(Satellite Broadcast)、录音及录影带、交互式电视及CD-ROM等。电子化培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电子化培训在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比较灵活。电子化培训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进行培训,时间、地点都可以灵活地做出安排,因此培训教师和学员不会受到限制,还能够消除参加人员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2.电子化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电子化培训的内容全面,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受训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受训内容。

3.电子化培训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电子化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将音频、视频、动画、文本以及交互式材料综合起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帮助每一位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学习,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技术。电子化培训方式还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能够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可重复性学习,还易于随时掌握培训效果,以改进培训内容。

4.电子化培训的成本显著降低,包括培训的场地设施、教材、差旅费等费用很大程度上将取消或削减。据统计,电子化培训能够节省50%~70%的费用,还能够将一些课程分解为短小的片断,然后分成多天或多个星期学习。对企业来说,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全天候培训对工作造成的影响。

三、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化培训所需的关键要素

(一)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对电子化培训的宣传

企业高层是电子化培训实施的重要支持力量。企业高层主管亲自参与企业电子化培训系统的构建,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向员工宣传电子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够使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二)实施电子化培训系统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

一个完整的电子化培训系统是由电子化培训课件和学习管理系统组成。电子化培训系统可以提供的功能主要有:

1.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员工的注册、审核和信息的修改等。企业的员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申请学习资格,通过密码进入学习系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员工的职务、所在的部门、培训经历、学历等,以方便培训管理者对员工更好的了解。管理者可以直接根据部门或者员工的姓名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

2.培训计划的管理系统。对于课程内容,培训管理者可以根据本公司和本部门的具体需求添加、更改、删除课件;对员工的学习申请进行批准。还可以利用电子化培训系统中的课件制作工具将企业或部门拥有的一些珍贵的学习资源制作成个性化的文档、视频、音频等各式的课程,上传到学习系统中,使公司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共享。也可以在线制定公司整体的培训计划或者部门的培训计划,随着计划的实施可以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适应企业的发展。

3.培训的跟踪监控系统。培训管理者可以对员工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每个员工学习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或者是每门课程的学习人员和学习时间都可以进行统计,对员工在学习中所作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完整的对员工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对于积极学习的员工进行奖励,没有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员工进行督促。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培训计划进行修订,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4. 系统平台。一个成功的电子化培训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它是基于网络、便于交互、界面友好的软件系统, 而且涵盖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 从学员培训、教学管理直到培训结束,都要使用这个平台, 使教学过程、交流过程、管理过程能够顺利展开。同时, 这个平台的内容要随时更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电子化培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电子化培训要求培训教师既是一位现代教育培训工作者, 又是一位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师还要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 选择培训方式, 然后把培训内容放到网上。同时,教师要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对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职工给予不同的帮助和辅导,引导受训职工开展自主性学习。此外,需要项目维护人员定时对培训系统进行维护,避免发生因系统故障而导致学员无法进行学习的状况。

(四)电子化培训的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

借助图表、漫画、音视频、Flash 动画等生动的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场景对话、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方式,使学员置身于一种人性化的轻松氛围中,能够在“例中学”、“玩中学”,从而加深理解,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但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专业学习课程,还要考虑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尽量满足学员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五)完善培训制度建设

对于实施电子化培训的企业来说,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 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最后, 实行培训标准化, 保证培训的时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结束语

电子化培训将是企业培训方式的主要趋势,也是信息时代企业培训的首要选择。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电子化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企业经营革命和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也促使企业需要加大培训投入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子化培训和传统培训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电子化培训用于新员工培训开发对企业和员工的意义也是企业选择这种培训方式的重要原因。

实施电子化培训方式进行员工培训开发是有一定要求的,只有符合要求、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才能够采用电子化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尽可能避免电子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1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质呢?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目前和未来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信息化教育培训。目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和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举办以信息化教育为主题的多种培训。但是这些培训方式都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 培训成本高,增加教师负担。

常规培训往往是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一方面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并且需要多次培训才能完成培训任务,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有可能是脱产培训,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从而隐性增加培训成本。也有学校或单位将培训时间安排在休息日,虽然不影响正常工作,但是占用了学习者的休息时间。学习者既要应付工作又要应付学习,负担十分沉重,有可能学习学不好,工作效率也不高。

2、不能较好的因材施教,培训效果不好

常规培训的培训内容往往是固定的。即使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曾认真分析过培训对象的特点、信息化教育目标。有的学习内容可能是部分学习者已经掌握不需要学习,而学习者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却得不到解决。不能因材施教是集中培训的最大弊端。此外信息化技术知识更新迅速,这些培训无法及时、迅捷地向学习者传递最新知识,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情景,且不符合人的记忆规律。

这些培训通常都是压缩饼干式,学习内容太多,培训时间太短,学习者难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且培训内容多脱离实际情景,有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在现阶段根本就用不上的,时间长了学习者就遗忘了,等到用的时候还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培训效率并不高。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些弊端呢?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开发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来帮助教师完成信息化教育。

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简介

1、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定义

Epss(electronic perfomance surport system)产生于1991年,是Gloria Gery首先在其著作《Electronic Perfomance Surport System》(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Gloria Gery, 1991, Gery Performance Press)中提出。其后受到了组织开发、人力资源、绩效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领域的重视,在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整合了多种技术的电子环境。通过它,每个员工可以方便地对各种信息、软件、指导、建议和帮助、数据、图像、工具、评价以及监视系统进行即时的、个性化的在线访问,从而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员介入来完成工作。(Gloria Gery ,1991)[3]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以绩效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以绩效技术思想为指导,它根据企业需要,分析员工工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通过结合硬、软件设施,支持、帮助员工的工作,让员工在尽量少地向其他员工获得帮助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

* 及时的信息传递:电子绩效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地向用户传递所需信息。通常,员工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可以向书本、向专家请教。但是书本内容是事先印刷好的,它不能及时更新、补充新信息。而专家也有可能不在现场,即使在现场也可能分身无术,不能立刻帮助每一个有问题的员工解决困难。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却可以作到一对一的服务,同时由于它是基于web的电子产品,可以及时不断地更新、补充信息,及时、全面地给予员工工作支持。

* 智能性:最初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仅仅是一个电子文档帮助手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也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即使工作人员不主动请求帮助,它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自动地向工作人员提出工作建议,帮助。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OFFICE小助手就有一定的智能性。

* 经验共享: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工作系统。无论是设计人员、专家还是用户都可以方便地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输入到系统中,使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信息不断扩充,丰富,成为该工作领域的知识宝库,让每一个使用人员从中获益,从而提高整个企业、行业的工作绩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指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根据每一个用户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信息,是一种真正个性化的培训系统。

所以,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实质上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体,它整合了知识、工作、数据、工具和通讯设施,向员工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员工在付出最少代价和需要最少支持的条件下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在传统培训中员工在培训时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却可以在员工工作过程中进行培训。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都可以向员工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一种高效的适时培训系统。它与传统培训方式的区别见表格一。

表格一 EPSS与传统培训方式的区别

传统培训方式 Epss 没有与工作紧密相连 把所有资源都整合到一个软件中,可以是实时学习或支持 职责由教师承担 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 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 由工作、任务或学习者积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学习结果由考试测量 学习结果由工作结果测量

传统培训方式 Epss

没有与工作紧密相连 把所有资源都整合到一个软件中,可以是实时学习或支持

职责由教师承担 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

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 由工作、任务或学习者积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

学习结果由考试测量 学习结果由工作结果测量

2、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种类与组成

按照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外在呈现形式的不同,可以把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可以分为三类:

* 内嵌式:这种绩效支持系统嵌入到某种具体的应用软件中,与该应用软件结合为一整体。学习者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只要碰到难题就可以及时地获得绩效支持系统的帮助,学会解决某个难题,从而快速、熟练地使用该软件,提高工作绩效。例如, office小助手和ASSISTWARE就是这样一个绩效支持系统。

* 链接式: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同样与某种应用软件相关联,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掌握该应用软件,同时它还要解决用户工作中的其他难题。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在使用某应用软件为客户办理外汇转账时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那么它就可以教用户如何完成工作。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与其支持的应用软件相互独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个图标或者是按钮启动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从而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工作绩效。例如CoachWare 就是这样一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 独立式:独立式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内容和形式完全独立的电子绩效支持。这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为切实提高员工的某一具体实践工作例如,MEPSS?(Maintainer’s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MEPSS?)就是这样一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尽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种类繁多,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但不论哪一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 工具--使用模板和框架的著作软件,如word、execl等。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可以记录自己的信息,作一些简单的工作。

* 信息库--它提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查询和参考,包括在线参考信息,超文本连接帮助系统、静态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案例历史数据库。

* 咨询--一种交互性的多媒体专家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基于案例的推理系统和通过演示步骤、和决策向使用者提供帮助。

* 学习--基于计算机的培训(compute-based teaching,简称cbt),它通过生动、直观地讲解或者是示范向用户传授相关的知识,类似于常见的计算机课件。例如交互性的教师、使用模拟和情景的多媒体培训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适合用于涉及大量复杂判断、需要查看大量的参考信息、办公地点分散、员工的变动率较高等工作场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它可以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提高培训的绩效、减轻员工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绩效。

二、 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EEPSS)的设计与实现

1、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内容设计

开发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nfermatization Education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简称IEEPSS)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工作绩效,所以设计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时应首先明确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及其组成。通过深入分析可知,信息化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设计教育领域,还涉及计算机和网络领域。它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活动。所以本系统把信息化教育的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意义、信息化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等。

*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学评价等。

*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Microsoft OFFICE、网络信息检索知识、网页制作等。

* 信息化教育案例:比较成功的信息化教育案例,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的实例,为其实践提供直观指导,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感性认识。

* 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的素材、资料,信息化教育的政策与文件、以及与信息化有关的著作、专家以及网站介绍。

信息化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将围绕着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设计时尽量使系统能够囊括每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使系统信息全面丰富、系统科学,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2、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明确信息化教育的组成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IEEPSS的功能模块。由于这个系统建立在网络和计算机基础之上,并且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本文根据EPSS系统的组成结构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 经验交流模块:这是一个让用户介绍自己工作经验的模块。由于用户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会提出一些创建性的方法或是一些特别的意见。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扩充EPSS中的经验。

* 问题解决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解决用户在难题的模块。这个模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常见问题模块。这个模块将信息化教育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组织在一起,供用户做简单查询。另一部分为用户提问模块,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可以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交给系统,系统利用关键词技术获取用户的问题,并做出简要回答。如果这个答案在该系统中可以查找到,那么就直接做出回答。如果系统中没有,可以提示用户是否通过网络进行获取答案,其提供方式有决策树等。这个部分实际上类似与答题系统,其实现涉及到关键词检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有一定难度。比较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输入关键词或者是目录索引方式来实现。

* 培训模块:利用多媒体向用户演示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教学过程。演示中的情景与实际情景完全一样,并对一些重要步骤、容易出问题的步骤进行特别的提示,以引起用户的警觉。

* 导航模块:导航模块可以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该系统。在设计这个导航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和经验。

* 帮助系统:这个模块是帮助教师熟练掌握这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 自主学习模块:这个模块以主题索引的形式出现,它就像一本书的索引,目的是方便用户操作。它允许使用者寻找一个依字母顺序的索引查找和浏览学习内容。如果使用者选择一个某一主题,系统将会打开相应主题的子标题供用户继续选择浏览内容。每个主题内容之间可通过超链接相互访问。

* 案例库模块:案例是最形象直观的学习对象。虽然信息化教育目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发达地区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且随着信息化教育都不断深化,还比较涌现不少成功的案例。为此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模块把所有成功的案例集中在一起。让用户观摩、借鉴,从中获得灵感。

* 素材模块:教师编写信息化教案时会需要不少素材。为了节约教师的时间,在信息化模块中汇集丰富的视频、音频、文字、图形等素材。此外还向教师提供一些较好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网址,以供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

3、对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要求:

由于这个绩效支持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发的,且假设这些中小学教师善未全面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 便于使用:系统应该以用户为中心,界面简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导航系统。

* 信息丰富,教学形象、直观。具有丰富的案例、信息化教育素材,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向教师解释信息化教育的有关知识和实际的案例以及直观形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讲解,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好助手。

* 较强开放性:EPSS与CAI的最大区别就是用户与系统是互动的关系,可以相互扩充,教学相长。即用户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到绩效支持系统中,实现经验的共享。同时该系统是基于WEB开发的,它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系统信息的共享。所以,这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添加到系统之中,可以方便地获取网络上的资源。

此外,信息化教育绩效支持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应用软件,因此它还应该满足一般软件的开发要求:例如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三、 结束语

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而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因此该系统的完善尚需研究。本文仅在此提出一种设想,还请多多指教。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作、应用及研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热门专业。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对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也越来越重要。

一、关于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指的是高等院校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托,是高等院校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人才的主要表现。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制度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对应用型人才的栽培效率的高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的是一个能够掌握现代化技术并运用到对电子信息的操作和处理的一门课程,主要表现在对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的研究、设计、制作和使用等方面,这不仅要求专业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实验课程的创新力度

实验课是一门能提高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而且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空间,在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之时,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说实验课程是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课程。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阻止了学生的创新。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应该打破传统型的实验,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和验证。这从中会更多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加强实验课程的创新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走出校园以后更能适应社会的环境,更好的发展。

(二)注重电子信息工程实训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实训能力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必须具有的,也是应用型人才的必须具备的,实训能力在书本理论知识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只有亲身去操作,去了解,才能更好理解理论知识和巩固。实训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且与市场的需要正好对口,所以高校在实训能力方面应更加注重,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企业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苛刻,企业需要的是能力具备动手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而不是只是只懂一些烦躁的理论知识的书呆子,所以高校应当给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训能力。高校应当以不同形式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经验,并且能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的人才。与其他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显得突出,需要其拥有创新的头脑,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践能力也需要比较突出。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应用型人才就更能突出他其特点,在与其他类型人才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故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各个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下面根据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多维能力的培养

多维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到的实践中去提升自身的多维能力,同时为学生以后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并且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一个好的去处。高校在教学中应穿插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大胆去尝试新的教学,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形成不一样的课程,这样也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

(二)即插即用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即插即用型人才指的是在当今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的情况下,培养出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即插”指的是能够快速进入工作岗位,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即用”指的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为公司创造效益,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发挥自身的价值及意义。该类人才的主要特征为:

1.具备全面的知识。

2.拥有国际的视野。

3.很好的运用普通的工程设计平台及其工程软件。

4.拥有实际开发的经验跟实力的高素质,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小结

在变化的市场经济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大,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其竞争力不言而喻的,高校在培养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之路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高校应该以市场作为向导,把市场变化趋势融入教学之中去,让学生与时俱进。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栽培应该抓好,以最好的姿态面对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总而言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还应当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去开拓。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校任重而道远,打破破旧传统的办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争取为社会培养才出高素质、高质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大俊,李丽雪,常丽颖.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电子信息过程专业学报(理学版),2013,121(13):1324-1331.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2-02

一、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许多电子信息相关的企业,都急需有实操经验的技术人才,因此相关的专科、高职、中职学生成为其首选聘用人员,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却一直走低。可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工科,学生生源复杂,多为其他专业调配使然,传统的理科培养模式业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紧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把握区域人才需求的脉搏,正确定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应用为先、创新为重,质量为本、服务为上”的转型发展原则,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重新论证、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开设进度、学分分配、实践训练等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等实际需要[1]。

改革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5个课程群(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实验和实践电子技术)分别对应五种岗位专业能力(基础知识能力、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软件编程与开发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综合应用和技术移植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改革授课方式,增加“研讨式”教学、“层次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的比重;改革教学手段,增加课程实验、专业生产见习、创新性实验等实践比例,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增加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比例。

开展“分层次” 实践教学。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三个部分针对性的实训,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按基础、专业、综合的先后顺序贯穿在整个大学4年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

加强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企业实践,促进其素质和能力结构的优化[2]。在考核聘任方面,将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和的成果同等对待[3]。

聘请或引进企业、科研院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采取柔性引进或智力引进的方式,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兼职教授/讲师以兼课或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成为师资的组成部分。

实施基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与技术移植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及实习。通过电子设计大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实训、定岗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移植进行创新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设计创新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实行实验实训工作与科技竞赛紧密结合,实验实训工作应努力提升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中的催化作用。

三、师范类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以培养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岗位就业能力为核心,经过4年的建设,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团队;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制定多元化的学生考评体系。实现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的目标,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有示范与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荷西.避免同质化高校“实践性”改革进行时[N].中国商报,2015-11-20P03.

[2]剧V文.以“卓越计划”为契机 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38-3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