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实践实用13篇

艺术教育实践
艺术教育实践篇1

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给人具备更高的情操,可以使人更充满着活力和想象力,在当今天社会,学科之间的整合,各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俞加的紧密。在美国中小学校的课程中,艺术课程现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1994年3月,克林顿总统签署题为《美国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教育改革法案,法案首次把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使艺术成为与英语、数学、历史、政治和地理、科学同等重要的学科。美国人为何如此的重视艺术学科?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决定了美国人的教育战略。20世纪50年代在空间技术的竞争中,为了抢先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57年前苏联抢先发射成功第一颗卫星,开创了人类星际发展的历史。美国人大吃一惊,奋起直追,但还落后了83天。美国感到异常耻辱,10年后,经过认真反省,教育家认为: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为了研究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美国人创立了《零点计划》项目,20年过去了,投入了上亿美元,出版了几十本专著,上千篇论文,在一百多个公立和私立学校做实验。现美国人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的智能:1、数理逻辑分析智能;2、语言技巧智能;3、音乐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空间位置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认识自己智能。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也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学科。

中学美术学科作为艺术课程的一部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发展不可少的。中学生是一个人从幼儿到成年的转型阶段,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想象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翅膀,而如今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重负下,已越来越丧失了这样的能力,作为教育者不得不冷静的思索现有的教育体制,本着对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前提下,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教育。

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问题

通过调查,绝大部份人在孩提时代,对绘画有着天性的喜好,然而到了中学阶段,这种天性的喜好已经不存在。从孩提时代的天马行空充满想象的涂抹到中学阶段提着笔不知要画什么的这种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感到艺术教育的悲哀,我们没有推动他们的想象力反而是压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这种现象必然是我们教育者的问题,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采用等诸多方面仍然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了三年的新课改,虽然在理念上有了更完善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但作为教师有没有将先进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还是换汤不换药,用老教法上新教材呢?从教育的内涵上看,第一、引导;第二、传授。目前中国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是以传授优先的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学生由此可以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但主体性、创造性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协调好引导与传授的关系呢?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去协调好引导与传授的关系:

1.美术的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沐浴般清洗着我们教育者的大脑,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是模式化的,但教学方法是灵活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去探讨,通过教学实践去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新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每门课目都有它的独特性,但它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教书育人。一个健康的人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在备课时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该要问自己,这节课能带给他们快乐吗?他们得到快乐了吗?一个人只有快乐着,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个健康的人才能更好的展开他的学习与工作。所以我们的美术课应该是给学生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快乐,是得到成就感的一种愉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又如何在快乐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所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始终围绕着“体验快乐”这个中心,这个思路支持着教师其它的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实现这个教学思路呢?首先就是要熟悉教材的指导思想、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大纲的总体思想指导下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是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使教学内容能在“体验快乐”这个中心思路上得以展开,进行教学实践。以下通过一个案例来阐述这“快乐美术”的教学理念。九年级的两节色彩课《美丽的静物》《美丽的风景》中,教师在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下和“体验快乐”这个中心思路上,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了改动。本课的编辑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能学会如何欣赏色彩,并且掌握几种色彩绘画语言为学习重点,在实践中表现自己对风景、静物的独特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重点是“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难点是“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感受”。在理解了本课的指导思想下,采用“快乐美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色彩以及色彩知识,对课堂内容上采用“避重就轻”,避开“技法”练习,技法练习有难度同时过程比较泛味,学生很可能会从热情转变到厌学,因为技法的掌握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得到的,学生会因为受挫无成就感而导致厌学的情绪,那么本课就难以展开下去。为此本课可分为三个阶段:无序有序有形。

(1)无序,就是“涂鸦”,通过无形无目的无拘束的“乱画”,锻炼学生的“大胆”,熟悉材料工具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实践中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涂鸦”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情上的释放,“无意”中又学到了知识。这一点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2)有序,有秩序有意识分割空间,在各个空间中填上色彩。这一步是要让学生知道色彩的神奇,点燃他们的好奇心,难度上学生也是能接受的了。兴趣只能让他们愿意学。而有了好奇心就会让他们主动去探讨。这一步老师要在恰当的机会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上去。

艺术教育实践篇2

2.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高职教育,艺术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包括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功能。高职艺术院校大多是在原有的中等艺术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立足于为当地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同时把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渗入教育教学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建校始为河北省戏曲学校,为国办第一所培养河北梆子艺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将河北梆子专业一直延办至今。学院创排的河北梆子《孟姜女》,既尊重传统又追求新意、既有古典精神又有现代美学思维,在回归戏剧本体创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此剧已巡演15场,今年进入校园演出,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近年来,学院还积极开展对河北民间舞、河北民歌等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创建了《河北民间舞》特色课程,编排的“河北民间舞组合课”获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精品组合课项目“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奖”。但需要强调的是,艺术生产、文化传播过程是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以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艺术作品为载体,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既要利用好学校和院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又要在各个环节坚持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二、实践体系上,要注重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的递进

艺术门类的实践属性,是艺术教育区别于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如戏曲师徒口传心授、身行实操的传统教学方式,凝聚了艺术教与学的传统精神,体现了艺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职艺术教育虽提炼形成了一些有关实践教学的经验,取得了不少的实践成果,但从全局来看,仍然没有一个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些院校艺术实践活动零散、无序,相互割裂,缺乏总体的规划与设计,未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已成为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突出矛盾。高职艺术院校应构建起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一,应以能力为本位确定实践教学核心环节。能力目标构成要素包括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并依此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及社会实践,课程模块要与能力模块一一对应,以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其二,要注重分类与综合实践衔接,先完成分类专业实训,继而整合资源进行跨专业综合实践。其中,基础实践与综合实践为工作导向型学习,虽在校内进行但学习内容指向实际工作。社会实践要在社会中完成,为工学一体化模式,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以国内大型专业演艺团体为平台,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参演了《大唐贵妃》《草原记忆》等为代表的八部大型舞剧和20余部综艺剧演出,连续多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学生打造了综合实践平台。

艺术教育实践篇3

1.明确实践能力的概念

面对上述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实践能力的概念有一个明确认识。实践能力作为一个范围极广泛的词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但是目前而言,很少有人能把实践能力的含义交代清楚。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实践能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相对于学术界对实践能力的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赞同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维利教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他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的主体是人,是人合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实践能力是人在具备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后,形成实践观念,继而达到最终目的的过程。

2.教育模式的更新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走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路线,这就导致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够满足理论课程的需求,片面地将理论知识的识记等同于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无法展开实践教学;即使展开实践教学,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无法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学生自身善于创造、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高职教师应从认识和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专业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参与社会中艺术专业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专业的艺术实践培训、到艺术设计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等。

3.授课方式的改变

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是1位专业教师对应30-60位学生。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在于教师很难全面、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能力。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大多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对于这类课程,如果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明确,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把握不到位,那么教师在实践授课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做出相应改变,例如采取集体授课和逐一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把理论基础知识讲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每一位学生自己确立具体的实践课题,再进行逐一辅导。而且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例如创建QQ群、微信的方式进行灵活授课。

4.建立工作室制度

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并未得到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对此问题,在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建立专业的专业工作室,例如木工工作室、陶瓷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印刷实验室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设立的实际课题进行实践操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室建立之后还需要配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便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实践环节的思路,解决遇到的困难,也便于工作室日常的顺利运行;同时,可以邀请处于一线的设计师或专业技师担任工作室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艺术专业领域的最近动向和发展趋势。

5.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联系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践课比重,使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运营模式和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实践能力应用于课堂的理论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设计的基础理论。

6.建立毕业生追踪体系

毕业生追踪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校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动向。对于毕业后在艺术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可以返聘到学校担任专业工作室的指导工作。另外,可以通过毕业生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确立更多、更丰富的校企合作方案。

艺术教育实践篇4

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而言,多数高校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来带动校园内高雅艺术的氛围,对全校师生进行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当前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根据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

在目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下,考虑到大学生艺术团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当前高校纷纷组建了具有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并根据院校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对于北京物资学院来讲,其大学生艺术团下设管乐团、合唱团、戏剧团、舞团,他们取得良好的成绩,均在国家和北京市获奖,对艺术团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高校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首位,将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作为主要目标

在高校目前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中,高校不仅重视艺术团活动的开展,同时将艺术实践教育融入到了活动当中,并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以艺术团活动带动艺术实践教育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并积极做好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使高校具有高雅艺术的氛围,使高校师生都能够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

3、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注重活动开展的形式

为了保证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取得实效,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开展活动的时候,选择了多种艺术形式,主要有管乐、合唱、舞蹈、戏剧等等。由于目前高校将大学生艺术团赋予了更多的职能,希望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活动达到提升艺术实践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活动上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二、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将大学生艺术团放在了首要地位,并希望通过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来提高艺术实践教育效果,但是在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艺术实践教育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艺术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缺乏导向性,没有树立高雅艺术的核心思想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缺乏鲜明的导向性,导致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特点不突出,没有体现出艺术实践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要想取得艺术实践教育的积极效果,就要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明确指导,并树立高雅一树的核心思想。

2、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单一

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管乐、合唱、舞蹈、戏剧等,但是对于艺术实践教育来说,开展方式还比较单一,仅仅依靠现有的方式很难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丰富艺术实践教育内容,保证艺术实践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3、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取得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还比较欠缺,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因此,对于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不但要认识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保证艺术实践教育有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三、解决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成因,努力丰富艺术实践教育内容,采取具体的对策有效解决现存问题,保证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的指导方向

考虑到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缺乏导向性的特点,我们要在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中明确指导方向,明确艺术实践教育的任务,并制定具体的活动开展方案,使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保证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应树立高雅艺术为核心思想的指导方针,积极推动高校高雅艺术的发展。

2、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和领域

目前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开展方式单一和开展手段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积极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和领域,使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能够在开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艺术实践教育的领域能够得到有效延伸,起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预期效果。

3、制定具体的艺术实践教育目标,保证有效实施

考虑到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艺术实践教育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活动能够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上得到丰富,进而达到于小目标,保证艺术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组建和开展情况来说,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同时在艺术实践教育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艺术团的开展直接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同时艺术实践教育也获得了整体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的艺术团活动开展中,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保证艺术实践教育取得预期效果,提高高校的高雅艺术氛围和广大师生的高雅艺术素质,推动高校高雅艺术建设。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实践篇5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现代艺术教育,应该全面并以实践性的艺术教育为主,将各种知识和所学的理论通过具体的艺术行为进行展示,才能够表示艺术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效,否则,就算接受再多的理论,还是不能进行实践,需要将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本文由收集整理离,因此,艺术创造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对艺术实践方面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水平。我们需要解决艺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首先,艺术教育是否能够被理解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就是一种能够强调主观和个人展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如果有充分的理论保障,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是否能够真的将实践作为根本开展教育。艺术的行为有很多,但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进行完善的,是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也存在另一种类型的观点,就是说,艺术实践的理解和认知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的形体台词练习和艺术会话等。实践的意义被曲解、片面化考虑了,这使得实践的意义没有得到妥善的认知,技术的学习能力也会打一定的折扣。因为,在开展任何教育内容之前,首先是要明确认知,如果连认知都不明确,那么时间和适应就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学生形成自主的动手能力并解决问题,进行自觉的思考和实践总结,不断发掘生活中的新鲜元素,将自己的发现和实践相结合,并用自己最擅长、最合适的艺术实践模式将这种元素形成完善的艺术作品,强调表现的手段及技巧。单一进行重复练习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艺术的实践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维持艺术的寿命,但是,社会实践和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的素材和灵感资源,我们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使之能够适应各种模式,完善各种艺术素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艺术实践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艺术教育实践篇6

    现代艺术教育,应该全面并以实践性的艺术教育为主,将各种知识和所学的理论通过具体的艺术行为进行展示,才能够表示艺术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效,否则,就算接受再多的理论,还是不能进行实践,需要将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离,因此,艺术创造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对艺术实践方面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水平。我们需要解决艺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首先,艺术教育是否能够被理解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就是一种能够强调主观和个人展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如果有充分的理论保障,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是否能够真的将实践作为根本开展教育。艺术的行为有很多,但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进行完善的,是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也存在另一种类型的观点,就是说,艺术实践的理解和认知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的形体台词练习和艺术会话等。实践的意义被曲解、片面化考虑了,这使得实践的意义没有得到妥善的认知,技术的学习能力也会打一定的折扣。因为,在开展任何教育内容之前,首先是要明确认知,如果连认知都不明确,那么时间和适应就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学生形成自主的动手能力并解决问题,进行自觉的思考和实践总结,不断发掘生活中的新鲜元素,将自己的发现和实践相结合,并用自己最擅长、最合适的艺术实践模式将这种元素形成完善的艺术作品,强调表现的手段及技巧。单一进行重复练习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艺术的实践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维持艺术的寿命,但是,社会实践和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的素材和灵感资源,我们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使之能够适应各种模式,完善各种艺术素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艺术实践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艺术教育实践篇7

艺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为:(1)艺术理论知识;(2)艺术专业技能;(3)艺术行为。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大概有师范类艺术院校、专业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艺术大学等。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强调艺术理论知识的,有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还有理论和专业相结合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针对艺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为目的。过分强调技能训练,最终可能会过分依赖技能手段而丧失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和纯粹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教育如果没有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必然导致低水平的艺术创作。就算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WWw.133229.CoM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教育的现状往往过分强调理论或是过分强调技能,从而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艺术对于个人的要求(个人艺术素质)分离开来,忽略了艺术行为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价值。前文所述的两种观点,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能,笔者认为都忽视了以下问题:首先,艺术教育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其次,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为前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即一种更加强调自我的、开放性的、非形式规定的教育。在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保障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艺术对于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及个人的艺术素质。美国的一位艺术教育家玛丽·埃里克森曾经谈到:“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行为就是通过艺术的各种实践来实现的。艺术应该认为是一种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面。

当然又会存在一种观点,艺术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就是艺术实践么?比如声乐练声、绘画练习素描、演员练习形体台词等等。但是这种“实践”其实是片面的。笔者所说的“艺术实践”,并不是指艺术院校的学生所进行的艺术技能学习与创作实践,而是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一些动手参与的部分,更要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像普通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而是通过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去挖掘自己身边鲜活的事物,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变为自己的艺术观点、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所以光靠着学生闷在房间里苦练声乐、绘画、形体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审美的思想,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思维方式、观察角度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技能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艺术的关系、自我和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个人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艺术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动手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提出艺术实践这个问题呢?笔者要从对艺术的基本认识来探讨。艺术实践不单纯的是一种机械的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或者对专业技能的反复熟练,而是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冲突等。现有的艺术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原有“艺术精英”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概念,或者是教师传授的一些艺术创作经验。一些学生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进入到对艺术的兴趣和艺术本质思考的过程中。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学生或者艺术创作者,每个人都要有强大的艺术感受力。这种来自内心的对生活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就要靠艺术实践来实现。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精神

的谋和。艺术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艺术体验方式和思维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关联。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意义就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目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学生之所以从声台行表学起,不仅是为学习基本的表演技能,其目的还在于培养用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体验和传达的能力,建立艺术的行为意识。

艺术教育实践篇8

艺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为:(1)艺术理论知识;(2)艺术专业技能;(3)艺术行为。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大概有师范类艺术院校、专业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艺术大学等。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强调艺术理论知识的,有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还有理论和专业相结合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针对艺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为目的。过分强调技能训练,最终可能会过分依赖技能手段而丧失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和纯粹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教育如果没有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必然导致低水平的艺术创作。就算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教育的现状往往过分强调理论或是过分强调技能,从而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艺术对于个人的要求(个人艺术素质)分离开来,忽略了艺术行为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价值。前文所述的两种观点,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能,笔者认为都忽视了以下问题:首先,艺术教育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其次,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为前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即一种更加强调自我的、开放性的、非形式规定的教育。在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保障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艺术对于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及个人的艺术素质。美国的一位艺术教育家玛丽·埃里克森曾经谈到:“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行为就是通过艺术的各种实践来实现的。艺术应该认为是一种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面。

当然又会存在一种观点,艺术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就是艺术实践么?比如声乐练声、绘画练习素描、演员练习形体台词等等。但是这种“实践”其实是片面的。笔者所说的“艺术实践”,并不是指艺术院校的学生所进行的艺术技能学习与创作实践,而是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一些动手参与的部分,更要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像普通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而是通过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去挖掘自己身边鲜活的事物,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变为自己的艺术观点、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所以光靠着学生闷在房间里苦练声乐、绘画、形体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审美的思想,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思维方式、观察角度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技能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艺术的关系、自我和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个人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艺术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动手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提出艺术实践这个问题呢?笔者要从对艺术的基本认识来探讨。艺术实践不单纯的是一种机械的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或者对专业技能的反复熟练,而是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冲突等。现有的艺术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原有“艺术精英”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概念,或者是教师传授的一些艺术创作经验。一些学生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进入到对艺术的兴趣和艺术本质思考的过程中。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学生或者艺术创作者,每个人都要有强大的艺术感受力。这种来自内心的对生活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就要靠艺术实践来实现。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

现实精神的谋和。艺术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艺术体验方式和思维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关联。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意义就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目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学生之所以从声台行表学起,不仅是为学习基本的表演技能,其目的还在于培养用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体验和传达的能力,建立艺术的行为意识。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应该从课堂走向生活,不能用大量苍白的知识和僵化的技巧掩盖生活的缺失。艺术教育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快乐,使他们意识到这种快乐并不遥远,而就在他们的身边,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由此将获得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要动态地了解艺术的常识、美学的原理、专业技巧与自己参与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各种精神体验和创造力,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介加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方法或者一种体验是绝对的。答案就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得到确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艺术洞察力、艺术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创作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为:从艺术教育到生活,再从生活到艺术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更加全面的艺术实践的过程。德国的艺术家博伊于斯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成为视觉艺术世界中的一句经典之语,很多艺术家都曾经被这句话所鼓舞而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文化源心的人才。在艺术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感知艺术,特别需要通过艺术实践从各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和表现生活。

艺术教育实践篇9

艺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为:(1)艺术理论知识;(2)艺术专业技能;(3)艺术行为。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大概有师范类艺术院校、专业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艺术大学等。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强调艺术理论知识的,有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还有理论和专业相结合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针对艺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为目的。过分强调技能训练,最终可能会过分依赖技能手段而丧失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和纯粹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教育如果没有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必然导致低水平的艺术创作。就算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教育的现状往往过分强调理论或是过分强调技能,从而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艺术对于个人的要求(个人艺术素质)分离开来,忽略了艺术行为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价值。前文所述的两种观点,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能,笔者认为都忽视了以下问题:首先,艺术教育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其次,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为前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即一种更加强调自我的、开放性的、非形式规定的教育。在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保障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艺术对于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及个人的艺术素质。美国的一位艺术教育家玛丽·埃里克森曾经谈到:“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行为就是通过艺术的各种实践来实现的。艺术应该认为是一种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面。

当然又会存在一种观点,艺术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就是艺术实践么?比如声乐练声、绘画练习素描、演员练习形体台词等等。但是这种“实践”其实是片面的。笔者所说的“艺术实践”,并不是指艺术院校的学生所进行的艺术技能学习与创作实践,而是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一些动手参与的部分,更要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像普通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而是通过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去挖掘自己身边鲜活的事物,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变为自己的艺术观点、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所以光靠着学生闷在房间里苦练声乐、绘画、形体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审美的思想,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思维方式、观察角度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技能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艺术的关系、自我和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个人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艺术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动手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提出艺术实践这个问题呢?笔者要从对艺术的基本认识来探讨。艺术实践不单纯的是一种机械的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或者对专业技能的反复熟练,而是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冲突等。现有的艺术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原有“艺术精英”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概念,或者是教师传授的一些艺术创作经验。一些学生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进入到对艺术的兴趣和艺术本质思考的过程中。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学生或者艺术创作者,每个人都要有强大的艺术感受力。这种来自内心的对生活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就要靠艺术实践来实现。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精神

的谋和。艺术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艺术体验方式和思维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关联。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意义就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目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学生之所以从声台行表学起,不仅是为学习基本的表演技能,其目的还在于培养用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体验和传达的能力,建立艺术的行为意识。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应该从课堂走向生活,不能用大量苍白的知识和僵化的技巧掩盖生活的缺失。艺术教育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快乐,使他们意识到这种快乐并不遥远,而就在他们的身边,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由此将获得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要动态地了解艺术的常识、美学的原理、专业技巧与自己参与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各种精神体验和创造力,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介加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方法或者一种体验是绝对的。答案就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得到确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艺术洞察力、艺术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创作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为:从艺术教育到生活,再从生活到艺术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更加全面的艺术实践的过程。德国的艺术家博伊于斯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成为视觉艺术世界中的一句经典之语,很多艺术家都曾经被这句话所鼓舞而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文化源心的人才。在艺术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感知艺术,特别需要通过艺术实践从各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和表现生活。

艺术教育实践篇10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古语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的语言要像海派清口周立波先生一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启发性和诙谐性。上课时教师语言要富有节奏感,音调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妙语连珠,用艺术化语言,真挚的爱心和学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走进阳光普照的操场。

2.体育幽默艺术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可以理解为“引人发笑或感觉情趣的能力”。它形式多样,有语言类、和非语言类,如肢体动作类、表情类等。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幽默,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3.体育审美艺术

体育审美艺术是体育教学艺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形式之一。蔡元培先生指出:“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通过人的肢体来表现的,是看得见,能体会的形态美,如:体操、球类、田径等。它要求教师示范技术动作要准确、优美,大方,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独特的体育之美,进而诱发主动尝试参与。这种积极心理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4.快乐游戏艺术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过《动物星球》栏目中介绍说,动物之王狮子为让幼狮掌握生活技能,让小狮子开展扑杀游戏,显然这是无意识的动物本能活动,但给我们体育教学以深深的启迪。基层不少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体育游戏,如:“对对跑”“击鼓传花”“矮人步”“跳绳跑接力”“推小车”“时代列车”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艺术,尽可能要通俗、新颖。它不仅改变了原来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境,保持学习的热情,感受学习的快乐。

5.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

新课程标准的特色之一就是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除了具备一般的体育的共性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例如“:跳方格“”板凳龙“”肩膀戏”等,这些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它承载地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和学生所接受的地方文化是同一血脉的,易于学生们所接受。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教学使体育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也有利于让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传承和创新。可以说,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教学是体育艺术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成功参与、创新艺术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在学校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学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差异,创新教学,要充分挖掘各种智力因素创设平台,让学生有成功的体会,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地选择新方法和新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达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人认为,体育教学突出的重点是肢体的运动、意志和情感的磨炼。体育教学和情境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艺术巧妙创设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诱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动作模仿开始去做,去练习,在运动中去思考、去想象,在锻炼身体、增强运动技能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发展思维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的形式,有幽默化的开场白、游戏化的感知、情绪化的感染等不一而足。比如跳绳的教学,虽然从表面上简单,其实蕴含着较高的技巧和科学性,如何有效地艺术地开展跳绳的教学呢?我决定采用体育幽默的方法,事先安排好表演学生和道具,在上课的时候,先请一位同学做滑稽跳绳表演,只见表演的同学脚穿乌黑光亮的皮鞋,手持跳绳做大摆臂跳绳一分钟,并请同学帮助计数,只见表演者双脚同时落地,跳绳就像骑自行车一样的拙劣蹩脚的表演,全班同学们哄堂大笑,为什么发笑?不仅仅是滑稽,更说明他们心中有正确的标准。通过这滑稽的表演引出的快乐的笑声就是我本节课的情境,这滑稽幽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了学习跳绳的兴趣,于是我把握时机,引入跳绳教学的主题。

2.美的示范,巧的放松

体育是审美的艺术,是展示美的艺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几乎每一节教学中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教学的动作演示和示范,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这位“课堂艺术家”能准确无误地展示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姿态。教师的技术动作展示要优美、大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体育力量的美、肢体的美、协调的美、节奏的美,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体验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边听、边看、边模仿。例如:学习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它引入健美操和舞蹈的动作,在整体设计、动作选择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我首先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师观看体操表演的视频,只见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者用精确的动作,展现出青春的节奏和韵味,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这种对美的向往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体操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人说,教学要虎头,也要豹尾。这其实是讲究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要求教师要将艺术教学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防止虎头蛇尾。体育课由于其特殊性,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许多学生感觉很疲劳,因此,体育课堂的放松活动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从课堂练习的紧张、兴奋中松弛平静下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一节体育课放松整理的时候,我用mp3小音箱播放了一段《江南style》的音乐并要求同学们和着音乐节拍一次性完整地跳下来。只见学生随着激昂高亢的音乐闭上眼睛,和着富有节奏自由地舞蹈,脸上露出陶醉于音乐轻松的表情。这种通过音乐艺术使学生疲劳的身体真正得到了放松,巩固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体验成功,创新教学

和谐的课堂是创新的课堂,是主动参与的课堂,是感受成功的课堂。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进而学会自我欣赏,养成健康的人格。例如,在学习篮球低重心带球跑时,如果按平常按部就班的活动热身,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比较懒散,没有热情。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板凳龙”的地方游戏来进行热身。它是很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活动,就是将长条椅子举过头顶形成一条长长的龙,追逐火球(篮球),看见操场上摆着几十张椅子,有的女同学就打退堂鼓了,我鼓励她们,如果你感觉力气不够,就两个同学举一条椅子参与,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们也勇敢地参与,看着她们汗流浃背的同时,脸上还带着成功的喜悦,我走过去微笑地问“:累不累?”她们俩伸出手同时作出一个“V”的手势回答说:“人心齐,泰山移”。采用板凳龙的游戏方式热身,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枯燥,让学生手、四肢、腰、腹在游戏中舒展开来,不仅让他们感知“我能行”,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艺术教育实践篇11
艺术教育实践篇12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果艺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势必会被淘汰、遗忘,无法被大众接受,所以才有了繁荣的“画廊”文化,才有了画家职业经纪人,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市场化,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广阔的前景。然而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市场化呢?最重要的是更深入地推进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现在多数高校的艺术教育实践虽然结合了一定的企业运营形式,但无法达到相应效果,导致学生无法得知市场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学习。所以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以一个个实际的鲜活案例不断促进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是关键所在,要避免形式化、不科学的虚拟化。因此,教师应不断寻求市场与学生创造学习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直观地了解市场和客户人群。如,组织或集中展示、售卖学生的优秀作品;每学期固定时间段让企业、公司等机构对学生进行帮带学习;实际参与相关单位的委托立项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实践的工作方式以及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艺术教育实践篇13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公司苦于招不到满意的人才。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一些大学只重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要将设计与技术相结合,而目前一些高职的艺术教育并不是教授学生最前沿的设计知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最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我国的实践教育起步较晚,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高职院校转变理念、探索实践教育新途径势在必行。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应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模式,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实践教育环节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实践教育。

一、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实训基地这一教学平台,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实施订单式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等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嵌入式教学,将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和专业的培训计划结合起来。艺术教师应通过发展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公司、虚拟培训,模拟各种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训基地可通过大量的素质教育课程、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训基地为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借此平台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通过真实的训练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二、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载体,因此,各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应积极争取相关企业的支持,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实训基地,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渠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创新建设和多渠道建设。在培训基地的运作和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管理模式、资源共享等途经提高生产效率。

在线咨询